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十一县(市)高一年级期中联考地
理试卷
命题学校:龙南中学、定南中学、全南中学、安远一中
命题人:王永诚、龙梦成、詹明宗、曾令金
审题人:龙梦成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把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新华社西昌10月1日电: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于1日18时59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图1所示是我国的“探月工程”向月球发射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过程简图.“嫦娥二号”进入月球轨道后,在距离月球表面高为100千米的轨道上绕月球开展对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读图1回答1~3问题:
1.图1中地球、月球、嫦娥二号构成了新的天体系统,则该图所包括的天体系统有:A.一级B.二级 C.三级D.四级
2.图中嫦娥二号探测卫星是:
A.不属于天体B.自然天体 C.人造天体 D.不能确定
3.身处美国纽约(西五区)的中国留学生们要实时观看卫星发射现场直播,当地时间是:A.1日5时59分 B.2日5时59分 C.1日18时59分 D.2日18时59分我国古书曾记载公元前28年“三月己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4~5题:
4.记载中所说的黑气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内部
5、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使地球气候异常,从而使天文五带范围中的热带范围扩大
B .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C .在地球各地的夜空都能产生极光
D .使地球的两极地区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6.当你在教室考试的时候(今天),太阳直射点太约在 A.200
S B. 250
S
C. 150S
D. 100
S
7.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①昼夜交替 ②不同经线地方时不同;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④四季更替;⑤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会产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8.由于地球公转速度不均(近日点快,远日点慢)造成的现象是: 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②北半球的夏半年较冬半年长
③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④北极点极昼天数比南极点极昼天数多几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9.北京时间就是:
①东八区区时 ②东经116度的地方时 ③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④北京的地方时 A . ①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0.地球上四季更替的周期是:
A.一个太阳日
B.一个恒星日
C.一个回归年
D.6个月 读图2分析判断11~12题: 11.岩石圈的厚度: A.平均17千米 B.大于地壳平均厚度 C.小于地壳平均厚度 D.约2900千米
12.
: A.是液体
B.是气体
C.是固体
D.无法推断 13.图3(图中曲线表示等压线)中风力最弱的是:
14.:
A. 图①
B. 图②
C. 图③
D.图④
15.从春分到夏至期间,下列现象会在南昌(北纬28°40′)出现的是: A.白昼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 B.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C.正午物体影子先朝向东北之后朝向西南 D.正午物体影子越来越长
16.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天气主要是由( )造成的。 A.冷锋 B.暖锋 C.台风 D.准静止锋
某报登载一则消息说“今日,吐鲁番市(约90°E 43°N )日出时间是北京时间9时30分,而日落时北京时间是18时30分。”根据这则消息,判断17~18题: 17.该城市此时的季节是:
A.秋分
B.夏季
C.冬季
D.春分 18.这天吐鲁番市的日出地方时大约是:
A.7时30分
B.8时
C.8时30分
D.6时
19.某地区海平面气温是10℃,该地区的对流层高度为10千米,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
A.16℃
B. -50℃
C.70℃
D. 4℃ 20.若两地的纬度相同,则:
①.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②.地方时一定相同 ③.两地昼长相同 ④.气温和季节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1.图5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箭头说法正确的是: ①a 从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b 是摩擦力,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小 ③c 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c 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2.大气中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成分是:
A .臭氧
B . 二氧化碳、水汽
C .尘埃
D .氮 23.读图6,关于图中A 和D 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的线速度比D 小
B .A 的线速度和D 一样
C .A 的角速度比
D 大 D .A 的角速度和D 一样
24.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 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
B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C .海陆分布的状况不同
D .地形起伏状况不同
25.图7中四幅小图,分别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地球上四地的昼夜长短情况(空白部分表示昼,阴影部分表示夜),从南到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第Ⅱ卷 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
26.读图8“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A 、B 、C 、D 四点中,公转 速度最快的是______,
此时,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还是远日点附近? __________。
(2) 地球公转至A 时,正午太阳直射__________( 纬度)。此时,地球上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 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全年白昼达到最长地区的 范围是___________。
(3) 地球由B 向C 运动时,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是缩小还是扩大? __________________。
(4) 地球在C 位置时,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昼长时间比赤道上___________________ (多或少几小时)小时。
(5) 地球公转至A 、B 、C 、D 四点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点时,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27.读图9“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为昼半球),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7月某日11时2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 图中AD 线的名称叫__ ___。(晨线、 昏线)
(2)该日A 、B 、C 、D 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的是______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
(3)该日B 点的昼长时间 小时,B 点
日出时刻是_______时。B 点正午日影朝向是________(方位)。 (4)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5)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继续向 (南、北)移动。
(6)请在图上用线段MN 标出满足:位于东半球、昼半球上且昼夜等长的范围。 28.读图10“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B,C,D 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 向的是_______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分 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就气流运动形式 而言,分别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图中虚线M 表示___________,N 表示____________ (4)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
(5)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A, B 两处相比,_________处风力较大,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读图11“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回答:(9分)
(1)由于 的季节移动,导致 和 的季节移动,其规律是,就北半球来说, 夏季 移。
(2)图中北半球节气:A B C (3)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甲是 乙是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十一县(市)高一年级期中联考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
。 。 。 。 。 。 气压带
风带 图11
图9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把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卷上)
第Ⅱ卷 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
26. (每空1分,共11分)
(1)C 近日点 (2分)(2)23°26′N 23°26′N 及其以北地区 北半球(3分)
(3)向南、扩大。(4)46°52′、多12(2分) (5)B 、D (2分)
27.(每空2分,共18分) (1)昏线(2分) (2)D A (4分)
(3 16 4(4分) 正北(2分) (4)(130o E 15o N )(2分) (5)南(2分) (6)(2分)
28. (每空1分,共12分)
(1)C (2)低压 高压 气旋 反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