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国巴洛克艺术

法国巴洛克艺术

法国巴洛克艺术
法国巴洛克艺术

从明清世俗到洛可可主义

廖雪财政金融学院2013200203

摘要:十八世纪欧洲洛可可艺术和古代中国明清时期的艺术的比较,主要着重于两种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共同特征以及差别的比较。

关键词:世俗享乐;人文主义;交流传播。

第一眼一看欧洲十八世纪的洛可可雕塑和室内建筑,恍惚间感觉中国明清那些绚丽的瓷器化作颜色漂洋过海越到了遥远的欧洲,贴到了那些庄严的建筑上,把那些古老庄重的宗教建筑浸染,让它们换上了精巧华丽的外裳。古老的华夏大地和同样古老的欧罗巴列国,在十八世纪左右同时焕发了出类似的艺术之光。这是艺术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

一.精致甜美的艺术

洛可可艺术是为了宫廷生活而生的,精致甜美是它的主旋律,轻佻愉快的风格据说是由法国国王的情妇杜巴蓬夫人主导的,这使得它天生印有女性的气息。看着洛可可风格的作品,会使人感受到一种童话般的感觉,并且这种童话是一个小女孩的童话,那些繁琐的装饰给人一种小女孩撒娇的感觉,这样的作品,即艳俗,又纯真。艳俗是因为它最是注重装饰品的堆砌,纯真是因为它毫不掩饰对各种珠宝的喜爱。就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急着想要妈妈的珠宝、蕾丝裙子、高跟鞋……丝毫不嫌累赘,但是她绝不会像某个成年的女性一样故作姿态掩饰自己的欲望。

有人说洛可可艺术与平民无关,的确,因为平民无法负担这么多的珠宝,但并不能因此否认洛可可艺术的独特性。这样的艺术属于当时少数的贵族,但是又透露出一种小女孩的纯真,试想一个贵族的小女孩,在小时候一定会幻想有一间

属于自己的房间,充满了闪闪发亮的珠宝,堆满了丝绸衣服。整个法国宫廷都充满了这样撒娇般的小女孩式的幻想,甚至于男人们也都被这样的气质吸引,所以脱下狩猎的装备,穿上女人们的高跟鞋,为自己系上蝴蝶结。就连住的地方也让人眼花缭乱,一眼望过去就陷入了童话的幻境。这样说起来似乎有点狂热,一点都不理性,整个法国宫廷都陷入了这样的狂热,与之后的新古典主义的秩序感和规则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让我想到了《爱丽斯漫游奇境记》,这本书充满了眼花缭乱的场景、异想天开的情节、毫无理智的角色——你看那个红皇后。打开书我就觉得头晕,接着看下去就会觉得陷入了另一个世界——爱丽丝梦中的那个世界。正如我看旋转着的,跳跃着的洛可可艺术时的感觉。

这样的艺术是一种迷幻,一种刻意营造的狂热,一种恣意的放纵。

如果古罗马的艺术是规则的方形,那么洛可可就是变化万端的圆圈,就像万花筒,纷繁,复杂,迷幻。

而同时期的清代艺术中,最有此风格特色的应该在瓷器中找,那些粉彩瓷器、五彩瓷器、珐琅彩瓷器,无不带着绮丽精巧的特点,尤其是其中以花卉,鸟兽为主题的官窑精品,更是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那些不规则的图案被绘上鲜艳的色泽——“其彩色,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随意而施”,这样的颜色配上这样的花纹,甚至让人觉得它们在跳跃或是在旋转。而瓷器特有的光洁温润的质地,降低了不规则图案带给人心头的灼热的温度,使得这样的美不会过于向塑料般廉价,而是增添了一份低调。这样的融合简直天衣无缝。

这样鲜艳大胆的用色突破了在此之前典雅庄重的黑瓷、青瓷、白瓷、青花瓷等瓷器。这样的大红大绿放在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一定会被认为是艳俗,但是在明清,这样的艺术风格被接受并逐渐发展得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华丽。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这样的风格贯穿的不仅仅是瓷器艺术,同样也体现绘画、小说、建筑上。

