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亢害承制与从肝论治失眠症

亢害承制与从肝论治失眠症

亢害承制与从肝论治失眠症
亢害承制与从肝论治失眠症

亢害承制与从肝论治失眠症

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

(上海

200071)

[作者简介]许良(1963-),男,上海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失眠症等内科疾病临床研究工作。

【摘要】浅析亢害承制的含义及与失眠症的相关性,应用亢害承制的理论指导临床失眠症的辨证论治。

【关键词】亢害承制;失眠症;从肝论治;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334(2007)07-0022-02

Abstract:

Thispaperexplainstheconnotationoffiveelementssubjugationanditscorrlelativitywithinsomnia.Thistheoryisadoptedinthe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ofinsomnia.KeyWords:

Fiveelementssubjugation;insomnia;treatmentfromliver;Chinesemedicine

FiveElementsSubjugationandTreatmentofInsomniafromLiver

XULiangShanghaiHospitalofTCM

“亢害承制”源于《素问?六微旨大论》,原属运气学说内容,说明六气相承制约,是万物生化的重要保证,如失于相承,则无所制约,必致过亢为害。笔者在王翘楚教授指导下,经过十几年的临床探索,运用亢害承制理论,从肝论治失眠症,取得了较好效果。兹对亢害承制与失眠症相关性作一探讨。1亢害承制释义

《素问?六微旨大论》载:“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五行之中,有生有化,有制有克,如无制克,势必盛极(亢盛)为害,有制克,始能生化。外列主岁之气有盛有衰,如主岁之气与主时之气,在相互影响下都盛极,则为害更甚。若是盛极(亢盛)为害,必定败乱失常,生化的功能也就没有了,人体必然发生疾患。亢害承制具体落实到五行气运、脏腑调适之中,可谓一亢则一制,制后随之以生,由生而化,由微而著,更相承袭,体现了亢害承制关系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基本的动态平衡规律。当这种规律受到克贼之邪的侵扰,则成为疾病。克贼之邪的来源,不外乎内外两因,内因是由于脏腑与脏腑之间的亢害承制关系失常;外因则来源于六淫,同气相求,内归相应脏腑,以胜相加,导致脏气亢盛,亦可克伐其所胜。说明五运六气与人之五脏生理病理活动密切相关,事物有生化的一面,也有克制的一面,用以解释人体生理平衡的调节。若有生而无克,势必亢盛之极而为害,因此应该抵御这

种过亢之气,令其节制,才能维持阴阳气血的生发与协调。

2五行生克与五脏不寐

亢害承制论肇始于《内经》运气学说,主要说明气候变化的内在调节机制,后世医家将自然现象与人体生命活动相联系,类比推演用以说明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并进而指导对疾病的治疗。相生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基本调节形式。同时,五行中又存在一种相克调节[1]。《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木火土金水相生,木土水火金克制,亢害承制制生化,生生化化万物立。虽曰同气,不无偏胜亢害焉。因有承制则生化,亢而无制则病生。犹如自然界,夏热没有秋凉承制,必然为疠为害;有热就有寒,无冻不成春,四时气候,春夏秋冬就是亢害承制。所以说,相生和相克是不可缺少的两种动态调节,而“相克”则是更为重要的调节因素。但是,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并不局限于五行相生相克的一般规律。脏腑之间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互相影响的密切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现象临床上多见于某一脏病邪亢盛而殃及他脏发病。某一行在运行中出现太过或不及,不能自我调节,出现所谓“亢而不能自制”,或“侮而乘之”,发而为病,则须用汤液、针石、导引之法以助之,使其达到“承乃制”的作用[2]。

当今失眠症临床证候的主要特点是:精神亢奋者多,精神衰弱者少;中壮年人较多,老年人较少;精神情志因素合并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者多,单纯体质因

