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

教学大纲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2005年9月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

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古文字学是以古代汉字和历史上流传下来各种古文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作为传统文字学和以古代青铜器和碑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的一部分,古文字的研究开始得很早。19世纪末甲骨文出土以后,古文字的研究逐渐兴盛,到20世纪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迄今学术界对古文字的认识并未取得一致。有人认为它以古代汉字本身为研究对象,侧重研究古文字的起源、性质、形体、结构、形音义的关系及其演变,系汉语文字学(简称汉字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人认为它是考释古代文字之学,侧重于释读各种出土文字资料并确定其史料价值,系历史考古学的一个门类。也有人主张古文字学既包括对古代汉字本身的研究,也包括对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实物(如甲骨卜辞、铜器铭文、简册、帛书、石刻、玺印、陶器等)上的古汉字资料的研究,是介于文字学和考古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尽管人们在使用古文字学这一学术术语时,内涵并不完全一致,但古文字学和考古、历史、传统文化等学科的关系密不可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比较倾向于上述第三种认识,即古文字学以古代汉字的起源、性质、结构、演变以及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在释读相关的出土文献(古文字资料)的基础上,揭示这些文献所反映的历史文化。

古文字学按照所研究的材料的不同,又分为甲骨学(以研究殷墟甲骨卜辞为主)、金文学(以研究殷周铜器铭文为主)、战国文字研究和简帛学(以研究战国、秦汉简牍帛书为主)4个分支。

我们现在开设的这门中国古文字学基础的课程,就是要将中国古文字学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文字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基本情况相关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并掌握中国古文字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古文字学的一般常识、概念、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构成、古文字学的学习方法、与古文字有关的历史常

识及著名古文字学家、学习古文字学的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第二,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一定数量的、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各种类型(甲骨文、金文、陶文、货币文字、兵器刻辞、印玺文字简帛、封泥

文字、盟书文字等)的古文字。并了解各种题材古文字的行款及背景知识。

第三,通过掌握一定的、相关的古文字学知识,要求学生达到能够阅读古文字方面的或与古文字有关的学术论文与著作,从而能够把学到的古文字学的知识作

为继续扩大这方面知识的一条途径。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作一些这方面

的研究工作,比如查找、整理一些古文字的资料等,从而培养学生在古文字

学方面的兴趣。

要求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认真做好每堂课的笔记,能够多与老师交流、在课堂上主动向老师提问、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给学生一定的参考书目,在每个章节后面开列有关本章节的参考阅读书目。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初步掌握查找所需书目的方法,并能从所查到的书目中得到更多的知识。

三.学时安排:

①60学时(54课时学习,6课时复习、考试),各章具体学时附于各章教学内容之后。

②要求学生的自学时间与课堂教学的时间的比例至少为3:1 。

如有变动,再作要求

四.教法建议: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包括:

①教师讲授必要的基本知识,

②教师指导并要求学生阅读若干种专著,

③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读书报告,

④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个研究课题查找参考书目。

五.考试方法:

包括对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读书情况,撰写读书报告,查找研究参考书目,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等内容的检查与考查,综合上述各方面的检查与考查成绩,确定学生的本课程最后成绩。

具体做法是:期末实行闭卷考试,考实成绩占学终总成绩的60%,教学其间作两次课外作业,成绩占30%(每次15%);上课时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堂检查)、出勤及课堂纪律占10%。

六.教学内容纲目和复习思考题:

绪论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的对象及其意义(3课时)

一.中国古文字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古文字学的概念

古文字的研究对象

二.学习古文字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基本方法

学习古文字的意义

三.总结、讨论

四.参考书目: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49年。

裘锡圭:《古文字概要》,商务印书馆,1999年。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李学勤:《古文字初阶》

徐中舒:《怎样研究中国古文字》,《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辑,中华书局,1986年。五.复习思考题目:

1.什么叫古文字学(古文字学的概念是什么)?

2.学习古文字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一章汉字的发展沿革(3课时)

一.汉字起源的传说

结绳记事和神话传说

仓颉造字的思考

“卦爻制作”与表意符号

二.汉字的萌芽、起源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符号

文明萌生期陶符

三.汉字的逐步成熟时期

甲骨文阶段

青铜器铭文阶段

战国文字阶段

简牍、帛书阶段

四.参考书目介绍

蔡运章:《远古刻画符号与中国文字的起源》,《中原文物》,2001年,第4期。

曹定云:《中国文字起源试探》,《殷都学刊》,2001年,第3期。

杨振彬:《长江下游史前刻划符号》,《东南文化》,2001年,第3期。

董楚平:《“方钺会矢”——良渚文化释读之一》,《东南文化》,2001年,第3期。

罗琨:《陶寺陶文考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2001年2期。

李健民:《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2001年,第1期。

尹显德等:《中国原氏社会的文字遗迹——陶文》,《源流》,1985年,第6期。

五.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古文字、仓颉、简牍、帛书、甲骨文、战国文字、金文

问答题:

1.如何看待象结绳记事、仓颉造字这样的有关文字起源的传说?

2.如何看待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刻符与汉字起源的关系?

3.各种成熟阶段的古文字(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汉代小学的兴起和隋唐文字学研究的发展(3课时)

一.小学的萌芽与兴起

汉字构形理据的分析

汉字的规范整理和字书的编纂

二.汉代小学的建立和发展

小学建立的历史背景

汉代小学的特征、分期及其成就

三.汉代童蒙正字字书的编定

“秦三仓”与“汉三仓”

《急救篇》

四.汉语训诂学和发言研究的发端

《尔雅》

《释名》

《方言》

五.《说文解字》和汉代小学研究

许慎生平及传作背景

六书理论

历代有关《说文》的研究

六.六朝隋唐的文字学成就

《广雅》与训诂学

《玉篇》与楷书

《匡谬正俗》

《经典释文》

五.参考书目介绍

胡奇光:《中国小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班固:《汉书·艺文志》。

孙星衍辑:《仓颉篇三卷辑本一卷》,《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24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

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3年。

张其昀:《“说文学”源流考略》,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六.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小学、秦三仓、汉三仓、《急救篇》、《尔雅》、《释名》、《方言》、《说文》、《广雅》、六书、《玉篇》、《经典释文》

问答题:

1.什么是小学?

2.什么是“秦三仓”与“汉三仓”,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简述六朝隋唐时期的文字学成就?

第三章两宋金石学的鼎盛和元明文字学研究的发展(3课时)

一.“二徐”的《说文》研究

二.宋元明时代对“六书”的探讨

郑樵与《通志·六书略》

其它研究成果

三.宋代金石学的发展与繁荣

宋代金石学研究的成果之一——《集古录》

宋代金石学研究的成果之二——《考古图》

宋代金石学研究的成果之三——《宣和博古图录》

宋代金石学研究的成果之四——《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宋代金石学研究的成果之五——洪适《隶释》

四.宋元明时期的字书、韵书编纂

《佩觿》

《类篇》

《字汇》

《广韵》

五.参考书目介绍

周祖谟:《问学集》,中华书局,1996年。

朱建心:《金石学》,上海书店,1989年。

夏鼐:《沈括和考古学》,《考古学报》,1974年,第2期。

《辞海》语言文字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六.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六书”、《集古录》、《考古图》、《宣和博古图录》、《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释隶》、《佩觿》、《类篇》、《字汇》、《广韵》

问答题:

1.简述宋元明时期对六书的探讨情况?

2.简述宋代金石学的研究状况?

