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肿瘤细胞培养(完整版)

肿瘤细胞培养(完整版)

肿瘤细胞培养(完整版)
肿瘤细胞培养(完整版)

肿瘤细胞培养(完整版)

第6章肿瘤细胞的培养

肿瘤细胞培养是研究癌变机理、抗癌药的敏感性、肿瘤细胞和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癌细胞是比较容易培养的细胞,当前所建立的细胞系中癌细胞是最多的。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肿瘤研究具有许多优点:

(1)可免受机体内环境因素的影响,避免了个

体差异性,便于探索各种物理、化和生物因

素对肿瘤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

(2)既便于从细胞水平上研究肿瘤细胞的结

构与功能,又便于从基因及分子水平上研究

癌变的发生机理;

(3)可长期传代、保存,便于观察肿瘤细胞生

物学特性和遗传行为的改变。

(4)可用于快速筛选抗癌药物和研究耐药机

理。

(5)研究周期短,比较经济。

但是它也有缺点,如长期培养可使细胞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体外实验所得的结果不能完全代表体内的情况,应与体内试验结合研究更为合理等。

一、肿瘤细胞培养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和性状

形态不规则,细胞界限清晰,伸展较差,核膜、核仁轮廓明显,核仁多、核浆丰富。折光性强,电镜观察细胞表面微绒毛多而细密,与肿瘤细胞具不定向运动和铺着不依赖性有关。

2、生物特性

癌细胞在无血清或低血清(2%~5%)时仍能生长,营养要求不高,因能自分泌促增殖因子,在软琼脂培养时单个细胞能形成集落,生长方向性消失,再加上失去了接触抑制,癌细胞数量增多时可呈多层重叠生长,细胞饱和密度大,有丰富的三极有丝分裂,分裂指数高,细胞倍增周期短。

3、永生性

永生性也称不死性,在体外培养中表现为可无限制传代而不凋亡(Apoptosis),体外培养的肿瘤

细胞系(株)都表现有这种特性。但体外培养的永生性和体内肿瘤的恶性(包括侵润性)是两种性状,受不同基因调控的,因恶性肿瘤多数在体外培养时并不那么容易获得成功,生长增殖能力并不旺盛,有时只能传若干代,说明体外培养的永生性可在体外培养后获得的。另外,体外培养的许多细胞系,如NIH3T3、Rat-1 10T1/2等均具有永生性而无恶性。但两者有相关性,永生性可能是细胞恶性变的某一阶段。 4、侵润性 侵润性是肿瘤细胞扩张性增殖行为,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仍保持有这种特性,当与正常组织混合培养时,能侵润入其他正常组织中,甚至能穿透人工隔膜。 5、异质性 所有肿瘤细胞都是由增殖能力、遗传性、起源、周期状态等性状不同的细胞组成,属于异质性,其中有的衰老、退化,有的处于周期阻滞状态,只有那些处于活跃增殖的肿瘤干细胞才是支持肿瘤生长的成分,肿瘤干细胞易于生长增殖,分离培养干细胞的方法称干细胞培养(有干细胞系和数个亚系组成)。 6、细胞遗传性 失去二倍体核型,呈异倍体或多倍体,常有标记染色体出现,正常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区别,如表6-1所示。 表6-1 区别正常成纤维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的指 标 正常成纤维细胞 恶性肿瘤细胞 形 态 棱形或多角形,伸展良好,折光较弱,核浆比例小,嗜碱性弱,核仁较少较小,多核巨细胞少见 多角形或细长形,伸展较差,折光强,核浆比例大,嗜碱性强,核仁多、大,常见多核巨细胞 生长特性 排列有方向性,单层生长,方向性消失,多层重叠生

有接触抑制,饱和密度低 长,接触抑制消失,饱和密度高 粘 附 性

细胞间粘附性强,紧贴壁生长 细胞间粘附性弱,易脱落 血清的要求

必须有血清 无需血清能生长 在半固体琼脂中生长能力

不能生长 能生长,形成集落 电子显微镜观察

核蛋白体较少,微丝微管有规则排列 核蛋白体丰富,微丝微管消失 细胞膜对低分子物质通透性 粘多糖的合成和分泌腺苷酸 环化酶活性 细胞内CAMP 浓度 低 多 高 高 高 少 低 低 对松孢菌素的反应 不刺激核分裂,或至多形成双核细胞 核持续分裂,形成多核巨细胞 致瘤试验 不能形成肿瘤 能形成肿瘤 二、培养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检测 体外培养的细胞一旦建立细胞系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其目的在于:证明培养的细胞是否来自原来的肿瘤细胞。说明肿瘤组织类型。描述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通常要检查下列项目: 1、 组织起源 应说明培养材料起源于哪个胚层、器官组织、什么样供体、何种疾病等,必要时要提供病理诊断鉴定资料。 2、 形态观察 观察细胞一般形态如细胞形状,核浆比例倒置,有丰富的三极或多极有丝分裂,核仁清晰、多个,微丝、微管排列紊乱。 3、 细胞生长特点 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分裂指数,倍增时

间及细胞周期。癌细胞失去正常的接触抑制,呈多层生长,生长旺盛,倍增时间缩短,饱和密度大,分裂指数较高,具无限增殖能力,细胞浸润能力较强等。

4、软琼脂培养

癌细胞在低密度下仍具有高度存活率,并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

5、细胞核型分析

检测核型特点,染色体数量,有无标记染色体,染色体带型等,癌细胞大多为异倍体,多倍体,并有标记染色体。

6、动物致瘤试验裸鼠背部皮下接种1×

109~2×109/L癌细胞能生长形成实体瘤,其组织学形态与原发瘤相似。

7、组织化学检查

癌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酸性磷酸酶和磷脂增多,碱性磷酸酶下降,乳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也改变。

8、其他生物学特性检测

有凝集试验等。

三、肿瘤细胞的取材和培养

(一)肿瘤细胞的取材方法

培养肿瘤细胞的材料一般来自患者,对实体瘤患者可取原发肿瘤组织或转移灶,有胸、腹水患者可取胸水或腹水,白血病患者可取血液或骨髓液进行培养。

1、实体瘤取材方法

取术后或活检标本,要尽早浸入无血清培养液保鲜,尽快进行培养。尽可能去除溃疡及坏死组织,避免细菌、霉菌污染,对取自外露的肿瘤组织,应在培养前在含二性霉素B 2μg/mL,青霉素200~1000u/mL,链霉素500μg/mL的培养液中浸泡10~20分钟,再用洗液反复冲洗干净后,再作培养。

