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星风系(2)

行星风系(2)

行星风系

一、气压与风

1、气压:是指某一高度单位面积上空气的重量。

2、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因地面冷热不均匀而引起热力环流

3、风来自北方叫做北风,风来自南方叫做南风

等压线密→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疏→梯度力小→风力小

二、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由于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匀以及海路间热力差异,造成地表不同地区的气压差异,形成有规律的大气流动

西南风

低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低纬环流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北风中纬西风带中纬环流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东南风极地东风带高纬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三、行星风系与气候

行星风系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

1、在高气压带,气流主要是下沉气流,水汽难以冷凝形成降水,是地区表面降水较少的纬度带。

2、在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云致雨。

3、在欧洲西部,形成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上海高中地理专题9行星风系填空有答案_图文

上海高中地理专题9 行星风系填空有答案_图文专题9 行星风系 一、气压的概念和风的形成 气压是指某一高度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地表的气温变化引起大气密度的变化,是导致气压变化的直接原因,在水平方向上,大气由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就形成了风。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气象上使用风向频率来表示某个方向的风出现的频次。(风向吹向次数/风向出现总数*100%) 二、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沿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表随纬度出现冷热差异. 在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_,形成低气压,而在上 空空气积聚,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在接受太阳辐射较少的地区,大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上空形成低气压,这样在近地面,大气由冷却地区流向受热地区,在高空气流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这种因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基本方式.比如山谷风 的形成是这样的:白天,山顶接受阳光辐射比山谷多,山顶形成低压,山谷形成高压,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形成谷风;夜晚,山顶失去的热量比山谷高,形成高压,山谷形成相对低压,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形成山风。(谷风和山风统称为:山谷风)

三、等压线的概念 等压线就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不同的高度气压不同,所以在预报天气时都是要强调多少高度这一点。由于受海陆分布、地球偏转和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空气流动最终演变成复杂的大气运动。 思考:近地面的风向和高空的风向一致吗, 问:平原地区的人到高原地区会感到不适,出现头晕、鼻孔出血等现象,这是为什么, 答: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气压低,长期生活在平原的人到了高原后,体内细胞的压力平衡被打破,很容易出现短时间内的血压升高。同时,人吸入的氧气少,血液中的含氧量减少,于是很容易出现头晕头疼的现象。 问:近地面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间由陆地吹向海洋,这是为什么, 答: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增温快,陆地空气因受热膨胀,气压变低,海洋上空温度上升较慢,形成相对的高压区,这样风就从近地面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高压,海上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5×8=20) 1、季风 在海洋和大陆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季风是海陆件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件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一般来说,夏季风由暖湿热带海洋气团或赤道海洋气团构成,冬季风则由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构成。 2、厄尔尼诺 为西班牙文,意为“圣婴”,秘鲁渔民用以称呼圣诞节前后南美沿岸海温上升现象,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则用以专指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增暖现象。在有的年份,由于大气环流变异,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移,东南信风减弱,引起赤道逆流南下,热带暖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寒流,海温升高,上涌海水与沿岸冷水消失,导致海洋生物和寄食鸟类死亡、腐烂,并释放大量H2S进入大气,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流的这种变化,如果水温增加超过0.5℃,持续时间达6个月以上,称为厄尔尼诺。 3、准平原 准平原是在温润的气候条件下,地表经过长期的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夷平面,也可因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假设一个原始面经过侵蚀和堆积,经历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的地貌,就是准平原,也就完成了一个侵蚀

