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Road and Railway Engineering

一、适用范围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0823),道路与铁道二级学科(082301),全日制专业学位(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二、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教学、科研方面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主。博士生需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或探索与解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承担着既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又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强调系统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交通运输工程领域(085222):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掌握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研发能力,能够承担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三、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博士研究生】

通晓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动向和国际化准则,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探索与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本学科相关的问题。能够综合应用交通运输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中的关键问题。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良好的表达能力。

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研究及科学研究问题;能够对大型工程系统和科学研究进行组织管理,且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战略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交通运输工程领域(085222):

具有在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领域从事高新技术的研发和组织复杂工程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理论扎实,专门知识系统,工程实践丰富。

四、学制

【博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硕博连读生在取得博士学籍后的学制为4年,直博生的学制为5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均为6年。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五、研究方向

1. 铁路及城市轨道工程;

2.路基土工结构设计理论与路基工程建造技术;

3.线路勘测设计理论与现代技术;

4.路面综合设计理论。

六、课程设置

级别课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内容

偏重

学期

考核

方式

ⅠⅡⅢ

5

级课程中级课程

5431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理论32 2 √考试

第一外国语应用48 3 √考试5431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论16 1 √考试

54311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法论

理论16 1 √考试50331001 工程创新方法论并重32 2 √考试

51921001 科技论文写作应用16 1 √考查

53021001 信息检索应用16 1 √考查公

54012001 数值分析※理论48 3 √考试

54012002 现代数学物理方程理论48 3 √考试

54012003 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理论48 3 √考试

54012004 应用模糊数学理论48 3 √考试

54012005 数理统计与多元统计※理论48 3 √考试

54012006 矩阵分析※理论48 3 √考试51212001 弹性力学※理论48 3 √考试51212002 塑性力学理论48 3 √考试51212003 有限元方法理论48 3 √考试51232001 振动理论及应用并重48 3 √考试

专业基础课50113004振动理论※理论48 3 √考试50113005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48 3 √考试

专业课50134020列车-轨道-路基系统动力学并重48 3 √考试50134021高等土工原理并重48 3 √考试50134022铁路、公路总体规划与设计

理论

并重48 3 √考试50134023路面材料设计理论并重48 3 √考查50134024轨道结构与轨道力学并重48 3 √考试50134025路基结构与路基动力分析并重48 3 √考试50134026路面结构理论与力学分析并重48 3 √考试50134029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

实践

并重32 2 √考查

50125003线路工程实验与检测技术应用48 3 √考试

6

课程高级课程

64012001 应用泛函分析理论48 3 √考试

60134016线路工程信息技术并重32 2 √考查

60134017路基支挡结构与边坡防护

技术

并重32 2 √考查60134018铁路、公路咨询与监理并重32 2 √考试

60124003路基工程地基处理新技术应用32 2 √考试

60124004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施工与

维护技术

应用32 2 √考查

60124005高等级公路施工与维护技

应用32 2 √考试

7

级课程前沿课程

74311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理论32 2 √考试

7431100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理论16 1 √考试

70531001 管理系统多变量分析并重32 2 √考试

71321001 学术期刊英语论文写作应用32 2 √考试

71321003 英语(二外)应用32 2 √考试

注: 1. 以外语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的后面填“*”;

2. 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名称后面填“※”。 实践教学环节

七、选课要求

【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17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低于6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6级以上(含6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

公共基础课

74012001 现代数学 理论 48 3 √ 考试 74012002 可靠性数学 理论 48 3

考试 74032001 粗糙集模型及其应用 并重 32 2 √ 考试 专业课

70134022 铁道工程动力学与高等轨道结构理论

并重 48 3 √ 考查 70134023

路基土工结构设计理论 并重 32 2 √ 考试 70134024 高等铁路选线设计理论与技术

并重 32 2 √ 考查 70134025 路面材料与结构设计理论*

并重 48 3 √ 考查 70134026 线路工程灾害防治现代技术

并重 32 2 √ 考查 70134027

多目标决策与最优化理论

并重

32

2

考试

级别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内容偏重 学时 学

分 学期

考核方式 Ⅰ Ⅱ Ⅲ 5级

中级

环节

54316100 形势与政策

理论

16 0 √ √ 考查 50116001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5次) 理论 16 1 √ 考查 50136002 前沿技术专题(至少听5个) 并重 16 1 √ 考查 实践