2、体腔液的取材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采取体腔液(胸水或腹水),不需加抗凝剂,可直接以1200r/min收集细胞,不要久置,也不要在冰中冷却,而应尽早接种。

肿瘤细胞培养方法和培养基

肝癌细胞培养 一、培养基 1、RPMI-1640+10%胎牛血清培养基 2、DMEM+15%胎牛血清培养基 成分表

二、实验前准备工作: 操作者的皮肤、培养瓶的盖和外壁常用酒精消毒。用紫外线消毒实验室空气、工作台面和一些不能使用其他方法消毒的培养器皿。进无菌室前或做完实验后,均应开灯照射30min进行消毒。紫外线照射60min可以消灭空气中大部分细菌。 1、玻璃器皿的清洗灭菌(5%盐酸溶液、重鉻酸钾120ml、硫酸200ml、蒸馏水200ml):(1)浸泡:新使用或重复使用的玻璃器皿须经5%盐酸溶液或自来水浸泡过夜或煮沸30min,水洗。以去除新购进玻璃器皿所带有灰尘、铅、砷等物质,并消除其弱碱性。 (2)刷洗:浸泡后用软毛刷和优质的洗洁精进行刷洗。刷洗后经行烘干。 (3)酸浸:刷洗后的玻璃制品酸浸前须适当晾干或烘干,以免造成酸浸液稀释,影响效果。将玻璃制品完全浸泡入清洁液中24h。清洁液具有极强酸蚀作用,操作过程需戴防护用具。(4)冲洗、烘干备用:浸酸后的玻璃器皿先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吸管需冲洗10min,器皿需每瓶灌满自来水、倒掉反复10次以上,不留任何酸浸液残迹,然后用蒸馏水漂洗2~3次,将清洗好的玻璃器皿放入烘干箱中,烘干后的玻璃器皿要求干净透明,无油烟,不能残留任何有害物质及化学药品等。 (5)包装灭菌:器材经清洗烤干或晾干后,先应严格包装,然后再行消毒灭菌处理,以防止消毒灭菌后再次遭受污染。包装材料常用包装纸、牛皮纸、硫酸纸、棉布、铝饭盒、玻璃或金属制吸管筒、纸绳等。

2、橡胶制品清洗消毒: 0.5mol/L NaOH煮沸15分钟,流水冲洗,0.5mol/L HCl煮沸15分钟,流水冲洗,自来水煮沸2次,蒸馏水煮沸20分钟,50℃烤干备用 3、塑料制品的清洗消毒(瓶盖、离心管): 使用器皿后立即用清水清洗,浸于自来水过夜,用纱布或棉签和50℃清洗液刷洗,流水冲洗,晾干,浸于清洁液15分钟,流水冲洗(15-20遍),蒸馏水浸洗三次,双蒸水泡24小时,晾干备用。 三、细胞复苏: 冻存细胞保存管保存在液氮中(-196℃),取出保存管后必须快速冷冻,以避免冰晶重新结晶而对细胞造成伤害,致使细胞死亡。在冻存细胞的保存管中含有对细胞有毒害的成分DMSO,故在解冻应马上将其去除。在冷冻活化前应在无菌台上将细胞培养液配好,然后将保存管从液氮中取出,放于37℃的温水中快速使细胞解冻。解冻后悬液快速移入培养液中混匀,离心去掉上清液,再加入细胞培养液。 实验人员穿上无菌实验室操作服用酒精喷于手上消毒,然后就位用酒精棉球擦拭实验台(1)取一15ml离心管用滴管在其内滴加5--9ml培养液(取8ml)。 (2)从液氮罐中取出冻存管,并迅速放入37℃水浴,不时摇动,使其急速融化,30~60s 内完成。 (3)冻存管用70%酒精擦拭消毒后,打开盖子,用吸管将细胞悬液转移入上述离心管中(用培养基把冻存管洗一遍,把粘在壁上的细胞都洗下来)。 (4)低速离心(1000r/min) 5min,去上清后再用8ml培养液再清洗离心一次。 (5)离心后倒掉上清液,在离心管中滴加3ml培养液(RPMI-1640),混匀(可用滴管轻柔吹打)。 (6)将离心管中的混合液转移到培养瓶中,并在培养瓶中滴加15滴10%小牛血清,盖上瓶盖,标好细胞种类和日期、培养人姓名等,将培养瓶平放,置于37°C培养箱中培养。2-3天换一次培养基。 四、细胞传代: 当观察到培养瓶中细胞铺满度为90%时(细胞生长处于对数期时),解冻复活成功后的细胞要进行分离培养,否则细胞会因生存空间不足或密度过大,营养障碍,影响细胞生长。细胞由原培养瓶内分离稀释后传到新的培养瓶中培养的过程称之为传代培养。传代细胞细胞株的最大利处在于提供了大量持久的实验材料,便于实验。 (1)试验台的消毒工作准备好,弃去旧培养液,用PBS液(不含钙,镁离子)洗1-2次,以免剩余培养液影响胰蛋白酶活性。(细胞贴壁生长)。 (2)向瓶内加入1ml消化液(0.25%Trypsin-0.53mEDTA),置于37℃孵箱或室温(25℃温度)下进行消化,1--3min后把培养瓶放在倒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当发现胞质回缩、细胞间隙增大后,应立即中止消化(将培养瓶翻转过来,以保证细胞没有脱壁)。 备注:若细胞没有脱壁,生长良好,则直接倒掉消化液,加培养液8ml,离心收集细胞;若发现很多细胞已解离已脱壁(即解离过度),则直接加培养液进行离心收集细胞。 (4)倒出消化液,向瓶内用滴管加入培养液少量(约2ml),轻轻转动培养瓶,把残留胰蛋白液消化液冲掉,然后再加3ml培养液+15滴小牛血清。 (5)使用吸管,吸取瓶内培养液,按顺序反复轻轻吹打瓶壁细胞,使之从瓶壁脱离形成细胞悬液。吹打时动作要轻柔,以防用力过猛损伤细胞。 (6)将准备好的细胞悬液转入离心管中,离心(1000r/min) 5min。 (7)将离心后离心管中液体倒掉,在离心管中加入3ml培养液,并反复吹打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 09级生科3班余振洋200900140156 一、【实验原理】 1.关于恶性肿瘤和抗肿瘤药物: 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多年来人类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是整个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个环节,而进行药物的筛选首先离不开合理的筛选方法和系统。寻找选择性强、对实体瘤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摆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世界各国对抗肿瘤药物的筛选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年都有大量的化合物(合成药、天然产物和微生物发酵产物)待筛,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 8O年代中期以前,普遍采用的筛选方法是以体内小鼠白血病/淋巴瘤模型P388和L1210为基础的 J,所有化合物在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之前必须通过这种小鼠肿瘤模型的筛选。即小鼠白血病P388和L1210作为第一轮初筛,能通过第一轮初筛的化合物才能被允许进入第二轮筛选。这种方法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一些在临床上有活性的药物将被筛选掉,无法保证所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都能通过筛选。鉴于以前的筛选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1985年之后以NCI为首的一些研究单位普遍开始采用针对疾病的筛选方法来代替针对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即放弃体内小鼠筛选,代之为体外代表各种常见实体瘤的人类肿瘤细胞株筛选。这种筛选系统是一种高通量的抗肿瘤筛选体系,其主要优势有两点:其一是多种细胞株初筛有可能筛选出对特殊的人类肿瘤或对特殊组织亚型有活性的物质;其二是这种体外筛选尤其适合于复杂天然产物提取物中有效成份的证实,过去动物筛选需较大量的天然产物,而现在天然产物的需要量就大大减少,可以指导有效成份的进一步分离纯化,使得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的抗肿瘤药物更加便利。 2.关于筛选方法: 下面为现阶段较为普遍采用的一些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的实验原理。 1)以端粒酶活性为作用靶点筛选抗肿瘤药物 端粒是染色体特殊结构,起着保护染色体的完整和稳定性的作用,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返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以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末端。已发现在正常的体细胞和良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是阴性,而在人体恶性肿瘤组织和人的肿瘤细胞株中都表达了很高的活性。因此,认为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2)应用快速荧光素测定法筛选抗肿瘤药物 快速荧光素测定法是一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应用非常广泛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方法,其原理为采用一些特殊的荧光染料,对细胞的特定成份进行染色或标记。或通过细胞酶的作用使无荧光性的材料分解或转换为荧光材料,通过测定荧光强度从而测定出活细胞的量。现在普遍采用一种特殊的荧光染 FDAL1u(Fluoreseein diacetate),在正常情况下它不具有荧光,但当它加人到具有完整细胞膜的肿瘤细胞的营养液中时,由于细胞分泌的水解酶的作用,FDA

