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详解:分子与原子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详解:分子与原子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详解:分子与原子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详解:分子与原子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分子与原子

一.选择题

1.(?绵阳)下列各种粒子,不带电的是()

A .原子核B

质子C

中子D

电子

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不显电性,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原子不显电性,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A、原子核带正电,故选项错误.

B、质子带正电,故选项错误.

C、中子不带电,故选项正确.

D、电子带负电,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原子的构成、构成原子的粒子的带电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咸宁)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

B

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

C

同一元素的两种粒子,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

D

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解答;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

C、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变成了离子解答.

解答:解:

A、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也是运动止的,故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正确;

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若两种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相同,故正确;

D、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变成了离子,性质发生了改变,故正确.

答案: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的概念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单质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东营)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在加压条件下,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由此推断氧气分子变小了

B

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由此推断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由此推断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

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此推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

题: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根据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是因为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A、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故选项解释错误;

B、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是因为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选项解释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例如碳酸钠,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中和反应的概念、酸碱指示剂的有关知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湖州)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A .B

C

D

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水汽化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组成不变,当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隔增大进行解答.

解答:解: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但分子组成不变,故符合此条件的只有C.

故选C

评:

知道当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隔增大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5.(?重庆)涂改液用量虽少毒性却不小,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从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释为()

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考

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是因为涂改液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上海)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

D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物理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来分析;D.根据物质状态转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A.分子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下都是在不断地运动,故错误;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而水就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正确;

C.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均由水分子构成,分子质量不变,故错误;

D.水结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故错误.

故选B.

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概念,难度不大.

7.(?绵阳)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个现象说明()

A

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C

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

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答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解答:解:两个表面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彼此进入了对方,这就是扩散现象.

故选A.

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掌握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8.(?菏泽)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

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C

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D

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反应的实质.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水分子的结构以及分子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来分析;

C.根据物质状态变化中的分子变化来分析;D.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正确;

C.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错误;D.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引起的,故错误.

故选B.

评:

解题的关键是分子的特征、性质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难度不大.

9.(?武汉)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①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①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①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①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

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题:

科学探究.

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结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图2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1比较更环保、更节约,故正确;

①图1中乙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图2中丁试管中的滤纸不变色,丁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色,二者均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正确;

①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

①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仍可形成对比实验了,故正确;

①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错误.

故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该题题型新颖,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0.(?湖北)“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A.分子很小B.分子间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结合事实可知在该过程中看分子有没有再分;

C、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A正确;

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有没有再分,B不正确;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隔,C不正确;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不正确;

故答案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漳州)“”示意图可表示的分子是()

A .He B

Cl2C

CO D

CH4

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析:

由微观粒子示意图来分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两个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解答:解:A.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错误;B.一个氯气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氯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D.一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模拟图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进行.能根据提供的图形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分清分子的原子构成,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2.(?乌鲁木齐)“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下列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

蔗糖溶解B

水的电解实验

C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D

A烧杯中溶液变红

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

B、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的实质解答;

C、根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原理解答;

D、根据分子不断地运动解答.

解答:解:

A、蔗糖溶解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并且分子不停的运动,故正确;

B、水的电解实验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再分,重新组合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正确;

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利用压力差得出结论,是宏观现象,故错误;

D、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水溶液呈碱性,是A烧杯中溶液变红,故正确.

答案:C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

13.(?昆明)湿衣服经过晾晒就能变干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停运动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的质量很小

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①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①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解:湿衣服能晾干是因为衣服的水以分子的形式运动到了空气中,而在阳光下温度更高分子的运动速度会更快.

故答案为:A.

评:

本题考查学运用微粒的特征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14.(?威海)汤姆森和卢瑟福都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论述中,不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的是()

A

原子很小,但可以分

B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

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

D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析:

根据化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化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解:卢瑟福在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所以原子很小,但可以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不是.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化学史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15.(?温州)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A .A B

B C

C D

D

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析:

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图示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核内有一个质子和2个中子,可知,氚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A正确;

故选A

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题目较易.

