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理解日军侵华原因,学习分析史料的学习方法;

通过图片、讲述,知道日军侵华过程及罪行,学习用图片佐证历史的方法;

通过讲述、图片、图表、比较,了解全民族的抗战,学习用图表分析历史事件、比较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抗战胜利原因、意义,学习分析史料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日军侵华的原因;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难点

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原因、意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板书第16课抗日战争

问大家一个问题:抗日战争到底持续多长时间?是八年还是十四年?

14年

这14年是指哪十四年呢?

【生】1931——1945

环节二、新课学习

一、日军侵华与罪行

1、侵华史实

请阅读课本第一目及历史纵横,列举日本20世纪30年代侵华史实。

学生: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1932年3月,扶植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发动华北事变

1937年,卢沟桥事变

师:从这些日本侵华史实当中,总结一下日本侵华的特点是什么?(点出918和77的历史地位)

生:日本的侵华由局部侵华发展到全面侵华。

师:若是站在中国和世界角度来看这些日本侵华史实有什么特点?

生:中国人民由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世界则是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发展成为世界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呢?大家讨论一下。

2、原因

提问学生:(例如,日本占领台湾后继续垂涎中国领土。从当时国内来看,蒋介石连续对红军根据地进行围剿,日本有了可乘之机。)

(点评:分析日本侵华的原因,要在20世纪30年代这个大背景下,既要考虑国内又要考虑国际,既要考虑政治又要考虑经济,既要考虑历史又要考虑现实。)

屏幕展示

材料一: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材料二: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1931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了顶点。……日本统治集团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从各方面加紧侵华战争的准备。……完全听命于军部的广田弘毅组阁,实行全面的法西斯化。——《高中历史教学参考》材料三:“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材料四: 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依据材料回答日本侵华的原因有哪些?(师生互动后,再大屏幕展示)

材料一:历史原因:蓄谋已久,既定国策。(灭亡中国的国策)

材料二:现实原因:经济危机冲击,加剧了侵略野心。日本法西斯专制建立起来了。

材料三:可乘时机:国共内战对峙,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未做好抵御日本的准备。

材料四:国际的绥靖政策。

师总结,(那一个是最根本?)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面临着经济大危机,想摆脱危机,而自身没有足够的能力,因此借侵略他国以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

【过渡】在14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对中华儿女做了很多很多伤天害理、惨无人道的事情。我们阅读课本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感受这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3、罪行:

日本侵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罪行数不胜数,不能一一列举,在这里我们只选了日军暴行中的三件事。一是南京大屠杀。二是潘家峪惨案。三是日本“七三一部队”。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并提问,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残暴行为有哪些?

生答:杀人比赛,万人坑,被活活烧死等

追问,大家对此有何感想?(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惨无人道,铁证如山等)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国家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

二是潘家峪惨案。这是日军侵华期间在敌占区制造的大屠杀惨案。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课本的叙述,我们共同为他们默哀。

大家看一看,日本对待手无寸铁的村民极端残暴,丧心病狂,灭绝人性。更为令人发指是731部队,什么是731部队?731部队最没有人性的表现是什么?

三是日本“七三一部队”。

“七三一部队”是日本侵略军专门研究细菌战部队,它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解剖、做各种试验,制造细菌武器,残害大批中国人。

这三件事只是侵华日军暴行的缩影。这不仅仅是战争的罪行,从令人发指的犯罪手段来看,是灭绝人性的反人类罪。

而今对日本国内出现,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否定南京大屠杀等其他美化日本侵略行径的行为,我们作何评价,又怎么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

参考意见,日本这些行径,是回避历史,抹灭史实,应当引起全中国人民的警醒。

今天,我们能不能血债血还?任何战争都会对人民造成伤害,所以,我们应当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理性爱国。

过渡,侵华日军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作为那个时代有血性的中国人,你该怎么做(学生回答)?(抛头颅、洒热血、上前线)“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国共两党是如何做的:

探究活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请看大屏幕显示材料

材料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从材料当中得知国共两党对日侵华的决策是什么?

