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庭自身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家庭自身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家庭自身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家庭自身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VC),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程长,有反复发作倾向,故在治疗时应坚持足疗程、足量用药[1]。临床通常采用口服给药和保留灌肠两种方法治疗。口服药物,胃肠道反应较多,患者往往随着症状的减轻而自行停药,致使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保留灌肠避免了口服药物带来的诸多副作用,疗效肯定,但因住院时间长,患者不愿接受。对此,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自身保留灌肠护理指导,教会患者掌握该方法后,让其回家坚持长期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2002年1月~2003年3月,在我院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但不愿住院治疗的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5~66岁,平均45.5岁。均排除各种感染性肠炎、放射性肠炎、克隆病等。根据医嘱所用药物,指导患者自己保留灌肠。疗程8周。治疗过程中,电话监测,详细记录腹痛情况、便次改变、全身状态及不良反应,疗程结束,结肠镜复查,随访6个月。 2 自身保留灌肠护理指导 2.1 材料 250ml、500ml液体瓶各1个,温开水(38℃~41℃),一次性输液器,网套医用手套,挂衣架,手纸,大毛巾,所需药物。 2.2 方法每晚临睡前排便、无便意者,先行清洁灌肠。 2.2.1 清洁灌肠方法温水500ml,套网套、插输液器,挂于衣架上,排气一次成功,关闭调节夹。灌毕,保留10min 后排便。 2.2.2 保留灌肠方法将药物放入250ml输液瓶;片剂研碎,加适量温开水(50~100ml),中药需用纱布过滤,温度38℃~41℃,将清洁灌肠所用输液器插至药瓶,用针头挑破输液器过滤网,排去管中温水至药物流出,关闭调节夹,插入肛门至头皮针管根部。 2.3 体位取左侧卧位,右腿抬高,左手中食指自会阴前掰开上下臀部,暴露肛门,右手持头皮针管开口端0.5~1cm处,从身后慢慢插入肛门至头皮针根部,打开调节夹。若为习惯性左手操作者,则先取右侧卧位,右手协助掰开臀部,左手插管,然后再次为左侧卧位。灌毕,取平卧位,臀下垫一折叠大毛巾或成卷卫生纸,30min后去掉,取任意体位,安静入睡,直至下次排便,每晚1次。 3 疗效观察疗效标准按1993年全国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疗效标准[2]。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其中,腹胀减轻或消失22例(100%),腹痛减轻或消失22例(100%),排便次数恢复至每天1次18例(81.8%),每天2~3次4例(18.2%),脓血便及粘液便消失22例(100%),纤维结肠镜检查肠壁无充血,水肿症状消失,溃疡愈合。22例中,治愈18例,治愈率81.8%,有效4例,有效率为18.2%,总有效率达100%。 4 讨论由于溃疡性结肠炎(UC)局部肠粘膜长期充血、水肿,周围结缔组织增生,血运差,药物难以吸收,肠粘膜不易愈合,治疗效果差,易反复发作。治疗时必须坚持足疗效、足疗程用药。口服给药,除胃肠道酶类对药物疗效有破坏作用外,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产生的胃肠道反应很多,使患者不能坚持足疗程用药。保留灌肠避免了口服药物用药带来的副作用,肠道吸收规律,受到的干扰因素少,疗效可靠,但此方法多需住院,由护士为其操作。患者的选择只有住院,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考虑,当今医疗改革的重点就是围绕着方便患者进行;尽管保留灌肠技术含量较高,但不像无菌技术操作那么严格,只要认真指导,患者很快便能掌握。另因此法可在家进行,确实为患者解决了问题,患者乐于接受,切实可行。其中的弊端在指导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均能坚持治疗。[!--empirenews.page--] 4.1 家庭自身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点 4.1.1 经济本法除所用材料经济外,患者无需住院,无疑减少了费用。 4.1.2 方便患者白天工作,夜间治疗,工作治疗两不误,且不受时间限制。 4.1.3 心情舒畅溃疡性结肠炎,一般认为与免疫、遗传、精神神经因素有关[3],患者在家中治疗,无暴露隐私的紧张感,精神放松,自由进行,无疑给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1.4 适应人群广尤其适合单身、丧偶等身边无人照料者。 4.2 家庭自身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质结肠炎的缺点 4.2.1 患者易疲劳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指导时,一定让患者不要着急,遇有疲劳休息片刻,便可缓解。 4.2.2插管困难头皮针管的细、软虽减少了因长期灌肠插管对肛门的刺激,但初学者戴着手套操作困难,应认真指导,左右手配合,充分暴露肛门,凭“感觉”进行,确实困难者,可脱去手套,或

备好一次性灌肠管替换头皮针管。

探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

探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5-10-22T15:50:12.123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作者:刘建英[导读] 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腹泻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 (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十堰 442053) 【摘要】目的:探讨思密达保留灌肠在小儿腹泻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小儿腹泻42例,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思密达灌肠治疗可以缩短腹泻病治疗时间,提高疗效。结论: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腹泻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是目前治疗小儿腹泻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法。