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狂欢化

狂欢化

狂欢化
狂欢化

狂欢化理论与《红楼梦》中三次狂欢场面

已有 969 次阅读2009-12-23 07:30|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童庆炳

人类虽然分为许多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点。但同时,不同民族的人,由于人性总是相通的,又会有许多共同的社会的、审美的取向。巴赫金通过对拉伯雷《巨人传》的阅读,提炼出了一个“狂欢化”理论,对我们很有启示意义。曹雪芹的《红楼梦》似乎与巴赫金离得很远,但我们仔细阅读他们的著作,发现他们的“文心”是相同的。如果说曹雪芹用感性的艺术场面诠释了“狂欢化”的话,那么巴赫金则用他的理性的智慧论证“狂欢化”。

巴赫金是前苏联学者,著名文艺理论家,他在研究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家拉伯雷的时候,从民俗文化的视野,提出了文学理论中“狂欢化”这个理论。主要的著作是《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这个理论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兴趣。认为它也是一种解构主义。实际上这样的解释是不够的。“狂欢化”理论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诗学,是由于巴赫金丰富的西方中世纪民俗知识积累所形成的理论创造。

拉伯雷是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家,他的小说《巨人传》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但是过去的拉伯雷总是不能充分被人所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由于人们总是用文艺复兴时期建立起来的理性、理想、典雅、规范、标准语言等观念去套拉伯雷的作品,也就是巴赫金所说的“现代文艺学的一个主要不足在于它企图把包括文艺复兴时期在内的整个文学纳入到官方文化的框架内”。巴赫金认为要了解拉伯雷的创作,就必须了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笑文化。中世纪的狂欢节一般一年有三个月。在狂欢节的各种活动中,如游行、演出、祭祀,有扮演小丑、傻瓜、巨人、侏儒和畸形人的极为热闹场面,充满笑。狂欢节是人们的“第二生活”,在这第二生活中,人们摒弃官方的一套,而达到不受束缚的自由自在的境界,与平时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狂欢节的特征是:1、人们摆脱中世纪时期平日生活中等级关系。狂欢节是无拘无束的,全民性的,统治者和平民在节日中,不能不处于平等的甚至颠倒的地位。这样就使人摆脱一切等级关系、特权、禁令,并从非教会非官方的观点来看世界,置身与原有的制度之外。2、人们产生“狂欢节的世界感受”和乌托邦式的思维。由于上面所说的情况,人们在狂欢节中的感受发生了变化。平时要讲究身份、角色、职业等,可在狂欢节时刻,人门不拘形迹,在摆脱上述束缚后,人回到自身,异化感消失,摆脱神学严肃性休息一下,开开僧侣的玩笑。3、人们动态的发展的观念的强化。狂欢节的节目和活动,都包含了生死相依,更新与衰落相伴,有盛筵的欢乐,但有没有不散的宴席。总是面向未来和发展。这与官方的节日不同。官方的节日无非是庆祝他们的统治的万世永恒、万古常青。总是面向过去。

拉伯雷的小说的诙谐和嘲笑完全是“狂欢化”。他写奇怪的身体,写饮食,写排泄,写性,写骂人的脏话,写广场的欢笑等,巴赫金称为“怪诞现实主义”。如拉伯雷小说中有浇尿和用尿淹军队的情节。如《巨人传》中高大康把尿浇到巴黎人身上的故事。高大康的马在一个浅滩上撒尿,淹没了毕克罗寿的部分军队。还有朝圣者陷入高大康的尿河中的故事。巴赫金分析说:“尿和粪便的形象……是

正反同体的。它们既贬低、扼杀又复兴、更生,它们既美好又卑下,在它们身上死与生,分娩的阵痛与临死的挣扎牢不可破地连结在一起。”作品中有许多所谓“广场语言”。如有的章节是这样开始的:“著名的酒友,还有你们,尊敬的花柳病患者……”巴赫金分析说:“在这些称呼中辱骂和赞美混为一体。肯定的最高级与半是骂人的词语‘酒友’和‘花柳病患者’合而为一。这是辱骂似的赞美,赞美似的辱骂,对于不拘形迹的广场语言是颇有代表性的。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民俗文化的视野来分析作品。这在思想上是很有意义的。最重要之点是:?颠覆等级制,主张平等的对话精神,?坚持开放性,强调未完成性、变易性、双重性,崇尚交替与变更的精神。在方法论上,则启发我们,研究文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流行的、规范的、教条式的观点,完全可以从民间笑文化的视野吸收营养,另开一扇窗户,来看文学世界。这个方法论具有普遍的意义。如中国的几部古典长篇小说,都可以从这个新的文化视野进行分析。如《红楼梦》中“玩童闹学”(9回),就是一次非儒教的狂欢。义学本是读圣贤书的地方,最讲究礼节的地方,如今却发生了带有狂欢性的闹学事件。当这个事件达到顶点时,确有过节般的气氛。“贾瑞急得拦了一回这个,劝一回那个,谁听他的话?肆行大乱。众顽童也有帮着打大平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躲过一边的,也有立在桌子上拍着手乱笑的、喝着声叫打的,登时鼎沸起来。”对于整体要枯燥地背诵陈旧的“四书无经”的儿童来说,这次活动,的确是他们的一次狂欢。在狂欢中,把儒教的伦理消解了,这只要考察这件事情的起因,以及当时那些污秽的话语,如金荣说秦重与香怜两人在后院“亲嘴摸屁股”,与子曰诗云的儒家道德教条作对比,就可以作出有意味的分析。又如“群芳开夜宴”(63回),怡红院的丫鬟给贾宝玉作生日,把十二钗都请到。吃、喝、玩、游戏,特别是其中作占花名的游戏,差不多晚了个通宵。胡乱歇一歇。芳官竟不知道和贾宝玉同榻。芳官知道后害羞了,可贾宝玉却说:我竟也不知道了。若知道,给你脸上抹写墨。不同阶级的人平等对话。阶级的隔阂在狂欢中消解了。人与人之间都是兄弟姐妹。但这只有在狂欢这一刻才能做到。还有一回就是大观园的螃蟹宴(40回)了。要是这三个场面用狂欢化理论来具体分析,可以分析出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东西来。

从拉伯雷到雨果———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谈起

发布时间:2010-03-15 浏览次数:

内容提要本文从法国文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具有典型狂欢化形式和内容的欧洲第一部长篇小说《巨人传》的来龙去脉和艺术特色,论述了狂欢化这种文学现象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和社会背景,以及它在法国文学中的演变过程及其意义,同时对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作了进一步的研讨和阐释。