循环,此后如果再度出现地壳抬升或基准面下降,便进入了另一个侵蚀循环。 4、雪线 某地某一海拔高度上,可能存在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这一高度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通称雪线。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叫雪线。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冰川分布高度受雪线的严格控制,任何地区如果地表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 5、自然综合体 在地球表层由彼此密切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包括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的各级单位。又称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综合体是由低级单位逐级合并,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也逐级扩大。 6、生物指示作用 7、河槽集流 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中,沿河网向下游流动,使河流流量大为增加,叫做河槽集流。河槽集流阶段,大部分河水流出河口外,只有小部分渗过河谷堆积物补给地下水,待洪水消退后,地下水又反过来补给河流。河槽集流过程在降水停止后还将继续很长时间。这个阶段包括雨水由坡面进入河网,最后流出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它是径流形成的最终环节。 8、波浪 海洋中的波浪是指海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作周期性圆周运动的现象。波浪包括波峰、波谷、波长和波高四个要素。波峰是静水面以上的波浪部分;波谷是静水面以下波浪部分;波顶是波峰的最高点;波底是波谷的最低点;波高是波顶与波底间的垂直距离;波长是两相邻波顶或波底间的水平距离。 二、简述题(10×4=40)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三章 重点总结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1、通常把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它是地球大气的主体,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 2、只要发生在最大高度上的某种现象与地面气候有关,便可定义这个高度为大气上界。 3、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横截面积1cm2)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气象学把温度为0℃、维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称为1个大气压,相当于1.01Kpa。 根据各地同一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值,在地图上用等压线绘出高、低气压的分布区域,就是水平气压场。 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地面暖区气压常比周围低,而高空气压往往比同高度的临区高。 4、按照温度和运动情况,大气圈可以分为5层。 5、表示太阳辐射强弱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

太阳辐射强度。 6、在日地平均距离(D=1.496×108km)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 7、大气获得能量的具体结构为? 1)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是臭氧、水汽和液态水,占大气体积99%以上的氮和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微弱。 2)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地表吸收了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的50%,变成热能使本身温度升高,而后再以大于3um的长波(红外)向外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几乎全被近地面40-50m 厚的大气层所吸收。 3)潜热输送。海面和陆面的水分蒸发使地面热量输送到大气中。 4)感热输送。陆面、水面温度与底层大气温度并不相等,因此地表和大气间便由感热交换产生能量输送。 8、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其中一部分外溢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后者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以长波辐射放出的能量,因此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为“花房效应”或“温室效应”。 9、把地面直到大气上界当做一个整体,其辐射能净收入就是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地气-系统的辐射能净收入包括地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能及整层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能之和再减去大气上界向空间放射的长波辐射能。 10、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特点? 1)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等温线分布的总趋势大致与纬圈平行。 2)同纬度夏季海面气温低于陆面,冬季海面气温高于陆地,等温线发生弯曲。 3)洋流对海面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影响。 4)近赤道地区有一个高温带,称为热赤道。 5)南半球不论冬、夏,最低气温都出现在南极,北半球最低气温夏季出现在极地,冬季出现在高纬地区。 11、近地面层常因夜间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逆温层(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辐射逆温。较暖的空气流到较冷地面或水面上时,也会形成逆温,称为平流气温。 12、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力叫水汽压。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达到这个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称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3、单位容积空气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绝对湿度或水汽密度。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14、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简称露点。气温降低到露点是水汽凝结的必要条件。 15、水汽凝结条件? 既要使水汽达到饱和或者过饱和(一方面增加空气的水汽含量,另一方面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冷却,使之达到露点),还必须有凝结核(少量尘埃、烟粒等)。

高中地理主要名词

高中地理主要地理名词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天球 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哈雷彗星 76年)、流星体(陨星:陨石、陨铁、石铁陨星) 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光年 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太阳系:太阳、八颗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等 八颗行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矮行星:冥王星、谷神星、卡戎、2003UB313等 太阳外部结构(太阳活动):光球(太阳黑子)、色球(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 太阳活动标志:太阳黑子与耀斑(11年) 磁暴、极光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月岩、月壤(氦-3)、环形山 恒星月(自转周期,27.32日)、朔望月(月相变化周期,29.53日) 月相:新月(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八)、满月(十五、六)、下弦月(二十二、三)、蛾眉月(残月) 日食(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新月时,日、地、月成一直线,月球居中 月食(月全食、月偏食):满月时,日、地、月成一直线,地球居中 引潮力、潮汐(大潮:新月和满月、小潮:上弦月和下弦月) 海岸侵蚀、候潮进港(河口港)、 潮汐发电:优点(可再生、无污染、不占用土地、不受气候影响等) 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如,神舟七号)、航天飞机、太空站、哈勃望远镜 太空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 阿波罗探月、嫦娥工程(三阶段:绕、落、回) 专题4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 恒星日(自转周期)、太阳日(太阳东升西落周期,24小时) 角速度、线速度 经纬网(经线、纬线) 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 日界线(自然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转偏向力(水平运动,对大气运动、洋流、河流的影响) 地球公转(近日点、远日点) 恒星年(公转周期)、回归年(直射点回归周期) 黄赤交角(23°26′) 节气(24个,二分二至、清明)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自然地理学 重点

