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六章 财政管理体制习题

第十六章 财政管理体制习题

第十六章  财政管理体制习题
第十六章  财政管理体制习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习题

(2013年)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

A受益原则B效率原则C区域原则

D技术原则E均等原则

本题考查支付制度。事权或支出划分原则包括技术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和受益原则。故本题选A、B、C、D选项。

(2013年)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税种有()。

A关税B车船税C个人所得税

D消费税E资源税

本题考查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税、消费税属于中央固定收入;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车船税属于地方税。故本题选A、D选项。

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有()。

A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B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C实行部门预算制度D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E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本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故本题选A、B、D、E选项。

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包括()。

A增值税B资源税C个人所得税

D企业所得税E土地增值税

本题考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新教材P103。故本题选A、C、D选项。

关于财政单一制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有()。

A地方政府拥有的分权水平较大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较小

C地方政府独立的行使各自的财权财力,自收自支

D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没有整体的关系

E财政大政方针和主要的规章制度由中央统一制定、安排

本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通过本题掌握财政单一制的有关特点。故本题选B、E选项。

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一般应遵循()原则。

A集权B效率C恰当D收益与负担对等E区域

本题考查财政的划分。通过本题掌握政府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划分应遵循的原则。故本题选A、B、C、D选项。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由()组成。

A一般性转移支付B均衡拨款C专项转移支付

D专项拨款E税收返还

此题考查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由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组成。故本题选A、C选项。

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有()。

A科学性B法制性C区域性D对称性E恰当性

此题考查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包括:完整性、对称性、科学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法制性。故本题选A、B、D选项。

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包括()。

A建立了财政收人稳定增长机制

B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C加强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

D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

E促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

此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选项AC属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故本题选B、D、E选项。

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是()。

A增值税B所得税C资源税D消费税

本题考查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税、消费税均属于中央固定收入。故本题选D选项。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

A庇古B凯恩斯C亚当·斯密D弗里德曼

本题考查财政转移。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故本题选A选项。

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是()。

A一般性转移支付B均衡性转移支付C专项转移支付D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本题考查专项转移支付的概念。故本题选C选项。

我国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当前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B合理使用转移支付方式

C提高专项支付的比重D提高转移支付的法制化水平本题考查财政转移。在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时,应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分类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益。故本题选C选项。

(2016年)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的能力,与能够满足该级政府承担、履行的事权职责需求相对应,体现了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

A完整性B对称性C法制性D灵活性本题考查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对称性: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的财力,与能够满足该级政府承担、履行的事权职责需求相对应。故本题选B选项。

(2015年)根据分税制度财政管理体制,下列税种中专属于中央收入的是()。

A增值税B消费税C房产税D印花税

本题考查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中央税包括关税和消费税。增值税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房产税和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除外)属于地方税。故本题选B选项。

(2014年)从国际经验看,政府间财政收支结构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

A收入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划分以地方政府为主

B收入划分以地方政府为主,支出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

C收入和支出划分均以中央政府为主

D收入和支出划分均以地方政府为主

本题考查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故本题选A选项。

2010年某省征收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为500亿元,按照现行所得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该省应分享的个人所得税收人为()亿元。

A125 B250 C200 D300

本题考查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个人所得税由中央与地方按照60:40的比例实行分享。该省应分享500×40%=200(亿元)。故本题选C选项。

(2013年)关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成效的说法,错误的是()。

A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B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C降低了对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D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本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通过本题熟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包括:(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故本题选C选项。

(2013年)根据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原则,一般应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A流动性强的税收收入B调控功能比较强的税收收入

C收人份额较大的主体税种收入D收益与负担能够直接对应的使用费收入

本题考查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划分原则包括恰当原则、集权原则、效率原则、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对于调控功能强、收入份额大、流动性大、收益与负担不直接对应的收入归中央政府。故本题选D选项。

(2013年)关于财政管理体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B满足财政支出需要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C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

D在财政单一制下,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管理财政活动

本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A选项正确;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B选项错误;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C选项正确;财政单一制下,财政大政方针和主要的规章制度由中央统一制定、安排,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对财政活动进行管理.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B选项。

(2012年)国务院决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所得税收人分享改革,规定到2003年以后中央与地方对所得税收入增量分享的比例分别是()。

A60%和40%B75%和25%C50%和50%D25%和75%本题考查中央与地主财政的划分。通过本题掌握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分享比例。所得税的分享比例为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故本题选A选项。

将收入份额较大的主体税种划归中央政府,这体现了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原则。A效率B集权C恰当D收益与负担对等

本题考查财政划分。通过本题掌握财政收入划分的原则以及依据各原则如何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划分收入。根据集权原则,无论是单一制国家,还是联邦制国家,为了保持政策的统一性,保持社会稳定,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一般都是在政府间初次分配中集中较多的财力,将收入份额较大的主体税种划归中央政府。故本题选B选项。

财政部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调整铁路运输企业税收收人划分办法,其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铁道部集中缴纳的铁路运输企业营业税均调整为地方收入

