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己所不欲

己所不欲

己所不欲
己所不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式的拓展与延伸

焦作市中站区朱村中心学校李春香

法国的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出现了障碍,就会直接影响她的一生。什么自我中心论,什么任性狂想症等诸如此类的病就会司空见惯。一个好端端的健康的人就会被心理扭曲所指控。而我们作为拯救灵魂的伟大工程师,就有着责无旁贷的分内职责。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道德观念,道德意识,点化心灵的入门课。如果入门出了披露,后果不敢设想。未成年人犯罪;花季少女夜入网吧,一去不回头;儿子弑父等等这样的不良社会恶习,除了受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影响之外,我们的德育教育就能没有一点的责任吗?不,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上的与现实离得太远,好像学校里就是一方净土纯洁无暇,社会和学校是两码事。其于此,我们当务之急就是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顺应时代的呼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快速达到学生态度,情感,行为改变的目的。以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下面是我对《品德与社会》教学方式的拓展与延伸的几点见解。

一、《品德与社会》课要有专职的教师

“术业有专攻”,不是那金刚钻就不要揽那瓷器活。小学教师编制有限,大部分学校品德课都是兼职老师。不是说兼职老师不好,或者没有能力胜任此项工作。只是事实证明无论谁兼职品德课都没有专

心的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只是就事论事,要么给学生自学;要么“深入浅出”的或直白的讲解几句,或诗情画意的想入非非,或用必要的论据论证一番。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独到之处;要么干脆为了那些所谓的考试划几道题,不如趁上课时间多背一些会更好。久而久之品德课在学生心目当中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副科了,学与不学是一样的,更别说心灵受到震撼和触动了。就不会有我们所谓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啦!

如果变成专业人士就不一样了,一则他有风韵底厚的术业知识,二则他可以从平时的授课中折射出学生心中想要的必须环节,从中体会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同时他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与研究,推进学校里德育的发展。减少社会与学校的距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真善美的真谛。从此《品德与社会》课就不会再众说非云,意见不一了。学生们对这门课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创造奇迹,拥有成功。教师与学生就会撞出生命的火花,从而触动彼此的心灵。

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从我做起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才能孕育出优秀的才子佳人。平日里,你是一个雷厉风行,言而有信的人,你的学生当然会是一个果断刚毅,坚守承诺的人;你能说会道,他能言善辩;你老实本分,他循规蹈矩;你相信真诚,他领略真情。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如果你生性懒散,不修边幅,你的学生对你自然不会远而敬之。有的只是他们异样的眼光。甚至还会认为你在误人子弟。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到真正的“为人师

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向师性极强,老师的话就是圣旨,稍有不慎,学生就会对你失去信心。

“亲其师,信其道。”好老师不仅教学上别出心裁,课下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的品德教育不仅表现在课堂,还要把它拓展在课外。我们应该主动的走进孩子的心中,把自己当成学生去感受学生心中的喜怒哀乐,用生命撞出交响曲。学生会真切的认为你便是他们的再生父母。把你当成她的“好”朋友。

三、《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有开放性,前瞻性和实践性。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整合课,内容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不同种类的全方位的知识,才能统领一节课的全过程。即使教师讲的课再精彩,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只能是品德认知的再创造。因此品德教学要具有开放性。例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地球的组成以及在天体中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远程资源与全球的小朋友进行讨论地球的现状。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地球的痛,人类面临的危险与日俱增。最后组织一次拯救地球的切身实际活动,在微博上发出自己的倡议书,在学校里办一期以地球为主题的手抄报,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里快乐的成长。

品德教学应有一定的前瞻性。我们在授课时应给孩子们必要的最前位的时政信息。例如《战争风云下的苦难》,当我们沉浸在历史的长河时,别忘了离我们最近的战火和不幸的遭遇。离得最近才能看的

最清。让孩子们通过新闻联播了解当今时政,从而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走进多媒体教室,真切的感受当年战火硝烟的年代和现在新式武器对人类的摧残。从而激发学生的怜悯之心。随即再组织一次为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人的募捐活动。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

品德教学应该知行统一。每一节课都应该有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比如我们学过了要尊老爱幼,为残疾人让座,这样的纯理论性的道德伦理。我们应该让学生在社会中体验真理正确性。如果做出相反的举动,别人会怎样的评价。学生在不断的总结,不断的评价中辨别事情的真伪。久而久之学生的辨别能力就会增强。将来就会减少在社会中撞南墙的可能性。

