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新版内审检查表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新版内审检查表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新版内审检查表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新版内审检查表

XXXXXXXXXX 检测有限公司

内部审核检查表

XXXXX-XXX-XXX-2016

内审员签字: 审核部门: 审核时间: 第 页 共 页

序号

审核内容

审核情况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情况说明

4.1.1

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4.1.2 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及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

之间的关系。

4.1.3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 ,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

德,承担社会责任

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不受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

准确和可追溯

若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并

采取措施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检验检测机构不得使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的人员 4.1.5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的程序,该程序

应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信息的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对其在检验检测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

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制定和实施相应措施

4.2.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对人员资格确认、任用、

授权和能力保持等进行规范管理

检验检测机构应与其人员建立劳动或录用关系

明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和工作关系,使其满足岗位要求并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履行建立、实施、保持和

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

4.2.2 检验检测机构的最高管理者应履行其对管理体系中的领导作用和承诺: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检验检测的全过程;确保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客户要求;提升客户满意度;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管理体系和分析风险、机遇;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4.2.3 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

同等能力,全面负责技术运作

质量负责人应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保持

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4.2.4 检验检测机构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

同等能力

经资质认定部门批准

非授权签字人不得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

4.2.5 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抽样、操作设备、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以及提出意见和解释的人员,依据相应的教育、培训、技能

和经验进行能力确认并持证上岗

应由熟悉检验检测目的、程序、方法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

测人员包括实习员工进行监督

4.2.6 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培训程序,确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并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

计划应适应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

4.2.7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技术人员的相关资格、能力确认、授权、教育、

培训和监督的记录,并包含授权和能力确认的日期

4.3.1 检验检测机构应具有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的场所,包括固定的、临时的、可移动的或多个地点的场所

4.3.2

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其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在固定场所以外进行检验检测或抽样时,应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以确保环境条件满足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要

4.3.3 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或环境条件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不利于检验检测的开展时,应停止检验检测活动

4.3.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场所的内务管理程序,该程序

应考虑安全和环境的因素。

检验检测机构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应采取措

施以防止干扰或者交叉污染,

对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区域的使用和进入加以控制,并根据特定情

况确定控制的范围

4.4.1 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满足检验检测(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

理与分析)要求的设备和设施。

用于检验检测的设施,应有利于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检验检测机构使用非本机构的设备时,应确保满足本准则要求

4.4.2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以确保设备和设施的配置、维护和使用满足检验检测工作要求

4.4.3 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检验检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设备,包括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等辅助测量设备有计划地实

施检定或校准。

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采用检定或校准等方式,以确认其是否满足检

验检测的要求,并标识其状态。

针对校准结果产生的修正信息,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在其检测结果及相关记录中加以利用并备份和更新。

检验检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应得到保护,以避免出现致使检验检

测结果失效的调整。

检验检测机构的参考标准应满足溯源要求。无法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测量标准时,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检验检测结果相关性或准确性的

证据。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建

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

4.4.4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对检验检测具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用于检验检测并对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应加以唯

一性标识。

检验检测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并对其进行正常维护。若设备脱离了检验检测机构的直接控制,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检定、校准状态进行核查

4.4.5 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时,检验检测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停止使用、隔离或加贴停用标签、标记,直至修复并通过检定、校准或核查表明设备能正常工作为止。应核查这些缺陷或超出规定限度对

以前检验检测结果的影响

4.4.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管理程序。可能时,标准物质应溯源到SI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程序对标

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

4.5.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管理体系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获取、理解、执行

4.5.2

检验检测机构应阐明质量方针

应制定质量目标,并在管理评审时予以评审

4.5.3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控制其管理体系的内部和外部文件的程序,明确文件的批准、发布、标识、变更和废止,防止使用无效、

作废的文件

4.5.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合同的程序。对要求、标书、合同的偏离、变更应征得客户同意并通知相关人员。

4.5.5 检验检测机构需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时,应分包给依法取得资质认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具体分包的检验检测项目应当事先取得委托人书面同意,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应体现分包项