第四章清代考据学的崛起和金石学、小学的复兴(3课时)

一.“乾嘉学派”的相关贡献

戴震在音韵训诂学上的先驱作用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训诂学成就

二.“说文四大家”的成果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同训定声》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句读》和《说文释例》

三.清代金石学的复兴和繁荣

青铜器的主要研究成果——“西清四鉴”

石刻及其它研究成果

四.清代大型字典、词典的编纂

《康熙字典》

《经籍纂诂》

五.晚清甲骨学的奠基和“罗王之学”

刘鹗《铁云藏龟》

孙诒让《契文举例》

“罗王之学”

罗振玉《殷墟书契》诸书与早期甲骨文的贡献

王国维的甲骨文、古史研究以及罗王的简牍学研究

六.参考书目介绍

王念孙:《广雅疏证》,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

徐复:《广雅疏证弁言》,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人民出版社,1954年。

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中华书局,1993年。

七.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训诂学、段玉裁、西清四鉴、字书、《康熙字典》、《铁云藏龟》、《契文举例》

1.简述《说文》四大家对说文的研究成果?

2.清代金石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如何?

3.何谓“罗王之学”?

第五章 20世纪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的重大进展(3课时)

一.现代田野考古学的创立及其对古文字学研究的贡献

“殷墟”的科学发掘

董作宾对甲骨文分期断代、历谱研究的贡献

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古文字学进展

甲骨学的主要进展——唐兰、胡厚宣对甲骨文研究的贡献

青铜器研究

唐兰的古文字学理论

郭沫若的甲骨学研究成果

郭沫若的金文研究

三.建国后古文字学以及甲骨学研究成就之一

建国后古文字学发展概况

资料整理研究型的巨著——《甲骨文合集》与《甲骨文编》

四.建国后甲骨学研究成果之二

甲骨文考释的新进展

甲骨片缀合研究的新进展

甲骨学断代研究的新进展

甲骨学综述性著作的问世

五.西周甲骨学

文字的释读

西周甲骨的分期

周原甲骨的祖属问题

六.建国后青铜器铭文研究的新进展

青铜器的发现与材料公布

青铜器资料汇编与工具书

借助青铜器铭文进行分期断代的研究

青铜器辨伪研究

七.战国文字的研究

战国文字研究概况

建国以来战国文字研究的繁荣

八.国际显学——简帛学研究的巨大进展

简帛学发展的一个阶段

简帛学发展的二个阶段

简帛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九.参考书目介绍

王宇信、杨升南主编:《甲骨学一百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赵诚:《二十世纪金文研究述要》,书海出版社,2003年。

朱凤翰:《古代中国青铜器》,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沈颂金:《20世纪简帛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年。

李济:《现代考古学与殷墟发掘》,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安阳发掘报告》2。

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1933年,《殷历谱》,1945年。

唐兰:《殷墟文字记》、《中国文字学》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齐鲁书社,1979年。

胡厚宣:《五十年甲骨论著目录》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1979年。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七、八册),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郭沫若:《石鼓文研究》、《诅楚文考释》,见《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九册),科学出版社,2002年。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

裘锡圭:《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7年。

王宇信:《甲骨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畅文斋、顾铁符:《山西洪洞县坊堆村出土的甲骨》,《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7期。

李学勤:《安阳小屯村以外出土的有字甲骨》,《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11期。

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徐锡台:《周原甲骨综述》,三秦出版社,1991年。

朱歧祥:《周原甲骨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97年。

王玉哲:《陕西周围所出甲骨文的来源试探》,《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1期。

陈全方:《周原与周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徐中舒:《周原甲骨文初论》,《古文字研究论文集》,(《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集),1982年。

高明:《略论周原甲骨文的族属》,《考古与文物》,1989年,第10期。

田昌五:《周原出土甲骨文反映的商周关系》,《文物》,1989年,第10期。

杨升南:《周原甲骨族属考辨》,《殷都学刊》,1987年,第4期。

张长寿:《殷商时代的青铜容器》,《考古学报》,1979年,第3期。

郭宝钧:《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1981年。

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考古学报》,1955年第9、10期,1956年第1-4期。

王世民、陈公柔:《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

杜勇、沈长云:《金文断代方法探微》,人民出版社,2002年。

彭裕商:《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

陈佩芬:《青铜器辨伪》,《上海博物馆集刊》第3期,上海古籍出版社。

罗福颐:《商周秦汉青铜器名铭文辨伪录》,《古文字研究》第十一辑,1985年。

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文物》,1959年,第7-9期。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二、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2004年。

何琳仪:《长沙楚帛书通释》,《江汉考古》,1986年,第1、2期。

李学勤:《长沙楚帛书通论》,收入《楚文化研究论集》,第1集,荆楚书社,1987年。

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中华书局,1985年。

李零:《楚帛书的再认识》,《中国文化》,1994年,第10期。

李零:《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研究补正》,《古文字研究》第10辑,中华书局,2000年。

庞朴:《帛书五行篇研究》,齐鲁书社,1988年。

十.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殷墟”、《甲骨文合集》、《甲骨文编》、西周甲骨、玺印、《流沙坠简》、《古陶文汇编》、《古玺汇编》、朱德熙、裘锡圭、陈梦家、《居延汉简甲乙编》、《马王堆

汉墓帛书》、《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一、二、三册)、《敦煌汉简》、期刊《古文字

研究》、《容成氏》、《战国纵横家书》、甲骨四堂

问答题:

1. 简述董作宾甲骨文研究的成果。

2. 简述唐兰甲骨文研究的成果。

3.简述胡厚宣甲骨文研究的成果。

4.简述郭沫若甲骨文研究的成果。

5.简述建国后青铜器铭文的研究状况。

6.建国后战国文字的发展概况如何?

7.建国后简帛研究的发展情况怎样?

8.20世纪初我国震惊世界的四大考古发现是什么,分别简述其基本情况。

第六章海外学者有关中国古文字学的研究(3课时)

一.20世纪前的相关研究

明义士的甲骨学研究

林泰辅的甲骨学研究

高本汉、安特生的青铜器研究

二.20世纪下半叶日本学者的甲骨文、金文研究

白川静的贡献

岛邦男的甲骨学贡献

贝冢茂树的贡献

赤塚忠的贡献

三.20世纪下半叶海外学者的竹简帛书研究

日本以“图版轮流解读会”会员为主的简帛学研究

郭店楚墓竹简研究

马王堆汉墓简帛的研究

四.台湾香港地区的古文字学研究

台湾地区的古文字学研究

香港地区的古文字学研究

五.参考书目介绍

王宇信:《甲骨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周法高:《金文诂林》,相关中文大学出版社,1975年。

明义士:《甲骨研究》,方辉整理,齐鲁书社,1996年。

明明德:《甲骨研究》序,齐鲁书社,1996年。

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昭和23年(1958),温天河、李寿林翻译,台北鼎文书局,1975年。

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

白川静:《甲骨文的世界:古代殷王朝的构造》,东京平凡社,昭和47年,1972年,温天河等翻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77年。

董作宾:《中国年历总谱》,香港大学出版社,1960年。

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香港大学出版社,1959年。

周法高:《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5年。

六.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汉学、国学、白川静、林泰辅、明义士、《殷虚卜辞》、《甲骨研究》、高本汉、安特生、《金文通释》、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殷墟卜辞综类》、贝冢茂、赤塚忠、伊藤道治、松丸道雄、林巳奈夫、沙畹、森鹿三、大庭修、郭店楚简、马王堆汉墓简帛、董作宾、石璋如、严一萍、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殷历谱》、《甲骨文编》、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甲骨文通检》、《金文诂林》

问答题:

1.简述 20世纪下半叶日本学者的甲骨文、金文研究?

2.台湾古文字研究的概况如何?

3.香港地区古文字研究的概况怎样?

