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军事变革与我军发展

世界军事变革与我军发展

世界军事变革与我军发展
世界军事变革与我军发展

世界军事变革与我军发展

风之兵

世界军事变革与我军发展

——《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读书笔记

昨日,放假几天来的第一次外出,但一个人的生活实在无聊,连逛街都一样,走着走着就不知该前往何处了,偶然看见一书店,不假思索便进入其内,结果花了三百大洋买了一套《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不为别的,就为总主编是张黎,虽然我一时想不起来他是何许人也,但我脑子里印象挺深的,总觉得老是在什么地方听到这个名字。

《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

世界军事变革的历史发展

军事变革:军事变革是指由科学进步而引起的武器装备的演进,进而引起军队编成、作战方式和军事理论等方面逐步发生根本性变化,最终导致整个军事形态发生质变的特殊社会现象。

世界军事变革发展史上,由于人们的认识和划分标准不同,出现了以美国著名未来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的三次军事变革、美国林德博士和以色列史学家克里沃尔德认为的四次军事变革、俄罗斯斯里普琴科少将认为的六次军事变革、以美国军事理论家克雷派尼维奇认为的十一次军事变革等多种说法。但就从整个军事形态是否发生质变来说,一般将世界军事变革划分为四次:金属兵器取代木石兵器的金属化军事变革;火药兵器取代金属兵器的火药化军事变革;机械化武器装备取代火药兵器的机械化军事变革;信息化军事变革。

金属化军事变革的基本标志是,金属兵器取代木石兵器,职业化军队正式建立和发展,主要进行阵式作战,朴素的军事理论诞生,最后形成了崭新的金属化军事形态。金属化军事变革使得步、车、骑兵等职业化军队初步建立,海(水)军也开始萌芽。阵式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朴素直观的军事理论也随而诞生,在金属化军事时代,人们已懂得如何把多种单一的力合成为整体的力,无论是西方还是在中国,在军事理论与实践上,都认识到了只有将兵器中攻守、长短、远近、刚柔等各种器械加以搭配互补,才能形成兵器“力”的多样统一,发挥整体效应。个人认为,金属化军事变革带来军队作战能力的提高的同时更大的变化在于使军队从“打群架”的状态转化为“打仗”。金属化军事变革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萌芽,公元前后得到较大发展,到我国汉唐时推向高峰,历时2000年左右。

火药化军事变革的主要标志是火药逐渐成为主战兵器,出现了炮兵、工兵、海军等新兵种,线式与散兵作战先后成为其主要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开始形成体系,最后以火药化军事形态取代金属化军事形态。火药的发明开启了世界热兵器时代,但火药的发明者中国并没有使火药在军事用途上发扬光大,相反13世纪到14世纪的蒙古对外战争将火药和我国传统的火器流传到西方后,使得西方战场上出现了火枪、手枪和火炮等热兵器。拿破化把炮兵作为主要作战工具推动了炮兵在世界各国的发展;18世纪初期,法国的沃邦元帅组建了近代意义的工兵部队;西班牙人率先将火炮装在军舰上,产生了近代意义上的海军;新兵种的出现和火药化兵器的运用,迫切要求一种新的体制编制,1787到1788年法国组建了师,建制师的诞生是人类军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6世纪到18世纪末,线式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而后纵队战术逐渐取代了线式战术,到19世纪中叶,新的散兵线作战取得成功,并在19世纪下半叶在各国军队得到发展。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理论也在这一时期形成:战略理论和战略学渐渐形成,战术学形成并确立,战役理论逐渐从战略、战术理论中分离出来。从19世纪40年代起,马克思、因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战争,探讨战争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问题,创立了独树一帜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机械化军事变革始于19世纪末,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历时近

100年。机械化军事变革的主要标志是火力、动力机械与电子技术等相结合,军队由陆、海、空部队构成,合同作战方式与各种新军事理论体系问世,最后由机械化军事形态取代火药军事形态。最早进入机械化战场的是军舰,而1905年英国制出的第一辆坦克拉开了陆战场机械化军事变革大幕。飞机也在1911年到1912年的意土战争中首次走上了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合成军队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武器装备特别是核武器的发展,战略导弹部队、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等新的军、兵种诞生,合成军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二战后,军队的机动力、火力、突击力、电子对抗能力以及防护能力大为提高,合同作战进入核条件下实施高速机动、立体、纵深战斗的新阶段,尤其在登陆与抗登陆战役中,陆海空协同作战,已经成为一个基本作战方式。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现代军事理论形成并日臻成熟,空军制胜论(制空权)、机械化战争理论、制海权理论、闪击战理论、总体战理论、大纵深作战理论纷纷出台,人民战争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出现。

信息化军事变革开端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91年海湾战争后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风之兵2006年2月2号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时代背景

世界新军事变革是人类社会由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必然产物,是大国战略需求与高新军事科技进步、局部战争实践等因素共同推动的必然结果。

社会转型促进了军事思维观念的转变。以美国为首,美军作战理论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空地一体战,到海湾战争的海地空天电全维作战,到伊拉克战争的快速决定性作战,其发展轨迹留下了超前型思维方式的痕迹。

社会转型促进了军队建设思路的转变。首先军队建设由原来的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部队的结构上,由注重作战功能单一的重装兵团为主的编制体制向作战部队编制小型化、一体化转变。作战指挥体制上,由传统的纵向树状指挥,向横向扁平化网状指挥转变。

信息时代作战方式的特点:一是制信息权成为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先导,战场将逐渐实现数字化或者说信息化,人们将具有更强的信息获取、控制和使用能力,掌握战场信息的支配权也将成为夺取战场的主动权,并最终成为夺取战争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二,以实施全纵深精确打击为基本打击样式,随着战场透明度的加大、部队机动能力的提高和武器系统的反应速度的加快,战区全纵深连成一个整体,达到非线性化。在未来战场上经常出现的打击样式将是:充分利用各种精确打击武器、远程突击兵力和电子战系统,对敌方的整个战争系统陷于瘫痪。三,以非接触式作战为重要作战形式。四,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对抗方式。信息化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对抗是一种由多军兵种、多部门和多种武器装备构成的体系对抗。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美军武器装备的发展集中在两个关键领域,一是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发展C4I系统、电子战装备和隐身技术;二是精确制导武器和灵巧弹药。到海湾战争时期,巡航导弹、隐身飞机、C4I系统、战场目标攻击雷达系统、精确制导武器等一系列信息化武器装备开始首次投入作战运用。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军队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走出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但其相当一部分已经实现信息化,已经具有信息化时代军队的性质,其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已属信息化军事形态范畴。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军队仍然属于机械化军事形态范畴,这就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军队形成了部分的时代差。另外局部战争实践表明,战场上的较量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落后就要挨打。这要求我国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背景下也必须进行新一轮的军事变革。

强大的经常实力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基础,是信息化军队战斗力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信息化战争消耗的支撑。另外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是决定军事变革能不能持续发展的物质

基础。

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的动力和战斗力的基础,武器装备的改进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将引起军队中各种关系的改变,从而带来作战方式方法的变化,影响军队的运动以及指挥和保障方式。先进的科技实力是带动发达国家新军事变革的龙头。美军就通过大量使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对原有武器进行高新技术改造和运用高新技术重新构建军事系统这三条途径,实现了信息获取和处理、全方位机动、远程打击、全维防护、综合后勤保障、一体化指挥六方面能力的飞跃。

