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点汇总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点汇总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点汇总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点汇总

1.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1941年提出和使用的。

2.国民经济核算起源于国民收入统计,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组成,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是基本核算表最核心的指标。

4.国民经济机构单位的特点:(1)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机构单位进行交易时转移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2)能做出经济决策,并从事其本身可定要负直接法律责任的经济活动;(3)能为自身的利益发生负债,承担其他义务或未来承诺,签订合同;(4)它具有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帐户,或者根据需要,有可能编制出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一套帐户。

5.国民经济机构单位的分类:从一国国民经济核算出发,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按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分为:营利性、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6.非常住单位它是作为国外来处理的。常住机构单位与非常住机构单位是划分国内经济活动与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

7.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特点:(1)具有一定的生产场所;(2)能够获得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

8.国名经济结构部门由国民经济机构单位依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分类形成。分为:非金融企业或公司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居民部门、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部门、国外。

9.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自来水、热水、蒸汽)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流通和服务业。

10.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是机构单位根据市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它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核算中交易的概念还包括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资源、无偿的或者是强制性的经济转移。

11.交易的种类:货物和服务交易、分配交易、资本交易、金融交易、内部交易、其他积累交易。

12.交易的方式:货币交易和易货交易。

13.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核算中的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

14.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指机构单位或部门拥有的金融债权;非金融资产机构单位或部门拥有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土地和无形资产等。负债是指机构单位或部门持有的金融债务。净值在会计核算上称为所有者权益,是资产减去负债的平衡项。15.市场价格:要素价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原材料、燃料等转移价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16.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市场”可以归纳为产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

17.国民经济核算原则:市场原则、所有权原则、三等价原则、记录和估价原则。

18.四式记账方法:往往一笔交易或生产活动将涉及实物流量与金融流量的同时发生,并且涉及两个交易的机构单位,共四笔账目的统计处理问题,应同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统计。19.国民经济账户特点:1.账户的科目均为统计指标;2.账户体系依据和连接的是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各阶段分设账户;3.账户根据平衡关系设置平衡项,账户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平衡项连接;4.实施四式记账核算。

20.生产核算的对象是货物与服务生产的两大类产出。

21.货物指的是物质产品,它是用来满足购买者某种需求且能确定其所有权的有形实体。货物的特征:(1)它是满足一定需求的有形实体;(2)通过市场交易,可在两个机构单位之间

转移所有权;(3)生产和交换是两个独立活动;(4)生产过程结束后,可以被储存;(5)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分离的。

22.服务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是按消费者具体需求生产的异质产出。服务的特征:(1)它是指无形的商品;(2)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3)它不能被储存。注意:与货物相比,服务最大的特点是不可储存性及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

23.生产核算中的交易有实际交易和虚拟交易。需要虚拟的经济活动主要有两类:自给性生产和非市场产出。

24.生产税净额即为生产税减补贴。生产税是为了将产品的基本价值转换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商品价值时所需的一个加项。生产税征收的对象虽然是企业,但负担者却是消费者。是一个将要素收入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的价格追加项目。补贴一般是政府对低于市场价格出售商品的企业的补偿,通常称为负生产税。因此,补贴是作为减项出现在市场价格中。

25.工业部门计算总产出通常是采用“工厂法”。工业总产出=成品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差额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或工业总产出=产品销售收入+库存变动值+发出商品变动值。

26.农业基层单位的总产出通常是采用“产品法”计算。农业总产出=∑某产品产量×该产品单价。

27.非营利部门总产出一般是根据它们在核算期内提供的总费用来虚拟,它包括经常支出和固定资本消耗。

28.增加值是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它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体现生产过程的附加价值。

29.生产法核算增加值公式: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注意:从核算角度看,微观生产单位的增加值(即指增加值总额)仅有价值形态,而没有相对应的实物内容。但作为各微观生产单位的增加值(指增加值总额)求和后所得的国内生产总值,却有相应的实物形态,即全社会的最终产品。

30.收入法法核算增加值公式:增加值=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消耗+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

31.生产账户可以分为产业部门生产账户和机构部门生产账户

3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

33.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最终产品分类,从实物构成看包括1.用于最终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

2.用于总积累的生产资料,包括用于替换固定资产磨损部分的生产资料;

