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利水电发展现状

水利水电发展现状

水利水电发展现状
水利水电发展现状

一、我国的基本水情及水利建设现状

(一)我国的基本水情

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从总体看,我国水资源禀赋条件并不优越,尤其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任务重。

二是河流水系复杂,南北差异大。这些特点,加之人口众多、人水关系复杂,决定了我国江河治理难度大。

三是地处季风气候区,暴雨洪水频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财富的积聚,对防洪保安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任务更加繁重。

四是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形地貌条件,特别是山地多,降雨集中,加之人口众多和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比如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等生态脆弱河流,对人类活动干扰十分敏感,遭受破坏恢复难度大。

(二)我国水利建设现状

一是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七大江河基本形成了以骨干枢纽、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工程措施,与水文监测、预警预报、防汛调度指挥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其他江河治理步伐也明显加快。目前,全国已建堤防29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倍;水库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200多座增加到8.72万座,总库容从约200亿立方米增加到7064亿立方米,调蓄能力不断提高。大江大河重要河段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最大洪水的能力,重要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200年一遇。

二是水资源配置格局逐步完善。通过兴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通过跨流域和跨区域引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蓄引提调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例如,密云水库、潘家口水库的建设为北京和天津市提供了重要水源,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的兴建,缓解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和青岛市的供水紧张局面。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将逐步形成。全国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较新中国成立初增加6倍多,城乡供水能力大幅度提高,中等干旱年份可以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

三是农田灌排体系初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上世纪50~70年代,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灌溉面积,提高低洼易涝地区的排涝能力,农田灌排体系初步建立。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4亿亩增加到目前的8.89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8.7%,其中建成万亩以上灌区5800多处,有效灌溉面积居世界首位。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节水灌溉,反映灌溉用水总体效率的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3提高到0.5。农田水利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不到全国耕地面积一半的灌溉农田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是水土资源保护能力得到提高。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筹,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对长江、黄河上中游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了重点治理;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重点区域实施封育保护。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15亿吨。在生态脆弱河流治理方面,通过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加大节水力度、保护涵养水源等综合措施,实现黄河连续11年不断流,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白洋淀等河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建立了以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以“三河三湖”、南水北调水源区、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为重点,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工作,部分地区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1)碾压混凝土坝。

(2)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技术。

(3)高混凝土拱坝技术。

(4)混凝土重力坝筑坝技术。

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洪门口水电站引水管就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岔管。90年代我国建成的广州天荒坪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水头高达700~800m,引水岔管主洞直径8~9m、支洞直径3.5~4.2m,由于充分利用围岩的支承作用,钢筋混凝土衬砌体厚仅为0.6m。对抽水蓄能电站钢筋混凝土引水岔管的安全进行的大量科学实验,研究清楚了岔管和围岩联合受力,为今后设计和建造数量更多、难度更大的抽水蓄能电站积累了经验。

在泄洪建筑物及消能工的研究方面,我国采取了多种途径和方式,如在设计泄洪安排上,采用联合消能工技术为一体,即坝身、坝上、隧洞和水垫塘联合消能,圆满地解决了实践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在混凝土坝修建过程中经常遇到不良地质条件,如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等密集带或软弱夹层,需要进行处理。

我国1965年在梅山水库大坝,首次采用顶应力锚索加固坝肩滑动岩体取得成功。

据统计,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水工隧洞有400佘条,长达400km,地下厂房40多座。

水利发电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水利发电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水力发电利用江河水流从高处流到低处的落差所具备的位能做功,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为了有效利用天然水能,需要人工修筑能集中水流落差和调节流量的水工建筑物,如大坝、引水管涵等。因此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但水力发电效率高,发电成本低,机组启动快,调节容易。 国外发展现状: 全世界可开发的水力资源约为22.61亿kW,分布不均匀,各国开发的程度亦各异。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是三峡水电站,他的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2002年底,全世界已经修建了49700多座大坝(高于15m或库容大于100万m3),大坝建设情况见下表,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其中中国的大坝有25000多座。世界上有24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90%以上的能源,如巴西、挪威等国;有55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50%以上的能源,包括加拿大、瑞士、瑞典等国;有62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40%以上的能源,包括南美的大部分国家。全世界大坝的发电量占所有发电量总和的19%,水电总装机容量为728.49GW。发达国家水电的平均开发度已在60%以上。 世界各国水能开发情况: 美国水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位 加拿大水电比重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 巴西水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四位。 挪威能源消费中水电占一半。 国内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水力发电这一方面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水能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是借助水能资源,然后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利用,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新兴方式,这一种发电方式具有无污染、可再生、成本低以及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

