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一、思考练习

1. “序”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2. 在陈省身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你怎么理解这话,

3. 你认为季、陈两位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相互冲突吗,

4. 能力提高

请就你对“大学语文”学习的感受和理解,试为这本大学语文教材写一篇短序。(500字)

二、参考答案

1. 参见“知识识记”第1项。

2. 陈省身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正处于一个相互冲突、融合的时期。它们是平等的,但也是相互竞争的,正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其间不存在主次的观念。

3. 两位先生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季羡林先生作为著名的人文学者,关注文化交流问题。他提出“天人合一”是希望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优势互补。提醒读者在学习西方文化时,也要看到西方文化的弊端(人类,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西方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征服自然”,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而陈省身先生以其理性的头脑看到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产生环境(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一种动物了)。在谈到继承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和辩证。

4. 能力提高

序言可叙事、可议论,是一种相当自由的文体。可以从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个人对这种教学的感受、目前教学的不足和需求谈起。不过写作时,应注意结合书的特色去谈问题。

一、思考练习

1. 简要评述傅雷对东西方文化之差异的观点。

2. 本文采用书信日记体写作有什么好处,在阅读、欣赏此类文学作品时应注意什么,

二、参考答案

1. 西方文化受宗教影响很深,特别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化中自我的觉醒和传统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形成了近代西方文化的主要矛盾。自我对无限自由的争取和人对神的臣服两者之间的矛盾折射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中国文化则更加自然、健康,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2. 笔调亲切,读书信日记要考虑作者的意图和出版时的政治文化环境。

一、思考练习

1. 作者在文章中将古今画家分为哪三种类型,作家最欣赏哪一种,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有道理吗,

2. 作者在文章中引用了罗曼?罗兰的名言:“清贫,不仅是思想的导师,也是风格的导师,他使精神和肉体都知道什么是澹泊。”你如何看待清贫,在今天的社会里,清贫是否应当提倡呢,

3. 能力提高

分析此文并写作一篇对某位艺术家或某个艺术作品的欣赏文章,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二、参考答案

1. 范曾先生将古今画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第三类则置好坏于度外。作家最欣赏第三种。作者的观点是否

偏颇请自由思考。 2. 提倡“清贫”并不是提倡困窘的生活,而是提倡一种坚持原则的生活态度。这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一致的。 3. 能力提高

本题自由思考

一、思考练习

1. 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2. 作者把“原汁原味”的秦腔文化表现出来,从而打动、感染了每一位读者。这种“原汁原味”的语言风格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和情感,

二、参考答案

1. 作者把传统古文、农民的方言口语、现代白话文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与拙朴平淡中有传神生动的精妙刻画和不动声色的幽默夸张。文字质朴、浑厚与秦腔的火爆高亢、猛烈粗跞相得益彰。他好像是在用吼秦腔的方式写秦腔,这种文字与表达对象在风格上是一致的。

2. 在这些看似技巧的东西背后,其实有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艺术通达洞明的理解。通过这些,表现了作者对平和宁静的思想境界、朴素自然的态度,以及顺势守拙的人生智慧的肯定。

一、思考练习

1. 什么是讲演,

2.讲演的特征是什么,

3.课文中所谈到的语言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4. 能力提高

在《家书二则》、《梵?高的坟茔》和本课中,作家都对艺术寄予了极大的关注,优美的文字中浸润了他们对艺术深切的感悟。请结合本课所学到的讲演的知识,以“生活与艺术”为主题,写一篇5分钟的讲演稿。

二、参考答案

1. 讲演稿也叫演说词,是在隆重的集会和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文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2. A.针对性。讲演稿的内容多是听众最关心、最感兴趣和最想了解的。表达方式也因人而异,十分注意效果。B.情感性。讲演的目的是为了感动听众,说服听众。以情感人,激发共鸣,争取最佳宣传说服效果。C.通俗性。讲演稿要能将无声文字通过讲演者声情并茂的讲演变成有声语言,要好说、好听、好记、好懂。要写得朗朗上口,讲得悦耳动听,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幽默风趣。

3. ?表意与交流。?记录与记忆。?帮助思想、推动思想的功能。?感染、推动情感的功能。?心理功能。?艺术功能。

4. 能力提高

关于讲演稿的体例,参见“提纲挈领”第2项第?点。

一、思考练习

1.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才点出学习国文的根本途径——“请多看书”。据你的理解,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叙写大量“轶事”,其意义何在,

2. 前些时候,不少学者重新提倡儿童“读经”、“习经”。而作者谈到了自己幼年“读经”的经历,认为“干脆一句话,以前所读之经于我毫无益处,……因此我觉得那些主张读经救国的人真是无谓极了。”对于这两种矛盾的现象,你怎么看待, 二、参考答案

1. 这些细节的观察与描摹,穿插有趣的轶闻,看似散漫,与题旨不紧密,其实都是作者接受国文教育的过程中,各种有用的和无用的经历,走过的种种捷径和弯路,以讲家常似的方式娓娓道来,让读者在体味中接受、理解,毫不生硬。

2. 首先,要了解周作人写作文章的时代。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持批判态度,有贬抑过甚、不够客观之处。其次,关于“儿童读经”——对古代文化经典(特别是儒家经典)的学习和背诵,目前争论很大。其好处自然在于让

青年自小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主要思想,熟练掌握古代汉语,打下良好语文基础。而其弊端正如周作人先生所说,由于年幼无法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反而增加反感心理,未必能起到好的作用。

一、思考练习

1. 结合文章结尾的最后一段,总结此文中“猪”的文化意义。

2. 结合本文,简述幽默笔触对于表达严肃题材的作用。

3. 王小波的文字充满了幽默的调侃,有些犀利得近于尖刻。结合课文的学习,体会王小波的写作态度和所表达的情感。二、参考答案

1. 被他人(甚至还要包括被自己——当然是按照他人的意志)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因为那意味着自由被扼杀。人们与此应当有所醒悟,敢于无视别人对你的生活的“正义的”却是粗暴的设置。

2.严肃主题不必是冠冕文章,看似闲笔,却更有助于引人入胜;文章中心意旨在读者的阅读兴奋中深入其心。围绕王小波文章思想内容或艺术风格写作一篇短评。

3.王小波的文章间于文化随笔和杂文之间。严肃而幽默,平实而活泼,犀利而具温情和善意。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态度是严肃的,但又时时出之以幽默之语;这种文章风格既使人忍俊不禁,又使人深思不已。其批判相当犀利,当得起一针见血,但在这批判锋芒的背后,却是作者对社会、对人性的热切的剖析和关爱。王小波的尖刻并不只针对社会,其中也有对自我的深切剖析,因此,在尖锐的批判中又包含着一

