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数学必修1-5知识网络

高一数学必修1-5知识网络

高一数学必修1-5知识网络
高一数学必修1-5知识网络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

函数

(0,,)()(0,,)()(0,0,)(01)1lo m n a n a r s r s a a a a r s Q r s rs a a a r s Q r r s ab a b a b r Q x y a a a x =+=>∈=>∈=>>∈=>≠=????????

??

????????????????????

为根指数,为被开方数分数指数幂指数的运算指数函数性质定义:一般地把函数且叫做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性质:见表对数:基本初等函数对数的运算对数函数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0,1,0,0)log log (01)1log (,0,1,0)log c a c N a N a M N M N a a a M M N a a a N n M n M a a M N a a y x a a a b b a c a c b a ?=+=-=>≠>>=>≠??????????

????

????????

???

=>≠>????????

为底数,为真数性质换底公式:定义:一般地把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对数函数性质:见表且y x x αα???????

?

?

?

???

?

?

???????????

??

???????

?=??

???

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函数叫做幂函数,是自变量,是常数。性质:见表2

,,,A B A x B y f B A B x y x f y y x y →映射定义:设,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映射

传统定义:如果在某变化中有两个变量并且对于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定义 按照某个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是的函数。记作函数及其表示函数{

[][][][][]().,,()()(),,1212()()(),,12f x a b a x x b f x f x f x a b a b f x f x f x a b a b a =≤<≤<>???????????????近代定义:函数是从一个数集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定义域

函数的三要素值域

对应法则

解析法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

图象法

单调性函数的基本性质传统定义:在区间上,若如,则在上递增,是 递增区间;如,则在上递减,是的递减区间。导数定义:在区间[][][][][]()1()2()()00,()0(),,()0(),,y f x I M x I f x M x I f x M M y f x b f x f x a b a b f x f x a b a b =∈≤∈==????>

??最大值: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存在实数满足:()对于任意的,都有; ()存在,使得。则称是函数的最大值最值最上,若,则在上递增,是递增区间;如 则在上递减,是的递减区间。 ()1()2()()00(1)()(),()(2)()(),()y f x I N x I f x N x I f x N N y f x f x f x x D f x f x f x x D f x =∈≥∈==-=-∈-=∈?????小值: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存在实数满足:()对于任意的,都有; ()存在,使得。则称是函数的最小值定义域,则叫做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奇偶性定义域,则叫做偶函数,其图()()()(0)()()1,()

112y f x f x T f x T f x T T f x y y x a x y f x a a α+=≠=-=?=+??

?????

??????

???????????象关于轴对称。 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周期性:在函数的定义域上恒有的常数则叫做周期函数,为周期;

的最小正值叫做的最小正周期,简称周期

()描点连线法:列表、描点、连线向左平移个单位:向右平移个平移变换函数图象的画法()变换法,()

11,()

11,()

1110111/()

11)01)1y y x a x y f x a b x x y b y y b f x b x x y b y y b f x x w w w x wx y f wx y A A =+=?=-=+=?-==-=?+=><<=?=><

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即伸缩变换纵坐标变换:把各点的纵坐标伸长(或缩短(到{{{{{{/()1221010(,)2(2)0000221010221010(2)0011112(00221010A y y A y f x x x x x x x x y y y f x x y y y y y y

x x x x x x x x y f x x y y y y x x x x y y y y f y y y y y y =?=+==-??-=-+==-+==-=??=-=====??-=+==-?????原来的倍 (横坐标不变), 即关于点对称:关于直线对称:对称变换关于直线对称:{)11()1x x x y x y f x y y =-=?==???????????????????????????????????????

????????????????

????

???

?

?????????????????????????

