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九年十二月

前言

为推进和规范水利信息化进程,水利部2003年正式发布《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阐明了水利信息化的需求、意义、目标与原则,明确了以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为核心的体系框架与主要建设内容。全国各级水利部门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认真组织《规划》的实施,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就,伴随着水利信息网络在全国的基本覆盖,水利日常工作基本实现计算机化,在线数据量快速增长、应用系统数量迅猛增加,水利信息化已经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逐步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规划》已经成为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依据与重要纲领性文件。

但是,近年来的水利信息化实践表明,《规划》在协调各水利信息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保障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等方面,可操作性仍待加强,需要从全行业信息化整体推进的角度进行必要的细化与补充。据此,2008年8月,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水利部信息办”)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并于2009年3月召开咨询会,对《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初稿)》进行了研讨。会后,部信息办在不同范围多次组织对相关问题进行专门深入研究,形成了修改稿。之后,又在不同的场合、单位及专家间进行反复研讨、沟通、协商与修改。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组切实感受到各方对水利信息化不同的审视视角和认识差异,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完成了《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送审稿)》。

2009年12月,水利部在京组织召开了《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送审稿)》评审会,水利部汪洪总工程师主持了会议。会议成立了由水利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电网公司,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松辽水利委员会、太湖流域管理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专家组听取了设计组的汇报,进行了认真讨论,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设计组在认真研究专家意见后,对《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送审稿)》进行了完善。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工作始终得到了水利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受惠于水利部各司局、直属单位、流域机构、部外有关专家学者的支持和指导,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和河海大学共同组成的设计组为设计工作的最终完成倾注了超常的艰辛,特此一并致谢。

目录

一、综述 (1)

1.1设计概述 (1)

1.2设计说明 (2)

二、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体系 (8)

2.1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 (8)

2.2水利信息化五个管理分类 (9)

2.3顶层设计体系的基本框架 (12)

三、水利职能的信息化需求 (13)

3.1水利职能 (13)

3.2水利业务与水利事务 (14)

3.3管理层级与信息运用特征 (17)

3.4协同模式 (19)

3.5信息资源整合 (21)

四、业务应用与平台 (23)

4.1业务应用的层次结构 (23)

4.2域内业务系统基本框架 (24)

4.3协同与综合分析业务系统框架 (25)

4.4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26)

4.5地域和跨域部署框架 (27)

五、运行支撑环境 (30)

5.1运行支撑环境的组成 (30)

5.2一般技术准则 (30)

5.2.1硬件设施 (30)

5.2.2基础支撑软件 (30)

六、技术标准和行政规章 (32)

6.1基本内容 (32)

6.2技术标准与指南 (32)

6.3建设与管理规章 (33)

七、近期建设任务框架 (34)

7.1主要工程 (34)

7.2建设任务框架 (34)

八、保障措施 (36)

8.1顶层设计工作的组织 (36)

8.2顶层设计与项目建设 (36)

8.3成果分类与编码 (37)

一、综述

1.1设计概述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是在《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全国水利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全局性、系统性问题,着眼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全局,在水利信息化工作的顶层制定的基础性政策和技术规定。

为“统一技术架构、强化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保障良性运行”目标的实现,有效克服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项目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信息资源分散、开发利用效率低、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足等全局性问题,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从避免重复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和强化业务协同的角度,将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中的“基础设施、业务应用和保障环境”三个部分,细化为“水利信息化保障、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资源共享服务和综合业务应用”五个管理类别,进一步明确了近期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应坚持的“五统一”,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由两个层次的设计成果组成。一个层次是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体系,另一个层次是顶层设计体系中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各项基本技术要求、行政规章和通用软硬件产品等专项设计与开发成果。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体系是顶层设计的框架和技术准则,用于在一定时期内指导和规范顶层设计的各项成果及其应用。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的专项成果是在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体系的规范与指导下,根据信息化需求,针对平台、标准和指南、行政规章及通用软件等完成的设计与开发成果。这些成果在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体系框架中构成特定条件下,解决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问题的各专题解决方案。

水利部信息化主管部门制定《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成果开发与管理办法》,明确管理机构,批准、公布和组织应用各项成果。建设顶层设计管理系统,支持各项成果的开发、管理、应用与维护。

本报告重点阐述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体系及相关的基本规定,其它设计成果将以独立的行政文件和技术文档方式发布。

1.2设计说明

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潮流、提高和改造传统水利、发展民生水利、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及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为此,水利部已将水利信息化确定为水利发展的优先领域,提出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科技进步,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水利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的历史过程。

为推进和规范水利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的要

求,2003年水利部正式发布《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阐明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意义、目标与原则,明确了以构造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为核心的主要建设内容。

近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并逐步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已经成为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依据与重要纲领。

2003年第一次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全国水利系统坚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初步形成了由基础设施、业务应用和保障环境组成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水利信息网络基本覆盖全国,水利日常工作基本实现电子化,在线数据量快速增长、应用系统数量迅速增加。水利信息化已经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逐步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有力推动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据统计,至2008年底,全国省级以上水利部门能直接获取信息的各类信息采集点达6.3万多个,自动采集点占39.3%;水利部机关、在京直属单位、7个流域机构、31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部门均建设了局域网,其中82.5%的单位建立了政务内网,骨干网络与地市水利部门连通率达到67.8%,各级水利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连接单位达460多个;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在线运行数据库520个,库存数据量约37119GB,投产的业务应用系统达917套。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门户网站在网上公开介绍的行政许可事项达

816项,可网上办理的行政许可项数达到了374项,分别占统计总项数848项的96.2%和44.1%。水利部已颁布水利信息化行业标准22项,82项信息化标准列入2008年新修订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有力地支撑了水利勘测、规划、设计、科研、建设、管理、改革等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应对频繁发生的洪、涝、台风和干旱等灾害,防范2008汶川特大地震次生灾害,抗御2008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2008北京奥运会供水安全保障、解决太湖蓝藻暴发供水危机、水土保持科学考察等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正在推动水利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