目,并予以标注

4.5.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选择和购买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程序。明确服务、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的购买、验收、存储的要求,并保存对供应商的评价记录和合格供应商名单

4.5.7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服务客户的程序。

保持与客户沟通,

跟踪对客户需求的满足,

以及允许客户或其代表合理进入为其检验检测的相关区域观察

4.5.8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处理投诉的程序。明确对投诉的接收、确认、调查和处理职责,

采取回避措施

4.5.9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出现不符合的处理程序,明确对不符合的评价、决定不符合是否可接受、纠正不符合、批准恢复被停止的工作的责任和权力。必要时,通知客户并取消工作。该程序包含检

验检测前中后全过程

4.5.10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在识别出不符合时,采取纠正措施的程序;当发现潜在不符合时,应采取预防措施。检验检测机构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

4.5.1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记录管理程序,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符合要求

4.5.12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以便验证其

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

实施和保持。

内部审核通常每年一次。

质量负责人策划内审并制定审核方案。

内审员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

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

依据有关过程的重要性、对检验检测机构产生影响的变化和以往的审核结果,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审核方案,审核方案包括频次、

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报告。

规定每次审核的审核准则和范围。

选择审核员并实施审核。

确保将审核结果报告给相关管理者。

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实施审核方案以及审核结果的证据。

4.5.13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评审的程序

管理评审通常12个月一次。

由最高管理者负责。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管理评审后,得出的相应变更或改进措施予以实施,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应保留管理评审的记录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以下信息:

a)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

b)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c)客户满意和相关方的反馈,投诉和申诉;

d)质量目标实现程度;

e)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f)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g)内外部审核的结果;

h)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i)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

j)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k)资源的充分性;

l)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m)改进的建议;

n)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员工培训。

管理评审输出应包括以下内容:

a)改进的建议;

b)管理体系所需的变更;

c)资源需求。

4.5.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方法包括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含自制方法)

应优先使用标准方法。

确保使用标准的有效版本。

在使用标准方法前,应进行证实。

在使用非标准方法(含自制方法)前,应进行确认。

检验检测机构应跟踪方法的变化,并重新进行证实或确认。

必要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制定作业指导书。

如必需方法偏离,应有文件规定,经技术判断和批准,并征得客户

同意。

当客户建议的方法不适合或已过期时,应通知客户。

非标准方法(含自制方法)的使用,应事先征得客户同意,并告知

客户相关方法可能存在的风险。

需要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开发自制方法控制程序,自制

方法应经确认。

4.5.15 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需要建立和保持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

4.5.16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媒介上的数据予以保护

应对计算和数据转移进行系统和适当地检查。

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对检验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数据完整性

和安全性的程序。

自行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应形成文件,使用前确认其适用性,并进行

定期、改变或升级后的再确认。

维护计算机和自动设备以确保其功能正常

4.5.17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抽样控制程序

抽样计划应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抽样应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

额有效性

当客户对抽样程序有偏离的要求时,应予以详细记录,同时告知相

关人员

4.5.18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样品管理程序,以保护样品的完整性并为客

户保密。

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样品的标识系统,并在检验检测整个期间保留该标

识。

在接收样品时,应记录样品的异常情况或记录对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样品在运输、接收、制备、处置、存储过程中应予以控制和记录。

当样品需要存放或养护时,应保持、监控和记录环境条件。

4.5.19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质量控制程序。

定期参加能力验证或机构之间比对。

通过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偏离预先判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防止出现错误的结果。

质量控制应有适当的方法和计划并加以评价

4.5.20 检验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出具检验检测结果,并

符合检验检测方法的规定。

结果通常应以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形式发出。

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a) 标题;

b) 标注资质认定标志,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适用时);

c) 检验检测机构的名称和地址,检验检测的地点(如果与检验检测

机构的地址不同);

d) 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确保能够识别该页是属于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结束的清晰标识;

e)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适用时);

f) 所用检验检测方法的识别;

g) 检验检测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

h) 对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重大影响时,注明样品的接收

日期和进行检验检测的日期;

i) 对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影响时,提供检验检测机构或

其他机构所用的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

j) 检验检测检报告或证书的批准人;

k) 检验检测结果的测量单位(适用时);

l) 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送检的,其检验检测数据、结果仅证明样品所检验检测项目的符合性情况。