新军事变革的直接起因是越南战争,这场使美军付出惨痛代价但却声誉扫地的战争让美军开始反思失败的教训,并且在后来的作战思想、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和作战编面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为新军事变革的萌芽创造了条件。越南战争后,各种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接连不断,由于各种各样的敌我对抗乃至局部战争,世界各国努力谋求军事优势或者改善军事地位,加上机械化战争和核战争已经发展到了最高阶段,难以按照原有的模式和方式进一步发展,所以发展新作战手段,采取新的作战样式,追求一种新的能量释放形式,同时避免机械化战争和核战争固有的矛盾与问题就成为现代战争演变的必然方向。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通过对上个世纪90年代的各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研究认识到,未来作战将是“信息特征明显”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正在从“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在装备的发展上强调两点:一是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系统,特别是C4ISR系统和信息战武器,二是将各种武器系统融合成“多系统的大系统”,使各种作战能力一体化。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集中检验了美国新军事变革的阶段性成果,一是初步建立了完备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特别是建成了完整的全球性战略性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二是信息战、信息战争、网络中心战等方面的理论成功地运用于指导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战争实践;三是“提出作战概念——开发新式装备——进行试验演习——用于作战实践”的战斗生成机制,提高了作战效能;四是“信息主导”法、“虚拟实践”法、“以商促军”法等加速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可行有效。

越南战争拉开了新军事变革的序幕,贝卡谷地之战、美国空袭利比亚战争唱响了新军事变革前奏,海湾战争上演了新军事变??变发生。每一次局部战争的爆发,都在实践上对新军事变革以新的促进,在思想上给人们以新的启发,预示着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方向,促进新军事变革的发展。

风之兵2006年2月3号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演变过程

世界新军事变革经历了孕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全面展开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2年)和质变发展阶段(伊拉克战争至今)。

越南战争中“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的使用为信息化军事变革埋下了种子,同一时期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信息化军事变革打下了基础。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以少胜多(叙利亚)打破了以往战争数量决定成败的原则,开创了质量型军队建设的先河,在此之后,美国创新了“发现——打击——摧毁”、“抵消战略”、“技术融合”等理论。苏联奥加尔科夫元帅提出先进技术的出现必将引起一场“新的军事技术革命”的“奥加尔科夫预言”。美国提出了适应第三次变革浪潮的“空地一体战理论”。

海湾战争全面展示了军事高科技的最新成果,电子对抗空前激烈,精克制导武器充当战场主角,高技术机群大批量投入战场,指挥控制高度自动化等等。海湾战争可以说是新军事变革成果的初步展示,它明显地标志着在核威慑条件下一个以电子战、导弹战、坦克战、计算机战为特征的现代战争——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常规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可以说都是美国的实验性战争,美军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得到了综合展示和实战运用,多方面地检验了美国新军事变革的成果,加快了新军事变革进程,在这两场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提升了作战能力,信息战提高了打击效果,作战体系一体化增强了作战效果。在这两场战争后,许多国家都意思到军事竞赛的焦点将进一步从数量向质量转变,转向了高技术和信息领域。

2003年3月开始的伊拉克战争,可以说是一场高度信息化的局部战争。与前几次战争相比,伊战技术含量更高、信息化特征更为明显:信息化武器装备得到了突出运用,如精确制导武器和军事航天力量的广泛运用。军队精干的编制体制发挥了强大的战斗力,美国军队部队更趋精干化、轻型化,具备更强的机动能力。一体化联合作战成效显著,陆海空天电联为一体,信息与火力紧密结合,心理战、信息战、空袭战、地面战和特种战同时运用,显示了信息时代联合作战的新特点。实时后勤补给初见成效,打破了以往的后勤保障体制。

许多国家从伊战进一步认识到,武器装备是战斗力的基础,只有下大力发展信息化系统化的高技术作战手段才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各国的重点发展装备一是无人化、信息化作战系统,二是军事航天装备,三是精确制导武器,四是导弹和反导系统。另个伊战表明,传统的机械化装备经过信息化改造,仍能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经验非常适合我国推进信息化建设。

受到伊战的启发,一些国家在军队结构上也进行整体转型。一些国家在压缩军队总体规模的同时,优化军队内部结构,减少一般部队,发展重点部队,组建新型高技术部队,建立扁平网状式指挥体制,按实际需要编组合程度更高、整体作战能力更强的一体化部队,主要表现在:一是以精干、机动、快速反应为重点的军队变革方向和目标;二是适应联合作战的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军兵种结构;三是突出加强特种部队建设;四是陆军向进一步实现机动化、轻型化和信息化发展。

信息时代的军事理论超前发展。美军将“震慑”作战理论纳入作战条令,并提出要对“快速决定性作战”等理论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之发展成为指导美军实施军队转型的基本理论。创新军事理论,占据理论制高点,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俄军也进行探讨和完善了一些军事理论,如“第六代战争”理论、“精确打击”理论、“特种作战”理论、“空天一体战”理论等,以往不太重视的“信息战”理论也加大了研究的力度。

风之兵2006年2月4日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概况

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中,国与国之间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和信息化程度的差异,使得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很不平衡,根据新军事变革启动的早晚和进展速度的快慢,可把军事变革的国家分为四类,第一类为领头羊的美国,第二类是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第三类是俄罗斯,第四类是发展中国家。

美国是这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先行者和积极推动者。美国新军事变革启动最早,依仗其超强的综合国力,对新军事变革投入最大,采取的措施、进展和速度和取得的成果等方面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美军已经-完成了对新军事变革的总体设计和战略规划;并且出台了以快速决定性作战为标志的作战理论;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综合电子信息系统(C4ISR)的互联互通能力增强,打击兵器和弹药基本实现精确化、智能化、隐形化,新概念武器将大规模用于战场;进行了向信息化军队转型的体制调整改革;通过几次大的局部战争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经验(这是美军始终走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前列的重要原因);形成了推进新军事变革的一整套方法:一是以远期规划与目标为牵引,二是以军事理论创新为先导,三是坚持系统设计与分阶段实施相结合。

英国是美国的军事盟国,其新军事变革紧跟美国军事变革步伐。其目标一是建设一支少而精的军队;二是加强联合作战能力:第一组建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第二是建立三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第三是设立跨军种的专业联合司令部和部队,第四是成立三军联合指挥与参谋院校;三是完善国防管理体制。

法国新军事变革的目标在于建设独立自主的防务:一是强调保持核双重威慑能力,二是建设小型职业化军队,三是加大研制先进武器装备,四是推动欧洲防务合作。

德国是典型的实力型军队,其军事变革的目标由原来的本土防御转向海外干预。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削减军队人员数量,逐步推进职业化。二是扩充快速反应部队规模,提高对外干预能力。三是着眼提高效益,实行社会化管理。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确立了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具体一是实现自卫队由国土防卫型向海外参与型的转;二是稳步推进军事组织体制的改革;三是大力发展高新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第一大力提高航空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的远程作战能力,第二是大力发展天基情报侦察系统,第三是提高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第四是加快进行发展战略武器的准备。

苏联是最早觉察到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国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经济上的持续恶化,军费投入大幅度减少,不能维持苏联时期的庞大军队,上个世纪90年代其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改革,将兵力减少到120万人,2000年,俄罗斯启动了新一轮军事变革,目标是通过深化军事改革推动俄军整体现代化建设,以维护其国家利益和世界大国地位。