16.(?苏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

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

通常把PH<7的降水称为酸雨

D

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元素的概念.

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原子的组成分析;

B、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

C、根据酸雨的PH值分析;

D、根据氯化铵的作用分析.

解答:解: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正确;

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元素,错误;

C、通常把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错误;

D、氯化铵不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错误;

故选A

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综合,关键是对各项知识的掌握.17.(?荆州)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A .中子B

质子C

电子D

质子和中子

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原子核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据此解答.

解答: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例如普通氢原子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故选B.

评:

掌握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潍坊)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

在原子中,质子等于核外电子数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从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方面分析判断即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解答:解: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不是唯一的一种,原子、离子也能构成物质,说法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等于核外电子数,说法正确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物质也就不存在,新的物质和原来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物质不发生变化,它和原来物质的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所以把分子说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在理解“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时,要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在任何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都不能被分开,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二.解答题

1.(?江西)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A.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则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的性质不同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C.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四个,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四个

D.单质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也具有还原性.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

B.根据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来分析;

C.根据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来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具有还原性来分析.

解答:解:A、臭氧和氧气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和结构不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错误;

C、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故错误;

D、一氧化碳也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也具有还原性;

故选A;一氧化碳;

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大.

2.(?厦门)“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分子间有间隔;

①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和H(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填“得”或“失”)电子;

①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C和E.

①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CH3OH.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①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反应后的原子种类是N、

H、O,故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H;

(2)①由微粒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为7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一个电子;

①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为8的结构最稳定.则可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知: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C最外层虽然为8,但这是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为同种元素,故属于同种元素的为C和E;①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甲

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

故答案为:(1)①分子间有间隔①N H(2)①7 得①B C和E ①CO+2H2

CH3OH;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3.(?长春)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氧气分子间的间隔减小;(2)CH4充分燃烧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H4+2O2CO2+2H2O;(3)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生活.

分析:(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①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①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2)根据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

(3)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解答:解:

(1)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氧气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2)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3)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答案:

(1)间隔

(2)CH4+2O2CO2+2H2O

(3)隔绝氧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考查学运用微粒的特征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4.(?黑龙江)如图为原子构成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片,你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答出三条信息)

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原子核的组成.结合图中内容总结能获取的信息.

解答:解:由图看出,原子很小,原子核很小,原子由内层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外层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故答案为:原子很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

评:

原子的核式结构要牢记,并记住原子核的组成.

最新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烃精品版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烃精 品版

烃 1.(全国理综I·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 ...同分异构体的是D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2.(全国理综Ⅱ·6)20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 3.(天津理综·7)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C 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聚乙烯 C.涤沦洗衣粉阿斯匹林D.石英橡胶磷化铟 4.(山东理综·10)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D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键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5.(山东理综·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科形成4个C—C单键6.(重庆理综·8)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B 7.(宁夏理综·8)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B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广东理基·22)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 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 ...环境保护的是D A.发电场的煤见脱硫处理 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2017中考化学试题汇编40信息给予题

专题一、信息给予题 一、选择题 11.(2017·)雷阵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原因之一是空气中少量氧气(O2 )转化为臭氧(O3),表示为: 3O22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 O2与O3所含原子数相等B.O2转化为O3属于物理变化 C.O2与O3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D.O2与O3都是化合物 10.(2017省市,题号10,分值4)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如图)。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 ..的是 A.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 C.“筛掉”氯化钠的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 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给出的信息考查学过的知识点。 A.此变化过程是将钠离子和氯离子与水分子分离,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该过程钠离子、氯离子不能顺利通过,使氯化钠与水分离,分离后的溶液中没有了氯化钠,因此可应用于海水淡化,故正确; C.该过程使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将氯化钠与水分离似于过滤操作,故正确; D.该过程氯化钠被“筛掉”,使过滤后的液体氯化钠减少,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错误 【知识点】信息给予题 8.(2017省市,题号8,分值3)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定义,相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空气的污染 A.臭氧的化学式是O3、氧气的化学式是O2,两者是不同的分子,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A 放电

