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单元)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单元)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单元)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2、()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和()()。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就具有同样的()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和()有关。放大镜的()。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观察不到的()。如通过()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这就是(),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

9、()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

了一个()。显微镜是人类认识()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发现了()。

11、洋葱表皮是由()构成的。()都是由()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结构。

13、生物细胞的()是多种多样的,()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是生物最基本的(),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15、()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具有()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21、人类探索()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

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

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

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复习 姓名: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在工作时,我们使用的能够省力或方便的装置称为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等机械构造简单,也被称为简单机械。 像撬棍这种简单机械被称为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称为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称为阻力点,支撑杠杆并使其转动的位置称为支点。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左边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钩码数乘以格数。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需要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被称为轮轴。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被称为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被称为动滑轮。 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形成了滑轮组。 像汽车车厢上搭的木板一样的简单机械被称为斜面。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需的力就越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需的力就越大。螺钉的螺纹越密,旋入时就越省力。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使自行车运动。 以下是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斜面 省力杠杆 不省力也不费力

费力杠杆 以下是各类型滑轮: 滑轮类型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作用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应用机械的类型杠杆轮轴杠杆 应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起重机上的滑轮跷跷板、天平 应用机械的位置车轮和车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水龙头、门 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辘轳 以下是一些举例: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订书机、羊角锤、老虎钳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应用机械的位置车把手刹车大齿轮和小齿轮车铃的按钮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一.常见的建筑 1.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创造了原始的住所,但那只是遮风避雨的地方。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中融入了人类的情感、信仰和智慧。雄伟的金字塔、庄严的紫禁城,辉煌的凯旋门……这些闻名于世的建筑,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2.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稳定的生活。 3.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可移动的帐篷。人类最早的房屋是山洞。 4.人类房屋的发展是怎样变化的?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5.举出几件不同风格的房屋:四川山村民居、傣族竹楼、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特色的房屋、江苏民居、北京四合院。 6.楼房的层次构成:一栋楼房→单元房→房间→墙→砖 7、19世纪20年代研制出水泥,以后又出现了钢材、塑料、混凝土等许多新的建筑材料。从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机械化到自动化,建筑机械得到迅速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出现。自来水、电、煤气、通讯、电梯等设施的采用,是建筑功能更具综合性。 8、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9.古时候,人类只能住在洞穴、草棚和树巢中。 10.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 二.巧妙的结构 1.建筑物的结构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建筑物的结构不同主要表现在:(1)整体结构不同,如:三角形、立方形、圆柱形、球形、圆锥形、弓形、弧形等;(2)屋顶结构不同,如:圆顶、棱形顶、平顶、弧形顶等;(3)墙体结构不同,如:支柱、管状、空心、实心、框架等;(4)材料结构不同,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砖木结构、其他结构(竹结构、砖拱结构、窑洞等)。 2.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我知道:赵州桥是弧形结构,金字塔是三角形结构,桥墩是实心结构,埃菲尔铁塔是框架,体育馆是薄壳结构,美国的安普卡特中心是球体结构,DNA是双螺旋结构,泰姬·马哈尔陵是圆屋顶结构。 3.简答: (1)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 答:赵州桥的拱形结构能增加桥梁的稳固性,同时扩大了桥的流水面积,减少了洪水对桥梁的冲击。 (2)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 答:因为空心既减轻自身重量,又不易弯折。 (3)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 答:因为三角形比较稳固,能增加建筑物承受力。 4.蜘蛛网在变形的过程中,可以将运动产生的力分散掉,英国的一位建筑师利用这一原理,为足球俱乐部设计了一座带屋顶的看台,这种结构既节省材料,又使屋顶轻巧、坚固。 5、王莲是世界上最大的睡莲科植物,叶子的直径达1.5米—2米,叶片的边缘向上卷起,像个绿色的大澡盆。英国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的结构,设计建造了一座顶棚跨度极大的展览厅,整个建筑轻巧、明亮、经济实用。 6.建筑物的结构与其它物体的结构有哪些相似之处?(举出实例并加以分析) 答:如贝壳的外形多种多样,有锥形的、弧形的、球形的,但它们都是一层薄薄的外壳,它能承受巨大的水的压力,所以贝类动物可以其薄薄的贝壳来保护柔软的身体,人们从贝壳中受到启示,发明、建造了薄壳建筑,如悉尼歌剧院、香港国际会展中心等。 7.叶脉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 答:叶脉呈网状结构,这样的结构使叶面更坚固,更容易吸收营养。 8.贝壳和人体中有许多拱形结构,这样抗压能力强;蜂巢是蜂窝结构,抗压能力强,质量轻、空间大;DNA是双螺旋结构,不易断损。筒形叶桥模仿了植物的叶子的结构。 三.美丽的建筑 1.我们从建筑物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的美。 2.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3.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美的? 答: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如山体、流水、湖面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手段,利用各种要素造作需要的景观,如假山、人工湖、雕塑、楼、台、亭、榭、廓等体现建筑环境的美。 4.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5.常见的建筑装饰材料有瓷砖、壁纸、装饰木线、石膏板等。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单元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单元)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的功能,用放大 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2、()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和()()。只要具有放 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就具有同样的() 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和()有关。 放大镜的()。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观察不到的()。 如通过()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蟋 蟀的耳朵在();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 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 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这就是(), 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 9、()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 带入了一个()。显微镜是人类认识()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发现了()。、洋葱表皮是由()构成的。()都是由()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结构。、生物细胞的()是多种多样的,()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的细胞也是不同的。、()是生物最基本的(),也是生物最基本的()。、()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用()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具有()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21、人类探索()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 1.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 泥石流的动能表现:大量石块、泥沙伴随着洪水从高处急速流下。 龙卷风的动能表现: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 撞击保龄球的动能表现:球瓶被撞倒。 钱塘江大潮的动能表现:掀翻船只,拍打碓石、卷走岸边物体。 3.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 跳板运动员的势能表现:运动员弹起后会向下坠落,同时跳板恢复原状。 橡皮筋的势能表现:手受到向内的拉力,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 弹簧的势能表现:手受到向外的推力,松手后弹簧恢复原状。 弓的势能表现:手受到向内的拉力,松开持箭的手后箭射出去,同时弓恢复原状。 4.动能、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5.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机械能,还有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 6.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 7.化学能是一种隐蔽的能量,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汽油中均储存着化学能。 8.可见光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微波、X光是看不见的电磁波,它们所具有的能量都属于电磁能。 9.核能是原子核在聚变或裂变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太阳等恒星发出的光是由原子核聚变产生的,核电站发电所用到的热能是由原子核裂变产生的。 10.牛顿摆和飞旋的扣子是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 11.搓一搓手动能转换成热能和声能,手握瓶子,硬币跳起是热能转换成动能。 12.发电机是动能转换成电能,电动机是电能转换成动能。 13.锥形瓶中放小苏打和白醋,瓶塞跳起是化学能转换成动能。 14.电烤箱是电能转换成热能。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归纳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 归纳总结。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物质的三态及其特性 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 2.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 易流动;液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不固定体积,易流动;气体既没有 一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能自由流动。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条件 1.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不发生变化,只是其形态或状 态发生改变。例如: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的变化。 3.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或性质发生变化,形成新物质。例如:燃烧、腐烂等。 4.物质变化的条件:温度、物质的性质等。