关键词拉伯雷狂欢化《巴黎圣母院》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和《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这两部著作里,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狂欢化和复调结构的理论。他力图将社会学批评和形式主义批评结合起来,以狂欢节的传统来解释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拉伯雷这两位具有对话性和狂欢化创作特征的作家的作品,认为他们小说中的双重性和复调性起源于狂欢节。本文拟从法国文学的角度,对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作进一步的研讨和阐释。

一、《巨人传》———第一部狂欢节式的长篇小说

在欧洲文学史上,长篇小说是在吸收古代神话、东方传说、民间故事和市民文学等多种成分的基础上,由英雄史诗和骑士故事诗演变而成的。巴赫金作为苏联的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为什么会依据法国作家拉伯雷的作品来阐释他的理论呢?因为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法国文学都突出地体现了长篇小说的这种演变过程,尤以《巨人传》最为典型。严格地说,《巨人传》是一部集古代神话、英雄史诗、骑士故事诗和民间故事等体裁之大成的巨著,正是拉伯雷把这些体裁糅合成了欧洲第一部具有粗俗、怪诞和颠覆功能等狂欢化特征的长篇小说。

《巨人传》(1532-1564)的原名是《高康大和庞大固埃》,共分为五部,叙述高康大和庞大固埃父子两个巨人国王的故事。第一部是《庞大固埃的父亲;巨人高康大骇人听闻的传记》,写高康大的出生、接受教育、以及在若望修士的协助下打败侵略者的过程。第二部名为《渴人国国王庞大固埃传;还其本来面目并附惊人英勇事迹》,写高康大的儿子庞大固埃的故事以及他与巴奴日的友谊。从第三部到第五部,是讲巴奴日为了解决要不要结婚的问题,远渡重洋寻访神瓶上答案的一番经历。

《巨人传》的直接来源,是1532年在里昂出版的一本民间故事《巨人高康大传奇》,写的是巫师梅兰用巫术创造一家巨人的传奇故事,拉伯雷于1531年底到里昂行医,读了这个民间故事后深受启发,于是开始撰写《巨人传》。

关于巨人的传说古已有之,在中世纪尤为流行。例如庞大固埃是传说中的海鬼,专门把盐撒在熟睡的人的口中,让他们醒来时干渴无比。“固埃”一词就有“干渴”之意。小说写他出生时从母亲肚子里带出来68匹驮着海盐的骡子,出生以后世界上三年无雨,这就表明了他的来历。他的父亲高康大是母亲怀孕11个月才从耳朵里生出来的巨人,胃口极大,出生时就大叫“喝呀”,要喝17,000多匹母牛的奶,等等,显然这些故事背景都来自民间的传说。小说里还有大量关于各种动物的故事,例如巴奴日与一个羊商争吵,就买了他的头羊扔进海里,结果整个羊群都跟着下了海,也是取自民间的常识。

《巨人传》充满冒险和打斗的故事,无疑受到了骑士文学的影响,而情节的怪诞、语言的粗俗和恶作剧式的搞笑,例如高康大大便后用小鹅擦屁股,把巴黎圣母院的大钟摘下来做马铃铛,庞大固埃撒一泡尿就淹死了大批敌人等,则更多地带有市民文学的特点。后三部的主题,都是为了解决巴奴日要不要结婚的问题。庞大固埃害怕结婚后戴绿帽子,这种担心源自中世纪的小故事和笑剧,因为妻子欺骗丈夫正是市民文学中最常见的主题,但《巨人传》并非各种传说和故事的简单堆砌,而是寓深刻的主题于滑稽逗笑之中,贯穿着反封建和反教会的人文主义精神。小说中高康大在学习神学和烦琐哲学后变得越来越愚蠢,后来一个人文主义者做了他的老师,才使他学到了真正的知识和技能。他为若望修士建立了德廉美修道院,“德廉美”在希腊文里的意思是“自由的意志”,其院规只有一条:“做你所愿做的事”,体现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作品借庞大固埃和巴奴日等出海寻访神瓶,经过形形色色的岛屿,描绘了种种古怪的习俗,揭露了教会的黑暗和司法的不公,作品中对消灭贪赃枉法的穿皮袍的猫的描写等等,也都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体现了狂欢化的颠覆功能。

?回复

?1楼

?2010-07-15 16:35

?我也说一句

?fractious47

?核心会员

7

《巨人传》一扫中世纪宗教文学的说教和骑士文学的言情风气,以寻找智慧源泉的神瓶为主题,用巨人的形象歌颂人的力量和智慧,张扬人文主义的理想,表明一个渴望知识、真理和爱情的新时代已经来临,所以它的主题就是对中世纪“神性”的颠覆,对骑士精神信条的颠覆。在艺术形式上,它超越了中世纪的韵文叙事文学,标志着近代长篇小说的诞生。从结构上来说,前两部以巨人的形象为主,特别是首先出版的《庞大固埃》是写给“酒鬼们”和“生大疮的人”看的,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后三部则塑造了巴奴日这个来自现实生活的动人形象,具有批判社会的现实主义精神。而《巨人传》也随之从神怪故事演变成了小说,正如昆德拉指出的那样:

幸运的拉伯雷时代:小说之幼蝶飞了起来,身上还带着蛹壳的残片。庞大固埃以其巨人的外表仍然属于过去的神怪故事,而巴奴日则已经悄然到达了小说的尚且陌生的未来。一门新艺术诞生的例外时刻,赋予了拉伯雷的这部书一种无与伦比的丰瞻性;一切全都在此:真实性与非真实性、寓意、讽刺、巨人与常人、趣闻、沉思、真实的与异想天开的游历、博学的哲理论争、纯粹词语技巧的离题话。今天的小说家———19世纪的继承者———对第一批小说家所处的这一如此古怪的世界,对他们拥有的欢乐的生活自由抱有一种羡慕不已的怀恋。①