4.陈述日本以“图版轮流解读会”会员为主的简帛学研究。

第七章甲骨学——古文字学分类研究之一(6课时)一.殷商甲骨文

商代甲骨文的发现者、发现地点、发现时间

殷墟——商代都城、甲骨故乡

殷墟发掘

甲骨文的材料

甲骨的加工、修整

甲骨占卜

甲骨契刻及其形式

郑州二里岗、殷墟、周原甲骨的异同

二.殷商甲骨文的基本内容

农业

军事

田猎

祭祀

自然天象

疾病

往来

刑错

称谓

畜牧业

地名

时间

职官

数字

三.甲骨文单字释读

干支类

数字方向类

人体类

动物类

植物类

农业食物类

自然地貌类

行动类

军事类

职官类

天象类

器用类

建筑城邑类

刑错灾病类

时间类

祭祀占卜类

称谓类

四.殷商甲骨片释读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五.西周甲骨

概述

西周甲骨片释读

六.甲骨文的书法艺术

甲骨文书法与书写工具及方法

甲骨文书法的作者

甲骨文书法的动感之美

甲骨文字结构的变化之美

甲骨文字的风格流变

西周甲骨文字的书法艺术

六.参考书目介绍

郭沫若:《卜辞通纂》,科学出版社,1983。

商承祚:《殷契佚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影印本,1933年。

郭沫若:《殷契粹编》,科学出版社,1965年。

金同祖:《殷契遗珠》,上海中法初版委员会初版,1939年五月。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1988年。

董作宾:《大龟四版考释》,《安阳发掘报告》第三期,1931年。

董作宾:《甲骨学五十年》,1955年。

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1956年。

胡厚宣:《殷墟发掘》,1955年。

王宇信等:《甲骨学一百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科学出版社,1959年。

八.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殷墟发掘、王懿荣、兆纹、卜辞、田猎卜辞、商先公先王、贞人、洹水、小屯村、商代王畿、临摹、

1.殷墟甲骨文的内容总共有哪几大类,并简要介绍每一类。

2.殷墟甲骨文单字的释读中可以把甲骨文字分成几大类,并给每一类举出两个以上的例字。

第八章商与西周金文——古文字学分类研究之二(6课时)

一.青铜器简介

二.金文的研究

三.金文的年代

商代金文

西周早期金文

西周中期金文

西周晚期金文

四.金文的内容

祭祀与典礼

政治与军事

经济

法律

其它方面

五.商、西周金文句读释读

殷商时期

西周时期

六.殷商西周金文的书法艺术

青铜器铭文的书写者

殷商金文书法风格

西周金文书法风格

七.参考书目介绍

朱凤翰:《中国古代青铜》,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

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容庚、张维持:《殷周青铜器通论》,香港中华书局,1958年,又文物出版社,1984年。

刘启益:《西周纪年》,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李学勤:《西周中期青铜器的重要标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第1期。

郭沫若:《青铜时代》,上海群益出版社,1947年。

唐兰:《山西省岐山县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青铜器铭辞的译文和注释》,《文物》,1976年,第5期。

李学勤:《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

李丰:《黄河流域西周墓葬出土青铜礼器的分期与年代》,《考古学报》,1988年,第4期。

徐中舒:《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考古学报》,1959年,第3期。

张亚初:《解放后出土的若干西周铜器铭文的补释》,《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

上海博物馆:《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文物出版社,1988年。

八.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利簋》、《西清四鉴》、《三代吉金文存》、《殷周金文集成》、《金文编》、《金文诂林》、《天亡簋》、《何尊》、《大盂鼎》、《毛公鼎》、《墙盘》、《小盂鼎》、

裘卫四器、眉县青铜器

问答题

1.简述西周青铜各期(早、中、晚)的基本特点。

2.举例说明西周青铜铭文的内容分类。

第九章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古文字学分类研究之三(3课时)

一.概述

二.金文选读

中原及北方地区的金文

楚系金文

三.战国货币文字选读

春秋战国宗周货币——空首布

春秋战国晋国货币——釿布

春秋战国赵国货币——三孔布、无孔布、刀币

春秋战国魏国货币——桥足布

春秋战国齐国货币——齐刀及圜钱

春秋战国燕国货币——尖首布和圜钱

春秋战国楚国货币——爯、釿、布、蚁鼻钱

春秋战国秦国货币——圜钱、两甾圆钱、半两圆钱

四.战国玺印文字选读

齐国官私印

楚国官印

燕国官印

三晋官印

秦官私印

五.战国兵器刻辞选读

韩国兵器刻辞

魏国兵器刻辞

秦国兵器刻辞

燕国兵器刻辞

齐国兵器刻辞

七.春秋战国金文的书法艺术

中原及北方地区

山东地区

以楚国为中心的江汉地区

以吴、越、徐、舒等国为主的吴越地区

西土秦国地区

八.参考书目介绍

唐石父:《中国古钱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郭若愚:《先秦铸币文字考实与和辨伪》,上海书店初版,2001年。

黄锡全:《先秦货币研究》,中华书局,2001年。

朱华:《戈阳布背文试探》,《中国钱币》,1986年,第2期。

李家浩:《战国於疋布考》,《中国钱币》,1986年,第4期。

黄锡全:《先秦货币中的地名》,《九州》第三辑“先秦地理专号”,商务印书馆,2003年。

吴振武:《新见古兵地名考释两则》,《九州》第三辑“先秦地理专号”,商务印书馆,2003年。

何琳仪:《返邦刀币考》,《中国钱币》,1986年,第3期。

何琳仪:《兵器地名杂识》,《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6期。

黄盛璋,《试论三晋兵器的国别和年代及其相关问题》,《历史地理与考古论丛》,齐鲁书社,1982年。

郝本性:《新郑“郑韩故城”发现一批战国铜兵器》,《文物》,1972年,第10期。

蔡运章、杨海钦:《十一年皋落戈及其相关问题》,《考古》,1991年,第5期。

朱帜、振甫:《河南舞阳出土的周、汉兵器》,《考古》,1994年,第3期。

黄盛璋:《新发现之三晋兵器及其相关的问题》,《文博》,1987年,第2期。

黄盛璋:《新出五年桐丘戈及其相关故城问题》,《考古》,1987年第12期。

杨明珠:《山西芮城出土战国铜戈》,《考古》,1989年,第1期。

裘锡圭:《战国货币考》,《北京大学学报》,1978年,第2期。

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中),《文物》1959年,第8期。

李学勤:《论博山刀》,《中国钱币》,1986年,第3期。

陈浩:《建国以来浙江先秦货币的发现和相关问题的探讨》,《浙江金融增刊》,1986年,增刊。

九.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货币刻辞、兵器刻辞、玺印文字、《陈侯午敦》、《中山王(興昔)鼎》、《王孙遗者钟》、鄂军启节、空首布、《秦公簋》、《新郪虎符》、釿币、三孔布、圜钱、

吉语印、郑武库、“郾王职作王萃”

问答题:

1. 简述中原春秋战国时期金文的特点。

2.简述春秋战国金文的书法艺术。

3.分别简述战国时期货币文字、玺印文字和兵器刻辞的基本概况和特点。

第十章春秋战国石刻铭辞——古文字学分类研究之四(3课时)

一.石刻铭辞研读

公乘得守丘刻石

石鼓文

石鼓文刻辞释读

二.诅楚文

诅楚文简介

诅楚文刻辞研读

三.战国秦高奴禾石权研读

简介

高奴禾石权铭文释读

四.20年代美日关系的发展—从协调到不协调

五.参考书目介绍

曹锦炎:《鸟虫书通考》,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

赵超:《中国古代石刻概论》,文物出版社,1997年。

徐自强:《唐兰对石鼓文的研究及其相关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4期。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卷之《石鼓文研究》,科学出版社,2002年。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卷之《石鼓文研究诅楚文考释》,科学出版社,2002年。

陈炜湛:《诅楚文献疑》,《古文字研究》第十四辑,中华书局,1986年。

六.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石权、石鼓文、公乘的守丘刻石、诅楚文岣嵝碑

问答题:

1.解释公乘得守丘刻石的情况。

2.请你谈谈石鼓文研究?

