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典工资理论梳理

经典工资理论梳理

经典工资理论梳理
经典工资理论梳理

经典工资理论梳理

一.早期的工资学说

①生存工资论

创始人概况:魁奈.杜阁尔提出,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全面论述。

主要内容: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这种“自然价格”除包括工人本身能够维持生存部分的生活费外,还包括能够在工人人数总体上不增不减地延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费。劳动者的工资应当等同于或者略高于能够维持其生存的水平。

评价:该理论更多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现实情况,生存工资论的应用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的积累。

②工资基金论:水平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数量与人口数量之间比例。

二.边际生产力工资论

创始人概况: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在其著作《财富的分配》中提出了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主要内容:克拉克的工资理论主要运用的是静态分析,他是在没有任何经济扰动的情况下,在社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人口、资本、技术、组织、消费倾向等)没有变化的条件下,经济自发力量对于财富生产和分配的决定所起的作用的分析。他认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即厂商雇佣的最后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劳动的边际产品。因此,如果继续增加劳动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少于前一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品。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克拉克就是用边际生产力概念来解释工资水平。他认为工人的工资水平是由最后追加的工人所生产的产量来决定。如果工人所增加的产出小于付给他的工资,雇主就不会雇佣他;反之,如果工人所增加的产出大于所付给他的工资,雇主就会增雇工人。只有在工人所增加的产出等于付给他的工资时,雇主才既不增雇也不减少所使用的工人。边际主义学派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学派,主要盛行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其奠基者是三位几乎同时各自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经济学家: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

边际主义学派在方法论上反对德国历史学派,他们主张抽象演绎法,认为经济生活是人们无限的需要和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人在经济方面的行为及其后果是由需求决定的,而假定每个人行为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也就是花费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满足。从而,个人为了追求需求的满足,就要适当地处理同周围有限资源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主观心理活动和行为,就成为该学派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学论证的依据和典型模式。边际主义学派把社会看作仅仅是个人的机械总和,认为个人是社会的缩影。这样,从个人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出发,边际主义学派就能够解释整个社会的经济现象

评价: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可以说是现代工资理论之先驱,它解释了工资的长期水平,也适用于短期工资水平的确定。在假定其他生产要素的投人不变的条件下,当劳动的投人增加时,其所增加的产量开始以递增速度增加,到一定量后,由于每一单位劳动所分摊的机器设备、原料等逐渐减少,会出现技术供应不足

三.供求均衡工资论

创始人:马歇尔

主要内容: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仅从劳动力的需求方面研究了工资的形成,忽视了劳动力供给对工资决定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全面的,应当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研究工资问题。1.均衡价格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由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均衡时的价格决定的。

2.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即取决于边际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收益);

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取决于劳动者的生活费用,即劳动者维持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生活所需的最低费用。

3.工资是劳动这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均衡的价格。

引入边际劳动生产力理论和劳动的生产成本理论,用前者来说明劳动的需求价格,用后者来说明劳动的供给价格。从需求方面看,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或劳动的边际收益产量。厂商愿意支付的工资水平,是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从供给方面看,工资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劳动力的生产成本,即劳动者养活自己和家庭的费用,以及劳动者所需的教育、训练费用;第二,劳动的负效用,或闲暇的效用。工资水平的决定被认为是生产要素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

评价:收入分配理论是当时各种新旧分配理论的大综合,他既吸收了古典学派的有关分配理论的思想,也吸取了边际学派的边际革命的精髓。该理论将注意力从分配份额的大小转向稀缺性资源的配置,并把要素投入报酬与要素生产贡献联系起来,这在经济学上是一大贡献,以至于分配理论很长时间都居于主导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分配理论莫定了经济学中工资理论的基础,其后的许多研究是在他所莫定的市场工资决定机制的基础上展开的。比如集体谈判工资理论就是在市场决定机制的基础上。对市场运行主体作用的研究,直到今天,集体谈判工资理论对建立规范的企业工资制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莫里斯·多布、美国经济学家邓洛普、张伯伦等。

主要内容:

1.限制劳动供给

工会限制劳动供给的具体办法主要是通过对议会和政府的影响,以立法限制国外劳工移民的进入和外藉工人的雇用,限制童工和青少年工的使用。以谈判协定限制企业对非工会成员的雇用。为了防止在提高工资的同时,出现资方减少雇用劳动力数量的作法,工会还对工人的劳动时间和劳动效率进行限制,包括直接通过谈判减少工人的劳动时间,缩短作业工时,延长学徒工的学习期等。也包括通过限制工人的工作量,如限制工人砌砖数量,看管机床数量,限制油漆刷子的宽度(以降低油漆工作效率)等,以及要求安排无谓重复劳动(如印刷业的重复制版),或故意安排多余人员(如要求组织专职乐队)等,来保持劳动的供给量减少,而劳动力雇用人数不变。

2.提高标准工资率

工会提高工资的第二种办法是人为提高标准工资率。工会可以运用说服或者强迫手段,迫使雇主支付较高的工资,从而直接达到提高工资的目的,同时也间接地达到限制劳动力供给数量的目的。目前,提高工资率达到的效果和工会直接限制劳动供给的效果是一样的。工会现在已经比较少地采用直接限制劳动供给的作法

3.向上移动需求曲线

工会提高工资的第三种办法是改善对劳动的需求。改善对劳动的需求之所以能够提高工资,是因为需求的提高使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上涨。西方劳动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向上移动需求曲线,提高了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因此,一方面可以提高工资,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就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而提高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是: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方法,帮助扩大广告宣传和维持高额垄断价格,鼓动政府提高关税,限制国外商品进口,扩大国内商品出口等。

西方经济学家常常告戒企业主,高额工资对于企业具有有利的“冲击”作用,因为高工资可以改善劳动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良状况,鼓动劳动者的士气,从而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而低工资只会降低劳动者自身的质量和满意程度,以致使雇主不是增加盈利,而是更费钱。

4.消除买方垄断

工会还可以作为一种有组织的力量,用于抵消雇主在劳动市场上的垄断。特别是在孤立地区,雇主或雇主集团很可能利用它是劳动力的唯一的雇用者的地位,利用劳动市场的非竞争性,把实际工资压低到均衡点以下

评价:集体谈判工资论虽然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仍不失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效理论。当前经济生活中很多重要的工资率确实是由集体谈判达成的。但是,经济因素仍然在后面起作用。即使是在某种程度上谈判力量似乎超过了经济力量,工会的胜利最终还是短命的。因为一时较高的工资必然引起较高的价格,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市场需求。反过来又会减少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工资最终跟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恢复一致。因此,集体谈判论和边际生产力论并不矛盾。边际生产力工资论决定了工资运动的长期趋势,而集体谈判工资论则决定了短期货币工资水平。工会集团、雇主集团以及他们之间的集体谈判是劳动力市场的媒介,通过这种媒介,经济力量才可能发挥作用。工资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才可能在一个长时期内建立起密切关系。

