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摩擦磨损与润滑.

摩擦磨损与润滑.

摩擦磨损与润滑.
摩擦磨损与润滑.

腐蚀磨损corrosive wear

金属表面在磨擦过程中与周围介质在化学与电化学反应作用下产生的磨损过程。

干摩擦dry friction

两物体间名义上无任何形式的润滑剂存在时的摩擦。严格地说,干摩擦时在接触表面上无任何其他介质,如湿气及自然污染膜。

分散润滑individual point lubrication

使用便携式工具向润滑点手动加油的润滑方式。

防锈添加剂anti-rust additive,rust preventive additive

能防止金属机件生锈,延迟或限制生锈时间,减轻生锈程度的添加剂。

动磨擦kinetic friction

相对运动两表面之间的磨擦。此时的磨擦系数称为动磨擦系数。

多效添加剂multipurpose additive

能同时改善油品两种性能以上的添加剂。

多用途润滑脂multipurpose grease

适合于多种用途的润滑脂。可用于润滑汽车中的底盘齿轮轴承、万向节和水泵等。

多线式润滑系统multiline lubricating system

油泵的多个出油口,各有一条管路直接将定量的润滑剂供送至各润滑点的集中润滑系统。

稠化剂densifier

能提高润滑油、液压油或润滑脂的粘度或稠度的物质。

冲击磨损impact wear

是一种磨料磨损类型,磨料垂直或以一定的倾角落在材料表面上。其情况与冲蚀磨损很相似,但局部应力要高得多。

沉积膜deposit film

润滑油中某程组分沉积在摩擦表面上形成的边界膜。

冲刷磨损erosive wear

摩擦表面经受高速介质(液、气流或液、气流中夹带砂粒)的冲刷作用而导致表面材料磨损的现象。

边界润滑boundary lubrication

作相对运动的两表面之间的摩擦磨损特性,取决于两表面的特性和润滑剂与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及所生成边界膜的性质的润滑状态。

边界摩擦boundary friction

具有无体积特性的液体层隔开两固体作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即边界润滑状态下的摩擦。

边界膜(表面膜)boundary film,surface film

摩擦件表面由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等形成的各种膜。可分为以下五类:物理吸附膜,化学吸附膜,化学反应膜,沉积膜,固体润滑剂膜。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

摩擦件加工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一般由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和(或)其它因素形成。

表面参数surface parameter

评定物体表面几何形貌的参数。

半干摩擦semi-dry friction

干摩擦和边界摩擦同时发生的混合摩擦。

半液体摩擦(半流体摩擦)semi-fluid friction

液体摩擦和边界摩擦或液体摩擦和干摩擦同时发生的混合摩擦。

有机润滑脂organic grease

以酞青铜或有机氟化物等有机化合物稠化基础油制得的润滑脂。

液体润滑剂(润滑油)liquid lubricant(lubricating oil)能使相对运动的接触表面不受破坏、减少摩擦和磨损的任何液体。

粘着磨损adhesive wear

作相对运动的两接触表面由于分子间的吸引力作用而产生局部焊合或粘附连接,致使材料从一表面转移到另一表面所引起的磨损。

粘着adhesion

两固体摩擦接触时,由于接触表面间分子力作用,使其产生局部固态连接的现象。

粘滞摩擦viscous friction

由流体的粘滞阻力或流变阻力引起摩擦阻力的现象。

粘滞stiction

摩擦阻力足以阻止宏观滑动的一种状态。

硬质润滑脂block grease

能维持块状或棒状起润滑作用的硬脂。

原子磨损atomic wear

两相对运动接触表面,受温度、应力、浓度梯度影响,一些原子从一表面移栖至另一表面形成的磨损。

原油crude oil

直接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主要由各种烃组成的液态或固态物质。

咬死(咬粘)seizure

摩擦表面发生严重粘附或转移,使相对运动停止或不能运动。

正常磨损normal wear

设计允许范围内的磨损。

再生润滑油regenerative lubricating oil

用过的油品经过一定的再生处理,恢复了原有品质并接近新油质量标准的润滑油。

油性(润滑性)oilness,lubricity

润滑剂吸附在金属表面上以减少摩擦和磨损的性能。

皂化处理soap treatment (soap process)

用硬脂酸钠或肥皂作为润滑剂进行的润滑处理。皂化处理一般用于磷化处理后的黑色金属和塑性较差的有色金属的润滑。

油浴润滑(浸油润滑)bath lubrication

摩擦表面部分地或全部浸入润滑油池中的润滑方式。

皂基润滑脂soap base grease

以各种高分子脂肪酸金属皂稠化基础油制成的润滑脂。

油基润滑剂oily lubricant

以矿物油或动植物油为基油(基础油),加上其他附加成分(如添加剂)配成的润滑剂。

油膜oil film

在一定条件下,润滑油在摩擦副间形成的薄膜层。它的存在能有效阻止摩擦表面的直接接触。

油膜强度oil film strength

润滑油在试验条件下能够承受不发生卡咬的最高负荷的能力。

油膜刚度oil film stiffness

油膜压力对偏心距的导数,即油膜压力增量与偏心距增量之比。

循环润滑circulating lubrication

润滑剂送至摩擦点进行润滑后又回到油箱再循环使用的润滑方式。

研伤(刮伤、划伤)scoring

由于粘着或磨粒等作用,在摩擦表面上沿滑动方向形成严重擦划痕而造成的损坏现象。

永久(终身、一次)润滑permanent lubrication

只在系统初次工作前加一次润滑剂的润滑方法。

氧化膜oxide film

氧与摩擦件表面起化学吸附作用而形成的表面膜。金属氧化膜的存在,有利于阻止表面间发生粘着,从而降低摩擦力和磨损率。

严重磨损severe wear

磨屑为较大的碎片或颗粒的磨损。有时用来表示已达到塑性接触下的磨损。

无机润滑脂inorganic grease

以膨润土或胶等无机物稠化基础油制得的润滑脂。

无润滑摩擦unlubricated friction

在两固体的摩擦表面之间无任何形式的润滑剂,但又未必处在完全干燥情况下的摩擦。

无灰添加剂ashless additive

不含金属组分的添加剂。

特种润滑油special lubrication oil

指有某些特殊用途的润滑油,如难燃润滑油、绝缘调和油等。

稀释剂dilution additive

能使润滑油粘度降低的添加剂。如加入高粘度油中的低粘度的矿物油或合成油。

微动磨损fretting

两接触表面作微振幅(振幅小于300μm)相对振动所引起的磨损现象。微动磨损中如化学和电化学反应占重要地位,称为微动腐蚀。遭受微动磨损的部件同时或在微动作用停止后受到循环应力的作用,出现疲劳强度降低,甚至早期断裂的现象称为微动疲劳。微动磨损是微动疲劳、微动腐蚀并存的复合式磨损。

