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的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精度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工作区高差大,地形切割强烈,水系较发育,植被茂密,局部地区第四系覆盖较厚。适用1∶1万土壤测量方法,但是在已成型的矿区或采矿区周边及人员居住密集区,尽量避开污染源。本次工作设计采样点位17786个,另外采取重分析样534件,占总工作量的3%。检查样**个,占总工作量的**%。

1、野外采样技术要求

(1)、工作部署

采样密度:依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9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1994标准及测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线距200m、点距20m,在村落、第四系覆盖区域适当抽稀测点密度,在岩体、构造发育地区适当加密采样点。

1∶10000土壤测量工作测网密度

工作阶段比例尺

1:10000

矩形网格

线距(m)×点距(m)

100×20~50

正方形网格

点线距(m)

50~100

点/km2

100~500

详查

设计1:10000200×20255

(2)、采样布局原则

采样布局要均匀性、合理性、控制性、代表性兼顾的原则。剖面要尽量垂直于综合异常长轴方向或地层、地质构造线走向方向;采用200×20m线点距布设。

(3)、采样点布置及编号

在每张1∶1万地形图上,划出测线,沿测线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在以上布点基础上,布置3%重分析样,样品编号规则不变,野外采集时取双样,全部样品送检编号重编,不得重复。

(4)、样品采集

①采样介质:依据规范划定景观区标准,测区属于水系发育的中山区。土壤应采集粘土、细砂等物质。

②土壤的采样部位选择:一般采取距地表0.2-0.5m的B层土壤或B+C层土壤。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样品采取以采样点为中心、在5m范围内采集3-5个子样混合组合成一个样品作为该点样品,避免单点采样。样品重量一般不低于

1

700g,确保过40目筛网的样品原始重量达到150g。如遇有岩石露头,倒石堆、河床堆积等不能取样时,可以空样或移点,但必须在记录中注明。

③避开人工污染和有机质堆积处,湿样需加套塑料袋防止相互污染,回驻地验收后,及时分开挂起晾晒。

④土壤不发育地区、岩溶区难以取得土壤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详查在测定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采取土壤样代替,并在记录本上记录说明。

⑤岩溶区发育地区采用在岩溶漏斗内采取组合样,在有代表性的漏斗内做标记的方法,并在记录本上记录说明。

(5)、野外定点

剖面要尽量垂直于综合异常长轴方向或地层、地质构造线走向方向;

测点三维坐标采用GPS测量系统放置,测地精度按照DZ/T0153-95《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要求点位中误差为相应比例尺图上距离0.6mm(1∶10000

为6m),相邻点距相对中误差为12.5%。相对高程中误差为相应比例尺图上距离0.6mm。

野外定点采用GPS结合1∶1万地形图定点。GPS在使用前,利用图幅内三角点坐标或当地GPS偏差校正值对GPS进行坐标校正,使GPS坐标与1∶1万地形图坐标偏差≤15m。校正后,对所有工作区内使用的GPS在同时同点进行校验,使GPS间系统偏差小于5m。定点时要使GPS坐标达到稳定后再读取坐标并记录在记录本上。野外定点误差小于±5m。

(6)、标记

野外采样点,均需留有固定标记,标记需使用红漆或红布条,标注或系在与人平视平行高度内,标注采样点编号。当近处无处标记时,在附近可标注处标注。

并用箭头指示,注明目估距离,或在采样点附近挖一土堆,做证明在此采过样的标记,亦或在采样坑内埋设牛皮纸并编号做为标记,并在记录本上详注。

(7)、变更采样点

当设计的采样点在其误差允许范围内采集不到样品时,采集样品的点位超出误差后,或设计点位与实际地形存在误差时,可将此点视做采样点变更,并在记录本上注明,同时记录变更点位坐标。但变更点不超过采样点总数的10%。

(8)、采样记录

野外采样时按审查批准的设计样点位置采集样品,采样点的有关信息按规范要求格式认真观察、填写。每个采样点应详细记录地质体的出露情况、产状、岩性、接触关系、矿化蚀变等特征,记录内容全面、准确、客观,样品、记录、手图标记三者必须吻合无误,重要的地质现象做好信手剖面。

2

①记录卡(本)记录:

a.记录人员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对记录卡(本)各项如实填写。

b.要求在野外填写的内容,必须在实地填写,不得追记,允许在室内填写的内容,必须于当日或次日完成。

c.如实际采样点有变更,须在备注栏中注明变更的原因及变更后的坐标值。

d.记录内容要求准确齐全,字迹工整清晰,不得重抄、擦改、描改、涂改,保持整洁。必要时可划改,但每页不得超过3处。

e.野外采样时注意观察采样点周围或途中的地质现象,根据实地地质特征记录。样品介质及代号如表6-1。

采样介质及代号表表6-1

名称水系沉积物冲积物代号

SMSM

ALFA

名称

土壤

洪积物

代号

SOLL

PLFA

名称

坡积物

残积物

代号

SLWA

ELFA

2、野外样品加工要求

野外样品加工严格按《地球化学普查规范》规定的流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得使用金属工具进行敲打、粉碎。每加工一个样品后进行认真清理,以防相互沾污。

(1)、样品干燥方式采取日晒风干。干燥过程中及时揉搓样品,防止结块。

为使样品粘土胶结的颗粒解体,可用木槌敲击干燥中的样品。

(2)、用40目无污染样筛将样品充分过筛,截取重量大于200克的样品。

(3)、重复样一律在野外样品加工时分出重复分析样,其长期保存样样瓶(袋)上、分析样袋上编号按正常采样编号。

(4)、样品加工要及时,并严格按照加工流程进行,做到准确无误,严防弄虚作假。要认真核对样袋号、标签、图上编号和记录号,以防错号、漏号而造成样品混淆和错位。

(5)、长期保存样袋入塑料瓶或纸袋中,瓶(袋)上的标签内容包括:1∶5

万图幅号、采样格子号及样号,分析样(组合样)装入纸样袋内再套入塑料袋中,

纸样袋上标明1∶5万图幅号、工区及采样格子号。

(6)、样品装箱:每批采样工作结束后,经有关人员对样品、记录本、手图、送样单核对无误后,按顺序每八个分析样为一捆用牛皮纸包好,并标明1∶5万图幅号、起止格子号、样品数量,再装入相应大小的塑料袋中排列装箱。单点样按格子号顺序装箱,样品箱上标明1∶5万图幅号、批次号、样品编号及件数。

