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中性点接地方式.

1、中性点接地方式.

1、中性点接地方式.
1、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接地方式

1.前言:1、集中电网系统规划、电气主接线、厂用电和设备选择等单元中有关中性点接地方式内容,统一讲解,建立系统概念;

2.内容包括中压、高压、超高压特高压系统,重点是中压。

一、概述

1、中性点接地的意义

三相交流电流系统的三相交汇处与参考地之间多种多样的关系。称之谓中性点接地方式。它是工作接地、安全接地和保护接地。选择不同的接地方式,对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意义重大。

2、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种类

序号接地方式

中压电网高压电网超高压电网特高压电网

3—66KV 110—220KV 330—500KV 750—1000KV

1 中性点不接地★

2 中性点直接接地★★

3 中性点选择性直接接地★★

4 中性点经电抗接地★★★

5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6 中性点经阻抗接地★

3、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性质

有效接地和非有效接地的零序阻抗范围:

X O/X1<3

R O/X1<1

基于对电网绝缘配合的考量,对工频过电压和短路电流的限制是其出发点。

4、选择接地方式要考虑的因素

电压等级

网络结构

安全性

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

环境保护

过电压水平

绝缘配合和避雷器选择

设备耐压水平

短路电流的控制

导体和设备选择

继电保护及其配合

高海拔地区

经济性

二、3—66KV中压电网的接地方式

1、沿革

2、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1)特点及适用范围

——单相接地不跳闸、连续运行;

——接地点电流为容性,易发生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工频过电压高,内部过电压高;

——架空网络多为瞬时性可恢复;

——避雷器选择100%。

适用于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小于7~10A的场合。

2)单相接地故障

流过的是电容电流

3)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

——接地点多次重燃引起;

U,稳态电压为线电压。——非故障相的最大过电压3.5

xg

——波及整个电网;

——时间持续很长;

——没有有效的保护设备,避雷器要避免动作,消弧柜的动作时间跟不上;

——接地点位置不易确定;

——易使P.T饱和引发谐振。

4)电容电流的限值

6~66KV电网:10A

6~10KV厂网:7A

5)电容电流计算

近似计算:6KV架空C I=0.015~0.017A∕Km

10KV 0.025~0.029A∕Km

35KV 0.1A∕Km

另一种估算通式:

Ic=(2.7~3.3)UeL×10-3A

式中L——线路长度Km;

Ue——网络额定线电压Km;

2.7——系数,适用于无架空地线;

3.3——系数,适用于有架空地线。

同杆双回线路为单回路的1.3~1.6倍。

电缆:Ic=0.1UeL A

发电机、厂用回路、封闭母线、变电所的Ic见手册。

带线性电阻的阻容吸收器,每台0.1~0.2μF。

带非线性电阻的阻容吸收器不计算。

3、中性点谐振接地方式

1)特点及使用范围

为了避免间歇性孤光接地过电压频繁发生,在接地电容电流超限时,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的谐振接地方式是传统做法。其特点与不接地方式雷同,区别有:

——接地点的电流是补偿过的电流;

——消弧线圈容量由Ic确定;

——Ic的变化要求有自动跟踪功能;

——需要采取措施抑制谐振过电压;

——多种小电流选线装置进入市场;

——统计内过电压达到3.2P.U。

2)适用范围

——6~66KV 中压电网; ——网络以架空线为主; ——不适宜电缆供电网络。 3)补偿原理 脱谐度:C

L

C I I I U -=

0=-L C I I 全补偿(U=0);

C I >L I 欠补偿(U>0); C I

通常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U<10%. 4)中性点位移 X O U u

d P U ?+=

2

2

式中X U ——电网额定电压KV ;

P ——电网的不对称度: d ——阻尼率; u ——脱谐度、

P 由线路各相对地电容不相等引起。不换位水平平排列,P 可达3.5%,一般不超过0.5~1.5%。

d 由线路各相对地泄露电阻和消弧线圈有功损耗决定。 O U 要求长时间O U <15%,1小时<30%,事故短时间≯100%。

在消弧线圈中串阻尼电阻可增大d ,降低O U ,还可阻尼全补偿时的谐振。 5)自动跟踪补偿

预调式——调匝式,调隙式;

随调式——调容式、调感式、编磁式、相控式。 6)小电流选线

利用稳态信号选线——幅值比较法,方向法,谐波法,有功分量法,负序电流法,注入信号寻迹法。

利用暂态信号选线——幅值与极性比较法,小波法,暂态零模电流方向法,暂态能量法。

利用工控机选线。 7)消弧线圈选择 型式:干式、油浸式 容量:3

35.1n

C

U I W KVA 式中n U ——系统标称电压 KV C I ——接地电容电流 A

1.35——储备系数,考虑C I 计算误差和过补偿要求; 位置:

——在任何运行方式下,不失去补偿; ——不宜把多套自动跟踪集中安置在同一位置;

——宜接在零序阻抗很小的变压器上,有Δ接线,内有Δ绕组或Z 型接线绕组;

——容量不大于变压器绕组容量,小于总容量的50%;对于n

n Y y 接线,

不超过20%。

——主变压器中性点未引出时,要设接地变;

——接在电源侧而不是负荷侧,防止负荷退出而失去补偿;

——两台主变不要合用一台消弧线圈;也不推荐两段母线合用一台。8)接地变

原理:Z型连接

结构:单相接地时,同柱绕组磁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零序磁通被迫从空气中流通,相当于漏抗,从而呈现低阻抗

9)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存在的问题

——过电压高

——要求绝缘水平高

——避雷器选择不当易坏

——难找事故点

——易谐振

——易发生异相接地

——难维护

——价高

4、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

1)原理

2)特点

——单相接地时,立即跳闸;

——非故障相工频过电压1.3~1.4P.U,内过电压2.5P.U

——可选用80%避雷器,设备绝缘水平低;

——接地电流为阻容性,当

I>C I时,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发生概

R

率大为降低;

——电阻容量和接地变容量根据阻性电流确定;

——不需要自动跟踪,没有复杂的调控和小电流选线,保护控制简单易行,选择性强,灵敏度高;

——电阻有低、中、高三种形式,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 ——易于扩建增容;

