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

规程

一.插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

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4.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应采用闭式引流系统

二.插管时

1.使用0.05%-0.1%的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

围皮肤粘膜,每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

(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

(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2.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

损伤。

三.插管后

1.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

袋的接口。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

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

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

5.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

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

7.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

中。

8.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

管。

9.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更换导尿管。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

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管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每周,精密集尿袋1次每周。

11.应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应早拔除导尿管。四,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 与控制措施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导尿管置管前的感染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导尿管置管时的感染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导尿管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43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43题) 一.单选题(11题) 二.多选题(12题) 三.填空题(7题) 四.判断题(10题) 五.简答题(3题) 一、单选题 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除( C )外都正确 A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 B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C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4cfu/ml D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2. 导尿管插入后气囊注入( B )毫升无菌水 A5—10 B10—15 C15—20 D﹤5

3. 女性患者清洗、消毒尿道口的正确顺序是(A ) A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B按照由下至上,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C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D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4. 导尿管置管后哪项做法不正确( D ) 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B保持引流管密闭,搬运活动时夹闭引流管C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D发现尿液浑浊,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 5. 留置导尿管后留取尿液标本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消毒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B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 C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不能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应从集尿袋中采集 D不能直接从导尿管中放取 6.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是( B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作者曾邦伟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浏览2171 发布时间11/02/2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4.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SOP 一.插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 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二.插管时: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 膜损伤。 2、医务人员遵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插管前应洗手或快速手消剂 消毒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含碘消毒剂棉球消毒尿 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三.插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 的接口,并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要注意手卫生,但此法采集 的标本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5、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 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 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7、导尿管不慎脱出或无菌、密闭留置导尿装置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 导尿管。 8、患者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当先更换导尿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 外二科石蕾 一、CAUTI的概述 1、定义 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h内发生的泌尿道感染,包括显性尿路感染(有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5cfu/ml)和阴性菌尿症(无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5cfu/ml)。 2、诊断标准 凡是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应诊断为尿路感染。真性菌尿是指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 3、分类 (1)传统的分类方式——按解剖部位 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肾周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睾丸炎 (2)新分类进展1——按临床特点和患者泌尿、免疫、代谢等系统的解剖、病理和功能状态分类 单纯性CAUTI:常发生于尿路解剖结构正常的患者,短期抗菌素治疗即可治愈,很少对肾功能造成影响。 复杂性CAUTI:常发生于尿路存在解剖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包括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如肾脏结石、BPH等,也包括留置导尿管等。这类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耐药菌株,较难治愈,对肾功能造成长时间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3)新分类进展2——按感染类型 非特异性尿路感染:细菌感染 特异性感染特异性尿路感染:真菌、病毒、支原体及寄生虫感染 4、临床重要性 留置导尿为目前解决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约有25%的住院病人需要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为院内感染的第2位原因,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全球每年亿人患尿路感染,所消耗的医疗费用约为60亿美元 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25-35%,为院内败血症的首位原因 二、CAUTI的原因分析 1、CAUTI发生机理 (1)细菌进入尿路的途径: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导管腔外进入膀胱;导尿管下端引流衔接处脱落后污染了导管内腔;引流袋的污染细菌上行进入膀胱。 (2)细菌粘附:细菌生物膜是指附着于固体表面,由细菌自身及其分泌的胞外多糖组成的细菌群落。 (3)导管因素:导尿管在插入过程中损伤尿道黏膜。尿管材料的影响,橡胶管对黏膜的刺激较大,乳胶管易结壳,形成尿结石,磷酸钙沉积而致引流不畅,使残尿增加,而致尿路感染。 2、CAUTI发生的途径 (1)腔外途径感染: 66%引起CAUTI的发生来自于腔外感染 主要环节是细菌在尿道口的污染和定植 只要导管存在,细菌很难排除 (2)腔内途径感染: 导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细菌上行进入膀胱 集尿袋放尿口污染 膀胱冲洗引起外源性感染,促进耐药菌群的生成 3、CAUTI发生的危险因素 (1)患者本身相关因素:免疫力低下、糖尿病、肾和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等,以及长期卧床,年老体弱、女性患者,都是CAUTI的易感因素。 (2)与导尿操作相关因素:导尿术常可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黏膜屏障作用,导尿管是人体的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削弱了尿道和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操作时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当引起CAUTI的重要原因。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0XX编1.doc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 规程2013编1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手术通知 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二、手术安排 1、感染性疾病的手术患者应安排在当日最后一台,或安排在靠近手术室入口的污染手术间内进行。 2、疑似或确诊为空气或飞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患者,由于本院无负压手术间,应转院手术。 三、患者转送 患有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更换清洁患服,并使用敷料覆盖裸露的感染部位;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四、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隔离预防。 (一)术前 1、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需要的物品移到室外。