3.净出口的货物及服务。

34.某部门(产业)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率)=该部门(产业)增加值增长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量;某部门(产业)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力=该部门(产业)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35.国民经济生产结果的分配,通常是指生产过程所创造的价值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参与生产活动过程的各要素之间进行的直接分配,以及要素收入在不同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之间通过收支转移产生的间接分配,通常称为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36.收入初次分配是指根据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和政府针对当期生产的参与状况和贡献,对生产成果——增加值的分配。注意:参与初次分配的基本前提是对生产的参与,即参与分配者必然是生产的参与者。收入初次分配核算就是要核算在此阶段发生的收入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财产收入,并把这些分配流量和结果编制成账户,具体有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37.收入形成账户中的主要指标: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混合收入)。

38.原始收入账户中的主要指标:劳动报酬和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地租、无形资产使用

费、利息、红利、准法人企业收入的提款、直接投资企业的留存盈余)、原始收入。

39.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

40.收入再分配是指在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转移收支进一步在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所做的分配。

41.转移收支的概念:转移是交易的一种形式,是指一机构单位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和资产等各种资源,而不从后者那里收取任何上述资源作为对等物回报的行为。因此,转移是“单方面”的交易,由转移所产生的收支即为转移收支。

42.转移收支的分类:从性质上分为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按形式分为现金转移和实物转移。

43.收入再分配的核算内容: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社会缴款、社会福利、其他经常性转移等再分配收支,以各部门原始收入为基础加减上述再分配收支。

44收入再分配账户中的主要指标: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其他经常性转移,可支配收入。注意:国民可支配收入不同于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

45.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中的主要指标:实物社会转移和调整后可支配收入。

46.消费是一种行为,是指人们使用货物和服务用来满足生活需要的最终消费。

47.消费核算的原则:最终承担支出原则、支出的记录时间原则、支出的估价原则、虚拟支出原则。

48.个人消费支出是指核算期内由居民个人直接购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

49.个人最终消费支出的分类:按消费对象的性质分为——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文化生活服务费用支出、实际和虚拟房租支出。按消费目的分为——食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及医药保健用品类、交通及通讯工具类、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类、居住商品类、其它商品及服务类。

50.公共消费支出指核算期内由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承担费用,对社会公众提供的消费性货物与服务的价值。

51.公共消费支出的分类:按职能分为——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险和福利、体育和娱乐等;按受益对象分为——用于居民的货物与服务消费支出、用于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按提供方式分为——政府等部门自市场上购买的产品,免费提供给特定居民、政府等部门将其服务免费提供或以无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给居民和公众。

52.实际最终消费也可分为个人实际消费和公共实际消费。

53.实际消费的核算方法:对一国经济总体来说,实际最终消费和最终消费支出在数量上是一致的,两者的不同只是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个分量,差别在于实物社会转移部分如何归属,从负担费用上看,它应属于公共消费,从实际获得并受益看,他应该属于个人消费。因此,实际最终消费的核算一般是在最终消费支出核算结果基础上进行,即将实物社会转移部分从公共消费支出中分离出来,与个人消费支出相加总,以此求得个人实际消费和公共实际消费。

54.个人实际消费=个人消费支出+用于居民个人的公共消费;公共实际消费=公共消费支出—用于居民个人的公共消费。

55.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居民消费增长量/居民收入增长量;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居民人均消费量/居民人均收入量。

56.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和外国驻华使馆人员在国内购买的消费品,最终消费支出不包括这些消费品,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它们包括在货物和服务的出口中。(2)最终消费支出包括我国临时离境人员和我国驻外使馆人员在国外购买的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不包括这些消费品。(3)最终消费支出包括服务消费,如居民的医疗保健服务、交通和通讯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不包括

相应服务价值。(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居民的建造房屋用的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这类建筑材料属于建筑业生产活动的中间消耗,不属于最终消费支出。(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政府单位的小轿车、面包车、工具车等交通工具和电讯设备、电影器材等机器设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这些交通工具和机器设备的购买属于资本形成,不属于最终消费支出。(6)最终消费支出中包括虚拟消费,即居民对以实物报酬和实物转移的形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居民对自己生产货物的消费,居民对自有住房服务的消费等,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这部分内容。(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对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等非政府单位的商品零售额,最终消费支出则不包括这部分商品的价值。

简答题

1.什么是常住机构单位?并解释在常住机构单位定义中“经济领土”和“经济利益中心”的含义。

常住机构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一个经济单位在一国有一定的活动场所,长期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即为该国常住单位。经济领土是指该国政府控制的领土、领海、领空和具有捕捞与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还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但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经济利益中心是指常住机构单位在该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

2.何谓三等价原则?其内涵是什么?

