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 GIS与LIS的异同

(1)GIS:是指以地理位置作为载体运载各种信息,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空间数据进行获取、存储、编辑、处理、分析和显示并输出的系统。

LIS:是指将上述中的地理要素换为土地要素,再在上述空间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加入土地专业模型。

(2)LIS和GIS的区别:对象不同; LIS分析方法在GIS的基础上加上专业模型。

LIS和GIS的联系:GIS是LIS的基础。

2、什么是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指一个以地理坐标(经纬网)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海量数据的、立体显示地球的技术系统。是由遥感技术、遥测技术、数据库与地理信息技术、高速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系统。是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

3、什么是数据?什么是土地数据?

(1)数据: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2)土地数据:各种土地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

4、什么是信息?什么是土地信息?土地信息的特征是什么?简述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1)信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2)土地信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的总称。

(3)区别与联系: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即信息是数据的内涵,而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也就是说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5、 LIS与管理信息系统(MIS)有什么区别?

L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LIS以GIS为基础,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LIS的软硬件设备要复杂、系统功能要强;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即使存贮了图形,也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MIS不一定就是LIS,MIS在概念上更接近DBMS。

6、 LIS与土地数据库的关系。

LIS有别于土地数据库,土地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土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LIS的一个数据源。

第二章土地信息技术基础

1、简述属性分类编码的原则。为什么要对土地现状信息进行分类编码?

(1)土地信息编码的原则:一致性、系统性、通用性和标准化、可扩展性、唯一性、易识别性、简单性、完整性、前瞻性。

(2)对土地现状进编码是为了区别不同的土地信息,包括分类码和识别码。分类码表示空间对象的类别,而识别码对每个空间对象进行表示,是唯一的。

2、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中,为什么不使用地理坐标系统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而使用投影坐标系统(Projection coordinate system)存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地理坐标系是描述表达球面的经纬度坐标,使用度分秒描述,但是度不是标准的长度单位,不可用其量测面积长度;而平面坐标系则具有以下特性:可量测水平X方向和竖直Y方向的距离,可进行长度、角度和面积的量测,所以我们用数学公式将地球球体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即把球面上的点一一映射道平面即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来应用。

第三章

1、为什么要对栅格数据进行压缩编码?有哪些压缩方法?

因为数据量大,数据冗余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已发展了一系列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如游程长度编码、链码和四叉树码等。

2、什么是游程长度编码?四叉树编码?

游程长度编码:按行帧序存储多边形内的各个像元,逐行编码数据结构: 行号, 属性, 重复次数。

四叉树编码:根据栅格数据二维空间分布的特点,将空间区域按照4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 n,且n>1),直

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最后得到一棵四分叉的倒向树,而块状结构则用四叉树描述。

3、例如有一栅格数据文件,分析:1)表示面状地物属性代码分别是几?2)写出四叉树编码3)按行方向写出游程编码。

1)表示面状地物属性代码分别是9、0、7; 2)写出四叉树编码

3)按行方向写出游程编码。

1,9,4,0,4

2,9,3,0,5

3,0,1,9,2,0,1,7,2,0,2

4,0,4,7,2,0,2

5,0,4,7,4

6,0,4,7,4

7,0,4,7,4

8,0,4,7,4

4、什么是矢量数据?点、线、面实体数据编码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矢量数据:通过记录空间对象的坐标及空间关系来表达空间对象的位置的数据类型。

(1)点实体矢量编码内容:记录点实体的唯一标识符及x,y 坐标外,还应记录有关的属性数据。

(2)线实体矢量编码内容:包括唯一标示码、线标示码、起始点、终止点、坐标对序列、显示信息、非几何属性。

(3)多边形矢量编码内容:不但要表示位置和属性,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区域间的相互关系,

5、什么叫拓扑关系?举例说明拓扑关系有哪几种类型?

拓扑关系: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类型:(1)拓扑邻接: 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2)拓扑关联: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3

)拓扑包含:

同类不同级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6、无拓扑(面条)数据结构有何缺点?

面条数据结构结构:只记录空间对象的位置坐标和属性信息,不记录拓扑关系的数据结构。

缺点:(1)无拓扑关系,主要用于显示、输出及一般查询。(2)公共边重复存储,存在数据冗余,难以保证数据独立性和一致性。(3)多边形分解和合并不易进行,邻域处理较复杂。(4)处理嵌套多边形比较麻烦。

7、什么叫数据冗余?它是怎样产生的?

数据冗余:在数据存储中由于重复存储而产生多余的数据。如在无拓扑关系的数据中,由于公共边重复采集与存储,产生了数据冗余。

8、栅格结构和矢量结构数据的区别?

