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取向——公平和效率

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取向——公平和效率

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取向——公平和效率

作者:魏向杰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刊名:

经济论坛

英文刊名:ECONOMIC TRIBUNE

年,卷(期):2010,(5)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4条)

1.谷成财政分权下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优化路径 2009(2)

2.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 1999

3.洪银兴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统筹公平与效率的改革现 2005(3)

4.刘黎明财政转移支付的博弈分析 2000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李芳芳我国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研究2002

该文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意在研究中国中央政府对西部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该文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研究中国的转移支付政策,继而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并以此为指导,进入到对中国西部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研究.文章通过对财政转移支付基本理论、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和目标的分析以及国际转移支付的比较分析,确立了中国财政转移支付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进而在对西部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西部应该采取有条件转移支付为主、无条件转移支付为辅的转移支付模式.文章对有条件转移支付和无条件转移支付的模式进行了探析,并对有条件转移支付领域进行了考察,文章最后给出了科学有效地实施中央对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关政策建议.

2.期刊论文焦麦青.JIAO Mai-qing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立法目标与模式-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9(6)

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模式的确定,应与其立法目标相匹配,不仅应承载社会公平理念,满足我国财税制度规范化的诉求,而且还要应对诸多制度层面的挑战.在我国现阶段,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模式采用纵向型转移支付,是平衡财政转移支付价值目标与我国现行税收管理体制的最佳选择.

3.学位论文李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法保障研究——从财政转移支付的视角2009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此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各种矛盾开始凸现。当前我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很大并且呈继续扩大趋势。其中,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贫富阶层之间差距拉大的重要表现。当然,造成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财政能力的不均等是造成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一个重要因素。改变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的现状,必须从改革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及财政体制这一根本制度入手,真正实现财政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目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论文从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理论出发,分析了财政均等化对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财政转移支付法存在许多有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政转移支付法法律位阶较低且缺乏稳定性,不利于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目标的权威性和持续性;对财政转移支付的监督和管理规定的过于原则且缺乏相应的责任认定和处罚措施,使均等化在实施方面流于形式;转移支付形式繁杂,不符合国际上一般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标准,转移支付的结构、规模也不体现均等化的目标;财政转移支付基本目标的多头性,其中,“中央控制导向”目标远远超过其“财力均等化”的目标,同时为配合中央的其他政策带有繁重的短期目标倾向,这些都有损于财政转移支付实现均等化的目标。此外,1994年分税制改革没有清楚的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事权和财权范围,是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能很好规定和实现均等化目标的深层次原因。财政能力上的不均等已经带来并将继续拉大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化,从而使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差距愈大。

为了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本文从财政转移支付的视角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一是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制度设计,在改革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基础上制定《财政基本法》,《财政基本法》中应当规定财政法的基本原则、财政决策程序等,为财政转移支付法实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提供基础性的制度和法律支持。二是制定《转移支付法》。从宏观的法律框架设计方面,制定的《转移支付法》应当明确转移支付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首要目标,协调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与其他政策性目标的关系。明确规定接受转移支付的对象,合理确定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形式,处理好支付形式之间的关系。改进实施机制,成立专门的、层级较高的政府转移支付委员会,建立准确的财政转移支付数据库,为转移支付资金投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提供数据跟踪;从微观的具体内容方面,制定的《转移支付法》应当将现行多样的转移支付形式统一规范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取消不具有不均等化效果的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扩大具有明显均等化效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改变当前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以“因素法”取代传统的“基数法”,科学界定专项转移支付的标准,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数量。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着重从资金结构、计算方法及运作方式等方面入手,从而保证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4.期刊论文阿智卿浅析财政转移支付的内涵及目标-中国商界2008(11)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简要探讨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内涵,接着重点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5.学位论文项莉我国农村公共卫生筹资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2005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将在分析中国农村公共卫生筹资状况和公共卫生开展状况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我国建立规范的公共卫生转移支付体系的必要性,并在确定我国农村公共卫生转移支付应确保的目标基础上初步构建适于中国农村的公共卫生转移支付体系,这必将完善和丰富财政转移支付理论和公共卫生筹资理论,扩展其应用领域。实践上将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政府投入政策的制定和整个国家公共卫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保障贫困地区县、乡、村公共卫生提供机构能真正筹资到位,促进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最终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健康公平。