素先天不足,无其他夹杂病者少[3]。说明亢害现象是当今失眠症临床证候的主要表现,肝木偏旺是失眠症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肝木过于亢盛,常易犯胃,临床上多见胃胀、嗳气频作,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如伴情志不悦,则失眠更甚,使肝郁木更旺,卧不安又加重胃不和[4]。此谓胃病不寐,治宜平肝解郁、和胃降逆的方药,常用平肝或疏肝和胃之剂,以加味柴胡龙牡汤,加蒲公英、佛手、苏梗、煅瓦楞子、生麦芽等,屡收良效。抑木则胃自和,和胃则木自达。可见,在五行运行中,要重视“制”在生化中的决定作用,只有五行相互制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变化。五行的制化现象,不是静止不变的,它随五行之间的盛衰盈虚不断变化,产生作用。肝木过于亢盛,还易凌侮肺金,致肺失清肃。如:感冒发热,用抗生素后,余邪未清再加精神过劳,常患呛咳不已,夜寐不安,数月不愈,用一般宣肺化痰药无效,证属燥咳不寐,此谓肺病不寐。王师用平肝活血安神方,加百合、桑叶、银花、连翘、款冬花、桑白皮等清热润肺之剂。亢而承制,平其所复,扶其不胜,则呛咳自平。又如中老年妇女患者,临床上常见夜不安寐、尿频、尿急。乃肝阳上亢,肾气不足,证属肝亢肾虚,此谓肾病不寐。治以平肝补肾安神,以柴胡、龙骨、牡蛎、天麻、钩藤为基本方,加菟丝子、金樱子、芡实、补骨脂之类,屡起桴鼓之效。肝肾乙癸同源,肝平则肾气固,益肾则肝亦平。再如,肝木亢盛,心火上炎,母病及子。临床表现夜难入寐,胸闷心悸,心烦不安,急躁易怒,证属肝亢犯心,此谓心病不寐。治以平肝或疏肝解郁、活血养心安神,以基本方加赤芍药、丹参、川芎、郁金、五味子、远志、灯芯等。抑木则心自安,心血和则木亦达。可见,脏腑病变,除按五行运气的一般规律“克其所胜”外,尚可见于殃及邻脏或侮其所不胜者。上述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五脏病,王师以亢害承制理论指导,立从肝论治为主法治疗,均收到较好疗效。

3风痰瘀热与从肝论治

肝亢殃及他脏,以致五脏皆有不寐,且与风痰瘀热病因密切相关,但其根源均出于肝,故立从肝论治法。清?王旭高曾言:“肝病最杂”,然肝病虽杂,却以“肝气、肝火、肝风”统之,均为肝用太过所致[5]。始于肝亢致气郁,化热为火,盛则为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肝气郁结日久,可成痰致瘀。当今失眠症发病以中年居多、膏滋厚味饮食多、晚睡晚起居多,以致患高血压、高血脂症。从“亢害承制”原理出发,采用从肝论治法平肝或疏肝解郁、活血清热、熄风化痰,随证加减治之,既注意平

肝以治本,也注意活血清热、化痰熄风以治标,分清先后、主次缓急,标本兼治,使五脏系统皆能相互协调平衡。肝平则风自熄、痰易祛、瘀易化、热易清。笔者于2005年对临床638例失眠症患者调查统计,其结果也提示,晚睡是当前中壮年人失眠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类群体以夜生活、应酬、加班加点等以妄为常,长期午夜亢奋不睡,晚睡晚起,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当眠不眠,该醒不醒。他们多伴高血压、高血脂,临床多见入夜难寐,白天头晕,头胀或痛,情绪激动易怒、心烦心慌、口干便秘等。证属肝阳上亢,常用二白汤加味,重用白蒺藜、桑白皮、怀牛膝、夏枯草、泽泻、决明子、天麻、钩藤等,平肝潜阳安神。若出现焦虑紧张、心烦意乱、手足抖颤,肢体肌肉跳动,静坐不能,坐立不安等风动症状,则属肝阳上亢化风。王师常用蝉衣、白僵蚕、天麻、钩藤、淮小麦、甘草、葛根、川芎、柴胡、龙骨、牡蛎、广郁金、石菖蒲、赤芍药、白芍药、合欢皮、远志为基本方,随证加减,以平肝熄风、活血安神,屡收良效。肝亢或郁而化热化火,症见头晕时痛、目赤唇红、面时升火、心烦不安,动辄发怒、口干、舌燥、或口舌生疮、溲黄等,用基本方加焦山栀、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绿萼梅、生地黄、竹叶、灯芯等平肝清热,养阴除烦安神。如肝郁日久,气滞痰瘀交阻,症见头晕目眩,或胸闷恶心、心烦易怒、面色黧黑,舌苔黄腻,舌质绛红,则酌加全瓜蒌、姜竹茹、制半夏、芍药、丹参、桃仁、红花等平肝解郁、化痰止恶、活血安神。方证相应,也屡见成效。可见,肝亢不寐常夹风、痰、瘀、热相关证候。从肝论治基本方随证加减应用,亦有较好疗效。

实践证明,“亢害承制”是中医经典理论之一,对临床确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通过学习和临床实践深刻体会到,学好经典理论,并用以临床指导实践,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发展,才能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张齐.七篇大论中自稳调节规律初探[J].中国医药学报,1991,(2):5-8.[2]谢文英.“亢害承制”浅析[J].河南中医,2002,22(6):81-82.

[3]王翘楚.创建失眠症临床新学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M]//朱良春.名师与高徒.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88-194.

[4]许良.学习“五脏皆有不寐”证治经验的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2):155.

[5]裘吉生.珍本医书集成?王旭高临证医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编辑:肖元春

收稿日期:2007-02-1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