三、物质纯度及其检验 1.物质的纯度:指物质中所含的杂质的多少。 2.检验物质纯度的方法:重量法、熔点法、沸点法等。 四、物质的分离方法 1.手工分离:用人的手工劳动力进行分离,例如用筷子将米饭中的杂质取出来。 2.筛分:利用具有孔径的筛子将物质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3.过滤:将物质溶液中的悬浮液或杂质颗粒用过滤纸或过滤器过滤。 4.蒸馏: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将混合液中的成分分离出来。 5.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将溶液中的溶质分离出来。 五、发现火与传导、辐射传热 1.火的发现:人类最早通过摩擦取火、打火石取火等方式发现了火的作用。 2.传导传热:当物体的一部分受热时,热能会通过物质内部的传导传递到另一部分。 3.辐射传热: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递。

六、空气与大气压 1.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2.大气压:大气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产生的压强。 以上是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 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形态、生活性和功能,丰富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 遗传多样性:指的是物种内部个体间的遗传差异。遗传多样性有助于物种的适应和进化。 -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各种不同生态系统的数量和类型。生态系统多样性涵盖了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 知识点二:生物分类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共同特征和亲缘关系将生物进行分类和归纳的过程。

生物分类的主要原则包括形态分类原则、进化分类原则和综合分类原则。 - 形态分类原则: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动物体内骨骼结构的差异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进化分类原则:根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行分类。通过对生物的共同祖先和进化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 综合分类原则:结合形态分类和进化分类原则,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生物进行分类。 知识点三:植物的主要特征 植物是一类生物体,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具有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能够给予植物细胞足够的支撑和保护。 - 光合作用:植物能够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利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 器官特化:植物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功能。例如,叶片用于进行光合作用,根系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 生活史的特点:植物具有一定的生活史变化,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实到死亡。 知识点四: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是一类多细胞有机体,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活动能力:动物具有自由活动的能力,可以灵活地在环境中移动。 - 呼吸方式:动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呼吸,包括肺呼吸、鳃呼吸、皮肤呼吸等。 - 营养方式:动物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营养方式,包括食草、食肉、杂食等。 - 生殖方式: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卵生、胎生、孵化等。 - 神经系统: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感知外界环境和做出反应。 以上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13、你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平原 1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14千米 1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用。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