——材料有金属、非金属两种;

——不会谐振、不会异相接地,没有消弧线圈接地的诸多缺点。 3)适用范围

——以电缆为主的中压电网; ——弱绝缘设备较多的网络;

——高海拔地区,以“加强保护”替代“加强绝缘”。 4)对过电压的限制 相位说; 泄露说;N

O wC R 31

,半个周期内可把积累电量泄完。 阻尼说

有利于限制谐振过电压 5)低电阻接地 ——零序过滤器保护;

——为避开电机起动,要求R I >600A ;R<10Ω;

——大接地电流的害处,火烧连营、地电位升高、电阻容量大。 6)中电阻接地

——零序电流互感器保护;

——阻值范围10~200Ω;R I <200A ,取R I =(2~3)C I ; ——不考虑电机起动;

——注意对单芯电缆的零序电流保护。 7)高电阻接地方式

应用场合:C I <10A 时,为获取接地信号而设;发电机回路C I <10A 要求单相接地瞬时切机。 8)发电厂电阻接地应用例 ——发电厂 ——厂用电 ——风、光发电站 9)变电所电阻接地应用例 ——n

n Y y (Δ)变压器应用例

——分裂电抗器应用例 —— n y 变压器应用例 10)用户工程应用例

新疆天业、榆林北元、徐州中能硅业 11)接地电阻材料选择

金属与非金属之比较。 5、阻抗接地方式

上海思源公司 广州智光公司

三、110~220KV高压电网的接地方式

在110KV、220KV甚至330KV的高压电网中,变压器中性点的过电压保护方式,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的60多年中,经历了几次不同的发展阶段,体现了我国高压电网的蓬勃发展,彰显了电力科技的不断进步。

我国对高压电网的中性点采用的是有效接地方式,110、220、330KV变压器中性点均为直接接地。为了控制电网对地的零序阻抗,保证单相接地时的过电压和短路电流在允许范围之内,网内会有部分变压器中性点被选择为不接地运行。因此,根据网络结构和调度需要,除自耦变压器外的其他普通变压器都应具备不接地运行的条件。

当变压器处于不接地运行时,在变压器的中性点会出现多种形式的过电压。而变压器的中性点又大多采用的是分级绝缘。这就给中性点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带来了困难和问题。这里将以110KV电压为例,回顾探讨不断演进的几种保护方式的合理性和存在问题。

1.变压器中性点的过电压和绝缘水平

1.1 大气过电压

1)当雷击线路,冲击波侵入变压器时,以三相同时进波最严重。在中性点的反射,会是侵入波幅值的1.5~1.8倍。而侵入波幅值可认为与线端避雷器雷电冲击残压持平,不超过变压器高压端的冲击试验电压。

2)单相进波为三相进波的1/3,此电压已经超过了变压器中性点的绝缘水平。

3)两相进波为三相进波的2/3。

1.2 单相接地时

1)稳态,变压器中性点的过电压一般不超过0.6倍最大运行相电压xg

U

2)暂态,对中间变电所有可能达到1.5~1.8倍最大运行相电压,会使中性点避雷器动作,而对终端变电所,则可能再翻番。

1.3 非全相运行时

常见的非全相运行情况有,单相重合闸的使用,断路器同期性能不良或非全相拒动。

1)单相合闸时,中性点为相电压xg

U。两相合闸时,中性点

3。它们都超过了中性点避雷器的处于两相绕组的中性点为Uxg

2

动作电压(或灭弧电压)。

2)如出现谐振,中性点上的过电压可能达到2xg

U.若此谐振系由断路器三相同期性能不良引起,则要求断路器的合闸非同期性不超过5ms,分闸不超过10ms。

3)若变压器低压侧也有电源时,有可能发生不同步现象。中性点的电压将为两系统相电压之差。反相最严重,可达2xg

U。

1.4 绝缘水平

表1-1 110KV分级绝缘变压器中性点和线端绝缘水平

绝缘等级/KV

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有

效值)/KV 雷电全波冲击耐受电压(峰值)/KV

35 中性点 44 60

85

95

140

185

250

325

线端 110 200 480 表1-2 220~330KV变压器中性点和线端绝缘水平

系统标称电压(KV)

系统最高

电压(KV)

中性点接地

方式

雷电全波和

截波(KV)

短时(1min)

工频(有效

值)(KV)

220 252

直接接地185 85

经接地电抗

接地

185 85

不接地400 200

线端850,950 360,395

330 363

直接接地185 85

经接地电抗

接地

250 165 线端1050,1175 460,510

2.第一代保护方式

2.1 保护方式:采用带有串联间隙的碳化硅(sic)阀式避雷器。

2.2 时段:新中国成立—20世纪60年代中期。

1)避雷器的冲击放电电压和冲击残压应低于变压器中性点的冲击耐压。

2)避雷器的灭弧电压应大于因电网一相接地而引起的中性点电位升高的稳态值,以避免避雷器爆炸。 2.4 存在问题

对110KV 变压器中性点来说,中性点绝缘大多采用35KV 电压等级,如用FZ-35或FCZ-35型避雷器都能满足第1)条;但它们的灭弧电压为41KV 。小于KV 9.4315.13

110

6.0=??,不满足第2)条。所以

在20世纪50年代FZ-35爆炸事故很多。50年代末,电力部门以反事故措施形式下达指令:采用ZXFZ-20替代FZ-35。这时的灭弧电压已经提升到50KV ,大于43.9KV 。减少了爆炸事故。但其中冲击放电电压154KV ,与设备的冲击耐压水平180KV 之比,仅为1.17,达不到1.4绝缘配合系数的标准。

考虑到避雷器距离变压器中性点很近,而流过中性点避雷器的雷电流受到变压器绕组的阻制,幅值很小,陡度不大,也就勉强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第一代保护方式随着第二代保护方式的出现而告终。

3. 第二代保护方式

3.1 保护方式:避雷器并联棒式放电间隙。它们与接地隔离开关共三台设备独立散装。

3.2 时段:20世纪60年代末—2008年。

1)对间隙的要求:雷电波侵入时,间隙不应动作;当系统处于有效接地状态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间隙不应动作;当电网处于失地状态同时又出现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或者变压器高低两侧均有电源且处于失步状态时,间隙应放电,以保护避雷器;间隙动作电压要与被保护中性点绝缘水平相配合,可靠地保护中性点绝缘。

