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并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

(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_s 打一次点. (2)工作条件: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4 V ~6 V 的交流电源. ②电火花计时器:220_V 的交流电源. (3)纸带上各点的意义:

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2.利用纸带判断物体运动性质的方法

(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即x 1=x 2=x 3=…,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x 1,x 2,x 3,x 4,…,若Δx =x 2-x 1=x 3-x 2=x 4-x 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 =aT 2.

3.速度、加速度的求解方法

(1)“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即v n =(x n +x n +1)

2T ,如图1所示.

图1

(2)“逐差法”求加速度,即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

3T 2

,然后取平均值,即a =a 1+a 2+a 3

3

,这样可以使所给数据全部得到利用,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3)“图象法”求加速度,即由“平均速度法”求出多个点的速度,画出v -t 图,直线的斜率即加速度.

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片.

实验步骤 1.仪器安装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将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图2所示,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

图2

2.测量与记录

(1)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2)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 =0.1 s ,如图3所示,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

图3

(3)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

(4)增减所挂钩码数,或在小车上放置重物,再做两次实验.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1.由实验数据得出v -t 图象.

图4

(1)根据表格中的v 、t 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如图4,可以看到,对于每次实验,描出的几个点大致落在一条直线上.

(2)做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 -t 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由实验得出v -t 图象后,进一步分析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5所示,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Δt 时,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Δv ,由此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图5

3.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利用v -t 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a =Δv

Δt

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a =(x 6+x 5+x 4)-(x 3+x 2+x 1)

3×3T 2

注意事项

1.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小车运动要平稳.

2.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5.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舍弃打点密集的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 等于多少.

题型一 对实验原理的正确理解

【例1】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C .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

D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E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F .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

G .根据公式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及a =(a 1+a 2+a 3)/3求出a

答案 ABCDFG

解析 在实验中尽可能地保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也要求纸带能尽可能地直接反映小车的运动情况,既要减小运动误差也要减小纸带的分析误差.其中E 项中的电源应采用交流电,而不是直流电.

题型二 纸带数据的处理 【例2】 (2010·重庆·22)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 =50 Hz ,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6所示,A 、B 、C 、D 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但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 A =16.6 mm ,x B =126.5 mm ,x D =624.5 mm

图6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

(2)打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 /s (取2位有效数字)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x A 、x B 、x D 和f 表示)

答案 (1)0.1 (2)2.5 (3)x D -3x B +2x A 75 f 2

解析 (1)由电源频率f =50 Hz ,可知电源周期 T 0=0.02 s

所以打点周期T =5×0.02 s =0.1 s (2)打C 点时物体的速度 v C =

x D -x B 2T =0.6245-0.1265

0.2 m /s ≈2.5 m /s (3)x AB =x B -x A ,x BC =x C -x B , x CD =x D -x C

又因x CD -x BC =x BC -x AB =aT 2=a(5

f )2

所以a =x D -3x B +2x A 75

f 2

[规范思维] 高考对“纸带”的命题往往从以下三个方面设置问题:

(1)利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 2-x 1=x 3-x 2=x 4-x 3=……等于恒量进行有关计算或判断.

(2)利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

(3)利用Δx =aT 2(或逐差法)求a.

[针对训练] 某同学在研究小车的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如图7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 打一个点,该同学选择了A 、B 、C 、D 、E 、F 六个计数点,测量数据如图所示,单位是cm .

图7

(1)小车做什么运动?

(2)试计算瞬时速度v B 、v C 、v D 、v E 各多大? (3)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多大? 答案 (1)匀加速直线运动

(2)0.415 m /s 0.495 m /s 0.575 m /s 0.655 m /s (3)2.0 m /s 2

解析 (1)因为相邻的位移差

Δx =BC -AB =CD -BC =DE -CD =EF -DE =常数,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T =2×0.02 s =0.04 s 由求瞬时速度的方法可得:

v B =x AC 2T =3.32×10-2

2×0.04 m /s =0.415 m /s

v C =x BD 2T =(5.46-1.50)×10-22×0.04

m /s

=0.495 m /s

v D =x CE 2T =(7.92-3.32)×10-22×0.04

m /s

=0.575 m /s

v E =x DF 2T =(10.70-5.46)×10-22×0.04

m /s

=0.655 m /s

(3)a 1=x EF -x BC 3T 2,a 2=x DE -x AB

3T 2

a =a 1+a 2

2

=x EF -x BC +x DE -x AB

2×3T 2

x DF -x AC

6T 2

=(10.70-5.46-3.32)×10-26×(0.04)2

m /s 2 =2.0 m /s 2

1.(2010·鸡西一模)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中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

A .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 .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 .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 答案 ACD

解析 选取计数点可以使用于测量和计算的相邻点的间隔增大,在用直尺测量这些点间的间隔时,在测量绝对误差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相对误差较小,因此A 正确;在实验中,如果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过小,打出的点很密,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大,测量准确性降低,因此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些,而使小车加速度增大的常见方法是,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以增大拉力,故B 项错,D 项对;为了减少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舍去纸带上过于密集,甚至分辨不清的点,因此C 项正确.