总之,教师只要用心,学生是会为你敞开心扉的。我们执着的追求将会换来灿烂的明天。我们愿意成为点化孩子们心灵的那个人。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为明天的花朵燃烧自己。切记凡事不要强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也要量力而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案

四、文本解读: ( 一)整体感知: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仁”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灿烂多彩的。 ( 二)请大家根据一下三个问题的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重点句)。 A、什么是仁? 明确: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实“仁”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 明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 明确: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三)“仁”与生活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学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请联系现实生活对下列关于“仁”学的句子作一解读,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山茶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爸爸、妈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爸爸、妈妈,理解爸爸、妈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清洁工,如为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舍长,如为我们学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

高中作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预测2015年高考作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一: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阿Q受了村民的欺负,耍笑,被逼着骂自己,心中郁闷此时小尼姑从身旁走过,他就过去调戏小尼姑,在小尼姑的哭声中,他似乎得到了满足, 材料二:在防控甲流的非常时期,某省重点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被认定为甲流疑似病例。按规定,该生应离校隔离观察,但其家长不愿让孩子停课,并声称:“我家孩子也是同学传染的。” 材料三:福建南平人郑民生,认为单位领导,同事和与其分手的女友都看不起他,就对社会产生不满,在2010年3月23日制造了9名小学生死亡,4人受伤的骇人听闻的南平惨案。 要求:1.三则材料综合分析 2.紧密联系社会现实 3.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论脆弱的人性与国民的劣根 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在《阿Q 正传》中对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以激励国人自省,奋发图强。一个世纪过去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些“国民性”乃至人性并未得到彻底的匡正,一种扭曲的人性正在社会的某一个阴暗角落,滋生酶发-------这种脆弱的人性,正体现在恃强凌弱、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等人格,这就是人性的劣根。 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以别人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一名普通的社会公民,因心中怨气无法排解而以极端手段报复社会。其实此种现象并非少见,尤其在近年来的中国,当有人将残杀的黑手伸向尚在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孩童时,他们做何感想,她们正将毒手渗入到这个社会最薄弱的群体组织内,将伤害转移到别人体内。同样,像“三鹿”这样的大企业,为了追求企业效益而将人民生命放在脑后,将社会道德的责任放置一边。这就是柏杨先生痛恨的国民的劣根性。 国民的劣根性就是人性良知的泯灭和道德的沦丧。人们以“小我”为思考问题的中心,而丝毫不在意社会的“大我”,甚至将其设置为对立面。30年前,柏杨曾写过《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对中国人的国民性进行了批判,揭露了中国人心中的自私、虚妄,现在看来,这种弊病已是深入进中国人的骨髓中,难以消减。 而近年来内地发生的恶性事件暴露了人性阴暗面。从去年的杭州胡斌的“70码”,到如今的“我爸是李刚”,惊人的相似不得不让人们将二者联系起来,同样都是青年,本应为社会承担责任,却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出了对他人生命的极端蔑视,对自我生命的极其褒扬。 官本位、金本位的思想正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大规模的泛滥着。其实,有如“官二代”和“富二代”不过是在当今中国社会之下,人性扭曲的一个小小缩影,或者说是一种表现,并非是社会的主流。但是常此以往,还哪有空间盛下道德和良知? 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感到拜金主义的思潮在涌动,真正的在支配着这个社会的不是道德与良知,而是被一种欲望挤压变形的人性的劣根与缺失。

