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意志倒下的时候

意志倒下的时候

意志倒下的时候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有怎奈的

秋风萧瑟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为让思念扬起

你若有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便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哪里

都会有无数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汪国真

(完整word版)数学家精彩小故事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第7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1.解释法的概念。 答:(一)一般说来,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不同,法律规范具有自己的特征。法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实施的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和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法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之处在于它的特殊的强制性,即国家强制性。 (3)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三)法的作用有社会作用、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和制裁作用。 2.法律关系有哪些特征? 答:(1)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它反映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属于社会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它是统治阶级有目的建立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意志关系。(2)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就不可能形成与之相应的法律关系。由此,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其次,法律关系体现意志关系。法律关系的意志性来源于法的国家意志性。法律关系同法律规范一样体现国家意志。 最后,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 3.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答:在历史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具有阶级性和人民性。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反映,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基本工具,是历史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效制度保障。 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答:(一)法的渊源,也称法律渊源,主要指法的效力和形式的来源。 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 (1)制定法是我国法的基本渊源。在我国,判例不是法的渊源。 (2)特别行政区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属于单独一类。 (3)习惯在我国法的渊源中的意义很小。 (三)当代中国的法的渊源,主要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各种制定法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和认可的惯例等。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第七章 小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第七章小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意志发展及其特点 一、意志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意志和行动是密不可分的,在意志支配下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意志支配、调节着行动,并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来。意志是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学业成绩的好坏与意志水平的高低是一致的。意志坚强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强,并能克服困难,坚持组织自己的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反之,意志薄弱的学生,往往会影响学业成就的提高。 二、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意志特点是在其克服困难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随着学习活动逐渐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儿童的意志品质也迅速发展起来。首先,学习是有一定目的和要求的复杂活动,学生必须为了达到既定

目的而自觉行动,如遵守纪律,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等;其次,学习任务是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不仅要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一些自己不感兴趣但必须学的东西,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付出意志努力,坚持学习;再次,班级、少先队和学校等要求小学生的行为必须符合集体的利益,从而使小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最后,小学生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义务活动、体育锻炼等,各种活动的任务都有一定的严格要求,小学生必须约束自己遵守活动的要求,完成活动任务。此外,在小学时期,儿童的情感与意志有密切地联系,儿童的情感常成为行为的动机,并在意志行为中起很大的作用。小学生在这些新的活动过程中,使自己的意志特点日趋明显。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的意志力是通过意志品质表现出来的,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具有四个特点。 .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人在行动中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认识所采取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一定要求的良好品质。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等不良品质则是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特征。容易受暗示的人,只能在得到提示、命令、建议时才表现出积极性,而且很快就受别人

有趣的数学家故事

有趣的数学家故事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 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21世纪七大数学难题 美国的克雷数学研究所于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宣布了众多数学家评选的结果:对七个“千禧年数学难题”的每一个悬赏一百万美元。 “千年大奖问题”公布以来,在世界数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这些问题都是关于数学基本理论的,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化产生巨大推动。认识和研究“千年大奖问题”已成为世界数学界的热点。不少国家的数学家正在组织联合攻关。可以预期,“千年大奖问题”将会改变新世纪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十个数学家的故事文档

华罗庚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正是华罗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陈景润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

07意志过程与管理

07意志过程与管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七章意志过程与管理第七章意志过程与管理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意志的含义、作用、品质,意志行动的过程,掌握意志的管理,积极应对挫折的挑战的方法。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意志的概念、作用、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意志的品质、意志行动的过程以及意志管理和应用。 第一节意志概述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will)是人为了一定的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的作用 1.意志给人的认识活动以巨大的影响 2.意志对人的情绪、情感以及情商的培养有很大作用 3.意志对人的整个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4.意志在人的实践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一)意志行动是自觉地确定目的的行动 1.意志行动和确定的目的分不开 2.随意行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四.意志的品质 1.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不屈从于周围人们的压力,按照自己的信念、知识和行为方式进行行动的品质。 2.果断性 果断性是一种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实现所作决定的品质。 3.坚忍性 坚忍性是一个人能长期保持充沛精力,战胜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地向着既定目的前进的品质。 4.自制力 自制力是指能够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言语方面的品质。 五.意志行动的过程 意志行动是一个复杂的自觉行动的过程,有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历程。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是意志行动的动因,一般要经过确定目的、动机斗争和拟订计划等环节。 (1)确定目的 (2)动机斗争。