2)对避雷器的要求:避雷器在工频过电压下不应动作;在雷电过电压和接地暂态过电压下应动作;避雷器的残压要小于变压器中性点绝缘耐受水平,并保持一定的配合裕度;避雷器的残压不能引起间隙放电。

3.4 保护原理

根据上述保护条件要求,理想的棒间隙和避雷器伏秒放电特性配合如图1所示。

τ为其交点的过电压波的波头时间。当τ小于oτ时(如图1中o

τ大气过电压),间隙放电电压高而不会击穿。这时避雷器动作;当

τ时(如内部过电压),间隙先于避雷器击穿,保护避雷器,并大于o

使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为了保证绝缘配合的安全性,1985年修订GB1094《电力变压器》时,提高了变压中性点绝缘水平,将短时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由85KV提高到95KV,雷电全波冲击耐受电压(峰值)由185KV提高到250KV。这相当于把35KV的绝缘等级提高到了44KV。

3.5存在问题

1)间隙放电电压分散性大。

图2为对棒间隙(间隙距离140mm)在正极性雷电冲击下实测的伏秒特性。从图看出放电电压的分散性很大。这是由于棒间隙本身的电场分布不均匀所致。加上间隙都是由工人按设计图纸现场制作,加

τ会在较大范围内变动,甚至于避雷器工粗糙。以及气候影响等。o

的伏秒特性没有交点。两者配合失位,导致频发误动作。

2)间隙放电出现陡波。

图3为间隙在雷电波作用下击穿时的波形。图中看到极高的幅值

和陡度。在变压器中性点绕组的匝间形成极高的电位梯度,对纵绝缘威胁很大。

3)各地区配置不统一

图4为变压器中性点的接线标准配置。但有些地区在实施中都采用了不同的方案。如:

有个别地区不设避雷器,仅设置隔离开关和放电间隙。主要认为间隙与避雷器的配合不到位。不如只装间隙。但会面临间隙熄弧时产生的高陡度过电压,威胁变压器绕组的匝间绝缘。

还有个别地区不设间隙,主要认为间隙放电电压不准。而氧化锌避雷器通流容量已比碳化硅避雷器大许多,具有一定的内过电压保护功能。但仍不能解决在内过电压下避雷器爆炸问题和偶然形成的不接地局部电网问题。

也有个别地区要求在中性点加装电压互感器,以监视放电记录中性点出现的过电压和波形。但这要付出较高的代价。

4)间隙整定困难

间隙要依据电网的1

/0x

x是

x值进行过电压计算进行整定。但1

/0x

变化的。设计者并不掌握,也没有条件对整个电网的间隙距离经常调整。往往是以不变应万变,由当地供电部门给定放电电压或固定的间隙距离,有100~135mm不等。各地区规定的范围差别很大。导致与避雷器的动作电压配合不理想。

5)现场组装占地多

各原件分别采购,分立安装。现场的施工安装工作量大,又没有必要的试验设备,调试困难,占地面积较大。

4. 第三代保护方式

4.1保护方式

避雷器并联球形放电间隙。

它们与接地隔离开关共三台,按图4组成一体之成套装置。

4.2 时段:2006—现在。

4.3 保护条件

1)不管是那一种过电压,只要过电压的幅值超过了避雷器动作电压,避雷器都应动作。

2)避雷器动作后,端子电压上升到15 5%时,球间隙都要放电,把避雷器短接,并释放过电压电能。

3)球间隙的放电冲击系数应为1,即雷电冲击放电电压和工频峰值的放电电压相同,不受波形的影响。

4.4 保护原理

鉴于第二代保护方式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帮间隙的放电整定值和分散性问题,第三代保护方式就从放电间隙着手,做了以下技术改进:1)把棒间隙改为球间隙,球的直径和间隙距离之间的配合比,严格遵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52号会刊给出的标准放电电压值进行设计,确保了球隙放电电压在工频交流,正负极性电波,正负极性标准全波冲击和长波尾冲击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把放电电压分散性降低为最低。

2)有几乎固定不变的球间隙放电电压直接与避雷器的动作电压进行配合。而不是要根据网络的1

x值进行计算和整定。避免了因

/0x

系统不同,变压器位置不同,运行方式不同,过电压形态不同等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间隙计算整定困难。使得间隙和避雷器之间的配合简单易行,固定不变。

3)球间隙表面是有一定半径的圆弧,放电电弧极易在电磁力的作用力下,向外拉弧熄灭。大大降低了电弧对球间隙的灼伤,减少了维修工作量,延长了设备寿命。

4)这样就可以一切都在工厂生产。实现标准化、装配化,大大减少了现场加工调试工作量。更进一步把第二代的散装元件组装为成套设备,提高了产品质量和过电压保护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完成了质的飞跃。

4.5 存在问题

1)间隙的放电电流达数万安培。特别是对棒间隙,几乎每次放电都会对棒间隙的端部烧损。每放电一次,就要换修一次。重新进行调试。大的放电电流也超过了回路中的电流互感器动热稳定倍数,降低了测量准确级,甚至烧坏了电流互感器。

2)制造极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厂家不了解第三代产品的内涵,球的直径,间隙取值随意性很大。根本就没有和避雷器之间的配合。失掉了保护的意义。在恶意竞争的环境下,更有粗制滥造者,以电镀代替不锈钢,以棒替代球。无试验,无鉴定。以劣质产品充斥市场。使得变压器的中性点保护沦为薄弱环节,严重影响了安全运行。

5.第四代保护方式

5.1保护方式。在第三代保护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两项功能:

1)限流式,在间隙回路中串加限流电阻。

2)间隙放电后,自动合闸接地隔离开关,把不接地系统改变为直接接地系统。本项目为可选项目。

5.2 时段:2012—现在。

5.3 保护条件

1)过电压的保护条件同第三代。

2)把放电电流从数万安培限流到几千到几百安培。降低1~2个数量级。

3)放电瞬间起动GW8或GW13型接地隔离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指令开关合闸,合闸时间为隔离开关的固有合闸时间。