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是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1348-1353),但它不是小说,而是故事集。英国诗人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387-1400)的结构比较统一,人物分别代表社会的各个阶层,但它也是故事集,而且是用诗体写成的。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与《巨人传》的影响不相上下,但是它的第一卷出版于1605年,比《庞大固埃》晚了73年。法国在拉伯雷之前也有过一些小说家,例如纳瓦尔王后、德佩里埃和拉萨勒,不过他们写的都是《七日谈》等故事和短篇小说。而诞生于15世纪末的俄罗斯,到18世纪末才产生了小说。所以相比之下,《巨人传》是欧洲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毫无疑义的。既然各国都有类似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什么只有拉伯雷才能把这些体裁糅合成长篇小说呢?这是因为在中世纪,文化被僧侣和贵族所垄断,作家几乎都是上流社会的王公贵族,例如薄伽丘经常出入那不勒斯王的宫廷,多次代表共和政权出使其他城邦;乔叟是爱德华三世的侍从骑士;纳瓦尔王后玛格丽特是弗朗索瓦一世的姐姐,德佩里埃是她的秘书,拉萨勒是路易十三的秘书等。

与这些贵族作家不同的是,拉伯雷是在修道院里自学成才的,他是恩格斯所说的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巨人,在医学、哲学、神学、考古、数学、法律、天文、地理、音乐、植物学等各个领域都造诣很深,而且特别具有文学和语言的天赋,通晓拉丁语和希腊语。后来他离开修道院漫游法国,四处行医,由于医术高超,曾作为红衣主教的私人医生两次考察罗马,得以广泛接触三教九流的人物。

这样,拉伯雷不仅目睹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而且熟悉了各行各业以及他们的行规俚语。他一方面从古代的拉丁语和希腊语里吸取营养,广泛使用行业术语、民间的方言土语以及种种插科打诨的俚语和双关语,形成了罗列拼凑和语音重复等狂欢节语言的风格,使《巨人传》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最奇特的语言交响乐”;另一方面他善于运用民间创作的寓意和夸张的浪漫手法,发挥民间故事丰富而动人的想像力,从而使小说具有民间文学和口头文学的特色。正如巴赫金指出的那样:“拉伯雷不仅在决定法国文学和法国文学语言的命运上,而且在决定世界文学的命运上都起了重大作用(恐怕丝毫不比塞万提斯逊色)。同样勿庸置疑的是,在近代文学的这些创建者中,他是最民主的一个。但对于我们来说,最主要的是,他与民间源头的联系比其他人更紧密、更本质,而这些民间源头是独具特色的。”②

二、狂欢化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

回复

?2楼

?2010-07-15 16:35

?举报 |

?我也说一句

?有1篇回复贴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

狂欢化理论是巴赫金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术界把巴赫金的学术活动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早期的文学研究和晚年的文化研究,并把狂欢化理论视为一种文化研究,但是,这个理论最初是他在研究长篇小说话语时提出来的,而且又由于文学和文化的不可割裂的关系。狂欢化理论对于文学创作与批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狂欢”这一术语出发,去阐释一下狂欢的新内涵。 对于“狂欢”这一术语,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理解与阐释。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洪晓先生的《狂欢正解——狂欢理解综议》一文中,总结和评价了目前的六种主要理解:娱乐说、非理性的激动情绪状态的理解、宣泄说、后现代说、颠覆说、自由说,并认为狂欢的内核是一种个体的生命自由。洪先生认为,狂欢最核心的特质是自由,而这种自由是一种生命的自由,它通过顺应人的本能欲望来突破外界束缚,激发起人的生命潜能和生命欲求来超越现实的必然有限性,让生命得以自由驰骋,给予生命绚丽多姿的演绎。面对理性的过度发达,伦理理性、工具理性和科技理性等对人的丰富性、复杂性、能动性等的扼杀,它大声疾呼着感性的解放和满足,力图恢复人的完整性,用具体的、温馨的世俗情感对抗着冷冰冰、机械的理性机器;它敢于颠覆和打破权威的光环,让个体得到独立和自由,极大地激活了人的生命和个体意识;它不让生命受到任何的压抑,人们在其怀抱中可以尽情宣泄;也不让生命有任何的苦难阴影笼罩,倡导快乐原则,让人感受到 人的本质力量的张扬;面对异化的、残酷的现实,营造了一个“人化”的乌托邦世界,让人的各种愿望得到满足,让人的真性情得到尽情挥洒,让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因为其对现实的批判和弥补,所以颠覆性和抗争就成了其最显著的特点。但其最终指向是个体的生命自由,饱含着浓浓的人文主义关怀。狂欢的作用就在于维持理性与非理性、本我与自我之间的平衡,以促进人性的和谐全面发展为己任,价值指向是真善美。 但我认为,所谓的狂欢,本质上是一种无奈的独白。文明的进步可能给人带来新的自由,也可能带来新的束缚。在人类各种文明高度发达,政治秩序及经济秩序格外完善,现代大机器生产的今天,人被强烈地异化和疏离,彼此的交流异变和隔离,是每个人成为“孤独者”。然而,人是感情的动物,没有交流是不可想象。面对社会,我们的自主意识被剥夺,我们都是小人物,没有言说的权力(即使有,也是鹦鹉学舌式的言说);面对他人,相互信任的基础已被世俗和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7月终刊。 2、《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的“”,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的人性。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的文学观念,这对“”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

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4、创造社成立于1921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5、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

文学狂欢化思想与狂欢

文学狂欢化思想与狂欢 【日期】1999.01.28 【来源】光明日报 您咨询的该报纸正文为: ■钟敬文 二三十年前,中国还很少有人知道巴赫金。近年不同了,国内开始出现了这位俄罗斯著名学者的译著,人们在越来越多地谈论他的名字。据说,在世界范围,自60年代以来,他的学术声誉也一直隆盛不衰。这样的国际性学者是不太多见的。最近,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巴赫金全集》的中译本,这将有利于中国读者全面认识这一位杰出的思想巨匠。 巴赫金的学问,涉及了人文科学的许多重要领域,包括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和文艺学等。我只从与我的专业有关系的方面,就他的文学狂欢化的观点,简要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像大家所知道的,巴赫金在他的文艺学著作中,曾就探讨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法国的拉伯雷的名著,提出了文学描写中的狂欢化问题。他的这一创见,已得到了大家的公认;这一观点的影响,早已超越了他的国界,对远在欧美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学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巴赫金的文学狂欢化思想确实具有比较普遍的学术意义。狂欢化的概念,的确可以被用于解释人类一般精神生活和叙事