资料来源:现场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现场调查资料:湖北省经济水平高、中、差的县中选取8个县。调查8个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每县两个乡卫生院。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研究资料来源于卫生部-世界银行合作项目(卫生IX)的调查资料。在海南和湖南省根据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每省选取10个县,以各乡镇经济水平作为分层依据,共抽取237个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同时查阅卫生统计年鉴、卫生部财务报表中相关资料。

研究内容、方法、结果和结论:1、我国实行规范的农村公共卫生财政转移支付必要性分析:理论上从两方面分析,从公共卫生事业的性质方面运用社会公平理论、人力投资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进行分析,从政府的角度运用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失衡理论来阐述。实践依据表现为(1)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事权划分不清、一般性转移支付缺乏均等化效果、专项补助分配不规范、转移支付结构不尽合理(2)我国一般转移支付中投入卫生领域的数额较少,而

农村三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向了乡镇卫生院,特别是房屋建设方面,而对人员培训的投资仅有3%左右(3)世界各国公共卫生财政转移支付现况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对于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公平十分重要。

2、中国农村公共卫生政府投入研究

结果:(1)我国农村公共卫生开展状况不容乐观,237个乡镇卫生院中有个别卫生院连最基本的计划免疫都没有开展,儿童系统管理和健康教育约有1/4的卫生院没有开展,许多低于成本收费的公共卫生项目严重不足。管理和监督工作较严格的项目开展情况相对好很多。同时各卫生机构收费标准差异很大。

(2)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机构自身补偿能力有限,同时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地区差异大,投入方式不合理。湖北省各县县级财政投入相对其应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而言,有四个县相对充足,另四个相对不足,而省、地级财政的投入相对它们应承担的成本而言,严重不足,财政投入的层次仍较低。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与该地区发展状况并不呈正相关,还受重视程度的制约。

(3)通过多变量方差分析揭示不同补偿水平对公共卫生产出的影响,表明只有政府投入非常不足的机构与其他机构在公共卫生的提供上有显著差异。 结论:(1)迫切需要由中央政府或各省统一颁布公共卫生服务的收费标准。除政府财政上的支持和重视外,日常的管理与监督也是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

(2)应加强卫生事业财政保障机制研究,明确卫生事业费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多大合适,在政府投入一定的情况下,防疫经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多大合适,根据哪些因素确定合理的卫生投入结构,使各地各级政府投入有掘可依。财政能力特别低下时需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保证这些地区公共卫生筹资的稳定性。

(3)应改变现行对公共卫生笼统的定额投入方式,应根据服务人口、公共卫生机构服务数量、质量由县财政合理安排防保经费,政府还应积极引入监督机制,通过经济激励机制促进农村公共卫生机构服务的开展。

(4)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负担的层级,对于保证公共卫生的足额投入,减少地区差异十分关键。

(5)机构应免费提供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其成本,应分解为不同级别财政应承担的责任,足额进行投入,对于财政特别困难的地方政府可以实行财政转移支付来确保其投入。对于准公共卫生服务,应在科学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分解其中个人应负担的部分,全省制定标准价格,其应由政府投入的部分同样可分解为不同级别财政应承担的责任,足额进行投入。

3、农村公共卫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研究

(1)通过传统消费者理论工具—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分析确定公共卫生领域更倾向于选择公共卫生专项配套补助的模式。

