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数学 整式方程复习教案【教案】

九年级数学 整式方程复习教案【教案】

九年级数学 整式方程复习教案【教案】
九年级数学 整式方程复习教案【教案】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整式方程)

一、知识梳理:

1、 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的区别;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

4、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作用。

二、典型例题:

例1、解方程81

3141

12+--=-+x x

例2、某条船从A 地顺流而下至B 地,然后逆流而上到C 地,共用4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2.5千米/小时,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7.5千米/小时,A 、C 两地之间相距离10千米,求A 、B 两地间的距离。

例3、若关于x 的方程kx 2-6x+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例4、m 取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mx 2+2(m -1)x+ m -3=0有两个实数根?

例5、已知a,b,c 是三角形的三边,判别方程b 2x 2+(b 2+c 2-a 2)x+c 2=0根的情况。

例6、正数m 为何值时,方程组???+-==+2

222mx y y x 只有一组实数解?求出这个方程

组的实数解。

三、练习题:

1、两年期定期储蓄的年利率为2.25%,按国家规定,所得利息要缴纳20%的利息税.王大爷于2002年6月存入银行一笔钱,两年到期时,共得税后利息540元,则王大爷2002年6月存款额为( )元.

(A)20000 (B)18000 (C)15000 (D)12800

2、解下列方程:

(1)5134)!(23-=-+x x x (2))1(2)1(2121-=??

????--x x x 3、已知关于x 方程3x+2m=2x+1和方程

41347+=-x m 的解相同,求代数式(2m+1)2004的值。

4、是否存在整数k,使关于x 的方程(k+1)x -1=-2x+3在整数范围内有解?为什么?

5、解下列方程:

(1)3x 2-4x -2=0 (2)x 2

-22x+2=o

(3)3(2x+1)2-5(2x+1)+2=0

6、如果关于x 的方程x 2+b 2-16=0和x 2-3b+12=0有相同的实数根,求b 的

7、若一元二次方程022=--m x x 无实数根,则一次函数1

)1(-++=m x m y 的图象不经过第 象限( )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8、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如图5所示,则a 、b 、ac b 42-的取值范围是

( )

A .04002<->>ac b b a

B .04002>-<>ac b b a

9、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出售时,能卖500个,已知该

商品每涨价1元时,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为了赚8000元的利润,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货多少个?

10、甲、乙二人合干某项工作,合干4天后,乙另有任务调出,甲单独干2天才能完成,已知单独完成这项工作,甲比乙少用3天,问甲、乙单独干各用几天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优秀)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 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单位:℃)与冷冻时间t(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反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中:①y= 3 2x;②3xy=1;③y= 1-2 x;④y= x 2.反比例函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①y= 3 2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1可化为y= 1 3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 ③y= 1-2 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 2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k为常数,k≠0),y=kx -1(k为常数,k ≠0)或xy=k(k为常数,k≠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 已知函数y=(2m2+m-1)x2m2+3m-3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2m2+3m-3=-1,2m2+m-1≠0,然后求解即可.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 走进数学世界市磁灶中学涂友利

目录 1、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2、第2 课人类离不开数学…………………………… 3、第 3 课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4、第 4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1) …………………………… 5、第 5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2) …………………………… 6、第6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3)…………………………… 7、第7课自测题(A卷)…………………………… 8、第8课自测题(B卷)……………………………

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 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1)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 (2)已知25×25=625,则24×26=_______ .(不要计算) (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4)更一般地,若a×a=m,则(a+1)(a-1)= _______ . 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不开数学,而且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学,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练习 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 .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_______ . 3、计算: 7+27+377+4777= _______ . 习题 A组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①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4、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 5、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把池塘面积扩大一倍,但是,这四棵树不便搬动,也不能使它淹在水里,而且扩大后的 A B C

初三九年级数学方程问题

联系实际问题 一、方程问题 考试目标导引: 1.重点热点: 将与市场经济、成本计算、利润、商品价格等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建立为方程(组)模型. 2.目标要求:会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命题趋热分析: 例1 (1)我市某企业为节约用水,自建污水净化站,3月份净化污水3000吨,5月份增加到3630吨,则这两个月净化污水的量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为_______. (2)北京至石家庄的铁路长392千米,为适应经济发展,自2001年10月21日起,某客运列车的行车速度每小时比原来增加40千米,使得石家庄到北京的行车时 间缩短了1小时,如果设该列车提速前的速度为每小时X 千米,那么为求X 所列出的方程为________. (3)某商场根据市场信息,对商场中现有的两台不同型号的空调进行调价销售,其中一台空调价后售出可获利10%(相对于进价),另一台空调价后售出则要亏本10%(相对于进价),而这两台空调调价后的售价恰好相同,那么商场把这两台空调调价后售出( ) A.既不获利也不亏本 B.可获利1% C.要亏本2% D.要亏本1% 【特色】以上几道题与课本中的基本题型一致,且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解答】(1)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为x ,则依题意列方程 3000(1+X)2=3630 解答x 1=0.1 x 2=-2.1(舍去) 故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为10%; (2) 140 392 392=+-X X ; (3)设一种型号空调进价为a ,另一种为b ,则 1.1a=0.96 得b= a 9 11 代入下式