5.4 限流的必要性。

电网失地时,若线路有接地故障,变压器中性点出现的高幅值过电压将把间隙击穿,突然演化为直接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短路。

5.4.1 放电电流的估计。

图为避雷器与棒间隙并联时,110KV电压等级避雷器动作后的间隙放电的典型波形。

间隙放电为极陡的电压波,接地部分仅有接地装置小范围的接地体,能发挥入地泄流作用,估算电阻约为2Ω左右。对常用的间隙距离为110~120mm的棒间隙,工频放电压约为52~54KV,雷电冲击约为100~115KV,由此推算出冲击放电电流达42~52KA。有效值为16.8~20.8KA。

此估算值与常用GW13型接地隔离开关额定动稳定电流55KA,额定热稳定电流16KA,基本吻合。

5.4.2 大的放电电流的危害

不仅是二代还是三代产品,不论是从那一个角度来考查,无限流间隙在击穿放电时,放电电流击穿峰值达50KA,有效值近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参考文本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参考 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问题的提出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电力系统许多方 面的综合性技术课题,它不仅涉及到电网本身的安全可靠 性、过电压绝缘水平的选择,而且对通讯干扰、人身安全 有重要影响。 2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比较 (1)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即中 性点对地绝缘,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任何附加设

备,投资省,适用于农村10kV架空线路长的辐射形或树状形的供电网络。该接地方式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流过故障点的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需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单相接地故障,迅速处理,避免故障发展为两相短路,而造成停电事故。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电流很小,若是瞬时故障,一般能自动消弧,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大,不会破坏系统的对称性,可带故障连续供电2h,从而获得排除故障时间,相对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2)中性点经传统消弧线圈接地。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即在中性点和大地之间接入一个电感消弧线圈,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利用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对接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使流过接地点的电流减小到

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接地方式 1.前言:1、集中电网系统规划、电气主接线、厂用电和设备选择等单元中有关中性点接地方式内容,统一讲解,建立系统概念; 2.内容包括中压、高压、超高压特高压系统,重点是中压。 一、概述 1、中性点接地的意义 三相交流电流系统的三相交汇处与参考地之间多种多样的关系。称之谓中性点接地方式。它是工作接地、安全接地和保护接地。选择不同的接地方式,对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意义重大。 2、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种类 序号接地方式 中压电网高压电网超高压电网特高压电网 3—66KV 110—220KV 330—500KV 750—1000KV 1 中性点不接地★ 2 中性点直接接地★★ 3 中性点选择性直接接地★★ 4 中性点经电抗接地★★★ 5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6 中性点经阻抗接地★ 3、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性质 有效接地和非有效接地的零序阻抗范围: X O/X1<3 R O/X1<1 基于对电网绝缘配合的考量,对工频过电压和短路电流的限制是其出发点。

4、选择接地方式要考虑的因素 电压等级 网络结构 安全性 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 环境保护 过电压水平 绝缘配合和避雷器选择 设备耐压水平 短路电流的控制 导体和设备选择 继电保护及其配合 高海拔地区 经济性 二、3—66KV中压电网的接地方式 1、沿革 2、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1)特点及适用范围 ——单相接地不跳闸、连续运行; ——接地点电流为容性,易发生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工频过电压高,内部过电压高; ——架空网络多为瞬时性可恢复;

——避雷器选择100%。 适用于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小于7~10A的场合。 2)单相接地故障 流过的是电容电流 3)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 ——接地点多次重燃引起; U,稳态电压为线电压。——非故障相的最大过电压3.5 xg ——波及整个电网; ——时间持续很长; ——没有有效的保护设备,避雷器要避免动作,消弧柜的动作时间跟不上; ——接地点位置不易确定; ——易使P.T饱和引发谐振。 4)电容电流的限值 6~66KV电网:10A 6~10KV厂网:7A 5)电容电流计算 近似计算:6KV架空C I=0.015~0.017A∕Km 10KV 0.025~0.029A∕Km 35KV 0.1A∕Km 另一种估算通式: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正式版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及 优缺点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即是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人一定电阻值的电阻。该电阻与系统对地电容构成并联回路,由于电阻是耗能元件,也是电容电荷释放元件和谐振的阻压元件,对防止谐振过电压和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有一定优越性。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方式有高电阻接地、中电阻接地、低电阻接地等三种方式。这三种电阻接地方式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对于用电容量大且以电缆线路为主的

电力系统,其电容电流往往大于30A,如果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不仅调谐工作繁琐困难,故障点不易寻找,而且消弧线圈补偿量增大,使得投资增加,占地面积也随之增大。电缆线路不宜带故障运行,采用消弧线圈可以带故障运行的优点也不能发挥,因此这样的系统常采用电阻接地。电阻接地根据系统电容电流的不同,分为高电阻接地和中电阻接地两种情况。 (1)高电阻接地 高电阻接地多用于电容电流为10A或稍大的系统内。接地电阻的电阻值按照流经该电阻上的电流稍大于系统的接地电容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类及特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类及特点一、我国城乡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概况 (1)建国初期,我国各大城市电网开始改造简化电压等级,将遗留下来的3kV、6kV配电网相继升压至10kV,解放前我国城市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直接接地和低电阻接地方式都存在过,上海10kV电缆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经电缆接地、经电抗接地3种方式并存运行至今,北京地区10kV系统中性点低电阻与消弧线圈并联接地,上海35kV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和低电阻接地2种方式并存至今。但是,从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我国10,66kV系统中性点,逐步改造为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方式,这种情况在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7-79》中规定得很明确。 (2)8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10kV配电网中,电缆线路增多,电容电流相继增大,而且运行方式经常变化,消弧线圈调整存在困难,当电缆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间一长,往往发展 相短路。从1987年开始,广州区庄变电站为了满足较低绝缘水平10kV电缆线路的成为两 要求,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接着在近20个变电站推广采用了低电阻接地方式,随后深圳、珠海和北京的一些小区,以及苏州工业园20kV配电网采用了低电阻接地,90年代上海35kV配电网也全面采用电阻接地方式。 (3)90年代对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SDJ7-79)进行了修订,并已颁布执行,在新规程中,有关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修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原规程中规定3,10kV配电网中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30A时才要求安装消弧线圈,新的规程将电容电流降低为大于10A时,要求装消弧线圈。