【关键词】小儿腹泻;思密达;保留灌肠 【中图分类号】R722.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340-01 Research of the effect of retention enema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Jian-ying liu (Shiyan city, hubei province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in 442053)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hought close to retention enema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fantile diarrhea. Method:in our department from Febr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were 42 cases children with diarrhea, USES, retention enema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dense enema treatment of diarrhea disease treatment can shorten the time,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Conclusion:dense of retention enema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quick effect, convenient use, and many other advantages, safe and non-toxic side effects, is a better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treatment. 【Key words】infantile diarrhea Think of retention enema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防治方法的不断改进,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下降。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小儿腹泻42例,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取得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腹泻患儿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1]。年龄6个月~6岁,平均 2.4岁;病程均在3天以内,排除入院前接受抗生素治疗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稀便,黏液便,大便次数每日3~10次。 1.2 方法 42例均行支持疗法及抗炎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行思密达保留灌肠,疗效4~5天。 1.2.1 配制 6个月至1岁,思密达用量1.5~3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至10~20ml,1~6岁,思密达用量3~6g加生理盐水至20~30ml,混合后备用。 1.2.2 操作方法(1)根据所需灌肠液量选用一次性注射器(20~50ml),拔出活塞,按上针头部分,向针管内倒入思密达粉剂所需量后,装活塞,同时快速反转针管,注射器乳头向上,以免粉剂在按活塞时推出。排出针管内气体,抽吸生理盐水至所需灌肠液量,将针管内溶液部分浸泡入39~41℃温开水中,使药液加温。(2)患儿侧卧位,暴露并抬高臀部,注射器接10号或13号导尿管(代替肛管),石蜡油润滑前端,注射器内抽1ml空气,然后将肛管轻轻插入肛门约5~7cm,针管乳头向下,使空气向上漂浮,缓慢推注药液后,随之将空气注入,以冲净管内药液,保证剂量准确。 1.3 疗效评价采用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急性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2]。(1)显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2)有效:治疗72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治疗72h,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2 结果 显效:29例,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大便性状、次数正常。有效:12例,临床症状减轻,大便常规白细胞每高倍视野5个/HP以下。无效1例,症状轻微减轻或无改善,大便常规白细胞在10个/HP左右。 3 讨论 思密达属双面体蒙脱石,它是一种天然的铝、镁两者的硅酸盐。药效学证明:思密达能抑制轮状病毒的传播,保护肠粘膜免受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组织学变化。思密达对空肠弯曲菌等也有吸附能力,并能使细胞感染程度下降。思密达保护肠壁避免腹泻期间胆汁盐对肠壁引起的损害,同时也能增加粘液厚度及使其韧性增加。 [3,4]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疾病,多为感染性,严重威胁婴幼儿的健康。思密达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他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通过保留灌肠对肠黏膜有直接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液屏障对病原菌的防御功能,并能把所固定的病原菌随肠蠕动排出体外,思密达经灌肠后,不改变正常肠蠕动和大便颜色,这样不会影响对患儿粪便颜色的观察。由于小儿不易接受口服给药,将思密达粉剂改为汤剂保留灌肠作为辅助治疗小儿腹泻,使用方便,患儿无痛苦,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静脉给药。临床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且价格便宜,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2]方鹤松.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华儿科杂志,1999,37(4):239. [3]靖立美.不同西药对中药灌肠液直肠保留时间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7,9(9):540. [4]王肇福.儿科护理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53.

