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宏观环境管理: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制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

3、微观环境管理:指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4、污染限期治理(环境管理中最为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对特定区域内的重点环境问题采取的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

填空:

1、环境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种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

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2、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积极采用适

宜规模的、先进的、经济的治理技术。(or选择)

3、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4、行为主体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5、按规划期划分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6、资源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资源政策,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目的,以实现可

再生资源的恢复与扩大再生产、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使用和替代资源开发为内容的环境管理。

选择:

1、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人是各种行为的实施主体,是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

2、对于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主要指自然资源;广义的则包括社会资源和

经济资源。

3、区域环境管理是以行政区划为归属边界,以特定区域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区域内环境

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

4、“老三项”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管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5、“三同时”管理制度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简答:

1、宏观环境管理与微观环境管理的区别?

宏观环境管理是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实施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微观环境管理是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实施主体是环保部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的系统关系,其中,宏观环境管理高度统一,微观环境管理非常具体;微观环境管理以宏观环境管理为指导,是宏观环境管理的细化与具体化;离开微观环境管理,宏观环境管理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在这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是宏观环境管理与微观环境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新形势下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环境管理的切入点。

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一)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区别} (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促进环境目标的实现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关系?

(一)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二)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三)在现代环境管理中,规划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四)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

4、环境规划的目的:在于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止资源破坏,从而保护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

5、环境管理的目的:具体说就是通过对可持续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

和谐共进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

6、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可操作性、广泛性和群众性

7、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原则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五)系统原则(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8、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涉及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其管理内容必然是广泛的、复杂的。

9、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的发展历程P28-31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

2、区域复合生态系统:指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要素(生物要素、非生物要素)和人类的

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3、环境政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的延伸和具体化,是诱导、协调环境政策

调控对象的观念和行为的准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定向管理手段。

4、环境政策执行:是指将研究制订的环境政策方案付诸实施,使政策内容变为现实,以实

现预期政策目标的动态过程。

填空

1、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生产、生活、还原三个功能

2、按横向原则进行分类的环境政策,有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保护技术政策和环境管理政策。

3、环境政策主要具有诱导、约束和协调的功能。

选择

1、输入变量:对人地系统施加影响因素,又可进一步分为不可控变量和可控变量两种。

2、人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或称为开放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对这一系统进

行研究,仅靠常规方法(如模型方法、空间规划方法)是不见效的,其正确而又有效的

方法目前只能是综合集成法。所以综合集成法必然要成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有效方法和

途径。

简答

1、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需求性原则

2、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

(一)人类是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主体(二)区域复合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不完全的系统(三)区域复合生态系统是高效率的人工经济生态系统(四)区域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生态系统

3、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可分为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亚系统

1)社会亚系统包括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2)经济亚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的各个环节 3)自然亚系统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

4、区域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管理的关系?(p59)

生态导向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绝不只是单纯追求完美的自然环境,而应以人与自然相和谐,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所以它的研究视野就不应是只局限于物质环境上,而是要扩展到人与自然共荣、共存、共生的复合系统。它的规划目标和评价标准要以社会、经济和自然三方面来衡量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它的规划方法应广泛应用和吸收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手段,去模拟、设计和调控系统内的生态关系,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调控对策。其本质就是以人类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出发,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以自然生态优先原则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系统向更有序、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

5、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原则:

整体有序原则、循环再生原则、相生相克原则、反馈平衡原则、持续自生原则、多样性及主导原则

论述

1.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途径:

①生态关系的建立与协调就是采用生态工程的方法,规划和调控复合生态系统,形成协调

共生的系统结构,发挥高效的整体功能。②生态意识的普及与提高。③制定促进复合生态系统发展的生态政策。④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⑤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

2、环境预测: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为提出防治环境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环境的对策提供依据。

3、功能区是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单元。事实上,环境功能区也常是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性功能区。

4、环境规划管理方案的决策:就是人们在预定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等生产实践活动中,按照一定的环境规划管理目标,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作出实现环境规划管理目标的若干决策方案或指令,从中选出最优决策方案的过程。