中国小水电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重点

中国小水电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中国小水电发展概况 1.1资源条件 我国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按20世纪80年代初标准,把1.2万千瓦以下水电站称为小水电站,我国小水电理论蕴藏量达1.6亿千瓦,相应的年电能为13000亿千瓦时,可开发装机容量70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000~2,500亿千瓦时。按现在的标准,把5万千瓦(按每千瓦投资7000~8000元估算,总投资在4亿元以下)以下水电站称为小水电,则这些数字将大大增加。 我国的小水电资源分布很广,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有1500多个县有可开发的小水电资源,其中可开发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县有1100多个。 1.2特点与优势 1)小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2)小水电资源规模适中,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适合国家鼓励、引导集体、企业和个人开发。 3)小水电资源可以就近供电,就近消纳,不需要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发电成本和供电成本相对较低。 4)小水电是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电站的有益补充,可为“西电东送”提供有力的支撑。 5)小水电是国际公认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相比,其技术比较成熟、造价低,非常适合为分散的农村供电及电气化建设,其开发利用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3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解决中国农村无电可用的问题,政府结合江河治理开发农村水电,解决照明和生产用电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全国一半以上的农村还是主要靠农村水电供电。目前仍有800多个县主要靠农村水电供电。通过开发农村水电,累计解决了5亿多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中国有1500多个县开发了农村水电,共建成水电站4.8万座。2003年全,年发电kW万3120,全国农村水电总装机达到kW万270国新增农村水电装机 量1100亿kW。h,均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和年发电量的40%.2003年中国农村水电增加值482亿元,税利84亿元,其中税收42亿元。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务院部署开展了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建成了653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县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人均用电量“5年翻一番”、“10年翻两番”的目标,经济结构显著改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水电已经成为中国广大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是中西部地区税收的重要支柱、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水电发展趋势

【重磅】中国水电发展趋势 北极星水力发电网讯:中国水力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达到6.61亿千瓦,技术可开发年发电量接近3万亿千瓦时。未来,西部地区的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将取得长足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8亿千瓦时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增长1300万千瓦时左右,发电量达到1.3万亿千瓦时左右;2020年后,水电装机容量年均可新增800~1000万千瓦,2030年总规模达到4.5亿千瓦,发电量约1.45万亿千瓦时;由于其余新能源装机的快速发展,2030年水电装机占比和发电量占比较2014年均有小幅下降,分别为18.8%和16.9%。 1.水力资源丰富,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怒江开发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2003年水力资源复查成果,大陆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及以上的河流共3886条,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6.61亿千瓦,年发电量2.99万亿千瓦时,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水力资源分布西多东少,相对集中于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水力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高达81.7%,西南地区就占了66.7%;其次是中部地区,占比为13.0%,而用电负荷集中的东部地区,水力资源量占比仅为5.3%。中国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干流,如金沙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和怒江等河流干流,便于集中开发。长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澜沧江、黄河、怒江、红水河和雅鲁藏布江等十大流域的总装机容量为3.7亿千瓦,占全国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的55.5%。截至2013年底,十大流域(河流)已建装机容量11803万千瓦,占全国已建装机比例46.3%;在建装机容量约为3500万千瓦;待建装机容量21360万千瓦,占全国待建装机容量的58.3%、其中,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怒江等3条河流是中国未来水电开发的重点河流,其待建装机容量超过1.5亿千瓦,占十大河流待建总规模的70%以上,开发潜力巨大。 2.水电布局将更加合理,西部地区将取得长足发展 根据中国水力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和开发现状,预计未来中国西部地区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将取得长足发展。具体项目包括乌江、南盘江红水河水电能源基地;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大型水电能源基地;黄河上游、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电能源基地以及怒江中下游大型水电能源基地和藏东南"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的建设等。本展望期内,西部水电开发利用中还应当注重加强大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调度运行管理。

2017-2021年中国水电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2017版目录)

2017-2021年中国水电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前言 行业研究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 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一般来说,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研究行业的生存背景、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生命周期、该行业在整体宏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各自的发展演变方向与成长背景; 二是研究各个行业市场内的特征、竞争态势、市场进入与退出的难度以及市场的成长性; 三是研究各个行业在不同条件下及成长阶段中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行为模式,给企业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常规行业研究报告对于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是,身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平时工作的忙碌没有时间来对整个行业脉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一份研究报告会对整个市场的脉络更为清晰,从而保证重大市场决策的正确性; 第二是如果您希望进入这个行业投资,阅读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是您系统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最快最好的方法,让您更加丰富翔实的掌握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趋势以及相关信息数据,使得您的投资决策更为科学,避免投资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 因此,行业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教导如何进行具体的营销操作,而在于为企业提供若干方向性的思路和选择依据,从而避免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浅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新思路

