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导学案

16、《桥》

第一课时

通挽中心校韦彦娥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导学提纲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我会认:

肆揪瞪搀祭奠

我会读及理解:

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

(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谈感受。

(4)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四、检查预习

五、自学交流

1.你掌握了本科的那些生字新词?理解了那些新词?能用他们造句吗?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3.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当我们的脑海中树立起这位清瘦的巍然屹立如山一般的老汉形象时,你联想到了什么词句?什么文章?什么人什么事?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六、展示成果

1.小组代表交流展示自己学会的生字新词,你会用哪一个词语造句?

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看谁讲的好。

3.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你觉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感情?读一读。

七、应用知识

1.读一读,写一写。

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

2.同音字填空。

sì放()()庙()乎()养

jì( )奠肆无()惮()往开来()承事业()录令人心()万籁俱()一()之长3.抄写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4.仿写句子。

(1)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洪水狂奔而来。改写成:。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人们慌乱地向南跑去。改写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二、教学重难点

1.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三、导学提纲

1.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3.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你还有那些疑问?

四、检查预习

五、自学交流

1.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3.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4.交流课前收集的令人感动的事迹。

5.你还有那些疑问?

六、展示成果

1、小组代表交流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谈谈感受。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讲得不够可以补充。

2.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你想对谁说什么?

3.展示课前收集到的令人感动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应用知识

想像写话。

(1)“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2)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2.推荐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板书:

生死存亡桥唯一逃生

有序

镇定别人

亲人

忘我自己

生命桥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田忌赛马》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田忌赛马》公开课教学设计 16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会认“策、荐”2个生字,会写“拳、策、赢”等5个字,正确读写“赏识、脚力、胸有成竹”等8个词语。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3.了解两次赛马时出场的顺序,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重难点: 1.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2.了解两次赛马时出场的顺序,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共有2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字带出新字的方法来识记。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易错的字“拳、赢”。 2.阅读理解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语言运用 训练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故事,先小组内讲故事,再走上讲台讲故事,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策、荐”2个生字,会写“拳、策、赢”等5个字,正确读写“赏识、脚力、胸有成竹”等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文题目,引发探究 1.谈话导入。

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齐国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有一次他和齐国君主齐威王约定,进行一场比赛……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田忌赛马) 2.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师相机梳理归纳:谁与谁赛马?怎么赛?结果如何?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读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司马迁和他所著的《史记》。(课件出示司马迁的资料) 4.简介《史记》。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师小结:《田忌赛马》是一个发生在距我们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的故事。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比赛?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看一看吧! 6.齐读课题:课题中关键字在“赛”,围绕“赛”,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课文题目,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史记》及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用笔画一画课文中主要有哪些人物?(孙膑、田忌、齐威王)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进行赛马比赛,在孙膑的安排下,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第二、三次比赛田忌反败为胜的故事) 3.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孙膑的发现对于他制订取胜策略有帮助吗?(孙膑善于观察,发现了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这是他制订取胜策略的依据。) 4.孙膑和田忌的思维方法有什么不一样?从中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于赛马,田忌想到的办法是换马,而孙膑想到的办法则是巧妙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可见孙膑善于思考、分析,足智多谋。)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赏识脚力胸有成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出谋划策引荐 先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6课

26、《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一、课文简介: 这篇课文介绍了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是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这三方面介绍的,展现出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的风土人情。 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去观光了德国的风景民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去浏览一番。(板书:威尼斯)师:有同学知道威尼斯吗? (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是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全城有117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靠400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起来。威尼斯风光秀美,古迹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大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座宫殿,是驰名全球的旅游胜地,热闹非凡。)课件展示,学生齐读。 师:过渡:同学们,课文的题目是(威尼斯的小艇) 2、解题:为什么以威尼斯的小艇命名?(板书:的小艇) (虽然威尼斯城热闹非凡,但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红绿交通灯,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小艇就是“公共汽车”,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水城同样闻名于世。)课件展示,学生自读。 师:这篇课文是谁写的? 师:过渡:同学们,下面让我们跟着,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起去欣赏一下威尼斯的民族风情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学习目标:①读准生字表中生字读音;②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英尺船梢簇拥哗笑停泊威尼斯纵横交叉操纵自