第五章情感和意志

第五章小学儿童的情感和意志 一.填空 1.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以实现()的心理过程。意志和行 动不可分,意志()行动,同时也在()中得以表现。人的意志有三种特征:()、()和()。 2.意志行动可划分为()和()两个阶段,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主 要的心理成分有()、()和()。 3.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目的是一个期望在其行动中()。 4.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其最佳地实现,称之为()。 在意志行动方案选择中,主体的()、()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5.人在确定目的,解决动机冲突,制定计划,进行决策以及()的 过程中,克服(),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的心理力量,称之()。 6.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儿童()和()的常规训练,使儿童形成 ()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选择 1.“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 ). ○1意志对认识的影响○2情感对认识的依赖○3意志对情感的作用○4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2.“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差的表现。○1自觉性○2果断性○3自制性○4坚持性 3.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

这体现了低年级儿童意志的()水平比较低。 ○1自觉性○2果断性○3自制性○4坚持性 三、判断 1、“知之深,则爱之切”,这说明情感依赖于认识过程。() 2、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 3、人们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颂扬,是道德感情的体现。() 4、“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化险为夷”这种情绪状态称之为道德感。() 5、在行动过程中,没有困难,该行动不属于意志行动。() 6、在教学中,教师富有情绪色彩、生动形象的讲述,激起儿童相应情感体验的产生。这种情感体验称之为移情。() 7、新教师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所产生的畏难情绪,这便形成了教育过程中的内部困难。() 8、受意识支配的那种学熟了的动作叫随意动作,这些随意动作是意志行为的基础。() 9、困难越大,越有利于小学儿童的意志培养。() 10、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表率,对小学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积极影响的。() 四、分析 1、一位高年级的教师在上课中,发现一位中队委员思想开了小差,老师为促使他“醒悟”,便要这位同学用“以身作则”这个成语造句,这位同学低头不语。于是,教师带着讥讽的口吻造了一句:“中队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第七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备选项编号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中,多选或少选不给分。) 1.下列关于狭义上法律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是一种技术规范②它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③它是一种习惯规则④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2. 关于授权性法律规范,一般使用下列哪几种字样的词语来表述() ①禁止、应当②有责任、必须③可以、有权④严禁、不得 3.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形式是() ①制定新法和沿用旧法②制定和认可法律 ③制定国内法和参加国际条约④制定和解释法律 4.关于法律部门(即部门法)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形式上表现一致法律规范的总和②在内容上是一致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③在调整对象为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④在形式上表现不一致法律规范的总和

5.下列关于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效力从高至低排列正确的是() ①行政复议法→宪法→物权法②宪法→刑法→枪支管理 办法 ③物权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④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 →著作权法 6.法律的历史类型与人类社会演进的形态是相一致的。至今为止有哪几种法律的历史类型() ①原始社会法律、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和资本主义法律 ②原始社会法律、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法律③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法律 ④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7.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我国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主体是()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②中共中央③国务院④中央军委 8.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 ①公安局②人民法院与检察院③监狱④人 民政府 9.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①人民法院②国务院③人民检察院④公 安局 10. 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

勤奋数学家小故事简短

勤奋数学家小故事简短 【篇一:勤奋数学家小故事简短】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 目是:1+2+3+ .+97+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 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 出的:把 1加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4+3+2+1 =101+101+101+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 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 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自己可以浓缩一下 【篇二:勤奋数学家小故事简短】 最佳答案1、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 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 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 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 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 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 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 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 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 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 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 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 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 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 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 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

心理学(加第七章)

第一章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心理学: 指的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变化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过程的科学。心理学既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也正是因为它兼具两者的特点,因此,有人称之为“中间学科”。 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人们在劳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的,每个人都知道它。但它又不像物理现象、化学现象那样显而易见。它没有形状、大小、气味,也没有重量,是潜藏于大脑内部的精神现象。 (1)根据心理现象的特点,可以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 1)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 程、体验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体验包括:情绪、情感、情操;意志包括:下定决心、制定计划、克服困难等。 2)体验是在任职的基础上产生的,人堆事物的认知又是在体验的支持与激励之 下实现的,在认知基础上和在情感推动下进行的意志行为过程又反过来促进认知和体验过程的深化 3)个性心理则是指具有个体特色的心理现象,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显著差异。 她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4)个性心理倾向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如需要、欲望、动机、兴趣、爱好、态度、 理想、信念、信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而稳定的心 理活动的特点,如气质、能力、性格以及由个性心理综合决定的人格特征。 6)心理状态是指个体的或群体的各心理现象在某一阶段、某一时刻、某一条件 下或某一活动中的所处状态。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测量和描述心理现象 2)探索和揭示心理活动规律 3)发展和完善心理科学 4)理解和说明人的外显行为的内在心理动因 5)预测和调控人的心理和行为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 唯物主义心理观: 一、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心理活动是身体或脑的属性和机能。 1.大脑作为一种物质体系,和其他物质一样,有其自身的物质结构和功能, 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3.神经元是发生兴奋后沿着轴突传导。 4.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5.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体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无论