50126001

科研实践(学术表达与沟通) 应用 16 1 √ 考查 50126002 专业实践 应用

32

2

√ 考查 50226003 工程计算实践

应用 32 2 √ 考查 50226004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入门 应用 16 1 √ 考查 7级

前沿

环节

70116001

前沿性学术专题(不少于4个,每个4~10学时) 理论 32 2 √ 考查 70116002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8次,其中本人主讲1次) 理论 16 1 √ 考查 70216003

科研方法论与高级论文撰写

应用

16

1

考查

算。

7级公共课:≥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必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为选修)。

6级以上(含6级)公共基础课总学分:≥2学分。

6级以上(含6级)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总学分:≥9学分(且7级专业课应不少于5学分)。

7级实践教学环节:≥4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学术报告》、《科研方法论与高级论文撰写》为必修)。

*鼓励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

注: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

【硕博连读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42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低于5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5级以上(含5级)其他课程可按课程学分计算。

5级以上(含5级)公共课总学分:≥8学分(第一外国语必修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其中7级公共课:≥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必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为选修)。

5级以上(含5级)公共基础课总学分:≥6学分,其中7级公共基础课≥2学分。

5级以上(含5级)专业基础课总学分:≥6学分。

5级以上(含5级)专业课总学分:≥14学分,其中6级以上(含6级)专业课总学分:≥8学。

5级实践教学环节:≥4学分(《科研实践》、《工程计算实践》、《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入门》、《形势与政策》为必修)。

7级实践教学环节:≥4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学术报告》、《科研方法论与高级论文撰写》为必修)。

*对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

注: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

【直博生】(总学分不低于42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低于5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5级以上(含5级)其他课程可按课程学分计算。

5级以上(含5级)公共课总学分:≥8学分(第一外国语必修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其中7级公共课:≥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必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为选修)。

5级以上(含5级)公共基础课总学分:≥6学分,其中7级公共基础课≥2学分。

5级以上(含5级)专业基础课总学分:≥6学分。

5级以上(含5级)专业课总学分:≥14学分,其中6级以上(含6级)专业课总学分:≥8学。

5级实践教学环节:≥4学分(《科研实践》、《工程计算实践》、《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入门》、《形势与政策》为必修)。

7级实践教学环节:≥4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学术报告》、《科研方法论与高级论文撰写》为必修)。

*对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

注: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低于5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5级以上(含5级)其他课程可按课程学分计算。

5级公共课:≥6学分(第一外国语必修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5级以上(含5级)公共基础课总学分:≥4学分。

5级以上(含5级)专业基础课总学分:≥6学分。

5级以上(含5级)专业课总学分:≥11学分。

5级实践教学环节:≥5学分(《形势与政策》、《科研实践》、《工程计算实践》、《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入门》、《学术报告》必修)。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低于5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5级以上(含5级)其他课程可按课程学分计算。

5级公共课:≥6学分(第一外国语必修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5级以上(含5级)公共基础课:≥4学分。

5级以上(含5级)专业基础课:≥6学分。

5级以上(含5级)专业课:≥8学分。

5级实验课:≥2学分。

5级实践教学环节:≥6学分(《专业实践》、《工程计算实践》、《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入门》、《前沿性技术专题》必修)。

八、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

本着“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迎接挑战”的宗旨,以学术创新为主线,围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复杂或前沿科技问题,鼓励自由探索,开展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瞄准国际水平,创新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建立高水平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机制。论文工作包

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选题、开题报告、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审、学位论文评议、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

1、选题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要鼓励博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该强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等相结合。

2、开题报告

(1)内容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开题报告所用表格由研究生院统一制定,由各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供,开题报告必须用计算机编辑、打印。

(2)开题报告的审议

开题报告的审议由各学院组织实施。

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应张贴海报)。由各学院聘请3~5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专家中的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50%。应同时邀请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的相关专家参加。

博士生在开题报告会上应就所选课题进行详细报告。导师可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专家对课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并提出书面论证意见。凡开题报告未能提出创新点的,不予通过。