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16课表里的生物(含答案)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16课表里的生物 一、下列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A.证.实(zhèng)蟋蟀.(shuài) B.拦.住(nán) 恐怖.(bù) C.蝈.蝈(guó) 清脆.(cuì) 二、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它坚硬 ..的声音。()() ..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 2.我看得入神 ..的世界盖上。()() ..,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容易折断破碎;②说话做事爽利,痛快;③声音清脆;④较硬的食物容 易弄碎弄裂。 1.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2.他很坚强,不脆.弱。() 3.这个瓜又甜又脆.。() 4.这件事办得很干脆.。() 四、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2.“我”是一个对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喜欢不断探索的孩子。() 3.课文主要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事情。() 4.“我”对表里的生物感到好奇,父亲的态度是:由“只许看,不许动”到“只许听,不许动”。() 五、句段理解。 1.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下列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达了弄清楚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B.我的猜测被证实,心里感到很愉快。 C.表达了“我”不喜欢甚至很讨厌蝎子的想法。 D.“我”觉得蝎子的“丑恶而恐怖”与表里的“美丽”是不相称的。 2.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写“我”认真区分了表里的蝎子和一般的蝎子在声音上的差别。 B.这句话表达了“我”的心中充满了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3.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将“我”的观点画上“____”,这个观点是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通过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可以看出“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六、课内阅读。 ①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②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③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被表盖保护着,()被一层玻璃蒙着。④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给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序号)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研读教材,精读季羡林著作《德国印象》、《留德十年》、《季羡林文集》 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访谈录。其中大树指谁? 2. 简介季羡林 3.齐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2.认读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教师随机指导。 3.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教学是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接着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 三、品词品句,深入探究(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画出描写作者内心感叹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一)自主研读,体会“奇丽”。 1.理解“奇丽”和“奇特”的意思。 2.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感受。 相机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3.齐读这3句话,找出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描绘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这两个词边想象画面。(课件再现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②课外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花的成语? (2)“山阴道” ①山阴道指的是什么?(学生谈) ②提问:为什么会给人如入山阴道的感觉呢? (3)“花的海洋” ①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小结:作者把大片大片,没有边际的花儿比作浩瀚无边的海洋。 (4)“家家户户” (5)“任何”:出示图片,引读 (6)“应接不暇” ①请学生谈什么是“应接不暇”。在哪篇课文中学过这个词语? ②“应接不暇”在这里指什么? 3.指导感情朗读。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哪些方法来体会德国奇丽的景色? (设计理念:该环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读书训练,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亲历自主读书感悟的过程,在读中感知、理解、消化、吸收,教师只在关键处作适时适度的点拨。) (二)合作探究,感悟“奇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及课文原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及课文原文 【篇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 别人看的》同步练习A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基础运用 (共19题;共88分) 1. (7分)认真读拼音,将词语补充完整。 zhàn suàn jìng gài dé jǐn ěr ________有 计________ ________界 大________ ________国 花 团________簇 莞________ 一笑 2. (3分)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内容我知道。 ①本文作者是________,讲述的是________国的风景民俗。 ②德国人养花的特点是________。 3. (3分)看拼音写词语 dà gài què shí huì ché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4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概________(A .kài B .gài) ②栽________(A .zhāi B .zāi) ③暇________(A .xiá B .jiá) ④颇________(A .pō B .bō) 5. (6分)我能写词语。

chà zǐ yān hóng wǎn ěr yí xiào wú xiájǐ liang pō shēn zhēn qi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雪峰________的湖水 ________的石块________的图画 7. (4分)选词填空 暇假 ①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________。 ②一学期过去了,________期马上就要来临了。 栽载 ③汽车满________着货物向灾区驶去。 ④德国人把花都________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8. (5分)根据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内容填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我为人人,________。 我觉得这种________是很________。 9. (8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①________“我为人人,________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②________我离开德国多年,________德国的美丽从未改变。 ③德国人的花儿________养在屋子里,________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④________自己欣赏美好的事物,________和大家一起分享。 10. (6分)填表。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答案