2、若手术患者患有传染病,可准备一次性铺单、手术衣及卫材用品等。 3、患者转运床上粘贴隔离标识,手术间门口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悬挂相应的隔离牌,如接触隔离。 4、手术间外应配备1名巡回护士,以便传递短缺物品。 (二)术中 应始终保持手术间房门关闭。 (三)术后 1、手术中未使用的物品使用清洁包布集中打包,由手术房间外护士使用清洁污衣袋收纳,注明感染性标识后,由相关部门按照相应规定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操作流程应遵循卫生部CSSD相关规范要求。 (四)环境清洁 1、空气:彻底通风1小时后关闭门窗,开启空气消毒机消毒2小时。 2、物表: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做好个人防护。先使用清水擦抹各种物体表面,注意擦拭顺序应从污染较轻的表面到污染较重的表面。再使用相应浓度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保留30分钟以后再使用清洁抹布清除残留消毒剂。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30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30题) 一.单选题(10题) 二.多选题(10题) 三.判断题(10题) 一、单选题 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除( C )外都正确 A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 B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C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4cfu/ml D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2. 导尿管插入后气囊注入( B )毫升无菌水 A5—10 B10—15 C15—20 D﹤5 3. 女性患者清洗、消毒尿道口的正确顺序是( A ) A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

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B按照由下至上,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C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D按照由下至上,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4. 导尿管置管后哪项做法不正确( D ) 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 B保持引流管密闭,搬运活动时夹闭引流管 C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D发现尿液浑浊,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 5. 留置导尿管后留取尿液标本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消毒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B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 C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不能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应从集尿袋中采集 D不能直接从导尿管中放取 6.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是( B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导尿管置管前的感染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导尿管置管时的感染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导尿管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及诊断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立即更换导尿包。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操作无污染。 (4)按导尿操作要求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用0.5%碘伏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一次只能使用一个棉球,不得重复使用。男性:先协助患者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男性20-22cm,女性4-6cm,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避免损伤尿道。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3)应当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远端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在符合“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及时获得治疗,72小时无效则需重复病原学检查;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医院感染临床病例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医院感染临床病例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医院感染临床病例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侵入性医疗技术的开展、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产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在医院中也随之增大,为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做好临床感染病例的监测,以及早发现感染病例,防止感染在医院暴发,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一、医院感染病例全面监测 (一) 监测部门:全院住院病人 (二) 监测方法:借助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进行监测。 (三) 负责人: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控感办专职人员。 (四) 监测步骤: 1、科室护士医院感染监测: (1)病情观察、护理检查、询问等方式进行对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 (2)发生患者有感染迹象应立即报告床位医生,并协助送检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2、主管医生医院感染监测: (1)通过每天查房及各种检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2)接到护士报告后应及时进行血常规、病原体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感染诊断。

(3)确诊为医院感染后必须在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交给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兼职医生。 (4)科室如发生同种同源的感染病例3例以上,在2小时内报控感办。 3、医院感染管理兼职医生的感染监测: (1)接到报告卡后应对感染病例进行复核,证实为医院感染时立即在科内医院感染登记簿上登记。 (2)对科内的医院感染情况应注意分析,如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情况应立即报告控感办及医务处;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4、控感办专职人员感染监测: (1)每周数次下病房询问医生护士、查阅病史,必要时查看病人,了解感染情况。 (2)每月到病案室抽查病历,复核各临床科室有无院内感染病例漏报、错报,做好各项监测的汇总统计工作。 (3)每季度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同时通过简讯形式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并提出感染控制措施,将我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控制在<7-8%;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 (4)接到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应根据《嵩明县人民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进行相关调查,证实为院感暴发,应按报告程序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计局医政科。

7月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的答案(3)

富顺华英医院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一、单选题 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除( C )外都正确 A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 B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C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4cfu/ml D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2. 导尿管插入后气囊注入( B )毫升无菌水 A5—10 B10—15 C15—20 D﹤5 3. 女性患者清洗、消毒尿道口的正确顺序是( A ) A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B按照由下至上,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C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D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4. 导尿管置管后哪项做法不正确( D ) 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 B保持引流管密闭,搬运活动时夹闭引流管 C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D发现尿液浑浊,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 5. 留置导尿管后留取尿液标本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消毒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B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 C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不能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应从集尿袋中采集 D不能直接从导尿管中放取 6.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是( B ) A顺行性感染 B逆行性感染 C自发性感染 D双向感染7. 无症状性菌尿症是指( A ) A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者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B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者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 C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月内有内镜检查或者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 D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月内有内镜检查或者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标准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发生医院感染聚集性事件的报告时,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可能的传播环节,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基本步骤如下。 1.初步定义和确定病例:确切定义感染病例,便于后期流行病学调查。首先应明确感染部门、人群和病原体,所有病例均要确诊,与最初制定的感染病例相核对。 2.制定控制措施: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期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予以落实。包括为患者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患者甚至暂停接收新患者或关闭手术室;并随时调查检测新发病例。 3.标本收集: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感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行病原学检查,如环境中检测到病原体,必要时行脉冲凝胶电泳以检测其同源性。