首先加强了新军事变革和未来战争理论的探讨:一是提出了“使用远程高精度突击武器和防御武器、以新的物理原理制造的武器和电子战兵力器材进行的战争——非接触战争”的“第六代战争理论”,二是制定了“信息安全学说”,三是形成了独特的“信息战理论”。

第二是强化在空间和战略核力量领域的传统优势,2001年6月1日宣布成立航天兵,由战略火箭军分出的反导防御部队和军事航天部队为基础组建,由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直接指挥,主要任务是保障俄太空领域安全,是世界上第一支航天作战部队。在战略核武器方面,俄一方面继续保持“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一方面在削减核武器的同时提高战略核武器的机动发射能力和命中精度,增强生存能力。

第三是发展具有俄军特色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一是抓紧研发传统优势项目的新型武器装备,二是发展信息武器装备,三是积极研制新概念武器[激光武器、等离子体武器、非相干(无方向性)光源、高功率微波武器、次声波武器、信息武器(计算机病毒和假信号)、非核电磁脉冲武器(高能微波弹头)、新一代核武器等]。

第四是建设一支均衡发展的现代化、职业化军队。军队将在2015年内裁减至85万人左右,计划将空军和航天兵合并,组建新的航天空军。

第五是实行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一体化。

发展中国家在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相对来说居于不利地位,但新军事变革还不得不进行。一是调整了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高度重视军队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应付外部潜在的综合性威胁,注重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加强对争议地区、海域的控制。二是加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争夺,各国都在谋求在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同时建议自主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三是通过积极采购先进武器装备、重视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和调整改革军队结构等措施推进军队现代化进程。

风之兵2006年2月5日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涵

新军事变革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

其主要标志是信息化武器系统逐渐主宰战场,出现知识密集型的信息化军队,主要采用一体化联合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及其体系彻底革新,其实质是军事技术、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组织结构、军事人才等方面的整体跃升,实现军队建设和战争形态的根本转变。

在新军事变革中,目前各国重点发展的军事高技术有下列四大类:一是以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军事探测技术、军事通信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为主的军事信息技术;二是以复合材料、灵巧材料、功能材料、生物材料、纳米材料为主的军事新材料技术;三是以太阳能、核能、燃料电池、新型高能量密度材料和能量束为主的军事新能源技术;四是以军事航天技术、潜水技术、隐形技术为主的军事工程技术。

世界新军事变革最强大的动力和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以信息化为基本要素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的出现。一是精确制导武器:1,对地攻击战术导弹系统,包括反坦克导弹、空地反辐射导弹、巡航导弹、联合防区外对地攻击导弹等;2,对舰攻击导弹系统;3,防空系统,包括机动战术防空导弹、便携式防空?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将呈现出精度高、射程远、隐形化、智能化等信息化特点。

二是作战平台的信息化:陆上、海上、空中和无人作战平台都将具有信息作战能力,这些武器系统并不没有摆脱机械化战争时期的武器平台,但这些武器系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兵器,而是信息作战系统网络结构的节点,各平台通过C4ISR系统联结,构成一体化信息作战体系。未来作战平台的发展将出现高度信息化、隐形化、轻型化和小型化、智能化、无人化等趋势。

三是综合电子信息系统(C4ISR:通信、指挥、控制、计算机和情报、监视、侦察)一体化建设。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一般由传感系统、导航系统、指挥中心和通信系统组成。从各国的情况看,综合电子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继续大幅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使用能力,实现一体化无缝链接,提高生存能力。

四是信息战武器系统多样化。信息战武器分为软杀伤和硬杀伤两种,具体有计算机病毒、预置陷阱、电磁脉冲武器(利用电磁能对敌方的电子信息系统进行干扰、破坏乃至摧毁的武器)。

五是新概念武器系统进入实用化。如美国的激光武器、电磁脉冲武器、失能武器等,英国的钢化塑料坦克及配备的电磁炮,俄军等离子武器、激光武器、近程战术高功率微波武器等。

六是新型核武器系统的实战化。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俄罗斯等国开始研制第四代核武器,称为剪裁效应弹,可根据需要增强某种核爆炸效应或使核爆炸能量定向发射,如中子弹、冲击波弹、感生辐射弹等。另外国外还在研制将核爆炸能转换为定向能破坏的武器,如激励X射线激光器、定向能核电磁脉冲武器、定向等离子体武器等。当常规武器使的不产生剩余核辐射的武器系统,如金属氢等。反物质武器。另外还有特种常规炸弹、小型和微型核武器等。

在这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军事理论已表现出超前创新的特点。军事理论创新十分活跃:一是形成了以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核心的战争和战略理论;二是形成了以联合作战、非对称作战、信息作战为主体的作战理论;三是以“全能军队”、“职业化军队”、“系统集成”为代表的军队建设理论。军事理论研究手段新颖,采用了许多新措施、新方法:一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二是广泛采取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三是用法规方式物化理论创新成果。以军事理论创新为先导,积极推进军事变革,努力抢占世界军事竞争的制高点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美军就是为了适应“第三次浪潮战争”的需要才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的,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研发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推进了军事变革。

组织变革是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是实现人和武器有机结合,最终完成新军事变革的关键。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重组优化军队内部结构,促使军队体制编制向

着精干、合成、高效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军队规模小型化,力量结构集成化(组建新型部队、实现模块化编组、提高合成化程度),指挥体制扁平化,后勤保障社会化(建立军民一体的国防采办体制、后勤保障体制实现社会化)。在新军事变革中,军事组织革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军事技术革命和军事理论革命的基础上,通过军队建设思想、体制编制形式、组织体制等方面的变革,建立一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掌握各种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小型、合成、高效的信息化军队。

先进的武器装备只有同高素质的军人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所以培养和争夺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是当前世界各国新一轮军事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军队都强调人的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把提高军人综合素质、造就新型军事人才摆在突出位置。首先各国将人才培训的目标定为信息化:全面培养军人的信息化素质能力,积极培养信息时代的军事领导者,培养信息战专家和信息技术人才。二是探索多途径培训渠道:发挥训练中心的作用,广泛采用模拟训练技术,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军事人才。三是采用高效益的用人模式: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人才,优化人才成长机制,严格制度管理人才。军事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实现了人的素质的革命性提高,出现了大批与信息化武器装备相适应的军事人才,才标志着军事变革的最终完成。

风之兵2006年2月5日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内核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军事领域的三大基本要素,未来战争中,物质与能量仍然是军事行动的基础,但信息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将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核心要素。现代历次局部战争的实践和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实际都充分说明,掌握信息,获得信息优势(支配信息),不仅是取得战场优势的基本条件,而且是最终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最终军队获得信息优势的信息能力(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利用及对抗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武器装备也不再是一种仅以物质和能量为基础的单纯的机械体,而是以物质、能量为基础,以信息为核心,具有信息能力的智能体,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意味着信息已经成为武器装备必然伴乃至整个军队发挥作战效能的关键。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作战部队、武器装备等对信息与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不断增强,逐步发展到密不可分的地步,一旦信息单元失灵,其功能就会丧失殆尽;另一方面信息与信息系统的价值不断提高,又促使敌对双方高度重视信息优势的争夺,因此未来战争的首选打击目标将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而围绕信息系统与信息单元攻防展开的信息单元攻防展开的信息对抗,也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焦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信息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战争从传统的物理空间向信息空间扩展,目前信息空间主要有三种类型:电磁频谱空间是最基本的信息空间,计算机网络空间是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共同构成的虚拟空间,心理空间是内涵极大丰富的传统信息空间。