关于直线对称: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tan k α=倾斜程度。 当[

)

90,0∈α

时,0≥k ; 当()

180,90∈α时,0

90=α时,k 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

21

2x x x x y y k ≠--=

注意下面四点:(1)当21

x x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

)(11x x k y y -=-直线斜率k ,且过点()11,y x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 =y 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1,所以它的方程是x =x 1。 ②斜截式:b kx y +=,直线斜率为k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

11

2121

y y x x y y x x --=--(1212,x x y y ≠≠)直线两点()11,y x ,()22,y x

④截矩式:

1x y

a b

+= 其中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0)a ,与y 轴交于点(0,)b ,即l 与x 轴、y 轴的截距分别为,a b 。

⑤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全为0)

注意:○

1各式的适用范围 ○2特殊的方程如: 平行于x 轴的直线:

b y =(b 为常数); 平行于y 轴的直线:a x =(a 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已知直线0000=++C y B x A (00,B A 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000=++C y B x A (C 为常数)

(二)过定点的直线系 (ⅰ)斜率为k 的直线系:()00x x k y y -=-,直线过定点()00,y x ;

(ⅱ)过两条直线0:1111

=++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λ(λ为参数),其中直线2l 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111

:b x k y l +=,222:b x k y l +=时,

212121,//b b k k l l ≠=?;12121-=?⊥k k l l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相交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

?=++=++0

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21//l l ? ; 方程组有无数解?1l 与2l 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1122(,),A x y B x y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则|

|AB =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00,y x P

到直线0:1=++C By Ax l 的距离2

200B A C By Ax d +++=

(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二、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

()()222r b y a x =-+-,圆心()b a ,,半径为r ;

(2)一般方程022

=++++F Ey Dx y x

当0422

>-+F E D

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

?

? ?

?

--2,2

E D ,半径为

F E D r 42

122-+=

当042

2

=-+F E D 时,表示一个点; 当042

2

<-+F E D 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 ,b ,r ;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 ,E ,F ;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基本上由下列两种方法判断:

(1)设直线

0:=++C By Ax l ,圆()()222:r b y a x C =-+-,圆心()b a C ,到

l 的距离为2

2B A C Bb Aa d +++=,则有

相离与C l r d ?>;相切与C l r d ?=;相交与C l r d ?<

(2)设直线0:

=++C By Ax l ,圆()()22

2

:r b y a x C =-+-,先将方程联立消元,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之后,令其中的判别

式为?,则有

相离与C l ??0

注:如果圆心的位置在原点,可使用公式200r yy xx =+去解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其中()00,y x 表示切点坐标,r 表示半径。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①圆x 2+y 2=r 2,圆上一点为(x 0,y 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200

r yy xx =+ (课本命题).

②圆(x-a)2+(y-b)2=r 2,圆上一点为(x 0,y 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 0-a)(x-a)+(y 0-b)(y-b)= r 2 (课本命题的推广).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 )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22

12

11:r b y a x C =-+-,()()22

22

22

:R b y a x C =-+-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 )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r R d

+>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r R d +=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r R d r

R +<<-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r R d -=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r R d -<时,两圆内含; 当0=d 时,为同心圆。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

'

'

'

E D C B A ABCD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

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

'

'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

'

'

'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 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 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

h 为斜高,l 为母线)

ch S =直棱柱侧面积 rh S π2=圆柱侧 '2

1ch S =正棱锥侧面积 rl S π=圆锥侧面积

')(2

1

21h c c S +=

正棱台侧面积 l R r S π)(+=圆台侧面积 ()l r r S +=π2圆柱表 ()l r r S +=π圆锥表 ()22R Rl rl r S +++=π圆台表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V Sh =柱 2V Sh r h π==圆柱 13

V Sh =锥 h r V 23

1π=圆锥

'1()3

V S S h =台 '22

11()()33V S S h r rR R h π==++圆台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球=343

R π ; S 球面=24R π

4、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1)平面

① 平面的概念: A.描述性说明; B.平面是无限伸展的;

② 平面的表示: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表示,如平面α(通常写在一个锐角内);

也可以用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BC 。 ③ 点与平面的关系:点A 在平面α内,记作

A α∈;点A 不在平面α内,记作A α?