第七章 链传动试题

简答题1: 链传动为什么要张紧?如图所示的链传动,轮3为张紧轮,小链轮1按什么方向旋转比较合理(在图中标出)?并说明原因。 2 3 1 简答题2: 链传动中,链节距p、链轮齿数z、链轮转速n对链传动的运动特性有何影响?在设计链传动时,怎样考虑这些影响? 简答题3: 下图所示的各链传动布置形式中,小链轮为主动轮,它应按什么方向旋转比较合理?为什么? (a) (b) (c) (d)

分析与计算题 (1) 一双排滚子链传动,已知链节距p=19.05 mm,单排链的额定功率 P=3.5 kW,小链轮齿 数 z=21,大链轮齿数2z=67,中心距0a约为700 mm,小链轮转速1n=350 r/min,载荷平稳,1 小链轮齿数系数 K= 0.9,多排链系数p K=1.7 ,工作情况系数A K=1.0,试计算: z 1) 该链传动能传递的最大功率; 2) 链条的长度。 (2) 单排滚子链传动,己知链节距p= 25.4 mm,小链轮分度圆直径 d=170.47 mm,小链轮转 1 速 n=790 r/min,单位长度链条的质量q= 2.6 kg/m,试求小链轮齿数1z和链所受的离心拉力1 F。 c

答案 简答题1 答: 1) 链传动张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在链条的垂直过大时产生啮合不良和链条的振动现象,同时也可以增大链条与链轮的啮合包角。当两轮轴心连线倾斜角大于60o时,通常应设有张紧装置。 2) 小链轮按答下图所示的方向旋转比较合理。其原因是当小链轮按该图所示的方向旋转时,其松边在下,这样的结构比较合理;若松边在上,则可能有少数链节垂落到小链轮上产生链条卡住的现象。 简答题2 答: 链节距p:在一定条件下,链节距越大,承载能力越高,但是传动的多边形效应也要增大,于是冲击、振动和噪声也越严重。所以设计时,应尽量选取较小节距的单排链;速度高、功率大时,则选用小节距多排链。从经济上考虑,中心距小、传动比大时,选用小节距多排链;中心距大时,选大节距单排链。 链轮齿数z:齿数过少,会导致:传动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增大;铰链磨损加剧;链传动的圆周力增大。因此,设计时,增加小链轮齿数对传动是有利的。但是z不能选得太大,否则除增大了传动的尺寸和质量外,链条会易于发生跳齿和脱链现象。 链轮转速n:转速越高,传动的动载荷就越大。所以设计时链速不能过高。 简答题3 答: a)逆时针;b)逆时针;c)逆时针;松边在下,否则下垂量增大后,链条易与链轮卡死;d)顺时针,张紧轮应加在松边。

(完整版)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大全【三篇】

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大全【三篇】 了解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史,很有好处.学生通过感人、有趣的数学家的历史事例,以及一些数学的重大事件,有助于了解数学的发生和发展。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 【欧姆与欧姆定律】 乔治·西蒙·欧姆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 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欧姆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

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开始,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后来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一根扭丝悬挂一磁针,让通电导线和磁针都沿子午线方向平行放置;再用铋和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沸水中,另一端浸在碎冰中,并用两个水银槽作电极,与铜线相连。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磁针的偏转角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他将实验结果于1826年发表。1827年欧姆又在《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S=γE。式中S表示电流;E表示电动力,即导线两端的电势差,γ为导线对电流的传导率,其倒数即为电阻。 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并遭到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研究成果被忽视,经济极其困难,使欧姆精神抑郁。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荣誉的科普利金牌,才引起德国科学界的重视。 欧姆在自己的许多著作里还证明了: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和传导性成反比;在稳定电流的情况下,电荷不仅在导体的表面上,而且在导体的整个截面上运动。 人们为纪念他,将测量电阻的物理量单位以欧姆的姓氏命名。 【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是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

