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效益及其时空分异

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效益及其时空分异

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效益及其时空分异
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效益及其时空分异

第31卷 第7期

2012年7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ICAL RESEARCHVol.31,No.7July,2012 收稿日期:2011-07-13;修订日期:2012-02-

1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博士资助”项目(XBBS2008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092

) 作者简介:杨宇(1984-),男,山东威海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E-mail:pop

olar@163.com 通讯作者:刘毅(1957-)

,男,北京市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E-mail:liuy@ig

snrr.ac.cn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

效益及其时空分异

杨 宇1,

2,刘 毅1,金凤君1,董 雯3,李 莉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通过空间分析的Global Moran's I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以及协调发展度函数选取

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4个年份数据对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效益、

水资源效益的集聚扩散状态及其冷热点空间格局演化与空间联动发展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

现:(1

)天山北坡在绿洲自然地理格局下发育起来的城镇,受自然地理条件和水土资源分布特点及城镇发展水平不一、城镇性质各异而对水土资源利用程度不一等因素影响,其城镇化

水平和水土资源效益的空间格局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2)土地资源效益相似的县市具有

明显的空间差异,呈现出分散的格局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3)水资源效益的空间集聚和

扩散状态不稳定,变化显著。(4

)水土资源效益在城镇化进程中各自的空间演化格局与路径迥异,区域联动效应差异显著。绿洲城镇发展的实际决定了水土资源效益的冷热点区域演化

相比自身发展水平更具敏感性。

关键词:空间分析;城镇化水平;土地资源效益;水资源效益;天山北坡

文章编号:1000-0585(2012)07-1185-

141 引言

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城镇化是人类所面对的三项重大问题之一[1],尤其中国目前正经历

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城镇化[

2],水土资源作为城镇发展的主要载体和保障性因素,其效益即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单位资源投入与消耗在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方面所实现的物质产出或有效成果,是衡量城镇化进程中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标度。随着城镇的发展,快速的城镇扩张和大量的水资源需求使得水土资源越来越成为城镇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绿洲城镇是绿洲系统内部人类生产、生活的集聚中心,是人地关系最为敏感的区域[

3],水土资源作为绿洲城镇发展最关键的因素[4],对城镇发展的保障和约束作用尤为明显。城镇化与水土资源的相互作用研究始终是新疆乃至干旱区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城镇

化与水资源,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水资源约束下的绿洲城镇发展模式[

5,6]、水资源约束下干旱区城镇体系的形成与演化[

7,8]、水资源对城镇化的约束强度和情景预警[9~11]、

1186

 地 理 研 究31卷

水资源变化与城镇化进程的耦合效应[12]、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阈值[13]、水资源利用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14,15]等做了深刻探讨。针对城镇化与土地资源,学者们分别从绿洲城镇空间形态的时空变化[16,17]、绿洲城镇扩展模拟[18]、城乡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和动因[19~21]以及乌鲁木齐等典型城市时间序列上的城市用地扩展及其机制[22,23]等进行了研究。综合已有研究来看,将水资源作为约束性条件分析城镇的发展和将土地作为单一要素分析城镇用地扩展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城镇化过程中水、土资源效益及其空间格局本身的研究较少,将两者结合起来探讨城镇发展过程中其效益及格局演化的则更少。

近20年来,随着干旱区绿洲大规模的水土开发,城镇化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天山北坡作为新疆经济活动最为密集、发展速度最快、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一方面城镇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镇用地的迅速扩张,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尤其是能矿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水土资源的需求增长显著;但另一方面绿洲水土资源有限,水土资源的开发与保障能力难以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且以绿洲灌溉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镇规模较小,水土资源开发的敏感性较强,城镇化过程中人地关系更具复杂性。作为关键性因素的水土资源的开发效益是否呈现出与城镇化相同的时空格局?在城镇化过程中,水土资源的效益是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三者之间演化与发展的轨迹如何?三者的空间联动效益是否一致?协调性又如何?这些问题成为天山北坡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研究的重要议题。伴随2010年中央援疆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全国各省市支援新疆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大新疆水土资源开发的力度,在此背景下探讨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与水土资源效益的时空分异,定量揭示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和空间格局演化,不仅是对干旱区城镇与水土资源效益研究的有益补充,而且对促进天山北坡水土资源结构优化,提高水土资源效益,推动绿洲城镇的集约式、协调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土地资源效益

通过单一指标单位面积国内生产总值分析土地资源的效益,该指标广泛应用于评价土地利用效益,可以定量表达出一定时间一定区域范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生产的物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实用性强,认同度高。

f(x)=Gi/Sai(1)其中f(x)为土地资源效益,考虑到新疆大量的未利用土地,本文Sai为实际利用的土地面积,即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总和,不包括未利用土地。Gi为各评价单元的GDP。2.2 水资源效益

通过单一指标分析水资源效益,可以定量表达出一定时间一定区域范围内单位水资源供应带来的物品生产和服务价值总量。

g(x)=Gi/Wai(2)其中g(x)为水资源效益,考虑到新疆水资源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时空格局分配的不均,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水资源量作为评价指标,相对而言缺乏科学性。Wai为实际供水总量,Gi为各评价单元的GDP。

2.3 空间关联分析

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是指利用统计学

 7期杨 宇等: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效益及其时空分异1187 

原理和图形表达相结合,以空间关联测度为核心,通过对具有空间位置的某要素分布格局的描述与可视化,检验其是否与相邻空间点的观测值存在显著相关,发现空间集聚和空间

异常,揭示研究对象的空间特征[24,25]。本文选择全局Moran's I和Getis-Ord G*i两个指

数分别进行评价。

2.3.1 Global Moran's I指数 全局Moran's I(Global Moran's 

I,GMI)指数是对观测值空间模式的整体定量描述,主要探索某一属性数据在区域中的整体分布状况,判断该现

象在空间上是否存在集聚,从而分析整个研究区的空间关联结构模式[

26]。GMI=

∑ni=1∑n

j=1Wij

(Xi-X)(Xj-X)S2∑ni=1∑nj=1Wij(3)其中S2=1n∑ni=1(Xi-X)2,X=1n∑ni=1

Xi,n为新疆行政单元数量,Xi和Xj分别为属性特征X在空间单元i和j上的观测值,此处为水土资源效益,Wij为采用临近标准构建的空间权重矩阵。GMI的取值范围介于-1到1之间,通过GMI可以直接判断研究区的集聚水平,在给定显著性水平时,GMI显著为正,表明研究区的水土资源效益具有明显的集聚态势;若GMI显著为负,表明研究区的水土资源效益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若GMI为0,表明研究区内各单元水土资源效益呈现无规律的随机分布现象。

2.3.2 Getis-Ord G*i指数 GM

I只能说明研究对象的整体分布状态及关联度,不能说明属性相似集聚区的空间分布位置[27]。Getis-Ord G*i指数则主要通过对子区域中的信息分

别进行分析,探索区域信息变化,判断区域内部空间的异质性,识别不同区域热点区与冷点区的空间分布,能很好的反映某一区域与临近区域单元属性值的关联程度。

G*i(d)2

=∑nj=1Wij(d)Xi/∑n

j=1Xj(4) 为便于解释和比较,对G*i(d)进行标准化处理。Z(G*i)2=F*i-E(G*i)

/Var(G*i槡

),其中Wij为空间权重矩阵,空间相邻为1,不相邻为0。E(G*i)和Var(G*i)分别为G*i的数学期望和变异数;其中,如果Z(G*i)为正且显著,表明位置i周

围的值相对较高(高于均值),属高值空间集聚(热点区);反之,如果Z(G*i)为负且

显著,则表明位置i周围的值相对较低(低于均值),属低值空间集聚(冷点区)

。2.4 协调发展水平分析

协调发展度反应了各系统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协调发展度指数能够反映出不同系统之间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体现出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系统之间的相对离差系数越小则意味着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越高。构建协调发展度评价函数如下:

D=C×槡T(5

)T=αE1+βE2+…+γEm(6

)C=E1×E2×…×Em[1m

(Em1+Em2+…+Emm)]m-1m(7)式中:D为协调发展度;C为协调度,T为发展度,α、β和γ是权重系数。此处设土地资

源效益、水资源效益和城镇化水平在时点t的发展水平的度量函数分别为E1(t

,x)、E2

1188

 地 理 研 究31卷(t,z),其中x,y,z分别为三个系统的评价指标。考虑本文评价三个相

(t,y)和E

对独立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此处权重系数均取值1/3。

2.5 数据来源

选取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为研究时段。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1996年、2001年、2006年和2009年)、《新疆土地利用调查汇总数据表》(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公报》(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以天山北坡18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其中2007年8月米泉市撤并入乌鲁木齐,为保证研究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自1995年起将其与乌鲁木齐进行合并论述。五家渠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4年设立的县级市,历史资料缺失,故分析中不包含五家渠。底图来源为中国地图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册》。

