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知识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知识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知识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知识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知识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定位不是具体对分数意义和性质单元中的6小节的某一类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而是立足于沟通本单元学习的这些内容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所以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让学生纵观整个单元的知识发生历程,去感受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在整个分数学习阶段的价值,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除了知识的回顾和梳理,对于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也是这节课所要试图体现和解决的。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避免出现带着学生进行复习整理的现象,要学会充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提取和整合,让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充分施放。为此,要力求突破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尝试运用“课堂自主整理——集体交流点评——复习综合提高”的步骤,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讨论,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相互质疑、辩论、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个性。

2.重视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作用,实现有效的迁移,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通过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来奠定数学思想。

学生根据前几个年级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的关于数学复习的经验,要利用这些经验让学生自主复习。新《课标》把学习方式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复习与整理的方

法。整理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合理、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借此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在相互评价整理情况时,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总结出根据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整理的方法,并鼓励学生今后用这种方法去整理其他知识。这样从整理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重过程,强调综合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只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整理知识点后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意义、分类、运用等),使学生明确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民主氛围,突出主体。

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运用的过程。教师始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课始引导学生产生整理的需要,整理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作品,选代表介绍,然后让其他同学点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体现学科整合:(1)重点体现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教学之中巧妙解决教学重难点;(2)体现数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将古诗文欣赏诗与分数意义的理解相结合,让学生感知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且培养人文精神。通过名人名言在分数中的体现实现对学生的

思想教育。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单元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地认识了分数,对分数有了一定完整的认识。这个单元,学生学习了比较长的时间,这么多知识可以整理一下。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关系,再把分数进行分类,然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学习了约分和通分,最后学习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这些内容的安排是有逻辑顺序的,而且又是相互关联的。经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习和的作业情况,总感觉有几个问题很难处理。 第一、学生的技能训练有点不太到味。按照教材内容的进度,其中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也要6课时,那么整个分数的内容,连练习课在内也只有17课时的时间。而其中通分、约分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间就更少。时间少了,那么对于学生的各个知识点的基本技能训练好像不太扎实,特别是求两数的最大公因数,因为在学生的练习中经常反映出约分不约或约分没有约尽,还有就是约得很慢。这些现象又导致了小数化分数时,出现“部分学生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时,却不能进行很好地约分,或者约错”的现象。“温故而知新”,只有巩固了有联系的旧知,那么学习与旧知有关的新知,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也是教育学中所说的巩固性原则。因此,对于这些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技能的熟练掌握,对后面的约分和通分又起到了很大连贯作用,而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又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所以,如果前面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到味,一些基本技能不太熟练,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后面的学习。这一点在这一单元中感觉比较深。因此,在平时的练习时,除了一些作业本上的题目(综合性的)以外,还是要适当增加一些基础性的练习:如小数与分数的互化,通分和约分,求两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的练习。通过这些少而精的练习,让中下学生的一些基本技能得到巩固。 第二、有些知识点到底学不学?这一单元的好多知识在老教材里是有的,但是在新课程中又不上了,只是放在了“你知道吗?”中,很难取舍。学,就要再化很多的时间;不学,感觉这些知识又很重要。如:分解质因数,如果不学,后面的一些用分解质因数的知识,就不能后续地学习“你知道吗?,特别是判断能不能化有限小数的方法。学了,又不是让学生看一上书就行,有些内容还得上一节课的时间。这一点,在教学中真得很难适应,特别是像“分解质因数“这些比较重要的知识,该如何对待? 第三、难度降低,那么要学生达到怎样的程度?在教师用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对学生的要求有所降低,如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那么要求降低了,练习中的要求是不是也降低了呢?再如三个数最小公倍数,部分学生就难以解决,当然这也跟学生的差异和老师的渗透有关。要求降低,到底降到怎样的程度,对不同的学生要求如何?真得很难把握。再如分数的比较大小,在练习中早已有渗透,虽然比较的方法有很多,有约分、通分、化同分子、找一个中间数等等方法,但是对于学生的要求如何呢,是不是对所有的学生要掌握。个人的理解是:难度降低,不是等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降低,而应对学生更高的要求,关注课堂,关注知识与方法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知识,这样才能对形成熟练的技能有很大的帮助。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测试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一填。(36分) 1.根据分数的意义,5 2 表示( )。 2.把5kg 大米平均分成6份,这样的2份占这些大米的( ),是( )kg 。 3.在括号里填上最简分数。 5分=( )时 30千克=( )吨 】 53mL=( )L 13秒=( )分 25cm=( )m 48公顷=( )平方千米 4、五(1)班女生占全班总人数的9 4 ,男生占全班总人数的( ) 女生是男生的( )。 5、分母是8的最大真分数是( ),分母是8的最小假分数是( )。 6.小明存书的21是12本,小刚存书的3 2也是12本,小明有( )

