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2016.06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2016.06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2016.06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2016.06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如果要回答“城市是否宜居”的问题,许多人或许会回想起在城市街道漫步的体验。那可能是:一

路上有浓密的树荫,商铺橱窗透明可亲,拐过一排老房子,就可以到街角公园遛遛狗,或是买一杯咖啡;这里有跑步的人,也有骑车的人,有人在街角广场跳舞,有人搬了凳子在弄堂口乘凉聊天,各人皆安全而舒适。

一条街道上的愉悦,源于人们能够平等享受,能够信任公共空间。作为市民日常生活的空间载体,街道担负着交通、休闲、生态、商业、文化等功能,也生产着人们对整座城市的想象。

不过,城市里并不都是理想的街道。有诸多道路宽阔而缺乏商业,交通安全性欠佳;本应在公共空间进行的活动并未得到有序安排,从而受到排斥——常见的例子是,无法找到自行车道。这自然不利于城市在人心目中留下“宜居”的印象。

上海2040总体规划纲要就提出,要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通过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内涵式增长。在已基本告别大兴土木的上海,从与市民息息相关的街道入手,采用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设计,使

城市更宜于生活,的确是城市服务改进供给、激发活力的重要抓手。

通力合作,达成转变

为推动街道的“人性化”转型,对其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进行全过程指导,《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应运而生。这部导则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和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境内外设计团队编制完成。导则编制工作自去年开始,目前已形成意见征询稿,即日起至7月20日,在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网站进行公示并征求意见。

这部导则并非仅面向规划师或设计师,更是意在统筹协调各类相关要素,促成所有相关方的通力合作。即让所有与街道相关的管理者、设计师、沿线业主与市民等群体,明确街道的概念和基本设计要求,达成对街道的理解与共识。

一条安全而有活力的街道,本身就是多元参与的结果。目前,针对街道设计,诸如城市道路、沿街建筑的设计、建设、运营等,已有一系列行业与部门规范进行约束,如规划管理、建筑设计、防火要求、道路工程、城市绿化、市容管理等。导则可视为对上述规范的补充、协调和完善,在安全底线和规范允许的前提下,结合具体情况,尽量贯彻导则要求。

导则指出,要促成”从道路到街道“的转变,需要在理念、技术、评价等方面着力,体现在以下四个方向上:

从主要重视机动车通行,向全面关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转变。应用系统方法对慢行交通、静态交通、机动车交通和沿街活动进行统筹考虑。

从道路红线管控向街道空间管控转变。实现街道的整体塑造,对道路红线内外进行统筹,对管控的范畴和内容进行拓展,将设计范围从红线内部拓展到红线以外的沿街空间,将关注对象从单纯路面拓展到包括两侧界面的街道空间整体。

从工程性设计向整体空间环境设计转变。突出街道的人文特征,对市政设施、景观环境、沿街建筑、历史风貌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

从强调交通功能向促进城市街区发展转变。需要重视街道的公共场所功能,促进街区活力、提升环境品质的功能。重视街道作为城市人文记忆载体,以及促进经济繁荣的作用。

导则重点对街道空间内与人的活动相关的要素进行设计引导。主要包括主要功能设施、步行与活动空间、附属功能设施以及沿街建筑界面这四大类型。

↑ 街道设计要素

街道与城市

导则以历史回顾起始,讲述了在开埠17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肌理的形成与街道的发育是如何同步进行的。

上海开埠前,是一派江南水乡气象。交错密布的河浜街巷共同构成当时的交通系统。自1843年上海开埠后,英美法租界相继建立并不断扩张。公共租界街道以方格网为主,顺应原有地形填浜筑路,法租界在路网中融入了放射型道路与笔直的走向。现代城市营造理念也随开埠而引入,街道逐渐成为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如淮海路、南京路等。

在租界之外,1930年,上海市政当局编制《大上海计划》,在江湾地区建设中心区,试图与租界竞争。市中心采用窄街道与密路网,是中国近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实践。1945年至1949年编制的《大上海都市计划》,对全市路网进行了系统性的道路规划。

↑ 清嘉庆年间上海县城图

↑ 上海1914年法租界地区道路系统规划图

↑ 1936年的南京东路

1930年代大上海计划

解放后到新世纪初,上海中心城路网系统数次调整。其规划观念、指导思想不尽相同,反映在道路红线的不断反复变动中。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路网建设重点放在提高机动化交通的通行能力上。

伴随着城市形态的快速拓展,孤立的高层写字楼、大型商业综合体、门禁社区、集中的办公园区成为常见建设形式,城市活动被转移到地块内部,造成一些地区的街道缺乏活力。

进入新世纪,上海结合“一城九镇”的建设,对多样的路网与多元风貌进行了积极探索。近年来,前滩、徐汇滨江、桃浦等地区贯彻人性化的城市设计理念,对“密、窄、弯”的路网格局与围合式建筑进行尝试。上海还确定了144条风貌道路,延续街道空间格局以及建筑和绿化等历史要素,以复兴街道生活。

↑ 1973年的上海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示意图,上海典型地区肌理及形成时期(2公里×2公里)

街道承载交通功能,也要有人的活动。何种情况下需优先保证机动车通行,又在何时要考虑慢行需求?通过为街道分类,导则给出了一些方向。

概括而言,在公共活动中心,即城市核心区,应重点加强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衔接,提供密集的慢行网络和高品质的慢行环境,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城市核心区。在居住区,应形成密集的慢行网络、便利可达的日常生活服务设施,并与公共交通紧密连接。其内部结合主要的交通集散街道布局日常生活所需设施,形成热闹的社区主街,部分街道适度控制活跃程度,营造静谧的居住环境。而在产业区,鼓励相应产业区与居住、文化等城市功能相融合,变产业园区为产业社区,平衡不同时间的道路使用强度及功能。