文学中的某些特殊现象。但这个概念应该包含两个层次,即狂欢现象和狂欢化的文学现象。当然,从人类的精神现象讲,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在本质上是互有联系的。但就两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来讲,它们又属于两个不同的方面,彼此又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我们要全面地了解狂欢概念的内涵,就应该对两者加以区分。狂欢是人类生活中具有一定世界性的特殊的文化现象。从历史上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狂欢活动。它们通过社会成员的群体聚会和传统的表演场面体现出来,洋溢着心灵的欢乐和生命的激情。对这些活动加以关注和研究,本来是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的课题,而巴赫金主要是一个文学批评家,并不是完全意义的民俗学家或人类学家,那么,他能够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狂欢描写,揭示出那种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巨大的人类的狂欢热情,从而得出他的文学狂欢化的结论,这就体现了他所具有的一种人类学或民俗学的切入视角,反映了他的研究方法的独特性。他的研究,因此也不是一般文艺学的研究,而是特殊文艺学的研究。他由此开拓了以往的文艺学领域。他的著作,还引起了其他各种人文学者对各自文化的狂欢传统的回顾,这也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的魅力。 中国文化中的狂欢现象,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看,都是存在的。至于巴赫金的狂欢化文学理论,同中国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能不能挂上钩?如果能,彼此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或者说,中国文学中的狂欢描写是以什么样的中国风格体现出来的?这些都需要给予切实的回答。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 绍钧、许地山等12人。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 被称为"人生派"。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强调创作"本着内心要求",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 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1929年2月该 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在杭州西湖湖畔成立的新文 学团体。他们的作品主要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寂寞的国》等。其创作以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见长。风格清新质朴、坦白率真,以自由诗为主。 4、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二、感伤的精神标记;三、个性化 的追求;四、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5、郁达夫浪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一、自我的写真;二、感伤的抒情;三、结构的散文化;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病状",因封建思想没有完全从人们头脑中清除,加上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尚不十分彻底,因此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存在。它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从中窥测这种精神的病 容且时时警戒。 7、美文:即艺术性散文,通常称为"散文小品"。它不是批评的,也不是学术性的,而是艺 术性的。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家自己真实的"思想"。其风格是"真实简明"。"美文"在周作人看来,就是个人的"言志"之作。由于这种文体更能适应思想启蒙,又具有较 强的随意性,因此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家们几乎没有不从事散文小品创作的,所以这一时期无 论从创作数量,文体品格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和成熟。

狂欢化理论与电影叙事分析

“狂欢化”理论与电影叙事 陈阳 2012-11-22 15:49:57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京)2007年3期作者简介:陈阳,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北京100872) 内容提要:俄罗斯文论家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开辟了狂欢节仪式与文学艺术体裁的形成与发展关系这一研究视角。狂欢仪式本身对于民众富于影响的特征,以及通过这种仪式引发有关世界思考方式的变化,对电影叙事发展的研究极具启发价值。电影在诞生之初就具有狂欢节变体的特点,“庄谐”同一又是其发展至今的一个基本特征。 关键词:狂欢化理论电影叙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文论家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人们经常使用的“狂欢化”概念,往往出现于大众宣泄、解构传统经典、低俗与高雅等问题语境中,而对于狂欢节仪式与文学或艺术形式历史发展的渊源关系,对电影与其在心理方面的同构关系以及它对电影叙事研究的价值则触及较少。对于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的理解,应该从文化的层面、艺术思维的层面进行全面的解读,尤其要将他的“对话”和“复调”理论与狂欢化问题连接起来,这样才能从“一元论”以及“独白型”的艺术思维局限中走出来,在艺术形态以及艺术类型方面拓展出具有更为丰富内涵的样式,这对文学、电影和其他叙事艺术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艺术自身发展中的更新与传统、主流与非主流、官方与民间等问题也应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和诠释,在为民间狂欢仪式正名的过程中,电影和其他艺术一样,也可以形成一个二元或者是多元共存的构成格局。狂欢化理论引导下的艺术,并非是以民间的“狂欢仪式”取代官方或正统便戛然而

止,吸纳和新生是其基本的路向,两者同样重要,对此不应理解为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艺术本身也正是由此变得更为丰富和复杂。巴赫金所研究的“对话”和“复调”理论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特征,在这个系统参照下去理解狂欢化理论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建立在欧洲民间狂欢文化现象基础之上,虽然这一词汇来源于“狂欢节”即基督教的“谢肉节”,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甚至更早的古代神话传说时期。其中,带有强烈的“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和代表秩序的阿波罗精神恰好构成人类精神的两个重要维度,它们在人类的文化和艺术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狂欢化理论所包含的内容庞大而复杂,然而从其基本的外化形式入手,则较能见出狂欢节仪式在受众广泛的电影中所具有的直观表现价值。在巴赫金的故乡俄罗斯的电影中,可以找到许多典型的狂欢化叙事方式,比如前苏联时期改编自名著的影片《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及喜剧大师梁赞诺夫的大部分作品,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米哈尔科夫的影片《西伯利亚理发师》则把“谢肉节”直接搬上了银幕,人们在影片中直观地看到了“谢肉节”上沙皇时代的将军“降格”后的滑稽表演。同样,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中也有着狂欢化的各种变体形式,并成为好莱坞电影首先征服欧美继而征服全球的一个重要法宝。 关于狂欢节仪式对于人类文化艺术的影响,巴赫金是从多个层面加以考虑的:“可是狂欢节,它的种种形式和象征,而首先是狂欢式的世界感受本身,在许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被不断吸收到多种文学体裁中去,同它们的特点结合到了一起,变为这些体裁的构成因素,成了它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狂欢节仿佛变成了文学,也就是说成为文学发展中一个确定的强大的支脉。转化为文学语言的狂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