全国水利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认识不完全到位、体制还未理顺和管理维护比较薄弱等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规划与项目实施之间的衔接还不够,项目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低水平重复建设,信息资源分散,开发利用效益低、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足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水利信息化科学、深入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根据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水利中心工作,水利部进一步阐明了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创

新为动力,以应用促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协调有序推进,搞好顶层设计、统一技术架构,强化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完善体制机制、保障良性运行,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并同时提出今后3至5年,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一是建成完善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度共享的水利信息综合采集体系,基本满足水利业务应用需要;扩展全国水利信息网和视频会议系统覆盖范围,实现县级以上水利部门的互联互通;基本建成国家、流域和省三级节点共同构成的水利数据中心,实现水利重要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快水利卫星通信网建设,增强水利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二是形成完善的水利信息化业务应用体系。全面完成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并发挥效益,逐步实现跨业务系统的协同应用,完成所有地市级以上水利部门的门户网站建设,水利系统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显著增强。三是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建立科学系统的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完成全国重要水利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建立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高效的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为实现以上目标,水利信息化工作必须进一步着力做到“从局部单一发展向整体全面推进转变、从信息技术驱动向应用需求带动转变、从信息资源分散使用向共享利用转变、从片面强调建设向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从注重应用向统筹应用和安全管理转变”的“五个转变”。

上述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近期目标与“五个转变”,系统阐述了水利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基本目标与思路、实施策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重点是进一步从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着力解决“项目建设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信息资源比较分散,开发利用效益低等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足的问题”,从而保障水利信息化的科学和深入发展,促使水利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为水利信息化推进基本架构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汇聚了信息技术在水利领域应用的科技积累和管理经验,其蕴含的方向、理念和科学表达构成了水利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基本依据。但面对在线数据量迅速增长而共享困难、应用系统数量急剧上升却不能协同的不利局面,仅依靠规划规范信息化工程的立项与建设存在明显的操作困难。水利信息化工作急需以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为基础,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重点的顶层架构以及包括操作流程、关注重点、平台产品、规章体系与推进计划等内容的顶层设计方案。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依据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以满足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科学协调推进为重点,构造相对完整的顶层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体系结构,为推进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提供顶层规范与依据。

为实现设计目标,需要通过对水利业务与政务进行综合分析与抽象,遵照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构造水利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的规范框架,形成指导与协调水利信息资源建设、业务系统建设和运行支撑与安全系统建设的技术架构、公共资源服务平台与软件(数据)

产品。

水利信息化顶层架构从保障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的视角,进一步明确水利业务、政务应用与公共平台、保障环境及其它基础支撑体系间的相互关系,对分项水利业务、政务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数据组织等进行顶层规范,规定业务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的技术与管理原则,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建设内容的建设管理方式,保障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的实现。

二、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体系

2.1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

根据《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由信息化保障环境、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和水利业务应用构成(如图2.1所示)。信息化保障环境由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建设及运行管理、政策法规、建设与运行维护资金以及人才队伍等要素构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利信息采集设施、水利信息网和水利数据中心。其中水利数据中心完成对水利信息的汇集与存储,提供数据及通用业务应用逻辑的管理与服务,是综合信息服务与应用支撑公共平台;业务应用由支撑应用和用户应用两部分组成,支撑应用指公用业务处理逻辑,以公共服务平台的方式由数据中心统一管理,用户应用与支撑应用共同完成各专业业务处理需求的实现。

图2.1 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

2.2水利信息化五个管理分类

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在保障水利信息化的整体推进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各业务系统分别建设的情况下,需要对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进行管理层面的分类与细化。

根据水利部确定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中国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水库移民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和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等近期八大重点工程和水利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将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进一步细化为如图2.2所示的水利信息化五个管理分类。

图2.2 水利信息化的五个管理分类

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由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政策、投资和人才队伍等要素构成。是支撑水利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

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由水利信息网络、服务器与存贮、机房和基础支撑软件等组成。除硬件设施外,还包括所有商品化的基本支撑软件环境和软件工具,集中了所有除数据资源、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资源以外的其它可共享资源。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中不应重复建设并实施资源共享的主要部分。

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由信息采集和工程监控两部分组成。其分布面广、硬件与软件耦合度高,其功能定位处于水利信息系统的信息获取端和工程管理决策执行端,是水利信息工程与水利实体工程间

的接口,技术相对复杂,运行维护与应用均不同于其它系统。是水利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并形成不可代替和不应重复建设的共享资源。

资源共享服务:由水利数据中心、门户和信息安全三部分内容组成。依托水利信息化保障、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环境和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实现信息资源的安全有效共享和信息的综合与主题化(产品化)服务,实现基于统一门户的信息发布与用户访问控制,并预留与行业外部的互连互通接口。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

综合业务应用:近期由防汛抗旱指挥、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农村水利管理、水库移民管理和水利电子政务等多个业务应用等内容组成。综合业务应用依托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功能个性化、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

水利信息化五个管理分类的基本特征如表2.1所示。

根据水利信息化五个管理分类的基本特征,保障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目标的实现,在近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必须坚持“五统一”,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

和统一门户”。

2.3顶层设计体系的基本框架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设计的基本思路、基本架构、主要内容、维护组织、成果管理、专用网站、遵从机制等。其主要构成成份如表2.2所示。

表2.2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体系的构成成份

三、水利职能的信息化需求

3.1水利职能

根据水利部“三定”方案,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水利部的职能为:1、负责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拟订水利战略规划和政策;2、负责生活、审查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的统筹兼顾和保障;3、负责水资源保护工作;4、负责防治水旱灾害;5、负责节约用水工作;

6、指导水文工作;

7、指导水利设施、水域及其岸线的管理与保护,指导大江、大河、大湖及河口、海岸滩涂的治理和开发;

8、负责防治水土流失;

9、指导农村水利工作;10、负责重大涉水违法事件的查处,协调仲裁水事纠纷,指导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11、开展水利科技和外事工作;12、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它事项。

作为水利部派出机构的七大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国务院赋予水利部的政务职责分别承担本辖区的相应政务与业务管理目标。

