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吴功宜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吴功宜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吴功宜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吴功宜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吴功宜答案

【篇一: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吴功宜)】

p class=txt>aa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面向终端

计算机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分组交换

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

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internet

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

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答: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

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

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答:随着微型计算机和局域网的广泛使用,使用大型机与中型机的

主机-终端系统的用户减少,现代网络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大量的微

型计算机是过局域网连入城域网,而城域网、广域网之间的互联都

是通过路由器实现。

4.广域网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线路交换。线路交换之前,

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通信过程分为

三步:线路连接,数据传输和线路释放。优点

是通信实时性强,但存在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

备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通信量;也没有差错控制能力。

还有一类就是存储转发交换。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进入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中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受、差错校验、存储、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

5.网络多媒体传输有哪几个主要的基本特性?请说明传输连续的音频、视频流所需要的通信带宽。

答:(1)高传输带宽要求

(2)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的要求不同

(3)传输的连续性与实时性要求

(4)传输的低时延要求

(5)传输的同步要求

(6)网络中的多媒体的多方参与通信的特点

音频流对通信带宽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64kbps带宽就可以满足需求。视频流的数据量很大,一般需要压缩才能传输,用h.261压缩后需要64kbps-2mbps带宽,而用mpeg1或mpeg2压缩后需要1.5mbps或6mbps-20mbps带宽。

6.你是如何理解“网络计算”概念?请举出移动计算网络、多媒体网络、网络并行计算、网络计算、存储区域网络与网络分布式计算等方面的几个应用实例。

答:“网络计算”概念:用户可以利用网络中丰富的计算、数据、存储、传输等各类资源,来处理一些大型的复杂的问题。

移动计算网络:无线局域网、远程事务处理。

多媒体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

网络并行计算:破译密码、发现素数。

网格计算:桌面超级计算、智能设备、实时气象数据分析。

存储区域网络:ssp提供的internet数据存储服务。

网络分布式计算:gimps(寻找最大的梅森素数)、rc-72(密码破解)、folding@home(研究蛋白质折叠,误解,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其中网络并行计算和网络分布式计算的应用有重叠,比如发现素数,要多台电脑协同计算,所以是并行计算,同时,这些电脑是分布在全世界的,所以又是分布式计算。

第二章

1.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并举例说明网络协议

三要素“语法”、“语义”与“时序”的含义与关系。

答: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为了开展某项活动,经过协商后达成的一致意见。 .网络协议是指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三要素:

语义:语义是用于解释比特流的每个部分的意义。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和作出的响应

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的意义。

时序:时序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例如,我们约定星期五中午12点乘车去花溪水库游玩。这就是一个协议,在这个协议中,“去花溪水库游玩”是协议的语义要素,它说明了要做什么;“乘车”是协议的语法要素,它说明了怎么做;“星期五中午12点”是协议的时序要素,这说明了要什么时候做。

2.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有什么好处?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好处: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2)灵活性好 3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 4)易于实现和维护

5)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3.iso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网络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连接;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4. 如何理解osi参考模型中“osi环境”的概念?

答:“osi环境”即是它描述的范围,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7层与通信子网。

5.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osi环境下数据传输过程:

1)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加上应用层控制报头,组织成应用层

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表示层

2)表示层接收后,加上本层控制报头,组织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

后传输到会话层。依此类推,数据传输到传输层

3)传输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报文,然后传输到网络层

4)网络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分组,然后传输到数据链

路层

5)数据链路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构成了帧,然后传输到物理

6)物理层接收后,以透明比特流的形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

6.试说明报头在网络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答:报头包含了控制信息,例如序列号,使得该层以下即使没有维

护顺序关系,目标机器的对应层也仍然可以按照正确的顺序递交信息,在有的层上,头部还可以包含信息大小、时间和其他控制字段。 7.试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

(1)两者对实现服务的协议的复杂性与传输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2)在网络数据传输的各层都会涉及这两者的问题

不同点:

(1)面向连接服务的数据传输过程必须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与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而无连接服务不需要

(2)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结点的地址,而无连接服务要携带完整的目的结点的地址

(3)面向连接服务传输的收发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但通信效率不高,而无连接服务目的结点接受数据分组可能乱序、重复

与丢失的现象,传输可靠性不好,但通信效率较高

8. tcp/i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络中。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所有网络设备在internet中都有

唯一的地址。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9. 请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

1)都是分层的

2)在同层确定协议栈的概念

3)以传输层为分界,其上层都是传输服务的用户

不同点:

(1)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tcp/ip未做规定

(2)osi先有分层模型后有协议规范,不偏向任何特定协议,具有

通用性,tcp/ip先有协议后有模型,对非tcp/ip网络并不适用

(3)在通信上,osi非常重视连接通信,而tcp/ip一开始就重视数

据报通信

(4)在网络互联上,osi提出以标准的公用数据网为主干网,而

tcp/ip专门建立了互联网协议ip,用于各种异构网的互联。

10. internet技术文档主要有哪二种形式?为什么说rfc文档对从事网络技术

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是重要的?如果需要有关ip协议的rfc791文档,

知道如何去查找吗?