小学六年级上课科学第一单元必背重点知识梳理

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必背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课《放大镜》 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 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形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x(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就越少,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六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物体时,我们通常会使用放大镜来帮助我们观察 得更细致些。 2、放大镜的最大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3、放大镜实际上是由凸透镜的镜片制成的。 4、放大镜之所以能放大,是因为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 折射。 5、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为了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应将放大镜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上下移动,直到看清楚止。 6、我们不能用放大镜去直接观察太阳,否则很容易灼伤 眼睛。 7、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凸度有关。 8、我们可以用水滴、玻璃弹珠、烧瓶等材料制成放大镜。自制放大镜中凡是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9、人的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 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10、放大镜是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民间又称老花镜。放大显示器后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1、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被观察物体的图像就越大,同时获得物体信息就越多,而视野就会越小。玻璃球观察视野最小。 12、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动物之一。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3、苍蝇、蜻蜓、蝴蝶的眼睛都是复眼。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主要是嗅觉和触觉,有的还有听觉的作用。 14、像蚂蚁、蝗虫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叫做昆虫。昆虫是自然界数量和种类最多的生物。 15、XXX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16、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触角形状是棒状,蝗虫的触角是丝状的,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的,天牛的触角是鞭状,蚂蚁的触角是膝状的。 17、按照物质内部结构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8、像白糖、食盐、碱面、雪花颗粒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晶体。像玻璃、珍珠、橡胶、琥珀等形状不规则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4.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实验方法:(1)把一块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做成几个坡度不同的斜面;(2)用测力计勾住重物,用同样的速度沿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重物;(3)记录下在每种斜面上用力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八、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运用了杠杆(如:刹车、车铃的按钮)、轮轴(如:把手、脚蹬)、斜面(如:螺丝钉)等简单机械的原理。这些简单机械起到省力或方便的作用。 2.自行车上齿轮转动的快慢与齿轮大小的关系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3.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杠杆:刹车、车铃按钮、后架上的弹簧夹。 轮轴:车把手、小齿轮和后车轮、脚踏板和大齿轮。 滑轮:车轮和车轴、脚蹬板和脚蹬轴。 斜面:螺丝钉。 第二单元知识点考点 一、抵抗弯曲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研究的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实验材料:两叠书、三张A4纸、若干个垫圈 实验假设:有关,纸越宽的抗弯曲能力越大 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一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②放两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放三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中应控制不变的量:纸的宽度;不变的量有: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 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 制作过程: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 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13、你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平原 1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14千米 1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用。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小小工程师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 一、知识点总结 1、住房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2、建造房屋时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其中核心阶段是设计,住房由供水、排水、供暖、供电、承重、、采光、通风、网络多个系统组成。 3、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①选址;②设计;③建造;④验收。 4、港珠澳大桥中的港珠澳分别指香港、珠海、澳门三个地区,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四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5、像轻轨建设、小区建设、航天飞机等都属于工程,这些建设的实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6、中国天眼是我国研发的,世界上直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它位于中国贵州省。 7、搭台是可以移动的,在搭台下方加装滑轮可以增加搭台的实用性,建造搭台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建搭位置、使用材料、搭的设计( 塔高、塔型、实用性、安全性等)成本预算、人员分工、时间分配等。 8、竞标的两项重要标准是项目成本和项目安全性。 9、制作竞标书时,我们可以用画图、文字、标记、数字等形式,使小组的标书更有竞争力。 10、工程设计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 11、建造搭台,必须做到稳固,搭台的底部比顶部要大。 12、搭台设计时多利用三角形结构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且承重能力最好。 13、我们制作的搭台模型要与设计方案相一致。 14、在搭建搭台模型时,吸管和吸管之间用胶带固定。 15、建造搭台模型时要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等高,可以防止塔台的倾斜。 16、我们一般用地震模拟仪去检测搭台的抗震能力。