3 研究区概况

随着天山北坡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和新疆外向型战略的实施,天山北坡的范围几经变化。本文所言天山北坡指天山北麓亚洲大陆桥铁路沿线区域,包括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昌吉市、阜康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塔城地区的沙湾县、乌苏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奎屯市、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博乐市、精河县共10市8县。天山北坡面积约15万km2,占新疆的9%,2009年人口595.18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33%,经济总量占新疆的60%,以城镇非农业人口衡量的城市化水平高达67%,远高于新疆43%的平均水平。近20年来天山北坡以北疆铁路为发展轴线的带状城市群发展较快,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以中心城市乌鲁木齐和次中心城市石河子、克拉玛依等为核心的以集聚效应为主、扩散效应为辅的面状集聚的空间发展状态,中心城市对邻近城市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明显。

天山北坡由南向北呈现出山地-绿洲-荒漠过度的地貌格局,绿洲城镇主要集中在山麓洪-冲积扇的条带状绿洲内,呈现条带状、斑块状的分布。城镇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自然因子决定了土地覆被变化的主导方向和主要模式,地形、地貌和土壤等自然因素决定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利用方式以及空间分异过程。尤其以绿洲灌溉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镇规模较小,城镇用地和耕地等仍然表现为在水资源开发主导下的土地资源开发。伴随近年来城镇的扩张速度的加快,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城镇发展中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属于不可逆转的土地覆被类型,其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干旱区土地的基质、廊道、斑块系统,土地资源在空间上是否合理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干旱区绿洲系统的稳定性。从水资源来看,玛纳斯河、精河、奎屯河等是这一区域的主要地表水源,区域内地表水、地下水主要以降水、冰川水和地下水为补给来源,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较少,季节性明显,蒸发量较大,有限的水资源使得水资源分配和利用成为制约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各县市城镇功能各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和利用能力不同,加之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耗水量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成为这一区域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水土资源的有限性与自然条件交织在一起决定了绿洲城镇与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性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胁迫作用。

 7期杨 宇等: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效益及其时空分异1189 4 天山北坡城镇化过程中水土资源效益时空格局

表1 天山北坡水资源效益的Moran's I估计值Tab.1 Estimation of Moran's Ifor water resourcesbenefit of north slop

e of Tianshan Mountains年份

1995 2000 2005 2008Moran's I 0.20

-0.07 0.11 0.08Z(I)1.33 

0.11 1.45-0.12E(I)0.08 

0.08 0.08 0.08Sig.

0.05 0.05 0.05 0.054.1 水资源效益时空格局演化

从Global Moran's 

I的值看(表1

),天山北坡水资源效益的空间集聚和扩散状态变化较大,Global Moran'sI波动明显,各年份的值均可在5%的置信水平上通过检验。图1显示1995年、2005年和2008年斜率为正,表现为集聚状态,其中1995年和2005年Global Moran's 

I的值分别为0.20和0.11,显著为正,说明1995年和2005年水资源效益相似的县市空间上呈集聚状态,且集聚态势显著。2008年的值为0.08,绝对值较小,水资源效益相似的县市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状态,但集聚态势不显著。而2000年斜率为负,Global Moran's 

I的值为负数,但其绝对值较小,说明水资源效益相似的县市在空间上呈分散状态,但不明显。

这表明天山北坡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与水资源效益的空间格局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究其原因在于尽管水资源的开发在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中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但天山北坡各个城镇的职能各异,例如克拉玛依为专业化的石油城市,石河子是以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昌吉是综合性的卫星城镇等,城镇职能的不同导致了水资源利用效益具有明显的差异,而且中心城市和工业化城镇水资源利用效益较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集聚态势。另一方面,天山北坡水资源分布受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影响,空间分布不均衡,季节性明显,可利用水资源量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分散状态;同时,天山北坡水资源利用结构中农业用水比重较大,加之以灌溉农业为主的小城镇和兵团城镇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并且呈现明显的分散状态,联动效应较弱,水资源效益的集聚状态不明显

图1 天山北坡水资源效益Moran's 

I散点图Fig.1 Local Moran's Iscattered figures of water resources benefit of north slop

e of Tianshan Mountains Global Moran's 

I的全局评估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局部异质性,为更有效的研究水资源的内部空间演化,分别计算4个年份各县市局域空间关联指数Getis-Ord G*i,并利用

ArcGIS软件将其空间化,通过Jenks最佳自然断裂法(Natural 

Break)对每个年份的局

1190

 地 理 研 究31卷

域Gi统计量从高到低分为4类,生成天山北坡水资源效益空间格局的热点演化图(图2)。需要说明的是,水资源效益的冷热点区域演化格局和水资源效益的空间格局并非一致,冷热点区域的演化反映的是该区域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关联与异质性,反映区域联动发展的效应,即热点区应是高值簇。

图2 天山北坡水资源效益的热点区演化

Fig.2 Spatial pattern evolv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benefit in hotspot areas of north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从冷热点区域演化看,1995年水资源效益的热点区域集中在乌鲁木齐和昌吉,这两个城市也是城镇化的热点区域,乌鲁木齐始终是新疆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区域,有效的带动了其周边城镇的发展,乌昌地区水利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共享,以及乌鲁木齐部分城市功能和产业的转移,提高了昌吉水资源利用效益。冷点区域集中在伊犁河谷的4个县市。次冷点区域集中在天山北坡中部的石河子、克拉玛依、乌苏和奎屯等地,次热点区域散布在热点区和次冷点区域之间。克拉玛依和石河子作为天山北坡的次级中心城市,其中克拉玛依是专业化的石油城市,农业产值低,农村人口比重低,始终是新疆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而石河子2000年之后现代农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轻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伴随克拉玛依和石河子石油石化等大工业节水技术和循环经济的推广以及现代农业和滴灌技术的大力发展,水资源的利用效益显著提高,成为了水资源效益的热点区域。2005年随着“独山子—乌苏—奎屯”间的产业发展不断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联动性增强,该区域成为天山北坡水资源协调利用和高效利用的热点区域。次热区域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等热点区域和次热点区域周边,向热点区域集聚的态势较为明显。2008年,随着乌鲁木齐都市圈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乌昌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乌鲁木齐、阜康、昌吉、吉木萨尔的水资源效益均有一定提高,联动发

 7期杨 宇等: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效益及其时空分异1191

 

展态势明显,乌鲁木齐和阜康成为水资源效益的热点区域,天山北坡形成以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为核心的水资源效益热点区域和次热区域集中的空间格局。伊犁河谷是新疆水资源禀赋最好的区域,城市供水和农业用水保障充足,但其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1995~2008年伊犁河谷均为冷点区域。

整体而言,1995~2008年天山北坡水资源的冷热点区域演化呈现出热点区域和冷点区域相对稳定,而次热区域和次冷区域变化明显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是天山北坡自然地理条件下的水资源分布特征以及绿洲城镇逐水而居、水资源利用效率因城镇职能不同和城镇发展水平不同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变化最大的区域位于乌鲁木齐都市圈和“独山子—乌苏—奎屯”地区之间,一方面由于不同年份降水量的不稳定,水资源供给量的差别显著;另一方面,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水资源效益的变化对中间过渡地带的影响明显,尤其是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用水的调整,以大农业为特色的呼图壁、玛纳斯等城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较低,受产业转移和新型工业化的影响较为显著,水资源效益的冷热点的空间格局较为敏感。

4.2 土地资源效益的时空格局演化

根据土地资源效益的Global Moran's I的值和相关指标的计算(表2),4个年份的Global Moran's I估计值全部为负值,且各年份能够在5%的置信区间上通过检验,检验结果显著。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5%的置信区间上,Global Moran's I散点图的斜率显著为负,表明土地资源效益相似的县市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1995~2008年Global Mo-ran's I值相对稳定,各年份波动不大,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内土地资源效益较高和较低的区域集聚态势不明显,呈分散态势。

表2 天山北坡土地资源效益的Moran's I估计值

Tab.2 Estimation of Moran's Ifor economy of land use benefit of north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年份1995 2000 2005 2008Moran's I-0.40-0.37-0.35-0.37

Z(I)-1.82-1.69-2.06-1.64

E(I)-0.37-0.37-0.37-0.37

Sig.0.05 0.05 0.05 0.05

图3 天山北坡各县市土地资源效益Moran's I散点图

Fig.3 Local Moran's Iscattered figures of land use benefit of north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1192