4.5.21 当需对检验检测结果进行说明时,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还应包括

下列内容:

a) 对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定检验检测条件的

信息,如环境条件;

b) 相关时,符合(或不符合)要求、规范的声明;

c) 适用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声明。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的指令中有要求,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需要提供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

d) 适用且需要时,提出意见和解释;

e) 特定检验检测方法或客户所要求的附加信息。

4.5.22 当检验检测机构从事抽样检验检测时,应有完整、充分的信息支撑

其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

4.5.23 当需要对报告或证书做出意见和解释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将意见和

解释的依据形成文件。

意见和解释应在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清晰标注。

4.5.24 当检验检测报告和证书包含了由分包方出具的检验检测结果时,这

些结果应予以清晰标明。

4.5.25 当用电话、电传、传真或其他电子或电磁方式传送检验检测结果时,应满足本准则对数据控制的要求。

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格式应设计为适用于所进行的各种检验检测类型,并尽量减小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

4.5.26

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签发后,若有更正或增补应予以记录。

修订的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应标明所代替的报告或证书,并注以唯

一性标识。

4.5.27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归档留存,保

证其具有可追溯性。

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的保存期限不少于6年。

4.6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特殊要求

GBT19001-2016内审检查表(完整内容)

GB/T19001-2016内审检查表(完整内容) 条款号审核内容被审核部门审核发现有无不符合 4.1 Understanding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its context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组织是否已确定了与其目标和 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 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 部和内部因素? 总经理 已确定了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 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 素 符合 4.1 Understanding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its context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环境变化的信息是否系统化地 提交给管理评审?是否在定义范 围和确定风险及机遇时被考虑? 组织是如何对这些内部和外部 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 审的? 总经理 环境变化的信息未列入管理评审,在外审中已提 出,需要整改 不符合(已改进) 4.2 Understanding the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interested parties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是否确定了下述内容: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相关方 要求.相关方及其要求变化的信 息是否系统化地提交给管理评 审?是否在定义范围和确定风险 及机遇时被考虑? 组织是如何对相关方及其要求 进行监视和评审的? 总经理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相关方要求.,相 关方及其要求变化的信息是已系统化地提交给 管理评审 不符合(已改进)

4.3 Determining the scope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Is scope of the QMS documented, and justification for any scope exclusions?质量管理体系范围 是否文件化?是否对任何不适用 条款要求进行了合理解释? 总经理 凸轮块生产及服务,产品的设计条款不适用 符合 4.3.1&2 Is there a statement in QMS for Customer Specific Requirements evaluation? 在 质量管理体系中是否有针对顾 客特定要求的评价的声明? 总经理 有 符合 4.4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processes]确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组织是否确定了质量管理体系 所需的过程和(下划线的是新条 款) a)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 期望的输出; 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及其接 口; c) 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 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 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 和有效控制; 总经理 采用乌龟图对过程进行了识别,COP,MOP,SOP, 识别了过程的风险并按风险对过程进行了策划 和控制 符合

ISO13485-2016内审检查表

、分组织改进过程)其中有哪些关键过程内审检查表 审核依据ISO13485:2016/GB0287-2016、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内审员审核日期 编号标准要求 审核方法 审核要点方法 总要求 4.1 被审部门记录符合性 4.1.1 组织应按本国际标准的要求和适用的法规要求,a)哪些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的过程 (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及测量 查看文件清单,是否覆盖标准所有适用的 条款。 查质量手册和文件目录, 对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保持其有效性。 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本国际标准或适用法规所要 析和和特殊过程 求形成的文件的任何要求、程序、活动或安排。 b)这些过程有外包吗,对外包过程如何实 施控制(纳入采购过程实施有效控制) 组织应对在适用的法规要求下组织所承担的职能 形成文件。 注:组织承担的职能包括生产商、授权代表、进 口商或经销商。 4.1.2组织应:(了解外包过程的实施、分担程度、通过 7.4条款实现控制) c)每个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有哪些。 d)谁是这个过程的顾客? 查营业执照,许可证等是否有,并在有效 期内。 e)这些顾客的需求是什么? f)谁是该过程的“所有者”? a)过程的总流程是什么。检查质量体系策划结果。 a)确定在所承担职能下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 及其在整个组织的应用;b)组织怎样描述这些过程之间的关系(用 过程图、生产流程图等图示吗?)(建立 体系机构图;过程识别:体系文件、管理 b)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当的过程。层次策划过程、制定方针、目标,确定职 责和权限) 检查文件清单。 c)这些过程之间有哪些接口 c)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d)这些过程需要哪些文件确认标准要求的程序文件是否覆盖。 4.1.3对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组织应:

ISO9001-2015各部门内审检查表

SEC.1 被审核部门标准 检查项目 条款 是否对公司及其环境进 行了 4.1 评估 4.2 对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4.4 质量管理体系 最高管理者为其做出的 管理 承诺,即“建立、实施质量管5.1 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 效 性”,开展了哪些活动 内审检查表 最高管理层审核员及所属部门 检查方法审核证据判定 是否有从目标和战略方向评估影响质量 管理体系□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的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是否从内部和外部的方向均有 考虑?考□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虑是否充分? 这些考虑的问题以什么方式来体现和应 对? □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以上是否有文件信息证据? □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是否策划了识别利益相关方? □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了解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如何体现? □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组织是否对质量管理体系确定了范围? 是否有所□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描述或记录 ? 体系管理的过程有是否有被建立? □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总经理是否制定并批准书面的质量方针 和目标,并□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采取措施使员工正确理解并贯彻执行? 是否通过培训、宣传、会议、评审、报告、文件等 方式将相关方(客户)的要求、法律法规的要求传 □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达到各阶层? 各阶层员工是否充分理解这些要求的重 要性,并在 □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工作中确保这些要求的实现?

6.2 质量目标的设定 5.1.2 如何开展以顾客为关注 焦点 质量方针的制定及内容 质量方针的沟通与管理 5.2 质量方针的评审 管理者代表的任命、职 责的规定和所负职责 的具体落实 5.3建立适当的沟通过 程 质量目标达成、质量体 系审核情况的通 报 对风险和机遇的识别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ISO13485:2016内审检查表(完整各部门)

ISO13485:2016内审检查表(完整各部门) 审核员: 第 1 页 共 10 页 受审部门 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 审核内容 日期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录 评价 符合 查看体系文件判别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 1按要求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查,符合标准规定 4.1质量管 2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范围。 理体系总要 求 检查是否相符。 覆盖的产品范围符合 查,文件齐全 符合 符合 符合 3质量管理体系各层次的文件。 检查是否齐全。 4质量管理体系的删减。 有没有删减部分,如有则记录 有删减合理 查文件目录判别各级文件是否齐全。 抽查三份文件是否相符 1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查,各级文件齐全 符合 符合 查目录,判别是否能满足生产经营的 需求 4.2.1文件 2保存的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 要求总则 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 3对每一型号的医疗器械建立并保持一套技术文档 抽查一套技术文档,检查是否正确、 相关技术文件 符合 。 齐全、清晰,符合生产要求。 质量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 符合 符合 阐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覆 盖 范 围 , 包 含 YY/T0287 专用要求内 容,有描述过程及其相 互作用。 4.2.2质量 手册 检查质量手册,查有没有阐明企业质 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有无缺YY/T 0287专用要求内容,有没有描述过程 及其相互作用。 1) 清楚的阐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 2) 应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符合 符合 3) 识别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及过程之间 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5.1 1总经理对其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 通过查质量记录,作出判断的证据。 有质量方针 符合 符合 2总经理将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 询问二个现场员工,作出判断 明白满足顾客要求和法 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管理承诺 性传达给组织的成员。 与领导层交谈,了解顾客要求和法律 了解顾客要求和法律、 、法规传达情况以及顾客要求得到满 法规传过情况以及顾客 符合 5.2 1确保顾客的需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2应完全理解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 足的情况 要求得到满足。 以顾客为关 注焦点 完全理解顾客和法律法 规的要求 抽查二份合同的执行情况。 符合 符合 符合 1制定了质量方针,并已在相关层次中传达质量方 检查有无质量方针,在办公室、生 针。 产车间能否看到质量方针。 5.3 制定了质量方针 各层次人员对质量方针 的理解 质量方针 2各层次人员对质量方针的理解程度 询问二个员工。 1质量目标应与质量方针相一致,质量目标应是 查目标与方针是否一致,查相关职 可测量的,并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展开。 能部门有无自己的质量目标。 5.4 查目标与方针一致 符合 各职能部门对质量目标 的完成情况达标 策划 2各职能部门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 抽查二个部门。 符合 符合 质量策划体现了质量管 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3质量策划体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查质量策划文件。 符合 符合 1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企业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 查组织机构图和部门职责、权限。 最高管理者已规定企业 内的职责、权限。 定。 5.5职责 、权限和2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职责和 查管理者代表的任命书和职责、权 最高管理者指定管理者 代表,明确其职责和权 符合 限 沟通 权限。 限。