填空

1、确定环境规划与管理目标的方法:定量、定性、半定量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2、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从内容上看有数量方面的指标、质量方面的指标和管理方面的指标;从表现形式上看有总量控制指标和浓度控制指标;从复杂程度上看有综合性指标和单项指标;从范围上看有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从低位和作用上看有决策指标、评价指标和考核指标;从其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上看有指令性规划指标、指导性规划指标和相应性指标。

3、环境评价的内容包括自然环境评价、经济和社会评价、污染评价。

选择

1、环境质量目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噪声控制目标以及生态环

境目标。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包括: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如SO

、烟尘、工业粉尘总排放量;

2

-N;固体废物总量控制指标如工业固体废物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如COD、BOD、TN、TP、NH

3

总量。

3、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

4、按照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将环境空气质量分为三类功能区: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名胜古迹、疗养地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区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特定工业区、交通枢纽干线等地区。

5、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将地表水环境划分为五类水域: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6、0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要求昼间的等效声级低于50dB,夜间低于40dB。

7、环境规划管理实施的手段按其起作用方式可以分为直接管制手段、经济调控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四大类。

简答

1、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社会和经济损失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2、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的目的如下: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合理布局、落实环境目标、科学使用环境投资,使治理方案有效实施得到保证、可使各种法制制度得到正确实施。

3、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的内容:

1)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使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2)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3)在各功能区内,根据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流与环境信息流。4)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将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作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4、方案的开发设计阶段?

①分析调查评价结果②分析预测的结果③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以明确显示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④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⑤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

6、环境规划管理的决策过程对规划方案的要求?

①编制的环境规划管理方案要求具有弹性②编制的方案要具有应用导向性③编制的环境规划管理方案要具有衔接性与延续性④编制的环境规划要具有时序性和阶段性⑤环境规划管理方案编制的始终要体现民主性

第四章

名词解释

1、环境的灰色预测:就是基于灰色建模理论,即在GM(1,1)模型基础上进行的预测,它通过GM(1,1)模型去预测某一序列数据间的动态关系。按照其预测问题的特征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数列预测、灾变预测、拓扑预测和系统预测。

2、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在城市边界区域范围内,通过有效的措施,把排入区域的污染

物总量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使其达到预定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环境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

3、容量总量控制:把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受纳环境具体功能所对应的环境标准范围内。

4、行业总量控制:从行业生产工艺着手,通过控制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的投入种类与数量和预防污染物的产生,使排放的污染物总量限制在管理目标所规定的限额之内。

5、费用效益分析最初是作为国外评价公共事业部门投资的一种方法发展起来的,后来这种方法被引入到环境领域,作为识别和度量各种项目方案或规划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系统方法。

选择

1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必须建立在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这一点也是马尔可夫预测方法预测环境事件的一个最为基本的条件。

2.确定性问题的决策方法有很多,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等方法。

3.经济净现值是反映规划与管理方案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绝对指标。

4.一般情况下,优先选择净限值率高的方案。

简答

1环境预测工作的展开需包括确定预测目标、收集整理有关资料、选择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评价预测模型、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等7个主要步骤。

2、系统分析主要内容包括:调查收集有关统计的情况与统计数据;了解用户提出的要求,目的与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系统的基本问题与主要问题,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变量与主要变量;初步划定系统的界限,并确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输入变量;确定系统行为的参考模式等。

3、构成一个确定型决策问题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一是存在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二是存在一个明确的自然状态;三是存在可供决策者选择的多个行动方案;四是可求得各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损益值。

计算

1一元回归模型求系数P120

2一次指数平滑法模型P121

3线性规划P134

4对计算出的备选方案的费用和效益进行贴现P157

5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评价及选择P158

第五章

名词解释

1.水环境容量: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量

2.一般等比分配:所有参加排污负荷分配的水污染源,以排放现状为基础,按相同削减比例分配允许排放负荷。

3.清洁生产: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风险。

选择

1.水环境容量是水环境的自然规律参数与社会效益参数的多变函数,反映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2.对较小的河流或者研究范围较大、流程较长的大河,允许不考虑混合过程或设定混合距离,可按一维问题处理,在河系于排污口概化基础上计算。对于计算范围较短的大江大河,需考虑其混合过程时,应按二维概化条件计算。