肿瘤细胞培养(完整版)

第6章肿瘤细胞的培养 肿瘤细胞培养是研究癌变机理、抗癌药的敏感性、肿瘤细胞和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癌细胞是比较容易培养的细胞,当前所建立的细胞系中癌细胞是最多的。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肿瘤研究具有许多优点: (1)可免受机体内环境因素的影响,避免了个体差异性,便于探索各种物理、化和生物 因素对肿瘤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 (2)既便于从细胞水平上研究肿瘤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又便于从基因及分子水平上研究 癌变的发生机理; (3)可长期传代、保存,便于观察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和遗传行为的改变。 (4)可用于快速筛选抗癌药物和研究耐药机理。 (5)研究周期短,比较经济。 但是它也有缺点,如长期培养可使细胞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体外实验所得的结果不能完全代表体内的情况,应与体内试验结合研究更为合理等。 一、肿瘤细胞培养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和性状 形态不规则,细胞界限清晰,伸展较差,核膜、核仁轮廓明显,核仁多、核浆丰富。折光性强,电镜观察细胞表面微绒毛多而细密,与肿瘤细胞具不定向运动和铺着不依赖性有关。 2、生物特性 癌细胞在无血清或低血清(2%~5%)时仍能生长,营养要求不高,因能自分泌促增殖因子,在软琼脂培养时单个细胞能形成集落,生长方向性消失,再加上失去了接触抑制,癌细胞数量增多时可呈多层重叠生长,细胞饱和密度大,有丰富的三极有丝分裂,分裂指数高,细胞倍增周期短。 3、永生性 永生性也称不死性,在体外培养中表现为可无限制传代而不凋亡(Apoptosis),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系(株)都表现有这种特性。但体外培养的永生性和体内肿瘤的恶性(包括侵润性)是两种性状,受不同基因调控的,因恶性肿瘤多数在体外培养时并不那么容易获得成功,生长增殖能力并不旺盛,有时只能传若干代,说明体外培养的永生性可在体外培养后获得的。另外,体外培养的许多细胞系,如NIH3T3、Rat-1 10T1/2等均具有永生性而无恶性。但两者有相关性,永生性可能是细胞恶性变的某一阶段。 4、侵润性 侵润性是肿瘤细胞扩张性增殖行为,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仍保持有这种特性,当与正常组织混合培养时,能侵润入其他正常组织中,甚至能穿透人工隔膜。 5、异质性 所有肿瘤细胞都是由增殖能力、遗传性、起源、周期状态等性状不同的细胞组成,属于异质性,其中有的衰老、退化,有的处于周期阻滞状态,只有那些处于活跃增殖的肿瘤干细胞才是支持肿瘤生长的成分,肿瘤干细胞易于生长增殖,分离培养干细胞的方法称干细胞培养(有干细胞系和数个亚系组成)。

肿瘤干细胞培养技术

肿瘤干细胞培养技术 随着干细胞生物学以及肿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干细胞已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肿瘤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在肿瘤干细胞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分离、纯化及培养肿瘤干细胞可以对其生物学特性如异质性、肿瘤的演化、转移和抗药性等进行研究,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肿瘤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多采用无血清培养基(serum free medium, SFM),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加入适当的细胞因子联合培养以防止其分化。肿瘤细胞系或者是临床肿瘤组织联合采用机械和胶原酶消化肿瘤组织得到单细胞悬液,经过流式细胞仪或者免疫磁珠分选的方法得到肿瘤干细胞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在37℃,5%CO2饱和湿度的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但值得注意的是临床肿瘤组织的获取应该越新鲜越好,最好是在外科手术后1小时内进行处理否则将影响肿瘤干细胞细胞的活性,不利于体外培养。 无血清培养基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细胞类型有专门的无血清营养液出售。无血清培养基具有以下的优点:各批产品之间成分相对明确、质量相对一致;便于控制培养的生理环境;特殊细胞类型的优化配方有利于提高细胞的稳定性,使不同类型的细胞能在最有利于各自生长的环境中持续传代培养;依据不同类型的细胞、甚至不同的细胞系(株)都可能有各自的无血清培养基。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基础营养基及附加成分两大部分[1]。基础培养基一般采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主要有DMEM、DMEM/F12、UltraCULTURETM、神经干细胞专用无血清培养基、黑色素瘤专用培养基等其中以DMEM/F12(1:1,Invitrogen)最为常用。附加成分是指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各种不同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包括①营养因子:胰岛素、转铁蛋白和亚硒酸钠、牛血清白蛋白、B27、L-谷氨酰胺;②细胞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等。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经胰酶消化传代后不使用血清终止胰酶的作用,可使用0.1%-0.5%大豆胰酶抑制剂(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 一、肿瘤干细胞培养中几种常见的细胞因子 (一)白血病抑制因子LIF(leukemin inhibitory factor,LIF) 是白介素6(IL-6)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是典型的多功能生长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对细胞生长、增殖与分化有着广泛的作用,抑制分化促进干细胞增殖。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需要添加LIF以抑制其分化,维持其多能性。LIF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β转移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肿瘤学研究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