生,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表现如何?

二、全民族抗战:

阅读教材,思考:中国抗日作战有哪些战场?发生了那些战役?

生:中国国内,有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有中共的敌后战场。中国境外,有中国远征军开辟国外战场。

【师】在这三个战场上发生了哪些重要战役?(大屏幕展示)

1)在正面战场上:战争前期国民政府组织了四次大的会战,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这些会战虽然失利,但是打击了日军的侵略势力,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徐州会战的台儿庄一战国民政府军消灭了日军上万人,这个胜利鼓舞了人心。

2)在敌后战场上: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初期八路军打的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并

且与国民政府军的抗战相互配合。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更是重创

日军,中国共产党还充分发动人民进行抗战,称做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3)在国外战场上:中国军队远征缅甸,成功救出被围英军。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师】在抗日战场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教材上介绍了哪几位的英雄事迹呢?

除了教材上面的,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生】略。(姚子青、谢晋元、马本斋、杨靖宇)

【师】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之间的关系如何?

【生】共同抗日互相配合,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人民经历艰苦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抗战胜利

胜利标志是什么?

1、胜利标志

生: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

中国为什么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给大家讲一段轶事:

2、原因

【过渡】抗日胜利之际,在重庆召开的庆祝会上有人出了这样一个灯谜:谜面叫作“抗战胜利”,谜底是打中国史书上的一个著名人物。结果出现了四种答案:屈原、苏武、蒋干、共工。请同学们解释下这个灯谜,说一说抗战胜利的原因。

【生】屈原: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苏武: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的武装支持。蒋干:蒋介石的正面战场;共工:共产党的领导的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

探究活动

这个灯谜分别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回答了胜利的原因,(没有说出胜利的根本原因)那抗战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大屏幕)“日本在败于美国的物质力量之前,早就已败给中国的民族主义了。”

——【日】黑羽隆清《日中十五年战争》

这则材料说明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全民族的抗战

总结抗战胜利的原因(大屏幕)

1、中国方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中共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2、国际方面: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

3、日本:非正义的法西斯侵略战争

【过渡】抗战胜利了,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抗战胜利意义

哪位同学个大家读一读。

对这些历史意义怎么理解?

1、PPT显示:近代列强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设问:抗日战争与之前四个进行比较,你能得出抗战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生答:前四次侵华战争中国失败,第五次战争取得胜利,抗战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提供史料:材料1罗斯福——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材料2丘吉尔——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材料3: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

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

根据材料思考: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生答: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3、为什么说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945年6月26日,在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圆满结束,《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宪章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被正式确立。

环节三【课堂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得到哪些感悟?我们应该怎么做?

(历史不能忘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环节四课堂检测

五、板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日军侵华与罪行

1、侵华史实

2、原因

3、滔天罪行

二、全民族的抗战

1、表现

2、胜利

三、胜利的意义

六、教后反思

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 1874:入侵台湾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澎 湖列岛 1900—1901: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1915:“二十一条” 1914—1918:日本对德宣战,趁机夺取山东 1931: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整个东北,进 而建立伪满洲国。…… 一.野蛮的侵略 (一)日本大举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沦陷) •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原因: ①侵略中国是日本“大陆政策”的继续,是既定国策。 ②日本把对外侵略作为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 机的出路。(根本原因) ③中国国民党政府竭尽全力“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 地,给日本以可乘之机。(有利时机) 二、不屈的反抗 1、从局部反抗到全面抗战 全面抗战开始标志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北平附近卢沟桥。 2.全面抗战的条件: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937年9月)3、全民族团结抗战表现: 抗国民党正面战场 日 民相相 族互互 统依配 一存合 战 线共产党敌后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初期的四大会战 广州、武汉先后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淞沪会战——粉碎日本速战速决的迷梦(上海失守)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太原失守)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失守) 武汉会战——武汉失守 共产党敌后战场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著名战役——百团大战 国民党还开辟了国外战场——开辟缅甸战场 1942年2月,蒋介石派出了他最精锐的部队,组成了抗战历史上著名的“远征军”。 目的: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 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②中共坚持人民战争抗战路线。 ③中国是大国,地大、人多、物多,持久战。 ④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抗战。 抗战胜利重大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民族空前觉醒,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 3.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日军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灭绝人性 潘家峪惨案惨无人道 七三一部队 当前日本当局在侵略问题上的言行 1、行动: ①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②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华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一、全民族的抗战 1.历史背景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 2.共赴国难 (1)国共合作: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 (2)敌后战场: ①1937年8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3)正面战场: ①国民党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②在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谢晋元等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 3.结果 中国军队虽取得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胜利,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失陷。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 (2)罪行: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 2.潘家峪惨案 (1)时间:1941年初。 (2)罪行:在河北省丰润县的潘家峪,杀害一千二百多人。 3.“七三一部队” (1)地点:中国东北。 (2)罪行: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 1.敌后战场