【中考聚焦】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化学与能源

化学与能源 18.(8分)(2014?南京)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 (4)2014年南京青奥会火炬使用的燃料为A物质,纯净物A在B物质中充分燃烧,发生反 应:A+5B3C+4D(部分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在上述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为氧气(或O2). ②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 . 解:(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故答案为:石油; (2)根据图示可知,天然气和煤燃烧后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很多,因此燃煤更容易导致酸雨,对环境影响比较大;二者燃烧都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因为天然气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说明天然气中含有硫元素; 故答案为:AD; (3)正在使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 故答案为:风能;氢能(答案合理即可); (4)由微观示意图可知,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水,因为:A+5O23CO2+4H2O, 根据反应过程可知,氧气具有氧化性,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可推出A物质的化学式为:C3H8.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

2017中考化学真题专题汇编——最新科技之可燃冰

2017中考真题专题汇编——最新科技之可燃冰 1.(2017长沙)2017年5月18日,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连续海上开采可燃冰时间最长 的国家,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 B.-1 C.+1 D.+2 【答案】A 2.(2017株洲)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蔗糖溶于水B.开采可燃冰C.生石灰变质D.金属拉成丝 【答案】C 3.(2017威海)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 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 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 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答案】B 【解析】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物;B.可燃冰在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常温常压下易分解,不易长久保存;C.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不可能变成石油。D.可燃冰作为一种相对清洁能源,燃烧时热值高,污染少,但不是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选B 4.(2017枣庄)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 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可燃冰” 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解析】A.“可燃冰”外形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错误;

2017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工艺流程题

2017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工艺流程题 1.(安徽)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氢气,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4)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1)CaCO3 =CaO+CO2↑;分解反应。(2)物理;(3)过滤;漏斗。(4)做化肥或氮肥等。 2.(益阳)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较稳定,呈白色,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环境杀菌、消毒。以贝壳为原料制备CaO2流程如下: (1)气体X是CO2,其名称是二氧化碳;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是过滤。 (2)反应Y需控制温度在0~5℃,可将反应容器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产物是CaO2·8H2O,请写出化学方程式CaO2+H2O2+7H2O=CaO2·8H2O 。获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常含有Ca(OH)2杂质,原因是CaO或Ca(OH)2过量,且Ca(OH)2微溶。 (3)Ca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 ,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1∶10 。 (4)为测定制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CaO2·8H2O的质量分数,设计的实验如下:称取晶体 样品50g,加热到220℃充分反应(方程式为2CaO2·8H2O=====△2CaO+O2↑+16H2O↑,杂质不发生变化),测得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2g,请计算样品中CaO2·8H2O的质量分数(CaO2·8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16),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中考化学专题试题汇编:化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答案)

1.(3分)(2019?岳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钻木取火D.掩耳盗铃 2.(18牡丹江)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火上浇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3.(2018·郴州)下列成语涉及物质化学变化的是() A.大浪淘沙 B.花香四溢C.死灰复燃 D.水乳交融 4.(2018·威海)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 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5.(2019·锦州中考)(1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百炼成钢 D.日照香炉生紫烟 6.(2018·南充)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7.(2018·广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8.(2018·宜宾)(2分)下列经典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中不涉及燃烧反应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9.(2019·荆州中考)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2分)(2019?潍坊)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 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初中化学中考题分类专项

初中化学中考题分类专项 一、按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用途、变化等角度分类 1.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请根据所学知识,按照物质的性质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物质的化学式): 小苏打、一氧化碳、尿素、硝酸钾、甲烷、酒精 分类标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物质:(2)______________(不少于三种) 2.分类就是按照组成、用途或性质等不同标准来归类。下列三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组成或物质类 3.在初中化学阶段,我们学习过许多物质的应用,如图: 你认为C应当归入(1)组,理由是(2)。 4.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从变化的角度将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分类: ①洗涤剂除餐具油污;②用水冲洗试管壁上的高锰酸钾;③盐酸除铁锈;④汽油除油污;⑤食醋除水垢;⑥炉具清洁剂除油污。 (1)属于一类的有(填序号);(2)分类的依据是。 5.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是甲、乙两个同学对KN03、Cu0、NaCl、K2S04、H20、NH4Cl六种物质的分类情况,请回答问题: 你同意__________ __ (“甲”或“乙”)同学的分组,理由是_____ ____。 6.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物质的构成从N2、C、CO2、He、KClO3、KCl六种物质中选出部分物质归为一类,回答下列问题: (1)选出一组物质的化学式有;(2)这样分类的理由是 。 二、实验分类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我们在初中化学课中经历过的实验。