(1)栅格结构数据

优点:数据结构简单;叠加操作易实现,更有效;能有效表达空间可变性;便于做图象的有效增加。

缺点:数据结构不严密不紧凑,需用压缩技术解决;难以表达拓扑关系;图形输出不美观,线条有锯齿。

(2)矢量结构

优点:提供更严密的数据结构;提供更有效的拓扑编码,因而对需要拓扑信息的操作更有效,如网络分析;图形输出美观,接近于手绘。

缺点:比栅格数据结构复杂;叠加操作没有栅格有效;表达空间变化能力差;不能像数字图象那样做增强处理。

第四章

1、LIS的数据源有哪些?获取数据的主要途径?

(1)空间信息:野外测量、遥感、现场调查、已有资料(图);

(2)属性信息:遥感、现场调查、社会调查、已有资料;

获取数据途径:手扶跟踪数字化仪采集;扫描跟踪数字化采集;摄影测量数字化采集;外业实地数字化采集。

2、土地数据输入设备有哪些?

坐标几何、扫描仪、数字化仪、摄影测量系统、键盘、数据交换。

3、图像、图形配准的目的是什么?配准过程中常用的几何变换表达式?

配准目的:(1)将设备坐标转换为地理要素的实际坐标(2)实现多幅图,包括不同比例尺地图的拼接或叠置(3)减少各种变形(投影变形、扫描变形、纸张变形等)

公式:平移:x = x’ + a0 y = y’ + b0

旋转:x = x’× cos (θ)- y’ × sin (θ) y = y’× cos (θ) +x ’ × sin (θ)

缩放:x = x’× Sx y = y’× Sy

4、LIS数据误差主要有哪几种?

源误差、由自然变化或原始测量引起的误差、LIS处理过程引起的误差

(有几何误差,属性误差,时间误差和逻辑误差)

5、空间数据质量应从哪几方面评价?

数据情况说明;时间精度(现势性);位置精度(几何精度);分类精度(属性精度);可靠性;逻辑的一致性、完整性;数据采集与编码方法。

6、什么是元数据?其作用是什么?

元数据:它是描述数据的数据、说明数据的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

作用:主要是对数据集进行描述;对数据质量进行描述;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描述;对数据转换方法进行描述;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进行说明。

第六章

1、数据的空间系统分析方法与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异同?

空间分析分为空间数据的空间系统分析和空间数据的系统分析。

(1)空间数据的空间系统分析:描述空间对象的空间位置、关系,对空间对象进行定量描述,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方法:空间统计学、图论、拓扑学、计算几何等。

特点:非严格意义的分析,是空间事物的描述和说明,特征提取和参数计算;回答是什么、在那里、有多少和怎么样,并不回答为什么。

(2)空间数据的系统分析:描述空间对象的非空间特性。

方法:概率、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

特点:几何特征不是主要限制因子(例:聚类分析);数据处理与一般的数据统计分析基本一致;分析结果依托于地理空间,描述的是空间过程,揭示空间规律和机制。

2、拓扑叠加分析?举例分析?

拓扑叠加分析:在统一的坐标下,将同一区域的两个图层进行叠合,产生新的空间图形和属性。它分为点与多边形的叠加分析、线与多边形的叠加分析、多边形的叠加分析(合成叠加与统计叠加)。

3、缓冲区分析?举例分析?

缓冲区分析:分析点、线、面对缓冲区内邻近对象的影响程度。用来限定所需处理的专题数据的空间范围,一般认为缓冲区以内的信息均是与构成缓冲区的核心实体相关的,及邻接或关联关系,而缓冲区以外的数据与分析无关。如在做土地利用规划时,水浇地必须设置在河流两侧有限范围内,即河流这一线状地物的缓冲区内。

4、网络分析?举例分析?

网络分析:依据网络拓扑关系,通过考察网络元素的空间、属性数据,对网络的性能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计算。为了选择最佳路径(选择起点到终点的阻强最小的路径);选择最佳布局中心的位置。如灾民撤退与救灾物资调配5、什么是DEM?在土地行业中有哪些应用?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的一个分支。它分为规格格网模型、等高线模型、不规则三角网模型(TIN, Triangular Irregular Network)。应用如下:

(1)利用DEM绘制等高线图,利用DEM绘制等高线图,是以格网点高程数据或者将离散的高程数据由栅格追踪法原理转换为矢量等值线所产生的。该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利用格网数据方法绘制等值线图。

(2)利用DEM绘制地面晕渲图

晕渲图是以通过模拟实际地面本影与落影的方法有效反映地形起伏的重要的地图制图学方法。在各种小比例尺地形图、地理图,以及各类有关专题地图上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人工描绘晕渲图的方法不但费工、费时,而且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而利用DEM数据作为信息源,在地面光照通量数学函数为自变量,计算该栅格应选用输出的灰度值。由此产生的晕渲图具有相当逼真的立体效果。

(3)透视立体图的绘制

立体图是表现物体三维模型最直观形象的图形,它可以生动逼真地描述制图对象在平面和空间上分布的形态特征和构造关系。通过分析立体图,我们可以了解地理模型表面的平缓起伏,而且可以看出其各个断面的状况,这对研究区域的轮廓形态、变化规律以及内部结构是非常有益的。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为了在地图上形象地表示立体效果,制作了鸟瞰图、透视剖面图、写景图等。

(4)剖面分析

6、空间数据查询有哪几种方式?