洗涤液detergent

洗去固体表面的油污及金属微粒等用的液体。

添加剂additive

加入后能赋予油品某种特殊性能或加强其本来具有的某种性能的物质。

填充剂filler

添加到润滑脂中以提高其稠度或添加到润滑油中以提高其粘度的惰性粉状物质,如石灰、滑石、云母等。

物理吸附膜physisorption film

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由于分子或原子相互吸引的作用力而产生的吸附膜。

实际接触面积real area of contact

摩擦件名义接触面积内各实际接触部分微小面积的总和,实际接触面只占名义接触面积的很小一部分。

石蜡基原油paraffinic base crude

含蜡量较高而胶质、沥青质含量较低的原油。

水溶性润滑剂water-soluble lubricant

水溶性油、乳化油一类的水基润滑剂,如乳化椰子油、乳化鲸鱼油,在金属塑性加工、切削、研磨时能起润滑、冷却作用。

全损耗性润滑total loss lubrication

润滑剂单程送至摩擦点进行润滑后不再返回循环使用的润滑方式。

润滑剂lubricant

加入到两个相对运动表面间能减小其摩擦、或降低磨损的物质。

润滑功能lubricating funcation

综合各类润滑剂的功能如下:(1)润滑:控制摩擦,减少摩擦。(2)降温:将摩擦产生的热能带走,起降温作用。(3)防蚀:生成保护油膜,保护表面防止腐蚀。(4)减震:将震动能转变为摩擦热,使运动平稳。(5)冲洗:从固体表面冲掉固体杂质。(6)密封:润滑油膜可阻止气的泄露。(7)卸荷:重型机械的压力润滑系统,同时兼有静压启动时的卸荷和减少启动力矩的作用。(8)传动力矩:在液压系统中,润滑剂是传动介质。

润滑方式(方法)method of lubrication

向摩擦表面供给润滑剂的方法,分为压力润滑、循环润滑、飞溅润滑、滴油润滑、油浴润滑、油环润滑、油绳润滑、油雾润滑等。

润滑脂皂分soap content in grease

润滑脂中脂肪酸皂分的含量,以重量百分数表示。

润滑脂grease

主要由矿物油或合成油与皂或其他稠化剂混合而成的稳定半固体或固体润滑剂。

润滑膜lubricant film

隔开摩擦表面的润滑剂薄层。

润滑摩擦lubricated friction

两固体的摩擦表面之间有任何形式润滑剂存在的摩擦。

润滑系统lubricating system

一台机器设备所有润滑点进行润滑分配的总成。由一系列润滑元件(如泵,管道,阀门,加油装置等)组成的、能形成多个摩擦副润滑功能的综合体。

润滑类型types of lubrication

润滑剂在两表面间存在的条件和状态。可分为:气体动力润滑,气体静压润滑,流体动力润滑,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塑性流体动力润滑,流变动力润滑,固体润滑。厚膜润滑,薄膜润滑,相变润滑等类型。

润滑lubrication

向摩擦表面供给润滑剂以减少磨损、表面损伤和(或)摩擦力的措施。

润滑理论theory of lubrication

描述摩擦副间油压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理论。主要润滑理论是: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流体静压润滑理论,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等。

乳化液emulsicool

(1)乳化液是以水稀释油基而成的一类切削液。乳化液有两种类型:水包油型(简写为O/W)和油包水型(简写为W/O)。在金属加工中多采用水包油型乳化液,即油以细小的液滴分散在水中的体系。(2)两种互相不溶解或不受全溶解的液体,其中一种以细小的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的混合物。液滴在其中分散的液体称为分散相。石油乳化液分为两种:亲水的(水包油,简写为O/W)及憎水的(油包水,简写为W/O)。前者常用在金属加工业中。

热磨损thermal wear

滑动或滚动时,材料因软化、熔融或蒸发而产生的磨损。热磨损一般包括热冲击和高温浸蚀,以及高温时原子从一固体析出扩散至另一固体的磨损。

切削液(油)cutting fluid(oil)

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冷却润滑切削工具和被加工零件,并提高加工质量和刀具寿命用的液体。

倾点降低剂(降凝剂)pour point depressant

能降低油品倾点(或凝点)的添加剂。又称降凝剂。

轻微磨损mild wear

磨屑非常细小的磨损。

流体静压(力)润滑hydrostatic lubrication

依靠外部供油系统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剂供送到支承中,在支承油腔内形成具有足够压力的润滑油膜将两表面分隔开的润滑状态。

流体动压(力)润滑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依靠运动副滑动表面的形状在相对运动时形成一层具有足够压力的流体膜,从而将表面分隔开的润滑状态。

流体摩擦(液体摩擦)liquid friction

作相对运动的两固体表面被具有体积粘度特性的液体润滑剂完全隔开时的摩擦。也就是由液体的粘滞阻力或流变阻力引起的摩擦。

流体润滑fluid lubrication

作相对运动的两固体表面,被具有体积粘度特性的流体润滑剂完全隔开时的润滑状态。

摩擦的机械理论(凹凸理论)mechanical theory of friction

这种理论认为:摩擦副相互接触时,表面凹凸不平处互相啮合而产生了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摩擦力。

扩散磨损diffusive wear

两个作相对运动的接触表面上由于扩散而引起的材料磨损。

连续润滑continuous lubrication

润滑剂连续地送入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

摩擦的分子―机械理论molecule-mechanical theory of friction

这种理论认为外摩擦具有双重特性,即:摩擦力由机械分子与分子分力组成,摩擦表面作相对运动时,不仅要克服表面间分子相互作用的连接力,而且还要克服因表面层形状畸变而引起的机械阻力(变形阻力)。

摩擦的分子理论molecular theory of friction

承受载荷并紧密接触,其表面由若干突起部分支撑,支撑点处两表面间的间距极小,处于分子引力的作用范围内。表面作相对运动时凸起部分随之移动,为此必须克服支撑点处的

分子引力,即磨擦力。

摩擦角angle of friction

两物体开始相对滑动的瞬间在接触点上的总反力和其公法线间所夹的角度。

摩擦化学疲劳磨损tribochemistry fatigue wear

金属材料发生的摩擦化学反应与表层疲劳的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磨损。

摩擦化学腐蚀磨损tribochemistry corrosive wear

金属材料在摩擦过程中,受环境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支配的磨损过程。

摩擦化学tribochemistry

研究磨擦时受机械作用激发态的固体所引起的化学变化的化学分支。

摩擦测量measurement of friction

用测量摩擦的量仪对摩擦副进行摩擦参数测量的行为。

摩擦(外摩擦)friction,external friction

阻碍两物体接触表面发生切向相对运动的现象。

摩擦粘着理论adhesion theory of friction

磨擦力是由剪断金属粘结点所需的剪切力和微凸体在较软材料表层内的犁削力所组成。

摩擦物理学tribophysics

研究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的物理学分支。

摩擦试验friction test

为了查明摩擦特性参数而进行的试验和测定,如摩擦系数、摩擦力、摩擦功、摩擦热等的试验和测定。

摩擦学tribology

研究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对偶表面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技术。通常指研究摩擦磨损和润滑及其应用。

磨合性running-in ability

机件在试运行期间(磨合期),其磨擦表面的摩擦磨损特性趋于最佳状态(摩擦力、温度、磨损率降低度处于稳定)的能力。

磨损极限wear limit

摩擦副磨损的允许最大限度。

摩擦理论theory of friction

阐明摩擦现象、本质及其机理,分析各种类型磨损和磨损规律的理论。主要有:机械理论,分子理论,粘着理论,分子-机械理论,能量理论。

磨损规律曲线regular wear curve

机器在正常磨损过程中,其磨损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曲线称磨损规律曲线。此曲线大致可分为三段:跑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