↑ 城市道路分级导则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采用大街坊模式,强调各等级道路的机动车交通效率,对提高道路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服务考虑不足。故此,需要改进以设计车速确定道路等级的做法,根据车道数量和空间容量确定道路等级,以具有弹性的管理车速取代统一的设计车速,适度降低路段和节点的设计时速和相应设计标准,以集约节约建设用地,并缓解交叉口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冲突。

导则综合考虑沿街活动、街道空间景观特征和交通功能等,建议将街道划分为商业街道、生活服务街道、景观休闲街道、交通性街道与综合性街道五大类型。同一种街道类型可以与不同道路等级进行搭配。上海作为特大城市,每种道路等级和街道类型的组合,都能找到许多相应实例。

此外,上海还有许多特定功能的道路,均需保障特殊情况下特种车辆通行。如快速路、非机动车道路、街坊路、步行街、公交专用路、公园绿地内部的慢行道等。导则建议,公园绿地内的慢行道,主路对外开放,出入口位置与城市道路相接,方便慢行穿越。鼓励设置跑步道、自行车专用道等特殊类型的慢行道。

↑ 道路等级与街道类型组合

目标与导引

关于理想街道,导则给出了“安全、绿色、活力、智慧”四大导向。第二部分围绕“四个导向”分别展开,提出了在街道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维护中的具体引导要求。

安全街道

交通有序是安全街道的第一项目标

导则要求,对速度差异较大的主体进行适度分离,包括车速较快的道路将车辆和路侧的非机动车及行人进行分离。此外,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空间也应通过高差等措施进行区分。在不影响非机动车可达性的前提下,进行机非分流,以及结合高密度路网进行单行交通配对,能够减少交通冲突点,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慢行优先是安全街道的第二个目标

导则提出,要合理控制机动车道规模,增加慢行空间。商业街道和生活服务街道鼓励应用3米宽的机动车道,路口进口道可进一步缩减至2.75米。

对于机动车流量较小的社区道路,可以采用较窄的机非混行车道以留出更多步行空间,或建设为共享街道以集约空间、控制车速;采用交叉口铺装等稳静化措施、进行限速等车速管理同样是落实慢行优先的有效手段。

步行有道是安全街道的第三个目标,重点关注人行道空间的设计

导则提出,应对人行道进行分区,形成步行通行区、设施带和建筑前区。沿街建筑底层为商业、办公、公共服务等公共功能时,鼓励开放退界空间,与红线内人行道进行一体化设计,统筹步行通行区、设施带和建筑前区空间。

↑ 步行通行区宽度推荐值

临街建筑底层提供积极功能时应合理设置建筑前区,避免步行通行与沿街活动相互干扰。

↑ 建筑前区推荐值

过街安全是安全街道的第四个目标

导则要求提供直接、便利的过街可能,要求除交通性干路外,一般街道过街设施间距应控制在100米以内,最大不超过150米。即便已设置天桥或地下通道,道路交叉口仍应设置平面过街设施。红灯等候时间不宜超过60秒。

↑ 淮海中路与黄陂南路交叉口的人行横道

合理控制路缘石半径,引导机动车减速右转,也缩短行人过街距离。

↑ 路缘石转弯半径建议值

人行横道应与步行通行区对齐,宽度大于步行通行区。其路口标识和信号设置应为直行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保障。信号控制交叉口宜设置左转相位,避免转向机动车与直行行人和非机动车发生冲突;当直行与转向车辆共用信号时,应增加标志牌或信号灯,提醒转向机动车避让直行过街行人。行人较多的路口应禁止机动车右转。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超过16米、双向车道四车道及以上且未设置信号灯的,应在人行横道中央设置安全岛。安全岛宽度宜不小于1.5米,以容纳更多行人,最窄不得低于0.8米,满足自行车、婴儿车及轮椅的停放需求。路口的人行安全岛应设置岛头并延伸至人行横道外,配置路缘石、护柱和绿化,保护等候在安全岛上的行人并促使转弯车辆减速。

针对交叉口,车流量较小、以慢行交通为主的支路汇入主、次干路时,交叉口宜采用连续人行道铺装代替人行横道。车流较少及人流量较高的支路交叉口宜采用特殊材质或人行道铺装,可将车行路面抬高至人行道标高,进一步提高行人过街舒适性。

↑ 抬高式人行横道

↑ 全铺装与抬高式交叉口

骑行顺畅是安全街道的第五项目标

需要确保骑行网络完整、连续和便捷。尽量避免设置禁非道路。禁非道路周边200米范围内应有满足服务要求的非机动车通道,并提供清晰的导引系统。

鼓励单车道支路在路口后置机动车停车区,扩大非机动车停车区;鼓励设置非机动车道路。

↑ 左:后置机动车停车区;右:通过地面标识对非机动车道路进行强调非机动车道应采用地面标识、标线、彩色涂装等方式,提醒机动车避让非机动车,避免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

临非机动车道设置公交车站时,应通过合理设计、铺装和标识等,协调进站车辆、非机动交通、候车及上下车乘客的冲突。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设置路侧式公交站台时,宜在非机动车道设置较宽的岛式站台。岛式站台应满足设置候车亭及乘客候车和上下车的空间需求,宽度一般不小于1.5米。

↑ 公交车站优化建议

设施可靠是安全街道的第六项目标

导则指出,进入步行空间的交通标志牌、店招等各类设施净空应大于2.5米,避免妨碍行人的正常通行。人行道铺装应满足防滑要求。对卸货活动提供空间、时间引导,规范卸货设施,避免干扰其他街道活动。需要避免沿路绿化、停车遮挡视线。