第三章

1.请举一个例子说明信息、数据与信号之间的关系。

答:在通信过程中,信息的载体可以是文字、语音、图像或图形,

在网络中,为了交换这些信息,就要对其进行编码,而为了传输这

些二进制代码的数据,必须将它们用模拟或数字信号编码的方式表示。

2.通过比较说明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缆等三种常用传输介质的特点。

【篇二:吴功宜_计算机网络_清华出版社第二版_课后

习题答案完整版】

/p>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用所给定义解释以下术语(请在每个术语前的划线上标出正确的定义)。

1.广域网:a

2.城域网:d

3.局域网: c

4.无线传感器网络:b

5.计算机网络:g

6.网络拓扑:h

7.arpanet :e

8.点对点线路:f

9.ad hoc网络:i

10.p2p:j

a.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

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b.一种将ad hoc网络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

c.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的网络。

d.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

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

输的网络。

e.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f.连接一对计算机或路由器结点的线路。

g.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h.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

间的结构关系。

i.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j.所有的成员计算机在不同的时间中,可以充当客户与服务器两个不同的角色,区别于固定服务器的网络结构形式。

二、选择题

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连入

广域网,而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通过来实现。b

a.通信子网

b.路由器

c.城域网

d.电话交换网

2.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技术高度发展、密切结合的产物。c

a.交换机

b.软件

c.通信

d.自动控制

3.电信业一般认为宽带骨干网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c

a.10mbps

b.100mbps

c.2gbps

d.10gbps

4.网络拓扑对网络性能与网络有很大的影响。

a.造价

b.主从关系

c.结构

d.控制关系a

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技术。b

a.internet

b.接入网

c.局域网

d.分组交换

6.当通信子网采用方式时,首先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起逻辑连接。a

.无线连接

7.以下关于数据报工作方式的描述中,是不正确的。b

a.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b.在每次数据传输前必须在发送方与接收方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

c.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丢失现象

d.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

8.传统的基于ip协议的网络不能适应多媒体网络应用的需求,改进

传统网络协议的主要方法是( d )。 i.增大带宽Ⅱ.资源预留协议rsvp

iii.区分服务diffservⅣ。多协议标识交换mpls

a.i、Ⅱ和Ⅳ

b.i、iii和Ⅳ

c.i、Ⅱ和iii

d.Ⅱ、iii和Ⅳ

9.以下关于环状拓扑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

a.在环状拓扑构型中结点通过广播线路连接成闭合环路’

b.环中数据将沿一个方向逐站传送

c.环状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

d.为了保证环的正常工作,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环维护处理

三、判断对错

请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划线上写y,错误的写n)。

1.internet。是将无数个微型计算机通过路由器互连的大型网络。n

2.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主要区别不是表现在物理结构上,而

是表现在高层软件上。( y )

3.宽带城域网技术主要基于传输速率为100mbps的fast ethernet。n

4.在线路交换、数据报与虚电路方式中,都要经过线路建立、数据

传输与线路释放这3个过程。n

5.路由器结构发展集中表现在从基于软件实现路由功能到基于硬件

实现路由和转发功能的转变上n。

6.存储服务提供商(ssp)可以为各种网络信息系统与网站提供数据存

储服务,包括磁盘存储、文件系统管理、备份和恢复,以及远程镜

像等功能。y

7.网格可以分为计算型网格和访问型网格两种类型。y

8.蓝牙系统的基本单元是微微网。每个微微网只能有一个主结点,

而在10m距离内的从结点数量不受限制。n

9.ieee 802.16标准是无线局域网标准。n

四、问答题

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

建立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

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由路由器互联起来的网状结构

按重要性和带宽分为多级(国际或国家主干网、地区主干网、园区

网等)

通过各类接入网访问网络

5.网络多媒体传输有哪几个主要的基本特性?请说明传输连续的音频、视频流所需求的通信带宽。

(1)高传输带宽要求

(2)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的要求不同

(3)传输的连续性与实时性要求

(4)传输的低时延要求

(5)传输的同步要求

(6)网络中的多媒体的多方参与通信的特点

音频流对通信带宽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64kbps带宽就可以满足

需求。视频流的数据量很大,一般需要压缩才能传输,用h.261压

缩后需要64kbps-2mbps带宽,而用mpeg1或mpeg2压缩后需要1.5mbps或6mbps-20mbps带宽。

6.你是如何理解“网络计算”概念?请举出移动计算网络、多媒体网络、网络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存储区域网络与网络分布式计算等

方面的几个应用实例。

“网络计算”概念:用户可以利用网络中丰富的计算、数据、存储、

传输等各类资源,来处理一些大型的复杂的问题。移动计算网络:

无线局域网、远程事务处理。

多媒体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

网络并行计算:破译密码、发现素数。

网格计算:桌面超级计算、智能设备、实时气象数据分析。

存储区域网络:ssp提供的internet数据存储服务。

网络分布式计算:gimps(寻找最大的梅森素数)、rc-72(密码破解)、folding@home(研究蛋白质折叠,误解,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其中网络并行计算和网络分布式计算的应用有重叠,比

如发现素数,要多台电脑协同计算,所以是并行计算,同时,这些

电脑是分布在全世界的,所以又是分布式计算。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一、名词解释

用所给定义解释以下术语(请在每个术语前的划线上标出正确的定义)。

1.0si参考模型e

2.网络体系结构a

3.通信协议g

4.接口h

5.数据链路层b

6.网络层f

7.传输层d

8.应用层c

a.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b.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

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

c.0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d.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进程通信服务的层次。

e.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制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f.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层次。

g.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h.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二、单项选择

1.在osi参考模型中,在网络层之上的是( d )。

a.物理层

b.应用层

c.数据链路层

d.传输层

2.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 a )。

a.帧

b.报文

c.分组

d.比特序列

3.在tcp/ip参考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b )。

a.主机一网络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tcp/ip协议中,udp协议是一种协议。c

a.主机一网络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三、判断对错

请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划线上写y,错误的写n)。

1.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义、语法与层次结构。n

2.如果一台计算机可以和其他地理位置的另一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则这台计算机就是一个遵循osi标准的开放系统。n

