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笔墨的情趣

笔墨的情趣

笔墨的情趣
笔墨的情趣

《笔墨的情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艺术,离不开对中国画的学习和研究。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情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A.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B.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C.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隐性内容与目标:

A.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B.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学情分析:

1、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墨与彩的韵味》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学习材料: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调色盘、笔洗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效外采风,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去探寻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魅力(播放课件)。欣赏过之后你们觉得自然界中动植物如何?

生:大自然的景色很迷人。

师: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呢?

生:想。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中国花鸟画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板书课题)笔墨的情趣

二、示范启智(15`)

什么是花鸟画呢?真正具有独立意义的花鸟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五代才以绰约的丰姿,令人刮目相看。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传统中又可以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鱼龙等门类。其技法多样分为工笔花鸟画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

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等等(播放课件)。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意、写意为归依的传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物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大诗人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它的意境是如何来表现的呢?我们来作一个小游戏,体验一下。

游戏规则:分四个小组抢答,老师拿出诗句,同学们来猜这是描写什么植物或动物的。

1、“把酒东篱,暗香盛袖。”“犹有晚节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

百花杀”(菊花)

2、“只留清气满乾坤”“疏影横斜三两枝”。(梅花)

3、“虚心劲节”“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

4、“出淤泥而不染”“凌波独吐红”(荷花)

5、“春江水暖”(桃花、鸭子)

师:同学们很聪明,都能找出相应的动植物,那么我们想一下这些动植物如何画才能表达出这样的意境呢?

欣赏:播放大师的作品,注意观察基本构图。

《梅石图》吴昌硕。梅姿交错,在画面空间分割上,都是由大大小小的不等边三角形构成,也即是“女”字形结构,稀密有致,使梅枝的倾向有变化而又统一,苍劲多姿。

初中美术《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适用年 级 七年级 所需时间(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共用三课时每周一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围绕中国画教学展开,学习重点包括“通过对中国画作品的比较分析、临摹,体验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运用临摹、创作的学习方法进行笔墨的练习”、“认识和学会运用毛笔、墨色完成中国画作品”。 学习内容设计成三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一:中国花鸟画的笔墨表现——了解梅竹的传统表现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二:自然景物的笔墨表现——松柏树的基本笔墨表现技法。专题三: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用水墨表现人物场景。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中国画墨法、笔法的学习。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水墨的形式用表现花鸟、山水、人物,领会水墨在传统中国画中的特殊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中国画意境的表达。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中国画的线条、墨色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笔、墨产生的韵味。 2、通过对梅竹、树木、山石、人物的造型练习及实践,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笔墨变化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说明:设计几个能引领本单元学习的核心问题) 1、中国画笔墨韵味指什么 2、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洋画的对比 3、怎样表现中国传统水墨画 专题划分(说明: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所用的课时外,还应说明哪一个专题或专题中的哪一个活动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 专题一:(1 课时)中国花鸟画的笔墨表现——了解梅竹的传统表现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专题二:(1 课时)自然景物的笔墨表现——松柏树的基本笔墨表现技法 专题三:(1 课时)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用水墨表现人物场景 ....... 其中,专题(或专题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中国花鸟画的笔墨表现 ——了解梅、兰、竹、菊的传统表现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论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一)

