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复习(评议课)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复习(评议课)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复习(评议课)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复习(评议课)

课题: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复习

【学习目标】

1、巩固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认识;

2、理解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识梳理】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六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

变、两个可能改变”即:“六个一定不变”: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 不变;元素

的 不变;元素的 不变。微观上:原子的 不变;原子的 没有

增减;原子的 不变。“两个一定改变”: 改变, 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数目可能改变;元素的 可能改变。

典型例题: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 .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

教师“个备”

或学生笔记栏

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6O2=6CO2+6H2O,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 )

A.C6H12 B.C6H1206 C.C6H10O5 D.C5H6O2

3、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克柠檬醛,将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0克,水72克,则柠檬醛的组成中:( ) A.只含碳、氢元素 B. 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你被困在火灾现场时,下列措施①打火警电话119求救;②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④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可采取的是( )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增加了

C.100 g酒精和100 g水混合在一起后,质量等200 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H2和O2形成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4、下列有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5、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味,这时应该采用的应急措施是( )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汽 B.打开所有的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6、点燃下列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①N2和O2;②H2和空气;③煤气和空气;④面粉尘和空气;⑤CO和H2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下列各项,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质量,④物质总质量,⑤分子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⑦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④⑤⑥⑦8、配平化学方程式FeS2 + O2—— Fe2O3 + SO2后,化学计量数之和为()

A.27 B.25 C.14 D.18

9、将物质A、B、C各10 g混合后加热,生成3 g D,同时增加9 g C,若再增加A 40 g,

B 正好完全反应。则反应中A 与B 的质量比是 ( )

A .1∶5

B .1∶4

C .4∶l

D .5∶1

10、(2012年山东烟台)下图为一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其中

分别表示X 、Y 、R 、Z 四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表示的是化合物

C.R 在该反应中的作用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

D.该反应可表示为Y 2+2Z 2X R

X 2+2Z 2

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 、Y 、Z 、Q 四种物质,

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已知X 和Q 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 ,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 反应后物质Z 的质量为9g

B. 反应中物质Y 与Q 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C. 反应生成Y 的质量为11g

D. 该反应的方程式中,物质X 与Q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12、(2012年湖南衡阳)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

C. W 是一种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X 的值为44

二、填空题

1、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按要求归类: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4)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以上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2、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

在蜡烛火焰上(如右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

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

因: 、 。

3、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几年来,又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的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①一氧化氮是工业制硝酸的中间产生,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反应方程为:

4X+5O 2=4NO+6H 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出X 的化学式为: 。

②汽车尾气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微化转化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目前,有一种治理一氧化氮的方法,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氨气(NH3)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某化合物4.6g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 CO2和5.4g水。若此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6,该化合物由(写元素符号)组成;②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三、小明和小吴进行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如图4–6。

⑴小明同学用A图所示装置进行

实验,他在锥形瓶底部放了一些澄清

石灰水,目的是

。如忘了放(注:

装置气密性好),则可能造成后

果。

⑵小吴同学与小明的实验设计有一些

不同,如B图,他将锥形瓶倾斜,使

大理石和稀盐酸充分反应,则反应后称量时天平指针指在(填“中间”、“偏右”或“偏左”),为什么? 。

四、计算题

1.(2014葫芦岛)小明在实验室里加热31.6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8.4g.将剩余固体溶解、过滤、烘干上,回收二氧化锰.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

(2)回收二氧化锰的质量。

2.(2014海南)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以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该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请计算:

(1)尿素中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

(2) 若按上述方法生产120 t尿素,可固定的CO2的质量为多少?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认识化学变化》精品(同课异构)教案(市一等奖) (1)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认识定量研究在化学科学探究和 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 法获得正确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 精神。 二、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微观本质 三、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四、预习导航: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化学反应的的,等于 后的的。 2、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8克A与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C和11克D, 则参加化学反应的B的质量为克。 3、质量守恒定律可应用在() A、主要指物理变化 B、主要指化学变化 C、包括自然界的所有的变化 D、主要指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4、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酒精灯、锥形瓶、小试管、小烧杯、镊子、滤纸、气球、单孔橡皮塞、铁架台、石棉网、细沙; 实验药品:白磷、CuSO4溶液、稀盐酸、Na2CO3粉末、铁钉、镁带。 六、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任务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组间交流。 3、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4、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5、依照设计方案小组内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然后讨论、归纳,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得出结论。 6、大量的科学实验都得出了与大家类似的结果,引出质量守恒定律,哪位同学试着回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任务二:说出质量守恒的原因 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2、投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学习任务三: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 1、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 2、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 实验(2):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3、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4、师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强调“参加反应的”和“反应生成的”以及“密闭的环境”。 5、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三)系统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备注 引领学生去思考,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辨别是非 。 使学生形成对猜想要做出证实的意识,并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相互协作意识。 培养学生微观形象思维,宏观联系微观的意识,树立学生的世界物质观,物质粒子观。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呵护学生的探究热情。 七、效果评价: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复习 习题