3.传输控制协议tcp属于传输层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属于网络层协议。( n)

4.iso划分网络层次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相同层次可以有不同的功能。.n

5.在tcp/ip协议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而电子邮件、文件传送、域名系统等应用层服务是分别建立在tcp、udp之上的。y

四、问答题

1.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并说明肉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与“时序”的含义与关系。

离婚协议:财产如何分配、子女赡养

语法:通信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语义:对具体事件应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灵活性好

各层都可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

易于实现和维护

3.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网络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

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每个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4.如何理解osi参考模型中“osi环境”的概念?

osi环境:即是它描述的范围,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7层与通信子网。

5.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1、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加上应用层控制报头,组织成应用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表示层

2、表示层接收后,加上本层控制报头,组织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会话层。依此类推,数据传输到传输层

3、传输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报文,然后传输到网络层

4、网络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分组,然后传输到数据链路层

5、数据链路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构成了帧,然后传输到物理层

6、物理层接收后,以透明比特流的形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

6.试说明报头在网络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报头包含了控制信息,例如序列号,使得该层以下即使没有维护顺序关系,目标机器的对应层也仍然可以按照正确的顺序递交信息,在有的层上,头部还可以包含信息大小、时间和其他控制字段。

7.试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相同点:

1)两者对实现服务的协议的复杂性与传输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

2)在网络数据传输的各层都会涉及这两者的问题

不同点:

1)面向连接服务的数据传输过程必须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与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而无连接服务不需要

2)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结点的地址,而无连接服务要携带完整的目的结点的地址

3)面向连接服务传输的收发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但通信效率不高,而无连接服务目的结点接受数据分组可能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传输可靠性不好,但通信效率较高

8.tcp/i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络中。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所有网络设备在internet中都有唯一的地址。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9.试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相同点:

1)都是分层的

2)在同层确定协议栈的概念

3)以传输层为分界,其上层都是传输服务的用户

不同点:

1)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tcp/ip未做规定

2)osi先有分层模型后有协议规范,不偏向任何特定协议,具有通

用性,tcp/ip先有协议后有模型,对非tcp/ip网络并不适用

3)在通信上,osi非常重视连接通信,而tcp/ip一开始就重视数据

报通信

4)在网络互联上,osi提出以标准的公用数据网为主干网,而

tcp/ip专门建立了互联网协议ip,用于各种异构网的互联

10.internet技术文档主要有哪两种形式?为什么说rfc文档对从事

网络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是重要的?如果需要有关ip协议的

rfc791文档,你知道如何去查找吗?

第三章物理层

一、名词解释

用所给定义解释以下术语(请在每个术语前的划线上标出正确的定义)。

1.基带传输k

2.频带传输i

3.移频键控o

4.振幅键控g

5.移相键控b

6.单模光纤h

7.多模光纤e

8.单工通信j

9.半双工通f

10.全双工通信a

11.模拟信号c

12.数字信号l

13.外同步法m

14.内同步法n

15.波分复用p

【篇三:计算机网络题目第六章(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吴

功宜编著)】

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母填在对应术语的空格位置。

1.warp 2. d 分组总长度

3.l专用地址4. f 严格源路由

5.mcidr 6. v mpls

7.n间接交付8. i 直接广播地址

9.x移动ip 10. c分组头长度

11.z 扩展报头12. g松散源路由

13.t icmp 14. k特定主机地址

15.e ttl字段16. q路由汇聚

17.u rsvp 18. p路由选择协议

19.j 受限广播地址 20. s第三层交换路由器

a.ipv4分组头中表示网络层ip版本号的字段。

b.ipv4分组头中表示高层洗衣类型的字段。

c.ipv4分组头中4位的长度字段。

d.ipv4分组头中16位的长度字段。

e.ipv4分组头中用来表示转发分组最多路由器跳数的字段。

f.规定分组经过的路径上每个路由器及顺序的路由。

g.规定分组一定要经过的路由器,但不是一定完整的传输路径的路由。

h.标识一台主机、路由器与网络接口的地址。

i.可以将分组以广播方式发送给特定网络所有主机的地址。

j.路由器不向外转发,而将该分组在网络内部以广播方式发送给全部主机的地址。

k.路由器接到分组不向外转发该分组,而是直接交付给本网络中指定主机的地址。

l.只能够用于内部网络,而不能够在internet进行路由的地址。 m.将ip地址按可变大小的地址块来分配的方法。

n.目的主机与源主机不在同一网络的分组转发方法。

o.路由器中用来产生路由表的算法。

p.用于实现路由表中路由信息动态更新的方法。

q.用来减少路由表中路由项数量的方法。

r.有权自主决定内部所采用的路由选择洗衣的单元。

s.按第三层路由技术与第二层硬件交换技术相结合方法设计的网络互联设备。 t.具有差错与查询、重置功能的网络层协议。

u.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在会话之前建立一个连接,预留需要的资源的协议。 v.用标记分配协议实现标记交换的技术。

w.实现ip地址与mac地址映射功能的协议。

x.能够保证移动主机在改变接人点时通信连续性的技术。

y.长度为128位地址的网络层地址。

z.ipv6报头的下一个报头字段指向的位置。

二.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网络层的协议的是___d

a.icmp

b.igmp

c.arp

d.dhcp

2.如果目的网络、目的主机都对,但是ip分组携带的是tcp报文,而目的主机使用的是udp协议,那么目的主机在丢弃该分组之后,向源主机发送到icmp

报文的类型是_ _c

a.网络不可到达b.主机不可到达 c.协议不可到达 d.端口不可到达

3.以下属于全局ip地址的是___c

a.10.0.0.1

b.155.25.255.128

c.172.32.0.1

d.192.168.255.1

4.网络15

5.25.0.0/20的广播地址是___c

a.155.25.0.255

b.155.25.255.128

c.155.25.15.255

d.155.25.255.255

5.假如一个公司有一个a类ip地址,原来内容有700个子网,公司重组之后需要再建450个子网,而且要求每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4092台主机,合适的子