论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一) 内容摘要:中国画讲究用笔用墨,也就是说笔墨是否精到,是评价一幅中国画优劣的重要标志。中国山水画自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始,笔墨技巧得到了不断发展,而黄宾虹则是历代山水画家中的佼佼者,他开创了宋元以来山水画史上的又一巅峰。 关键词:中国画笔墨语言黄宾虹山水画 中国画由于笔、墨、纸、砚的工具材料,确定了它不同于西洋画的特点,而且中国画尤其强调艺术表现形式中的笔墨语言。“笔与墨之间,本来是紧密结合不能分割的。作画时,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笔迹必须以墨色显现,墨色必须随笔迹而出现。所谓‘笔者墨之帅,墨者笔之充也’。两者的分别在于作用的大小,勾勒线条、皴擦点口,以笔为主;渲染托晕却以墨为主。笔主形象之骨,墨主形象之肉。”①因此,笔墨是否精到,是评价一幅中国画优劣的重要标志。 中国画可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等。“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山水画中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感情,体现着东方的崇高审美理想。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的作品称为‘山水画’,而不叫做‘风景画’是有其独特含义的。在许多情况下,‘河山’‘江山’‘山河’是‘祖国’的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②近代黄宾虹的山水画,是一种不甚讨人喜欢,且无法迎合大众口味的画,更非雅俗共赏的艺术,而是曲高和寡,难为人解的高品位的纯正艺术。他在近一个世纪的艺术追求中,经过长期的艰辛磨练,终于逐渐形成了浑厚华滋、沉雄博大的艺术风格,登上了笔墨与丘壑兼胜、人格与画风融合的境地,成为自宋元以来山水画史上的又一巅峰。 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成功与否,其关键之一在于丘壑内营。山水画并不要求机械地去描绘实景,而是以心接物,借物写心,不为自然景物所圃,是借笔墨抒发满怀情意。这丘壑内营又实是画家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天人合一的结果。“对中国山水画来说,自然美需融化于意境中,并通过丘壑内营,以创造出艺术美来;至于艺术美,则需要凭借意境指导下的笔墨(亦即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美),方能体现在生动、丰富的形象中。这里最具体、最生动地表现意与笔的主从关系的,就是这个作为艺术形式美的,并紧密结合情思意境的了。中国山水画家正是依照这个程序,来运用自然美以塑造艺术美”(伍蠡甫语)。 一、笔墨墨画家人格的具体襄理 黄宾虹的山水画具有古拙奇趣、浑厚华滋的个性,且充满了生动弥溢的气韵。 黄宾虹主张“六法通八法’,即以书法入画,并在总结前人笔墨的基础上提出了“平、圆、留、重、变”的著名“五笔法”。这无疑为他以后的画风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在实践中提出了“浓、破、泼、淡、焦、积、宿”七墨法,着重在用墨上追求层次的变化,以表现山川的浑厚之气,达求法备气至、元气淋漓的境界。晚期将“五笔法”与“七墨法”并用,提出水法、溃墨法等技法,并创章法之真。 黄宾虹山水画的突出特点,表现在画夜山与画雨景这两种具体的画法上。黄宾虹所画夜山,多为晚年之作。这类夜山图,笔墨层层叠加,在积染数十遍的同时,巧妙地将多年积聚的各种墨法——破墨、宿墨、浓墨、淡墨、泼墨、焦墨,尤其是积墨法,运用得自然天成、浑然化一。在那浓重黝黑,林立氤氲,乱而不乱,齐而不齐,歪歪斜斜,斑驳陆离的笔墨挥洒中,映现出一个苍茫莫测、浑厚华滋的宇宙天幕,展示了一个颇具抽象意味的现代艺术境象。黄宾虹在总结了前人笔墨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出中国画用笔用墨的“五笔法”和“七墨法”,可谓“笔精墨妙;神韵贯通”。他的山水画创作,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都达到了“尽其灵而足其神”之境地。他的用笔沉厚凝重,刚健劲遒,自然天成,极呈光鲜之气,并在千变万化的笔墨运转中,透逸出物象自然及主体心境浑然一体的境界。在黄宾虹看来,中国画的笔墨并不全是技法,实是包含了情景、个性、学养、思想的集合体,是人格化的表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李旭平 一、教学目标 认知:使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和特点,理解用“笔墨”来表达情感。 能力: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水墨画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有个性地运用笔墨表达情感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法 教学方法:启示法、观察法 四、教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水墨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作品欣赏”展示几幅水墨画作品让学生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明确目标,有效导学,自主学习。 1、看一看先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称作“笔墨”。即“运笔”和“用墨” (1)运笔 a、介绍运笔的基本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 b、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几种运笔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表现效果上各有什么特点? c、学生讨论发言。 d、教师总结。 (2)用墨 a、介绍墨分“六彩”——干、湿、浓、淡、墨、白。 b、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六彩”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c、学生讨论发言 d、教师总结设计思路:

①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可以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更仔细。 ②教师演示时让学生分别观察思考“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及特点,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学生获得新知识更真切、更深刻。 ③教师总结并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将知识条理化,使知识掌握更深刻、更牢固。 (三)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精彩展示。 2、试一试让学生分别尝试用笔和用墨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实践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体验笔墨情趣,将“所学”转化为“所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更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3、赏一赏 (1)作品赏析 欣赏书本上的画,体会画家的感受。 设计思路: ①作品赏析由浅入深、各有侧重。 ②采用对比欣赏法和教师引导,让学生理解作品艺术特点,学习对水墨画审美方法。 ③让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审美思维、创设愉悦、活泼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到的审美感受才是真切的审美体验,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审美感受及时予以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创造性。 (2)作品欣赏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大量的水墨画作品给学生欣赏。 设计思路: ①提供大量的审美素材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 ②欣赏时配以中国传统的音乐,创设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氛围。 (四)质疑提问,点评升华,总结反思。 学生作业(练一练)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 设计思路: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采取作业(临摹或创作)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五)学以致用,练习巩固,达标反馈。 作业评价(评一评)作业评价采用“作品发布会”的形式,分两个步骤: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其他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 设计思路: ①运用“自评”和“互评”的方法,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强调了参与和互动。

7.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7.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初中阶段“造型与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是7-9年级中国画教学的起始课,它和后面的《写写意花卉》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造型与表现”教学领域中要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学习速写、素描、色彩画、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进行绘画练习。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中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画家的经典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画创造出独特的表达物象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形式,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本课正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掌握中国画的基本造型方法,从而体验中国画造型活动的乐趣。 学生应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理解笔墨韵味给人带来的美感。通过用笔用墨的技法学习,认识中国画笔法墨法的独特表现力,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同时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 (二)版面分析 本课共有三个页面,前两页内容是欣赏和分析名家作品,理解用笔用墨的规律。第三页是中国画笔墨技法介绍,包括:中锋、侧锋、逆锋和拖笔四种笔法;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和干湿浓淡等不同的用墨效果。 宋代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这是早期的中国写意画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写意画的产生和发展。李苦禅的《双鸡图》,画面的色彩只用了朱砂红画鸡冠,其它色彩都是以墨表现,但墨色并不是单一的黑色,而是通过墨中水分多少,调和出各种深浅不同的墨色效果。画面中呈现出明显的重墨和淡墨,淡墨部分墨色透明,笔痕清晰,重墨部分运用了浓破淡的技法仍有丰富的层次变化。前面的鸡采用没骨法,以色块造型为主,后面的鸡以勾线造型为主。整幅画面用笔洗练,造型准确,墨色丰富,浓淡相宜。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中国写意画中的笔法和墨法知识。 本课的第二页展示了三件作品。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兰竹图》。齐白石的《杂画册》,王震的《墨荷图》。 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兰竹图》能更好地诠释中国写意画中的“写”字,也体现了书画同源的说法,因为郑板桥画兰花时的用笔借鉴了书法用笔,比如画兰叶,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细观察郑板桥的“兰、竹”自有一套程式,且又不失自然真趣,确实是在长期写生观察并掌握其生长规律基础上概括提炼的结果。 板桥喜欢画盆兰,也常画峤壁兰、棘刺丛兰。板桥兰画中数量最多,最耐人玩味的是兰竹石图,这固然是古代写兰的传统,“八怪”花卉画的特色,也是他的创造,他的突出成就。他在兰竹画中常添石,认为“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兰竹石,相继出,大君子,离不得”。