第七章链传动试题

简答题1: 链传动为什么要张紧如图所示的链传动,轮3为张紧轮,小链轮1按什么方向旋转比较合理(在图中标出)并说明原因。 2 3 1 简答题2: 链传动中,链节距p、链轮齿数z、链轮转速n对链传动的运动特性有何影响在设计链传动时,怎样考虑这些影响 简答题3: 下图所示的各链传动布置形式中,小链轮为主动轮,它应按什么方向旋转比较合理为什么 (a) (b) (c) (d)

分析与计算题 (1) 一双排滚子链传动,已知链节距p= mm,单排链的额定功率 P= kW,小链轮齿数1z=21, 大链轮齿数 z=67,中心距0a约为700 mm,小链轮转速1n=350 r/min,载荷平稳,小链轮齿 2 数系数 K= ,多排链系数p K= ,工作情况系数A K=,试计算: z 1) 该链传动能传递的最大功率; 2) 链条的长度。 (2) 单排滚子链传动,己知链节距p= mm,小链轮分度圆直径 d= mm,小链轮转速1n=790 1 r/min,单位长度链条的质量q= kg/m,试求小链轮齿数 z和链所受的离心拉力c F。 1

答案 简答题1 答: 1) 链传动张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在链条的垂直过大时产生啮合不良和链条的振动现象,同时也可以增大链条与链轮的啮合包角。当两轮轴心连线倾斜角大于60o时,通常应设有张紧装置。 2) 小链轮按答下图所示的方向旋转比较合理。其原因是当小链轮按该图所示的方向旋转时,其松边在下,这样的结构比较合理;若松边在上,则可能有少数链节垂落到小链轮上产生链条卡住的现象。 简答题2 答: 链节距p:在一定条件下,链节距越大,承载能力越高,但是传动的多边形效应也要增大,于是冲击、振动和噪声也越严重。所以设计时,应尽量选取较小节距的单排链;速度高、功率大时,则选用小节距多排链。从经济上考虑,中心距小、传动比大时,选用小节距多排链;中心距大时,选大节距单排链。 链轮齿数z:齿数过少,会导致:传动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增大;铰链磨损加剧;链传动的圆周力增大。因此,设计时,增加小链轮齿数对传动是有利的。但是z不能选得太大,否则除增大了传动的尺寸和质量外,链条会易于发生跳齿和脱链现象。 链轮转速n:转速越高,传动的动载荷就越大。所以设计时链速不能过高。 简答题3 答: a)逆时针;b)逆时针;c)逆时针;松边在下,否则下垂量增大后,链条易与链轮卡死; d)顺时针,张紧轮应加在松边。

数学家小故事十则

数学家小故事十则 一蒲丰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二高斯 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三笛卡儿 笛卡儿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数学发展上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在笛卡儿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笛卡儿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四冯·诺依曼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五杨辉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杨辉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他对筹算乘除捷算法进行总结和发展,有的还编成了歌决,如九归口决。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叠积、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类。 他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为初学者制订的"习算纲目"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第七章 意志

第七章意志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意志的概念、品质和意志行动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意志的概念、品质和意志行动的过程 2.本章难点: 意志品质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4学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意志概述 一、定义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它具有三个特征. 1、明确的目的性 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二)人的意志是不是自由的? (三) 意志和认识、情绪的关系 1.意志和认识的关系 (1)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2)意志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意志和情绪的关系 (1) 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2)意志也可以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于理智。 第二节意志行动的过程 一、复杂意志行动过程 (一)决策阶段 1.动机斗争与目的确定

(1)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型冲突) 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样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像这种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 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而都想躲避的目的,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始能避免其二。像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像这种对同一目的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冲突)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的,而每一个目的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像这种对几个目的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多重趋避冲突。从内容上来看,心理冲突可分为 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 2.确定行动目的 3.选择行动的方法 4.制订行动计划 (二) 执行决策阶段 二、执行命令的意志过程 1.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情感体验和认知活动协调作用的过程。 2.执行决定是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 主要困难: (1)与目的不符的各种动机出现。 (2)行动中出现意外情况。 (3)个性原有的消极品质:懈怠、保守、不良习惯、行动;环境带来的不愉 快的体验。 第三节意志的品质 (一)独立性(自觉性)