网掩码___d

a./16

b./17

c./18

d./19

6.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时,以下属于同一个子网地址的是___c

Ⅰ.200.120.15.18 Ⅱ.200.120.15.42 Ⅲ.200.120.15.49

Ⅳ.200.120.15.61

a. Ⅰ、Ⅱ

b. Ⅱ、Ⅲ

c. Ⅲ、Ⅳ

d. Ⅰ、Ⅳ

7.某个网络的ip地址空间为201.1.5.0/24,采用子网划分,地址掩码为255.255.255.248,那么该网络的最大子网数与每个子网最多可以分配的地址

数为___b

a.32,8

b.32,6

c.8,32

d.8,30

8.如果子网掩码为255.255.192.0,那么下列地址的主机中必须通过路由器才能够与主机128.2.144.16通信的是___c

a.128.2.191.33

b.128.2.159.22

c.128.2.192.160

d.128.2.176.222

9.使用rip协议的自治系统中,如果路由器r1收到邻居路由器r2发

送到距离矢量中包含net1,16,那么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d

a.r2可以经过r1到达net1,跳数为16

b.r2可以经过r1到达net1,跳数为17

c.r1可以经过r2到达nuet1,跳数为17

d.r1不可以经过r2到达net1

10.路由表中路由表项包括___c

a.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网络的完整路径

b.目的主机和到达该目的主机的完整路径

c.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目的网络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

d.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目的网络下一跳路由器的mac地址

11.以下哪种情况需要发送arp请求报文___d

a.主机需要接收数据分组,但是没有分组的源ip地址与mac地址

b.主机需要接收数据分组,但是路由表中没有分组源路由的记录

c.主机需要接收数据分组,但是路由表中没有目的主机路由表项

d.主机需要接收数据分组,但是没有与分组目的ip地址相对应的

mac地址

12.某公司分配给人事部的ip地址块为10.0.11.0/27,分配给企划部

的ip地址块为10.0.11.32/27,分配给市场部的ip地址块为

10.0.11.64/26,那么这三个地址块经过聚合后的地址是___a

a.10.0.11.0/25

b. 10.0.11.0/26

c. 10.0.11.64/25

d. 10.0.11.4/26

13.某公司拥有ip地址201.12.77.0/24,其中201.12.77.16/28与201.12.77.32/28已经分配给人事部门和财政部们,现在技术部门有

需要100个ip地址,可分配的地址是___d

a. 201.12.77.0/25

b. 201.12.77.48/25

c. 201.12.77.64/25

d. 201.12.77.128/25

14.r1与r2是一个自治系统中采用rip路由协议的两个相邻路由器,r1的路由表如图6-72(a)所示。所以r1收到r2发送的如图6-72(b)所示的(v,d)报文,更新之后的r1的4个路由表项的距离从

上到下依次为0、4、4、2,那么图6-72(b)中a、b、c、d可能

得数据一个是___c

a.1、2、2、1

b.2、2、3、1

c.3、3、3、1

d.4、4、3、2

(a) (b)

图 6-72r1和r2

15.图6-73是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一个示例。

根据图中的信息,标号②的空格里的内容应该是___b

a.s=172.30.0.1,2980

b.s=202.2.1.1,9810

d=202.2.1.1,9810 d=135.2.1.1,7860

c.s=172.2.1.1,7860

d.s=172.30.0.1,9810

d=202.2.1.1,9810 d=172.30.0.1,2980

16.ipv6地址fe:30:0:0:060:0a00:0:09dc的简化表示中错误的是___d

a. fe:30::60:0a00:0:09dc

b. fe:30::60:a00:0:09dc

c. fe:30:0:0:60:a00::9dc

d. fe:3::60:a:0:09dc

三.计算与问答题

1. 给出5种网络设备:集线器(hub),中继器(repeater),交换器(switch),网桥(bridge),路由器(router),请分别填在图6-74中5处最合适的位置,并

说明理由。

图6-74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一个实例

① switch ②hub ③repeater ④bridge ⑤router

2. 根据图6-75所示的信息,补充图中1~6处隐去的数据

① 05-2a-00-12-88-11②0a-20-00-02-08-06

③ 09-2a-00-00-22-10④128.1.0.2

④ 128.1.0.2 ⑥02-2b-01-50-26-66

3,一个网络的ip地址为193.12.5.0/24。请写出这个网络的直接广播地址,受限广播地址与这个网络上的特定主机地址,回送地址。

答案:①直接广播地址:193.12.5.255

②受限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③这个网络上的特定主机地址:0.0.0.1

④回送地址:127.0.0.0

4在图6-76中1~5处填入适当的路由选择协议,并说明理由。

图6-76 习题4

答案:①rip ②bgp-4 ③ospf ④bgp-4 ⑤ ospf

子网2和子网3分别容纳20台计算机,要求网络地址从小到大依次分配给三

个子网,请写出三个子网掩码与可用的ip地址段。

(1)第一个子网的网络地址为:192.12.66.128,网络前缀为/26,可用网络地址

为:192.12.66.129~12.12.66.190,可用子网地址数大于50个

(2)第二个子网的网络地址为:192.12.66.192,网络前缀为/27,可用网络地

址为:192.12.66.193~12.12.66.222,可用子网地址数大于20个(3)第三个子网的网络地址为:192.12.66.224,网络前缀为/27,可用网络地