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影响(通用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影响(通用 版)

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影响(通用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摘要: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即是将中性点直接接入大地。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时,就形成单相短路,其接地电流很大,使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这种大电流接地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关键词:中性点接地方式 1中性点直接接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即是将中性点直接接入大地。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时,就形成单相短路,其接地电流很大,使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这种大电流接地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内过电压最低,而过电压是电网绝缘配合的基础,电网选用的绝缘水平高低,反映的是风险率不同,绝缘配合归根到底是个经济问题。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接地电流大,故对通讯系统的干扰影响也大。当电力线路与通讯线路平行走向时,由于耦合产生感应电压,对通讯造成干扰。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点还会产生较大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此时,若工作人员误登杆或误碰带电导体,容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对此只有加强安全教育和正确配置继电保护及严格的安全措施,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其办法是:①尽量使电杆接地电阻降至最小;②对电杆的拉线或附装在电杆上的接地引下线的裸露部分加护套;③倒闸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2中性点不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即是中性点对地绝缘,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投资省。适用于农村10kV架空线路为主的辐射形或树状形的供电网络。该接地方式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其流过故障点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需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单相接地故障,迅速处理,以免故障发展为两相短路,而造成停电事故。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电流很小,若是瞬时故障,一般能自动熄弧,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大,不会破坏系统的对称性,故可带故障连续供电2h,从而获得排除故障时间,相对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类、特征及应用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类、特征及应用 摘要:供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运行,供电可靠性,过电压和绝缘的配合,继电保护,接地设计等多个因素,而且对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电子干扰、人身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目前供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四种,本文对这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分类、分析与比较,并针对发展中城市配电系统中接地变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中性点接地系统接地变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地的连接方式。可以分为大接地电流系统和小接地电流系统,前者即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流系统,后者又分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系统。 1.大接地电流系统 大接地电流系统,即将中性点直接接地。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就形成单相接地短路,线路上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使线路保护装置迅速动作,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大电流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电位仍为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基本不变,这是它的最大优点。因此在这种系统中的输电设备绝缘水平只需按电网的相电压考虑,较为经济。此外,该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会产生间歇性电弧引起的过电压,不会因此而导致设备损坏。大接地电流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缺点也很多,首先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允许电网继续运行,防止短路电流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可靠性不如小接地电流系统。其次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点还会产生较大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的接地电流较大,对通讯系统的干扰影响也大,特别是当电力线路与通讯线路平行走向时,由于耦合产生感应电压,对通讯造成干扰。 2.小接地电流系统 小电流接地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系统。小接地电

