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采访的常识和技巧.txt16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17过去与未来,都离自己很遥远,关键是抓住现在,抓住当前。一、好奇和怀疑

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

好奇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

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

怀疑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

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

根据主题确定信源

事实性采访

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

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

评论性采访

一级信源:官员

二级信源:专家、学者

三级信源:普通人

分析性信源

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

信源和采访的陷阱:

不可靠的新闻源

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

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

为了个人出风头

一面之词

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

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

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

如何说服:

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

2、找中间人介绍

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

四、如何提问

提问的分类:

1.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

最好的提问应该是“闭合式”和“开放式”很好的结合:

(1)记者采访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2)善问才能取得有新闻价值的材料。

(3)善问能提高采访效率

提问的方式

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一般适用于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三是有事情的朋友。

侧问。也叫迂回法。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比较适合于不善于谈话的采访对象。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用破冰船起航P130)反问。又称激将法。采访对象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回答,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考,不回答不行。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追问。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水落石出”,“打破沙锅问到底”。

问话方式不要让信源感到紧张,说服对方跟你聊天;

问相关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公众关心的问题

问聪明的问题(多数被采访者愿意跟一个聪明的和了解情况的记者交谈,而不愿跟一个自作聪明的人或傻瓜交谈);

提的问题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你是公正的

提的问题要设法触发被采访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让信源感到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有社会影响和威望,感到他是作为专家被采访的;要让信源感到他在为社会公众事业服务;

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他不回答你的问题,有损于他的公众形象;要让被采访者感到在伸张正义;要让被采访者感觉到他的意见对公众很重要;

在采访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现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掩藏的问题。

记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惊人的信息。被采访者不愿意同不熟悉情况的或愚笨的人讨论深奥的问题,或讲出可用作直接引语的连珠妙语来。

提问的顺序:

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排列,以防在采访中忘记了问题;

按问题重要性排列,以防采访时间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

令采访者个人难堪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记者与被采访者已经建立了某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即使在这个时候,被采访者决定终止采访,记者也已经获得了所需

要的基本重要信息)。

采访问题的设计:

你的读者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被采访者愿意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最新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公众最感兴趣的事实?问题要简短、直截了当、具体;

不要提模糊、抽象、概念性的问题。问题越具体、越能获得具体的数字、事实;

不问浪费时间的无意义的问题;不问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

不问令被采访者难堪或显示他愚蠢的问题

不要问有成见或偏见的问题

为了争取被采访者的信任和尊重,衣着要得体。比如,男记者在正式采访时,应西装领带(不能象电视摄像或摄影记者那样衣着随便)。你的衣着表明你重视被采访者、尊重被采访者。你尊重他,他就会尊重你。否则,他就不会给你很多采访时间;

采访一定要守时;

重要的采访在开始时,不妨与被采访者轻松地交谈几句,使被采访者放松警惕;

记者要控制采访的全过程。如果被采访者笼统地回答问题,记者必须通过提具体的问题,让他回到正题上来;

记者在采访中,不要与被采访者争吵。如果被采访者发现记者不同意他的观点,他就不会放松地和信任地与被采访者交谈

五、如何做笔记和记录

没有强烈的目的和意图,没有有选择的加以记忆,就会出现记忆材料流失的现象。解决办法是:学会记录。记录的几种主要方式:

1.心记: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心理学叫“有意识记”。

在以下情况下最好用心记:采访普通群众,即闲聊;遇到的事实稍纵即逝;受客观条件限制,不便用笔和纸作记录;(隐性采访)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或不允许作文字笔录。

心记有什么好处?一、不容易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二、不容易分散记者观察和思考的注意力;三、有些场合心记是唯一的选择。

心记的缺陷:容易忘记,不易掌握

2.笔记:

记者采访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的材料,通过手中的笔,记录在采访本的记录方式。

记笔记的形式:

详记:“有闻必录”;

简记:有针对性的在采访本上记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主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易忘的材料,如数字、人名、地名、物名、精彩的语言等;

缩记:可使用一些自己创造的简便的符号代替繁杂的词句。如社会主义——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四~等

笔记的记录内容

记眼睛所见的有特色的事物(看到)

人:外貌特征、衣着服饰、神情举止

物:形状、颜色、特点

景:采访现场的环境、布置、陈设的特点

天:气候特点对新闻事物的影响

地: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对新闻事件的影响

记录被采访人陈述的语言(听到)

记重点的材料:即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点、关键点以及连接点

记人物的思想和见解:记事不记脑,等于丢了宝

记人物生动的有个性的语言

记下全部重要讲话(领导人讲话、记者招待会的讲话)

记下易忘点:数字、人名、地名、物名

记下背景材料

记下自己的所思、疑问点(想到)

复核记录材料(采访结束时与被采访人、有关领导、知情人复核)

采访本切忌都记满,一定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以补记一些材料,以及方便采访过程中记录记者本人的思考、疑问、备注。

3.画记:

它包括新闻照片、新闻录象以及现场作的图画。

通常是指画图。要求:一快、二准、三形象。(好比绘画中的速写,用粗线条画下一件事物的大致轮廓)画图对丰富新闻报道形式有显著作用。

4.录音记录:

就是用录音机或者录音笔作采访记录。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特别是人物专访常用录音记录。

好处:记录真实、准确,而且可以作为资料和证据;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观察和思考,也方便用于隐性采访。

