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方案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方案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方案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方案

鸟的天堂

设计者:王平凌海四小

一、概述

·课名是《鸟的天堂》,语文A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3课时,12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40分钟

·《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佳作。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文章的第一部分以写静态为主,重点描绘了大榕树树大,干多,枝繁,叶茂的特点;第二部分则以写动态为主,展现了一幅百鸟齐鸣、万鸟纷飞的热闹画面。

·《鸟的天堂》这一课在本册教材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担负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重点训练的实践任务。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学方法应遵照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内容来安排。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确立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题导入:整体感知,导入文章内容,教师为学生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2、目标学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课文相关资料,围绕疑问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品味文本: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4、拓展训练: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并借助强大的网络优势,让学生通过为“鸟的天堂”做一个旅游广告的形式,让学生不但更深入理解文本,更超越文本回归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日常的学习和交流,我感觉这个班级的学生个性活泼、开朗,知识掌握能力较好,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并敢于表达,且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较强。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较强的操作能力。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大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掌握技能。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差异,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个别后进生的指导。

·本班学生的缺点是过于活跃,所以我选择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利用任务驱动来适

当规范化他们的活动。做到有“收”有“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任务驱动法

本课以我和朋友的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为线索,体会“动”“静”的描写的妙处来展现不同的景观。既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写到了用“动”“静”的不通方法描写

景观。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说

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大榕树图片)指导看课件,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课件。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这样的大榕树。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上眼睛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群鸟飞出的场景)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金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2、鸟的天堂里既然有这么多的鸟,就让我们一起来尽情欣赏吧!(出示课件)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位置好,远离人群;河可给鸟提供食物和水)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利用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七、板书设计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

鸟:多、自由、快乐

七、教学评价设计

巴金作品《鸟的天堂》文质兼美,历来被广大师生喜爱。对于此类经典课文的教学,因而如何整合教材,整合目标,突出重点,运用有效策略使听说读写整体推进是本课研究的重点。

1、整合教材,突出重点,整体感染力强

主线脉络清楚,围绕“鸟的天堂”所指——大榕树展开教学,先理解、探索、感悟大榕树的美、生命力的旺盛、神奇等,然后引出第二天榕树上群鸟纷飞的欢快景象,最后读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由衷地赞叹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

整堂课去繁化简,始终让学生置于一个极富感染力的整体语境中,感受到的是作品整体的语言魅力。在教与学的互动中,那鸟的天堂已深深地引在孩子们的心里了。

2、在情景中开展有序的训练,注重层次,注重指导,大大地提升了训练的效度。

训练很多是在优美的意境中悄无声息地不留痕迹地展开。不仅是训练学生对句意的理解而且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同时又进行合理的归纳训练,层次清,目的明,兴趣浓,效率高。又如“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小生命在颤动”句意内涵较深,四年级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分散难点引领学生各个击破。

首先学生读了此句初步感悟,感到这是一棵“生机勃勃”的树,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加以表达。因学生仅仅理解字面未能深层次地去感悟,因而教师适时创设情景(画面、声情并茂的语言)赋予树叶以生命,引领学生去想象:“——微风吹过,绿叶你挤我我挤你像------”这一引学生立刻被带入了文本,双眼亮了起来,他们似乎兴致勃勃地来到那棵大榕树下,那一只只小精灵、小鸟、花蝴蝶即刻间翩翩起舞。再读时已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欣喜,仿佛那一片片树叶都是活的,都在与他们说话。此刻老师适时归纳出联想的作用:对难以理解的句子加上联想,能使其活起来,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化抽象为具体。

见学生情绪亢奋,这时教师适时把这部分内容改成散文诗,师生美美地吟诵起来。学生在陶醉中巧妙地积累了语言,获得了语感,这时榕树的画面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再次真切地出现。

3、努力做到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读中促进思维,陶冶情操,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本堂课书声朗朗,老师未在情节上作过多分析,只是通过读的策略让学生徜徉在巴金笔下那“鸟的天堂”里。如为了读懂榕树的茂盛这部分内容,教师通过信息化与教育技术整合的策略使学生身临其境,兴趣盎然地去理解、感悟、体验、积累。