自然地理学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特征、区域分异规律、形成与运行机制。 研究对象: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 研究内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空间与组成结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人地相互作用;评估、预测、规划、管理和调控。 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性质 ①综合性(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 ②区域性(本质特性、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性) ③环境性(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④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功能结构性) 第四节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一、定义: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学科。 用系统、综合、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 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科学。 二、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关系(P9)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 第二节地外系统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包括:①、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 ②、引力的影响(太阳与太阳系行星引力是地球沿自身固有轨道运行;太阳月亮引力引起潮汐现象) ③、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改变地表环境形成陨石坑与环形山;导致地震;地球表层环境的灾变;岩石圈破 裂,引起板块分裂与运动) ④、其他宇宙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地内系统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包括:①、能量的来源(地热能) ②、物质的交换(火山活动、岩浆侵入、板块俯冲等) ③、其他环境效应(地震,地核、地幔物质运动与相变导致的地球重力场、磁场的变化等)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一.大气的结构(五层) 11km以下对流层越高气温越低;空气垂直运动旺盛;该层的高度:低纬度>高纬度、夏季>冬季 11~55km 平流层越高气温微升或不变;由于这里气流稳定,所以飞机在这里飞哦,还飘有探空气球~ 55~85km 中间层越高气温越低,其顶部是大气圈中最冷的部分;80km有个出现在白天的电离层D层85~800km 暖层(电离层)越高气温越高;强的电离层:E层和F层 800km以上散逸层越高气温越高,空气很稀薄鲁~ 附:从80km到暖层顶以上的1000~1200km内,会出现极光哦~ 课后一思考题:我们主要关注、研究对流层,因为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对于它的研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大气的热能 地球和大气的热状况是天气变化的基本因素。 (1)地球气候系统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辐射,它从根本上决定地球、大气的热状况;而系统内部也进行着辐射能量交换。见下图: 1.大气获得的辐射有:a.直接吸收太阳辐射;b.对地面逆辐射的吸收 2.地面获得的辐射有:a.直接辐射;b.经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的部分 some要注意的: 太阳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 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有: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日照时间 大气对辐射的作用有:吸收、散射(使天空蓝蓝的~)、反射 反照率:到达地面的辐射被地面反射的部分占辐射量的百分比;随地面性质和状态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2)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 系统与宇宙空间进行能量交换(through太阳),系统内部也不断以辐射和热量输送形式交换能量。 全球处于辐射平衡,但是辐射平衡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详见P.95和96,一定要自己看哦~)三.气温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理位置、海拔、气块运动、季节、时间、地面性质 (1)气温的日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太阳辐射最强,但地面储存的热量传给大气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气温最高值不是出项在正午而是出现在午后2时前后。而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请顺便重点看看P.97第三四段,谢谢 (3)等温线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可以与等压线、等高线类比) 影响气温水平分布的因素有: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起伏,洋流 (4)垂直分布 逆流层:某些特殊情况下,温度随高度而增加的气层。逆流层对空气垂直对流起到削弱阻碍的作用,大气悬浮尘埃以及污染物难以through it而向上扩散的~ 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 (1)大气湿度 相对湿度日变化通常与气温日变化相反(103页有张小小图) 相对湿度分布还随距海远近与纬度高低而不同 (2)蒸发与蒸发量 影响因素有:大陆还是海洋呢;蒸发面的温度、性质、性状;空气湿度;风