(3)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按优秀、通过、不通过三级评定成绩,该成绩作为博士生“资格考试”的成绩。对“不通过”者允许半年内修改、补充,再次申请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取消博士生资格。

(4)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专家审议意见、结论,分别于每年 6 月底和12 月底前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和学位办公室备案、存档。

3、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论文题目经学院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论证通过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拟订论文工作计划,包括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进行方式、完成期限等。对于科研经费的来源,试验器材的采购和加工计划等应尽早提前考虑并采取必要措施。

博士生的科研及其论文工作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由学校下达的博士生业务费,只能解决部分少量器材、调研、上机、试验等费用。

4、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学位论文的中期考核是加强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次阶段性考核。

(1)中期考核时间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的时间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的一年左右进行。

(2)中期考核的组织和实施。

中期考核工作由各学院组织实施。

博士生必须在中期考核时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介绍论文发表情况,并制定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下一步论文发表计划和拟发表论文等内容。

博士生的中期考核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送交。导师对该生的中期报告给出评语,评语应包括对该生已有工作的评价、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对后续工作的估计。

中期考核小组一般应由原开题报告专家论证小组成员组成。考核小组根据博士生的中期考核报告和导师的评价,对博士学位论文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价。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可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3)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结论可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对于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小组应提出整改方向,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如仍不合格,则应中断博士生培养。

(4)博士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表由研究生院统一印制。考核报告及其评价、结论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和学位办公室备案、存档。

5、学位论文预审、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选题

选择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3、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4、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1)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实际意义的课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2)开题报告

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开学后的一个月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3)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4)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实践环节和撰写工作,论文初稿经导师审定,同意提交答辩者,可向所在院(系、中心)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硕士生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选定2-3位具备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的论文评阅专家,专家审阅后,对论文写出详细的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此外,对论文是否达到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的水平、可否提交答辩等提出意见。如一名评阅人的评语属否定的,由院(系、中心)另聘一名评阅人复审;如二名评阅人的评语否定,不能组织论文答辩。

论文评阅通过后由分委会审批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和确定答辩日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7名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两名是来自厂矿企业、工程建设、政府部门、设计单位的专家。

答辩委员会应本着“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情况及研究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学位作出决定。决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且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有效。

答辩通过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并授予硕士学位。

(5)论文形式与评价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的特点,选用适当的学位论文形式,并制定相应的要求与评价标准。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研究生】

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团队作用的培养机制。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应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中培养博士生的开拓创新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践行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主线,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

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1)结合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职业背景,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课程学习、专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式培养研究生。

(2)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或“学校独立培养”的方式进行。

(3)对“校企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采用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与学习指导,校外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学习指导,并为研究生参与适当的工程课题提供条件,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应用能力。

(4)部分科研条件优越并承担工程项目的单位,可采用“学校独立培养”的方式进行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应承担相应工程项目的设计、分析,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5)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讨论班和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十、实践环节

【博士研究生】

积极营造创新、合作和竞争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校内外科研实践基地的作用,践行知行统一,将课内实验、课外科技创新、国内外企业实训、科研实战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和“献身、求实、创新、协作”的科学精神。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实践环节上,充分发挥校内外科研实践基地的作用,践行知行统一,将课内实验、课外科技创新、国内外企业实训、科研实战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和“献身、求实、创新、协作”的科学精神。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1.专业实践要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一年并完成全部个人培养计划的课程学习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但最长不能超过一年。

2.专业实践形式与教师职责

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专业实践,导师可根据实际条件自由选择以下方式:(1)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2)依托学校建立的实验室、专业实践基地或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采用以上两种实践方式时,导师为指导研究生专业实践的责任教师,并由导师指定学生专业实践的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可以是导师本人或其他教师。

(3)进入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实践基地,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科研资源,由

导师与实践基地辅导教师共同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

(4)研究生结合本人的毕业去向,自行联系实践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采用以上两种实践方式时,导师作为指导研究生专业实践的责任教师,辅导教师由实践单位指派。

3专业实践申请

研究生于第一学年第2学期结束前与指导教师一起制定个人专业实践计划,并填写《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上报所在学院。