精心整理 肿瘤学研究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复习题 1.表观遗传的科学内涵 三个特点? a)基因功能完全、稳定地丧失,有遗传性; b)细胞外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有可逆性; c)分析方法灵敏,可检出少数细胞的变化 2. DHPLC 3. i. ii. 梯度中 iii. SDS- iv. 1.丙烯酰胺有神经毒性,可经皮肤、呼吸道等吸收,故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防护。 2.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时,小心防止凝胶渗漏。 3.蛋白加样量要合适,加样量太小,条带不清晰,加样量太大,则泳道超载,条带过宽而重 叠,甚至覆盖至相邻泳道。 4.对多种蛋白质而言,电流大则电泳条带清晰,但电流过大,玻璃板会因受热而破裂,故适 合的电流为玻璃板微热。 5.胶转膜后应在膜上标记好正反面及电泳方向。 6.电转移时应注意勿将滤膜和胶的位置放反,而且滤纸、滤膜和胶应等大,以免短路。

4.组织培养/基因的克隆、转化与表达 i.请列举至少3种流式细胞仪的用途? 1.定量检测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各种细胞成分 2.研究细胞的各种功能状态(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分化、酶活性、细胞膜通透性、 氧化还原状态、吞噬性等)。 3.定量检测血清中的各种可溶性生物分子成分 临床中应用:1.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免疫分型 1. 2. 3.细胞 磷酸酶(phosphatase) 激酶(Kinase) 连接酶(Ligase) 5.生物质谱简介 生物质谱在蛋白组学中的应用? 1.ProteinsMWmeasurements; 2.ProteinIdentification;(ID) 3.Peptideandproteinprofiling; 4.ImagingMS; 5.ProteinPTMs;5.ProteinQuantification 6.《常用电泳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课程复习题

3D细胞培养

3D多细胞肿瘤球的培养 原创2017-04-20医生科研助手 3D多细胞肿瘤球是在体外应用组织培养方法使肿瘤细胞以多细胞集聚体的形式生长成为具有三维结构的球体。 与传统的2D贴壁细胞培养模型相比,3D多细胞肿瘤球可以通过模拟三维细胞网络、细胞与基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加贴近肿瘤组织中相应的病理生理特征。 因此,3D多细胞肿瘤球培养模型已经逐渐应用于干细胞培养和分化、癌症研究、药物和毒性筛选及组织工程等特定应用中。 虽然3D多细胞肿瘤球模型具有更显著的实体肿瘤生理相关性,但是与2D贴壁细胞培养模型相比,获得大量相对统一的3D多细胞肿瘤球模型需要一系列的培养过程和表征手段。 本文利用Liquid Overlay的制备方法,以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为模型制备3D多细胞肿瘤球并采用倒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详细表征。

1 实验前准备工作 1.提前24 h取12 mL DMEM和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含10%FBS,下同)于50 mL离心管内,置于4℃冰箱中预冷; 2. 将分装好的Matrigel基质胶提前24 h从-20℃放入4℃,使其融化成液体状态; 3. 将无菌的1 mL移液器枪头放入无菌50 mL离心管内,置-20℃冰箱预冷。 2 琼脂糖包被96孔板 1. 准确量取6 mL RPMI 1640培养基(或DMEM培养基)于2个10 mL的注射玻璃瓶内,加入90 mg琼脂糖,盖塞后放入80℃的水浴锅内加热溶解30 min; 2. 加热结束后,将注射瓶放入灭菌锅内,115℃灭菌30 min;

3. 灭菌完成后,迅速取出注射瓶放入超净台内。将注射瓶内的琼脂糖溶液倒入无菌的加样槽中,用多通道移液器以每孔60 μL的量加入96孔板内。 注意:由于琼脂糖溶液在室温时会凝固,因此从灭菌锅内取出琼脂糖溶液后一定要快速转移至超净台内并迅速加入至96孔板中。 此外,为保证加样时琼脂糖不冷却,需要同时灭菌加样槽和100 μL的移液器枪头。 4. 加入完成后,96孔板要保持水平约30 min使孔内的琼脂糖凝固。 3 配置含Matrigel基质胶细胞悬液 1. 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或MCF-7细胞),胰蛋白酶消化后进行细胞计数,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或DMEM完全培养基)将细胞悬液浓度调整至 2.0×105cells/mL,备用。

骨髓瘤细胞的培养实验

实验一、骨髓瘤细胞的培养 骨髓瘤细胞系应和免疫动物属于同一品系,这样杂交融合率高,也便于接种杂交瘤细胞在同一品系小鼠腹腔内产生大量McAb。 常用骨髓瘤细胞系有:NS1、SP2/0、X63 Ag8.653等。 骨髓瘤细胞的培养适合于一般的培养液,如RPMI1640,DMEM培养基。小牛血清的浓度一般在10~20%,细胞的最大密度不得超106/ml,一般扩大培养以1∶2稀释传代,每2~3天传代一次。细胞的倍增时间为16~20小时,上述三株骨髓瘤细胞系均为悬浮或轻微贴壁生长,只用弯头滴管轻轻吹打即可悬起细胞。 二材料: 1.试剂: (1)培养基杂交瘤技术中使用的细胞培养基主要有RPMI-1640或DMEM(Dulberco Modified Eagles Medium)两种基础培养基,具体配置方法按厂家规定的程序,配好后过滤除菌(0.22um滤膜),分装,4℃保存。 不完全RPMI-1640培养基:RPMI-1640培养基原液96ml,100×L.G.溶液1ml,双抗溶液1ml,7.5% NaHCO3溶液1-2ml,HEPES溶液1ml。 不完全DMEM培养基:DMEM 13.37g,超纯水或四蒸水980ml,NaHCO3 3.7g,100×L.G.溶液10ml,双抗溶液10ml,7.5% NaHCO3溶液1-2ml,用1N HCl调试pH至7.2-7.4,过滤除菌,分装4℃保存。