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设计1人美版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名家作品的欣赏,感受并了解中国画笔法和墨法的独特表现力。学习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掌握中锋、侧锋、逆锋和拖笔的运笔要领,学会调和焦、浓、重、淡、清等不同墨色。初步学习体验淡墨湿笔、浓墨湿笔、淡墨干笔和浓墨干笔等用水用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老师应通过欣赏、分析名家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2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初中阶段“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是7—9年级中国画教学的起始课,它和后面的《写意花鸟》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基本上是第一次学习中国画。因此,这一课对学生学习了解中国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和关键。 3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难点:能透过作品欣赏和笔墨练习体会笔情墨趣。 4教学过程 4.1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引入新课 展示教师和名家的中国画作品,学生初步感感知中国画。 教师小结: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无论其表现方法还是独特的画面效果,都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可以说是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特有的浓缩。中国画表现出的空灵飘逸。虚实相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对中国画运用水墨特有的韵味及特有的笔法、墨法形成的美感的认识是本课的灵魂。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体验笔墨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2【讲授】(二)学生初步尝试 1、教师介绍中国画的材料并让学生用毛笔蘸水、墨、色在宣纸写画。提问学生; (1) 宣纸与以往所用的纸有何不同? (2) 水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 (3) 墨、色先后涂抹有何不同? 2、播放课件展示几位大师的水墨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墨色交融的神奇效果及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方法。 吴冠中的彩墨画。 (1) 黄宾虹的山水画。 (2) 韩羽的人物画。 (3 )石鲁的荷花图。 (4) 齐白石的花鸟画。 教师小结:水、墨、色三者互相融渗产生各种奇特的变化,通过特有的笔法、墨法以及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互相辉映的效果。 活动3【讲授】(三)教师着简要示范 墨法:焦、浓、重、淡、清。 1、浓破淡。 (1) 先着淡墨。 (2) 再用浓墨破。 2、淡破浓。 (1)先着浓墨。 (2)再用淡墨破。 3、色破墨。 (1) 先着墨。 (2) 再用颜色破。 4、墨破色。 (1) 先着颜色。 (2) 再用墨破。 笔法: 1中锋

浅谈中国画笔墨(精)

浅谈中国画笔墨 王千 中国画能够独秀于世界画坛,除了它的收敛众景、计白为黑的构图法则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通过丰富多彩、诡谲变幻的笔墨语言表达出独有的画面效果。笔墨,是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术语,亦可作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单从技法方面来说,“笔”是指勾勒、皴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本文认为笔墨主要有技法和精神气韵两个层面,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是相对独立的。对于笔墨来讲,意象是第一位的,笔墨从属于意象。笔墨是中国式的绘画语言,也是中国写意画独特风格的命脉。无论是写意花鸟画笔墨发展的历程或是中国画家个人笔墨的修炼过程,也都体现着笔墨精神的重要性。经过历代画家对中国画的研究,尤其是笔墨书法化、绘画的终极境界便不再是以优秀的笔墨创造去展现逼真的造型对象,而是以优秀的笔墨创造去抒写适意的主体精神。 笔墨是传统水墨画的主要技巧方式。它原出于对媒介材料的把握,在历史过程中积淀为高度成熟的视觉“语言”。它具有灵活的结构性,稳定的程式性,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文化符号意义。笔墨不同于“肌理”。笔墨受制于造型又超乎造型之外,是手段亦是目的。画史上,笔墨高于并重于色彩。笔墨有高下优劣之分,其衡量标准是有传统共识的。不同的笔墨形态、风格与不同的艺术品位和精神(人格)品位相关联。由这种关联体现的笔墨品质被称为“格调”。它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对笔墨的最高要求。笔墨对于绘画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种表现主题的媒材,更重要的是一种带有观念和文化指向的语言,中国画借助线、墨、色等手段,在绘画中表现为一种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从王原祁传统文人笔墨重性情化到现代实验水墨画家徐冰笔墨中的表现性和抽象性的呈显,笔墨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从而使绘画的抽象性与具象性之间存在着"似与不似"的美学观念。“游”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人格力量以及审美情操之间的一个中介,艺术的魅力也全在一个“游”字上。游则动,动则灵,则有生命力,中国艺术的最本质的因素就在于表现人的生命精神、哲学精神。正是在“游”这种美感心态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渊源下,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才那么韵味无穷,那么轻松、自然、豪放。“观万象达于心而后立象”,“游心”于笔墨,表现出来的才是画家所要塑造的艺术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设计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主要是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笔墨”,以及运用“笔墨”来表达思想感情、“传达心灵的絮语”。 在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是:“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教材中水墨画的笔墨技法知识篇幅较少,而用大量的作品来让学生欣赏、分析,以让学生懂得笔墨是用来营造画境、表达情感的。其中和凡·高的《麦田上的群鸦》是让学生对比欣赏、分析东西方绘画的异同;分析作品是让学生理解通过笔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和特点,理解用“笔墨”来表达情感。 能力目标: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水墨画工具 教学时间:2课时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学习水墨画有较浓厚的兴趣,已掌握一定的水墨画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和初步的水墨画表现能力。但学生水墨画技法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够均衡,运用笔墨表达情感的能力还有欠缺,因此本课教学中应着力提高学生运用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水墨画特点,采用演示法、欣赏分析法、展示评价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运用了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观察总结法、欣赏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自评互评的评价法等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作品欣赏”展示几幅水墨画作品让学生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学