(2)通过专家咨询和文献查阅确定了我国公共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相关目标,政府应确保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10项纯公共卫生服务和6项国家最低保障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国公共卫生转移支付的目标应不仅仅局限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日常运行成本,还包括让这些停顿的机构重新运转起来的最低启动成本。因此调查这些相关目标及其相关目标的成本已迫在眉睫。

(3)转移支付体系的主体和客体:转移支付的出资方应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为主,地市为辅。转移支付的承受方应是县政府,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应以专项资金的形式直接面对县政府,专款专用。

(4)为达到确保各地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实行按服务项目补助。转移支付需求包括两部分,纯公共卫生服务和准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根据相关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建立了相应的模型,按年度给予。针对各县人力、设备资源等方面目标的转移支付需求可实行分项比例补助,建立了相应模型,建议采用配套性转移支付。该补助应一次性投入。应调整现行转移支付分配结构,把转移支付资金使用重点从房屋、设备等建设上转移到人才建设上。

创新性:

(1)理论上的创新:把公共卫生筹资理论中的社会公平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人力投资理论和财政转移支付理论中的政府职能理论、纵向财政失衡理论相结合,阐述了公共卫生领域财政转移支付的必要性,丰富和扩展了理论的应用领域。

(2)初步构建了我国农村公共卫生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明确了转移支付类型、原则、目标、分配结构。

(3)初步建立了确定转移支付数额的模型。包括按年度给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模型和一次性投入的针对各县人力、设备资源等方面的转移支付需求。

6.学位论文杨波试论规范中国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2001

该文首先分析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基金含义和目标,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定义.根据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这一定义,分析评价了中国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认为中国距离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规范中国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如何规范中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这一问题上,该文认为明确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完善分税制和实现法治化是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三大前提,并提出了近期对现行中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规范调整的政策建议.

7.学位论文李冬妍论我国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2004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工具,是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围绕完善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理论界及相关实务部门取得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财政学界对均等化转移支付的基本共识是:以客观、科学地评估收入能力和支出需求为基础,以各地政府的财政能力实现均等化为目标,保证向该地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社会公共事务而实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提供完善、均衡的公共服务,均衡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体制,配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地区差距的客观要求.然而,作者却发现,对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的研究大都集中于转移支付的均衡性无条件拨款,着力于拨款的公式化研究.似乎均等化就是公式化.该文认为,正如定义表述的,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是一种财政平衡制度,是财政转移支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体现财政转移支付的均衡作用,也可以说,是财政转移支付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而,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均衡作用固然值得肯定,但对均等化转移支付的研究不应局限于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性财政转移支付及其它转移支付形式在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财政的纵向和横向平衡是财政均衡的有机组成部分,均等化转移支付不仅意味横向平衡.财政纵向平衡是横向平衡的前提;财政横向平衡的必然促进纵向平衡的实现.以此为出发点,该文结合实证与规范分析方法,较为全面、系统的讨论了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初步考察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表现的基础上,着力于实现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完善.全文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讨论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均等化的内涵:简单介绍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着重界定了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阐述其系统性、适度性的核心内涵;分析了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并对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现状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是该文的理论部分: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均衡作用的经济学原理;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公共品"外部性"的矫正原理;财政转移支付均衡状态的度量理论,为该文提供理论支持.在第三部分中:在初步考察中国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差距及中国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差距的基础上,通过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考察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能力均衡作用的表现;得到的结论为中国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十分明显,财政转移支付在纵向均衡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横向均衡效应未能实现,有时甚至加剧了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差距;最后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中存在的问题,使后面的论述有的放矢.第四部分对澳大利亚、德国、美国三个典型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比较与借鉴.在国家选择上着重考虑到这三个国家采用的体制代表或贴近比较典型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形式;以人口、土地面积等衡量为类似中国的大国;政府规模同中国政府有一定可比性.其中,澳大利亚均衡无条件拨款以其考虑因素最全面、设计最复杂而著称于世.因此,我们对其无条件拨款进行较细致的考察.这三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对中国有极大的借鉴作用.第五部分是该文的应用部分.提出了中国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构建原则,并系统的提出了构建中国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对策建议.