省级及省以下水行政管理部门尽管其机构设置或隶属关系有所差异,但其涉及的水利政务管理目标与前者一致,部分基层管理部门还承担城市或乡村水务管理职能。

根据水利职能,经分析,水利职能顶层域及域间协同关系见图3.1。

图3.1 水利顶层职能域及域间协同关系

3.2水利业务与水利事务

根据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和省级及其以下水利(水务)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其管理范畴归纳为社会管理(服务)、行业管理(服务)和机关管理(服务)三个方面。

水利职能由水利业务和水利事务两部分组成。水利业务是与水利工作对象直接相关的业务处理,专业化程度高,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水利事务是与水利工作对象间接关联的事务工作,除事务对象与涉水对象有关外,其事务处理与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通用事务准则和模式没有不同。

水利职能域内的协同及信息处理关系如图3.2所示。水利业务/事务与水利信息资源间的关系如图3.3所示。

图3.2 水利职能域内的协同及信息处理关系

水利业务管理对象包括设施、流域与水域,水灾害与水安全,水资源和水文四大类管理对象,分别专注于与直接涉水对象有关的不同业务。

水利事务按照其事务对象的社会属性可划分为面向社会服务的公众事务、维持各级水利(水务)管理部门有效运转的机关内部管理事务和实施行业业务纵向管理的行业事务三大类。

业务的信息化纳入水利业务信息系统范围,事务的信息化纳入水利电子政务范围。

信息基础设施是水利业务和水利事务信息化的共同支撑,主要包括网络与服务器、通信、综合数据、公共与综合信息服务等。

图3.3 水利业务/事务与水利信息资源间的关系

16

政务行业信息化基础架构顶层设计方案

政务行业信息化基础架构顶层设计方案

目录 1.1系统基础架构 (3) 1.1.1.总体架构 (3) 1.1.2.环境支撑系统设计 (4) 1.1.3.网络系统设计 (7) 1.1.4.基础软硬件系统设计 (10) 1.1.5.信息安全系统设计 (16) 1.1.6.系统部署架构 (18) 1.1.7.逐步实现私有云环境建设 (21)

1.1 系统基础架构 1.1.1. 总体架构 系统基础架构层由环境支撑系统、网络系统和基础软硬件系统组成,通过一系列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满足业务应用系统部署和运行需要,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基础运行环境。 1、 系统基础架构层在整个体系架构中的相对位置 2、 系统基础架构层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网络环境:我委信息系统所面对的各类连接网络边界,主要包括委内部办公网络、党政机关网(政务内网、政务外网、

国土资源部/省网络、住房建设部/省网络)、ISP接入网(电信、联通、移动等运营商网络)、无线网络等 软件环境: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环境,包括各类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GIS软件、虚拟化软件、自动化部署监控软件等 硬件环境:微机服务器、小型机服务器、存储设备、备份设备、网络硬件设施等 机房环境:场地、空调、UPS、环境监控、综合布线等 下文将针对基础设施层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1.1. 2.环境支撑系统设计 现有的交易大厦和规划大厦机房在设计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交易大厦机房。主要表现在,机房制冷、UPS电源和功能区域划分

方面存在瓶颈,在空气质量保障方面也有较大隐患,不利于后期维护。作为基础运行物理环境,需要新建新的绿色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机房规划与建设要做到整体规划合理、理念先进,配置全面,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和不同应用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充分考虑机房系统功能完善、适用的基础上,实现绿色节能减排。数据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各项需求应用,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是高可扩、高灵活和高开放的,相关设计应满足相关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 1、按照不同功能用途,划分特定区域 2、采用模块化智能配电模式,便于在线扩充和智能化管理。UPS

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增强公安工作主动性

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增强公安工作 主动性 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增强公安工作主动性2007-12-12 19:11:0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增强公安工作主动性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增强公安工作主动性(2)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增强公安工作主动性 在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犯罪与反犯罪的较量更多,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情报信息的掌握、运用上,只要赢得了信息控制的优势,就掌握了同犯罪作斗争的主动权。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情报信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已成为维系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命脉所在和各种较量、角逐活动的争夺焦

点。谁能在对抗中赢得信息优势,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军事战争如此,商业活动如此,警务工作也是如此。为适应社会大开放、人员大流动环境的需要,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我们必须实施信息主导警务战略。要想在信息时代增强公安工作的主动性,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增强对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重要性的认识 自古以来我国兵家就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至理名言,它精辟地表述了情报信息在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同理,从警务工作看,其本身就是一个搜集信息、研判信息、运用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过程。特别是当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代,情报信息已成为公安机关最重要的警务资源和工作基础。 警务工作必须坚持以情报信息为主导,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犯罪行为自身所固有的规律性所决定的。有关研究表明,

当前累犯实施的犯罪在全部犯罪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而绝大部分累犯的作案方式和手段具有明显的定势,其“吃住行销乐”等活动都有明显的规律性可循。通过研究分析和及时研判犯罪分子活动轨迹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查找出犯罪行为的热点区域、高危群体及易受侵害目标,从而为提高打击、防范、控制各类违法犯罪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了可能。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公安机关维护稳定的工作任务日显繁重,而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警力严重不足问题短期内又难以解决。如目前浙江警力只占常住人口的万分之十点九,如果按全省实有人口计算,仅有万分之八点九。在这种情况下,公安工作如果缺乏科技的加盟和支撑,仍然沿用拼体力、拼消耗和大兵团作战的老一套做法,必将难以为继。面对日益繁重的公安保卫任务与警力严重不足的双重压力,公安工作只有坚持走提高警务