3、野外样品管理

每个作业组均设专人负责样品验收、管理、加工、入库工作。每一个驻地均

3

设有专门的样品库房放样,并作如下具体要求:

(1)、各台班每天工作结束后,样品管理人员对每个台班的样品逐个进行检查登记验收,然后将样品分门别类干湿不同区别排放。严禁样品间相互沾污。样品房要求干燥、通风,不得堆放杂物,杜绝鼠咬虫蛀。

(2)、每天将样品置太阳下晾晒,样品凉晒时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避免雨淋。

(3)、每天天黑后均要将凉晒的样品收入库内,并清点样数是否与出库一致,发现丢失及时补采。

(4)、样品加工结束,并按要求组合装箱后,再按批次的顺序号入库存放。

4、野外样品交送

(1)、野外施工结束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样品管理人员将长期保存样按1∶5万图幅及先后顺序对照手图、送样单清点入库,并分别标明工区、1∶5万图幅号、起止点号及样数。

(2)、将分析样按批次对照送样单送交实验室样品管理员入库。送交实验室的送样单上一律不得标明重复样的位置。

(二)、野外质量检查

为了确保1∶1万化探工作质量,生产各个阶段质量管理活动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施工中严格遵守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并实施GPS航迹全程实时跟踪监控野外定点精度和到点率,作如下具体规定:

1、野外生产小组自检

(1)、日常自检:由各采样小组长执行,当天完成野外作业后,就地检查每个环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样品数、记录本及点位是否一致,回到驻地填好样品登记簿再交给样品加工员及组长验收后方可收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阶段性自检:当采样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对所开展的扫面工作进行100%的检查。样品、样品登记簿、记录本、手图是否统一,记录本上所有应填项目是否齐全,是否漏采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该返工则返工,该补救则补救。

2、作业大组长检查

作业大组长分阶段到各采样组和样品加工组进行方法技术和工作质量检查。

(1)、方法技术检查

组长随同采样组深入工作现场,观察野外采样全过程,检查其是否符合设计及有关技术规定。同时深入样品加工组,检查样品加工全过程,了解样品加工方法正确与否,样品有无沾污、编号有无混乱发生等。

(2)、工作质量检查

4

①外业检查:组长不定期跟班或由野外作业人员带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定点是否准确,采样部位、采样介质是否合适,记录内容与实地情况是否相符,采样点是否留有标志,野外检查工作量(包括重复样)不得少于实际工作量的5%。发现问题会同原作业人员妥善处理。

②内业检查:每天各台班回来后,分别检查其布点的合理性、样品的质量(是

否有腐殖质、草根和树叶等),记录是否完整、正确,样品重量是否符合要求,样品有无污染等,野外记录的内业填写部分的齐全、正确与否、图面的整洁程度,

样品加工流程是否按规定进行,是否有污染、错号、重号现象,样重是否合乎要求,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工作量为实际工作量的10%,发现错误及时反馈给原作业人员纠正。

3、项目内部检查

项目负责人及质量管理小组分阶段不定期地检查野外工作,其中包括对作业大组长检查的内容作适当的抽查。内、外业检查工作量分别不得少于实际工作量的5%、3%,检查内容同作业大组长,对于质量不符合设计及有关规定要求的资料坚决不予验收。

4、项目实施单位检查

野外工作结束前,由支队派质量检查组对野外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其外业检查工作量不得少于实际工作量的3%,内业检查工作量不得少于实际工作量的5%。并对三级质量检查工作及全部实物样品和原始资料进行评价、验收,写出验收文据。

(三)、样品分析测试

1、样品分析方法技术要求

(1)用于样品的各种分析方法,都必需遵循下列原则:

①土壤样品中所要求测定的元素都是指它们的全量,不能用酸溶量和偏提取分析替代。

②分析方法的各项质量指标,包括分析方法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等各项指标执行《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4部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5万和1∶20万)样品化学成分分析》(DZ/T0130.4-2006)规范要求。

严格执行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比例尺1∶5万)标准。

③必须报出分析元素的定量结果。

④报出率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要求主要分析元素报出率大于90%,次要分析元素的报出率大于85%。

(2)综合分析定样品分析元素为Au、Ag、Cu、Pb、Zn、As、Ti、Hg、Ge

共9种。

5

∑ (C - C ) 2

(3)样品分析方法检出限要求(见表 6-2)。

分析元素及检出限

表 6-2

元素

Ag

As

Au

Cu

Zn

检出限(ug/g )

0.03

1

0.0003

1.5

15

元素

Ti

Pb

Hg

Ge 检出限(ug/g )

100

5

0.005

0.1

(4)分析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GBW 水系沉积物系列进行

考核,对每个样品分析 12 次,按规定办法计算准确度和精密度,其结果应符合

表 6-3 要求。

准确度和精密度标准

表 6-3

表 示

允许

准确度 精密度

含量 范围

检出限三倍

以内 检出限三倍

以上

? lg C (GBW ) = lg C - lg C

i

≤0.20

≤0.13

s

i i s

i =1

RSD (%GBW ) = n - 1

C

s

≤40

≤25

? 100

C

注: i 为每个 GBW 标准物质 12 次实测值的平均值;Cs 为 GBW 标准物质的标准值;n 为每个

GBW 标准物质测量次数;Ci 为每个 GBW 标准物质单次实测值。

2、分析方法配套参考方案

HG -AFS As GFAAS

Au 、Ag

ICP -OES Cu 、Pb 、Zn. CV-AFS -Hg XRF -TiO2

HF ,HNO3 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量-Ge

6

范围

∑ (lg c - lg C ) 2

相对偏差= 1 ( A + A )