3.排污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就是利用数学规划方法,科学组织污染物的排放或协调各个治理环节,以便用最小的费用达到所规定的水质目标。

4.区域最优化处理,为使系统总费用最低,区域最优化处理既考虑污水处理厂最佳位置和水环境容量,又要考虑每座污水处理厂最佳处理效率;既充分发挥污水处理系统效能,又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

5.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染物质降解是生物处理法的本质,此方法对废水净化能力强、费用低廉、运行可靠性好,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手段。

6.若干化学物质有絮凝、杀藻和除臭等功能,有利于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改善水体感官效果。

7.在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框架中,属强制性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19项。

简答

1.影响水环境容量的因数:水体特征、污染物特性、水质目标、排污方式

3.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①控制与削减污染物排放量②对污染排放进行时空动态调整③提高水体净化能力④控制水体内源污染

2.控制与削减污染物排放量:①调整产业结构与规模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强度

③建设市政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④发展污水生态处理工程

论述

1.对一个具体的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目标而言,应该遵循以下要求①具有一般规划目标的共性

②与涉水社会经济活动相协调③保证可操作性④满足先进性与前瞻性的要求

计算

1.一般等比分配P188

第六章

名词解释

1.大气允许排放总量:在污染严重、污染源集中的区域或重点保护的区域范围内,通过有效的措施,把排入这一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使其达到预定环境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

2.目标总量控制:把允许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管理目标所规定的范围内。

3.“三同时”制度:区域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将区域大气环境污染控制设施建设纳入区域基本建设程序。

填空

1.在环境规划中进行功能区的划分,一是为了合理布局,二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三是为了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2.国内实施的总量控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容量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

3.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按各个污染源对总量控制区域内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或污染物排放量大小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削减污染负荷。

4.绩效方法分配总量主要用于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总量的分配。

选择

1.根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如新经济开发区,绿地等

2.根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如工业区、居民区、科技开发区、教育文化区、开放经济区等。

3.我国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烟尘和SO

2

4从燃烧装置排放的氮氧化物主要以NO形式存在。

5.影响大气自净能力的气象因素,主要有风、湍流和大气稳定度等。

简答

1区域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①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及预测②划分环境功能区③确定大气环境

质量指标④选择规划方法,建立规划模型⑤确定优选方案⑥规划方案的实施

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作用:评价环境质量;作为制定区域内不同地区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的依据;分级、分区、分期管理大气环境的水准,既同一区域内各个地区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在不同时间执行不同级别的标准;便于因地制宜制定综合防治污染的规划。

3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技术和方法:①实现区域大气污染集中控制,降低污染物排放量②加强区域大气污染源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③发展生物净化技术

论述

1.区域大气环境规划纳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P221需展开

①疏通与政府计划部门的联系、争取政府计划部门领导的支持②区域工业污染防治是做好区域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③密切与区域市政建设部门联系,把重大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和生态保护项目列入城市基本建设项目之中,把合适的大气污染控制项目列入国家利用外资项目之中等。④结合区域环境管理制度的推行,把分解的大气环境目标分别纳入有关环境管理计划之中,特别是纳入目标责任制和定量考核工作计划之中。⑤完善区域大气污染控制计划的指标体系、报表制度,使之能符合纳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同时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纳入,注重解决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⑥大气环境规划主要目的是保护区域大气环境,使人们有一个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生活的优美环境。

计算

1.箱式模型确定区域大气环境容量P206

2.烟气抬升高度△h的计算方法P208(跟哪些因数无关)

3.丘陵山区大气污染物容许排放量的计算P210

4.按排放标准计算颗粒物容许排放量p210

5.总排放当量计算P218

第八章

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管理规划以资源最大化、处置费用最小划为目标,对固体废物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进而筛选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以使整个固体废物管理系统良性运转。