新军事变革的最终目标是建成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军队跟机械化军队形态一样,也具有五大要素: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是构成信息化军队的基础,能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知识型军人是构成信息化军队的核心,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信息系统是构成信息化军队的关键,有利于信息快速流动和利用的体制编制是构成信息化军队的纽带,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新型军事理论是构成信息化军队的灵魂。

21世纪的基本战争形态将是信息战争。信息化战争使无形的信息流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通信容量、传输速度和可靠程度、实时侦察定位能力和传感能力等信息要素,成为交战双方军力对比的重要指标,在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情况的

实时传输将驱散战争“迷雾”,使未来战场变得清晰透明。

战场要素数字化:数字化是现代军事通信的一个概念,在信息领域讲的数字不是数量的概念,而是指信息编码的一种方式,即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模拟信号变为“0”和“1”数字组合的信号。数字通信是现代军事通信的基本特征和最突出的发展趋势,其优点有:易处理、能增强、信号传输质量高;抗干扰、易加密,信号传输安全性能高;易共享、多业务,信号传输效率高。军事通信的数字化为开创和发展数字化战场和数字化部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字化技术装备是数字化战争的客观基础,数字化部队是数字化战场的主体。

指挥控制智能化,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和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为指挥控制智能化奠定了物质基础。C4ISR系统为指挥控制智能化的核心,在武器装备体系中,它起着协调和粘合剂的作用,是“神经中枢”和“战斗力的倍增器”,也成为作战中敌方首先打击的战略目标。

作战行动精确化。从情报侦察、目标定位、指挥控制到效果评估都可以做到非常精确。全方位、全天候、全频谱的高技术侦察系统,能够为指挥员全面、实时地掌握战场情况提供可靠依据;先进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可以自动显示目标的三维坐标、运动速度和准确时间,提供精确度很高的定位信息;在C4ISR系统的支持下,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做到指哪打哪,发现即摧毁。

风之兵2006年2月5日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前三次军事变革(金属化军事变革、火药化军事变革、机械化军事变革)的任何一次,是对旧的军事形态脱胎换骨的改造,是世界军事发展史上一次新的历史性飞跃,其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发起的主动性:新军事变革不是应对个部威胁的不得已选择,而是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和经济实力,追求军事实力的大幅跃升,从而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特点。

此次变革的军事理论的牵引作用更加突出,中国发明了火药和火器,但由于理念上的落后,火器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停滞不前,从而导致中国在火药化军事变革中落伍,二战前法国的戴高乐认识到了机械化快速机动作战的巨大价值,但法国当局却仍然陶醉于一战的辉煌,热衷于修建马其诺防线,错过了军事变革的机会,饱尝了亡国之痛。在新军事变革中,军事理论首先发展起来并用以指导多方面的军事实践。

世界主要国家不仅筹划当前军队如何建设,而且研究明天的军队如何发展,后天的军队和战争是什么样子,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军事变革,力求掌握和保持军事竞争中的主动。一流的军队设计战争,二流的军队应对战争,三流军队尾追战争,设计者一定能把握战争主动权,应对者有可能把握战争主动权,尾追者不可能把握战争主动权。

二是变革范围的广泛性。新军事变革波及的国家越来越多,目前世界五大洲的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启动军事变革,还有不少国家也正在自觉不自觉地走上新军事变革。新军事变革新军事变革范畴已经拓展到了外层空间,并且还从陆海空天等物理空间拓展到了信息空间、认知空间等无形空间,使得军事变革空间拓展发生了质的变化。新军事变革所改革的和创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不仅包括军事技术、武器装备、部队编制、指挥体制、军事训练、军人素质、后勤保障和战争动员等客观要素,而且包括了军事理论、军事思想、军事观念、军事思维等??领域。

三是变革的整体性。新军事变革是诸兵种、所有军事领域的整体推进,把提高军事系统整体效能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属整体筹划、全面发展。新军事变革在技术进步推动武器装

备发展的初始阶段,理论创新甚至是作战编成改革试验就已经开始,两者互为牵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构成了军事变革的一种新的运动规律和发展机制。新军事变革追求的是整个作战体系的综合效能更优,军种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信息技术共用、信息资源共享、指挥控制互联、信息网络互通、武器装备互操作的三军联动,协调发展。另外在技术基础上,新军事变革较以往军事变革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技术的军民通用性和易扩散性,有军事专家认为,未来信息化战争已经没有明确的军民之分,要把军队和地方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信息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进行整体筹划、整体建设、整体使用。

四是变革的深刻性。军备体系向系统化发展,军制体系向一体化发展,指挥体系向网络化发展,战争体系向信息化转型,理论体系不断创新完善。

五是推进的快速性。新军事变革的进程将大为缩短。因为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社会转型快速推进,信息技术广泛渗透,规律认识大大深化,理论创新有力牵引,实践五一节大大缩短,使得新军事变革在100年内就得基本结束。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相互交往日益频繁,信息传递更加快捷,率先进行新军事变革的国家的经验很快就会被其他国家吸取,从而使新军事变革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进行。另外,新军事变革是慢慢生长的信息化新质逐渐取代机械化旧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原因是:相关技术有一个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新的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需要一定的时间,军事技术影响军队的组织体制和作战方式方法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新军事变革的高消耗需要逐步投入。

六是新军事变革发展的不平衡性。世界各国推进新军事变革的进程不同,信息技术先进、信息产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在新军事变革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很远的距离,而信息技术落后、信息产业不发达的国家,其军事变革则刚刚起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先进的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变革的体制编制三个新军事变革的基本要素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同步和协调的,是不平衡的,这三者当中武器系统走在了前面。新军变革的不平衡性也是动态的,并不是大国、强国的专利:技术基础较差的国家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其军事变革所需的信息技术;经济实力较弱、工业基础有限的国家可以选择某一个对自身军事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的方面作为突破口,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重点突破;其他国家可以在有限技术基础上通过军事理论和体制编制的创新来实现军事能力的革命性跃升。

风之兵2006年2月6日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

增强军队信息能力是新军事变革的首要目标。军队信息能力主要体现在一体化信息支持能力、信息火力打击能力、全维信息作战能力和信息综合防护能力四个方面。

一体化支持能力:在信息化战场上,信息获取、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三者实时互动,有机联结、密不可分,通过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以通信网络为纽带,以信息处理为核心,将遍布陆海空天的战场感知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火力打击武器平台和信息攻击武器平台等作战体系各要素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全维信息感知、实时信息传输和智能信息处理,为联合作战提供一体化的信息支持。

信息化打击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改造、整合和提升机械化武器装备及弹药,使得反应速度更快、打击距离更远、命中精度更高、适应性能更好。

全维信息作战能力:在未来战场上,能否对敌信息化作战体系实施结构破坏是战争成败的关键,它依赖于多层次、全方位、全频谱的信息作战能力,信息战主要包括电子战和网络战两种主要形式,主要作战行动包括电子干扰、电子摧毁、网络攻击和新概念武器打击等。

信息综合防护能力:提高信息系统的反侦察、反干扰、反隐身和抗反辐射能力,提高武

器系统的防电磁干扰和摧毁能力,注重攻防结合,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综合防护体系,建立军民结合的信息安全防护机制,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国家军队努力的方向。