若按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进行分类,应将待分类组实验归为(1) 组(填字母),你的分类依据是(2) 。 2.化学实验培养了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增强了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从“实验装置、物质的性质、探究的方法”等角度进行分类。现有如下实验: 若请你将实验C 归类,你会选择(1) 组(填“A”或“B”),理由是(2) 。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例如: 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实验C 归为(1) 组(填“A”或“B”),理由是(2) 三、按化学式或化学用语的意义进行分类 1.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重要方法。请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从“N 2、CO 2、H 2S 、SO 2、Cu 、He ”六种物质中选出部分物质归为一类,回答下列问题:(1)选出的一组物质的化学式 ;(2)分类的依据是 。 2.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化学用语的意义,对下列符号N 2、2He 、O 2、H 2O 2、Pt 、H 2、2Ag 、Ne 进行分类。回答下列问题: (1)选出的一组符号为 ;(2)分类的依据是 。 四、自拟分类标准 1.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将我们学过的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分类标准: ,包括粒子 。 2.比较、归纳、总结是我们学习研究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请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自拟分类标准,对下图进行分类。(填序号 ) 3.下面是同学对盐酸,一氧化碳、水、氧气四种物质分类的几种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你赞同的分类方案是 ;本方案的分类依据是: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所属的类别都正确的是( ) A.甲烷、CH4、有机物 B.锰、MN、金属单质 C.氯酸钾、KCl03、金属氧化物 D.氧化汞、HgO、非金属氧化物 2.目前,科学家打算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方法是把足球型的C60分子融进足球型的Si60分子中,使外面的Si原子与里面的C原子结合。下列与这种物质有关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 D.Si60分子的体积比C60分子大 3.现有①液态氧;②铁锈,③食盐水;④小苏打;⑤氢氧化钾;⑥石油。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A.盐——③④ B.纯净物——④⑤⑥ C.碱——①⑤ D.混合物——②③⑥ 4.许多物质的名称中含有“水”。“水”通常有三种含义: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物质处于液态;③表示水溶液。下列物质名称中的“水”不属于以上三种含义的是 ( ) A. 重水 B. 氨水 C. 水银 D. 水晶 5.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6.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 类别的是( ) A.①单质、③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2017中考化学工艺流程题汇编(精编WORD版)

2017中考化学工艺流程题汇编(精编WORD版) 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CuCl的制备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显现象,接下来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 和水)的氯化钾提纯,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钾溶液,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流程如下:备七水合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其工艺流程如下:

①若试剂X是SO2,转化原理为SO2+Fe2(SO4)3+2Y=2FeSO4+2H2SO4,则Y的化 8.(2017?江西)碱式碳酸镁是一种新型阻燃剂,其工业制备流程如下: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固体混合物A 的组成进行实验研究,已知A 中可能含有K 2CO 3、KCl 、Fe 2O 3中的一种或多种,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问题(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进行) (1)A 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K 2CO 3、Fe 2O 3(写化学式) (2)溶液G 中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Cl - (写离子符号) (3)写出③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Cl 3+3KOH =Fe(OH)3↓+3KCl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11.(2017?成都)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图. 已知生铁的含量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1)反应:①Fe 2O 3+3CO =====高温 2Fe +3CO 2,②Fe 2O 3+3C =====高温 2Fe +3CO .属于置换反