(1)百团大战: ①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组织的战役。 ②特点:主动出击。 (2)作用: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外战场 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与日军作战,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 (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2)意义: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右图是1938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漫画表达的宗旨是什么? 反映了日寇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2.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 (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 ………………主题一抗日战争的特点……………… [史料探究] 材料一……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年4月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材料二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时,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行迅速决战之战略,

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6课抗日战争语文

第16课抗日战争 【考点要求】 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知识要点】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及其罪行(1931—1945年) 1、20 (1)1931占领东北三省,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35华北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3)1937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1929—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反革命围剿。 材料2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 材料3 “所谓满蒙者,乃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外蒙古是也,”这里“不惟地广人稀令人羡慕,农矿森林等物之丰富,世之无其匹敌。”——田中奏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为什么要扩大侵华? (1)国共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2)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重创日本,为了转嫁国内危机。 (3)攫取中国的资源,满足国内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和扩大侵略战争。 (4)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蓄谋已久。 3、阅读课本P75“日军的滔天罪行”,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列举日军的罪行。 (1)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屠杀和平居民三十万人——“南京大屠杀”。 (2)1941年,日本在河北制造“潘家峪血案”。 (3)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731部队”。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 2、数字抗日战争:“一、二、三” “一”——1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2个战场: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国共两党分别奉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 1937年8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4.1937年8 --- 11 月淞沪会战,上海失守 5.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三.抗战的胜利 1.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2.国外战场:缅甸 3.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4.影响: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前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总结: 日本制造一系列侵华事件后,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爆发。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英勇抗战 侵华日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无数惨案,犯下滔天罪行。 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1931年至1945年8月,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哪些苦难? 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华事件,东北三省沦陷,1937年全面侵华开始。日军侵华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如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七三一部队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中国人民是如何克服并最终取得胜利的?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制定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中国人民坚持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军事原则。