三非(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将成为重要作战方式。非接触作战是在不与敌方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以高技术远程武器装备间接打击敌人;非线式作战是相对于传统的线式作战而言,强调不在地面战场上明确规定作战线,具有同时性与纵深性,能在作战地域的整个正面和纵深实施作战,同时运用己方的各种作战能力打击敌方各方面的能力;非对称作战是指拥有不同作战能力的部队之间的交战,其目的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三非作战,不再是从前沿突击,然后向纵深推进,而是从一开始就进行全纵深甚至全空间作战,战争前方和后方的界限趋于模糊,战略战役战术行动融为一体,打击重点将从对方的有生力量转向侦察预警、指挥控制和防空作战系统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政治目标、首脑机关以及足屈服对方意志的其他政治经济目标。三非作战的基本手段是全纵深精确制导武器打击。

三非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的原因有:攻城略地已不是未来战争的主要目标,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显示和运用军事力量,控制某一地区形势,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运用高技术手段、通过超视距精确打击而屈人之兵实现战略企图将成为战争指导者的首选方式。从战损来看,人们越来越强调战争的非流血,而远程精确作战恰恰适应了这一要求。大量射程远、命中精度高的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为三非作战的实施提供了物质条件。

体系对抗将成为未来战场对抗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条件下,以信息感知和利用为主线,通过综合集成的方法,将各军兵种的作战平台、武器系统、情报侦察和指挥控制系统以及后勤保障系统等作战要素,集成、整合为一体化、智能化的大系统,战场对抗表现为体系与体系的整体对抗,打击信息系统、瘫痪作战体系成为战场对抗的焦点。

太空将成为世界军事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部队信息能力的提高、三非战的实施、信息化作战体系的建立都离不开各类天基系统的支持。没有对太空的有效控制和利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战争,甚至是新军事变革都无从谈起,太空正从一般意义上的作战支援空间向现实作战空间转变。各大国都在着力增强对太空的争夺和控制能力:一是大力发展太空作战武器系统,二是加紧建设太空战场,三是筹划组建太空作战部队,四是开始构建太空作战理论体系,五是进行太空战演习。可以说,在21世纪是否拥有太空这个战略制高点,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标志。

风之兵2006年2月6日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

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基本情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即“新军事变革”。这场新军事变革兴起的主要背景,一是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大战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不会发生,但局部战争仍时起时伏;二是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思想和战争形态的变化,以及军队建设及编制体制的调整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实质是工业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信息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即机械化基础上的信息化。变革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革新”、一个“转变”。四个“革新”也就是:革新军事技术,推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革新体制编制,重新编组军队的结构;革新作战方法,以发挥信息化装备的优势;革新军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谋划作战与军队建设。一个“转变”,就是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革新,推动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方向演变。 概括起来,这场新军事变革主要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一是武器装备智能化。其重要标志是各类精确制导武器逐步成为战场的主角。这一点由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占使用弹药总量的比例呈对数式增长可见一斑。二是编制体制精干化。提高质量、减少数量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普遍趋势。通过裁减数量、调整编制体制、优化军兵种结构,增加军队科技含量等措施,军队规模更趋精干,战斗力普遍增强。三是指挥控制自动化。从20世纪60至70年代起,在短短二三十年中,使指挥控制实时高效的C3I系统先后进化为C4I与C4KISR,使军事指挥控制达到空前的水平。四是作战空间多维化。随着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内的广泛运用,作战领域正逐步由传统的陆、海、空三维空间向陆、海、空、天、电(磁)五维空间扩展。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表明,谁拥有制信息权,谁就能掌握高技术战场的主动权。五是作战样式体系化。近期几场局部战争表明,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抗,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已发展到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在机械化战争阶段有陆、海、空的协同作战,但它只是协同。随着信息化战争阶段的逐步到来,“空地一体战”、“空地海天一体战”便向着真正的体系对体系的“联合作战”发展,这其中的关键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诸军兵种之间形成完整体系的粘合剂。 这场新军事变革带来四大趋势。趋势之一是战争越来越注重效果。工业时代以来的战争大都属于“高耗型战争”,不仅耗费巨大,而且旷日持久。而随着信息技术为军队作战日益提供种种前所未有的新能力,应当力求以尽量少的兵力投入、物力耗费和尽量短的时间,通过各种信息化的侦察探测手段,中远程精确打击,广泛开展特种战和心理战去达成最大的战略效果。这在伊拉克战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整个“快速决定性作战”计划,就是按这种理念制定的。趋势之二是作战方式向“网络中心战”发展。所谓“网络中心战”,就是信息时代的联合作战。就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系统,把整个军队的侦察探测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在很宽广的领域链接成为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使各级、各军兵种、各部队、各部门以及各个作战单元、各种武器平台,包括单个的士兵之间能够作到快速的信息互通,从而实现一体化的联合作战。典型的作战表现就是

2018年艺术与审美期末试卷答案参考

?名称艺术与审美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8-05-27 23:59 ?题目数 50 ?总分数 100 说明: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试卷!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0 ? 1 【单选题】(2分) 下列与设计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包豪斯第二任校长迈耶,十分强调设计造型简洁的、廉价的产品,体现了设计的一种朴素的服务的状态 B. 1919年,第一所现代的设计学院——包豪斯学院——在英国创办 C. 有些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的因素 D.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办者是德国人格罗皮厄斯 2 【单选题】(2分) 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 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B. 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艺术为宇宙的心声 D. 艺术描摹客观精神 3 【单选题】(2分) 中国当代舞蹈具有独特的面貌,以下不属于导致这种独特面貌的因素是: A. 中国当代舞蹈在建国后开始建设,当时处于冷战时期,无法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 B. 在相对封闭的历史背景之中,中国舞蹈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 C. 中国传统舞蹈没有留下鲜活的动态性的资料;在建国初期,要建设中国当代舞蹈,除了关于中国传统舞蹈的文字和图像外,没有其他参照 D. 西方现代舞发展出了抽象表现主义风格 4 【单选题】(2分) 美育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 在中国,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B.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十分重视美育; C. 到了20世纪初,胡适在北京大学和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美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18世纪末,席勒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的概念; 5 【单选题】(2分) 石窟是古代艺术、宗教和文化的宝库,中国古代雕塑有一部分就出自石窟。以下哪一石窟不在中国?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或成就,掌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阐释、概括并掌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通过问题探究、合作学习,深刻认识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 (2)通过观察图片和示意图,加深对工业革命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导致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要重视科技发展的观念,但也要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难点】 1、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技术发明与革新创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图片 ★讲授新课: 【情景创设一】十八世纪中叶的英国,你踌躇满志,想要在自己老家曼彻斯特开办企业。 问题一:请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当时这些条件在英国是怎样具备的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情景创设二】你抓住当时英国良好的发展机遇,经过一番准备,决定兴办自己的家族企业。 问题二:你会选择哪一当时最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并及时进行技术革新?