 地 理 研 究31卷

受绿洲分布的影响,天山北坡城镇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格局,这决定了天山北坡城镇的扩展受限于绿洲的空间形态。一方面绿洲的分散性决定了土地的分散格局;另一方面,受历史原因和自然地理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天山北坡的绿洲城镇规模较小,尤其是建成区面积占可利用土地的面积小,建成区零星分布在绿洲中,是导致土地资源效益呈现明显空间扩散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干旱区自然地理条件制约下的绿洲土地利用的显著特点之一。

具体而言,除2005年外,热点区域较稳定,主要集中在昌吉、沙湾和克拉玛依;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阜康、吉木萨尔和奇台以及天山北坡西段的博乐和精河。从土地利用变化看,1995~2008年耕地的动态变化较明显,耕地、草地和沙地是面积变化最大的用地类型,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及其他建设用地的变化在增长规模上与其它用地相比很小。尽管耕地变化明显,但是耕地的土地产出效益较低,而且天北作为农副产品基地和粮食基地,常年作物种植较为平稳,故波动较小。建设用地土地产出效益较高,城镇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土地效益,也促使了城镇用地的扩张,但相比较而言,天山北坡建设用地规模非常小,“大分散,小集中”的整体态势难以改变。

从冷热点变迁的轨迹来看,1995年和2000年冷热点格局基本一致,昌吉、沙湾和克拉玛依一直作为土地资源利用的热点区域。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产业园区的建设,伊犁河谷清水河工业园区等一批工业园区的开发,有效地带动了城市建成区的扩张和土地效益的提高,2005年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和察县土地资源效益均有明显的提高,成为土地效益的高值空间集聚区,伊犁河谷地区成为土地资源效益的热点区域。而随着2008年天山北坡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以克拉玛依和石河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中部地区在专业化工业园区的带动下,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较高,天山北坡中部地区再次成为了土地资源效益的高值空间集聚区。

从图4中可以明显看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高的乌鲁木齐并非是土地资源效益的热点区域,主要在于其相邻的阜康、吉木萨尔的土地利用效益较低,因此1995年、2000年和2008年为次热点区域,2005年乌鲁木齐为次冷点区域,说明尽管乌鲁木齐的城镇发展水平在天山北坡地区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联动作用较强,能够有效地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但在土地资源效益方面,乌鲁木齐始终处在自身发展壮大阶段,对周围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联动发展效应较低,并非高值簇集聚的区域。乌鲁木齐的城镇发展已进入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土地资源的效益却仍然难以发挥作为天北龙头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尤其是乌鲁木齐以东的吉木萨尔、阜康、奇台常年为土地资源效益的冷点区域。而昌吉、克拉玛依以及奎屯等因其自身与周边县市的土地资源效益均较高,成为土地资源效益的热点区域。冷热点区域的演化很好的反映了天山北坡土地开发的联动效应。从4个年份冷热点演变轨迹可以看出中部地区一直是天山北坡土地资源效益联动性最好的区域,反映了小城镇在天山北坡城镇化过程中的有效联动发展态势。

5 城镇化水平与水土资源效益的冷热点区域格局差异

天山北坡在绿洲自然地理格局下发育起来的城市,城镇的发展受水土资源约束明显。绿洲“逐水土而发育,随井渠而扩展,环盆地而展布,沿山前而盘踞”[28],导致了城镇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大分散、小集中”且沿绿洲走廊呈现串珠状空间分布状态。这种状态下,尽管单体城市的发展对水土资源具有严格的依赖,但是城镇分布在形态各异的绿洲之

 7期杨 宇等: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效益及其时空分异1193

 

图4 天山北坡土地资源效益的热点区演化

Fig.4 Evolvement of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use benefit in hotspot areas of north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图5 天山北坡城镇化水平和水土地资源效益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

Fig.5 Spatial patter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among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benefit and water resource benefit of north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1194

 地 理 研 究31卷上,受水土资源约束和绿洲农业承载能力的限制,城镇规模小,距离遥远,土地资源开发仍然处在相对独立的阶段,且由于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土地资源效益较低,联动发展态势弱;同时城镇化前期阶段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用水结构不合理,工业和第三产业尚处在工业化的前期阶段,节水技术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体系尚未建成,亦无法形成联动的发展态势。天山北坡的城镇职能各异,也导致了水土资源效益和城镇化发展表现出不一致的状态。在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城镇化发展不同阶段对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不同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水土资源效益的空间分异有其必然性。

(1)城镇化进程中,水土资源效益的集聚扩散状态并不一致。天山北坡各县市城镇仍然处在集中式城镇化的阶段,城镇化水平空间集聚明显,而土地资源效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扩散状态,水资源效益则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1995年、2005年和2008年表现为集聚状态,2000年则表现为扩散状态,波动较为明显。一方面克拉玛依、奎屯、石河子等专业化城市和兵团城镇特有的城镇发展模式使其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极高,形成了稳定的城镇发展的高水平区域。另一方面作为干旱区绿洲城镇,建成区面积较小,城镇用地之间的联动效应较弱,土地资源效益的变化对于城镇建设用地变化非常敏感,仍然处在自我发展、自我扩张阶段的城镇,彼此之间的土地利用尚未形成集约发展态势。这种分散型的发展格局,在工业园区和矿区建设等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导致一定区域范围内开发的热点发生迁移和转变。例如2005年伊犁河谷地区因为工业园区的建设而形成了热点区域。尽管本文采用了实际供水量对水资源进行分析,但作为对干旱区城镇发展约束最为明显的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加之气候和水利工程的影响,使得城镇水资源利用能力年际变化较大,且各地用水结构差别巨大,农业、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在以绿洲农业为基础的城镇、专业化的工业城市以及综合型城镇之间的效益差别显著,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节水技术和灌溉水平并不同步等诸多原因共同导致水资源效益空间格局的不稳定状态。

(2)从内部结构来看,水土资源效益各自的演化格局不同,区域联动效应差异显著。显而易见,整体集聚扩散状态不同,其内部结构必然有所差异。具体而言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一直相对集中在乌鲁木齐至乌苏之间的城镇带,呈面状空间格局。相对而言土地资源效益空间格局在2005年出现一次较大的变动,热点区域转移到了伊犁河谷地带,多数年份热点和次热点区域仍集中在乌鲁木齐至克拉玛依之间的城镇带。而水资源效益的空间格局,除伊犁河谷和天山北坡东段常年为冷点区域之外,其余地方水资源热点区域变动明显。其中克拉玛依和乌鲁木齐作为热点区域的年份较多。从内部空间的演化可以看出城镇发展的阶段不一样,城镇职能不同则水土资源开发的程度不同,水土资源产生的效益也不同。如乌鲁木齐处在加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其对周边区域的带动较小,单极化发展态势明显,而天山北坡中部地区联动性较高,易成为热点区域。再如克拉玛依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均是土地资源效益的次热点区域,与周围地区联动发展效应较弱,但随着其作为天山北坡西部中心城市作用的日益明显,城市组群式发展效应显著,2008年成为土地效益的热点区域。同样从水资源效益看,1995年克拉玛依并非是水资源效益的热点区域,2000年后克拉玛依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水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能力的提高使其成为热点区域。2000年之前阜康是水资源效益的冷点区域,2000年后阜康的发展纳入了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发展范围内,成为乌鲁木齐的卫星城,为满足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的大规模建设,兴建水库水利工程,提高了工业用水的供给规模,工业用水效益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作为卫星城,阜康的农业产业结构也进行了调整,城郊型农业发展明显,节约了大量的

 7期杨 宇等: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效益及其时空分异1195

 

灌溉用水,且提高了农业用水的效益,在2005年成为水资源的次热区域之后,继而在2008年成为热点区域。

(3)冷热点区域演化与自身水土资源效益的高低并不一致。基于探索性空间分析的联动发展效应分析可以看出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效益、土地资源效益的冷热点格局差异明显,且演化轨迹不同。为便于横向比较,将城镇化水平、水资源效益和土地资源效益分别标准化,归到(0,1)区间内,通过协调发展度函数进行分析,并根据各时间点的协调发展程度,分为协调发展度高、较高、较低和低4个层次。

从数量结构来看(表3),各类型区域数量较为稳定,尤其是协调发展程度高的区域比重4个年份均为27.78%,协调发展程度较低的区域比重相对稳定在16.67%~22.22%之间。这种相对稳定的数量结构说明,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尽管水资源效益、土地资源效益各自的空间效应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和变化,且变化趋势不一致,但是这种空间关联作用的变化程度相对于各城镇的城镇化水平和水土资源效益的绝对值来说较弱,三者自身的发展水平仍然是主导区域整体格局的主要力量。