种宽容的态度。

一、思考练习

1. 结合韩少功的这篇文章,请谈一下评论的文体特色。

2.回顾全文,作者是通过哪几个角度来讨论“个人主义”的,

3.评论具有主题鲜明的特色,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4. 能力提高

有人说“形象是文学的生命”,结合课文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5. 能力提高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或文化生活,自拟题目,写作一篇短评。(600字)

二、参考答案

1. 时效性(针对当时社会上一种流行观念展开议论)、倾向性(旗帜鲜明地反对所谓的“个狗主义”)、通俗性(不引用典故、名言,语言朴实)。

2. 一是从欧洲现代个人主义的发生,通过历史的考察,看个人主义在不同的

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二是从个人和民族、国家、集体的辩证关系看个人主义的利弊得失;三是从当代中国的现状看个人主义的具体表现。

3. 从对“个人主义”的正确认识出发,提出当代中国亟须重建精神的规范和

秩序的大问题。

4. 能力提高

《个狗主义》具有语言形象化的特色。将自私的“个人主义”贬斥为“个狗主义”,使论说更为生动,使写作更具形象化,避免抽象的说理,从而容易为读者接受。请认真体会这种语言特色。

5. 能力提高

在600字中探讨某种文化现象难度很大,因此需要用最凝练的语言概括出现象(评论对象)的本质,同时注意表述的逻辑性。亦可考虑以形象化、幽默的语言,采取反讽的方式,代替正面议论说理。

一、思考练习

1. 在本文中,余光中很好地控制了叙事的节奏,行文起伏迂回,结构清晰。请就自己的理解为本文划分层次。

2. 余光中是华语文学界第一个提出“学者散文”概念的人。请举例说明,在本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余氏学者散文的书卷气。

3. 能力提高

女儿出嫁,本是人世间最寻常的事情。但余光中以幽默的比较、敏锐的感性和一种达观的心态,将这样一件“正常”、“平凡”、“细微”的感触刻画得细致入微。父亲那微微酸涩的笔调下流露出来的却是化不开的浓情。或许,当以宽容和爱的眼光重新品味生活时,平凡的日子也会散发出魅力。请以《趣》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字数不限)

二、参考答案

1. 第一部分(开头三个自然段),第二部分(从“我未用太空舱的冻眠术”至“早已有了前例”),第三部分(从“不过一切都太迟了”至“慢一点出现吧”),第四部分(从“袁枚写诗”至全文结束)。

2.A. 表现于作者对这一人生难题的理性思考,表现于对个人心态和人情世态的明快的剖析和表达。例如“而最可恼的,却是树上的果子,竟有自动落入行人手中的样子”一段。B. 三次引用中外诗人的诗句,均都恰到好处,将一种普通的亲缘情感写得丰富雅致。C. 行文中自

然形成了一些警句,如:“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 “人生的两大寂寞,一是退休之日,一是最小的孩子终于也结婚之后”,等等。

3. 能力提高

本题自由思考

一、思考练习

1. 结合本文,体会梁氏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2. 梁实秋的这篇小品文,是否有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如果有,请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出来。

3. 能力提高

梁氏的散文擅用白描手法,雅淡冲和而又极富生活意趣。请仔细体会梁文之特色,以家乡的一种小吃为题,创作一篇400字左右的小品散文。

二、参考答案

1. 本题自由思考。

2. 成功的小品散文,自然有其要表达的思想,只是往往更加含蓄,不直接点明,需要读者细细体味。作家看似信笔写来,其实却有深意。作者笔下的“棋局”实则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作者正借此表明人们还可以追求一种更加洒脱、真率、自然的生活态度。(请注意文章结尾的两段)

3. 能力提高

可参阅梁实秋散文集《雅舍谈吃》。关键是要体会梁氏文字中流露出来的那种从容、恬淡的生活态度。

一、思考练习

1. 请概括本文的艺术风格。

2. 鲁迅写作《复仇》的动机是什么,你知道鲁迅还有哪些同主题的作品吗,

3. 你如何理解课文中鲁迅的这种“复仇”的,你认为这种“至于永久,圆活的身体,已将干枯,然而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的复仇有意义吗,

二、参考答案

1. 富有哲理性与象征性,即思与诗的结合。它通过大量的象征形象、画面切割、即时场景的设置去表现,激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语言风格激越、悲壮、深沉迂回,表现出一种悲剧性情绪。

2. 鲁迅希望通过文学批判和疗救——“麻木旁观”这民族劣根性。《示众》、《药》、《娜拉走后怎样》、《且介亭杂文末编》、《坟》、《摩罗诗力说》等。

3. 在文中,鲁迅塑造了一对永恒对立的复仇者形象。奇崛的想象表现出鲁迅对于麻木的国人强烈的憎恶。

一、思考练习

1. 本文是梁启超代表性的政论文作品,请结合本文分析梁氏的写作风格。

2. 仔细阅读课文,评析这种“梁氏文风”的优点和缺点。

3. 请举例说明此文中运用的例证和类比论证方法。二、参考答案

1. 其文风的基本特点是气势磅礴,条理分明,浅显易懂,而且笔端常带感情,富有鼓动性和煽动力。

2. 梁氏曾自述其文章的特色:笔锋常带感情。本文正是如此,激愤之情灌注笔端、溢于言表,可谓“盛气凌文”——在充沛的气势驱使下,文章如长江大河,滚滚滔滔莫可抵御。当然,他对当时社会弊端

及国民状况的熟悉,也使其宏文并未流于空疏。就政论而言,有时“理直而气不壮”的文章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而有些“气壮而理不直(或不甚直)”的文章,情感充沛,流畅易懂,往往具有极大的煽动性,可以赢得大众的共鸣、认同。梁启超此文正是如此。实际上,很多的说理文名篇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如韩愈的一些篇章),其情绪饱满、义正词严往往遮掩了某些逻辑上的缺点。虽不胫而走,传诵国中,其实更多是以情动人而非完全以理服人。 3. 例证论证方法(文中列举了六种“旁观者”,作者依次批驳)。类比论证方法(文中第5段,以家中之事进行说明)。

一、思考练习

1. 请分析本文水仙花“百叶”的意象,并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2. 文章最后让象征着女孩子的水仙在意外中倒在了蜡烛上,其意义何在,

二、参考答案

1. 简单地讲,“百叶”是女性的象征。但其意蕴是相当丰富的。“百叶”所象征的女子既单纯又复杂,女人连最微小的伤害也是不能忍受的,她们仅仅是为了感受爱、接受爱和吸引爱而生成的,她们最早预感到灾难,又最早在灾难的打击下夭亡;女人与男人相反,只要接受爱就是幸福。