中性点接地方式

1 中性点直接接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即是将中性点直接接入大地。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时,就形成单相短路,其接地电流很大,使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这种大电流接地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内过电压最低,而过电压是电网绝缘配合的基础,电网选用的绝缘水平高低,反映的是风险率不同,绝缘配合归根到底是个经济问题。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接地电流大,故对通讯系统的干扰影响也大。当电力线路与通讯线路平行走向时,由于耦合产生感应电压,对通讯造成干扰。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点还会产生较大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此时,若工作人员误登杆或误碰带电导体,容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对此只有加强安全教育和正确配置继电保护及严格的安全措施,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其办法是:①尽量使电杆接地电阻降至最小;②对电杆的拉线或附装在电杆上的接地引下线的裸露部分加护套;③倒闸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2 中性点不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即是中性点对地绝缘,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投资省。适用于农村10kV架空线路为主的辐射形或树状形的供电网络。该接地方式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其流过故障点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需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单相接地故障,迅速处理,以免故障发展为两相短路,而造成停电事故。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电流很小,若是瞬时故障,一般能自动熄弧,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大,不会破坏系统的对称性,故可带故障连续供电2h,从而获得排除故障时间,相对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因其中性点是绝缘的,电网对地电容中储存的能量没有释放通路。在发生弧光接地时,电弧的反复熄灭与重燃,也是向电容反复充电过程。由于对地电容中的能量不能释放,造成电压升高,从而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或谐振过电压,其值可达很高的倍数,对设备绝缘造成威胁。 此外,由于电网存在电容和电感元件,在一定条件下,因倒闸操作或故障,容易引发线性谐振或铁磁谐振,这时馈线较短的电网会激发高频谐振,产生较高谐振过电压,导致电压互感器击穿。对馈线较长的电网却易激发起分频铁磁谐振,在分频谐振时,电压互感器呈较小阻抗,其通过电流将成倍增加,引起熔丝熔断或电压互感器过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 ——适宜于以电缆线路为主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一、前言 三相交流电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方式,称为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问题,既涉及到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也涉及电网的经济性。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接影响到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系统过电压水平及过电压保护元件的选择、继电保护方式、系统的运行可靠性、通讯干扰等。在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时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全面考虑。 我国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一般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由于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的工频电压升高不会超过1.4倍运行相电压;暂态过电压水平也相对较低;故障电流很大继电保护装置能迅速断开故障线路,系统设备承受过电压的时间很短,这样就可以使电网中设备的绝缘水平降低,从而使电网的造价降低。这里对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不做过多的讨论,下面主要讨论6~35kV配电网的接地方式。 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 ●不接地 ●经消弧线圈接地 ●经电阻接地 自1949年至80年代我国基本上沿用前苏联的规定,6~35KV电网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谐振)接地方式。近10多年来沿海一些大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电网的容量和规模急剧扩大,配电线路逐步实现电缆化,系统电容电急剧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大规模城市电网改造,电缆线路逐步代替架空线路,电网结构大大加强。在电缆线路为主的城市电网中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因单相接地过电压烧坏设备的事故概率大大增加,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城市电力部门广泛考察了国外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结合本地电网的具体情况,经过充分的分析、研究,发现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简述 电力系统中性点是指星形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它与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绝缘水平、过电压保护、继电保护、通信干扰(电磁环境)及接地装置等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人们防止系统事故的一项重要应用技术,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密切结合的特点,因而是电力系统实现安全与经济运行的技术基础。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是技术问题,但也是经济问题。在选定方案的决策过程中,应结合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全面考虑,使系统具有更优的技术经济指标,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不良后果。 简言之,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 接地,出于不同的目的,将电气装置中某一部位经接地线和接地体与大地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 根据接地的目的不同,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 工作接地是指为运行需要而将电力系统或设备的某一点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避雷器接地等都属于工作接地。 保护接地是指为防止人身触电事故而将电气设备的某一点接地。如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互感器二次线圈接地等。 接地方式主要有2种,即直接接地系统和不接地系统。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又称大电流系统;适于110kV以上的供电系统,380V以下低压系统。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是会使保护马上动作切除电源与故障点。 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增高和系统容量增大,设备绝缘费用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的优点已居于次要地位,主要考虑降低绝缘投资。所以,110kV及以上系统均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对于380V以下的低压系统,由于中性点接地可使相电压固定不变,并可方便地获得相电压供单相设备用电,所以除了特定的场合以外(如矿井),亦多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 对于高压系统,如110kV以上的供电系统,电压高,设备绝缘会高,如果中性点不接地,当单相接地时,未接地的二相就要能够承受√ 3倍的过电压,瓷绝缘子体积就要增大近一倍,原来1米长的绝缘子就要增加到1.732米以上,不但制造起来不容易,安装也是问题,会使设备投资大大增加;另外110kV以上系统由于电压高,杆塔的高度也高,不容易出现单相接地的情况,因而就是出现了接地就跳闸也不会影响多少供电可靠性,因而从投资的经济性考虑,在110kV以上供电系统,多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在低压380/220V系统中,有许多单相用电设备,如果中性点不接地运行,则发生单相接地后,有可能未接地的相电压会升高,因过电压烧毁家用电器,从安全性考虑,必须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将中性点牢牢接地。 1kV以下的供电系统(380/220伏),除某些特殊情况下(井下、游泳池),绝大部分是中性点接地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的危险。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优点:发生单相接地时,其它两完好相对地电压不会升高,因此可降低绝缘费用,保证安全。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原则: 系统中变压器的中性点是否接地运行原则是:应尽量保持变电所零序阻抗基本不变,以保持系统中零序电流的分布不变,并使零序电流电压保护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变压器不致于产生过电压危险,一般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有如下原则: (1)电源端的变电所只有一台变压器时,其变压器的中性点应直接接地运行。 (2)变电所有两台及以上变压器时,应只将一台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当该变压器停运时,再将另一台中性点不接地变压器改为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若由于某些原因,变电所正常情况下必须有两台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则当其中一台中性点直接接地变压器停运时,应将第三台变压器改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 (3)双母线运行的变电所有三台及以上变压器时,应按两台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运行,并把它们分别接于不同的母线上,当其中一台中性点直接接地变压器停运时,应将另一台中性点不接地变压器改为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 (4)低电压侧无电源的变压器的中性点应不接地运行,以提高保护的灵敏度和简化保护接线。 (5)对于其他由于特殊原因的不满足上述规定者,应按特殊情况临时处理,例如,可采用改变保护定值,停用保护或增加变压器接地运行台数等方法进行处理,以保证保护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中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情况: 已知条件已给出: (1)网络运行方式 最大运行方式:机组全投 最小运行方式:B厂停1号机组,D厂停2号机组。 (2)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情况 发电厂B: 最大运行方式运行时,变压器2号(或3号)中性点接地,未接地的变压器中性点设置接地开关,用于接地倒换。 最小运行方式运行时, 3号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发电厂D: 最大运行方式运行时,110KV母线下,变压器1(或2)中性点接地,未接地的变压器中性点设置接地开关,用于接地倒换;35KV母线下,5号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 最小运行方式运行时,110KV母线下,变压器1中性点接地,35KV母线下,5号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 发电厂C: 由于变压器1、2的低压侧无电源,因此中性点不接地运行。 发电厂E: 由于变压器1、2的低压侧无电源,因此中性点不接地运行。 发电厂F: 由于变压器1、2的低压侧无电源,因此中性点不接地运行。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电气连接方式,称为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同时直接影响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过电压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通讯干扰等。一般来说,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变电所中变压器的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因此,在变电所的规划设计时选择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中应进行具体分析、全面考虑。 我国110kV及以上电网一般采用大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在实际运行中,为降低单相接地电流,可使部分变压器采用不接地方式),这样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会超过1.4倍运行相电压;暂态过电压水平也较低;故障电流很大,继电保护能迅速动作于跳闸,切除故障,系统设备承受过电压时间较短。因此,大电流接地系统可使整个系统设备绝缘水平降低,从而大幅降低造价。 6~35kV配电网一般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近几年来两网改造,使中、小城市6~35kV配电网电容电流有很大的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危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及经电阻接地。 1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适用于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IC10A时,接地点电弧难以自熄,可能产生过电压等级相当高的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且持续时间较长,危及网内绝缘薄弱设备,继而引发两相接地故障,引起停电事故;

·系统内谐振过电压引起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烧毁TV,甚至烧坏主设备的事故时有发生。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适用于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IC>10A,瞬间性单相接地故障较多的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 其特点为: ·利用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补偿接地点流过的电网容性电流,使故障电流