经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经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标签:溃疡性结肠炎;经方;灌肠;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1-2]。因灌肠能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肠内局部药物浓度,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有效利用度,在UC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UC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范畴,历代医家在治疗本病过程中总结制定了一些经验方,如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芍药汤等。目前这些方药不仅在UC中药口服治疗中应用广泛,在灌肠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现就近年来经方灌肠治疗UC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1 灌肠方药 1.1 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由葛根、黄芩、黄连和炙甘草组成,有清热除湿、升阳止泻的功效,是历代医家治疗UC的主要方剂之一。吴谦认为此方“四倍葛根以为君,芩、连、甘草为之佐,其意专解阳明之肌表,兼清胃肠中之里热,此清解中兼解表里法也”。徐大椿《伤寒类方》指出“芩、连、甘草为治痢之主药”。 袁氏等[3]以葛根芩连汤加蒲公英灌肠治疗60例湿热内蕴型UC,总有效率达90%。颜氏[4]采用葛根芩连汤加黄柏、煅龙骨、煅牡蛎、白及灌肠治疗48例UC,总有效率达91.67%。吴氏等[5]对36例湿热夹滞型UC患者,治以葛根芩连汤加败酱草、栀子、红藤灌肠兼口服,总有效率达91.67%。汪氏等[6]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西药灌肠治疗23例UC,总有效率达91.3%。廉氏[7]以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西药灌肠治疗50例UC,总有效率达94%。曹氏[8]采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加减联合西药、中成药灌肠治疗28例UC,总有效率达92.86%。 1.2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由白头翁、黄柏、黄连和秦皮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是临床治疗UC的常用方剂之一。 郑氏[9]采用白头翁加减灌肠治疗83例UC,总有效率达97.6%;随访发现3个月、6个月、6~12个月和2年内的复发病例分别为0、2、3和6例,总复发率为27.5%。付氏[10]以白头翁汤加味灌肠治疗35例UC,总有效率为94.29%。 白头翁汤灌肠与中药口服联用治疗UC也可获得较好的临 床疗效和较高的结肠镜下治愈率。谭氏[11]采用加味白头翁汤灌肠与中药口服治疗32例UC,总有效率达96.9%。且4周后随访发现32例患者中,28例纤维结肠镜复查报告结肠溃疡面已愈合。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明显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 【病理】 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范围多自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 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是UC的基本病变,活动期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发生在固有膜、隐窝上皮(隐窝炎)、隐窝内(隐窝脓肿)及表面上皮。当隐窝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出现广泛的小溃疡,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溃疡。肉眼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出血,糜烂及溃疡。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少数暴发型或重症患者病变涉及结肠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至浆膜层,常并发急性穿孔。 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致正常结构破坏。显微镜下见隐窝结构紊乱,表现为腺体变形、排列紊乱、数目减少等萎缩改变,伴杯状细胞减少和潘氏细胞化生。可形成炎性息肉。由于溃疡愈合、瘢痕形成、黏膜肌层及肌层肥厚,使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缩窄。少数患者发生结肠癌变。 【临床表现】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因诱发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粪便中的黏液脓血则为炎症渗出、黏膜糜烂及溃疡所致。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轻重,轻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可至稀水样。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反有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2.腹痛轻型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方法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方法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通过使用刺激性小的尿管代替肛管,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插入肛管的深度、体位及流速,选择接近体温的灌肠液的温度,以期达到减轻病人痛苦、延长药物在肠道保留时间、促进溃疡早日愈合。方法对住院56例病人进行随机分组,采用不同灌肠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和肠镜检查及病人满意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人性化的选择舒适的肛管、合适的温度,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插管深度、体位及流速,大大提高了病人舒适度及满意度,提高了临床疗效,促进了溃疡早日愈合,减轻了病人痛苦。【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方法;疗效;满意度 溃疡性结肠炎系指原因不明、非特异性的大肠炎症。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症状,近年来发病率较高。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利用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但传统的保留灌肠法,存在着灌肠时护士插管深度不好掌握、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短、反复插管及肛管硬度造成黏膜的二次损伤、药液外溢的缺陷,影响了治疗效果,造成病人不必要的身心痛苦,为避免此