ISO9001:2015内审检查表

ISO9001:2015内审检查表 ISO9001:2015内审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一种常用工具,也是产品质量各个相关部门自查的有效工具。 检查内容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是否确定了外部和内部因素,并进行了监视和评审。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是否确定了相关方?是否确定了相关方的要求?是否对这些要 求进行了监视和评审?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是否确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并批准发布?确定以上内容 时,是否考虑了内外部因素、相关方要求、本公司的产品和服 务?是否将标准所有要求都制定了具体的实现方法并批准实 施?是否有不适用的条款删减?是否说明了删减的理由?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是否确定了管理体系的过程?(乌龟图),包括输入输出、顺 序、相互作用、相关的准则和方法、资源、职责权限、风险和 机遇?如何评价这些过程?是否发生了过程变更?在哪些方面 可以改进这些过程? 本公司过程管理的要求是否形成了文件并批准实施?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总则 是否确定了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并签字承诺发布实施? 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是否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做出了承诺? 5.2 方针 5.2.1 制定质量方针 是否由最高管理者制定了质量方针并发布? 5.2.2 沟通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否形成了文件?以何种方式进行沟通?员工是否理解?是否可以提供给相关方?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是否制定了组织结构图?各岗位是否规定了职责权限?职责权限以何种方式传达给所有相关部门? 6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是否确定了本公司的风险和机遇? 是否确定了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是否将这些措施整合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是否评价了这此措施的有效性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是否在各部门和管理各层次制定了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否:

ISO9001-2015版内审检查表(总表)最新

ISO 19001:2015内审检查记录表 □ISO9001编号:AAA/RC-RS03 被审核部门:审核日期:审核员:被审核部门签名: NO. 标准条款审核内容审核记录检查方法判定结果 文 件 查 阅 现 场 检 查 严重一般轻微符合 1 4.1 理解组织及 其环境 是否确定了外部和内部因素,并进行了监视和 评审。 公司明确按照ISO 19001:2015标准建立、实施、 保持和持续发展改进质量 管理体系,识别主要由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测 量/分析和改进四大过程组 成,这四大过程通过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活 动,形成了一个动态循环的 过程网络。 2 4.2 理解相关方 的需求和期望 是否确定了相关方? 是否确定了相关方的要求? 是否对这些要求进行了监视和评审? 3 4.3 确定质量管 理体系的范围 是否确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并批准发布? 确定以上内容时,是否考虑了内外部因素、相 关方要求、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是否将标准所有要求都制定了具体的实现方法 并批准实施? 是否有不适用的条款删减?是否说明了删减的 理由? 4 4.4 质量管理体 系及其过程 是否确定了管理体系的过程? (乌龟图),包括输入输出、顺序、相互作用、 相关的准则和方法、资源、职责权限、风险和 机遇? 如何评价这些过程? 是否发生了过程变更? 查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共三层文件,文件编号 07,文件有受控、有效印章,审批齐全。

