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投稿 高校国际化进程中中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初探(桂林理工大学 马彬彬)

投稿 高校国际化进程中中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初探(桂林理工大学 马彬彬)

高校国际化进程中中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初探

马彬彬

(桂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在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我国的中亚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在规模、层次、质量上较之改革开放之初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中亚各国及其留学生所特有的特征和需求不同,特别是在跨文化背景下凸显出文化冲突碰撞、心里情绪障碍和管理差异适应等问题,这也给当今高校的国际化办学带来了诸多挑战。分析了构建中亚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现实选择及理论基础,提出了加强和完善高校中亚来华留学生“五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中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模式

2013年9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哈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讲演时表示,将在未来10年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3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拟邀1万名孔子学院师生赴华研修。他还当场邀请200名该校师生明年赴华参加夏令营活动。[1] 这表明,双方不仅重视当前的友谊,也注重培养未来的“友谊使者”。外国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之一。

当前,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世界各国为增强本国的“软实力”,特别是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竞争力和领导力,纷纷将拓展国际化办学途径,扩大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作为重要的举措。同时,在新形势下为了吸引更多的留学生,特别是优秀的外国留学生来华进修学习,除了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借鉴西方的先进教育模式之外,高校应该积极地从构建和完善既立足于本省、本市和本校的实际,又能满足留学生教育特点和特殊需求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更加主动地拓展国际化办学空间,推动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一、基于中亚来华留学生民族个性特征的现实选择

众所周知,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独特之处在于不同历史文化文化和民族特征为基础的的双向跨文化适应问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对世界各国留学生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其跨文化的国家和民族特性研究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中亚国家文化特征和中亚留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掌握中亚留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可以帮助管理者加强情感管理,做到“以人为本”,是构建和完善中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前提,这也是我国高校面对国际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现实选择。

(一)、东西方文化的集合,矛盾的统一体

由于中亚五国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自古以来就是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受到欧亚大陆诸多文明的影响。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进程和宗教文化影响,已成为东西多元文化和伊斯兰教、东正教等宗教派系相互交汇、碰撞、和融合的中心。受其地域特征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中亚各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就现出“宗教性与多样性”和“传统性与吸纳性”相矛盾统一的特征。所以,中亚来华留学生也具备“东西方文化的集合,

矛盾的统一体”的普遍性特征。

(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呈现“两极化”

20世纪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所说:俄罗斯民族具有独特的个性,“两极化”及“对立面的融合”,即矛盾的统一体。[3]从俄罗斯民族身上可以看到中亚民族也是各种矛盾集合的一体。“以慈行善、以诚待友”是中亚民族尊崇的道德准则,在交流沟通中方面表现的豪爽、直率,道德风尚方面表现为以诚待人,讲义气、遵守朋友约定,但中亚留学生遇到意见不一致时,又表现出容易情绪化,不受约束,无视规章制度;伊斯兰文化崇尚知识,尊敬师长,在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中有虔诚、崇尚宗教化、艺术化的一面,但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时却无所顾忌,特立独行和自由放纵。

(三)、自古以来就认可和推崇中国的教育

在历史上,中华文明曾对中亚、西亚的国家产生过较大影响。伊斯兰“圣训”中有言,“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句话在阿拉伯和中国穆斯林群众中口耳相传。近年来,特别是在地缘优势、政治互信和经济互补的中国—中亚系列框架协议的交流合作机制下,我国的中亚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2012年中亚五国来华留学生总数达16425人,其中来自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来华留学生分别接近10000人和?人,在20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5和第8。[2]

二、构建跨文化视角下中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跨文化适应及“文化冲击”现象

跨文化适应主要表现为指移居者初到不同本体文化的客居国对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不能适应所引发的所表现出的情绪紊乱到逐步调整、接受、适应、融入该文化的渐进过程。跨文化交际专家S.H.Rhi-nesmith于1975年提出了“W”型模型,该模型通过“蜜月期”、“文化碰撞期”、“初步适应期”、“精神过渡期”和“接受融合期”形象的揭示了人们在异文化适应过程中心理感受变化过程。

(1)“蜜月期”:留学生初到异国,被所在地的环境、饮食和人文历史所吸引,产生好奇、兴趣与兴奋的状态,属于观光心态阶段。[3]

(2)“文化碰撞期”:留学生所固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文化价值观与他国家的文化产生碰撞和冲突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情感上紊乱等“文化休克”的问题。

(3)“初步适应期”:在语言能力基本适应交流前提下,对所在地和学习、生活场所基本熟悉,思想上开始从别动接受到初步自觉改变意识的调整期。

(4)“精神过渡期”:主要指留学生在初步适应所在地生活、学习环境下思想情绪上的兴奋、沮丧和行为方式上的盲目、懈怠相互交织变化的适应过程。

(5)“接受融合期”:面对异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冲击,留学生在处理困难的中由主动逃避,消极面对到调整心态、积极克服的过程。●

(二)、中亚来华留学生凸显的问题

1、语言表达差异问题

留学生之间以及留学生和教辅人员在交流沟通过程中主要使用英语和汉语,但中亚留学生之间主要使用俄语交流,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汉语基础也层次不齐,特别在表达的精确度上常常不能恰到好处,给处于文化碰撞期的学习生活适应过程造成一定的困难,也不可避免的给师生间的沟通交流造成不同程度的误解。