2固体废物处理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成为适于运输、储存和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过程。

选择:

1.“三化”即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技术路线包括现状调查、趋势预测、目标和指标设置、规划方案形成与优化、规划方案确定、方案实施及后续管理等6个步骤。

3.固体废物收运费用占整个管理费用的40%—50%

4.“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

5.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包括卫生填埋、焚烧与堆肥,技术比较见表8—3(P286)

6.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P287)

第九章

名词解释

1.行政力量:即依靠社区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及对职能部门的行政领导力量,来实施对社区环境的管理。

2.法律法规:即通过制定各种地方环境法律与法规实现对各部门、各单位及个人的控制与管理。

3.乡镇环境规划: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措施,是以农村县域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环境规划。

4.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的生产(包括原材料的利用)、销售(运输)、使用和后处理这四个阶段,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产品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影响着环境。

填空

1.城市环境规划实施中的管理措施:行政管理、协调管理、监督管理

2.乡镇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编制阶段和报批阶段。

选择

1.社区环境预测主要是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让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社务,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特尔斐法。

2.ISO14001《环境管理系统规范与使用指南》

论述

1.城市环境规划程序:

城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是规划的基础,环境影响预测和规划又存在着相互的强烈作用。当对所规划城市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的现状进行调查评价后,汇总分析出该城市量化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污染状态,在环境预测、功能区划和相应环境标准的综合作用下,产生污染物的最大容许排放量和削减量,这也指导了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的产生,一系列的规划势必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行业发展结构和投资状况,这使得从环境目标、投资能力等方面分别构成了系统的反馈环,促使规划制定者对已初步形成的规划进行修正调节,直到最合理和优化的城市环境规划得以产生。

2.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8项环境管理制度,即:①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②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③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④“三同时”制度⑤排污收费制度⑥限期治理制度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⑧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制度

第十二章

选择

1.一个完整的环境信息系统主要由4部分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环境数据、系统应用人员和组织机构。

名词解释

1.决策支持系统是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1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2.环境功能区划——是指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3.总量控制规划——是指以某一区域或流域为对象,将污染物排放量限制在区域或流域环境容量以内的方法。 4.水环境规划: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5.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 7.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为了了解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8.社区: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9.环境预测: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10.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11.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12.规划协调型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环境状况。13.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14.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15.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16.土地资源:能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利用的土地。 17.固体废弃物: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18.土地开发:指人类采取积极的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或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19.水污染控制系统:是由污染物的产生、输送、处理到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20.集中供热:就是将分散的锅炉以及可以利用的燃烧装置集中起来,代替分散的状态。 21.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2.社区环境评价:是对一个社区的描述和社区自我评价,它的评价内容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指标的评价。23.水环境承载力: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 24.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并能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25. 环境现状评价:根据环境监测资料对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作现状评价。 26.规划方案:为实现相同的规划目标,可以采用的、供比较和选择的方案的集合。27.推荐方案:指由规划编制部门建议实施的规划方案(经过方案的优化)。 28.结构化决策:决策问题结构良好,可用数学模型刻画。 29.循环经济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31.集聚规模经济:指产出和平均投人随经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张承中版课后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江西理工大学)环境规划: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末端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水体的自净过程: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 工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简答题: 1.中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 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 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2.环境统计的范围及其调查方法? 答:涉及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全部条件,包括影响生态平衡的诸因素及变化带来的后果。范围包括:植物动物大气水土地土壤和人类居住区。调查方法:定期普查抽样调查科学估算专项调查 3.地表水环境质量类别及其适应范围? 答: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工程本科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题库

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工程本科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题库一、单选题(共50题,70.0分) 1、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是()。 A.环境保护法 B.海洋环境保护法 C.大气污染防治法 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标准答案:D 2、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中国 标准答案:D 3、提出“人类有权在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良好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的国际环境宣言是( )?。 A.1970年《东京宣言》 B.1972《斯德可尔摩宣言》 C.1982年《内罗毕宣言》 D.1992年《里约宣言》 标准答案:B 4、判断某环境区域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是()。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D.环境基准 标准答案:A 5、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 A.自然资源 B.废弃物 C.商品 D.环境质量 标准答案:A 6、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1)、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2)、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3)的大小排序为()。