定位查询、分层查询、空间关系查询

第八章

1、空间信息的基本特征?

(1)属性特征(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

(2)时间特性(地理空间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空间)

(3)空间特征(区别地理信息与其他信息的根本标志)

几何特征(空间特征量方面的表现,指位置、形状等)

拓扑特征(空间特征质方面的表现,指空间特征的几何分量的数目及之间的关系)

(4)多媒体特征、多媒体技术

2、什么是电子地图?

电子地图: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储于计算机外存储器上,并能在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可视地图,又称“屏幕地图”或“瞬时地图”。

3、专题图的编制步骤?

(1)基本轮廓的设计:了解用户的要求和图的用途,确定专题内容,拟定总方案。

(2)制图范围的确定:图幅多大?专题范围多大?专题区域以外的内容?单幅还是分幅?

(3)专题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投影、比例尺、坐标网、地图配置与定向等。

(4)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底图。

底图是编制专题图进行专题要素转绘是的重要依据,主要用于专题要素的定位并表达专题要素与环境背景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有:主要水系、居民地、道路网、境界、地貌等。

(5)专题的表达:

文字说明:文字说明和统计数据。位于图中空隙处。

图例:是专题内容的表达形式。其要素与图内一致?位置下方。

(6)版面整饰

图名:简明、图幅的正上方、大小、字体。

附图:为了弥补主图的不足而加的图件。

4、什么是VR?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生成一个逼真的环境世界,人可以与虚拟的现实环境进行交互的技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界面,是物理实现的仿真。

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信息的载体,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及活动影像传播各种信息的技术。

5、LIS产品有哪些输出方式?

电子地图、动态地图、虚拟现实技术、WebGIS。

6、地图的语言有哪几种?

(1)地图色彩;包括色调、亮度、饱和度。(2)注记;包括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3)地图符号;包括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

7、传统的地图符号系统与基于GIS的地图符号系统的区别?

(1)存储方式不同。传统的以规范图式的方式存储在纸制文档中,并附加符号描述信息。人们通过图式和描述信息记录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结构、方向、明度、等视觉信息,通过纸制图式的分发实现地图符号库的共享。基于GIS的符号库存储在文件或数据库中,用字节或表记录来记录符号的视觉变量,通过文件和数据库的传递与访问来实现符号库的共享。

(2)绘制方法不同。过去,制图者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绘图笔在纸或制图板上根据地物的坐标和图例的信息绘制点线面符号;在GIS环境下,精确的空间坐标系,可以根据位置自动生成数据,同时还可以设计和修改符号。(3)表现方式不同。传统的符号是静态的,虽然也可以用颜色的渐变来表现要素的变化,但表达动态特征和时空变化的能力有限;GIS下的符号可以随意的放大和缩小。此外还具有实时、动态的表现能力,如闪烁、渐变。

8、什么是WebGIS?与常规GIS的不同?

网络地图:是基于网络的GIS系统,它使用互联网环境,为各种GIS系统应用提供查询、检索功能(如分析工具,制图功能)和GIS数据及其数据获取能力。

WebGIS与常规GIS的不同:

(1)它必须是基于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而传统的GIS大多数为独立的单机系统;

(2)它利用因特网来进行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这就意味着信息的传递是全球性的;

(3)它是一个分布式系统,用户和服务器可以分布在不同地点和不同的计算机平台上

9、WebGIS的构造模式有哪些?

(1)基于服务器端的WebGIS构造模式是由CGI模式, Server API构造的;

(2)基于客户机端的WebGIS构造模式有Plug-in模式、Java Applet、ActiveX控件等。

10、我国LIS行业WebGIS的现状?

(请大家自己总结)

第九章

1、土地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分为哪些阶段?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及维护。

系统分析阶段的需求功能分析、数据结构分析和数据流分析是系统设计的依据。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它的核心是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逻辑分析,解决需求功能的逻辑关系及数据支持系统的结构,以及数据与需求功能之间的关系;系统设计阶段的核心工作是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研究系统由逻辑设计向物理设计的过渡,为系统实施奠定基础。

2、信息系统产生的过程中要经过哪些测试?α测试与β测试的异同?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

α测试是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β测试是用户在实际使用的环境下进行测试。两种测试都是用户来进行测

试,但β测试的环境更接近于终极使用的环境,因而更加可靠。

3、从哪些方面对GIS/LIS进行评价?

(1)系统效率:土地信息系统的各种职能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是系统效率的反映。例如系统能否及时地向用户提供有用信息,所提供信息的地理几何精度和属性精度如何,系统操作是否方便,系统出错

如何,以及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等等。

(2)系统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运行时的稳定性,还包括系统有关的数据文件和程序是否妥善保存,以及系统是否有后备体系等。

(3)可扩展性:一个系统建成后,要使在现行系统上不做大改动或不影响整个系统结构,就可在现行系统上增加功能模块。

(4)可移植性:系统必须按国家土地标准设计,包括数据表示、专业分类、编码标准、记录格式等,都要按照统一的规定,以保证软件和数据的匹配、交换和共享。

(5)系统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GIS/LIS标准化内容有哪些?