2. 作为女孩子象征的水仙花开放了,她们拼命地开放所有的花朵,完全是为了她们自己,在努力地表现其美丽;她们短暂的花期分秒流逝,渐渐就要凋谢,但依然美丽;最后,在黑暗中,她们决绝地自尽了——这就是女孩子的花,刀一样的花。花所代表的女孩子一方面美丽、单纯而脆弱,另一方面却坚决而勇敢。这种意象揭示出女性意识崛起后的新的女性形象。

一、思考练习

1. 通过学习文章,请概括作者所试图表露的思想情感。

2. 请从本课出发,分析张爱玲的散文特色。

3. 能力提高

回忆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二十年写一篇小传。

二、参考答案

1.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自由发言。不过需要把握的是,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既有不为世人理解的孤独感,又有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生命的感悟和喜悦。文章流露的心态有深切的伤感、无可奈何的哀伤,同时又带有几分自赏。

2. 张的散文,是一个精心营造的世界,里面充满趣味,亲切怡人。她对世俗生活的精细观察是常人不及的,但也因为过于精致,没有了悲壮和博大的品格,只有苍凉幽深的美。这个世界有着舒缓的节奏,有着奇异的音响,有着浓郁的色彩。她对颜色、声音、气味的敏感,使她的散文如同在音乐中徐徐展开的一幅幅繁丽有

味的图画;奇妙的比喻更是俯拾皆是。在现代散文家中,熟练地大量运用着“五官通感”技巧的,当首推张爱玲。

3. 能力提高

写人物小传,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必须实事求是,秉笔直书,避免出现失实、讳过、拔高之类的情况。应尽可能少地直接评论人物的性格和优劣,一切通过记叙和描写说话,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一、思考练习

1. 与一般的散文不同,本文具有层次明晰、结构严谨的特色。请试

着分析一下本文的论述结构并综述文意。 2. 作者通过几件小事叙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宽以待人”,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事例。

3. 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写作主张是深表赞同的。这种主张包括哪两个

方面,作者本人是如何在本文的写作中实践的,

二、参考答案

1.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从“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至“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第四部分(从“以上说待人厚”至“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第五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2. ? 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 第四自然段:送客 ? 第五自然段:复信 ? 第六

自然段:会上发言

3. ? 写话和简洁。? 本文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

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例一: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

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一、思考练习

1. 根据文中的描写,概括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

2. 举例说明文中细节描写对金岳霖人物性格的作用。

3. 文中第二段写到金先生外貌时,又写到了闻一多先生、朱自清先生的衣着,其意义与作用何在,

4. 能力提高

试写一位你身边“有趣”的人物。

二、参考答案

1. 一肚子学问,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痴迷的程度;对生活充满兴趣和热爱,不矜细行,不惧物议,任性洒脱,认真、机智、幽默和从容不迫,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学生、对友人具有深厚情感。

2. 如写金先生有点“怪”的装饰和姿态,又写金先生对学生的幽默和深情,写他自得其乐的童心,等等。所选取的都是很能反映其个性的细节,因小见大,有平常之事显其不平常;不是面面俱到、细大不捐,而是留有空白和余地,反引人回味不尽。

3. 文章写金先生因为眼睛有病,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还有一副一白一黑的眼镜,从中看出主人公不矜细行,不惧物议,任性洒脱的性格。文章同时提到闻、朱二先生的衣着,一方面显示了联大教授物质条件的困窘,一方面也说明联大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环境,联大教授穿着是各色各样的,而不为物累的脱俗则是一致的。

4. 能力提高

可以借鉴《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白描手法和本课中的细节塑造人物的方法。

一、思考练习

1. 在本文中,沈从文以洗练、恬淡的语言勾勒了湘西的普通一夜。在精彩的景色描写中,作者自然地将自己的议论编织进去。请选择一处,并分析其意义。

2. 在文中,作者大量描写了很多毫无关联的人和事,而且重点描绘了很多粗俗的水手和妓女,你觉得作者对他们抱有何种心态,这种写

作有什么价值,请用简短的文字概括作者在本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和情感。

二、参考答案

1. 如开篇第一、二自然段:“天快黄昏时落了一阵雪子,不久就停了。天气真冷,在寒气中一切都仿佛结了冰。便是空气,也像快要冻结的样子。……两岸是高大壁立千丈的山,……这时节两山只剩余一抹深黑,赖天空微明为画出一个轮廓。”着意渲染了寒夜中鸭窠围河西岸上迷朦而充满生气的氛围,使人如临其境,如睹其景,历久不能忘怀。在这种叙写中,环境的严酷而美丽、人的渺小而顽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对河岸房子的描述,为整篇文章奠定了环境的基调。这些在湘西水道上挣扎求生的人们,他们抗争着严酷的环境,顽强地活着,追寻着那一点点可以说是卑微的欢乐。这些无知、粗鲁的普通人在作者的笔下闪现出了光彩——体现出了生命最本色的光彩。

2. 本篇着重表现湘西下层民众于艰难处境中对人生的顽强与执著,被压抑被摧残的生命力的坚韧与强悍,掺和着泪与笑的普通生活的忠实与庄严。作者着力于具体入微、极富实感地描摹这些生活情状,而不作简单的道德评判,也超越了普通所谓“同情”,更无丝毫猎奇之意;他融入了自己的生命,感同身受地“认识他们的哀乐”,痛切地感到“这一切我也有份”。这种哀戚与悲悯的情思,源自作者对湘西民族历史遭遇和现实情状的深刻观照与反思,具有独到的哲理内涵,是深沉的动人心魄的人生感喟。

一、思考练习

1. 本文起首提到“烟”,还几次提到“熏”,有何用意,

2. 分析一下本文思路有几次转折,其间联系如何,

3. 作为青年读者,对作者的观点是否认同,你对秋的感受是怎样

的,

二、参考答案

1. “烟”的特点是可以“熏”人,则作者重在以之衬托,来描摹秋天给人带来的类似微醺的沉醉感。

2. 作者独坐黄昏,思绪如烟:与“大千世界”相浮沉,只有“情绪的况味”可以捕捉;看缭烟明灭,香气漂浮,联想到缥缈、飞浮、静寂、温暖、和煦的情调,以及温和、温香的感受,于是由烟而及秋;以多方比喻、象征来揭示秋的纯熟意味;以议论结束。