3、质量控制

(1)、样品分析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

制。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包括:分析方法控制、分析方法质量指标控制、准确度

控制、精密度控制、报出率控制、重复性检验控制、监控图控制和分析人员自我 控制。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包括:标准监控样元素合格率控制、标准监控样标准值

与测量值相关系数控制、标准监控样标准值与测量值的双样本的方差检验(F 检

验),元素地球化学图控制。

(2)、土壤样品准确度控制

采用分析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方法进行控制,按不同样品类别,分别在每 50

件样品中,在预选留出空号内,插入二件同类别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一件高含量,

一件低含量),与样品一起分析,分别计算每种元素,每件标准物质,每次测定 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对数差(△logC ),和对数差的标准偏差(λ),应符合日 常分析准确度、精密度要求(见表 6-4),一次原始合格率要求≥90%,并绘制质 量控制图。

金元素分析精密度控制,同水系沉积物、土壤样品精密度控制方法相同,控

制限见表 6-5。一次原始合格率要求≥80%,并绘制质量控制图。

日常分析准确度、精密度要求

表 6-4

准确度 表示 允 许

方法

含量 ? lg C (GBW ) = lg C - lg C

i

检出限三倍以内 ≤0.17

检出限三倍以上

≤0.15

1-5% ≤0.10

>5%

≤0.07

s

λ =

i n =1 精密度

i s

4 - 1

0.20

0.17 0.15

0.07

金元素标准物质和样品分析允许相对偏差

表 6-5

含量范围(ng/g )

0.3-1

1-30

>30 A - A

1 2 2 1 2

≤100

≤66.6

≤50

? 100%

7

执行的技术标准

1、《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DZ/T14839-93

2、《地球化学勘查图图示图例及用色标准》DZ/T0075-93

3、《地球化学勘查术语》DZ/T14496-93

4、《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DZ/T0167-2006

5、《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2010

6、《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1994

7、《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版DD2010-05)

8、《关于1∶5万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测试相关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

9、《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0130-2006

10、《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

1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10-05

8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附件)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地球化学普查水系沉积物测量记录卡 图幅名称(或地区):采样日期:年月日 记录:采样:审核:第页 22

记录卡填写说明1 地球化学普查水系沉积物测量记录卡填写说明 A 主标识符:C2。规定:岩石为1;水系沉积物为2;土壤为4。 B 样品号:N7。图幅名拼音代码+采样大格编号+小格代码+小格样号,如:MP234B1。该样品号中:MP-茅坪幅代码;234-大格号;B-小格号;1,B小格第一个样号)。 C 原始样号:被重复采样的样品号 D 图幅代号:N10。1:50000地形图图幅号,如H49E007008 E 横坐标: N8。统一确定为高斯6度带,记录带号+横坐标精确到m。如20428303 F 纵坐标: N7。高斯6度带精确到m。如3395158 G海拔高程:N4。采样点高程坐标,以米为单位。从地形图等高线或通过GPS直接读取。 H 水系级别:C1。记录:1 、一级水系;2、二级水系;3、三级水系。 I 采样部位:C1。采样点位于水系的位置,用代码表示:1:河底;2:水线附近;3:河漫滩上;4:水塘入口处 J 样品组分:C3。记录3位数:分别代表样品中粗砂(第1位)、细砂(第2位)和淤泥及有机物(第3位)含量。此三项为样品的沉积物组分,以编码方式分级填写,分为:0:无;1:少量(<30%);2:中量(30~70%);3:大量(>70%),三者之和不能超过100%。K 样品颜色:C2。1、灰黑色;2、灰色;3、褐色;4、灰黄色;5、红色;6、砖红色;7、灰绿色。 L 地质时代:C4。记录所控汇水域内地质时代。记录地质时代符号。沉积地层按出露情况适当并层;侵入岩记录主要侵入期。 M 岩石类型:C4。填写该点所控制汇水面积内占优势的基岩类型,参见“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附录B表B2。 N 矿化蚀变:C1。记录矿化蚀变程度。0、无;1、弱;2、中等;3、强烈。 O 地貌类型:C1。1、平原-准平原;2、低山-丘陵;3、山地-峡谷;4、高山-深谷;5、高原;6、高寒山地;7、盆地;8、沼泽洼地;9、岩溶石山。 P 植被:C1。0,无;1,稀疏,浅薄,覆盖度<1/3;2,中等,覆盖度在1/3~2/3间;3,茂密,浓厚,覆盖度>2/3。 Q 岩溶类型:C1。指在岩溶区采样位置的岩溶类型(非岩溶区不填)。编码为:1:峰丛峰林洼地;2:峰丛峰林谷地;3:岩溶平原;4:岩溶穹窿盆地;5:岩溶石山及丘陵。 R 污染:C1。指采样点上游汇水域存在的污染源:0,无;1,矿山采冶;2,工业生产;3,居民生活。 S GPS文件号:N6。指采样点某GPS坐标数据转存入计算机内的批次文件。要求以GPS 手持机编号后四位数+录入的第n批数(n为两位数)。每批坐标存点宜在500个以内。 T GPS ID号:N3。GPS手持机对采样点自动定点形成的顺序号码。该号码与采样号一一对应,不可更改。如采样点上重复自动定点,宜自行保存不得删除;或采样点被遗忘自动定点,亦不得手动添加补充,均待转录计算机后再据记录资料做删除或添加补充处理。U 标记位置:记录书写采样点标记的具体位置。标记须清楚明显。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说明书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说明书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来源 (略) 1.1.2工作周期、成果提交时间 (略) 1.2 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扫面,圈定并评价地球化学异常。通过综合分析,优选地球化学异常和找矿靶区,为进一步工作指出找矿方向和提供本区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1.3工作区概况 (略) ********矿区拐点坐标表表1