五.分享工资论

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的马丁·魏茨曼

主要内容:分享经济理论认为,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弊病不在于生产,而在于分配,特别是雇员工资制度。在传统工资制度中,工人的工资同厂商的经济活动无关。由于工资固定,劳动成本固定,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对市场总需求的变化作出的反应总是在产品的数量方面,而不是在产品的价格方面。因为价格一般是按照成本加成方法确定的,成本不能变动,价格也就不能变动。一旦市场需求收缩,厂商只能减少生产,不能降价,在成本不能变动时降价将会亏本。因此,在市场收缩、产量减少时,必然出现工人失业。

基于上述原因,魏茨曼认为,必须对现行工资制度进行改革,把工资经济改为分享经济。魏茨曼首先将雇员的报酬制度划分为工资制度和分享制度两种模式,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就分为工资经济与分享经济。工资制度指的是厂商对雇员的报酬是与某种同厂商经营甚至同厂商所做或所能做的一切无关的外在的核算单位(例如货币或生活费用指数)相联系;分享制度则是“工人的工资与某种能够恰当反映厂商经营的指数(例如厂商收入或利润)相联系。”这样,工人和雇主在劳动市场上达成的就不再是规定每小时多少工资的合同,而是工人与雇主在企业收入中各占多少分享比例的协议。分享制度可能是“单纯”的。即雇员的工资完全取决于企业的业绩;也可能是“混合”的,即雇员的工资由有保障的工资和利润(或收入)分享基金两部分构成。大多数实际运行的分享制度,都是把以时间为基础的保障工资和某些形式的利润分享结合起来。工资中的“分享”部分通常采取年终由管理部门宣布红利的形式反映出来。另一种不常见的形式是,雇员有权享有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

评价:分享经济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马丁·魏茨曼在20世纪7O年代提出来的一个新的工资决定理论。这一理论对于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扩大就业和提高产量、激励工人与劳资相融都有积极的效应。

六.效率工资理论

主要内容:

1.效率工资与失业

效率工资论认为,厂商采用效率工资是因为它有激励工人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劳动生产率极大的依赖于厂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如果工资削减损害了生产率,引起产品劳动成本的提高,那么,为了保持效率,厂商宁愿支付给工人较高的工资,而不愿降低工资,工人的工资高于或等于效率工资,高工资使劳动市场不能出清,从而出现失业。

2.效率工资的微观基础

A. 偷懒模型:若不存在失业,即劳动力市场出清,则所有厂商都支付相同的市场出清工资,这对磨洋工者是有利的,解雇作为怠工的成本太低,那么被解雇的威胁将不会使工人减少

偷懒,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还可以花费很小的成本找到另一份工作。但是某厂商支付的工资高于其他厂商,此时供需不平衡,劳动力市场存在失业,那么被解雇的工人将在失业大军中等待以重新寻找工作,等待寻找的成本是很大的,即失业是有成本的,这样,受雇的工人便会减少偷懒以免遭解雇。因此,第i个厂商雇佣的一个代表性的工人的生产率i是该厂商支付的工资i、其他厂商支付的工资-i以及失业率v的函数,即:i=i(i,-i,v)

B.人事变更模型:有很多厂商在雇用工人之前先培训他们,培训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只要工人在接受培训时,不支付培训成本,那么工人辞职的可能性就大,辞职率越高,厂商的培训成本就越大。因此,为降低辞职率,雇主支付给雇员的工资相对于其他厂商往往较高,高工资可以减少工人的辞职率,显然,辞职率的变化,人事的变更直接影响到生产率的高低,因此,生产函数可写成:i=i(i/-i)

3.效率工资和经济周期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有调整工资和价格的能力。选择效率工资的厂商与选择利润最大化工资的厂商的误差,只是厂商利润的二阶小量,这意味着实行效率工资的厂商的利润与最优化厂商的利润差别不大。实行效率工资时,工资有粘性,工资水平不会随着需求的变化而迅速作出调整。工资粘性导致价格也出现粘性。价格调整后,利润的增量也是利润的二阶小量,与最优地调整价格的厂商的利润之差很小。当货币供给减少引起总需求下降时,支付效率工资的厂商会保持名义工资和价格不变,在工资和价格近似不变时,厂商必须通过调整产出来适应需求的变化,因此,总产出和就业水平都会随之改变,经济出现周期性。

评价:效率工资解释了工资的粘性和失业率的存在,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首先,由于多数企业机构庞大,从而导致监督成本也是不可低估的。只要存在监督成本,那么职工就有可能采取偷懒行为,为使职工不偷懒,企业必须支付高于市场出清工资水平的工资,结果是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市场上出现非自愿的失业。

其次,效率工资模型解释了劳动力市场工资刚性的原因,即企业在面临市场波动时,为什么不会作出迅速的工资调整。因为工资的下降会影响到所有职工的努力水平,进而影响企业的产出水平。进一步说,如果在降低工资的情况下,进行劳动力的替换,对企业而言并非最优的选择,因为企业不仅要承担在解雇和重新雇佣中产生的成本,而且要承担由于内部人和新来者之间的非合作倾向及职工士气下降而造成的企业生产水平的下降。

第三,效率工资理论解释了企业中的“混同均衡”问题。在传统的企业中,高素质人拿走的比带来的要少,而低素质人拿去的比带来的多,由此维持企业的收支平衡,即经济学上的“混同均衡”,即使到现在,企业招人时仍然只问价格,能力再高,如果要价也高,企业也没法用。而外企工资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优质优价”,也就是首先考虑你能为本企业创造多少价值,然后再考虑付你多少工资。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工资即便上千上万亦在所不惜。外企与本土企业竞争,其实只在劳动力市场上做文章,即用高工资将高素质人吸走,而同时将低素质人留给国企,这样原有的“混同均衡”就被新的“分离均衡”所代替。因此,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下大功夫进行制度创新,为企业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第四,效率工资理论指出,需适当地拉开企业内上岗者和下岗者之间的工资差别;在再就业的过程中,应改变政府或企业包办的做法,转而更强调个人选择和努力。这样,下岗对于职工而言的效用期望降低,便会促使职工努力工作。如果再就业更大程度的依赖职工自身,即便再就业比率短期内会有所下降,在长期内,则利于提高劳动力再配置过程的效率,形成高效率就业、经济增长、社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的良性循环。