第十一章春秋盟书文字——古文字学分类研究之五(3课时)

一.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概况

侯马盟书选读

宗盟类

委质类

纳室类

诅咒类

二.温县盟书

温县盟书概况

温县盟书选读

三.参考书目介绍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侯马盟书》,文物出版社,1976年。

陈梦家:《东周盟誓与出土载书》,《考古》,1966年,第5期。

郭沫若:《侯马盟书试探》,《文物》,1966年,第2期。

郭沫若:《出土文物二三事》,《文物》,1972年,第3期。

唐兰:《侯马出土晋国赵嘉之盟载书新释》,《文物》,1972年,第8期。

张颔:《侯马盟书丛考》,见《侯马盟书》,文物出版社,1976年。

张颔:《侯马盟书丛考续》,《古文字研究》第一辑。

李裕民:《我对侯马盟书的看法》,《考古》,1973年,第3期。

陶正刚、王克林:《侯马东周盟誓遗址》,《文物》,1972年,第4期。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五.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盟书、载书、宗盟、侯马盟书

问答题:

1简述侯马盟书的发现、性质和内容。

2.侯马盟书从内容上分可以分成哪几类,并解释之。

3.简述侯马盟书与温县盟书的联系。

第十二章春秋战国简帛文字——古文字学分类研究之六(3课时)

一.简牍帛书概述

概述

历代简帛出土情况

二.简牍帛书的形制

修治形状

长度

编联方式

三.发现竹简举要

楚系竹简举要

秦系竹简举要

四.战国竹简文字选读

楚系简牍之一——湖北荆门郭店楚简:《老子》、《太一生水》、《五行》、《成之闻之》、《六德》

楚系简牍之二——上海博物馆苍战国竹书

秦系简牍之一——青川木牍

秦系简牍之二——龙岗秦简

秦系简牍之三——里耶秦简

五.帛书选读

概述

长沙子弹库帛书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文字选读

姑分长

六.春秋战国文字的书法艺术

简牍帛书的书写工具

隶书之辩

楚简帛书与战国时期南土的书法特点

秦系简牍与战国、早秦时期西北地区的书法特点

晋、豫玉简与春秋晚战国早期的书法艺术

七.参考书目介绍

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出入《王国维论学集》

沈颂金:《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年。

《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张春龙:《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1期。

饶宗颐、曾宪通:《战国楚帛书》,中华书局,1985年。

谢桂华:《百年来的简帛与简帛学的发展》,《光明日报》,2001年9月4日B1版。

刘信芳:《简帛<五行>述略》,《江汉考古》,2001年,第1期。

廖名春:《从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论“晚书”的真伪》,《北方论丛》,2001年第1期。

丁魏:《郭店楚墓竹简中外研究述略》,《中州学刊》,2000年,第2期。

丁华:《从云梦秦简看秦国的商业政策》,《江汉考古》,2001年,第3期。

郭若愚:《长沙仰天湖战国竹简文字的摹写和考释》,《上海博物馆集刊》,1986年,第3期。

何琳仪:《长沙帛书通释》,《江汉考古》,1986年,第1、2期。

王辉:《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校读札记》,《古文字研究》,第十四辑,中华书局,1986年。

八.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马王堆汉墓帛书、江陵楚简、郭店楚简、信阳长台关楚简、包山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简、新蔡楚简、睡虎地秦简、王家台秦简、青川秦简、天水放

马滩秦简、长沙子弹库帛书

问答题:

1.简述简牍的成册过程。

2.战国简牍的内容都包括哪几个方面?各举一例。

3.简述战国帛书的发现情况,并说说战国帛书一般都有哪些内容?

4.春秋战国文字的在书法、书体的有那些特点?可以按照不同的古文字资料分别述说(简

牍、帛书、玉石简(盟书),玺印、兵器刻辞、货币文字等)

期末考查:2课时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马保春

2007年9月

第一节 古文字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汉字的産生及其发展简况 ●汉字的産生 ●汉字结构方式的发展 ●汉字的形体演变 幻灯片5 仓颉造字的传说 ●《吕氏春秋》:仓颉作书; ●《韩非子·五蠧篇》:“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说文叙》:“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幻灯片6 文字的起源 ●文字産生以前的记事方法: ●结绳 ●契刻 ●图画 幻灯片7 实物记事之——结绳 ●《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 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幻灯片8 中国古代结绳记事 幻灯片9 ●秘鲁印第安人就曾经有过结绳的历史,如单结表示数量十,双结表示百,还有用以表示 人口、土地界域、甚至于刑法及部族兵卒等的内容。 ●我国云南的独龙族人外出时也曾以在绳子上打结来计算日子,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也曾长 期使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 幻灯片10 古秘鲁结绳记事 幻灯片11 契刻 ●所谓契刻,就是用尖硬工具在陶器、竹木等物上刻画记号,用以计数或记事。

●云南红河哈尼族过去使用契约木刻: ●以“·”代表一元,以“︱”代表十元,“×”代表五十元 幻灯片12 若合符契 ●《墨子·公孟篇》:“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 ●俞樾《诸子平议》说:“齿者,契之齿也。古者刻竹木以记数,其刻处如齿,故谓之齿。 《易林》所谓符左契右,相与合齿是也。” ●《战国策·齐策四》:“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幻灯片13 陶器刻符 ●河南 ●偃师县 ●二里头 ●文化遗址 幻灯片14 ●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陶器、陶片上共有刻画符号65个,其他地 方发现的也不少,这些属于原始社会晚期的刻符是否可看作文字,学术界尚有争议。幻灯片15 文字产生的一般过程 ●刻画符号→图画、图腾→文字图画(文字的萌芽)→图画文字(原始文字)→文字→文 字体系。 ●汉字起源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汉字大都起源于图画,刻符等可能是个别字的起源。 幻灯片16 图画文字 ●丽江纳西族经典《古事记》的原始形意文字(东巴文),即爲图画文字: ●抛卵在湖中,卷起黑白风,狂浪冲圣卵,卵击高山峰,一道金光发,天路自此通。 幻灯片17 ●左边表示拿蛋,左上符号表示“解开”,与“白”是同音词,假借为“白”; ●“·”是“黑”的表意字; ●三条曲线是“风”; ●圆形是“蛋”;