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类型

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类型 由于早期电力系统中首次接地故障不要求切断(tripping)系统,所以这样的系统多数中性点不接地。对于连续程序工业来说,首次接地故障所致的非计划停机尤不可取。这些电力系统需要接地探测系统,但是故障定位通常很难。虽然实现了最初的目标,不接地系统无法控制瞬态过电压。 典型配电系统中系统导线和大地之间存在容性耦合。因此,当相对地发生多次重燃时,这种串联谐振LC回路会产生远超过线电压的过电压。这反过来降低了绝缘寿命从而引起可能的设备故障。 中性点接地系统与熔断器相似,直到系统发生故障时才启动。与熔断器一样,中性点接地系统保护设备及工作人员免受伤害。故障持续时长以及故障电流大小是导致这种伤害的两个因素。接地继电器使断路器跳闸并限制故障持续时间,中性点接地电阻限制故障电流大小。 1 中性点接地的重要性 对于中低压电力系统来说有许多中性点接地方式可用。变压器,发电机和旋转机械的中性点对地网络的基准电压为零。相对于不接地系统来说,这种保护措施具有许多优势:z降低瞬态过电压; z简化接地故障定位; z提高系统及设备的故障保护能力; z缩短维护时间并降低维护费用; z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更高; z提高雷电保护水平; z降低故障频率。 2 中性点接地方法 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以下五种: z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z中性点固定接地系统; z中性点电阻接地系统; 低电阻接地 高电阻接地 z中性点谐振接地系统; z谐振接地系统; z接地变压器接地。 2.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不接地系统中导线和大地之间没有内部连接。但是,这样的系统中,系统导线和相邻的地表间存在容性耦合。因此,所谓的“不接地系统”实际上是具有分布电容特质的“容性接地系统”。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这种分布电容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实际上,它建立了一个系统的中性点,因而效果是有益的。因此,地面上的导体仅仅被施加线对中性点的电压。。 在接地故障条件下会产生问题。一条线路接地故障会导致整个系统均出现线电压。因此,系统的所有绝缘均需承受1.73倍的正常电压。这种情况经常导致老电动机和变压器由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及作用 综合2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及作用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一般有以下几类: 1.中性点不接地: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故障电流就是发电机三相对地电容电流,当此电流小于5A时,并没有烧毁铁芯的危险。发电机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一般适用于小容量的发电机。 (中性点经单相电压互感器接地: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单相电压互感器仅仅用来测量发电机中性点的基波和三次谐波电压。这种接地方式能实现无死区的定子接地保护) 2.中性点直接接地:在这种接地种方式下,接地电流很大,需要立即跳开发电机灭磁开关和出口断路器(或发变组出口断路器)。 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将在零序电压作用下产生感性电流,从而对单相接地时的电容电流起补偿作用(采用过补偿方式,以避免串联谐振过电压)。这种方式也可以实现高灵敏度既无死区的定子接地保护。

4.中性点经单相变压器高阻接地:发电机中性点通过二次侧接有电阻的接地变压器接地,实际上就是经大电阻接地,变压器的作用就是使低压小电阻起高压大电阻的作用,这样可以简化电阻器结构、降低造价。大电阻为故障点提供纯阻性的电流,同时大电阻也起到了限制发生弧光接地时产生的过电压的作用。注意发电机起励升压前要检查接地变压器上端的中性点接地刀闸合好。 发电机中性点经单相变压器高阻接地接地装置设计及选型 1.发电机中性点接地电阻的计算原则 1)接地点阻性电流>(1.0~1.5)容性电流(以保证过电压不超过2.6倍相电压即1.5倍的线 电压1.5U N=2.6U X) 2)3A<接地点总电流<(10~15A),以满足保护灵敏度和不烧坏铁芯的要求; 3)10kv 10MW发电机最大容性电流<4A C<2.1 uF 2.电容及电容电流计算: =0.7242uF(发电机厂家提供); 1)发电机定子绕组三相对地电容C of 2)10kV母线每100m三相母线电容电流约为0.05A(假设为260米高压连接母排) =0.06829uF 0.05×2.6=0.13A即三相对地电容 C ol =0.2uF(经验值); 3)发电机出口至升压主变低压绕组间单相对地等值电容为C 02 4)主变低压侧三相对地电容20470PF即0.02047 uF 5)阻容参数:单相电容0.1 uF,三相为0.3 uF 发电机的三相对地总电容:C=0.7242+0.06829+0.6+0.02047+0.3=1.71296uF 发电机系统电容电流为: I C=ω CU X×103=2πf CU X×103=314×1.71296×106 ×10.5/3×103=3.26A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比较分析

1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比较分析 1.1概述 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主要有三种: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三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及不同的适用范围。 1.2配电网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特点 (1)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 总体上来说,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单相接地故障还能继续供电的优点;但由于其容易产生幅值较高的电弧接地过电压(3.5 p.u.),并由此可能引发危害整个配电网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对设备的绝缘水平要求高,这势必增加设备绝缘方面的投资。 该中性点接地方式仅适用于电容电流小于10A的农村架空配电网。因为当架空线路不长时, 对地电容电流不大, 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数值较小,不易形成稳定的接地电弧, 一般均能迅速自动灭弧而无需跳闸,能保证连续供电。但当线路较长、对地电容电流相对较大, 对地故障电弧不可能自动熄灭,此时可能会出现由于持续电弧引发严重过电压而烧毁设备的情况,严重影响正常供电。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 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单相接地时的接地故障电流。,形成一个与对地电容电流的大小接近但方向相反的电感电流,它们之间相互补偿,可以使接地处的电流变的很小,这样可以使电弧在电流过零后自动熄灭,从而消除电弧接地过电压及其由此引发危害配电网的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危害,保证正常供电。 优点:可以消除间歇性电弧过电压,保证故障迅速消失,恢复正常供电。 缺点: 1、消弧线圈要增加额外投资,而且电容电流越大,投资也越大; 2、消弧线圈在谐波分量严重的情况下并不能根除接地电弧的产生,因为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4457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详 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电气连接方式,称为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同时直接影响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过电压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通讯干扰等。一般来说,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变电所中变压器的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因此,在变电所的规划设计时选择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中应进行具体分析、全面考虑。 我国110kV及以上电网一般采用大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在实际运行中,为降低单相接地电流,可使部分变压器采用不接地方式),这样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会超过1.4倍运行相电压;暂态过电压水平也较低;故障电流很大,继电保护能迅速动作于跳闸,切除故障,系统设备承受过电压时间较短。因此,大电流接地系统可使整个系统设备绝缘水平降低,从而大幅降低造价。 6~35kV配电网一般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近几年来两网改造,使中、小城市6~35kV配电网电容电流有很大的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危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及经电阻接地。 1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适用于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IC 10A,瞬间性单相接地故障较多的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 其特点为:

城市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参考文本

城市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城市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参考文 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摘要】分析城市配电网在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 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系统中性点工作方 式的特点。综合考虑了供电可靠性,系统绝缘水平和过电 压,对电讯设施的影响及继电保护等因素,提出了对不同 电压等级和不同供电线路方式的配电网如何合理选择系统 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关键词】城网中性点接地选择 我国城市电网的电压等级和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基本上沿用了前苏联划分的电压等级和采用的中性点接地