一、必读作品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周作人:《人的文学》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 蔡元培:《答林琴南书》 沈雁冰:《文学与人生》、《文学研究会宣言》 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 胡适:《蝴蝶》、《一颗星儿》、《人力车夫》、《威权》 沈尹默:《月夜》、《三弦》 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相隔一层纸》 郭沫若:《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炉中煤》、《匪徒颂》、《屈原》 汪静之:《伊底眼》、《蕙的风》 冰心:《繁星》第1、7、10、75、131首、《春水》第5、105首 冯至:《蚕马》、《十四行集》一、十五、十七、二十七 宗白华:《夜》 李金发:《弃妇》、《有感》 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口供》、《心跳》 朱湘:《采莲曲》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云游》、《火车擒住轨》 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在酒楼上》、《示众》、《伤逝》、《孤独者》、《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腊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建议通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与《野草》) 庐隐:《海滨故人》 许地山:《缀网劳蛛》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台静农:《拜堂》 废名:《竹林的故事》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鲁迅:《灯下漫笔》、《春末闲谈》、《秋夜》 胡适:《差不多先生传》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谈酒》、《苦雨》、《乌蓬船》 俞平伯:《清河坊》 冰心:《往事》其二之八、《山中杂记》之七、《寄小读者——通讯七》 朱自清:《背景》、《荷塘月色》、《春》、《匆匆》、《给亡妇》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田汉:《获虎之夜》 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浅析狂欢化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28930667.html, 浅析狂欢化理论 作者:宋纯玲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17期 摘要:狂欢化作为文学艺术中一种特有的思维方式或世界观,是艺术地把握生活的强有力手段。狂欢化理论蕴含一种反抗性的力量,它反抗人性的禁锢,反抗虚假的生活,拒绝绝对真理的权威性,体现出鲜明的乌托邦色彩和人本主义精神。凡此种种,在《鹿鼎记》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关键词:狂欢化《鹿鼎记》乌托邦人本主义 狂欢化理论是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来的,作为前苏联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文艺学家、文学评论家、历史文化学家、民俗学家,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对话理论”、“复调小说理论”,他的许多思想在数十年后才被人充分理解,也为西方很多文学批评流派所接受。《鹿鼎记》作为金庸的一部代表作品,不管是人物还是语言场景的描写都表现出了一种狂欢化的色彩,本文拟以《鹿鼎记》为例对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 一、何谓狂欢化理论 狂欢化理论是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情节布局特点的时候提出来的。在这本书中巴赫金主要强调民间狂欢文化是复调艺术的文化动因之一,后来巴赫金又在《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中对这一理论做了全面的阐释。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是深深地根植于他对狂欢节的分析基础上的。狂欢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或更早的时期,在狂欢节的时候,人们都戴着面具,身着奇装异服,在街上狂欢。狂欢节并不是普通的集会,而是人人都可以参加的活动,在狂欢节中没有等级划分,有的只是群体的狂欢,它体现了对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的反叛和对立,虽然狂欢节的时间很短,但是仍可以给人们思想巨大的放松和解放。巴赫金认为狂欢化的世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改造一切。 在狂欢节上有着众多的象征意象,这些意象形成了整套的具体感性形式的语言。这些语言凸显的是狂欢节世界观,而这深刻的狂欢节世界观又渗透到狂欢式中(狂欢节上的庆贺、礼仪、形式形成的一个总和被称为狂欢式)。狂欢化就是狂欢式转为语言。在狂欢节上所表现出来的包括大型复杂群众性戏剧和个别的表演,都是具有感性的语言,它表现出狂欢节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渗透着狂欢节的所有形式。这种狂欢节语言虽然无法用准确和抽象的概念来翻译和表达,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用与之相近的其他具有感性性质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就是说可以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这便把狂欢式转化成狂欢化。由此可见,巴赫金的狂欢化实质上就是狂欢式的内容转化为文学语言的表达。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一、鲁迅《呐喊》的主题——对封建传统的批判 1.《怀旧》——对《呐喊》的铺垫(不是《呐喊》的文章) 寓庄于谐,在趣味笔触里透视人性,表现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延续了一千多年后的一片夕阳残景。传闻土匪来临,私塾先生为代表的乡绅阶级打算实行“中庸”,对匪迎合,匪退则贿赂官府,苟且偷安,姨太太们拿逃难作春游,乡民则愚忠而贪财。由早先的文言小说《怀旧》,鲁迅的特质已然呈现,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杰作。 2.《狂人日记》——对《呐喊》总主题的深刻揭示 《狂》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运用象征手法,以日记体、内心独白的形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内心独白向封建礼教发起最猛烈的袭击,指出礼教吃人的思想。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3.《风波》——被辱者与被损害者的形象 《风波》作者以传神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中国江南小镇及乡土人物的风味神情,着力表现一场风波——皇帝做了龙庭,给七斤及七斤家人带来的恐慌,表明辛亥革命的民主观念距离广大的劳苦大众还非常遥远。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展现了鲁迅作品的简凝之美。 4、《孤独者》——觉醒者的悲哀 《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是被社会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摧毁的。魏连殳被当时的社会视为“异类”,最终连工作也找不到,穷困潦倒后则像孔乙己一样被周围的社会所冷落、歧视。他不甘于这种被冷落和被歧视的地位,他要向整个社会进行报复。但这种报复也正是他的失败,他不得不屈服于周围社会的价值观念,以“上等人”的姿态驱使、玩弄那些“下等人”。 《孤独者》表现了一个留洋知识者归国后的人生窘境,他躬行于自己以前所反对的东西,拒绝和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他已经真的失败——然而他胜利了。 二、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由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起,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时间最早的一个专门性社团,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以“研究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以改革之后的《小说月报》为主要活动阵地,将文学要“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社会功用诉求与现实主义的创造方法密切结合,为“人的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于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的确立有着重要的功绩。 三、叶圣陶在作品《倪焕之》中所表达出的救国理想的幻灭 《倪焕之》是叶圣陶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早期长篇小说创作中较为成熟的一部。小说主人公倪焕之是一个怀抱高远理想的知识分子,辛亥革命之后,已经成为小学教员的倪焕之一面与志同道合的同事蒋冰之联手推行新教育实验,一面与思想新派的女性金佩璋自由恋爱,着手建立理想家庭。不久,严酷的现实很快打破了他的理想,新教育

试析喜剧影片与狂欢化理论(一)