4.流行病学调查:对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患者的基础情况、症状、体征、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5.绘制流行曲线: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绘制出以时间为横坐标(时间界限是疾病潜伏期而定)、发病人数为纵坐标的流程图;绘出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在病区内的分布图。 6.完成初步的调查:找到合适的流行病学方法,常规以病例对照组研究为宜。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选择合适的对照组并同样调查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可能的危险因素。 7.控制措施的执行和效果评估:采取措施后,应监测感染发生情况,观察有无新发病例出现。如果还有新病例出现,应该检查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到及时严格执行,或者重新评估调查结果是否正确。

8.书写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报告内容如下。 (1)流行或暴发感染病例的概括及现场工作情况描述; (2)主要假设; (3)临床、流行病学及实验室资料分析的结论; (4)流行或暴发的起源和范围; (5)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及其效果; (6)经验教训。

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二、置管时: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2)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3)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4)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三、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

集尿袋中尿液。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水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7)导尿管不慎脱出或无菌、密闭留置导尿装置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8)患者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当先更换导尿管,应做尿培养检查。 (9)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换导尿管,建议更换导尿管频率为2周1次、普通集尿袋1周2次。 (11)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 四、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 防与控制措施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导尿管置管前的感染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导尿管置管时的感染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导尿管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标准预防操作规程

标准预防操作规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标准预防 持有部门:制订者: 制订日期:执行日期: 一、基本原则 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播的感染原。 2.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患者,不论是疑有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3.目的在于预防感染原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 4.包含如下二至九项所述的多项预防感染措施。 二、手卫生 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表面,并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三、个人防护装备 1.使用原则: (1)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2)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卸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3)脱卸或丢弃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应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品表面。 2.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应遵循《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标准操作规程》。 四、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具体内容参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五、患者安置 1.安置患者时应考量是否可能造成感染原传播。在可行的情况下,将有引发传染他人风险的患者(如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排泄物或伤口引流;被怀疑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的婴儿),安置于单人病房。 2.安置患者时应掌握如下信息,以便确定患者安置方案。 (1)患者已知或被怀疑感染的病原体。 (2)影响感染传播的危险因素。 (3)拟安置感染患者的病房或区域,可能造成其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是否有单人病房可用。 (5)患者是否可与其他患者共用病房,如相同感染的患者可共用病房。 六、仪器(设施)和环境 仪器(设施)和环境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有效管理以预防这些仪器(设施)和环境成为感染原传播的媒介。具体措施参见《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 七、织物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2)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3)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 (4)手术部位的皮肤应先清洁,若无禁忌症,术前应洗澡。对于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术前可用抗菌或抑菌皂液或20 000 mg/L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洗净全身皮肤。 (5)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 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6)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 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7)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 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8)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9)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10)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策略(2014更新版)介绍