点与直线的关系:点A 的直线l 上,记作:A ∈l ; 点A 在直线l 外,记作A ?l ;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l 在平面α内,记作l ?α;直线l 不在平面α内,记作l ?α。 (2)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即直线在平面内,或者平面经过直线)

应用:检验桌面是否平; 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A l B l A B l ααα∈∈∈∈?? (3)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2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 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4)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 ,记作α∩β=a 。 符号语言:,P A B A B l P l ∈?=∈

公理3的作用:

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5)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 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② 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③ 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④ 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分别引直线a ’∥a ,b ’∥b ,则把直线a ’和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和b 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说明:(1)判定空间直线是异面直线方法:①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②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 (2)在异面直线所成角定义中,空间一点O 是任取的,而和点O 的位置无关。 ②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 、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

B 、证明作出的角即为

所求角 C 、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 ?α a ∩α=A a ∥α

(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α∥β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

5、空间中的平行问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7、空间中的垂直问题

(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

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

(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 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9、空间角问题

(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 0。

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 ,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 ,b 平行的直线b a '',,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

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0。 ②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90。

③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 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

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7、空间直角坐标系

(1)定义:如图,,

,,,OBCD D

A B C -是单位正方体.以A 为原点,

分别以OD,O ,

A ,O

B 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三条数轴x 轴.y 轴.z 轴。

这时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1)O 叫做坐标原点 2)x 轴,y 轴,z 轴叫做坐标轴. 3)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面。

(2)右手表示法: 令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相互垂直时,可能形成的位置。大拇指指向为x 轴正方向,食指指向为y 轴正向,中指指向则为z 轴正向,这样也可以决定三轴间的相位置。

(3)任意点坐标表示:空间一点M 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 y z 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 y z 叫做点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 x y z (x 叫做点M 的横坐标,y 叫做点M 的纵坐标,z 叫做点M 的竖坐标) (4)空间两点距离坐标公式:212212212)()()(z z y y x x d -+-+-=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

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36090360180,k k k α?+

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360180360270,k k k αα?+<

第四象限角的集合为{}360270360360,k k k αα?+<

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k k αα=?∈Z

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90,k k αα=?+∈Z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90,k k αα=?∈Z

3、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360,k k ββα=?+∈Z

4、已知α是第几象限角,确定

()*

n n

α

∈N 所在象限的方法:先把各象限均分n 等份,再从x 轴的正半轴的上方起,依次将各区域标上一、二、三、四,则α原来是第几象限对应的标号即为n

α

终边所落在的区域.

5、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

6、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 ,则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 r

α=

7、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2360π=

,1180π

=

,180157.3π??

=≈ ???

. 8、若扇形的圆心角为()α

α为弧度制,半径为r ,弧长为l ,周长为C ,面积为S ,则l r α=,2C r l =+,2

11

22S lr r

α==.

9、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

(),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

r r =

>,则sin y

r

α=

,cos x r α=

,()tan 0y

x x

α=≠.

10、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第三象限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 11、三角函数线:sin α

=MP ,cos α=OM ,tan α=AT .

1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

2

1sin cos 1αα+=

()2

222sin

1cos ,cos 1sin αααα=-=-;()

sin 2tan cos α

αα

=

sin sin tan cos ,cos tan αααααα?

?== ??

?.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

()5sin cos 2π

αα??-=

???,cos sin 2παα??

-= ???. ()6sin cos 2π

αα??+=

???,cos sin 2παα??

+=- ???

. 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14、函数

s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

()sin y x ?=+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的

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

1

ω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sin y x ω?=+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sin y x ω?=A +的图象.

函数

s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

1

ω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sin y x ω=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

()sin y x ω?=+的图象;再

将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

,得到函数()sin y x ω?=A +的图象. 函数

()()sin 0,0y x ω?ω=A +A >>的性质:

①振幅:A ;②周期:2π

ω

T =;③频率:

12f ω

π

=

=T ;④相位:x ω?+;⑤初相:?.

函数

()sin y x ω?=A ++B ,当1x x =时,取得最小值为min y ;当2x x =时,取得最大值为max y ,则()max min 1

2

y y A =

-,

()

max min

1

2

y y

B=+,()

2112

2

x x x x

T

=-<.

1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sin

y x

=cos

y x

=tan

y x

=图象

定义域R R,

2

x x k k

π

π

??

≠+∈Z

??

??值域[]

1,1

-[]

1,1

-R 最值

当2

2

x k

π

π

=+()

k∈Z时,

max

1

y=;当2

2

x k

π

π

=-

()

k∈Z时,

min

1

y=-.