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蓝图DOC

企业架构(EA):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蓝图 企业架构(EnterpriseArchitecture:EA)是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审视与信息化相关的业务、信息、技术和应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企业业务流程和功能的影响。 建立企业架构的作用:做好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 企业架构是建设企业信息化的蓝图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建筑或制造工程不同的是,企业信息化的对象是“企业”,而不是一个建筑物或是一个产品。在建筑工程或是制造工程中,我们都会有一张建筑物或产品的设计图纸,它是搭起高楼大厦或是生产出形形色色的产品的基础。同样,在企业信息化这样的大工程中,也需要一张描绘企业在“信息化时代”运行的设计图纸,这就是企业架构。企业架构能为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描绘出一个未来企业信息化中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互动的蓝图。 企业架构是沟通业务与信息技术间的桥梁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部门与信息服务部门之间、业务主管与信息主管之间、业务与信息技术之间的鸿沟是实现信息化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彼此的信息不对称是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信息技术人员可能无法了解业务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业务人员也体会不到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企业架构能够搭起业务与信息技术沟通的桥梁,它在同一个平台上,用双方都能够理解的语言,描述出业务与信息技术的间的关联。 企业架构是适应企业业务变革的方向盘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企业战略、管理和业务变革的过程。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如何适应企业的变革成为企业CIO 们思索的一个突出问题。以不变应万变是适应变化的一个基本战略,企业架构所描绘出的蓝图容纳了各种业务与技术标准,它是企业CIO们掌握信息化的方向、适应业务战略变革的方向盘。它也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息化中遇到的信息孤岛、集成和互操作等问题。 企业架构的组成:实现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的协同 企业架构是一个多视图的体系结构,它由企业的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基础架构共同构成。 (1)企业业务架构:贯彻企业业务战略 企业业务架构描述了企业各业务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企业的业务构架以企业的业务战略为顶点,以企业各主营业务为主线,以企业各辅助业务为支撑,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联络各业务线,构成贯彻企业业务战略的企业基本业务运作模式。 (2)企业信息架构:建立企业信息模型 企业信息架构是将企业业务实体抽象成为信息对象,将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抽象成为信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建立面向对象的企业信息模型。企业信息架构实现从业务模式向信息模型的转变,业务需求向信息功能的映射,企业基础数据向企业信息的抽象。 (3)企业应用架构:实现企业信息流动

面向电网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企业架构研究

面向电网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企业架构 研究 电力技术与应用 面向电网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企业架构研究 裴求根 广东电网公司广东广州510600 StudyOfEnterpriseArchitectureontheTop-levelDesign0fInformatizationfor PowerGridCorporation 2Q£"一4e" GuangdongPowerGridCorporationGuangzhouCityGuangdong510600 ABSTRACT:Top—levelDesigninghasbecomeanimportantmissionforpowergridcorporationsintheTwelfthF iveYearsPlanningofChina.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becomesabridgebetweentheTop-levelDesignandth§feasibleITconstruction.becauseithasbothofthefourlevels architecturesofbusiness.application,dataandtechnologyandtheITgovernance.Thispaper discussedtheEAframeworkandrelationwith Top—levelDesigning.andgivesthegeneralsolutionforpowergridcorporationstouseEAupgradet heirinformatizationwithTop—level Designingdirections. KEYWORDS:PowerGridCorporationTop—levelDesignEnterpriseArchitecture 摘要: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出台,加强顶层设计已经成为国资委对央企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电网企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服务型 央企,面临着如何落实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与企业架构管理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企业架构管理框架的基础 上,提出基于企业架构资产和遵从管控的电网企业架构解决方案,支撑电网企业信

我国卫生信息化顶层设计

随着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国家卫生信息化的概念、内涵、架构、目标等应运而生。简单说,国家卫生信息化就是全国居民在全国任何一地就医能都“一卡通行”。就是“跨医院、跨系统、跨地区”都能够持卡就医、持卡取药、持卡付费、持卡报销。“一卡通行,终身使用”。做到了这一点,国家卫生信息化就实现了。尤其在胡总书记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指示下,由各省、市、县政府主导的卫生数字省、卫生数字市、卫生数字县建设逐步展开。 国家卫生信息化的基本架构 当前全国卫生信息化的热情很高,但秩序很乱。根本原因是缺乏顶层设计,这需要统一思想、统一方法、统一标准。我们设计了下图,认为它可以作为国家卫生信息化顶层设计的一种系统框架,供有关方面参考和讨论。 从系统结构上讲,国家卫生信息化应当有如下部分组成:1.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各级各类数字化医院;2.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数字化社区和数字化乡镇卫生院;3.以信息共享为目标的统一的卫生数据中心(国家、省、市县三级)、统一的集成平台、统一的医疗专网和统一的协同医疗卡(社保卡);4.以人为本的面向公众服务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包括协同医疗服务平台和健康管理服务平台;5.以保障国家卫生数字系统顺利运行为目标的配套技术标准、规范、法规政策和运行机制,确保成为国家医疗卫生行业的支撑体系,成为落实党和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快捷工具和全国居民医疗保健服务平台。 从系统工程上讲,国家卫生信息化包括如下三部分:1.基础工程。包括统一的医疗网,统一的医疗卡,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集成平台,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标准的电子病历和相关数据字典;2.功能设置。包括面向公众的医疗保健服务平台、面向医院的协同医疗平台、面向社区的健康服务平台、面向第三方的现代服务业平台、面向政府的综合管理平台和面向科研的数据服务平台等;3.系统目标。包括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患者的医疗信息共享、居民的健康信息共享、公共卫生信息共享、政府管理信息共享。形成国家全方位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网络信息支撑体系。 国家卫生信息化的实施办法 上述架构启示我们:国家卫生信息化必须是政府行为,只有政府主导,才能协调各方关系,形成合力;只有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才能顺利完成国家卫生信息化。目前信息化建设思路和秩序比较乱,重复建设和烂尾工程比较多。政府如何才能理顺关系,开创国家卫生信息化的新局面? 抓住几个难点

顶层设计方案总结

项层设计总结 1项层设计内容 1.1基础设施建设 1.1.1宽带网络 (1)宽带网络接入能力 (2)宽带网络普及率 (3)宽带用户渗透率 1.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 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智慧城市的家庭光纤可接入覆盖率应在99%以上。 1.1.1.2无线网络覆盖率 指通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网络连接在城市区域的覆盖率。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覆盖率应在95%以上。 1.1.1.3主要公共场所WLAN 覆盖率 指大专院校、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WLAN 覆盖率。智慧城市主要公共场所WLAN 应达99%以上。 1.1.1.4广播电视网 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融合发展、互通互联以及相关衍生业务的发展水平。智慧城市的NGB 覆盖率应在99%以上。 1.1.2电子政务外网 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OA办公系统