表3 天山北坡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协调度分级

Tab.3 Classification of coordination degree of urbanization level and land &water resources benefit

协调发展程度

1995 2000 2005 2008

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

协调发展度高5 27.78 5 27.78 5 27.78 5 27.78

协调发展度较高6 33.33 3 16.67 3 16.67 4 22.22

协调发展度较低4 22.22 6 33.33 6 33.33 5 27.78

协调发展度低3 16.67 4 22.22 4 22.22 4 22.22

从空间格局看,城镇化与水土资源的协调发展度的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着稳定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水土资源效益的冷热点演化相比自身发展水平更具敏感性,这与绿洲城镇的发展实际相吻合(图5)。一方面天山北坡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加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使水土资源集约利用趋势明显,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受绿洲城镇发展基础的影响,天山北坡城镇仍处在集聚发展的状态。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伊宁等市在城镇化水平、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效益方面占绝对的发展优势,综合协调发展度高。但另一方面,这些中心城市的水土资源并非一直是区域发展的热点区域,说明这些城市发展仍然没有摆脱干旱区分散的城镇格局下单体式发展的局面,其发展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并不理想。反而众多发展基础较弱的城镇,尽管其城镇化水平和水土资源效益相对较低,但因其对水土资源效益的敏感性较强,其联动的态势较为明显,更容易形成联动发展的热点区域。如天山北坡中西部城镇在2005~2008年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效益在空间上形成了明显的联动发展的热点区域,尽管部分城镇协调发展度仍然较低,但这种联动发展将有助于打破绿洲城镇各自为营的单体式发展格局,形成空间联动、发展有序的格局。

6 结论与讨论

天山北坡在绿洲自然地理格局下发育起来的城镇,受自然地理条件和水土资源分布特

1196

 地 理 研 究31卷

点及城镇发展水平不一、城镇性质各异而对水土资源利用程度不一等因素影响,其城镇化水平和水土资源效益的空间格局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总体而言天山北坡各县市的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状态,且这种集聚状态保持着相对平稳的态势,水土资源则表现出明显的异同。

(1)1995~2008年水资源效益的空间集聚和扩散状态变化较大。1995年和2005年水资源效益相似的县市在空间上呈明显集聚状态。冷热点区域演化呈现出热点和冷点区域相对稳定,而次热和次冷区域变化明显的态势,这种状态主要由自然地理格局、水资源分布和不同的城镇化阶段对水资源利用方式和能力不同造成。

(2)天山北坡土地资源效益相似的县市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呈现出分散的格局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除2005年外,昌吉、沙湾和克拉玛依是主要的热点区域,中部地区始终是天山北坡土地资源效益联动性最好的区域。一方面绿洲空间形态的分散性导致土地资源效益的空间分散,另一方面绿洲城镇规模较小,城镇建设用地等土地效益显著的区域在空间分布零星,对整体的影响作用较弱。

(3)城镇化水平与水土资源效益的集聚扩散状态并不一致,城镇化水平与水土资源效益各自的空间演化格局迥异,区域联动效应差异显著。水土资源效益冷热点区域演化格局与自身水平高低发展的程度不一致,绿洲城镇发展的实际决定了水土地资源效益的冷热点区域演化相比自身发展水平更具敏感性。部分中心城市仍然没有摆脱干旱区分散的城镇格局下单体式发展的局面,并非一直是水土资源效益的热点区域,反而天北中部发展基础较弱的城镇因其对水土资源效益的敏感性较强,其联动的态势较为明显,更易形成联动发展的热点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对城镇化背景下天山北坡的水资源效益和土地资源效益选择了单一指标进行度量,并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研究了其集聚扩散状态及其冷热点空间格局演化与空间联动发展效应。(1)在指标选取上虽然有效了避免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是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单一指标的选取对水土资源效益的度量面不够广,但天山北坡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稳定,季节性变化明显,水资源量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且由于天山北坡城镇职能各异,以农业为主导的城镇与克拉玛依等专业化城市、石河子等综合性城市有着本质不同,工业用水量等常用指标显然对于天山北坡的水资源度量是不合适的,而实际供水量反映了在城镇化过程中,水资源对城镇发展的保障性作用,城镇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直接反映在水资源供给上,伴随城镇化发展,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实际供水量能较好的反映城镇的需求,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样土地资源指标的选取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新疆城镇发展的规模较小,建设用地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建成区的城镇化水平,但是对于绿洲城镇而言,尤其是天山北坡大量小城镇的建设,是城镇化的一大特点,包含农用地的产出效益,不仅兼顾小城镇而且兼顾了城乡统筹和综合性的城镇化发展的土地效益。尽管如此,在指标的选取上,仍需要探索更进一步合理的系统性指标。(2)在绿洲背景下城镇化水平和水土资源三者间的敏感性的机理研究以及三者之间自身发展水平和空间演化格局的敏感性、演化路径迥异,如何构建更为科学的评价框架和系统的研究体系是研究的难点。(3)受数据获取的影响,干旱区城镇的部分数据难以获取,尤其是水土资源的统计缺失,研究选择了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4个时间点进行分析,尽管考虑了时间序列上城镇化与水土地资源空间效益的动态变化以及协调性的时空演变过程,但是更长时间序列、更丰富的测度指标以及更微观区域的研究是探索新疆以及绿洲城镇化发展和水土

 7期杨 宇等: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效益及其时空分异1197

 

效益空间格局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借助GIS和RS对主要年份城镇化过程中的建设用地、耕地以及水资源的解译和分析是未来可以考虑的研究手段,以突破统计资料缺失的限制。参考文献:

[1] Leichenko R M,Solecki W D.Exporting the American dream:The globalization of suburban consumption land-scapes.Regional Studies,2005,39:241~253.

[2]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地理学报,2009,64(4):387~398.[3] 杜宏茹,刘毅.我国干旱区绿洲城市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5,24(2):69~79.

[4] 杨宇,张小雷,雷军等.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地理科学,2010,30(3):363~369.

[5] 马国霞,甘国辉,田玉军.水资源约束下的张掖绿洲城镇发展模式初步研究.中国沙漠,2006,26(3):426~431.[6] 方创琳,李铭.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廊城市化发展模式.地理研究,2004,23(6):825~832.

[7] 张小雷,雷军.水土资源约束下的新疆城镇体系结构演进.科学通报,2006,36(S1):148~155.

[8] 方创琳,孙心亮.基于水资源约束的西北干旱区城镇体系形成机制及空间组织———以河西走廊为例.中国沙漠,2006,26(5):860~867.

[9] 鲍超,方创琳.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约束城市化进程的定量辨识.中国沙漠,2007,27(4):704~710.

[10] 鲍超,方创琳.干旱区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情景预警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09,24(9):1509~1519.

[11] 鲍超,方创琳.干旱区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时空变化分析.地理学报,2008,63(11):1140~1150.

[12] 方创琳,孙心亮.河西走廊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耦合效应分析.资源科学,2005,27(2):2~9.

[13] 方创琳,乔标.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阈值.生态学报,2005,25(09):2413~2422.

[14] 李春丽,杨德刚,张豫芳,等.塔里木河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关系分析.中国沙漠,2010,30(3):730~736.[15] 孜比布拉·司马义,苏力叶·木沙江,帕夏古·阿不来提.阿克苏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协调度评析.地理研究,2011,30(3):496~505.

[16] 张豫芳,杨德刚,张小雷,等.天山北坡绿洲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06,25(6):138~147.

[17] 张豫芳,杨德刚,张小雷,等.天山北坡城市群地域空间结构时空特征研究.中国沙漠,2008,28(4):795~801.[18] 刘雅轩,张小雷,雷军.新疆绿洲城市扩展与空间形态变化分析.水土保持学报,2009,23(6):252~256.

[19] 雷军,张雪艳,吴世新,等.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地理科学,2005,25(2):161~166.

[20] 雷军,吴世新,张雪艳,等.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干旱区地理,2005,28(04):554~559.

[21] 吴世新,周可法,刘朝霞,等.新疆地区近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与动因分析.干旱区地理,2005,28(1):52~58.

[22] 董雯,张小雷,王斌,等.乌鲁木齐城市用地扩展及其空间分异特征.中国科学,2006,36(s1):148~156.

[23] 董雯,邓锋,杨宇.乌鲁木齐资源型产业的演变特征及其空间效应.地理研究,2011,30(4):723~734.

