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绿色食品-日光温室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日光温室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日光温室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日光温室A级绿色食品黄瓜的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生产管理措施、采收及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各地日光温室A级绿色食品黄瓜生产。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规定,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建造的日光温室。

4 生产技术管理

4.1 栽培茬口

日光温室越冬茬栽培一般在9月上旬至9月下旬播种,11月开始采摘。

4.2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抗逆性强、耐低温弱光、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4.3 种子处理

将精选种子投入50℃~55℃的温水中浸种15min,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浸泡3h~4h。将种子在清水中淘洗干净,置于28℃~30℃下催芽。

黑籽南瓜种子投入到70℃~80℃的热水中,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30℃时,再于30℃温水中浸泡4h~5h,在28℃~30℃下催芽。包衣种子直播即可。

种子出芽70%左右时即可播种。

4.4 育苗

4.4.1苗床准备

在日光温室建苗床,每667㎡需苗床约50㎡。苗床为平畦。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或纸袋中,密排在苗床上。

4.4.2 营养土配制

肥沃园田土60%,腐熟厩肥40%,过筛混合。每m3营养土中加入尿素和硫酸钾各0.5kg,磷酸二铵2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g,拌匀备用。所用肥料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

4.4.3 播种期

越冬茬黄瓜播种期为9月上旬至9月下旬。靠接法砧木较黄瓜晚播5d~7d;插接法砧木比黄瓜早播4d~5d。

4.4.4 嫁接前管理

采用插接法时,在营养钵中播砧木种子,在育苗盘中播黄瓜种子。黄瓜种子需晚播4d~5d;采用靠接法时,砧木和黄瓜种子均播在育苗盘中。播种后覆土1.0cm~1.5cm,床面覆盖地膜。苗出土前苗床气温白天25℃

~30℃,夜间16℃~20℃,地温20℃~25℃。幼苗出土时,揭去地膜。出苗后白天床温25℃~28℃,夜间15℃~18℃。

4.4.5 嫁接

嫁接在日光温室进行,可采用插接法、靠接法。

4.4.6 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后3d苗床不放风、不见光。苗床气温白天保持在25℃~28℃,夜间18℃~20℃;空气湿度保持90%~95%。3d后视苗情,以不萎蔫为度进行短时间少量放风,以后逐渐加大放风量。一周后接口愈合,即可逐渐揭去草苫,并开始大放风,床温指标为白天22℃~26℃,夜间13℃~16℃。若床温低于13℃应加盖草苫。育苗期视苗情浇1 ~2次水。

采用靠接法的,在接口愈合后,及时剪断接穗的根。

4.4.7 壮苗标准

子叶完好,茎粗壮,叶色浓绿,无病虫危害。4 ~5片真叶,株高15cm 左右,根系发达,苗龄20d~25d。

4.5 整地、施肥

定植前15d~20d,每667㎡施用腐熟的优质圈肥7 m3~8m3,或5 m 3~6m3畜禽粪便与等量作物秸杆堆积发酵后施入,再施腐熟饼肥100㎏~150㎏,磷酸二铵30㎏~50㎏或复(N+P+K=15+15+15)60㎏~70㎏。所用肥料应符合NY/T 394要求。

采用南北向双高垄。定植前20d,日光温室覆盖薄膜,扣膜后于10月中旬上好草苫。扣膜后,开沟灌底水,将土壤灌透。

4.6 定植

选择晴天上午定植。先在垄上开沟,在沟按每667㎡3㎏用量均匀撒施

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并与沟土壤混合均匀。顺沟浇透水,趁水未渗下按28cm~31cm的株距放苗,水渗下后封沟。温室土壤肥力较好时,黄瓜栽培的适宜密度为每667㎡3300 ~3600株。定植4d~5d后,再在大垄及小垄沟灌水。

4.7 田间管理

4.7.1 温湿度管理

苗期,保持白天室温28℃~30℃,夜间15℃~20℃。缓苗后至结瓜前,以锻炼植株为主,控制浇水,要多次中耕。白天室温25℃~28℃,夜间12℃~15℃,中午前后不要超过30℃。此期间要加强放风散湿,夜间可在温室顶留放风口。

进入结瓜期,上午8 ~13时,室气温控制在25℃~30℃,超过28℃放风;下午13~17时,25℃~20℃;17 ~24时,20℃~15℃;0~8时,15℃~12℃。深冬季节晴天时可控制较高温度,室气温达30℃以上时可放风。深冬季节可在晴天揭苫后或中午前后短时放风。