统筹规划和建设全县电子政务的外网服务平台、内网办公平台,逐步实现电子政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应用。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共享与交换的规范和机制,制订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加强对政务信息采集、存储、共享等环节的管理,规范各部门的信息交换工作,逐步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1.1.3政务数据中心 1.1.3.1网络需求 (1)由于政府行业的性质,在构建数据中心时需要搭建两张物理隔离的网络及其相关的服务器、 存储及运行其上的应用,两张网之间的数据交互必须通过单向导入设备或其它数据交换硬 件设备来保证内网的安全性及数据交换的管理和控制。政务内网和外网在数据中心的构建 层面上是相似的,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数据库、中间件、安全、IT服务管理和应用 等。 (2)政务内、外网需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 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试行)》的要求进行安全 域的划分,政务内外网需划分二级、三级安全域,各安全域能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划分业务 功能域。不同级别安全域之间需根据安全等级保护要求进行逻辑隔离或物理隔离,不能互 访。 (3)由于数据中心需要支持政务服务、企业服务和公共服务,因此数据中心网络需要支持如下 多种类型的接入用户: a)互联网用户:主要是个人用户和企业人员通过互联网访问数据中心来获取公共服务; b)政府部门用户(包括办公网用户、远程办公用户、移动用户):通过访问数据中心内网 核心区业务的终端用户 c)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数据中心运行维护管理的人员,如系统管理员、数 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存储管理员、业务应用管理员等。 1.1.3.2安全需求 政府数据中心由于自身对安全的高要求,因此需要数据中心通过构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以及安全域来保证电子政务业务的安全性、便利性和可服务性。数据中心需进行政务内外隔离、安全域划分,需对不同安全域按安全等级要求进行安全管理、用户与身份、数据安全、应用安全、IT基础

[经验交流]某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某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经验材料 XX市公安局以“五高举措” 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XX市公安局牢固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点,大力加强科技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安工作转型升级取得成效。 一、高站位布局,领导重视强部署。市局党委将“信息警务”作为“五大警务”之一进行安排部署,通过召开党委会专门听取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信息化工作的形式,在全局范围内重视信息、力推信息化的统一共识。市局主要领导多次到科信部门专题调研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全体局党委成员按照“分片管线”原则,带头研究、运用、督导信息化工作,在全警营造科技信息化“人人必谈、人人必会、人人必用”的浓厚氛围。在此基础上,市局党委成立科技信息化委员会(简称“科信委”)和办公室(简称“科信办”),全面负责全局科技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发展规划、项目论证、归口统筹等工作,为全局信息化项目建设提高效率和提升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高起点谋划,科学规划明方向。一是求“对标对表”。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十三五”公安信息化发展统筹规划和实施意见,制定下发、,为全市公安机关推进基础信息化重点目标任务提供基本遵循。制定,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助推全局信息化水平提升。二是借“他山之石”。组织专项考察组赴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东等地考察学习大数据、警务云、科技创新等工作,结合考察成果和XX实际制定出台,对信息化工作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进行规划。三是利“本地之势”。借助XX“智慧城市”示范城建设提供的资源政 策优势,将公安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市政府“智慧XX三年行动计划”大格局中,规划实施为期三年的“全市公安信息化应用整合提升工程”。积极参与全市政法系统“1234”工程实施方案起草,协助实施技术指导、方案落实和工作推进等工作,为迅速推进“1234”工程公安机关重点项目建设打开局面。 三、高标准支撑,术业专攻重保障。一是建“专门机构”。向市编委积极争取,市级编委批复成立科技信息处(副县级机构),科信处下设科技管理室、视频图像管理室、通信管理室以及信息中心等“三室一中心”。二是配“专业人才”。按副科职配备“三室一中心”负责人,抽调专业技术民警补充队伍,全处现有民警17人,科技项目管理与综合指导、视频建设与运维、通信网络管理与保障、公安网络建设与安全运维保障等重要岗位均由在职民警二人以上承担。三是保“专项经费”。近五年来,共投入万元用于支撑全市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及

企业信息化需要重视顶层设计

遇到建筑工程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13229581.html, 企业信息化需要重视顶层设计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应用层次和水平不断地提高,企业迫切需要集成化、自动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撑企业业务的迅速发展需要,然而由于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决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关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或总体规划认识不足或给以忽视,导致系统的集成性、扩展性比较差,信息孤岛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因此,迫切需要重视顶层设计,全面实施信息资源规划,来化解这一难题。 一、信息资源规划是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核心方法 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简称IRp)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是以信息工程方法论(IEM)为技术基础,侧重于业务分析与优化、数据流分析、建立业务模式、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并架构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形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IRM),并通过后续的数据环境改造(DER)来解决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等问题,以实现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方法。

企业信息化是大型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顶层设计极为重要。信息资源规划工程化方法着眼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与数据两大核心体系,通过企业业务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协同参与,对业务进行全面的梳理与优化,融合业务流程优化(BpI)思想,运用信息工程的方法建立企业的业务模型;通过对用户视图的规范化和结构化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数据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中抽取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数据元素和基本表,为后续的数据建模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企业应用系统、程序模块进行系统分析,建立功能模型,指导后续的选型;通过建立针对全企业范围的主题数据库,即抽取概念数据库及逻辑数据库的方式建立数据模型,确立了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框架,并通过体系结构模型来指导物理实体库表的建设及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顺序。从以上的概述中可以看出,信息资源规划工程化的方法其内核就是企业信息化公共模型及基础标准的构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框架,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二、信息资源规划的组织与实施 信息资源规划作为一个工程化的方法,更侧重于强调项目的组织、管理、协调与配合,在技术路线正确的前提保证下,如何协调企业业务人员与信息技术人员积极参与项目,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的热情,经过详细地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够将业务需求讲清楚、理清楚,