类事件发生,促进病人溃疡早日愈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4—10月,在我科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需保留灌肠的患者56例,均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1.6±5)岁,病程(3.6±1.7)年,病情属轻度17例,中度11例,病变累及直、乙状结肠16例,左半结肠5例,右半结肠7例;对照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40.8±6)岁,病程(3.3±1.4)年,病情属轻度15例,中度13例,病变累及直、乙状结肠12例,左半结肠8例,右半结肠7例,全结肠1例。患者在病情、病程、年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四川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1]。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按照马晓霞等《循证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患者中的应用》的观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灌肠技术[2]。 2.1.1 肛管的选择用16-18号一次性硅胶导尿管代替肛管灌肠,具有对直肠黏膜刺激小,无损伤,使药物保留时间延长等优点。 2.1.2 插管的深度根据结肠镜检术所提示的病变部位而定肛管插入深度(直肠7~12cm;乙状结肠15~20cm;全结肠30cm)灌肠,肛管可达乙状结肠或直肠中段等部位,避免了药物直接流入直肠,刺激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8-12T15:41:18.8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王敏 [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 王敏 (山东蓬莱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265600)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287-02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其病变主要局限在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可归属中医的“泄泻”、“腹痛”、“肠痹”范畴,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目前,西医药针对本病的治疗效果不满意,而且有很多毒副作用。中医药具有疗效稳定,无副作用等特点。我科于2008年—2011年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临床护理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8—64岁,病程10个月—10年不等。所有患者均经结肠镜及病理诊断确诊,病变部位多在直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轻者排便每日3—5次,重者每日排便10余次。全部病例均有粘液便或脓血便,大便潜血(+),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便后隐痛,以左下腹为重,亦可涉及全腹。 1.2 方法 1.2.1 中药方剂组成 五倍子15g 败酱草30g 公英30g 地丁15g 乌梅12g 土茯苓30g 蒲黄炭12g 酒大黄12g 1.2.2 灌肠液的配制 将上述中药煎汁150ml,温度38—40℃每晚灌肠1次,重度患者每日早晚各灌肠一次,14天为1疗程,连续用2—3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可间隔3—5天。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临床治愈24例,占75%;好转7例,占21.9%;无效1例,占3.1%。总有效率96.9%。 3. 护理 3.1 灌肠的护理: 3.1.1 灌肠时用床帘或屏风遮挡,维护患者自尊,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嘱患者排空二便。 3.1.2 患者取屈腿左侧卧位,选择一次性导尿管作为肛管,前端涂少许石蜡油,排尽管内空气,轻轻插入肛门15—25cm,用60ml针管抽吸药液,缓慢注入肠内。 3.1.3 插管动作要轻柔,特别是有痔疮的患者,嘱患者做深呼吸,减轻腹压,使肛门括约肌松弛,从而顺利插入所需刻度。 3.1.4 注入的药液速度要缓慢,以减少对肠壁的机械性刺激。灌肠液温度不宜过高过低,药液量小于200ml,患者便血量多时,温度适当降低,保持在37—38℃,怕冷的患者,选择灌肠液温度适当提高,以患者没有不适感觉为最好,灌肠液过凉,刺激肠粘膜引起肠蠕动,不利于药液的保留,温度过高可使肠粘膜受刺激,处于充血、水肿,易引起排便反射。如灌肠液注入不畅,应旋转导尿管,防止粪块堵塞,或拔出重新缓慢插入。 3.1.5 嘱患者尽可能忍耐,多保留灌肠液的时间,保留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灌肠后,嘱患者每15—20分钟更换体位一次。让药液与肠壁充分接触,以利于病变粘膜修复,依据肠镜所示病变部位,采取合适的体位,如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者应采取左侧卧位。病变在升结肠者,应采取右侧卧位。 3.1.6 灌肠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和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有便意和腹胀时,嘱患者张口呼吸,以放松腹肌,减轻腹压;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出冷汗腹痛时,应立即减慢或停止灌肠,让其平卧位休息,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3.2 情志护理 精神心理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因素之一,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易发难愈,需要长期治疗,药费价格昂贵,经济负担重,致使病人心情焦虑,抑郁,治疗的依从性差,所以入院后应热情接待患者,并向患者讲解病情,灌肠的适应症、禁忌症,说明灌肠的必要性、重要性,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3 饮食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宜选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忌食生冷、辛辣、油腻、油炸、粗纤维食物,忌食牛乳和乳制品,慎吃海鲜。饮食要有规律,少量多餐,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病情。 3.4 腹痛护理 观察患者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及持续时间。轻度腹痛时,可给予腹部热敷,腹痛重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可给予针灸或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药物。 3.5 腹泻护理 注意观察粪便的形状、量及排便次数,及时做好记录。腹泻严重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4. 体会 我科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粘膜,达到收敛、消炎、愈合的目的。此方法简单易行,痛苦小,副作用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体会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体会 关键词中药灌肠疗法;溃疡性结肠炎;理论探讨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临床表现,其病程长,病情轻重不等,容易反复。在祖国医学中,其属于“休息痢”、“久痢”、“肠澼”等疾病范畴[1]。近年来中药灌肠疗法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近年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以飨同道。 