第七课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第七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一、课型:造型·表现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学习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提高对民族绘画的认识并培养作画的基本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 (2)、难点: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启示法、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五、教学准备:国画工具、示范用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在生宣纸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笔墨,信手表现几种不同的造型。以无声的语言,加上笔随意转的举动,把学生引入微妙的遐想和情思,趁机提问,“老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你们画过这种画吗?有什么体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这个话题 (二)、用笔用墨技法及艺术情趣 1、用笔法(结合欣赏、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 ①笔锋运用练习:中锋、侧锋、逆锋、拖锋②笔触练习:点、线、面 2、用墨法:(结合欣赏、教师演示与练习) ①墨色:浓、淡、干、湿②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 (三)、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 1、泼墨法:一般以大面积的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势如泼出,有的先以重墨落纸后,接着以水笔晕开找出形象再加点景 2、破墨法:是以不同的水量、不同墨色,分先后相叠加而产生一种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现手法 3、积墨法:主要是依据形象由浅到深层层积点,但要干后再接画第二遍,它在形象塑造方面更具特点 4、宿墨法:指砚中隔宿之墨,当宿墨开始脱胶之际,既粘而又浓黑,画时留有笔痕 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四)、作业要求: 1、墨色的浓淡与水分把握的关系(随堂练习) 2、墨和色相互作用的效果(练习重点) 当堂作业的练习,要提醒学生注意水分与浓淡掌握的情况,检查试笔纸和衬纸的运用的情况。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重在笔法和墨法,笔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锋;墨法有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以及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体会。 教学反思: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1、课标要求: 本单元通过对中国画用笔用墨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情墨趣在中国画的审美作用。 2、教材分析: 中国的水墨画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极具特色的画面效果,不但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怀,更可以说中国千百年来文化传统的浓缩,对水墨画韵味及所形成美感的认识是本课的灵魂。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水墨技法示范主要提示给学生两点:一是纸张、墨色、颜料、水分这些材料媒介的特性;二是运用这些媒介作画时的步骤与程序,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水墨画的技法进行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完成一幅作品去体验这种方法。 3、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好奇心重、好表现,求知欲望强烈。但是他们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美术的逻辑思维不强,看问题往往注重表象。因此在教学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动手问题、掌握技能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知道“韵味”是中国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使学生感受中国水墨画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2)、技能目标:能够巧妙的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正确表达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体验笔墨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通过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5、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2)难点:能透过作品欣赏和笔墨练习体会笔情墨趣。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课件 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思维,引出本课主题,感受水墨与彩的韵味。 提出问题:谈一谈自己看完这段视频之后的感受。说出动画片是用什么方法绘画的,说说你的感受与联想。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和观赏,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引出课题,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好学和想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渲染了学习氛围。