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实际上都是同一总量在经济循环不同阶段的等价表现。国民经济活动是不断循环的过程,国民经济核算在描述这个循环过程中要遵循三等价原则。具体讲: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当;它们与最终使用在消费和积累上的国民最终支出总量也是相等的。概括讲,国民生产总量转入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后形成最终支出,最终支出是对生产总量的市场实现。它描述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组成的主要平衡关系,是确定国民经济生产、收入分配、消费和积累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原则。实际上,生产核算范围和原则决定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的核算。

3.简述SNA的生产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SNA)采用的是综合性的全面生产观念,它既包括物质生产也包括非物质生产。(1)所有个人和公共货物或服务的生产;(2)生产者为自身最终消费或资本形成所进行的自给性货物生产;(3)自有住房者住房服务的自给性生产;(4)雇佣付酬家务人员进行的家庭和个人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4.简述国内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1、生产法:它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在计算出部门增加值的基础上,将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得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的增加值=∑各产业(或机构)部门总产出—∑各产业(或机构)部门中间消耗;2、收入法:它是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项目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把所有部门的上述项目加总起来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或机构)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或机构)部门固定资本消耗+∑各产业(或机构)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或机)部门营业盈余;3、支出法:它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一国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可用于以下方面:被国内常住单位使用,即用于消费和投资;出口到国外。由于国内使用包括一部分进口产品,故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应是出口减去进口的净值。用公式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

出口(出口—进口)。

5.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总收入诸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国民收入分为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是各部门原始总收入之和,它是该国民经济当期从国内和国外所获得的全部生产性收入。国民净收入是各部门原始净收入之和。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指各部门原始收入加减该部门应收和应付转移收支后的余额。宏观上,国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净收入+经常性转移净收入。

6.简述消费率、储蓄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储蓄率=储蓄/可支配收入。

收入形成账户

中央电大期末考试国民经济核算网考题库

中央电大期末考试国民经济核算网考单选题库 A、 1、按照非金融资产产生的情况,可将其归纳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B、 1、编制国外账户应以(本国货币)为基准货币单位。 2、编制物价指数的紧缩法是运用(帕氏指数)方法。 3、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机器设备的租借) 4、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5、不能记入货物进出口的是(我国某企业一批设备送出国外进行简单加工)。 6、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性资产持有收益(等于零) C、 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主产品的同质性) 3、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转卖业务的总产出(只计算其附加费)。 4、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5、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其数值(既可能为正,也可 能为负或零) 6、储蓄率是指(储蓄额与可支配收入额之比) 7、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之间的差额是(零)。 8、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 要是与(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 9、常住人口与现有人口的关系是(现有人口=常住人口- 临时外出人口+临时寄居人口)。 1/ 37 10、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按实际离岸价格计算为350 万美元,离境后抵达我国口岸的国际运费和保险费等共计20 万美元,这批进口货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计为

(借方350 万美元)。 11、从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两者不等主要是与(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有关。 12、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部分) 13、财产收入是一种(生产性收入) 14、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15、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收入之间的差额是(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D、 1、对于企业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的差值是(财产净支出) 2、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3、对外经济交易是(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 4、对外资本账户记录一国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非金融性资本交易)。 5、对外金融账户的平衡项是(净贷出/ 净借入)。 6、对外资产负债账户(只核算金融资产)。 7、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是关于商品进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的分析。 8、短期核算的数字比一般年度核算的数字(不准确)。 9、短期内国民经济的生产主要由(工业)的生产活动状况加以体现。 10、地区间的流入与流出在投资环节上表现为发生在地区间的(资本转移)。 11、金融负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循的估价原则是(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 12、工程在各机构单位间实际的或虚拟的交易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应该记录在(资本和金融帐户) 13、对外经济交易是(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 2/ 37 14、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第二产业) 15、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市场价格) 1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第二产业)。