此外,效率工资还解释了近些年来我国出现的高薪聘请企业管理人员,高薪征求优秀教材以及高薪设立教授岗位等现象,也对公务员的“高薪养廉”政策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七.工资决定理论

代表人物:卡尔·亨利希·马克思

主要内容:马克思首先分析了工资的本质,他认为,工资只是劳动力价格的特种名称,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关于工资水平的决定,马克思认为,“工资是由那些决定其他一切商品价格的规律决定的。”这就是说,作为劳动力商品价格的工资的形成与决定,必须遵循市场法则,只有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才得以决定的。马克思认为,工资的形成与决定受到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共同的制约和影响。他说:“劳动报酬忽而提高,忽而降低,是依供求关系为转移的,依购买劳动的资本家和出卖劳动的工人之间的竞争情形为转移的。在马克思看来,决定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的竞争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卖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将降低工资水平

二是买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将提高工资水平

三是买主和卖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将取决于竞争双方的对比关系。买主和卖主竞争的优劣势,取决于劳动力商品的供求状况及供求的改变,而劳动力商品供求关系的改变,将引起工资水平的上涨或下跌,即引起劳动力商品的价格波动。

关于劳动力商品供求关系引起工资水平的波动,马克思认为这种波动存在着一定的界限,“在这种波动的范围内,劳动的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即为创造这一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这就是说,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以量化为生产劳动者必需的一定量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这里,马克思清楚地说明,工资水平的波动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的。因为劳动力发挥作用后的消耗,必须要重新得到补偿;劳动力因损耗或死亡,需要新的劳动力来补充;劳动者要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需要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马克思还认为,劳动力价值的决定从而工资水平的决定,具有与其他一般商品价格决定不同的特点。劳动力价值决定受着纯生理的要素和历史的或社会的要素两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历史或社会方面的要素可能使工资变化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因此,马克思说:“劳动的价值本身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变数,它甚至在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仍旧不变的条件下也是一个变数。”而且随着资本积累过程的不断推进,“工人之间的竞争就增长得更迅速无比,就是说,资本增长得越迅速,工人阶级的就业手段即生活资料就相对地缩减得愈厉害。”由此,工资水平的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供给者竞争实力的增加,取决于联合的谈判力量。

评价:市场经济强调“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计划经济强调“人与人都差不多”,所以“谁也不能比我多”。因此,市场经济下,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今天的“劳动报酬”已经超越了按劳分配原则的“个人消费品”范畴。可以在宏观上考核企业联合劳动水平,在不同企业之间执行差别工资;在企业内部,建立部门绩效与个人绩效考核体系,按照贡献水平决定员工工资水平。按劳分配理论在中国现实国情下的发展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八.现代制度学派工资理论

主要内容:制度学派是在与新古典学派的论战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古典学派强调竞争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认为工资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主要是由市场性因素决定的,而制度学派的经济学家持与此对立的观点。在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方面,制度学派一是强调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弱化供求力量方面的作用;二是强调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例如工资刚性、持续性失业、劳动力的流动障碍、信息的不完全等;三是强调工会、大型企业、歧视和习惯的相互影响在工资决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要比新古典学派所认为的更大。

20世纪5O、60年代,新古典主义在遭遇挫折后又东山再起,他们接受了制度学派的一些观点。同时制度学派在与新古典学派的论战中也融合了他们的一些政策理论。并进一步加以发

展。到20世纪7O年代后。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如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工资决定的影响使人们的分析与现实生活更加接近。市场分割理论首先否定了劳动力市场是一元化的、劳动力可充分自由的流动以及劳动力是同质的假定,认为工资并不是简单地由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而是有很多因素对工资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该理论的说法,雇佣劳动者的工资率实际上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劳动者所处的产业或部门,二是劳动者所拥有的人力资本。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从制度的角度分析工资差异并从工资差异的角度论证收人及贫困现象。该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就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两个分离的劳动力市场,在每个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是自由流动的,但在两个市场之间则不流动或有限流动。二元劳动力市场是依照工作的性质和劳动者的特征来划分的。按照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劳动力市场可分为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场或者说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在主要市场里,就业是稳定的、工作条件好,以熟练和技术性劳动为主,工资水平较高,存在较多的提升机会和受训机会。与此相反,在次要市场,工资福利水平普遍较低,工作条件较差,职位极不稳定,劳动力流动程度大,提升受训的机会不多。他们认为,之所以形成差异如此之大的两种市场形态,主要在于两部分的市场结构不一样。二元劳动力市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劳动者个人的工资率或收入水平并不主要取决于所受的教育程度的训练,而是取决于就业发生在劳动力市场的哪一部分。

班级:人力资源一班

姓名:刘爽

学号:1008220111

2020年工资调整方案

2017年工资调整方案 职工每人每月平均效益奖可按一定数额预发,年终根据总公司收益及各部门完成任务情况再统一决算考虑。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017年工资调整方案,欢迎参考! 2017年工资调整方案 鉴于近年本地消费物价指数增长迅速,为激励和稳定公司人才队伍,提高公司竞争力,结合公司实际经营制定本方案。 一、调整范围 (一)201x年7月1日起新定岗级及201x年7月1日起调整过岗级的员工,不在此次调薪范围之内。 二、方案基本思路 (一)总额确定:结合本地最低工资调整政策、公司往年调资比例及公司运营状况确定调整总额。 (二)一次分配:根据本方案覆盖范围内的各部门有效人数占比及部门层级确定部门分配额度。 (三)二次分配:在公司调整原则指导下,由部门负责人分配,确定调薪明细方案。 三、具体实施步骤 (一)总额确定 1、基础数据整理分析 (1)整理201x年、201x年管理部门员工工资总额及调薪额