高分作文范文-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月光如银,洒落到我的发髻上、眉宇间,凉凉的。怀看一颗孤寂的心,抬头仰望,却忽然发现月儿离我那么远。犹豫伸出五指,朝向那水中的月亮,试图去碰触一下月儿的心,一丝冰凉掠过,月儿碎了,只剩下点点晶莹孤寂的碎片沉入水底。为何?月儿,你不愿让我看看你的心吗? 我喜爱月亮,却不了解月亮;我喜爱鱼儿,却不理解鱼儿;我喜爱芳草.却不懂得芳草。我希望月儿离我近一些,更近一些,直到我能抚摸它,可是最后它碎了,伤心欲绝;我希望鱼儿长得壮一些,更壮一些,于是我拼命往金鱼缸里加食儿,可是它最后死了,挺看硕大的肚皮;我希望芳草长得绿一些,更绿一些,于是我不断往草地里灌水、施肥,可是最后它调零了,皱着眉头。为何总是如此?我伤害的总是我的最爱。 长大后,开始懂了。一直以来.我只顾及自己的心情感受,却从未静下心来揣摩一下别人的内心思绪。以为只是不了解别人,却没想到最不了解的人是自己。在懊恼中觉悟。于是,每当别人问我:以后想学什么?我都会毫不貌豫地回答:心理学!学习着既要把别人当作自己,又要把别人当作别人;学习着洞察别人内心的阴晴冷暖;学习着分享别人的喜怒哀乐;学习着帮助别人战胜心魔,但这种帮助绝不是越俎代庖,强加于人。 风婆婆吹灭了燃烧着的火柴,自以为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可她哪里知道,火柴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燃烧啊!一个小女孩看见一只蝶蛹破茧时的痛苦,就帮它把茧壳剪破,把臃肿肥胖的蛹儿从茧中捧出,小心翼翼地放到草地上,珠不知她的爱却让这只可怜的蝶蛹永远变不成美丽的蝴蝶了!一个小男孩在草地上跌倒了,年轻的妈妈本能地向前走了一步却又停住了,因为地惊喜地发砚,她的小宝宝正努力地从地上爬起…… 我终于明白: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可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将爱滥施于人呢?为什么人们总喜欢别人是自身的“克隆”呢?人们只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谁又知道“己所欲,亦勿施于人”的道理呢?假如让我回到从前,我会把月儿当成月儿,不会再让它因为我的“爱”而香消玉殒;我会把鱼儿当成鱼儿,不会再让它因为我荒唐的爱而以死来解脱;我会把芳草当成芳草,不会再让它因为我一厢情愿的爱而凋零;我会……我会用心地去观察每一颗真诚的心,去敲碎每一堵顽固的隔阂,将心比心,挽回每一颗我所喜爱却被我无心伤害的心。 夜,深了,更深了。月儿,从漆黑的水底浮上来了。月儿,让我看着你的心!月儿,更亮了;心儿,更静了;天幕上,两颗心渐渐融合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 尊敬的教员、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恰巧昨天上课的时候教员也有提到这句话,今天就由我和大家谈一谈我对这句话的一点浅薄理解。 早在2500年前,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告诉子贡:「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两句话的具体含义。 前一句话是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它和咱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我一直奉行的一个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究因果循环:你种下什么因,收获的就是什么果。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

你「自食其果」。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新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毅然告别了新婚妻子,率领数万群众,夜以继日地治水。在这个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最终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业。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将水引至大海,与己有利,与人无害。而你的方法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大水沟,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与已有利,与人却有害。这种治水的方法,怎么能与大禹的相比呢? 」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大禹和白圭这两个人的治水方法来看,大禹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才是值得我们钦佩和效仿的。 以上呢就是我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点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还请教员和同学们批评指正,完毕!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 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 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美字体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赏美文 独步阙里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子贡清晨的阙里,人迹寥寥。一道四个石龟托起的牌坊门兀立了两千多年,相隔不远有一个古老的钟鼓楼,一样的沉默。 我独步于这个孔子母子生活过的简陋小巷,想象着母子二人贫寒而快乐的日子,感慨颇多。阙里一侧连着孔庙,一侧接着孔府,我蓦然想到了两个词语:高贵和富贵。 是的,你只要来到了阙里旁的孔庙,你就会明白什么叫高贵,什么叫文化的尊贵。 走上一条古老的林荫路,两侧的松柏无言相伴,纹路凸显的树干写尽了历史的 沧桑,几棵枯木老而不死,依旧支撑着圣人的天空。穿过两道厚厚的明城墙,来到了孔庙门前。这里没有皇家大院的富丽和威仪,石桥、流水、老槐、垂柳、大红色的木栅栏门,也许这种寻常家居的味道,才应该是原生态的孔子。平和而亲切,温良也睿智,于举手投足间,于日常琐屑中,随意挥洒着人性和智慧的吉光,体现着真正活泼具体的人间情趣。高贵不是高高在上,孔子的高贵光亮而不耀眼。 孔子给人的感觉确是这样的,不管是布衣草鞋还是峨冠博带,你都可以走到孔子的身边。就如同孔庙内参天挺拔的古松,你可以站在它的身边,但你必须仰视它,然后发出如司马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一样的慨叹。