浅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新思路 摘要: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步入了鼎盛时期,不断出现新的施工技术和手段,我国某些地区水资源极其贫乏或已开始枯竭,再修建新的水利或水电枢纽就受到限制。文章着重从国内外水利水电发展的经验,提出了修建多种型式的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传统水利水电的补充,有利于我国水利和水电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今后视各地区各河段水利和水电发展情况对新建及改扩建工程进行动态规划和设计,为我国水利水电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工作;新思路;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7-0058-02 当今我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水利水电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但由于国民经济及工农业等的急剧增长,城乡用水及水电的供应仍时有供不应求的现象,我国水资源蕴藏总量虽然较丰富,但因人口众多,人均蕴藏量很低,属水资源较贫乏国家,若不开发,任其自然,只能白白付之东流,而且会带来各种水旱灾害,如何进一步推动水利水电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1我国水利水资源开发现状 我国水资源的蕴藏总量比较丰富,2.71万亿m3,占世界第五位。但由于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人均蕴藏量相当全世界人均数的25%。我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总蕴藏量达6.76亿kW,可开发容量为3.78亿kW。我国水利工程开始较早,自19世纪以来,世界发达国家随着工业的崛起,水利工程也得到长足进展,但我国水利工程仍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在现代水利水电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如大坝 水库兴建了8万余座,总库容约6 000亿m3,水电站容量已逾l亿kW。工程首先初步控制了洪水灾害,其次对城乡用水提供了大量水源。主要由于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增加了可利用的水量及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的调峰作用,大大地缓解了供水和供电的需要。但国民经济及工农业等的急剧增长,城乡用水及水电的供应仍时有供不应求的现象,且近年来更趋严重。在当前全国大好形势下,水利水电进展迅速,一些地区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已出现开发殆尽的现象,再修建新的工程将受到限制,将影响水利水电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的特点及前景 (1)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青藏和云贵高原为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它们流域面积大、源远流长、水系集中、集雨面积大、河床坡陡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是十分有利的。 (2)淮河、海滦河。分别位于黄河南北,它们的流域面积均接近32万kW,它们水系分散,坝址以上源近流短、集雨面积小,河床坡缓,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极为贫乏,

我国水电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水电产业发展趋势 分析

我国水电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水电作为清洁与可再生能源,运行调度灵活,具有综合开发利用效益,各发达国家都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水电资源是我国的优势资源,但由于历史及政策的双重原因,开发步伐相对缓慢,开发投资主体比较单一,资源优势没有形成产业优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电力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可以预期,我国水电产业新的发展时期已经来临,水电产业大有可为。 1、水电资源的分布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径流丰沛,地势起伏变化大,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据1977~1980年进行的全国水能资源普查结果(不包括台湾省),全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76亿千瓦,折合年发电量5.92亿千瓦时,其中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3.78亿千瓦,年发电量1.92亿千瓦时。不论是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我国在世界上均居第一位。其分布有如下特点: 1.1总量十分丰富,人均资源量不高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2