第16课抗日战争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沈同衡作于1938年《“武运”岂能长久》的漫画反映了( ) ①日本统治者企图以武力征服世界②日本民众存在厌战心理③日本侵略面临失败境地④日本法西斯是中日人民的共同敌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注意1938年的时间限制。日本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45年失败。 答案:D 2.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赴国难,其主要原因是( ) A.阶级利益取得一致B.中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C.红军长征胜利结束D.百团大战显示中共力量 解析:国共两党的阶级利益有本质的不同,不会因为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两党的阶级利益发生变化,因此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中日民族矛盾在抗战期间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正是这一主要矛盾的存在,决定了在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合作能够得以维持,因此B项符合题意。C项和D项都不是国共合作的原因。 答案:B 3.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抵抗 C.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全面理解能力。全面抗战突出了不仅要依靠政府军队,更要发动群众。 答案:D 4.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抗战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 解析:1937年日本侵华的“时间表”是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而这一计划在上海即遭“粉碎”,这指的是国民政府组织的淞沪会战。 答案:B 5.要了解侵华日军的罪行,可以从下列哪些事件中得到答案( ) ①南京大屠杀②潘家峪惨案③“七三一部队”细菌战 ④虎门销烟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题意,虎门销烟不属于抗日战争期间的史实。 答案:B 6. 对右面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 )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识读分析能力。从漫画内容可知,日本否认战争罪行,认为自己是亚洲被侵略地区的恩人。A项和D项不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符合漫画中的观点;只有C项说明了日本的罪行,能批驳漫画中的观点。 答案:C 7.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抗日战争全面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B.一二八事变爆发C.七七事变爆发D.中共瓦窑堡会议召开 2.七七事变爆发的地点是() A.沈阳城B.台儿庄C.平型关D.卢沟桥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淞沪会战4.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巽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的事件是() A.济南惨案B.皇姑屯事件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5.“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下列军队,以实际行动唱响这首战斗歌曲的是国民革命军() A.第二十九军B.第八路军C.第十七路军D.新编第四军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 2.讨论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重点与难点: 1.知识重点: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 2.知识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学法指导: 1.学习战役的方法。有关抗日战争这几节课,涉及到众多的战役。那么,怎么学习这些战败呢?首先,学习一个战役要掌握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其次,了解这个战役发生的原因、经过。最后根据战役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分析战役的意义。如何掌握众多的战役呢?可以利用列表的方法。表头可以包括这样几项内容: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原因、简单经过、意义等知识。 2.本节课要学习三个战役,学生可以选择给大家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学习。第一,事先要做充分的准备。围绕要讲述的战役,搜集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影像的;然后把所收集的材料按背景、经过、意义等方面进行整理;最后从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楚。第二,根据故事的选择合适的方式,或完全的语言讲述、或借助图片、影像。第三,讲述时,口齿要清楚,声音要洪亮,语言要简洁、流畅,表情自然,举止大方。 3.本节课在学习战役的时候,多次遇到使用地图的问题。如何使用地图?首先是识图。其要求:一是充分利用地理课识别地图的基础知识,把历史地名与现代地名进行对照,从而掌握战败的地理位置。二是利用图例了解各种设计符号的意思,识别有关战役空间分布的特点。 导入新课: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日军的暴行,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击,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那么,这些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平型关关捷和台儿庄战役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9页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回答“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点:

21-22版:第16课 抗日战争(步步高)

第16课抗日战争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识记侵华日军的罪行,认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及重要影响。 3.理解、掌握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在正面、敌后、国外战场的抗战概况、特点及影响。 4.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认识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及意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背景:日本逐步扩大侵华规模,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2)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2.实现:1937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3.概况 (1)敌后战场 ①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②作战方式: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4.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概念辨析 1.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4)

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本课的“内容标准”是: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本课从三个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第一目“全民族的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的强盗暴行;第三目“抗战的胜利”,先以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作战为例,描述了中国军队在国内外战场英勇抗日的情景,紧接着概述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意义。 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述抗日战争,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述。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通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目标分析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目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川教版)第十六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十六课。是抗日战争的结束课,也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屈辱历史的一个收尾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开始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本课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应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 四、重难点突破设想:

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片段,通过阅读资料、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 学习;利用音乐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加深学生对中国七大内容、意义和抗日战争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 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正确的历史观。教师适时 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对学法给予指导。 五、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素材(音乐、图片、视频、练习);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掌握日本侵华后全民族的抗战、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其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课前自主学习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侵华加剧 (1)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事变,不到半年,侵占整个。 (2)1932年1月,日军袭击上海,制造了事变。 (3)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 (4)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事变。 2.全民族抗战 (1)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 (2)国共再度合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3)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和武汉会战等许多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抗战。 (4)敌后战场:1937年秋天,中共制定了动员、争取抗战胜利的路线。此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建立。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月,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大屠杀,在以后的个星期内,被屠杀的和平居民超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日伪军包围潘家峪,进行疯狂屠杀,全村1500多人中,有多人被杀。 3.细菌武器研究:残暴的日军在中国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⑥部队,惨无人道地利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 1.敌后战场:1940年下半年,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给敌人重大打击,提高了抗日胜和的信心。 2.国外战场:为确保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每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同日军作战。3.日本投降:1945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抗战胜利的意义: (1)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2)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提高了中国的。 (3)对世界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大举侵华 (1)背景:①日本在占领中国台湾后,继续垂涎中国的领土,1927年由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侵略方针;②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设计