人民美术出版中学美术七年级下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课程名称】:美术【课题】: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课型】:造型·表现【教学时间】:45分钟 【授课年级】:七年级【授课时间】:2013年5月9日 【教学内容与目标】:学习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提高对民族绘画的认识并培养作画的基本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 (2)、难点: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效果 【教学方法】:启示法、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国画工具、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在生宣纸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笔墨,信手表现几种不同的造型。以无声的语言,加上笔随意转的举动,把学生引入微妙的遐想和情思,趁机提问,“老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你们画过这种画吗?有什么体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这个话题 二、用笔用墨技法及艺术情趣 1、用笔法(结合欣赏、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 ①笔锋运用练习:中锋、侧锋、逆锋、拖锋②笔触练习:点、线、面 2、用墨法:(结合欣赏、教师演示与练习) ①墨色:浓、淡、干、湿②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 三、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 1、泼墨法:一般以大面积的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势如泼出,有的先以重墨落纸后,接着以水笔晕开找出形象再加点景 2、破墨法:是以不同的水量、不同墨色,分先后相叠加而产生一种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现手法 3、积墨法:主要是依据形象由浅到深层层积点,但要干后再接画第二遍,它在形象塑造方面更具特点 4、宿墨法:指砚中隔宿之墨,当宿墨开始脱胶之际,既粘而又浓黑,画时留有笔痕 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

美术七年级下人美版第7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和特点,理解用“笔墨”来表达情感。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欣赏水墨画的艺术美,提高学生有个性地运用笔墨表达情感的表现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水墨画工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中“作品欣赏”展示几幅水墨画作品让学生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新授 1、看一看先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称作“笔墨”。即“运笔”和“用墨” (1)运笔 a、介绍运笔的基本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 b、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几种运笔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表现效果上各有什么特点? c、学生讨论发言。 d、教师总结。 (2)用墨 a、介绍墨分“六彩”——干、湿、浓、淡、墨、白。 b、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六彩”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c、学生讨论发言 d、教师总结设计思路: ①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可以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更仔细。 ②教师演示时让学生分别观察思考“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及特点,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学生获得新知识更真切、更深刻。 ③教师总结并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将知识条理化,使知识掌握更深刻、更牢固。 2、试一试让学生分别尝试用笔和用墨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实践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体验笔墨情趣,将“所学”转化为“所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更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3、赏一赏 (1)作品赏析 欣赏书本上的画,体会画家的感受。 设计思路:

初中:美术教案-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教材 美术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美术教案 / 初中美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美术教案-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美术有利于发展记忆和想象力,想象力得到扩展和深化,可以使学生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美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中国画笔墨情趣 永丰中学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 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o (2) 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o (3) 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o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o (2)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o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欣赏导入 通过对题画诗和诗配画的欣赏导 入。 了解诗与画在意境上的异曲同 工之妙。 经典回放 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讲解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法。 感受作品的人格魅力与笔墨的 情趣。 互相研讨

组织学生对其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进行讨论: 1.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材2.画家为了能在画画中体现其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与中国花 鸟画相关的资料,例如图片、文字、文章等。 酝酿创作 用古诗句或警言,给学生命题,例如“只留清气满乾坤”(咏梅)、“疏影横斜三两枝”(咏梅)、“虚心劲节”(竹)、“犹有晚节香”(菊)等。 学生讨论思考用何题材来表现,并思考如何挖掘其思想内涵。 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花鸟画的绘制过程,强调其程式的表现方法,并注意花鸟画的构图、题款等相关知识。 学生将自己所要表现的题材用简单的构图打稿。 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中国画的笔墨技法