本书,小刚有( )本书。 7.已知a=b+1(a ,b 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则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8.一个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41,如果化成以12 1 作分数单位的 分数,则分子比原来的分子大6,这个分数是( )。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0分) ' 1.两个分数相等,它们的分数单位一定相等。 ( ) 2.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 ) 3.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 ) 4.大于1712而小于1714的分数只有17 13 。 ( ) 5.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 )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将一根绳子连续对折3次,每段是全长的( )。 A. 31 B. 91 C.81 D.4 1 *

2.小红的卧室长4m ,宽3m ,用边长为( )dm 的正方形地砖能正好铺满。 3.如果b a (b ≠0)的分子加上2a ,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是( )。 A. 2ab +b D.不变 4.生产一个零件,甲要 32 小时,乙要 6 5 小时,( )做得快。 A.甲 B.乙 C.无法确定 ¥ 5.一个最简真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9,这样的最简真分数有( )。 个 个 个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 1.写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8分) 8和24 7和13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九一学校赵翠梅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出要求: 师:从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出**班的同学们都很棒。呆会儿合作时,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再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可以吗?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找出各种材料的1/4。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别找到它们的四分之一吗?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它们的1/4的。听明白了吗?(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生:我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突出整体: 师:这里的1/4是如何得到的呢? 生:我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师:这是他的想法,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进行知识迁移:

三年级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一次理论上的概括,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上了这节课后给,给了我比较大的感触。现在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如下: 1、设计亮点 在这节课上的设计上,我几易其稿,最后把重点放在了“开放”二字上。 尝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上课刚开始,我就出示1/4这个分数,抛出一个问题:看到1/4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充分让学生暴露知识原点,既让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又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然后,让学生尝试在4块巧克力和8个圆形中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得出单位“1”的概念后,继续引导学生利用8个圆形创造出不同的分数,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的材料,突破单位“1”、分数与所对应的量之间的联系、分数基本性质的渗透。接着让学生自己讨论“这么多的分数,我们是怎么得到的?”这时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这8个圆形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什么物体?”“生活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样既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也让学生看到了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感悟了生活中的数学。 2、缺憾与思考 初试开放性教学让我确实尝到了一定的甜头:课堂变得轻松了,活跃了,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讨、质疑、创造,并逐步的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学生们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轻松,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1×44=44分) (1) (2) 7 4 里有4个()2 5 里面有()个 5 6个 3 1 是() 2 1 里面有()个 8 1 (3)用最简分数表示: 45分=()时380千克=()吨 13时=()日50平方分米=()平方米 (4)在括号里添上“﹥”、“﹤”、“=”: 5 3 () 5 4 7 4 () 9 4 4() 3 14 8 3 ()0.375 7 22 ( ) 8 25 (5) 4 = () 4 = () 4=3() 58 3=6÷()=() 24 =()←(填小数) 15 ) ( ) ( 4 12 ) ( 3 2 = = = ) ( 16 4 ) ( 8 4 ) ( 8 ) ( 1 = = = = (6)在0.75、 8 7 、 4 3 、0.7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相等的数是()和()。 (7)如果a是b的8倍,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8)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9)分数 5 X ,当X=( )时,它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当X=( )时,它是最大的真分数;当X=( )时,它是最小的假分数;当X=( )时,它的分数值为0 。 (10) 4 3 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11)、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12)一个分数的分子是12和60的最大公约数,分母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个分数是(),化成最简分数是()。 (13)、小明把8米长的彩带分成12段,每段长()米,每段占总长的()。(14)把下列各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2×2=4分) (1) 4 3 、 5 2 、 5 3 (2) 7 4 、 5 4 、 8 3﹙﹚﹤﹙﹚﹤﹙﹚()﹤()﹤()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0-62页 【课程标准摘录】 1.进一步认识分数。 2.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图1和图2,认识到分数产生的条件和必要性 2、认识单位“1”的丰富含义,知道单位“1”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能表示一些物体,并且会根据一句话判断单位“1”。 3、能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来解释一个具体分数的意义; 4.能结合创造分数的过程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并且能说出一个具体分数中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能力目标: 5.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片,四个苹果。 【教学设想】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图1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图2学生更加明白分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平均分的过程,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结合图2,说明单位“1”还可以是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再结合“做一做”,学生理解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使单位“1”的概念广泛化。接着通过老师讲解理解分数的分数单位。最后通过练习举例,学生更加了解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法学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学生对折)和练习法 【评价方案】 1.通过评价样题和练习十第二题第三题完成目标2、3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4 【教学流程】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教师:我们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但是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用“米”做单位,结果往往不是整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包括容积和容积单位)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虽然就是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看似简单,但是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讲却是很难的,特别是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就更加的难理解了。虽然用了四周的时间但是还是不理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归纳出特征,可是对“长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更是难以理解。本单元有很多需要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很好地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将我们的数学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了起来。例如,要计算制作长方体纸箱需要多少材料、教室的粉刷面积、抽屉木板面积等;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先要从这些物体的应用了解其特征,再根据特征计算出面积。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开口的生活,对周围的事和物很少关注,即使关注了也缺乏亲身体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把实际生活中的情形做成一个模型。学生的空间观念会慢慢建立起来。在学习体积单位前,我就布置学生做棱长是一厘米和棱长是一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在课堂中学习了一立方厘米和一立方分米的概念后,要学生闭起眼睛把一立方厘米和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装进脑子里,直到闭着眼睛能用口讲述用手比划出一立方厘米和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大小为止,等学生初步建立起这两个单位的大小后,再学习一立方米就容易多了。在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这节内容时我上了公开课,教学设计很好,但是实际效果却有很多遗憾,在某些环节上没有处理好,但是通过后面的练习対新知一个很好的补充。在学完这一单元后我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有: 1、公式会背不会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会选择相应的公式,一句话——概念模糊;2、对于求表面积的问题,如果单纯求六个面的面积还好,如果求其中几个面的面积,学生错误多,原因:学生对于长方体的结构认识不清:3、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存在问题,不理解题意,缺少生活经验。 我认为再教时应采用以下方法: 1、在最初几节课的教学时,应让学生天天将2个图形的实物带在身边,课前复习棱、面的特征,让学生动手摸,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各是指的哪一部分;对于长方体,要求学生对照实物反复说每个面的面积应用哪两个量来求,希望这种做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加强解决问题的练习,应让学生学会从问题的单位名称来判断应选择哪个公式,虽然有点呆滞,但也是在考察学生的基本功——对于单位名称的认识; 3、加强基本公式及其衍生公式的记忆。 4、表面积的计算要多联系生活实际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a是自然数,化成最简分数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解答】解:化成最简分数是。 故答案为:。 【分析】中的分母可以写成3×(3+a),此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有公因数3+a,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3+a进行化简,所得的最简分数是。 2.按要求写出分数. 以5为分母的所有真分数是________ 以3为分子的所有假分数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解答】以5为分母的所有真分数是,,,;以3为分子的所有假分数 是和 【分析】真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是分子大于或是等于分母的分数。 3.下面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A. B. C. 0.43 D.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0.45,所以最大的数是。 故答案为:D。 【分析】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都化成小数,然后根据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确定最大的数。 4.参加团体操表演的学生按照每排4人、5人或8人都正好排完.参加团体操表演的学生至少有()人.

A. 20 B. 40 C. 80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4、5、8的最小公倍数是40,所以参加团体操表演的学生至少有40人。 故答案为:B。 【分析】因为学生按照每排4人、5人或8人都正好排完,说明学生的人数是4、5、8的公倍数,题中问的是至少有多少人参加表演,也就是求这3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5.把10g盐溶解到100g水中,盐占盐水的( )。 A. B. C. 【答案】C 【解析】【解答】10÷(10+100) =10÷110 =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要求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用盐的质量÷(盐的质量+水的质量)=盐占盐水的分率,据此列式解答. 6.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长()米。 A. B. 1 C. 6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长1米。 故答案为:B。 【分析】把6米长的绳子当做单位“1”,平均分成6份,每段占总长的,即1米。7.在下列算式中,计算结果最接近1的是( )。 A. B. C.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这些选项中,计算结果最接近1的是A项。 故答案为:A。 【分析】A项中,=, B项中=, C项中=,所以计算结果最接近1的是A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教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 知识的整理及应用 难点: 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几张圆形等分图片,用分数说明。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再过几天学雷锋活动就要开始了,为了让同学们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节日,我校在上周四下午举行了学雷锋活动,请看几张现场活动图片。(课件) 老师配音:这是三年级学雷锋活动的现场,为了同学们在进行现场宣传,老师参与活动的场景,还有我们的家长也参与进来最后同学们把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感想作了交流。 2、大家一起告诉我,这些信息里都用到了什么数?(分数) 在本册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你都学到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学生随便说,老师选择板书 意义与除法的关系性质) 3、你们所说的这么多知识放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觉?(乱)