B铁道部集中缴纳的铁路运输企业所得税属于中央固定收入

C跨省合资铁路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由中央地方按照60:40的比例实行分享

D铁道部集中缴纳的铁路建设基金营业税作为地方收入

本题考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财政部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调整铁路运输企业税收收入划分办法。铁道部集中缴纳的铁路运输企业营业税(不含铁路建设基金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由中央收入调整为地方收入。铁道部集中缴纳的建设基金营业税仍作为中央收入。铁道部集中缴纳的铁路运输企业所得税(含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由中央与地方按照60:40的比例实行分享。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合资铁路企业

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为地方收入,企业所得税由中央与地方按照60:40的比例实行分享。故本题选C选项。

(2015年)同层级的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的原则有()。

A受益原则B效率原则C区域原则D技术原则E恰当原则

本题考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同层级的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的原则包括效率原则、受益原则、区域原则和技术原则。故本题选A、B、C、D选项。

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是()。

A财政收入制度B税收管理体制C政府预算管理体制D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本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考查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故本题选C选项。

现在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包括()。

A资源税B增值税C土地增值税D消费税E所得税本题考查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包含的税种。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资源税、所得税关于财政性转移支付,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由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组成

B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C均衡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项目属于专项转移支付

D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等项目属于一般性转移支付

E专项转移支付需要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本题考查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由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组成。目前,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具体项目。专项转移支付需要按照规定用途使用,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故选项C错误,故本题选择A、B、D、E选项。

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是()。

A完整性B对称性C科学性D平等性E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本题考查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具体包括:完整性、对称性、科学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法制性,故本题选择A、B、C、E选项。

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原则包括()。

A激励地方政府主动作为B实现权、责、利相统一C兼顾政府职能和行政效率D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受益范围E做到支出责任与财政事权相分离

本题考查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原则。选项E说法有误,应为做到支出责任与财政事权相适应,故本题选择A、B、C、D选项。

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有()。

A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B实行政府采购制度C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D 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E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故本题选择A、C、D、E选项。

划分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应遵循的原则有()。

A受益原则B效率原则C区域原则D技术原则E均等原则

本题考查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的重要原则有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技术原则。(2013年真题),故选择A、B、C、D选项。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税种有()。

A关税B车船税C个人所得税D消费税E资源税

本题考查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税种。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税种有关税和消费税等故本题选A、D项。

在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中,属于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是()。

A民族地区转移支付B医疗卫生C调整工资

D社会保障E农村税费改革

本题考查财政转移支付。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分类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组成。其中般性转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具体项目。故本题选A、C、E选项。

我国现阶段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有()。

A增加专项转移支付项目B增加引导类、救济类专项项目C促进地区间财力均衡D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E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本题考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①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稳定增长机制,促进地区间财力均衡。②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大幅度减少转移支付项目,所以选项A错误。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所以选项B错误。故本题选C、D、E选项。

各级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

A恰当原则B效率原则C区域原则D技术原则E集权原则

此题考查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遵循以下原则:集权原则、效率原则、恰当原则、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故本题选A、B、E选项。

财政大政方针和主要的规章制度由中央统一制定、安排,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对财政活动进行管理指的是财政管理体制的()。

A财政联邦制模式B财政单一制模式C财政分税制模式D财政分级包干制模式本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财政单一模式下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统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及与之相适应的财权财力划分,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的一种体制模式。故本题选B选项。

下列对于完善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适度减少中央事权B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的事权

C明确区域性公共服务为地方事权D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

本题考查地方财政。在完善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中,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适度加强中央事权;②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③明确区域性公共服务为地方事权;④整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故本题选A选项

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是()。

A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B政府间财政支出的划分

C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D政府间财权的划分

本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故本题选B 选项。

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收人的来源B事权的划分C支出的性质D税种的性质

本题考查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故本题选D选项。

下列税种中,从2002年1月1日起成为我国中央地方共享税的是()。

A增值税B所得税C证券交易印花税D资源税

本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国务院决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

改革。故本题选B选项。

在我国,为了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由上级政府安排给下级政府的补助支出,称为()。

A专项转移支付B横向转移支付C一般性转移支付D其他转移支付本题考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概念。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为了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筹安排,故本题选择C选项。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来划分政府间事权,属于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的()。

A受益原则B区域原则C效率原则D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本题考查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原则。受益原则是指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来划分政府间事权,故本题选择A选项。

根据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列税种中,属于地方收入的是()。

A消费税B房产税C关税D资源税

房产税属于地方收入。选项AC是中央收入,选项D是中央地方共享收入,故本题选择B 选项。

国务院决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规定到2003年以后中央与地方对所得税收入增量分享的比例分别是()。

A.75%和25%

B.50%和50%

C.60%和40%

D.25%和75% 本题考查近年来我国对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完善。2003年以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2012年真题),故本题选择C选项。

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事权划归中央政府,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事权划归地方政府,这体现了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的()。

A集权原则B区域原则C效率原则D技术原则

本题考查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原则。区域原则是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区域性来划分政府间事权。比如,将没有区域特征,需要按统一规划和标准提供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事权归中央政府;将具有区域特征、需要因地制宜来提供的地区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事权划归地方,这体现的就是区域原则,故本题选择B选项。

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是()。

A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B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

C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D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