101.0) (9.01.0-=-=++-+b a b a b a % 故选D. 【拓展】解产销问题时,关键在于理解成本价、销售价、利润、利率之间的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利率=销售利润÷成本×100%等. 例2 (2002北京市西城区)(1)据200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由水蚀和风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面 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其中风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比水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多26万平方公里.问水蚀与风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各多少万平方公里? (2)某省重视治理水土流失问题,2001年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该省逐年加大治理力度,计划今明两年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都比前一年增长一个相同的百分数,到2003年底,使这三年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324平方公里.求该省今明两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每年增长的百分数. 【特色】这是一道贴近社会热点的方程应用题,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考查,而且也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状况的一份很好的资料. 【解答】(1)设水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X 万平方公里,依题意得 X+(X+26)=356 解得 X=165 ∴X+26=191 答:水蚀和风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165万平方公里和191万平方公里. (2)设该省今明两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每年增长的百分数为x,依题意得 400+400(1+x)+400(1+x)2=1324 整理,得100x 2+300x-31=0 解得x 1=0.1 x 2=-3.1(舍去) 答: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数为10%. 【拓展】增长率问题可归结为a(1±x)2=b 的形式,其中a 为初始数,b 为末数,x 为增长率(或下降率). 例3 黄冈百货商品服装柜在销售中发现:“宝乐”牌童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 件盈利40元,为了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减少库存.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件童装每降价4元,那么平均每天就可多售出8件,要想平均每天在销售这种童装上盈利1200元,那么每件童装应降价多

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复习课程

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数与式 第4课时 分式 学科:数学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九年级 单位:唐山 中学 作者: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会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3、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能灵活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与分式有关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分式有关概念 (1)分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叫做分式。对于一个分式来说: ①当____________时分式有意义。②当____________时分式没有意义。③只有在 同时满足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这两个条件时,分式的值才是零。 (2)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______________时,叫做最简分式。 (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_____________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将一 个分式约分的主要步骤是:把分式的分子与分母________,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 的_________。 (4)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____________相等的____________的分式 叫做分式的通分。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___________ 。 (5)最简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求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时,注意以下几点:①当分母是多项式时, 一般应先 ;②如果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通常取它们的系数的 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③最简公分母能分别被原来各分式的分母整除;④若分母 的系数是负数,一般先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2.分式性质: (1)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分式的 值 .即:(0)A A M A M M B B M B M ?÷==≠?÷其中 (2)符号法则:____ 、____ 与__________的符号, 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a a a a b b b b --==-=--- 3.分式的运算: 注意:为运算简便,运用分式 的基本性质及分式的符号法 则: ①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各项 系数是分数或小数时,一般要化为整数。 ②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系数是负数时,一般要化为正数。 ()n n a b a b c c a c ad bc d bd a c ac d bd a c a d ad d b c bc a a n b ?±?±=?????±??±=???????=???????÷=?=?????=???n 同分母c 加减异分母b 乘b 分式运算乘除除b 乘方()为整数b

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P47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x k y = ,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 y (7)y =x -4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关键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写成x k y = (k 为常数,k ≠0)的形式,这里(1)、(7)是整式,(4)的分母不是只单独含x ,(6)改写后是x x y 31+=,分子不是常数,只有(2)、(3)、(5)能写成定义的形式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分析:反比例函数x k y =(k ≠0)的另一种表达式是1-=kx y (k ≠0),后一种写法中x 的次数是-1,因此m 的取值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m -2≠0且3-m 2=-1,特别注意不要遗漏k ≠0这一条件,也要防止出现3-m 2=1的错误。 解得m =-2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的思想方法。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市场调查,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应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和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和关键: 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教具准备: 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数学活动中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解法。一、活动1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 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多少件?(注意对n 的大小要有所考虑) (2)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 ,那么n 的值是多少? 分析:(1)根据以上规定,如果买100件,需要花220元,当220 ≤n 时,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2.2n 件(即n 115),当220>n 时,这人买了这种商品的件数为(100+2220-n )件,即220-n 件 (2)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 ,即n n 48.0115=或n n 48.0220=-,显然方程n n 48.0115=无解。解另一个方程得n=500。 二、活动2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报告,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一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教师指出:你理解资料中有关数据的含义吗?如果不明白,请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探讨,弄懂它们。然后根据上面的数据,试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1)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精确到1元) (2)扣除价格因素,2006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量(精确到1元) 由学生分组合作解答: (1)设: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x 元 则:(1+10.2%)x=3587 解这个方程,得:x ≈3255 因此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 (2) 因为2006年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量=20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 即:4.73255?%=240.87241≈(元) 三、活动3 布置学生运用活动前的准备的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