址为:192.12.66.225~12.12.66.254,可用子网地址数大于20个

7.路由器收到目的ip地址为195.199.10.64,路由表中有以下三条可选的路由。路由1:目的网络为195.128.0.0/16

路由2:目的网络为195.192.0.0/17

路由3:目的网络为195.200.0.0/18

答案:路由二

8.根据如图6-77所示的网络结构与地址,填写路由器r1的路由表(与r1的m0接口连接的对方路由器ip地址为221.6.1.3/24)。

计算机网络-清华版_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选择题培训讲学

第一章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共享的资源是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 2、早期ARPANET 中使用的IMO从功能上看,相当于目前广泛使用的路由器 3、关于计算机网络形成的标志性成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哦死参考模型为网络协议的研究提供了理 论依据 4、ARPANET最早推出的网络应用是TELNET 5、对ARPANET研究工作的描述错误的是提出了ipv6地址的划分方法 6、以下关于物联网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物联网的应用可以缓解ip地址匮乏问题 7、以下关于无线网络技术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WMAN不需要有基站 8、以下关于计算机网络定义药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联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TCP/IP 9、以下属于定义中错误的是“intranet”是依据osi参考模型与协议组建的计算机网络 10、以下关于网络拓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网络拓扑研究的是资源子王中节点的结构关系问题 11、以下关于网络分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连接用户计算机身边10m之内计算机等数字终端设备的 网络称为WSN 12、以下关于广域网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广域网的核心技术是线路交换技术 13、以下关于网络城域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第二层交换机是宽带城域网的核心设备 14、以下关于局域网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1.544~51.84Mbps)、低误码率 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 15、以下关于蓝牙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与IEEE 802.15.4标准兼容 16、以下关于ZigBee技术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与IEEE802.15.4的MAC层协议不兼容 17、以下关于ISP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第一层的国家服务提供商NSP是由ISOC批准的 18、以下关于internet核心交换与边缘部分结构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边缘部分的段系统是由路 由器组成 19、以下关于环状拓扑结构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环中数据可以沿两个方向逐站传送 20、以下关于数据报传输方式的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数据报方式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第二章 选择题 1.以下关于网络协议与协议要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协议表示网络功能是什么 B.语义表示是要做什么 C.语法表示要怎么做 D.时序表示做的顺序 2.以下关于网络体系结构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 A.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B.所有的计算机网络都必须遵循0SI体系结构 C.网络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网络协议的技术是具体的 D.网络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应该实现的功能进行精确定义 3.以下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优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A.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B.易于实现和标准化 C.允许隔层通信是0SI参考模型灵活性的标志 D.实现技术的变化都不会对整个系统工作产生影响 4.以下关于0SI参考樽型的基本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A.术语"0SI参考模型"中的开放是指可以用于任何一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B.0SI参考模型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C.0SI的服务定义详细地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不涉及接口的具体实现方法 D.0SI参考模型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的框架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15 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90%。试估计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解:设网络利用率为U。,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0U=90%;D=D0/(1-U)---->D/ D0=10 现在的网络时延是最小值的10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程答案

第一章 按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哪几类?广播通信信道子网的拓扑与点到点通信子网的拓扑. 一个计算机网路由哪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若干个主机,它们向各用户提供服务;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 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3)一系列的协议,这些协议是为在主机之间或主机和 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第二章 2.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介质各有什么特性?如何选择传输介质的特性主要有传输输率(和带宽有关)、传输距离(和衰减有关)、抗干扰能力以及安装的难易和费用的高低等几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使用场合,综合上述因素进行考虑。如要求传输速率高,可选用电缆;要求价钱便宜,可选用双绞线;要求在不适宜铺设电缆的场合通信,可选用无线传输等。下述的特性比较可以总结出每种传输介质的特点,便于在实际中选择使用。典型的传输速率:光缆100Mbps ,同轴电缆10Mbps ,屏蔽双绞线 16Mbps ,双绞线10Mbps ,无线介质小于10Mbps 。传输距离:光缆几千米,同轴粗缆500 米,同轴细缆185 米,双绞线100 米,无线介质也可达几千米。抗干扰能力:有线介质中光缆抗干扰能力最好,非屏蔽双绞线最差。无线传输介质受外界影响较大,一般抗干扰能力较差。安装:光缆安装最困难,非屏蔽双绞线安装最简单。费用:对有线传输介质,其费用的高低依次为光缆、粗同轴电缆、屏蔽双绞线、细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无线传输介质中,卫星传输最昂贵。 4.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个包含些什么内容?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2)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的某一电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 平的电压表示何意4 )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清华出版社第二版课后习题 第一章概论 四、问答题 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 建立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 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由路由器互联起来的网状结构 按重要性和带宽分为多级(国际或国家主干网、地区主干网、园区网等) 通过各类接入网访问网络 5.网络多媒体传输有哪几个主要的基本特性?请说明传输连续的音频、视频流所需求的通信带宽。 (1)高传输带宽要求 (2)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的要求不同 (3)传输的连续性与实时性要求 (4)传输的低时延要求 (5)传输的同步要求 (6)网络中的多媒体的多方参与通信的特点 音频流对通信带宽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64Kbps带宽就可以满足需求。视频流的数据量很大,一般需要压缩才能传输,用H.261压缩后需要64Kbps-2Mbps带宽,而用MPEG1或MPEG2压缩后需要1.5Mbps或6Mbps-20Mbps带宽。 6.你是如何理解“网络计算”概念?请举出移动计算网络、多媒体网络、网络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存储区域网络与网络分布式计算等方面的几个应用实例。 “网络计算”概念:用户可以利用网络中丰富的计算、数据、存储、传输等各类资源,来处理一些大型的复杂的问题。移动计算网络:无线局域网、远程事务处理。 多媒体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 网络并行计算:破译密码、发现素数。 网格计算:桌面超级计算、智能设备、实时气象数据分析。 存储区域网络:SSP提供的Internet数据存储服务。 网络分布式计算:GIMPS(寻找最大的梅森素数)、RC-72(密码破解)、Folding@home(研究蛋白质折叠,误解,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其中网络并行计算和网络分布式计算的应用有重叠,比如发现素数,要多台电脑协同计算,所以是并行计算,同时,这些电脑是分布在全世界的,所以又是分布式计算。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四、问答题 1.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并说明肉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与“时序”的含义与关系。 离婚协议:财产如何分配、子女赡养 语法:通信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语义:对具体事件应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