磨损试验wear test

测定材料磨损性能和磨损参数的试验,如测定磨损率、磨损量、耐磨性等的试验。

磨损理论theory of wear

阐明磨损微粒形成机理的理论。主要有疲劳理论、剥层理论、能量理论。

磨蚀abrasion

伴有腐蚀的微动磨损称为微动磨蚀,或称磨蚀。

磨损wear

物体作相对运动时,相对运动表面的物质不断损失或产生残余变形的现象。发生磨损过程的主要原因是对偶表面间的机械、化学与热作用。

磨损率wear rate

磨损量对于产生磨损的行程或时间之比。通常可用三川方式表示:1、单位滑动距离的材料磨损量;2、单位时间的材料磨损量;3、每转或每一摆动的材料磨损量。

磨粒wear particles

由于材料的磨损,从摩擦表面分离出来的微小颗粒,又称磨屑。此外,引起摩擦表面产生特定磨损的外来固体粒子也称磨粒。

磨粒磨损abrasive wear

作相对运动的两接触表面由硬质颗粒或较硬表面上的硬质物体在磨擦过程中的“微犁削”、“微切削”、“微开裂”综合作用引起的表面擦伤与表层材料脱落或分离出磨屑等磨损现象。

名义接触面积nominal area of contact

摩擦副接触表面的宏观面积。

内摩擦internal friction

同一物体内各部分作相对运动时的阻抗现象。

硫化油sulfurized oil

用精制硫磺或硫化物硫化的矿物油或动植物油。可用于配制需要活性硫的齿轮油和切削油,及作抗磨剂使用。

硫化润滑剂sulphurized lubricant

含硫或硫化物的润滑剂。在高温下与摩擦表面起化学反应而生成保护膜。

耐磨性wear resistance

1、材料在一定磨擦条件下抵抗磨损的能力,以磨损率的倒数来评定。

2、涂膜搞磨损作用的能力。

氯化润滑剂chlorinated lubricant

一种含氯化物的润滑剂。它在高温下与摩擦表面起化学反应而生成一层保护膜,从而能防止表面在滑动中发生破坏。

犁沟ploughing

相对运动两表面的较软表面因塑性变形而形成的犁痕式破坏。也称犁皱。

爬行crawl

在动摩擦过程中,由于摩擦阻力的变化或液压驱动刚性不良,而产生的相对滑动和相对静止交替出现,或相对滑动速度交替增减的现象,也称为粘滑运动(stick-slip motion)。轻者肉眼难以察看,重者明显可见跳动,爬行多发生在低速运动中。

固体膜润滑lubrication with solid film

将固体润滑粉末直接擦在摩擦表面,或在真空中使固体润滑剂以原子状态溅射成膜,从而在摩擦表面形成的一种润滑材料。它是一种使两相对运动摩擦表面被固体润滑剂隔开的润滑方式。

固体润滑solid lubrication

作相对运动的两固体表面之间,被粉末状或薄膜状固体润滑剂隔开时的润滑状态。

双线式润滑系统two-line lubricating system

润滑剂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由一个换向阀交替变换的两条主管路供送至分配器,然后用主管路的压力变换将其送往各润滑点的集中润滑系统。

油性添加剂oiliness additive

能提高润滑剂油性、增加油膜强度、减小摩擦系数、提高抗磨损能力的添加剂。

宏观粗糙度macroroughness

摩擦件加工表面上具有的波长较长的粗糙度,又称波度。一般由表面加工过程中工件或刀具发生振动而形成。

滚动摩擦rolling friction

两接触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其接触点表面上至少有一点切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滚-滑动摩擦combined rolling and sliding friction

两接触物体的接触表面同时具有滚动和滑动的摩擦。

固体润滑剂solid lubricant

能使相对运动的接触表面减少磨擦和磨损的任何固体粉末或薄膜。许多固体调解剂如石墨、二硫化钼等具有层状结构。某些固体材料,只有当界面处于溶化状态时起润滑作用,如玻璃和冰等。这类固体材料不叫固体润滑剂。

混合摩擦mixed friction

在两固体的摩擦表面之间同时存在着干摩擦、边界摩擦或液体摩擦的混合状况下的摩擦。又称半干摩擦或半流体摩擦。

合成润滑剂synthetic lubricant

采用化学方法制得的润滑剂。如二元酸酯、磷酸酯、硅油等有机会合成润滑剂。

混合油compound oil

加有植物油、动物油或化学品的矿物油,使矿物油具有特定性能的混合物质。

基础油base oil

用于生产润滑剂和其它产品的精制油品。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油品或添加剂掺合使用。

机械化学磨损mechano-chemical wear

由机械作用及材料与环境的化学作用和(或)电化学作用共同引起的材料磨损,如氧化磨损。

机械磨损mechanical wear

由机械作用引起的材料磨损。机械磨损包括粘附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流体浸蚀磨损、气蚀磨损、微动磨损等。

机械化学mechanochemistry

在摩擦学中是指摩擦化学或机械活化,即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

滑动摩擦sliding friction

两接触物体接触点具有不同的速度和(或)方向时的摩擦。

缓蚀剂corrosion inhibiter

能保护设备及零部件,减轻腐蚀又不污染油品而加入的添加剂。

环烷基原油naphthenic base crude

含蜡量较低而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原油,又称沥青基原油。

化学反应膜chemical reaction film

由于润滑剂中的硫、磷、氯等元素与金属表面进行化学反应,两者之间的价电子相互交换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化合物膜层。

化学吸附膜chemisorbed film

由于极性分子的有价电子与基体表面的电子发生交换而产生的化学结合力,使极性分子定向排列,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的吸附膜。

极压添加剂extreme-pressure additive

能和接触的金属表面起化学反应,形成一种高熔点化学反应膜,以防止或减轻表面在重载高温条件下发生熔结、咬粘或咬死、胶合或刮伤的添加剂。

集中润滑centralized lubrication

用油泵将润滑剂输送到容器中,再经分配阀定量、定时地配送到各润滑点的润滑方式。

极压润滑extreme-pressure lubrication

作相对运动的两固体表面之间的摩擦磨损特性,取决于润滑剂在重载下摩擦表面产生化学反应的润滑状态。

极压膜extreme pressure film

在重载高温工作条件下(即极压工作区)能保持稳定,并有效抵抗微凸体间烧结的边界润滑膜,如FeS等。

集中润滑系统centralized lubricating system

由一个集中油源向机器或机组的润滑点供送润滑剂的系统。

胶质gum

润滑时,因燃料和润滑油的氧化和(或)聚合作用而产生的一种黑色或深棕色胶状粘性沉积物。较硬的沉积物称为胶膜。

金属压力铸造用润滑剂lubricant for metal pressure diecasting 指金属压力铸造工艺过程中模具型腔用的润滑离型剂和冲头润滑剂等润滑材料。