绿色街道

绿色首先意味着资源节约

在满足交通、景观与活动功能需求前提下,适当缩窄道路红线宽度、适当缩小交叉口红线半径,集约节约用地。

鼓励提高轨交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强度,进行TOD开发。城市核心区与混合功能区鼓励沿街紧凑开发。鼓励集中设置广场、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和停车等配套设施,相应地区可降低地块绿地率、配建停车位等指标要求。

街道空间有限时,可利用路侧设施形成多功能带,满足行道树种植、非机动车停放、商业和休憩活动、停车带设置等需求。街道空间分配留有弹性,针对周末和工作日形成不同的空间分配和使用方式。鼓励街道空间分时利用。

↑ 以集中绿地代替地块周边退界绿化

绿色街道第二个目标在于绿色出行

导则指出,在空间保障优先级排序中,应将步行通行排在首位,其次是公共交通,再次是非机动车通行。

↑ 空间分配优先级排序

针对公交优先,导则建议,轨交站点周边,应形成连续便捷的换乘路径。公交车站宜设置候车亭,无法设置独立候车亭时,应提供相应照明、遮蔽与信息设施。非机动车停放区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米。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服务半径以250米左右为宜。在交通衔接方面,应将公交车站、轨交车站、非机动车停放设施与重要公共开放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整合,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相互衔接转换。

↑ 西藏南路公交车道采用彩色涂装

绿色街道第三个目标在于生态种植

导则指出,景观休闲街道、宽度超过20米和界面连续度较低的各类街道宜形成林荫道。林荫道宜采用落叶乔木,夏季能够提供遮阴,落叶后冬季阳光可以照入街道空间。

商业与生活服务街道中,绿化为人服务的作用高于景观装饰功能,导则建议以绿化覆盖率取代绿地率作为街道绿化评价指标,鼓励以树列、树阵、耐践踏的疏林草地等绿化形式取代景观草坪、灌木种植,形成活力区域。

绿色街道第四个目标在于绿色技术

海绵街道方面,人行道鼓励采用透水铺装,鼓励沿街设置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对雨水进行调蓄、净化与利用,并进行雨水收集与景观一体化设计。街道建设应采用绿色的施工工艺核技术,鼓励采用耐久、可回收的材料。

活力街道

活力街道的首要目标是功能复合,为各种活动的发生提供可能性

导则鼓励在街区、街坊和地块进行土地复合利用,形成水平与垂直功能混合,在相邻街坊和街坊内部不同地块设置商业、办公、居住、文化、社区服务等不同功能,并指出,商业和生活服务街道应形成相对连续的积极界面,单侧店铺密度宜达到每百米7个以上。

非交通性街道在不影响通行需求的前提下,鼓励沿街设置商业、文化等临时性设施。商业与生活服务街道鼓励设置密集、连续的人行出入口数量,保障街道活动的连续性。

活力街道的第二个目标是活动舒适

沿路种植行道树,设置建筑挑檐、骑楼、雨棚,为行人和非机动车遮阴挡雨。非交通性街道沿街应设置公共座椅及休憩节点,形成交流场所,鼓励行人驻留。在道路交叉口、轨道交通出入口等步行交通密集区域,鼓励设置公共地图、介绍标识、导向标识等。景观休闲街道宜设置跑步道与自行车专用骑行道,并提供相应路径指引设施与饮水设施。

鼓励利用建筑前区设置休憩设施或商业设施。室外餐饮与商业零售混杂时,鼓励对室外餐饮空间需求较大的沿街商户将餐饮区域结合设施带设置,使步行流线能够接近零售商户的展示橱窗。

鼓励商业街道与社区服务街道建筑首层、退界空间与人行道保持相同标高,形成开放、连续的室内外活动空间。允许沿街设置商业活动空间,结合街道空间开展公共艺术活动。

第三项目标是空间宜人

导则强调,街道应通过行道树、沿街建筑和围墙形成有序的空间界面。历史风貌街道新建建筑应与历史建筑的建造方式相协调,延续空间界面特征。

基于人性化尺度的考虑,街道应保持空间紧凑。支路的街道界面宽度以15米至25米左右为宜,不宜大于30米;次干路的街道界面宽度宜控制在40米以内。连续街道界面(街墙)高度宜控制在15米至24米之间,最高不宜超过30米,以维持建筑与街道空间的联系。相应高度以上应按照1.5:1的高退比进行退台,避免对街道形成压迫感。

新建地区应尊重原有河网水系,形成丰富多样的街道线性。街道沿线应设置街边广场绿地,形成休憩节点,丰富空间体验。

不同形态的街墙

第四项目标是视觉丰富

导则建议,沿街建筑底部6米至9米以下部位应进行重点设计,提升设计品质。同时,建筑沿街立面底层设计应注重虚实结合,避免大面积实墙与高反光玻璃。商业街道首层街墙界面最低透明界面应达到界面总面积60%以上,鼓励设置展示橱窗。生活服务街道首层街墙界面最低透明界面应达到界面总面积30%以上。

I类界面:门面完全打开的开放式店面;II类界面:视线可以直接看到室内的通透式玻璃橱窗;III类界面:设置商品布景的广告式玻璃橱窗;IV类界面:室内外的视觉被阻隔的不透实墙(包含不透明平面广告);透明度计算方法: 透明度=I 类界面长度×1.25+II类界面长度+III类界面长度×0.75+IV不透实墙x0

沿街围墙0.9米以上通透率须达到80%。院落入口应采用通透式大门。鼓励沿街建筑提供精美、丰富的细节,对建筑入口进行重点设计。商业街道和生活服务街道,鼓励对店招及广告进行整体设计,与街道或所在城区风貌相协调。沿街建筑界面应注重迎合步行速度形成丰富的视觉体验,沿街立面超过60米的大型建筑通过分段、增加细节等方式,化解尺度。可通过小地块出让的方式,形成多样化的立面样式。