孔府墙外有两个小牌楼,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我想,当地位显赫的官员从高头大马上下来,敛声屏气谦恭走过孔庙门口,这就是文化高贵的魅力。 历史上曾有十二位皇帝在泰山祭天后前来祭孔,并亲笔题写很多碑文。余秋雨说他们“同时祭奠了两座泰山”,孔子这座泰山更高大,因为他是属于世界的。 贫寒的孔子,在母亲颜徵的“要成大器,要做一个高贵的人”的教诲下,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他凭借行动的力量、德行的魅力,真正走向了高贵。在他死后,他的后世子孙世代封侯衍圣公,可谓声势显赫,富贵无极。就连乾隆皇帝也把自己的女儿嫁与了孔子72代孙孔宪培为一品公夫人。纪晓岚在孔府大门口题写的那副对联很有意思: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联的“富”字被这个沧州才子有意识抹去了上面的点,即取孔府因孔子富贵无边之意。 孔子当然不排斥富贵,只是他有个原则——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之所以不汲汲于富贵,是因为他有更高远的追求。追求富贵怎么能和“内圣外王”的志向同日而语呢?这就是富贵和高贵的差异啊。 不知孔门后人是否把握了孔子的真义,若是,应该有几个如孔子的孙子子思一样,有编写四书之一《中庸》的文化贡献吧。憾哉! 徘徊阙里,行走在高贵和富贵之间,我在触摸真实的孔子的脉搏。孔子驾车从两千五百年前匆匆走过。车过处,遗一木铎。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 孔子把“仁”作为人的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在《论语》里,有五十八章谈 “仁”,并且其他很多语意和思想都同“仁”有密切的关系。孔子告诫弟子,“仁远乎哉?我欲 仁,斯仁至矣”,也就是说从每个人的潜力来说,人都是有道德的人,只要努力发挥出人的道德本 性,做到“仁”的要求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孔子将“仁”的实现纳入自己主观努力的范围,同时 又把它树立为人们努力的最终目标。虽然孔子讲“仁”是为了释“礼”,与维护“礼”直接相关。 但孔子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悌、 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 作用。这些在当代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仍有积极意义。 运用角度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1、【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

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4、【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5、【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与反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与反思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许伟清 一、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我将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在大胆整合的基础上,确立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2、帮助学生感知到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情付出。教育学生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 3、帮助学生懂得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融洽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意义。 【知识目标】 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相处。 2、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三、教学难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教情、学情分析 1、教情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因此本节课我将放手发动学生,引导学生在生生、师生的讨论学习中实现教学目标最大化,使课堂成为快乐学习的天地。 2、学情 七年级是青春期中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渴望与周围的同学、老师等进行友好的交往,但是他们缺少正确交往的方法,因此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导演”的角色,给予学生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动态的生成,使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 (1)情境教学法。使用恰当的多媒体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升华。 (2)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预习,确立课堂活动主题,再现重、难点内容,提高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需求,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2、学法 (1)自我探究法。 (2)情境体验法。

