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八年级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填空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填空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填空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填空题及答案

填空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停止,也停止。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3、振动停止,发声也消失,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

4、用手指按住自己喉咙后说话,属于,用橡皮锤敲击音叉,属于,高处落下一滴水产生悦耳的叮咚,属于,瀑布产生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属于,小朋友吹的“白鸟争鸣”的哨声婉转动听,属于。

5、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6、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共同点的一种研究方法,叫做:。

7、有些物理现象发生时,人们的感觉器官往往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在实验中,通常将这些感知不到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叫做:。8、通过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或物理现象进行比较,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叫做。

二:声音的传播

9、声音的传播需要,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10、一切、、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出声音,也可以当做传播声音的介质。

11、空气越,传声效果,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故航天员只能通过交流。

1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13、类比着水波学习的方法叫做。

三:声速和回声

14、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它的大小等于。

15、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1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

17、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远。

17、请看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写出2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回声测距离的公式是:。

19、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20、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系统正常;②物体的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④有传播的。

21、一般情况下,人听声音的过程:空气振动——听小骨——大脑。

22、声音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23、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

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

24、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25、物体振动,发出的音调;振动,发出的音调。

26、频率是,来表示。频率决定声的音调。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27、弦乐器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弦越细、越紧、越短,音调越。管乐器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的长短。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音调也就越。

28、频率高于叫做超声波;低于叫做次声波。

29、、、统称为声。

30、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由产生的,只是不同。

31、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人耳能听到

的声音的传播速度。

32、音调是指,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不是声音的大小,也不是声音的音色。

33、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

34、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响度

35、叫做响度

36、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7、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38、人耳感受到的物体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响度与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与人到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39、声音从发声体向外传播,越到远处,能量,振幅,听到的声音。三:音色

40、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4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42、叫做音色,又叫即音质,反应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

43、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锻炼可以保持优美的音色。

44、音色的决定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等因素决定的。

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45、根据回声探测目标的方法为。

46、听雷声预测下雨,超声波探伤,声纳测距,探测鱼群等为的具体应用。

47、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等;声音则指。

4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用超声波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就是“B超”。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各部分器官对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利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清楚地将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图像,医生很快就可以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了,超声波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这一点不同于“X光”。

二:声与能量

49、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声波能传递能量

50、超声波去污、超声波除尘、超声波碎石、超声波焊接、超声波育种、次声波武器,都是声能传递的具体应用。

51、超声波具有、、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等特点。

52、次声波具有、、、有“预警”作用等特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核爆炸、导弹发射等都会产生次声波。

53、声传递信息与声传递能量的区别关键在于:利用声传递信息是利用声来了解物体的某些特征,引起物体发生;利用声能传递能量是指物体获得了能量后产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即声使物体发生了。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54、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55、噪声的波形。

56、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乐音是由发声体规产生的,波形是的;噪声是由发声体产生的,波形。

二:噪声的等级的划分

57、分贝(符号是dB)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___--____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 _dB。

58、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

59、噪声的危害可分为三大类。可分为,和。不太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厌烦;比较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刺耳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还会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消化不良等症状;更强的噪声,几分钟时间就会使人头晕,恶心,呕吐,像晕船似的;极强的噪声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妨碍儿童的智力发展,甚至是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

60、当代社会四大污染是、、、。

61、噪声来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①自然界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暴风雨、海啸、雷鸣、地震、火山爆发等。

②生活中的噪声:公共场所喧哗声、说话声等。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影响他人休息学习工作。

③电磁噪声:电风扇、电冰箱、日光灯等用电器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④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⑤工业噪声:工厂的各种机器设备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⑥施工噪声:施工时,功底上机械设备运转及工人使用铁锨、锤子等工具劳动时发出的声音。三:控制噪声