↑ 通透式围墙以及结合围墙进行装饰

《上海市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试行).pdf

上海市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 (试行) 2018年3月

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规范道路杆件及相关设施设置,切实改善市容市貌,创造有温度、可感知的城市环境,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上海市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规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8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布设要求、综合杆、综合机箱、附属设施设计、城市家具布设要求。 本导则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地址:上海市徐家汇路579号,邮政编码:200023),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管单位: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主编单位: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电科(上海)公共设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 上海勤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人员: 袁文平唐海雯董茂强吴军盛勇李攀王秀玲 张敏王文彪唐术熙张胜王天华林涛汤峰 金益桓朱圣庆周齐亮杨衍瑞倪锦华刘阳范敏佶 宋树德刘博林澄昀杨凤菊徐爱峰李晨源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3.1 总体要求 (3) 3.2 杆件整合 (3) 3.3 机箱整合 (4) 3.4 设备整合 (5) 3.5 城市家具整合 (5) 4 布设要求 (6) 4.1 一般要求 (6) 4.2 杆件布设要求 (7) 4.3 机箱布设要求 (7) 4.4 城市家具布设要求 (8) 5 综合杆 (10) 5.1 一般要求 (10) 5.2 工程设计要求 (10) 5.3 杆件设计要求 (10) 6 综合机箱 (13) 6.1 一般要求 (13) 6.2 工程设计要求 (13) 6.3 综合机箱设计要求 (13) 7 附属设施设计 (15) 7.1 供电设计要求 (15) 7.2 管线设计要求 (15) 7.3 接地设计要求 (16) 8 城市家具布设要求 (18) 8.1 一般要求 (18) 8.2 人行道设施 (18) 8.3 交通管理设施 (19) 8.4 公交服务设施 (20) 8.5 公共服务设施 (21) 附录A 杆件布设场景示意图 (23) A.1 典型路口布设区域杆件布设示例 (23) A.2 典型路段布设区域杆件布设示例 (29) A.3 典型横断面杆件布设示例 (30) 附录B 杆件样式 (32) 附录C 城市家具布设平面示意图 (40)

2017全国咨询工程师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探索试卷(92分)

2017全国咨询工程师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 探索试卷(92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根据导则,活力街道包括活动舒适,风貌塑造和()等要素。 A.功能单一 B.空间紧凑 C.视觉简约 D.历史传承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以下街道属于商业街道的是()。 A.桃江路 B.吴江路 C.龙腾大道——瑞宁路 D.环城高速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3.根据导则,以下不属于生态种植的是()。 A.尽量简化绿化方式的种类以增加街道绿量 B.应因地制宜地种植行道树

C.有条件的街道可连续种植高大乔木 D.沿街绿地应兼顾景观与活动功能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4.根据导则,建议路网较为密集的公共活动中心、居住社区和产业社区,结合慢行单元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对道路采用()公里/小时限速。 A.10 B.20 C.30 D.40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智慧导向结构上按照()四个层次展开。 A.导向-目标-导引-措施 B.目标-导向-导引-措施 C.导引-导向-目标-措施 D.导向-导引-目标-措施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以下关于生活服务街道说法正确的是()。 A.既有城市支路沿线的生活服务区段应增加沿路停车

B.新建地区应鼓励结合支路布局生活服务街道,应用稳静化措施降低车速 C.应集约利用街道空间,保障充足和带有遮阴的慢行通行空间 D.对于既有城市干道沿线的生活服务区段,应通过绿化等措施进行空间和噪声隔离 E.生活服务街道应当成为社区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居民提供会面与交往空间 用户答案:[BCD] 得分:0.00 2.以下关于塑造人性化街道的实施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A.开展部门协同,鼓励公众参与,持续动态更新 B.通过街道空间与建筑设计管控,落实空间尺度与街道界面设计要求 C.在新区建设中,街道的标准应与老区统一,维护城市传统风貌 D.街道使用的分时段管理,并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 E.建立街道评价体系,设立最佳街道奖项,鼓励符合设计导向的街道设计与建设 用户答案:[ABDE] 得分:8.00 3.以下哪些方式凸显了导则重视公众参与和公众宣传()。 A.深入社区开展调研 B.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 C.开展专家研讨会 D.网上问卷调查 E.与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探索试卷用户答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根据导则,以下要素属于“步行与活动空间”的是()。 A.退界空间 B.安全岛 C.遮阳棚 D.自行车专用道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在()正式发布。 A.2016年8月 B.2015年8月 C.2016年9月 D.2016年10月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3.根据导则,非机动车停放区服务半径不宜大于()米;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服务半径以()米左为宜。 A.60/260 B.50/250 C.70/270 D.40/240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4.早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完整街道,强调街道设计考虑各种交通参与者的需求。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根据导则,建议路网较为密集的公共活动中心、居住社区和产业社区,结合慢行单元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对道路采用()公里/小时限速。

A.10 B.20 C.30 D.40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以下哪些属于人性化街道的范畴()。 A.安全街道 B.清洁街道 C.活力街道 D.经济街道 E.智慧街道 用户答案:[ACE] 得分:8.00 2.以下关于景观休闲车道说法正确的是()。 A.景观休闲街道的沿街活动应以漫步、跑步、骑行等休闲活动为主B.沿路休闲设施应考虑各种年龄人群的需求 C.林荫大道应种植四排以上行道树 D.内侧设置沿路绿化时宜选用高大的落叶乔木 E.不宜沿街道设置公交线路 用户答案:[ABC] 得分:8.00 3.以下哪些方式凸显了导则重视公众参与和公众宣传()。 A.深入社区开展调研 B.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 C.开展专家研讨会 D.网上问卷调查 E.与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用户答案:[ABD] 得分:8.00 4.以下关于塑造人性化街道的实施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街道设计导则