一、思考练习

1.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认为这种掌故笔记的价值何在,

2. 据文章中所摘引的材料看,李鸿章同时代的人对李氏轻侮洋人的做法很感兴趣,是非常认可的。你怎么看李鸿章的这种“外交”态度,

二、参考答案

1. 掌故笔记与一般的摘要、资料汇编不同。它既是利用前人有关著述进行引述、摘抄,但又不是单纯的“书抄”,需要加入作者自己的改写、理解和见识。对于读书而言,写作这种笔记性文章,对汇集资料、锻炼写作能力、总结思想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2. 本文批评有些前人笔记“多有此类记载”,“此类传闻颇多”,“甚至大肆渲染”等,都反映了当时的舆情。士大夫阶层目睹国难连连,无力回天,乃把李鸿章这类朝廷重臣的无谓之举加以美化,抑扬吹嘘,以出其胸中恶气,图个“痛快”。李鸿章之办外交以及士大夫对它的渲染,究其实质,正是本文所评议的,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胜利”。

一、思考练习

1. 蔡元培先生在文中提出的大学教育的三大原则是哪三项,你觉得对于今天的学校教育,哪一项最具现实意义,

2. 在第四自然段,作者指出大学生在专精专业之余,要旁涉各种学科。这种认识与《专家与通人》一课中的主张有何异同,

二、参考答案

1. 第一,大学为研究学术之机关,应贡献于学术。这种研究,既不是单纯输入欧化,也不是一味保存国粹,而是要用科学方法揭示传统学术的真相,在近代学术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第二,大学学生不应以获取毕业证书为目的,应于专精之余,旁涉各种有关学科的学理,成为一定意义上的通才,而避免褊狭。第三,大学是包容古今中外不同学术派别、典籍、思想,广泛延揽各家各派学者的研治学术的机关,应循思想自由原则,行兼容并收主义。

2. 两者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两位先生都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灌输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技能,还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一、思考练习

1. 本文为何要详述联大之始末,

2. 作为一篇碑铭,本文的叙事有何特点, 二、参考答案

1. 本文主旨为记载西南联大之始末,用的是史笔,所以要追溯联大之始末。叙史,笔触平实,语调平和,民族耻辱的切肤之痛、抗战胜利的豪情,含而不露,叙事简洁而有法度;论议,实事求是,以事实为据,评断切实而又目光如炬,立意高远,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情

动于中,而笔下风云翻卷。

2. 该文以浅近文言体写成,叙事简洁而有法度,骈散相间,文采斐然,洵为名作。

一、思考练习

1. 简述本文的写作特点。

2. 通过学习这篇碑文,你认为作者推崇的是王国维何种精神,你认为王国维的自杀在中国文化史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二、参考答案

1. 碑铭为中国古老文体之一种,历代均有佳作。曹丕在《典论?论文》中

说:“铭诔尚实,诗赋欲丽。”陆机在《文赋》中区别不同文体特征时认为:“碑批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

2. 陈寅恪先生此篇碑文,所推崇的是王国维先生对学术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成为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第二问自由发挥。

一、思考练习

1. 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2. 简述《专家与通人》的写作特点。

3. 就“专家与通人”的问题,写作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参考答案

1. 这是一篇谈论治学上的“专”与“通”关系的短文,同时也是一篇谈论治学与人生关系的大文章。

2. 作者既有西方学术的严格训练,又具深厚的旧学根底,所以其文立论正大,说理充分,逻辑严密,遣词运句言简意赅。

3. 注意把握议论文的特点,自由发挥。

一、思考练习

1. 胡适在文章中的三个防身锦囊是什么,

2. 胡适所提出的成长过程中两方面的堕落指什么,

3. 本文带有励志性,但没有特别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宣传语气,为什么,

二、参考答案

1. ?“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总得有一点信心” 。

2. “求知识的欲望”和“理想的人生的追求”被抛弃。

3. 本文以师长身份面对学子,却毫无盛气凌人之气,而是口气平和,字里行间蕴藏着诚恳与真情,使人感动。这正是为文的根本。

一、思考练习

1. 划分课文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2. 找出课文中体现主旨的语句。

3. 简要分析这段文字的艺术特色。

4. 这段文字除了叙述兰亭结集的目的外,别有一种对生命独特的思考孕育其中。请体会并概括之。

二、参考答案

1. 全文共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内心感慨,第二层次总结创作经验。

2.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3. 情感深沉,清新俊雅。

4. 作者首先讲兰亭山水景色之美和流觞曲水之乐,写出人生的情趣和欢乐。然后转而写内心的慨叹,认为良辰美景终归消散,何况人生短促,欢乐转眼间就成了往事,所以不能不回顾往事求取安慰。作者感伤于生命短促与死亡,但又不肯消极地对待生命,转而真心体会生命中真正的快乐。这就是作者对生命与死亡这个文学的永恒主题所作出的回答。

一、思考练习

1. 阅读文章第四自然段,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2. 这段议论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 刘勰为什么认为知音难求,

二、参考答案

1. 文章共分为三层次。第一层,第1自然段。谈目前文学鉴赏习而不察的三大流弊,即贵古贱今、崇己抑人和信伪迷真。第二层,第3、4自然段。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探讨为什么客观的文学批评不容易实现。第三层,第5、6、7自然段。提出“六观”,探讨如何进行客观的文学批评。

2. 主要采取了类比的论证方式。

3. 一是贵古贱今,二是崇己抑人,三是信伪迷真。

一、思考练习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夫文尚矣~……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阐发了诗歌创作中的哪些要素,

2. 文中提到“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刓矣。”在这段话中,作者提到了诗歌的哪几种社会功能,

3.请阅读下面的文字,与上两段选文对比,白居易对待自己诗歌的态度有何不同,应该如何看待,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虫之技,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虽前贤如渊、云者,前辈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于其间哉~” 二、参考答案

1. ?全面而形象地描述了诗的特殊性征。?“根情”、“实义”属诗的内容要素,“苗言”、“华声”属诗的形式要素;“根情”是诗的根本,“实义”是诗的创作目的,“苗言”和“华声”是诗的表现手段。

2. ?“补察时政” ?“泄导人情” ?“著诚去伪” ?“裨补时阙”

3. 白居易对自己的诗歌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矛盾心态,在以上这一段文字中表现得最为典型。一方面,他承认自己所创作的《长恨歌》与自己“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文学主张不符,不过是雕虫小技。但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这些诗歌又是相当的自负。文中列举了自己旅途

三四千里的行程中,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吟诵自己诗篇的见闻,并自比于王褒、杨雄、李白、杜甫。