【情景创设三】你创办了棉纺织企业,为了能在当时的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润,不断地改革棉纺织技术。 引导学生自主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织领域的主要发明。 【情景创设四】你的小作坊也慢慢变成大工厂,但这些工厂只能建在偏远的河流峡谷,交通十分不便,遇到枯水期工厂只好停工休息……。幸亏一位名叫_瓦特__的工匠经过了无数次试验后,终于改良了原本粗重且耗煤的_蒸汽机___,人类才第一次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动力源. 【情景创设五】你的棉纺织企业采用了蒸汽机作为动力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一匹匹花色众多的漂亮棉布不断被生产出来。而这一些棉布通过蒸汽机做动力的_火车_和_汽船_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你的家族企业也因此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进程及主要成就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 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新 动力的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轮船、蒸汽机车(铁路时代) 拓展:英国(1840年前后完成)---- 美、法(19世纪中期完成) 三、影响 用材料引导学生分析: 1、生产力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工厂 3、社会经济结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 4、社会关系: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5、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想盛行 6、带来环境污染 7、促进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思考】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有什么关系? (1)原因条件 ①市场、原料的需求 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进 ③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2)途径: 政治: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经济: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 (3)影响: 主观: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利益; 客观: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世界面貌。 ★巩固练习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1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梳理> 一、新航路的开辟 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原因直接原因:传统商路不畅引发商业危机 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传播天主教 1、背景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条件 欧洲航海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2、过程 3、影响 葡萄牙、西班牙获得巨额财富,引发了“地理大发现” 对欧洲 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对世界 世界各地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对亚非拉:西欧开始殖民扩,给亚非拉人民带去了灾难;同时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推动了近代化。

. 1 <重点问题分析> 1、“地理大发现”的含义、后果及影响 (1)含义:“地理大发现”---(又称大航海时代)是指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最早开始探险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纷纷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航路。 (2)后果及影响: ①经济上: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其次,引起了西欧的价格革命,即大量金银等贵重金属从美洲流向欧洲,引起物价上涨,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治上: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欧洲的殖民扩,给亚洲、非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灾难。 ③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角度看:它使得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 文明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从而标志着人类走向现代化世 界的最早起步。从文明交汇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欧、美、 非四大大文明的汇合和交往。 2、比较中西航海的不同,为何一盛一衰? 不同:1、贸易形式:和下西洋是朝贡贸易;欧洲开辟新航路是掠夺式贸易。 2、目的不同: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为了掠夺财富,发展资本主义。 3、影响不同:和下西洋没有对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推动作用,也未能触 及封建制度;欧洲开辟新航路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和下西洋是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随着明朝经济的衰落,朝贡贸易难以为继,中国航海逐渐衰落;新航路开辟使欧洲获得大量财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使航海获得越来越兴盛。

当今世界文化战略态势浅谈

当今世界文化战略态势浅谈 浦启华 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所 国家在判断自身的文化安全状态,制定国家的文化安全战略时,不能不对当今世界的文化战略态势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什么是文化战略态势呢?文化战略态势就是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强弱对比、战略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那么,当前的世界文化战略态势是什么呢? 一、当今世界的文化战略格局 所谓的世界文化战略格局,就是世界各文化体之间的实力对比状况。人有强弱之分,国家的文化也有强弱之分,有强势文化,也有弱势文化。各国文化实力对比的结果就形成了世界文化战略格局。 那么,当今世界文化是一个什么样的战略格局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说明白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是弱势文化? 所谓的强势文化就是一种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处于世界文化发展前列的文化。其特征是,这种文化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产生了大量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文化成果,科学技术水平处于世界中心地位,其所信奉的价值观念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地位,并因此受到人们的推崇,其大众文化受到世界范围的追捧,文化产品广泛畅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处于积极进取态势,对其他文化形成一种强大的竞争压力的文化就是强势文化。反之,则是弱势文化。 人类文化的这种特征或现状可能令许多人心中很不痛快,但这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中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会有一至两个文化个体作为强势文化而处于世界文化战略格局的中心地位。有人据此计算出一个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波周期,也叫基督周期,即每一千年为一个周期,每一周期内都有一两个强势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中心。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的人类文明中心是东方大河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公元 461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知识体系 【知识图表】 【重点难点剖析】 1、 新课程《考试说明》对本单元重点内容作出了如下要求:新航路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2、 本单元的基本线索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经历了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在世界各地的扩展过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历了开始形成→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三个阶段,对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3、本单元内容在新课程知识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资本主义发展史的重要阶段,作为 世界经济史的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4、从命题内容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史实、评价;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手段;英国 海上霸权确立的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其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与途经及其评价等都是高考重要的考点。 5、从命题角度看:以情景材料为背景考查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比较新航路 的开辟与郑和下西洋;设置相关的材料考查殖民扩张对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推动作用与给被侵略地区造成的灾难;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区别与联系;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关系等等都是高考重要的命题角度。从题型看:题型将可能从知识型、综合性逐渐过渡到分析、对比等高难度、深层次的能力型 【典型例题】 1.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解析】C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欧洲航海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葡等国的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这些条件具备了才开始新航路的开辟。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未超出地域限制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 2. (2009高考广东单科)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解析】A上述材料体现了交通、商品、人员和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表现。 A 行业竞争激烈 B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 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 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解析】B 从数据可以看出,企业数量减少,但工人总数、产量和投资额都在增长,体现了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4.(2009高考上海单科)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解析】D 此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材料的能力,《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第38讲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发展历程

第38讲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发展历程 明备考方向 握主旨精要 课程标准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 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 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 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 性和民族性 (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讲主要讲述了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 艺术的发展历程。随着科技的发展, 世界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化,世界文 学艺术空前繁荣,文学艺术家们各自 用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创作出了不 朽的文艺作品。文学艺术流派大致经 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和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进入20世纪, 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影视艺 术获得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 了重大影响 考纲要求(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一、文学的繁荣 1.浪漫主义文学 (1)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背景: ①欧洲的革命和战争加剧了欧洲局势的动荡。 ②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3)特征: ①主题内容: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创作风格: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4)成就:

(1)时间;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早期。 (2)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3)特征: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4)成就: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2)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代表: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目标 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意义 荷兰、英国等西欧国家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能力目标 注意横向和纵向联系。从纵向看,要联系当代的经济全球化;从横向看,适当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比较。 涉及材料的理解、概括、比较、分析能力,着重培养三种历史史观看问题的能力。 (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二)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工业革命 1.政治: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使中国开始沦为社会。 2.经济:中国逐步解体;中国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3.思想:激发国人探求新知,,提出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政治:帝国主义掀起,中国完全沦为社会; 2.经济: 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和) 【自主检测】 1.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人类历史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世界历史。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欧洲宗教改革 2.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他航行的目的是“是为了象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其中“将光明带给那些黑暗中的人们”是指() A.给土著人带去西方的工业文明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 3.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 A.商业资本的发展 B.航运中心的改变 C.海外市场的扩大 D.货币地租兴盛 4. 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班牙已经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B.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 D.荷兰打败西班牙,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5.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索新航路 D.局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论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国防