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活动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活动的后果。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经济效果原理、预见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全局性原理、适用性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现金流量及分类 1.现金流量及定义 定义:特定经济系统在某一时点发生了使用权或所有权专一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数量。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投资利润 ②率通货膨胀率 ③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上对投资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和获得的收益,它们的价值是不同的,为了获得经济效果的正确评价,就必须把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换算成同一时点上的资金,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基础上进行比较。 2.现金流量图:大小、方向、时点。 3.影响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投资、筹资、经营。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就是实际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所构成的资金运动。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X(1—税率)+年折旧费 利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放弃使用资金所获得的补偿)。 利率:在一个计息周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比。 单利:仅以本金计算利息,所支付的利息与占用资金的时间、本金、利率成正比。复利: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总额之和进行计息。 第三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1. 定义:利率大于0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本质: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再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在规定的最小计息周期数的计息利率。 名义利率:利息期的实际利率与计息期此说的乘积 11-??? ? ??+=m eff m r i 第四节 等值 资金等值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 等值是以特定的利率为前提②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 资金等值与资金数量、资金发生时间、利率三个因素所有关。 第三章 经济评价方法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2)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试题及答案 系别: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理论上说,下列不属于生产核算范围的是______。 C A.企业自制设备 B.住户自有住房服务 C.家务活动 D.毒品生产 2.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C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 B. 资金流量核算 C. 投入产出核算 D. 资产负债核算 3.投入产出表中,第三产业行与第一产业列交叉项的数值,从横向上看表示_______ B A. 第三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B. 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一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C. 第一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D. 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4.某生产氧气的企业经理称其资产过亿,具体为海水2500万,空气2500万,设备厂房2500 万,员工价值2500万,流动资产2500万。显然,这种说法只能作为一种宣传。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资产定义,其经济资产价值应该为______。 B A 12500万 B 7500万 C 5000万 D 2500万 5.下列关于持有损益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A 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 中性持有损益 B 实际持有损益=名义持有损益+ 中性持有损益 C 中性持有损益=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 D 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中性持有损益 6. 下列不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 D A.我国某企业拥有的船只在国际水域航行 B.我国受国外单位委托的代理商 C.中国驻美国的大使馆 D.中国驻外使馆的外籍工作人员 7. 按照希克斯给出的定义:“收入是一个人在一星期当中所能消费的最高价值,并且预期 他在周末的处境会和周初一样好。”国民经济核算中与此对应的指标应是____。 D A 原始收入 B 劳动者报酬 C 储蓄 D 可支配收入 8.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21的数值为0.2864,它所代表含义是__。 A A.第一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消耗量

国民经济核算单选汇总

1. 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 A. 储蓄率 B. 消费率 C. 资本转移率 D. 净金融投资率 2. 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C ) A. 农民出售给餐饮业的粮食; B. 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 C. 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 D. 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3. 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A ) A. 增加值和营业盈余 B. 劳动报酬和增加值 C. 增加值和财产收入 D. 政府税收和劳动报酬 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B ) A. 支付原材料的运输费用 B. 大型机床更新 C. 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 D. 更换一批新的钳锤等手工工具 5. 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映(D )。 A. 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 增加值的构成 C. 再分配关系 D. 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6. 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B )的数量。 A. 最初投入 B. 中间投入 C. 最终产品 D. 总产品 7.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 )。 A. 就是中间产出 B. 就是最终产出 C. 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D. 以上都不对 8. 收入初次分配所核算的收入是(C )。 A. 财产性收入 B. 转移性收入 C. 生产性收入 D. 投资收入 9. 一般来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较大部分的部门是(A ) A. 非金融企业部门 B. 金融机构部门 C. 住户部门