金属钝化剂metal deactivator

加入油品中的一种添加剂,可抑制金属及其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氧化起催化作用。

浸蚀磨损(浸蚀、冲蚀)etching wear

含有硬颗粒的流体相对于固体运动,使固体表面受到冲蚀作用而产生的磨损。

静摩擦static friction

两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微观预位移,即弹性变形及塑性变形等,但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在相对运动即将开始瞬时的静摩擦,称为极限静摩擦或最大静摩擦,此时的摩擦系数称为静摩擦系数。

矿物油(纯矿油)mineral oil

含有天然碳氢化含物或把矿物质处理后获得的碳氢化合物的油。

抗泡沫添加剂antifoam additive

能防止或减少油品形成泡沫的添加剂。

抗磨膜antiwear film

在轻载、低温工作条件下能有效阻止接点增长,具有一定抗磨作用的边界润滑膜。

抗磨添加剂anti-wear additive

能防止或减少与油品接触的金属表面磨损的添加剂。

抗氧化添加剂antioxidant additive

加入石油产品中可以抑制其氧化的添加剂。

抗擦伤添加剂anti-scuff additive

能防止或减少与油品接触的金属表面烧结的添加剂。

抗腐蚀添加剂anti-corrosion additive

能防止或延缓金属发生腐蚀的添加剂。

疲劳磨损fatigue wear

相互作滚动兼滑动的两接触表面,在交变接触应力反复作用下产生重复变形,由于表层材料疲劳,导致微观裂缝并分离出磨粒或碎片而剥落,形成凹坑的磨损现象。

气蚀浸蚀(气蚀)cavitation erosion

固体相对于液体运动时,由于液体中气泡在固体表面附近破裂时产生局部高冲击压力或局部高温引起的磨损。又称气蚀(cavitation)。

气体[动力]润滑aerodynamic lubrication

以气体或空气作润滑剂,借运动表面的外形和相对运动形成气膜,使相对运动两表面隔开的润滑状态。

组合式润滑系统combined lubricating system

由几种润滑系统组合成的集中润滑系统。

自旋摩擦spin friction

两接触物体环绕其接触表面的法线作相对旋转时的摩擦。

自润滑(无油润滑)self-lubrication,oilless lubrication

两个相互接触物体,其摩擦表面间不采用润滑剂,而靠其中一个物体的自润滑性能来减少表面间摩擦和磨损的润滑型式。具有自润滑性能的材料有塑性基自润滑复合材料、金属基自润滑材料和粉末冶金自润滑材料等。

气体静压润滑aerostatic lubrication

以受到外压的气体润滑剂形成气膜,隔开相对运动两表面的润滑状态。

注塑成形润滑脱模剂lubricant for drawing of patterns

在非金属材料的注塑成形工艺过程中,为保证制品质量和高生产率而使用的注塑喷剂。其基本组分主要包括:润滑离型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溶剂及喷射剂等。

电浸蚀磨损electroerosive wear

由电流放电作用引起的表面磨损,又称电火花侵蚀。

单线式润滑系统single-line lubricating system

润滑剂在间歇压力作用下,通过单一的主管路供送至分配器,然后送往各润滑点的集中润滑系统。

弹性流体动压(力)润滑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相对运动两表面之间的摩擦和流体润滑剂膜的厚度,取决于表面弹性变形以及润滑剂在表面接触区的流变特性的润滑状态。

恩氏粘度Engler viscosity

工业上用的一种相对粘度。在规定温度下,200毫升的待测液体从恩氏粘度计小孔中流出所需的时间(以秒计)与20度同体积的蒸馏水在同样条件下流出所需的时间(以秒计)之比。恩氏粘氏的符号为0Et。

动密封dynamic seal

结合面发生相对运动的密封。

稠度consistency

稠度是反映润滑脂稀稠程度的一个指标。测量时,可用一标准锥针入保持为25度的样品油脂中,根据5秒钟后的针入深度来测定。

粘度――温度特性viscosity-temperature property

润滑油粘度随而变化的程度。一般,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

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

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而约定的指标。粘度指数愈高,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愈小。润

滑油的粘度指数是通过两种标准油相比较得出的。可按下式计算:粘度指数=(L-U)/(L-H)*100%,式中:U-试验油在37.8度(100F)时的粘度,赛氏秒。L-粘度指数为零的标准油在37.8度时的粘度,赛氏秒。H-粘度指数为100的标准油在37.8度时的粘度,赛氏秒。

粘度-压力特性viscosity-pressure property

润滑油的粘度随压力而变化的性能。一般,压力愈高,润滑油的粘度也愈大。

粘度viscosity

液体,半流体或半固体状态物质抵抗流动的体积特性,它表示上述的质在受外力作用而流动时分子间所呈现的内摩擦或流动内阻力。粘度的大小可用各种粘度单位来表示,常用粘度单位有运动粘度、动力粘度、恩氏粘度、雷氏粘度和赛氏通用粘度。我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通常采用运动粘度和恩氏粘度单位,英美国家则广泛使用雷氏粘度和赛氏通用粘度单位。

赛氏通用粘度Saybolt universal viscosity

60毫升液体在测定温度下流经赛氏通用粘度计的小标准孔所需的时间(秒)。

润滑“五定” "five fixation" of lubrication

五定:定人(定人加油);定时(定时换油);定点(定点给油);定质(定质选油);定量(定量用油)。

润滑“三过滤” "three-step filtration" of lubricating oil

润滑油在进行油库时要经过过滤,放入润滑容器时要经过过滤。加入设备时也要经过过滤,合称润滑三过滤。

润滑油性能properties of lubricating oil

润滑油的性能是反映润滑油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有:良好的润滑性;良好的流动性;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尽可能小的腐蚀性;与可能接触的橡胶制件等的相容性;良好的消泡性;良好的抗乳化性等。

倾点(流点)pour point

间接表示润滑油贮运和使用时低温流动性的指标。低温时石腊基油中的石腊开始形成结晶,在油中成为网状结构,使润滑油失去流动性能,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油的倾点。它一般高于凝点2度~4度。

雷氏粘度Redwood viscosity

50毫升液体在测定温度下流经雷氏粘度计标准孔(直径1.5毫米、管长10毫米)所需的时间(秒)。雷氏粘度的符号为R。注:1.雷氏一号(R1)粘度的测定温度为70、100、140和200F。2.雷氏二号(R2)粘度适于用作粘稠油的粘度单位。

凝点solidification point

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以度表示。

机械密封mechanical seal

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润滑流体压力或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润滑流体泄露的装置。

极压性能extreme pressure properties

极压性能也称极压抗磨性,是衡量润滑油在苛刻的作业条件下防止或减少运动摩擦部件磨损、擦伤或胶合的润滑能力的指标。

挤压型密封exclusion seal

借密封圈的压缩,产生接触压力而达到密封作用的密封。如:用各种橡胶类密封圈的密封。

静密封static seal

结合面相对静止的密封。

开口(杯)闪点open cup flash point

油品在规定实验条件下加热,使温度升高,其中一些成分蒸发或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当升到一定温度与空气混合后与火焰接触时能发生瞬间闪火的最低温度叫闪点。用开口杯法测定的闪点为试验火焰横着通过试杯时瞬间闪火的最低最度,称开口(杯)闪点。它主要用于测定重质润滑油或深色石油产品的闪点。