完全RPMI-1640或DMEM培养基:不完全RPMI-1640或DMEM培养基80ml,灭活小牛血清15-20ml,用于骨髓瘤细胞SP2/0和建株后杂交瘤细胞培养。 (2)小牛血清灭活:从-20℃冰箱取出小牛血清,室温自然融化,56℃ 30min即可充分灭活,分装小瓶(5ml/瓶),-20℃冻存备用,尽量避免反复冻融。 (3)青、链霉素(双抗)溶液(100×)取青霉素G(钠盐)100万单位和链霉素(硫酸盐)1g或100万单位,溶于100ml灭菌超纯水或四蒸水中,分装小瓶(4-5ml/瓶),-20℃冻存。 2.器材: 超净工作台、CO2恒温培养箱、普通冰箱、电子天平,药物天平、巴氏吸管、10ml吸管、100ml细胞培养瓶、滴管、灭菌小瓶等 三方法: 细胞冻存及复苏 先用24孔细胞培养板扩大骨髓瘤细胞或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当长满时,再扩大到100ml细胞瓶。当其处于对数生长期时,将细胞洗下,用细胞冻存液(含10﹪DMSO,40﹪FCS的DMEM培养基)将细胞悬浮,调配成1-3×106个/ml,每个细胞冻存管分装1ml,移至液氮罐口悬吊2小时或-70℃冰箱过夜,然后沉入液氮中。复苏时,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后迅速置入40℃水浴中,在1min内融化,1500rpm离心5min,弃上清,用少量完全培养基轻轻悬浮细胞,移入24孔板中培养。

肿瘤细胞培养基本方法

肿瘤细胞培养基本方法 (一)准备和安装过滤器 清洗好过滤器,干燥,放入一张孔径0.22μm的微孔滤膜,用布包装好,15磅20 min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在超净台内打开过滤器架好,胶管一端接入滤泵再插入待除菌的液体中,出口端胶管深入到已消毒好的瓶子中。用泵过滤,过滤后要检查滤膜是否完好无损。 2、按要求添加碳酸氢钠、谷氨酸钠、HEPES等,充分搅拌使之溶解。 3、调pH至7.2左右。 4、加水至最终体积。 5、在超净台中对溶液进行滤过除菌,分装入250 mL或500 mL玻璃瓶中,用翻帽塞塞紧瓶口。 6、瓶口封好,4℃冰箱贮存。 (三)小牛血清的处理 市场上出售的小牛血清一般做了灭菌处理,但在使用前还应做热灭活处理,即通过加热的方法破坏补体(近

来也有观点认为热灭活处理是不必要的)。胎牛血清不必灭活。 1、将血清加热至56℃并保持30 min,其间要不时轻轻晃动,使受热均匀,防止沉淀析出。 2、处理后的血清贮存于4℃。 3、小牛血清在使用前最好进行筛选以掌握血清的质量。 (四)生长培养基的配制 除无血清培养之外,各种合成培养基在使用前需加入一定量的小牛血清或胎牛血清和抗菌素。 1.培养基分装成小瓶(100~200 mL)以便使用,翻帽塞塞紧瓶口。 2.按如下比例配制:基本培养基占80%~90%,小牛血清或胎牛血清占10%~20%。按1%体积 分数加入双抗贮存液(青霉素+链霉素),使青霉素和链霉素的终浓度分别为100 U/mL和100 μ/mL,。 (五)冻存细胞的复苏 1.应遵守慢冻快融的原则。先将水浴锅调至37-37。5度,取出冻存的细胞迅速放入后将细胞面浸 至水面以下不断摇动至融化。 2.在无菌台内将完全培养基加入50ml的小培养瓶内,约5ml左右,然后用无菌吸管从冻存管内取 出细胞,置培养并内轻轻摇晃,使细胞均匀后置培养箱内培养。 (六)传代: 1.贴壁细胞: 对于贴壁细胞应先吸(倒)尽培养基,吸的越干净越好,以免中和后加入的消化液,使强度减弱(或PBS洗1-3次)。50ml培养瓶加入消化液约1-3ml,按此比例进行消化,(根据经验),晃动使消化液铺均匀置37度培养箱约2-5分钟,镜下见细胞收缩变圆或少数脱落后,轻轻振动瓶底使 细胞全部脱落,加入2-3ml完全培养基后,轻轻吹打,使细胞基本成单个悬浮,然后分置其它无菌培养瓶内,加入完全培养基后继续培养或实验。 2.悬浮细胞: 一般传代可直接将细胞原液分置其它培养瓶内,加入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如要高浓度可先离心1000rpm,5min后加入完全培养基,轻轻吹匀后,分置其它培养瓶内加入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 (七)冻存 将贴壁细胞消化后离心收集,悬浮细胞直接离心收集,以完全培养基或胎牛血清重悬细胞至终浓度约 106/ml。加入10%的DMSO。以每管1~2ml分装至冻存管中。用绝热材料包裹置-70摄氏度冰箱冷冻过夜。次日保存到液氮中。 (八)注意事项