1 中药灌肠疗法源流 中药灌肠疗法是将适量的中药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使得药液在肠道保留一段时间,患者通过肠道吸收供给药物,达到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学外治法中导法的范畴。 有记载的灌肠疗法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唐代名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脾脏下》载:治疗疳痢不止时,主张用大麻子、胡麻一块熬,“令黄,以三升瓦瓶,泥表上,厚一寸,待泥干,内大麻等令满,以四、五枚苇管插口中,密泥之,掘地作灶,倒立灶口,底著瓦器承之。密填灶孔中,地平聚炭瓶四面。… …放火烧之,”至明旦开取,适其寒温,灌入疳湿痢患者下部,一合,寻觉咽中有药气者为佳。亦不得过多,多用则伤人。另外在《证治准绳》、《医宗金鉴》、《世医得效方》等书籍中都有类似记载。从上可知,我国古代医家已经可以很好的使用灌肠法,它是中医外治法的一个方面,具有使用简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等特点,并且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 2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理论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位在大肠腑,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脾肾虚弱,标实为湿热瘀滞。其发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之因、过劳过逸、食饮不调等因素有关,主要致病因素是湿邪,与大肠、肝、肾关系密切,初起以湿热内蕴肠腑,湿热下注大肠故见腹泻,壅塞不通则痛,常见腹痛,久则伤脾及肾,而致脾肾两虚,邪气入络,肠络损伤,血败肉腐,而致血瘀,脓血而成,正如叶天士所说“初病在气”、“久病在血”、“久病入络”。清·李用粹在《证治汇补·瘀血痢》中云“恶血不行,凝滞于里,侵入肠内,而成痢疾。”总之,久病则瘀,瘀血弗去,新血弗生,气血愈虚,正气愈虚,肠腑失养,则病情反复,经久难愈。中药灌肠是将一定量的药物溶液由肛门经直肠灌人大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正如清·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之法也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临床上,大部分病例溃疡性结肠炎的

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肠炎的疗效观察

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肠炎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7-13T09:20:38.01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徐红[导读] 早期,临床多给予肠炎患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退热等常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徐红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中医院 636600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 年9 月至2015 年4 月期间收治的84 例肠炎患儿按照奇偶数字法平均分成灌肠组和常规组,给予常规组患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消炎、退热等常规治疗,给予灌肠组患儿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灌肠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早于常规组患儿,治疗周期结束后,灌肠组患 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常规组患儿的69.0%,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肠炎,可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关键词】小儿肠炎;思密达;保留灌肠;疗效;临床症状【中图分类号】R37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226-01 肠炎为婴幼儿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实质为病毒、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肠道炎性反应,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儿并发痉挛、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1]。 早期,临床多给予肠炎患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退热等常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应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肠炎患儿可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2]。为此,我院对该种治疗方法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 年9 月至2015 年4 月期间收治的84 例肠炎患儿,84 例患儿入院后经临床检查均被确诊为小儿肠炎。采用奇偶数字法将84 例患儿平均分成灌肠组和常规组。灌肠组中,男患儿23例,女患儿19 例,平均年龄为(2.1±0.3)岁,平均病程为(3.4±0.6)d。常规组中,男患儿22 例,女患儿20 例,平均年龄为(2.4±0.4)岁,平均病程为(3.3±0.6)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两组患儿的家属均事先知晓我院本次研究内容,且均已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1. 2.1 常规组给予常规组患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退热、消炎等常规治疗。 1.2.2 灌肠组给予灌肠组患儿思密达[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90;生产单位: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3g]保留灌肠治疗,灌肠方法为将思密达溶于38 摄氏度的温开水中,使用肛管插入患儿肛门12~15cm,将溶液缓慢推注到患儿肠内,然后将肛管末端抬高,再灌入3~5ml 溶液后,缓慢将肛管拔出。年龄在4~12个月的患儿用药剂量为1g,每天1 次,1~2 岁患儿用药剂量为1.5g,每天2 次,2~3 岁的患儿用药剂量为2g,每天2~3 次。所有患儿的治疗周期均为3 天。 1.3 对比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1.3.1 对比指标本次研究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3.2 疗效评价标准将1998 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究会上制定的小儿肠炎疗效判定标准作为评价依据,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有效:相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大便次数增多。