2、以往工作程度 2.1区域地质、物化探工作 (略) 2.2矿区化探工作程度 1991~1993年,***************在*************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矿区内圈定了T4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 2.3以往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往化探工作,虽然在在矿区内圈定了T4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并在异常区内发现了5条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但限于投入少,工作程度低,因此对预查区的化探异常尚不能进行准确定位。急提高化探工作程度,准确圈定化探异常范围,为寻找金多金属矿床提供更准确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3、地质矿产及地球化学特征 3.1工作区地质概况 (略) 3.1.1矿区地质特征 (略) 3.1.2地层及岩性 (略)

3.1.3构造 (略) 3.1.4岩浆岩 (略) 3.1.5围岩蚀变 (略) 3.1.6矿体地质特征 (略) 3.2地球化学景观特征 土壤主要为黄壤、黄粘土。土壤发育,A、B、C层位清晰、明显,一般厚0.5~2.0米,B层较发育。综上所述,区内物理、化学风化较强烈,淋滤作用不明显,土壤层发育,适宜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 4 工作部署 4.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本次土壤测量工作的目的和任务,从工作区实际出发,参照2003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和技术方法的要求,在前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成矿理论,采用有效找矿手段在本区开展土壤测量工作。 本次土壤测量工作总体部署的基本原则主要以矿区已发现的5条(Ⅳ、Ⅷ、Ⅸ、Ⅹ、Ⅺ)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为重点目标,在综合分析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遵循“由浅入深、由稀到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标准

u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nZ/T 0145一 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1995一01一27发布 1995一12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U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 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 1:50 000) 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3 总则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Nii量),是以土壤为采样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

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觉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 4.1 资料收集 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一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 : a. 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 b. 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 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 d. 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 有关资料; e. 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4.2.1 野外踏勘 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 a. 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 b. 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 c. 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3-08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3—8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45-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 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 000) 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3 总则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土壤为采样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 4.1 资料收集 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一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 地质矿产部1995-01-27批准1995-12-01实施 ·929·

a. 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 b. 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 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 d. 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 e. 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4.2.1 野外踏勘 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 a. 检查核对所收集资料的可靠程度; b. 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 c. 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4.2.2 设计前的技术实验 4.2.2.1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如果认为资料不足,可补作部分技术试验。 4.2.2.2 前人未工作过的地区、特殊景观、为寻找特殊矿种、特殊矿产类型为目的的地区,必须开展技术实验。试验内容包括:采样层位(深度),采样介质,样品加工方案,指示元素及指标,采样布局,采样网度和方法等。 4.2.2.3 技术试验的一般要求 a. 试验剖面应布置在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矿床和覆盖物地段。每条剖面的两端必须各有3—-5个点落在背景地段上。 b. 采样层位(深度)和加工方案试验,一般选择在揭露过矿体的探槽或浅井上(见附录A)。如果地表工程不理想或没有工程,可以用一般剖面方法,按不同深度采样。指示元素和测网试验一般与层位和粒度在同一剖面进行。剖面数量不得少于三条。 ·930·

国土资源部年第号

国土资源部2017年第7号关于发布《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等5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等5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现予批准、发布,于2017年5月1日起实施。编号及名称如下: DZ/T0145-2017《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 DZ/T0002-2017《含煤岩系钻孔岩心描述》 DZ/T0051-2017《地质岩心钻机型式与规格系列》 DZ/T0090-2017《地质钻探往复式泥浆泵》

DZ/T0081-2017《自然电场法技术规程》 自上述标准实施之日起,以下编号的标准废止: DZ/T0002.1-1991、DZ/T0002.2-1991、DZ/T0002.3-1997、DZ/T0002.4-1997、DZ19-1982、DZ/T0051-1993、DZ/T0081-1993、DZ/T0090-1994、DZ/T0119-1994、DZ/T 0120-1994、DZ/T0145-1994。 国土资源部 2017年3月8日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号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1 DZ/T0145-2017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 DZ/T0145-1994 2017-03-08

2017-05-01 2 DZ/T0002-2017 含煤岩系钻孔岩心描述 DZ/T0002.1-1991 DZ/T0002.2-1991 DZ/T0002.3-1997 DZ/T0002.4-1997 2017-03-08

2017-05-01 3 DZ/T0051-2017 地质岩心钻机型式与规格系列 DZ/T0051-1993 DZ19-1982 2017-03-08 2017-05-01