26 威尼斯的小艇 1、照样子,给下面的字换上不同的偏旁,再组成词语。 例:艇—挺(挺拔)庭(家庭) 梢—消(消灭)稍(稍微) 舱—沧(沧海)抢(抢劫) 祷—涛(海涛)铸(铸造) 雇—谁(谁人)准(准备) 2、根据句子的意思写成语。 (1)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操纵自如) (2)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道看哪一处好。 (目不暇接)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课文写得很美,我还要抄写一个喜欢的句子。 ①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②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③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4、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阅读短文,填写下面表格。想象还有哪些人也要坐小艇,选择一种人,写一写他们去干什么? (3)读了这段话,你发现小艇的动静和什么密切相关? 答:小艇的动与静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5、小练笔。 用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 我至今还记得那条小溪,它终年永不停歇地潺潺着,欢唱着。透过它透明的身躯,那一块块大大小小各色的溪石,在阳光下炫耀着,灿烂着。它那笨重的身躯在流动的溪水中,似乎也在摆动着,展示着,衬着溪水,浴着阳光,也变得明净灵动起来了,就连纸屑大小

五年级下册第26课 威尼斯的小艇

26 威尼斯的小艇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状物记叙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儿的,船夫如何驾驶小艇在水中行驶以及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展示了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所特有的风光。 由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即是马路。学生缺乏这些实际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难度,体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更难了。教学时,应适时适度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要介绍威尼斯是一座“水城”、“百岛城”、“桥城”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同时指导学生看书中插图,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与一般城市、马路、汽车的比较,展开合理的想像。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 教学中,在了解小艇的样子时,应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的写法,可抓住几个关键词和3个比喻句进行理解。同时,在学习有关“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领悟到: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无论时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这样,抓住特点把人们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景、物、人相互联系,使文章充满了生气。作者之所以能把威尼斯小艇及小艇有关的事物写得具体生动,是同仔细观察分不开的。课文融进了作者多次观察的体验和感受,因而能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具体。要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勤于观察的习惯。课后安排的“小练笔”,可以放在课中阅读理解时读写结合练习写作片段,也可放在领悟写作方法时完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掌握“船艄、哗笑、纵横交叉、操纵自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了解作者如何通过贴切的比喻将小艇的样子表述清楚。 4.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将“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描述具体的。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四、课前准备威尼斯相关资料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置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大家看了课题,觉得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2.带着自己的疑问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放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读完后,用一句话说说对威尼斯的印象。 2.假如你是作者,真的到了威尼斯,坐上了威尼斯的小艇,看到了那里古老的桥梁,看到那里美丽的月光,看到那里的一切,你带了照相机,你最想将哪个地方拍下来?(学生再次读课文,交流,教师相机理顺课文内容) 三、师生合作,探究交流(精读课文2—4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认真仔细读一读第二小节,说说这一小节写了什么? (1)学生读文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预习和复习 目录 知识点 (1) 课文主题: (1) 生字组词: (2) 多音字: (3) 形近字: (3) 课后习题答案: (3) 《古人谈读书》原文 (5)

知识点 课文主题: 本文围绕读书学习这一主题,选取了三则古人谈论读书的小古文,从读书态度、读书方法、读书需具备的条件等方面进行探讨,启发我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热爱读书,善于读书。 [注解] 一 ①敏:勤勉。②好:喜好。③耻:以……为耻。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知:同“智”,智慧。⑥识:记住,这里读zhi。⑦厌:满足。⑧诲:教诲。 二 ①谓:说。②漫浪:随意。 三 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 生字组词: 词: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 诲: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 谓:称谓所谓谓语无谓 诵: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 岂: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 恒: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