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将研究数据输入值统计学软件SPSS19.0 中进行统计学处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 x ±s)表示,以x2 和t 进行差异检验,P<0.05 表示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发现,灌肠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早于常规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x ±s,d) 3.讨论临床实践发现常规抗病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消炎等治疗方法虽然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药效起效时间较晚、用药治疗时间较长,给患儿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大[3]。且常规治疗方法所使用的药物多为抗生素类药物,较易产生耐药性[4]。随着临床的不断深入研究,近年来思密达被逐渐应用于小儿肠炎的临床治疗中。思密达即蒙脱石散,主要药物成分为双八面体结构蒙脱石散,在肠炎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对患儿肠道内多种病原菌的DNA 合成产生抑制作用,且药效不易被肠道细胞吸收,药物不良反应小,临床应用发现保留灌肠给药,药物成分可快速到达患儿病灶,在短时间内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5]。 我院本次对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发现,灌肠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较常规组患儿早,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也较常规组患儿高。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思密达保留灌肠法在肠炎患儿临床治疗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同时也表明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3系统精讲-消化系统-第五节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

1.患者女性,41岁,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收住入院,每天腹泻5~6次,有少量脓血便,对此类患者饮食护理应注意 A.给予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饮食 B.低蛋白饮食 C.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D.多进食新鲜水果 E.多吃蔬菜 【答案】:C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富营养而少纤维、易消化、软食物,禁食生、冷食物及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忌食牛乳和乳制品。急性发作期病人应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严重者应禁食,并给以胃肠外营养,使肠道得以休息,利于减轻炎症,控制其症状。 2.患者女性,36岁,间断发作下腹部疼痛伴腹泻2年,每天排便3~4次,为脓血便,常有里急后重,排便后疼痛缓解。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腹泻 B.阿米巴脓肿 C.肠结核 D.肠易激综合征 E.溃疡性结肠炎 【答案】:E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消化系统表现:腹泻,轻度、中度腹痛,便后疼痛可减轻或缓解;全身表现:发热重者可有高热、贫血、消瘦、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 3.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目前多数认为与下列哪一种因素关系最大 A.遗传 B.感染 C.过敏 D.精神紧张 E.免疫异常

【答案】:E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数研究认为与免疫因素关系最大。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肠黏膜存在异常的上皮细胞,分泌异常黏液糖蛋白,正常防御功能被削弱,影响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使一般不易通过正常肠黏膜及对人体无害菌群、食物等抗原,可以进入肠黏膜,激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与炎性变化。 4.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治疗药物是 A.地塞米松 B.柳氮磺胺吡啶 C.前列腺素 D.甲硝唑 E.阿莫西林 【答案】:B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首选药物,适用于轻、中型及重型经治疗已有缓解者,发作时每天4~6g,分4次口服,病情缓解后改为每天2g维持,疗程1~2年。 5.男性,38岁,左下腹间断发作性腹痛伴腹泻3年,便后疼痛缓解,以“溃疡性结肠炎”收入院。护士对该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包括 A.指导患者和家属注意饮食和休息 B.了解化验指标 C.按时复查 D.掌握用药方法及注意不良反应 E.学会观察各种并发症 【答案】:B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健康教育。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1)心理护理,调节良好的心态。(2)药物用法和观察。(3)并发症的观察。(4)注意饮食和休息,按时复查。了解化验指标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6.患者男性,43岁,腹痛腹泻1年,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护士告知患者服药注意事项,下列不属于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的是 A.恶心、呕吐 B.食欲不振 C.心律失常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肠壁穿孔 肠壁穿孔是指灌肠时导管在肠腔内盘曲进而损伤肠壁 造成穿孔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1.原因 (1)医护人员为病人灌肠操作时动作粗暴,特别是遇到插管有阻力时用力过猛易造成肠壁穿孔。 (2)为昏迷或麻醉未清醒病人灌肠时,由于病人感觉障碍较易造成肠壁穿孔。 (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行灌肠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护士用力不均也易造成肠壁穿孔。 (4)肛管质地粗硬或反复多次插管。 (5)灌入液量过多,肠道内压力过大。 2.临床表现 病人起病急,突然感觉下腹部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牵拉痛或弥散的痛,也可是附近皮肤的牵涉性痛。同时出现大出血。. 3.预防和处理 (1)选用质地适中,大小、粗细合适的肛管。 (2)操作前先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导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切忌粗暴用力。遇有阻力时,要回抽导管或轻转导管,同时