A.(1)>(2)>(3) B.(3)>(2)>(1) C.(2)>(3)>(1) 标准答案:A 7、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标准答案:B 8、一般而言,环境权是指()。 A.法院有审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权利 B.国家有管理环境的权利 C.公民享有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 D.企业在获得排污许可后,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 标准答案:C 9、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城市政府 B.发改委 C.环保局 D.监察部门 标准答案:A 10、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dS=dSi+dSe,下列属于环境协调共生的熵变类型是()。 A.dS<0 B.dS>0 C.dS=0 D.不确定 标准答案:A 11、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A.缓冲区 B.实验区 C.核心区 D.外围保护地带 标准答案:C 12、环境管理的核心的管理对象是()。

环境规划管理重点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5.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环境规划的内容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4)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城市生态规划、生态产业园规划、生态规划方法等。 2 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管理模式:包括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和污染预防模式实施过程的环境规划管理等。(2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组织与其环境绩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3)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环境标志等。 (4)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建设项目、城市环境、农村环境、海洋环境、开发区环境等不同类型的环境管理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第二章 1.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环境规划与管理

高纲1243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528 环境规划与管理 河海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以及与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课程。环境规划与管理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环境科学与管理学、系统学、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技术等学科相结合的产物。环境规划与管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政策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下,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侧重于研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学问题。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共分11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类型。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分析了与环境规划与管理密切相关的可持续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环境政策学理论,分析了上述理论与环境规划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论述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指标体系及其类型;提出了环境评价和预测的内容与方法,以及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的目的、依据和内容;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第四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阐述了环境预测与社会经济预测、大气污染预测、水污染预测、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预测的常用方法;阐述了经济环境评价、社会环境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的常用方法;介绍了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第五章为“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四种技术措施;阐述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第六章为“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与类型、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原理;提出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综合防治。第七章为“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的基础、原则、内容、程序;提出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的管理措施;研究了基本农田、林地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的规划类型与管理措施。第八章为“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介绍了固体废物的种类、危害和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技术路线。第九章为“城镇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城市、开发区、社区、工业企业及生态园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规划的编制程序及规划的管理途径和方法。第十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中和决策与公众参与”,阐述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公众参与者类型及公众参与的具体措施。第十一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论述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内容、与相关技术的关系、发展趋势;研究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设计。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083021)研究生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083021)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未来全球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高度责任感,在“知识”、 “能力”、“道德”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级专业人才。 3.具备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 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生态设计、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 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是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组成专业之一,该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是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的专业方向之一。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建立了“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并与美国耶鲁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研究方向 ●环境系统工程 ●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 ●区域及城乡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 ●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 ●环境模拟与区域污染控制 ●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

§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 P.19 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环境管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答: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答: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 1 环境规划的内容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4)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城市生态规划、生态产业园规划、生态规划方法等。 2 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管理模式:包括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末端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 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

工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简答题: 1.中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 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 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2.环境统计的范围及其调查方法? 答:涉及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全部条件,包括影响生态平衡的诸因素及变化带来的后果。范围包括:植物动物大气水土地土壤和人类居住区。调查方法:定期普查抽样调查科学估算专项调查 3.地表水环境质量类别及其适应范围? 答: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083021)研究生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未来全球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高度责任感,在“知识”、 “能力”、“道德”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级专业人才。 3.具备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 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生态设计、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 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是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组成专业之一,该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是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的专业方向之一。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建立了“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并与美国耶鲁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研究方向 ●环境系统工程 ●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 ●区域及城乡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 ●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 ●环境模拟与区域污染控制 ●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