6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①;②;③。

63、控制噪音传播的三种方法:消声(从处);吸声(在减弱);隔声(在减弱)。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3、振动停止,发声也消失,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4、用手指按住自己喉咙后说话,属于固体发声,用橡皮锤敲击音叉,属于固体发声,高处落下一滴水产生悦耳的叮咚,属于液体发声,瀑布产生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属于液体发声,小朋友吹的“白鸟争鸣”的哨声婉转动听,属于气体发声。

5、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比较法、归纳法。

6、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共同点的一种研究方法,叫做:归纳法。

7、有些物理现象发生时,人们的感觉器官往往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在实验中,通常将这些感知不到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8、通过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或物理现象进行比较,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叫做比较法。

二:声音的传播

9、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10、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出声音,也可以当做传播声音的介质。

11、空气越稀薄,传声效果越差,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航天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流。

1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13、类比着水波学习声波的方法叫做类比法。

三:声速和回声

14、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15、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1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17、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 远。

17、请看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写出2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回声测距离的公式是: 2s=vt 。

19、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20、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

的介质。

21、一般情况下,人听声音的过程:空气振动——听小骨——大脑。

2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______.

23、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

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

24、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25、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26、频率是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的音调。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27、弦乐器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弦越细、越紧、越短,音调越高。管乐器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空气柱的长短。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也就越高。

28、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为次声波。

29、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为声。

30、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只是振动频率不同。

31、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人耳能听到

的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3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不是声音的大小,也不是声音的音色。

33、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34、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响度

35、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

36、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7、物理学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38、人耳感受到的物体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39、声音从发声体向外传播,越到远处,能量越少,振幅越小,听到的声音越小。三:音色

40、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4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42、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叫音品即音质,反应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

43、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锻炼可以保持优美的音色。

44、音色的决定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

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45、根据回声探测目标的方法为回声定位。

46、听雷声预测下雨,超声波探伤,声纳测距,探测鱼群等为声可以传递信息的具体应用。

47、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等;声音则指人耳能够感受到的声。

4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用超声波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就是“B超”。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各部分器官对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利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清楚地将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图像,医生很快就可以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了,超声波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这一点不同于“X光”。

二:声与能量

49、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声波能传递能量

50、超声波去污、超声波除尘、超声波碎石、超声波焊接、超声波育种、次声波武器,都是声能传递能量的具体应用。

51、超声波具有频率高、穿透力强、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等特点。

52、次声波具有频率低、传播远、能量损失慢、有“预警”作用等特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核爆炸、导弹发射等都会产生次声波。

53、声传递信息与声传递能量的区别关键在于:利用声传递信息是利用声来了解物体的某些特征,没有引起物体发生变化;利用声能传递能量是指物体获得了能量后产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即声使物体发生了变化。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54、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55、噪声的波形无规律且杂乱。

56、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规则的;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

二:噪声的等级的划分

57、分贝(符号是dB)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__30__--__40__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90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70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50__dB。

58、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

59、噪声的危害可分为三大类。可分为生理危害,心里危害和物理危害。不太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厌烦;比较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刺耳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还会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消化不良等症状;更强的噪声,几分钟时间就会使人头晕,恶心,呕吐,像晕船似的;极强的噪声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妨碍儿童的智力发展,甚至是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

60、当代社会四大污染是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61、噪声来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①自然界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暴风雨、海啸、雷鸣、地震、火山爆发等。

②生活中的噪声:公共场所喧哗声、说话声等。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影响他人休息学习工作。

③电磁噪声:电风扇、电冰箱、日光灯等用电器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④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⑤工业噪声:工厂的各种机器设备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⑥施工噪声:施工时,功底上机械设备运转及工人使用铁锨、锤子等工具劳动时发出的声音。

三:控制噪声

6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63、控制噪音传播的三种方法:消声(从声源处);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