论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国防 论文关键词:和平与发展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国国防发展 论文摘要: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世界和平与人类发 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新的世界军事变革进一步深化,世界军事和安全斗争更加凸显,各国军事战略的优劣和军事斗争的成败,取决于如何应对这场极其深刻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周边形势趋于复杂,各种挑战趋于严峻。 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起源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被称为“新军事变革”的深刻变革。冷战结束,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两极格局解体而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大战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打不起来,但局部战争仍然时起时伏。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学说和战争形态的变化,以及军队建设及编制体制的调整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场新军事变革具有划时代的特征,实质是信息化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反映。 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基本体现 新军事变革根本性地动摇了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以来的传统制胜要素。新军事变革使得战场优势转型,信息技术导致战场日益透明,“非线性”与“非对称”日益成为战争指导原则。信息化进程推动军事组织结构和指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作战思想上也出现了重大的转变,以前社会物质技术条件从来是制约军队作战思想的重要因素,而当今时代,信息要素正成为军事力量构成的关键要素,系统集成正成为军事力量结构的基本形式,速度与精确正成为军事力量运用的主要目标追求。在信息化战争时代,质量缺憾变得越来越难以通过数量来弥补。这也就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然而在新军事变革中,战争依旧是政治在新条件下的继续。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飞速发展、战争形态断代性飞跃的情况下,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意志的力量、军队的士气和勇敢精神依然重要。而对于战争,我们依然需要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战争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较量。精神力量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战斗作风、意志品质、纪律观念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综合反映,决定战争的是人不是物,我们必须着眼于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谱写人民战争的新篇章。新军事变革的过程是旧军事力量体系逐步瓦解和新军事力量体系逐步形成的过程,它涉及军事领域的方方面面,是一次全面性的变革;同时,它又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渐进过程,必然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任何国家任何军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新军事变革催生了高技术的作战力量和多样化的作战手段,使现代战争的可控性增强,为运用军事手段达成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提供了低风险、高效能的可能选择。新军事变革的最新技术成果一旦与强权政治相结合,将为其实现战略意图提供新的物质技术支撑,进一步刺激军事干涉主义、军事扩张主义与黩武主义倾向的发展,特别是在战略力量对比日益悬殊的情况下,对武力使用的限制力越来越弱,战争的门槛越来越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路途将更加艰难。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作业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 文学艺术 1.(2019·湖北部分重点高中联考)17、18世纪的人类揭开了天体面纱的一个革命性的解释: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分解为有理性的人所能发现的少量简单的、始终如一的定律。这一“解释”()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B.预见了启蒙运动发生的必然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答案A 解析材料“揭开了天体面纱的一个革命性的解释”“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近代物理科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相对论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故D项错误。 2.(2019·宁夏石嘴山三中月考)有学者认为:“达尔文彻底完成了哥白尼式革命:他为生物学带来全新概念,将自然世界看作一个运动中的有序物质体系——人类不需要借助任何超自然力量,就可以解释这个概念。”这一认识是基于达尔文的研究()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竞争意识 C.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D.用证据解释了物种的进化 答案D

解析材料“达尔文彻底完成了哥白尼式革命”的含义主要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而达尔文的研究又是建立在实地考察及丰富证据基础之上的,故D项正确。A项是指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排除;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自然科学,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进化论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 3.(2018·江苏清江期中)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不久,这两朵乌云酿成了两场风暴。与这两场风暴有关的物理学成就分别是() A.相对论与量子理论 B.经典力学体系与相对论 C.量子论与光电效应 D.自由落体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A 解析光的波动理论和相对论有关,而玻尔兹曼理论和量子论有关,所以与这两场风暴有关的物理学成就分别是相对论与量子理论,而材料不涉及经典力学体系、自由落体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等选项,所以本题只有A项正确。 4.(2018·江苏沭阳期中)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材料中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资产阶级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说明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这是19世纪末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项正确。文艺复兴是在14~17世纪,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六十年代到19世纪中期,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指的是17、18世纪,故C项错误。 5.(2018·福建永春一中期中)爱因斯坦曾说:“为了使你们的工作增进人类

世界新军事变革

世界新军事变革 一.新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概况 新军事变革是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初露端倪,到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开始萌芽,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孕育和90年代后得到了全面发展,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进入到质变发展阶段。 1.孕育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 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大量在战争中使用,指挥自动化系统开始登上战争舞台,这标志着世界新军事变革开始进入萌芽阶段。 越南战争中,美军动用了当时除核武器外所有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其中以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最为引人注目。 1972年5月10日,美空军出动F—4飞机,使用“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一次攻击即摧毁了杜海大桥。此后不久,美军又使用这种炸弹轰炸了清化大桥和位于海防河畔的重点目标。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以双方首次大量使用导弹。在这一时期的以色列偷袭伊拉克核设施(1981年)、英阿马岛战争(1982年)、美国空袭利比亚(1986年)等局部战争,均显现了电子战和导弹攻击的威力。 新军事变革这一问题最早是由前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于1979年提出的,当时称之为“军事技术革命”。建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带动一系列高技术群的发展,占领科技制高点,加速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步伐。“奥加尔科夫预言”受到广泛关注,被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佩里接受,并开始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技术革命,大力发展以精确制导武器、电子信息装备和隐身战斗机为主的武器装备。 1993年,美国国防部基本评估办公室主任马歇尔提出用“新军事革命”代替“新军事技术革命”。 2.全面展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002年) 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分水岭。 一方面,初步运用新军事变革的成果,展示许多不同以往的战争的新特征。却使许多人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切身体会到新军事变革的紧迫性,促使仍然沉湎于机械化形态建设的人们从梦中苏醒。 第一,电子对抗空前激烈 远在“沙漠风暴”正式实施前,美军就制定了代号为白雪的作战计划,一场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摧毁与反摧毁为基本内容的隐形战争即在海湾战争激烈展开。而且还在以色列、土耳其、沙特三个方向建立了战略对抗网,部署了一批具有电子、红外干扰设备的空中电子与干扰机,以及装备有雷达发射定位侦察系统,雷达侦察接收系统,通信侦察测向系统,通信干扰系统的8个电子战情报营和5—7个电子战情报连,完全掌握了战区制电磁权。在战略失去突然性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凭借强大的电磁干扰,不仅确保了战役发起的突发性,而且保障了整个沙漠风暴行动的突然性。 第二,精确制导武器充当战争的主角 一是具备优良的计算机存储系统,敌我识别系统。 二是“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非凡战绩,不仅使它成为美国高技术武器库中的一颗明星,在战争史上首创了“以导反导”的高技术作战样式 第三,高技术机群大量投入战场 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多国部队共派出3200余架,多种型号的飞机。这些飞机都具有全方位攻击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高速突防能力。

第六讲 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第六讲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一、命题角度猜想: 2013年9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特别致辞。她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变成离群索居的“鲁宾逊”。李克强还强调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对外开放中获益匪浅。同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口将达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4亿人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对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愿与世界共同分享这一巨大的商机,也希望各国能够为中国发展提供更好的合作环境。 达沃斯论坛(即世界经济论坛)是以研究和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宗旨的非官方国际性机构,它的出现与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从历史上看,在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雏形到初步形成以及最终的确立,则一直与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有关。在复习中要重点把握,一是要理清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二是要结合工业革命,分析世界市场发展的原因;三是要重视国际合作在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知识储备摘要: 1.基本过程 (1)产生:16世纪初,的开辟和西方早期殖民侵略使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逐渐由走向统一的整体,并由此引发了革命与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也出现雏形。 (2)初步形成:世纪中后期期,以为最主要发明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展开。随后,因英国于1825年《》的颁布,工业革命开始向欧美其他国家扩展。随着欧美工业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欧美主要国家通过改革或革命运动,逐步实现了工业资产阶级统治。这些行为一方面扩大了各国的国内市场,美国南北战争、通过王朝战争的统一,1861年俄国、日本于1867年开始的,都是其具体的表现。十九世纪中期,为获取和,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随着日本的、澳大利亚沦为殖民地、中国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最终确立:19世纪末,由于的开展,随着和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垄断资本家的推动下,加紧对外扩张,并掀起了对世界的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以资本主义为为主导的世界市场也最终确立。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 2.基本表现 (1)交通运输:技术革新,增强竞争;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和;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使得交通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2)市场空间:遍布世界、联系紧密; (3)贸易总额:急剧增加、持续发展; (4)商品结构:西方产品、东方原料。 3.原因分析 (1)经济原因:的发展,需要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在侵略手段上,第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①世界市场的含义、主要类型②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③外汇及汇率的基本含义理解:①从世界市场的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扩大开放。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不等价交换,从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上了榨取了高额利润。运用: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必须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学习,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①世界市场的含义、主要类型 ②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 ③外汇及汇率的基本含义 理解:①从世界市场的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扩大开放。 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不等价交换,从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上了榨取了高额利润。 运用: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必须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学习,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经济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学习,了解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使学生树立改革开放意识、经济全球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 当代世界市场呈现出的新特点 三、教学难点 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四、教具准备 电脑 五、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六、教学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第七课中,我们主要介绍了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的有关知识。任何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运行都与世界市场紧密衔接,我国的市场也必然要与世界市场发生多方面的联系。那么,什么是世界市场?当代世界市场有哪些特点?什么是外汇和汇率?我们将在这一课中讲述。 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视觉传达史的发展与作品赏析