D. 政府部门 10. 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A ) A. 存款利息 B. 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 C. 贷款 D. 彩票中奖 11.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 )。 A. 政府税收 B. 劳动报酬 C. 营业盈余 D. 增加值 12. 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 ) A. 中间消耗 B. 劳动报酬 C. 生产税 D. 营业盈余 13. 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 )。 A. 农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工业产品的数量为0.15 B. 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C. 农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消耗了0.15的工业产品 D. 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0.15的农业产品 14. 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 ) A. 最终消费 B. 资本形成总额 C. 营业盈余 D. 货物与服务净出口 15.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D )。 A. 机构单位 B. 机构部门 C. 基层单位 D. 产业部门 16.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 )。 A. 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 B. 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多个机构单位 C. 一个机构单位只能包含一个基层单位 D. 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17.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D ) A. 最终消费支出 B. 可支配收入 C. 固定资产消耗 D. 总储蓄 18. 完全消耗系数是(C )。 A. 所有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B. 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1)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法人单位不包括住户)。 2.计算中间消耗时,对投入的原材料的值应按(C.现行市场价格 )进行核算。 3.农业部门在计算总产出时,通常采用(C.产品法)。 4.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z1000亿元,总产出为72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5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B.3200 )亿元。 5.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2004年GDP为136515亿元,2003年GDP为124670亿元,则中国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 C.9.5% )。 6.投入产出表中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象限是( A.第1象限 )。 7.若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32,说明( 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业产品的数量为0.132 )。 8.某商店进货100万元,全部售出后得到销售收入130万元,则商业总产出为(A.30万元 )。 9.已知某年国民可支配总收人为9.5亿元,当年固定资产折旧为0.5亿元,总消费为6.5亿元,则总储蓄为(A.3亿元 )。 10.如果一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0亿元,原始总收入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人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根据各部门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中的特点判定,该部门应该是( B.企业部门 )。 11.我国某地区城镇居民在2004年的恩格尔系数为0.42,按联合国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则该地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状况为( C.小康水平 )。 12.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D.储蓄 ) 13.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中,通常属于投资资金富余的主要部门是(A.居民部门 )。 14.金融资产的获得与处置的估价(D.不包括手续费、佣金和金融交易税 )。 15.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指(B.经济资产)。 16.在对外经济核算中,确定货物进出口的计价是(C.进出口均按离岸价计算 )。 17.从国外购买证券和向国外出口货物应分别记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B.前者为借方,后者为贷方 )。 18.一国国民经济是由该( C.经济领土 )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的。

国民经济核算电大复习题单选

国民经济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C ) A. 500元 B. 480元 C. 470元 D. 400元 2. 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及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A )。 A. 机构单位 B. 机构部门 C. 基层单位 D. 产业部门 3.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 )。 A. 政府税收 B. 劳动报酬 C. 营业盈余 D. 增加值 4.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 ) 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无法确定产业范围 5. 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A ) A. 存款利息 B. 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 C. 贷款 D. 彩票中奖 6.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D )。 A. 生产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价值 B. 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 C. 上缴政府的生产税净额 D. 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7. 服务的特点是(B ) A.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 B. 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C. 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 D. 无增加值核算的内容 8. 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B ) A. 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300元 B. 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 C. 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电话亭 D. 银行收取利息税 9. 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纵向看,表明(B )。 A. 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B. 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C. 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D. 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10.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 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 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 C. 资金流量核算 D. 国际收支核算 11.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 A. 金融资产的增加 B. 金融负债的增加 C. 国际收支净误差及遗漏 D. 资金余缺 12.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 )。 A. 消费品及服务 B. 用于积累的货物 C. 出口货物和服务 D. 进口货物和服务 13. 下列不属于市场产出核算的内容是:C A. 企业为全社会提供物质产品; B. 房地产公司进行商业房屋买卖; C. 政府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 D. 餐饮业为社会提供服务 14. 下面不属于经济资产的是(B) A. 土地 B. 公海 C. 厂房 D. 债券 15.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交易属于(B) A. 经常转移 B. 资本转移 C. 现金转移 D. 无法判断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如果没有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置资源的各种法。 2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它的斜率是-p1/p2,纵截距是m/p2,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置。 3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 ·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 ·边际替代率(MRS)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1而愿意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 4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由公式MRS=Δx2/Δx1=-MU1/MU2,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选择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157604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国民经济核算电大复习题单选