构建“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是以北京市中心城六区中重点或富有特色的街区为调研研究对象,设计形成一套能够普遍运用在北京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思路,其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营造起着指引战略方向和明确技术思路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形象特色和市民出行文化。导则的推出填补了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这一技术空白,希望能为后人相应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是将设计的意图和构想用文字条款和图解的形式构成的一种技术性文件。通过分析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现状,总结概括出其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而提出制定街道设计导则的必要性,以控制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建设行为。 现阶段,一方面导则的编织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在编制街道设计导则中好的思路和经验,另一方面必须立足本市的特点,如机动化水平、行人和自行车流量、交通文明程度、街道管理体制、公共自行车租赁、电动自行车使用等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并制定新时期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 编制的工作程序约分为前期准备、现场调研、确定目标、编制大纲、编制成果、实施操作等阶段。编制前期从策划到立项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了解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现状情况,并针对现状问题,突出控制的设计要点。设计师利用技术型的转译,提出城市街道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导则的目标轮廓,形成初步的导则大纲,根据评议、批准后的大纲编制导则成果。 导则预构想为12 章,包含政策愿景、技术导则、运营维护三大主题。第1 章“简介”,介绍导则的目的、框架和执行机构。第2 章“政策及愿景”,主要阐明基本理念和部门责任分工。第3、4 章分别是“设计流程”和“核心设计原则”。第5 章“材料选型”,规定街道典型元素的型制和材料。第6 章“街道环境特征”,对北京街道按区位和用地属性划分类型,指出各自设计策略。第7、8、9 章分别对属于交警管辖的路面设施、属于市政管辖的街道家具以及属于第三方管辖的街道家具提出设计参数、选址要求、最佳实践和参考材料。第10 章“运营维护”,明确相关技术要点和管理实施机构。第11、12 章分别是“街道细部做法”和“附录”。 其中,导则的3至9章可总结为下表:

2017全国咨询工程师投资网络教育-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试卷及答案

2017全国咨询工程师(投资)网络教育-上海市城市街道设 计导则实践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根据导则,以下要素属于“步行与活动空间”的是( )。 A(退界空间 B(安全岛 C(遮阳棚 D(自行车专用道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在( )正式发布。 A(2016年8月 B(2015年8月 C(2016年9月 D(2016年10月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3.长度超过( )米的人行横道应在中央设置安全岛。 A(14

B(15 C(16 D(17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4.滨水、临开放空间属于哪种类型的街道的定义( )。 A(商业街道 B(生活服务街道 C(景观休闲街道 D(交通性街道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以下关于塑造人性化街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社区内主要的街道应注重引入个性化设计元素,形成社区特色 B(大型建筑应通过分段设计化解建筑尺度 C(可以通过适当缩窄道路红线宽度和缩小道路红线交叉口半径节约城市用地 D(应增加机动车道规模,减少慢行空间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以下关于塑造人性化街道的实施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展部门协同,鼓励公众参与,持续动态更新 B(通过街道空间与建筑设计管控,落实空间尺度与街道界面设计要求 C(在新区建设中,街道的标准应与老区统一,维护城市传统风貌 D(街道使用的分时段管理,并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 E(建立街道评价体系,设立最佳街道奖项,鼓励符合设计导向的街道设计与建设 用户答案:[BCDE] 得分:0.00 2.下列关于常见的街道稳静化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设置专用街道 B(降低路口 C(抬升路口 D(结合街道断面变化形成水平偏移 E(设置建设带形成垂直偏 用户答案:[ADE] 得分:0.00 3.以下哪些方式凸显了导则重视公众参与和公众宣传( )。 A(深入社区开展调研 B(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

街道设计导则

街道设计导则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构建“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是以北京市中心城六区中重点或富有特色的街区为调研研究对象,设计形成一套能够普遍运用在北京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思路,其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营造起着指引战略方向和明确技术思路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形象特色和市民出行文化。导则的推出填补了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这一技术空白,希望能为后人相应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是将设计的意图和构想用文字条款和图解的形式构成的一种技术性文件。通过分析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现状,总结概括出其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而提出制定街道设计导则的必要性,以控制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建设行为。 现阶段,一方面导则的编织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在编制街道设计导则中好的思路和经验,另一方面必须立足本市的特点,如机动化水平、行人和自行车流量、交通文明程度、街道管理体制、公共自行车租赁、电动自行车使用等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并制定新时期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 编制的工作程序约分为前期准备、现场调研、确定目标、编制大纲、编制成果、实施操作等阶段。编制前期从策划到立项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了解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现状情况,并针对现状问题,突出控制的设计要点。设计师利用技术型的转译,提出城市街道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导则的目标轮廓,形成初步的导则大纲,根据评议、批准后的大纲编制导则成果。 导则预构想为12 章,包含政策愿景、技术导则、运营维护三大主题。第1 章“简介”,介绍导则的目的、框架和执行机构。第 2 章“政策及愿景”,主要阐明基本理念和部门责任分工。第 3、4 章分别是“设计流程”和“核心设计原则”。第 5 章“材料选型”,规定街道典型元素的型制和材料。第 6 章“街道环境特征”,对北京街道按区位和用地属性划分类型,指出各自设计策略。第 7、8、9 章分别对属于交警管辖的路面设施、属于市政管辖的街道家具以及属于第三方管辖的街道家具提出设计参数、选址要求、最佳实践和参考材料。第10 章“运营维护”,明确相关技术要点和管理实施机构。第11、12 章分别是“街道细部做法”和“附录”。 其中,导则的3至9章可总结为下表:

全国咨询工程师投资网络教育 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试卷及答案

【本题型共5一、单选题道题】 1.根据导则,以下要素属于“步行与活动空间”的是()。 A.退界空间 B.安全岛 C.遮阳棚 D.自行车专用道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在()正式发布。 A.2016年8月 B.2015年8月 C.2016年9月 D.2016年10月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3.长度超过()米的人行横道应在中央设置安全岛。 A.14 B.15