度,计算往年薪资调整比率。 (2)确认201x年度企业利润率。 (3)收集本地近年最低工资数据,分析变化趋势。 2、确定调整自变指标及权重 A、往年调薪比率=当年管理部门调薪额/当年管理部门工资总额 201x年调薪比率为8%,201x年调薪比率4%,取其均值6%。 B、201x年企业利润率为14%(财务报表估算) C、本地最低工资标准 3、确定调资总额 (1)计算调整比率=往年调薪比率6%*80%+201x年企业利润率14%+最低工资标准增长线21%*20%=9% (2)本次调资总额=201x年度管理部门员工月均工资(不含绩效、其他补助)2400元*201x年6月底管理部门在职人数46人*计划调整比率9%=1万元/月 (二)一次分配 1、基础数据整理 (1)梳理截至201x年6月底在职员工入职时间、末次调岗时间及各部门有效岗位系数。(见附表一) (2)确定分配系数一级部门:1.1 二级部门: 0.85 2、核算各部门分配调整额 部门调整额=标准分配额*分配系数*调整系数 标准分配额=本次调资总额/管理部门有效调整人数 单位:元/月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复习笔记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 第一章 1、货币工资,亦称名义工资,即以货币表示的工资数量。(名词解释) 2、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或名义工资的对称,是指在消除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和捐税加重等因素以后实际得到的工资。(名词解释) 3、工资率亦称工资标准,是按单位时间支付的工资数额。工资率可以按小时、日、周、月、年分别规定。(名词解释) 4、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支付的。(名词解释) 5、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别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组成。(名词解释) 6、一、企业职工工资来源并形成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单选) 7、在国有企业,初次分配是在劳动者、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分配。 8、二、非企业单位职工工资来源并形成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单选) 9、再分配有国家预算、劳务费用、价格调整和银行信贷等多种途径。 10、工资除了经济意义上的概念外,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还有一些其他意义上的概念,如工资是一种心理概念,因为工资是个人与企业间的一种心理契约;工资是一种社会概念,因为工资在企业内和社会上,是一种必位的象征;工资是一种政治概念,因为企业、工会、群体和雇员出人阔都运用他们的力量来影响工资;工资是一种公平概念,所谓公平,就是分配的公整——也就是报酬应与贡献成比例;工资是一种多学科概念,因为工资可分别由不同的学科来加以研究。 11、工资的职能:分配职能和经济职能 12、工资的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一)、工资的强制性,(二)、工资的激励性,(三)、工资的调节性。 13、工资问题的重要性: 一、工资是劳动者维持生活的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劳动力再生产。 二、工资关系到产品的价格、产品竞争能力和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三、工资直接关系到就业水平。 四、工资是现代社会中劳资之间或者说劳动者与出资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焦点, 是处理劳动者、企业和国家相互之间利益难以回避的问题。 五、合理的工资是决定合理的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 六、工资关系到劳动者积极性、聪明和创造力的发挥,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论述) 第二章 1、工资的边际生产率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1847~1938)提出的。被公认为是对长期工资水平所作的最令人满足的解释。 2、均衡价格工资理论,其创始人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均衡价格工资理论,从需求和供应两个方面来说明工资水平的决定。 4、集体交涉理论,就工业经济社会中如何确定短期货币工资而言,迄今为止可能是作出最好解释的一种理论。 5、现代市场工资理论研究上的里程碑是边际生产率论、均衡工资论和集体交涉论。 第四章 1、衡量工资差别的标准——基尼系数,是一条45°线和洛伦茨曲线之间的面积,同整个直角三角形面积之比。(A单)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试卷附参考复习资料

宿迁市宿豫区职教中心函授站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课程考试试卷 主办高校专业名称 考试日期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20小题 , 每小题1分,共20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支付并列人成本的工资费用被称为() A. 工资总额 B. 工资成本费用 C. 人工费用 D. 人工成本费用 2、根据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在资本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工资水平取决于工人人数。工人人数越少,则工资水平()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D. 有升有降 3、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下列表示收入相对平均的是() A. 0.2以下 B. 0.2—0.3 C. 0.3—0.4 D. 0.4以上 4、19世纪初期,提出“按比例分配”的空想主义者是() A. 圣西门 B. 傅立叶 C. 欧文 D. 马布利 5、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市场工资率 B. 劳动供给的质和量的选择 C. 劳动计量 D. 按量付酬 6、以劳动者的技术业务水平或个人特质为基础确定工资结构的工资等级制度是 () A. 年资型工资制 B. 职位型工资制 C. 职能型工资制 D. 多元性工资制 7、工资等级制度又称为() A. 标准工资制度 B. 基本工资制度 C. 序列工资制度 D. 职能等级工资制度 8、适用于企业中担任管理职务和专业技术植物的人员的等级工资制是()

A. 岗位等级工资制 B. 技术等级工资制 C. 职能等级工资制 D. 职务等级工资制 9、奖金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正确的制订() A. 奖励等级 B. 奖励金额 C. 奖励条件 D. 奖励项目 10、企业税后提取的公益金用于() A. 弥补亏损 B. 扩大生产 C. 发放奖金 D. 职工集体福利 11、1915年起,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来四种主要的工作评价体系,下列对它们按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排列法、分类法、要素比较法、计点法 B. 排列法、要素比较法、计点法、分类法 C. 排列法、分类法、计点法、要素比较法 D. 排列法、要素比较法、分类法、计点法 12、从价值构成看 , 相对工资或劳动分配率是指( )。 A.M/V B.V/(V+M) C.V/(C +V+M) D.M/(C+V+M) 13、就工业经济社会中如何确定短期货币工资而言 , 迄今为止作出最好解释的工资理论是( )。 A.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 B.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C.劳资谈判工资理论 D.集体交涉理论 14、当基尼系数等于 1 时 , 表明收入分配( )。 A.完全平均 B.相对平均 C.差距相对合理 D.绝对不平等 15、影响和制约工资水平的最重要、最根本因素是( )。 A.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增长速度 B.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C.农业的生产状况 D.人口的数量与规模 16、影响和决定劳动者工资的各种主要因素分解开来 , 然后根据各因素分别设立工资标准的工资制度是( )。 A.年资型工资制 B.职位型工资制 C.职能型工资制 D.多元型工资制

薪资调整方案

薪资调整方案 一、目的 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薪酬激励作用,进一步拓展员工职业上升通道,建立一套相对密闭、循环、科学、合理薪酬体系,根据公司现状,特制定本规定。 二、原则 本方案本着公平、竞争、激励、经济、合法的原则制定。 1、公平:是指相同岗位的不同员工享受同等级的薪酬待遇;同时根据员工绩效、服务年限、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同,对职级薪级进行动态调整,可上可下同时享受或承担不同的工资差异; 2、竞争:使公司的薪酬体系在同行业和同区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3、激励:是指制定具有上升和下降的动态管理,对相同职级的薪酬实行区域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4、经济:在考虑集团公司承受能力大小、利润和合理积累的情况下,合理制定薪酬,使员工与企业能够利益共享。 5、合法:方案建立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管理制度基础上。 三、类别 1、整体调薪 公司所有员工每满一年享受一次正常调薪机会。公司每年定于3月份为正常调薪月,面对公司全体员工(不包括试用期内的员工以及转正不满二个月的员工),公司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技术能力的提升、绩效考核成绩来决定员工调薪幅度。 2、个别调薪 公司每年定于9月为特别调薪月,主要针对工作成绩表现特别突出的,为企业做出特别贡献的,或连续4个月绩效考核达到80分以上的,经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加薪。原则上,部门调薪人员的比较不可超过部门总人数的50%。