第四章作业 1.下列化学式和名称都正确的是( ) A. 氧化镁——MgO2 B. 氢氧化钠——NaOH C. 氯化氨——NH4Cl D. 氧化铁——FeO 2.下列灭火方法中,与“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相同的是() A.用高压水枪灭火 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森林着火时砍掉旁边的树木形成隔离带 3.脑黄金在医药、食品等行业中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脑黄金的化学式为C25H51COOH。下列对脑黄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中含有80个原子 B. 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 C.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6 D. 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3:26: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站严禁烟火 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5.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禁用农药,保护水源B.焚烧垃圾,净化环境 C.植树造林,防沙降尘D.煤气泄漏,开灯检查 6.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A.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B.粉碎煤块 C.减少空气通入量 D.增加煤的用量 7.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8.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两者中氧气的含量不同 B.将燃着的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汇总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一.燃烧条件: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 2.条件: (同时具备)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烧不坏的手绢 4.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碳在空气中燃烧 点燃 ①O2充足:C+O2(充足) CO2

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导学案:认识化学变化

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导学案:认识化学变化 【学习目标】 1.能记住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并能利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究; 2.能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宏观、微观角度探究、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 【重点难点】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从宏观、微观角度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燃烧得快,放出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足时,可燃物,燃烧得慢,放出热量少,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等物质。 2.一氧化碳是色、味气体。吸入人体的一氧化碳与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CO也可以做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二、探究与释疑 (一)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①③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 (3)实验和实验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同时说明白磷的着火

点比红磷的着火点。 (4)如图2,拿走铜片,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 (5)如图3,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优点是 。 (6)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的事例: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包括事例(填序号)。 (7)对于被困在火区的人员来说,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C.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打电话报警、求救 (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罝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 (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应前、后”之一)整个反应装罝(包括锥形瓶、气球和药品)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巳经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 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复习检测卷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检测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相应的原理(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是() 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P+O P2O5 化合反应 B.探究水的组成:H2O O2+H2 分解反应 C.工业制氧气:H2O2O2+H2O 分解反应 D.硫在空气中燃烧:S+O2SO2 氧化反应 2 . 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 3 . 依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中错误的是: A.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时,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2Hg+O22HgO B.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2Al(OH)3+3H2SO4=Al2(SO4)3+6H2O C.做电解水实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2H2O2H2↑ +O2↑

D.天然气炉具火焰呈黄色,且锅底出现黑色:CH4+O2C↓+2H2O 4 .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质量变小;②质量不变;③性质不变;④化学性质不变;⑤加快化学反应速率;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⑥ 5 . 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CH4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则充分燃烧只生成H2O和CO2的物质只含C、H两种元素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则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D.单质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6 . 已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如图为反应类型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2+H2O="==" H2CO3属于a处的反应 B.2H2O2H2↑+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c处反应后物质的质量一定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任何两种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都属于d 7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都用到的一种物质是() A.稀硫酸B.稀盐酸C.石灰石D.锌粒 8 . 某合金6 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 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A.Zn 和Fe B.Cu和C C.Zn和Cu D.Mg 和Al 9 . 成语“釜底抽薪”所包含的化学灭火原理是()

第四单元《认识化学变化》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综合测试卷(A)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宣传科学,反对伪科学,也是我们同学的义务。下列属于伪科学的是( ) A.用催化剂将水变成汽油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液态氢发射火箭 D.以煤为原料制造药品 2. 小明同学从222点燃2H +O 2H O 中获得以下信息: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④2份 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后生成2份质量的水;⑤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⑤ 3. 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保持不变 C. 8 g 干冰变为8g 二氧化碳气体 D. 5 mL 氧气与5 mL 氮气混合得到10 mL 混合气 4. 乙硫醇(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222点燃2X+9O 4CO +2SO +6H O ,则X 是( ) A. C 4H 12S 2 B. C 2H 6S C. C 2H 6O 2 D. C 2H 6 5. 下列图标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的是( ) 6. 某同学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他立刻将 燃烧匙取出,但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又接触到氧气 B.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 C.瓶内的氧气不能耗尽红磷 D.燃烧时红磷转变成白磷,降低了着火点 7.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8. 用下列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