当()

2

x k k

π

=∈Z时,

max

1

y=;当2

x kππ

=+

()

k∈Z时,

min

1

y=-.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周期性2π2ππ

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

单调性

在2,2

22

k k

ππ

ππ

??

-+

??

??

()

k∈Z上是增函数;在

3

2,2

22

k k

ππ

ππ

??

++

??

??

()

k∈Z上是减函数.

在[]()

2,2

k k k

πππ

-∈Z上是增

函数;在[]

2,2

k k

πππ

+

()

k∈Z上是减函数.

在,

22

k k

ππ

ππ

??

-+

?

??

()

k∈Z上是增函数.对称性

对称中心()()

,0

k k

π∈Z

对称轴()

2

x k k

π

π

=+∈Z

对称中心()

,0

2

k k

π

π

??

+∈Z

?

??

对称轴()

x k k

π

=∈Z

对称中心()

,0

2

k

k

π

??

∈Z

?

??

无对称轴

16、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17、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⑶三角形不等式:a b a b a b

-≤+≤+

.函

⑷运算性质:①交换律:a b b a +=+

;②结合律:()()

a b c a b c

++=++ ;③00a a a +=+= .

⑸坐标运算:设()11,a x y = ,()22,b x y = ,则()1212,a b x x y y +=++

18、向量减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⑵坐标运算:设()11,a x y = ,()22,b x y = ,则()1212,a b x x y y -=--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x y ,()22,x y ,则()1212,x x y y AB =--

19、向量数乘运算:

⑴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

. ①

a a

λλ=

②当0λ>时,a λ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0λ=时,0a λ=

⑵运算律:①()()a a λμλμ= ;②()a a a λμλμ+=+

;③()

a b a b λλλ+=+ .

⑶坐标运算:设(),a

x y =

,则()(),,a x y x y λλλλ==

20、向量共线定理:向量()

a a ≠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a λ= .

设()11,a x y =

,()22,b x y = ,其中0b ≠ ,则当且仅当12210x y x y -=时,向量a 、()0

b b ≠ 共线.

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1122a e e λλ=+

.(不共线的向量1e 、2e 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2、分点坐标公式:设点P 是线段12P P 上的一点,1P 、2P 的坐标分别是()11,x y ,()22,x y ,当12λP P =PP

时,点P 的坐标是

1212,11x x y y λλλλ++??

?++??

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⑴()cos 0,0,0180

a b a b a b θθ?=≠≠≤≤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

⑵性质:设a 和b 都是非零向量,则①0a b a b ⊥??=

.②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 ;当a 与b

反向时,a b a b

?=- ;

2

2a a a a ?== 或a .③

a b a b

?≤ .

⑶运算律:①a b b a ?=?

;②()()()a b a b a b

λλλ?=?=? ;③(

)

a b c a c b c +?=?+? .

⑷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11,a x y = ,()22,b x y = ,则1212a b x x y y ?=+

若(),a x y =

,则2

22a x y =+ ,或a =

设()11,a x y = ,()22,b x y = ,则12120a b x x y y ⊥?+=

. 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11,a x y =

,()22,b x y = ,θ

是a

与b

的夹角,则cos a b a b θ?==

2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⑹()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25、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

sin 22sin cos ααα

=.⑵

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2cos 21

cos 2

αα+=

21cos 2sin 2

α

α-=).⑶22tan tan 21tan ααα

=

-.

26

、()sin cos α

αα?A +B =+,其中tan ?B

=

A

.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

1、正弦定理:在

C ?AB 中,a 、b 、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A +B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A ==B .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

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

cos 2b c a bc +-A =

,222

cos 2a c b ac

+-B =

,222

cos 2a b c C ab

+-=

6、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

22a b c +=,则90C = ;

②若2

22a

b c +>,则90C < ;③若222a b c +<,则90C > .

7、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8、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9、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10、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11、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2、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3、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14、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5、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

{}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6、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

的关系的公式.17、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18、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若2

a c

b +=

,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19、若等差数列

{}n a 的首项是1

a ,公差是d ,则()11n

a

a n d =+-.20、通项公式的变形:①

()n m a a n m d =+-;②()11n a a n d =--;③1

1

n a a d n -=

-;④1

1n a a n d

-=

+;⑤n m a a d n m -=-.