絮点floc point

在试验条件下,油品与氟氯烷的单一相冷却至有少量的石蜡小粒絮状出现时所需之最高温度。

滴点drop point

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或半固体石油产品达到一定流动性时的最低温度,以度表示。

分散性dispersancy

内燃机油分散或悬浮不溶物的能力,使这些物质在油通过滤网时能除去。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原子)监测技术radio isotope monitor technique

使用热中子或回旋加速器产生的带电质子核粒辐照活化零件,然后进行磨损监测。所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薄层活化示差法;浓度法;滤油器流通法。

磁塞监测技术magnet plug monitor technique

在润滑系统中装设磁塞来吸引润滑油中的磨损颗粒,通过定期分析磨屑的大小、数量和形状,有助于分析机器磨损发展趋势以及目前磨损状态的监测技术。

齿轮润滑剂承载能力试验loadcarrying capacity testing of gear lubricant 在规定条件下,应用齿轮试验机评价齿轮油试样的承载能力(极压性)。

闭口(杯)闪点close cup flash point

按测定闪点的规范,用闭口杯法测定闪点时,将试验火焰引入杯内时的瞬间闪火的最低温度。闭口(杯)闪点主要用于测定蒸发性较大的燃料和轻质润滑油(一般闪点在150度以下)的闪点。

中和值neutral number

油品的酸值和碱值的习惯统称,油品酸碱性的量度,以中和一定重量的油品所需的碱或酸的相关当量来表示的数值。

粘―温特性试验机viscosity-temperature property tester 用于评定导轨润滑油的抗粘一温性能(即防爬行性能)的一种试验机。

油泥sludge

1、油中具有形成沉淀物倾向的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聚集体。

2、内燃机的氧化产物、碳、水分和外界固体物质在低温时形成的油膏状凝聚物。

氧化安定性oxidation stability

润滑剂抵抗氧化变质的性能。

梯姆肯试验机Timken tester

一种环块式线接触(平面一圆筒)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机。主要用于测试润滑剂的极压油膜强度、耐负荷、抗磨损性能及摩擦系数等。国产的梯姆肯试验机为MK―1型。

铁谱监测技术ferrography monitor technique

是一种从润滑中分离和分析磨损磨粒的监测技术。该技术首先应用铁谱仪将润滑油样中的磨粒制成铁谱片,然后借助于光学或电子显微镜,确定磨损微粒或碎片的形状、尺寸、数量以及材料成分,从而判别机器的磨损状况和趋势。

污染度pollution degree

污染度是指油品受外界污染、内含杂质量的程度,用重量法测定时,单位为mg/100ml。它是液压油的指标之一,也是抗磨液压油的报废标准之一。

雾点(浊度)cloud point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冷却时,出现雾状结晶或其他固体物质的温度。

相对粘度(条件粘度)ralative viscosity

又称条件粘度,是用各种粘度计所测得的粘度,以条件单位表示。相对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

燃点fire point

在规定条件下,当火焰靠近油品表面的油气和空气混合物时即会着火并持续燃烧至规定

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以度表示。

水分water content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测出的含水量。

水溶性酸或碱water-soluble acid or alkali

将加热到70~80度的油品试样和蒸馏水各50毫升注入同一容器,按规定条件,用两支试管各取出10毫升试液,分别加入甲基橙溶液和酚酞溶液,根据试液之变红色或玫瑰色,来确定油品试样是否含有水溶性酸或碱。

色度colourity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颜色最接近于某一号标准色板(色液)的颜色时所测的结果。

润滑剂相溶性lubricant compatibility

两种或几种润滑剂按任意比例混合,而在使用和贮存中不产生有害效应的能力。

酸值acid number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中和―克油品中酸性物质所需碱量即氢氧化钾毫克数,以mgKOH/g 表示。

四球式试验机four-ball tester

四球机是点接触滑动磨擦试验机,主要用于评定处于极压状态的润滑剂的承载能力,如油膜强度、抗咬粘性能等,以牛顿(N)表示。这种试验机广泛用于润滑配方的筛选,还可作磨损试验机使用。它由四个球组成,一个可转动的上球与一组(三个)不可转动的下球相接触压紧。一般采用液压加载试验,通过测量下面三个球的磨损量来评定油膜承载能力和磨损性能,或测定卡咬及烧结负荷值。

清净性detergency

内燃机油使不溶物以溶胶状状态分散悬浮于油中,以防止沉淀,保持发动机活塞表面的清洁光亮的能力。

密封适应性seal adaptability

弹性密封体经受油品(主要指液压油)接触时对其尺寸和机械性能影响的程度和适应能力。有时称为橡胶适应性或橡胶安定性。

硫酸灰分sulphuric acid content

国外用来代替灰分的质量指标。其方法是在油样燃烧后,灼烧灰化之前加入少量浓硫酸,使添加剂的金属元素最后转化为硫酸盐。我国也开始采用硫酸灰分,其测定按GB/T2433-88法进行。

ALW试验机Almen-Wieland teste

Almen Wieland试验机有一软钢轴颈,在两块软钢壳体中间以恒定速度旋转,借助于液

压系统分阶段增加载荷,直到发生卡咬现象或达到最高负荷为止。该试验能测出卡咬载荷以及摩擦力的大小,并能评定润滑油的润滑性能。

光谱监测技术spectrum monitor technique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发射光谱仪对润滑油料进行光谱分析,通过分析油中金属磨粒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对比不同时期油中金属含量的增加速度,了解设备摩擦副的磨损情况。这种润滑监测技术称光谱监测技术。

灰分ash content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被碳化后的残留物经燃烧所得的无机物,以重量百分数表示。

机械杂质mechanical impurities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过滤后所剩下的固体物质,以重量面分比表示。

机械安定性mechanical stability

表示润滑脂受机械作用后其稠度改变的程度。按润滑脂滚筒安定性测法进行测定,测定试验前后润滑脂的工作针入度的变化来衡量该试样的机械安定性。它取决于稠化剂纤维本身的强度、纤维间接触点的吸附力和稠化剂浓度。

积碳carbon deposit

燃料润滑油在高温下的产物,能牢固地粘附在金属表面上。

环烷酸铅lead naphthenate

一种可溶于油中的物质,加到润滑油中或润滑脂中能增加其极压性能。

剪切安定性shear stability

石油产品抵抗剪切作用,保持其粘度和粘度有关的性质不变的能力。

绝缘强度(介电强度)dielectric strength

在规定条件下,电器用油(或其它绝缘材料)被击穿的电压除以施加电压的两电极间的距离,以千伏/厘米表示。

绝对粘度absolute viscosity

润滑油粘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分为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一般,动力粘度简称粘度。