中考化学高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教材系统复习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时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权威

第4章 课时1 1.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图1) ,图2) A .图 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B .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C .图 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 .若将图 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2.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做出了贡献,如果你参加了灭火,你认为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C ) A .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 .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 .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D .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3.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实验,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D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4.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1】a 、b 、c 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__a__(填序号),其燃烧时伴随的现象是__ 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4P +5O 2=====点燃2P 2O 5__。

【实验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实验时,通入20 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__铁丝通电为铁丝的燃烧提供了温度__。 【实验3】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此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分别是__氧化镁__和__碳__。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和灭火产生的新认识是__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二氧化碳不一定能灭火__。 5.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进行了以下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观察Ⅰ中蜡烛燃烧情况,与其灭火原理相同的生活实例是__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合理即可)__。 (2)利用干冰也可以使烧杯中蜡烛熄灭,向烧杯Ⅱ中加入干冰时用到的仪器是__镊子__,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同时二氧化碳能隔绝氧气__。 (3)Ⅲ中现象是__有大量气泡产生,白色粉末逐渐减少,蜡烛熄灭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Na2CO3+2HCl===2NaCl+CO2↑+H2O__。 【提出问题】不改变Ⅲ中化学反应原理及装置,如何让蜡烛快速熄灭? 【设计方案】方法①:将碳酸钠粉末配制成碳酸钠溶液; 方法②:__将稀盐酸换成浓盐酸__。 【观察现象】方法①和②中蜡烛均能快速熄灭。 【分析与结论】方法①中蜡烛很快熄灭的微观解释是__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分散到水分子中间,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合理即可)__。 【反思与交流】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有:__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合理即可)__。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基础练习(含答案)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基础练习 (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Mn-55 Zn-65 Ca-20 Cl-35.5 第I卷选择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计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在身处“火海”的高楼内,在自救时不可取的方法是() A.撞破玻璃呼吸新鲜空气 B.从窗口跳下 C.用湿毛巾捂鼻,沿墙根爬出火灾处 D.拨打119求救 2.下列有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C.只要是不能燃烧和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都可以灭火 D.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 C.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D.呼吸作用是燃烧现象 6.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其根本原因是 ( ) A.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相对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以及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7.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A.CaCO3CaO+CO2↑ B.NH4HCO3 NH3↑+CO2↑+H2O C.Mg+O2 MgO2 D.4P+5O2 2P2O5 8.下列事实:①汽油挥发,质量减少;②红磷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增加;③硫酸铜溶液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胶体胶粒是由许多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第四章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第四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的测定,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在理解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并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二、科学素养: 1、初步培养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总是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引言]由成语:“点石成金”引入,联系第二章的分子、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再重新组合展开,导入化学反应不仅在质的方面有一定的规律,而且在量的方面也存在一定规律。 [新授] [活动与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酸钙和盐酸反应 [讨论与思考]两个实验所得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分析实验现象和测定的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论。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讨论与思考] 1、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2、蜡烛燃烧后就没有了,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矛盾? [练习] 1、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44克 B、32克 C、22克 D、12克 2、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 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 A、12克 B、44克 C、56克 D、100克 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核心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核心知识点总结 1、燃烧和灭火 知识点内容说明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 燃烧定义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 化学反应 灭火实例灭火方法分析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使可燃物与空 盖灭气隔离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纸箱着火可用水浇降温,使可燃物物质隔离 灭与空气隔离 灭火原理2、隔绝空气或氧气 森林着火可将大火清除可燃物 3、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 蔓延前方 下 的树木砍 掉 图书档案用二氧化隔绝空气,降低 着火碳灭火温度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燃烧条件 3、达到着火点 2、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3、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点燃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 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4、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 、配平 b 、条件 c 、箭号)(3)含义: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每2 个氢分子与 1 个氧分子化合生成 2 个水分子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 份质量的氢气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 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5、化学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中考化学复习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课时训练08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练习

课时训练(八)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建议限时:15分钟) |夯实基础| 1.[南京]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2.[宜昌]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3.[青岛]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4.[长沙]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你认为错误的是 (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5.[临沂]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图Z8-1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另一方面。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乙所示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填序号)。 |能力提升| 6.[绵阳]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 ℃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含答案)