(1)土地信息内容和层次

1)土地知识、土地信息、土地数据

土地知识是有关土地现象以及土地过程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的集合,土地信息是土地知识的一种,它强调对于土地知识的规范化及其结构化的描述形式,土地数据是土地信息的数字化载体。

2)土地信息的构成和信息结构

土地信息是对地理实体特征的描述,土地实体特征一般分为四类:①空间特征②属性特征②关系特征④动态特征(2)土地信息的分类与编码

1)土地信息的分类

作为编码基础的分类体系,主要是由分类与分级方法形成的。分类是把研究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类组,分级则是对同一类组对象再按某一方面量上的差别进行分级。分类和分级,共同描述了地物之间的分类关系、隶属关系和等级关系。

2)土地信息的编码

对土地信息的代码设计是在分类体系基础上进行的,一般地在编码过程中所用的码有多种类型,例如顺序码、数值化字母顺序码、层次码、复合码、简码等。我国所编制的地理信息代码中,以层次码为主。

(3)土地信息的记录格式与转换

1)数据交换格式

不同空间数据模型下空间目标的记录完整性及转换完整性,例如由不同简单空间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的复杂空间目标,在转换后其逻辑关系不应被改变;

各种参考信息的记录及转换格式,例如坐标信息、投影信息、数据保密信息、高程系统等;

数据显示信息,包括标准的符号系统、颜色系统显示;

属性数据的标准定义及值域的记录及转换;

土地实体的定义及转换;

元数据(Metadata)的记录格式及转换等。

(4)空间土地信息规范及标准的制定

1)制定空间土地信息技术标准的主要对象

软件工具:例如软件工程、文档编写、软件设计、产品验收、软件评测等;

数据:数据模型、数据质量、数据产品、数据交换、数据产品评测、数据显示、空间坐标投影等;

系统开发:例如系统设计、数据工艺工程、标准建库工艺等;

其它:例如名词术语、管理办法等。

2)制定空间土地信息技术标准的一般要求

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注意与国际接轨,既能适合于现在,还能面向未来;编写格式要规范化。

3)编制标准体系表

围绕着空间土地信息技术的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标准可能有多个,各技术标准之间具有一定内在的联系,相互联系的土地信息技术标准形成土地信息技术标准体系。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具有目标性、集合性、可分解性、相关性、适应性和整体性等特征,是实施编制整个土地信息技术标准的指南和基础。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与数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也称土地利用构成 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 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土地的等级或价格 比配:将土地的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应性结果计算相应结合的过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限度的最大水平 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可持续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持续性包括了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涵义。 土地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和选择 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关于地表的物质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分离,破坏和运移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必须确保的农田 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二、填空 1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 2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的再分配。 3土地的生态功能包括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养育功能三方面。 4地表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5根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将平原进一步划分为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扇形平原、滨海平原四种类型。 7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路线勘察、制作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测三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有、、、、。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

一.土地的概念、特性、功能 1.土地的概念:土地为多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同学科定义不同。 2.土地的特性:自然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沃度的差异性;土地利用的可更新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①生产力属性: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②生产关系属性:土地占有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3.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经管功能。 二.土地资源管理相关内容 1.地籍的概念: 2.地籍的类别: 3.地籍的历史沿革:明代鱼鳞册(重点) 三.土地调查 1.调查方法的选择 (1)简单丈量法(2)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的数据库网络通信技术,采用业外、业内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2.航空外业调绘的基本方法:(教材P64.) 3.界址点的选定:(教材P68.) 四.土地评价 1.土地评价的概念:土地评价是指以数量形式对土地的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天文)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定。 2.土地适宜性评价:(教材P86.) 3.权重的确定方法:德尔菲法。 五.土地登记 1.土地登记的概念:土地登记或称不动产登记,是指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使用权与他项权利的登记。(教材P107.) 2.土地登记制的类型:契约等机制:法国制;权利登记制:德国制; 托伦斯等级制:澳大利亚制。(详见教材P107—108)。 3.设定登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的他项权利设定登记是指对一宗土地上新设定的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进行的土地登记。 4.权利设定登记与出示土地登记的区别:(教材P114.) 5.土地权利确定的原则: (1)城市土地国有化原则;(2)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划分原则; (3)集体所有土地之间的划分原则; (4)国家建设征用集体土地、集体之间使用土地的权属问题分阶段处理原则; (5)国有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可变更原则;(6)重复征用和划拨一般以后者稳准原则;(7)界限和面积不吻合的一般以界限为准。(教材P121—122) 6.不合理权属界线的调整方法:(教材P123.) 六.土地产权 1.土地产权的概念: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2.罗马法对体内各一块土地不同部分所有权的规定:(教材P167.) 七.地价及评估(教材P251.) 1.地价的概念和内涵: 2.地价的特点: 3.地价的种类: 4.地价的评估方法: 八.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问题 1、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落实。农村妇女离婚后,土地往往仍依附于前夫,无法单独分出来;如户口移回娘家,夫家所在地将承包土地给再婚妻子,而娘家所在地也不给或无法落实其承包土地;有的村强制将出嫁女户口迁出。如木脚乡、陇城镇前几年就将农嫁居、农嫁农妇女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 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 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 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 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参照书本、展开论述) 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 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 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 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 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 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 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