3、特殊调薪 基于特殊情况,可能发生临时调薪的可能。 (1)员工为企业创造显著效益者,对企业有重大贡献。 (2)员工因工作职级的变化,或工作岗位的升迁或降级变化。 (3)针对严重违反公司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工作中重大失误、不能胜任岗位工作者,绩效考评连续3次被评为差者,予以降级降薪。 三、审批流程 (一)整体调薪 1、参考内外部劳动力市场状况、市场经济状况,并据公司运营效益,由公司制度年度薪资涨幅比例; 2、各部门经理按照员工绩效、工作态度、员工发展等因素与员工沟通,做出增加或减少调整,总体涨幅不超过涨幅比例; 3、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对各部门提交的工资变动进行核对; 4、经总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工资调整。 (二)个别和特殊调薪 1、根据人力资源部提供的薪资调整指数,由部门经理填写《工资核定表》,,注明调整的理由、额度、调整时间等; 2、《工资调整表》经主管副总审批后,交人力资源部; 3、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绩效情况、考勤、入职时间、员工在公司内部职业生涯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评,给出审核意见; 4、最终经总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工资调整。 四、薪资调整说明 1、根据考核依据和员工综合表现,每次调薪幅度为工资的2%-20%。 2、因工作表现平庸,绩效考评成绩连续为差者,调薪幅度可以为零或降薪。 3、所有员工调薪申报必须按层级执行,调薪幅度由主管负责人拟定初步方案,上报领导后召开会议,经一致表决后,由总经理批准执行。

岗位工资薪酬层级体系对应表

附表一 : 岗位工资薪酬层级体系对应表 A 级(高层) B 级(中层) C 级(基层) D 级(业务层) 级 层 系 文员 /文秘 /司机 /仓管员 /检验员 / 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及 部门经理 /工程师 主任 /主管 / 技术、设计人员 /经理 试验员 /工艺员 /跟单员 / 销售员 / 次 级 数 高级技术人员) 助理 / 会计 / 网格技术 出纳 /其他业务员 /电工、机修 /门 卫 31 A8 13.0 13.0*1000=13000=9100+3900 30 A7 12.0 12.0*1000=12000=8400+3600 29 A6 11.0 11.0*1000=11000=7700+3300 28 A5 10.0 10.0*1000=10000=7000+3000 27 A4 9.0 9.00*1000=9000=6300+2700 26 A3 8.0 8.00*1000=8000=5600+2100 25 A2 7.00 7.00*1000=7000=4900+2100 24 A1 6.50 6.50*1000=6500=4550+1950 23 B6 6.00 6.00*1000=6000=4200+1800 5.50*900=4950=3465+1485 22 B5 5.50 5.50*1000=5500=3850+1650 5.20*900=4680=3276+1404 21 B4 5.00 5.00*900=4500=3150+1350 20 B3 4.80 4.80*900=4320=3024+1296 19 B2 4.60 4.60*900=4140=2898+1242 18 B1 4.40 4.40*900=3960=2772+1188 17 C6 4.20 4.20*900=3780=2646+1134 4.20*800=3360=2352+1008 16 C5 4.00 4.00*900=3600=2520+1080 4.00*800=3200=2240+960 15 C4 3.80 3.80*800=3040=2128+912 14 C3 3.60 3.60*800=2880=2016+864 13 C2 3.40 3.40*800=2720=1904+816 12 C1 3.20 3.20*800=2560=1792+768 3.20*800=2560=1792+768 11 D6 3.00 3.00*800=2400=1680+720 3.00*700=2100=1470+630 10 D5 2.80 2.80*800=2240=1560+672 2.80*700=1960=1372+588 9 D4 2.60 2.60*700=1820=1274+546 8 D3 2.40 2.40*700=1680=1176+504 7 D2 2.20 2.20*700=1540=1078+462 E 级(辅助层) 保洁 /宿舍管理员 /花木 /其 他临时工 /装卸工 2.40*700=1680=1176+504 2.20*600=1332=924+400

【精品】人才激励五步设计好薪酬

【关键字】精品 人才激励:五步设计好薪酬 好的薪酬设计,更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怎样进行优秀的薪酬设计? 薪酬设计的逻辑与方法 理论认识: 薪酬是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进行分配的体现,人力资源价值从三个方面进行衡量:一是职位的价值差异、二是因员工个人能力不同而产生的个人价值差异、三是员工在一定工作时期内的具体工作成果差异。因此,薪酬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对这三方面价值的衡量。 概念澄清: 薪酬是大概念,包括工资、奖金、福利及各种激励。在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工资和奖金两部分。 职位价值评估确定各职位的工资范围,个人价值评估确定个人在职位工资范围内的具体工资标准,员工的具体工作成果决定员工的奖金。 五步设计好薪酬方案: 第一步:认识员工的需求层次 杰克C.弗朗西斯(Jack C.Francis)曾说过:“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一个人到固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

未来企业的比赛是人才的比赛,这已经是企业界的共识。每一个企业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人才流失率高,吸引人才不易,留住人才更难,发挥人才的最佳效益似乎是更远的事了……不少企业总认为这不是难题,只要增加员工的收入就可以解决。那么,简单的提薪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呢?一段时间过去,企业发现,员工收入提高了,绩效却并没有提高,优秀的员工也没有留住,企业的成本却增加了。这是为什么呢? 从人是“经济人”的假设来看,员工是有物质需求的,提高员工的收入可以实现企业引人、留人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需要,还有社会需要。企业要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和尊重人的需求上,重视培养和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重视员工沟通和员工参与。另外,人还是“自我实现”的人,需要企业提供发展平台,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从长期留人和发挥人才效益的角度来看,对于企业和员工都有直接关系的薪酬不能简单待之,里面自有奥妙之处,薪酬的系统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第二步:掌握激励理论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激励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激励理论。激励理论贯穿于整个薪酬设计过程,无论是企业自行设计还是请咨询专家设计薪酬体系,最终还是企业在运用,企业管理者掌握相关激励理论对于薪酬体系的执行与应用很有帮助。 常用的激励理论包括三大类:一类是内容型激励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滋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一类是过程型激励理论,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还有一类是行为改选型激励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这些激励理论都本着同样的激励原理,在薪酬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步:选择薪酬模式