按我国国土面积平均计算,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6.2千瓦/平方公里,高于世界平均数16.3千瓦/平方公里;而按人口平均为0.37千瓦/人,低于世界平均数0.48千瓦/人水平。以电量计算,中国约占世界水电总量的15%,而我国人口却占了世界的21%,因此人均资源量并不富裕。按照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果按人均装机1千瓦计算,全国电力总装机应达到15至16亿千瓦。至此,即使常规水电全部开发出来,加上抽水蓄能电站,水电比例也只占到30%左右。所以,我国的水电资源虽然总量非常可观,但都为国家建设所需要,十分珍贵。大部分水电资源点的开发都将成为电力产业发展、国土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上新台阶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时空分布不均衡,与市场要求不协调 从空间分布上看,全国水电资源总量的四分之三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西部地区,其中云、川、藏三省(自治区)就占60%.其次是中南和西北地区,分别占15.5%和9.9%.而经济发达、用电负荷集中的我国东部的华东、华北、东北三大地区,包括辽、吉、黑、京、津、冀、鲁、苏、浙、皖、沪、粤、闽等13个省(直辖市)仅占7%左右,而且开发程度较高。所以,水电东送是水电资源分布特性与国家实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3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来源:京都名师论文中心题目: 论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年10月22日 引言 自动化技术是指在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运用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对加工对象进行高效优化分配,实现加工过程连续自动以及原材料快速变换流动。在机械工程领域,自动化技术对机械加工制造技术优化、资源节约、产业升级的作用举足轻重,自动化技术的成熟运用关系到国家整个制造业技术的改造、发展、升级,是国家实现中国特色机械自动化技术实质飞跃的主导力量。 1 国内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运用发展现状 目前,虽然国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改革开放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相对于国外先进机械自动化技术,国内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发展运用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在技术发展发展方面,国内的产品流水线大部分是以半自动机床、组合机床等机械设备硬性组合配置而成的自动线,而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了全机器智能生产线;在设备生产管理方面,国内大部分企业管理模式落后单一,与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制造业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脱离;在人才教育储备方面,国内教育与生产分离,人才管理机制落后,对自动化技术研究仍然处在理论阶段,自动化实用型人才缺乏;在自动化设计创新方面,虽然国内大力引进国外先进自动化技术,但对其没有融会贯通,技术消化吸收不够,对国内自身自动化技术设计水平提升没有产生较大帮助;在工艺水平方面,国内机械加工精度、自动化运用水平则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就自动化技术在国家机械制造领域运用而言,国内没有形成既带有社会主义特色又与国际自动化技术发展相结合的自动化运用体系,机械自动化运用领域较少,科研投入及管理制度等相对都比较缺乏。 2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运用

水电资源的现状与未来浅析

水电资源的现状与未来 一、发展水电的优越性 召开第14届世界能源大会后的主要结论之一是:在21世纪的上半期,作为化石燃料替代品的再生能源中,只有水电资源成为主要资源。世界上还有70%以上的水能源可供开发,特别是水能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水电开发潜力很大。 通过国内实践,总结出水电有6大优点: 1)它是再生能源,虽有丰枯年差别,但没有用完的顾虑;而火电、核电消耗的是有限的油、煤、气、铀等资源。 2)发电成本低,水电的成本仅为火电的1/4左右;经济效益高,水电是火电的3倍左右。 3)水电是清洁能源,可改善自然环境;而火电排放烟尘、氧化硫、氮氧化物、温室气体、放射性物资,特别是烧高硫煤会出现酸雨。核电则会产生很难处理的核废料。 4)水电有防洪、灌溉、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众多社会效益,火电效益相对较少。 5)效率高,大中型水电站为80%~90%,而火电厂为30%~50%;厂用电率,水电站为0.3%,而火电厂为8.22%。

6)水电机组起停灵活,输出功率增减快,可变幅度大,是电力系统理想的调峰、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 然而一切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水电也有负面影响,例如:坝后水流量减少,会增加泥沙淀积,江水自净能力降低;淹没地段要移民,搬迁文物;对鱼类产卵,回游产生影响;淹没地段容易产生滑坡;高坝容易诱发地震。近年对开发怒江,环保派与开发派有较大争论,使怒江开发陷入停顿状态。 现在,葛洲坝将到运行15年时,有关部门作了总结,充分说明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已向华中和华东电网输送电量1879亿kW?h,创造直接工业产值150亿元。葛洲坝电站通过革新挖潜,使其最大输出功率由设计时的271.5万kW提高到286.8万kW;机组运行的最低水头由设计时的8.3m降低到5.8m;即使遭受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机组也能正常运行。近16年已累计节约原煤8000多万t,其节煤效益和煤运交通减荷效果约相当于3~5座装机60万kW的火电厂,年产煤1000万t的煤矿和一条综合运力达1100万t的铁路功能。1998年长江7次洪峰形成时,在隔河岩水库及漳河水库关闸同时,葛洲坝水利枢纽控制下泄流量,最多时削减流量2000m3/s,并维持29h,直接降低沙市水位25cm,大大减轻了洪水对长江中下游的危害程度。 二、世界开发水电情况 目前世界上大约21%的电量来自水电。近45年来世界水能资源开发仍然保持较快的速度。1950年共有水电装机容量7200万kW,1970年水电装机容量19065万kW,发电量11650亿kW?h,1990年达62843万kW和21615亿kW?h,1995年已达70893万kW和25325亿kW?h。45年内,水电装机容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5.2%。可以看出国土面积较小的发达国家开发率最高,而那些面积大而水能资源又处于边远地区的国家尚可进一步开发。又据另一资料刊载,2004年在各国电力系统中水电量所占比重,挪威为9819%,巴西为