21、若

{}n a 是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2n p q =+(n 、p 、*

q ∈N ),则2n p q a a a =+.2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①()12n n n a a S +=;②()112

n n n S na d -=+

. 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

2n n ∈N ,则()21n n n S n a a +=+,且S S nd -=偶奇,

1

n

n S a S a +=奇偶.

②若项数为()*21

n n -∈N ,则()2121n n S n a -=-,且n S S a -=奇偶,

1

S n

S n =

-奇偶(其中n S na =奇,()1n S n a =-偶). 24、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25、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则G 称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若2

G ab =,则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

项.26、若等比数列

{}n a 的首项是1a ,公比是q ,则1

1

n n a aq -=.27、通项公式的变形:①

n m n m a a q -=;②()

11n n a a q

--=;

③1

1

n n

a

q

a -=;④n m

n m

a q

a -=.28、若

{}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

,则m n p q a a a a ?=?;若

{}n a 是等比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

n p q a a a =?.29、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的公式:

()()()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

q =??

=-?-=≠?

--?.30、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

()*

2n n ∈N

,则S q

S

=偶

.②

n n m n m S S q S +=+?.

③n S ,2n n S S -,32n n S S -成等比数列.

31、0a b a b ->?>;0a b a b -=?=;0a b a b -

32、不等式的性质: ①a

b b a >?<;②,a b b

c a c >>?>;③a b a c b c >?+>+;

④,0a b c ac bc >>?>,,0a b c ac bc >>?+>+;

⑥0,0a b c d ac bd >>>>?>;⑦()0,1n n a b a b n n >>?>∈N >;

⑧)0,1a

b n n >>?>∈N >.

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 34、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

判别式24b ac ?

=-

0?> 0?= 0?<

二次函数

2y ax bx c =++

()0a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2

0ax

bx c ++=

()0a >的根

有两个相异实数根

1,22b x a

-=

()12x x <

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122b

x x a

==-

没有实数根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20ax bx c ++>

()0a >

{}

1

2

x x x x x <>或

2b x x a ??≠-???

?

R

20ax bx c ++<

()0a >

{}1

2x x

x x <<

? ?

35、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 36、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37、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 和y 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 y ,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x y 构成的集

合.

3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0x y C A +B +=,坐标平面内的点()00,x y P .

①若0B >,000x y C A +B +>,则点()00,x y P 在直线0x y C A +B +=的上方. ②若0B

>,000x y C A +B +<,则点()00,x y P 在直线0x y C A +B +=的下方.

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0x y C A +B +=.

①若0B >,则0x y C A +B +>表示直线0x y C A +B +=上方的区域;0x y C A +B +<表示直线0x y C A +B +=下方的区

域. ②若0B <,则0x y C A +B +>表示直线0x y C A +B +=下方的区域;0x y C A +B +<表示直线0x y C A +B +=上方的区

域.

40、线性约束条件:由x ,

y 的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是x ,y 的线性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 ,y 的解析式.

线性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为x ,

y 的一次解析式.

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

(),x y .

可行域: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

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

41、设a 、b 是两个正数,则

2

a b

+称为正数a 、b a 、b 的几何平均数.

42、均值不等式定理: 若0a >,0b >,则a b +≥2

a b

+≥ 4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①()2

2

2,a b ab a b R +≥∈;②()22

,2

a b ab a b R +≤∈;

③()20,02a b ab a b +??

≤>> ???;④()2

22,22a b a b a b R ++??≥∈ ???

44、极值定理:设x 、y 都为正数,则有

⑴若x y s +

=(和为定值),则当x y =时,积xy 取得最大值

2

4

s .