小学生描写己所不欲的作文500字,关于己所不欲的作文素材

小学生描写己所不欲的作文500字,关于己所不欲的作文素材 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一颗心去帮助别人、感化别人,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想一想。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己所不欲的作文,希望帮到有需要的同学们。篇一、己所不欲的作文500字名言警句指的是名人所说的富有哲理的话和能够警示人们的句子。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启示最大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的“至圣先师”孔丘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你自己所厌恶、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我就曾经遇到过一件事情,引发了我的深思。有一天,我去好朋友家里玩,他热情地招待了我,还分给我麦当劳的薯条、汉堡、鸡翅……一大堆好吃的。我正愁饿肚子呢,看到这些东西,我高兴得跳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将它们消灭得干干净净,美美地打了个饱嗝。吃饱喝足之后,我们将游戏机和电视连接起来,一人手握一个游戏机,开始足球比赛游戏。最后,我们打成了平手,我心里很不痛快,于是打了他一拳。就这样,我们打了起来,友情四分五裂。回家后,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你怎么能这样!如果你是对方,你招待好朋友吃东西,玩游戏,他却无故打你,你会是什么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不懂?要换位思考,考虑别人的感受,知道吗?现在去道歉,态度诚恳,不许胡闹!”妈妈的话让我心悦诚服也感到羞愧万分,于是我去向好朋友道歉,友谊的小船才继续向前航行。许多名言都能引导人们的行为,许多看似平凡的语句里,都蕴含着深奥的道理。我会永远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篇二、己所不欲的作文500字 在《论语·卫灵公》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想必老夫子当年说这话的时候一定也很得意于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很高,觉得只要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算修炼到家立地成佛了。后世也有很多追随者把这句话作为做人处事的标准,但是从我一个自由主义者的眼中看来,这个命题绝对是包含了一个可怕错误的伪命题,因为如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命题成立的话,它的逆否命题“己所欲,施于人”也就可以成立。也就是说“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但是如果是自己愿意的事,就可以强加给别人!如此野蛮强盗的理论可以被认为是正确的而学习,培养出来的人不是奴才就是刽子手,奴才们正着用,刽子手反着用,反正都有道理。所以子可以光明正大的罗织罪名诛了少正卯,所以就有统治者打着“民主”旗号到行逆施,所以就有愤青们以“爱国”的名义侵犯人权。所以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我认为应该不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己所欲也不能施于人,这是一个文明社会公民最起码的认识。篇三、己所不欲的作文500字 那是一只颤抖的生灵。在茂密的草丛中,它不知所措地拍打着小小的羽翼,低低地鸣叫着。那一瞬,我的灵魂似乎被什么击中了,我战栗了一下,把它带了回去。它是一个如此疲弱的生命,为了求生,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我小心翼翼地为它治疗,并且把它安置在一个柔软的小窝里,它并没有反抗,静静地待在窝中,好奇地环视四周,时而小声地鸣叫,时而安然入睡。我那犹如铁笼般的牢房因这位新成员的加入,不再显得索然无味了。为了它,我宁愿整天呆在那儿,看着它的伤慢慢地痊愈。没有一种快乐比这更美妙了。我似乎可以听到它伤口愈合的声音,还有片片小痂脱落的声响,似乎生命便是这般奇妙,让人变得敏感多情。我天天伴在它的身旁,看着它用小小的嘴整理着羽毛,看着它站着抖抖双翼,看着它蹒跚地走上两步,便跌倒了。我巴不得自己可以成为它的同类,跟着它一起抖擞抖擞精神。渐渐地,一个自私的念头在心底形成了,并且把我困住了。看着它一天天痊愈,我越不愿让它离开。我的天空渴望有另一丝生命在徘徊。我希望它能够伴着我在这小小的房间中呼吸着一样的空气,一如它只能在我的世界中飞翔一样。它终于痊愈了,比过去还活泼好动,常常伫立窗前,跃跃欲飞。我会放它飞翔,但前提是所有的门和窗早已关好。固执如它,总朝着蔚蓝的天空

议论文作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

议论文作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这句话说得短小而经典,因此被许多人引为座右铭挂在身上。 没错,这句话说得很对,但是我想了想,难道只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于人吗?那么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人?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总喜欢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介绍给另一个人。我有一个同学,他很喜欢周杰伦,于是他把周杰伦的海报贴满了整个宿舍,又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述他的经历,终于找来了同学对他的反感。可他最后还很委屈的说:这么厉害的人,难道你们不敬佩他吗?诚然,JAY的名气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欢他一个,毕竟还有喜欢刘德华,喜欢李宇春的。那位同学很喜欢周杰伦,是没错。但如果把这种喜欢横加与别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对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只要大家克制一点都能做到。但己所欲,勿施于人,这点要做好就相对困难了。因为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欢的东西,依照每个人的心理特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那把它拿来分给大家难道有什么错吗?其实错就错在这,因为我们喜欢的东西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有人是金钱为至高无上,又认识金钱为粪土垃圾,道理便是这样。

有时我也会不知不觉地做出一些这样的事情,比如我迷恋创网,便把同学们都推荐到创网上去,结果他们都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网站,丝毫不感兴趣。刚开始我也费解,这么好的网站为什么他们全都置若罔闻?不过现在我明白了,每个人的兴趣不同,一个文学爱好者当然喜欢像创网这样能发表文章的网站,反之如果对一个讨厌写作的人来说又怎会喜欢上这里?可见一个人的爱好不同,个性不同,他所形成的世界观也就不同。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东西,也没有绝对差的东西,关键是我们自己对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人爱江山,有人爱美女,有人爱财富,有人爱自由。如果把比尔?盖茨的金钱送给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拉尔修,我相信他一定会嗤之以鼻。正如我们无法接受自己讨厌的东西一样,也许别人也无法接受我们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距离二战将近六十年的今天,大部分国家都在寻求和平,寻求安心的发展,可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却在不断的惹起纷端,稍微触犯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便不断的以强权欺压,与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背道而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大概的意思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是中华文化五千年来的精华所在,无论是生活中为人,还是国际中处理事务,都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思考方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启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jǐsuǒbùyù;wùshīyúrén [释义] 欲:欲望;意愿;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语出] 《论语·卫灵公》:“子责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正音] 施;不能读作“sī”。 [用法] 多用于劝戒之语。一般作主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英译]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ant tobe done to yoursel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