第七版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pdf

考点1: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1章) nternet是互联网,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网络间的通信协议是任意的。Internet是因特网,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的特定的计算机网络,使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规则。 考点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考点3: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考点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考点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五层协议。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4.运输层 5.应用层 作业: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 3、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答:分层的好处: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④易于实现和维护。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考点6: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2章)

计算机网络第3版课后题参考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和在线通信。 二、单项选择题 (1)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B ) A.主机-网络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2)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 C )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会话层 三、问答题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第2章以太网组网技术 一、填空题 (1)以太网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CSMA/CD。 (2)计算机与10BASE-T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100米。在将计算机与100BASE-TX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100米。 (3)非屏蔽双绞线由4对导线组成,10BASE-T用其中的2对进行数据传输,100BASE-TX用其中的2对进行数据传输。 二、单项选择题 (1)MAC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 B ) A.内存中 B.网卡上 C.硬盘上 D.高速缓冲区 (2)关于以太网中“冲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D ) A.冲突时由于电缆过长造成的 B.冲突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使用造成的 C.冲突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失误造成的 D.是一种正常现象 (3)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C ) A.必须使用直通UTP电缆 B.必须使用交叉UTP电缆 C.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 D.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 (4)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 A.集线器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 B.集线器具有信息过滤功能 C.集线器具有路径检测功能 D.集线器具有交换功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点大全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1)以单台机为中心的远程联 机系统,构乘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多个主机互联,各主机相互独立,无主从关系的计算机网络;3)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4)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 3.逻辑构成: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4.因特网是在原有ARPAnet技术上经过改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 对任何计算机开放,只要遵循TCP/IP 的标准并申请到IP地址,就可以通过信道接入Internet。TCP/IP传输控制协议(TCP)/互联网协议(IP) 5.电话、有线电视和数据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网络(三网合一) 6.计算机网络定义: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并具有独立计算能力的 计算机系统经过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相互联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软件的控制下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的集合。 7.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构成(概念上讲) 8.网络软件可分为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 9.分类: a、按传输技术:广播式网络、点一点式网络(星型、树型、网型) b、按分布距离: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c、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状结构 10.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s)

1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 12.带宽:“高数据率”的同义词,单位是“比特每秒“ 13.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比特)/信道带宽(比特/秒)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米)/信道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14.误码率=传错位数/传输总位数 15.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定、约束与标准 三要素:1)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和做出的响应。3)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6.层次 N层向n+1层提供服务,n+1层使用n层提供的服务。 17.层次模型各层的功能 (1)物理层:单位:比特 物理层的作用是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原始的数据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单位:帧 相邻网络节点的信息流动 (3)网络层单位:分组 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选择问题 (4)传输层单位:报文 第一个端对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5)会话层(6)表示层

【参考借鉴】计算机网络题目第四章(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吴功宜编著).doc

一.从给出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母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置。 1.___O___滑动窗口协议 2.___K___面向字符型的协议 3.___M___标识字段 4.___U___LCP 5.___N___U帧 6.___C__突发长度 7.___P___GBR8.___F___差错控制 9.___Q___SR10.__Z _linkopen 11.___E __检测码12.___R___配置请求帧 13.___J___透明传输14.___S___流量控制 15.___D___纠错码16.___A___误码率 17.___V___NCP18.___W___LinkEstablish 19.___R___CHAP20.___R___捎带确认 A.二进制比特序列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被传错的概率。 B.接收数据与发送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C.冲击噪声引起的差错比特长度。 D.能够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 E.能够发现传输差错,但是不能自己纠正的编码。 F.能够自动检测出传输错误并进行纠正的机制。 G.CRC校验中发送端与接收端共同使用的一种多项式。 H.CRC校验码计算时采用二进制算法。 I.由传输介质与通信设备构成的线路。 J.数据链路层保证帧中的二进制比特的组合不受任何限制的能力。 K.利用标准字编码中的一个子集来执行通信控制功能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L.HDLC协议中有主站来控制从站通信的结构。 M.HDLC规定用作帧开始与结束的字段。 N.HDLC协议中起控制作用,可以随时发出,不影响带序号帧的交换顺序的帧。O.数据链路层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中采用的协议。 P.发送端在连续发送过程中发现出错,并重新发送出错帧之后的所有帧的纠错方法。 Q.发送端在连续发送过程中发现出错,重新发送出错帧的纠错方法。 R.发送序号与接收序号在差错控制中能够起到的作用。 S.发送窗口与接收窗口能够实现的控制功能。 T.广泛应用与Internet环境中路由器-路由器连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U.PPP中用来建立.配置。管理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协议。 V.PPP中用来建立和配置网络层的协议。 W.当用户计算机与路由器建立了物理层连接,PPP进入的状态。 X.当链路连接建立时,用户计算机首先向路由器发出的LCP帧。 Y.PPP中需要通过三次握手来实现认证的协议. Z.NCP在网络层配置完成后链路进入的状态。 二 1.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网络层无差错的 B 2.A.物理链路B.数据链路C.点-点链路D.端-端链路 3.2.帧传输中采取增加转义字符或0比特插入的目的是保证数据传输的 C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A.800ms、1600ms B.801ms、1600ms C.1600ms、800ms、 D、1600ms、801ms 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网上作业(1)答案