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一册教案设计-行星风系

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一册教案设计- 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 【教学内容】 气压与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压的概念,理解气温高低、大气升降运动和海拔高度对气压高低的影响; (2)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并能正确判断风向; (3)理解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并运用该原理解释城市风、海陆风、 山谷风的形成原因; (4)学会阅读 1 月和 7 月份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并能根据 1 月、 7 月等温线或等压线 图判断海与陆、冬与夏以及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 2.过程与方法: (1)观看热力环流动画,分析近地面热量变化引起的空气运动过程,学会分步骤绘制热 力环流形成示意图;并能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绘制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过程;掌握运用示意图演示、说明抽象原理的方法。 (2)读“ 1 月、 7 月份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绘制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冬夏盛行 风向,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对影响气压高低和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的学习中,初步认识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发展辨证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养成团队意识,在小组讨论中体会合作、交流的乐趣,激发学 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 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原因;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冬 夏盛行风向。 【教学流程示意图】

海拔 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气温 大气升降运动 为什么走马灯会转?热空气上升原理 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热力环流形成示意风向的判断等 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这是一个灯笼,上面画了几匹马,里面有一支蜡烛,当蜡烛点燃后,它会自己转动,这叫什么灯?——走马灯。你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呢? 【设计思想】大部分学生对走马灯并不熟悉,希望通过转动的走马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 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同时也激起学生对传统习俗的重视。 【期望学生达到】期望学生能根据常识答出走马灯的转动是由于气流的运动。 预计学生回答:空气的流动。 教师概括:对,这是由于气流的运动。气流为什么会运动?又是怎样运动的呢?带着这些 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气压与风》。 二、影响气压的因素 【设问 1】什么是气压? 【期望学生达到】某一高度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预计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出气压即大气的压强。 【设问 2】读空气柱的剖面示意图,思考: (1)分别比较图中 A . C 两处气压高低, B. D 两处气压高低。 (2)假如 A 地受热, B 地冷却的情况下,分别比较 A . B 两地气压高低, C.D 两地气压高低。 (3)由此得出,影响气压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气候独具特征: ①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 节性变化。(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改变明显) ②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气候强,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我国纵跨纬度近50°,接着温度的不同,从北到南,包括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等6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接着水分条件(干湿状况)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和干旱四种不同的干湿地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相互交织。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如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等,又可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我国山多而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更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④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1)季风特征 ①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②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 第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 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 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它与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 行星风系季节性位移与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变化相配合(高空)冬夏盛行风向 ③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 范围广阔:分界线:大兴安岭-贺兰山-乌鞘-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1、中国气候的根本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气候独具特征: ①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 变化.〔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改变明显〕 ②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她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气候强,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我国纵跨纬度近50.,接着温度 的不同,从北到南,包括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与赤道带等6个 温度带与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接着水分条件〔干湿状况〕从东南向西北依次 出现湿润、亚湿润、亚干旱与干旱四种不同的干湿地区. 不同的温度带与干湿地区相互交织.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如距海远近、地形上下、山脉屏障及走向等,又可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草原气候与荒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我国山多而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更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④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1〕季风特征 ①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 西风带,北纬30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与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 〕根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那么受东风气流制约.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②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 第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 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 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与雨季风.它与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 行星风系季节性位移与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变化相配合〔高空〕冬夏盛行风向 ③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 ,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 范围广阔:分界线:大兴安岭-贺兰山-乌鞘-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⑵水热条件特点