2017九年级数学方程及其应用.doc

2017九年级数学方程及其应用.doc

三、方程(组)及其应用 郭福林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 【课标要求】 (1)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过两个)、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个二元二次方程). (3) 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4) 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5)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6)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决简单问题. 【课时分布】

方程(组)部分在第一轮复习时大约需要6个课时.下表为内容及课时安排(仅供参考): 课时数 内 容 1 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1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元二次方程组 1 分式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2 方程(组)的应用 方程(组)单元测试与评析 【知识回顾】 1、知识脉络 方 程(组) 的 应 用 二元二次 实际 方 程一元一 二元一次三元一一元二 二元二分 式 方 二元一三元一

2、基础知识 方程的有关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能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根.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标准形式是()0 ax. +a b 0≠ = 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项的次数都是1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案课程(完美版)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1课时 实数的有关概念 知识点: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复习巩固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 2. 了解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了解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3. 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比较实数的大小 4. 画数轴,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会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教学重难点: 1.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概念; 2.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概念; 3.在已知中,以非负数a 2 、|a|、 a (a ≥0)之和为零作为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回顾 1、实数的有关概念 (1)实数的组成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童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个不可),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任一点对应的数总大于这个点左边的点对应的数, (3)相反数 实数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效是零).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4)绝对值 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5)倒数 实数a(a ≠0)的倒数是a 1(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零没有倒数. 二:【经典考题剖析】 1.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有青少年宫、学校、商场、医院四家公共场所.已知青少年宫在学校东300m 处,商场在学校西200m 处,医院在学校东500m 处.若将马路近似地看作一条直线,以学校为原点,向东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00m .(1)在数轴上表示出四家公共场所的位置;(2)列式计算青少年宫与商场之间的距离.: 解:(1)如图所示: (2)300-(-200)=500(m );或|-200-300 |=500(m ); 或 300+|200|=500(m ). 答:青少宫与商场之间的距离是 500m 。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速算与巧算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补数。 2. 掌握巧算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 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 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①188+87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 此步可略) =200+861=1061

4、练习 (1) 99+136+101 (2) 1361+972+639+28 (3) 548+996 (4) 9898+203 5、小结 第二课时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例1 、300-73-27 解:式=?300-(73+27) =300-100=2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2 ①?4723-(723+189) 解:①式=4723-723-189 =4000-189=3811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 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 3 ①506-397 ②323-189 解:①式=500+6-400+3(把多减的3再加上)=109 ②式=323-2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 =123+11=134 4、练习 (1)1000-90-80-20-10 (2)2356-159-256 (3)467+997 (4)987-178-222-390 5、小结 第三课时加减混合式的巧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 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 变“-”,“-”变“+”,即: a+(b+c+d)=a+b+c+d a-(b+c+d)=a-b-c-d

(九年级数学教案)方程与方程组知识点梳理

方程与方程组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数学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 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

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 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配方法的步骤:

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成绩差距较大,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完成。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结合本届九年级数学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3月18号——4月20号) 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

补缺工作。 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2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习是冬、春两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汇总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3、a (a ≥0)是一个非负数.当a 为带分数是,要把a 改写成假分数,即53 22要写成 53 8 4、二次根式的性质:(a )2=a (a ≥0), 2 a =a (a ≥0) 5、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a ×b =ab (a ≥0,b ≥0) 7、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b a =b a (a ≥0, b >0) 8、最简二次根式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字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9、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即指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 11、平方差公式:a 2-b 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b 2 12、二次根式除法没有分配率,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是1,(ab )m =a m b m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 +bx+c=0(a ≠0),其中ax 2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3、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4、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1) 直接开方法:如果方程能化成x 2 =p 或(mx+n )2 =p(p ≥0)的形式,那么可得x=p ± 或mx+n=p ± (2) 配方法:步骤:第一步,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是1);第二步,把常 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第三步,配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第四步,把方程左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的形式,即(x-k )2 =h(h ≥0);第五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3) 公式法:Δ=b 2-4ac 叫做方程ax 2 +bx+c=0(a ≠0)根的判别式。当Δ>0时,方程 ax 2 +bx+c=0(a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ax 2 +bx+c=0(a ≠0)有两个相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2010