化探工作步骤

0000代表需填数据,根据你们的资料填,这是方法,其余的不方便给你。 6.3 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及质量评述 6.3.1 野外工作方法 6.3.1.1 水系沉积物测量 (1)采样布局和采样密度 依据1:5000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本区水系沉积物测量选用根据1981年1:25万地形图修测的1983年出版的1:5万地形图做为野外采样手图,以方格网为采样格子,将设计的样点按1.25km2为采样单元标于1:50000手图上,样品布在二级水系或一级水系口上,采样点均匀分布,99.2%以上的采样格都有采样点分布,基本上未出现连续两个空白小格。工作区面积0000(扣出水库、海滩、盐田),实测面积0000,采样0000件(未包括重复分析样),采样密度为0000个/km2。 (2)采样物质及方法 采样部位选择在水系有利于细粒物质沉积的部位,如河床底部、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处,水流缓慢和水流停滞处,转石背后,河道转弯的内侧。 采样物质主要为淤泥、粉砂,在15~30米的范围内,采集2~3个重量大致相等的样品合并为一个样,每个采样点均留有标记。 野外定点用已布好样品的1:5万地形图作手图,根据地形地貌确定采样点实地位置,定点误差在图上不大于2毫米,每个采样点在实地都留有标记。样品编录采用1:5万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推荐的“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记录卡”,严格按照其格式进行填写。 (3)样品初步加工 采样人员每天将所采样品检查无误后,将样品连同采样记录卡同时交于样品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核对验收,并将验收后合格样品悬挂凉晒。为防止样品固结,经常揉搓或用木棒敲打。凉晒干的样品过60目尼龙筛,为了使样品均匀,每个样品都全部过筛,用缩分法留足150克单样装入纸袋,每50个组合为一批,重点采样编号以密码形式。 (4)异常查证 本次1:5万沉积物物测量工作,旨在分解1:20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缩小金找矿靶区,对圈出的异常,用加密取样进行验证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对本次工作圈出的异常开展1:1万地质测量及异常追索调查、1:1万岩石剖面地球化学测量、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异常验证工作,矿化蚀变岩石出露地段,布置了槽探工程。各项工作均按有关规范进行,质量满足普查工作要求。 6.3.1.2 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 岩石测量剖面布置在沙柳金异常区和鞠格庄金异常区。剖面线均以垂直于构造方向为主,线距200米,取样点距20~40米,岩性均—区点距为40米,岩石矿化蚀变地段点距20米,野外以1:10000地形图为底图,采样用皮尺、罗盘定位,样品采自路线中的岩石露头,样品重量200~250克,剖面记录采用1:5000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推荐的地球化学岩石采样记录卡,记录内容按照其规定要求。通过岩石剖面测量,了解异常区内不同岩石的元素含量,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金的高含量地质体,例如:0000 6.3.1.3 土壤剖面测量 主要布置在0000异常区,共测量剖面0000km,剖面线均以垂直于该区构造线走向为主,线距200m,点距40m,剖面起点及各采样点均由技术人员用GPS定位,样品采自地表以下土壤的B

地质资料工作有关标准、规范目录.doc

地质矿产调查部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97 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GB/T17228—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98 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0082—9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94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94 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 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0146—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94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0154—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 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9—95 1∶2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万) DZ/T0167—95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97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0171—97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97 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97 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80—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97 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DZ/T0185—97 地学数字地理底图数据交换格式DZ/T0188—97 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文件格式DZ/T018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0000)DZ/T0190—97 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91—97 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DZ/T0196.1~9—97

1 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45-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 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000) 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3 总则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上壤为采样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 4.1 资料收集 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 a.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 b.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 d.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 e.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4.2.1 野外踏勘 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 a.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 b.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 c.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4.2.2 设计前的技术试验 4.2.2.1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如果认为资料不足,可补作部分技术试验。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的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精度要求 1: 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工作区高差大,地形切割强烈,水系较发育,植被茂密,局部地区第四系覆盖较厚。适用1:1万土壤测量方法,但是在已成型的矿区或采矿区周边及人员居住密集区,尽量避开污染源。本次工作设计采样点位17786个,另外采取重分析样534件,占总工作量的3%检查样**个,占总工作量的**%。 1、野外采样技术要求 (1)、工作部署 采样密度:依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9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1994标准及测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线距200m点距20m 在村落、第四系覆盖区域适当抽稀测点密度,在岩体、构造发育地区适当加密采样点。 1 : 10000 土壤测量工作测网密度 700g,确保过40目筛网的样品原始重量达到150g。如遇有岩石露头,倒石堆、河床堆积 2 、采样布局原则 采样布局要均匀性、合理性、控制性、代表性兼顾的原则。剖面要尽量垂直于综合异常 长轴方向或地层、地质构造线走向方向;采用200X 20m线点距布设。 3 、采样点布置及编号 在每张1 : 1万地形图上,划出测线,沿测线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在以上布点基础上,布置3%重分析样,样品编号规则不变,野外采集时取双样,全部样品送检编号重编,不得重复。 4 、样品采集 ①采样介质:依据规范划定景观区标准,测区属于水系发育的中山区。土壤应米集粘土、细砂等物质。 ②土壤的采样部位选择:一般采取距地表0.2 —0.5m的B层土壤或B+ C层土壤。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样品采取以采样点为中心、在5m范围内采集3—5 个子样混合组合成一个样品作为该点样品,避免单点采样。样品重量一般不低于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 一、名词对解释与异同比较 1、变异系数与衬度系数 变异系数:地球化学指标的均方差相对于均值的变化程度,即C V=S/X*100%。 衬度系数:异常清晰度的度量,目前有多种表示方法:异常均值相对异常下限或背景值的百分比、异常峰值与异常下限的比值等三种。 前者反映了数据的相对离散程度,该值较大时也可表现出较大的衬度系数。 2、表生环境与内生环境 表生环境指氧、二氧化碳、水等充分且能自由参与、常温恒压、开放的体系,并有生物作用参与的地表或近地表环境,包括岩石圈表层、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环境。 内生环境则与之相反,是一种高温、高压、还原、流体活动受限的环境。 3、同生碎屑异常与后生异常 同生碎屑异常:岩石在地表以物理风化为主时,其风化后形成的土壤中碎屑矿物与岩石的化学组成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所形成的异常。 后生异常可以发育在任何介质中。形成异常的物质通常已经在活动相(水溶液、气体、植物体及大气搬运的质点)中迁移了或远或近的距离,而在异常地点沉积下来。 4、上移水成异常与侧移水成异常 上移水成异常:土壤中的呈溶解态的离子在毛细管作用下,由深部向地表迁移,在土壤中形成的次生异常。 金属元素被地下水溶解并随着迁移很远的距离,在某种沉淀障上析出,这就形成了侧移的水成异常。 5、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 地球化学背景指未受矿化影响或无明显的人为污染的地区为背景区,在背景区内某个地球化学指标的数值特征即为背景值。与背景相对存在就是异常区,空间上如矿化地区及受到明显人为污染地区,我们常把高于背景上限的或低于背景上限的范围称为异常。 6、机械分散流与盐分散流 前者以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流为主;后者为岩屑在水介质搬运过程中溶解形成的可溶性的离子或分子为盐分散流。 7、原生晕与次生晕 前者的赋存介质主要为岩石,而后者的赋存介质为岩石的次生产物,如土壤、水系沉积物、水中可溶性物质及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等。 8、非屏障植物与屏障植物 非屏障植物指植物中某元素的含量与下伏土壤中该元素的含量(可溶解吸收部分)呈线性相关,具有该元素的极大的富集能力(大于300倍)的植物。其对矿产勘查来说是最优选择的种属。 9、空间分带与成因分带 这是原生晕的两种分类方式,前者以现代方位来观察原生晕的形态,分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后者考虑热液成矿过程及地质体产状等,具有成因意义,分轴向、纵向及横向分带等三种。 10、相容元素与不相容元素 总分配系数大于1的元素为相容元素,而其小于1为不相容元素,即元素在固液两相间倾向于后期流