4、拓展适时适度有效,有利学生的发展

本课拓展的设计朴实、有效,时机得当,语文味足。一堂语文课,巴金朴实极富韵味的语言已记在了学生的心里。他笔下所描绘的鸟的天堂已深深了孩子们的脑海中,我想今后不用去督促孩子,他们定会兴致勃勃地去寻找巴金的著作,美美地品读一番。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已播下了一颗爱读书的种子。

鸟的天堂教学评价表

《鸟的天堂》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优美,层次清晰,感情强烈。我抓住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而有感而发的不同感慨反常规组织教学。朗读、思考、想象、感悟形成教学主线,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中借鉴多媒体PPT课件,再现文中场景,轻松的穿插介绍了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直接抒发感情与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相结合等表达方法。迁移教育,由“鸟的天堂”自然地引出人间天堂,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真正地做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鸟的资料,进行一个“我是爱鸟小能手”的活动,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对鸟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加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皂市镇李场小学郭翠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和榕树上鸟的欢快、活泼。 2 .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感悟榕树的奇特美 1、把描写大榕树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好好体会榕树给你什么感受?可以同桌间互相读,谈体会。 2、学生自学交流,教师指导 3、汇报交流 (1)大: A、“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①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榕树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B、“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图片体会。 C、“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16 亩地。)课下大家丈量了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教室?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生命力旺盛。指名读句,谈体会。A、“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不留一点儿缝隙,说明树叶多。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B、“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1、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

2、看图片 3、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三、感受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过渡:这棵美丽、神奇的大榕树让我们惊叹不已,假若那上面有小鸟,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的12、13 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什么景象? 2、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把你最有感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 么?①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多。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花的,黑的”看出颜色多,“有的…有的”可以看出的鸟的姿态很多。 想象一下,还有的鸟在干什么? ③看视频,做动作读,表现那种热闹的场景。 ④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解释和体会什么是应接不暇?④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兴奋的叫说明画眉鸟很快乐。 ⑤出示画眉鸟视频,指导读 四、感悟写作方法(动静结合) 看微课视频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而千姿百态的鸟儿给大榕树带来了勃勃生机,使大榕树确实成了鸟的天堂,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啊!作为祖国的未来的同学们,我们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让我们这个世界变成天堂。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枝干多榕树大茂盛 :树叶多而密

鸟的天堂 教学案例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不可计数”什么意思?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2015.10 赵娇霞

《鸟的天堂》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的公开课教学设计1.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学习课文1、2两段,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作者的联想,并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联想,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出示“天堂”,问:“天堂”原指什么?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 2.出示“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问:由这一课题,大家会想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3.导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看看河中小鸟上有500年左右树龄的大榕树。 1.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具体要求: 作者曾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经过;第二次是经过。因为经过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第一次看到,却没看到。第二次去听到了,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真是。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 ②指名反馈答案。 ③教师引导小结,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 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1.学生读文; 2.汇报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关,在树梢。 ①齐读。 ②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这里“傍晚”的理由。 3.比较句子的异同,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 课件出示被比较的句子: 太阳落下了山地,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分析_教案教学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分析 [情景说明]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第七册第一组课文第3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巴金的《鸟的天堂》,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好文。以它为范本能引发学生个性化冲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有个性地学习和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见解是目的,而暂时不问见解是否正确,充分,合理,或者粗疏浅陋,只要是自己的思考所得就好。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营造发展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从而就为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教学实录] 师: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生:作者是这样说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齐读)“这xx的xx的树。” 师: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这样吧,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美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

(生朗读、勾画、体会) 师:你们最欣赏作者的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些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榕树富有活力,生命力旺盛的美。 师:体会得真好!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能! (生读这句话,发现学生情感的投入不够) 师:这句话写得很美,我也很喜欢,想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们听我读得怎么样。 (师有感情地朗读) (生评价) 生:老师读的有声调高低的变化。 生:有的地方读慢,有的读快。 师:我是带着自己的感受,倾注自己的感情在读。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那就再练习练习吧! (生再次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师:的确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还有哪些喜欢的地方?

