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信时代人际传播的异化现象及预防机制研究

微信时代人际传播的异化现象及预防机制研究

四112 四

Business

微信时代人际传播的异化现象及预防机制研究

沈 波

作者简介:沈波,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新闻传播学在读硕士三

摘 要:从2011年初到2013年底,短短三年时间,微信用户数量突破六亿三微信勃然兴起,然而依靠微信骗财劫色的新闻屡屡出现三人际关系的异化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社会问题三本文旨在探析微信时代人际传播异化的表现,继而从微信使用者二媒体和政府等角度来探讨微信时代人际传播异化现象的预防机制三

关键词:微信;人际传播;异化

百度百科上对 微信 给了简洁明了的解释: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及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三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二平板二网页快速发送语音二视频二图片和文字三 同时可以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三 ①简而言之,微信是一款集短信二通话二QQ 群(群组聊天)二微博等功能于一体的即时通讯软件三

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上线,2012年3月,仅一年时间,用户突破1亿大②,继续呈几何状的快速发展趋势,到了2013年11月,微信用户突破了6亿,其发展速度和受欢迎程度令人惊奇三③

然而微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三诸如‘藏在微信后的危机“二‘摇一摇,交友微信变 危信 “二‘ 微信 摇出祸事“等报道层出不穷,一大群年轻人聚在一起,却只低头玩微信的现象屡见不鲜,微信俨然成为男女之间的 约炮神器 以上种种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事实 微信时代,人际传播和人际关系在不断地异化三

一二何为 异化 ?

异化理论是西方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七世纪英国的哲学家霍布斯第一个使用了 异化 概念④三他认为,人的自然状态就是人对人犹如狼对狼的状态,人们总是处于战争之中,为了保护自己,尽力去占有和使用一切可利用的东西三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存在下去,那么人和人之间只会互相伤害,所以人们为了生存,只好把自然的权利转让给(即 异化 )一个 第三者 ,让它来充当裁判以便维护和平三 异化 是共同转让的意思三那时的 异化 仅是一个政治学二法学用语三

黑格尔第一个将异化概念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拉入哲学体系中三异者,假相;化者,精神主体的化身⑤三黑格尔异化概念最本质的含义是精神主体自身本质的丧失,确认精神的真实性,否认外界的独立性三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基点,认为异化是从主体中分裂出一个与主体相对立的客体,而扬弃异化则是消灭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性,从客体那里返回主体,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三整个世界发展的各个环节就是绝对精神的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过程⑹三

费尔巴哈则是从自然人的角度来讲异化,他以自然人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三简单来说就是人创造了神,但是神反过来控制了人,使人的主体性丧失三

而马克思批判和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学说,赋予了异化概念更为深刻二现实的含义三马克思从个人的劳动与其产品入手,揭示了劳动的本质的异化: 劳动为富人创造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产生了赤贫三 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三 ⑦异化 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是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立三 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被强迫劳动,其劳动不是人的本质的内在需要,而是外在的东西三 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三 ⑨于是人将自己异化,进而人与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异化三

综上所述,异化指的是人通过活动创造出一种异己的力量,这个异己的力量反过来控制了人三这种异己的力量在黑格尔那里是绝对精神,在费尔巴哈那里是神,而在马克思那里则是资本主义所控制的人的本质的缺失,即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人成为自己所创造的异己力量的奴隶三这是一个技术的时代,广播二电视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新的事物,他们无疑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我们在接受二学习和使用它们的同时,也日渐离不开它们,甚至很多人已渐渐沦为它们的 奴隶 三或许在目前这个时代,我们可以把这种异己的力量称为 互联网 三

二二微信时代人际传播中的异化表现(一)人际传播与异化:

从字面上看,人际传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三然而如果仅仅对人际传播进行这样的理解又显得过于简单了三目前学界关于人际传播的普遍定义是:人们相互之间面对面的亲身传播,又称面对面传播二人对人传播三⑩

微信时代人际传播的异化更多地表现为人们在接受二学习和使用微信的同时,渐渐地习惯了它,慢慢地离不开它,一天没有使用微信就会坐立不安,从而导致正常的人与人面对面的传播无法顺利进行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微信已经控制住了我们的生活,尤其在年轻人群中,微信在很多时候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三

(二)微信人际传播异化的表现:

1.微信人际传播凸显部分人群的性格分裂和交流障碍:

所谓 性格分裂 ,简单来讲指的是人在不同的时间二空间中,受不同的二相互矛盾对立的性格所控制三

一个平时在生活中沉默寡言的人可能在微信朋友圈里异常活跃三出去玩发条状态,喝个水再发一条,甚至上个厕所都能顺手发一条三与微博二论坛等网络传播途径不同,微信传播属于熟人传播,个人为了维护其在朋友心目中的形象,不敢做一些出格的事或说一些出格的言论,然而这些人以不停地在微信群说话或在朋友圈发状态的形式刷存在感,自如地运用手机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三

然而,手机交往的方式毕竟与现实社会的交往不同,部分在微信中滔滔不绝二口若悬河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无法与人自如交流,因此会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位置,由此产生的挫败感使他们丧失与现实中人群交往的信心,继续回到微信的庇护下寻找归感,渐渐地恶性循环,形成更大的现实交流障碍三

2.微信聊天成瘾,现实人际交往冷漠:

同学聚会一大群人围在一起,大家却只是低头默默玩手机聊微信三这种现象在目前年轻人的聚会中相当常见三现在的年轻人,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翻看微信朋友圈,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情还是如此三微信已经慢慢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一旦与手机分离,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总是有意无意地打开微信,潜意识里认为有人联系自己,间隔不久便一遍又一遍刷微信朋友圈三过度沉迷于微信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传播,甚至会影响到家人二朋友和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三例如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不停地发微信刷朋友圈,必然会大大缩短和家人相处二沟通的时间,导致原本亲密的亲人关系因此而渐渐疏远三同时,过度沉迷于微信也会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三原本一个小时可以完成任务,由于聊微信忘记时间,三个小时还没有做完的例子屡见不鲜三

3.微信诈骗屡见不鲜,引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与真正的熟人交际不同,微信的摇一摇二附近的人和漂流瓶等功能为用户认识陌生人提供了途径,各种劫财骗色的新闻,诸如‘ 微信 摇出祸事“二‘ 微信达人 人生崩盘:100米交友圈有狼出没“二‘交友

Business

四113 四

微信竟然 摇 出强奸案“等等屡见报端三

微信可以通过语音甚至视频交流,但仍然无法弥补现场交流的真实感,传播双方都能对自己所处的真实情景进行伪装,从而成为谎言滋生的温床三部分不良分子利用微信骗财劫色,由此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严重的信任危机三微信与危信,仅一字之别,其人与人之间传播关系的异化让人深思三

4.微信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引发了道德焦虑,充满同质性内容引发了对信息的麻木:

微信曾有一个特别响亮的名字 约炮神器 ,摇一摇二附近的人等搜索功能为人们的交友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传统意义上的行为习惯的颠覆三在微信里面, 性 的意义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刚见面就可以去开房间,有些人甚至利用微信来寻找猎艳的机会三 性 不再与婚姻二责任二道德这些概念搅和在一起,曾经的道德感在慢慢崩塌三

微信朋友圈如今滋生出了各种 党 点赞党二代购党二自拍卖萌党二异国他乡定位党二辣妈晒孩党等等,当朋友圈一天到晚有人刷屏发购物广告,各路朋友均开始秀自拍卖萌照,辣妈秀孩子,情侣秀恩爱,渐渐地,随着朋友圈同质化的信息越来越多,人们从开始的对这些现象的新奇感,后来变成厌恶,到最后渐渐麻木三当朋友圈变成了一个秀场,人们关心的不再是与朋友进行真挚友好的沟通交流,而是如何利用微信朋友圈赚到钱二找到虚荣感,那么微信的人际传播也就失去了初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渐渐被异化三

三二微信人际传播异化现象的预防机制研究:1.回归人的本性,加强对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微信人际交往的异化是由于人们逃离现实生活而产生的三人们为什么要逃离现实生活?