对于白氏的诗歌主张,应该肯定其关注社会民生、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精神。但对他过于强调文学的现实功用,忽视文学艺术特性的一面也应该有客观的认识。实际上,白居易自己的很多创作都是辞采斐然、流丽婉转的作品,如其代表作《长恨歌》即是如此。白居易此类作品的广泛流传和讽喻诗的不行于世的对比,正说明了其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一、思考练习

1. 阅读文中第三自然段,简要分析李贽的文艺思想。

2. 能力提高

比较白居易的《与元九说》,李贽文艺思想的创新之处何在,(请写出一篇400字以内的议论文。)

二、参考答案

1. 李贽的思想有三:一是文学创作的本质是自我表现;二是表现的具体方式是旁托假借,三是这样的作品可以“小中见大”“大中见小”。

2. 能力提高

讨论对象从正统的诗歌扩展到通俗文艺形式。白氏的“讽喻说”仍以传统的“文以载道”的观念,将“文章合为时而著”当做作品优劣唯一的判断标准。李贽

的“化工说”不再把作品的思想导向、社会功能作为文学创作的唯一标准。他认为,艺术特质在于表现,在于一种人心、人性、人情的抒发(可参见第三自然段)。

一、思考练习

1. 简析《庄子?秋水》以寓言说理的方法、特点和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

2. 本文在阐释哲理时借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二、参考答案

1. 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巧妙活泼,引人入胜。

2.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等,说理形象有力。

一、思考练习

1. 《渔父》一文的修辞有何特征,这种修辞具有怎样的艺术表达效果,

2. 《渔父》一文通过自设问答的形式表现内心矛盾,优点是什么,

二、参考答案

1. 《渔父》采用了“设为问答”的方式,创造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效果。文章中,屈原、渔父形象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言语往来中,他们各畅所志,把这两种人生选择明白清晰地呈露在读者面前。借助这两个形象的对比,屈原身处困厄时内心的挣扎得到了完全的表现。而这种“问答”的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大。

2. 提示:作者没有轻易否定任何一种人生价值观,自设问答之间,作品很好地保持了两种价值观念之间的张力。这反而使作品更加意义深远、耐人寻味。

一、思考练习

1. 作者没有直接写西湖七月半的胜景,反而详写西湖赏月的各色人等,这是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蕴,

2. 能力提高

旅游的乐趣,不仅仅是饱览山光秀色,领略异国、异地的风土人情也不可或缺。就自己的旅游见闻,写一到两篇小文。(每篇不要超过400字)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 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 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 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A、比喻 B、拟人 C、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 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_________,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___________。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 _____________之分。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整理(2)

一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那些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坚贞自守、不甘沉沦的精神? 本文抒发了作者多次被贬谪的愤懑不平的情感,文中虽多次写贬谪生活的幽趣盎然,看似怡然自得没实际上却透露出落寞惆怅、愤懑不平的情感。 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恬静和坚持自己的人格操守,文中多写谪居生活之闲适情趣,“披鹤蹩”、“戴华阳帽”、“执《周易》”如此种种,都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恬静,又以“齐云、落星”等楼和竹楼对比,写出了作者坚持自己人格操守的情感。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其居住楼之易巧乎? 2、分析竹楼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答:在文中,围绕着主楼之“易朽”与“不朽”展开讨论,表达了这样的象征意义;竹楼的形质固然会很快朽腐,但贬居于竹楼中的仁人志士们的品格境界确是不朽的!这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其人文精神价值之所在。 二祭十二郎文 1、古人说,“情真自然成至文”。以本文为例,谈谈你的体会。 答:本文是韩愈侄儿韩老成英年早逝,韩愈哀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此篇祭文,文章感人至深,是其情意的真挚与深切,无论是追忆叔侄俱幼是“未尝一日相离”的童稚旧事,还是历数成年后两人几度离合的因由衷曲;无论是坦陈“生不能相养以共居”的迁就悔恨,还是直抒“呜呼哀哉”的深切悲痛,字字句句都是从肺腑中流出而浸透着骨肉亲情。尤其是“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几句,悲痛之至已如痴如醉,情意何等真切!而本文亦为韩愈的手写稿,非刻意而为,写真情,诉琐碎,情之真挚、深切,至文自然而成。 2、韩愈对老成死讯的将信将疑,是否可以看出来他对侄儿的一往情深?请具体分析说明。 答:“呜呼!其信然耶?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耶?”可以看出韩愈对老成的死将信将疑,一会儿似在做梦,一会儿似真的发生,而在对老成的死将信将疑,表现的是韩愈对老成的死的事实不能接受或不想接受,叔侄二人自幼相伴朝夕,情同兄弟,韩会夫妇死后叔侄二人更是唇齿相依,相濡以沫,将信将疑之中饱含了韩愈的不舍与悲痛,足可以见得他对侄儿一往情深。 三、长恨歌 1、第四段对刻画杨玉环的形象及表现“长恨“的主旨有何作用? 答:第四段写杨贵妃对李的忠贞不渝之情,“闻道汉家天子使”以下诸句, 写杨贵妃的震惊、激动、惶惑、急切、悲楚、委屈、感激等诸般感触,生动的写出了杨贵妃的心理活动,刻画了她美丽风姿和神登仙界后依然对玄宗忠贞不渝的形象。 而本段的一系列情节,使诗波澜再起,生面别开,而且还在皇帝身上此写出了如常人一般的真切情感,大大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气氛,强化了“长恨”的主旨。 2、第三段玄宗思念贵妃的有关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第三段“夕殿萤飞思悄然”以下几句,写唐玄宗从傍晚到入夜、到夜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一、《寡人之于国也》 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 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写法。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二、《秋水》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色 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 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力。(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三、《五代史伶官传序》 1.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 中心论点是封建王朝的兴亡盛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尚书》的名言“满招损,谦得益”做理论根据,然后指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 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成功时意气的胸怀雄壮,再以迅疾的笔调写其衰败之速。在盛衰成败兴亡的鲜明对比中,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发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历史事实做论据,文中第二段用大段篇幅写了后唐庄宗兴衰的过程。 理论论据,《尚书》名言“满招损,谦得益”。 四、《论毅力》 1.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本文所说道理有何启发意义? 现代年轻人依赖性强,意志薄弱,锻炼自己意志。提高毅力,是当今时代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2.本文如何在论证过程中贯串正反对举方法的?请作具体分析。 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大学语文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A)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2.《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传诵,主要因为其写法上的独特之处(A) A.以乐景写哀情 B.以哀景叙哀情 C.以赋法来叙事C.以“比”法来抒情 3.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着作的是(C) A.《国语》B.《战国策》 C.《左传》D.《史记》 4.汉乐府的“乐府”本来是(B) A.词牌 B.音乐机构 C.诗歌总称 D.地域名称 5..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D) A.感慨人生苦短,忧从中来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叹功业无成,借酒浇愁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借以表达的心情是(A) A.思慕贤才 B.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 C.礼遇贤才 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 7.《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是(B) A.对贤才处境的关切B.优礼贤才的态度 C.对贤才命运的忧虑D.求贤不得的苦闷 8.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____A____。 A.苍凉悲壮B.豪放飘逸 C.沉郁顿挫 D.清新淡雅 9.《秋水》开头有一段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D) 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 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10.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B) A.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11.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C) A.庄子 B.河伯 C.北海若 D.河伯和北海若 12.下列成语中,从庄子的话语中引申出来的是(C) A.唇亡齿寒 B.四面楚歌 C.井底之蛙 D.缘木求鱼 13.《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所描写的人物中,性格直率而自负的是(A) A子路B曾皙C冉有D公西华 14.《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C) A.本纪 B.表 C.列传 D.世家 15.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B) A.将虢是灭,何爱于虞?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差别的爱,而这个爱体现为孝、弟(悌)、忠、信的道德礼教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秩序上,这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因此历代统治阶级都利用它来维护自己的统治。2.(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最重要的儒学大师,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提倡“法先王”、“行仁政”,主张“性善”论,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3.“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出自(《礼记?大学》)。4.“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5.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可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类。 6.“暮春着,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出自《论语·先进》,冠者指(成年男性,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7.《兰亭集序》的作者为(东晋)朝的(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出身于掌权的大世族,因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 王右军 )。 8.全面论述文学及文章学的道理,极大成又颇有独到创见,被后人誉为“体大思精”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10.“老庄”指的是(道)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11.文学史上并称“风骚”的是《诗经》、(楚辞)。 12.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楚辞形式创作了《九章》、《九歌》,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13.《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张岱)的小品文集。 14.代表两汉时期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班固撰写的《汉书》是一部( 断代 )史书。 15.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的是唐代的(李白)、(杜甫)。16.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称为婉约之宗的是(李清照)。 17.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杂诗》属于王维的 A.边塞诗 B.山水田园诗 C.禅趣诗 D.抒情小诗 2.(C)对联“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在修辞上不含 A.对仗 B.对偶 C.顶针 D.谐音 3.(C)小说中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被称为 A.意象 B.意境 C.典型 D.群体 4.(B)“隔江犹唱《后庭花》”句中“《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它是 A.词牌名 B.乐曲名 C.乐府诗 D.七言绝句 5.(C)属于小说《断魂枪》中的人物有 A.赵七爷 B.姚纳 C.沙子龙 D.九斤老太 6.(D)“忽哪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 A.《关山月》 B.《从军行》 C.《短歌行》 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D)“王利发”是哪部话剧中的人物? A.龙须沟 B.上海屋檐下 C.雷雨 D.茶馆 8.(B)元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A.白朴 B.关汉卿 C.马致远 D.王实甫 9.(B)明代最负盛名的传奇作家是 A.孔尚任 B.汤显祖 C.洪升 D.白朴 10.(B)闻一多和徐志摩是哪个诗派的代表诗人? A.怀旧 B.新月 C.复古 D.七月 11.(A)《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是一首: A.七言歌行 B.五律 C.七绝 D.七律 12.(C)张岱《湖心亭看雪》呈现的情调为: A.平淡 B.热烈 C.孤寂 D.旷达 13.(D)“罗山无地可耕,干校无事可干。”没有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对仗 C.谐音 D.顶针 14.(C)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包括几部分? A.5 B.6 C.7 D.8