缺陷:采访对象不一定适应;后期整理比较费时;录音效果不一定好;设备本身需要准备充分。

尽管我们对记录有诸多形式,但最根本的形式还是笔记和心记。在心记和笔记的选择中,可以根据记者个人的习惯和采访的实际来取舍、侧重,相互补充。画记和录音记录是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益补充。录音记录一般情况下能少用则少用,技术的手段最好用来解决技术性难题。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提问的分类: 1. 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 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 提问的方式 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一般适用于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三是有事情的朋友。 侧问。也叫迂回法。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比较适合于不善于谈话的采访对象。 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

反问。又称激将法。采访对象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回答,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考,不回答不行。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追问。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水落石出”,“打破沙锅问到底”。 问话方式不要让信源感到紧张,说服对方跟你聊天; 问相关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公众关心的问题 问聪明的问题(多数被采访者愿意跟一个聪明的和了解情况的记者交谈,而不愿跟一个自作聪明的人或傻瓜交谈); 在采访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现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掩藏的问题。 记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惊人的信息。被采访者不愿意同不熟悉情况的或愚笨的人讨论深奥的问题,或讲出可用作直接引语的连珠妙语来。 提问的顺序: 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排列,以防在采访中忘记了问题;按问题重要性排列,以防采访时间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 令采访者个人难堪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

2019-2020年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其他常识》练习题资料含答案解析(四十六)[湖北]

2019-2020年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其他常识》练习题资料 含答案解析(四十六)[湖北] 一、第1题: 现代生活中,手机的普及和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手机时也需要注意安全。以下安全问题中不是由手机无线通讯引起的是(____) A.在加油站不能打手机 B.坐飞机时不能打手机 C.驾驶机动车时不能打手机 D.在使用医疗器械的病区不能打手机 【答案】:C 【来源】:2012年国家 【解析】 驾驶机动车时打手机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可能引发交通事故,C项符合题意。 二、第2题: 关于古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

A.“高山流水”的故事与该乐器有关 B.古琴通常以桐木为琴材 C.“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古琴 D.“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说的是古琴 【答案】:C 【来源】:2013年河南 【解析】 阮咸善弹琵琶,精通音律。据说阮咸改造了从龟玆传入的琵琶,后世亦称为阮咸,简称阮。中书监荀勖常与阮咸讨论音律,自叹弗如,由此嫉恨在心,迁阮咸为始平太守,故后人称之为阮始平。 三、第3题: 关于下列各组人物说法错误的是:( ) A.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三贤” B.颜回、曾子都属孔子七十二门徒 C.荀子及其弟子韩非子都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公车上书”的发起人 【答案】:C 【来源】:2014年陕西 【解析】

C项中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四、第4题: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后大约10分钟,到达了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346千米的轨道该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的特点是( )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B.对流现象显著,多云雨现象 C.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发射 D.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答案】:D 【来源】:2012年北京 【解析】 大气层次从接近地表排序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其中,热层大约距地球表面80至300千米,属于题目中所提的该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热层的特点是,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②电离程度较强烈,可反射无线电波。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五、第5题: 下列古代典籍中,哪一部不是以年号命名的?( )

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

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

采访新闻,首先要知道采访什么,也就是说应有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但是很多刚刚进入校园新闻宣传部门的人都会问,不知道问什么问题。对于新闻采访还显得很陌生。校园新闻采访和写作相对于外面的正规媒体显得单纯和简单得多。 新闻采访又分为三个阶段:采访前、采访过程中、采访以后。在这里我主要想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吧。 采访前 作为一个校园记者很多时候有很多的新闻信息都是靠别人提供和指导老师安排,然后才会开始之后的一系列工作。 一对消息来源追问 1、消息来自何人何处 2、谁是负责人 3、如何联络,将具体的联系方式合适清楚。 4、判断有无新闻价值,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那些常规发生,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必要去关注。 5、有没有新闻画面,得到信息源以后判断是否需要新闻图片,即使的和摄影记者沟通,保证新闻报道减少漏洞出现。 二了解背景材料 事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主要人物大体是什么样的人物;还牵涉哪些相关的事件等。可以找到重要的知情人问询,可以打电话到相关的单位了解,上网查询一些相关的资料。例如,我校某位同学省委奥运会志愿者,在采访前就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了解,并对奥运志愿者选拔等知识了解,以备不时之需。 三制订采访计划,列提纲 采访哪些人?先采访谁?后采访谁?新闻稿写多少字?写成消息,还是通讯?要采访几天?采访中要涉及哪些问题?有了这个路线图,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认清采访目标,理清采访思路,一步一步完成采访任务。(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你要想一下,你对这个事情你比较关注什么?) 作为一名新手,第一次采访难免会有些手忙脚乱,做一份采访提纲比较必要。一方面避免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心里有底,控制主动权。 采访前这些准备都做好了,就是电话联系被采访者越见面时间和地点。在这个采访前过渡到采访过程中的这个阶段,也就是在去见被采访对象之前我们还有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注意细节: 1、合适的着装,并不需要太刻意,但是穿着背心和拖鞋就不合适。 2、工作证,佩戴好工作证让人显得更加专业,更让人信服。 3、录音工具,MP3之类的东西,避免因为初次采访紧张而遗漏重点信息。 4、采访提纲