试析喜剧影片与狂欢化理论(一) 论文关键词:巴赫金狂欢化超越 论文摘要:本文借鉴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兵体分析喜别电影的生成过程,观众的观彩心态,提出真正优秀的喜别屯影应该超越狂欢化理论规范。 喜剧影片是一种颇难界定的电影类型,在电影评论界也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最近,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就像刚刚发掘出来的古董,被理论家所珍爱与赏析。使用“狂欢化”理论来分析喜剧影片,也许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 喜剧电影脱胎于戏剧中的喜剧,而古希腊的喜剧起源到祭祀酒神的即兴表演,发展略晚于悲剧,可分为旧喜剧、中期喜剧和新喜剧三个时期。公元前487一前404年是旧喜剧时期,多是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讽刺的对象是社会名人,特别是当权人物。公元前404一前338年是中期喜剧时期,以讨论神学、哲学、文学和社会间题为主。公元前338一前120年是新喜剧时期,大都是世态喜剧,主要描写日常生活、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 到了中世纪,为了表现对官方宗教的令人苦恼的严肃性的反抗,人们通过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使得郁积的情感得以宣泄。喜剧便是狂欢节上的一种主要的表演形式。巴赫金认为;“狂欢节不需要虔诚和严肃的调子,也不需要命令和允许,它只需要发出一个开始玩乐和戏耍的简单的信号。狂欢节使意识摆脱了官方世界观的支配,使人们可以用新的方式观世界;它没有恐俱,没有虔诚,它是以彻底批判的但又不是虚无主义的态度展示世界的,这种态度是积极的,因为它展示了世界无限丰富的物质基础,展示了生成和更替,展示了新生事物的不可制服和无往不胜,展示了人民大众的永生。狂欢不仅是一种深层的生命体验,而且还是一种观察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民间狂欢节上关于死与生、黑暗与光明、冬与夏等等之类的‘争辩’,充满了除旧布新的情神,具有轻松愉快的相对性,即不让思想停滞、不让思想陷入片面的严肃之中,呆板和单调之中。也可以说,中世纪的狂欢节是对宗教思想的一种反抗,预示着新世纪的曙光。 中国似乎没有西方式的狂欢节,中国的喜剧起源于徘优的表演。远自公元前五、六世纪,宫廷中便蓄养培训了一批徘优,供帝王将相玩弄。这些徘优能歌善舞,口才出众,有些甚至相当聪明,然而地位低下,与宫中犬马没有什么区别。自汉魏以来的参军戏、角抵戏、歌舞戏到宋杂剧、金院本,都有不少充满喜剧色彩的作品。武汉帝时,东方朔作为滑稽家,经常给皇帝讲些谐谑的故事,引得王公大巨哈哈大笑。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喜剧也具有某种西方狂欢节的特点,“决定着普通的即非狂欢生活的规矩和秩序的那些法令、禁止和限制,在狂欢节一段时间里被取消了,首先取消的就是等级制,以及与它有关的各种形态的畏惧、崇敬、仰慕,礼貌等等,亦即由于人们不平等的社会地位等(包括年龄差异)听造成的一切现象,尽管这种乌托邦是短暂的时刻,却是人们期盼的生活。个体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强行拆解社会政治的束缚,从而体验到生命的欢乐与自由,这就是入类生存的喜剧体验。 喜剧电影与汪欢节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对于有些喜剧影片,如卓别林的谐剧、王朔的侃剧、陈佩斯的闹剧,影视研究者的定位显得有些勉强。这些作品难以用传统的文艺学、美学理论来加以鉴定,而引进大众狂欢化理论、从大众文化角度来进行探寻,恐怕有助于对此类影视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狂欢化理论首先由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它既是对16世纪法国医生拉伯雷创作的《巨入传》所进行的具体分析,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批评。 狂欢化理论来自于西方的狂欢节。在狂欢节上,入们排斥封闭和关门主义,否定禁令和绝对理性,抛弃说教和禁忌,把日常的典章制度和清规戒律完全抛开。狂欢节摆脱等级制度,呈现出平等,民主和自由。狂欢节是一种开放的哲学和没有界限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文化享乐主义,满足了人类的多方面需求,甚至是一种纵欲主义。根据汪欢节的这些特征,巴赫金建立了狂欢化理论。在狂欢化理论中,文明与戏i},荣誉与失落、歌颂与诅咒,严肃与纵欲,都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5.D 6.A 7.C 8.D 9.B 10.A 11.A 12.C 13.B 14.B 15.C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述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 答案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冲突与承传。 二是中外文学的相互交融。 三是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简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案要点: 徐志摩作为新月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真挚的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他的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其艺术上的突出特点表现在:(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2)章法整饬,灵活多样。(3)词藻华美,风格明丽。(4)灵动飞扬,洒脱妩媚。(5)有着循环往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为什么说杂文创作是鲁迅创造力的重要标志,并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答案要点: 杂文创作是鲁迅毕生的重要事业,是他的心血的结晶,创造力的重要标志。鲁迅杂文内容丰富广博。对旧社会、旧文明和复古派的批判,对封建性反动政权及其反动政权的猛烈抨击等

等,形成了与现实密切结合的批判性、战斗性的思想特色。鲁迅的杂文文体多样,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统一,二是把战斗性与抒情性融为一体,第三,鲁迅的杂文还具有浓厚的幽默讽刺特色。常用反语、暗示、排比、夸张等手法,“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2、结合作品,论析郁达夫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 答案要点: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在艺术风格上有其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具体表现在: 一、大胆无遗的自我暴露,忠实于“自叙传”的叙述方式。 二、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突出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着力抒发自我的内心感受。 三、以人物情绪的起伏变化来结构作品的“情绪流”结构方式,不注重故事本身的发展,一切以人物情绪的波动来推进情节的发展。 四、如泣如诉的语调,浓烈明快的语言,清新秀丽的文风。

中国现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巴黎圣母院的狂欢化渊源及其特征,兼论卡西姆多的狂欢化形象