肿瘤细胞的培养及其实验的方法

肿瘤细胞的培养及其实验的方法 肿瘤细胞在组织培养中占有核心的位置,首先癌细胞是比较容易培养的细胞。当前建立的细胞系中癌细胞系是最多的。另外肿瘤对人类是威胁最大的疾病。肿瘤细胞培养是研究癌变机理、抗癌药检测、癌分子生物学极其重要的手段。肿瘤细胞培养对阐明和解决癌症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组织培养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 肿瘤细胞与体内正常细胞相比,不论在体内或在体外,在形态、生长增值、遗传性状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生长在体内的肿瘤细胞和在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其差异较小,但也并非完全相同。培养中的肿瘤细胞具以下突出特点: (-)形态和性状 培养中癌细胞无光学显微镜下特异形态,大多数肿瘤细胞镜下观察比二倍体细胞清晰,核膜、核仁轮廓明显,核糖体颗粒丰富。电镜观察癌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多而细密,微丝走行不如正常细胞规则,可能与肿瘤细胞具有不定向运动和锚着不依赖性有关。 (二)生长增殖 肿瘤细胞在体内具有不受控增殖性,在体外培养中仍如此。正常二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中不加血清不能增殖,是因血清中含有很细胞增殖生长的因子,而癌细胞在低血清中(2%?5%) 仍能生长。已证明肿瘤细胞有自泌或内泌性产生促增殖因子能力。正常细胞发生转化后,出现能在低血清培养基中生长的现象,已成为检测细胞恶变的一个指标。癌细胞或培养中发生恶性转化后的单个细胞培养时,形成集落(克隆)的能力比正常细胞强。另外癌细胞增殖数量增多扩展时,接触抑制消除,细胞能相互重叠向三维空间发展,形成堆积物。 (三)永生性 永生性也称不死性。在体外培养中表现为细胞可无限传代而不凋亡(Apoptosis )。体外培养中的肿瘤细胞系或细胞株都表现有这种性状,体内肿瘤细胞是否如此尚无直接证明。因恶性肿瘤终将杀死宿主并同归于尽,从而难以证明这一性状的存在。体外肿癌细胞的永生性是否能反证它在体内时同样如此?也尚难肯定。从近年建立细胞系或株的过程说明,如果永生性 是体内肿瘤细胞所固有的,肿瘤细胞应易于培养。事实上,多数肿瘤细胞初代培养时并不那么容易。生长增殖并不旺盛;经过纯化成单一化瘤细胞后,也大多增殖若干代后,便出现类似二倍体细胞培养中的停滞期。过此阶段后才获得永生性,顺利传代生长下去。从而说明体外肿瘤细胞的永生性有可能是体外培养后获得的。从一些具有永生性而无恶性性的细胞系,如NIH3T3、Rat-1、 10T1/2 等细胞证明,永生性和恶性(包括浸润性)是两种性状,受不同基因调控,但却有相关性。可能永生性是细胞恶变的阶段。至少在体外是如此。 (四)浸润性浸润性是肿瘤细胞扩张性增殖行为,培养癌细胞仍持有这种性状。在与正常组织混合培养时,能浸润入其它组织细胞中,并有穿透人工隔膜生长的能力。 (五)异质性所有肿瘤都是由有增殖能力、遗传性、起源、周期状态等性状不同的细胞组成。异质性构成同

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

组织培养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 肿瘤细胞与体内正常细胞相比,不论在体内或在体外,在形态、生长增值、遗传性状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生长在体内的肿瘤细胞和在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其差异较小,但也并非完全相同。培养中的肿瘤细胞具以下突出特点: (-)形态和性状 培养中癌细胞无光学显微镜下特异形态,大多数肿瘤细胞镜下观察比二倍体细胞清晰,核膜、核仁轮廓明显,核糖体颗粒丰富。电镜观察癌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多而细密,微丝走行不如正常细胞规则,可能与肿瘤细胞具有不定向运动和锚着不依赖性有关。 (二)生长增殖 肿瘤细胞在体内具有不受控增殖性,在体外培养中仍如此。正常二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中不加血清不能增殖,是因血清中含有很细胞增殖生长的因子,而癌细胞在低血清中(2%~5%)仍能生长。已证明肿瘤细胞有自泌或内泌性产生促增殖因子能力。正常细胞发生转化后,出现能在低血清培养基中生长的现象,已成为检测细胞恶变的一个指标。癌细胞或培养中发生恶性转化后的单个细胞培养时,形成集落(克隆)的能力比正常细胞强。另外癌细胞增殖数量增多扩展时,接触抑制消除,细胞能相互重叠向三维空间发展,形成堆积物。 (三)永生性 永生性也称不死性。在体外培养中表现为细胞可无限传代而不凋亡(Apoptosis)。体外培养中的肿瘤细胞系或细胞株都表现有这种性状,体内肿瘤细胞是否如此尚无直接证明。因恶性肿瘤终将杀死宿主并同归于尽,从而难以证明这一性状的存在。体外肿癌细胞的永生性是否能反证它在体内时同样如此?也尚难肯定。从近年建立细胞系或株的过程说明,如果永生性是体内肿瘤细胞所固有的,肿瘤细胞应易于培养。事实上,多数肿瘤细胞初代培养时并不那么容易。生长增殖并不旺盛;经过纯化成单一化瘤细胞后,也大多增殖若干代后,便出现类似二倍体细胞培养中的停滞期。过此阶段后才获得永生性,顺利传代生长下去。从而说明体外肿瘤细胞的永生性有可能是体外培养后获得的。从一些具有永生性而无恶性性的细胞系,如NIH3T3、Rat-1、10T1/2等细胞证明,永生性和恶性(包括浸润性)是两种性状,受不同基因调控,但却有相关性。可能永生性是细胞恶变的阶段。至少在体外是如此。 (四)浸润性 浸润性是肿瘤细胞扩张性增殖行为,培养癌细胞仍持有这种性状。在与正常组织混合培养时,能浸润入其它组织细胞中,并有穿透人工隔膜生长的能力。

原代肿瘤细胞的分离培养

原代肿瘤细胞的分离培养 实验目的:从新鲜人体标本中分离肿瘤细胞 实验器材:新鲜人体乳腺癌组织 胶原酶(Ⅰ、Ⅳ型胶原酶干粉溶解于DF12培养基,浓度1mg/ml),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PBS,双抗(青链霉素,100×) 手术器械,培养皿,培养瓶,离心管,恒温摇床,离心机,倒置显微镜,细胞培养箱 实验原理: 酶消化法是把组织剪切成较小团块(或糊状),应用酶的生化作用进一步使细胞间的桥连结构松动,使团块膨松,由块状变成絮状,此时再采用机械法,用吸管吹打分散或电磁搅拌或在摇珠瓶中振荡,使细胞团块得以较充分的分散,制成少量细胞群团和大量单个细胞的细胞悬液,接种培养后,细胞容易贴壁生长。 酶消化分离法常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胰蛋白酶是一种胰脏制品,主要作用于赖氨酸或精氨酸相连接的肽键,使细胞间质中的蛋白质水解而使细胞分散开,适于消化细胞间质较少的软组织,能有效地分离肝、肾、甲状腺、羊膜、胚胎组织、上皮组织等。胶原酶是一种从细菌中提取出来的酶,对胶原有很强的消化作用,适于消化纤维性组织、上皮组织以及癌组织,如乳腺、滑膜、子宫、纤维肉瘤、肿瘤组织等,它对细胞间质有较好的消化作用,对细胞本身影响不大,可使细胞与胶原成分脱离而不受伤害。 本实验就使用Ⅰ、Ⅳ型胶原酶对乳腺癌组织进行消化,以获取原代乳腺癌细胞。实验步骤: 1.将新鲜乳腺癌组织置于培养皿中,加入适量PBS,使用眼科镊和眼科剪去除组织上的 血液(血块)、脂肪、坏死组织及结缔组织,保留肿瘤细胞丰富的区域,并用PBS清洗两遍。 2.将癌组织放入新的培养皿中,加入少量DMEM培养基,使用眼科剪将组织剪成约1mm3 大小的碎块。 3.转入15ml离心管中,用PBS冲洗数遍,组织块自动下沉后,除去PBS。 4.将组织块转入培养瓶中,加入5ml胶原酶和双抗(稀释至2×),吹散组织碎块,置于3 7℃恒温摇床上消化组织,调节速度150r/min,每隔30min于镜下观察一次。 5.待组织块镜下透光性良好,呈絮状时,转入15ml离心管中,1300r/min离心5min,弃上 清。 6.加入PBS洗涤数次,反复吹打后,13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 7.加入DMEM完全培养基(含1×双抗),反复吹打,转入培养皿中,镜下可见单个细胞 及细胞团,细胞培养箱培养。 注意事项: 1.全程严格无菌操作。 2.取材要注意新鲜和保鲜。 3.取材和原代细胞制作时,要用锋利的器械,尽可能减少对细胞的机械损伤,切碎组织时 应避免组织干燥。