中国水电建设的百年沧桑

中国水电建设的百年沧桑 中国华电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张建新 引子 2010年10月26日,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 这天,三峡工程首次试验性蓄水达到设计要求的175米高程。这是三峡工程建设运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三峡工程全面达到了设计标准,防洪、发电、航运、补水等综合效益将得到充分地发挥: 蓄水至175米,意味着三峡工程防洪调蓄能力达到设计标准,长江中下游防洪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峡水库成为一座长达200多公里,平均宽1.1公里,库容393亿立方米的峡谷型水库,可拦蓄洪水221.5亿立方米。“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使出现千年一遇的洪水,在辅以分洪措施前提下也可避免千里江汉平原发生毁灭性水灾; 蓄水至175米,意味着三峡电站的发电量及调峰能力都大为提高,三峡水电站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将向中国电网提供年均95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相当于12个大亚湾核电站。三峡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中、华东、华南10省市区,其强大电力照亮了半个中国; 蓄水至175米,意味着宜昌至重庆航道加深扩宽,川江航运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川江河道平均水深变为约70米,平均宽度约1100米。川江船舶每马力拖载量将增加7吨至10吨,是原来的10倍;货船单向年通过能力增加至5000万吨,是原来的5倍。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可直达万吨级船队,航运成本将降低四分之一; 蓄水175米,意味着三峡工程的补水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水库蓄水后,将充分利用调节库容,在枯水期向下游补水,以保障枯水季节下游航运、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在2006年百年一遇的大旱中,三峡水库为下游补水有效缓解了旱情,2009年枯水期也加大下泄流量,缓解了洞庭湖及鄱阳湖流域旱情。 这一天,三峡工程向世人发出了庄严宣告:三峡工程从此转入全面收获期,将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中国人民赋予它的伟大使命! 这是中国水电建设百年沧桑的光辉顶峰! 一、星光初亮石龙坝 1910年8月21日,大清宣统二年七月十七,由云南民间资本集资兴建的中国大陆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在昆明市郊滇池出口螳螂川上开工建设,开创了中国人自己建设水电站的历史。此前的1878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耶格水电站,装机25千瓦;石龙坝水电站初始装机480千瓦,电站建设按国际招投标程序采购工程设计、机电设备,聘请了两名德国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和工程指导,而拦水坝、引水渠、发电厂房等水工建筑物则由中国当地的泥瓦工、木工、石匠们施工,水轮发电机组由德国福伊特和西门子公司制造,整个工程由云南民族工商业翘楚人物进行全过程建设管理运营,工程还同步建成了当时我国电压等级最高(23千伏)、线路最长(34公里)的输变电线路,建造了真正意义上中国第一座水电站并运行至今,为昆明送来了第一缕现代工业之光,点亮了中国大西南使用电力的盏盏灯火,开始了中国水电事业艰难而辉煌的征程。 二、不堪回首小丰满 辛亥革命的隆隆炮声虽然结束了满清政府的统治,但中国社会变革的道路任重道远,新老军阀的混战也从未间断。而中国的近邻日本是个领土狭窄、资源匮乏、人口较多的岛国,对外扩张是其地缘政治的必然选择,积弱积贫、体大力衰、军阀混战割据、人民一盘散沙的

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新思路

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新思路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中 国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施工企业,既要 为业主提供一个合格、优良的建筑产品,又要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就要求项目经理部必须对施工项目进行规范、科学地管理。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发展 引言: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往往一个施工项目是由多个分部分项工 程组成,工作跨越多个组织,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项目工作通 常没有或很少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执行中有许多未知因素,每个因素又常常 带有不确定性还需要将具有不同经历、来自不同组织的人员有机地组织在一个临 时性的组织内,在技术性能、成本、进度等较为严格的约束条件下实现项目目标 等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项目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甚至其复杂性远远高于 一般的生产管理。 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产品位置固定、型式 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水利工程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 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同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又具 有以下特性:1.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经常是在河流上进行,受自然条件的影噙很大。 1.2 水利水电工程多处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山谷地区。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 机械设备的进出场费用高、价格波动大。 1.3 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反复比较论证和优选施工方案,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1.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施工安全。 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培养 和选派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组建技术和管理实力强的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 严格控制成本,才能顺利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实现项目管理的各项目标。 2、加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策略2.1 加强招投标管理首先要改革招投标管 理体制,实行“一条龙”服务。按照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对招投标活动的行政监 督管理是山多个部门负责的。 这种多部门的管理格局,虽然有利于发挥有关部门在专业管理方面的长处, 但也造成了多头管理难以避免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使基层单位难以适从,也容易 造成部门垄断的现象。因此,需要对招投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适合我国国 情的、精下高效的省,市、县三级“管理中心”,把所有水利建设工程招投标行为 都纳入这个中心来管理。 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和工程咨询、下程监理、招标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都 要实行政企分开,与行政管理部门脱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 法人实体。使各级行政领导无权垄断,无法干预。 彻底改变目前这种多部门管理格局和行政垄断、行政干预的现象。其次要推 广无标底招标,实行低价中标。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借鉴国外,沿海部 分城市的经验以及个别地方的经验,在工程项目总承包中推行无标底招标,实行 低价中标。 2.2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的方方 面面。只有通过层层质量严格把关,从施工前期质量管理到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水力发电行业状况