在哪些方面可以改进这些过程? 本公司过程管理的要求是否形成了文件并批准实施? 5 5.1 领导作用和 承诺 是否确定了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并签字承诺发 布实施? 公司制定的质量方针与公司的宗旨是相适应的; 各部门能够在公司的质量方 针下细化各自工作,并将质量方针得到贯彻。 6 5.1.2 以顾客为 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是否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做出了承 诺? 7 5.2.1 制定质量 方针 是否由最高管理者制定了质量方针并发布? 8 5.2.2 沟通质量 方针 质量方针:是否形成了文件? 以何种方式进行沟通? 员工是否理解? 是否可以提供给相关方? 9 5.3 组织的岗位、 职责和权限 是否制定了组织结构图? 各岗位是否规定了职责权限? 职责权限以何种方式传达给所有相关部门? 管理部通过会议、培训等方式,将职责和权限的 规定在相关层次和范围内传达,使各部门和岗位 之间相互了解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公司组织不定 期对全体员工进行体系文件的培训,将体系文件 落到实处。 10 6.1 应对风险和 机遇的措施 是否确定了本公司的风险和机遇? 是否确定了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是否将这些措施整合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 是否评价了这此措施的有效性 公司制定了《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编号: ***-QP610-2015,文件要求风险和机遇评审在每 年管理评审时进行一次评审。

ISO13485:2016内审检查表(完整各部门)

ISO13485:2016内审检查表 审核员: 第 1 页 共 10 页 受审部门 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 审核内容 日期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录 评价 符合 查看体系文件判别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 1按要求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查,符合标准规定 4.1质量管 2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范围。 理体系总要 求 检查是否相符。 覆盖的产品范围符合 查,文件齐全 符合 符合 符合 3质量管理体系各层次的文件。 检查是否齐全。 4质量管理体系的删减。 有没有删减部分,如有则记录 有删减合理 查文件目录判别各级文件是否齐全。 抽查三份文件是否相符 1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查,各级文件齐全 符合 符合 查目录,判别是否能满足生产经营的 需求 4.2.1文件 2保存的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 要求总则 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 3对每一型号的医疗器械建立并保持一套技术文档 抽查一套技术文档,检查是否正确、 相关技术文件 符合 。 齐全、清晰,符合生产要求。 质量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 符合 符合 阐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覆 盖 范 围 , 包 含 YY/T0287 专用要求内 容,有描述过程及其相 互作用。 4.2.2质量 手册 检查质量手册,查有没有阐明企业质 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有无缺YY/T 0287专用要求内容,有没有描述过程 及其相互作用。 1) 清楚的阐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 2) 应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符合 符合 3) 识别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及过程之间 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5.1 1总经理对其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 通过查质量记录,作出判断的证据。 有质量方针 符合 符合 2总经理将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 询问二个现场员工,作出判断 明白满足顾客要求和法 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管理承诺 性传达给组织的成员。 与领导层交谈,了解顾客要求和法律 了解顾客要求和法律、 、法规传达情况以及顾客要求得到满 法规传过情况以及顾客 符合 5.2 1确保顾客的需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2应完全理解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 足的情况 要求得到满足。 以顾客为关 注焦点 完全理解顾客和法律法 规的要求 抽查二份合同的执行情况。 符合 符合 符合 1制定了质量方针,并已在相关层次中传达质量方 检查有无质量方针,在办公室、生 针。 产车间能否看到质量方针。 5.3 制定了质量方针 各层次人员对质量方针 的理解 质量方针 2各层次人员对质量方针的理解程度 询问二个员工。 1质量目标应与质量方针相一致,质量目标应是 查目标与方针是否一致,查相关职 可测量的,并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展开。 能部门有无自己的质量目标。 5.4 查目标与方针一致 符合 各职能部门对质量目标 的完成情况达标 策划 2各职能部门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 抽查二个部门。 符合 符合 质量策划体现了质量管 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3质量策划体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查质量策划文件。 符合 符合 1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企业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 查组织机构图和部门职责、权限。 最高管理者已规定企业 内的职责、权限。 定。 5.5职责 、权限和2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职责和 查管理者代表的任命书和职责、权 最高管理者指定管理者 代表,明确其职责和权 符合 限 沟通 权限。 限。