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规范

1、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78-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2、D 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20-2002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3、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7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4、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5、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205-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6、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214-2002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6、《探矿工程地质编录讲义》 编写:陈子裘山西省地矿局二一四队总工办 7、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8、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9、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958-8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 GB/T17412.1-1998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2-19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3-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 1 ∶ 500000 ~、 1 ∶ 1000000 )( GB6390-1986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1 ∶ 50000 )( GB 95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

地球化学岩石测量规程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规程 1.引言 根据ZT/DKY-S-2003的要求,为更好的执行ZT/DKY7.5-1C—2003,结合地质矿产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制定本要求。 2.目的和范围 2.1 目的 本要求的目的是规范地球化学勘查岩石测量野外工作的技术要求,保证岩石测量的质量,使其完全满足地质勘查工作需要。 2.2 范围 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项目中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工作及其它专项地球化学勘查项目的岩石测量工作。 3.职责 3.1 本要求的责任部门是生产技术部和各勘查室及项目组。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各地质勘查项目中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工作进行中和工作结束后对工作质量的检查验收。 3.3 各勘查室根据工作进程负责安排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工作,并对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指导。 3.4 项目组成员具体负责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工作的实施。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适用范围 4.1.1为系统地了解不同地层和岩浆岩中元素的含量(或近似丰度),为区域化探异常解释和评价提供资料,同时,也为基础地质研究提供地球化学资料。 4.1.2为在异常查证和矿产普查中,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解决矿源层、赋矿层、矿体剥蚀程度、寻找隐伏矿床等提供资料。 4.1.3在区域化探中不适宜采用水系沉积物、土壤、岩屑等方法的地区利用岩石地球

的测量进行区域化探扫面。 4.2采样密度 仅在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进行区域化探扫面时,其采样密度要求为: 1:20万化探扫面:1个点/1-2km2 1:5万化探扫面:4-12个点/ km2 用作其他目的的岩石测量不作密度要求。 4.3采样布局 4.3.1用作区域化探扫面的岩石测量布局原则同水系沉积物测量。 4.3.2为了解不同地层、岩浆岩中元素丰度值的岩石测量按不同地质构造单元(或沉积相)来布置。对不同时代的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进行系统采样。 地层以系(或组)为统计单元,每个采样单元应有30件以上样品;岩浆岩以期或主要岩类为采样单元,每个主要岩类至少有7-10件样品,变质岩区以变质建造或分布面积大的主要岩类为采样单元,每个主要岩类样品数一般不少于5件。 4.4采样方法 4.4.1区域化探扫面的岩石测量采样方法和要求: a)沉积岩(含火山岩)样品的采集。主要选取各地质时代研究程度高、代表性好、岩性出露齐全的区域地质调查标准剖面进行,在标准剖面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布 置部分辅助剖面或点采少量样品;岩浆岩样品的采集。主要选取各岩类(不同时 代)面积较大的和有代表性的岩体取样,采样剖面应穿过岩体的不同岩性单元; 变质岩样品的采集,应依变质岩的不同类型区别对待,深变质体的采样可参照岩 浆岩类的取样方法,采样要着重考虑变质建造、岩类及其面形分布特征。浅变质 体的采样,可参照沉积岩的采样方法进行。 b)采集岩石样品时,每个样品在采样点周围10-20米范围内,多处采集(3处以上)同一岩性的新鲜岩石碎块(直径应小于30mm)组合成一个样品,重量300克以 上。按岩石测量记录卡的格式记录有关内容,并应附有采样点的地形地质示意图。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实际找矿中的应用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实际找矿中的应用 [摘要]勘查地球化学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几十年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已广泛深入到地质找矿工作中,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找矿的效果和降低找矿工作的成本,而且在全国已通过该手段发现了众多大中型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床。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基本原理及其在找矿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字]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找矿应用 1引言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壳化学过程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化学元素的迁移、集中和分散,地球及各地圈的化学成分以及元素在地壳中分布、分配和共生组合。这门学科除了向理论地球化学方面发展外,还向应用地球化学方面发展,形成了勘查地球化学(化探)。勘查地球化学是通过研究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聚集的条件,阐明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从而为找矿工作指出途径。勘查地球化学原来是作为一种探矿的技术发展起来的,是一门很年轻的科学,它最早是一种探矿技术,大概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在北欧跟俄罗斯发展起来的。到了40年代,美国跟英国开始大规模的发展这种找矿技术。我们国家是在50年代初期,1952年在中国做了第一次实验,1953年原地质部成立,就建立了地球化学探矿室,简称化探室。那时的勘查地球化学叫地球化学探矿,纯粹是为了找矿,而且是在地质跟地球物理工作之后指定好的地区做一些详细的测量工作。所以它是一种辅助性的工作,后来这个名词就演变成地球化学勘查[1]。勘查地球化学现已广泛深入到地质找矿工作中,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找矿的效果和降低找矿工作的成本,而且在全国已通过该手段发现了众多大中型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床。勘查地球化学同地球物理找矿方法配合起来,对找寻未露出地表的盲矿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判断找矿的远景地区和地段,必须查明该区域的金属成矿特征和区域地球化学规律,这些特征和规律表现为化学元素的含量偏离它们在各该岩石中的平均值,反映在区域中广泛发育着某些类型的地球化学过程,它们导致某些岩石和矿床的形成。勘查地球化学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2]: (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这种方法是系统地测量土壤(包括各种风化产物)中的微迹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学特征,测量的目的是发现与矿化有关的各类次生异常,并进而寻找矿床。 (2)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岩石测量。这种方法是系统地采集岩石样品,分析其中的微迹元素或其他地球化学特征,以发现与矿化有关的各类原生异常(地球化学省、区域原生异常、矿床原生晕等),并进而寻找矿床。 (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分散流测量。即系统地采集一种或数