本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故本题选择A选项。

将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和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这体现了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

A集权原则B恰当原则C效率原则D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题考查对恰当原则的理解。为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将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和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不宜作为地方收入或中央地方分享收入,故本题选择B选项。

根据国际经验,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

A税收收入与非税收收入的对称性安排

B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对称性安排

C收入增长与支出增长的对称性安排

D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安排

本题考查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根据国际经验,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安排。(2011年真题),故本题选择D选项。

根据分税制体制改革,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收划分为()。

A地方税B中央税C营业税D中央地方共享税

根据分税制体制改革,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收划分为中央税,故本题选择B选项。

对于全国范围内受益的事权划归中央,对于在区域范围内受益的事权划归地方,指的是()。A受益原则B效率原则C区域原则D技术原则

此题考查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原则。其中受益原则指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来划分政府间事权。对于全国范围内受益的事权划归中央;在区域范围内受益的事权划归地方。故本题选A选项。

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税种属性B税率C征税主体D课税对象

此题考查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故本题选A选项

下列国家中,采用联邦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

此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墨西哥、印度等国家实行财政联邦制。故本题选C。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从1994年开始实行()。

A包干制B分税制C联邦制D单一制

此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故本题选B选项。

下列税种中,属于我国中央地方共享收入的是()。

A消费税B所得税C房产税D关税

此题考查税收收入划分。选项A、D属于中央收入,选项C属于地方收入。故本题选B选项。下列转移支付中,不属于专项转移支付的是()。

A医疗卫生转移支付B支农转移支付C民族地区转移支付D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此题考查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选项C属于一般性转移支付。故本题选C选项。公共产品和服务由哪一级政府提供效率更高就由哪一级政府来提供,这体现的政府间事权及支出划分原则是()。

A收益原则B区域原则C技术原则D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是根据产品的配置效率来确定事权的归属。公共产品和服务由哪一级政府提供效率更高就由哪一级政府来提供,故本题选择D选项。

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征税主体B税种属性C税率D课税对象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故本题选择B选项。

通过垂直的即上一级财政流向下一级财政的资金流动,来实现上级政府对政府的补助,这种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重要制度是()。

A财政转移支付制度B预算执行制度C部门预算制度D政府采购制度

本题考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概念。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通过垂直的即上一级财政流向下一级财政的资金流动,来实现上级政府对政府的补助,或从同级的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资金流动,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提供能力的均等化,故本题选择A选项。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财税体制,实际上主要是财政部负责三个方面:一是税制改革,二是预算制度,三是财政体制。财政体制指的是中央和中央以下省及其地方的财政关系。首先,税制改革在税收制度方面我们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税制和税收政策。另外,税收征管。我们是两个部门,海关和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财政部主要是帮助支持税收的征管。税制的改革和税收政策是财政部的核心工作之一。需要进行的一个改革是两个所得税税法的合并,实际上这也是1994年改革当时遗留下来的。我们当时留下两个问题,一个叫做所得税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划分税收的归属,归中央还是归地方。另外,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实行两个不同的税法。我们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现在是后过渡期,这种做法有背于税收的国民待遇原则,不利于公平、平等地竞争,我们需要把它合并。合并是在适当降低名义税率的基础上,合并两个税法。在税基的考虑上,成本概念的考虑上,基本上是参照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法,这个税法是接近于国际通常定义的。同时还有一条,尽量使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接近,尽量减少减免。此外,还将完善农业的出口体系、出口退税、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开征物业税等等。第二,推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财政围绕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预算制度改革。我们通过将过去预算外的收入纳入预算内,通过给予每个部门设置预算,而不是过去有个笼统的功能预算,改变了预算的编制预算制度,我们通过国库集中收复的体系,政府采购的一套制度,改进了我们的

预算执行制度。这样使我们预算的公平性、公开性、透明度和完整性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和市场条件下完善财政的功能还有很大差距。同时我们发现一个瓶颈,就是政府收支的分类体系必须改。现在叫做预算收支科目,MMF叫做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我们的预算收支科目弊端已经日益突出,现在报送全国人大的预算并不能清晰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为了落实中国政府关于推进政务公开的要求,自觉接受公众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的监督,去年以来我们充分借鉴了OECD国家政府收支分类框架设计基础之上,研究设计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并选择了一些中央部门和一些省市进行模拟试点。第三,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和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差距比较大,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是三级政府管理,中央、州省和地方,我们现在是五级政府,中央、省、市、县、乡(镇)。这个层次是比较多的,而且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各级政府的职责都以的形式予以明确规定,中央政府承担的经济稳定、收入分配,提供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重要的职责,一般相对比较集中财力。一是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加大对困难县乡的财政支持力度。我们今年在预算安排的一般转移支付已经900多亿了,比去年又多了200多亿,除此之外又增加了150亿对于困难县专门的转移支付。二是扩大推行省管县财政体制试点范围。我们督促各省,中央也在做,省级财政在财力的补助、一般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等等尽可能直接核算到县,减少财政管理层次,提高行政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实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对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规模小

文市函[2010]458号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 经过多年发展,文化市场已成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主渠道,管理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秩序不断规范,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管理工作仍不适应文化市场发展和新形势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努力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为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正确研判文化市场发展管理的形势与任务 (一)全面把握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