窥: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 皆: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 缺: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 多音字: 好:hào好奇hǎo好看 观:guān参观guàn道观 形近字: 耻(羞耻)址(地址) 诲(教诲)悔(后悔) 诵(背诵)涌(汹涌) 恒(恒心)桓(盘桓) 皆(皆大欢喜)旨(旨意) 缺(缺少)缸(水缸) 课后习题答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

26 威尼斯的小艇 张莉 教学目标: 1. 学会课文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密切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3. 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世界很大,国家很多,今天我们将跟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一起走进意大利的威尼斯,去感受那副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二.介绍作家。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三.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你了解的威尼斯。 (课件展示威尼斯的图片。) 师: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大区首府,威尼斯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威尼斯画派的发源地,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威尼斯水上城市是文艺复兴的精华,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上帝将眼泪流在了这里,却让它更加晶莹和柔情,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亚得里亚海的女王”、“桥城”等美称。 四.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边读课文边想想,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五.深入学习,体会重点。 师:威尼斯的风景很多,既有圣乔治马焦雷教堂、佩萨罗宫、里阿尔托桥,又有威尼斯大运河、威尼斯救主堂、卡纳雷吉欧区,那么作者为什么只选小艇来描写呢? 师:文章第一段写“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你知道在威尼斯街道指的是什么吗?威尼斯市内没有马路,没有街道,也没有汽车和自行车,因此,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小艇,可见,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教案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会写“诞、澡”等11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定理”等28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4.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 2.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11个字,可分类指导,要着重指导笔顺及关键笔画的书写。“诞、澡、械、授、涡、纬、砂、域、锲”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诞”字右边是“延”,不要写成“廷”。“逆、庚”2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庚”字容易写错,要强调笔顺。 2.默读教学 提醒学生在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适当加快速度。一边默读一边理顺课文的脉络,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阅读理解 在教学时,按以下步骤进行:由标点符号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理清课文说明顺序,把握文章内容;引导自主阅读,培养自学能力;领悟写作方法,促进读写迁移。每个环节紧密相关,逐层深入,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所传达的观点。 4.语言表达 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的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进行一次小练笔。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诞、澡、械”等11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定理”等28个词语。 2.了解课题,明确作者的观点;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标点导入,点明观点 1.书写标点,观察思考。 (1)课件出示“?”,教师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它有什么含义? (2)学生自由发言。 (3)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就会变成什么标点符号?它又有什么含义?(课件演示动画,把“?”拉直变成“!”) (4)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2.引入课题,解释“真理”。 (1)引入课题:由问号变成叹号,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我们的作者用来形象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2)启发思考:先看看这两个标点符号的变换,再看看课题,想一想“?”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又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问号!:真理) (3)理解“真理”:你们知道哪些真理?可引导学生说几个揭示真理的名言警句。 (4)小结:以上的名言警句、公式等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都被实践证实是正确的,所以我们称它们为真理。这些真理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指导着我们的言行。 (5)指名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开始时要有亮点,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环节以标点符号“?”到“!”的变换引入,令学生眼前一亮,紧接着自然引出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5课《自己的

第25课《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3个生字,书写7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 生境界。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作家季羡林吗?(图片介绍)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 动家。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师:从1935年起,曾经留学德国十年,被德国这个爱花的民族,被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深深感动。1985年他又一次来到德国,勾起了他的回忆,写下一篇精美的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季先生去领略德国的风土人情吧!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帛——锦、宅——姹、焉——嫣、皮——颇。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脊”上下结构。上大下小,注意上边的笔顺是点、提、撇、点、撇、捺。 “暇”左右结构。左小右大。注意右边的笔画。 (2)教xx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境,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田忌赛马》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田忌赛 马》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田忌赛马出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孙膑和齐威王,是中国历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田忌赛马》课文原文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 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这一次,他们都依次派出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这时,田忌发现,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 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没有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这一次,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_________ 本文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田忌赛马》知识点 一、生字 1、我会写生字(9个) jì忌: 字义:(1)嫉妒,憎恨。(2)怕,畏惧。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教案 教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教案。有关语文的教案,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一)领会诗歌的主旨。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大诗人E·庞德曾这样评价一位诗人的作品:“我在这些诗中发现了一种极其普通的情感,使人想起在我们西方生活的烦恼之中、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在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的尖叫之中,以及在广告的旋涡之中常常被忽视的许许多多东西……”E·庞德所说的这位诗人就是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歌《纸船》,看看我们是否也能从这首诗歌当中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老师在学生回答、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 1作者生平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反战和平团体。致力教育改革,创办国际大学。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痛苦的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