C.16 D.17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4.滨水、临开放空间属于哪种类型的街道的定义()。 .商业街道A. .生活服务街道B C.景观休闲街道 D.交通性街道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以下关于塑造人性化街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社区内主要的街道应注重引入个性化设计元素,形成社区特色 B.大型建筑应通过分段设计化解建筑尺度 C.可以通过适当缩窄道路红线宽度和缩小道路红线交叉口半径节约城市用地 D.应增加机动车道规模,减少慢行空间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以下关于塑造人性化街道的实施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A.开展部门协同,鼓励公众参与,持续动态更新 B.通过街道空间与建筑设计管控,落实空间尺度与街道界面设计要求C.在新区建设中,街道的标准应与老区统一,维护城市传统风貌 D.街道使用的分时段管理,并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

E.建立街道评价体系,设立最佳街道奖项,鼓励符合设计导向的街道设计与建设 用户答案:[BCDE] 得分:0.00 2.下列关于常见的街道稳静化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设置专用街道A. .降低路口B C.抬升路口 D.结合街道断面变化形成水平偏移 E.设置建设带形成垂直偏 用户答案:[ADE] 得分:0.00 3.以下哪些方式凸显了导则重视公众参与和公众宣传()。 A.深入社区开展调研 B.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 C.开展专家研讨会 D.网上问卷调查 E.与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4.以下关于景观休闲车道说法正确的是()。 A.景观休闲街道的沿街活动应以漫步、跑步、骑行等休闲活动为主 B.沿路休闲设施应考虑各种年龄人群的需求 C.林荫大道应种植四排以上行道树 D.内侧设置沿路绿化时宜选用高大的落叶乔木 E.不宜沿街道设置公交线路 用户答案:[ABE] 得分:0.00 5.以下关于生活服务街道说法正确的是()。 .既有城市支路沿线的生活服务区段应增加沿路停车A. B.新建地区应鼓励结合支路布局生活服务街道,应用稳静化措施降低车速C.应集约利用街道空间,保障充足和带有遮阴的慢行通行空间 D.对于既有城市干道沿线的生活服务区段,应通过绿化等措施进行空间和噪声隔离 E.生活服务街道应当成为社区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居民提供会面与交往空间 用户答案:[ABCD] 得分: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3道题】

(完整版)【他山之石】《伦敦街道设计导则》的解读与启示

【他山之石】《伦敦街道设计导则》的解读与启示 一、《导则》的概要与原则1、内容概要《导则》是为伦敦的街道设计从业者准备的工具手册,以指导伦敦市各行政区街道设计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材料选取,协调伦敦580 km道路网络的升级改造与管理。首要使命是为伦敦市民提供更好的街道,使居民对街道的认知由其交通功能转变为街道空间本身,设计性强的街道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舒适的步行和自行车空间,也可以增强行人对城市的体验,享受城市的环境与氛围。《导则》共12章,主要内容可概括为3个部分:(1)第1章简介和第2章政策与愿景,明确道路层级和多样性,阐明基本理念和部门责任分工;(2)技术性指引:包括第3章设计流程、第4章核心设计原则、第5章材料选型、第6章街道环境特征,第7-9章分别对路面设施、市政设施、街道家具提供设计参数、选址要求、参考材料使用和最佳案例,以及第11章对街道设计细节做出指引;(3)第10章维护与管理,对相关技术要点和管理实施机构做出明确要求。2、原则《导则》确定了街道设计的基本原则(下表1)。为了维护伦敦市作为世界级一流城市的地位,街道设计必须沿用优质的工匠技艺。在满足可达性、安全性、易辨认性这些步行基本需求的同时,必须具备大方、稳重、美观等品质,为提高人们在伦敦出行的愉悦性

还需要考虑可持续性,使其成为精致、包容性强的设计。表1 《伦敦街道设计导则》设计原则二、《导则》的特点1、规范设计流程:明确职责、循序渐进(1)搭建多样化的团队《导则》对街道项目的整个设计团队中不同角色的工作和任务做了陈述,其中包括城市设计师、道路工程师、路灯工程师、维护工程师,还有施工设计协调管理人员、环境管理者和访问顾问等。值得一提的是伦敦交通局优胜交通模式(TfL Modal Champion),它的作用在于确保街道设计项目的道路安全性、公交优先性以及步行和自行车可达性等一系列指标的实现,由于其掌握预算,因此有更大的权利指导项目。除此之外,《导则》没有再介绍更多有关优胜交通模式选取的信息,对于保护相关利益群体的政策也极少提及。(2)构建设计流程框架《导则》将街道设计的流程(见图1)分为4个环节:项目启动、设计阶段、实施阶段以及维护与监管。在每个环节安排对应的管理主体和相应的管理内容。在伦敦交通局中设置街道设计审查小组,由多种专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确保设计遵守《导则》中规定的审批要求,例如铺装用料的规定。图1 街道项目设计流程2、材料面板:以统一形式、简洁耐用为原则《导则》为伦敦的道路系统提供了一套相对有弹性的材料面板,以指导伦敦市道路网络中的街道设计项目使用。除特色街区的材料设计方案须由街道设计审查小组审查同意