胶体安定性colloid stability

润滑脂在贮存中避免胶体分解,防止液体润滑油被析出的能力。测定方法有加压分油、漏斗分油及锥网分油三种。

克氏开口闪点测定器Cleveland open cup tester

测量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仪器。主要测量闪点为99度以上的石油产品。

抗泡性anti-foaming property

抗泡性是指油品中通入空气时,或搅拌时发泡体积的大小及消泡的快慢等性能。

抗乳化性anti-emulsifying property

油品的抗乳化性是指防止油的乳化,或一旦乳化但经过静置油水能迅速分离的性质。

抗烧结值anti-sintering number

抗烧结值是在四球式试验机上测得的评价润滑油的润滑性能的指标,常用Pb值和Ps 值表示。其中,Pb值为临界负荷,又称最大无卡咬负荷或最高油膜强度,表示钢球不发生卡咬的最高负荷;Ps值为烧结负荷,是使钢球发生烧结时的最低负荷,表示润滑油膜的极限工作能力。

抗腐蚀性anticorrsion property

润滑油能防止或延缓金属发生腐蚀的性能。

浊点cloud point

在规定条件下,清晰的液体石油产品由于蜡晶体的出现而呈雾状或浑浊时的温度,以度表示。

最大无卡咬负荷maximum nonseizure load

用四球法测定润滑剂极压性能时,在规定条件下不发生卡咬的最高负荷,以牛顿(或kg)表示。有时称为最高油膜强度。

总酸值(TAN)total acid number

为中和1克润滑油样品中所有的酸性组分(含强酸与弱酸)所需要的碱量,以氢氧化钾的含量毫克数即mgKOG/g表示。通常所说的酸性值即指总酸值。

总碱值(TBN)total base number

在规定条件下,中和存在于1克油样中全部碱组分(含强碱与弱碱)所需要的酸量,换算成等当量的碱量,以mgKOH/g表示。通常所说的碱值即指总碱值。

锥入度(针入度)penetration

标准针锥在规定质量(150±0.25克)、时间(5秒)和温度(25度)的条件下沉入标准杯内润滑脂中的深度,以每0.1mm的深度作针入度的单位。针入度值愈大,表示润滑脂稠度愈小,反之稠度愈大。

摩擦磨损与润滑题库

第一章绪论(5) 1、摩擦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包括设计和计算、润滑材料和润滑方法,摩擦材料和表面状态以及摩擦故障诊断、监测和预报等。 2、摩擦学的一般定义是:“关于相对运动中相互作用表面的科学、技术及有关的实践”。通常也理解为包括摩擦、磨损和润滑在的一门跨学科的科学。 3、摩擦学研究的对象很广泛,概括说研究摩擦、磨损(包括材料转移)和润滑(包括固体润滑)的原理及其应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八方面: (1).摩擦学现象的作用机理。 (2).材料的摩擦学特性。 (3).摩擦学元件(包括人体人工关节)的特性与设计以及摩擦学失效分析。 (4).摩擦材料。 (5).润滑材料。 (6).摩擦学状态的测试技术与仪器设备。 (7).机器设备摩擦学失效状态的在线检测与监控以及早期预报与诊断。 (8).摩擦学数据库与知识库。 4、摩擦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黑箱法 只知其输入值和输出值,但不知其部结构的系统称为‘黑箱’。 (2)、系统辨识方法: 通过对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的测量和处理,以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即系统辨识方法。 (3)、相关法 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材料的摩擦学性能Pt与材料表面组织结构参数Si相关性的函数关系的一种方法,即:F(Pt,S1,S2, )=0 第二章固体的表面性质(15) 1、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 (1)、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加工过程固有误差引起表面对设计要求的形状偏差,用表面波纹度、表面粗糙度描述(2)、表面波纹度 切削加工过程中系统有害振动引起的表面波纹(波高h、波距s) 宏观粗糙度h /s≈1:40 ;s一般1~10mm (3)、表面粗糙度 不象波纹度那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距较大、波高较小 实际轮廓 粗糙度 波纹度 表面形貌

摩擦磨损与润滑试卷A答案

2

触时,瞬间闪火的最低温度为该油的闪点。(1分)若闪火时间长达5秒,则该温度即为这种润滑油的燃点。(1分) 8、固体润滑剂 答:为防止与保护相互运动的表面不受损害,以及减少摩擦副的摩擦与磨损而在运动表面使用的粉末状或薄膜状的固体物质,即叫固体润滑剂 9、强制润滑 答:用油泵将润滑油等输送到需润滑的机件部位的方法叫强制润滑。 10、摩擦学及摩擦学的研究对象 答:研究发生在作相对运动的表面(界面)上的各种现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1分)。研究对象摩擦、磨损(包括材料转移)和润滑(包括固体润滑)的原理及其应用。(1分)。 二、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通常所说的表面形状误差是由加工过程的(固有误差)引起的与要求形状的偏差。 2、两个粗糙表面的接触通常是一个(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并存的混合系统。 3、大气中很少遇到纯净表面,金属表面总有一层膜,它可能是(氧化膜)或(污染膜)。 4、粘着磨损按磨损程度分为(轻微磨损)(涂抹)、(刮伤)、(胶合)和(咬死)五种。 5、在接触疲劳强度的基本准则中,(最大剪应力max 45. )准则应用更广泛。 6、机器零件典型磨损过程分为(磨合)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事故磨损)阶段 7、恒量磨损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磨损率),经常采用的有(三)种。 8、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在液体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即流体膜的(剪切阻力)。 9、润滑油的基本构成成分时(基础油)和(添加剂)。 10、润滑脂的基本组分是(基础油)、(稠化剂)、(添加剂)和(稳定剂)。 三、 问答题(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古典摩擦理论有哪几种? 答:1)机械咬合理论。2)分子吸引理论。3)库仑摩擦定律。 2、如何依据ψ判断表面接触状态? 答:表面粗糙度Rq 增加时,ψ也增大,表示微凸体接触部分容易过渡到塑性变形。 ψ<0.6―――完全弹性接触(1分) ψ>10―――完全塑性接触(1分) 0.6≤ψ≤10―――弹性和塑性变形同时存在(2分) 3、磨损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 答:磨损是由于机械作用和(或)化学反应(包括热化学、电化学和力化学等反应),在固体的摩擦表面上产生的一种材料逐渐损耗的现象,这种损耗主要表现为固体表面尺寸和(或)形状的改变。(2分) 磨损的三个主要特征:1) 磨损是发生在物体上的一种表面现象;2) 磨损是发生在物体摩擦表面上的一种现象,其接触表面必须有相对运动;3) 磨损必然产生物质损耗(包括材料转移),而且它是具有时变特征的渐进的动态过程。(2分) 4、选择润滑方法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选择润滑方法时应考虑载荷、速度、摩擦副的运动形式与分布、所选润滑剂的种 类、供给量、机器的结构、精密程度和工作环境等。(1分)

摩擦磨损与润滑

表面的三维形貌图 微凸体微观粗糙度 宏观粗糙度 粗糙表面的二维图 表面上的微小凸起部分称微凸体。如经过抛光研磨等加工,粗糙度显示出各向同性。

实际固体工程 表面特征往往 是以上述三种 几何形状误差 的组合形式出 现的。 4.表面微凸体 用触针式表面轮廓仪可直接测得表面的起伏不平。不过因其高度方向的放大比例远大于平面方向的。故所得图形并不能反映峰谷起伏的实际形状。而用电子显微镜观测到的表面,因其各向放大比例相等而比较真实。 由电子显微镜观测到的图形可以看到,表面上的峰与谷实际上是比较平缓的,因此人们通常取微凸体为近似的半球状、锥状或柱状来进行几何因正态分布曲线高度Z i 微凸体的高度分布曲线 凡经过一般机械加工的表 面,其微凸体高度的分布通 常接近于正态分布(高斯分 ∞±正态分布曲线理论上应延伸到处。 的范围内已包括了99.5%的高度(σ为分布的标准差)。