因为人们对现实生活不满,渴望在虚拟世界中找到存在感和满足感,而事实上,微信这一虚拟空间也确实有可能使人获得虚假的满足感:发个状态有人点赞二回复,或者通过摇一摇二附近的人搜索或漂流瓶功能,自然有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互相倾吐心声,在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找到共鸣,于是人们甘愿被束缚在网络中,沉溺于微信三

要消除这一现象,首要的一点是使人直视自我,面对自己三政府二社会上的机构和学校应该着力建立科学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网站,媒体也要更多地承担起其社会责任,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等栏目,宣传正确健康的上网习惯,鼓励人们在遇到心理困难时更多地去咨询心理医生,而不是随便在微信上找人倾诉,或在网上到处传播负能量三

2.强化微信人际传播思想道德教育:

微信为网络诈骗提供了更加方便的途径三然而,微信只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不存在好坏,关键看掌握工具的人是如何使用它三因此,营造良好的微信人际传播环境,最重要的是人要有良好的品德,人们之间互信互助,进行友好愉快的沟通交流三良好的品德并非一朝一夕练就,而是贯穿渗透在从小家长学校的教育中三如今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拜金主义倾向,有钱有权有势才是成功人士,良好的道德品质则被放在金钱之后,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状况三必须杜绝并彻底根除这种倾向,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倡导人与人之间坦诚互助,加强人的道德自律三

3.加强网络立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人的道德教化固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异化,然而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在达到这一目的之前,对人们进行法律上的强制规范也是必不可少的三在虚拟社会中,人们进行诈骗的途径更多样和便捷,因此对于完善法律的要求更迫切三所以,政府要加强对网络设施的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社区规则和制度,对人们的网上行为进行适当的但是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三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人际传播摆脱规范真空所带来的无序性和不确定性,制定良好的微信传播空间,遏制人际传播的继续异化三

四二总结:

微信使用成瘾目前已经是年轻人群体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微信的过度依赖加深个体孤独感,造成个人的焦虑和人际传播的异化,这些负面的情绪和现象也存在于不少年轻人群体中三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人开始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三在笔者采访的沉溺于微信使用的群体中有人想摆脱这一现象,融入到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中,缺失就在于

其自控能力不强三对于这一人群,需要好友或权威机构的协助,强制其不用微信,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其实没有微信,生活也会继续下去三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微信毕竟只是一个工具,人类发明了工具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轻松,如果让工具控制了人本身,就得不偿失了三(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A.专著

[1]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

[2] 黄瑞玲二肖尧中,现代人际传播视野中的手机传播研究[M],

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16.

B.期刊

[1] 张菡二汪洋,谈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活动的异化[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103~104.

[2] 梁丽,网络人际交往的异化[J],理论与当代,2011,(4),22

~24.

C.报纸

[1] 杜晓二金枝二李晓二李子舟,交友微信竟然 摇 出强奸案

[N],法制日报,2012-9-26(8).

[2] 葛东升二倪金鼎, 微信 摇出祸事[N],检察日报,2013-1

-6(8).

[3] 姚友明二段续,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N],新华

每日电讯,2012-10-18(7).

D.学位论文

[1] 郭丽双,马克思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异化问题的根源探究

[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3.

[2] 严许媖,手机人际传播研究 以 微信 为例[D],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2013.

E.电子文献

[1]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ed4716861.html, /view /5117297.htm [2]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ed4716861.html, /a /20130115/000179.htm

注解

① 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ed4716861.html, /view /5117297.htm ② 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ed4716861.html, /view /5117297.htm ③ 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ed4716861.html, /view /5117297.htm

④ 郭丽双,马克思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异化问题的根源探究[D],

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3.

⑤ 郭丽双,马克思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异化问题的根源探究[D],

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3.

⑹ 梁丽,网络人际交往的异化[J],理论与当代,2011,(4),22~

24.

⑦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4.

⑧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3.

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4.

⑩ 黄瑞玲二肖尧中,现代人际传播视野中的手机传播研究[M],吉

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16.

微信时代人际传播的异化现象及预防机制研究

作者:沈波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刊名:

英文刊名:BUSINESS

年,卷(期):2014(16)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6条)

1.A. 专著

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1997

3.黄瑞玲;肖尧中现代人际传播视野中的手机传播研究 2010

4.B. 期刊

5.张菡,王洋谈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活动的异化[期刊论文]-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2)

6.梁丽网络人际交往的异化[期刊论文]-理论与当代 2011(4)

7.C. 报纸

8.杜晓;金枝;李晓;李子舟交友微信竟然 “ 摇” 出强奸案 2012

9.葛东升;倪金鼎“微信” 摇出祸事 2013

10.姚友明;段续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2012

11.D. 学位论文

12.郭丽双马克思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异化问题的根源探究[学位论文] 2003

13.严许媖手机人际传播研究——以“微信”为例[学位论文] 2013

14.E. 电子文献

15.查看详情

16.查看详情

引用本文格式:沈波微信时代人际传播的异化现象及预防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商 2014(1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