国民经济核算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C ) A. 500元 B. 480元 C. 470元 D. 400元 2. 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 )。 A. 机构单位 B. 机构部门 C. 基层单位 D. 产业部门 3.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 )。 A. 政府税收 B. 劳动报酬 C. 营业盈余 D. 增加值 4.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 ) 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无法确定产业范围 5. 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A ) A. 存款利息 B. 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 C. 贷款 D. 彩票中奖 6.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D )。 A. 生产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价值 B. 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 C. 上缴政府的生产税净额 D. 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7. 服务的特点是(B ) A.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 B. 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C. 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 D. 无增加值核算的内容 8. 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B ) A. 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300元 B. 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 C. 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电话亭 D. 银行收取利息税 9. 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纵向看,表明(B )。 A. 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B. 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C. 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D. 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10.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 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 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 C. 资金流量核算 D. 国际收支核算 11.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 A. 金融资产的增加 B. 金融负债的增加 C. 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 D. 资金余缺 12.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 )。 A. 消费品及服务 B. 用于积累的货物 C. 出口货物和服务 D. 进口货物和服务 13. 下列不属于市场产出核算的内容是:C A. 企业为全社会提供物质产品; B. 房地产公司进行商业房屋买卖; C. 政府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 D. 餐饮业为社会提供服务 14. 下面不属于经济资产的是(B) A. 土地 B. 公海 C. 厂房 D. 债券 15.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交易属于(B) 无法判断D. 现金转移C. 资本转移B. 经常转移A.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1.0分,共25.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生产税不包括( )。 A 产品税 B 销售税 C 营业税 D 所得税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生产税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如产品税、销售税、营业税等,但不包含任何针对企业利润、盈余及其他收入所缴纳的税收,如所得税等。 第2题 下列不能视为经济资产的是( )。 A 建筑物、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 B 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 C 空气、公海以及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地下矿藏等 D 土地的所有者出租的土地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经济资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资产的所有权已经确定;②其所有者由于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能够在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获得经济利益。C 项,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不属于任何机构单位,或即使是属于某个机构单位但不在其有效控制下,故不是经济资产。 第3题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为( )。 A 产量×价格 B 总产出-中间消耗 C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D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B 项是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C 项是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 第4题 已知某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差额16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为-100亿美元,误差与遗漏为10亿美元,则该国储备资产增减额为( )。 A 无法确定 B -70亿美元 C +60亿美元 D +270亿美元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由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得,储备资产差额=-(160-100+10)=-70(亿美元)。 第5题 下列单位中不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 A 国外在华投资的企业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导言 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 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 数量的变化 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 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供求规律: 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 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 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 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Ed = (△Q/Q)/(△P/P)= (△Q/△P)·(P/Q) 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 到横轴的距离比上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

点弹性的类型: 1; 1 五种类型:①AC段,Ed>1,富有弹性 ②CB段,Ed<1,缺乏弹性 ③C点Ed=1,单位弹性 ④A点Ed→∞,完全有弹性 ⑤B点Ed=0,完全无弹性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 表示为:EXY=(△QX/QX)/(△PY/PY)=(△QX/△PY)·(PY/QX) 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 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6、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收益的关系:△R/△P=Q(1-Ed) ①当Ed>1时,Q(1-Ed)<0,即△R与△P异号。说明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 价格反方向变化,即降价也可以增加收益,涨价会减少收益。厂商应薄利多销。 ②当00, 即△R与△P同号。说明这种缺乏弹性的商品,销售收益与 价格同方向变化,即涨价会增加收益,降价反而会减少受益。 ③当Ed=1时,Q(1-Ed)=0,即△R=0,。说明单位弹性的商品,厂商无论涨价还是降价, 其销售收入始终不变。

国民经济核算单选汇总

国民经济核算单选汇总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1.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 A. 储蓄率 B. 消费率 C. 资本转移率 D. 净金融投资率 2. 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C ) A. 农民出售给餐饮业的粮食; B. 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 C. 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 D. 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3. 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A ) A. 增加值和营业盈余 B. 劳动报酬和增加值 C. 增加值和财产收入 D. 政府税收和劳动报酬

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B ) A. 支付原材料的运输费用 B. 大型机床更新 C. 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 D. 更换一批新的钳锤等手工工具 5. 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映( D )。 A. 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 增加值的构成 C. 再分配关系 D. 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6. 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B )的数量。 A. 最初投入 B. 中间投入 C. 最终产品 D. 总产品

7.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 C )。 A. 就是中间产出 B. 就是最终产出 C. 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D. 以上都不对 8. 收入初次分配所核算的收入是(C )。 A. 财产性收入 B. 转移性收入 C. 生产性收入 D. 投资收入 9. 一般来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较大部分的部门是( A ) A. 非金融企业部门 B. 金融机构部门 C. 住户部门 D. 政府部门