第15卷第3期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月Vol.15 No.3 Journa l of Dax i a n Teachers College(Soc i a l Sc i ence Ed iti on)M ay.2005 3《巴黎圣母院》的狂欢化渊源及其特征 ———兼论卡西姆多的狂欢化形象 杨亦军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 要】《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点及其最突出的“对照”描写的艺术手段,其实都与远古的狂欢仪式有着某种深层的联系。这部作品描写的主要情节———“愚人节”,就是源于古罗马农神节加冕和脱冕 仪式。不过,雨果把它转化成狂欢化的文学语言,以具体感性的形象、半现实半游戏的形式展现了人与人 之间的新型关系———随便而亲昵的接触,相互间低身俯就,降格以求,消除了人们的身份界定,缩短了价值 观念、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距离,大大扩展了彼此间的认同感;作品还通过怪癖和粗俗的狂欢化审美手段,突 出了主人公内在的双重欲念,强烈地宣泄了狂欢节的世界感受———交替与变更、死亡与新生的精神,揭示 出人物潜在的本质,由此形成了《巴黎圣母院》独特的狂欢化风格。 【关键词】狂欢化;亲昵和俯就;怪癖和粗俗 [中图分类号]I565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886(2005)03-0044-05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其精髓之处就在于作者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运用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照的艺术法则,设置了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创造出异乎寻常的人物,构建了一座五彩缤纷的艺术画廊。雨果在该书《定刊本前记》(1832)中曾这样说道:“也许会有另一些读者并不以研究本书中所隐藏的美学和哲学思想为无用,而愿意在读着《巴黎圣母院》的时候,乐于分析藏在小说之下的非小说成分。”[1]这里所谓的“非小说成分”显然是指小说中包含的美学和哲学思想,而笔者认为,其中也包括其文学狂欢化的文化渊源及特征。然而这方面长时期被研究者们忽略,故本文拟加探讨。 一 《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是从“狂欢节”写起的:1482年1月6日,巴黎市民沉浸在“愚人节”的狂欢之中。法院大厅正在进行“愚人之王”的选举。一个地地道道的畸形怪物被选为愚人之王———他长着四方的鼻子,马蹄形的嘴,独眼,驼背,跛脚,身体的高度和宽度差不多,下部是方方的,两腿从前部看,好像是两把镰刀,刀柄同刀柄相连起来。面对这样一个怪物,一阵阵惊奇和赞赏的狂叫淹没了大厅,人们的情绪达到了最高点。他们簇拥着幸运的愚人之王像潮水般涌出来,把“怪物”抬在肩上,狂热地欢呼着到大街上去游行。“乞丐王国”的男女老少唱着跳着,宣泄着胸中的欢愉;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藏匿在人群之中,口里喃喃地念着咒语;被称为魔女的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在她脚下的波斯地毯上翩翩起舞,轻捷、飘逸、犹如天仙,脸上荡漾着迷人的笑容;而“愚人之王”在人们的肩上兴奋地嚎叫着,那张可怕的脸由于激动更加变形,恰似狰狞的魔鬼……这就是雨果笔下“狂欢节”的场景,它既是文学的描写,又蕴含着非文学的成分———远古狂欢仪式的延伸。 狂欢仪式即狂欢式(意指一切狂欢式的庆祝、仪礼、形式的总和)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远古人类在巫术活动中,巫师带领众人手舞足蹈、载歌载舞以驱除某个灵魂,或口中念念有词、手持利器劈剖祭物以祈神灵保佑。在魔法活动中,则更强调一种感官效果,如在出征前的宣誓仪式中,原始人把仇敌画成模拟像焚烧;在祈求雨水和丰收时为制造气氛,伴有狂欢歌舞和模拟形象,人们边歌边舞边嚎叫,狂野的感情宣泄得淋漓尽致。这种狂欢的实质有着人类原始制度和原始思维的深刻根源,它在阶级社会中的发展,它的异常的生命力和不衰的魄力构成了人类文化史上一种独特而复杂的现象。但在这里,本文不可能探讨这一现象的实质,因为笔者感兴趣的只是在雨果这部作品中表现的文学狂欢化问题,也就是狂欢仪式对文学的影响, 3[收稿日期]2005—01—21 [作者简介]杨亦军(1954—),女,重庆市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欧美文学和比较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 1.《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于1942年 2.《文学革命论》一文的作者是独秀 3.《野草》的多数篇幅是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感受,在艺术上采用的手法是象征主义 4.郭沫若历史剧代表作是《屈原》 5.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是《新青年》 6.最能反映出犁艺术境界追求的作品是《荷花淀》 7.20年代“小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是冰心 8.茅盾的原名是德鸿 9.丁玲从个人自传式写法对社会现实描绘的写法变化的标志性作品是《水》 10.老舍作品中规模最大的长篇巨构是《四世同堂》 11.“孤岛文学”指的是抗战时期租界的文学 12.巴金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崩溃的作品是《激流三部曲》 13.翠翠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边城》 14.柔石揭露野蛮残酷的典妻制度的小说是《二月》 15.《边城》中“善”的化身是老船夫 16.禺的成名之作是《雷雨》 17.《白毛女》的执笔作者是贺敬之、丁毅 18.代表田间风格的优秀诗篇是他1937年底写的抒情长诗《给战斗者》 19.半农的颇为人称道的处女作是《相隔一层纸》 20.树理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家庄的变迁》 21.“五四”文学革命时最先发表理论文章倡导文学改良的是胡适 22.提倡新格律诗的文学社团是新月社 23.《七月》刊物的主编是胡风 24.阿Q性格的核心是精神胜利法 25.鲁迅惟一的表现爱情题材的小说是《伤逝》 26.长诗《王贵与香香》是叙事长诗 27.郭沫若开了一代诗风的诗集是《女神》 28.20世纪尝试白话诗创作,发表白话新诗的第一人是胡适 29.被朱自清誉为“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的是闻一多 30.《子夜》的人物众多纷繁,然而其中心人物则是吴荪甫 31.老舍表现北平人民被征服的痛史、恨史、愤史的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32.巴金小说《家》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觉新 33.丁玲早期反映都市女青年时代苦闷的小说是《莎菲女士的日记》

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_杨巧

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 杨巧 内容提要:巴赫金是前苏联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其狂欢化理论多次被学术界研究与探讨。大众文化以制造/娱乐0赢得受众,与狂欢化理论都具有狂欢、娱乐的特点,但是二者之间狂欢内核和后果却不相同。关键词:巴赫金狂欢化大众文化 作者简介:杨巧,上海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理论与批评。 T itle:B ahk i n.s C ar n i v a lizati o n and Popu lar Cu lture Abst ract:Bakhti n is a fa m ous literar y theorist of for m er Sov ie,t and his car n iva l t h eory used to expla i n the pheno m enon o f popu lar cu lture has been researched and discussed i n literary c irc l e s.Popu lar cutlure m akes /entertai n m en t0to attract aud i e nces,and car n i v a l theo r y has the sa m e character i s tic,but the essence and consequences are not t h e sa m e. K ey w ords:Bahkti n carnival popu lar culture Aut hor:Yang Q i a o is postgraduate of t h e Co llege of Shangha iUniversity(Shangha i200444,China).H er m a j o r interest is Theory o fL iterature and A rts.Em ai:l wo m o1130@sina.co m 米#米#巴赫金(1895)1975)是俄罗斯(前苏联)最有影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之一,也是前苏联在西方产生重要影响的少数几位美学家之一。在他的学术研究中,狂欢化诗学理论一直是其核心问题,并且在他的思想领域里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从5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6对狂欢化理论的阐释以来,巴赫金几乎从未间断过对狂欢化诗学的研究。随着大众文化的日趋勃兴,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被学术界拿来阐释大众现象,比如在贺岁电影中用各种/戏仿0和/颠覆0来制造出欢乐。但是有些学者将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定位为当代大众文化的思想资源,这是对其思想的误解,是一种理论上的误读。 一 狂欢节源于中世纪欧洲的民间节日宴会和游行表演,巴赫金非常详细地考察了中世纪、复兴时期欧洲各种民间节日的发展源流,认为狂欢节最完美地体现了这些民间节日共同具有的欢乐的时间本质。通过探讨人们在狂欢节上的表现,比如走上街道和广场跳舞游乐,神父学三声驴叫表示祝福,给小丑和奴隶加冕等等狂欢活动,巴赫金认为这些行为具有特殊的意义,即在狂欢节上的各种仪式、演出形式能够让人们摆脱了束缚,实现了自由的乌托邦。巴赫金用狂欢化理论来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拉伯雷的文学作品,由此发现了他们作品中怪诞现实主义的风格,从民间诙谐文化出发和由此产生的狂欢化美学使得巴赫金的思想独放异彩。 巴赫金在阐述民间诙谐文化理论时,频繁地使用/诙谐0/狂欢节0/狂欢化0等概念,在对狂欢化理论进行阐释时巴赫金认为其具有四个范畴:第一是随便而亲昵的接触,各种形态的不平等如畏惧、恭敬、仰慕、礼貌等都被取消了,人们在狂欢的广场上发生了随便而亲昵的接触。二是插科打诨,在狂欢节中,人的行为、姿态、语言都从制约中解放出来,因而从非狂欢式的普通生活的逻辑来看,变得像插科打诨而不得体。三是俯就,狂欢式使神圣同粗俗,崇高同卑下,伟大同渺小,明智同愚蠢等等接近起来。第四是粗鄙,即狂欢式的冒渎不敬,一整套降低格调、转向平实的作法,与世上和人体生殖能力相关联的不洁秽语,对神 214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