根据固体物理的观点,结晶固体表面是晶体

在两个方向延伸的缺陷成为面缺陷,也称为 金属一般是多晶体,它是有许多晶粒组成,因而存在晶粒边界面。晶界面就是一种面缺陷。此外由两个不同相之间形成的相界面也是一种面 表面结构缺陷模型立方晶系中几个可能滑移的晶面 三、金属表面层的结构组成 金属表面层一般由金属表面以上的外表

内表面层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冷硬层和变形层。 是在表面加工时,由于表面分 子层熔化和流动而形成的一种非结晶层或具有非常 细的一层结晶组织(厚度约0.1μm)。 变形层是由于表面加工产 生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以及局部高温使晶格扭曲变 形而形成的一种加工硬化层 界面是固、液、气三 相中的两个物相之间相接 触的交接部分。它不是一 个简单的几何平面,而是 从某一物相过渡到另一物 相的界面区或称界面相。 有一定的厚度(约几个分子厚); 有与相邻的本体相完全不同的结构 一般宏观界面有五种类型,由于气体 与气体可以完全混合,因而在气体之 间一般不存在稳定的界面。

摩擦磨损与润滑试卷A-答案

内蒙古科技大学考试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摩擦、磨损与润滑考试班级:机械09—1-9 : 一.名词解释(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答:磨粒磨损是指在摩擦过程中,由于摩擦表面上硬的微突体或摩擦界面上的硬颗粒而引起材料损耗的一种磨损现象。 2.答:所谓赫兹接触指得是圆弧形物体的接触。这一理论将弹性物体的接触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处理,并假设①材料完全弹性②表面光滑③接触物体没有相对滑动④接触物体不传递切向力。 3.答:固体表面形貌的含义:是指描述固体表面特征的量,又称表面图形,表面结构、表面粗糙度或表面光洁度,它是研究固体表面几何形状的细节。 4.答:指两摩擦表面之间存在着一层与工作介质性质不同的薄膜——边界膜的摩擦润滑状态。 5.答:指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油的一系列给、排油及其附属装置的总称。 6.答:为了改善和提高润滑剂的性能,或使之获得某种新的性能而添加到润滑剂中的化学物质。 7.答:粘着原理认为,在载荷作用下两表面接触时,某些接触点的单

位压力很大产生的塑性变形,致使这些点形成冷焊结点。当摩擦副滑动时,克服摩擦阻力的切向里必须首先剪开结点,与此同时还要克服犁沟阻力。因此摩擦力为两种阻力之合。 8.答:滚动体不传递或传递很小的切向力沿另一个表面滚动,称为自由滚动。 9.答:滚动摩擦是指在力矩作用下,物体沿接触表面滚动时的摩擦。10.答:是指由含有减磨剂、抗氧剂等多效添加剂,以精制石油润滑油或合成油作为基础油,用锂基,复合锂基或聚尿化合物等稠化剂制成的。 二.填空(10个空每空2分共20分) 1.疲劳;2.磨损;3.内摩擦;4.不断损失;5.化学方法;6.矿物油;7.微观滑动、弹性滞后、塑性变形、粘着效应; 三.问答(8小题每题2.5分共20分) 1.答:(1)油润滑;(2)脂润滑;(3)固体润滑(低速、高低温、真空、辐射、腐蚀);(4)气体润滑。 2.答:(1)粘着磨损或粘附磨损;(2)磨料磨损或磨粒磨损;(3)疲劳磨损或表面疲劳磨损;(4)腐蚀磨损或摩擦-化学磨损。(5)其他。包括侵蚀磨损或冲蚀磨损和微动磨损等。

摩擦与磨损(优.选)

表面摩擦与磨损 一、摩擦与磨损的定义 摩擦的定义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切相面见间产生切向的运动阻力,这一阻力又称为摩擦力。磨损的定义是:任一工作表面的物质,由于表面相对运动而不断损失的现象。 据估计消耗在摩擦过程中的能量约占世界工业能耗的30%。在机器工作过程中,磨损会造成零件的表面形状和尺寸缓慢而连续损坏,使得机器的工作性能与可靠性逐渐降低,甚至可能导致零件的突然破坏。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摩擦现象进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已在一些机器或零件的设计中考虑了磨损寿命问题。在零件的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加工制造、表面强化处理、润滑剂的选用、操作与维修等方面采取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零件的摩擦磨损问题,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减少能量损失,降低材料消耗,保证机器工作的可靠性。 二、摩擦的分类及评价方法 在机器工作时,零件之间不但相互接触,而且接触的表面之间还存在着相对运动。从摩擦学的角度看,这种存在相互运动的接触面可以看作为摩擦副。有四种摩擦分类方式:按照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分类、按照摩擦副的运动形式分类、按照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状态分类、按照摩擦副所处的工况条件分类。这里主要以根据摩擦副之间的状态不同分类,摩擦可以分为: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和混合摩擦,如图2-1所示。 图2-1 摩擦状态

1、干摩擦 当摩擦副表面间不加任何润滑剂时,将出现固体表面直接接触的摩擦(见图2-1a),工程上称为干摩擦。此时,两摩擦表面间的相对运动将消耗大量的能量并造成严重的表面磨损。这种摩擦状态是失效,在机器工作时是不允许出现的。由于任何零件的表面都会因为氧化而形成氧化膜或被润滑油所湿润,所以在工程实际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干摩擦。 2 、边界摩擦 当摩擦副表面间有润滑油存在时,由于润滑油与金属表面间的物理吸附作用和化学吸附作用,润滑油会在金属表面上形成极薄的边界膜。边界膜的厚度非常小,通常只有几个分子到十几个分子厚,不足以将微观不平的两金属表面分隔开,所以相互运动时,金属表面的微凸出部分将发生接触,这种状态称为边界摩擦(见图2-1b)。当摩擦副表面覆盖一层边界膜后,虽然表面磨损不能消除,但可以起着减小摩擦与减轻磨损的作用。与干摩擦状态相比,边界摩擦状态时的摩擦系数要小的多。 在机器工作时,零件的工作温度、速度和载荷大小等因素都会对边界膜产生影响,甚至造成边界膜破裂。因此,在边界摩擦状态下,保持边界膜不破裂十分重要。在工程中,经常通过合理地设计摩擦副的形状,选择合适的摩擦副材料与润滑剂,降低表面粗糙度,在润滑剂中加入适当的油性添加剂和极压添加剂等措施来提高边界膜的强度。 3 、流体摩擦 当摩擦副表面间形成的油膜厚度达到足以将两个表面的微凸出部分完全分开时,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就转变为油膜之间的摩擦,这称为流体摩擦(见图2-1c)。形成流体摩擦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液压系统向摩擦面之间供给压力油,强制形成压力油膜隔开摩擦表面,这称为流体静压摩擦;二是通过两摩擦表面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压力油膜隔开摩擦表面,这称为流体动压摩擦。流体摩擦是在流体内部的分子间进行的,所以摩擦系数极小。 4 、混合摩擦 当摩擦副表面间处在边界摩擦与流体摩擦的混合状态时,称为混合摩擦。在一般机器中,摩擦表面多处于混合摩擦状态(见图2-1d)。混合摩擦时,表面间的微凸出部分仍有直接接触,磨损仍然存在。但是,由于混合摩擦时的流体膜厚度要比边界摩擦时的厚,减小了微凸出部分的接触数量,同时增加了流体膜承载的比例,所以混合摩擦状态时的摩擦系数要比边界摩擦时小得多。 三、磨损的分类及评价方法 摩擦副表面间的摩擦造成表面材料逐渐地损失的现象称为磨损。零件表面磨损后不但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如齿轮和滚动轴承的工作噪声增大,而承载能力降