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预防策略(2014更新版)目前已有指南对医疗机构相关感染(HAI)的监测和预防做出了全面的推荐。为了用简 明的形式突出具有实用性的推荐,以帮助急症医院开展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 )的预防工作,由美国医疗机构流行病学会(SHEA )发起,对2008年发布的急症医院中导 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策略”进行更新,全文发表在2014年5月的In feet Co ntrol Hosp Epidemiol 上。 这份专业指南是SHEA、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 )、美国医院学会(AHA )、感染控制和流行病专业学会(APIC )及联合委员会共同努力的成果,并且得到了众多专业组织和学会的大力协助。认同和支持指南的组织在2014年更新的介绍中列出。现将指南的主要 内容编译如下。 第一部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报告 一、CAUTI的疾病负担 1. 泌尿道感染(UTI)是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其中70%-80% 由留置导尿管引起。CAUTI 在儿科患者中的疾病负担尚未明确。 2. 成人医院的住院患者中有12%-16% 在入院后的某些时间段需要使用导尿管。 3. 在留置导尿管期间,每日发生菌尿症的风险为3%-7%。 4. 由任意一次导尿所致的疾病发生率并不高,但住院期间频繁使用导尿管意味着CAUTI 的累积风险较高。 二、CAUTI相关的预后 1?使用导尿管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感染。2011年,全国医疗卫生安全网(NHSN )报告的CAUTI发生率在成人病房中为0.2-4.8/1000 插管-日,在儿科病房中为0-1.6/1000插管-日。在一所退伍军人事务医院中,0.3%的插管-日出现有症状的UTI。 2. 2011年,向NHSN报告的重症监护室(ICU)CAUTI发生率在成人ICU中为1.2-4.5/1000 插管-日,在儿科ICU中为1.4- 3.1/1000 插管-日。 1990-2007 年,成人ICU向NHSN主动报告的症状性UTI数量减少,在心胸外科病房下降18.6%,在内/外科ICU下降67%。2009-2011 年报告的CAUTI发生率在全国范围内下降7%,其中病房报告的发生率中度下降,但ICU报告的发生率无变化。 3. 在这3年期间,61所魁北克医院报告,入院后48小时及以上明确的所有血流感染 (BSI )中有21%源于泌尿道,其中71%与医疗器械相关。泌尿道来源的BSI发生率 为1.4/10,000 患者-日。这些患者的30天全因死亡率为15%。 4. 使用导尿管除了引起感染外还可产生其他不良预后,包括无菌性尿道炎、尿道狭窄、机 械性损伤和活动受限。据报道, 1.5%的插管-日可发生泌尿生殖道损伤。 5. 已报道CAUTI与死亡率和住院天数增加相关,但与死亡率的相关性可能受到其他无法评估的临床因素的混淆。 6. 导管相关无症状性菌尿的不适当治疗可促使急症医院中发生抗生素耐药和艰难梭菌感染。 三、CAUTI发生的危险因素 1. 导尿管的留置时间是感染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和最大程度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是预防CAUTI的主要策略。 2.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女性、老年和没有维持封闭式引流。儿科患者的CAUTI危险因素尚 未详细描述。 3. 发生医院获得性泌尿道相关BSI的危险因素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肾脏疾病和男性。 四、病原体传播的储存库 1. 菌尿症患者的引流袋是病原体的储存库,可能污染环境,并且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播至其他患者。2?弓I起插管患者菌尿症的耐药革兰阴性菌相关的感染暴发已有报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插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 F,女性宜选14 F。 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插管时 1.使用0.05%~0.1%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 (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 (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 2.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 三、插管后 1.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 5.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 7.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8.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 9.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11.应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教学文案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 A U T I)的预防与 控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 外二科石蕾 一、CAUTI的概述 1、定义 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h内发生的泌尿道感染,包括显性尿路感染(有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5cfu/ml)和阴性菌尿症(无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5cfu/ml)。 2、诊断标准 凡是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应诊断为尿路感染。真性菌尿是指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 3、分类 (1)传统的分类方式——按解剖部位 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肾周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睾丸炎 (2)新分类进展1——按临床特点和患者泌尿、免疫、代谢等系统的解剖、病理和功能状态分类 单纯性CAUTI:常发生于尿路解剖结构正常的患者,短期抗菌素治疗即可治愈,很少对肾功能造成影响。 复杂性CAUTI:常发生于尿路存在解剖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包括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如肾脏结石、BPH等,也包括留置导尿管等。这类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耐药菌株,较难治愈,对肾功能造成长时间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3)新分类进展2——按感染类型 非特异性尿路感染:细菌感染 特异性感染特异性尿路感染:真菌、病毒、支原体及寄生虫感染 4、临床重要性 留置导尿为目前解决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约有25%的住院病人需要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为院内感染的第2位原因,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全球每年1.5亿人患尿路感染,所消耗的医疗费用约为60亿美元 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25-35%,为院内败血症的首位原因 二、CAUTI的原因分析 1、CAUTI发生机理 (1)细菌进入尿路的途径: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导管腔外进入膀胱;导尿管下端引流衔接处脱落后污染了导管内腔;引流袋的污染细菌上行进入膀胱。 (2)细菌粘附:细菌生物膜是指附着于固体表面,由细菌自身及其分泌的胞外多糖组成的细菌群落。 (3)导管因素:导尿管在插入过程中损伤尿道黏膜。尿管材料的影响,橡胶管对黏膜的刺激较大,乳胶管易结壳,形成尿结石,磷酸钙沉积而致引流不畅,使残尿增加,而致尿路感染。 2、CAUTI发生的途径 (1)腔外途径感染: 66%引起CAUTI的发生来自于腔外感染 主要环节是细菌在尿道口的污染和定植 只要导管存在,细菌很难排除 (2)腔内途径感染: 导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细菌上行进入膀胱 集尿袋放尿口污染 膀胱冲洗引起外源性感染,促进耐药菌群的生成 3、CAUTI发生的危险因素 (1)患者本身相关因素:免疫力低下、糖尿病、肾和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等,以及长期卧床,年老体弱、女性患者,都是CAUTI的易感因素。 (2)与导尿操作相关因素:导尿术常可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黏膜屏障作用,导尿管是人体的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削弱了尿道和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操作时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当引起CAUTI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