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概况

中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TOP20(TOP3) No.1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Ⅰ本科情况( l) {% [5 M7 _& i! \ A 专业简介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土地政策与法规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地产咨询评估决策以及城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各级政府土地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地产咨询评估机构、各类银行等投资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以及不动产 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u Q- K3 _, X$ y& ^; W B 主要开设课程, {/ s6 I; c& n! X; \+ e: B 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城市规划与管理等。 Ⅱ考研相关 A 09年研究生招生一览表 B 08硕士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科目一政治; F$ ~/ z 5 R1 [; m* p8 w$ B 科目二英语或俄语日语或德语 1 q& U$ |) F' f" W/ s, S# W 科目三专业综合(含土地经济、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估价): Y+ i+ ]) x# C* g 科目四学科基础(含经济学、管理学)' ^4 ?. z6 \/ T 3 B; F 复试备注:复试笔试科目土地管理实务(案例分析)4 E9 E/ f" C+ H9 D2 @+ W9 [ C 09年研院招生平台 5 M' A9 `7 e$ h) h$ , F8 {$ i' g, ?7 Y( }5 ^ * E9 @6 z$ G* _2 W& j& A No.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1 j. {( y" r$ ~0 X% G; Y+ p: O) K Ⅰ本科情况 A 专业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成立于1988年,原名土地资源科学系。全系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7名,讲师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12位老师具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75%。为国家学位办批准的土地资源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本科生毕业后可以在土地行政管理、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地价评估、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研究方向继续深造。. D# T( E+ i7 F( E- ^/ m B 主要开设课程( R0 ~ L, @" H Z2 |! l6 K 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不动产估价、 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等。% w7 [) h+ Y" q3 M' B5 `$ `- \0 ^

《土地信息系统》考试重点【复习版】

1.地理信息特征1空间分布性2数据量大信息3载体的多样性。 2.信息系统有采集管理分析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由哪些要素构成?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智能化信息系统还包括知识。 3.根据系统所执行的任务,信息系统可分为哪两类? 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4.完整的GIS主要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软硬系统,空间数据库反映了GIS的地理内容,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5.地球表面几何模型哪几类? 1地球的自然表面 2 相对抽象的面,即大地水准面。 3是地球椭球体模型。 4 数学模型。 6.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通常就是指经过投影变换后放在笛卡 儿坐标系中的地球表层特征空间,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旋转椭球体、地图投影变换。 7.在地图学上,把地理空间的实体分为哪几种要素? 分为点、线、面三种要素,分别用点状、线状、面状符号来表示。 8.描述空间实体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分别是以下哪几种? 显式描述也称栅格数据结构,隐式描述也称矢量数据结构。 栅格和矢量结构是计算机描述空间实体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 9.土地数据误差来源包括哪几个方面? 1. 空间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 2.空间现象的表达 3 .空间数据处理中的误差 4.空间数据使用中的误差 10.空间数据元数据的获取包括几个阶段? 数据收集前、数据收集中和数据收集后。 11.数据管理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数据管理指的是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12.信息和数据的关系 信息来源于数据(Data)。数据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数字、文字、符号、图像都是数据。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信息与数据总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没有数据则不能表达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但不是信息。只有理解了数据的含义,对数据做出解释,才能得到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因而信息是经对数据解译或处理后,对人们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并赋予一定意义的数据,即信息是数据的涵义或内容。数据作为记录下来的可识别的符号,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数据的表达形式可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 总之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只有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3 分,共15 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 4.土地退化: 5.可持续土地利用: 二、填空(每个1 分,共20 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 、、、、和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三、选择(每个1 分,共10 分) 1.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与土地类型 B.区域土地资源 C.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D.土地资源保护与政治 2.对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评价 B 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评价C. 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评价 D.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评价 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是根据()划分的 A.光照强度 B.光照质量 C.光照程度 D.光照长度 4.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没有的一类是() A.季风型 B. 海洋型 C.地中海型 D.干旱荒漠型 5.在分析某一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时,往往将()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加以重点剖析 A.气候 B.地学 C.生物 D.经济 6.一般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 A.1 B.0.5~0.6 C。1~2 D.0.8~1 7.地貌类型按()可以分为平原、丘陵、ft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A.海报高度 B.地貌形态 C.相对高差 D.坡度 8.能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是() A.土地厚度 B.土地质地 C.土地有机质含量 D.土壤PH 9.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调查重点是() A.土壤肥力因素 B.土壤质地 C.土壤障碍因素 D.土壤侵蚀 10.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是() A.准备阶段 B.内业阶段 C.外业阶段 D.验收阶段 四、简答题(共40 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12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 单选 1.【D 】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P55) A 土地使用制 B 土地承包制 C 土地租赁制 D 土地所有制 2.目前我国【 B 】一般多以日照时数来表示。(P26) A 光照强度 B 光照长度 C 光照质量 D 光照数量 3.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很大,占总耕地面积的【 B 】。(P280) A 1/2多 B 3/4多 C 2/5多 D 3/5多 4.土地资源评价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性能进行【D 】鉴定的过程。 (P121) A 自然生产力 B 潜在生产力 C 数量 D 质量 5.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B 】来控制。 (P28) A 水分 B 温度 C 光照 D 湿度 6.土壤调查的重点是土壤【A 】特性。(P101) A 肥力 B 性能 C 质量 D 数量 7.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土地构成要素的【C 】差异性。(P60) A 质量 B 分布 C 空间 D 时间