[24] Getis A,Ord J K.The analysi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by the use of distance statistics.Geographical Analysis,1992,24:189~206.

[25] Ansclin L.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Geographical Analysis,1995,27:93~115.

[26] Osaragi Toshihiro.Classification methods for spatial data representation:CASA Working Paper.London,UK:Cetre for Advanced Spatial Analysis(UCL),2002.

[27] 靳诚,陆玉麟.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地理学报,2009,64(6):715~724.

[28] 韩德林.新疆人工绿洲.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143~157.

1198

 地 理 研 究31卷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benefit of north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YANG Yu1,2,LIU Yi 1,JIN Feng-jun1,DONG Wen3,LI Li 1(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 100101,China;

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3.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CAS,Urumqi 830011,China)

Abstract:Through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and its Global Moran's Iindex andGetis-Ord G*iindex,and coordinatied development degree function land &water resourcesbenefit and urbanization level from 1995to 2008a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Especially,the paper focused on agglomeration diffusion condition,its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andspace linkage development effect of cold and hot spots.Som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follows.Due to differences in oasis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water resources benefit of north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are different.(1)Counties with similar land use benefits show obviousspatial differentiation.The spatial structures in different years present dispersed patternand keep stable constantly.(2)Agglomeration and dispersion of water resources benefitsare not stable.Differences of changes are significant during the study years.(3)The pat-tern and path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water resources ben-efits are different.Space linkage development effect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development of oasis cities determine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cold and hotspots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water resources benefits are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de-velopment level themselves.

Key words:ESDA;urbanization level;land use benefits;water resources benefits;north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2020届高三冲刺模拟地理试题

2020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 二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谦比希铜矿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某大型中央企业在赞比亚投资建设的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项目,矿石部分在当地冶炼销售,部分运往我国。该项目利用了先进的采掘和冶炼技术,并对堆积矿渣采取了有效管控措施。下图为谦比希铜矿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企业将谦比希项目的部分铜矿石运往国内的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成本 B .提高附加值 C .增加就业 D .稳定国内市场 2.仅考虑运输成本,谦比希铜矿石运往我国需经过的海上交通要道是( ) A .巴拿马运河 B .直布罗陀海峡 C .马六甲海峡 D .麦哲伦海峡 3.防范矿渣污染赞比西河任务最艰巨的时段是( ) A .12月至次年2月 B .3—5月 C .6—8月 D .9—11月 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mm/h )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降雨强度为 40mm/h 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泥沙量少 B .下渗率大 C .地面崎岖 D .降雨历时短 5.降雨强度为140mm/h 时,降雨历时35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量变大 B .流速变快 C .土质变松 D .土层变薄 下图为2018年12月某日两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当日 14 时,下列地点中气压最低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当日 2 时至 14 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 ) 此 卷 只装订 不 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不连续时空观的探讨及发展 翟帅 摘要:目前国内研究的大多是爱因斯坦的四维连续时空,而本文的工作是以圈量子理论为主要依据,并进一步发展,使之成为描述时空特点的完善的理论。为什么时空总是和热力学产生那么多深刻的联系呢,因为能量是时空产生的原因,而热即是能量的一种。 关键词:不连续时空能量芝诺悖论圈量子理论 、、目前时空的理论 1、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时空是四维的弯曲连续时空, 在这个时空,没有直线。引力和电磁力都可以用时空弯曲来解释。毋庸置疑,这是天才的理论,它极其深刻的说明了引力和电磁力,使人类向大统一场迈了一大步。可以把爱因斯坦的时空模型比做一种流体,这样就直观的体现了爱因斯坦时空的特点,大质量的物体会引起超流体的局部变形,变形的程度取决于物质的质量。每次新的理论的产生,不是完全的否定过去,而是将原来的理论发扬光大。 2、弦理论 20世纪,物理学最恢弘的战斗发生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之间,广义相对论在大的空间尺度、大的质量环境下体现出了它的正确性,而从微观角度,量子力学体现出了它的正确性,为了使这两个理论统一,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弦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微小的弦组成,吸引了大批物理学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理论,弦理论预言的大量新的基本粒子和各种力并没有被观测到。 3、混沌分形理论

有人把混沌论、量子论、相对论称作21世纪最伟大的三个学说,混沌论产生于非线性空气动力学,后来发展到宇宙学领域,它认为空间是破碎的,是不确定的,在这个时空,甚至无法测量线段的长度。分维数的不断迭代产生拉压,折叠,扭曲产生了时间和空间,它指出了时空的不连续特性,但是这个理论并不能说明时间和空间的本源。 4、圈量子理论 一些新锐的科学家,在那些经过实验检测的结论上,利用自创的数学语言,几位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时空是量子化的,或者说是离散而非连续的,时间和空间是由极小的圈组成,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所谓的自旋网络,也就是说时空很像一堆泡沫。圈量子理论提出后,一些科学家对它进行了检验,发现广义相对论在某种上和圈量子理论很相似,此外,圈量子理论还可以很好地解释黑洞的一些现象。 、、这些理论的纰漏 1、无法解决的芝诺悖论 芝诺悖论最为著名的是阿基里斯和乌龟的赛跑,假设开始时乌龟位于前方的100米远处,而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一百倍。当阿基里斯跑了100米时,乌龟移动了1米,而阿基里斯再前进1米时,乌龟前进了1厘米,如此,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尽管有些人号称用无穷积分可以解这个悖论,但事实上积分学本身就避开了这个悖论的逻辑,这个悖论在连续时空的前提下是无解的。 2、狭义相对论前提没有明确 狭义相对论的假设是在飞驰的火车上,而我们知道如果火车的速度没有达到光速,那么它只是在做相对运动,而相对运动可以看做静止,因此在飞驰的火车和静止的火车上并没有区别。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影响火车内时间和空间的因素不在于

2018地理一模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图1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1~2题。 1.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 2.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A.森林一森林草原一草原一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一森林一草原一荒漠草原 C.草原一荒漠草原一森林一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一草原一森林草原~森林2017年12月28日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在山东济南亮相,这是承载光伏路面研发与铺设的高速公路。路面通过收集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太阳能发电,可接入各种信息

采集设备,车辆信息、拥堵状况等将汇聚成交通大数据,成为智慧城市一部分。下雪后还能自行融化路面积雪,现已实现并网发电。结合图2,完成3~4题。 3.与我同西北地区相比,在济南高速公路上修建光伏发电的原因可能是 ①光照更充足②土地资源有限③科技水平更具优势④私家车保有量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为了保证并网发电的正常运行,光伏高速公路路线的设计选样上应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气候条件 C.水文条件 D.城市功能区分布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强烈的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自然地表不断被道路、高楼建筑等人工地表所替代。图3示意19 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变化图。据此完成5~7题。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0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0.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10.1.1编制原则 (1)本工程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作为主体工程投资估算组成部分,计入工程总投资估算中,水土保持投资从基建费中计列。 (2)本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价格水平年、主要工程材料单价与主体工程相一致,不足部分按市场价格和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规定编制。 (3)建设期融资利息暂不考虑。 10.1.2编制依据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 (2)xx市XXXX线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 (3)《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6)《关于发布xx省各市、州建设工程人工工资单价的通知》(湘建价[2007]402号文); (7)《xx省物价局、xx省财政厅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湘价费[2006]145号); (8)《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

价格[2007]670号); (9)《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5]22号)。 10.1.3基础单价 (1)人工预算单价:根据xx省建设厅湘建价[2007]402号文《关于发布xx省各市、州建设工程人工工资单价的通知》,xx市人工预算单价均采用54元/工日,即6.75元/工时。 (2)材料估算单价:主要材料价格采用主体工程价格,其它材料和植物措施材料价格由当地市场价格加运杂费、采购和保管费组成,主要材料单价汇总表见表10.1-1。 (3)施工机械台时费:按《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计算,施工机械台时费计算表见表10.1-2 表10.1-1 主要材料价格预算表 序号名称及 规格 单 位 规格 预算 价格 元 其中(元) 原 价 运 杂 费 采购及保 管费 1 砂m342 2 砾石m352 3 块石m350 4 水泥t 42. 5 360 5 汽油kg 93# 5

2020年高考地理(江苏卷)高清重绘(含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 “超级月亮”。下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 小时的对比示意图S 据此完成第1?2题。 1 ?从天体运动位宜看,此时“超级月亮”() A.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 B.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 C.地月系位于远日点附近 D.地月系位于近日点附近 答案:B 解析:月球用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地球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椭圆轨道的 长轴的两个端点中距离地球较近的一个叫近地点,较远的一个叫远地点。“超级月亮”比平常 看尼来更大、更亮,说明此时月球位于公转轨逍的近地点附近,离地球距离较近,故选B. 2. 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解析:4月8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小范用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内小范用出现极 夜,因此,B 、C 、D 错。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时,即120° E 的地方时为22时,大致与A 图对 应。综上分析,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A 图,故选A 。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而示意图二读图完成第3?4题“ “趙级丿J 亮” 看赴来人了 14%.亮了 丿J 亮看 小的时 候