全国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回眸

全国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回眸 坚持科技引领和信息支撑发动科技信息化强大引擎 全国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回眸 6月20日,全国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省级公安机关分管厅局领导及科技信息化部门主要负责人,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分管局领导,公安部机关各业务局、部属科研院所主要负责人近150余人齐聚一堂,交流学习,分享经验,凝聚共识,盘点全国公安科信工作大事,谋划科技信息化事业发展新未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紧密围绕深化公安改革和“四项建设”,聚焦警务实战需求,精心组织,强力推进,以科技创新支撑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以信息化引领公安工作现代化,促进现代警务机制转型升级。从推动基础业务大集成到强化顶层设计,从深化视频监控网建设应用到大数据思维下警务实践的探索,从微观到宏观、基层到顶层、技术研发到公安实践,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科技创新成果竞相绽放,极大提升了公安机关精确打击、快速反应、立体防控、精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立足规划引领以重点突破提升整体水平 科技是“国之利器”,需从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着手,于公安事业亦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全国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科技信息化顶层设计,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和问题导向,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把握科技信息化发展规律,确保全国公安“一盘棋”。 登高才能远望,纲举方能目张。在宏观层面,公安部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公安信息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公安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不断健全完善公安科技信息化政策体系,为深入推进科技强警战略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有力保障。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和尊重基层首创,坚持整体联动和分级落实相结合,确保信息化建设落地见效。 吉林省公安机关着力抓好顶层设计规划,在确立“融合”发展大方向后,以新版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上下应用大贯通和“一站式”工作平台,初步构建起省市县公安机关和派出所四级联动、基础信息一体化应用体系,有力提升了基础信息化建设应用整体成效。 湖北省按照公安部关于视频监控建设的总体部署,科学规划强统筹,高效联网重应用,推动全省视频监控建设应用提速升级。目前,湖北省已构建起完备的平台互联互通、图像共享共用的全省视频图像应用技术体系,在社会治安、服务群众以及维稳安保工作中提供有力支撑。 夯实技术基础以资源整合提升实战效能 公安信息化是一场新的警务革命,代表了公安工作的发展方向。全国公安机关聚焦警务实战需求,坚持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集约高效的建设理念,坚持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战斗力,不断夯实科技基础,深化信息应用,打破条块壁垒,为提升警务效能提供强大支撑。 近年来,公安机关不断推进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公安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构建了以数据标准体系为核心的公安信息化标准体系,不断推动消防、刑侦、交通管理、禁毒等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主动应对刑事犯罪新变化新挑战,坚持以实战为引领,打造平台、创新机制、建强队伍,全面加强刑侦信息化建设应用,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全面整合升级,提升了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打击犯罪的能力水平,有力推动了刑侦工作转型升级发展。 安徽省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围绕实战、服务实战、实战检验、实战引领”的信息化建设应

顶层设计引领信息化六向发力

顶层设计引领信息化六向发力 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信息化进程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系统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我国的信息化进程面临挑战:欧美国家政府、设备商不断推陈出新,从ERP与智能电网到智慧地球、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创新层出不穷,而我国在基础创新、顶层设计创新方面仍采取跟随策略。信息化基础创新、顶层设计不可或缺,缺乏顶层设计的信息化建设会造成信息系统盲目建设、信息孤岛、资源浪费,这种无形的资源浪费与硬件的有形重复建设相比,对人力、财力的浪费可能更严重。只有明确了信息化的方向、顶层设计、标准规范化,信息化的需求者、开发者才能有的放矢。 城市信息化: 最终目的不是单一产品 核心:城市信息化的本质是城市的管理提升,如何协同好各个职能、行业、城市要素,将城市管理的理念、方法、制度、体系纳入城市系统、数据库系统,统领这些基础软硬件,构架协同后台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市民、城市管理者、企业三类客户服务。 根据信息化本质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概念属于城市信息化范畴,后者说商家包装的产业概念,其本质依然是城市信息化。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不是摄像头、不是红外感应,也不是交通流量监控,这些都是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的,如果把城市信息化看做一个产品,根本需求是以上所述三类客户的需求。

城市信息化可以分为四层实施:门户层、协同层、网络层、感知层。城市信息化发展到最后是城市的三大类需求方:城市管理人员、企业法人、市民能够通过城市信息化平台门户办理城市生产、生活的信息环节;数据协同层是城市的各个职能部门将数据纳入统一的数据库或进行数据之间的交互、共享获得数据挖掘和提取;网络层利用无线城市、城域传输网等通信网络传送城市管理信息,感知层包含各类监测装置、摄像、红外感应等所有城市的物联网“毛细血管”获取城市的物理信息。城市信息化是基于政务信息网的升级,但传统政务信息网向城市信息化过渡必须着力解决横向、向下两个维度的信息流拓展,横向就是城市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大数据为名),向下就是借助物联网的庞大功能,只有架构在信息系统中物联网的建设才有意义。 行业信息化: 关键在于搭建统一平台 核心:行业信息化的实施主体是政府行业监管机构、行业协会机构等。行业监管机构需要将本行业内的监管数据、调查统计数据、规费、资质管理等数据进行统一搜集和信息分布,这就需要一个个统一的信息平台,比如说税务部门的税控机系统、公安部门的自动报警联网系统、各医院的信息共享系统等。最终目的是提高监管水平、服务企业和公民。 行业信息化可以参照城市信息分层模型图分为4层,其中感知层、网络层类似,感知层的载体为计算机、触摸屏、各类检测设备等。例