文字学考试重点

1.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几种汉字起源说:结绳说:结绳是一种实物记事的方法。用结绳辅助记忆,或计数、计日,或记事。八卦说; 仓颉造字说; 契刻说; 图画说: (用来记录语言中词的图画,即成为文字.) 4.文字演进的三个阶段:(1)记事图画(文字画)(2)原始文字:即还不能完整记录语言的、不成熟的文字.(3)成熟的文字体系 5.文字产生的条件——阶级社会形成前夕,文字才有可能开始出现。 图画变文字: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性质: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钢笔” 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钢笔” 6.文字字符的分类:1、意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 意符:形符、义符 2、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音符:(假借字: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形声:(音符意符) 3、记号: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 Page18 汉字分为意符音符文字 汉字性质: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 形体上:由繁到简、由简到繁 字体上:古文字、今文字(汉至今) 结构上:形声字比重上升,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到以意符为主。 7.汉字结构上的变化:(一)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是汉字发展的主要标志。 (二)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 (三)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 8.汉字字体的演变:古文字阶段:商代——秦代 1、商代文字 2、西周春秋文字 3、六国文字 4、秦系文字 今文字阶段的汉字:隶楷阶段:汉代——延续到现代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9.“六书说”的来源: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10.六书说:1.象形。许慎《说文解字·叙》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 诎,日月是也。”(禾/鹿/首/牛/羊/云/血/果)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朱/亡/中/孔/身/匈/ 曰/尤)”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武、秉、兼、从、众、北、林、羴、步、友、卉、羶(shan1)、涉、逐、戍、戒、弃、並)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 字学方向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中国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 《甲骨文诂林》(一、二、三、四)于省吾中华书局 《甲骨文金文释林》胡殿咸安徽人民出版社 《中国甲骨学》王宇信上海人民出版社 《殷墟甲骨学》马如森上海大学出版社 《甲骨文字研究》商承祚天津古籍出版社 《殷墟书契解诂》吴其昌武汉大学出版社 《金文选注释》洪家义江苏教育出版社 《西周金文选注》秦永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积微居金文说》杨树达中华书局 《简帛研究》社科院简帛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卜辞通纂》郭沫若科学出版社 《三代吉金文存》(上、中、下)罗振玉中华书局 《殷周金文集录》徐中舒四川辞书出版社 《古玺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 《古玺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 《甲骨文编》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华书局 《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一、二、三、四)马承源文物出版社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7、8卷)科学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汉代考古学概说》王仲殊中华书局 《三代考古》(一、二、三)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科学出版社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邹衡科学出版社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读本》杨楠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理论》陈淳复旦大学出版社 《古文字学纲要》陈炜湛、唐钰明中山大学出版社 《齐文字编》孙刚福建人民出版社 《战国文字编》汤馀惠福建人民出版社 《古文字基础》蔡连章百家出版社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四川人民出版社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 《战国文字通论》何琳仪江苏教育出版社 《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乙编》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中国陶瓷》冯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上、中、下)王献唐齐鲁书社 《商周考古》北大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文物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 《甲骨文字学纲要》赵城中华书局 《古陶文汇编》高明中华书局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试题解答举例及考核知识点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试题解答举例及考核知识点说明 一、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试题题型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字形分析题等。以下各小题是示例性的, 因此小题总分与该大题的分数不合。 一、填空(每空1分,回答不完整的不给分,共10分): 1.汉字学萌芽于()时期,创立于()时期。 2.“小学”本来是对从事初级教育的学校的称呼,因为文字是小学所学的主 要内容,所以汉代用“小学”一词指称()。 ……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 么影响? ……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分析到小类,每字1分,共10分) 朱,伐,睹…… 四、写出下列黑体字的读音(每字1分,共10分) 阿房宫,天姥山,阳夏 …… 五、按照要求说明句中的异体字、繁简字(30分) (一)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并与规范字一并说明造字结构特点:(每小题3分,共15分) 1.都广之国,番禺之埜。(梁江淹《空青赋》) 2.脣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 (二)写出句中加黑字形所对应的繁体字或简体字,并说明在句中的字义。(每字3分,共15分): 1.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诗·小雅·吉日》) ……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一、每空1分,回答不完整的不给分,共10分。 1.先秦;东汉。 2.文字学。 二、每题10分,共40分。

1、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三、每字1分,共10分。 朱,指事字。 伐,会意字。 睹,形声字。 四、每字1分,共10分。 阿ē,姥mǔ,夏jiǎ 五、说明句中的异体字、繁简字(30分) (一)找出异体字1分,比较并说明造字结构特点2分,共15分。 1.埜 “野”、“埜”造字结构不同。 “野”是形声字,从里,予声;“埜”是会意字,从林,从土。 2.脣 “唇”和“脣”都是形声字,声符相同,但意符不同,唇从口,脣从肉。 (二)每小题3分,共15分。 1.發。射箭。 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 终结性考试难度按重点掌握、掌握、了解、应用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出题。其中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50%,掌握的内容约占10%,了解的内容约占10%,应用的内容占30%。 二、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考核知识点 《基础汉字学教程》各章节的内容都在考核范围之内,基础知识类的题目,不会超出教材的范围;应用类的题目,比如解释古今字、通假字等,也可能出自教材之外,教材之外题目所占分数不会超过总分数的40%。教材之外的题目主要从电大《古代汉语》教材中选,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要与分析《古代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北京大学语言学院推荐 (英)The Categories(范畴):亚里士多德 (英)THE DEVIL’S DICTIONARY(魔鬼词典)-- AMBROSE BIERCE(阿姆布诺斯·比尔斯) (英)The Foolish Dictionary(愚蠢的词典)-- Gideon Wurdz(吉顿·伍兹) (英)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美]塞尔[Searle,J.R.] (英)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英]哈切(Hatch,E (英)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习得 (英)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英)当代语义理论指南--[美]拉宾(Lappin,S.)著 (英)德里达--诺利斯 (英)汉语方言的连续变化变调模式--陈渊泉 (英)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美]吉(Gee,J.P.)著 (英)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 (英)剑桥语言百科词典 (英)交际语言教学论 (英)句法:结构、意义与功能 (英)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美]斯科隆(Scbllon,R.)等著 (英)历史语言学 (英)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英)乔姆司基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英)人类语言学入门 (英)认知语言学入门 (英)社会语言学教程 (英)言语的萌发:语言的起源和进化 (英)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美]塞尔(Searle,J.R.)著 (英)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英)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英]利奇(Leech,G.N.)著 (英)语法化学说 (英)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料库语言学入门[新]肯尼迪(Kennedy,G.)著 (英)语言和人 (英)语言类型学与普通语法特征--Croft (英)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Sapir (英)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美]奥德林(Odlin,T.)著 (英)语言心理学[美]卡罗尔(Carroll,D.W.)著 (英)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言学教程--Radford (英)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英)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英)语言学入门[英]普尔(Poole,S.C.)著 (英)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

古文字类编

古文字类编 古文字学著作,高明编,中华书局1980年11月影印版。783页。检索自商代甲骨文至秦篆字形的工具书。收已识的古文字和徽号文字,共3958字,18483个字形。分3编:第一编古文字,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和秦篆4栏;第二编合体文字,分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文字3栏;第三编徽号文字,分甲骨文和金文两栏。每字下均用小字注明该字出处。绝大部分的字均收有多个形体,各个异体之间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甲骨文依惯例分为5期,金文分为西周早、中、晚三期。书后附有《引书目录》《引得目录》和《检字索引》。 此书收罗古文字全面、可靠,是研究古文字的必备参考书,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增订本,高明、涂白奎编。对原书的材料作了补充,使该书进一步完善。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 是由作者徐中舒主编的一本书。 出版时间2010-10-1 装帧平装 ISBN 9787101074628 开本16开 页数650页 语种繁体中文书名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定价¥180.00 作者徐中舒主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品牌中华书局甲骨文字集释(全八册)

作 者 李孝定 出版时间 1965年 ISBN 9786666718121 出版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页 数 4766页 台湾李孝定编著。正文十四卷,另有存疑、补疑、待考各一卷。编排采用《说文解字》体例部次。每字之下,首列篆文,次举甲骨文的各种异体,详注出处,再列各家异说,最后加上著者的按语。对了解1965年以前的甲骨文字考释成果堪称便利。1965年台北出版。 金文诂林 编辑词条 该词条缺少摘要、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 作 者 周法高主編 / 張日昇 / 徐芷儀 / 林潔明編纂 出版时间 1975 统一书号 10201-123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 页 数 全十六冊 1内容介绍 該書以容庚增訂三版《金文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年出版)為據,羅列諸家之說於每字之下。書名仿丁福保《說文詁林》而體例稍異:第一,丁書剪貼原書影印,此書則因字條多采自殷周銅器銘文考釋,故不得不摘抄;又因《金文編》及我國新出版書籍中簡體字頗多,故抄寫時一一改為繁體。第二,《說文詁林》近萬字,異體甚少,《金文詁林》則收字才四千,據《金文編》每條下列舉原句文句,約一萬八千條,《金文編》未收者,複列舉於每字下,約得二萬條,作用與殷周金文索引相同。第三,《說文詁林》彙聚群言,不著己見,本書間有按語。第四,書末附採用彝器目錄及釋文,方便參稽。另有李孝定的《金文詁林補編》,於 1977年出版。 2作者介绍 周法高(1915.9-1994.6.25)字子範,號漢堂,江蘇東台人。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早年讀中學時,曾寄居姑父著名學者王伯沆家,受其影響,對國文產生濃厚興趣。高中時參加全校作文比賽,獲第一名。1935年高中畢業,同年考入中央大學中文系,在小學和文字學方面用力甚勤。1937年抗戰爆發,隨中央大學遷至重慶