4.专业实践纪律

(1)参加专业实践的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和实践基地有关人员的指导下,按照个人专业实践计划表,认真完成实践任务,严格遵守实践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

(2)学生在实习期间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应以书面形式向指导教师请假,自行联系实践的学生请假应获得实践单位相关人员的同意。累计缺勤时间(含请假时间)超过规定实践时间三分之一(含三分之一)者,不能参加实践考核。

(3)学生在专业实践期间要定期填写实践登记表,并按时完成实践作业和报告。

(4)学生应严格遵守学术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严禁抄袭他人实践成果。

5.专业实践考核

(1)考核提交材料。

◆《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登记表》。

◆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登记表》。

(2)考核方式。

由学院组织学院专家、学生导师、学生实践辅导教师组成专家组听取研究生专业实践专题报告,研究生汇报本人的专业实践工作或展示个人的实物成果。专家组根据研究生的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实践基地的反馈意见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

(3)考核结果

◆考核成绩在及格及以上的学生获得“实验课”+“实践环节课程”8学分。

◆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未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

不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未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本人须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学院

批准后,重新进行专业实践。

十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博士研究生】

把博士研究生的实训融合到国际工程项目中;拓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领域;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学科竞赛、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支持学生参与海外高校的暑期课程或学术暑假;加强与国际名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力度;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和指导研究生;承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针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支持学生参与海外高校的暑期课程或学术暑假;加强与国际名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力度;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和指导研究生。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执笔人:李晓珍审核人:刘仁鑫教学院长:刘仁 鑫)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运筹学、管理学、汽车维修工程学等方面知识,能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与维修企业从事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管理、交通运输设备研制、维修、检测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运筹学、管理学、车辆构造、汽车运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进行现代汽车测试、故障诊断、机务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汽车的研究开发、制造、服务、推广运用和交通运输部门和企业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能力。 三、学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运用本国语言和一门外语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汽车理论与构造、汽车电子学、交通运输管理学、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操作等基本技能; 4.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和汽车技术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7.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精神; 8.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 四、主干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理论、运筹学、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动机原理、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汽车运用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基础。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六、学时学分分配及毕业学分要求

交通运输培养方案

山东农业大学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交通运输 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编制 二○一二年十月

山东农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用说明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按专业培养目标对本科学生进行培养的蓝本,学生只有按照其要求,在规定期限内修读完成规定的学习环节,并取得相应学分,才能顺利完成学业。为使学生正确使用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制定修读计划,顺利完成修业任务,特制定本说明书。 一、使用范围 2012级及其以后入学的本科学生均应按本说明书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使用。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 人才培养方案由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学制与学位规定、学时学分总体安排、教学进程、毕业标准与要求六部分组成。本《说明书》只对教学进程部分的使用进行说明。 教学进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科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特色课、个性发展课、实践教学环节六部分内容。其中通识教育课、科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必修课程;专业特色课、个性发展课为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为实践类教学过程。 通识教育课是我校全体学生必须修读的思想政治类、公共体育类、语言类、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科类基础课是按专业学科类别设计的基础类、专业基础类课程,是学生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专业核心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一组课程,是业务培养的核心内容;专业特色课是各专业根据专业研究优势和特色开设的一组课程,由学生根据个人专业兴趣和业务培养需要,依据自身特点从中选修部分课程;个性发展课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一部分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考研需求等因素,从中选修部分课程。 三、各部分课程的修读指导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附件2: 管理学院营造与房地产系工程管理专业 本科生培养方案 二00九年十月修订

哈工大管理学院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培养方案修订委员会名单: 主任: 副主任: 委员: 秘书: 负责人(签章):

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毕业后可在建设单位、设计院(所)、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公司、投资与金融企业以及政府等有关部门,从事工程管理、建设项目咨询、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学制为4年全日制,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三、专业主干课程 项目管理方向: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施工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建设法规、工程合同管理、建筑企业管理学等。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法、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市场营销、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等。 国际工程管理方向:国际工程市场与招投标、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合同条件、国际工程英语写作、国际工程风险与保险、国际经济合作法律基础等。