计算机网络网上作业(1)答案 1.若一网络系统中采用CRC进行纠错编码。已知传输的信息码为1011,对应的生成多项式为G(x)=x4+x2+1,问得到的CRC码是什么?若接收时收到这样一串传输码10010011,问是否发生了传输错误? 答: (1)生成多项式的比特序列为:10101 ,10110000/10101,得到CRC为1101; (2)是发生了传输错误。 2.在1000Mb/s的以太网中,其最长总线为500m,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问其冲突窗口是多少μs?在此网络中最短帧的长度应为多少bit? 答: (1)冲突窗口为:2×500m/(200m/μs)=5μs (2)最短帧长度为: 100Mb/s×5μs=500bit 3.因特网上有一B类网络,且划分了子网,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40.0,可划分为多少个子网(允许子网号为全0和全1)?每个子网的最多主机数是多少? 答:(1)8个子网 (2)(240)10=(128+64+32+16)10=(11110000)2 Host-id的位数为4+8=12,因此,最大主机数为: 2^12-2=4096-2=4094 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 主机数2^12-2 第二次作业 1、简述虚电路的实现原理。 答:虚电路是源端到目的端所经历的各个逻辑信道的组合,是两个DTE之间端到端连接;就是对用户传递数据而言似乎存在着一条道路,但是虚电路没有物理上的对应,只是一种标记。 2、简述令牌环网中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答:令牌环网是通过令牌传递方式来控制各站点的发送权的。网中设有一张令牌,只有获得令牌的站点才有权力发送数据。令牌环工作时主要有3个操作:①截获令牌与发送帧:当一个站点要发送数据时,必须先截获令牌。截获令牌是指,当空闲令牌传送到正准备发送数据的工作站时,该站点便将空闲令牌截获下来,并将其标志变成信息帧的标志,此时的令牌变为忙令牌,接着将数据等字段加上去,构成要发送的非令牌帧送到环上。②接收帧与转发帧:当非令牌帧在环路上传送时,每经过一站,该站的转发器便将帧内的目的地址与本站地址相比较。

计算机网络(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doc

计算机网络(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2)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______层、______层、______层、______层、______层、______层和______层。 【答案】:物理、数据链路、网络、传输、会话、表示、应用 (3)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资源共享和在线通信 二.单项选择 (1)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主机-网络层 b)互联层c)传输层d)应用层 【答案】:b (2)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 a)数据连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 【答案】:c 三.问答题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第2章以太网组网技术 练习题 一.填空 (1)以太网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________。 【答案】:CSMA/CD 或带有冲突监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2)在将计算机与10BASE-T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________米。在将计算机与100BASE-TX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________米。 【答案】:100米、100米 (3)非屏蔽双绞线由________对导线组成,10BASE-T用其中的________对进行数据传

计算机网络题目第八章(计算机网络第三版 吴功宜 编著)

一、术语辨析 从给出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母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置。 1.___F__ _overlay network 2. ___A___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 3.___U____proxy agent 4. ___T___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5.___K___ name resolution 6. _ _J___authoritative name server 7.___Y____stateless protocol 8. ___I___root name server 9.___H____DHCP 10.___W____HTML 11.___N___URL 12.____O___search engine 13.___Q___lease period 14.____R___object naming tree 15.___S___MIB 16.____P___SIP 17.___L___NVT 18.____V___local name server 19.___G___DNS 20.____Z___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A.规定了应用程序进程之间通信所遵循的通信规则。 B.实现电子邮件服务功能的协议。 C.实现交互式文件传输服务功能的协议。 D.实现人们对所关心的问题开展专题讨论服务功能的协议。 E.实现终端远程登录服务功能的协议。 F.在IP网络上构建的一种逻辑的覆盖网。 G.支持Internet运行的全局基础设施类应用层协议。 H.为客户计算机提供动态主机配服务的协议。 I.DNS最高级别的服务器。 J.每个“区”用来保存该区所有主机域名与IP地址映射关系数据的服务器。K.将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 L.TELNET客户进程与服务器进程之间传输的数据格式。 M.邮件客户端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时使用的协议。 N.在Web系统中对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标识。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 第1章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2、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3、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4、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5、互联网的组成: ①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 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②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 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 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发送报文(message)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 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包头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包packet);分组是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接口转发出去。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问题:存储转发时会造成一定的时延;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所需的带宽。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 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区域网);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7、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精修订

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第3版)课后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一、 二、