行星风系_精品文档

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是指行星上的大气环流模式,它对行星的气候和天气起着重要的影响。不同行星上的大气环流模式有所不同,其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地球上的风系。地球上的风系是由多种因素产生的,包括地球自转、恒星辐射和地形等。除了地球之外,其他行星上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系,它们在研究太阳系行星的大气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是火星。火星的大气较为稀薄,但仍然存在着活动的风系。火星上的风系与地球上的风系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例如,在火星上,由于大气稀薄,风速较高,且存在着灰尘和沙尘暴等现象。这些沙尘暴在火星上经常发生,有时会遮蔽整个行星的表面,给火星的气候和天气带来了很大影响。 除了火星,木星也是一个具有特殊风系的行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大气层结构深奥复杂,风系异常强大。木星上的风速可以达到每秒100米以上,远远超过地球上的任何飓风或龙卷风。同时,木星上还有一个被称为“大红斑”的巨大气旋,它是太阳系中最著名的气候现象之一。大红斑巨大而持久,已经被观测到超过300年。研究人员对大红斑的起源和运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土星也是一个具有引人注目风系的行星。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 行星,其大气层同样存在着强大的风速。在土星的大气壳中,有几 道巨大而持久的风带和风系环绕行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土星的“黄道带”和“北极风暴地带”。黄道带是位于土星的赤道区域的 强风带,而北极风暴地带是位于土星北极附近的一个巨大的旋涡状 风暴系统。这些风带和风系的存在对土星的气候和天气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除此之外,金星和天王星等行星上也存在着独特的风系。金星是太 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之一,其表面非常炎热,但大气层中的风 速却相对较小。天王星是太阳系中最冷的行星之一,其大气层中存 在着强大的风带和风暴。研究这些风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行 星的大气特征,进一步揭示它们的气候演化和内部结构。 总之,行星风系是行星上的大气环流模式,对行星的气候和天气起 着重要的影响。地球上的风系是人类最为熟悉的例子,但其他行星 上也存在着各种特殊的风系。通过研究这些风系,我们可以更深入 地了解行星的气候和气象现象,并为未来的太空探索提供重要参考。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行星大气的奥秘,并提高我们对行星系 统的认识。

兰州大学气象学思考题2

1、解释下列诸词:气候系统,干洁空气,气温直减率,温跃层,盖雅假说,露点,相对湿度,水汽压,标准大气压,虚温,单位高度气压差,均质大气,等温大气,多元大气,位势高度,太阳常数,总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地球有效温度,位温,抬升凝结高度,假相当位温,大气稳定度,自由对流高度,潜热,冰晶效应,重力冲并,下降末速度,临界尺度,天气系统,天气过程,锋面气旋,阻塞高压(切断低压),极锋,台风,沃克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焚风,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 2、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增加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3、臭氧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大气中的臭氧在气象学和生物生命活动中有什么意义? 5、为什么水汽和尘埃是大气的重要成分? 6、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 7、写出等温大气压高方程的表达式,举例说明其应用的方面。 8、气压系统主要有哪几种基本形式?什么是深厚系统和浅薄系统?怎样的温压配置有利于上述系统的形成? 9、已知f =40%,t =15℃,p =1000hPa ,求。和r q a e ,, 10、求出气压为1000hPa ,气温分别为30℃和﹣30℃的饱和湿空气的虚温差。说明虚温差在高温,高湿时大,还是低温,低湿时大?当计算高层和低层大气密度时应如何合理使用虚温? 11、若甲气象站的海拔高度为200m ,测得气压为988hPa ,气温为﹣11℃,邻近的乙气象站气压为980hPa ,气温为﹣13℃,试问乙气象站的海拔高度为多少? 12、已知某测站H=100m ,某次气压观测值经过温度和重力订正后为1000hPa ,气温为20℃,求海平面气压。 13、某高山的相对高度为3000m ,在山脚测得气压为1010hPa ,气温为25℃,求山顶上的气压。 14、某一中纬度城市的海平面气温为10℃,探空资料显示大气温度递减率为6.5℃·km -1,对流层顶部 气温为﹣55℃,试问:其对流层顶的高度是多少?同一天赤道地区某地的气温为25℃,探空资料给出气温 递减率为6.5℃·km -1,对流层顶高16km ,那么,对流层顶部的气温是多少? 15、何为辐射? 辐射遵循哪些基本定律? 16、太阳辐射光谱可分为哪三部分? 各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多少?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起了什么变化? 17、为什么大气在比较干洁时,天空呈蔚蓝色? 而浑浊时天空呈灰白色?并解释早晚的红日。 18、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 试比较二者的不同? 19、太阳辐射随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纬度,海拔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20、地面有效辐射的大小与地面和大气的哪些性质有关? 21、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随纬度如何变化? 22、什么是干绝热过程,什么是湿绝热过程?在干湿绝热过程中分别有哪些保守量?写出露点温度直减率的表达式。 23、为何湿绝热直减率( m γ)小于干绝热直减率(d γ)?m 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如何通过m γ,d γ,γ判断大气的层结稳定度? 24、设山高为l000m ,m γ=0.65℃/100m ,一团末饱和湿空气在迎风坡山脚时的温度为20℃,露点为 16.5℃,当它上升到山顶时,水汽已全部凝结并离开气块。求该团空气上升到山顶时的温度是多少?越过山顶后到达背风坡山脚时气温为多少? 25、未饱和气块的起始气压为1000hPa ,温度T 0=280K,比湿q=2.5×10-3g •kg -1.试计算在多元大气中 (γ=0.6℃•100m -),该气块绝热上升到600m 处的水气压和饱和水气压。 26、有一未饱和湿空气经一座高3000m 的高山,已知气温t 0=20℃,露点t d0=15℃,试问:(1)凝结高度等于多少?;(2)在山顶处的温度等于多少?(3)在背风山麓处温度等于多少?(假设m γ =0.5℃/100m ,凝结出来的水全部下降掉)。 27、饱和水汽压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它们如何影响饱和水汽压? 28、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达到凝结的途径通常有哪些? 29、根据上升运动的特点,云可分为哪几类?了解各类云的主要特征。各类云与什么样的降水相联系? 30、 简要说明云滴增长为雨滴的物理过程。 31、 说明人工降水,消雾,消云和抑制冰雹的原理和方法。 32、什么是气压梯度和气压梯度力?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33、地转偏向力有哪些特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34、什么叫地转风,梯度风?其风速大小与哪些因子有关?风向与气压场的关系如何? 35、什么是热成风?热成风与温度场的关系如何? 36、根据受力分析,比较同一纬度相同气压梯度,相同曲率半径条件下,地转风,高压中梯度风和低压中梯度风的大小。 37、埃克曼螺线所表示的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有何规律?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38、了解风的日变化规律和原因。