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 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实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 3.情感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教学难点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文共9个小节,就几句话,也没有几个文字,所以今天的课尽可能轻松。课前布置了同学们预习。预习了吗?生:预习了。 课文中都有谁?生:有孔子、颜渊、仲弓、樊迟、子夏、子贡、曾子。他们什么关系?生: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孔丘老师的学生都爱问问题。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学生生怕将来忘了,就把老师的话记下来,这叫语录体。说白了就是孔子老师上课时同学

们做的课堂笔记。稍微整理了一下,就成了这旷世经典。要不咱们同学们凑一块儿也整理整理,也弄一本书出来,就叫《论语2》。玩笑归玩笑,不过我们至少能得出以下几点来,一是课堂笔记很重要。二一个这不是同一堂课的笔记。三、学生们问的是同一个话题,关于“仁”的话题。四、老师没有标准答案。 二、 为什么大家都赶着趟儿地问仁呢?当然,也并不是说弟子们不问别的问题,只是说大家在不同的时间里都问了什么是仁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都知道,那就是他们的老师的思想核心就是仁,后人说:儒学即仁学,就是这个道理。孔子认为,仁很重要。请看孔老师的教诲:幻灯一(第9则) 1、师读,然后请学生试译。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处于贫困中,不可以长久地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有智慧的人呢,可以做有利于仁的事。 2、串讲:前两句是说的就是不具备仁的精神的人。约,就是困,贫困的意思。孔子认为,不仁者穷了不行,富了也不行。孔子还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贫时或是困厄之中就会胡作非为了。富了也不行,为富不仁。仁者则会安仁,我们要注意,仁者特点在一个“安”字。安仁是安于仁,强调其静。孔子常以仁、智并举,两者有什么不同?仁是体,智是用;仁主静,智主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前者像山,后者像水,这是两者的不同。仁者都很安分,穷也好,富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 面对银杏树的深思 坐在窗边,我痴痴的望着窗外银杏树上的苍翠的叶子。在微风中轻柔舞动着,充满生机,富有生气……我痴迷了,陶醉了! 正当我着迷于此时,另一幅画面不可阻止的印入了我的脑海里。细细的,黑黑的枝干上,挂着几片零丁的叶子。叶子枯黄,带着那么一丝病态,如同被霜打过的茄子一般。这不正是我家阳台角落里那盆桂花吗?为何被遗落在了角落里了? 还记得刚买回家时,是花农从土里挖出来放在花盆里的。枝叶上还开着些许米白色的花,不甚多,却甚香,沁人心脾。我喜爱极了! 为何过了一个冬之后,毫无叶子的银杏树焕然一新,孕育出了嫩叶,显示出蓬勃生机?又为何桂花苗却从可爱极了的模样变得如此萧条,落败? 望着杏儿树思索着…… 忽儿,两只小鸟映入了眼帘。它们很自由,很美。头上有一撮白色的绒羽,这和它那漆黑的的外表有那么一点格格不入。但它却是很美,它们相互追逐着,相互嬉戏着,在浓密的叶层中上窜下跳,或许,正在啄食着那美味的虫儿。这一幕把我带回了童年。 那年我七岁,在老家农村,我爬上树去掏鸟窝,取出一只刚出壳不久的幼鸟,它还没有长羽毛,嫩红嫩红的。我好奇地把它带回家精心喂养,它的羽翼渐渐的丰满了。到后来,也可以飞出那么一两米的距离了。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我见证了一个生命的成长。这总是让人很愉悦! 现在突然想来,觉得它比其它的鸟儿少了那么一点什么,是什么了?对了,是少了那么一点大自然的灵性! 可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并没有“伟大”的将它放归自然,可能是自私心在作祟吧。但是因为一次大意,它却置身猫腹了,那时,我十分懊丧。 如果又下辈子,祝愿它不再遇到调皮捣蛋的我。 答案似乎愈亦的明朗了。上述二者皆是大自然的宠儿,喜欢自由,喜欢在无拘无束的的环境下出生,成长,直到死亡。喜欢自己去努力的汲取阳光,喜欢自己去奋起而飞,搏击长空。而不是被人们限制于一盆,一笼里面。 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渴望自由了?不喜欢没有被他人强加东西在身上的感觉了?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和孔老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是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了? 将心比心 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将心比心不失为一条良好的交往准则。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将心比心,凡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想想,那么和谐就很容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20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20篇) 己所不欲勿施人作文第1篇: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人。”这是一句世人皆知,浅显易懂的名言。意思是自我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对这句话我是百分百的同意,可是己之所欲就能够滥施人了吗?当然不行,做任何涉及到别人的事情都要研究别人的观点和感受。 有人说,普希金说了,“走自我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所以自我是最重要的,只要自我想做的,不要管任何人,只要对自我有利即可。我想,这种思想未免有点太自私了,对自我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上司接纳了员工的意见,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误;自我听了朋友的劝告,能够少走不少想不到的弯路。任何情景都是如此,你研究到了别人,别人也想到了你。何必要充耳不闻、一意孤行呢?这样的人随后只能是众叛亲离,沽名钓誉! 当初,楚王想攻打宋国,鲁班的云梯都给他造好了,可最终为什么没有打成?这要感激两个人。一是出使楚国的墨子,更重要的就是楚王自身。楚王当初是用心研究过墨子的话的,否则他也不会放弃这次攻宋的机会。可见,楚王是一个己所不欲,亦不施人的人。假若楚王当时不管墨子,现将