8.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我国土地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B 】位。 (P279) A 2 B 3 C 4 D 5 9.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A 】。(P56) A 土地公有制 B 土地私有制 C 国家所有制 D 集体所有制 10.下列那项不是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D】。(P25) A 光 B 温 C 水 D 气 1. 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C】的积温。(P28) A 0℃ B 5℃ C 10℃ D 15℃ 2.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土地系统中一切过程的【B 】基础。(P25) A 物质 B 能量 C 生物 D 经济 3. 多数农作物最适宜的土壤酸碱性为【 D 】。(P44) A 强碱性 B 弱酸性 C 弱碱性 D 弱酸性至弱碱性 4.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最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是【D 】。(P143) A 收入——成本分析法 B 费用——效益分析法 C 成本——利润分析法 D 投入——产出分析法 5.据估算,人类食物的【 D 】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P5) A 80% B 88% C 90% D 98% 6. 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A 】。(P246) A 提高土地利用率 B 增加土地面积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英语全

第一篇 1. Land consolidation is sometimes incorrectly interpreted to be only the simple reallocation of parcels to remove effects of fragmentation. 土地整理有时被错误的理解成为了克服土地破碎化的影响仅对土地进行的简单再配置。 2.In reality land consolidation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broader social and economic reforms from the time of its earliest applications in western Europe. 现实中土地整理已与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改革想结合,最初应用在西欧。 3. Land consolidation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n instrument or entry point for rural development. 土地整理一直被视为一种工具或切入点,在农村发展问题上。 4. Early concepts of rural development were virtually the same 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predominant role of agriculture in rural areas at the time. 早期概念的农村发展几乎一样的农业发展, 因为农业主导作用在农村地区的时间。 5.Improving the agrarian structure was viewed as being identical to maintaining the social viability in rural areas; what was good for the farmers was good for areas. 改善农业用地结构被认为与维持乡村地区的社会生存发展能力具有相同的含义,对农民有益的事物也对乡村地区的发展有益。 6.The emphasis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has shifted from a focus on restructuring agriculture to one of achieving more efficient multiple use of rural space by balancing the interests of agriculture, landscape, nature conservation , recre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especially when land is requir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roads. 土地整理工程的重点已经从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转变为通过平衡农业、景观、自然保护、 休闲娱乐和交通特别是土地要满足主干道路建设需求时之间的利益关系来实现乡村空间更有效的多功能利用。 7.In line with other changes in the concept of rural development, land consolidation now places increasing importance on gender inclusion ,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and the use of mediation and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in resolving conflicts. 为了保持与乡村发展概念中其他变化的一致性,如今,土地整理日益强调性别包含。参与途 径以及在化解矛盾时调节机制和解决选择性冲突。 8. The most effective consolidation instrument of rural development is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but at times other approaches such as simplified consolidation , voluntary group consolidation , and individual consolidation initiatives can bring benefits. 最有效的整合农村发展的工具是全面的土地整理, 但有时其他的方法, 如简化的整合,志愿组织整合,和个人整合行动可以带来的好处。 9.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include the re-allocation of parcels together with a broad range of other measures to promote rural development. 综合土地整理包 括破碎地块的配置和促进乡村发展的范围广泛的其他措施。 10. T he allocation of responsibilities for carrying out these steps also varies between jurisdictions. 职责分配执行这些步骤也在不同法域之间。