地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宇宙天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回归年岁差章动极移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 2、地壳克拉克值矿物岩石解理断口岩浆岩沉积岩层理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围岩的交代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构造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沉积构造地槽型建造过渡型建造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地质构造水平构造丹霞地貌倾斜构造单面山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火山喷发地震板块大洋中脊地缝合线地质年代相对年代法绝对年代法 3、大气气溶胶大气成分干洁空气大气常数温室效应对流层辐射平衡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水平温度梯度气温直减率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露霜雾凇雨凇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冰晶效应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降水强度降水量降水变率湿润系数水平气压梯度摩擦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层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埃克曼螺线大气环流行星风系信风季风局地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焚风气团锋气旋反气旋气候厄尔尼诺沃克环流南方涛动南方涛动指数ENSO 降水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大气辐射径流土地退化 4、水分循环水圈洋海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海水盐度海水氯度潮汐潮流回转流往复流波浪波浪的辐射沿岸流洋流摩擦深度风海流倾斜流密度流水团河流水系流域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水位平均水位相应水位流速流量薛齐公式满宁公式巴甫洛夫公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变率径流系数河流的年正常径流量湖泊定振波沼泽地下水总矿化度硬度溶水性容水度持水性持水度给水性透水性地下水的动态线性渗透定律非线性渗透定律饱水带包气带潜水面潜水潜水湖潜水流承压水冰川成冰作用雪线 5、地貌山地平原风化过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风化产物风化壳块体运动崩落滑落蠕动倒石堆流水地貌流水的侵蚀作用溯源侵蚀流水的搬运作用流水的堆积作用坡积裙沟谷地貌泥石流河谷侵蚀基准面河漫滩牛轭湖离堆山河口三角洲洪积扇河流阶地河流袭夺准平原山麓面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冰川作用冰川地貌冰斗羊背石终渍堤纹泥鼓丘冰水扇冰砾皋(阶地)锅穴蛇形丘冰面地貌冻土冰融作用石海石河 石环冻胀丘热融地貌热融滑塌热融沉陷冰锥风沙作用风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积作用风棱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横向沙丘纵向沙丘黄土海岸带海蚀作用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台海积作用中立带泻湖大陆架大陆坡 6、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形态土壤剖面土层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松紧度孔隙土壤干湿度新生体侵入体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土壤的水分平衡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胶体土壤溶液土壤缓冲性母质土壤年龄绝对年龄相对土壤年龄诊断层诊断特征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土壤的干湿度地带性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土壤的垂直带谱基带建谱土带土壤的分布地域性规律土壤资源 7、生物圈物种生态学环境生态因子生存条件限制因子生态幅光周期现象贝格曼定律阿伦定律旗形树冠竞争竞争排斥原理寄生捕食作用原始合作共生互利生物适应趋同适应趋异适应生态型K 选择K 对策者R 选择R 选择者种群种群的数量与大小种群的密度单体生物构件生物出生率种群增长领域生物群落群落植物群落边缘效应物种多样性生态位优势种建群种生活型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环境季相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进展演替逆行演替演替顶级气候顶级群落分类植被型群系群丛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生物的放大作用初级生产者生物量现存量次级生产者生态金字塔林德曼定律生态平衡水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城市生态