17、在一项工作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18、在检测搭台时,搭台的外观以及组内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也要进行评分。 19、每组我针对本组和其他小组建造的搭台模型进行交流评估。 20、通过测试可以发现模型的不足,增加三角形结构可以提高模型的承重能力,增加底部面积或重量可以提高模型的抗风抗震能力。 21、减少不必要的吸管结构,不但能使搭台模型的外观更美观,还能增强承重能力,降低成本。 二、拓展练习 1、在建造一个工程时,要先在限制条件下对工程进行设计,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限制条件通常有哪些? 答: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2、简述建造搭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答: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搭台的样式、高度、承重、安全、抗风抗震能力、成本等问题。 3、通过制定标书的过程谈一谈,你对工程有怎样的新认识? 答:建造工程各个环节都很复杂,设计环节在其中尤为关键。 4、建造完搭台后,如果发现搭身倾斜,应该如何解决? 答:调整力度的高度检查橡皮筋捆绑位置及数量是否合理,确保立柱高度相同。 5、在工程设计中,我们需要权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建造搭台的工程任务,谈一谈哪些因素是必须达标的,哪些需要重点考虑,哪些需要综合考虑? 答:高度安全承重是必须达标的;底部能够移动和具有抗风抗震抗压能力需要重点考虑;成本美观设计方式以及分工等需要均衡综合考虑完成。 6、埃菲尔铁塔是1座于1889年建成的,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的镂空结构铁塔,总高324米,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法国和巴黎的突出标志。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使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牢固的原因是什么? 答:它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风阻小的框架结构。

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融化、盐溶解于水、水的三态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往往伴随着(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烟花绽放)。 2.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经历了由(固体)到(液体)再到(固体)的(形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3.蜡烛燃烧不仅会(发光发热),还会产生(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 4.铁生锈变成了(铁锈),它是(红褐色)的,比较(松软),容易(脱落),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 5.除了比较铁锈和铁在(颜色)、(光泽)、(软硬)方面的不同外,还可以从铁具有(延展性)、(导电性)等方面比较与铁锈的不同。 6.探究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的实验是(对比)实验。 7.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 8.在(有水、有空气)的环境中铁钉生锈最快,尤其是(水面)与(空气)接触的地方;有水、无空气的环境中铁钉不生锈;无水、有空气的环境中铁钉不生锈。

9.防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抹点油;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覆盖瓷釉;制成不锈钢。科学原理是:隔绝空气和水分。 10.(气体)从口中和鼻中排出时,会带走身体里的一部分(热量)。 11.汽水是(二氧化碳)气体的饱和水溶液。 12. 工厂在生产汽水时,通过(加大压力)和(降温)的方法,把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溶解)在水里。 13.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4.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5.二氧化碳具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16.(轮胎)、(胶鞋)都是合成橡胶做的。 17.制作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是(水杨酸),最初从(柳树皮)中提取,后来化学家用(合成)的方法制备。 18.(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制造新物质)。 19.化学家发现(空气中)含有(78%)氮气、(21%)氧气、(0.94%)稀有气体、(0.03%)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单元)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2、()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和()()。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就具有同样的()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和()有关。放大镜的()。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观察不到的()。如通过()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 ”),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这就是(),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 9、()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显微镜是人类认识()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发现了()。 11、洋葱表皮是由()构成的。()都是由()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结构。 13、生物细胞的()是多种多样的,()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是生物最基本的(),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15、()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具有()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复习大全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复习大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重要知识点 1、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其中像剪刀、扳手等构造简单的又叫【简单机械】,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支点—支撑并使杠杆围绕转到的位置;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点。】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费力杠杆—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例:省力杠杆——开瓶器、切纸刀、园林剪等;费力杠杠——手术剪、镊子、筷子等;不省力不费力杠杠——订书机、跷跷板、天平】 5、杠杆尺的钩码怎么挂才平衡? (1) 如果两边只挂一个点,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 相等就行。 (2) 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 相等。 左边【 2×2=4】【右边1×4=4】左边【2×1+1×1=3】右边【1×3=3】 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实例还有:羊角锤、尖嘴钳、各种剪刀、镊子、开瓶器等。【小杆秤三点:提绳——支点;秤盘——阻力点;秤砣——用力点】

7、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且可以转动的装置叫【轮轴】,生活中常见轮轴有:【门把手、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扳手,螺丝刀等】。 轮轴的作用:【A、在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B、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当轮轴的轴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螺丝刀刀柄越粗越省力】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名称: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 作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既能省力,又能的方向。不能省力。变力的方向。 9、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多少力,关键看连接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段,2段,则用力为原来的1/2,四段则用力为原来的1/4。如下图,判断: 用力为重物的1/2 用力为重物的1/2 用力为重物的1/3 用力为重物的1/4 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东西叫【斜面】,【斜面都能省力。而且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省力情况越不明显】。【盘山公路、螺丝钉、各种刀类的刀刃】都是运用了斜面的原理。 11、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其运用的主要机械有:【杠杆——刹车;轮轴——车把、脚蹬子;斜面——螺丝钉】。 12、自行车是靠【链条和齿轮】的配合将人的力量传递给自行车。【变速自行车: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快,但费力;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慢,但省力】