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要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文化市场由分头管理、多头执法向统一领导、综合执法转变,管理范围迅速扩展。文化与信息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文化市场分类方式和管理模式,在促进文化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文化市场管理理念、思路、方法和手段进行及时调整创新。 (二)清醒认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大市场、小队伍的状况普遍存在,文化市场管理任务日趋繁重、难度逐步加大与管理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长期滞后,人员编制、经费投入、设备装备、综合素质等难以适应现代文化市场管理需要。由于监管薄弱、效率不高等原因,一些地区文化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含有色情淫秽、反动内容的非法文化产品时有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扰乱市场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文化安全。亟需加大政府投入,提高保障能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阜新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与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阜新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与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阜政发[2009]20号 【发布部门】阜新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04.13 【实施日期】2009.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阜新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与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阜政发[2009]2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省直各单位: 为促进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稳定各级财政收入来源,按照国家和省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市政府决定对我市现行市与县(区)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调整。 一、完善市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我市在下放县(区)部分企业的情况下,基本维持了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市本级与县(区)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保证了各级财政的既得利益,对市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企业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其体制弊端不断显现。一是我市现行的财政管

理体制是全省唯一未实行分税制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公平竞争,给税收的混库、串库和抢拉税源行为创造了条件,影响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稳定。二是影响了市本级与县(区)收入的均衡增长,不利于城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政策效益未达到最大化。三是与国家和省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不一致,不利于各级财政政策的贯彻执行。因此,在继续贯彻执行国家、省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对我市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十分必要。其具体作用是: 1.有利于调动县(区)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分企制”调整为“分税制”,把市本级绝大多数企业下放到县(区),有利于增大县(区)政府培植财源的空间,激活县(区)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力,促进县(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严格按属地纳税,使市县(区)共同关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共同培植税源,共享企业税收增量,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 2.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 按税种划分收入,有利于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结构的兼并、重组、联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为企业改革提供有利环境。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利于民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及企业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合理流动。 3.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合资、联营、股份制企业相互交叉,经济成分日益复杂,企业隶属关系模糊,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混库、串库、争拉税源现象不断发生,扰乱了税收秩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政管理体制,有利于规范税收秩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二、调整范围

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体制与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衔接

国防动员组织的实施 --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体制与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衔接 考号:姓名: 【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引发各类矛盾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同时,自然灾害频发,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威胁。认真贯彻落实《国防动员法》,推动国防动员体系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衔接,对于提高国家危机管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国防动员体制国家应急管理体制衔接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中第一章总则中第三条“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因此,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体制的衔接、资源融合和信息共享,实现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功能一体化的建设,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全面协调、快速发展,提高战时国防动员能力水平的现实需要。 世界主要国家普遍重视应急应战一体化动员体制建设,在动员机构、应急力量、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有力提高了应对局部战争和紧急突发事件的动员能力。而在我国国防体制在抗灾救灾中凸显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环境复杂,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我国发生的几次特大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坚强领导下,国家迅速启动国防动员机制,各级国防动员部门全力以赴,为夺取抗灾救灾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国防动员系统在参加抗灾救灾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军地联合应急处突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建立了应战的国防动员体制和应急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两种体制都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但二者分散设置、自成体系、互不兼容。政府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主要由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组成,军队和国防动员系统相关部门未被纳入;两种体制工作运行常态化程度低,通常是在危机爆发后才临时紧急组建相应的指挥部。在历次抗灾救灾实践中,都暴露出指挥机构不够权威、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资源浪费等问题,不利于快速形成党政军民联合抗灾的强大合力。 2.应急专业化力量缺口大 在国防动员体制中,民兵的“总盘子”很大,但这些力量主要适用于参战支前,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大规模传染病、重大环境灾难上能力偏低。比如,抗击“非典”中的防疫分队,抗洪抢险中的轻舟分队,森林火灾中的扑灭山火分队,海难中的海上搜救分队,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的破冰分队、通信分队,抗震救灾中的消防分队、核化救援分队、医疗救护力量等专业化应急救援力量,在现有民兵组织中有的没有组建有的数量明显不足。在政府应急体制中,基本没有成建制地编组民用应急救援力量。