第八学期

五、学年教学进程表 工程管理专业第一学年教学进程表

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区别

一级学科,特指高等院校里的学科分类。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比如,传统的中国语言与文学/中文是一级学科,而具体到下面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文艺学以及语言方面的专业都是二级学科. 概述: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 按照国家1997年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的学科、专业目录》,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12大门类,每大门类下设若干一级学科,如理学门类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等12个一级学科。 一级学科再下设若干二级学科,如数学下设基础数学、计算数学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就授至二级学科,一般意义上的博硕士点数指的就是可以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二级学科的数目。 所谓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即是指在这个一级学科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也就意味着,一个学生只要选择了这个学科中的任何一个专业,进了校门就可以从本科一直念到博士。这能反映出一个大学或科研院所在这个学科的实力和水平。但要看这个学科是否全国领先,就要看它里面的二级学科有没有国家重点学科以及重点学科的多少。 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用四位码表示,例如:0101哲学。 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用六位码表示,例如:010103外国哲学。 【注】二级学科无法申请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可以申请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而一级学科一旦申请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可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注】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文学门类下“蛰伏”多年的艺术学独立门户,升级为门类,成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之后的第13大类学科。 学科门类及所设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01 哲学 0101一级学科: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 0201 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 (含茅以升班培养计划、高速特专班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后劲足的交通系统高级管理人员、高级规划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人员。一部分毕业生将能成为交通运输系统各业务部门的领导,一部分毕业生将能成为知名的交通运输专家。 二、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基本原理;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法制观念。 2、掌握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运输组织与优化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工程基础知识、经济、法规等宽厚的基本知识。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规划设计能力、优化控制能力的高级运输工程师、交通工程师、系统工程师。 3、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管理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专业特色 1、综合性: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性。 2、“软”、“硬”结合。既要学习土木、电子、计算机、机车车辆、汽车等工程技术知识,又要学习组织、优化、经济、管理、市场等知识。

3、大交通。以铁路、公路及城市交通为主要对象。 五、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运筹学、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交通运输信号、运输市场营销、运载工具及其原理、交通运输经济、线路基础、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专业课程组行车组织、货物运输组织、旅客运输组织、铁路车站及枢纽(或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学基础、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专业课程组) 六、主要实践教学及基本要求 七、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交通运输类本科生培养方案毕业设计

交通运输类本科生培养方案毕业设计 一、培养目标 总体培养目标: 交通运输类专业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发展需要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具备交通运输工程及机电技术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交通运输、交通设备、物流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检修与运用研究、生组织与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交通运输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及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某一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具备交通设备信息工程及机电技术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交通设备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检修、运用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物流工程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掌握物流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够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要求: 学生毕业时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如信息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等。 2、熟悉交通运输设备,具有从事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3、具有现代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4、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解决运输生产组织和管理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7、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 8、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开拓创新、组织管理、分析解决问题、决策应变、社会实践、社交表达及综合应用能力。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熟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生产管理业务,能熟练操作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设备设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具有较强的服务沟通能力、较强的服务他人意识和常用英语口语交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立足重庆轨道交通服务大西南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和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采取“订单班”培养模式,通过三年的专业课学习,使学生掌握轨道交通基本行车组织知识,客运组织与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能力,取得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3、就业岗位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使本本专业学生可以胜任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一线服务与管理岗位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从事交通运输类的辅助性岗位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我是重庆轨道交通集团和成都铁路局及其他城市的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及下属企业或大型游轮及航空服务企业。 对应的主要岗位有:客运员、站务员、值班员、票务员以及运营管理员等相关岗位。 二、招生对象、学制及毕业要求 1、招生对象:普通初中毕业生或高中生及退伍军人 2、学制:三年 3、毕业要求 (1)、修完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和实习环节,完成教学规定考试 (2)、通过学校规定的学生德育操行测评 (3)、获得一项以上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三、知识结构要求 1. 掌握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等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了解交通服务、交通安全、交通法规方面的基本知识。 3. 初步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调度、组织等方面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四、能力结构要求

1.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办公操作能力。 2.具备一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组织调度、票务管理、车务管理等专业能力。 3.具有较强的表达、沟通、协调能力。 4. 具有一定的公共安全管理能力。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 1. 德育 (1)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就业的稳定性、就业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中职生在专业选择、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缺少规划,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要做什么。职业生涯设计这门课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职业道德与法律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知识辅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习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相关法律基本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政治经济与社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与人生 学习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