4527环境规划与管理学复习资料

04527环境规划学 复习重点:第一到第六章及第八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内容、技术与方法及应用。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是非或判断题,简答题,单选题,论述题,计算题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市场价格法:直接根据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利用因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损失。2.机会成本法: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对其他产品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益。 3.防护费用法:环境资源破坏时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为防护该环境资源不受破坏所支付的费用来推断。 4.水环境规划: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5.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 6.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组织优化的科学。 7.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为了了解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8.社区: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9.环境预测: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10.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 和质量的特征值。 11.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 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 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12.规划协调型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 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环境状况。 13.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 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 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4.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 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 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15.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 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 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 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 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 16.土地资源:能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 预见的将来利用需要的土地。 17.固体废弃物: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 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质。 18.土地开发:指人类采取积极的手段,扩大土 地的有效利用或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 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19.水污染控制系统:是由污染物的产生、输送、 处理到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 所组成的系统。 20.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 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 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21.集中供热:就是将分散的锅炉以及可以利用 的燃烧装置集中起来,代替分散的状态。 22.清洁生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 的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便增加生 态效益及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23.浓度控制:是对人为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 物浓度所作的限量规定,以达到控制污染源排放 量之目的。 24.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 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 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5.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 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26.社区环境评价:是对一个社区的描述和社区 自我评价,它的评价内容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社 会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指标的评价。 27.土地退化:指由于某些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 性状发生了不利于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变化,从 而引起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下降甚至消失。 28.城市生活垃圾: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 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 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9.水环境承载力: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 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 能力。 30.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 境承载力的,并能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子孙后代 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1)探索阶段 (2)研究阶段 1

2017年下半年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论文真题

希赛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9201865.html,),专注软考、PMP、通信、建造师考试 2017年下半年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论文真题 ●论IT服务方案设计及实施 随着IT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各行各业的IT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如何保障IT系统的正常运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IT服务,已经成IT部门及用户关注的热点问题。IT服务规划设计处于IT服务生命期的最前端,IT服务方案设计是IT服务规划设计阶段的核心工作,方案设计的好坏对于确保系统的运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IT服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及时跟踪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达成一个多方都满意的服务,其主要内容:及时收集用户的需求变更,分析现有服务方案对于服务质量的影响,提出IT服务的改进方案。 请围绕“IT服务方案设计及实施”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所参与的IT服务方案设计的服务对象和业务场景,以及你在该 服务方案设计中所承担的主要工作。 2、详细阐述你所参与的IT服务方案是如何进行服务模式和服务级别的设计。 3、详细说明你所参与的IT服务方案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在实施过程的中出 现过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的。 ●论IT服务团队管理 IT服务团队人员的岗位包括管理岗、技术岗和操作岗,都需要较高的服务意识,工作中需要注重流程化与规范化,使用专门的工具来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注重知识的积累及转移,以便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团队管理一般包括目标管理、激励管理、执行管理和人员发展管理等,IT服务团队通过执行管理,充分合理运用组织资源,不断改进组织环境并提高效率,使得团队的整体效能得以充分发挥,以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请围绕“IT服务团队管理”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轮式。 1、简要叙述你所在IT服务团队基本情况,以及你在其中承担的主要工作; 2、结合你参与过的IT服务项目及特点,论述如何进行团队管理; 3、结合实际IT服务项目团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简要叙述团队管理实施 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更多考试真题及答案与解析,关注希赛网在线题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9201865.html,/tiku/)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要点的整理

一概念: 1. 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基本任务? 概念: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也就是说,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科技等手段来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2. 清洁生产: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3 循环经济及三大原则一词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并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三大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4.水环境容量及分类(P195):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 1 )按水环境分类:自然水环境容量,管理水环境容量,(2)按污染物质分类:好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分类,有毒有机物,重金属 5 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 安排 6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7 环境承载力: 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8 环境目标 :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9 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 :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 10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清单分析是对产品,工艺或活动在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向环境的排放进行数据量化分析。 二. 简答题 1 人类认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三个路标: 1972 联合过人类环境问题: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问题;2002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2 环境保护的32 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3 我国环境个管理的基本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污染者付费政策. 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4 中国国家级环境法体系主要包括下列几个组成部分: 1. 宪法中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规定2. 环境保护基本法,我国 的环境保护基本方法是1989年12月26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我国环境保护法》。 3.环境资源单行法环境资源单行法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环境要素或者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专门性法律法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立法构成:土地利用规划法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自然保护法 4 环境标准我国的环境标准由三类两级组成,即在类别上包括国家级和地方级(实际上为省级)二级;在类别上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及方法标准和其他标准五类。 5 其他部门法律中有关环境保护资源环境的法律规范在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劳动法等部门民法中也有一些有关保护环境资源的法律规范。 6 国际条约、国际公约 5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生活环境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 6 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有哪些?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可分为老三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新五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一共是八项制度。 7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生活环境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 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整体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 8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①根据生态适宜度,制定区域经济战略方针,确定相宜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以避免因土地利用不适宜和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②根据土地承载力或环境容量的评价结果,搞好区域生态区划、人口适宜容量、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