三、 1、网络硬件:即网络设备,是构成网络的节点,包括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设备。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把网络节点连接起来的数据传输通道,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网络软件:网络软件是负责实现数据在网络设备之间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的软件系统。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传输协议、网络管理软件、网络服务软件、网络应用软件。 2、资源共享,如打印机共享;数据传输,如发送电子邮件;协调负载,如分布式计算系统;提供服务,如网页发布服务。 3、IP地址是给每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分配的一个惟一的地址,IP地址的结构能够实现在计算机网络中很方便地进行寻址。IP地址由一长串十进制数字组成,分为4段l2位,不容易记忆。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便于计算机按层次结构查询,就有了域名。域名系统是一个树状结构,由一个根域(名字为空)下属若干的顶级域,顶级域下属若干个二级域、三级域、四级域或更多。域名肯定有对应的IP地址,IP地址却不一定都有域名,二者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个IP可以有多个域名,在动态DNS应用中,一个域名也会对应多个IP地址。 4、从主机位借三位作为子网位,划分为八个子网,具体如下表:

第2章网络传输介质一、

二、 三、 1、有线、无线 2、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微波、红外、蓝牙 3、光信号、电信号 4、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 5、发光、注入型激光

计算机网络-清华版_吴功宜课后习题解答术语辨析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一.术语辨析 从给出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是字母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置。 一、术语辨析 从给出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幕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置。 1. C 语法 2. H 网络体系结构 3. W RFC 4. X SIOC 5. T IP ? 6.V UDP 7. Y IRTF 8. I OSI 参考模型9. M 帧10. A 网络协议11. P 传输层12. Z In terNIC 13. B 语义14. F 层次结构15. N 网络层16. Q 应用层

17. R OSI 环境18. S 主机-网络层 19. O 分组 20. U TCP A. B . C. D. E. F . G. H. I . J . K . L . M. N. 为网络数据交换制定的通信规则、约定与标准。 解释控制信息每个部分的意义。 描述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对时间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为一个特定的系统定制的一组协议。 处理计算机网络问题最基本的方法。 —个联网主机内相邻层之剑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IS0/IEC7498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联的 7层结构模型。 OSI 参考模型的最低层。 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 数据传输过程必须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与释放连接三个阶段。 数据链路层数据传输单元。 实现路由选择的层次。 0.网络层的数据传输单元。 实现可靠的端-端连接与数据传输服务的层次。 实现应用程序之间通信过程控制的层次。 包括主机中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 7层以及通信子网的结构。 TCP/IP 残开模型中与0SI 参数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相对应的层次。 提供“尽力而为”的分组传输服务的协议。 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面向字节流服务的传输层协议。 —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P . Q. R. S . T . U . V. W 网络技术人员之间发布技术研究进展与标准的一类文档。 X. 最权威的In ternet 全球协调与合作的国际化组织。 Y. 致力于In ter net 协议、体系结构、应用程序及相关技术研究的组织。 乙负责In ter net 域名注册和域名数据库管理的组织。 第三章 一.术语辨析 从给出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是字母填在对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 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 C: D: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1600ms 、1600ms 、800ms、 D、1600ms、801ms 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名词解释题吴功宜

密 封 线 院 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石河子大学 200 至 200 学年第 学期 XXXX 课程试卷 A/B 吴功宜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 第一章:网概 三、 名词解释题(10分,每空1分) 请在每个术语旁的括号中填写其正确的定义或含义的编号字母。 1.( A )广域网 2.( G )城域网 3.( B )局域网 4.( E )通信子网 5.( C )ARPANET 6.( F )计算机网络 7.( D )分布式系统 8.( H )公用数据网 A. 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B. 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起来的网络。 C. 对Internet 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D. 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E. 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F. 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G . 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够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H. 由邮电部门或通信公司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 G )OSI 参考模型 2.( B )网络体系结构 3.( E )通信协议 4.( A )接口 5.( F )数据链路层 6.( H )网络层 7.( C )传输层 8.( D )应用层 A. 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B. 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C. 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的层次。 D. OSI 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E. 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F. 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 G .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制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H. 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层次。 第三章:物理层 1.( B )基带传输 2.( A )频带传输 3.( E )线路交换 4.( C )数据报 5.( D )虚电路 6.( G )单工通信 7.( H )半双工通信 8.( F )全双工通信 A. 在模拟通信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B. 在数字通信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C. 同一报文中的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方法。 D. 同一报文中的分组可以通过预先在通信子网中建立的传输路径来传输的方法。 E. 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的方法。 F. 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G . 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只能单向信号传输的方法。 H. 在一条通信线路中某一时刻仅能单向信号传输的方法。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 1.( D )纠错码 2.( E )检错码 3.( H )PPP 协议 4.( A )帧 5.( F )数据链路层协议 6.( C )误码率 7.( B )平衡模式 8.( G )SLIP 协议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 分

《计算机网络》_第7版_谢希仁_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概述 1.21世纪的一些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 信息时代。 2.Internet是由数量极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的。 3.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即连通性和共享。 4.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5.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 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6.所谓“上网”就是指“(通过某ISP获得的IP地址)接入到互联网”。 7.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程序:必 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8.路由器(router)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 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9.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逐段占用通信链路,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 立地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10.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 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11.速率的单位是bit/s(比特每秒)(或b/s,有时也写为bps,即bit per second)。当提到 网络的速率是,往往指的是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而并非网络实际上运行的速率。例如,对于一个1Gbit/s的以太网,就是说其额定速率是1Gbit/s,那么这个数值也是该以太网的吞吐量的绝对上限值。 12.网络中的时延分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13.数据的发送速率的单位是每秒发送多少个比特,这是指在某个点或某个接口上的发送速 率。而传播速率的单位是每秒传播多少公里,是指在某一段传输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 14.时延与利用率的关系:信道或网络的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 15.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16.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就是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