最完整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微小世界 第一单元 1, 放大镜是( 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 放大物体图像) 的功能,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 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透明) 和( 中间较厚)( 凸起).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 中间较厚的结构( 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 烧瓶等), 就具有同样的( 放大) 功能. 4,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 没有关系, 和( 镜片的凸度) 有关. 放大镜的( 凸起程度越大, 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 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 肉眼) 观察不到的( 细节). 如通过( 放大镜) 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蝇的( 复眼); 蟋蟀的耳朵在 的细毛). ( 足的内侧); 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 6,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 触角) 就是它们的(" 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 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 一些固体物质) 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 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 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 就是( 晶体), 如食盐, 白糖等. , 形成了(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这 8, 两个( 凸透镜) 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 图像放得更大). 9,( 显微镜) 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 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 具. ( 微小世界) 的重要观察工10, 荷兰生物学家( 列文虎克) 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 倍的( 显微镜), 发现了( 微生物). 11, 洋葱表皮是由( 细胞) 构成的.( 生物) 都是由( 细胞) 组成的. 12, 英国科学家( 细胞) 结构. 13, 生物细胞的( 罗伯特?胡克) 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 形态) 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物) 的细胞是不 同的, 生物( 不同器官) 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 细胞) 是生物最基本的 能单位). ( 结构单位), 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功 15,( 细胞学说的建立 一. ) 被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16, 用( 显微镜) 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 微小生物).

六年级科学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门窗、梁、墙体、楼板、房顶等。 3.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4.住房建造过程中要经历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几个重要阶段。 5.港珠澳大桥能为港珠澳大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6.工程的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环能力等。 7.港珠澳大桥会受船舶航道和香港机场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建造海底隧道。 8.隧道与桥梁之间需要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没有可用自然岛屿,解决的办法是修建人工岛屿。 9.建岛的海床有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解决的办法是用圆钢管围岛。 10.工程建设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方案)、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

11.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12.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13.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14.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15.考虑楼梯、栏杆的细节有助于竞标成功。 16.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17.项目安全性包括稳固程度、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 18.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19.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0.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 21.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22.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三角形来保证塔台模型的稳固和承重能力。 23.设计作品的关键是达到坚固、美观、价廉的平衡。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一、填空题 1.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3.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4.在斯芬克司之谜中,聪明勇敢的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 4.自己成长的证据有:照片,衣服,鞋子,身高,体重,手脚印等。 二、简答题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那些? 答:①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②智力水平迅猛提高③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做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④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易与老师、家长对立。⑤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⑥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2.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出现的身体变化? 答:①穿高跟鞋会使足前部受到挤压,引起脚趾外翻,造成扁平足:还会加重骨盆负担,造成骨盆处狭窄,给日后生育带来困难。②要注意月经期的卫生,要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卫生巾,避免着凉;适当运动。③拔胡须会损伤毛囊,会使细菌侵入人体。④吸烟和酗酒是少年健康的大敌。⑤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 3.我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注意那些? 答:①注意个人卫生。②讲究营养,并注意包含卫生。③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④加强体育锻炼。⑤保证充足的睡眠。⑥不迷恋电脑。⑦科学用脑。 4.科学用脑的五要素是什么? 答:①动静结合②课程交替③反复强化④勤于思考⑤适当休息。 5.根据身高预测自己长大后身高的方法? 男孩成人后的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1.08 女孩成人后的身高=(父亲身高×0.928+母亲身高)÷2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一、填空题 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纯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3.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4.变异可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5.孟德尔(1822--1884)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6.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7.遗传与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的两种特征。 二、简答题 1.收集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的谚语。 与遗传有关的谚语有: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③虎父无犬子。④物生自类本种。 与变异有关的谚语:⑤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⑥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⑦龙生九子,子子不同。⑧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2.美国有一位牧民,他在自己的羊群中发现了一只腿短背长的羊。这只羊长得很像猎犬,连最低的羊栏也跨不过去。后来,他用这只羊培育成了一种腿短背长的良种羊——安康羊。他利用偶尔的发现,培育出了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呢? 答:羊群中有腿短背长的羊是因为变异的缘故,这位牧民又利用遗传规律,让这种变异遗传下去。 3.邀请一两个同学,选取一定数量的大豆(比如100粒),仔细观察这些大豆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