中国画的笔墨技法 (1) 用笔的技法特点:笔锋勾勒的线条:“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传统的国画“十八描”等等。侧锋的皴法:“折带皴”“斧劈皴”等等。 (2) 用墨的技法特点:墨的点染、晕染、渲染,“没骨法”等等。用笔用墨的辩证关系: (1) 用笔用墨的相互依存关系:笔不离墨、墨不离笔。笔由墨现、墨随笔生。 (2) 用笔用墨的侧重关系:用笔角度、力度、速度的差异产生的不同效果等。着墨的干湿、浓淡、深浅变化,墨分“五彩”之说等。墨与色彩的调配产生的墨色变化更是丰富多彩。 (3) 笔墨在表现物象变化中的运用:表现的质感,意境的再现,笔墨变化的趣味等等。 中国画特点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

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 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说课稿000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说课稿000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说课稿 新湖一中夏泽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高中美术选修教材绘画第三课的《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上高中的学生对于中国画多少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对中国画的欣赏和分析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但对于难度较大的一些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画理、画论,还需教师的正确引导。本课侧重于中国绘画的实践知识的了解和操作,主要内容为指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中国画的墨与彩的韵味及笔墨情趣。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之能够从多个角度感受和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提升他们对美的感受力。 学情分析:由于中国画的门类多,实际动手操作又有一定难度,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兴趣可能不会很大,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体验中国画的题材分类及审美特征,学习中国画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法,体会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貌。 能力目标:结合实际练习,使学生创造性地初步了解与掌握中国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的练习,掌握中国绘画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动手临摹或写生,体验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貌。 教学难点:中国绘画中水墨和意境的把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解决方法:加强中国画的练习,从实践中感受中国绘画的精髓。 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学生:必备的中国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流程整体设计为:初步认识了解国画及诗配画——乐中体验并赏析——综合分析——终极体验 (一)初级体验 一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中国画制作。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乐中体验并赏析 1、在自主实践中探究:指导学生正确执笔方法,用毛笔画线条、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说课稿000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说课稿 新湖一中夏泽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高中美术选修教材绘画第三课的《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上高中的学生对于中国画多少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对中国画的欣赏和分析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但对于难度较大的一些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画理、画论,还需教师的正确引导。本课侧重于中国绘画的实践知识的了解和操作,主要内容为指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中国画的墨与彩的韵味及笔墨情趣。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之能够从多个角度感受和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提升他们对美的感受力。 学情分析:由于中国画的门类多,实际动手操作又有一定难度,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兴趣可能不会很大,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体验中国画的题材分类及审美特征,学习中国画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法,体会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貌。 能力目标:结合实际练习,使学生创造性地初步了解与掌握中国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的练习,掌握中国绘画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动手临摹或写生,体验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貌。 教学难点:中国绘画中水墨和意境的把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解决方法:加强中国画的练习,从实践中感受中国绘画的精髓。 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学生:必备的中国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流程整体设计为:初步认识了解国画及诗配画——乐中体验并赏析——综合分析——终极体验 (一)初级体验 一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中国画制作。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 动学习积极性。】 (二)乐中体验并赏析 1、在自主实践中探究:指导学生正确执笔方法,用毛笔画线条、观察线条、体会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更真切、更深 刻。】 2、在直观演示后尝试:围绕中锋、侧锋、逆锋、拖笔四种基本笔法,通过课件动画演示、教师直观演示、引导归纳特点后,学生模仿演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笔法有直观感知和条理化归纳,知识掌握得更深刻、更牢固。】 3、赏析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昌邑市实验中学 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的目标。 教学重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教学难点:利用传统的笔墨造型陈式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一、情感目标 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新课导入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人美版美术7年级下册 7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教案设计