民族风格。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剧本《红夹竹桃》《邮局》,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词语解释: 异地——他乡;外乡。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的伴侣。浮泛——漂浮在水面上。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并思考: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哪些内容明确: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安地带到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 2放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3学生齐读诗歌。 明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1?同学们都曾有过自己难忘的童年,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件旧物、一抹微笑都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而这些记忆往往是令人终身难忘的,你们有过放纸船的经历吗?诗人写“纸船”到底是为了表现什么明确:是为了表现儿童的童真稚趣。

五年级下学期第26课的小练笔

虽然都欣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人生哲学,但生命乃是人们最初的珍爱。惟有生命的存在,才有可能言及其它时光逃去如飞,五年的时光就这样转眼间过去了。昨天,我还是一个刚入学的新生,今天,我竟要含泪说这句:“再见了,母校!” 母校,是你让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顽童,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少先队员,是你把我领进了那无穷尽的知识海洋。母校,是你把我和敬爱的启蒙老师联在一起,是你让我交到了这么多的知心伙伴。 在这五年的小学生涯中,我从启蒙老师那里学到了多少知识,从小伙伴那里得到了多少欢乐。母校,您让我懂得了要热爱祖国,要勤奋,要做正直诚实的人。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多了一丝恐惧,多了一丝眷恋。我好害怕不能再在您的怀抱里和同学们玩耍嬉笑,好害怕不能再用老师谆谆的教导来补充头脑,害怕......母校,我好想让时间在此刻停留,让我再享受享受在您怀抱里的温暖。 母校,在您的怀抱里,我留下多少回忆。曾记得我们那朗朗的读书声,曾记得,老师站在讲台上的黑板前认真地写字,曾记得,我与伙伴们在操场上玩耍,曾记得......亲爱的母校,虽然您的教室不大,虽然您的操场不宽广,虽然您的器材不高级。但是,我一点都不嫌弃,我仍然深深地爱着您,因为,是您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是您培养出多少国家栋梁,是您造就了有用人才。你是有功的呀! 亲爱的母校,我要和您说再见了,我能憧憬一下您的未来吗?十年后,我再回到母亲,教室宽敞明亮,器材先进高档,绿色布满校园,那是多好呀! 亲爱的母亲,我深深地祝福您,祝您桃李满天下,祝您成为三晋名校,噢,不,您要走出山西,走向中国! 再见了,我亲爱的母校! 我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 我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我哭了。母校的一花一草都是那么清晰、刺眼。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显得耀眼夺目,看着母校的一切一切我陷入了沉思:母校使我体会到了友谊的宝贵。记得有一次,我在上体育课时,在跑步中不小心摔倒了,鲜血直往外涌,同学们见后,跑过来扶我,问我疼不疼,又扶我到医务室去,让校医帮我消毒、擦药。过了一些天,我又回到教室上课,同学们见了我,都嘘寒问暖,使我感动不已。友谊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烦恼的时候,同学们来安慰我,我不开心的时候,同学们又来逗我开心,我遇到难题时,同学们又伸出这双友谊的手………是啊!已六年了,友谊使我没有孤独,没有悲伤。 俗话说:书是生命的源泉。母校是成长的摇篮,老师是启蒙的向导。我又陷入了沉思:啊!记得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为此老师费尽心思。记得有一次,我的乘法口决背不得。放学后,老师把我领到他家里,让我读乘法口决,然后背给他听,自己确连饭都顾不上吃。在母校中我从一个无知,不懂事的小孩摇身变成一个懂事,讲文明的六年级学生。这都要归功于母校和敬爱的老师。还有一次,我不会做一道应用题,老师就绞尽脑汁的教我,可我就是学不会,老师不气妥,直到把我教会。母校啊!是你汇集了知识深渊的老师,让老师辛勤的教育我们,让我们成为明天的栋梁,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母校你是成千上万小学生的家庭。您犹如一个知识的海洋,而我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浪花;您仿佛一棵茂盛的大树,而我就是其中一片小小的树叶;您好像一个神秘莫测的宇宙,我则是一个小小的星球。 母校啊母校,您将成为我生命中一个快乐的回忆。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的学习生活就要过去了。我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留恋之情,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忘不了……从枯燥的拼音字母到朗朗上口的作文,您为我们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汗。您是勤勤恳恳的园丁、您是默默无闻的春蚕、您是英雄身后的英雄、您是巨人脚下的巨人!您既温和又严肃,既谦逊又清高,既平凡又伟大。您用满腔热情教我们懂得了淳朴、自然、充实、高尚。参天大树忘不了根须,浩浩江河忘不了源头,我们又怎能忘记自己的老师?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六年中我们曾在知识的海洋中