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

a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______. a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作为传声介质;真空_____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的形式向周围传播.a3.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____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_______中较快,_______中最慢.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 a4.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人耳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________.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比如:同学们听到自己在空教室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声音要洪亮,就是这个原因. a5.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通过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A6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用力过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声响。这个响声是由于 A、气球吹打的时候振动发出的声音 B、吹气球时球内的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 C、气球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声音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的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 b1.音调指声音的______,音调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______;频率越低,音调______ .b2.频率:发声体_______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为_____,符号为____.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______到___________.高于_________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________的声音叫次声波. B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振幅越大,响度______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_______,响度越大. B4.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不同.不同发声体的________ 、_____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B5.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____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B6.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________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他增大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B7.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 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________Hz,人类___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B8“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________不能传声.“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轨道上向地面传回最后一段语音“经过一年的太空遨游,我的任务已经结束……”这段语音是通过________传回地球的. B9.使用随身听(MP3、MP4……)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 ) 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 B10.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B11.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B12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对应序号). (2)用棒敲击试管,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只填对应序号) B13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的车铃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A、改变了车铃的响度和音调 B、车铃就不会振动 C、没有铃声传出 D、车铃的周围就没有了传声的介质 B14、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管;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 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 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 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 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 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 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六种 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六种常 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 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 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

初中物理经典习题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关于声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能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 B.人的声带是声源; C.正在发动的摩托车是声源; D.公路边的高音喇叭是声源。 2、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并用力敲击桌面,我们看到纸屑在桌面上“跳舞”,同时能听到敲桌子发出的声音。这种用纸屑“跳舞”说明物体发声条件的思想方法是;纸屑“跳舞”还能说明声音能传播。 3、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4、下列乐器中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是() A.鼓 B.笛子 C.吉他 D.二胡 5、将耳朵贴在灌满水的长铁管一端,在另一端用锤子重击一下钢管,可听见三次声音,则()

A.最先听见的是水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B.最先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C.最先听见的是回声,最后听见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 D.最先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回声 6、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条件的是() A.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屏幕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铃声 B.人们先看到闪电,过一会儿才听见远处的雷声 C.往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鼓时能看见纸屑不停的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通过无线电 7、发生地震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利用了的传声,而且传声效果要比在里好。 8、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m/s。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 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

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二部分: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

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 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雷声、B超、敲击铁轨等) 回声定位:声波发出遇障碍反射,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

中考物理声学专题

专题一声现象 一、中考分值:一般为2分 二、中考考查的目标 1、认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认识声音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3、能用简易器材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 4、通过实验,了解乐音的特征。 5、经历“发声体在振动”、“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的图像”的实验过程。 6、经历“音调高低”的实验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7、通过体验,感知噪声与乐音的区别。 8、会利用声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9、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三、命题形式 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四、采分点分布 1.声音产生的条件和传播的方式。 2.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的快慢。 3.声音的三要素。 4.响度和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5.人耳听见的频率范围。 6.超声波的频率范围及作用。 7.乐音和噪声。 8.减小噪声的途径。 五、知识储备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