浅谈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问技巧

浅谈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问技巧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得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得重要手段之一.提咨询是记者采访中最要紧得猎取信息得方式.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得基础上结合自己得亲躯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一、要充分做好采访前得预备工作 记者差不多功中有一项便是采访前得预备工作,预备充分是采访中非常重要得一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得战斗”,采访得过程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得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 首先要熟悉采访对象:记者熟悉采访对象不是从和采访对象见面得那一刻开始得,而是从一些文字材料和其他形式得间接介绍中熟悉采访对象得. 其次要预备采访咨询题:采访前预备咨询题目得是能在有限得时刻里,让采访对象提供更多得采访素材.记者在设计采访咨询题时,假如只是简单地咨询,并不考虑采访对象是否有兴趣回答,如何回答,回答得咨询题是不是你需要得,就会不得要领.预备采访咨询题最好是换位考虑,站在采访对象得角度检验一下记者预备得咨询题,看看你听到这些咨询题会如何回答,这些咨询题是不是记者所要得.Www 美国记者威廉•罗彻斯特回忆他采访肯尼迪总统时讲:我认为事前预备咨询题事关重大.对美国总统提出一个他早已回答过多次得咨询题,这是莫大得侮辱,他非常可能马上对你下逐客令.因此,你得咨询题应该是他前所未闻得,应该显示出你对他了如指掌,如此他就会有兴趣与你交换意见. 再者还要搜集与采访相关得资料:记者采访新闻事件与采访新闻人物有所不同,记者采访新闻事件是为了报道事,不是报道人;在新闻事件发生时,现场采访一些知情人是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事件,这些被采访得人并不是读者关怀得重点,他们得目击事件才是读者想了解得.而新闻事件有它发生得缘故、背景、社会妨碍,这些也是读者想关怀得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新闻现场知情人没法告诉读者得,需要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因此,记者采访新闻事件前得案头预备还应该包括搜集与新闻事件有关得背景资料、与新闻事件相关得其他内容. 二、要讲究提咨询技巧 记者提咨询技巧包括得内容非常多,提咨询技巧是衡量记者水平高低得要紧依据,这些技巧是要靠记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积存,用心体会,反复实践间才能掌握得.提咨询、追咨询、设疑是三个常用技巧. 1方式灵活:记者采访与陌生人、陌生环境打交道,在有限得得时刻内彼此从陌生到相互交流,是通过提咨询完成得.记者首先学会见什么人讲什么话,其次是察言观色,把握提咨询时机和提咨询方式.甚至提咨询时记者得语气把握,也是采访成败得关键. 2、穷追不舍:提咨询有了开头,只是采访有了好得开端.如何把谈话引到正题,达到记者得采访目得,同时将咨询题咨询深咨询细,记者还得不断地提咨询,不断地追咨询. 3、巧妙设疑:为采访不被拒绝,记者有意隐蔽语言动机,借不人得话刺激采访对象,引出他急于“释疑”、“解惑”得愿望.或话中有话,设置悬念,勾起采访对象强烈得好奇心、解谜欲,基本上采访提咨询得一种设疑. 采访提咨询得技巧,讲到底是记者得一种应变技巧.假如采访对象配合记者,记者所以快乐,能够顺着事先预备好得咨询题一个个咨询下去.假如采访对象对记者得提咨询不感兴趣,不情愿回答,或者即时回答,回答得内容记者也不中意,提咨询就要灵活把握. 记者在采访中有非常多变数,提咨询方法也非常多,技巧在于把握时机.什么时刻提咨询,什么时刻追咨询,什么情况下设疑,是有技巧得.比如,采访对象不愿开口,可设计疑咨询,逼他开口解释,受采访对象回答内容得启发可补充提咨询,记者与采访对象观点不同,可设计

小记者采访的基本常识与技巧

小记者采访的基本常识与技巧 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原晶 在小记者做采访活动的过程中,使用最多的采访方式便是现场提问采访。现场提问采访往往有着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更可能会遇到很多突发或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小记者们随机应变,并掌握一定的技巧,以不变应万变。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的老师就对小记者采访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如果采访对象紧张或拒绝回答怎么办 这个问题在我们采访时是最常遇到的,因为在大多数被采访时都会紧张。记者采访谁,就有可能将谁的事儿登在报纸上或在电视里播出,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所以,被采访人容易紧张是很正常的。另外,如果我们提的问题,非常生硬或抽象难懂,被采访的人不知该怎样回答,也会表现得紧张以致于无法做出回答。 这个时候应当怎么办呢?采访一个人,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很难采访到最有价值的材料。这些材料说不说、怎么说都要由被采访者来决定,而这个决定往往是根据小记者的态度做出的。因此,采访的时候,小记者必须像知心朋友似的与采访对象交谈。要尊重对方、关心对方、理解对方。比如可以闲聊几句家常或爱好之类的话,使被采访人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再谈主要的事。当然,谈主要的事时,也要和蔼可亲。 举个例子,譬如我们采访一位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不能上来就问“你平时学习一般,怎么会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呢?”这样不仅让人紧张,还会令人反感不爱回答。可以这样说:“听说你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我们真替你高兴,你是怎么快速做到提高成绩的呢?一定有什么技巧吧,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我们如果这样说,他(她)就不会紧张,也愿意配合采访了。 二、如果采访对象答非所问怎么办