3. 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读图可知,四 处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英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是不可溶蚀的,所以最有可 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①,故选A 。 4. 图中断层()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 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 D.比侵蚀而形成时间早 答案:D 解析:读图分析,图中断层切断了右灰岩和页岩,没有再切断后来形成的岩层,说明该 断层形成之后没有一直活动,A 错。断层没有切穿花岗岩,但是花岗岩侵入了断层,说明断层 形成的时间比花岗岩早,B 错。现代河谷下切的位并没有在断层位置,C 错。侵蚀而覆盖在 断层之上,断层没有切穿侵蚀面,说明断层比侵蚀而形成时间早,D 对。故选九 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而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 下列四地 中, A. ① C.③ 答案:C B.② D.④

上海市嘉定区2020年高二(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嘉定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高二(高三)年级地理学科试卷2019.12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共6页,答题时间60分钟。 2. 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 3. 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考生号。 4. 答案必须全部做在答题纸上,用黑色水笔填写。 一、选择题(共 4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根据图示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可以推测该时 刻的月相及发生的天文现象是 A. 新月日全食 B. 新月月全食 C. 满月月全食 D. 满月日全食 2. 12月18日,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 A. 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B. 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C. 在逐日减小 D. 在逐日增大 3. 北美洲西海岸山脉的形成与两大板块的运动有关。这两大板块是 A.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B. 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D.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4. 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形成该岛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化作用 B. 堆积作用 C. 侵蚀作用 D. 搬运作用 5. 右图为某类岩石形成示意图,该类岩石是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岩浆岩 D. 砂岩 6. 我国杭州湾以北的沿海地区,其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这里的地貌类型属于 A. 海蚀地貌 B. 海积地貌 C. 风蚀地貌 D. 风积地貌

7. 右图为2019年嘉定区11月连续5天的天气预报。它显示了嘉定受某一天气系统影响前、影响期间和影响后天气的变化。该天气系统是 A. 暖锋 B. 冷锋 C. 气旋 D. 暖性高压 8. 上海的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常出现霜冻。其主要原因是 A. 甲辐射较弱 B. 乙辐射较弱 C. 丙辐射较弱 D. 丁辐射较弱 9.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保护资源的再生条 件。对水资源保护而言,关注的重点应该是水循环的 A. 蒸发环节 B. 输送环节 C. 降水环节 D. 径流环节 10. 三大洋中,北印度洋与众不同,它在冬、夏季风作用下形成特殊的季风环流。表示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示意图是 11.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城市城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一般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右图显示的是某城市热岛效应日和年变化规律。由图可见该城市热岛效应 ①夏季比冬季明显 ②冬季比夏季明显 ③黑夜比白昼明显 ④白昼没有表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2. 201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突破60%,城市化发展必然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②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 ③扩大三大产业差异④拉低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

空间与时间的无限性 什么是无限?如何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一般的回答都是如下:( 1 ) 空间的无限指的是空间在三维广延性方面的无限; 时间的无限性指的是在一维持续性方面的无限,( 2 ) 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决定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3 ) 整个宇宙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 特定的具体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4 ) 无数特定的有限时间和空间之总和构成无限的时间空间。 这样的定义或许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体。“空间的无限指的是空间在三维广延性方面的无限; 时间的无限性指的是在一维持续性方面的无限,”将空间和时间都放在了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来定义无限。有限中的无限,是不能认为是绝对无限的。“时间的无限性指的是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即时间的一维性是无限的。它总是一往无前地流逝着。运动着的物体从任何一个时刻追溯它的过去和将来都是无穷无尽的。”这个表述虽然把物质运动甚至运动都置于时间和空间之中,其实这物质及运动与时间空间并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为时间空间的本质在这里已经被规定为三维方面的无穷延伸和一维方面的无穷持续,而运动者的物质充充其量是被放进去的。这样来定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并未能超出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的概念。这种所谓的时间空间不是和具体的有限的事物处在同一矛盾统一体重的。而是外在于有限的规定性。这样来定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就已经表现出割裂无限与有限的特征。现行无限性理沦原则上承认物质世界和时间空间都是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统一,但又把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述为:整个物质世界是无限的,空间和时间也是无限的……特定的具体的物质运动形态是有限的,特定的物质运动形态所处的空间和时间也是有限的。那么,两者是怎么统一起来的呢?“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特定的有限物质运动形态构成的。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也是由无数的有限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于是这对立的两者便统一起来了。这种表述实际上是将两者割裂开了。因为这样一来,无限与有限的适用对象与范围便是不一样,具体的事物便不具有无限的性质。而整个宇宙也没有了有限的性质,从而是一种非具体的抽象物。于是,有限与无限又被分离开来,两者并不是有机的统一在一起。既没有能统一在具体有限的事物中,也没能统一在抽象的无限中。在对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解释中,无限与有限仍然是互相外在的。 无限与有限的这种互相外在,表明无限并不是在辨证的思维中把握的,而仍然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把握。

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效益分析 陈伟

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效益分析陈伟 发表时间:2020-04-07T14:32:20.5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作者:陈伟 [导读]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破坏出现加剧现象,许多学者呼唤保护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水利局安徽省铜陵市 244100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破坏出现加剧现象,许多学者呼唤保护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迫切需要开展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是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探讨了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了水土保持中的措施,以及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引言 水土流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丘陵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造成山体滑坡、洪水等严重的自然灾害。近年来,国家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并开始着手处理。水土流失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地形地貌与人为干扰是较为主要的方面。要想有效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入手,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1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1.1农耕方式落后 现今的农耕方式较为落后,种植方式相对单一化,缺乏对农田的及时保护和休养,这就使农田的营养存储能力下降,难以保证充足的保肥蓄水能力。加之我国现有的小流域治理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缺乏及时、有效的保护和防护,这就使水土流失现象难以根治和消除。 1.2人为因素 人类的活动会对短时间内自然环境的演化起决定性作用,我国之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严重超过环境的可容纳量,毁林造田、围湖造田的情况十分严重,牲畜数量的增加又使得草场减少。植被覆盖率的下降导致水土保持能力不足,遇到大风大雨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1.3流域治理的水土保持观念缺失 在对小流域的治理过程中,对于水土流失的现象关注不够,缺少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观念和意识,并缺乏先进的水土保持治理技术和方法,这就使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效果不佳。 2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效益点 2.1水土保持农业措施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中,通过农作物来改变土壤各微量元素含量,让土壤更加肥沃,适合地面植物生长,提高植被覆盖率,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这就是农业措施。通常情况下,在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主要采用的农业措施有:整改成梯田、等高土地种植等,这些方法就是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在梯田中种植水稻等,扩展绿色植被的覆盖范围,延长植被的覆盖时间,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在实际农作物耕作过程中,收割农作物时,可以将一部分根和茎留在地里,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让其继续发挥水土保持作用;还可以对部分土地实行免耕,增强土地抵抗流水冲击的能力。在治理小流域过程中,建立起高效优质的生态农业系统,进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中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是建立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区,在该地区以工程措施来治理和预防当地水土流失,进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的水、土地、植被、温度、光等资源合理利用,进而在保持治理和预防水土流失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当地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强小流域水土工程综合治理,并结合黄土高原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地形面貌、土质结构、水源分布等,因地制宜建立各种水土保持工程,并得到了显著成效,例如山洪排导工程、山坡防护工程、小型蓄水池、沟道治理工程等。山坡防护工程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效果显著,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更多水分保障;沟道治理不断很好的疏通河流,防治山洪,还能够避免河床下切,河岸扩张,并减少泥石流固体物质;山洪排导工程对预防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中起到显著效果;小型蓄水池为居民用水提供保障。小流域治理则将工程、林草、生物等措施相结合,对当地地貌进行科学规划和改造,进而较小坡度,拦蓄降水,降低径流量等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的促进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例如,在山西省开展小流域水土治理工程后,实现雨水拦截、蓄水、保持水土等效果。经过一定时间治理之后,当地的洪峰和洪流大大减少,并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沙量,并降低了蓄水工程中泥沙含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洪涝灾害的抵抗能力。增加林、草覆盖面积,并提高蓄水保土工程数量,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渗透和蓄水能力。小流域治理中,将生物措施和工程进行结合,对治理水土流失产生很好的效果,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当地自然资源,还能够提高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效果。 2.3林木措施 地表植被的覆盖率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性因素,合理的植被覆盖率能大大减缓水土流失速度。提高植被覆盖率能够减少土地受暴雨溅蚀冲刷的影响,也能够改变土壤成分,从而有效改变土壤的物化性质。提高植被覆盖率的关键点有三个,一是翻整土地,使土壤条件适合林木生长。二是确定合适的林木种类,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的林木也会有所差异,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林木种林,使其不仅能平衡生态还能够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三是确保林木发展的可持续性,林木对水土保持的作用是长期的,林木的持续发展关系到水土保持工作的成败,当地政府要林木保护工作,避免遭到不法分子破坏。 2.4做好造林治理工作 在实际造林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造林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结构选择恰当的苗木,苗木种植后,还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对苗木进行维护和管理。(1)造林时间的选择。在造林时间的选择上,可以综合考虑植被的生长环境和当地气候条件,分析春季、夏季、