第7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初中阶段“造型与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是7-9年级中国画教学的起始课,它和后面的《写写意花卉》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造型与表现”教学领域中要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学习速写、素描、色彩画、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进行绘画练习。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中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画家的经典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画创造出独特的表达物象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形式,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本课正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掌握中国画的基本造型方法,从而体验中国画造型活动的乐趣。 学生应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理解笔墨韵味给人带来的美感。通过用笔用墨的技法学习,认识中国画笔法墨法的独特表现力,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同时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 (二)版面分析 本课共有三个页面,前两页内容是欣赏和分析名家作品,理解用笔用墨的规律。第三页是中国画笔墨技法介绍,包括:中锋、侧锋、逆锋和拖笔四种笔法;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和干湿浓淡等不同的用墨效果。 宋代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这是早期的中国写意画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写意画的产生和发展。李苦禅的《双鸡图》,画面的色彩只用了朱砂红画鸡冠,其它色彩都是以墨表现,但墨色并不是单一的黑色,而是通过墨中水分多少,调和出各种深浅不同的墨色效果。画面中呈现出明显的重墨和淡墨,淡墨部分墨色透明,笔痕清晰,重墨部分运用了浓破淡的技法仍有丰富的层次变化。前面的鸡采用没骨法,以色块造型为主,后面的鸡以勾线造型为主。整幅画面用笔洗练,造型准确,墨色丰富,浓淡相宜。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中国写意画中的笔法和墨法知识。 本课的第二页展示了三件作品。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兰竹图》。齐白石的《杂画册》,王震的《墨荷图》。 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兰竹图》能更好地诠释中国写意画中的“写”字,也体现了书画同源的说法,因为郑板桥画兰花时的用笔借鉴了书法用笔,比如画兰叶,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细观察郑板桥的“兰、竹”自有一套程式,且又不失自然真趣,确实是在长期写生观察并掌握其生长规律基础上概括提炼的结果。 板桥喜欢画盆兰,也常画峤壁兰、棘刺丛兰。板桥兰画中数量最多,最耐人玩味的是兰竹石图,这固然是古代写兰的传统,“八怪”花卉画的特色,也是他的创造,他的突出成就。他在兰竹画中常添石,认为“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兰竹石,相继出,大君子,离不得”。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学习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提高对民族绘画的认识并培养作画的基本功。 课型: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 教学难点: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效果 教具:国画工具、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现在生宣纸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笔墨,信手表现几种不同的造型。以无声的语言,加上笔随意转的举动,把学生引入微妙的遐想和情思,趁机提问,“老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你们画过这种画吗?有什么体会?” (二)用笔用墨技法及艺术情趣 1、用笔法(结合欣赏、演示与学生尝试)①笔锋运用练习:中锋、侧锋②笔触练习:点、线、面 2、用墨法:(结合欣赏、演示与练习)①墨色:浓、淡、干、湿②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的趣味教师当堂演示用笔蘸墨、蘸色、色墨混合效果的试验以及在造型中的具体应用,树干、树枝及不同用笔形成的点线效果,采用随堂讲练结合的办法。墨法主要包括: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一般以大面积的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势如泼出,有的先以重墨落纸后,接着以水笔晕开找出形象再加点景;破墨法:应用广泛,但不论浓破淡还是淡破浓,均应把握趁湿接画;积墨法:主要是依据形象由浅到深层层积点,但要干后再接画第二遍,它在形象塑造方面更具特点。 三、作业要求: 1、墨色的浓淡与水分把握的关系 2、墨和色相互作用的效果第一点作随堂练习,第二点是学生做练习的重点,并可作为本课的主要任务。当堂作业的练习,要提醒学生注意水分与浓淡掌握的情况,检查试笔纸和衬纸的运用的情况。 四、教学小结: 1、表扬笔墨效果,水分把握较好的学生,并展示习作,要求多在实践中体会。 2、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