2月下旬后,气温回升,黄瓜进入结瓜盛期,要重视放风,调节室温湿度,使室温度白天达到28℃~30℃,夜间13℃~18℃,温度过高时可通腰风和前后窗放风。当夜间室外最低温度达15℃以上时,不再盖草苫,可昼夜放风。

4.7.2 肥水管理

定植至坐瓜前,不追肥。但可结合喷药,用0.2%磷酸二氢钾加0.2%尿素或0.3%三元复(N+P+K=15+15+15)叶面喷肥。当植株有8~10片叶、第一瓜长10cm时,每667㎡开浅沟追施三元复(N+P+K=15+15+15)30㎏~35㎏,扶平垄面,覆盖地膜,于膜下浇水。冬季前,每15d~20d追肥一

次,可将三元复(N+P+K=15+15+15,15㎏~20㎏)与腐熟的畜禽粪便(300㎏)交替施用,施肥后浇水。水分管理上,除结合追肥浇水外,从定植到深冬季节,以控为主,如黄瓜植株表现缺水现象,可在膜下浇小水,下午提前盖苫,次日及以后几天加强放风。

2月下旬后,黄瓜需肥水量增加,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结合浇水每10d~15d左右冲施一次化肥,以尿素和氮、磷、钾复为主,每次每667㎡用尿素15㎏~20㎏或氮、磷、钾复20㎏~30㎏;也可用尿素20㎏~30㎏,并与300㎏鸡粪交替施用。后期可用0.2%~0.3%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以壮秧防早衰。

4.7.3 不透明覆盖物的管理

上午揭草苫的适宜时间,以揭开草苫后室气温无明显下降为准。晴天时,照到采光屋面时及时揭开草苫,下午室温降至20℃左右时盖苫。深冬季节,草苫可适当晚揭早盖。

a)大雪天,可在清扫积雪后于中午短时揭开或随揭随盖。

b)连续阴天时,可于午前揭苫,午后早盖。

c)久阴乍晴时,要陆续间隔揭开草苫。揭苫后若植株叶片发生萎蔫,应再盖苫。待植株恢复正常,再间隔揭苫。

4.7.4 光照条件调节

采用无滴膜覆盖,注意合理密植和植株调整,经常清扫薄膜上的碎草和尘土。

4.7.5 植株调整

7~8节以下不留瓜,促植株生长健壮。用尼龙绳或塑料绳吊蔓,“S”形绑蔓,使龙头离地面始终保持在1.5m~1.7m左右。随绑蔓将卷须、雄

花及下部的侧枝去掉。深冬季节,对瓜码密、易坐瓜的品种,适当疏掉部分幼瓜或雌花。

黄瓜生长期,每株留叶12~15片,底部的老黄叶片和病叶要及时去掉,并适时落蔓。

4.8 病虫害防治

4.8.1 主要病虫害

4.8.1.1 主要病害

枯萎病、霜霉病、灰霉病、疫病、白粉病、炭疽病、蔓枯病等

4.8.1.2 主要害虫

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

4.8.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化学防治使用农药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4.8.3 农业防治

4.8.3.1 抗病品种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及地片连茬种植情况,选用有针对性的高抗多抗品种。

4.8.3.2 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

采取嫁接育苗,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通过放风、增强覆盖、辅助加温等措施,控制各生育期温湿度,避免生理性病害发生;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清洁田园(棚室),降低病虫基数;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集中销毁。

4.8.4 物理防治

4.8.4.1 增设防虫网

通风口处增设防虫网,以40目防虫网为宜。

4.8.4.2 悬挂诱杀板

棚悬挂黄色诱杀板诱杀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对黄色有趋向性的害虫,每667m230~40块。

4.8.5 化学防治

4.8.

5.1枯萎病

发生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灌根防治1次,每株灌0.25㎏药液。

4.8.

5.2 霜霉病

可用25%嘧菌酯1500倍液,或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800倍液喷雾防治1次。

4.8.

5.3 灰霉病

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 ~1500倍液,或50%异菌脲1000倍液喷雾防治1次。

4.8.

5.4 疫病和炭疽病

可用25%嘧菌酯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1次。

4.8.

5.5 白粉病

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1次。

4.8.

5.6 蔓枯病

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1次。

4.8.

5.7 蚜虫

每667m2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g兑水稀释后喷雾防治1次。

4.8.

5.8 白粉虱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每667m2用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10g~20g兑水喷雾防治1次。

5 采收

果实达商品成熟时,在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前提下,及时采收。

6 技术档案

建立绿色食品日光温室黄瓜生产技术档案,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生产资料使用、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保存3年以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