其除掉,然后再去打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双方损失惨重,对楚王也是不利的。 还有两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扁鹊和他的病人蔡桓公。前者是因为高超的医术而出名,而后者就因一个以他而来的成语“讳疾忌医”在民间流名百世。蔡桓公为什么会死?原因就是他自我想着自我没病,而不让医术高明的扁鹊来给她治疗,最终病入骨髓,一命呜呼了。 过分的独断主义带了乐如此严重的后果,以至把命都丢了!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人”。吾云:“己之所欲,听人,关人,人亦思尔乎!” 己所不欲勿施人作文第2篇: 己所不欲,勿施人!大教育家孔子曾教育我们一一己所不欲,勿施人。他、它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自我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能够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人。”译文:“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啊。自我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句话在阶级矛盾尖锐激烈的时期是不可能做到的。 今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人与人之间多些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600字_话题作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800字_话题作文 【第1篇】 很惭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是上了大学才知道它出自《论语》。大学之前的求学态度是不求甚解,不问出处。 这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句子,不知其出处倒也无所谓,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真正涵义。我们似乎已经对这些老祖宗的智慧语录免疫,不依循这些人生哲学来处世,反而倒行逆施。几天前看了几则有关中国黑心食品的电视新闻,更让我觉得这句孔子名言早已被人遗忘了: 上海有黑心馒头,厂家用回收的过期馒头,加上面粉与色素再重新制造新的馒头;有人偷拍访问制馒头师傅,问他会不会吃该馒头?他回答说他知道馒头是怎样制造出来的,怎敢吃呢?第二天又看到广州爆出“再生面包”事件,也是以回收的过期面包来再生面包;隔一天看到安徽出现“牛肉膏” 与“羊肉膏”添加剂,可以把猪肉、鸡肉等加工成贵价的牛肉、羊肉,味道口感一模一样。 这就是现今见利忘义、谋财害命的写照,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中国黑心食品的新闻时有所闻,这次接二连三的爆出几宗骇人听闻的消息,让人们对“中国制造”原本已有点感冒的情况有更加恶化之迹。 乐见中国和平发展的海外华裔与侨胞,看到这种现象,心里挺矛盾的;一方面高兴看到祖籍国的综合国力强大,另一方面忧心中国形象受损,担心中国不法商人唯利是图、不顾人命的做法,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另眼相看”。我们虽非中国籍却是流着中国人的血液,我们在海外矢志保护中华优良文化传统,却被祖籍国的一小部分人见利忘义的破坏传统,叫我们情何以堪? 是不是言重了?黑心食品全世界都有,为何独以放大镜看中国事件?不了解何为中华文化之人,我不与之争辩;我们爱好中华传统文化之人,看到过去四百年西方文化成为引领世界主流而产生的急功近利、漠视社会正义、破坏自然生态等后遗症,一些人主张宣扬中国古老智慧经典《易经》、《老子》、《论语》等书的当儿,中国人自己如不珍惜自己的宝贵文化遗产,如何以软实力服人? 不知如何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能进一步要求人们做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的更高境界呢?孔子说:“仁者,爱人”,不爱人,不要成为仁者也就算了,但何必害人呢? 子曰子曰的说教话,现代人已经不爱听了,因为没钱过活,孔子也帮不了你。可是别忘了,有人漏液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世上的事永远是阴阳相济的,有人因为钱而不择手段,有人却热心的派钱助人;有人将传统文化视为糟粕,有人视为珍贵宝物。 【第2篇】 据我所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终身奉行的忠恕之道!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 —20 学年第学期广东工业大学公选课平时作业 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不能将自己所厌恶的东西施加到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道出了人与人相处过程中要懂得相互体谅,将心比心。想一想,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假如发生在自己身上了,会怎么办?自己是否会难堪?是否会不愿意?再想一想,假如我把自己讨厌的东西施加到别人身上了,又设想一下,假如那个人是我自己,那又会怎么样了?这正是此话的核心所在。 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宣扬的仁爱。因为仁爱,所以会设身处地去考虑别人的感受,体会自己过去所承受痛苦的难堪,进而会产生恻隐之心,不但不希望别人如此,更不会将痛苦转嫁到别人身上。 这是儒家的先进思想,一句千百年前的话渗透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尽管话中的“人”具有强烈的阶级意识,但这也不失为一种进步。 反观当今社会,真是有太多太多的人缺乏只一句话的熏陶了。例如网络上盛行的“人肉搜索”,每当有些人做了些什么不好的大事,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各地网民“义愤填膺”,积极联合响应,对其进行人肉搜索,一旦搜索成功,就将当事人的身份,职业,姓名,样貌,住址乃至于一连串的人生经历全部公布网络。最后当事人遭到不间断的电话骚扰,网民抵制等等,对其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但是,相信每一位参与到“人肉搜索”的网民都不愿意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人肉的对象,不想自己遭到别人的辱骂骚扰。可是,他们却做不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快马加鞭地人肉人家的时候,却不能够将心比心地去考虑人家的感受。 不止这个,还有其他很多反面例子,当然,这不能说明我们身边的人都是这样,只是,我们确实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了。