鸟的天堂原创优质课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3.情感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前节课我们学习了鸟的天堂,这节课,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 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师:从课文中那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大榕树大? 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生: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师:对枝干的数目多的不可计数,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 师:哪些词句又显现出了榕树的茂盛?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

《鸟的天堂》优质课教案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 德江县共和镇完小:农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具体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并积累词语和优美句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 的天堂”(本文指大榕树)二、老师范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认读,并结合课文说说词义。 留意不禁展示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所见有什么不同?每次各有什么感受? 答:两次。第一次是在傍晚,只看见茂密的一棵树。第二次是在早上,看到了众鸟群飞的热闹的景象。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观察顺序? 答:由远及近。河面变窄一一船逼近榕树一一船泊在树下 3、榕树有什么特点?(大、美)

4、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a.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生命力强) b.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叶多、茂盛) c.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大榕树的蓬勃生机) 5、小结: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硕大无比又极其美丽的榕树。作者从榕树的位置、大小、形态、颜色等方面来描写了这棵静止不动的大榕树。这样的描写叫静态描写。(板书:静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些方 面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二、指导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什么时候?最初听到、看到了什么?后来有什么变 化? 2、仔细默读12、13自然段,了解作者如何写鸟儿的动态美, 用“”划出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 起初后来接着 3、用“……”划出鸟儿活动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按“起初、后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案例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案例 《鸟的天堂》已上过了好多次,每次对于大榕树美的理解我都作为重点部分去讲解,让学生体会它的大、茂盛,这次我课前准备了课件,其中有一幅大榕树的近距离的照片,夏日阳光照耀下的一棵大树……本来课前预想的是在学习完了描写大榕树的段落后,让学生观看图片加深印象,课堂上本应该是等会放的图片,由于我连着点了鼠标,而使这个图片提前出现在了学生的面前。这时,学生发出了啧啧声,“真漂亮”“真绿”“叶子那么多呀”。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思路,随机引导,“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于是学生纷纷发言: 生:我看到了一棵很茂盛的树,叶子那么多! 生:我看到了叶子的颜色特别绿。 生:我发现有的叶子像翡翠一样,还发出光亮了。 生:我觉得那棵树的叶子长得特别密。一簇一簇的,有的都挤在一起了。 生:我觉得那些叶子好像在动呢。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那么谁来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榕树呢? 生:夏季,我觉的是夏季的,因为榕树长得很茂盛。 生:不一定,我上课前上网查过,知道大榕树是常绿树木,一年四季都很绿,而且它生长在南方。也许是春季或秋

季的呢。 生:我认为是夏季的,因为植物在夏季长得是最茂盛的,你看这棵树叶子那么绿,都发出亮光了。 生:我也同意是夏季的树,因为课文前面说“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这里就说出了作者去鸟的天堂是在夏季的。 师:我也认为写的夏季的树,因为我课前查阅了巴金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间,记录的也是夏天的,而且根据一般规律,树木夏季长得最茂盛了,即使是常绿树木也是这样的。 师:刚才我们看图片大家好象有很多话想说,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大家一个一个发言。大家用笔来写一写刚才看到的树吧? 师:我想请同学们读读自己写的。 生:这棵大树,叶子长得真多,颜色真绿。 生:照片上这棵树长得真茂盛呀,叶子绿绿的,都发出亮光了,叶子长得那么密。 师:刚才大家看了照片,也写出了自己想说的,那么我们来看看巴金爷爷是怎么写这棵树的呢? 师: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巴金爷爷把大榕树写得很有生机。读课文时,我好像就看到了那棵树叶子一闪一闪的。 生:我也觉得巴金爷爷写得像活的一样,尤其是“那翠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三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2.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听说过“天堂”这个词语吗?在你的脑海中,“天堂”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随机总结 那么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板书:第一次黄昏,第二次早晨) 2.作者两次去看鸟的天堂,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树?哪些自然段写到了鸟? 三、品读领悟 (一)再读课文 1.读第5-9段,想想大榕树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生回答) 出示句子: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通过“不可计数”等关键词语,体会榕树的“大教师相机板书。”,