方式。即将城市配电网大致划分为高压配电网(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中压配电网(110kV以下电压等级),低压配电网(380V及以下电压等级)三种形式。所采用的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等三种形式。对于高压配电网,其中性点一般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对于中压配电网,其中性点一般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对于低压配电网,其中性点也一般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在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城市,城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是随着电压等级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接地方式。对于同一电压等级的城市配电网,随着城市供电线路是以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还是以电缆线路为主的配电网,其中性点接地方式也不尽相同。然而,在城市配电网中,不管选择何种中性点接地方式,都必须综合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941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分析及选择(正式版)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 (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问题的提出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电力系统许 多方面的综合性技术课题,它不仅涉及到电网本身的 安全可靠性、过电压绝缘水平的选择,而且对通讯干 扰、人身安全有重要影响。 2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比较 (1)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方

式,即中性点对地绝缘,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投资省,适用于农村10kV架空线路长的辐射形或树状形的供电网络。该接地方式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流过故障点的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需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单相接地故障,迅速处理,避免故障发展为两相短路,而造成停电事故。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电流很小,若是瞬时故障,一般能自动消弧,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大,不会破坏系统的对称性,可带故障连续供电2h,从而获得排除故障时间,相对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2)中性点经传统消弧线圈接地。采用中性点经

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影响(2021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影响(2021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影响(2021版) 摘要: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即是将中性点直接接入大地。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时,就形成单相短路,其接地电流很大,使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这种大电流接地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关键词:中性点接地方式 1中性点直接接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即是将中性点直接接入大地。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时,就形成单相短路,其接地电流很大,使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这种大电流接地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内过电压最低,而过电压是电网绝缘配合的基础,电网选用的绝缘水平高低,反映的是风险率不同,绝缘配合归根到底是个经济问题。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接地电流大,故对通讯系统的干扰影响也大。当电力线路与通讯线路平行走向时,由于耦合产生感应电压,对通讯造成干扰。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点还会产生较大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此时,若工作人员误登杆或误碰带电导体,容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对此只有加强安全教育和正确配置继电保护及严格的安全措施,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其办法是:①尽量使电杆接地电阻降至最小;②对电杆的拉线或附装在电杆上的接地引下线的裸露部分加护套;③倒闸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2中性点不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即是中性点对地绝缘,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投资省。适用于农村10kV架空线路为主的辐射形或树状形的供电网络。该接地方式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其流过故障点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需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单相接地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784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 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问题的提出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电力系统许多方面的综合性技术课题,它不仅涉及到电网本身的安全可靠性、过电压绝缘水平的选择,而且对通讯干扰、人身安全有重要影响。 2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比较 (1)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即中性点对地绝缘,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

任何附加设备,投资省,适用于农村10kV架空线路长的辐射形或树状形的供电网络。该接地方式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流过故障点的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需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单相接地故障,迅速处理,避免故障发展为两相短路,而造成停电事故。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电流很小,若是瞬时故障,一般能自动消弧,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大,不会破坏系统的对称性,可带故障连续供电2h,从而获得排除故障时间,相对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2)中性点经传统消弧线圈接地。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即在中性点和大地之间接入一个

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的区别

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的区别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有不接地、经电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直接接地等多种。我国电力系统目前所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直接接地。小电阻接地系统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我国开始部分应用。 1、中性点不接地(绝缘)的三相系统 各相对地电容电流的数值相等而相位相差120°,其向量和等于零,地中没有电容电流通过,中性点对地电位为零,即中性点与地电位一致。这时中性点接地与否对各相对地电压没有任何影响。可是,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各相对地电容不相等时,及时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中性点的对地电位便不再是零,通常此情况称为中性点位移即中性点不再是地电位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由于架空线路排列不对称而又换位不完全的缘故造成的。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中,当一相发生接地时:一是未接地两相的对地电压升高到√3倍,即等于线电压,所以,这种系统中,相对地的绝缘水平应根据线电压来设计。二是各相间的电压大小和相位仍然不变,三相系统的平衡没有遭到破坏,因此可继续运行一段时间,这是这种系统的最大优点。但不许长期接地运行,尤其是发电机直接供电的电力系统,因为未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到线电压,一相接地运行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两相短路。所以在这种系统中,一般应装设绝缘监视或接地保护装置。当发生单相接地时能发出信号,使值班人员迅速采取措施,尽快消除故障。一相接地系统允许继续运行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h。三是接地点通过的电流为电容性的,其大小为原来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这种电容电流不容易熄灭,可能会在接地点引起弧光解析,周期性的熄灭和重新发生电弧。弧光接地的持续间歇性电弧较危险,可能会引起线路的谐振现场而产生过电压,损坏电气设备或发展成相间短路。故在这种系统中,若接地电流大于5A时,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都应装设动作于跳闸的接地保护装置。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三相系统 上面所讲的中性点不接地三相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虽还可以继续供电,但在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较大,如35kV系统大于10A,10kV系统大于30A时,就无法继续供电。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便出现了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目前在35kV电网系统中,就广泛采用了这种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 消弧线圈是一个具有铁芯的可调电感线圈,装设在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形成一个与接地电容电流大小接近相等而方向相反的电感电流,这个滞后电压90°的电感电流与超前电压90°的电容电流相互补偿,最后使流经接地处的电流变得很小以至等于零,从而消除了接地处的电弧以及由它可能产生的危害。消弧线圈的名称也是这么得来的。当电容电流等于电感电流的时候称为全补偿;当电容电流大于电感电流的时候称为欠补偿;当电容电流小于电感的电流的时候称为过补偿。一般都采用过补偿,这样消弧线圈有一定的裕度,不至于发生谐振而产生过电压。 3、中性点直接接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大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可能会烧坏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继电保护会立即动作,使开关跳闸,消除故障。目前我国110kV 以上系统大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 对于不通等级的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也不一样,一般按下述原则选择:220kV以上电力网,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110kV接地网,大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少部分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20~60kV的电力网,从供电可靠性出发,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或不接地的方式。但当单相接地电流大于10A时,可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3~10kV电力网,供电可靠性与故障后果是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但当电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