16、抗日战争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三个战场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分析目前中日关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与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概括、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前分组搜集日军侵华材料探究日军侵华的真相,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学会历史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 4、比较日中两国政府以及犹太人和少数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引导学生得出启示并结合时事鼓励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警惕日本法西斯的死灰复燃,但是要理性爱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活动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进一步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2、通过中国人民斗争、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的史实,进一步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3、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十四年抗战,烽火连天的年代,日军的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烧杀掳掠无所不为,通过了解那段心酸的历史,学生能深刻认识到我们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最终抗日战争取得了自鸦片战争开始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这一课是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很重要的一课。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探究问题,发表见解。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3重点难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 随堂基础巩固

[高中历史]

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随堂基础巩固] 1.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精选文档

《抗日战争》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奋起抵抗,历时八年,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抗日战歌,他们的英勇事迹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让中国以崭新的面貌伫立在世界东方之林。 新课学习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大举侵华(抗战前期): (1)1931年9月,制造“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亡; (2)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袭占上海; (3)1932年3月,扶植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4)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5)1937年7月,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抗战开始; (6)1937年8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7)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此要矛盾,促使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固的长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的倡导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对团结中国人民抗战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合作探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提示:①1935年华北事变时,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②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作了进一步阐述。它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③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④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后经过国共两党谈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 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两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二合作。 3、两个战场的抗战: (1)国民党:正面战场 ①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军,不发动人民群众的抗战路线; ②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之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备课资料1】淞沪会战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含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背景 (1)局部侵华: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2.实现: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3.前期概况 (1)敌后战场: ①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2)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

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4.结果 (1)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地区。 (2)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在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杀害一千二百多人。 3.进行细菌战:在中国东北成立“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1)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 (2)地位: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

役。 2.入缅作战 (1)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2)战况: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4.胜利意义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概念阐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指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抗日政治力量。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公布

第16课 抗日战争导学案(教师版)

第16课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复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学习难点:抗战中两个不同的战场及其关系;客观评价国民党初期的抗战 【自主复习】 一、日本的全面侵华 1.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使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年,制造事变,此后侵占东北。 (2)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侵略。 (3)1932年,在东北建立。 (4)1935年,制造事变,威胁平津。 (5)年,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制造了事变。 2. 日军的滔天罪行 (1)1937年12月,日军在屠杀和平居民三十万人。 (2)1941年,日军在河北制造惨案。 (3)日军在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部队” 二、全民族的抗战 1.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 2.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会战、会战、会战、会战。 3.1940年,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抗日战争的。 4.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 6.意义: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和;也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正在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地位得到提高。 [巧记妙思] 1.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 2.抗日战争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背景分析 (一)课改特点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便于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同时,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二)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而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在这一背景下开展本课的教学,更有利于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也能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勿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自强自立,才不会受人欺负。 (三)教学主题 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教学实例 (一)情景引入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第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2课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进程: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教师: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略) (板书)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 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日本侵华原因 1.日本: (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 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 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 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 三、全民族抗战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原因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 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12 2.潘家峪惨案 1941 3.七三一部队

五、抗战的胜利 1.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2.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胜利原因 (1)日本: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全民族的抗战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

第16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案

第16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 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2.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3.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局部抗战 1.日本侵华原因 (1)既定国策: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东方会议,确立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 (2)摆脱危机: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等,必然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3)现实原因:1936年,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国内因素: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国民政府尚未做好抗战准备。 (5)国际因素:英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导致法西斯侵略的野心不断膨胀。 2.日本局部侵华与国内态度 日本局部侵华国内态度

(1)背景:蒋介石调集包括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在内的军队围攻陕北。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说蒋介石抗日失败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3)结果: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华北事变的影响 (1)促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