⑵若xy p =(积为定值),则当x y =时,和x y +取得最小值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高中数学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经典】

《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要点 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 A == B . 4、余弦定理:在 C ?AB 中,有2 2 2 2cos a b c bc =+-A ,推论:bc a c b A 2cos 2 22-+= B ac c a b cos 2222-+=,推论: C ab b a c cos 22 2 2 -+=,推论:ab c b a C 2cos 2 22-+= 二、解三角形 处理三角形问题,必须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理解斜三角形的四类基本可解型,特别要多角度(几何作图,三角函数定义,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角度)去理解“边边角”型问题可能有两解、一解、无解的三种情况,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解的情况,并能正确求解 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c b c a B 2cos 2 22-+=

(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4)正弦定理中,a =2R ·sin A , b =2R ·sin B , c =2R ·sin C ,其中R 是△ABC 外接圆半径. (5)在余弦定理中:2bc cos A =222a c b -+. (6)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S = 21ah , S =21ab sin C=21bc sin A=2 1 ac sinB , S =))(()(c P b P a P P --?-其中,h 是BC 边上高,P 是半周长. 2、利用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解任意三角形 (1)已知两角及一边,求其它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3)已知三边,求三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4)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5)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3、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常用方法是:①化边为角;②化角为边. 4、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1)角的变换 因为在△ABC 中,A+B+C=π,所以sin(A+B)=sinC ;cos(A+B)=-cosC ;tan(A+B)=-tanC 。 2 sin 2cos ,2cos 2sin C B A C B A =+=+; (2)三角形边、角关系定理及面积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p 为周长之半 (3)在△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60°;△ABC 是正三角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B ,∠C 成等差数列且a ,b ,c 成等比数列.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归纳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7823937.html,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 222a b c +<,则90C >. 注: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网络

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 《分子与细胞》 元素 细胞膜基质 化学成分结构与功能细胞质 化合物细胞核细胞器 细胞生物膜系统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工程 减数分裂 高一生物内容构成 (一)走近细胞 一、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植:营养、保护、机械、输导植:根、茎、叶 细胞组织分泌器官花、果、种 动:上皮、结缔、肌肉、神经动:心、肝…… 运动、循环 消化、呼吸病毒 系统(动)个体单细胞种群群落 泌尿、生殖多细胞 神经、内分泌 非生物因素Ⅰ号 生态系统生产者生物圈 生物因素消费者Ⅱ号 分解者 三、细胞学说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明:虎克、列文虎克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来登、施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 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注: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1.1838—1839年细胞学说 2.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 3.1866年孟德尔遗传学 四、结论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基本:C 、H 、O 、N (90%) 大量:C 、H 、O 、N 、P 、S 、(97%)K 、C a 、Mg 元素 微量:F e 、Mo 、Zn 、Cu 、B 、Mo 等 (20种) 最基本:C ,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一、蛋白质 (占鲜重7-10%,干重50%) 二、核酸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三、糖类和脂质 △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 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同一碳原子上;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为你整理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篇一】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综合应用题;单调性、奇偶性证明与应用; 第二章、指数幂与对数的运算;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第三章、零点问题,尤其是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根的分布。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 (Ⅰ)列举法: (Ⅱ)描述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5、“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6、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相等,子集,真子集,空集等定义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并集、全集与补集的定义 2.性质:A∩A = A,A∩φ= φ, A∩B = B∩A,A∪A = A,A∪φ= A , A∪B = B∪A. ⑴C U(C U A)=A ⑵(C U A)∩A=Φ⑶(C U A)∪A=U (4)(C U A)∩(C U B)=C U(A∪B) (5)(C U A)∪(C U B)=C U(A∩B)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看课本) 注意:1、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 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总结 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步骤1. 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AC=b,AB=c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 ·sinB CH=b ·sinA ∴a ·sinB=b ·sinA 得到b b a a s i n s i n = 同理,在△ABC 中, b b c c sin sin = 步骤2. 证明: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 交⊙O 于D. 连接DA. 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 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 所以C R c D sin 2sin == 故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 ()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 ii A B C R R ==2c R =;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 (4)R C B A c b a 2sin sin sin =++++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 4.在ABC ?中,已知a,b 及A 时,解得情况: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 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 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 ③△<0则三角形无解 余弦定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网络图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必修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网络归纳 一、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①依据:状态不同 过滤 ②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的固体物质 ③举例:出去食盐中的泥沙 ①依据:挥发性不同 蒸发 ②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 ③举例:从NaCl 溶液中分离出NaCl ①依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结晶 ②把两种可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开 ③举例:NaCl 和KNO 3的分离 物理方法 ①依据:沸点不同 蒸馏 ②把两种互溶的液体分开 ③举例:石油分离为汽油、煤油、柴油等。 ①依据:二者互补相容 分液 ②把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分开 ③举例:分离四氯化碳和水 ①依据: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 萃取 ②把溶质从溶剂中提取到另一种另一种溶剂中 ③举例: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 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化学方法 沉淀法:如除去:SO 42-、Ca 2+、Mg 2+、等 方法 气化法:如除去CO 32+等 一、高考中常考的离子检验 ① 从外观观察其颜色、状态 步骤 ②配成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 ③用化学试剂检验 ①稀盐酸、BaCl 2溶液 SO 42- ②生成白色沉淀 化学 ③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方法 ①稀HNO 3、AgNO 3溶液 Cl - ②生成不溶于稀HNO 3的白色沉淀 ③ AgNO 3+ NaCl=AgCl↓+NaNO 3