采访时提问技巧和注意事项

记者在新闻采访时如何有效提问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记者提问了些大白话,如“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像这样的提问,既不能让霍金快乐,更无法让读者快乐。面对霍金,记者的提问有太多的外行话,以至于霍金拒绝回答一些提问,这本身就颇值得反思。无独有偶,记得两会期间,有记者提问经济学家吴敬琏,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问题已回答多次,要求记者多看看他写的书或有关报道。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石家庄签名售书时,一记者采访她时曾提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当时敬一丹听后回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上述例子都是一些失败的提问,也无一不说明提问的重要性,可见,新闻采访离不开提问,而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因此能否掌握提问的技巧和风格,实现有效的提问是采访的关键。 提问要凸显尖锐性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抱以怎样的态度和情绪往往影响思路的拓展和对有效信息的获取。采访者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如果把新闻采访的具体操作视为一种优越资本,势必会造成采访对象的抵触情绪,从受众的收听、收看效果来看也显得高高在上、没有根基。而过于温和,又很难得到记者想要的东西,因此,如何在平等的氛围中显出提问的尖锐性,才是提问的关键所在。央视主持人王志在节目中环环相扣针针见血的提问令人叫绝,有关他的“很尖锐”的名声已经在外,甚至一些人说他刻薄,但他在谈《面对面》栏目的采访时,强调的也是平等对待被采访对象,不凌驾于被采访对象之上,特别是当被采访对象属弱者时。在面对地位、学识比自己高的人时,王志依旧镇定自若,游刃有余。“我是一个主动者,对方是被采访者,对方把我问住了就是我的失败。哪怕答案已经知道了,也要通过对方的口说出来。始终记住对方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我面前都只是‘采访对象’这一种身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记者不知不觉就被采访对象带到了他们的思路中。“关键是要摒除杂念,我又不是有求于你,你答应我采访就应该配合我。如果想得很复杂,想把你得罪了怎么办,那就必然会心虚,难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你接受我采访,我很感激,因为你配合了我的工作,除此之外不能有其他心态。”王志说。但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常看到记者对一些被采访对象盛气凌人,且不论被采访对象的感受,就是观众看了也不舒服。事实上,即使被采访对象仅是一名在押罪犯,他的人格也应该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所以说提倡提问风格的平等性很重要。提倡平等性并不等于失去了原则立场、也不等于对任何事情持中庸态度,面对棘手的事件,为揭示它的真相,提问必须一针见血,它的尖锐性要得到体现。特别是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被监督对象本身并不想说什么,甚至掩盖都来不及,如果没有好的采访方式,显然不会有好的收获,而如果问不到点子上,舆论监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平等的采访是一种处事原则,但挖出采访的实质东西才是提问的目的。 常用的提问方式要掌握新闻采访的提问没有定法,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采访内容均有不同的要求,但从新闻采访规律上来讲,一些常用的提问方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我们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开门见山式。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适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既然是开门见山,提问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往往会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这就需要记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具体,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地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启发引导式。一些采访对象面对记者不免有些紧张,特别是面对摄像镜头时,常常对记者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

浅谈人物采访中用光与构图的拍摄技巧

浅谈人物采访中用光与构图的拍摄技巧 摘要:电视构图的完美,可以反映一个摄影记者基本功的扎实与不足。电视人物采访时主要是抓住人物的神态,以及被摄体与陪体、背景、光线等的合理安排,以及画面中人物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恰到好处。电视采访中人物拍摄的构图与技巧应用使的电视画面具有了艺术的美感。笔者探讨电视采访中人物拍摄的构图、用光方面的技巧。 关键词:人物采访;构图;用光;技巧 一、光线对被摄人物的影响 光线有冷暖、角度、明暗、顺逆的变化,人物在不同的光影中可以刻画不同的心里特征、表现被摄体的造型效果,因此,合理的利用和规避光线,对于拍摄人物会起到不同的效果。自然光中,光线的色温、角度等都是有机联系与常态变化的,熟悉了解色温与光线角度的变化常识,对于刻画人物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了解了光的规律以后我们还可以合理的加以调整与改变,以便于为我们拍摄利用。 日出与日落时分色温较低,暖色调的色彩可以反映强烈的生活气息,很多带情感类的人物拍摄可以用到此种光线。日出后两小时与日落前两小时,光比合适,非常适合被摄人物的采访。中午顶光,明暗反差强烈,容易在人物面部形成浓重的阴影,不适合人物面部的良好表现,但可以刻画一些反映人物刚毅、阳刚之气。如果采访人物中碰到类似自然光,采取的办法一是规避,寻找合适的场景或遮挡物;二是利用反光板等辅助设备调整光比。前侧光(三角光)是采访人物时

常用的光线,可以刻画人物的立体感。逆光的运用往往是为不表现人物特定形象时的表现手法,在大场景中可以表现画面的纵深。阴天散射光缺乏立体感,但女性人物的拍摄还是可以较好的利用此光线。 在室自然光的人物拍摄时,我们可以合理利用房间四周窗户射进来的光线,尽量使人物安排在有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都能满足的光照位置,光比可以利用窗帘的遮挡、被摄体所处光线位置的远近来得以调节,这样拍摄的人物就富有立体感及空间感。 人物的不同表现方式可以通过构图、色彩、运动、明暗、形状、动感等来表达,总的来讲,对比、节奏、趣味中心的设置可以根据你在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人物的特点以及节目容来安排设计,这涉及到拍摄者的基本常识及艺术修养。 二、构图对被摄人物的影响 采访被摄人物之前,我们先要了解被采访人物的性格、爱好、习惯、身高、修养、社会阅历及地位、受教育程度等,了解了被采访者,才能在拍摄时根据容紧扣主题,使人物在电视画面中表现的生动、形象。 在投拍人体的情况中,必须要关注图像的水平状况。许多人在运用摄像机的情况中总是观察云台上的水平仪是否调节至水平状况,实际上在现实的运用环节里,只是观察云台上的水平仪是不行的,也需要使用寻像器进行观察镜头是否确实位于水平方位了,因为水平仪观察的是绝对水平,然而人们的图像里水平是一种相对水平。由于人们并非在投拍海平面,却是在投拍人体,所以被摄人物在镜头里一定要