九(2)班数学总复习计划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成绩差距较大,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完成。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结合本届九年级数学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3月22号——4月20号) 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2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习是冬、春两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解方程.1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 2.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他三种特殊形式. 3.经历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情感态度】 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问题)雷锋纪念馆前的雷锋雕像高为2m ,设计者当初设计它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即下部高度的平方等于上部与全部的积,如果设此雕像的下部高为x m ,则其上部高为(2-x )m ,由此可得到的等量关系如何?它是关于x 的方程吗?如果是,你能看出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吗? 二、探索新知 由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得到()222x x =-,即2240x x +-=.显然这个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x 的最高次数为2,这类方程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探究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 ,宽50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角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教师设置如下问题学生讨论: 如果设四角折起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制成的无盖方盒的底面长为多少?宽为多少?由底面积为3600m 2可得到的方程又是怎样的? 讨论结果: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100-2x )cm , x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P.3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三、导学

课堂基础练习 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 答案:A 与B ; C 与D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 答案:315 3、计算:7+27+377+4777 答案:5188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历程: 出生——学前——小学(板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积极鼓励)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出数学信息。)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 1) 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2) 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统计知 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 (1)投影或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 ①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 ②已知25×25=625,则24×26= (不要计算) ③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④更一般地,若a×a=m ,则(a+1)(a -1)= 。 (2)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材第13页第4题。 4. 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不开数学,而且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 学,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一下第1节第2点《人类离不开数学》,体会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5. 布置作业: (1)谈一谈你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法以及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等; (2)习题1.1第2、4题。 1.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言。 2.回忆、交流。 3.观察、计算、思考、探索。 4.学生取出剪刀和长方形纸片,小组合作,动手尝试解决。 学生1 学生2 学生拼图(略) A B C D

初中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方程及方程的解

知识点1: 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 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是:ax=b(a≠0). 不定方程:一个代数方程,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时,叫做不定方程,不定方程一般有无穷多解。 代数方程: 代数方程通常指整式方程。有时也泛指方程两边都是代数式的情形,因而也包括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 等式: 用符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在等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分别叫做这个等式的左边、右边.性质:两边同加同减一个数或等式仍为等式; 两边同乘同除一个数或等式(除数不能是0)仍为等式。 方程的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 矛盾方程:一个方程,如果不存在使其左边与右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样的方程叫矛盾方程. 知识点2: 二元一次方程 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相同的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1)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①把方程组里的任何一个未知数化成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②把这个代数式代入另一个方程里,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然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④把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写在一起,就是原方程组的解. 2)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①把一个方程或两个方程的两边都乘以适当的数,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 ②把所得的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然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④把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写在一起,就是原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

九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九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成绩差距较大,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完成。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结合本届九年级数学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3月18号——4月20号) 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2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习是冬、春两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

初三数学总复习教案2020

初三数学总复习教案2020 第七章圆 课时24.圆 【考点链接】 一、圆的相关概念 1. 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 . 2. 圆是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圆又 是对称图形,是它的对称中心. 3.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并且平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 垂直于弦,并且平分 . 4.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 心距,两个圆周角中有一组量,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 别 . 5.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都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 . 6.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所对的弦是 . 二、与圆相关的位置关系 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三种:① ,② ,③ ;对应的点到圆 心的距离d和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 ①d r,②d r,③d r.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三种:① ,② ,③ . 对应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的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 ①d r,②d r,③d r.

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五种:① ,② ,③ ,④ ,⑤ ;两 圆的圆心距d和两圆的半径R、r(R≥r)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①d R-r,②d R-r,③ R-r d R+r,④d R+r,⑤d R+r. 4. 圆的切线过切点的半径;经过的一端,并且这条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5. 从圆外一点能够向圆引条切线,相等,相等. 6.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心,是三角形的交点,它到相等。 7.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 角形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它到相等. 三、与圆相关的计算 1. 圆的周长为,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n°的圆心角所对 的弧长为,弧长公式为 . 2. 圆的面积为,1°的圆心角所在的扇形面积为,n°的圆心角所在的扇形面积为S= = = . 3.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 .(其中为的半径,为的高)。 4. 圆柱的全面积公式:S= + 。 5. 圆锥的侧面积公式:S= .(其中为的半径,为的长)。 6. 圆锥的全面积公式:S= + 。 【河北三年中考试题】 1.(2008年,2分)如图3,已知⊙O的半径为5,点到弦 的距离为3,则⊙O上到弦所在直线的距离为2的点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