古文字学讲义整理汇总

古文字学讲义整理 【ppt4】 盟書:記錄盟約的言辭,也叫做載書。 【ppt5】 简帛:我国在纸张发明以前,用于书写的材料主要是简帛。简最迟在商代初年就已经使用,帛的使用大概稍晚一些。战国时代——楚简。 历史上竹简的发现:孔子壁中书 《论衡·正说》:“考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教授堂以为殿,得百篇《尚书》于墙壁中,武帝使使者取视,莫能读者,遂秘于中,外不得见。至孝成帝时,征为古文 《尚书》学。” 《汉书·艺文志》:“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孔安国者,孔子后也, 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 《论衡·正说》:“至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而《尚书》 二十九篇始定矣。” 汲冢竹书: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一说“安厘王”)墓,得到简牍数十车,后世叫做“汲冢竹书”。《周易》、《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魏之史书,凡十三篇,宋时亡佚 清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今本竹书纪年》,系出后人伪托,可参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简文内容:1.书籍:信阳竹书: 三代周公先王 郭店竹书:儒家和道家文献 上博竹书:儒家、道家、兵家及杂家等 有学者断言,“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 2.遣策 3.占卜祭祷:主要是为墓主人所患疾病及仕途的前景进行占卜和祭祷。 4.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岁”篇有“秦楚月名对照表”。 5.日书:选择吉凶之书,仅见于九店简 6.司法档案:主要出自包山简 【ppt6】 籀文:西周宣王时的太史籀着有《史籀》十五篇,《史籀》所用字体后人叫做籀文,也有人叫它做大篆。据今本统计,《说文》所收籀文共220余字。上博竹书字典《字析》。小篆:春秋、战国之交,中国社会剧烈变化,这对汉字形体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春秋以前,文字为统治阶级服务,春秋战国之交,文字开始扩散到民间。进入战国,使用和掌握文字的阶层与范围进一步扩大,汉字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书同文字”使文字规范化。 李斯---《仓颉篇》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 文字学方向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中国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 《甲骨文诂林》(一、二、三、四)于省吾中华书局 《甲骨文金文释林》胡殿咸安徽人民出版社 《中国甲骨学》王宇信上海人民出版社 《殷墟甲骨学》马如森上海大学出版社 《甲骨文字研究》商承祚天津古籍出版社 《殷墟书契解诂》吴其昌武汉大学出版社 《金文选注释》洪家义江苏教育出版社 《西周金文选注》秦永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积微居金文说》杨树达中华书局 《简帛研究》社科院简帛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卜辞通纂》郭沫若科学出版社 《三代吉金文存》(上、中、下)罗振玉中华书局 《殷周金文集录》徐中舒四川辞书出版社 《古玺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 《古玺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 《甲骨文编》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华书局 《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一、二、三、四)马承源文物出版社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7、8卷)科学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汉代考古学概说》王仲殊中华书局 《三代考古》(一、二、三)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科学出版社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邹衡科学出版社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读本》杨楠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理论》陈淳复旦大学出版社 《古文字学纲要》陈炜湛、唐钰明中山大学出版社 《齐文字编》孙刚福建人民出版社 《战国文字编》汤馀惠福建人民出版社 《古文字基础》蔡连章百家出版社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四川人民出版社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 《战国文字通论》何琳仪江苏教育出版社 《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乙编》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中国陶瓷》冯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上、中、下)王献唐齐鲁书社 《商周考古》北大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文物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 《甲骨文字学纲要》赵城中华书局 《古陶文汇编》高明中华书局

最新古文字学讲义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最新古文字学讲义 任课教师:沈培(Tel.:,E-mail:shenpei@ 教材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次重印,1996年第三次重印,2001年第六次印刷;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3月第一版,1995年4月再版 主要参考书 1.唐兰《中国文字学》,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开明书店1949年3月版重印本 2.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齐鲁书社,1981年1月 3.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12月第1版(已多次印刷)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 另外,平时经常查字典,经常翻阅《中国语文》、《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古文字研究》、《文物》、《考古》、《考古与文物》、《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等杂志。目的是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及国家现行的语文政策和考古发现的新材料。 绪论 一、我们对汉字的了解 ①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书写和使用汉字的情况 看 读 用 ②为什么要学文字学 1、了解字的古义,对了解字义的发展有帮助 2、知道字形的发展,对了解古义有帮助 3、为进一步研读古文字资料打好基础 4、对于阅读校正古籍有用 5、对于了解汉字的构造与汉民族的文化关系有用

二、汉字学基本情况 1、“文字”的定义以及古人对“文字”的叫法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在汉语里,“文字”一语,也叫“字”,它们可以用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把後者称为“文字体系”。 文 我们现在说“文字”或“字”,古人原来不是这么称呼的。他们叫做什么呢?最早他们叫做“文”、“名”或“书”。先看叫做“文”的例子: 1.《左传》至少有三处解释文字的构造: 昭公元年:於文皿虫为蛊,穀之飞亦为蛊。注:文,字也。 昭公六年:夫文,止戈为武。注:文,字。 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故文:反正为乏。注:文,字。 2.《礼记·中庸》:“书同文。” 因此,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到了现在,“文”仍然可以指“文字”,但多用于比较专门的术语,如“英文”、“法文”等。 名 除了言“文”以外,古代比较早的时候还使用“名”这个词。如: 1.《周礼·外史》:“掌达书名於四方。”郑玄注:“古曰名,今曰字。” 2.《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於策。”郑玄注:“名,书文也,今谓之字。” 3.《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郑玄注:“正名,谓正书字也。古者曰名,今世曰字。”(郑注已佚,有辑本。后敦煌、吐鲁番发现一些郑注写本,参看王素《唐写本郑氏论语注及其研究》,文物出版社,1991.11)“书字”,也有作“书名”的,郑玄在注《礼记》时就说:文,书名也。 4.唐代的贾公彦《仪礼义疏》说:“古者文字少,直曰名,后代文字多,则曰字。” 把文字叫做“名”,其实现在对大家也不应该很陌生,比如说日语中有“平假名”、“片假名”,这其中的“名”是什么意思?就是“字”的意思。 书 除了“文”,“名”的叫法以外,在战国以后,人们往往把文字叫做“书”,如: 1.《尚书序》:“造书契。”《释文》:“书者,文字。” 2.《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3.《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2016吉林大学古籍所古文字学真题(完整版)凯程首发

2016吉大古籍所古文字学真题(完整版) 凯程首发 一50个古文字隶定50分 二拓片50分 甲骨文25分读本p45 金文25分?? 三指出8个文字的基本类型,指出声符16分 星布泰寺 四名词解释24分 说文解字 三体石经 石鼓文 春秋三传 五简答题32分 形声字的四种形成方式 战国文字的四种资料大宗 举例说明表意字,形声字,假借字 文字演变阶段 六指出三句话的韵脚及韵部18分 难易相生,有无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耕部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部 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鱼部。 七繁简转换,句读,标点词解释70分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吕氏春秋·察传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冯谖客孟尝君