怎样完善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怎样完善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就是对企单位金运动所实施的计划、组织、指导、协调的过程,并处理单位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在单位的经营与管理中,财务管理制度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我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后,经济全球化及我国“与国际接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重大比例日趋协调,决策环境日益复杂,经营风险日益加大,我国要在世界经济浪潮中上占有一席之地,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就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控制,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那么,怎样才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我国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强,缺乏严肃性 首先,财经法规、纪律、制度的执行力不强,有部分地区存在法制意识不强,纪律观念淡薄,处理财会问题不讲程序、流程、手续,财经纪律松驰、违规违纪现象突出,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处理问题仅凭习惯经验。其次,财务工作存在不稳定性和随意性,缺乏严肃性,经常有“主管领导调走,财会人员调整”,造成了清理不完的乱账等现象。最后,有个别部门对发票、支票、收据、工时记录等专项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不按规定办理财政票据的核销手续,管理不善。诸多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完整性,往往流于形式。 2、资产管理不规范,存在隐患 (1)货币资金内部管理存在漏洞,存在安全隐患。 在现实的管理中,有些部门没有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有的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互串岗位和干私活等,财务监督小组监督工作不到位,力度不足。大额支出或超预算开支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公款私存现象较为突出,设立“小金库”或账外账,这种现象成因复杂,且有蔓延的势头。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当前,存在财务分析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脱节,账务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脱节,致使资产存量不实,虚增收入和利润,虚盈实亏,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调拨、处置,以及对外出租出借等手续不全,未按时进行自查、项目手册应办未办,并造成资产管理混乱无章。 3、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预算编制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这些资金都没有发挥相应的功能。部分人员认为抓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作茧自缚”,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对编制采购预算的重要程度不够,编制工作重视不够,因而采取逃避和退缩的态度,形成了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

财务管理体制.doc

财务管理体制 一、财务管理主要原则 1.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利润最大化)。国有独资企业组建的公司,则是国有资产的最大增值化。 2.企业运营资金总成本最小化,促进企业内外资金充分合理流动,提高奖金使用效益、效率。 3.企业财务管理实行撏骋涣斓肌⒎旨斗止す芾頂体制。 4.企业财务管理,体现行业、区域、所有制特征,遵循国家财税、会计法律法规,也要注意吸引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并与国际财务惯例逐步接轨。 5.企业财务具有可控性,促进财务管理与企业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相吻合,通过必要的财务手段鼓励、支持、扶植、限制、禁止下属企业财务行为,使其运作在预定的发展轨道上。 二、财务机构设置 1.母公司级 (1)设立与财务活动有关的部门,如财务部、审计部、融资部、投资部、财务结算中心、内部银行、财务公司。 (2 中心。 (3)财务机构由公司财务副总经理统一分管负责。 2.子公司级 (1)子公司一般仅设置财务部。对较大规模的子公司还可增设审计、地区性结算中心。 (2)对规模较小的子公司不单独设立财务机构,仅设立不少于2名的财务岗位,附设于公司行政部(秘书处)。 3.分公司、工厂级 (1)分支机构可以设立财务部,主要侧重核算和成本控制。 (2)分支机构亦可由上级公司总部财务部单独立帐,进行内部核算。 4.关联企业、协作企业 参照核心企业财务规章制度设置财务机构。 三、财务人员任用 1.母公司财会人员,尤其高级财务主管,必须由资深财务专家担任,精通管理会计、责任会计、成本会计、投融资运作、资本市场等。 2.母公司财务部长为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会任免。 3.对下属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 (1)企业群体内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财务主管和高级财会人员均由其上级母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员推荐、审查,由人事部门审批并办理有关手续; (2)会计人员的工资、人事关系和岗位职务任免级划归母公司,由母公司派遣和考核,负责对全体财务人员的培训、业务指导; (3)会计人员定期向上级财务部门述职;

应用文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

1 / 6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定位、思路及框架构建 '2003年6月,笔者承接了xx 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公共 建设》。当时的背景是,中共十六大刚刚提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概念。作为对21世纪头20年的一个重要定位,重要战略机遇期承载了人们对于中国 社会 前景的深刻期望。在这一时期,不仅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且,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大潮,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xa0 小康社会的建设和新一轮改革大潮的启动,使得公共财政建设的意义越来越凸现出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好,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也罢,它们的建设或建成,在中国现实的背景下,都离不开政府职能格局的转型。政府职能格局转型的基本轨迹,可以归结为由所谓“全能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鉴于政府职能格局的转型最终要落实在“钱”上,要通过财政收支安排的调整加以实现。也鉴于公共服务型政府同公共财政制度相辅相成、血脉相连,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要有赖于与之相配套的公共财政制度的支

撑。于是,便有了这样的期望:以公共财政建设为入手处或突破口,以此推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从而实现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各项战略目标。 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酝酿、立项的。按照最初的设想,课题最终成果应当由一部理论专著和一部研究 所组成。理论专著侧重于公共财政理论体系的构建,意在为中国的公共财政建设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报告侧重于公共财政 层面的分析,旨在为中国的公共财政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一、定位:“路线图”和“考评卷” 然而,随着课题的启动和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原定的课题 2 / 6 必须相应调整。否则,就难以适应迅速变化了的经济社会 和不断深化了的课题目标。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作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其中,在财政领域,要通过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和推进财政 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认识到公共财政体制不过是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决定将公共财政建设植根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土壤,在两者的密切 中谋划公共财政建设的方案。

工业园区管理方案计划体制和运作机制

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缙云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研究课题组组长:课题组组长:陈积康牵头单位:牵头单位:经贸局责任单位:缙云工业园区、责任单位:缙云工业园区、新碧镇当前的缙云工业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推进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园区开发步伐,是建设“四型缙云”,加快撤县建市进程的有效举措。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的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是体制机制上的缺陷,已成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制约因素。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近期组织有关人员就进一步完善缙云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一、工业园区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缙云工业园区是我县最具区位地理优势的发展平台,也是我县承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阵地。(一)、发展基本情况缙云工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00 年 6 月至 2003 年 3 月,属新碧镇镇管园区,规划面积 530 亩;第二阶段是 2003 年 3 月至 2006 年 3 月,提升为县级工业园区,成立新碧工业园区管委会,专门负责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规划面积包括新碧镇、新建镇、城北乡两镇一乡六个区块共 24.97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16.2 平方公里;第三阶段是 2006 年 3 月开始,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 4.16 平方公里。 2005 年底,