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得到如图8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8

A .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 .(x 6-x 1)等于(x 2-x 1)的6倍

C .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 对应的速率

D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答案 C

3

A .根据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由公式a =Δv

Δt

算出加速度

B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线,量出其倾角α,由公式a =tan α算出加速度

C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线,由图线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速度,用公式a =Δv

Δt

算出

加速度

D .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个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答案 C

解析 方法A 偶然性较大,方法D 实际上也仅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比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v -t 图线,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少偶然误差.由于物理图象中,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线,方法B 是错误的,另外测量角度误差较大.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线找出任意两个时刻

对应的速度值,由a =Δv

Δt

计算.C 正确.

4.(2010·广东·34改编) 图9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ABC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 、B 两点间距x =____;C 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9

答案 (1)0.02 s (2)0.70 cm 10.0 cm /s

5.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间隔1

10

s 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

置的照片,如图10所示,即照片上出现的相邻两个小球的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

10

s ,测得小

球在几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10

(1)),小球运动的性质属________直线运动.

(2)有甲、乙两同学计算小球加速度的方法如下:

甲同学:a 1=x 2-x 1T 2,a 2=x 3-x 2T 2,a 3=x 4-x 3

T

2,

a =a 1+a 2+a 33

.

乙同学:a 1=x 3-x 12T 2,a 2=x 4-x 22T 2,a =a 1+a 2

2

. 你认为甲、乙中两位同学的计算方法更准确的是______,加速度值为________. 答案 (1)相等 匀加速 (2)乙同学 1.10 m /s 2

解析 (1)x 2-x 1=9.30 cm -8.20 cm =1.10 cm x 3-x 2=10.40 cm -9.30 cm =1.10 cm x 4-x 3=11.50 cm -10.40 cm =1.10 cm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小球在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差相等.即Δx =K (恒量),

所以小球的运动性质属匀加速直线运动.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故乙同学计算方法更准确. a 1=10.40-8.202×0.12 cm /s 2=1.10 m /s 2 a 2=11.50-9.302×0.1

2 cm /s 2=1.10 m /s 2 a =

a 1+a 2

2

=1.10 m /s 2 6.(2009·天津理综)如图11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

图11

(1)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A .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 .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C .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 .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2)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v -t 图象外,还可作________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________,横轴表示的是________.

答案 (1)D (2)v 2

2

—h 速度平方的二分之一 重物下落的高度

解析 (1)打点计时器需接交流电源.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所以不要天平和砝码.计算速度需要测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需要毫米刻度尺,选D .

(2)由公式v 2

=2gh ,如绘出v 22

—h 图象,其斜率也等于重力加速度.

7.某同学用如图12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图12

a .安装好实验器材.

b .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13甲中0、1、2、…、6点所示.

乙 图13

c .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x 1、x 2、x 3、…、x 6.

d .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e .分别计算出x 1、x 2、x 3、…、x 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x 1t 1、x 2t 2、x 3t 3、…、x 6

t 6

.

f .以x t 为纵坐标、t 为横坐标,标出x t 与对应时间t 的坐标点,画出x

t -t 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 .电压合适的50 Hz 交流电源

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 .刻度尺

D .秒表

E .天平

F .重锤

(2)将最小刻度为1 mm 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乙所示,则x 2=____ cm ,x 5=________ cm .

(3)该同学在图14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

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x

t

-t 图线.

图14

(4)根据x

t

-t 图线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 0=______ m /s ;它在斜面上运动

的加速度a =______ m /s 2.

答案 (1)A C (2)2.98(2.97~2.99), 13.20(13.19~13.21) (3)见解析图 (4)0.18(0.16~0.20) 4.80(4.50~5.10)

解析 (1)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电压合适的50 Hz 交流电源和刻度尺; (2)用毫米刻度尺读数,注意要估读一位,则x 2=2.98 cm ,x 5=13.20 cm ; (3)描点连线如下图所示