①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③ 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 3.难点: ①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②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③ 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知识点二:声源 1. 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 理解: ① 人是怎样发声的?说话时,空气从肺部通过气管挤压,引起声带振动发声。 ② 乐器是怎样发声的?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发生振动而发声 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它们常有一个木制共鸣箱使声音洪亮。 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知识点三:声音的传播 1.定义: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理解: ①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② 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③真空不能传声 3.难点: 在湖面投一小石子,会看到以石子为中心的水波向四周传播。类似的,声从声源发出后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知识点四:声速和回声 1.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 理解: ①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②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③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转化法:借助其他工具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转化放大为易于直接观察的现象的方法。 我们根据两个对象(水波和声波)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都是一种波动),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这种推理方法叫类比法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 积累及运用 识记字音 识记字形 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熟语 辨析修改病 句 语句表述 压缩语段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 简明、连贯、得体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 辞手法 语法知识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识记文学常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文言文阅读 文言词语 文言句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理解、翻译文言语句 古诗词阅读 古诗阅读 古词阅读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 设计语文综合性活动 提取及概括信息 课文理解 积累及运用 初中语文积累及运用知识点总结:积累及运用知识点是初中学习语文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 一,主要包括识记字音、识记字形、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熟语、辨 析修改病句、语句表述、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语法知识、等,以下是各具体知识点总结的理解和分析。 识记字音 同音字 多音字 形声字 易误读的字 识记字形:音近(同)字 形近字 音相近字 形相近字 标点符号:重点是句号、分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等。题型有选 择题、改错题、断句题、添加题等。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 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 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 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 、 “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 ,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 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惯用语 谚语 格言 歇后语 词语运用 词语的语境义 辨析修改病句:辨析病句:1、 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 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2、紧缩法。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 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3、造句类比法。仿 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 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 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 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即从概念使用、 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修改可以归纳为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 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 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语句表述:情景式扩展 续写式扩展 写作广告词 过渡语 其它创新题 写作导游词 压缩语段:消息类压缩 说明类压缩 描述类压缩 议论类压缩 图文转换 语句语段赏 析 语句语段赏析概括 语言运用 消息类压缩知识点总结:消息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裁,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结尾四部分。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是“倒金字塔”式,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开头。其中,导 语部分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概述消息的核心内容或事实的主要部分,给读者一个轮廓;主 体部分则描述消息的主干和枝节部分,具体交代事件的始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 过、结果等)。为充实消息内容,深化主题,消息中的背景材料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交 代人物、历史地理、知识背景等材料,对此,在压缩时常舍弃。 说明类压缩知识点总结:对说明类的语段进行压缩时, 要注意: ①抓住说明的中心及其特点; ② 一般不使用修辞、举例等语句;③ 注意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 描述类压缩知识点总结:要关注材料所描述的主体、描写的方法和手段。要注意:①描述的 要素和对象;②忽视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只是用来渲染气氛或衬托人物,但许多不是文段的 中心,所以要忍痛割爱。 议论类压缩知识点总结:要注意:①抓中心句、过渡句;②内容要全面,特别要注意一些关 联词,如“然而”“另一方面”“又”“其次”等。 图文转换知识点总结:图文转换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 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解答图表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整体阅读;2、重视数据变化;3、注意图表细节,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 等;4、把握考题要求;5、简要归纳概括。 语句语段赏析知识点总结:学会赏析优美语句和语段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文句的赏析进一 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届初中物理实验题声学部分【含答案】

实验题声学部分 1.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乒乓球(系细线)、橡皮筋、鼓、纸张、 小锤。请你任选器材,设计一个有关声现象的实验。 提出问题: 猜想或假设: 器材: 主要步骤: 探究结论: 2.依据下图所示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要使鼓声更响些,你的方法是. (2)作出猜想:鼓声的响度可能与鼓面的振幅有关. (3)设计实验:将一些轻小物体比如纸屑、泡沫等放在鼓面上,可以通过比 较来比较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4)得出结论: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 (5)歌词“我在高声唱,你在低声和”中的“高声”、“低声”是指 (填“音调”或“响度”)的不同. 3.(8分)小明课余时间利用薄钢尺、桌子、硬纸片、自行车等器材,探究音调高低 跟振动快慢(频率)的关系,他的探究过程如下: (1)如上图甲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使其伸出桌边少许; (2)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3)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前后两次振动的幅度大 致一样); (4)如上图乙所示,将硬纸片接触自行车车轮的辐条,先慢慢转再快些转,听一听 发出声音的音调有何变化? 1