_狂欢化_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2004年7月 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July 2004    收稿日期:2003 - 12 - 05. 作者简介:黄柏青(1968-),男,湖南炎陵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宗教学系2002级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美学、诗学.  “狂欢化”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黄柏青1 ,李作霖2   (1.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宗教学系,北京 100872;2.湖南师范大学 中文系,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试图阐释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哲学、诗学、政治学、语言学意义,并联系巴赫金所处的历史背景、个性命运,从宏观上去把握其艺术的深刻思考及其原因。 关键词:狂欢化理论;巴赫金;文学;哲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B5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5X(2004)04-0030-05    如今,在商品经济主宰人们生活,金钱成为人们主要的追逐对象,文学日益退出主流话语,日益边缘化状态的大背景下,文学理论园地则多少显得寂寥了。但前苏联文艺理论家 “巴赫金”的名字却为我们带来了一道亮色。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则成为解释当下文艺现象(尤其是大众文艺)的绝佳上好的依据。国内有关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文本解释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则试图阐释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哲学、诗学、政治学、语言学意义并联系巴赫金所处的历史背景、个性命运,从宏观上去把握他关于艺术的深刻思考及其原因。  一、狂欢化理论产生的意义  狂欢化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对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反叛,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渴求。但狂欢化理论又具有超越现实的永恒魅力,在诗学、哲学、语言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1.诗学意义  巴赫金狂欢化理论是一种整体的、综合的、全面的文学研究。传统的诗学研究,要么从社会历史的茫茫大海中找寻文学的根基,象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的三元素说;要么把文学的归宿定格为文本自身。如形式主义者把文本看成自律自足的客体。但无论是从外部出发作整体宏大的观照,还是向内作微观精神的审视,都在展示其理论严谨深刻时又表现出其狭隘与片面。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却克服了这种“内”与“外”的对立。一方面,它并不离开文学自身的特性,而从文学自身内部结构出发,即从 文本自身出发开始考察,这一理论主要是从研究小说理论开始的。他从小说体裁追溯到狂欢体、狂欢节,然后又涉及到民间笑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戏仿、俗语、怪诞肉体形象,以及这些形式是怎样渗透到文学中,并逐渐内化为文学性因素的。托多洛夫曾指出巴赫金比“形式主义更加形式主义”。从这里可以看出,巴赫金是通过深入作品结构内部来把握文学的,他尊重文学的体裁、技巧等形式因素。另一方面,其理论又涵纳了社会历史的喧嚣与骚动。巴赫金认为,任何一种形式都不是中性的,不可能不关涉意义,例如体裁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也不可能不传达某种意义。因此,巴赫金在研究小说体裁形式时,并不是共时静态地研究,而是做历时性地探索。他发现民间狂欢节这一文化现象对小说体裁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于是他考察了狂欢节产生的由来、兴衰特征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民间笑文化的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巴赫金认为,狂欢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节日,更重要的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生活”,是“第二生活”,一种别样的冲击现实的完美生活。而狂欢体或者是后来的小说体裁则是完美生活的记忆形式,巴赫金称之为“体裁本身的客观记忆”。狂欢化理论既摒弃了形式主义学派与世界的封闭隔离,又避免了经济决定论者对文学阐释的僵硬性与强制性。对文学的研究,我们常常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但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告诉我们,“内”与“外”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可以交流互变的。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中双声思维、对话艺术思维的确立,使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手段和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巴赫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述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 答案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冲突与承传。 二是中外文学的相互交融。 三是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简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案要点: 徐志摩作为新月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真挚的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他的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其艺术上的突出特点表现在:(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2)章法整饬,灵活多样。(3)词藻华美,风格明丽。(4)灵动飞扬,洒脱妩媚。(5)有着循环往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为什么说杂文创作是鲁迅创造力的重要标志,并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答案要点: 杂文创作是鲁迅毕生的重要事业,是他的心血的结晶,创造力的重要标志。鲁迅杂文内容丰富广博。对旧社会、旧文明和复古派的批判,对封建性反动政权及其反动政权的猛烈抨击等等,形成了与现实密切结合的批判性、战斗性的思想特色。鲁迅的杂文文体多样,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统一,二是把战斗性与抒情性融为一体,第三,鲁迅的杂文还具有浓厚的幽默讽刺特色。常用反语、暗示、排比、夸张等手法,“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2、结合作品,论析郁达夫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 答案要点: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在艺术风格上有其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具体表现在: 一、大胆无遗的自我暴露,忠实于“自叙传”的叙述方式。

二、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突出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着力抒发自我的内心感受。 三、以人物情绪的起伏变化来结构作品的“情绪流”结构方式,不注重故事本身的发展,一切以人物情绪的波动来推进情节的发展。 四、如泣如诉的语调,浓烈明快的语言,清新秀丽的文风。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5.D 6.A 7.C 8.D 9.B 10.A 11.A 12.C 13.B 14.B 15.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