化探报告(新)

云南省盈江县遮坎锡铅多金属矿普查区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报告

目录 第一章前言 (4) 第一节目的任务 (4) 第二节地理位置及交通 (4) 第三节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6) 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6) 第五节本次工作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7) 第二章区域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9) 第三章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15) 第一节野外工作方法 (15) 第二节野外工作质量评述 (16) 第三节样品分析及质量评述 (17) 第四章异常的圈定、解释推断与评价 (19) 第一节异常的圈定 (19) 第二节异常的解释推断与评价 (19)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27) 第一节结论 (27) 第二节进一步工作建议 (27)

附图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目的任务 云南省盈江县遮坎锡铅多金属矿普查区1:5万地球化学普查项目是根据盈江县溢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云南省盈江县遮坎锡铅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工作计划而安排的工作项目,由昆明理工大学昆明鑫地地质勘探有限公司承担,所于2008年3月—4月开展了野外工作,通过野外采样等化探工作,对查证区内的异常及地质矿化特征有了初步认识。并于2008年7月20日提交了《云南省盈江县遮坎锡铅多金属矿普查区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报告》。 工作目的是:根据任务书要求,在已完成的1∶20万区域化探工作区内开展相对应的1:5万化探普查工作,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工作任务是: 主要是对工作选区内圈定出W、Sn、Mo、Pb、Zn、Cu、Ag等元素异常及成矿有利的远景区,初步明确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进一步开展普查找矿工作的有利地区。 第二节地理位置及交通 云南省盈江县遮坎锡铅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勘查区范围位于盈江县城北30°东,直线距离45.5公里,公路里程约70公里。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约800公里。 《云南省盈江县遮坎锡铅多金属矿普查》探矿勘查许可证探矿权范围

浅谈将乐县半岭矿区金矿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查证

浅谈将乐县半岭矿区金矿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查证 将乐县半岭矿区金矿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Au异常带二条,经地质工程查证确定Au1、Au2金矿体,以将乐县半岭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为基础向外围找矿具有实际意义。 标签:金矿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查证外围找矿 将乐县半岭矿区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城方位256°直距约31km,矿区东西长2.88Km、南北宽2.33Km,面积6.71 Km2。矿区属丘陵地区,海拔200~541m;矿区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较弱,山顶山脊为风化剥蚀区出露为残积土层,残积土层厚一般10~30 m,山坡、坡脚及平坦处为堆积区,坡积土层厚度一般0.5~3 m,区内仅深沟地带有基岩出露;区内植被发育,以杉木、毛竹及杂木林为主。完成本区1:10000地质填图后开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带二条,经槽探工程与钻探工程对土壤化学异常带查证,确定二个金矿体[1]。 1将乐县半岭矿区金矿地质背景 1.1区域地质 矿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处于政和—大埔断裂带以西,宁化-南平岩浆构造带中段北部,区内构造具有多期性,属区域成矿较有利地带[2]。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有北东、北西及南北向三组,尤以北西、北东向断裂为甚,北东向断裂不同程度地控制了区域金属矿产的分布格局。矿区北东向大面积出露晚侏罗世古竹超单元(J3GZ)钾长花岗岩体,岩浆热液活动是成矿元素活化和迁移的载体。 1.2矿区地质 区内地层为中上元古界黄潭岩组(Pt2-3h)、下峰岩组片岩段(Pt2-3xsch)和下峰岩组变粒岩段(Pt2-3xgnt)。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F1、F2二条张性断层及F3、F4、F5三条压性断层。F1断层总体走向为北东东向,倾向约310°~340°,倾角约70°~90°,断层带宽度约0.5~1m,影响宽度约15~30m,受F4、F5断层切割。F2断层总体走向为北东东向,倾向约310°~340°,倾角约75°~90°,受F4断层切割。 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但混合岩化作用强烈,混合岩为花岗质呈薄层状或透镜状脉体夹于基体中,脉体厚多为数厘米,产状与基体片理产状相同。区内有老采坑(LCK01)及较多的老采硐,老采坑走向72°,老采硐多沿北东东向或南西西向掘进。 1.3围岩蚀变