环境规划结课论文

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环境工程学号班级: 10605123 姓名:陈世刚 指导教师:付尧 能源与水利学院

摘要 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与目前小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内容不适应小城镇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深入幵展小城镇规划的研究。将生态理论引小城镇规划,幵展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有助于协调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推动小城镇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对我国小城镇规划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小城镇规划的核心是生态环境规划,生态必须优先发展,只有加强生态规划,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mall towns produced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t is because that theory and content of small town planning don't adaptto itsdevelopment.lt is necessary to intensive study on small town planning. Theimplementa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 small towns contributed to the coordina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of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social relations,at the sametime,promote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the economic andenvironment. Theoretical of the small town planning wa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The eco-environmental planning is the core of the small town planning. Ecology must give priority ro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town. Only by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would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small-tow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lanning

环境规划与管理重点资料

名词解释 1、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和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其编制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 3、总量控制: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对某一区域或某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最终排入环境的数量的限制。 4、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这是一个巨大的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 5、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6、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组织形式的能力。 7、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8、环境指标体系: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环境因素构成的环境系统的整体反映。 9、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 10、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11、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12、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况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13、水污染控制系统:是由污染物的产生、处理、传输以及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14、水资源系统:是以水为主体构成的一种特定的系统,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水资源工程单元和管理技术单元所组成的有机体。 15、水资源系统规划:是指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原理,在某区域内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患的防治所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16、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我国目前实施的水环境分级管理以及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础,是确定和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单元以及水质评价的基础。 17、水环境容量: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18、水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 19、大气环境规划: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20、能流分析:是大气环境规划基本方法之一,其主要针对能源的输入、转换、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系统分析,以剖析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规律,找出主要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1. 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2)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 (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2. 环境管理的含义 ●1974年,美国学者G.H.休威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一书,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 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 影响。 ●1987年,多诺尔在《环境管理专业实践》中认为环境管理是一个桥梁专业,它致力于 系统方法发展信息协调技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根据定量和未来学的观点,处理人工 环境的问题。 ●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1990)中采用类似的定义,将环境管 理描述为人类利用土地、大气、植物和水的一系列活动。 ●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 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 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 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1992年赖斯对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 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要比较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第三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第四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 态过程。 第五环境管理需要各国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1. 环境规划的提出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在《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中明确指出“合理的计划是协调发展的需要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需要相一致的”,“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须加以规划”、“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必须委托适当的国家机关对国家的环境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或监督,以期提高环境质量”。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版尚金城第一章总结

名词解释 1.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 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目的 环境规划的目的就在于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 3.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4.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 就是解决和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其编制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 5.宏观环境管理的定义 所谓宏观环境管理是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手,新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透战略,政策、对兼租增施的行为总体,主要包店而强国家环境法制建设,加快环保机构改革,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定国的环楚保护方针、政策,制定国家的环保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和技术政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6.微观环境管理的定义 所谓微观开境管理是指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玉要包括区城环境规划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区域境综合治理、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和加强指导与服务等内容。 简答题 1.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答:(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促进环境目标的实现 2.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答:(1)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2)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3)在现代环境管理中,规划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4)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预防、控制和减少污染,调控人类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组织并管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限值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最终保证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3.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 反映在环境的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各要素之间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