请病人深呼吸放松腹壁,使导管缓缓插入。 (3)插管时要注意直肠在矢状面上的2个弯曲,即骶曲和会阴曲,同时也要注意在冠状面上的3 个弯曲。 (4)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灌肠操作。操作时动作要轻盈,以减轻对病人的恶性刺激。 (5)如病人出现肠壁穿孔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止血等抢救。严重者立即手术缝合救治。(二)肠黏膜损伤 1.原因 (1)医护人员为病人灌肠操作时未注意直肠的生理弯曲,动作不够轻柔可致肠黏膜损伤。 ℃左右,如果溶液温度过高,可致肠40灌肠溶液应为(2) 黏膜烫伤。 (3)为昏迷或麻醉未清醒病人灌肠时,由于病人感觉障碍较易造成肠黏膜损伤。 (4)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行灌肠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护士用力不均也易造成肠黏膜损伤。 2.临床表现 病人感觉下腹部疼痛,肠道有少量出血。 3.预防和处理 (1)操作前先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导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113617922.html,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体会 作者:余金钟李波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22期 【关键词】中药灌肠疗法;溃疡性结肠炎;理论探讨 DOI:10.14163/https://www.wendangku.net/doc/e113617922.html,ki.11-5547/r.2016.22.19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溃 疡性结肠炎主要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临床表现,其病程长,病情轻重不等,容易反复。在祖国医学中,其属于“休息痢”、“久痢”、“肠澼”等疾病范畴[1]。近年来中药灌肠疗法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近年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以飨同道。 1 中药灌肠疗法源流 中药灌肠疗法是将适量的中药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使得药液在肠道保留一段时间, 患者通过肠道吸收供给药物,达到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学外治法中 导法的范畴。 有记载的灌肠疗法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唐代名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脾脏下》载:治疗疳痢不止时,主张用大麻子、胡麻一块熬,“令黄,以三升瓦瓶,泥表上,厚一寸,待泥干,内大麻等令满,以四、五枚苇管插口中,密泥之,掘地作灶,倒立灶口,底著瓦器承之。密填灶孔中,地平聚炭瓶四面。… …放火 烧之,”至明旦开取,适其寒温,灌入疳湿痢患者下部,一合,寻觉咽中有药气者为佳。亦不得过多,多用则伤人。另外在《证治准绳》、《医宗金鉴》、《世医得效方》等书籍中都 有类似记载。从上可知,我国古代医家已经可以很好的使用灌肠法,它是中医外治法的一个方面,具有使用简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等特点,并且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 2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理论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位在大肠腑,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脾肾虚弱,标实为湿热瘀滞。其发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之因、过劳过逸、食饮不调等因素有关,主要致病因素是湿邪,与大肠、肝、肾关系密切,初起以湿热内蕴肠腑,湿热下注大肠故见腹泻,壅塞不通则痛,常见腹痛,久则伤脾及肾,而致脾肾两虚,邪气入络,肠络损伤,血败肉腐,而致血瘀,脓血而成,正如叶天士所说“初病在气”、“久病在血”、“久病入络”。清·李用粹在《证治汇补·瘀血痢》中云“恶血不行,凝滞于里,侵入肠内,而成痢疾。”总之,久病则瘀,瘀血弗去,新血弗生,气血愈虚,正气愈虚,肠腑失养,

思密达、黄连素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

思密达、黄连素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3-04-15T11:43:27.7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艳霞 [导读] 思密达、黄连素联合保留灌肠的意义 王艳霞(山东华源矿业有限公司医院山东泰安 271219)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思密达、黄连素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将7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调整饮食、合理应用抗生素、静脉补液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思密达、黄连素保留灌肠,疗程3天。结果: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思密达、黄连素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 【关键词】思密达黄连素小儿腹泻保留灌肠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122-02 思密达、黄连素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腹泻的药物,多为口服,但由于小儿患者年龄小,口服困难,不能有效的配合治疗,其疗效受到显著影响。为了提高腹泻患儿疾病的治愈率,减轻患儿痛苦,2011年4月—2012年2月我院对70例腹泻患儿采用思密达联合黄连素保留灌肠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7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轻度腹泻33例,腹泻次数每日小于10次,重度腹泻7例,腹泻次数每日大于10次。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轻度腹泻24例,重度腹泻6例,两组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6岁,病程最短2天,长为1周,粪便呈绿色稀糊状水样、蛋花汤样或粘液便,均符合小儿腹泻病诊断标准,不包括霍乱、伤寒等肠道烈性传染病,亦不包括重度营养不良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对两组大便常规见有红细胞、脓细胞的患儿均给予大便培养,结果均未见致病菌生长。入院前 ,所有病例都未使用过止泻或收敛药物,入院后,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根据病情给予调整饮食、合理应用抗生素、静脉补液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另外,治疗组每次给予生理盐水20 ml+黄连素10—20 mg / kg+思密达<1岁1/2包,>1岁1包混合均匀后制成灌肠液置于干净输液瓶中,思密达由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黄连素由东北制药集团公司沈阳第一制药厂生产。灌肠液加温至37—39℃,接输液器后,按照静脉输液的方法排气,连接合适的肛管导管,年龄稍大能配合者嘱其排便,年龄较小者帮助其排便后取左侧卧位,臀下垫10cm高的软枕以抬高臀部,利于延长药物保留时间,按常规保留灌肠方法缓慢插入肛管约10—15cm,松开输液夹,摇匀灌肠液,控制滴速在30—40滴/分。灌肠完毕缓慢拔出肛管导管,捏紧两臀部,协助患儿夹紧肛门,以利于药液被肠黏膜充分吸收,让患儿保持静卧姿势,药液尽可能保留在20min以上,每天2次,疗程3天。 