天津公安科技信息化顶层设计与操作实践

专鑕 陈玉东1胡善勇2王婷婷1 1.天津市公安局 2.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公安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天津公安 机关积极思考新形势下党和人民提出的新要求,探索以新技术为创新驱动的公安信息化转型升级之路,提出“数据警 务、智慧公安”的顶层设计思路,并在公安实战和基础工作中进行操作实践,旨在推进天津公安建立与时代要求相适 应的现代警务管理体制和警务运行机制。 关赖:麵黯智慧公安谢十操 引言 近年来,天津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 步。按照公安部“三横三纵”统一规划架构,形成了集专门 网络、数据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安全保障、标准规范' 运维管理于一#:的公安碰信息化体系。建立了覆盖全市域 的万兆有线环网、警用350兆无线数字集群网、视频专网, 搭建了向全局提供基础设施资源^务的云计算平台,整合了 756类、850亿条数据资源,为各警种提供应用和数据分析 类M 务;建设了大数据警综、警用地理信息、图像联网、移 动警务等支撑和应用平台,开发了 “天地e 搜”、“天地 e 控”、“全息档案”等实战应用模块,在公安实战应用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錄管理、标顧范、雜保障等更加 科学完备,软实力不断提升。 天津公安机关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底线思维,从党的 十九大精神中找办法、从公安工作实践中求答案,真正打开 “脑袋上的津门”,通过顶层设计,解决全局信息化的结构 问题,整合业务关系,协同专业业务之间、专业业务与支撑 体系之间的自动化交互,提出相对稳态、分层解賴的架构和 战略方法,以解决高度复杂的公安信息化问题,带动天津公 安工作产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雛战略设计 公安机关对企业架构的应用,就是在曰益复杂的治安 管控、打击犯罪形式下,规划公安机关近期愿景与具体目 标,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审视公安机关的职能与业务,梳 理数据资源和共享目录,统一规划应用系统和平台,建设 进、高效的技术支撑环境,从而将现代纖转化为人民警察 4 I 罾親涿3 2018年第 4期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顶层设计要素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顶层设计要素分析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人才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核心化,成规模性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也已经成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系统的顶层设计就成为关键环节。 宏景软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服务的领航企业,总结了上千家企事业单位e-HR系统的成功建设经验,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的六大要素分别为: 1.从顶层规划设计好系统的服务对象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体应用部门是人力资源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外延的不断扩大,将来的人力资源系统不仅要服务于组织内部的所有人员,也要服务于组织外部的相关人员,不仅满足服务对象的信息检索、信息共享需求,也要满足于服务对象的业务参与、互动交流等需求。组织内部服务主要包括:高层领导的决策支持、中层直线经理的业务互动、普通员工的信息获取等,组织外部服务主要包括应聘人员的信息采集与互动、顾问人员的信息共享、上级或政府机构的信息获取等。 2.从顶层规划设计合理的系统业务需求内容及实现步骤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了很多企业核心的管理内容,尤其是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影响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系统建设的成功与否,将影响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工作心态和满意度等。因此系统规划时务必设计合理的业务范围和需求内容,需要结合本组织的实际环境、状态、发展目标等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盲目追求所谓先进的管理理念、全面的业务。建议人力资源系统建设顶层规划可以全面涉及并适当前瞻,实施步骤则至少划分为三个阶段,如首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效率提升,通过实施员工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建设,实现人员信息的动态统计分析、信息共享,以及工资核算、合同处理、保险福利、报表统计等的自动化处理,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解放人力资源工作者的精力。第二阶段是完成面向全员的动态服务和业务流程网络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的随时、随地、随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信息获取、业务参与需求,提升组织的日常运营效率。第三阶段则是以人才评估、培养、考核、发展为主线,通过实施能力素质、职业生涯、培训发展、绩效管理等体系,实现系统化、科学化、协同化的人才资本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组织驱动业务的高端管理职能。

企业架构(EA):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蓝图

企业架构(EA): 信息化顶层设计的xx 企业架构(EnterpriseArchitecture: EA)是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审视与信息化相关的业务、信息、技术和应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企业业务流程和功能的影响。 一、建立企业架构的作用: 做好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 (1)企业架构是建设企业信息化的xx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信息化的对象是“企业”,在企业信息化这样的大工程中,也需要一张描绘企业在“信息化时代”运行的设计图纸,这就是企业架构。企业架构能为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描绘出一个未来企业信息化中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互动的蓝图。 (2)企业架构是沟通业务与信息技术间的桥梁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部门与信息服务部门之间、业务主管与信息主管之间、业务与信息技术之间的鸿沟是实现信息化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彼此的信息不对称是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信息技术人员可能无法了解业务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业务人员也体会不到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企业架构能够搭起业务与信息技术沟通的桥梁,它在同一个平台上,用双方都能够理解的语言,描述出业务与信息技术的间的关联。 (3)企业架构是适应企业业务变革的方向盘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企业战略、管理和业务变革的过程。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如何适应企业的变革成为企业CIO们思索的一个突出问题。以不变应万变是适应变化的一个基本战略,企业架构所描绘出的蓝图容纳了各种业务与技术标准,它是企业CIO们掌握信息化的方向、适应业务战略变革的方向盘。它也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息化中遇到的信息孤岛、集成和互操作等问题。

二、企业架构的组成: 实现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的协同 企业架构是一个多视图的体系结构,它由企业的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基础架构共同构成。 (1)企业业务架构: 贯彻企业业务战略 企业业务架构描述了企业各业务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企业的业务构架以企业的业务战略为顶点,以企业各主营业务为主线,以企业各辅助业务为支撑,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联络各业务线,构成贯彻企业业务战略的企业基本业务运作模式。 (2)企业信息架构: 建立企业信息模型 企业信息架构是将企业业务实体抽象成为信息对象,将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抽象成为信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建立面向对象的企业信息模型。企业信息架构实现从业务模式向信息模型的转变,业务需求向信息功能的映射,企业基础数据向企业信息的抽象。 (3)企业应用架构: 实现企业信息流动 企业应用结构是以企业信息架构为基础,建立支撑企业业务运行的各个业务系统,通过应用系统的集成运行,实现企业信息自动化流动,代替手工的信息流动方式,提高企业业务的运作效率,降低运作的成本。 (4)企业技术架构: 保障企业应用执行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终稿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10月

审定:审核:编写:

目录 1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2适用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3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总体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主要工作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化资源梳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数据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对象及其属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库建设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应用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部门职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业务与政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信息化应用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基础设施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体系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支撑保障条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数据整合共享错误!未定义书签。 顶层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整合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水利数据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统一数据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基础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应用共享错误!未定义书签。 共享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目录库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数据库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共享库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应用整合共享错误!未定义书签。顶层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整合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用户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地图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门户集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数据交换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通用工具错误!未定义书签。 共享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用工具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用应用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设施整合共享错误!未定义书签。顶层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整合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机房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计算资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存储资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慧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 顶层设计 2011.7