(4)设打0点时速度为v 0

由运动学公式得x =v 0t +1

2

at 2,

即x t =v 0+12at ,v 0即图线在x

t 轴上的截距. 由图可读出v 0=0.18 m /s

图线的斜率k =1

2

a =2.4,a =4.80 m /s 2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修订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 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 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 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 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反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 ⑵同上。 ⑶①v=s/t ,路程,时间 ②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挡板、斜面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课程教案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案 新会陈经纶中学黄天平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必2》(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7章第6节。 本节教材目的在于为下一节动能定理做准备的,精心探讨实验原理,教师指导演示,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理解实验原理后,再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同时,对作功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物理规律有明确的感性认识,从而为下节动能与动能定理的学习作好准备。 本节课在实验室进行。 2.学生分析 学生们日常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对物体作功,会改变物体的速度,但是,怎样把力做功和做功引起的速度的变化定量联系起来是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在橡皮筋的弹力做功的处理和实验数据的处理上会感到迷茫。通过课前讨论,学生们会得出以下共识:作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W∝V,W∝V2,W∝V3 或W∝ (提出假说);如何去验证我们的猜想呢?有哪些实验方法可行呢(迎接挑战,确定通过橡皮筋弹射小车实验验证)?操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们能成功吗?产生这样的疑问可以催发同学们的求知欲。 3.设计思想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课程进行中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同时获得学习物理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探究的质量,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互动。 教学方法:试验观察法+合理推理+试验验证+归纳总结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2)掌握为增强实验的可靠性对实验器材和方法实施控制的技能。 (3)掌握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技能。 (4)使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整个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艰辛历程。 (2)通过解决变力做功问题,体会科学方法的精妙。 (3)通过excel软件的使用,体会计算机技术在辅助实验方面的巨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实验严谨认真

时间管理-时间序列的分整检验与“费雪效应”机制分析ahref=1a

时间序列的分整检验与“费雪效应”机制分析* 刘金全 郭整风 谢卫东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012 内容提要 “费雪效应”假设说明通货膨胀率对于名义利率存在直接影响,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我们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分整检验等方法检验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序列的单位根性质,并利用协整检验判断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对名义利率的作用尚不明显,我国经济当中没有出现显著的“费雪效应”。 关键词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率 费雪效应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对此已经建立了许多经典的理论模型(Walsh ,1998),其中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假设就是“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 ,Fisher ,1936):在完全预期情形下,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变化是一一对应的,任何产品价格成本的变化都将在货币成本当中表现出来,此时货币持有成本和产品投资成本是基本等价的。由于“费雪效应”直接给出了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和货币需求等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因此“费雪效应”不仅是一些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而且也是货币政策等作用机制的判断标准。 Macdonald 和Murphy(1988)利用Granger 影响关系检验,分析了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之间的短期影响关系。他们认为在开放经济当中,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趋势之间存在差异,因此“费雪效应”存在的迹象并不明显;与上述短期分析模式不同,Mishkin(1992)利用协整关系检验方法,从长期角度出发来重新研究“费雪效应”机制,他们认为美国的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并且具有显著的协整关系,由此推断长期内“费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虽然上述实证结论存在差异,但是表明““费雪效应”的实证检验比较明显地依赖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序列的时间序列性质。 由于我国近年来连续降低名义利率,并且经济当中出现了轻微通货紧缩,名义利率和价格水平出现相同的下降趋势,但是这种表象还不足以判断“费雪效应”在我国经济当中是否显著存在。为此,我们将对我国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序列采取更为具体的平稳性检验,并且引入分整检验来判断出现在上述序列当中的记忆性,力求获得比较更为准确的实证结果。 一、“费雪效应”机制的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 如果市场上的所有经济行为个体能够利用所有信息,那么名义利率预期是实际利率预期和通货膨胀预期之和,这种关系可以用公式表述为: )(),(),(111t E t j r E t j R E t t t π???+= 其中和表示t 时第j 类资产的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t j R ),(t j r )(t π表示t 时的通货膨胀率。是利用时所有信息的预期算子。如果在名义规模和实际规模同比例扩张的过程中,资产的实际收益率不变,则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变化将在名义利率的预期变化中体现出来,这时有: )(?1?t E )1(?t r t E t j R E t t =???)(),(11π 其中r 表示常数的实际收益率。因此,如果资产的名义收益率出现预期扰动,为了保证实际收益率不变,必定要在通货膨胀率预期当中出现相应的变化,这时名义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变化是一一对应的,这就是通货膨胀率变化产生的“费雪效应”。如果“费雪效应”存在,我们可以得到下面著名的费雪方程式: t t t E j t R επβμ++=?)(),(1 原文发表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2003年第4期。 *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JY019)和教育部重大项目(02JAZJD790007)资助。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doc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2.4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3、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实验方案的设计三、教学准备小球、斜面、钟表、刻度尺。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活动目的: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活动器材:斜面、小球、钟表、刻度尺活动的过程和方法:a 。提出问题: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b 。制定的计划: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强调:1、实验成功的关键:会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所以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2、(1)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坡的坡度不宜太大,即坡度要适中。用木块将带槽的斜面支成坡面,测出斜面的长度s,使小球从斜面的顶部滑下,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的时间t,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1=t1=v1=s2=s-s1t2=t-t1v2=s=t=v全=(2)测出小球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时间t1,算出小球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3)求出斜面后半段路程s2,及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算出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结果填入表