工程管理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造价及管理,编制招投标文件、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能力,获得注册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工程管理和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和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工程项目管理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为主,与现行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要求的知识结构对应。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管理学基础,了解本学科领域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具有考研深造、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潜力。具有较扎实的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管理和工程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工程造价和房地产开发的基本知识,熟悉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和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等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形成并具备注册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职业技能素质。 (二)具有较高水平的英语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以及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主干学科 土木工程、管理学。 四、专业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管理学、工程经济学、建筑结构Ⅰ、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培养目标: 交通运输类专业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发展需要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具备交通运输工程及机电技术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交通运输、交通设备、物流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检修与运用研究、生组织与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交通运输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及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某一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具备交通设备信息工程及机电技术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交通设备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检修、运用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物流工程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掌握物流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够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要求: 学生毕业时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如信息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等。 2、熟悉交通运输设备,具有从事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3、具有现代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4、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解决运输生产组织和管理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7、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 8、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开拓创新、组织管理、分析解决问题、决策应变、社会实践、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5222) 一、培养目标 满足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担负本专业领域技术工作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掌握交通运输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特别是对长江航运业务所涉及的前沿技术有较深入理解,并对相关的信息系统有一定的研发或管理实践经验。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船舶机械运用工程 2.储运系统安全与环境保护 3.智能交通与安全 4.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5.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6.道路与铁道工程 7.物流管理 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1.学制、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学习分为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课程学习包括必修、选修和专业综合课程,其中第1学期为必修、选修课程学习阶段,专业综合课程在第2、3学期分散安排;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践等,安排在第2~4学期进行。 2.学分要求: 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6学分。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2-3年,最长不超过5年,在校学习研究的累计时间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至少1.5年(从开题时间起) 四、课程设置 1.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专业综合课程和必修环节等(见表1),其中公共学位课程不低于6学分,专业学位课程不低于12学分(必须选一门实验课程或研究方法类课程),选修课程不低于4学分(其中专业外语为必选),专业综合课程不低于2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6学分。 2.专业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中的部分课程部分章节原则上由具有企业高工职称的行业、企业兼职教授讲授。专业综合课程原则上由学院“双师型”教师、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授课。 表1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设置一览表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授予学位类别:管理学硕士学位 一级学科(专业学位)代码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 制订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 培养方案版本号:版 一、学科简况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是面向经济与商业社会中更加复杂的系统科学与管理决策问题,研究其基本理论和规律、求解方法以及管理技术。理论方面主要从哲学与数学的再认知角度,研究管理科学的普适性、内在关联性和演化动力性等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方面主要综合信息技术与优化方法,研究组织运作与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和效益的评价与决策、适应内外环境的体制与模式的选择与优化;研究途径方面主要运用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实验环境,针对更加错综复杂和快速发展的决策行为和管理世界问题,解释和发现社会与经济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应用工程技术学科、数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对各种管理问题进行设计、评价、决策、改进、实施和控制。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站在学科前沿,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已形成了信息管理与大数据分析、商务智能与电子商务、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决策理论与技术、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筹与管理、服务科学与工程等有特色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这些研究方向上,本专业承担了一系列重大的国家、省部级和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本专业以院士和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总体研究水平高,处于全国前列。科研项目多,经费充足,管理科学理论研究有一定深度,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注重实践应用,与行业结合紧密,特别是在有色工业的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在国内具有独特的领先优势。本专业在多年的教案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硕士生培养质量高。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