(精编)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江苏卷)

(精编)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江苏卷) 一、选择题 1. 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下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天体运动位置看,此时“超级月亮”() A.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 B.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 C.地月系位于远日点附近 D.地月系位于近日点附近 (2)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 B A 【考点】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方时与区时及其计算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了昼夜分布状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解答】 (1)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其公转轨道是椭圆轨道,地球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超级

月亮”比平常看起来更大、更亮,说明此时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离地球距离较近,A错误,B正确; 地月系位于近日点或远日点对于“超级月亮”没有影响,C、D错误。 故选B。 (2)4月8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夜,由此可排除BC选项; 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22时,所以150°E为0时,且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大致与A图对应,D图错误。 综上分析,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A图。 故选A。 2.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断层()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 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 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答案】 A D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解答】 (1)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读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是不可溶蚀的,所以

时间与空间维度

B 时间与空间维度 任何文化体系总是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的人群所创造的。任何文化系统或特质,都不能没有时空参照系。我国古人,春秋时以?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所谓?时空?也就是?宇宙?——?上下四方渭之宇,古往今来渭之宙?。以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密切联系的四维座标系考察文化系统间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文化学概论》郭齐勇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2 P250) 所谓文化的时间性,是就文化发展中的持续性、阶段性来说的。文化的时间性的内涵,包括:(1)文化在量上的累积和延续;(2)文化在质上的变异与区分,(3)文化特质在流传过程中的暂时性或长久性。从时间维度上考察,文化体系发生、发展、成熟、衰亡、复兴、重构、再生的过程即是量上的累积(连续性)和质上的变异(阶段性)之矛盾的统一过程;也就是旧特质的衰退与新特质的增加的过程,其间亦不乏由量到质的转化、飞跃,即渐进过程的中断。例如,从人类科技史上看,从常规科学到科学革命,再到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展示了无数的运动过程。从文化特质的绵延与变异来看,有的易于变迁,如服装款式,劳动工具;有的则难于变迁,如宗教信仰,哲学理论。 文化层 文化中的时间概念影响着人们对于生存、创造、生命、未来、生活等所有方面的认识和追求,并最终形成了不同文化风格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类型。因此,在文化学的研究中,时间对文化的影响往往在诸如文化层等历史文化的凝固中,得到最直接的答案。 文化层的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的文化学家格雷布内尔于1904年在柏林召开的人类学、民族学、史前学会议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他提交并演讲的论文题目就是《埃塞俄比亚文化圈及文化层》,后来,文化圈与文化层一道在文化界广泛流传开来。什么叫文化层呢?所谓的文化层就是指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反映着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特征。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文化层是文化累积的结果,正如考古发掘一样切开文化历史的横断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层被一层层地覆盖在地下,成为历史的积淀。反映着人类文化创造的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程度。(陈华文《文化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1 P113) 所以,文化层所代表的是一个历史时期.它的重心是指向时间维度。作为研究人类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性概念,文化层对于我们了解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比较、研究、鉴别各个民族文化嗣续有着重要的意义。 1.时间维度即历时维度 (1)原始时代(人类过着与动物相去不远的生活,一切生活来源皆仰自然赐予)农业时代(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建筑房屋等) 工业时代文化(科技发明史)(陈建宪:《文化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2)传统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P79)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付昱华 (中海油研究总院,E-mail: fuyh1945@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16817372.html,) 摘要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 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但是,它们的地位又是不平等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更重要,因为它们分别是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参照系。另外,绝对空间是平直的,而相对空间可以是平直 的也可以是弯曲的。至于时间和空间的维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讨论的是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绝对空间是三维的,绝对时间是一维的(由三维绝对时间形成的)。对于相对空间,可以有多维空间、分数维空间、复数维空间、变维空间。对于相对时间,可以有与相对空间相对应的多维时间、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变维时间。换句话说,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关系。针对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根据分形理论关于自相似性和相似性的观点,得出对应于三维空间的三维时间。应用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变换,导出一种特殊情况下三维时间的具体形式,并将其改写为变维分形的形式。文中实例表明,建立多维时间和多维空间等框架,不仅是可能的,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须的。 关键词绝对时间,相对时间,绝对空间,相对空间,分形理论,变维分形,复杂时间,复杂空间 前言 时空理论的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漫长的路。最初由牛顿建立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理论。这种时空观认为空间是个刚性的框架,而时间是均匀流逝着的。时间与空间均不受任何物理过程的影响。以后建立的相对论,提出了四维时空连续区的概念。即任何一个物理事件都对应着四个数字:其中三个表示事件的地点,一个表示事件的时间。爱因斯坦认为大量事件的总体构成一个四维时空连续区域,时空的性质与物体运动有关,其中包含着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和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含义。随着量子理论的发展,又提出了时间和空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的观点。 尽管时空理论在不断发展,但是有一种观点始终未变,即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 时间是一维的观点,令人想起了欧几里德几何学的第五公设:过直线外一点只能做一条其平行线。如所周知,只能做一条平行线的观点早已被非欧几何所突破。既然如此,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是否也应该突破呢? 早在1982年,张树润在《潜科学杂志》上讨论了七维时空,提出时间是四维的。笔者在不知张树润工作的情况下,于2002年9月提出三维时间和多维时间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讨论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和变维时间。 空间的维数同样需要重新考虑。 根据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的概念,并对有关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是是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绝对和相对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就不能定义。现在,如果说一个事物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恐怕没有谁会相信。不可能只存在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道理,和不可能存在只有优点的事物的道理是一样的。 类似于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只存在于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之中。

2018年高考模拟地理试卷2后附答案

2019高考地理模拟试题1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图1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1~2题。 1.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 2.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A.森林一森林草原一草原一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一森林一草原一荒漠草原 C.草原一荒漠草原一森林一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一草原一森林草原~森林2017年12月28日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在山东济南亮相,这是承载光伏路面研发与铺设的高速公路。路面通过收集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太阳能发电,可接入各种信息采集设备,车辆信息、拥堵状况等将汇聚成交通大数据,成为智慧城市一部分。下雪后还能自行融化路面积雪,现已实现并网发电。结合图2,完成3~4题。

3.与我同西北地区相比,在济南高速公路上修建光伏发电的原因可能是 ①光照更充足②土地资源有限③科技水平更具优势④私家车保有量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为了保证并网发电的正常运行,光伏高速公路路线的设计选样上应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气候条件 C.水文条件 D.城市功能区分布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强烈的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自然地表不断被道路、高楼建筑等人工地表所替代。图3示意19 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变化图。据此完成5~7题。 5. 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的空间变化是 A.东西方向延伸 B.保持原有格局不变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新区建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含答案

新区建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2020北京房山一模)2019年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出炉,前10名中江苏省南部就有6个县级市入围。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石化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我国石化产业的先进代表。下图为长三角地区简图。读图,完成1~2题。 1.江苏省县级市经济发展速度快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位于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②依托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③交通便利,基础设施 较完善④科技力量雄厚,综合服务水平较高⑤政策支持,发展潜力大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2.长三角地区发展石油化学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A.强劲的市场需求 B.丰富的石油资源 C.廉价的土地租金 D.丰富的水力资源 (2020黑龙江哈尔滨模拟)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构成的庞大城市化区域,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天山北坡城市群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的全国19个城市群之一,是我国规模最小的国家级城市群。下图示意天山北坡城市群位置,据此完成3~5题。 3.一般情况下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主导因素和天山北坡城市群规划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经济基础、生态环境 B.经济基础、西部开发 C.区域人口、资源开发 D.区域人口、经济基础