中,比较v1、v2得结论。c.实施计划。d.探究结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半段路程小球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课本28页1或2选做一题。思考思考听讲操作实验填写数据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诱导,防止秩序混乱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可减少课堂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节约时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得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五、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制定方案: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记录表格(略)探究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4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3、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实验方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报告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与的关系,希望由此找到表达式的线索。二、实验器材: 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钩码(橡皮筋)、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等。 三、实验原理 1.分析与猜测 (1)通过研究重力做的功,我们确立了重力势能的表达式,通过分析弹力做的功,我们探究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那么,要研究动能的变化,也要从力做功开始。 (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位移时,力会对物体做功,物体的速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二者之间存在联系. 2.探究的思路 (1)要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就要改变力对物体做的功,测出力对物体做不同功时物体的速度. (2)实验方案:①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小车在重物的牵引力下运动;当小车的质量比重物大很多时,可以把重物所受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牵引力,小车的运动距离和速度可以由纸带测出。分析牵引力的功W与速度v的关系. ②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通过橡皮筋来对小车做功W,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v,然后分析功W与速度v的关系. 甲乙 四、实验步骤: 方案① 1.安装置: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相连接. 2.接电源,打纸带:把纸带的一端在重物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重复几次,打下3~5条纸带。 3。选纸带:选取的,挑选纸带上第一个点及距离第一个点较远的点,并依次标上0,1,2,3…. 4.数据处理:测出0到点1、点2、点3…的距离,即为对应的下落高度h1、h2、h3…;利用公式v n=错误!,计算出点2、点3、点4…的瞬时速度v1、v2、v3….和相应的功. 5、先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或作个W v -草图,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的关系,如果认为是2 W v ∝ 或其他。然后以W为纵坐标,v2(或其它)为横坐标作图。从而判定结论。 方案② 1.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器材。 2.平衡摩擦力:将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稍微垫高,使小车能牵引纸带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 3。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小车前端通过两铁钉连线时小车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1,将数据记入表格,用标尺记录小车的初始位置。 4.改用2条、3条、4条……橡皮筋重复上述实验,让小车开始位置相同,每次橡皮筋拉开的长度相同,记录橡皮筋做功2W、3W、4W……情况下小车获得的速度v2、v3、v4……。 5.分析数据,研究W与v的关系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各计数点1234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m) 重力做的功(J) 小车速度v(m/s) v2(m2/s2) 方案② Wv/m·s—1v2/m2·s-2 1 2 3 4 5 6 2、W-v、W-v2图像

高一物理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学案 【学习目标】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 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重点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典型例题】 例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 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s 。 ⑴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B 、C 、D 各点的数据,填入表中。 ⑵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v -t 图像。 (3)由v -t 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为?

例2、某校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时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为了计算加速度,下面几种做法最合理的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t =/算出加速度 ? v a?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 = α tan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t =/算出加速度 ? a? v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当堂训练】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⑴根据_______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_运动。 ⑵根据________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且v A=, v B

1、狭义相对论效应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1、狭义相对论效应与加速度之间的关 系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是建立在实验和观测上的.而实验和观测总是离不开某一个具体的参考系(或坐标系),加上历史上把惯性系之间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变换推广到狭义相对性原理和洛伦兹变换,从而建立狭义相对论这样的背景,许多物理学工作者以参考系的属性(惯性系或非惯性系)来界定狭义相对论的范畴是自然的,不足为怪.至于这种界定的优劣,那就是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1966年,人们做过实验让粒子做接近光速的高速圆周运动,粒子既有很高的速度,也有很高的加速度。实验表明,粒子寿命的变化只与速度有关,而与加速度无关。在验证时间膨胀效应的实验中,有许多实验涉及到加速过程,覆盖的加速度范围非常广。例如在原子钟 环球航行实验中,时钟经受的向心加速度为 3 10 g(g代表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转 动圆盘的实验中,光源的向心加速度达 5 10g;在穆斯堡尔效应的温度依赖性实验中,晶格 中原子核振动的加速度以及作圆周运行的μ介子的向心加速度都高达 16 10g 以上。尽管加 速度范围这么广,但最终,几乎所有的实验都得到了与狭义相对论预言的由速度引起的时间膨胀效应基本相符的结果。这一事实表明,加速度对实验中的时间膨胀没有任何贡献。即使我们承认时间膨胀效应的存在,也只能说这些效应都是由速度引起的时间膨胀效应,而“非加速度效应”。 相对论中引起广泛兴趣的一个问题是“孪生子佯谬”问题,它曾困扰了物理学界几十年,特别是50年代掀起了空前激烈的争论,发表了许许多多的文章.然而时至今日,“孪生子佯谬”的问题,可以说不但在实验上而且在理论上都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因而不妨将之改称为“孪生子效应”.可是,近年国内有人认为“孪生子效应”并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解决,而且沿用当今的理论(相对论)可能导致某观测者看到“返老还童”的荒谬结果.这种见解其实是把两个坐标系中观测到的钟慢效应,误认为是某个观测者所“看到”的结果. 根据Einstein的观点,狭义相对论效应不具有累积效应。如果不具有累积效应,那么在实验中怎么测量狭义相对论效应?时间与长度的变换符合洛沦兹变换,您如何理解双生子佯谬和潜水艇悖论?假设一个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为l,开始由静止做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0.99c时开始减速直到静止,那么开始与最后的长度是否相等?如果速度相等说明不具有累积效应,时间变换也符合洛沦兹变换,为什么现代物理学的实验证明时间膨胀(譬如μ子绕地运行)具有累积效应,而长度收缩是瞬时效应?