同学为了除去其中的MgSO4和CaCl2,得到纯净的KCl,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3)该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 1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 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他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等.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同时含有少量的Fe2O3、FeO等)为原料制TiO2,再由TiO2制金属Ti 的工艺流程如下:

中考化学专题分类:创新题

中考化学专题分类:创新题 1.(吉林)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答案】(1)< (1分);(2)纯净物(1分);(3)C(1分);(4)P2O5(1分) 【解析】(1)白醋是酸,pH<7;(2)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3)金刚石含有C元素;(4)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2.(安徽)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 【答案】 A 【解析】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不能生成盐。故选A。 3.(重庆B)小明笔记中有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

A.a处 B.b处 C.e 处 D.d处 【答案】B 【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利用了一氧化碳还原性把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铁发生了还原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B。 4.(南京)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解析:A、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 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随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多少,溶液分别显酸性、显中性、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成都)如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为SO2 B.X只能是硫酸 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56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含解析)

考点56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一、选择题 1.(2017广西省来宾市,题号23,分值2)为了探究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装有X溶液的试管中,通过观察现象即能得出实验结论。则X溶液是 A.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铜溶液 D.氯化镁溶液 【答案】A 【解析】A.相同的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稀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的试管中,镁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锌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少且慢,铜表面无气泡产生,由此可得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Zn>Cu,A正确; B.镁、锌、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红色的金属铜,三个反应现象基本相同,无法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错误; C.镁、锌均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两种反应的现象基本相同,无法判断镁、锌的活动性强弱,C错误; D.镁、锌、铜与氯化镁溶液均不能发生反应,不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D错误。 2.(2017广东省广州市,20题,2分)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答案】D 【解析】打磨后的铝丝加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出现红色的固体,证明铝的活动性强于铜,A正确; 铜丝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在铜丝表面出现黑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可证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B正确; 由实验甲、乙可证明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为:Al>Cu>Ag,C正确; 硫酸铜、氯化铜均为可溶性铜盐,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也可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可将硫酸铜溶液换成氯化铜溶液完成上述实验,D错误。 3.(2017湖南省娄底市,题号31,分值2)某同学为了探究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做了如下实验。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性的探究的知识点,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金属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氢气,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后面的金属。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 2

2017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

专题七实验探究题 1. (2017甘肃省卷)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NHCI);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 化锰.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I .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 实验II .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_,取不溶物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I .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 MnOn 【交流讨论】2fQ 2fO+Of. 【解析】实验I.铵盐与碱混合会放出氨气,所以取适量黑色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故填: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 实验n.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过滤,取不溶物进行实验; 1. 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说明黑色粉

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 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H 2C 2 (或过氧化氢)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 入带火星的小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 2O 吭—2HaO+O f; 2. ( 2017 ?盐城)小明取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探究,他发现电池内部结构如图 1所示。 【查阅资料】(1)锌皮为金属锌(含有少量的铁) (2) 黑色糊状填充物由炭黑、 Mn? ZnCI 2和NH 4CI 等组成 (3) 有关数据见下表 温度/C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HCI 29.3 37.2 45.8 55.3 65.6 77.3 Zn Cl 2 343 395 452 488 541 614 【实验探究一】小明取适量黑色糊状填充物,按图 2所示实验流程进行探究。 (1) 溶液A 中溶质主要有 (填化学式),操作H 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 ; (2) 欲从固体M 中得到较纯的 MnO,操作川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小明取电池外壳锌皮,用砂纸打磨干净,剪成小块,进行实验。 (1)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适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有 Zn CI 2生成。 ①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反应。 ②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也能生成 ZnCl 2的有 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 ZnO 与稀盐酸 B. ZnSO 4 溶液与BaCt 溶液 C. ZnCO 3与 NaCI 溶液 D.Zn(NO 3 ) 2溶液与 NHCI 溶液 黑鱼糊状 黑色糊状 辭】r 填充物 操作11 超岌液缩、冷却热饱和痞瀚 操作IU XInO 3 -碳棒 L 锌皮 團1 郵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含解析