2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补充资料,汇报交流。 3.榕树除了大,还很茂盛,从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它的茂盛? 出示句子: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哪个字用的特别好?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堆”?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给你到来怎样的感受? (3)“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感受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从榕树的根,叶子,枝干等进行了描写,相机指导:静态描写 4.交流体会和感受。 (1)再次读课文,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①“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体会鸟儿之多。 ②“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一只画眉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体会:鸟多,欢快。并想象树上还有哪些姿态的鸟? ③“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部编小学语文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文学家巴金1933年到新会访友时所作,后来与同一时期的散文一起收入《旅途随笔》中。这篇文章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二部分为第10—14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以及对它的留恋和赞美。 本文在表达上独具匠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双重描写,文章运用了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描写大榕树,突出了它的静态之美。运用以静带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使学生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除此以外,文章中描写鸟儿的时候运用了先面后点的写法,先写百鸟欢闹的场面,再具体写一只画眉在唱歌,这样的描写手法让人眼前一亮。 第二,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细腻到位。巴金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候并没有见到鸟,所以他第一次时着重描写了奇特的大榕树,将大榕树描绘的美丽又迷人,在描写大榕树时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具体描写近看树枝和树叶的特点,大榕树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巴金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如愿见到了鸟儿,并且看到了群鸟在大格树上乱飞的壮丽景观,将鸟的天堂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

巴金主要描写了鸟儿的叫声、鸟儿的身影和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然后又着重描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可爱的鸟儿和它们在这个天堂里生活情景。在这一段文字中既展现了鸟儿的数量与种类繁多,又表现了它们的快乐、自由。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在学习中感受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但学生对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理解不够到位,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主旨、积累文字并迁移运用。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0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字词 1.引导学生关注“天堂”的特点。(幸福、美好)

人教版语文鸟的天堂教学案例.doc

人教版语文鸟的天堂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本来就是一篇经典课文,再加上现在人们对生存环境保护地重视,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所以,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实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使用好词好句,学会写简短的解说词。 2 、水平目标: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欣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的使用ppt 课件 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 、师:相传在四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岛,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优美便衔来一根榕树枝,说也奇怪这棵榕树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浮动的绿洲。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成千上万只仙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

嘎,翩翩起舞,翔,野趣盎然。那一 之声,那得”,成了南国的一道奇观 —的天堂的天堂》。 2题: 理 解“ 天堂” (幸福 、 美好的 境的天堂” 园)为的地方才“天堂美, 丰种美的的天堂》 3疑的天堂 ”指什什 么 的 天堂”质 疑,激活学生学趣。 (二)整体感知 在 疑学顺,注意 发写的字要留意;整体文,初知大意着重思考以 题:作者几的天堂是在候,每次看到了什么? 间 到了什么 作者的感慨 (三)自主感悟 a 奇特的 ” 在 学 生 整 体感 知 行 读 ,要 求 : 找出 美的 句子,各。 1 ( 画一)一便天是一? 料) 2 、你 看到?(、茂盛、生机勃勃? ? )要 求学生把他想到的写在黑上。 3 、作者看 后有什么感 慨 ? ( 的 南 ”) 4文 1— 9 自然段,找出的句子, 大 , 自己的感受。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鸟的天堂》,齐读课题。 2.检查复习。 巴金老先生几次去了鸟的天堂? 分别在什么时间,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随机板书“榕树”“鸟儿”) 3.大屏幕展示学习方法 (1)抓住重点段落,结合关键词句,学习课文。 (2)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展开想象,品读榕树的大和美。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一株榕树便是天堂,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颗榕树呢?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先找到重点描写榕树的段落。 (一)感受榕树的大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其他同学展开想象,你的脑海中出现一株怎样的树(用文中的句子说说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树。)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①结合上下文,说说“一株”。 起初我认为那是“许多株榕树”,还有的朋友说是“两株榕树”,走进一看才发现,正如另一个朋友所说的,有一株榕树。 ②理解“不可计数”。 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是有原因的,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能在这段话中找到原因吗?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出示鸟的天堂枝藤交错的照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 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 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一起读——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谁能读读这句话,就读出它的大来。指名读,让一生评价,师 再指导。 (指导朗读:第一,眼前有画面;第二,突出关键词。第三, 要注意节奏。)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理解“卧”字。 “卧”字是什么意思呢?它在字典中有一种解释是:人躺下或(动物)趴下。这老师就不明白了,别的树都是往高往上长,这棵 树好像趴在水面上似的。这个“卧”字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又想 到了什么? 3.想知道他究竟有多大吗?我们通过一段文字来了解它。(点击链接,链接资料。) 这棵榕树已经有500多岁了,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 着18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18亩有多大?跟我们这所学校比一比。 都说独木不成林,可这株树却独木成林,宛如人间天堂! 请把你们的这个“哇”字,用文中的这句话表达出来。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感受榕树的美 1.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从远处,在整体上,感受到了大榕树 之大,让我们继续游走于文字之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 篇一:《鸟的天堂》教学案例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 咸安区马桥镇吕铺小学刘琪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种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想象群鸟纷飞的美丽壮观景象,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2.引导学生运用“读——画——说——读”的方法自学,训练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景。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与寄情于景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一共去了几次鸟的天堂?所看到的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鸟。)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回忆引出本课重点内容,以设疑的方法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快速进入课堂教学。】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深入体会榕树的大和美。 (二)师生交流感悟。 1.出示写榕树“大”的句子: (1)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思考:为什么河面变窄了? (因为大榕树十分茂盛,密密层层的枝叶伸入了河道,所以河面显得窄了。) (2)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思考:两个“真”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区别呢? 出示词语卡片: ①本来的,实际的 真:②清楚,明白 ③确确实实 (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字不同意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体会情感。】