1.3观察指标:根据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究会关于腹泻病疗效标准的补充建议[1],①显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30 8 2 95 对照组 30 8 15 7 77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3.1小儿腹泻的特点及治疗进展 小儿腹泻,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2],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以前者更为多见,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当病毒和细菌侵入肠道后使小肠绒毛细胞受损,影响小肠功能,小肠黏膜回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食物中的糖类消化不完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加重腹泻。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多发病。小儿腹泻作为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多为急性起病,若治疗不及时和正确,使病程迁延,病情加重,可影响营养吸收,甚至生长发育障碍。为了提高小儿腹泻病的诊治效果,近年来,广大的医务工作者致力于小儿腹泻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通过常规的饮食调整,口服药止泻、口服或静脉补液、控制感染、微生态疗法等综合治疗,本病的治疗效果有所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但本病有多病原、多因素致病的特点,口服药及输液治疗等治疗方法患病婴幼儿均不能较好地配合,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致使一部分患儿治疗效果仍不满意,病因复杂的甚至形成迁延、慢性腹泻,病程达数周至数月,严重影响了小儿的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 3.2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理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感染性腹泻药物选择的6条标准:高效、可口服、可与口服补液合用、不被肠道吸收、不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尤其是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和可抵御一系列肠道病原体。参照这些标准,肠道粘膜保护剂就是适宜药物之一。目前在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是思密达。思密达化学名称为蒙脱石散,其主要成分为双八面体蒙脱石类白色粉末,具有香兰素的芳香味,是一种天然的铝和镁硅酸盐。思密达是一种高效的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其层纹状分子结构,可固定、吸附和抑制消化道内的细菌、病毒及其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疗法临床应用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疗法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2-03-20T14:20:09.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梁玉徐云明[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是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 梁玉徐云明(河北省冀州市中医院 053200) 【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284-02 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是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西化,本病患病率逐渐上升,病情有轻有重,治疗效果不理想。由于本病多累及左半结肠,因此局部灌肠治疗在本病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依据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选择40例我院门诊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并经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排除慢性痢疾、阿米巴疾病、肠结核等。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男12例,女13例;29岁4例,30—50岁14例,51—65岁7例;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29岁2例,30—50岁9例,51—65岁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药物组成均用自拟中药煎剂,组成:地榆炭20g 白芨25g、败酱草20g、黄连10g、白芷15g、枳壳10g、防风10g、儿茶2、便血多者加三七粉6g。以上药物加水1000—1200ml,浸泡30min,文火煮沸后再煎煮20min,取药液150ml,常规保留灌肠。 1.3 治疗方法 2组灌肠方法相同,均每晚睡前用药一次,10d为一疗程,6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治疗组:首先用0.1%软皂液800ml,进行清洁灌肠,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肠道,直到灌出无渣清水为止,最后用中药液进行保留灌肠。对照组:嘱患者排空二便后直接取中药液保留灌肠。 2 结果 2.1疗效标准近期痊愈:主要症状消失,内镜复查肠粘膜恢复正常;好转:主要症状改善,内镜复查肠黏膜糜烂消失或有轻度充血水肿;无效:主要症状及内镜检查无改善。 2.2结果治疗组25例,近期治愈1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15例,近期治愈4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可能与遗传、饮食过敏、感染、自身免疫、精神抑郁及焦虑有关。溃疡性结肠炎通常侵犯直肠和乙状结肠,因此可采用保留灌肠治疗。保留灌肠是利用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增加疗效,并可减少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掌握正确的灌肠操作方法又是保证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长短的关键。2组不同的灌肠方法显示: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较单纯保留灌肠效果好。先用0.1%的软皂液清洁肠道粪便,再用生理盐水进一步清洁肠壁,既清洁了肠道,又清除了软皂水对病灶的不良刺激,还能清洁肠管病变部位。充分暴露溃疡面,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增加药物与溃疡的接触面积和吸收量,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加快溃疡愈合速度。而单纯保留灌肠不能使药物与溃疡面充分接触。临床观察显示: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法在止血、止疼、止泻时间上均较直接药物灌肠明显缩短。其作用机制可能还与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减轻肠道水肿、促进肉芽组织新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抑制细菌的异常繁殖有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