请你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帮他进行分析论证: ①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 ②自行车辐条转得越快,频率,音调。 4.(1)(6分)将钢锯条以如下图所示方式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锯条由 于________而发出声音。改变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 ________会改变(选填“响度”或“音调”)。 (2)(3分)如上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 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我们听到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 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参考答案: 1、提出问题:音调与什么有关?(1分) 猜想或假设: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1分) 器材:钢尺一把,木梳. (1分) 主要步骤:用钢尺拨动木梳齿,先慢后快,比较声音的高低. (3分) 探究结论:振动快(或频率高)音调高,振动慢(或频率低)音调低. (2分) (提示:探究的结论与提出的问题相符即可) 2.更用力,泡沫跳起的高度,越响,响度。(每空2分) 3. (每空2分)越慢,越低,越大,越高。 4.(每空3分)(1)振动,音调;(2)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2

初中物理声学部分

第一章声现象 内容提要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振动可以发声 注意: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4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5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3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4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5真空不能传声 注意: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注意: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回声测距离:2s=vt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3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 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 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1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2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 3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 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 声音的特性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 积累及运用 识记字音识记字形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正确使用熟语辨析修改病句语句表述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法知识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文言文阅读 文言词语文言句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翻译文言语句 古诗词阅读 古诗阅读古词阅读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记叙文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 设计语文综合性活动提取及概括信息 课文理解 积累及运用 初中语文积累及运用知识点总结:积累及运用知识点是初中学习语文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识记字音、识记字形、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正确使用熟语、辨析修改病句、语句表述、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法知识、等,以下是各具体知识点总结的理解和分析。 识记字音 同音字多音字形声字易误读的字 识记字形:音近(同)字形近字音相近字形相近字 标点符号:重点是句号、分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等。题型有选择题、改错题、断句题、添加题等。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词语运用词语的语境义 辨析修改病句:辨析病句:1、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2、紧缩法。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3、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修改可以归纳为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语句表述:情景式扩展续写式扩展写作广告词过渡语其它创新 题写作导游词 压缩语段:消息类压缩说明类压缩描述类压缩议论类压缩图文转 换语句语段赏析语句语段赏析概括语言运用 消息类压缩知识点总结:消息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裁,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部分。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是“倒金字塔”式,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开头。其中,导语部分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概述消息的核心内容或事实的主要部分,给读者一个轮廓;主体部分则描述消息的主干和枝节部分,具体交代事件的始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为充实消息内容,深化主题,消息中的背景材料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交代人物、历史地理、知识背景等材料,对此,在压缩时常舍弃。 说明类压缩知识点总结:对说明类的语段进行压缩时,要注意:①抓住说明的中心及其特点; ②一般不使用修辞、举例等语句;③注意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 描述类压缩知识点总结:要关注材料所描述的主体、描写的方法和手段。要注意:①描述的要素和对象;②忽视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只是用来渲染气氛或衬托人物,但许多不是文段的中心,所以要忍痛割爱。 议论类压缩知识点总结:要注意:①抓中心句、过渡句;②内容要全面,特别要注意一些关联词,如“然而”“另一方面”“又”“其次”等。 图文转换知识点总结:图文转换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解答图表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整体阅读;2、重视数据变化;3、注意图表细节,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4、把握考题要求;5、简要归纳概括。

初中八年级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填空题及答案

填空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停止,也停止。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3、振动停止,发声也消失,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 4、用手指按住自己喉咙后说话,属于,用橡皮锤敲击音叉,属于,高处落下一滴水产生悦耳的叮咚,属于,瀑布产生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属于,小朋友吹的“白鸟争鸣”的哨声婉转动听,属于。 5、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6、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共同点的一种研究方法,叫做:。 7、有些物理现象发生时,人们的感觉器官往往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在实验中,通常将这些感知不到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叫做:。8、通过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或物理现象进行比较,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叫做。 二:声音的传播 9、声音的传播需要,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10、一切、、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出声音,也可以当做传播声音的介质。 11、空气越,传声效果,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故航天员只能通过交流。 1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13、类比着水波学习的方法叫做。 三:声速和回声 14、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它的大小等于。 15、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1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 17、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远。 17、请看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写出2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回声测距离的公式是:。 19、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