到缙云工业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9 亿元,完成开发 1.94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1.75 平方公里。共有协议入园企业 87 家,开工 87 家,投产 79 家。工业总产值从 2002 年 3.5 亿元上升到 2005 年的 20.4 亿元,年均增长 79.96%,税收从 2002 年的 960 万元上升到2005 年的 4256 万元,年均增长 64.28%,初步形成了以五金机械、摩托配件(电子仪表)、建材制品、灯管等为主的主导产业。2006 年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 30 亿元,实现税收 6000 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46.7%和 41%。(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工业园区开发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已对工业园区的发展造成了束缚,影响到园区的正常开发、建设和管理。目前,新碧工业园区现已开发范围内共有两个平行的行政主体,即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新碧镇政府,在当前的体制下,存在管理“两张皮”和权责不清的现象。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城镇建设职能不清。目前园区的规划几乎包括整个新碧镇范围,理应承担所在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但从行政角度讲,新碧镇的城镇建设主体是镇政府。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导致事实上的主体缺位,双方都难以承担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同时由于工业园区与乡镇的定位不同,相互缺乏有效衔接,规划上存在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工业园区范围内的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与园区路网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等问题。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 一、发展简述 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 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 二、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 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 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 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 三、发展详述: 页脚内容1

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提出一案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 页脚内容2

现行财政体制对区经济的影响

现行财政体制对区经济的影响

浅析省以下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行财政体制对桥东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财政体制是指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原则和形式。由于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人们通常把预算管理体制习惯地称之为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制定是与当时地方经济的发展相适宜的,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市对区财政体制,在保基层政权运转、保社会稳定、保公教人员工资发放、支持地方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成绩是实实在在的。但是,随着时序的变迁,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管理体制也与时俱进和变化的新经济形势谐拍共鸣,相应作了多次调整和完善。研究财政管理体制,特别是完善和规范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努力缓解区财政实际困难,是目前财政部门需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现行财政体制运行情况 根据《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区财政体制的通知》(办字[2008]82号)和《关于邢台县、市区财政体制调整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邢市财预〔2008〕42号),目前市对区实行“统一征收、比例分享、超额奖励、小税留区”的财政体制。按照该体制规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教育费附加收入仍执行原体制,即“统一征收、比例分享”。一般营业税下划到区,按属地征收分别缴入区金库,省分享10%,区分享90%;金融营业税缴入区国库,仍作为省级专享收入。一般营业税区分享部

分增量实行分段分成。当年增幅10%以内部分,市与区按基期年比重分成;增幅10%-20%之间部分,提高区分成比重20个百分点;增幅20%以上部分全部留区,环比计算。市应分成部分通过年终结算由区上解市财政。小税种超基数部分,市与区实行定比分成办法,市级与桥东区分成比例为4︰6。市分成增量财力,由区财政通过财政结算上解市财政。 二、现行体制下存在的问题 (一)县(市、区)域财政收入的增长受到县(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制约 近年来,在多数县(市、区),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工商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能力增长艰难,成为其财政增 收难的重要原因。1.市场格局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县(市、区)域企业的发展难度增加,从而制约了县(市、区)域企业对县级财政收入贡献能力的增长。2.在县(市、区)域范围内,税收贡献能力比较强的中央和省属国有企业比较少,即使有若干这样的国有企业, 县级财政也很少能够参与其税收分享。就桥东区而言,区位劣势制约桥东经济发展,直接导致税收流失和经济增长乏力。具有邢台“牛城”之称的桥东,具备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裕的企业经济资源。但近年来受历史因素、宏观政策、产业结构等影响,桥东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桥东区的经济发展也长期受此掣肘。一是发展空间受制约。桥东区辖区面积仅有33.87平方公里,占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目录 一、背景 (2) 二、电力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分类 (3) 三、电力公司危险源分析 (5) (一)单位概况 (5) (二)危险源情况 (5) (三)危害程度 (5) 四、电力电力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6) 五、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8) 六、应急管理的主要应对对策 (9) (一)加强和完善电网建设 (9) (二)完善事故监测、预警、报告等制度 (9) (三)应急管理日常规章制度 (10) (四)电力应急队伍和协调联动机制的建设 (11) (五)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工作 (12) (六)设立电力应急专项资金 (12) (七)完善预案机制、培训和演练 (13) (八)高度应急响应 (13) (九)做好宣传解释,消除舆情 (14) 七、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本文针对电力公司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突发事件,从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分类、电力公司危险源分析、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应急管理的主要对策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电力;安全;应急管理 一、背景 电力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电力系统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核心内容。电力发展,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结果,也向人类敲向保护电力安全的警钟。任何一次事故,都可能给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特别是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这些年以来,国内外发生的数次较大停电事故,使其受到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如2003年8月14日发生的美国和加拿大大面停电,影响约5000万人;2008年1月,大范围的暴雪低温,造成中国南方电网大面积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汶川8.0级地震大面积停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有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4.20地震等,这些停电事故,暴露出电力系统在应急处理方面存在着较多难题。 电力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百姓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目前,虽然在电力系统的电气安全运行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但是电力系统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难免受到极端自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研究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摘要】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的资金管理;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是合理的资金流动。因此,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报告为信息用户的决策提供较强相关性的信息,因此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在财务体制管理中占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笔者对目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几种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并对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主体发展的思路及财务报告体系改革思路。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现实选择;财务报告体系 Enterprise financial control system research Abstracts: The financial control goal is the enterprise manages finances the activity to hope the realization the result, is appraises the enterprise to manage finances moves whether reasonable primary standard. Establishes the reasonable financial control goal, all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The financial control activity is enterprise's fund management; Guaranteed the enterprise normal operation is the reasonable resource flow. Therefore, financial control in particular fund management into business management activity important constituent; The financial report provides the strong relevant for the information user's decision-making information, therefore our country financial report system reform hold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management. Through to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control research author several kinds which exists to the present our country academic circles about the financial control goal viewpoint proposed own view, thought the enterprise value maximization is Our country Enterprise financial control goal reality