2023四省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2023四省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

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万千山岭、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 但是“意外”还是降临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面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南亚季风、东亚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南亚季风裹挟着大量的水汽弥漫群山。气流或从山间峡谷鱼贯而入,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聚集,形成大量降水。东亚季风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但大自然是追求平衡的,烟雨江南诞生的同时,青藏高原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地处内陆而干旱少雨的中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干旱。不仅如此,冬季,强劲的西风也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不得不改变路径。它吹起西北沙漠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最高达400米的黄土高原。烟雨江南,大漠西北,再加上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就此成形。 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的气候。一座“超级水塔”又在高原上竖立起来,中国的水系也将为之一变。随着海拔的上升,青藏高原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了大量降雪。降雪日积月累,压实形成冰川,厚度可达数百米,犹如绝境长城。其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如一条条巨龙,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又好像树枝一样延伸, 漫流无际。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冰川?答案是4万多条。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青藏高原还拥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如此众多的冰川、湖泊,再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青藏高原化身为一座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级水塔”。当水塔的闸门打开时,水流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四周奔流,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由此奠定。在中国西北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则汇入塔里木盆地,它们各自滋润出一片绿洲。在中

2023年四省联考高三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四省联考高三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四省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

高原、内蒙古高原。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万千山岭、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 但是“意外”还是降临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升,地面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南亚季风、东亚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南亚季风裹挟着大量的水汽弥漫群山。气流或从山间峡谷鱼贯而入,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聚集,形成大量降水。东亚季风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但大自然是追求平衡的,烟雨江南诞生的同时,青藏高原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地处内陆而干旱少雨的中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干旱。不仅如此,冬季,强劲的西风也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不得不改变路径。它吹起西北沙漠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最高达

专升本地理考试大纲

《地理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概述 《地理学概论》考试内容由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三个部分构成。 1.自然地理学以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为主,包括自然环境形成背景,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类型和分布以及该要素与其他要素的相互关系等。 2.中国地理包括全国性的自然环境结构及其评价、海域与岛屿、人口与经济规律、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灾害与环境、区域划分、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等地理问题以及各综合区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和区域发展方向等。 3.世界地理包括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人类海洋活动、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等全球性的主要地理问题以及各大洲及其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特点、人地关系问题和对外经济与社会联系问题等。 二、考试形式

考试方式:闭卷、笔答。 满分:150分(单科成绩)。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试题难易程度分布 较易试题约占50% 中等试题约占30% 较难试题约占20% 四、题型及题型分值分布 单选题约占20% 填空题约占15%名词解释题约占15% 简答题约占30% 读图填图题约占20% 五、内容比例 自然地理学约占40% 中国地理约占30% 世界地理约占30% 六、参考教材

1.刘南威主编:《自然地理学》 (第2版),科学出版社 2007年版。 2.伍光和、王乃昂等编著:《自然地理学》 (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赵济、陈传康主编:《中国地理》 (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王静爱主编:《中国地理教程》 (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杨青山、韩杰、丁四保主编:《世界地理》 (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刘德生等:《世界地理》 (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 七、考试内容及要求 I 自然地理学 (一)地球 1.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2.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3.掌握地球自转、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4.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