15.(A)张爱玲的中短篇小说集为: A.《传奇》 B.《流言》 C.《十八春》 D.《半生缘》 16.(A)《恋爱的犀牛》中作者对马路的态度是 A.欣赏 B.同情 C.厌恶 D.嘲笑 17.(A)《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谁的作品 A.海子 B.食指 C.三毛 D.席慕容 18.(A)莫言《枯河》的主人公是 A.小虎 B.小珍 C.妞妞 D.黑子 19.(A)高行健的《车站》深受哪部西方荒诞剧的影响 A.等待戈多 B.娜拉 C.战争与和平元 D.麦克白 20.(C)《桥乡醉乡》的作者陈从周又是一位 A.书法家 B.音乐家 C.古建筑学家 D.运动员 21.(C)汪曾祺的代表作有 A.呼兰河传 B.塔上随笔 C.受戒 D.多年父子成兄弟 22.(A)黄霑的《沧海一声笑》不富含 A.田园气息 B.悲壮苍凉的情调 C.历史感怀 D.古典情韵 23.(A)被誉为“正式的作为正统小品文的美文”的是 A.《苍蝇》 B.《雅舍》 C.《故乡的野草》 D.《济南的冬天》 24.(A)《车站》中最突出的矛盾冲突是 A.等与走 B.大爷和愣小子 C.马主任与普通等车者 D.城市与村镇 25.(B)张岱生活的朝代是 A.元末 B.晚明 C.明初 D.宋代 26.(B)《读孟尝君传》的论点是 A.孟尝君能得士 B.孟尝君不能得士 C.孟尝君是鸡鸣狗盗之徒 D.礼贤下士很重要 27.(C)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重在 A.叙事 B.写景 C.抒情 D.议论 28.(D)鲁迅《二丑艺术》讽刺的性格类型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名字叫 A.狗腿子 B.汉奸 C.衙役 D.帮闲 29.(B)王小波的作品不包括 A.黑铁时代 B.青铜时代 C.白银时代 D.黄金时代

自考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议论文 《寡人之于国也》 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答:(1)反对兼并战争。 (2)大力发展农业、渔业、林业。 (3)注重教育。 (4)反对暴政,提倡施行仁政。 (5)以民为本。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答:本文紧紧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展开论述。 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抑扬兼施、循循善诱是本文说理的特点。抑扬兼施表现在先对梁惠王的治国方法进行批评,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阶级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就可以使民加多,这些都是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循循善诱表现在抓住惠王的心理,先易后难、步步引导、层层推进方面。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此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答:孟子用这个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他跟其他的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喜好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 《秋水》(节选)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思想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答:文章中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陪衬河伯与海神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的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出叠见,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例如:“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以“稊米之在大仓”比喻“中国之在海内”;“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毫末之在于马体”比喻人与万物的关系,结论是微不足道,不必自多。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丈的论证方法颇有特色,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自然地推到读者面前,令人信服。在论证中又多用形象比喻来说明抽象道理,其中多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比较论证法。其中又包含性质相似的类比论证法,如“拘于虚”之井蛙,“笃于时”之夏虫与“束于教”之曲士之间的比较,便是类比论证;还包含性质相反的对比论证法,如“束于教”之“曲士”与“观于大海”、已知已丑、可与语大理的河伯之间的比较,便是对比论证。 《五代史伶官传序》 1(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答:作者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并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精辟透彻,发人深省。这两企警句告诫后人,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一个人为