工资理论与薪酬管理考题及答案

《工资理论与薪酬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拉克计划199 是由艾伦W拉克于1933年提出的,其基本原理类似于斯坎伦计划,都强调鼓励员工的合作与参与,只是在计算奖金支付基准时采用了更为复杂的公式。拉克计划使用一个增加值公式来计算生产力,以拉克比率作为奖金发放的基准。其计算公式为;拉克比率= 增加值 计划参与人的雇佣总成本(薪金、工资、工资税和边缘薪酬) 增加值=净销售额-原料成本、购买供给和服务的成本 斯坎伦计划198 该计划由联合钢铁工人工会的官员约瑟夫。斯坎伦于1937年首次提出的,该计划最核心的特点在于强调员工的参与及合作,它通过手艺的分享与非配机制来推广员工间相互合作的管理哲学;同时推崇通过积极参与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达成一致,激励员工通过实现个人目标而实现团体目标;最终与员工分享由于他们的成本节省而带来的收益。 斯坎伦计划包括包括下列5个基本要素:合作理念(philosophy of cooperation)、认知(identity)、技能(competence)、融合系统(involvement system)和分享利润构成(sharing of benefits formula)等。其核心是设计一个促进合作、参与和利润分享的新型的劳资关系和企业管理系统 斯坎伦计划在分享收益时,一般通过计算斯坎伦比率作为奖金支付的基准,基本公式为: 斯坎伦比率= 劳动成本/产品销售价值 其中产品销售价值是销售收入和存货价值之和,斯坎伦比率较小时,说明劳动力成本较之于产品销售价值较低,这个比例越小,劳动力成本就获得了越多的节省,节省而来的收益就作为奖金分配给大家。 利润分享计划201 利润分享计划是当公司达到利润目标时,将一部分利润作为奖金分配给员工。利润分享计划一般是针对公司的全体员工,所以也可以作为组织奖励计划话的一种形式。 利润分享计划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现金现付制(Current Profit Sharing),即每隔一段

经典工资理论

经典工资理论梳理 (一)早期的工资学说 ①生存工资论 创始人概况:魁奈.杜阁尔提出,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全面论述。 主要内容: 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这种“自然价格”除包括工人本身能够维持生存部分的生活费外,还包括能够在工人人数总体上不增不减地延 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费。劳动者的工资应当等同于或者略高于能够维 持其生存的水平。 该理论更多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现实情况,生存工资论的应用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的积累。 ②工资基金论:水平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数量与人口数量之间比例。 (二)边际生产力工资论 创始人概况: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在其著作《财富的分配》中提出了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主要内容: 克拉克的工资理论主要运用的是静态分析,他是在没有任何经济扰动的情况下,在社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人口、资本、技 术、组织、消费倾向等)没有变化的条件下,经济自发力量对于财富 生产和分配的决定所起的作用的分析。他认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边 际生产力,即厂商雇佣的最后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劳动的边际 产品。因此,如果继续增加劳动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生产 出来的产品必然少于前一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品。这就是边际生产力 递减规律。克拉克就是用边际生产力概念来解释工资水平。他认为工 人的工资水平是由最后追加的工人所生产的产量来决定。如果工人所 增加的产出小于付给他的工资,雇主就不会雇佣他;反之,如果工人 所增加的产出大于所付给他的工资,雇主就会增雇工人。只有在工人 所增加的产出等于付给他的工资时,雇主才既不增雇也不减少所使用 的工人。边际主义学派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学 派,主要盛行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其奠基者是三位几乎同时 各自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经济学家: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 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 边际主义学派在方法论上反对德国历史学派,他们主

运营部门薪酬分配方案

运营部门薪酬分配方案(操作职) 一、范围 1.1.本办法明确规定了我公司运营部门所有从事生产操作、技术支持、辅助岗位等操作职岗位员工资分配办法; 1.2.本办法仅适用于成都公司运营部门操作职岗位人员; 二、分配原则 2.1遵循以“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公平公开”为总体原则。采取以计件为主,并与计时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计时制 三、管理职责 3.1.总经理职责: 3.1.1.根据公司分配原则及我厂实际生产流程特点,提出薪酬分配方案的指导思想; 3.1.2.负责审核运营总监、人事主管制定的薪酬分配方案的可行性、工资标准的合理性; 3.1.3.负责对薪酬管理员具体实施薪酬分配及核算过程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程序 进行考核; 3.1. 4.负责对直接下属实际工作完成情况的最终考评; 3.1.5.负责审核各车间主任对班组长的绩效考聘,确保考评公开、公平、公正、合理; 3.1.6.负责审核计件工资总额的合理性,对影响工资核算的各项数据提出有效纠 正、预防、控制整改措施。 3.2.运营总监职责: 3.2.1.根据总经理薪酬分配指导思想拟订适合本部门的薪酬分配方案; 3.2.2.对所制定薪酬分配方案的可操作性负责; 3.2.3.负责对具体实施薪酬分配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解决、报告; 3.2. 4.负责监控人事管理员对人事库数据调整的及时性,以确保人事库数据的准 确; 3.2.5.负责对各车间上报的产量、工时、加班费用的审核; 3.3. 综合管理部职责:

3.3.1.负责各班组《考勤表》、《考勤统计表》、《职工离岗审批单》的监督管理及组织统计录入工作,对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及时加以纠正并纳入考核; 3.3.2.负责日常各类奖、罚的统计录入,并对所录入数据的准确性承担责任;3.3.3.负责在节、假日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完成各级各类岗位人员加班情况统计; 3.3. 4.负责在每月20日前向各车间主任下发各类人员《月度绩效考核表》,并 督促在次月23日前返回,对未按时返回的车间及审核过程发现的各类人 员考核平均系数大于给定系数平均值的实施有效考核; 3.3.5.负责对具体实施薪酬分配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解决、报告; 3.3.6.负责监控人事管理员对人事库数据调整的及时性,以确保人事库数据的准 确; 3.3.7.负责具体实施薪酬分配及核算过程满足规定要求; 3.3.8.负责最终员工汇总核算,造表; 3.4.生产部主管、车间主任职责: 3.4.1.负责审核各班组长对员工绩效考评进行审核并对最终考评系数进行评定,并在每月23日前上报综合管理部; 3.4.2.负责审核各班组上报员工计件产量,对存在不合理因素督促班组长在工作中及时改进,确保分配产量等于物流部入库数量,并在每月22日报计划控制室;3.4.3. 负责审核各类奖励、扣罚分配的合理性; 3.4.4.负责根据成都华翼运营部门薪酬分配方案,结合本工序生产特点、技术含量、劳动强度、操作时间、设备能力等因素及实际生产情况制定产品班产,上报技术部审核批准后实施,并能有效进行解释和按规定修改; 3.4.5.负责因工艺状态、设备、模具状况或工艺过程方法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其它无法抗拒外界因素导致生产操作员工“待工”、“误工”或工时定额大幅增加情况下的误工费用补贴申请的拟订; 3.5 技术部职责 3.5.1.负责对工艺优化后的班产及定员及时修订; 3.5.2.负责生产部上报的单件计件费,根据产品难度系数、周期等核算的合理性进行审核汇总,报总经理批准执行工资核算; 3.6.统计职责: 3.6.1.负责日常正确统计录入班组各项原始记录及员工产量,并对各车间上报的员工产量与入库数量进行核对、审核;