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具有周期变化的规律

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具有周期变化的规律,若人体生物钟运转紊乱,就会导致疾病、衰老及死亡。因此要想健康长寿,就得顺应生物钟,“保养”生物钟。 顺应生物钟指人的一切活动要与体内的生物钟合拍、同步。人生长期进行各种活动,大脑就会形成良性“条件反射”,生理学上称之谓“动力定型”。“动力定型”一旦形成,便有适应性和预见性,这不仅对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大有好处,而且对增进身体健康也大有裨益。例如,每天按时起居,按时工作、学习的习惯养成,可以使人整天保持精力充沛;每天定时进餐,届时消化系统的消化腺就会自动分泌消化液,每天定时大便可以预防便秘等。 一旦“动力定型”形成后,就不要随意打乱,这对老年人尤为重要。对于老年人来说“动力定型”的破坏,往往是衰老、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举例:英国有一名叫托马斯的老人,活到152岁时,身体仍然很健康。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要见这位寿星,于是派人请他到皇宫,让他尽情吃喝玩乐。这样一来,他的生活是很快乐,但却破坏了长期形成的“动力定型”结果不到一星期便逝世了。 所谓“保养”生物钟,是指消除一些干扰破坏体内生物钟正常运转的因素,保持生物钟正常运转。例如,急躁发怒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心脏跳动加快,血压升高;忧愁会使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减退;惊恐使人六神无主等等。各种不良情绪都会干扰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因此,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境从容坦荡,就能避免生理失调,利于健康?な佟? 一、人生长寿的十要素 1、人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家里,所以家庭生活愉快和安逸,家人互相关心,团结和睦,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 2、保养精神。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遇有挫折、忧伤等有害情绪时,应立即转移心境,加强自我意识调节,保持安定。 3、定时睡眠,生活要有规律,使体内各部机能和体外环境达到高度统一和谐。 4、节制饮食,合理营养。多饮脱脂乳或低脂牛奶,多吃高纤维食物。 5、忌烟戒酒。严重吸烟饮酒者,缩短寿命。 6、性格较温和、能与人保持和睦、表情适中、办事切合实际者,要比具进攻型性格,与人经常发生冲突,做事心血来潮者的寿命长。 7、用高雅的兴趣和爱好来陶冶自己的志趣,创造良好的心境,培养高尚情操,如静坐、读书、看花玩水、步行锻炼等,使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延缓衰老。 8、生命在于运动,每天锻炼30分钟,以加强脏器功能,坚骨丰肌,通畅血脉,延缓各部机能衰退。 9、住在乡村、小镇者,要比住在大城市的人寿命长。 10、定期检查身体,处病不惊,自我控制情绪,若有疾病,坦然置之,切忌忧愁、焦急,以缓解和消除病痛,但要认真治疗。

(完整版)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2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2(用) 实验目的: 1.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 2.会处理纸带,会计算各点瞬时速度。 3.会设计表格法记录数据。 4.会用v—t图象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信息.计算各时刻小车的速度,用v-t 图象寻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等。 实验步骤: 1. 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小车另一端连接纸带。 3. 启动电源,然后释放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关闭电源 4. 换上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5. 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数据的处理: 1.纸带的选取: (1)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做为计时起点,并记为0点。 (2)从起点0开始,每5个点(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1、2、3、4、5、6点。 2.采集数据: (1)用刻度尺测量相邻两计数点间距离,记录到设计好的表格中 (2)根据 T x x 22 1+ = υ计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3. 画出v —t 图象: 实验结论: 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它们成“线性关系”.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误差分析: 1.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从而计算出的瞬时速度有误差. 2.作v -t 图象时人为作图不准确带来误差. 计数点编号 (从0点开始计数) 1 2 3 4 5 6 相邻两计数点间 时间间隔 t/s 0-1 1-2 2-3 3-4 4-5 5-6 0.1 0.1 0.1 0.1 0.1 0.1 相邻两计数点 间距离 x/cm x 01 x 12 x 23 x 34 x 45 x 56 1.40 1.90 2.38 2.85 3.35 3.87 各计数点的速度 v/cms -1 16.50 21.40 26.15 31.00 36.10