工业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①研究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基本,本书所讲);②研究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③研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进而获得经济增长的科学。 2.技术经济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实际出发,研究我国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因素)的规律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求如何建立和健全技术创新的机制,为制定有关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树立经济观点,建立经济意识,掌握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经济分析为经济决策服务)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的技术经济问题的能力对于理工科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3.学习技术经济学的必要性:未来的工程师和管理者必须做到 ①正确了解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②要会作预测工作(对任何决策来说,预测都是关键问题,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化决策的重要工具);③要学会拟定多种替代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④要善于把定性分析(传统、经验型决策)和定量分析(科学化)结合起来。 第二章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1.现金流量 把各个时间点上实际发生的这种资金流出或资金流入成为现金流量。投资、成本、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等经济量是构成经济系统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也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最重要的基础数据。 2.投资 狭义的投资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为实现某种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而预先垫支的资金。 总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建设期的借款利息)+(投资方向调节税) ①建设投资 的构成 ) 存货—— ②流动资产 的构成短期投资 3.费用和成本 ①按经济用途和核算层次: 直接费用——直接材料费用、直接工资(直接对材料进行加工使之成为产品的人员的工资) 制造费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间接费用,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折旧生产成本费、修理费等 销售费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运输费、包装费、广告费、专设销售机构的人员工资 及福利费、折旧费等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其工资及福利、 折旧修理、差旅等 财务费用——筹集资金等财务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利息净支出、银行手续费等 ②按各费用要素的经济性质和表现形态(9种——技术经济分析常用): 外购材料(主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修理费;其他费用。 ③费用和成本中的折旧与摊销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国民经济核算指导书单选

SNA采用的是(A)。A.全面生产概念 SNA对固定资产存量、固定资产消耗和库存存量进行估价推算所采用的是(D)。D、永续盘存法 x ij表示(B)。B、j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产品数量 B 编制国外账户应以(B)为基准货币单位。B.本国货币 编制物价指数的紧缩法是运用(A)方法A、帕氏指数 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性资产持有收益(C)C、等于零 C 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转卖业务的总产出(A)。A、只计算其附加费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D、主产品的同质性 常住单位是指(C)。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常住人口与现有人口的关系是(B)。B、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临时外出人口+临时寄居人口 初次分配过后,某机构部门收入占有份额增加,它可能是(CD)C、政府部门D、居民部门 储蓄率是指(D)D、储蓄额与可支配收入额之比 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其数值(D)D、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或零 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C)形成有关。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 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之间的差额是(A)。零 D 地区间的流入与流出在投资环节上表现为发生在地区间的(B)。B、资本转移 短期核算的数字比一般年度核算的数字(B)。B、不准确 短期内国民经济的生产主要由(B)的生产活动状况加以体现。B、工业 对外金融账户的平衡项是(A)。A.净贷出/净借入 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D)。D.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对外经济交易是(D)。D.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 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是关于商品进出口与(D)的关系的分析。D.国内生产总值 对外资本账户记录一国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B)。B.非金融性资本交易 对外资产负债账户(B)。B.只核算金融资产 对于金融负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循的估价原则是(B)B、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 对于企业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的差值是(B)B、财产净支出 对资产项目在各机构单位间实际的或虚拟的交易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应该记录在(A)A、资本和金融账户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共9个)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2.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 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通货膨胀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 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 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失业 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 A.汽车的年产量

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 C.消费者收入增加 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 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 A.国民生产总值 B.年生产能力 C.居民收入 D.固定资产价值 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 A.出现于1936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判断题(共1个)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解释概念(共17个) 1.经济学 2.欲望 3.稀缺性 4.选择 5.机会成本 6.生产可能性曲线 7.经济人假定 8.完全信息 9.个量分析 10总量分析 11.静态分析 12.动态分析 13.实证分析 14.规范分析 15.常量与变量 16.存量与流量 17.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一、选择题(共9个)