关于薪酬管理的理论综述

关于薪酬管理的理论综述 工商管理09-1

关于薪酬管理的理论综述 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组织对员工报酬的支付形式、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等进行确定、调整和分配的过程。它主要包括确定薪酬管理的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和调整薪酬结构四个方面。近年来薪酬管理发展迅速许,如多西方公司在薪酬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收益分享、利润分享、股票期权等;摩托罗拉以及其他许多大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及员工业绩制定和实施了动态薪酬制度,实施动态工资调节机制等;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激励机制得以发展和强化,薪酬管理理论和实践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有:一是当信息不对称时对激励机制的选择问题,得出了不同风险下的最优激励机制;二是团队生产中分成制与相对绩效评价机制的优化;三是多重激励机制的设计;四是企业组织激励研究;五是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分析等。 (一)薪酬理论理论及其发展 随着思想和实践的发展,薪酬管理形成了大量的理论,主要有威廉·配第的“维持生存理论”、克拉克的“边际生产率薪酬理论”、庇古德“集体谈判理论”以及效率薪酬理论等。近现代的西方企业管理者建立了一套有效激励的理论,了解和促进员工从事劳动的内在动机,在当今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成为现代薪酬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按照研究的侧重与行为关系的不同,激励理论可分为内容型、过程型和综合型三大理论类型。 1.内容型激励理论 主要包括:第一,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一个从最基本需要到高等级的需要所构成的有序等级链。当一个人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时,高级需要就会变得富有激励性,而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产生挫败感。该理论使企业能够了解和发现员工的心理活动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二,双因素理论。20世纪中期,赫兹伯格(F·Herzberg)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员工的行为会受到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前者是对员工的不满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后者是对员工的满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第三,成就需要理论。对照需要层次论与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D.C.McClelland)着重研究了人们的高层次需要,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三种需要排列层次和所占比重因人而异同,而且这些需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该理论的贡献在于使管理者注意,对具有不同类型高层次需要的人分配不同的工作,要创造有利的组织环境培养和训练,使管理者成为具有高层次需要的人。 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找出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激励问题的重要概念,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中价值观念往往有差异的缘故,很难找到一套适用于所有人的激励需要层次。因此,内容型激励的研究结果至今缺乏结论性的支持。 2.过程型激励理论 主要包括:第一,目标设置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爱德温·洛克(Edwin Locke)提出,指向一个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效率的主要源泉。后来他通过研究还发现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和文化等因素,均会对目标的作用产生影响。目标设置理论说明在适当的条件下,设置一个有难度但可以实现的目标会带来高绩效,而且反馈较没有反馈更能提高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7、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经典工资理论梳理

经典工资理论梳理 一.早期的工资学说 ①生存工资论 创始人概况:魁奈.杜阁尔提出,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全面论述。 主要内容: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这种“自然价格”除包括工人本身能够维持生存部分的生活费外,还包括能够在工人人数总体上不增不减地延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费。劳动者的工资应当等同于或者略高于能够维持其生存的水平。 评价:该理论更多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现实情况,生存工资论的应用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的积累。 ②工资基金论:水平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数量与人口数量之间比例。 二.边际生产力工资论 创始人概况: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在其著作《财富的分配》中提出了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主要内容:克拉克的工资理论主要运用的是静态分析,他是在没有任何经济扰动的情况下,在社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人口、资本、技术、组织、消费倾向等)没有变化的条件下,经济自发力量对于财富生产和分配的决定所起的作用的分析。他认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即厂商雇佣的最后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劳动的边际产品。因此,如果继续增加劳动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少于前一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品。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克拉克就是用边际生产力概念来解释工资水平。他认为工人的工资水平是由最后追加的工人所生产的产量来决定。如果工人所增加的产出小于付给他的工资,雇主就不会雇佣他;反之,如果工人所增加的产出大于所付给他的工资,雇主就会增雇工人。只有在工人所增加的产出等于付给他的工资时,雇主才既不增雇也不减少所使用的工人。边际主义学派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学派,主要盛行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其奠基者是三位几乎同时各自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经济学家: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 边际主义学派在方法论上反对德国历史学派,他们主张抽象演绎法,认为经济生活是人们无限的需要和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人在经济方面的行为及其后果是由需求决定的,而假定每个人行为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也就是花费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满足。从而,个人为了追求需求的满足,就要适当地处理同周围有限资源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主观心理活动和行为,就成为该学派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学论证的依据和典型模式。边际主义学派把社会看作仅仅是个人的机械总和,认为个人是社会的缩影。这样,从个人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出发,边际主义学派就能够解释整个社会的经济现象 评价: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可以说是现代工资理论之先驱,它解释了工资的长期水平,也适用于短期工资水平的确定。在假定其他生产要素的投人不变的条件下,当劳动的投人增加时,其所增加的产量开始以递增速度增加,到一定量后,由于每一单位劳动所分摊的机器设备、原料等逐渐减少,会出现技术供应不足 三.供求均衡工资论 创始人:马歇尔 主要内容: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仅从劳动力的需求方面研究了工资的形成,忽视了劳动力供给对工资决定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全面的,应当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研究工资问题。1.均衡价格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由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均衡时的价格决定的。 2.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即取决于边际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收益);

运营部工资调整方案

运营部薪酬调整方案 根据“多劳多得、风险承担、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适应运营部实际情况的分配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以充分调动运营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特制定运营部薪酬调整方案,以供领导择优选择。本方案调整对象为运营部助理及以下巡检、中心岗位。 一、薪酬调整的原则 能力和人才结构决定薪酬结构;岗位责任和风险影响薪酬水平;个人贡献和实际绩效决定所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 二、岗位分类 岗位类别对应人员 班组长级岗位运营助理、巡检中心班组长 巡检岗位巡检部巡检人员 中心岗位接警中心人员 三、薪酬的结构和组成 薪酬由工资和福利两部分。其中工资由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等组成;基础工资包括岗位基薪、补贴;补贴指夜班补贴、岗位补贴等其他补贴。福利包括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及公司其他节假日福利待遇。 方案一 一、工资部分 1、基础工资 (1)岗位基薪 所有岗位现行岗位基薪下调200元。其中巡检1800元下调至1600元,接警中心1700元下调至1500元。下调所得200元列为绩效工资。 (2)补贴 运营部班组长级别补贴由原有50元增加到100元。 巡检司机增加每月补助200元。巡检夜班补贴每人次20元/天维持不动。 接警中心夜班补贴调整为每人次10元/天。 工龄补贴同满勤补贴保持原有制度不予以变动。