街道设计导则

构建“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 的编制体系,是以北京市中心城六区中重点或富有特色的街区为调研研究对象,设计形成一套能够普遍运用在北京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思路,其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营造起着指引战略方向和明确技术思路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形象特色和市民出行文化。导则的推出填补了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这一技术空白,希望能为后人相应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是将设计的意图和构想用文字条款和图解的形式构成的一种技术性文件。通过分析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现状,总结概括出其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而提出制定街道设计导则的必要性,以控制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建设行为。 现阶段,一方面导则的编织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在编制街道设计导则中好的思路和经验,另一方面必须立足本市的特点,如机动化水平、行人和自行车流量、交通文明程度、街道管理体制、公共自行车租赁、电动自行车使用等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并制定新时期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 编制的工作程序约分为前期准备、现场调研、确定目标、编制大纲、编制成果、实施操作等阶段。编制前期从策划到立项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了解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现状情况,并针对现状问题,突出控制的设计要点。设计师利用技术型的转译,提出城市街道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导则的目标轮廓,形成初步的导则大纲,根据评议、批准后的大纲编制导则成果。 导则预构想为 12 章,包含政策愿景、技术导则、运营维护三大主题。第 1 章“简介”,介绍导则的目的、框架和执行机构。第 2 章“政策及愿景” ,主要阐明基本理念和部门责任分工。第3、4 章分别是“设计流程”和“核心设计原则” 。第 5 章“材料选型” ,规定街道典型元素的型制和材料。第6 章“街道环境特征” ,对北京街道按区位和用地属性划分类型,指出各自设计策略。第 7、8、 9 章分别对属于交警管辖的路面设施、属于市政管辖的街道家具以及属于第三方管辖的街道家具提出设计参数、选址要求、最佳实践和参考材料。第 10 章“运营维护” ,明确相关技术要点和管理实施机构。第11 、12 章分别是“街道细部 做法”和“附录” 。 其中,导则的 3 至 9 章可总结为下表: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一、总体城市设计 1.总体城市设计原则; 2.土地利用规划; 3.总平面设计; 4.土地开发强度分区; 5.地下空间规划; 6.城市建筑高度控制; 7.城市天际线控制; 8.路径与节点控制; 9.开敞空间系统规划; 10.建筑色彩设计及指引; 11.城市交通系统(交通组织方式、步行系统、道路断面形式、道路绿化指引); 1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公交线路组织、公交港湾站设置、有轨电车系统、地铁 接驳站点设计)。 二、建设地块图则 1、地块图则 强制性内容——建筑布局形式、建筑高度、建筑退线、沿街界面、贴线率、底层通透率、出入口位置、开敞空间、视线控制、街道绿化 引导性内容——建筑体量、建筑风格、高层建筑位置、主体立面、裙房形态、第五立面、公共景观,街道设施、停车场、建筑布局形式 2、特色地区城市设计引导 滨水地区应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区域和内河区域特点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布局,灵活多变的滨水界面,富有韵律的天际线;控制视线廊道,聚焦景观节点;规划多条通往滨水开敞空间的路径,将步行廊道与开敞空间相结合,构建顺畅的步行网络;控制公共建筑与水体的空间关系,加强水岸断面形式的

设计,打造魅力滨水休憩空间;有效处理地块与防洪堤间的竖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商务轴两侧地区应强调商务氛围,打造宜人的街道尺度,突出中央商务轴线的空间特点。沿轴线依据功能划分多个风貌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合理组织路径串联各个景观节点,形成连续的步行系统;注重街道空间节奏的变化和建筑界面的设计;强调地块内部功能的复合利用,有效提高土地使用价值。 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节点; 滨水地区应强调城市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和滨内河不同特点的

2019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回归街道生活与重塑街区魅力--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探索-7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刚性城市结构的核心部分是()。 A.街道空间网络 B.城市空间网络 C.交通网络 D.都市空间网络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以宜人的步行感受为出发点,步行需求较为集中的商业商务区和居住区,路网密度应达到()以上。 A.16km/km2 B.17km/km2 C.18km/km2 D.19km/km2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3.以下街道属于商业街道的是()。 A.桃江路 B.吴江路 C.龙腾大道——瑞宁路 D.环城高速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4.根据导则,非机动车停放区服务半径不宜大于()米;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服务半径以()米左

为宜。 A.60/260 B.50/250 C.70/270 D.40/240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编制上海街道导则的原因()。 A.提升街道空间环境品质 B.促进上海经济的发展 C.解决城市拥堵的现状 D.构建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以下关于智慧街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节约资金减少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 B.应普及智能公交、智能慢行,促进智慧出行 C.应保护市民隐私减少智能监控 D.应设置信息交互系统,促进街道智慧转型 E.应通过环境智理降低能耗 用户答案:[BCDE] 得分:0.00 2.以下哪些方式凸显了导则重视公众参与和公众宣传()。

A.深入社区开展调研 B.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 C.开展专家研讨会 D.网上问卷调查 E.与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用户答案:[ABD] 得分:8.00 3.以下关于塑造人性化街道的实施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A.开展部门协同,鼓励公众参与,持续动态更新 B.通过街道空间与建筑设计管控,落实空间尺度与街道界面设计要求 C.在新区建设中,街道的标准应与老区统一,维护城市传统风貌 D.街道使用的分时段管理,并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 E.建立街道评价体系,设立最佳街道奖项,鼓励符合设计导向的街道设计与建设用户答案:[ABD] 得分:0.00 4.根据导则,下列关于过街安全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过街设施间距,以平面过街为主 B.控制路缘石半径,缩短过街距离,减小右转车速 C.明确安全岛设计要求 D.协调地块出入口 E.增设过街天桥,保障行人安全过街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5.下列关于常见的街道稳静化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注册咨询工程师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探索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编制上海街道导则的原因()。 A.提升街道空间环境品质 B.促进上海经济的发展 C.解决城市拥堵的现状 D.构建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2.根据导则,非机动车停放区服务半径不宜大于()米;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服务半径以()米左为宜。 A.60/260 B.50/250 C.70/270 D.40/240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3.根据导则,以下不属于生态种植的是()。 A.尽量简化绿化方式的种类以增加街道绿量 B.应因地制宜地种植行道树 C.有条件的街道可连续种植高大乔木 D.沿街绿地应兼顾景观与活动功能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4.长度超过()米的人行横道应在中央设置安全岛。