1043《国民经济核算》单选、判断

一、单选 1、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2、下面各项经济交易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 3、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4000亿元,总产出为72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5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3200)亿元。 4、投入产出表中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象限是(第I 象限)。 5、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增加值)。 6、已知某年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为9.5亿元,当年固定资产折旧为0.5亿元,总消费为6.5亿元,则总储蓄为(3亿元)。 7、如果一机构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0亿元,原始总收入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入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根据各部门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中的特点判定,该部门应该是(非金融企业部门)。8、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储蓄)。 9、资本账户中的平衡项是(资金余缺)。 10、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总范围是(经济资产)。 1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国际收支总差额)。 12、一国国民经济是由该(经济领土)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的。 13、下列账户中所核算的收入属于初次分配收入账户的是(收入形成账户)。 14、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15、人口总数是(存量)。 1、下列单位中属于第一产业统计范围的单位是(林场) 2、增加值核算中的“生产税”不包括下列项目中的(企业所得税) 3、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5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 劳动报酬3200亿元,支付生产税 净额1000亿元,生产补贴100亿 元,则其营业盈余是(1300)亿。 4、投入产出表的第Ⅲ象限主要反 映(增加值或最初投入的构成)。 5、完全汪消耗是(直接消耗与间 接消耗的总和)。 6、一个国家的初次分配总收入称 为国民总收入,它等于国内生产总 傎加上(来自(付给)国外的要素 收入净额)之和。 7、收入再分配中产生的收支流量 属于(转移性支出)。 8、已知某年国民总收入为9.4亿 元,来自(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净额为0.2亿元,来自国外经常转 移收入为0.3亿元,向国外经常转 移支出0.2亿元,则当年的国民可 支配总收入为(9.3亿元)。 9、在下列政府行为中,哪一项不 属于政府消费(给低收入家庭提 供一笔住房补贴)。 10、我国某地区城镇居民在2004 年的恩格尔系数为0.42,按联合 国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 则该地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状况 为(小康水平)。 11、在下列金融资产中,属于金融 机构资产的是(贷款)。 12、某国某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 中,经常项目差额为160亿美元, 资本和金融项目为-100亿美元, 误差与遗漏为10亿美元,则该国 储备资产增减额为(-70亿美元)。 13、联系收入再分配账户与可支配 收入使用账户的指标是(国民可支 配总收入)。 14、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最终消费 与(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相 连结。 15、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关 系更密切的人口现象是(常住人 口)。 1、已知某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 物对外贸易差额为-200亿美元, 服务对外贸易往来差额为60亿美 元,收益及经常转移差额为+10亿 美元,则经常项目差额为(-130 亿美元)。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 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 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 依据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 产出的是(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 亿元)。 4、农业部门总产出计算的特点是 (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 重复计算)。 5、生产账产中的平衡项是(增加 值)。 6、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 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7、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收入初次分 配环节的是(所得税)。 8、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 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增加值和 营业盈余)。 9、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消费支 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10、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 的是(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 用于增加固定资产)。 12、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 (金融资产的增加)。 13、我国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 (所有常住机构单位)。 14、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 记录在(资产数量其它账户)。 15、为使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平衡 而设置的平衡项目是(净误差与遗 漏)。 1、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 和法人单位)。 2、用分配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 不需要计算(资本形成总额)。 4、下列不属于中间消耗核算的内 容是(固定资产更新)。 6、收入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属 于(生产性收入)。 7、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0 万元的生产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 企业。该项交易属于(资本转移)。 8、下列各项资产中属于非生产资 产的是(商标所有权)。 9、下列指标中,不属于金融交易 的指标是(股票红利收入)。 10、资产负债账户的左方列示(资 产)。 11、下列不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经常项目核算的内容是(债务减 免)。 12、下列账户中属于积累账户的是 (金融交易账户)。 13、国民经济核算在地域上的发 展,产生了(国民经济地区核算)。 14、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变 化的人口总量指标是(常住人口)。 15、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 主要是(综合指数)。 二、多选 1、固定资产形成包括(5购买大 型机器设备,土地改良,矿藏的 勘探,新增奶牛300头,建筑工 程完工)。 2、下列项目中属于收入初次分配 核算范围的有(3居民家庭的工资 收入,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 分红,某企业支付给银行的贷款 利息)。 3、在下列各金融资产项目中,属 于金融机构负债的是(3通货,存 款,保险准备金)。 4、下列核算属于流量核算的有(4 国民收入核算,投入产出核算, 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我国国际 经济交易活动的基本项目是(4经 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净误 差与遗漏项目,储备资产增减额 项目)。 1、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包括(4 市场原则,所有权原则,核算统 计原则,三等价原则)。 2、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中间消耗 的是(4支付原材料的运输费用, 更换一批新的钳锤等手工工具, 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设备的普 通保养)。 3、下列项目中,属于经常转移的 有(5财产税,个人所得税,社会 福利经费,个人购买福利彩票的 支出,事业单位文教事业经费)。 4、下列属于金融交易项目的有(3 某户居民购买了2.5万元的国债, 某企业向银行贷款200万元,某 户居民向保险公司购买了2000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