2、思维碰撞冲突问题

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价值观和风俗习惯以及深层次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所产生的冲突。[4]中亚留学生初次来到与本国学习、生活环境差异较大陌生的国家,从以信仰伊斯兰教和东正教为主和多元文化融合的国家进入到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代表东方文化的国家时,都会经历一个从外在文化感知到内在思维冲突、碰撞和适应的种种不适应过程。

3、跨文化心理情绪问题

中亚留学生群体本身是一个极具多元化的群体,由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接受一种不同于本国国情的教育和管理,每位个体都会不同程度的经历跨文化适应的碰撞磨合过程,甚至在“文化碰撞期”和“精神过渡期”还可能出现“文化休克”的突出问题。这些症状集中体现为急躁、思乡、焦虑、厌学、排斥甚至出现抑郁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

4、管理体制差异问题

由于我国教育管理的传统与体制和中亚国家的管理文化与体制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软硬件设施也不同程度的未予国际化接轨。在留学生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在针对中亚留学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呈现“两极化”的特点,我们有时会遇到无从下手或无章可循的情况,有些不成熟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引起中亚来华留学生的误解甚至不满。

三、构建来中亚来华留学生“五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

基于构建中亚来华留学生特征的现实选择和跨文化适应和文化冲击理论的分析,特别是面对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凸显的沟通障碍、文化差异、心理疾病和管理差异等问题,如何在跨文化这一独特背景下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构建和完善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留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进一步加快高校

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一)、前提:正确树立跨文化管理理念

留学生管理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跨文化的管理,其前提就是要求留学生管理者要正确树立跨文化管理理念。树立“跨文化管理理念”就是把不同国家文化差异视为客观存在,主动学习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在“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和包容”的原则下,尊重文化差别和个性特征,丰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例如:要尊重中亚留学生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个人隐私,容纳不同个性和意见的学生,尽量把文化冲突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同时,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我们也要向中亚留学生灌输文化平等和文化包容的理念,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和融入中国文化,逐步建立和营造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协调融洽的管理秩序和生活环境。

(二)、保障:制定和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要正真落实中亚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教育管理,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保障留学生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以来桂中亚留学生的教育管理为例,桂林理工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在留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就制定和细化了《来华外国留学生管理手册》、《来华留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和《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制度建立后,就必须严格执行,以维护其权威性和延续性。同时,对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突出的留学生也要制定相关制度以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只有做到奖罚分明,才能充分调动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他们开展持续良好的学风建设;才能更加有效的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扩大,促进其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程序化和规范化。

(三)、核心:以学生为本,注重管理与服务并举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来华留学生日常服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对留学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双重任务,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本”。在管理方面,针对中亚留学生个性特征,要严格要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有特殊性,对留学生违法违纪行为有严格的应对措施。同时,中亚留学生作为国际友人,基于跨文化适应的背景和特点,也要积极倡导“柔性管理”,对中亚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理解和关爱,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适当灵活的解决办法;以平等的身份热情主动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特别要帮助留学生解决在文化“碰撞”期和心里“动荡”期出现的烦躁、焦虑、厌学等问题,做好“良师益友”的双重角色。

(四)、构建“五位一体”的跨文化教育管理模式

1、课堂教学建设

课堂教学是对来华留学生开展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教育管理的“第一课堂”,在课堂的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贯彻“平等和尊重的原则” [5]将对中亚留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到以提升个人专业技能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消除各国留学生之间的文化误解和冲突。相关教学和管理部门应注重把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认知、认同”理念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以围绕学风建设和服务广大师生为目标,高校应按照“宽容和客观的原则”[5],充分发挥中亚留学生东西文明集合所具有的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特征,调动

中亚不同国家和民族留学生的积极性,搭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加强不同国家留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信任和沟通中不断化解文化差异和误解。只有注重“第一、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中亚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教育才能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自我管理建设

高校应按照来华留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中亚来华留学生学生会、中亚留学生艺术团等团体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要重视发挥中亚留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中亚各国留学生的各类组织健康、规范和持续的发展,以加速实现中国教育管理文化与中亚教育管理文化在跨语言和跨思维的碰撞、理解、包容中实现良性循环。

4、宿舍社区建设

宿舍是来华留学生在共同学习和生活中语言、文化和思维产生碰撞和交融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宿舍社区的中亚文化艺术品的装饰、中亚民族特色美食和文化、体育活动的举办,都会使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中亚多元文明与中华文明碰撞交融的氛围和魅力。只有坚持做到社区育人的“润物细无声”,才能促进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5、情感教育建设

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它在教育过程中能产生直接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的动力作用”。[6]个人情感体验是学生教育管理系统工程的中心环节,所以中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人情”、“事情”和“物情” [7]的情感教育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中亚留学生只有完成从情感上热爱语言、感悟文化和体验社会,才有可能在中国和自己母国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同时,注重在教育管理体系中贯彻好来华留学生的情感教育,才能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亚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2012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G].北京: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13:3.

[2]董萃.跨文化适应:异域文化中的“二次成长”[J]. 社会科学辑刊,2005(3):192

[3] Oberg, K. Culture shock: 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s [J]. Practical Anthropology,

1960 (7 ):52

[4] 周波.浅议高校留学生跨文化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111.

[5] 刘俏. 跨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研究,2010,

241-242.

[6] 丁锦宏. 教育学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3.

[7] 马彬彬,张肖鹏,莫文生.浅析跨文化环境中来华留学生情感教育对策[J].桂林理工大学学

报,2013(第33卷):155

题目英文: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简介:马彬彬(1980年5月—),男,山西阳泉人,硕士,讲师,桂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际教育研究。

联系方式:桂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电话:5895613 136********

邮箱:635302512@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17243172.ht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