2018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之溶液 1.(2018德州)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 D.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t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甲﹥乙﹥丙,A说法不正确;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B说法不正确;温度降到丙的溶解度增大,所以丙的溶液由t2℃降到t1℃,一定不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的浓度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说法正确;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说法不正确。 2.(2018梧州)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溶溶解度:a=b>c B.随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 C.t3℃℃时,将30克a加入50克水中可以得到80克溶液 D.t1℃时,a的饱和溶液和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C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t2℃时,溶溶解度:a=b>c;随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t3℃时,a的溶解度为50g,将30克a加入50克水中,最多溶解25克,可以得到75克溶液;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a的饱和溶液和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C。 3.(2018枣庄)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客解性的一种方法,图中给出了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保持健康心态,勇敢面对中考;合理饮食,合理睡眠;预祝金榜题名,万事如意!保持健康心态,勇敢面对中考;合理饮食,合理睡眠;预祝金榜题名,万事如意!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审批稿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气体制备 1、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方法。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利用A装置制取的气体有 H 2、O 2 和_________。 (2)B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 ①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可在B装置中装满水后,使氢气从_______口进入(填 “a”或“b”); ②若想得到干燥的氢气,可在B装置中加入_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口进 入(填“a”或“b”); 2、实验室利用图8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8中仪器甲、乙的名称: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8中的______(填标 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____________ (填“a”或“b”)端通入。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

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____________ (填“a ”或 “b ”)端,检验 二氧化碳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4) 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 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8中____(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 璃棒的作用是② 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 4.(益阳)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提供了以下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方法。 (1)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 2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 A .①与③ B .①与④ C .②与③ D .②与④ (2)写出实验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利用装置③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 5. 下图装置适当组合可用于O 2、H 2、CO 2等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1)仪器①的名称是 。,若A 装置内药品为Zn 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 (2)B 装置正放桌面,用于收集A 生成的O 2,则a 接 。(选填“b ” 或“c ”);若B 装满水,用于收集A 生成的H 2,则a 接 。(选填 “b ”或“c ”)。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3.(2020·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的不同 B.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C.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D.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都会减小 【答案】B 【解析】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空气质量指数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空 气质量越差;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氢 氧化钙析出;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都减小,浓硫 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溶液的质量增加。 5.(2020·遵义)1839年虎门销烟采用的方法是:在海边挖池,放入烟土,引入海水浸泡,投入石灰,石灰遇水沸腾,烟土溶解。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有22CaO+H O=Ca OH () 。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会放出热量 C.由此反应推测氧化钙可干燥氯化氢气体 D.此反应可制备氢氧化钙 【答案】C 【解析】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石灰遇水沸腾,说明该反应 会放出热量;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会和氯化氢气体反应,所有氧化钙不 能干燥氯化氢气体;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测,此反应可制备氢氧化钙。 7.(2020·遵义)醋酸(CH 3COOH 是食醋的成分之一,其水溶液中存在H +和CH 3CO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属于氧化物 B.醋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C.醋酸能与镁反应产生氢气 D.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C 【解析】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醋酸由三种元素组成,不 属于氧化物;醋酸水溶液中存在H +,能和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锈;醋酸水溶液中存在 H +,能与镁反应产生氢气;醋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6×2)=6:1:8, 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1.(2020·昆明)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 ) A.pH=1的盐酸 B.pH=3的硫酸 C.pH=7的氯化钠溶液 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 【答案】D 【解析】pH=1的盐酸、pH=3的硫酸均显酸性,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均不能使无色酚 酞变色;pH=7的氯化钠溶液遇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不变色;pH=14的氢氧化钾溶 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 13.(2020·本溪)某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铜 B.该物质一定是纯碱的水溶液 C.可以将pH 试纸放入该物质的稀溶液中测其pH D.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 一定变小 【答案】D 【解析】氢氧化铜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碱,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纯碱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但该溶液不一定就是纯碱的水溶液,也可能是其他显碱性的溶 液,如氢氧化钠溶液等;测定溶液的pH 时,要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