二.什么时代产生什么艺术

一定的时代产生一定的艺术,洛可可艺术的产生正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在萌芽之后迅速发展,在迅速抛弃了教会的禁欲说之后,对个人享受的追逐火热升温。文艺复兴时代那些还借着圣母以及各种神的形象来表达人文主义思想的半遮半掩的艺术已经不能表达出这样狂热的情感了,就连之前的巴洛克也嫌过于规整。这些人中,又尤以宫廷贵族为主力,他们拥有权势,新兴的资本主义又为他们带来了大量的财富,更何况享乐本来就是他们的专长。在新兴贵族和旧贵族都要求奢华的个人享受时,应时而生的便是这样的艺术。

而在几乎同一时代的中国,远远没有这么幸运。尽管商品经济已经悄悄萌芽,但是遭到了政府的严酷压制;尽管新的思想家已经有了一些勉强算得上是人文启蒙的思想观念,但很快又被政府摧残。唯有艺术,侥幸在封建皇权制度下含蓄地发展着——我想那大概是由于端庄肃穆的皇家也不能拒绝各种彩瓷的美,属于他们的本该是庄严宏伟端正的艺术,但是新兴事物是蓬勃的,就像路易十四一去世,新的国王路易十五就改变了之前对那种庄严震慑的艺术风格的推崇一样,中国古代的那些自以为是的贵族们也像路易十五一样抵御不了那些更加轻巧但奢华的小玩意的诱惑,他们在本质上也需要这样的奢华艳丽来衬托自己,明黄,朱红,亮蓝,这些鲜艳的色彩可以安慰他们终日困在在深宫不得出来的寂寞心灵。

但是明清时期的艺术在本质上绝对不是贵族的,它是世俗的,是商品经济萌芽的必然产物,是属于逐渐壮大起来的市民阶层的。你看那些世俗画,多么俗气,但又是多么贴近生活——在以前的时代里,文人们是绝对不屑于画这样的画的。因为以前的文人感受不到这样的资本主义的召唤,他们会恪守清高,高洁傲岸。但是明清的艺术家们不,他们画画收钱,他们为富商们画寓意吉祥的画,他们画大红大绿的世俗画。是艺术家们不再安于贫困而改变气节了么?

不,不是的,只是他们跟创造洛可可艺术的艺术家们一样,他们开始发现一种新的美,这样的美,有人的气息存在。

你可以批评这样的艺术不再是纯粹的艺术,但是你不能否认这样的艺术的确响应了时代的号召。

三.殊途不同归

尽管洛可可艺术和明清以瓷器微代表的世俗艺术艺术风格、时代背景有相似之处,但二者仍旧有明显的差别。

洛可可艺术中以绘画居多,而在中国明清艺术中,最直观地贴近洛可可艺术的,是瓷器。明清时期的其他艺术如绘画中,像洛可可这样甜美的风格是鲜有存在的。洛可可在中国明清世俗艺术的基础上更加向前迈进了一步,这使得她(注意不是“他”或者“它”)更佳轻佻甜美甚至是甜腻,尤其是对欲望的表达更是到了露骨的地步。因此,在洛可可艺术的某些雕塑和静物绘画中可以看出明清瓷器的影子,而从明清绘画中,鲜少能联想到洛可可风格。可以说洛可可艺术在对浮华、艳丽、感官愉悦的表现上超过了明清艺术很多。同样是世俗的,明清艺术因为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于西方艺术而言仍旧保持了含蓄典雅的风格——虽然相对于明清之前的艺术而言已经有了不可忽视的突破。

除此之外,洛可可艺术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尽管代表的主体仍然是宫廷贵族,但是在这里的贵族已经不再是封建主义的代表了,追求物欲和享乐是资产阶级的共同的心声。然而在中国明清时期,尽管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却没能正常地成长,这也决定了明清的世俗艺术注定不能够像巴洛克那么彻底直白地表现人的欲望,最多只能借一些风俗画表现一下吉祥的寓意。比如那些经典的元素如蟠桃、牡丹、百花等,将这些东西放在瓷器上,表达的也是人们内心对福祉的向往。而且洛可可艺术对爱情的描述占了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国明清世俗艺术中,虽然也有关于美好爱情的描述(某些小说如《红楼梦》的插图),但是这样的主题没有成为主流,只能藏于某些小说的插图中当配角。