3、鸟的天堂 完整教学设计 公开课

3 鸟的天堂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静态、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阅读资料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天堂”,提问:你认为天堂是个怎样的世界? (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3、课件出示课时目标。(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要达到这些学习目标,你们有信心吗?)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理清课文层次 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大榕树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2)把画出来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 (3)想办法记一记方格内的生字,难写的字在方格下面用手多写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看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老师想看看你们学的怎么样。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灿烂、白茫茫、船桨、规律、一簇簇、不计其数、榕树、缝隙、照耀、应接不暇、颤动、静寂、抛在后面 (2)指导生字书写“耀、律” 3、检查读文 (同学们的字词认读非常好,相信同学们课文也一定读的很棒,我们叫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三、理清层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读文 (大家把课文读的这么流利,说明同学们课前预习很充分,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2、学生汇报(两次。第一次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看到了许 多鸟。) 3、划分段落 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重点段各为一大段,其余的前面为一大段,后面的为一段,那么课文可以分为4大段,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这几大段写了什么? 4、小结方法

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优秀教案(部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韦恩图对比阅读,品味文章中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句子,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想象具体、生动的画面,感悟自然景物的情趣。 3.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重难点 1.运用韦恩图对比阅读,品味文章中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句子,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想象具体、生动的画面,感悟自然景物的情趣。 教学准备 ppt、任务单 教学策略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榕树不同角度的图片,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榕树的美。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诵读,真切地体会到这的确是“美丽的南国的树”。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迁移运用。让学生理解加引号和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学写同一场景在不同时间的动静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学习字词

1.揭题导入。 (1)什么样的地方才称得上“天堂”?(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可借助工具书理解“天堂”的意思) (2)请学生说说怎么理解“鸟的天堂”,学生补充。 (3)能让鸟儿自由生活的地方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的脚步,走进《鸟的天堂》,去看看“鸟的天堂”是怎样的地方吧。 2.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学生分享作者巴金的资料,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小说《寒夜》《憩园》和中篇小说《新生》等。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的正确笔画、笔顺,注意“暇”左边是“日”不是“目”。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开火车读。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如“不可计数”不可写为“不可记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探究:课文题为“鸟的天堂”,但第1~4自然段并没有写“鸟的天堂”,这四段与后文写“鸟的天堂”有什么关系?(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引导、讲解) 文章开篇从晚霞、河道、划船等写起,描绘了一幅优美、轻松、自在的出游画面,写出了作者平静、愉快的心情,奠定了文章闲适自在的基调,为遇到“鸟的天堂”做铺垫。