A.14 B.15 C.16 D.17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根据导则,建议路网较为密集的公共活动中心、居住社区和产业社区,结合慢行单元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对道路采用()公里/小时限速。 A.10 B.20 C.30 D.40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以下关于景观休闲车道说法正确的是()。 A.景观休闲街道的沿街活动应以漫步、跑步、骑行等休闲活动为主 B.沿路休闲设施应考虑各种年龄人群的需求 C.林荫大道应种植四排以上行道树 D.内侧设置沿路绿化时宜选用高大的落叶乔木 E.不宜沿街道设置公交线路 用户答案:[CD] 得分:0.00 2.以下关于塑造人性化街道的实施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A.开展部门协同,鼓励公众参与,持续动态更新 B.通过街道空间与建筑设计管控,落实空间尺度与街道界面设计要求 C.在新区建设中,街道的标准应与老区统一,维护城市传统风貌 D.街道使用的分时段管理,并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 E.建立街道评价体系,设立最佳街道奖项,鼓励符合设计导向的街道设计与建设用户答案:[ABD] 得分:0.00 3.以下哪些方式凸显了导则重视公众参与和公众宣传()。 A.深入社区开展调研 B.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 C.开展专家研讨会 D.网上问卷调查 E.与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用户答案:[ABD] 得分:8.00 4.根据导则,下列关于过街安全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过街设施间距,以平面过街为主 B.控制路缘石半径,缩短过街距离,减小右转车速 C.明确安全岛设计要求 D.协调地块出入口 E.增设过街天桥,保障行人安全过街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5.以下关于智慧街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2016.06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如果要回答“城市是否宜居”的问题,许多人或许会回想起在城市街道漫步的体验。那可能是:一 路上有浓密的树荫,商铺橱窗透明可亲,拐过一排老房子,就可以到街角公园遛遛狗,或是买一杯咖啡;这里有跑步的人,也有骑车的人,有人在街角广场跳舞,有人搬了凳子在弄堂口乘凉聊天,各人皆安全而舒适。 一条街道上的愉悦,源于人们能够平等享受,能够信任公共空间。作为市民日常生活的空间载体,街道担负着交通、休闲、生态、商业、文化等功能,也生产着人们对整座城市的想象。 不过,城市里并不都是理想的街道。有诸多道路宽阔而缺乏商业,交通安全性欠佳;本应在公共空间进行的活动并未得到有序安排,从而受到排斥——常见的例子是,无法找到自行车道。这自然不利于城市在人心目中留下“宜居”的印象。 上海2040总体规划纲要就提出,要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通过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内涵式增长。在已基本告别大兴土木的上海,从与市民息息相关的街道入手,采用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设计,使 城市更宜于生活,的确是城市服务改进供给、激发活力的重要抓手。 通力合作,达成转变 为推动街道的“人性化”转型,对其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进行全过程指导,《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应运而生。这部导则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和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境内外设计团队编制完成。导则编制工作自去年开始,目前已形成意见征询稿,即日起至7月20日,在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网站进行公示并征求意见。 这部导则并非仅面向规划师或设计师,更是意在统筹协调各类相关要素,促成所有相关方的通力合作。即让所有与街道相关的管理者、设计师、沿线业主与市民等群体,明确街道的概念和基本设计要求,达成对街道的理解与共识。 一条安全而有活力的街道,本身就是多元参与的结果。目前,针对街道设计,诸如城市道路、沿街建筑的设计、建设、运营等,已有一系列行业与部门规范进行约束,如规划管理、建筑设计、防火要求、道路工程、城市绿化、市容管理等。导则可视为对上述规范的补充、协调和完善,在安全底线和规范允许的前提下,结合具体情况,尽量贯彻导则要求。

2017全国咨询工程师回归街道生活与重塑街区魅力--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探索64分

【试卷总题量: 13,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64.0分,用时728秒,通过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根据导则,非机动车停放区服务半径不宜大于()米;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服务半径以()米左为宜。 A.60/260 B.50/250 C.70/270 D.40/240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2.根据导则,以下不属于生态种植的是()。 A.尽量简化绿化方式的种类以增加街道绿量 B.应因地制宜地种植行道树 C.有条件的街道可连续种植高大乔木 D.沿街绿地应兼顾景观与活动功能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3.以下关于街道的概念、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A.街道指在城市范围内,全路或大部分地段两侧建有各式建筑物,设有人行道和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道路 B.街道是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关系不大 C.活动丰富的街道会大大鼓励市民选择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 D.街道绿化对降低噪声、净化空气及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有着重要作用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4.以下关于塑造人性化街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社区内主要的街道应注重引入个性化设计元素,形成社区特色 B.大型建筑应通过分段设计化解建筑尺度 C.可以通过适当缩窄道路红线宽度和缩小道路红线交叉口半径节约城市用地 D.应增加机动车道规模,减少慢行空间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5.刚性城市结构的核心部分是()。 A.街道空间网络 B.城市空间网络 C.交通网络 D.都市空间网络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以下关于景观休闲车道说法正确的是()。 A.景观休闲街道的沿街活动应以漫步、跑步、骑行等休闲活动为主B.沿路休闲设施应考虑各种年龄人群的需求 C.林荫大道应种植四排以上行道树 D.内侧设置沿路绿化时宜选用高大的落叶乔木 E.不宜沿街道设置公交线路 用户答案:[ABC] 得分:8.00 2.以下关于智慧街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节约资金减少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 B.应普及智能公交、智能慢行,促进智慧出行 C.应保护市民隐私减少智能监控 D.应设置信息交互系统,促进街道智慧转型 E.应通过环境智理降低能耗 用户答案:[BDE] 得分:0.00 3.以下哪些方式凸显了导则重视公众参与和公众宣传()。 A.深入社区开展调研 B.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 C.开展专家研讨会 D.网上问卷调查 E.与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