GIS考试复习题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项目一GIS平台选择 1、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 B ) A.美国地理信息系统 B.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 C.日本地理信息系统 D.奥地利地理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于20世纪:( B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3、GIS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A ) A.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 B.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地理数据和分析程序 C.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地理数据和绘图机 D.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网络和用户 4、把GIS分为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是按:( C ) A.数据容量 B.用户类型 C.内容 D.用途 5、地理数据一般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 ) A.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B.空间特征、地理特征和时间特征 C.地理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D.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拓扑特征 6、下列有关GIS的叙述错误的是:(D) A、GIS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 B、GIS是研究地理系统的科学技术保证 C、地图学理论与地图分析方法是GIS重要学科基础 D、GIS是数字地球演变的必然趋势 7、 GIS所包含的数据均与相联系。( B ) A.非空间属性 B.空间位置 C.地理事物的类别 D.地理数据的时间特征 8、根据应用层次的高低,应用型GIS可分为:( C ) A.空间管理信息系统、空间事务处理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B.空间管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处理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C.空间事务处理系统、空间管理信息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D.空间数据处理系统、空间管理信息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9、以下关于GIS软件企业及其品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ARC/INFO是美国ESRI公司的产品 B.ARC/INFO 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GIS系统 C.MapGIS.SuperMap.GeoStar都是国产GIS基础软件平台 D.ArcGIS.SuperMap.CASS.MapGIS.GeoStar都属于GIS基础软件平台 10、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是指: ( B ) A.三维图形数据,它们与时间有关 B.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它们与时间有关 C.二维图形数据,它们与时间有关 D.属性数据,它们与空间有关 11、下列有关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信息是数据的表达,数据是信息的内涵 B.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C.数据不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土地管理专业知识

土地管理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土地规划、测量、地籍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等 土地资源管理学专业考试相关知识(事业单位考试专用) 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的含义(概念)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即是:土地资源包含于土地。土地的特性(简答或填空)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6 个方面)(1)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四种)1(土地)系统分析方法2现代技术应用方法。(3S 技术:GIS、RS、GPS)3景观生态分析方法4社会经济分析方法构成土地资源的自然要素: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地学因素填空主要是一种区域性因素地学因素往往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的重新组合分配土壤要素特征分析有 7 个指标土壤剖面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肥 可容性盐类土壤 PH 植土壤石灰质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水(降水)三个方面。、温(热量)评价某一地区的太阳辐射条件可用: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主要有:温度、积温、无霜期在农业上较有意义的温度衡量指标有:≥0℃农耕期;≥5℃喜凉作物的起始温度;≥10℃喜温作物的起始温度,又称活动温度;≥15℃喜温作物的安全生长期积温:连续大于等于某一温度( 0℃、 10℃)起到连续小于等于

(0724)《土地信息系统》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

(0724)《土地信息系统》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信息系统与土地信息系统 #第三节土地信息系统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基本要求: 1、了解数据与信息、地图与地理信息、土地信息等相关概念。 2、了解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发展与应用。 重点与难点: 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关系、地图的定义及分类、地理信息的概念及特征、土地信息 与土地数据的关系、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土地信息与土 地数据的关系、土地信息构成及特征和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 第二章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源及数据结构 #第一节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 第二节数据输入、输出与表达 ☆第三节数据结构与数据管理 基本要求: 1、主要介绍土地信息系统功能与数据间的关系及其信息来源。 2、数据的输入、输出和表达方式。 3、栅格空间数据模型和矢量空间数据模型。 本章重点与难点: 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源、空间数据类型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栅格空间数据模型和矢量空间数据模型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的输入。 第三章空间数据获取及空间数据质量 #☆第一节空间数据的特征 第二节空间数据的类型与表示方法 #☆第三节空间数据的获取 第四节空间数据的转换 第五节空间数据的质量 基本要求: 1、主要介绍各种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2、空间数据类型和空间数据的测量尺度。

3、空间数据质量的相关概念、误差来源和控制. 4、空间数据获取的获取来源和空间数据录入后的处理 本章重点与难点: 空间数据类型和空间数据的测量尺度、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地图数字化;利用GIS软件 进行数据的编辑及空间数据质量控制。 第四章数据库管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土地信息的概念数据模型 ☆#第三节空间数据库设计 第四节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五节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维护 基本要求: 1、数据库的特征及其相关概念,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2、几种土地信息概念数据模型的介绍。 3、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过程。 4、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维护。 学习重点与难点: 数据库的特征等基本概念、空间数据库的功能和组成;土地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模型。 第五章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第一节空间数据查询 第二节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 第三节空间分析的基本功能 基本要求: 1、空间数据查询的含义、查询方法和结果显示。 2、空间变换、再分类、缓冲区分析等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3、地统计分析与克里格插值。 4、网络分析与拓扑叠加分析。 本章重点与难点: 空间查询方法、缓冲区分析、地统计分析、克里格插值、网络分析与拓扑叠加分析; 利用ArcView和ArcGis进行空间分析 第六章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节土地信息技术 第二节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

土地管理学 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习题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一. 填空题 1. 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指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意义。 2. 功能和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等几个方面。 3. 为生产三要素,尤以土地与劳动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4.土地与其他生产资料一样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是 产资料,另一方面还是土地关系的客体。 5. 6.土地管理的主体是 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 7. 理。