4、对,乱。本节课我们就来对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整理复习,使我们所学的知识更条理、清晰。(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复习) 二、整理汇报 1、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梳理知识,形成网络。请看小组活动要求(课件) (1)师读要求 (2)我还想提醒大家:咱们在整理前,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先浏览课本第9页---24页内容,然后小组长分好工,按这2个要求,小组内共同完成一份完整的网络图。 因时间关系,咱们先整理出大的知识点,再选择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整理,准备汇报。 因为等会要把你们整理的贴在黑板上,所以你们用彩笔大大方方的整理在老师发给你们的8K白纸上。 时间8分钟,听明白了吗? 好,开始吧。 2、小组整理开始,老师有计划的指导。 三、汇报交流,补充质疑。 整理得怎么样了,下面咱们开始汇报。 小组长先分好工,如果你们小组上来汇报,谁负责哪一点。 1、哪个小组着重整理了分数的意义这一部分?()好,那你们小组的上来汇报,(),下面同学还有补充或疑问吗?()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对于我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这一节课,我主要从自我评价、反思问题、课堂重建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自我评价: 1、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全面参与举例,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主动探究活动,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并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含义,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突破的很好,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及实践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实际教学效果基本达到备课时的设想。实际教学基本按照原计划进行,只有在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这个环节,由于相关视频因设备原因无法正常播放时,我临时调整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的小资料来了解分数的产生。知识传授效果良好。 2、反思教法情况 教法的成功之处是,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分一分、自我创造分数等,来体验得到分数过程,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存在的问题是,在教学中我对留给学生动手、动脑、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把握的不够合理。3、反思学法指导工作情况 在本节课中,我在学生思维训练方法指导的比较到位,学生数学迁移能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指导的还不够,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效率还有待于提高。 二、反思问题 1、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在时间的安排上过于平均、松散,以至于出现前松后紧和拖堂现象; (2)、个别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还是心有余悸地展开讨论,占用较多时间; (3)、教师放手的还不够,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语言表达不是很恰当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补充的较多; (4)、对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指导的不够到位; (5)、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6)、课件没有完全调试好,介绍分数的产生时没能发挥多媒体资源的 优势进行教学。 2、反思课堂上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 在教学分数单位含义后,我发现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所下降,我及时采取了抢答分数的分数单位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又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课堂重建 1、我的收获和感悟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不仅收获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在认识单位“1”时,学生能先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这样为认识单位“1”,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从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特征。 2、对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知识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知识点 姓名: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 A 、分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可用分数来表示。 B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1个西瓜、一群羊)、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等。 C 、分数单位:像“21、31、41、51、…a 1等”,分子是1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我们也可以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叫分数单位。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 a ÷b=b a (b ≠0) 为什么除数不能是0?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除法。 3、分数大小的比较: A 、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如 74<7 6。 B 、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如56>7 6。 C 、过一半,与21进行比较。如74>2511,因为74>21和2511<2 1。 D 、用与1的差进行比较。如87>65,因为1-87=81,1-65=61,81<6 1。 二、分数的分类: 1、真分数:像21、4 2、8 7…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2、假分数:像67、44、3 8…等,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3、带分数:像412、751、3 210…等,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一定大于1. 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像514=14÷5=2……4,514=5 42。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 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像537=5357+?=5 38。整数×分母+分子=新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转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73=3515=70 30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4、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A 、分数转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四舍五入”保留几位小数。背诵下面各数 41=0.25、43=0.75、 51=0.2、52=0.4、53=0.6、54=0.8 81=0.125、83=0.375、85=0.625、87=0.875 B 、小数转化成分数:先将小数转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将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分解质因数:

吴正宪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资料讲解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很高兴和我们小辛庄小学的同学上节课。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呢!(出示小蛋糕)老师要把它奖励给今天课堂表现最积极的4位同学。怎样分,大家才满意呢? 生: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 师: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生:1/4 (师板书:1/4) 1/4表示什么意思? 4表示什么意思?叫做… 1表示什么意思?叫做… (师板书)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那平均分很多物体能不能也能得到分数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2种学具,你能运用他们分别表示1/4吗? (学生小组活动) 汇报 (1) 你是怎样表示圆形纸片的1/4的? 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2)4个磁钉的1/4怎样表示? 把4个磁钉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刚才这位同学用到了一个词“一个整体”非常好。谁再说说磁钉怎样表示1/4的? 你真是个会听课的学生。看来,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也能表示1/4。 (3)你还用什么表示了1/4? 我们把8枚硬币看成一个整体,把他们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它的1/4。 这么多硬币也能表示1/4,你可真不简单。这8枚硬币的1/4是几角钱?(2角钱) (4)还有哪个小组想展示? 我们把12枚硬币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它们的1/4是多少钱?(3角) 都是用1角的硬币表示1/4,为什么刚才小组表示的1/4是2角钱,这个小组表示的1/4是3角钱呢? (5)老师这里有16个围棋,你能用它们表示出1/4吗? 刚才我们创造的分数都是1/4,你们利用这些学具还能表示哪个分数?在小组里快速试一试。 (6)小结:刚才我们把一个圆、一些硬币、磁钉、围棋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了分数。我们把看成的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叫它单位“1”。(板书:单位“1”) 为什么这个“1”要加引号?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1有什么不同? 你能举出单位“1”的例子吗?还可以把什么看成单位“1”?(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2、分数的定义 世界万物,小到一粒沙砾、一个细胞,大到整个宇宙空间,我们想研究谁就把谁看成单位“1”。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分数,就是平均分单位“1”得到的。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 课程开始我由一家四口人分一块月饼入手,让学生们简单理解分数产生意义生活中处处存在分数的概念,把比较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相连接。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学习铺垫中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接着以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节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且还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如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6组,每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两组占几分之几,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分东西的情景,分别让学生说说各用什么分数表示分得的结果,并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这样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总结这节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不够深入,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多,缺少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创造出分数谈谈对分数的理解,如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时点拨,归纳总结学习效果会更好。在时间的安排上过于平均、松散,探究时主次未明,以致后面的拓展练习未能进行。其次,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等等这些都需要今后在教学中不断地磨练改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 思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 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 的互化。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 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 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 的技能。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 知识解决问题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单 元的知识,我特别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也体现了以 下特征: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二、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的基础上,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由实例、图示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例如:比较1/3与1/2的大小,有学生 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教师要及时给 予说明,指出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指的都是在相等单位“1”的情 况下比较的,因此只要考虑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比如:约分和通分,这两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教学时要提 醒学生,不管是约分还是通分都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

大小保持不变,约分就是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小,而通分则 是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 通过单元综合测试,从卷面上看,多数学生基本掌握本单元知识的方法,如约分、通分等的方法,但准确率不很高,因而失分很多,同时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得不好,出现混淆 现象,中下成绩学生没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 据学生的知识弱点,在后面的教学中要加强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 巩固所学生知识,并要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首先谈谈课前的主要困惑: 1、知识之间如何串联?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分数的发展史,这些知识有的 是互相牵扯,有的是互有联系,如何过渡? 3、如何顺利导入?是从难点单位“1”入手,还是从本概念引入 的必要性入手,还是……? 4、是否要逐字逐句的扣概念?对于分数的意义中的重点词如“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整体”、“平均分”、“若干份”、“一份”、“几份”? 5、如何引导学生看课本?课本中规范的概念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看书是很有必要的,怎样引导呢? 6、提供学生什么样的材料?是只给一些物体的,还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材料都给学生? 试教后的自我反思: 1、关于媒体的使用。教学中,有的是学生操作,有的是课件演示,还有老师的板书,感觉比较乱如何处理好课件的播放时机? 2、关于如何更有条理。对本节课环节有些不熟练,导致一些话 或播放课件迂回,给人有些错乱的感觉。 4、讲求策略。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能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单位”1”. 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整堂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课堂中教师力求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圆形纸,正方形纸、练习纸、小木棒等多种学具。 教学过程 一、理解单位“1” 1、谈话交流引入 教师板书“1”,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几?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小小的“1”来开始展开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演示: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体,深入理解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加深对整体单位“1”的理解。 比较:现在的“1”和以前的“1”还是一样的意思吗?(现在的“1”不但可以表示一个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堆物体、一群物体等等。) 结论: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和观察我们发现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在数学中我们通常 把这个广义的“1”叫做单位“1”。 2、深入理解单位“1” 课件出示:三个西瓜你会用几来表示?如果我想用单位“1”来表示应该怎么办?(用集合圈把它圈起来)。六个西瓜还能用一来表示吗?那应该用几来表示呢?为什么?12个西瓜呢?为什么?(因为这里有四 圈也就是4个“1”) 总结:原来我们发现有一个单位“1”就可以用1来表示。有几 个单位“1”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导入新课: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整数,可要是不足单位“1”那 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那你会想到什么数?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四分之一,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回忆三年级学过的内容。) 1、理解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圆片、正方形纸、和练习册等等,利用这些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 可引导学生想想:你是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单位“1”的?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四分之一?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想法:

最新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分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约分、公倍数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分数;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探索活动中理解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含义,掌握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数的再认识中的知识点打下了基础。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和简单的生活现象。 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4.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0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5.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1.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1分数的再认识(一)1课时 2分数的再认识(二)1课时 3分饼 1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活动与交流中学习 分数的意义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端,学生正确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已学过的分数初步知识及及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点拨引导,以图、数结合,排列整齐的板书,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而清晰的概念,而且能教会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方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要依据,采取启发引导自主探索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

习难点。学生已有分数的初步知识,在教学把单个物体看作单位“1”时教师要少讲,而采取学生自己边分学具边说出相应的分数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去创造学习,而教学多个物体看作单位“1”是教学内容是新知识,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攻克这一难点。首先以生活经验为突破口,让学生分4支粉笔,理解分数的意义,以此为认识起点进行大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包括:分6个学具说分数,分5个桃子说分数,分8个泥人说分数。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不能一蹴而就,要通过这一节课和以后的学习逐步加深理解。在这一节课中分数的意义内涵较丰富,且比较抽象,这就要通过练习巩固和发展学生的智能。首先将整节课设计成实践操作性的练习形式,既使学习新知也是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平均分一种物品后总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得出的分数。巩固新知的练习,围绕重点内容既有基本题、变式题,又有综合题和发展题,题型新颖而灵活,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理解分数单位。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水平。 4、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度数的引进向学生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观点,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单位“1”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饼模型、长方形纸、米尺等。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悟空分西瓜》——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天,行至途中,都感到又饥又渴,师傅吩咐悟空找些吃的东西。不一会儿,悟空抱回一个大西瓜。师傅吩咐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吃一份。刚一分好,猪八戒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块。

这时,师傅问:“八戒,你能说出你手中的西瓜是多少个吗?你能用一个数把它表示出来吗?”八戒怎么也想不出该怎么表示,谁能帮八戒说出他手中的西瓜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吗?是多少个吗?(学生回答:用分数表示,是四分之一个) 二、探究新知 1 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苹果的个数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计算和计量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就出现了分数,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相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的意义 2、教学分数的意义 (1)出示圆饼课件把一个圆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饼的二分之一。 (2)让学生每人用自己手中的纸折一折,把其中的一份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展示学生的不同折法。 (3)出示图2,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3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三。 (4)出示图3,如果把一条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五分之一,4份是它的五分之四。 如果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平均分成100份呢?平均分成更多份呢?…… (5)讨论以上出示的3幅图各是怎样分的,各分成了几份,用什么数表示的? (6)探究交流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 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 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54的分数单位是5 1。 4、分数与除法 A ÷B= B A (B ≠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例如: 4÷5=54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510=10÷5=2 5 21=21÷5=451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把2化成分母是4的假分数;2=4 8)( 2×4=8 (8作分子)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551=5 26)( 5×5+1=26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1=22=33=44=55=…= 100 100=…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 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 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3024=54 10、最简分数;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最简真分数、 最简假分数) 11、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如: 52和41 可以化成 208和205 12、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能约分的要约分 如:= 103 =1003 =1000 3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