教育部学科门类分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二位码为学科门类四位码为一级学科六位码为二级学科 01 哲学 0101 一级学科: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 0201 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020204 金融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 03 法学 0301 一级学科:法学 030101 法学理论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 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10 军事法学 0302 一级学科:政治学 030201 政治学理论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4 中共党史(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2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030206 国际政治030207 国际关系 030208 外交学 注:0300206 行政学(部分)调至公共管理 0303 一级学科:社会学 030301 社会学030302 人口学 030303 人类学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4 一级学科:民族学 030401 民族学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4 教育学 0401 一级学科:教育学 040101 教育学原理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040103 教育史040104 比较教育学 040105 学前教育学040106 高等教育学 040107 成人教育学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 040109 特殊教育学040110 教育技术学 0402 心理学 040201 基础心理学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0203 应用心理学 0403 体育学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05 文学 0501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050101 文艺学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3)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交通运输工程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1、道路与铁道工程 (1)路基工程 研究道路路基与地基的强度、稳定性、沉降及变形,主要包括道路路基处治方法、道路软土地基加固与检测、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等。 (2)路面结构与材料 研究公路路面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路面基层材料和面层材料的性能、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等,主要包括新型路面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等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特征、成型工艺等理论和技术。 (3)道路现代测设技术与养护新技术 研究道路线形设计理论、现代测设技术与道路养护新技术,主要包括现代道路设计理念与主要技术指标研究、几何线形设计理论与道路测设新技术、道路预防性养护与维修新技术等。 (4)道路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 研究桥涵工程及道路附属设施的混凝土结构及钢木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可靠度、结构检测方法、新型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复合结构、新型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等。 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1)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 研究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与智能交通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主要研究智能化、综合化的“人-车-路”交通信息闭环控制系统。对交通流参数、交通事件、车辆运行状态、道路与交通设施等各种交通信息进行采集、测量、分析、识别、综合以及应用,以保障交通运输安

北航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知识分享

北航管理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金融工程(1201Z1)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3) 二、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管理知识,并能正确地运用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规划、管理以及金融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及发展动态,具有继续学习和提高的潜力;能够独立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培养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1.项目管理与工业工程 2.生产和服务系统优化与仿真 3.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 4.电子商务 5.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 6.运筹学 7.复杂系统数据分析 8.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9. 物流系统分析 金融工程(1201Z1) 1.金融风险管理 2.金融衍生工具定价与开发设计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3) 1.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网络分析 2.交通行为分析与交通管理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学术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8个月。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 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对研究生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培养层次,要取得相关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为学位必修课、必修环节和学位选修课。 1.学位必修课(环节) 学位必修课指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所必须修学的课程,包括: (1)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专题课等。

一级学科及分类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 一、《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同时,学位授予单位按本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本目录制订培养研究生的规划,进行招生和培养工作。 二、本目录是在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原目录)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订的。修订的主要原则是∶科学、规范、拓宽;修订的目标是:逐步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二级学科。 本目录与原目录相比,有如下变化∶增加了管理学学科门类,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增加到12个;一级学科由原来的72个增加到89个,二级学科(学科、专业)由原来的654种调整为386种。各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设置情况是∶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16种学科、专业;法学,5个一级学科,31种学科、专业;教育学,3个一级学科,17种学科、专业;文学,4个一级学科,29种学科、专业;历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理学,12个一级学科,50种学科、专业;工学,32个一级学科,113种学科、专业;农学,8个一级学科,27种学科、专业;医学,8个一级学科,54种学科、专业;军事学,8个一级学科,19种学科、专业;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1 4种学科、专业。 三、本目录中有16个二级学科带"(含∶)",括号中的内容是对二级学科所包含内容的强调或补充,其学位授权和研究生培养除医学门类中有关学科按括号中的内容进行外,其它学科均按二级学科进行。"科学技术史(分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其学位授权点的审核、授权和研究生培养按括号中限定的学科范围进行。 四、本目录中部分学科、专业注明可授不同学科门类的学位,此类学科、专业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由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决定。 五、本目录中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学科、专业)的代码分别为二位、四位和六位阿拉伯数字。 01 哲学 0101 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学科分类及代码

教育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 01 哲学 0101 一级学科: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 0201 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020204 金融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 03 法学 0301 一级学科:法学 030101 法学理论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 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10 军事法学 0302 一级学科:政治学 030201 政治学理论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4 中共党史(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0302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030206 国际政治030207 国际关系 030208 外交学 注:0300206 行政学(部分)调至公共管理 0303 一级学科:社会学 030301 社会学030302 人口学 030303 人类学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4 一级学科:民族学 030401 民族学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 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4 教育学 0401 一级学科:教育学