记者采访技巧

一、合理分配提问 为了搞清一个事实,有许多必不可少的提问,但记者应当搞清楚问题,妥当地分配给不同的采访对象,说明采访目的,争取对方协肋。与采访对象第一次见面时,记者应当尽快出示介绍信并说明采访目的,以求得到对方的信任。 提问要具体,越是经验不足的记者,提的问提越容易笼统,含糊不清,越是笼统的问题越难回答。最难回答的问题: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样想的?要提有特点的问题,既然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那么有特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 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这种采访方式容易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更浓,生活更浓,往往效果更好。学会刨根问底,随机应变。提问要有逻辑性,适应一般人的谈话思路,事先明确要谈什么题目,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依次谈下去。 二、提问的类型 1、正面提问:这是一种基本的提问类型,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型和“闭和”型两种。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不要求采访对象具体的回答,使对方畅所欲言,采访的气氛比较轻松。所谓“闭和”型问题,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求对方有一个明确、简短的答案:“是”或“不是”。 2、引导性提问:这种提问中“闭和”性问题居多,它指的是记者在挖掘事实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3、追问:这是记者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目的在于扑捉那些具体的事实和细节。 4、假设性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问方法。 5、激将法提问:这是在对方不愿意回答时采用的强硬的一手――激将,既“正话反说”。 三、问的方式 1、面对面的交谈:这是访问的基本方式。在采访比较重要的报道时,一定要找到负责人、当事人、见证人面谈,力争尽量多地拿到第一手材料。

2019-2020年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其他常识》试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二十三)[甘肃]

2019-2020年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其他常识》试题精选含 答案解析(二十三)[甘肃] 一、第1题: 下列关于火山的表述错误的是() A.喷出的物质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B.可分为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 C.五大连池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 D.页岩是最常见的岩浆岩 【答案】:D 【来源】:2014年上半年联考 【解析】 D选项中的并不是岩浆岩,而是花岗岩与玄武岩。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大理岩。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二、第2题: 国家积极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审批和核准了不少有利于带动和帮助北部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但不包括() A.设立钦州保税港区 B.设立凭祥综合保税区

C.设立北海自由贸易港区 D.设立南宁保税物流中心 【答案】:B 【来源】:2014年上半年联考 【解析】 略 三、第3题: 以下变化使事物性质发生改变的是(____ )。 A.酒精挥发 B.矿石粉碎 C.冰雪融化 D.白磷自燃 【答案】:D 【来源】:2010年黑龙江 【解析】 使事物性质发生改变的是化学反应。A、B、C都是物理变化;D项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D。 四、第4题:

今天人们经常以“姓氏笔画”为序来排名,其实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姓”与“氏”是有严格区别的。一下关于“姓”“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姓”源于母系社会,“氏”源于父系社会 B.秦汉以后,出现姓名合一的倾向,姓和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平民也能 有姓氏了 C. 中国最早的氏,大都从“女”旁,如姬、姚、姜、嬴等 D.一般女子称“姓”用来“别婚姻”,男子称“氏”用来“明贵贱” 【答案】:C 【来源】:2014年吉林甲 【解析】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来“别贵贱”,尊贵的人才有氏,卑贱的人有名无氏。“姓”用来“别婚姻”。根据《通志·氏族略》,A选项说法正确,女子为“姓”在母系社会,男子为“氏”在父系社会;而D选项,古时女子嫁人之后从夫姓,男子用氏来区别贵贱的说法正确,D说法正确;B选项秦汉以后,出现姓名合一的倾向,姓和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平民也能有姓氏了,说法正确;中国有上古八大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都是从“女”旁,如姬、姚、姜、嬴等,说明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妇女地位举足轻重,是“姓”而不是“氏”。 五、第5题: 下列现象中,其本质与其他三个现象的本质不同的现象是()。

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 经验交流材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7202 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Preparation work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before reporter's

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来说,采访对象往往都很忙,他们是不愿在一个对她一无所知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如果对采访对象毫无了解,一开始就提出诸如“你今年多大年纪?”“你出生在哪里?”之类鸡毛蒜皮的问题,采访对象不仅会对你的无知感到厌烦,还会认为你对他们缺乏最起码的尊重,马上就会失去谈话的欲望,采访自然也难以进行。采访前要把采访对象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对采访有用的信息,根据需要拟定采访提纲,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在提问的时候也不至于问一些外行话。 二、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三、与采访对象面对面,能否建立起谈话时的融洽气氛,是采访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记者给采访对象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他(她)的外表、衣着、随身物品。一般情况来讲,记者的外表应当尽可能朴素平常,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记者的随身物品。 四、在见到采访对象之后,如果时间允许,应该先进行一下沟通,在谈话过程中,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核实。如果在沟通过程中被采访对象能感受到