8.期刊论文刘剑.张筱峰.LIU Jian.ZHANG Xiao-feng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框架-当代财经2005(3) 义务教育具有特殊的"双重外部性",在没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的供给将不足.同时,在多级财政体制框架和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财力分配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都不平衡.因此,应通过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这一制度安排,促进义务教育外部效应内在化,提高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弥补各级政府教育财政缺口,缓解义务教育财政的纵向不平衡;实现各地教育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促进义务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上级拨款政府对发展义务教育的意图与偏好.

9.学位论文张华荣完善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2008

构建和谐社会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主要手段,应发挥其重要作用。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不规范性,国家财政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完善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为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而实行的各级政府间或不同地区的同级政府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一项制度,包括一般均衡补助和专项补助两种基本方式。构建科学完善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能有效提供地方公共品,可以弥补财政纵向和横向失衡,有利于强化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能够调动地方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和解决地方性公共品的外溢性问题。

通过对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历史回顾和基本现状分析,包括其主要形式、总体规模和结构等,可以看出我国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加强中央宏观调控、缩小地方差距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特别是转移支付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各地的财政能力。但是,我国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转移支付的计算不科学、结构不协调、运行机制不规范、配套措施缺乏和省以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建设滞后等。这些问题致使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抓紧完善该制度。

借鉴其他国家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和完善的经验,对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有积极的意义。文章详细介绍和分析了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包括这些国家的基本国情、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形式、特点和实施效果等。通过分析,得到五点启示:确立明确的财政转移支付目标是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首要问题;科学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是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应结合本国实际合理选用各种转移支付形式;转移支付制度应法律化和规范化和要协调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转移支付中的关系。

中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应设计为弥补纵向和横向的财政缺口、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国家凝聚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又好又快发展,不断缩小地区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完善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过程中应坚持法制化原则、科学性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以及公正与透明原则。完善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科学划分政府间的事权和财权,夯实转移支付的基础;二是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优化转移支付的结构:三是逐步用“因数法”替代“基数法”,统一转移支付的标准;四是强化转移支付的监管,促进转移支付法制化和规范化;五是分清转移支付的难点,推动省以下政府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六是加快转移支付的创新,加强区域之间多方面合作。最后,要做好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的配套改革,包括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我国地方税制和建立转移支付数据库四个方面的内容。

10.学位论文尹永钦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效应分析2005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财税体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正确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效应,对分级财税体制顺利实现国家各项经济调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数额巨大,转移支付的效果究竟如何?是否能够达到转移支付政策的设计目标?

该文通过分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比例结构、政策实施的效果比较,来探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效应问题。

首先,引言部分,主要是转移支付效应问题的提出、分析方法以及该文的结构安排。

其次,转移支付的内涵和理论依据讨论,通过对转移支付的内涵与类型、理论依据和政策目标的探讨,介绍财政转移支付基础理论。

再次,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效应分析,通过建立一个分级财税体制下的财政支出模型,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效应的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导致转移效应弱化的问题和原因。

最后,政策建议部分,根据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效应分析,借鉴国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经验,提出强化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效应的建议。

该文的创新之处是通过构建分级财税体制下的财政支出模型,按照我国分级财税体制的实际实施情况模拟出一个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子模型,应用该子模型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效应实施效果。

通过转移支付效应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实施效应存在弱化问题,财政转移支付实施的效应和政策设计目标之间存在背离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环节,也存在于转移支付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环节。该文最后通过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转移支付制度,指出强化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效应的若干政策建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e32660165.html,/Periodical_jjlt201005001.aspx

授权使用:无锡市图书馆(wxstsg),授权号:5b808a67-3059-478b-b9fb-9e6a00a32b23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3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