2020中小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作文5篇

2020中小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 作文5篇 儒家思想是传承中华礼貌,使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它不论在知识,道德领域,还在待人处世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亘古不变的,洋溢着仁爱的人性之美,是带人接物的原则。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中小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2020中小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作文(1) 敬爱的教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句世人皆知,浅显易懂的名言。意思是自我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对于这句话我是百分百的同意,可是己之所欲就能够滥施于人了吗?当然不行,做任何涉及到别人的事情都要研究别人的观点和感受。 有人说,普希金说了,“走自我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所以自我是最重要的,只要自我想做的,不要管任何人,只要对自我有利即可。我想,这种思想未免有点太自私了,对自我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上司接纳了员工的意见,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误;自我听了朋友的劝告,能够少走不少想不到的弯路。任何情景都是如此,你研究到了别人,别人也想到了你。何必要充耳不闻、一意孤行呢?这样的人随后只能是众叛亲离,沽名钓誉! 当初,楚王想攻打宋国,鲁班的云梯都给他造好了,可最终为什么没有打成?这要感激两个人。一是出使楚国的墨子,更重要的就是楚王自身。楚王当初是用心研究过墨子的话的,否则他也不会放弃这次攻宋的机会。可见,楚王是一个己所不欲,亦不施于人的人。假若楚王当时不管墨子,现将其除掉,然后再去打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双方损失惨重,对楚王也是不利的。 还有两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扁鹊和他的病人蔡桓公。前者是因为高超的医术而出名,而后者就因一个以他而来的成语“讳疾忌医”在民间流名百世。蔡桓公为什么会死?原因就是他自我想着自我没病,而不让医术高明的扁鹊来给她治疗,最终病入骨髓,一命呜呼了。 过分的独断主义带了乐如此严重的后果,以至于把命都丢了!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云:“己之所欲,听于人,关于人,人亦思尔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代小故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现代小故事 尊敬的教员、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恰巧昨天上课的时候教员也有提到这句话,今天就由我和大家谈一谈我对这句话的一点浅薄理解。 早在2500年前,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告诉子贡:「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两句话的具体含义。 前一句话是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它和咱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我一直奉行的一个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究因果循环:你种下什么因,收获的就是什么果。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 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 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 1

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新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毅然告别了新婚妻子,率领数万群众,夜以继日地治水。在这个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最终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业。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将水引至大海,与己有利,与人无害。而你的方法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大水沟,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与已有利,与人却有害。这种治水的方法,怎么能与大禹的相比呢? 」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大禹和白圭这两个人的治水方法来看,大禹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才是值得我们钦佩和效仿的。 以上呢就是我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点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还请教员和同学们批评指正,完毕!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