初三化学沪教版认识化学变化同步检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C、铁生锈后质量变大 D、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质量不变 2、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则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3、下列各项中: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质量,⑤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变化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 4、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结合成2个水分子 C、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通过点燃生成2份质量的水 D、每4份质量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5、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为(Al-27,O-16)() A、27:32:102 B、27:24:13 C、4:3:2 D、108:96:204 6、镁在空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的是(Mg-24,O-16)() A、4g镁和1g氧气发生反应生成5g氧化镁 B、3g镁和2g氧气反应生成5g氧化镁 C、2.5g镁与2.5氧气反应生成5g氧化镁 D、2g镁和3g氧气反应生成5g氧化镁 7、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由于()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什么,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又是什么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C、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8、“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X表示)和液态双氧水(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X=N2+4H2O,则肼(X)的化学式为() A、N2H6 B、N2H4 C、NH2 D、N2H4O2 二、填空题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是: 和。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 表示。生成的气体符号为 “”,难溶的沉淀符号是 “”。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认识化学变化》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1)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认识定量研究在化学科学探究和 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 法获得正确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 精神。 二、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微观本质 三、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四、预习导航: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化学反应的的,等于 后的的。 2、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8克A与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C和11克D, 则参加化学反应的B的质量为克。 3、质量守恒定律可应用在() A、主要指物理变化 B、主要指化学变化 C、包括自然界的所有的变化 D、主要指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4、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酒精灯、锥形瓶、小试管、小烧杯、镊子、滤纸、气球、单孔橡皮塞、铁架台、石棉网、细沙; 实验药品:白磷、CuSO4溶液、稀盐酸、Na2CO3粉末、铁钉、镁带。 六、学习过程: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教学案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

【学习目标】 1、巩固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认识; 2、理解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识梳理】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六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即:“六个一定不变”: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不变;元素的不变;元素的不变。微观上:原子的不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不变。“两个一定改变”:改变,改变。“两个可能改变”:数目可能改变;元素的可能改变。 典型例题: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 .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教师“个备” 或学生笔记栏

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6O2=6CO2+6H2O,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 A.C6H12B.C6H1206C.C6H10O5D.C5H6O2 3、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克柠檬醛,将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0克,水72克,则柠檬醛的组成中: ( ) A.只含碳、氢元素 B. 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你被困在火灾现场时,下列措施①打火警电话119求救;②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④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可采取的是( ) A.①④ B.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④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增加了 C.100 g酒精和100 g水混合在一起后,质量等200 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H2和O2形成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4、下列有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5、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味,这时应该采用的应急措施是 ( )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汽 B.打开所有的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人教版初三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知识要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定恒定律成立的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量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客观和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针对化学反应而言,任何化学反应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是化学变化就不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并不是所有物质的质量,没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能包含在内,“生成的各物质”是指经过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不是此反应生成的物质也不包含在内。 二、化学方程式及涵义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例:,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叫做化学计量数。 2、涵义: (1)表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 (2)各微粒数目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3)各物质之间的相对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

(4)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书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结为四步: (1)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右边,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用“+”相连; (2)配: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加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3)注:注明反应条件,通常写在“=”的上方,加热常用“△”表示; (4)标:生成物是沉淀的标明“↓”号,生成的气体用“↑”表示,写在相应化学式的后边,但要注意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不需注明“↑”号;b、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不需标“↓”号;c、“↑”和“↓”只是对生成物而言,不能标在反应物当中。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观察法;(2)最小公倍数法;(3)奇数配偶法等。 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的恒定关系。 2、解题步骤: (1)设:设出未知数;(2)写:写出化学方程式;(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5)答:简明写出答案。 〖典例引路〗 例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①物质的质量总和②物质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原子的数目 ⑤原子的种类⑥物质的分子总数⑦原子的质量⑧物质的性质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Word版)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初中化学《认识化学变化》 检测题及答案(解析版).doc

初中化学《认识化学变化》检测题及答案(解析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题) 评卷人得分 1.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 B.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 C. 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 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答案】 C 解析:水在灭火中的作用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A正确;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使火熄灭,故B正确;室内着火时打开所有门窗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势蔓延,故C错误;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可以隔离可燃物,使火熄灭,故D正确。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2.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 可燃物 B. 氧气 C. 压强 D.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答案】C 解析:物质燃烧时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三者缺一不可。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3.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右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 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 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 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答案】D解析:红磷是可燃物,没有燃烧是因为环境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4.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