电力是现代化工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动力能量,水力发电是电力工业的一个门类。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水电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水电在我国的兴起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的。 首先,我国有大规模利用水能资源的条件和必要性。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但是目前我国水能的利用率仅为13%,水力发电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总量也大幅度增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甚至需要依靠进口。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约需要进口1亿t石油,并且其进口依存度将达40%左右,甚至更高。在这样的情势下,发展新能源就显得特别重要而紧迫。而水能就是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次,发展水电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常规发电方式,煤的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使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引发酸雨和“温室效应”等多方面的环境问题。而核能发电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性,一旦泄漏造成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水力发电不排放有害的气体、烟尘和灰渣,又没有核辐射污染,是一种清洁的电力生产,具有明显的优势。 再次,水力发电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工程建设技术、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和输电技术于完善,单机容量也不断增大。并且水力发电成本低廉,运行的可靠性高,故其发展极为迅速。 l 我国水能资源概况 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据统计,我国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 6.76亿 kw,年发电量 5922亿kwh;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3.78亿kw,年发电量9200亿kwh。 由于气候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水能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流域的分布很不均匀;此外我国水能资源的突出特点是河流的河道陡峻,落差巨大,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大河流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等,天然落差都高达5000 m左右,形成了一系列世界上落差最大的河流,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充分了解我国水能资源的特点,才能在开发过程中因地制宜,合理地充分地利用水能资源。 2 我国水电开发现状 一个世纪,特别是建国以来,经过几代水电建设者的艰苦努力,中国的水电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水电建设更是迅猛发展,工程规模不断扩大。50年代至60年代初,主要修复丰满大坝和电站,续建龙溪河。古田等小型工程,着手开发一些中小型水电(如官厅、淮河、黄坛口、流溪河等电站)。在50年代后期条件逐步成熟后,对一些河流进行了梯级开发,

水电站发展概况

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9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42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9年底,全国水电装机1.96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的22.5%,相当于每年可替代2.88亿吨标煤的燃烧。我国水能资源利用率目前仅为28.4%,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一、中国水电百年发展历程 (一)石龙坝水电站的建设开创了中国水电发展历史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早在1910年就开工建设了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这也是世界上较早修建的水电站之一。1912年两台24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投产发电,后经过7次扩建,1958年装机容量达到6000千瓦,至今石龙坝水电站仍在正常运行。石龙坝水电站开创了我国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自建、自管、自用的成功范例,培养和造就了我国第一支水电队伍。石龙坝水电站的建设是在清末时期,云南仁人志士为了阻止帝国主义列强开发掠夺我国资源,奏响的兴国兴邦的强音,是中国人民不甘屈辱、奋发图强的爱国壮举。早在1927 年中国共产党就在石龙坝建立了党支部,积极开展革命活动。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石龙坝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有力支撑了后方军工生产和防空报警供电任务,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工人们进行了英勇顽强的保厂护产斗争,把国家财产完整无缺地交回到人民手中。解放后,石龙坝始终持续稳定运行,得益于国家和云南省的高度重视,多次投入资金,在广大技术人员和干部职工的精心维护下,石龙坝水电站才得以维系百年。 由于饱受列强欺辱和战争创伤,解放前全国的水电发展极其缓慢,截至1949年底,全国水电装机仅36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人均装机和发电量仅为0.0007千瓦、3.3千瓦时。 (二)建国后,我国水电建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水电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由于多年战争破坏,我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一切从头开始,艰难起步。钱塘江上的新安江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大型水电站,被誉为“长江三峡试验田”,成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范例,也被看作是中国水电事业的丰碑,它拉开了新中国成立后水电建设的序幕。周恩来总理视察后的一句题词囊括了它的全部意义:“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 1957年4月,黄河上的第一座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开工建设。尽管三门峡因为排沙以及对下游土地造成盐碱化等问题而两次改建,但是该工程实现了“建坝育人”的设想,为中国水电建设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三门峡工程是时代的产物,我国水电开发从中吸取了教训,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了更为审慎、科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一步推进,水电建设逐渐提上日程。“一五”期间,在甘肃永靖县境内的黄河上游,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刘家峡开工建设,同时,下游的盐锅峡和八盘峡两个梯级电站也开始兴建。