记者对他的情况非常了解,会比较容易拉近距离。同时,根据现场沟通情况再次核定采访提纲,如果有些问题比较敏感,自己拿不准该不该问,应就这些问题和当事人进行交流,在得到当事人确认后,再进行采访。这样,在确认采访提纲的同时,也让当事人对所要采访的内容有所了解,不至于显得太突兀,可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如果时间不允许,要开门见山打开采访话题。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六、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好的问题是那些具体到做什么事时采用什么交通工具、晚餐有几个菜的问题(当然得跟表现人物性格有关,不要变成狗仔队),就好像我们会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来看出他是个喜欢享受的人还是个苦行僧一样,我们的文章也要通过这些细节让读者了解我们采访的人。 七、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无论何时,对何人都有平等的尊重,这很重要,不要因为对方地位高而不由自主地想办法让他愉快,或者让他不快(有人认为用问题激怒对方显得自己很有水平,事实上你和对方不是对立关系,你的任务是得到回答而不是表现你自己),也不要因为对方是卑微的人物而忽视对方的感受。 八、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9-08T18:27:20.1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作者:乌日古玛拉[导读] 摘要:在新闻采访中合理运用采访技巧,也是为其重要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要:在新闻采访中合理运用采访技巧,也是为其重要的。为了确保新闻采访顺利进行,在新闻采访中不仅对新闻采访地理论知识进行掌握,新闻工作者也运用采访技巧,与被采访者顺利进行交流,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大大地促进采访者的效率和提高。本次论文也为新闻采访者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更好地解决新闻采访中避免出现失误。 关键词:新闻;采访技巧;运用一、采访要多方准备采访前,记者需要采取多线并行制,即编辑、文字记者、摄像记者可在同一时间内,按照各自分工,多种组合方式,完成多组工作。如在突发现场新闻的采访中,就需要注意事前沟通尤为重要。从热线中获得的信息越全面,则在现场采访中,可获得更多的主动权。以最为常见的责任事故现场为例,事故责任人往往就在现场,但记者在现场却很难在众多围观群众中将其找出,而热线报料则通常为与责任事故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乐于提供责任人的相关信息。因此,在事前沟通中,获取责任当事人相关资料、体貌特征,便可方便到达现场后对其进行采访。 二、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 2.1第一时间到新闻现场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的主要特点,在进行新闻采访中,为了拿到新的线索,就需要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通过在场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获取新闻线索。以最快的速度传播,避免出现信息流失,对信息流失加以保管,突破新闻采访的将至局面,提高新闻采访中的准确率。这表示运用最短的话语阐明内容,以便吸取广大观众的眼球。 2.2正面切入提问技巧在采访现场时,新闻采访是整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的环节,为了让采访者接受采访。由于性格的不同和方言的不同,为此新闻工作者制定简单而快乐的方法,首先,对性格方面进行了解,如果是外向的,直接正面切入提问技巧。但如果是内向的,从他/她们喜爱的问题入手,从问题中提炼出切入点,运用巧妙的方法,把问题引入出来。然后,再收集资料进行采访。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出现尴尬,采访工作者换位思考,尊重采访者的感受,时不时对采访者提问出他/她生活中出现过的问题,尽量用普通的话语,从而解决一些问题,也提高了新闻工作者对采访者的融洽交谈。 2.3迂回提问技巧 在新闻采访中,常常面对拒绝采访和心理抵触的采访者,然而采访也没有得到有利的新闻线索,才适得起反。一旦采访者过于激动,难免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导致采访无法进行。为了避免事件再次发生,,在采访中,可以运用迂回的办法,首先运用简单的话题进行采访,观察对采访者的言行举止,可以使采访者积极回答从中把重要的问题进行切入点,进一步引进话题。 2.4其他提问方式的结合提问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说是新闻工作者的必要条件,但是日常采访中,还存在不必要的因素,如果提问时把握好灵活度,对今后的采访问题游刃有余。反之,对提问技巧运用不恰当,甚至对采访者进行反感。在新闻工作者进行工作之前,首先,需要把工作的内容先整理或安排好。然后,在进行对采访者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把重点问题要表达明确,从而采访也是新闻工作者对基本的要求和条件。新闻访也是一门技术,除了要重视提问技巧上,也要对语言符号进行巧妙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决定采访者的进度。语言符号也是传播与感情交流的主要工具,这些符号主要包括语言、肢体、表情、状态、手势,因此非语言传播是无秩序。非语言符号是存在语言符号的另一种传播媒介,是对新闻工作者采访的必要因素。通过新闻采访,为了避免出现非语言符号,要以积极和客观的态度进行提问,进一步与采访者进行心灵沟通,运用语言的技巧进行提升,促进新闻采访顺利开展。 三、要深入观察 “择而取之曰采,广而问之曰访”,即用眼睛去选择,用嘴巴去询问。穆青认为,记者的十八般武器中眼睛是最锐利的武器。他要求记者善于通过现场观察学会采“视觉”新闻,做“情景记者”。事实亦是这样,我们要做出鲜活的、引人入胜的、具有感染力的新闻,必须深入现场进行细致观察,全身心地体验,抓住具体生动、典型的形象和细节,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新闻来源于生活。我们有些缺乏经验的电视记者,往往到达现场之后,不经思索举起摄像机就拍,其结果只是拍摄到一些司空见惯、信息量不大、毫无个性和冲击力的画面,失去应有的新闻价值,这个就是对采访对象缺乏本质的了解,对生活缺乏深入观察和认识所导致的。 四、创新求变的采访风格不同的节目,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新闻事件需要记者采用不同的态度,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备创新求变的采访风格以适应节目和新闻事件的需要。白岩松在介绍《时空连线》栏目精神的文章中提到:“这个栏目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灵话多变,单视窗可以,双视窗可以,二视窗更可以。片子可长可短,中间插片子也可以……关键是需不需要和好不好看。”《时空连线》的灵活性机制也给它的记者充分的主动性:几内亚比绍大使被劫,主持人通过电话采访,然后把短片截开,用谈话来讲述整个过程。《飞越的极限》这期节目,主持人改变过去文静温柔的女性特质,以锋芒犀利的质疑、毫不保留的提问,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风格是很重要的,但不能拘泥于固有风格,不但要能突破前人树立的模本和范式,更要勇于突破自我。 五、掌握谈话的主动权采访对象总体上分为两类:健谈型和沉默型。对于前者,采访会较为容易。只要加以合适的引导,使得谈话围绕主题展开。但有时也会遇到采访对象情绪激动,对记者的提问无限展开,滔滔不绝。这时作为现场的宏观驾驭者,必须适时注意将话题拉回,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对于沉默型对象的采访,较之前者略显困难。他们不愿意接受采访,不配合记者提问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的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错误,有的是保持低调,有的是因为工作忙不想被打扰等。对于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对策,做到对症下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问不成,侧问,反问,摸清受访者心理,先用具体的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其开口,然后逐步用诱导式问题把采访对象的思路拓展开。 六、有所采有所不采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一) 培训目标: 1.了解采访的基本要素。 2.掌握采访实际操作一:如何选择信源,善于获取采访机会。 3.了解提问的方式,学会如何提问。 培训过程: 一、采访的两大要素:好奇和怀疑 1.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 2.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 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 1.根据主题确定信源 事实性采访 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 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 评论性采访 一级信源:官员 二级信源:专家、学者 三级信源:普通人 分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 2.信源和采访的陷阱: 不可靠的新闻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为了个人出风头;一面之词) 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1.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 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 2.如何说服: 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 2、找中间人介绍 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四、如何提问 ㈠提问的分类: 1.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一) 培训目标: 1.了解采访的基本要素。 2.掌握采访实际操作一:如何选择信源,善于获取采访机会。 3.了解提问的方式,学会如何提问。 培训过程: 一、采访的两大要素:好奇和怀疑 1.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2.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 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 1.根据主题确定信源 事实性采访 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 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 评论性采访 一级信源:官员 二级信源:专家、学者 三级信源:普通人 分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 2.信源和采访的陷阱: 不可靠的新闻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为了个人出风头;一面之词) 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1.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 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2.如何说服: 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 2、找中间人介绍 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 四、如何提问 ㈠提问的分类: 1.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课稿) 小溪/文 讲课现场设计: 1、把200多名营员分成A、B、C、D,4个小组,进行课堂PK。 每个小组推选2名小组长做统计员,两个小组之间相互统计监督。小组成员每回答一次问题,统计一次,(以提问先举手的同学为原则)最后按统计的数量,发白小葱粘贴作为奖励。 锻炼小组的团结协作能力。 PK结果,看哪个小组累计回答的问题最多,为获胜方。冠军队的组长最后发言,讲述互动或者听课心得。 2、模拟采访,小记者相互采访,5分钟内采访身边的同学。每个小组推选名2名同学发言,口述采访内容,每位同学限时 2分钟。(以介绍采访对象为主)。 此环节用时是20分钟左右,锻炼小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亲爱的小记者和准小记者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你们相聚在美丽的山青世界,今天小溪姐姐浅谈一下《新闻采访与写作》,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讲课之前,先说明一下,上课的安排——PK的方式) 鼓励一下:随堂会有很多问题,只要大家的思维跟上讲课的节奏,每个人都可以回答问题,只要举手回答,无论回答正确与否,你的名字都会被小组长记下来,为你的小组争光。 ●首先我们先了解两个概念和一个关系