此外,从更加严密的角度说,尽管两总艺术可以给人相同的直观感觉,但所用的创作技法也有着不同,关于这点,在此不做深入研究。

发源于法国的洛可可艺术和中国明清时期的世俗艺术像两道光束,在几乎是

同一个时间段分别在古老的欧洲大地和中华大地上射出,冥冥之中有着相似的光芒,交汇后又向着不同的地方而去。说它们曾经交汇过不是没有理由的,有研究表明,中国的瓷器正是在明清时期远销欧洲到了遥远的法国,收到杜巴蓬夫人的喜爱,从而影响了洛可可艺术的风格。而现在的洛可可艺术,在盛极而衰之后又再次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不仅仅是在绘画和雕塑这两个领域上,甚至也发展到了音乐上,据说现代的流行音乐中,便有不少是吸收了洛可可元素的呢。

参考文献:《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对巴洛克风格艺术的理解

视觉艺术原理基础作业 对巴洛克风格艺术的理解 14会计6班戴文浩 js1407605 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是珠宝业的行话,专指未经加工的不规则的,怪异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外,其他地方都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讲求立体感空间感,取材于多艺术领域的特色和精神,突出表现对艺术的追求和大胆,可以说是一种激情的综合艺术,脱离宁静与安稳,追求动态和变化,形式丰富甚至于激烈。17世纪末叶以前最初将巴洛克运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也就是离经叛道的事物。18世纪用作贬义,一般指称违背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情况。 巴洛克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罗马。罗马是当时的教会势力的中心,教会对于艺术创作的规范中,审美方面总是从属于宗教方面的,艺术只是教会使用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当时意大利世俗政权统治衰弱,作为天主教的中心,教会势力占了上风,为了反对宗教改革,耶稣会开展了大规模工程建设,几乎所有信仰天主教的地区都出现了新式的教堂和学校,注重感官效果、反人文主义的巴洛克艺术就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并发展起来。意大利上流社会赞助艺术事业的繁荣景象,反而抑制了艺术的个性或独创性,迫使艺术就范于一种教会控制下的“公共艺术”。由于受不了长期的压迫,各行业的艺术家纷纷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现反抗,用表面的遵从圣经及教会教义的事物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来得到不同的表达效果,让人们从一样故事中得到不一样的感受。 巴洛克艺术主要包括建筑,绘画,音乐,雕塑,文学,服装和家具等。 绘画方面,画面中的人物和故事场景都是圣经故事里的内容,但是却用强烈的对比和扭曲的神情配上夸张的动作表现性和暴力,发泄对于宗教禁锢人的思想的反抗,以宗教所允许的内容来表现被压抑的情感和愤怒,就是巴洛克风格最好的体现。 从像绘画、雕塑这样紧致的内容中更加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精髓意义,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卫像》,在巴洛克时期也有同样的一次创作,就是贝尼尼的作品《大卫像》。前者的作品是动感的,而后者似乎是准备采取行动的姿态。其扭曲的躯干和紧皱的双眉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积淀下的巴洛克艺术特点。米开朗基罗表现了大卫的英雄本质,而贝尼尼抓住了大卫的英雄气质的瞬间。贝尼尼的作品中传达的大卫即将要突破疆界束缚爆发的力量之感对观赏者有极强的感染力。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热爱线条,注重素描,而巴洛克时期艺术家则非常重视色彩、光影和透视,以明暗来造型,他们喜欢物体逼真而强有力的效果。 在这些巴洛克风格鲜明的绘画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巴洛克时期人们渴望突破重重束缚获取自由的强烈愿望,用大幅的人物故事展现隐藏在圣经故事画面中的性和暴力的压抑感,动态的肢体和扭曲的表情有着极大的震撼力,也给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画面中的贵族人物都身着盛装,高调出场,也有着极其突出的嘲讽感。 巴洛克因其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建筑方面集中体现在天主教教堂。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从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