第一章概述 **位于中国省的中部, **市政府按照“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要求,坚持走“创新引领特色发展、重点支撑、赶超跨越”之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初步形成了机电、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和风电、光伏、创新孵化产业链,成功打造了国家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与自然优势,历史人文与科技环境、农业、工业及服务的发展基础、自主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动力等,但为了体现出**在长株潭城市群里独特的地位与作用、需要提高城市发展的创新性、有序性和持续性,需要引入新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高新技术和人类文明成果,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加快**城市的在中部的崛起。 要把**城市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智慧城市,需要同有国际化背景的公司合作,这不仅能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而且其成功的经验,能够节约大量的财力和时间,多快好省建设成为全国示范作用的智慧城市。 戴尔在国内外有众多行业顶尖的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在城市管理、政策咨询、能源管理、交通管理、城市应急事件处理、环保低碳事业、污水处理、信息化咨询与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提供业界领先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戴尔深信,多厂商合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而一个有能力的协调、组织者承上启下、统筹全局,将是催化这一模式成功实现的关键。戴尔在智慧**建设上具有强有力的协调和组织能力,希望能把全球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教训引入智慧**的设计、建设之中。 第二章**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及原则 1、**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三十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以及近期城市化和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难以克服的瓶颈问题。**市政府

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广西模式”

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广西模式” “一盘棋”构建警务科技平台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广西模式”(一) 编者按 “一年打基础,两年有变化,三年上台阶”“在中西部地区争一流,在全国争上游”。两年多来,为实现“三年两争”目标,广西公安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作为决定战略全局的重要一环,科技信息化建设被列为“一把手”工程。广西各级公安机关不断夯实基础,应用科技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成果竞相绽放,通过大量实践工作探索出一条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之路,打造了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广西模式”。 广西是一个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一直比较薄弱,各警种、各部门从自身业务出发,各自为战,建立各自的平台、系统,这些平台、系统互不兼容、互设壁垒,战斗力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2015年,新一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党委班子成立以来,结合工作实际,牢固树立“以信息化为引领、以情报为支撑”的科技强警理念,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有变化,三年上台阶”“在中西部地区争一流,在全国争上游”的工作目标,提出“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建设要求,构建“一盘棋”科技信息化建设工作格局,作出做强做大综合平台、做精做深专业平台战略部署,确定了1+8+X的警务信息体系模式。 有了科技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广西自治区公安厅坚持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积极探索集约整合资源和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思路,使广西公安警务科技创新不断升级。 在自治区公安厅新技术大楼成立的广西公安信息系统集中运维中心,首创了全国省级公安机关信息系统集中运维和厅机关通信线路资源整合管理模式,将244条通信线路整合成195条,将厅机关133个信息系统运维项目整合成33个集中运维项目,形成规范化、自动化、一体化的集中运维架构。 仅此一项,在系统和线路增加的情况下,2017年全厅系统运维与线路租费同比减少46%,运维驻场人员同比减少95人。 在自治区公安厅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的带动下,各地公安信息化建设风起云涌,各显神通。 南宁市公安局与阿里巴巴、腾讯等一批国内知名科技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开展智慧警务研发工作,以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安防、视频分析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社会治安智能防控网建设。 柳州市公安局与航天科工、广西科技大学联合创建“中国西南智慧公安智慧交通创新研究中心”,以警务实战中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为具体研究课题,组织民警、企业、高校召开创新研究沙龙,在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同时,提升公安实战能力、推进公安工作科学发展。 桂林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创新研发“外管易”和“外事通”软件,“外管易”可通过手机拍照识别护照,自动填写住宿信息;“外事通”可对录入平台的外国人进行动态管理,并根据管理要求触发相应提醒或预警,同时自动推送给录入人。“底数搞清楚、动态掌握好”的难题迎刃而解。 钦州市公安局推出的“钦州市智慧综治平台”,充分利用微信“企业号+服务号”的融合功能,将服务群众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增强社会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桂平市公安局成立广西首个县级公安机关警令指挥部,下设指挥调度、情报行动与合成作战3个中心,担负掌握全市公安打防管控等8项职能。多项警务工作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 河池市宜州区公安局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公安使用、群众受益”的警企联动模式,不花政府一分钱在千家万户建起社会视频监控系统,构建起城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不到两年时间,广西各级公安机关围绕指挥情报行动一体化的科技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九年十二月

前言 为推进和规范水利信息化进程,水利部2003年正式发布《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阐明了水利信息化的需求、意义、目标与原则,明确了以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为核心的体系框架与主要建设内容。全国各级水利部门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认真组织《规划》的实施,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就,伴随着水利信息网络在全国的基本覆盖,水利日常工作基本实现计算机化,在线数据量快速增长、应用系统数量迅猛增加,水利信息化已经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逐步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规划》已经成为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依据与重要纲领性文件。 但是,近年来的水利信息化实践表明,《规划》在协调各水利信息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保障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等方面,可操作性仍待加强,需要从全行业信息化整体推进的角度进行必要的细化与补充。据此,2008年8月,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水利部信息办”)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并于2009年3月召开咨询会,对《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初稿)》进行了研讨。会后,部信息办在不同范围多次组织对相关问题进行专门深入研究,形成了修改稿。之后,又在不同的场合、单位及专家间进行反复研讨、沟通、协商与修改。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组切实感受到各方对水利信息化不同的审视视角和认识差异,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完成了《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送审稿)》。 2009年12月,水利部在京组织召开了《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送审稿)》评审会,水利部汪洪总工程师主持了会议。会议成立了由水利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电网公司,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松辽水利委员会、太湖流域管理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专家组听取了设计组的汇报,进行了认真讨论,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设计组在认真研究专家意见后,对《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送审稿)》进行了完善。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工作始终得到了水利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受惠于水利部各司局、直属单位、流域机构、部外有关专家学者的支持和指导,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和河海大学共同组成的设计组为设计工作的最终完成倾注了超常的艰辛,特此一并致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