水利水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 发表时间:2018-09-18T19:13:02.6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张丽[导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类型之一,对其进行造价管理往往面临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隐蔽工程多等诸多挑战,需相关人员根据建设中各个环节的不同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造价管理措施。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拉哇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类型之一,对其进行造价管理往往面临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隐蔽工程多等诸多挑战,需相关人员根据建设中各个环节的不同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造价管理措施。本文首先对水利水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要点进行简单介绍,随后总结分析不同建设环节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及难点,最后在对问题深入剖析基础上,探索提出改善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路径。 关键词:水利水电;全过程;造价管理引言: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广泛建设。在这种背景下,工程造价管理在节约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完善造价管理措施,已经成为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水利水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要点简述 (一)决策阶段 项目业主须做好决策前的咨询与准备,选择优秀的设计或咨询单位,通过现场调研及对项目财务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分析,科学合理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合理估算项目投资,为工程项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设计阶段 在项目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不断优化方案,提高项目经济性,为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提供保障。 (一)发承包阶段 科学合理编制招标文件,策划招标方案,吸引具有竞争力的潜在投标人参与投标,充分发挥招投标行为优胜劣汰的作用,择优选择承包商,为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做好铺垫。 (四)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造价控制难度最大的阶段,项目业主须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平衡好参建各方关系,使其履职尽责,在保证质量、安全、进度的前提下,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五)竣工与验收阶段 竣工与验收阶段是项目建设全过程最后一个阶段,有效控制该阶段工程造价,对建设项目最后造价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造价核算人员通过对主要实物工程量、主要材料消耗量、主要变更与索赔项目复核,工程造价比较分析,确保工程实际造价真实、有效。 二、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综述 (一)造价人员综合能力有限,难以适应行业发展要求从当前国内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实践来看,大部分造价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水平有限,对项目情况、工程技术以及施工规范不够熟悉,与设计人员交流、配合不够,编制的项目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等不够准确,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超概”、“超合同价”情况,不利于工程造价控制。 第一,设计人员造价意识不强,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人员造价意识不强,更多关注于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而忽视方案的经济性,提出的设计方案偏于保守,投资较大。传统的设计费支付方式不足以激励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主动开展设计优化工作,仅限于采用设计规范完成常规设计,不注重提高设计质量及成效。 (三)承包人合同意识不强,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施工单位投标和合同履行常常是分离的,投标人员仅考虑项目中标,完全不考虑后期合同风险,个别项目甚至为了中标而低于成本报价,导致合同履行困难。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承包人也未对合同管理引起高度重视,人员配置不齐,业务水平较低,导致合理诉求合同依据不充分,合同问题处理滞后,成为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制约因素。 (四)造价监管不力,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净化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获得长足进展,但合同漏洞、恶性竞争、不按质论价等不良现象在造价管理市场中仍然十分普遍。与此同时,承包人不诚信履约,采取低价中标承揽工程,利用监管漏洞,采取偷工减料、变更索赔来“赚钱”的乱象愈演愈烈,而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业主并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造价管理制度。 三、改善造价管理水平、提升工程质量的措施探讨 (一)加大资金支持,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行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工程概预算专业知识,还要求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与市场、工程技术、施工规范等方面知识,还应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因此,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加大行业管理人员培训力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拔人才继续深造,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统筹协调,加强造价管理与控制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因素众多,为了保障工程造价可控在控,需要统筹协调项目业主、设计、监理、承包人四位一体,做好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决策阶段:设计人员须通过多方案比选,选择“技术可行、投资最优”方案,不能仅考虑方案的可行性而忽略项目经济性;造价人员须真实反映设计方案的投资,并合理预测影响投资的各种动态因素,科学、合理编制投资估算。 设计阶段:强化设计人员的工程造价意识,摒弃“重方案、轻造价”的观念,妥善处理好工程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做好概预算文件审查。改变传统勘测设计费支付方式,提高设计优化奖励费用比重,激励设计人员在承担设计优化风险的情况下敢于积极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工程投资。