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具体方法及步骤

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具体方法及步骤 肿瘤细胞的原代培养与正常细胞的原代培养的条件基本相似。一般常用原代细胞的基础培养基,10%血清浓度即可,在原代培养时需加入原代细胞培养的特制添加物,或原患者血清(1%-2%)以利细胞生长。用细胞生长因子如胰岛素、氢化可的松、雌激素等等。也可以考虑动物媒介培养。根据细胞种类不同选用不同的促细胞生长因子。 具体步骤 一、将取得的瘤组织去除脂肪、结缔组织及坏死部分。 二、在平皿中用Hanks液洗3次,剪碎组织,切成1-2 mm3小块。 三、接种于培养瓶(或皿)中,37℃、5%CO2或加盖并塞在普通恒温箱中培养。 注意 一、注意污染 1、严格进行动物皮肤消毒,使用三套器械取材。新生动物皮肤先用2%碘酒液消毒,成年鼠先用3%——5%碘酒液消毒后用75%酒精消毒。 2、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细菌、霉菌、支原体污染,避免化学物质污染。自取材开始,保持所有组织细胞处于无菌条件。细胞计数可在有菌环境中进行。 3、吸取液体前,瓶口和吸管进行火焰消毒;吸取液体时,避免瓶口和吸管碰撞。 4、离心管入台前,管口、管壁应消毒。 5、实验者离开超净台时,要随时用肘部关闭工作窗。 6、使用过的器械用酒精棉球擦去血污后,移入另一个器皿中继续消毒,在浸泡器械时剪刀口要叉开放,镊子弯头要向下放,并加盖消毒。凡在超净台外操作的步骤,各器皿需用盖子或橡皮塞,以防止细菌落入。

二、器材使用时既要注意用火焰消毒,又要防止烫伤、烫死细胞。经火焰消毒后的吸管一定要用Hanks液冷却。 总结经验 一、对肿瘤细胞系或细胞株的评价 已建成的各种肿瘤细胞系或细胞株,无疑都是可用的实验对象。近年我国已建成的肿瘤细胞系已非常多,并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根据研究者的经验,在使用这些细胞系时,应持特别审慎态度,主要是应考虑到这些细胞在长期传代中有否发生遗传性改变的可能。众所周知,长期传代细胞系染色体核型常是不稳定的。另外也可能发生如基因突变、基因易位或缺失等变化。其结果可能导致细胞产生生物学性状上的变动。 以近年建成的各种肿瘤细胞系为例,都已传代少则几十,多则百代以上后,才确认建成了细胞系。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细胞从初代到建成时的性状仍是一致的。已如前述,癌细胞在培养中并非能很顺利地传下去,凡已长期传代的细胞系,都已获得不死性。当前尚未完全确证所有癌细胞都具有不死性;因此尚难肯定在长期培养中的癌细胞的生物学性状与体内时仍完全相同(包括不死性)。据上述对用癌细胞系所获实验结果应尽量做分析性的结论,避免做概括性的与体内等同的结论,外推与体内等同更是不妥的。广泛来说,应用各种较长时间培养细胞做实验时,都应如此。 二、提高肿瘤细胞培养存活率和生长率措施

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原理

第一章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一般认为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发展几乎都与细胞培养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细胞培养更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比如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在研究生产过程中很多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很多是以CHO 细胞作为载体;细胞工程中更是离不细胞培养,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完全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既使是现在飞速发展的基因工程抗体也离不开细胞培养。正在倍受重视的基因治疗、体细胞治疗也要经过细胞培养过程才能实现,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有的也与细胞培养密切相关。总之,细胞培养在整个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关键的核心作用。 第一节体外培养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就是将活体结构成分或活的个体从体内或其寄生体内取出,放在类似于 体内生存环境的体外环境中,让其生长和发育的方法。 ●组织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内取出活的组织(多指组织块)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 ●细胞培养:是指将活细胞(尤其是分散的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 ●器官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内取出的器官(一般是胚胎器官)、器官的一部分或器官原基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 二、体内、外细胞的差异和分化 1、差异:细胞离体后,失去了神经体液的调节和细胞间的相互影响,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的相对稳定环境中,日久天长,易发生如下变化:分化现象减弱;形态功能趋于单一化或生存一定时间后衰退死亡;或发生转化获得不死性,变成可无限生长的连续细胞系或恶性细胞系。因此,培养中的细胞可视为一种在特定的

条件下的细胞群体,它们既保持着与体内细胞相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也有一些不同于体内细胞的性状。实际上从细胞一旦被置于体外培养后,这种差异就开始发生了。 2、分化:体外培养的细胞分化能力并未完全丧失,只是环境的改变,细胞分化的表现和在体内不同。细胞是否表现分化,关键在于是否存在使细胞分化的条件,如Friend 细胞(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在一定的因素作用下可以合成血红蛋白,血管内皮细胞在类似基膜物质底物上培养时能长成血管状结构,杂交瘤细胞能产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这些均属于细胞分化行为。 第二节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对开展细胞培养异常重要,工作量也较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推备工作中某一环节的疏忽可导致实验失败或无法进行。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器皿的清洗、干燥与消毒,培养基与其他试剂的配制、分装及灭菌,无菌室或超净台的清洁与消毒,培养箱及其他仪器的检查与调试。 二、取材在无菌环境下从机体取出某种组织细胞(视实验目的而定),经过一定的处理(如消化分散细胞、分离等)后接入培养器血中,这一过程称为取材。如是细胞株的扩大培养则无取材这一过程。机体取出的组织细胞的首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理论上讲各种动物和人体内的所有组织都可以用于培养,实际上幼体组织(尤其是胚胎组织)比成年个体的组织容易培养,分化程度低的组织比分化高的容易培养,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容易培养。取材后应立即处理,尽快培养,因故不能马上培养时,可将组织块切成黄豆般大的小块,置4℃的培养液中保存。取组织时应严格保持无菌,同时也要避免接触其他的有害物质。取病理组织和皮肤及消化道上皮细胞时容易带菌,为减少污染可用抗菌素处理。