8.土地管理目标按管理层次的不同, 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 (土地管理目标按实现时间的幅度,又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年度目标。) 9.土地管理的原则: 经济、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原则;3. 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的原则 10 11.1998年,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由地矿部、土地局、海洋局、测绘局4个单位组建成国土资源部,建立相对集中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并对它们的职能作了相应的调整。 12.土地管理的方法有 二. 名词解释 1.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2.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3.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4.▲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土管专业复习 第一、二章 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有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和资产特性(商品性、产权特性、增值性、不动产性)。 积温: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值,农业生产种常用的积温指标是≥10℃积温,即一年内活动温度的总和或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的温度总和。 平原:平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相对下降而形成的负地形,根据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进一步分为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和滨海平原等。 地表水: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 土层厚度:一般而言,土层厚度是指土壤剖面中能够被作物利用的、母质层以上的土体总厚度,即真正发生了成土过程的土层厚度,但从生产方面而言,多指有效土层厚度,尤其是耕作层的厚度,即植物根系发育所能伸展的厚度。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根据不同粒径的土壤矿质颗粒百分数组成而划分的土质粗细类型,如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黏土等。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值某一区域内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总和 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 土地使用制:指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经济生产潜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填空: 2、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它们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平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相对下降而形成的负地形,根据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进一步分为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和滨海平原等。 4、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 5、土壤质地是指根据不同粒径的土壤矿质颗粒(石砾、沙粒、粉粒、黏粒)百分数组成而划分的土质粗细类型,如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黏土等。 简答题: 1.土地的含义: (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它可分为土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2.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由于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从东南到西北,全国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各区面积占比不同,可见,全国水资源丰

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_人大考研网

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1.专业概况 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全国第一个“土地管理”本科专业,并于1988年成立土地管理系。目前形成了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MPA(专业方向)以及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国家教育部最早批准设立的博士点之一。本专业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等,还有“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本专业师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300余篇;为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提交调研咨询报告近百篇;有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优秀成果奖。本专业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40余项。 土地管理系于2006年获得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对土地资源管理和房地产经济学两个硕士课程的专业认证,成为国内首家独立申请并获得资格认证的单位(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建筑、测量和环境领域的综合性专业团体)。 2.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有土地制度与政策、土地利用规划、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与土地信息系统、不动产估价与市场、土地经济等五个研究方向。 3.研究内容 ①土地制度与政策:主要研究土地的产权制度、土地利用制度、土地税收制度以及土地产权、土地利用、土地保护、土地整理、土地征用、土地市场、土地价格、土地金融、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制订、实施和评估。 ②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土地利用战略与模式,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技术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土地资源保护等专项规划的编制理论、方法与技术,土地利用工程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和管理。 ③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与不动产信息系统:主要研究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3S 在不动产管理中的应用。具体内容有:土地分类、地籍测量与土地调查、不动产登记制度、不动产信息统计与分析、不动产信息系统基本原理与前沿技术。 ④不动产估价与市场:深入研究房地产评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和土地收购储备、出让转让,招标拍卖运行机制和操作方法,也包括地产市场的运行规律以及地产市场同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相互影响变化规律。 ⑤土地经济: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土地问题,研究土地利用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4.专业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掌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及相关领域内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本专业领域具体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 5.本专业师资力量 土地管理系现有教授4人,兼职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在职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后3人,50%的教师有国外学习的经历,是我校学位构成最高的学术团队之一。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 6.对外学术交流 土地管理系非常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目前已经同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所、美国城市经济与房地产协会、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香港测量师学会,以及英国剑桥国际土地管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德国汉诺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整理(根据老师提示重点)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 数据: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和图像等。 信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知识,作为生产、管理、经营、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地理信息:指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表物体和环境固有的数据、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等总称。 土地信息:指一切有关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和土地管理内容的数字、文字、符号、语言、图形及图像的总称。 信息系统:具有采集、处理、管理和分析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各种有用信息。 空间信息系统:是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和分析的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LIS):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空间数据:描述地球表面及近地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属性和时序特征的数据。 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坐标值来精确表示点、线、面等地理实体的。栅格:是以规则的像元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的分布的数据结构。

其阵列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属性特征。 编码:确定属性数据代码的方法和过程。编码的直接产物就是代码,而分类分级是编码的基础。 代码:是一个或一组有序的易于被计算机或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是计算机鉴别和查找信息的主要依据和手段。 地图数字化:是将地图图形或图像的模拟量转换成离散的数字量的过程。 其主要种类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数字化。 数据质量:空间数据在表达空间位置、专题特征和时间这三个基本要素时,所能够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统一性的程度。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 数据库:是数据组织和存储的高级形式,是具有特定联系的多种类型的记录集合。其数据组织常分为字段、记录、文件和数据库四级。 空间分析:是指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以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缓冲区:是指基于对点、线或面等因素,按指定的条件,在其周围建立一定空间区域作为分析对象,这个区域称为缓冲区。 邻近度:描述了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其确定是空间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 叠置分析:在统一的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数字高程模型( DEM ):是一定范围内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的数据集,它主要是描述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是通过等高线或相似立体模型进行数据采集(包括采样和量测),然后进行数据内插而形成的。 数字地面模型( DTM):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