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系

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系 摘要:农村问题是关系到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国的改革也是率先从农村改革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经济发展,成绩举世瞩目。但是,目前中国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却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解决支农投入少,结构不合理,农民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农村问题;农民负担;农民增收;公共财政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就在不断采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但是,农民负担问题并未能彻底解决,反而越来越影响着农村的良性发展,加剧三农问题的严重性。 一、现行农村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1.支农投入不足,且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农业生产基本制度的理顺,支农投入也相应发生变化,但从未超过14%,且总体来看,虽中间略有波动,但仍呈下降趋势,由1978年的%下降到2006年的%[1]。这与中国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严重不符,如此低的支农投入,何谈支援农村建设呢?何谈经济总体水平增长呢?(如图1所示)。 不仅如此,支农结构也不合理。具体体现在:一是具有正外

部性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二是用于人员供养及行政支出部分所占比重较高,而用于建设性的支出比重不高;三是农业科技、农用相关信息的提供也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农业科技开发资金少,农业科技人员短缺,没有完整、规范的市场供求信息网络和科技推广体系。 2.农民收入水平与负担水平不匹配 如图2所示,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过两次城乡收入缩小的情况,第一次是1980年,由于“大包干”财政体制开始执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增收,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别出现下降趋势,到1985年,城乡差距缩小到最小,仅为∶1,但之后出现开始扩大的趋势;第二次是1994年,分税制的实行,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别出现下降趋势,但是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 3.乡镇财政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现行政府间财政分配体制存在的财权、事权划分不清, 特别是乡镇政府事权和财权严重不对称。乡镇政府不仅要履行领导经济建设、带领群众致富的职责,还要提供大量社会公共物品,如农村道路建设、社会治安管理、各种税费征收、农村义务教育等,而这些公共物品本不应当全部由乡镇政府提供[2]。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匹配 曾为乡镇财政增收立下汗马功劳的乡镇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管理体制落后、技术含量低下、经营方式粗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促进我省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围绕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围绕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以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构建国有资本分层分类全覆盖监管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主要目标。到2020年,形成更加符合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则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运作机制;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基本形成,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完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普遍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更加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省属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有效解决,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条件基本形成。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统一监管,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基本建立,国有资本分层分类全覆盖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出资企业”管理架构基本建立。 ——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基本完成,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逐步建成若干在国内外具有较强投融资、资本运作、产业整合能力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治理规范、经营高效、竞争力强的国有出资企业。 二、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 3.确立股本对公司的基础性决定作用。全面确立股东在公司中的法律地位,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

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 缙云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得研究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组长:陈积康牵头单位: 牵头单位:经贸局责任单位:缙云工业园区、责任单位:缙云工业园区、新碧镇当前得缙云工业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得关键阶段。推进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园区开发步伐, 就是建设“四型缙云”,加快撤县建市进程得有效举措。通过几年得努力,我县得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得成绩,但存在得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就是体制机制上得缺陷,已成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得一个制约因素。根据县委、县政府得部署要求,近期组织有关人员就进一步完善缙云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一、工业园区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得问题缙云工业园区就是我县最具区位地理优势得发展平台, 也就是我县承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得主阵地。 (一)、发展基本情况缙云工业园区得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 2000 年 6 月至2003 年 3 月,属新碧镇镇管园区,规划面积 530 亩;第二 阶段就是 2003 年 3 月至 2006 年 3 月,提升为县级工业园区,成立新碧工业园区管委会,专门负责工业园区得开发、建设与管理,规划面积包括新碧镇、新建镇、城北乡两镇一乡六个区块共 24、97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16、2 平方公里; 第三阶段就是 2006 年 3 月开始, 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 4、16 平方公里。 2005 年底, 到