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及其研究方向范围内的学术成果及发展动态。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担任专门管理工作及业务开发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管理科学 主要研究以科学方法应用为基础的各种管理决策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运筹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控制论、行为科学等。 2.项目管理与投融资管理 以项目为对象,综合系统工程与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探索工程项目规划中的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投融资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在项目规划实施管理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及投融资。 3?系统优化与决策 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研究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基础思想、理论、策略和方法等从横的方面联系起来,应用现代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 构、信息交换和自动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借以达到最优化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 4?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主要研究物流系统分析、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作业管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方法、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与运作、物流战略与组织管理、区域物流与国际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方法。研究如何有效地处理好供应链管理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契合关系、供应链系统中各环节之间的整合与效率问题。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

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的相关概念专业设置就是高等教育部门根据科学分 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科门类。它是人才培养规格 的重要标志,从广义上讲 , 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是高等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的横向结构,它包 括专业结构的比例关系 ,以及专业门类与经济结构、科技结构、产业结构等之间的联系。本文提到的是其狭义的定义 ,即高等教育部门根据科学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 科门类。 在教育部的学科划分中 ,学科门是最高级别的学科 ,共有12 个: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 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管理学 ;比学科门低一级的 学科称为学科类 ,学科类(不含军事学)共有 71 个;比学科类再低一级的学科称为专业 ; 专业就是高考生填报的志 愿 ,本科专业(不含军事学)共有 258 个。 授权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按”学科门类”、”一级 学科”、”二级学科(专业)”三个层次设置。在我国 ,这三个层次作用是不同的。 1、学科门类 “学科门类”是学科专业目录中的第一个层次 ,决定了

授予学位的名称。现行学科专业目录设置了 12 个门类 ,授 予学位就有 12 种名称 ,即哲学博士和硕士、经济学博士和硕士、法学博士和硕士、教育学博士和硕士、文学博士和硕士、历史学博士和硕士、理学博士和硕士、工学博士和硕 士、农学博士和硕士、医学博士和硕 士、管理学博士和硕士、军事学博士和硕士(1990 年以后设置的各种专业学位例外)。 2、一级学科 在 1995 年以前一级学科尚无特别的地位 , 但从 1995 年开始按一级学科审核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后 ,以及由此推出的按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博士生的试点与讨论以后,一级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就凸显出来了 ,它的设置甚至影响到有些高等学校中院的调整和设置。 3、二级学科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专业(相当于二级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是决定性的。从 1992 年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 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 ,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毕业生也由统一分配转为实施”双项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以后 ,人们对”专业”和”专业对口”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专业设置过细偏窄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以及毕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2303;学位授权类别:工学博士 一、学科概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决策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包括铁路运输规划、铁路运输经济、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综合运输系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与综合评价、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运作过程的科学管理,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资源配置,推进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 本学科的研究对我国铁路交通运输持续高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相邻学科有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领域内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动向和学术前沿。在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运输管理、智能运输系统和交通安全等方面具有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备本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基本素质。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交通运输宏观决策与运输系统优化 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合理结构,系统规划理论及方法,交通运输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及其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系统需求预测理论和方法。 2、运能资源配置与利用 主要研究现代运输需求分析及运输流的运动规律,运输固定设备与活动设备的合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执笔人:李晓珍审核人:刘仁鑫教学院长:刘仁鑫)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运筹学、管理学、汽车维修工程学等方面知识,能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与维修企业从事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管理、交通运输设备研制、维修、检测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运筹学、管理学、车辆构造、汽车运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进行现代汽车测试、故障诊断、机务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汽车的研究开发、制造、服务、推广运用和交通运输部门和企业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能力。 三、学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运用本国语言和一门外语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汽车理论与构造、汽车电子学、交通运输管理学、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操作等基本技能; 4.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和汽车技术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7.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精神; 8.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 四、主干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理论、运筹学、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动机原理、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汽车运用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基础。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六、学时学分分配及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592学时,课内总学分为144,其中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72%,选修课学时占总学时28%;专业课时占总学时的15%;实践教学38周。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取得最低学分数为182学分,其中必修课为104学分,选修课最低为40学分,实践环节为38学分。在选修课学分中,公共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12分,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28学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