2、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是指通过绩效考核后,各岗位应得的绩效工资。 (1)绩效工资的工资基数根据从事的岗位和职务来判定。一般员工为200元;班组长级在200元基础上将班组长补贴100元纳入绩效,绩效工资为300元。(2)绩效工资必须以绩效考核的成绩为依据,考核的成绩分为S、A、B、C、D 五级。其中S为特优员工,A为优秀员工,B为称职员工,C为有待提高员工,D 为急需提高员工。其中S级绩效按120%发放,A级110%, B级100%发放,C级80%发放,D级60%发放。原则上S级、A级、D级别人数上不封顶,必须严格根据绩效考核事实依据为准。 (3)绩效考核以日常管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综合素质五个方面为基础,分类考核汇总,以运营部主管核准的最终成绩为有效成绩。 (4)加强对绩效考核的监督,严格按考核事实实施,防止以劣充优、以次充好,增加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二、福利部分 福利部分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及公司其他节假日福利待遇,根据公司现行制度不予以变动。 方案二 一、工资部分 1、基础工资 (1)岗位基薪 所有岗位现行岗位基薪重新设定为5档,巡检工资档位如下: 档次一档二档三档四档五档 岗位基薪2000 1900 1800 1700 1600 接警中心工资档位如下: 档次一档二档三档四档五档 岗位基薪1900 1800 1700 1600 1500 初次绩效考核前所有人维持三档,经运营部绩效考核后由主管批准根据考核成绩建立员工工资档位。依据年终绩效考核成绩评定经由主管批准升降工资档次。从岗位基薪中抽取200元列为绩效工资。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考试重点

第一章工资与工资总额 P3 名词解释 工资定义: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 P4 名词解释 1,货币工资:即以货币表示的工资数量。 2,实际工资:是指在消除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和捐税加重等因素以后,实际得到的工资。3,工资水平:是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工资劳动者平均工资的高低程度。 4,绝对工资水平:是指某一区域内职工群体平均工资的高低程度,它间接地决定了工资总额水平,即从宏观角度考察的职工工资在国民生产总会中的份额,或从微观角度考察职工工资在企业新创造价值中的份额。 5,相对工资水平:即工资差别,或工资结构,是指从不同角度考察的不同类别的劳动者之间平均工资的对比关系。 6,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P6 多选或者简答 1,工资总额的组成:1,工资、2,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津贴和补贴: 1)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具体有:高空津贴、井下津贴、流动施工津贴、野外工作津贴、林区津贴等。P7略 2)保健性津贴,具体有: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科技保健津贴、各种社会福利职工特殊保健津贴等。 3)技术性津贴,具体有:特级教师补贴、科研津贴、工人技师津贴、中药老药工技术津贴、特殊教育津贴等。 4)年功性津贴,具体有:工龄津贴、教龄津贴、护龄津贴等。 5)其他津贴:具体有:略P7 P9 选择 1,薪酬的四种形式:1,基本工资、2,绩效工资、3,激励工资、4,福利和服务。 2,构成总薪酬的形式除了以上四种形式外,还包括非货币收益。非货币收益包括:赞扬与地位、雇佣安全、挑战性的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可能还包括成功地接受新挑战以及与有才华的同事一起工作的自我满足感。 P11 选择 工资管理职位的职责是: 1,制定和实施人工费用的使用计划。

公务员考试经典效应理论汇总

经典效应理论汇总 蝴蝶效应: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木桶理论: 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鳄鱼法则: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晕轮效应: 晕轮原指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晕轮效应是一种普通存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 青蛙效应: 从前有一则水煮青蛙的寓言: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而出;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后你再慢慢升温,即使升至摄氏80°,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至90°- 100°时,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在此情况下,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为止。在第二种状况下,青蛙为什么不能自我摆脱险境呢?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自下而上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激烈的环境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环境变化却不能及时做出感应。这就是一种“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逸。” 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

一线员工薪资调整方案

一线员工薪资调整方案 前言 为建立一支高效、稳定、团结的运营团队,保障公司各项工作良好开展,经公司管理会议决定:由行政部主导,会馆及财务部门精诚合作拟制公司2013年一线员工薪资调整方案。 第一部分总则 1、目的 为建立有效的薪资体系,实现薪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及旗下各分店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薪酬福利制度。 2、适用人员 本方案仅适用于公司一线在职员工。高管人员、二线管理人员、后厨团队、临时聘用人员、实习学生的薪酬及其他待遇,由公司与当事人另行约定。 第二部分薪酬的认识 1、薪酬的本质 薪酬是企业根据员工劳动合同的规定,对员工为企业所提供的贡献,包括工龄、体力、知识、技能和工作表现等而支付给员工的相应报酬。薪酬实质上是一种交易或交换。

3、薪酬观念的误区 4、激励机制结构图 薪酬是成本?还是投资? 投資 型 投資型+成本型 成 (回報率參 考) 20 – 50% 經理人才 專業人才 <20% -主管人員 -技術人員 -營銷人 員 服务人 员 2、薪酬的价值

5、整体激励机制战略 一级:企业战略文化、企业竞争能力、市场环境、法制环境 二级:基本工资、短期激励、长期激励、津贴福利 三级:工作职责、个人业绩、工作能力、公司业绩 第三部分 薪酬设计与管理 1、 设计的原则 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 对企业具有经济性、(对社会具有合法性) 2、薪酬管理的内容 3、薪酬设计的程序 (此四项属薪酬范围)

(1)确定薪酬战略 a高于市场水平?持平?低于? b企业文化与薪酬战略的匹配? c高工资底福利?还是低工资高福利? d薪酬的偏向? e薪酬的竞争优势? (2)岗位分析及岗位编制 成立岗位评价小组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建议采用简单易行的岗位排序法。 (根据企业5年战略发展规划,结合2012年工作总结,2013年工作计划,做好2013人力资源规划,明确于2013销售预期相对应的人员编制、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人员福利制度) 按照工作对公司的价值大小顺序排列各职位,横向分级、纵向分等。 职等:工资职等根据公司组织架构和职务分六个等级,用EXE(行政级)、A(A级经理)、B(B级经理)、C(主管级)、D(部长级)、G (员工级)等表示;每个等又分为“相应职级”每个职级分别用1、 2、3表示(本方案只讨论C、D、G)。 (二). 晋(降)职:即员工职务的上下变动,如员工由服务员(G级)晋职为领班(D级),晋(降)职必然会导致员工职级的变动。 (三). 晋(降)级:即在同一职等内职级的变动,如由员工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