2015版质量体系各部门内审检查表及审核记录

内部审核记录 编号: JF—9.2—03 序号:受审部门管理层审核时间2017.6.6 标准 审核内容及方法审核记录条款 合格 Y /不合格 N 1) 组织在策划管理体系时有无组织进行了内外部各方面环境因素的识 Q:4.1 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别考虑,并进行了综合评估,确定了 体系 2) 有无对管理体系进行评估? 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发展策 略。 1) 询问最高管理者有无承担管最高管理者对市场及管理体系十分关注理体系的责任?并亲自参与体系过程策划。 2) 有无确保管理方针和目标的确保管理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进行评审,制定?是否适宜?有无沟通?并得到宣传和沟通。 Q:5 资源配置是否满足?配置了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资源 3) 体系融合度是如何考虑的?体系管理基本与公司的各项管理相融合 4) 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具备了基本的风险管理思 维,过程方法得 运用程度如何?到初步的运用和实践。 5) 有无跟踪结果?对相关事务能够跟踪体系运行的过程,了解管理运 行 有无落实?状态。 1 )是否确保在组织的职能和层制定了公司级 4项管理目标及分解到各部 次上建立管理目标?门 / 车间,与方针保持一致。 2 )管理目标是否包括满足产品管理目标中包含了满足与产品和服务有Q:6.2 要求所需的内容?关的内容。 3 )管理目标是否可测量,并与目标均可测量,明确了目标的管理部门、 质量方针保持一致?目标的监控周期,并按规定对目标完成情 4 )管理目标实现情况的测量结况进行了统计,抽查 3月 - 5 月目标完成情 果,是否实现了持续改进?况,满足持续改进的要求。Y Y Y 资源需求是否确定并提供,有无按体系策划的要求确定并给予提供和满 Q:7 包含了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满足了资源的需求,抽查人员、设备等资源 足?基本满足要求。 1) 有无获取顾客满意的方式方主要采用电话回访、每年进行一次顾客满 法?意度调查表等方式进行顾客满意的监视 2) 确定多长时间进行一次 调和测量。 查?调查内容包括:交货期、产品质量、售后 3) 调查的内容是否合适?服务、对产品的意见和改进建议等。 4) 有无进行调查统计?本年度目前对部分客户进行了一次满意 Q:9.1.2 5) 调查统计结果如何?能否满度调查,调查内容基本完整,调查有效。足要求?是否到达目标要 求? 抽查满意度调查结果:对发放的顾客满 意 度调查表进行统计,达到了目标规定要 求。 目前暂未发生客户投诉。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新版内审检查表

XXXXXXXXXX 检测有限公司 内部审核检查表 XXXXX-XXX-XXX-2016 内审员签字: 审核部门: 审核时间: 第 页 共 页 序号 审核内容 审核情况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情况说明 4.1.1 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4.1.2 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及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 之间的关系。 4.1.3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 ,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 德,承担社会责任 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不受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 准确和可追溯 若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并 采取措施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检验检测机构不得使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的人员 4.1.5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的程序,该程序 应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信息的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对其在检验检测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 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制定和实施相应措施

4.2.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对人员资格确认、任用、 授权和能力保持等进行规范管理 检验检测机构应与其人员建立劳动或录用关系 明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和工作关系,使其满足岗位要求并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履行建立、实施、保持和 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 4.2.2 检验检测机构的最高管理者应履行其对管理体系中的领导作用和承诺: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检验检测的全过程;确保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客户要求;提升客户满意度;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管理体系和分析风险、机遇;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4.2.3 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 同等能力,全面负责技术运作 质量负责人应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保持 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4.2.4 检验检测机构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 同等能力 经资质认定部门批准 非授权签字人不得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 4.2.5 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抽样、操作设备、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以及提出意见和解释的人员,依据相应的教育、培训、技能 和经验进行能力确认并持证上岗 应由熟悉检验检测目的、程序、方法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 测人员包括实习员工进行监督 4.2.6 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培训程序,确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并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 计划应适应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 4.2.7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技术人员的相关资格、能力确认、授权、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