1、第一个概念是——什么是采访 提到采访,同学们会想到什 么提问① 关键词:记者(身份)提问(采访)照相机(设 备)…… 概念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用眼睛观察用嘴巴问用耳朵听用笔记录借助音像设备 2、第二个概念是——什么是新闻报道(写作) 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报道。(用文字或者声音、影像纪录资讯、表达意向) 真实的新鲜的有价值的 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此处的写作不同于语文课堂上的习作,它是指新闻写作。 (1)、只有采访没有报道,新闻活动就没有意义。 (2)、只有报道没有采访就是杜撰。 (3)、十份的新闻,七份靠采访,三份靠写作。新闻采写,有句行话叫“成在写作,功在采访”。即采访是第一位的,写作是第二位的,。

谈如何让采访者尽快进入采访状态

谈如何让采访者尽快进入采访状态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特别是如何能让被采访者尽快进入采访状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了探讨。 标签:新闻采访;采访者;准备工作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特别是如何能让被采访者尽快进入采访状态,是决定一条新闻能否成功的关键。在采访过程中,运用多种采访技巧,能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和有价值的资料,也能够让被采访者尽快了解你的采访思路,从而配合记者完成好采访工作。采访就是需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来获得各方面的新闻线索,本文就是从访前准备,到亲近被采访者来说明采访工作就是来源于生活,平淡真实的表达被采访者所经历的事件,只要用心去做,就会完成好采访任务,呈现出色的新闻作品。 报道思想的明确和新闻线索的获取,并不意味着采访活动的顺利,更不意味着采访目的的实现。新闻采访作为一种复杂的意志行动,还包括记者头脑中对采访对象基本情况的熟悉,采访活动的计划拟定和方法的选定,是一种复杂的活动过程。不经历这一过程,采访的目的是难以实现的。所以记者要做好采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圆满完成采访任务。 (一)采访前文字材料的准备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我认为准备还应该分为采访前文字材料的准备和采访问题的准备。准备充分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战斗”,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这种“战斗”由于条件所限,往往非常短暂,而为了这短暂的战斗,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采访前,需要研究这个事件和这个人物的有关材料,了解事件的背景,初步掌握一些人物从事职业的常识,为采访做好准备。都说记者是多面手,面对采访对象的时候就要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积累。我在采访一位版画教师时,为了使采访更加深入,能够了解版画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版画的发展过程,我就先从网上了解了大量的版画知识,知道版画的制作过程,知道了在深圳宝安区还有一个观澜版画村,也了解了版画有许多种类。她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所以面对镜头的时候非常紧张,总是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因为我访前所做的准备在采访时就和她有了共同语言,我们从国内外知名的版画家聊起一直到垦区指导过她的版画教师,让她不再紧张,和我自然的交流起来,采访工作也就非常顺利的完成了。