(九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阅读目标、重难点 思考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目标 1.学习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重点)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难 点) 学习过程 一、科学探究的步骤是: 二、探究活动: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 提出问 题: 。 (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想一想:怎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呢?(看课件图示提 示)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 器材: 步骤:

观察记录 讨论交流(三)、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观察实验演示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分析论证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自我检测 1、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车通过450 m 用了30 s ,而B车通过9 km用了12 min,那么速度快的为车。 2、一辆小 汽车在平直的 水平公路上行 驶,在这条公 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3、如果铁路钢轨每根长25m。火车行驶过程中,若在45s 内听到车轨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0次,那么火车的速度是 km/h。 4、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 的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

独立完成 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5、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0.5s,则下面哪个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A、 3 m/s B、 6 m/s C、6.3 m/s D、0 6、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1)取上面的坐标的纵坐标为路程s,每格为5m,横坐标为时间t, 每格为0.5s。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作出小球的路程—时间图像。

人际交往中的几个心理学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几个心理学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也可以说是第一印象,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对人们交往印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初次见面时,对方的表情、体态、仪表、服装、谈吐、礼节等形成了我们对对方的第一印象。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作用下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左右着我们对他人的日后看法。因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初次印象是长期交往的基础,是取信于人的出发点。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留给他人好的第一印象。如何做呢?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仪表,比如衣着要整洁、服搭配要和谐得体等;其次,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此必须锻炼和 提高言谈技能、掌握适当的社交礼仪。 (2)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在交往双方还彼此生疏的阶段特别重要,而随着双方了解的加深,近因效应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近因效应是相对于首因效应而言的,是指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题地位,掩盖了以往的评价,也称为“新颖效应”。比如,你一个平凡的老邻居突然做了官,你就会一扫其平凡的印象,对其刮目相看。再比如,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你的一个好朋友最近做了一件对不起你的事情,你提起他来就只记得他的坏处,完全忘了 当初的好处……这一切都是近因效应的影响。 近因效应给了我们改变形象、弥补过错、重新来过的机会。例如,两个朋友因故“冷战”一段时间后,一方主动向对方表示好感或歉意,往往会出乎意料的博得对方的好感,化解恩怨。 (3)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评价他人的似乎后,常常喜欢从某一点特征出发来得出或好或坏的全部印象,就像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因此有时也称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对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晕轮效应常使人出现“以偏盖全”、“爱屋及乌”的错误,影响理性人际关系的确立。话说回来,晕轮效应可以增加个体的吸引力而助其获 得某种成功,这或许是有利的一面。 为了防止晕轮效应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尽量避免感情用事,全面评价他人,理性和人交往。如果想利用晕轮效应有利的一面,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全面展示自己的优点、掩饰缺点,遗留给他人尽量完美的印象。 (4)刻板效应 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往往喜欢把他看成是某一类人中的一员,而很容易认为他具有这一类人所具有的共同特性,这就是刻板效应。比如,北方人常被认为性情豪爽、胆大正直;南方人常被认为聪明伶俐、随机应变;商人常被认为奸诈,所谓“无奸不商”;教授常常被认为是白发苍苍、文质 彬彬的老人…… 刻板效应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在于它简化了我们的认识过程,因为当我们知道某类人的特征时,就比较容易推断这类人中的个体特征,尽管有时候有所偏颇;消极作用,常使人以点带面、固执待人,使人产生认知上的错觉,比如种族偏见、民族偏见、 性别偏见等就是刻板效应下的产物。 (5)定式效应 定式效应也称为心理定式效应。心理定式,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事务的一种心理倾向。或许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农夫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于是他观察邻居的儿子的言行举止,没有一点不像偷斧头的贼。后来农夫在深山里找到了丢失的斧头,再看邻居的儿子,怎么也不像一个贼了。这个农夫就是受了心理定式

2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得分 实验名称: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练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的数据处理和瞬时速度的测量方法; 2.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能用v-t图象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利用打出的纸带,计算出多个点的瞬时速度,分析速 度和时间的关系。 1.计算打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应在计数点附近取 一个很短的时间t?,用t?内的平均速度作为打该计数点 小车的瞬时速度。 2.用描点法作出小车的v-t图象,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三.实验仪器 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4个25 g的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等。 四.实验步骤 1.将打点计时器用配套的螺旋夹固定在长木板的一边,连接好电路。(如无螺旋夹时可在长木板上敲几个长钉紧靠打点计时器的前后借以固定;有的用大弹簧夹子把打点计时器紧夹在长木板边缘也可,但要注意不能影响打点计时器工作。) 2.将挂有重物的细绳跨过滑轮与小车相连接。(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小车能在木板上平稳滑行,操作时必须注意使细绳的拉力通过小车的重心,以免小车前进时小车转动或摇晃,可在系好细绳后试拉一下小车,观察车身是否作直线运动。) 3.将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与小车厢连接。(操作时要将纸带紧紧地夹在小车上,以免小车运动时纸带松开,可用弹簧夹子夹住,但不要使纸带破损,以免小车启动时把纸带拉断。)