古文字学经典书目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清王筠《文字蒙求》,中華書局,1962年。 班吉庆《汉字学纲要》,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陳世輝、湯余惠《古文字學概要》,吉林大學出版社,1988年。 陳煒湛、唐鈺明《古文字學綱要》,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高明《古文字類編》,中華書局,1980年。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中華書局,1989年。 胡朴安《中國文字學史》,上海書店,1984年。 黃德寬、陳秉新《漢語文字學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 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孔德明《通假字概說》,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3年。 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中華書局,1985年。 劉翔等《商周古文字讀本》,語文出版社,1989年。 劉又辛《通假概說》,巴蜀書社,1988年。 陸宗達《說文解字通論》,北京出版社,1981年。 聶鴻音《中國的文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容庚《金文編》,中華書局,1985年。 石定果《說文會意字研究》,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年。 孫雍長《轉注論》,岳麓書社,1991年。 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增訂本),齊魯書社,1981年。 王寧《漢字構形學講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王寧主編《漢字學概要》,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徐复、宋文明《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徐中舒主編《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四川辭書出版社,1981年。 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甲骨文文編》,中華書局,1965年。周有光《世界文字發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鄒曉麗《甲骨文字學述要》,岳麓書社,1999年。

民俗学书目300余种

民俗学书目300余种 民俗学书目300种 1、境界与象征:桥和民俗 作者:周星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价¥21 元 2、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丛书——立春风俗考作者:简涛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价¥21 元 3. 中国西部民俗风情三部曲--人们 作者:费宏达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 价¥22 元 4. 中国西部民俗风情三部曲——弟兄们作者:费宏亮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 价¥22 元 5、中国西部民俗风情三部曲——女人们作者:费宏达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 价¥18 元 6. 中国民俗剪纸图集 作者:潘鲁生出版社:工艺美术出版社 价¥55 元 7. 中华民俗艺术精粹丛书——淮阳泥泥狗作者:倪宝诚出版社:黑龙美术出版社 价¥35 元 8. 中华民俗艺术精粹丛书——云南纸马

作者:高金龙出版社:黑龙美术出版社 价¥35 元 9. 民俗学概论 作者:陶立璠出版: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 价¥2元 10、广州民俗 作者:刘志文出版: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价¥16元 11.经济民俗学 作者:何学威出版: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价¥25元 12.红山峪村民俗志 作者:田传江出版: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 价¥46、8元 13.鼓灵 作者:邓启耀出版:江西教育出版社海天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 价¥16、5元 14. 系列图集——.老照片(民俗风光) (精装)作者: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价¥120 元 15. 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 作者:仲富兰出版社:浙人 出版日期:98-1-1 价¥35 元 16. 性格与人生民俗与人生

古文字学

名词解释 1、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 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2、青铜铭文:是我国古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旧时因金文多见于钟鼎,故称钟 鼎文;因铭文常将青铜铭文曰“吉金”,故又叫吉金文。 3、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撝,武信是也;四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五 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4、贞人:商史官名。掌用龟占卜。甲骨卜辞中“卜”字之下,“贞”字之上的一个字就是“贞 人”的名字。贞人之名常被用作甲骨卜辞分期的重要标准。 5、《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成 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到安帝建光元年,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 字典,收9353个单字,是学习古文字学的重要参考书。 6、青铜铭文款式:款,就是内凹之阴文;识,就是外凸之阳文。“款识”连文,常为 铭文的别称。甲骨文通常为刀刻,故有款无识;金文款多识少。 7、甲骨学:古文字学于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亦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为研究对象。甲骨学的内容包括文字释读,卜法文例,分期断代研究,文 字内容和社会历史考证。 8、青铜器铭文中的“四大国宝”:《毛公鼎铭》、《大盂鼎铭》、《虢季子白盘铭 和《散氏盘铭》,因其字数多、艺术水平高、 记载西周重要的史实而被誉为青铜器铭文 中的“四大国宝” 9、《铁云藏龟》:刘鹗于1903年将所有搜集到的五千余片甲骨选拓1058片,编印 为《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 10、孙诒让:以《铁云藏龟》的材料为依据,写成《契文举例》,甲骨文第一部研究性

汉语言文字学书目

汉语言文字学必读书目30种2009年10月修订 1、《中国语言学史》王力 2、《语文常谈》吕叔湘 3、《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 4、《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索绪尔 5、《现代语言学流派》冯志伟 6、《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 7、《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 8、《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 9、《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 10、《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11、《汉语语法学》张斌 12、《汉语语法入门》马庆株 13、《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 14、《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 15、《语义论》石安石 16、《词汇语义学》张志毅张庆之 17、《修辞学发凡》陈望道 18、《古汉语通论》(《蒋礼鸿文集》)蒋礼鸿 19、《训诂学原理》王宁 20、《训诂学概论》方一新 21、《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

22、《文字学概要》裘锡圭 23、《音韵学教程》唐作藩 24、《中国修辞学》杨树达 25、《〈说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 26、《说文释例》 [清]王筠 27、《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 28、《四书章句集注》 [宋]朱熹 29、《训诂丛稿》(《郭在贻文集》)郭在贻 30、《同源字论》(《同源字典》)王力 研究生阅读、写作初步建议(09) 壹、阅读 一、文献文本:文献阅读的目的是增强语感,储存语料,了解语言面貌;精读(即参考注释,字句无窒碍)阅读量10-15万字(不包括注释),泛读(即不一定参考注释,基本理解)阅读量20-30万字;下列书目大致按难易排序,可以二选一(史书部头大,可以选读)。 1、《世说新语》/《坛经》 2、《中古汉语读本》(方一新、王云路编著) 3、《近代汉语读本》(刘坚编著) 4、《论语》/《孟子》(杨伯峻译注) 5、《史记》/《汉书》(传记部分) 6、《庄子》(陈鼓应今注今译)/《荀子》(王先谦集解) 7、《诗经》选读(100篇以上)/《左传》选读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本文隶属笔者旧日回答:如何系统地学习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笔者一直以来就想整理出一份反映当代古文字学研究现状的资料,使得对汉字有兴趣的朋友能够据此按图索骥,自行学习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即时跟进该学科的研究前沿(瑾昀按:古文字学面向的材料是出土文物,其研究进展与考古工作息息相关,如上个世纪的甲骨文研究,以及目前最火热的战国简牍研究。利用新的材料即时更新观念,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裘锡圭先生也指出,一些出版比较早的论著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陈旧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但是又不能过份依赖。),最终将兴趣转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了书(可能是因为自身没有学术辨别能力,又没有专业人士引导,所以买书时容易被诸如《汉字密码》之类的「故事书」的情节所打动),将各种市面上的快餐读物奉为《圣经》,往后必会走火入魔(在此不详述,可参如何评价唐汉、流沙河关于汉字的作品?和许慎的有什么不同?)。 目前笔者整理的资料大致包括相关参考书目、活跃在研究前沿的古文字学者一览表(可据此搜索各位学者单独的著作、论文集。没有出现在这份列表上但又出了关于「汉字形义」

方面读物的作者,一般都是学术界外的「民间科学家」,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引用其观点要格外慎重。)以及相关网站介绍(这一部分请参考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一)——小学堂、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四)等专栏文章)。 参考书目 这一部分笔者主要转载来自人人网公共主页古文字與先秦 史的日志,并且略作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附上该公共主页的地址。为了防止原日志被删,本文在此将其全文转载如下:一直以来,想编写一本小型工具书——《古文字学工具书解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章,资料截至到2011年,目的是给入门者一个学习的阶梯,现在把计划草拟出来,请各位同行予以批评指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古文字学的概念、范围第二节二十世纪古文字学的学科定位第三节古文字学工具书概况 第二章通论篇第一节古文字专著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陈梦家《中国文字学》、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台)林尹《文字学概说》、刘钊《古文字构形学》、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姚孝遂《中国文字学史》、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曾宪通、林志强《汉字源流》、林沄《古文字学简论》、黄德宽《古文字学》等。第二节古