基础心理学练习第七章 情绪和意志

第七章情绪和意志 一、名词解释 1、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根据目的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 二、选择最佳答案 1、伴随着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 D ) A、情绪 B、情感 C、感情 D、表情 2、带有渲染作用的,比较稳定而又微弱的影响着一个人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 ( B )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3、个体根据自己、别人的行为举止,思维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叫做( A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4、“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影响所致( B )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5、情绪和情感伴随着人的( A )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之间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6、受人的意识调节,具有一定的目的的方向性的运动。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学会了的动作为( C ) A、意志行为 B、目的的确立 C、随意动作 D、克服困难 7、一个人能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能自觉主动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该目的意志品质为( D ) A、独立性 B、果断行 C、坚持行 D、自制性 8、一意孤行地坚持自己的错误去行动,此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是( D ) A、盲从和武断 B、任性和怯懦 C、优柔寡断 D、顽固和执拗 9、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不能独立地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 B )品质。 A、果断行 B、独立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10、动机斗争,目的确立和方法选择包括在意志行为的( A )阶段。 A、采取决定 B、执行决定 C、制定计划 D、自我调节 三、判断题 1、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规律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 ) 2、人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都属于意志行动。( × ) 3、心境一旦产生就会在一段时间内对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 ) 4: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种表现:一种是急中生智。使人调节全身各方面力量,急中生智,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转危为安;另一种是惊慌失措。使个体行为失调,思维混乱,分析判断能力减弱,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发生困难,甚至会使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失调,出现暂时休克现象。( √)

第七章 链传动

第七章 链传动 §7-1 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1.组成:链传动由装在平行轴上的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绕在链轮上的链条组成。工作时,靠链条链节与链轮轮齿的啮合带动从动轮回转并传递运动和动力。 2.特点:1)由于链传动属于带有中间挠性件的啮合传动,所以可获得准确的平均传动比; 2)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预紧力小,所以链传动轴压力小,而传递的功率较大,效率较高,链传动还可以在高温、低速、油污等情况下工作; 3)与齿轮传动相比,两轴中心距较大,制造与安装精度要求较低,成本低廉。 4)链传动运转时不能保持恒定的瞬时传动比和瞬时链速,所以传动平稳性较差,工作时有噪音且链速不宜过高。 3.应用:适用于中心距较大,要求平均传动比准确的场合。传动链传递的功率一般在100kW 以下,最大传动比8max i ,链速不超过15m/s 。本章主要讨论滚子链。 §7-2 传动链的结构特点 一.滚子链 滚子链是由滚子1、套筒2、销轴3、内链板4和外链板5组成。内链板和套筒之间、外链板与销轴之间分别用过盈联接固联。滚子与套筒之间、套筒与销轴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当内、外链板相对挠曲时,套筒可绕销轴自由转动。滚子活套在套筒上,工作时,滚子沿链轮齿廓滚动,减轻了齿廓的磨损。链的磨损主要发生在销轴与套筒的接触面上。因此,内、外链板间应留少许间隙,以便润滑油渗入销轴和套筒的摩擦面间。内、外链板制成8字形,是为了使链的各剖面具有相近的抗拉强度,也可减轻链的质量和运动时的惯性力。 传动链使用时首尾相连成环形,当链节数为偶数时,接头处可用内、外链板搭接,插入开口销或弹簧夹锁住。若链节为奇数,需采用一个过渡链节才能首尾相连,链条受拉时,过渡链节将受附加弯矩,所以应尽量采用偶数链节的链条。 滚子链与链轮啮合的基本参数是节距p 、滚子外径d 1和内链节内宽b 1。其中,节距是滚子链的主要参数。节距增大时,链条中各零件的尺寸也要相应增大,可传递的功率也随之增大。但当链轮齿数一定时,节距越大,链轮直径D 也越大,为使D 不致过大,当载荷较大时,可用小节距的双排链或多排链。多排链的承载能力与排数成正比,列数越多,承载能力越高。但由于制造、安装误差,很难使各排的载荷均匀,列数越多,不均匀性越严重,故排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四列。 考虑到我国链条生产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国际上几乎所有国家的链节距均用英制单位,我国链条标准GB1243.1-83中规定节距用英制折算成米制的单位。链号与相应的国际标准链号一致,链号数乘以25.4/16mm 即为节距值。后缀A 或B 分别表示A 或B 系列。A 系列用于重载、重要、较高速的传动,B 系列用于一般的传动中。 滚子链标记:链号—排数*链节数 标准编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