4.天山北坡城市群扩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资源型城市转为科技型城市 B.生态环境优良化 C.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D.工业化进程加快 5.为进一步促进天山北坡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大水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②限制农业发展,增强工业带动③划定开发边界,控制人口规模④合理规划用地,优化城市布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20四川宜宾二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据此完成6~8题。 6.目前上海实行“头脑在上海,两手在外地”的产业发展战略,上海重点向外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A.高档时装业 B.电子装配业 C.高端制造业 D.现代服务业 7.与上海相比,在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中安徽省具有的比较优势主要有() ①生态环境②人才技术③产业配套④能源矿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8.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 A.降低劳动力生产成本 B.促进各城市等级提高 C.提升长三角国际地位 D.促进产业分布均衡化 (2020山东菏泽一模)深汕特别合作区(如图)是一个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新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最东端,处于深汕高速、324国道、厦深铁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广汕铁路、深汕高铁交会点,总面积468.3平方千米。深汕特别合作区力推“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发展模式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业、大数据、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据此完成9~11题。

四维空间与能量本质

四维空间与能量本质 王大为 国网湖北电力中超建设管理公司湖北武汉微信号:wdw45740967在我们所生活的空间中我们能够直接接触到长宽高这样比较直观的维度,还有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接触但是可以感受到的维度--时间。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四维空间。虽然还不能直接接触到四维空间,但幸运的是我们拥有回忆,在回忆里,把我们一连串的活动记录下来,这就形成了我们脑海中的四维空间,虽然它不是真正的四维空间,仅仅由一系列三维片段构成,而且我们的大脑还做不到全方向、各个角度的审视和处理,但是这也足够使我们的智力得到发展并通过学习构建了今天的社会。 对于现实的生活空间人们使用数学这样的工具来描述它,并利用其严密的逻辑来证明我们宇宙空间的自洽性。在这里,只需要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简洁的数学描述就足以促使我们的宇宙运行下去,终日不辍。 在这些基本的物理规律中有一条及其重要的定律,那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数百年间,经历了无数人的质疑、验证,多少永动机梦碎,至今依然屹立不倒。1915年在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同年,伟大的德国女数学家埃米〃诺特发现了诺特定理,第一次从理论上证明了能量与时空的对应关系(诺特定理对于物理系统空间平移的不变性给出了动量守恒定律,对于时间平移的不变性给出了能量守恒定律)。而早在十年前的1905年,爱因斯坦就提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质能方程2 E ,向世人揭示了质量与能量 mc 的关系,质量、能量还有空间之间的关系在人类不断的探索与追问下慢慢显露出了一丝真容。人们认识到能量与空间存在着现实对应的关系,对于空间,爱因斯坦的老师闵可夫斯基创立了闵可夫斯基空间,爱尔兰数学家、

物理学家哈密顿发现了四元数,它们都可以用来描述四维空间。然而最敏锐的还是爱因斯坦,他意识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光速的重要性,即时间随速度的增加而变慢这一日常难以观测到的事实并给出了关系式 t c v t )1('22 -=。在这里如果我们把速度与时间联系起来,可以惊喜的发现它们恰巧具有这样的关系,利用四元数可以表述如下: 2 222221z y x z y x z y x v v v v z y x v v v v i c v j c v k c v c v c v c ++=→→???? ??+++-?=有三个空间轴上的速度,、、分别表示、、表示光速,表示四维速度矢量,注:其中 或者简洁表述如1)1(22 222 =+-c v c v 这样的形式,时间与速度的平方和刚好就是光速的平方,这像极了三角形勾股定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呼之欲出。利用四维空间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现象,因为空间是四维的,并以光速扩展,因此所有的物体都是在以光速运动,只有方向不同。在这里时间也是一维空间,物体在其间也具有速度,且物体的时间速度大小是22v c -,与空间速度v 对应(具体了解可以见拙作《关于四元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应用》)。 可以说以时间方向作为物体运动的正方向,不同速度的物体只是运动方向偏转了而已,其它并没有什么不同。利用三角函数可以很轻易的描述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并体现出能量与空间的关联性。例如以时间方向作为运动正方向,构建时间、速度、光速关系的三角形,将光速作为斜边,速度作为对边,时间作为邻边,可以得到一个α角及如下三角函数: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 水土资源是流域生态中最为重要的资源,过去滥砍滥伐以及开荒种地等冲动开发行为严重破坏了流域生态,因而造成大量的水土资源流失。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社会各界逐渐加大了对该问题的重视力度,而不同地区也总结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土保持措施,例如生物林草保持水土、科学耕作保持水土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针对目前常用的几类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分析了这些方式最终的水土保持效果,从而为后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标签: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措施;效益 水土流失是当今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流失问题,由于水土流失,大量的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土壤退化不仅致使流域生态遭到破坏,更致使下游淤积引发各类自然灾害。另外由于水流带走了大量的泥沙,因而水资源质量日渐下降,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水危机,影响了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水土流失引发的各类环境矛盾的加剧,各地开始加大了治理力度,开始将水土保持作为当地发展的重点工作,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核心任务。而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国也总结出了诸多实效性较强的治理措施,但是由于这里环境不同、治理条件的差异,这些水土保持措施还需要有效的定量描述,以此提高水土保持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总结我国目前的水土保持措施,大致可以将其分为生物林草水土保持、耕作水土保持以及工程性水土保持三类措施,下面便针对这三类措施展开分析。 1 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1.1 生物林草水土保持 生物林草措施在水土保持中应用最为广泛,通过植树种草的方式,增加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以此对水土流失区域地表进行保护,避免地表土壤直接受到降水打击。地表覆盖的植被增加还能有效拦蓄径流,对流域水文状态进行调节。由于植物根系作用,提高了突然的抗冲刷力,从而减少水流带走的泥沙量,降低土壤受到侵蚀的力度,從而改善流域生态,并进一步改良土壤。此种生物林业系统在水土保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有效改善了流域生态系统状况,而植被的自我繁殖也有效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都是由于人为大肆破坏林草资源而发生,一旦土壤没有林草系统予以保护,雨水、地表径流便可以轻易的对其进行冲刷、侵蚀,地表的水资源转换能力遭到破坏,如此也加大了水灾的发生几率。另外,若水土流失达到一定程度,地表径流所携带的大量泥沙会淤积在下流河床、湖泊、蓄洪区等位置,河床被抬高,河道、湖泊以及蓄洪区的泄洪能力降低,以此增加了水灾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也是由于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所造成的灾害。众所周知,林草资源能够有效平衡生态系统,不但能够

我对宇宙和时间空间(时间法则、空间法则)的看法

我对宇宙和时间空间(时间法则、空间法则)的看法 一般的时空概念。空间是永恒不变的,变化的只是生存在空间内的生物,以及发生的事件在变化,时间被认为和空间一样,是宇宙的两个本质属性之一。神界的神修炼的最高法则就是时间法则和空间法则。 但是事实上,时间是什么,没人能下一个标准定义。时间就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空间是物质和物质之间的距离。时间和空间都是从物质这个更原始的概念延伸出来的次概念。而能感受到时间的,不是虚空,而是活着的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度的。因此人类只能感受到短暂的时间。由于时间比较短,因此对时间的认识无法深入。 人类对空间的认识也是如此。由于视线狭窄,无法真正认识空间。只能根据蛛丝马迹进行猜测。在海边的人看远方的帆船,先露初桅杆再露出船身,渐渐发现生活的大陆也许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曲面。 随着时代发展,神对时间法则的渐渐领悟。开始探寻时间加速,时间减速,时间静止。但也涉及到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比如返回过去,前往未来导致的悖论。 A神如果回到过去,杀掉对自己有威胁的B,那B是否会马上消失?还是说宇宙,甚至神界会分裂成无数个平行宇宙? 这个问题如果无法参破,则时间法则和空间法则无法圆满。 之所以产生这种悖论,主要是将空间看为一种不变的量度。而且把时间也看成是一种有方向性的矢量。认为过去和现在全部处在同一根时间轴上。因此会产生这种谬误。更产生多重宇宙的错误想法。 宇宙是物质构成。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两个属性。物质没有理由为了弥补对两个概念的错误认识,而无限分裂,凭空增长。 首先是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更新。时间和空间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过去的时空,现在的时空,以及未来的时空是同时存在的。彼此之间可以通过奇异点进行链接。 A生存在A时空。他的未来时空称为B时空。他从来没有见过B时空,更不知道B时空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生物。但是他知道A时空之前发生的事情,这些事件称之为历史。 但是由于时空彼此链接,事实上,B时空后的C时空,D时空,却很可能被A认为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