怎样学习古文字

“古文字学的功夫不在古文字”。 这就是说,如果想学好古文字,必须掌握古文字学之外的很多知识。 必须掌握的那些知识里,最重要的是古汉语方面的知识。古文字是记录古汉语的,如果对古汉语很不熟悉,就没有可能学好古文字。熟悉古汉语的主要方法就是读古书。 我们至少要想法集中时间,精读一部篇幅适中的比较重要的古书。 学古文字的人,最合适的古书,就是《左传》。 读《左传》不但能熟悉先秦语言,而且还能得到很多先秦历史、社会、典制、风俗、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并在通读的过程中,培养古汉语的语感。 语感这个东西,很重要。 古代风俗,社会形态这些个东西,因为离我们太远了,想明白怎么回事儿,根本就得从头来。古代官制,宗法制度,兵制,人情礼节,衣食住行,这些都得懂。 其它的书,像诗,书,易,礼,都不如这个左传全面。左传就是个活画卷。 读左传,主要用两种版本,一是《十三经注疏》里的《春秋左传注疏》。 二是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主要用这两种版本。 古人注疏是有一定的体例的,这个要熟悉。 另外,粗读的,《尚书》《逸周书》及《诗经》,《战国策》《史记》和诸子 读古书同时,最好看一点讲上古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的著作,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通论部分。就是那些一个个小论文,那些就是通论部分。 里面主要讲中国古代文化,讲音韵,讲训诂...... 还有就是王力《汉语史稿》中、下二册里的有关部分。 如果古书读得不够踏实,古汉语方面的通论性著作读得再多也不解决问题。 这像什么呢,比如你学英语,语法学得再好,也没用。 你到英国去,天天听人讲英语,和人对话,学得会很快。 初学者如果读了不好的通论性著作,反而会使思想混乱,甚至还会误入歧途。 所以,王力先生的书,是一定要当圣经看的(至于将来你水平高了,他也并非不可批评)。他讲的方法,方向,是对的。 有些研究古文字的人,为了勉强把古文字资料的文义讲通, 他杜撰啊。他搞出来古书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字义,或曲解古人的训诂, 他也不管古汉语的语法,他就瞎想,瞎猜,这个万万不行。 什么叫训诂,就是故训,就是过去对这个字的讲法。 没有故训做基础,搞玄幻文字学,那是不行的。 大家可以看看说文解字吧,甲骨文吧,还有乐老师常去的论语吧, 里面好多的人,都是玄幻文字学。都是误入歧途的人, 你说他,他还不听,自以为是。那就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在古汉语方面有一种比较专门的知识,极为重要,那就是古音学知识。 通假字,不是六书里的假借。通假是用字的方法,假借是造字的方法,这个不要混。 通假,假借,这个怎么来的, 就需要古音了。 你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语音来讲这个通借,通用,通假,同源, 你得用古音,而且是上古音。 我们如果不知道上古音,就无法判断古文字资料里的某一个字是不是古书里某一个字的通用字。 形声字往往因为使用不同的声旁而造成异体。比如,蹄,蹢, 你知道古音,这个很容易就看出来了。

南京大学文学院为本科生所列导读书目

友情提示:部分图书由于出版年代久远几乎绝迹。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老师的推荐选择其它出版社出品图书。特别推荐的出版社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岳麓书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凤凰传媒、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作家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 中国古代神话袁珂华夏 诗经选余冠英人民文学 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庄子集释郭庆藩中华书局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楚辞选马茂元人民文学 汉魏晋南北朝 史记选王伯祥人民文学 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 汉魏六朝赋选翟蜕国上海古籍 乐府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 古诗十九首初探马茂元陕西人民 陶渊明集逯钦立中华书局 三曹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 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上海古籍 搜神记【晋】干宝中华书局 玉台新咏【南朝陈】徐陵中华书局 汉书艺文志【汉】班固华中师大 唐宋 唐诗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 唐人小说汪辟疆上海古籍 李太白全集【清】王琦中华书局 杜诗详注【清】仇兆鳌中华书局 白居易集顾学颉中华书局 敦煌变文集王重民等人民文学 花间词【后蜀】赵崇祚文学古籍刊行社 南唐二主词校订王仲闻人民文学 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上海古籍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人民文学 苏轼词选陈迩东人民文学 李清照集校注王学初人民文学 稼轩词编笺注邓于铭上海古籍 宋词选注钱钟书人民文学 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人民文学 元明清

元杂剧选注王季思等北京 元散曲选注王季思等北京 张舜徽集张舜徽华中大学 牡丹亭【明】汤显祖人民文学 桃花扇【清】孔尚任人民文学 长生殿【清】洪升人民文学 四库全书总目【清】纪昀等人民文学 西厢记【元】王实甫上海古籍 水浒传【明】施耐庵人民文学 红楼梦【清】曹雪芹人民文学 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许政扬校注人民文学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顾薛颉校注人民文学 拍案惊奇【明】凌濛初王古鲁注释上海古籍 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王古鲁注释上海古籍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张慧剑校注人民文学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人民文学 西游记【明】吴承恩人民文学 金瓶梅词话【明】兰陵笑笑生载鸿森校点人民文学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严敦易校注人民文学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张友鹤辑校上海古籍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人民文学 古代汉语 说文解字注【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中华书局 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 汉语音韵学教程(第三版)唐作藩北京大学 尔雅义疏【清】郝懿行上海古籍 释名疏证【清】王先谦上海古籍 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商务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增订本)杨伯峻何乐士语文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中华书局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大 广韵【北宋】陈彭年周祖谟校注商务 汉语音韵王力中华书局 诗词格律王力中华书局 经典释文【唐】陆德明中华书局 方言笺疏【清】钱绎上海古籍 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江苏古籍 马氏文通读本吕叔湘王海棻上海教育 汉语语法史王力商务 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郑奠麦梅翘中华书局

【国学基础】古文字学

【国学基础】古文字学 古文字学 课程综述 古文字学即国学大讲堂之国学基础——小学(古文字学) 古人把文字学叫作”小学”,而古文字则是指秦代以前的文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真的懂得自己的文字吗?你了解文字是何时产生的吗?古人为什么要创造文字呢?他们又是怎样创造文字的呢?创造文字的工作体现了什么思想和文化吗?搞清楚这些问题才可能开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所以,学好小学不仅是我们自身修养的开始,而且更是了解我们自己文化的开始。

一流的导师、一流的课程、一流的传授 开设课程:《古文字学》 课程目标:培养一批具有深厚素养的文物学研究者,使其兼具:鉴赏家的卓越眼光、投资家的远见敏行、收藏家的丰富底蕴,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佼佼者。 导师介绍: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考古学报》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等职。 主要从事古文字和天文考古学研究,并著有《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出土古代天文学文献研究》、《古文字与古史新论》等专著以及学术论文70余种。入载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世界名人录》及美国传记协会《世界五百名人录》。 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以考古学甲骨金文学,古代文献和民族学等史料为基础,运用了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天文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自新石器时代以降的

天文考古学的诸多重要问题,初步构建了天文考古学体系,为该分支学科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并在文物考古学界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卓越贡献。 《古文字学》教学大纲 古文字学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和诠释方法。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先秦时期铸刻或书写于遗物上的古汉字及各种古文字资料,由于这些铭刻直出先民之手,并以文字的形式直录历史,其价值远胜于一般的书籍文献,对考古学与历史学而言,具有直接史料的特殊价值,因而古文字学享有不同于文献学与古器物学的独特的学术地位,于原史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文字资料如果按其材料来区分,应该包括甲骨文、青铜器铭文、陶文、玉器石刻文字、盟书、玺印封泥文字、简牍帛书文字、货币文字与金银漆木等杂器文字。若依时代及性质分类,则可厘为五个系统,即新石器时代文字:汉字系非汉字系 殷商文字 两周文字 战国文字:秦系六国系巴蜀系 秦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