二、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 × M ×1000ρ ×溶质摩尔质量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分类》知识网络归纳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考点、题型汇总

集合与函数知识点讲解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 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1539252 2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

化学必修一知识网络图

混合 物 的分 离 与提 纯 必修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网络归纳 一、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①依据: 过滤 ②从液体中分离出 ③举例: ①依据: 蒸发 ②从溶液中分离出 ③举例:从NaCl 溶液中分离出 ①依据: 结晶 ②把两种可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开 ③举例:NaCl 和KNO 3的分离 物理方法 ①依据: 蒸馏 ②把两种 分 开 ③举例:石油分离为汽油、煤油、柴油等。 ①依据: 分液 ②把两种 的液体分开 ③举例:分离四氯化碳和水 ①依据: 萃取 ②把溶质从溶剂中提取到另一种另一种溶剂中 ③举例:用 提取碘水中的碘 原则: 化学方法 沉淀法:如除去:SO 42-、Ca 2+、Mg 2+、等 方法 气化法:如除去CO 32+等 一、高考中常考的离子检验 ① 从外观观察其 步骤 ②配成溶液,观察 ③用化学试剂检验 ①试剂: SO 42- ②现象: 化学 ③方程式: 方法 ①试剂: Cl - ②现象: ③方程式: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分类》知识网络归纳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 单质 非金属: 酸性氧化物: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等 纯 净含氧酸: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 强酸: 酸按强弱分 弱酸: 化一元酸: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 物多元酸: 强碱: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 碱 一元碱: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 多元碱: 正盐: 盐酸式盐: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对于高一数学必修一的学习,需要大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这样大家最大效率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为帮助大家学好这部分知识点,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 高考数学集合与简单逻辑公式及易错考点汇总数学集合选择题应该怎幺做? 高中数学集合的知识点有哪些数学集合题应该怎幺做? 1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 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7823937.html,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1)列举法:{a,b,c……}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 3>2},{x|x-3>2}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Venn图: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 BA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实例:设A={x|x2-1=0}B={-1,1}

高一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归纳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 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B,B?C,那么A?C 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E D C B A ABCD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 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 ' ' '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 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 ' ' '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2)画三视图的原则: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 B A) ③如果A?B, B?C ,那么A?C ④如果A?B 同时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 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正弦定理的变形经常用在有三角函数的等式中)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 A + B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A ==B . 4、余 定理:在C ?AB 中,有2 2 2 2cos a b c bc =+-A ,2 2 2 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 cos 2a c b ac +-B =,222cos 2a b c C ab +-=. 6、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 2 2 a b c +=,则90C =o 为直角三角形; ②若2 2 2 a b c +>,则90C o 为钝角三角形. 第二章:数列 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1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 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12、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若 2 a c b += ,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 13、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11n a a n d =+-.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5篇最新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5篇最新 高中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个方法要一直保持下去,才能在最终考试时看到成效,如果对某一科目感兴趣或者有天赋异禀,那么学习成绩会有明显提高,若是学习动力比较足或是受到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或刺激,分数也会大幅度上涨。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

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2 幂函数 定义: 形如y=x^a(a为常数)的函数,即以底数为自变量幂为因变量,指数为常量的函数称为幂函数。 定义域和值域: 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a为负数,则x肯定不能为0,不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