《摩擦磨损与润滑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所谓赫兹接触指得是圆弧形物体的接触。这一理论将弹性物体的接触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处理,并假设①材料完全弹性②表面光滑③接触物体没有相对滑动④接触物体不传递切向力。 2.答:固体表面形貌的含义:是指描述固体表面特征的量,又称表面图形,表面结构、表面粗糙度或表面光洁度,它是研究固体表面几何形状的细节。3.答:摩擦副相对运动时由于固相焊合的作用接触表面的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的现象。 4.答:是指由含有减磨剂、抗氧剂等多效添加剂,以精制石油润滑油或合成油作为基础油,用锂基,复合锂基或聚尿化合物等稠化剂制成的。5.答:指两摩擦表面之间存在着一层与工作介质性质不同的薄膜——边界膜的摩擦润滑状态。 6.答:指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油的一系列给、排油及其附属装置的总称。7.答:滚动物体不传递或传递很小的切向力沿另一个表面滚动,称为自由滚动。 8.答:为了改善和提高润滑剂的性能,或使之获得某种新的性能而添加到润滑剂中的化学物质。 9.答:粘着原理认为,在载荷作用下两表面接触时,某些接触点的单位压力很大产生的塑性变形,致使这些点形成冷焊结点。当摩擦副滑动时,克服摩擦阻力的切向里必须首先剪开结点,与此同时还要克服犁沟阻力。因此摩擦力为两种阻力之合。 10.答:滚动摩擦是指在力矩作用下,物体沿接触表面滚动时的摩擦。二.填空 1.疲劳;2.磨损;3.内摩擦;4.粘温特性;5.化学方法;6.矿物油;7.线磨损、体积磨损、重量磨损、磨损率、相对磨损率;8.不断损失;9.工作条件、摩擦副的结构条件、其他因素;10.微观滑动、弹性滞后、塑性变形、粘着效应;三.问答 1.答:分为粘着摩擦、磨料摩擦、疲劳摩擦、腐蚀摩擦、微动摩擦、冲蚀摩擦、气蚀摩擦。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第二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一、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会分析摩擦副类型,会选择润滑方式及润滑剂类型 2.会选择密封方式 (二)知识目标 1.掌握摩擦副分类及基本性质、磨损过程及润滑的类型及润滑剂类型 2.掌握密封方式的选择 二、教学内容 1.摩擦与磨损 2.润滑 3.密封方法及装置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润滑方式及润滑剂类型的选择。 2.密封方法的确定。 (二)难点 密封方法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应用工程实例讲解,总结归纳式教学。 2.1 摩擦与磨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摩擦、磨损的研究已经形成一门新的学科领域——摩擦学。为了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及延长机械零件的寿命,润滑是必不可少的。 摩擦:两接触的物体在接触表面间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阻碍其发生相对运动的现象叫摩擦 磨损:由于摩擦引起的摩擦能耗和导致表面材料的不断损耗或转移,即形成磨损。使零件的表面形状与尺寸遭到缓慢而连续破坏→精度、可靠性↓效率↓直至破坏。 润滑: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一种有效手段。 2.1.1 摩擦及其分类

按运动状态,摩擦分静摩擦和动摩擦。 根据摩擦面间存在润滑剂的状况,摩擦分干摩擦、边界摩擦、液体摩擦、混合摩擦。(如图所示)。 1、干摩擦 两摩擦表面直接接触,不加入任何润滑剂的摩擦。 干摩擦状态产生较大的摩擦功耗及严重的磨损,因此应严禁出现这种摩擦。 2、液体摩擦 摩擦表面间的润滑膜厚度大到足以将两个表面的轮廓完全隔开时,即形成了全液体摩擦,是理想摩擦状态。 3、边界摩擦 两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使其处于干摩擦和液体摩擦之间的状态。边界膜起润滑作用。 4、混合摩擦 处于干摩擦、液体摩擦与边界摩擦的混合状态。 2.1.2 磨损及其过程 磨损是摩擦的直接结果,使材料损耗 ↓,工作精度↓,可靠性↓。 典型的磨损过程: 1、磨合磨损过程:形成一个稳定的表面粗糙度,且在以后过程中,此粗糙度不会继续改变,所占时间比率较小。 2、稳定磨损阶段:经磨合的摩擦表面加工硬化,形成了稳定的表面粗糙度,摩擦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磨损较缓习——该段时间长短反映零件的寿命。 3、急剧磨损阶段:经稳定磨损后,零件表面破坏,运动副间隙增大→动载、振动→润滑状态改变→温升↑→使磨损速度急剧上升→直至零件失效

摩擦磨损与润滑.

腐蚀磨损corrosive wear 金属表面在磨擦过程中与周围介质在化学与电化学反应作用下产生的磨损过程。 干摩擦dry friction 两物体间名义上无任何形式的润滑剂存在时的摩擦。严格地说,干摩擦时在接触表面上无任何其他介质,如湿气及自然污染膜。 分散润滑individual point lubrication 使用便携式工具向润滑点手动加油的润滑方式。 防锈添加剂anti-rust additive,rust preventive additive 能防止金属机件生锈,延迟或限制生锈时间,减轻生锈程度的添加剂。 动磨擦kinetic friction 相对运动两表面之间的磨擦。此时的磨擦系数称为动磨擦系数。 多效添加剂multipurpose additive 能同时改善油品两种性能以上的添加剂。 多用途润滑脂multipurpose grease 适合于多种用途的润滑脂。可用于润滑汽车中的底盘齿轮轴承、万向节和水泵等。 多线式润滑系统multiline lubricating system 油泵的多个出油口,各有一条管路直接将定量的润滑剂供送至各润滑点的集中润滑系统。 稠化剂densifier 能提高润滑油、液压油或润滑脂的粘度或稠度的物质。 冲击磨损impact wear 是一种磨料磨损类型,磨料垂直或以一定的倾角落在材料表面上。其情况与冲蚀磨损很相似,但局部应力要高得多。 沉积膜deposit film 润滑油中某程组分沉积在摩擦表面上形成的边界膜。 冲刷磨损erosive wear 摩擦表面经受高速介质(液、气流或液、气流中夹带砂粒)的冲刷作用而导致表面材料磨损的现象。 边界润滑boundary lubricatio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