肿瘤细胞培养图片汇总

一食管癌细胞株表达MMP-2: 1.细胞种类:食管癌细胞株; 2.培养的天数:2d; 细胞倍增时间—24h左右; 3.放大倍速:倒置荧光显微镜,100倍; 4.培养基种类:1640+10%胎牛血清; 5.细胞状态与特征简述:细胞贴壁生长; 6.图片目的:鉴定食管癌细胞表达MMP-2,胞浆中绿色荧光为MMP-2,细胞核红色荧光为PI复染。 二人前列腺LNCaP细胞 1.细胞种类:人前列腺LNCaP细胞 2.培养天数:传代后第3天; 3.放大倍数:X10,倒置显微镜微分干涉; 4.培养基种类:RPMI-1640+10%胎牛血清 5.细胞状态与特征简述:贴壁生长,梭型 三SGC7901细胞 1.细胞种类:人胃肿瘤细胞; 2.培养的天数:2天; 3.放大倍速:倒置显微镜X10; 4.培养基种类:DMEM+10%小牛血清(杭州四季青); 5.细胞状态与特征简述:细胞呈梭型贴壁生长

四HEPG2 1.细胞种类:人肝肿瘤细胞 2.培养的天数:复苏后12小时; 3.放大倍速:倒置显微镜X10; 4.培养基种类:DMEM+10%小牛血清(杭州四季青); 5.细胞状态与特征简述:细胞呈梭型贴壁生长 五用Psuper-HIFSiRNA载体转染A549的细胞: 1.细胞种类:肺癌细胞株; 2.培养的天数:用G418进行筛选后第10天; 3.放大倍速:倒置显微镜,×20倍; 4.培养基种类:RPMI1640+10%新生牛血清; 5.细胞状态与特征简述:同样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特点; 6.该图为:用带有GFP的Psuper-HIFSiRNA载体转染A549细胞后,用G418进行筛选后10天得到的细胞克隆(暗视野)

杂交瘤技术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杂交瘤技术的单克隆抗体的 制备方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杂交瘤技术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冉继平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以及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步骤。还对三种(包括人促甲状腺激素单克隆抗体、绵阳早孕因子单克隆抗体、阿莫西林单克隆抗体)不同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和临床运用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 1.0 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的简介 抗体主要由B淋巴细胞合成。每个B淋巴细胞有合成一种抗体的遗传基因。动物脾脏有上百万种不同的B淋巴细胞系,含遗传基因不同的B淋巴细胞合成不同的抗体。当机体受抗原刺激时,抗原分子上的许多决定簇分别激活各个具有不同基因的B细胞。被激活的B细胞分裂增殖形成该细胞的子孙,并合成多种抗体。如果能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一抗体的细胞进行培养,就可得到由单细胞经分裂增殖而形成细胞群,即单克隆。单克隆细胞将合成一种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的原理是: 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但在体外不能进行无限分裂; 而瘤细胞虽然可以在体外进行无限传代,但不能产生抗体。将这两种细胞融合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杂交瘤技术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步骤 一.提取合成专一性抗体的单个B淋巴细胞,但这种B淋巴细胞不能在体外生长。 二.应用细胞杂交技术使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这种细胞既 具有B淋巴细胞合成专一抗体的特性,也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增殖永存的特性 三.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细胞培养,选出所需要的细胞群,体外或体内培养,从培养液或 动物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2.0 单克隆抗体的实例 单克隆抗体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目前研究的单克隆抗体非常的多,下文就会介绍几种单克隆抗体的的应用实例: 2.1 人促甲状腺激素单克隆抗体 人促甲状腺激素是脑垂体分泌的促进甲状腺生长和机能的糖蛋白激素。血液中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异常变化会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甲状腺疾病例如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瘤及新生儿呆小症等。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伤害。因此,临床上将血清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作为评估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的首选指标。所以建立快速精确的人促甲状腺激素检测方法成为了预防甲状腺疾病的关键。目前检测人血清人促甲状腺激素常用方法均为免疫分析法:包括兔疫放射分析和酶联兔疫等。无论哪一种方法制备特性强灵敏度高的单克隆抗体才是实现精确检测的前提。采用杂交瘤技术取经兔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多轮阳性筛选和亚克隆得到能稳定高效分泌抗人促甲状腺激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正常和肿瘤组织细胞的培养

正常和肿瘤组织细胞培养 内容:正常组织细胞培养: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巨噬细胞的培养;淋巴细胞的培养肿瘤细胞培养 不同组织细胞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生长特性不同,在体外培养中所需的分离方法和生长条件也不同。 一、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许多器官上的上皮细胞具有特定的功能,如肾和肠道上皮细胞具有吸收功能,肝和胰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肺上皮细胞的气体交换功能; 上皮组织还常发生肿瘤。 上皮细胞的基本特征: 1.上皮组织的形态结构:群体依赖性(population dependence);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 2.上皮细胞的极性:贴壁依赖性细胞-贴壁生长 生长基质 3 . 上皮细胞间的连接 体外培养的上皮组织细胞的生长生物学 1. 形态学结构:均质性、透明性很强,结构不明显 2. 体外培养上皮组织的生长与增殖特征 (1) 体外培养的特殊条件:防范微生物污染;生长基质的支持;特殊的培养基(M199 RPMI1640 DMEM Fam F12 无血清培养基);去成纤维细胞 防范微生物污染 根据上皮组织分布的特性,位于体表或衬贴消化道、呼吸道内等处的上皮组织,直接暴露或同外环境相接触,组织本身带有各种病原微生物或受其污染的机会较多。要求在组织取材时就严格灭菌;分离、种植、培养等诸多操作步骤上都要设法消除可能会出现的微生物污染。培养中所使用的各种液体,包括细胞保存液、分离液以及培养基等需添加抗生素,抗生素浓度比其它组织培养高。 生长基质的支持 皮细胞依赖贴附于某种支持物上才能生长,即所谓的贴壁依赖性细胞。 在培养器皿表面包被生长基质,如胶原或其它细胞外基质成分等,模拟体内的基膜结构,不仅特别有利于上皮细胞的贴附和生长,也有利于培养细胞的分化.使细胞极性表现更为明显。 特殊的培养基 M199和RPMI1640培养基仅适用于上皮组织的短期培养和维持其生存,对上皮组织的长期培养和促增殖作用并不明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