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 专题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一、选择题 1.【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汁B.滴水成冰c.纸张燃烧D.蜡烛熔化【答案】c 【解析】A、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c.矿石粉碎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答案】c 3.【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以下古代生产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D

【解析】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化学变化,错误;B、冶炼生铁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涉及化学变化,错误;c、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故涉及化学变化,错误;D、棉纱织布不涉及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 4.【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答案】B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利用了液氧的助燃性,故是化学性质,正确;c、石墨用作电刷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错误;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是物理性质,故正确。故选B。 5.【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酒精挥发c.石蜡熔化D.食物腐烂【答案】D 6.【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溶解性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名师优质资料

专题七实验探究题 1.(2017·甘肃省卷)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NH4Cl);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I.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 实验II.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取不溶物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 验结论 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 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实验I.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 实验Ⅱ.过滤; 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 与氧化铜 H2O2(或过氧化氢)溶 液,木条复燃 【交流讨论】2H2O 22H2O+O2↑. 【解析】实验Ⅰ.铵盐与碱混合会放出氨气,所以取适量黑色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故填: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 实验Ⅱ.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过滤,取不溶物进行实验; 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说明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 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H2O2(或过氧化氢)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22H2O+O2↑;

最新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

最新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g 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请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混合物 CaCO3中的质量为 _______;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0g 7.3% 12.6% 【解析】 试题分析: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为z,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 y。 CaCO+2HCl=CaCl+H O+CO ↑ 322 1007311144 x z y 4.4g x=10g z=7.3g y=11.1g (1)混合物 CaCO 10g; 3 中的质量为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2.6%。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将 25.6 g NaCl 和 MgCl2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126 g 水中配成溶液,再将200 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NaOH 溶液不断加入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求: 实验次数12345 加入 NaOH4040404040

溶液质量 /g 共生成沉 2.9 5.8m11.611.6 淀的质量 /g (1)上表中 m 的值为多少。 ______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答案】 8.7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次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得到沉淀 2.9g,第四次实验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沉淀增加了,说明第一次实验中40g 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只能生成 2.9g 沉淀,所以第三 次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也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2.9g,所以 m 的数值为 5.8+2.9=8.7;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第 4 次恰好完全反应。 设混合物中 MgCl2的质量为 x,生成 NaCl 的质量为 y。 MgC l 2 + 2NaOH = Mg OH 2+ 2NaCl 9558117 x11.6g y 95= x 5811.6g x=19 g 58= 11.6g 117y y=23.4 g 则原混合物中NaCl 质量为 25.6 g- 19 g=6.6 g 6.6 g23.4 g 所以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0% 25.6 g 126g40g 4 11.6 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 3.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取该样品12g 溶解在 100g 水中,再向其中逐滴加入 氯化钙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生活 6.(2分)(2018?南京)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A.棉花B.涤纶C.羊毛D.蚕丝 选:B. 3.(2分)(2018?苏州)人体缺乏下列哪种元素会引起甲状腺疾病() A.钙B.铁C.锌D.碘 解:A、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错误.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缺乏或摄入过多均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2分)(2018?苏州)下列食物中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 A.大米B.鸡蛋C.苹果D.菠菜 解:A、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C、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菠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2分)(2018?苏州)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的是() A.不锈钢是金属材料B.保鲜膜属于塑料 C.棉花、蚕丝属于合成纤维D.玻璃钢是复合材料 解: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不锈钢属于合金,正确; B.保鲜膜是一种塑料,正确; C.棉花、蚕丝是天然纤维,错误; D.玻璃钢是由塑料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正确. 故选C. 17.(2分)(2018?苏州)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油脂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葡萄糖不能转化为人体内的脂肪 C.汽油、煤油、菜籽油、花生油都属于油脂 D.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不属于乳化现象 解:A、各种油脂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该选项叙述正确; B、葡萄糖能转化为人体内的脂肪,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汽油、煤油不属于油脂,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属于乳化现象,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故选:A. 5.(2分)(2018?连云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消防队员用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来灭火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小 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