全球水电开发现状及未来发展

全球水电开发现状及未来发展 作为一种资源使用率并不高的可再生能源,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水力资源仍将是我国乃至全球能源开发的重点领域。在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建平看来,今后全球水电发展不仅需要增强认知、获得更广泛的共识和政策支持,还要遵循“新发展理念”,促进综合开发、利益分享。 一、全球水力发电仍有巨大发展潜力 目前,全球水力资源的总发电量约为15.8 万亿千瓦时,亚洲占50%、南美洲占18%、北美洲为14%、欧洲占8%,非洲占9% 以及大洋洲占1%。 不难看出,地球各区域之间水力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往往集中在一部分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或水力资源天然丰富的地区,比如中国、巴西、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以及挪威、秘鲁等。 从全球水力资源开发情况来看,2017 年亚洲水力资源的技术可开发量为24%,开发程度最高的是欧洲和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地区开发程度相对较低。 2017 年,全球水电装机规模为12.67 亿千瓦,年发电量为41850 亿千瓦时,约占全球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的26.5%。 不过,虽然欧洲、北美洲开发程度较高,但其开发潜力有限;非洲,除中国以外的南亚、东南亚地区水电开发程度较低,可开发潜力大;南美洲则基本与全球平均水平持平。 多年来,全球水电发展始终处于增长态势,尤其在进入2000 年后出现了较大的提升。目前全世界水力发电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占比最高的是中国,占全球28%,巴西为9%,加拿大、美国占比则均为7%。 中国水力技术可开发总量为6.6 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3 万亿千瓦时。在除中国外的64 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18 个国家的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45710 亿千瓦,占“一带一路” 沿线所有国家总可开发量的92.7%。 二、政策推动全球水力发电向前 可再生能源主力是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但最重要的还是水能。截至2018 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7.29 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8.4% ;2018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8670.34 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6.7%。

2020年(发展战略)我国水电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发展战略)我国水电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我国水电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水电作为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运行调度灵活,具有综合开发利用效益,各发达国家均将其摆于优先发展的位置。 水电资源是我国的优势资源,但由于历史及政策的双重原因,开发步伐相对缓慢,开发投资主体比较单壹,资源优势没有形成产业优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壹步发展,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电力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能够预期,我国水电产业新的发展时期已经来临,水电产业大有可为。 1、水电资源的分布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径流丰沛,地势起伏变化大,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据1977~1980年进行的全国水能资源普查结果(不包括台湾省),全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76亿千瓦,折合年发电量5.92亿千瓦时,其中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3.78亿千瓦,年发电量1.92亿千瓦时。不论是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仍是可能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我国于世界上均居第壹位。其分布有如下特点: 1.1总量十分丰富,人均资源量不高 按我国国土面积平均计算,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6.2千瓦/平方km,高于世界平均数16.3千瓦/平方km;而按人口平均为0.37千瓦/人,低于世界平均数0.48千瓦/人水平。以电量计算,中国约占世界水电总量的15%,

而我国人口却占了世界的21%,因此人均资源量且不富裕。按照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果按人均装机1千瓦计算,全国电力总装机应达到15至16亿千瓦。至此,即使常规水电全部开发出来,加上抽水蓄能电站,水电比例也只占到30%左右。所以,我国的水电资源虽然总量非常可观,但均为国家建设所需要,十分珍贵。大部分水电资源点的开发均将成为电力产业发展、国土资源开发和国民经济上新台阶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时空分布不均衡,和市场要求不协调 从空间分布上见,全国水电资源总量的四分之三集中于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西部地区,其中云、川、藏三省(自治区)就占60%.其次是中南和西北地区,分别占15.5%和9.9%.而经济发达、用电负荷集中的我国东部的华东、华北、东北三大地区,包括辽、吉、黑、京、津、冀、鲁、苏、浙、皖、沪、粤、闽等13个省(直辖市)仅占7%左右,而且开发程度较高。所以,水电东送是水电资源分布特性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共同要求。从时间分布上见,我国大陆多属季风气候区,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分布不均,丰枯季节、丰枯时段流量相差悬殊,自然调节能力不好,稳定性差,因此,要满足电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必须重视具有调节性能的水库电站开发,发挥流域梯级水电站及区域水电站群的联合调度优势,发挥大区域水电站之间的相互补偿优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

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三、电网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2009年,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7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756万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1.29%;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7.62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19.40%。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电压等级的跨区、跨省、省内骨干电网规模增长较快,其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4%和25.97%。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