视觉传达史的发展与作品赏析 平面设计的起源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象征。在人类原始生活逐步走向文明的起始阶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将自身的思想感情用符号形式来传达。从历史资料记载的结绳记事演变到图形符号,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文明进程中的大转折。 西方近代平面设计对世界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平面设计领域的发展的变化并不单单是艺术上的表现和发展,还与这个时代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很重要的关系。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是这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应。而且艺术的发展又影响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的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现代艺术领域经历了各种流派,如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以及反传统美学思想的达达主义,都是在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背景中形成。都有各自的时代背景和特色,这些都为平面设计进入现代奠定了基础。 一平面设计的起始——19C的讽刺漫画 1.维多利亚时期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出现工业革命。继而影响到整个欧洲,引发了社会关系的一系列变革,加速了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

从工业时代开始,设计和制造开始出现了分工,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印刷业的发展,这为平面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工业运动时期艺术的典型代表就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维多利亚时期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时期。亚历山大利娜·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女王。维多利亚时期的设计,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中世纪哥特艺术的推崇,与巴洛克风格相似,矫揉造作、繁琐装饰、异国风气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给人以轻薄、繁琐,易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 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很多繁琐的美术字,如胖体字,繁字体,哥特式的复古字等等,为了追求富丽,华贵,花哨的效果,还用各种阴影,花卉图案等进行装饰。在这一时期的插图也非常接近写实的,同时海报,杂志等排版等也都极其的复杂,这种情况的出现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社会繁荣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正是因为这种风格与工业时期大规模的快速生产格格不入,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新艺术运动。 2 。早期的海报招贴时代 由于工业革命带动了印刷业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成为了海报画设计的黄金时期。1880年,海报画设计在英国街头几乎随处可见。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兄弟在巴黎的一间餐厅里向35位观众放映了《火车到站》等短片,当时那张题为《卢米埃电影》的海报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张电影海报。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及综合练习进步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一.浪漫主义文学 二.现实主义文学 (辽宁沈阳市市重点联合体期考)1.下列东西方文学作品中同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有 ①《西风颂》②《儒林外史》③《红楼梦》④《人间喜剧》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辽宁沈阳市市重点联合体期考)2.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B.法国大革命C.工业革命D.宗教改革 (广东省六校协作体2011届第三次联考)3某作品曾获此评价“既然是描摹整个社会,是从大动荡中来捕捉社会,那么就会出现、也必然会

出现在某一篇作品中恶多善寡的情形,就会在画卷的某个局部里冒出一帮罪人……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而他经常毫不掩饰地加以赞赏的人物,却正是他政治上的死对头……”由此推测,该作品应该属于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第三次联考)4.2009年10月8日,德国女作家赫塔·缪勒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

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下列作品与评审委员会评述的文学特点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A.《西风颂》B.《老人与海》C.《安娜·卡列尼娜》D.《巴黎圣母院》 三.20世纪世界文学 (河南省郑州市2011届预测)5.20世纪初,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

全球文化发展特点

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文化产业是全球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以及最具前景的朝阳产业。具有附加值高、环保、可持续、产业带动性强的特点,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重点产业。 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文化正在成为一种主导产业。国家控制文化的权力有所削弱,分权于国际组织、国内组织和国民个人,文化的产业化加剧了交流的不平等,弱小国家和社会群体对自己文化的不安全感增大,文化多元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如今,世界文化最新的发展趋势又呈现出怎样的一种现象呢?我们看到今天世界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政治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呈现出新6大特点: 一是世界文化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世界文化正在由一元化向多元一体的现代格局迈进。 二是文化经济化的趋势越来越强,今天的文化将变成明天的经济。 三是物质经济领域正在掀起一场文化风暴,物质产品文化化演变成经济文化化。

四是世界各国对文化发展越来越重视,采取的文化措施越来越强。 五是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文化产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六是文化和政治的互动与结合已成为一种走向。 环顾当今世界,我们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既重视传统文化,又重视现代文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他们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都非常惊人。美国《华盛顿邮报》曾报道,美国的最大出口产品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是工厂里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产品,包括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等。其中,美国的影视音像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航天产业的第二大创汇产业。为此,有人乐观预言,文化产业将会和信息产业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两大支柱产业。 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国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并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发展国家文化的惟一有效途径就是文化对外开放,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与他们展开最广泛的交往,追赶和适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敏锐把握世界文化发展的构成因素和驱动力量,如此才能借“他山之石”来发展自己。 数字化内容产业引领新世纪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内容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在世界产业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成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新趋势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新趋势 在文化日益为世界各国重视、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综合竞争力一部分的情况下,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国际都市文化,必须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作出判断和分析,这是我国一些大城市融入世界、建设国际文化都市的世界文化新背景。 全球化与世界文化发展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跨国资本的全球流动,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实践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拓展,以跨时空的交往、跨时空的实践,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实践方式的全球化。 全球化不是单个人、单个地区、单个民族、单个国家的行动,而是全球无数个人、无数个单位、无数个民族、无数种制度在全球经济与社会交流和交往实践中的互动,这种互动的多元性、多维性、多层性,决定了文化的多元性。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从本质上折射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全球化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促进了人类文化的新繁荣,也使我国都市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抉择。 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高技术化 经济全球化已经对中国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人家里,可能有

美国的电脑、日本电视机、德国电话、意大利冰箱、韩国的空调;喝可乐、吃肯德基、品咖啡,成为城市新的饮食习惯;看外国片、听外国流行歌曲、欣赏交响音乐会和芭蕾舞或职业篮球赛……这一切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空间。但你是否想过,中国市民生活和习惯国际化的背后是什么?实际上是以高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对中国生活方式的影响。 高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渗透和影响,表现为利润高、竞争力强的新的文化产业形态的形成。“高技术”含量的背后是“高文化”,“高文化”的实质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智商、高品味、高消费的需求在文化上的反映,进而刺激“高技术”的开发以满足“高文化”的需求。 世界文化的生态化 世界文化的生态化集中体现在以下二大层面:一是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的生态化趋势。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最早由希腊学者道萨严迪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人口猛增,资源锐减,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住房需求暴涨,环境生态恶化,各种城市问题愈演愈烈。在这种全球大背景下,人们开始对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进行思考,城市人居环境也随之成为世界各国相关学科关注的热点。1976年、1996年联合国第一次、第二次人类住区会议的召开,对城市人居环境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第二次人类住区会议,又称城市高峰会议,加深了人们对城市和城市化的认识,界定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概念。城市人居现代化、生态化、宜人化、家园化发展,城市与乡村由分离、隔绝再次走向融合,城市最终又回归到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