(完整word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练习题 第一单元仁者爱人樊迟、仲弓箭问仁\答案原君\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 一、填空题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 由收集整理而成的。 2、孔子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其思想的核心是,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 指、、 、;“五经” 指、、 、、。二、单项选择题 1、《樊迟、仲弓问仁》一文中,孔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 A、善于识别人的人 B、能够广交朋友的人 C、默默无闻的人 D、敢于行动的人 2、下列不属于儒家所提倡的美德的集中表现的是() A、恭 B、敬 C、怨 D、忠 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正确的是()A、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B、《论语》中所表述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C、《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D、《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E、善于论辩是《论语》的一大特色2、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仁”的具体表现的有()A、出门如见大宾 B、使民如承大祭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E、居处恭,执事敬重,与人忠3、下列代表儒家思想的著作是()A、《论 语》 B、《左传》 C、《庄子》D、《孟子》 E、《韩非子》 四、解释带点的字词1、使.民如承大祭祀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3、雍虽不敏.,请事.斯语4、 举直错 ....... ..诸枉5、不仁者远.矣6、居处恭,执事敬

五、简答题1、本文在文体上有什么样的特点?2、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3、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 原君一、填空题 1、《原君》是一篇严谨的议论文。 2、《原君》一文从“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引出“”的为君之道,奠定了全篇论证的基础。 3、《》是《明夷待访录》一书的首篇。 4、后人 将、、 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题 1、《原君》中,对自己夺取的产业沾沾自喜的人是() 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 2、《原君》中发出“若何为生我家!”的痛苦悲叹的人是()A、明太 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3、《原君》模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是从探究人均的(入手的。A、地位 B、声誉 C、财 富 D、职分 三、多项选择题1、《原君》中采用最为广泛的论证手法是() A、比喻论证 B、举例论证 C、引证 D、对比论证 E、类比论证 2、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 A、思想家 B、文学 家 C、政治家 D、革命家 E、史学家 3、《原君》一文中,主动放弃了做君主的机会的人是()A、许 由 B、尧C、禹 D、务 光 E、舜 4、《原君》文中,作者举出的“耻食周粟”的人是()A、许由 B、伯夷 C、崇祯 D、务光 E、叔齐 四、简答题 1、黄宗羲认为“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如今的天下人如何看待为君者? 2、黄宗羲在《原君》中引汉高帝“某业所就,孰与仲多”之语是为了说明什么? 3、《原君》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及文章的论述方法。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大学语文考试资料答案

题号:1 案)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本题分数:2 《郑伯克段于鄢》:“请京,使居之。”句中有三处省略,如果把省略的成分补足,正确的一项是()。 A、(共叔段)请京,(庄公)使(共叔段)居之。 B、(共叔段)请京,(庄公)使(姜氏)居之。 C、(姜氏)请京,(庄公)使(姜氏)居之。 D、(姜氏)请京,(庄公)使(共叔段)居之。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在《答李翊书》一文中,韩愈说自己是“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这句话的含意是()。 A、不愿成为孔门弟子 B、感叹成为孔门弟子太难 C、孔子已逝,只能望孔子之门而兴叹 D、自谦没有得到孔学真谛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论语》“侍坐”章中,孔子让众弟子各言其志,弟子们的言论中,孔子叹着气赞赏的是()。 A、子路 B、曾皙 C、冉有 D、公西华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下列选项中的“如”字,用法和“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如”字一样的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求,尔何如?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对句中“离”的解释确切的是()。 A、逃脱、避开 B、离散 C、遭受 D、经历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句中“时”的意思是()。 A、时常 B、按时 C、适时 D、及时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论语》“侍坐”章中,由于“其言不让”而被孔子“哂之”的是()。 A、子路 B、曾皙 C、冉有 D、公西华 学员答案:a 说明:

大学语文(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 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 处? 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 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 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 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试结合《采薇》这首 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 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 习。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 国家的召唤。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 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 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 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 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 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 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 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 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 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 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 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 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 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 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 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2、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 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士的参战心 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用法: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读mò,同“暮”,一年将尽的意思。 2.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没有谁。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yù,下,降落,用作动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又……又……。 5.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很、甚。 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无,没有。 《山鬼》思考练习题 1、屈原为什么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谈谈你对屈原的认识和了解。 屈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志士和诗人,他崇高无私的爱国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 尊敬,每年五月端午这一天,许多国家和民族包棕子、划龙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作为一位卓有才华的政治家和诗人,无论国家怎样对待他,无论自己的处境多么艰难,他都 一心一意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决不向黑暗邪恶低头妥协,宁死不肯离开自己的祖国,并用诗 歌将自己的心声记录下来,让千秋万代的人们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屈原为什么受到 全世界人民尊敬的原因。 2、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诗中山鬼感情变化的轨迹? 诗中的山鬼是一个美丽痴情的女子形象,她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在 凄风苦雨中痴痴等待自己的爱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喜悦和痛苦。作者屈原通过塑造这一形 象,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忠贞态度,也寄托着自己虽遭流放而心中依然苦苦 思念关心楚国、楚王的高尚爱国热情。 诗中第一节,山鬼在赴约途中的感情是喜悦、兴奋的;第二节,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 迟,天空黑暗下来,天上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时山鬼的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发出了岁 月不饶人的感慨;第三节,山鬼一方面对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行为感到自豪,对对方迟迟不至 的行为自我宽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她渐渐开始对自己的宽解产生了怀疑, 这种怀疑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的加强逐渐加深,最终使她陷入了因爱人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极 度孤独和忧愁中。诗人通过山鬼从兴奋到忧愁这一心理过程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爱情给人带 来的缠绵、痛苦和折磨。 3、将这首诗与《诗经·采薇》对照,结合过去学过的其他作品,说说屈原的诗歌和《诗 经》有什么不同。 主要表现在:《诗经》侧重于写实,重章叠句突出,语言朴素,民歌色彩很强,句式是以 四言为主;而屈原的诗歌则侧重于表现理想,抒情性更强,语言富有变化和文采,句式则是 每句七个字,且每句都有一个语气词“兮”字等。 4、、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及用法: (1)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被:同“披”。