小学语文三年级片段教案《鸟的天堂》片断赏析

小学语文三年级片段教案《鸟的天堂》片断赏析 (开课前,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和几位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课文的感受,用彩色粉笔共同在黑板上画出鸟的天堂──枝繁叶茂,独木成林的大榕树) 评:师生合作,把一棵独木成林的大榕树搬到了黑板上,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前一课时阅读课文的感受。用绘画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展示出对鸟的天堂的初步认识,采取图画式板书突显了榕树的大、奇、美。 师: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师指黑板上的画)远远地望见了这株大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们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了! (多媒体播放大榕树片断,师配乐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生边听边看地欣赏和领悟这部分内容) 评:借助图画式板书和多媒体录像的放映,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了课文重点段的学习。 师:欣赏着榕树,作者发出内心的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有关段落,找一找这句话。 评:自然引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片断二:精彩的质疑。 师:孩子们,刚才读书时,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 生: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师:这样吧,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 评:指点方法,启发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巧妙地结合本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主实践。 (生自读、体会) 师:想好了可以把自己的见解说给周围的同学听。 (生自由交流,师也参与其中)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作者是黄昏时到那儿去的,这时候小鸟们都回巢了,躲在大榕树上,只是偶尔扑扑翅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就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觉到了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是你的理解,比较独特。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课文中说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的生机,所以说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生: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作者看到这每一片绿叶,在晚霞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叶,绿得鲜亮,绿得发光,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好!孩子,你的感受多深刻呀! 生:刚才几个同学都说到了这每一片绿叶本身就孕育着无限生机,但我觉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许当时吹过一阵阵微风,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思想容:《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2.语言表达: (1)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节奏明快,情深意厚 ; 《鸟的天堂》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 在感情上,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如在划船途中“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写景抒发心的愉快。当没看到鸟后失望、迷惑“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明写想法暗写心情。当被大榕树生命力所倾倒和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前面的间接抒情对后面的直接抒情又给予衬托铺垫,使结尾的抒情显得异常强烈,震撼人心,结尾如豹尾般有力:“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四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使用。并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案例】 【一读】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全班齐读) 师: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大家读了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答):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没有加引号。 师:为什么呢?是作者忘了吗? 生(自由答):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已是黄昏,没有看到一只鸟,只看到了一株大榕树;第二次去是在早晨,作者看到了很多鸟,证实了这株榕树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指的就是一株大榕树。

师:这株大榕树真的是鸟儿生活的美好环境啊! 【二读】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全班齐读) 师: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的脚步,伴着落日的余晖,去观赏它、去抚摸它吧!闭上你们的眼睛,认真倾听。 (师范读5~9自然段。) 师:你仿佛看到一株怎样的树? 生1:这是一株非常大的树。 师:板书“大”。 生2:这是一株非常茂盛的树。 师:板书“茂盛”。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默读课文的5-9自然段,用波浪线标出来。 生:自由读,师巡视。 生1:“我见过很多榕树,这样大的我第一次看到”。 师:是的,巴金爷爷对榕树是见得多了,但这样大的他却是第一次看到,可见榕树之大。 生2:“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很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也感受到榕树之大。 师:再读读课文,看看谁还有新的发现?

《鸟的天堂》教案_1

《鸟的天堂》教案 导读:一、教学要求: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写景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泛读课文、分段、讲读第一段。 一、释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学期初,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着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 2.板题(“鸟的天堂”),读题。 3.释题:①你能告诉我题目里哪个是中心词吗?(天堂)②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

环境) ③“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小鸟的乐园) 过渡:课文写到的这个“鸟的天堂”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广东新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巴爷爷眼里的“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先来学习字词。 二、字词教学。 ①出示生字、课后词。 ②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③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 “茂”不要写成“”(加多一点) “隙”不要写成“”(第三笔是“丨”不是“亅”) “暇”不要写成“”(“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④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我们从小生活的这个地方就是南方。)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三、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两次) 2.自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画下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