4.使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在水平长木板上运动, 打点计时器同时开始工作,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操作时应试打几次,不要使点迹过分密集或过分疏散,若觉得太密集时可增加绕过滑轮线绳下所系的重物,反之则减小。) 5.打出纸带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改变钩码的质量,重复上述步骤,多打出几条纸带(3-5条)。 6.实验操作完毕,整理器材,进行数据处理。 五.数据处理 1.纸带的选取:选择点迹较清晰的,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到适当的点为计时起点。 2.采集数据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纸带,舍去开头的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始点,把每打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0.02×5s=0.1s。在纸带上从第一个点开始,每隔5点一次标上0,1,2,3,……。测量各个计数点到起点的距离x 1 ,x 2 ,x 3 ...,然后计算出相邻计数点之间 的距离x 01 ,x 12 ,x 13 …… 3.瞬时速度的计算 2 1 ?X D E F △x0△x1△x2△x3 1 2 0 3 4 5 cm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原理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力对物体做了功,物体的能量一定改变,是什么能改变了?物体由静到动,速度υ越大,动能E K也越大,动能与速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力对物体功,会改变物体的动能,从而改变物体的速度,动能与速度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验器材平板,小车,细线,滑轮,重物(或橡皮筋),打点计时器,纸带; 实验步骤①平衡阻力:连接仪器与设备,使木板略为倾斜,补偿阻力; ②称量沙与桶质量, 计算细线拉力大 小; ③接通电源,释放小 车,拖动纸带打下 一系列点;标注记 数点,并测量各点间的距离;并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计算初始 点到各点拉力所做的功; ④如果用橡皮筋牵引,设一条做功为 w,两条三条分别做功2w和3w ⑤建立坐标系:以功W为纵坐标,以 速度υ2为横坐标(或以υ、υ3、 为横坐标),如果作出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则说明功与速度的平方成 正比:W∝υ2; 数据处理①计算拉力所做的功:当M车>>m物时,F=G,则W=FL=GL; ②试证明:当M车>>m物时,F=G,为什么? ③由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小车运动的速度 ④也可以用电子表格等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第一列输入速度大小,第 二列输入对应的功,选中所有数据,点击“插入-图表-图表类型-xy 散点图……”,在“添加趋抛线,类型标签,逐次尝试二阶多项式,三阶 多项式等类型……”——根据图象分析:功与速度的关系 误差分析

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作业与测试 1.试由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小车运动的速度 其中:A点到F点有距离为,A点到H点有距离为; 打F点时小车的速度为,打H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2.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再用2条、3条……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实验. 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出的纸带算出. (1)为了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木板应(填“水平”或“倾斜”)放置; (2)判断摩擦阻力已被平衡的方法是() A.轻推一下小车,小车能够匀速运动B.释放小车后,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运动C.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够运动D.轻推一下小车,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运动(3)实验中(填“需要”或“不需要”)测出一条橡皮筋对小车做功W的数值. 3.计算拉力所做的功:当M车>>m物时,F=G,则W=FL=GL; 试证明:当M车>>m物时,F=G,为什么? 4.质量为1 kg的重锤自由下落,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运动过程,打点计时器接6 V、50 Hz的交流电源,如图所示,纸带上O点为重锤自由下落时纸带打点的起点,选取的计数点A、B、C、D、E、F、G依次间隔一个点(图中未画出),各计数点与O点距离依次为31.4、70.6、125.4、195.9、282.1、383.8、501.2,单位为mm,重力加速度为9.8 m/s2, (1)求出B、C、D、E、F各点的速度并填入下表。 计数点 B C D E F 速度/m·s-1 (2)求出物体下落时从O点到图中各点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并填入下表。 计数点 B C D E F 功/J (3) 以功W为纵坐标,以速度υ2为横坐标,由图可得重力所做的功与________成_____关系。