缙云工业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9 亿元,完成开发1、94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1、75 平方公里。共有协议入园企业 87 家, 开工 87 家, 投产 79 家。工业总产值从 2002 年 3、5 亿元上升到 2005 年得 20、4 亿元, 年均增长 79、96%, 税收从 2002 年得 960 万元上升到 2005 年得 4256 万元,年均增长 64、28%,初步形成了以五金机械、摩托配件(电子仪表)、建材制品、灯管等为主得主导产业。2006 年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 30 亿元,实现税收6000 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46、7%与 41%。 (二)存在得主要问题随着工业园区开发得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得问 题逐渐显现,尤其就是管理体制等方面得问题,已对工业园 区得发展造成了束缚,影响到园区得正常开发、建设与管理。目前,新碧工业园区现已开发范围内共有两个平行得行政主体,即工业园区管委会与新碧镇政府,在当前得体制下,存在管理“两张皮”与权责不清得现象。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就是城镇建设职能不清。目前园区得规划几乎包括整个新碧镇范围,理应承担所在范围得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但从行政角度讲,新碧镇得城镇建设主体就是镇政府。因此,在具体得实施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导致事实上得主体缺位,双方都难以承担城镇基础设施得建设 任务。同时由于工业园区与乡镇得定位不同,相互缺乏有效衔接, 规划上存在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得浪费, 如工业园区范围内得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与园区路网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等问题。二就是土

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与完善问题整改措施通报汇编

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与完善问题整改措施通报汇编 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湖北省将应急预案编制、评估、修订、备案、培训、演练、监督管理作为各级政府、部门评先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作为行政许可条件审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应急资源进行动态化管理,提高了事故灾难应急处置的能力。 湖北省各级政府的预案和各监管部门专项预案备案率为100%;高危行业预案备案率为100%;规模以上企业预案备案率为100%,并全部纳入动态管理。这三个100%意味着目前全省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的专项预案、安全监管及负有安全监管职能单位的部门预案、涉及安全生产有关组织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基层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评估、修订、发布、备案、培训、演练等工作得到了规范,全省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落实工作责任 湖北省将预案编制、评估、修订、备案、培训、演练、监督管理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形成了安全生产工作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业人员全力抓的局面。 湖北省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及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专门班子。将应急预案编制、评估、修订、备案、培训、演练和监督管理工作作为履行政府监管职能、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大事来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湖

北省制定了《湖北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报备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预案报备管理范围、工作流程、机制和完成时间。 为落实工作责任,湖北省把预案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纳入安全监管范畴。湖北省做到了应急预案制定有依据、评估备案有人做、修订发布有人管、监督管理有成效,明确了应急预案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应急预案管理已经成为安全检查和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每年都要开展1~2次专项执法活动。同时,坚持四不放过,即: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没有预案或预案没通过评估不放过,应急预案没修订、发布、备案不放过,应急预案没检验或演练不放过,应急预案管理人员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采取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管理方式,督促一线生产经营单位不断充实、完善企业预案和现场处置操作卡,提高企业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 湖北省把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作为辖区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做到逢检必查、逢缺必补、逢错必纠。同时,作为行政许可条件审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评先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条件之一,每年在省政府与各市州、省有关部门签订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中,专门将应急预案的制定、评估、报备、培训、演练、监督管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两个必查、一个加大,即:在年度目标考核中必查应急预案,必查演练记录;加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在目标考核中的分值,从以前占总分的5%,提高到10%。通过考核,进一步推动了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狠抓编制评估备案

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摘要:近年来,公共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财政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热点,财政理论界将其视为我国财政体制根本性改革的关键。我国财政虽已初步具有公共财政的轮廓,但离真正的公共财政尚有相当距离。因此,必须明确公共财政的重要性和特征,找准推行公共财政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行公共财政。关键词:公共财政问题对策 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正确认识推行公共财政的意义,明确其特征,找出当前推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在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谈一点浅见。 一、公共财政的重要性及特征 所谓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缺陷。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在于它支持、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有市场经济体制,必有公共财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交替推动,共同前进,是一种紧紧捆在一起的双边互动的关系。只有真正推行公共财政,才能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共财政具有以下特征: 1.以弥补市场失灵为行为准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但也存在市场自身无法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的公共问题。比如,宏观经济波动问题、垄断问题、外部性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是首要的“责任人”。政府解决公共问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需要以公共政策为手段。而公共财政的制定和执行,又以公共资源为基础和后盾。公共财政既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执行公共政策的保障手段。相对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包大揽的生产建设型财政而言,公共财政只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职责范围,凡不属于或不能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原则上不介入;而市场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原则上就必须介入。 2.公平性。公共财政政策要一视同仁。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公平竞争,体现在财政上就是必须实行一视同仁的财政政策,为社会成员和市场主体提供平等的财政条件。不管其经济成分,不管其性别、种族、职业、出身、信仰、文化程度乃至国籍,只要守法经营,依法纳税,政府就不能歧视,财政政策上也不应区别对待。不能针对不同的社会集团、阶层、个人以及不同的经济成分,制定不同的财税法律和制度。 3.非市场营利性,又称公益性。公共财政只能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己任,追求公益目标,一般不直接从事市场活动和追逐利润。如果公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