大学语文一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一)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 D )中叶的诗歌305篇。 A、战国 B、东周 C、秦汉 D、春秋 2、( B )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 A、《诗经》 B、《楚辞》 C、《国语》 D、《史记》 3、下列四组词语中,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A)A.忧劳与逸豫 B.盛与衰 C.天命与人事 D.满与谦 4.《张中丞传后叙》:“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指以相语”的是( B)A.于嵩读《汉书》事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张巡慷慨就戮事 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 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所表达的根本思想是(A) A.“顺民之天”以治国 B.反对辍飧饔以劳吏 C.种树要“顺木之天”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C) A.句句骈偶B.通篇押韵 C.主客对话D.借景抒情 7、《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情景交融的方式是(D) A.自然天成B.因情造景 C.融情入景D.移情于景 8、《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B )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9、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C )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10、《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D ) A.山水诗B.送别诗C.悼亡诗D.爱情诗 11、《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B ) A.正面刻画B.侧面烘托C.对比反衬D.类比彰显 12、在元曲四大家中,( C )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郑光祖 13、《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B ) A 南、风、雅 B 风、雅、颂 C 雅、颂、南 D 颂、南、风 14、《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C ) A 重言 B 卮言 C 寓言 D 杂言 15、《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体式是( D ) A 四言体 B 五言体 C 七言体 D 杂言体 16、《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D ) A 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 B 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 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

大学语文课后题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 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 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第三讲庄子秋水思考题 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 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韩非子。《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然其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现实,与庄子寓言的奇幻谲怪呈现为完全不同的风格。 3.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4.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5. 比较庄子和孟子的文章风格,谈谈二者间有何差别?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第四讲韩愈与潮州文化思考题 1. 苏轼曾说:“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分析此说是否有道理。 苏轼的说法带有些夸张的成分,不过也指出此文饱蘸着作者真情的特点。 2. 后人认为袁枚的《祭妹文》,乃是本文的接踵之作。通过比较两文,你能否找出祭文佳作的一些共通之处? 《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韩愈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袁枚《祭妹文》也通篇充盈着兄妹之间的诚挚、亲密之情。故而,祭文的最可贵处,在于能抒写真情,有真情贯注于其中。 3. 一般祭文多使用韵语,本文则通篇散体。由此生发,你认为内容决定形式的说法正确吗? 有一定的道理。为适应表达内容的需要,作者大胆摒弃了已成抒情桎梏的四字韵文或骈文的传统格局,而采用了长短不拘的散体,以便于更自由地抒写心中的巨大哀恸,但是传统的祭文形式也能写出真挚的内容,如李商隐的韵文祭文《祭小侄女寄寄文》。 4. 有生则必有死,谈谈你对死亡的看法。供学生自由讨论

科学出版社大学语文课后答案

《山鬼》 1 分析山鬼的形象?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 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既真实生动,又浪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 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 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 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 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 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 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 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 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 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 “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 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 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 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 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 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彼此仰望, 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 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 夫的感伤之情。但与此同时,诗人又 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述,尽情 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了人间 纯洁的爱情,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 理,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以及 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 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1、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 2、诗中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花林、白沙、白云等,这些景物又都 在皎洁的月光下获得了和谐统一的色 调,造成了一个绚丽优美而又宁谧柔和 的诗境。 3 诗的韵律节奏也富有特色,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形成整齐有致而 又错综变化的韵律。 4、诗歌语言自然流畅,旋律圆润悠扬,语言上采用了一些顶真连环句式, 如“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情味无穷。 《圆圆曲》 1 作者对主人公陈圆圆抱着怎样的态度? 陈圆圆——幼年丧母,为苏州名妓→被 强征入宫,遭冷遇→入田府为歌 伎→被吴三桂娶为妾→被刘宗敏掳获→复为吴三桂所得→遭正妃悍妒,独居别院,后乞求削发为尼→自沉池水。 从一个民间的采莲女到富贵荣华的平西王妃,命运跌宕起伏;引发明清易代 的历史剧变,阴差阳错,都是身不由己。关山漂泊,辗转流落,完全无法自主, 她的命运正像“狂风”中被吹扬的“落花”。作者对陈圆圆寄与了深切的同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中的“吾其还也”应解释为:() A.我们期盼回去啊B.我们已经回去啦 C.我们还是回去吧D.我们还要回来的 2.“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中“何兴之暴也”应理解为:() A.他的兴起多么突然啊B.他为何产生残暴之心啊 C.是什么让他暴跳如雷啊D.为什么他要实施暴行啊 3.“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一句中“属”字通()字。 A.阻B.嘱C.祝D.助 4.“会当凌绝顶”后面一句是()。 A.一览群山小B.一览名山小C.纵览江山小D.一览众山小 5.成语“梨花带雨”见于谁的作品?() A.孟子 B.王维 C.白居易 D.陶渊明 6.窦娥的三桩誓愿不包括:() A.血溅白练 B.六月飞雪 C.三年亢旱 D.诛杀奸人 7.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成书年代是:() A.唐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8.以下哪一句不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A.感于哀乐,缘事而发。B.温柔敦厚。 C.乐而不淫,哀而不伤。D.思无邪。 9.“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这句诗出自:()A.《黑夜》B.《黑眼睛》C.《远和近》D.《一代人》 10.被曹禺认为“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是()。 A.周朴园B.周繁漪C.鲁侍萍D.鲁大海 11.著名诗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B.《致大海》C.《西风颂》D.《我曾经爱过你》12.作者鲁迅对阿Q的批判态度是()。 A.麻木不仁B.哀其不幸C.怒其不争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3.有“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美誉的诗人是()。 A.华兹华斯B.歌德C.普希金D.雪莱 14.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现当代诗歌流派“朦胧诗群”的代表?() A.杨炼B.北岛C.余光中D.舒婷 15.汪曾祺出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受戒》B.《邂逅集》C.《羊舍的夜晚》D.《大淖记事》 16.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其词收在哪本词集里?() A.《如梦令》B.《易安居士集》C.《漱玉词》D.《声声慢集》 17.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A.《土地》B.《泪水》C.《我爱这土地》D.《祖国》 18.以下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是:() A.哈姆莱特B.威尼斯商人C.亨利四世D.浮士德 19.《变形记》的作者是:() A.格里高尔B.尤奈斯库C.卡夫卡D.海明威 20.以下不属于英国“湖畔派”之一的诗人是:() A.华兹华斯B.雪莱C.柯勒律治D.骚塞 二、简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析汪曾祺小说《陈小手》的写作特点。 2. 简述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的象征意义。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且只需答一题,共20分;多答不会多给分): 1.分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论辩特色。 2.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