地球化学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

地球化学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 一、适用范围 地球化学调查野外原始资料阶段性检查,包括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矿产地球化学调查两类。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简称区域化探,系指1:200000~1:500000万比例尺化探工作,属基础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范畴;矿产地球化学调查,即中大比例尺化探工作,系指地球化学普查(1:50000~1:2.50000,简称普查化探)和地球化学详查(1:10000~1:5000,简称详查化探),属矿产地质调查范畴。 二、验收依据与技术标准 1.项目任务书、设计书、合同书等。 2.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比例尺1:200000(DZ/T 0167-1995)、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000(DZ/T 0011-9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45-94)、地球化学勘查术语(GB/T 14496-93)、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GB/T 14839-93)、其他地质等有关规范、规定。 三、验收要求 主要为设计总体实施状况、野外工作质量、野外原始资料及野外质量管理制度等方面,重点是野外工作质量与野外原始资料。 四、验收内容 1.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1)设计总体实施状况 ①工作部署,主要指总体工作布置、工作进度、进展,包括野外采样及样品处理、资料整理、异常查证工作安排等,其中野外采样包括实际采样布局及在可采样范围内是否出现空白区等。 ②技术方法,主要指采样介质、采样部位、采样粒度和采样密度等,包括特殊景观或特殊地貌采样方法等。 ③实物工作量,包括化探样品数、实际控制面积、异常查证及有关剖面性、试验性工作等。 ④野外质量检查结果。 ⑤其他有关设计或技术规范执行情况。 ⑥经费使用。 ⑦取得初步成果,主要指异常查证等。 (2)野外工作质量 ①采样布局,采样密度,空格率等。 ②采样点位到位,定点、定点标志等。 ③采样物质,采样部位,采样代表性(采样组合)及排除干扰物等。 ④原始记录。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隐伏矿体勘探中的应用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隐伏矿体勘探中的应用 科技的进步,促进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多在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中,传统找矿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日渐完善,在深部隐伏区勘察中发挥着明显的应用优势。因此,对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技术在隐伏矿体勘探中的应用方式进行详细探究迫在眉睫。本文就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隐伏矿体勘探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标签: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勘探 引言 在已发现矿区外围寻找隐伏矿体或扩大成矿带规模是当前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在矿区外围预查的主要方法有地气测量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法、原生晕分带预测法、地球电化学勘查法、伽玛能谱法、X荧光法等,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上述诸方法中较传统且比较成功的详查手段。 一、对蕴藏于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及种类的剖析 (1)母岩的成分分析。岩石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尤其是经过风化之后,最后演变为土壤。而不同种类的岩石,其中的化学元素种类及含量亦有所不同,因此,经过风化之后的土壤中所蕴含的元素种类及数量亦不相同。以宜昌地区为例,含量较高的Co仅存于基性岩区的土壤之中,而含量较高的Cr则存在于超基性岩区风化的土壤里。(2)土壤中的元素所具有的理化性质。如果土壤中的化学元素离子的半径相对较小,与此同时又具有相对较高的电价时,晶格能也相对要高出很多。不仅如此,还因此具有了较强的抵御风化的能力,化合物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宜昌地区为例,黑钨矿内,具有价电子较高的+6的铜;锡石矿中,具有价电子较高的+4的锡。(3)环境因素分析。自然环境是通过温度与湿度的变化直接对土壤酸碱度构成影响的,而温湿度在直接影响到土壤本身的酸碱度的变化的同时,又通过这种酸碱程度的变化间接是对风化与成土作用构成影响。 二、区域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某隐伏矿属冈底斯构造带南亚带,在金矿出露地层中,地质结构是由晚白垩世-古近系旦师庭组(K2Ed)、下白垩统比马组(K1b)以及上侏罗统麻木下组(J3m)所组成的。火山岩矿化元素的丰度比较高,尤其是Au、Sb、Cu、As、Ag以及Hg等元素。在矿产区域范围内,已发现Au、Cu多金属矿以及Pb、Zn多金属矿点。 三、样品加工处理 土壤样品野外加工严格按设计及有关规范执行,操作步骤如下:自然凉干→

地质填图小结.

XX详查 1:10000地质填图小结 单位: 矿区技术负责: 编写人: 参加工作人员: 审核人: 日期:

一、概况 XX矿详查区原探矿权人为:XX,探矿权证号:XX;有限期限:XX年X月X日至XX年X月XX日。XX年变更为:XX,探矿权证号:XX;有效期限:XX年X月X日至XX年X月X日。探矿权面积XXkm2,由以下8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 表1-1 探矿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东经北纬面积 1 ″ 2 ″ 3 4 5 6 ″ 7 8 ″ 勘查矿种以金、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矿。 勘查单位为XX。 1、目的任务 为能更好研究勘查区及周边含矿地质构造,在XX年已完成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在勘查区周边继续完成地图填图XX,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为下一步工作设计及探矿工程布置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2、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 (1)交通位置 矿区位于XX省XX县北东方向直距约XKm处,行政区划属XX县XX镇所辖。地理坐标:东经XX°—XX°,北纬XX°—XX°,面积XXKm2。

由XX县城至工作区有简易乡村公路到达,交通尚属方便(见插图1)。 ???????????????????????????????????????????????????????图 (2)自然地理概况 区内为高原中低山侵蚀剥蚀地貌,沟谷比较发育,总体地势为中部高,往东略低,往西较低,最高点为矿区范围之内党相背斜轴南端山头,海拔高程为1145.1m,最低点为矿区范围之外西南侧的巫孟河,海拔高程为424.6m,相对最大高差720.5m。 矿区属都柳江水系,矿区内东西两侧小规模溪流发育,较大溪沟为矿区西边的巫孟河,巫孟河接受补给后自北向南径流注入都柳江。 区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一月平均气温为9.7℃,七月平均气温为 26.1℃,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为-1.5℃。4—10月为雨季,年平均降水量1384.3mm。年日照时数1193.6小时。年无霜期332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夏旱和暴雨。 该区以苗族为主,杂居有水、侗、彝、壮、瑶等民族。地方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其次为马铃薯、大豆等。经济来源以木材为主,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3、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工作区位于著名的??汞锑金铅锌成矿带中段的北东一侧,先后来区内开展地质调查研究的单位及学者较多,主要有: 1、?。 2、?。 3、?。 2007年11月-2008年8月,我院开展了排正矿区普查,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2。于2008年9月编制完成了《XX省XX县XX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