【精品】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表里的生物教案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表里的生物》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从而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本文不仅语言生动有趣,而且内容前后衔接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对父亲的表的“认识”展示出来。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8个字和“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3.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 教学重点 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作者简介及代表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兄弟三人齐上路,有快有慢不停步,走了三百六十日,没有走出玻璃铺。(打一生活物品),钟表。 2.师:表里面有什么东西?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但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他认为表里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动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这一段认识,这个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6课

《表里的生物》。 3.本课是著名作家冯至写的文章,记载了他小时候的趣事,你了解作者吗?你课下搜集关于他的资料了吗? 冯至(1905—1993),中国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作品主要有《昨日之歌》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请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要表扬,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出示生字。 出示词语:机器钟楼洪亮街心盲人坚硬清脆单调请求加速齿轮玻璃唯恐丑恶恐怖证实蟋蟀 3.再次默读全文,联系课题。 填一填。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提示阅读方法:边读边思考,适当圈点勾画。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2)学生口头“填一填”。 课件出示:课文先写“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然后写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最后写“我”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4.把课文分成四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1)小时候,作者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可是没有生命的怀表也能发出声音,父亲又不让作者动。 (2)一次父亲亲手拨开表盖让作者看,他被表里的世界迷住了。 (3)父亲又一次打开表盖让作者看,并告诉他“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 盼|部编版

《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够复述文章的主要情节; 2.能用圈划关键词、分析标点和叠词等方法,揣摩并梳理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从中感知蕾蕾的形象; 3.从作者的写作视角,及其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归纳文章的中心; 教学重难点: 梳理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感知人物形象(重点) 从作者的写作视角和口吻,揣摩其创作意图(难点) 教学过程: 一、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情节) 1.导入:“盼”字释义,古义为“睁大了眼睛看”,发展到今天引申为“期待”“期盼”,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文章的中心,文章以《盼》作为题目,究竟是要传达怎样的中心呢?拿到叙事类的文本,我们首先要发出第一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任何故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引发小主人公“盼”这一愿望的起因是什么? 小主人公收到一件新雨衣(第1段) 3.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如愿穿上新雨衣。(18-21段) 4.在如愿穿上新雨衣的这天早上,小主人公说了一句话,她说:“我决定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了。”说明之前她心中对下雨充满了期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文章主要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来写小主人公的“盼”呢?请同学结合预习单,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这篇文章的经过。 盼变天(第3段) 盼出门(第4-15段) 盼雨停(第16段) 通过刚才对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梳理,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呢? 二、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孩子们,我们已经跨出了第一步,弄明白了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现在我们要突破第二个问题: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主人公蕾蕾的心情也是一波三折。我们要感知蕾蕾的人物形象,其实,就要走进她的内心,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细读的方法,走进蕾蕾的内心。 1.齐读课文第1-2小结,说说蕾蕾刚收到雨衣时的心情如何? 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