如何提升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 周兴强

如何提升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周兴强 发表时间:2019-11-20T12:14:35.65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9期作者:周兴强 [导读]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了解外界信息的途径,新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 (云南省昭通广播电视台,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了解外界信息的途径,新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新闻工作者作为新闻信息的收集者、制作者、传播者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当中承担者发现新闻线索、采集新闻信息、制作新闻作品的重要任务。记者在采访时通过与被采访者的沟通交流获得新闻事实,在沟通的时候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获得最新最重要最准确的信息,是考验记者的沟通能力和掌握的沟通技巧的关键。 关键词:新闻采访;记者;沟通技巧; 记者作为新闻事件收集、整理以及传播的工作人员,在新闻事件影响力发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下发掘最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并将其整理传播开来,发挥新闻事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影响力,成为记者需要重点提升的能力,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应时刻提升自身沟通技巧,以保证采访有效进行。 1新闻采访的特点 1.1新闻采访要具有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之一,新闻之所以为新闻就在于其具有“新”的特点,新闻采访作为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时效性。记者的工作就是把新近发生的事实采集报道出来让公众知道,把时态的发展第一时间告知公众,故而新闻采访具有时效性。 1.2新闻采访的内容要丰富 新闻采访不单单指收集新闻内容,其具有非常丰富的含义,其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访对象具有丰富性,新闻对象是不局限于特定主体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故而新闻采访中对象常常是多种多样的,有可能是普通工人,有可能是官员领导,有可能是十恶不赦的犯人,也有可能是见义勇为的英雄。其二,新闻采访的环境也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从采访对象的多样性延伸而来,由于新闻采访的对象是不固定的所以被采访者所处的环境也是不可预知的,所以其也具有多样性。 1.3新闻采访中注重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在新闻采访工作中,每一位新闻从业者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职业底线就是要真实客观的报道新闻。新闻采访的最大意义就是为了让公众了解到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根据新闻做出决策,所以新闻采访要十分注重采访的真实性。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但是信息的质量尚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尤其是其真实性还需要很大程度上去考证。2005年8月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一农村妇女带着女儿到昭通电视台哭诉自己被村主任欺负事件,请求派记者采访,新闻中心立即派出一组记者前往调查,结果这位村妇是恶人先告状,所反映的事实真相全部是自己编造的谎言。因此记者要善于辨别信息源的真伪,在新闻采访中必须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也才能守住新闻记者的职业底线。 2对记者沟通技巧的新要求 2.1采访速度方面的新要求 在新形势下,新媒体对广播电视造成了较大冲击,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更成为了人们的主要信息获取方式,在人人都能进行自媒体操作与发布的新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也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电视台信息采集与加工整理的优势,主动出击,从传统的单一化发展方向转移到全媒体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网络传播主体全民化的发展形势下,信息传播速度不仅更快,而且具有更广的受众面,使得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所有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和发布的主体。因此,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加快速度,注重节目制作流程的优化和完善,以确保受众在第一时间能准确获取信息,从而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2.2与受众沟通方面的新要求 由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介的格局发生了变化,所以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在网络媒体下受到冲击,受众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所以作为记者,在与受众沟通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完成基本信息报道,而且还要通过沟通和交流,及时地掌握受众所反馈的疑问和质疑,并对其进行深入追踪报道,利用网站和微博,以及微信等网络平台向受众做好释疑解惑,切实强化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才能得到受众的理解和认知。这不仅对电视台记者的自身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其职业素养也有较高要求,在树立创新意识下,积极地进行角色转换,不仅要做好采访工作,更要做好沟通交流,使其在深入了解受众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与受众的沟通交流,进而深入挖掘主题内容,使其在有声有色的新闻报道中赢得受众的喜爱。 3提升记者新闻采访中沟通技巧的可行性方法 3.1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正如上面提到的,由于采访对象的丰富多样性导致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从而提出具备较高价值的采访问题。因此,记者应在日常采访过程中注重自身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反复锻炼中提升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解读能力。除此之外,新闻事件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社会事件的重要途径,要求记者应坚守基本的职业道德,能够在新闻采访后及时准确地将所获取的新闻信息展示给社会大众。因此,记者应在平时注重培养自身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坚守基本职业道德的情况下为社会大众服务。 3.2做好采访准备工作 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将会面临不同的采访对象和采访环境,事前的采访准备工作必不可少。记者在采访前对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做足准备工作,可以在实际采访过程中与被采访者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并对被采访者个人信息有一定的了解,这样记者在采访中,就能够从双方的共同话题中提取所需要的有效信息。而记者事前准备工作中所获取的各种有效信息也可以为记者制定相应的问题大纲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帮助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以一种更高效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3.3切中要点,突破关键 新闻采访区别于日常沟通的一个关键之处,在于新闻采访需要切中问题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获取最关键的信息。因此,新闻记者应在日常采访沟通过程中养成相应的敏感程度,这项能力可以帮助记者在采访突发事件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识别出最关键的新闻信息并进行跟踪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