第三课 人际关系效应串讲

第三课人际关系效应串讲(两课时) 一、巴奴姆效应 班级学生讲完课前小故事。 师:在这一星期里,我对今天上台讲课前小故事的同学做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通过询问你们的班主任老师和对照对你们之前自己写的“我的名片”,结合老师自己的猜测,我对他们做了一些简单的评价,请你们来看一下,不知道是否符合你们的情况,你们三位看一看吧,但不要让别的同学看到,看完的请对老师的“评价”发表一下意见哦。 附小纸条:“您非常需要别人的好评,希望被人喜欢和赞赏,不过并非每个人都如此对您;您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其中也包括一些脱离现实的幻想;您想做成许多事情,身上蕴藏的潜力无穷,相比之下,已经发挥出来的却不多;在某种情况下,您会产生烦恼,甚至犹豫动摇,但到关键时刻,您的意志还是坚定不移的…………” 生:(看完纸条)哇……很准啊! 师:有哪位同学不介意的话,把我对你的评价读给全班同学听。哈哈,对了,其实我给他们三位的评价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三个这么有个性的同学都觉得那纸条上的话说的就是他了? 师:纸条上的说的话特别的摸棱两可,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 这一点被许多江湖算命骗子所利用,他们会用一些既有正面,也有负面,模棱两可的语言加以评价推测,没经验的你们就会对其中一些投其所好的语言,对号入座,变为符合其内心活动的东西,所以会觉得灵验。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心理学的效应——“巴奴姆效应”。 名字的由来:心理学家巴奴姆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声称自己是占星术家,能够遥测每个不相识者的性格。广而告之后,信件纷至沓来。这位心理学家根据读者来信寄出了数百份遥测评语。有二百多人回信感谢,称赞他的遥测准确、十分灵验。谁料心理学家寄出的竟是内容完全相同的标准答案。就是老师刚才给几位同学的纸条上的话。 这样的评语怎么会不“灵验”,因为谁不想被人喜欢和赞赏?谁不会有美好的憧憬?谁会说自己的潜力已充分发挥?所以,这种几乎适合任何人的评语每个人都会乐意接受。 名词解释:心理学家把人们乐于接受这种概括性的性格描述的现象称为“巴奴姆效应”。 二、首因效应 名词解释: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物理1第二章第一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在以下三个领域具体为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2、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数学工具将问题化繁为简,利用v-t图象展现物体运动规律,研究规律。 ◆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 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 系。 ◆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实验的操作过程。 2、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钩码若干个、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学生电源。 [设计理念] 本节内容被安排在第二章第一节,即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关系”之前,起到一个铺垫作用。本节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看似简单,但其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是具有基础性和典型性的。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一种从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作出图象,分析图象,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飞机的运动、雄鹰的运动、苹果的下落等现象说明速度随时间在 不断的变化情况。 提问:怎样探索复杂运动蕴含的规律呢?物体的运动存在怎样的规律吗? 学生:要想探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知道物体一系列不同时刻的速度。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二)复习提问 提问:直接测量瞬时速度是比较困难的,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如何测得物体运动的 瞬时速度呢? 学生:我们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先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再通过对纸带的分析、 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提问:如何来计算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呢? 学生:通过测量纸带上两点的距离得出平均速度可粗略的代表这两点之间某一点的瞬 时速度。 提问:打点计时器的组成部分、作用。(展示实物电磁打点计时器) 学生:它有线圈、振片、振针、永久磁铁、限位孔等组成,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 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电源频率在50Hz 时,每隔0.02s打一个点. (三)新课教学 1、进行实验 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师生互动] 得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在此过程中,可以先学生自我归纳,然后教 师进行指导) (1)、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绕过滑轮,下面挂上适当的钩码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如下图。 (2)、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启动计时器,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动纸带运动。让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3)、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4)、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按上述步骤,再做两次。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 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

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

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时间表达法和可数名词的复数变化规则

时间表达法和可数名词的复数变化规则试卷 一:将下列时间转换成数字时间表达法: 1. a quarter past ten _________ 2.ten to six _______________ 3. half past six ____________ 4.fifteen to eleven___________ 5.twenty past five_____________ 6.twenty to eight____________ 7.ten past seven__________ 8.fifteen past twelve__________ 9.twenty to nine____________ 10.ten to seven _____________ 二:将下列时间表达法转换成英文形式。 (1)1:00________(2)12:15________(3)3:30___________ (4)5:50__________ (5)7:20__________ (6)12:30_______________ (7)9:40_____________ (8)8:10____________ (9)12:45_________________(10)6:25___________ 三.将下列可数名词转换成复数形式。一清辅音浊辅音结尾加s的标上相应的读法音标。 例:yo-yo yo-yos /z/ notebook notebooks/s/ balloon_______ book________ kite_________ paintbrush_________ witch__________ city________ cat_________ country________ fish________ potato_______ tomato ___________ bus________radio___________knife___________watch____________fox_____ _class__________brush__________toy_________dog________party________ photo(照片)________study(书房) wolf(狼)____________monkey____________ leaf(树叶)____________bag____________wife(妻子)____________ foot(脚)_______tooth(牙齿)___________ map(地图)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