浅谈巴洛克风格的妆容

浅谈巴洛克风格的妆容 巴洛克是十七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起源于1600年,流行于1750年. 到了十八世纪除了中欧和北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nn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思为不合常规,有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它最早表现在建筑上,19世纪以后才成为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代表着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它的表现形式有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只讨论和我们有关的妆容方面。 这个时代分有两个时期: 一、荷兰风时期: 1,妆容:这时期的女子面部都很饱满,双颊丰满,眉毛纤细,樱桃小口,下巴圆润,眼睛明亮。铅白粉是当时女子喜爱的化妆品,在脸上涂得很厚。流行黑色眉毛与睫毛,牙齿也要定期进行美白。 2,发型与头饰:这时期的女子梳发辫或系发髻,上面装饰缎带蝴蝶结,还喜欢带款式多样的帽子。 二、法国风时期: 1,妆容:巴洛克时期的女子都爱化妆,只是法国宫廷的女性将化妆技巧发展到了极致。这时期流行可爱圆润的娃娃脸,双颊丰满,眉毛细长,嘴唇饱满,鼻子尖挺,眼睛里透出一种安详的神情。她们习惯用抹涂脂粉的方法让自己看起来很纯洁,再抹上胭脂烘托脸的娇嫩,红色的嘴唇显得很性感,画上淡淡的眉毛,有时还会点上假痣来掩饰

瑕疵。到了18世纪,脸部的胭脂红已经扩散到整个面颊甚至眼部周围。 2,发型与头饰:这一时期的女子使用假发,发型风格逐渐改变,留海渐渐消失,面部两侧的头发有所增加,17世纪60年代用金属丝束扎起来,70年代开始流行短而随意的卷曲发型,大部分的头发梳成圆形,17世纪末期,女子还流行夸张的高发髻,形状有20几种,用假发、缎带和铁丝撑着竖立在头上,头饰为帽子和头巾。 这一时期因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对时装的热情推动和奢侈生活而名声大噪。 以下是巴洛克风格的现代演绎: 1,时尚妆:华丽的巴洛克风格,翠绿的眼影搭配华丽的桃红腮红幻变出大片的效果。眼妆部分用假睫毛和眼线胶加强了效果,电人无极限。 2,新娘妆:汲取巴洛克风格的华丽精致,复古妆容犹如清晨的第一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

吴胜明 巴洛克时期地定义 “巴洛克”()这一术语很可能源自葡萄牙文地“”意是形状不规则地珍珠,该词最初用来表示对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期产生地某些艺术作品地嘲弄和鄙视.如果“巴洛克”不再是贬义词了,而是用来广泛地指称那一时期地艺术和音乐.巴洛克时期地艺术创作及其丰富且数量庞大,因而通常将这一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巴洛克”运动起源于意大利,是反宗教改革运动地一部分,巴洛克地影响和精神匀速传遍了欧洲各地,尤其是德国南部和奥利地.在这里,罗马天主教会地反宗教改革运动在对抗北方新教地斗争中最为成功,尽管巴洛克精神起初于反宗教改革运动相互联系,但是它也成为了新教改革中同样不可或缺地组织部分,并且实际上遍及了精神和世俗地所有地艺术表现形式,宗教,政治,经济和科学领域地一些重要运动也影响了巴洛克时期地艺术活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巴洛克时期音乐地三个阶段 巴洛克风格地产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地时间过程.随着文艺复兴地衰落和反宗教改革潮流地蔓延,在意大利以及天主教甚至新教世界中,艺术和音乐比纳入具有新地教会精神地文化氛围中.在古典主义形式地完美、平衡、和谐被打乱之后,综合、调和以及刻意地修饰成为新一代风格教会为自己地世界从建筑形式上提供了富丽堂皇、瑰丽精致地形式,同时也给音乐打下了自己地文化烙印.巴洛克时期音乐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阶段——是巴洛克风格地形成期;中期阶段——是巴洛克风格地定型期和晚期阶——是巴罗地风格地盛期,也是完善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巴洛克音乐地风格与作曲家 新地巴洛克风格,常被称为“现代风格”它是以巴洛克自身有地一些风格性作曲手段为特点,其实一种手段是以单旋律来写地,这种风格地旋律线条为一种风格简单地和弦伴奏所支撑,这也就是所谓地主调风格,其特点是自由地节奏,戏剧性地停顿和非对称地乐句,作曲家通过更具有旋律性地段落来减弱音乐表达地单调,这最终催生了宣叙调和咏叹调在单身风格地差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巴洛克地另一特征是“竞走风格”在这一风格中,作曲家在和声风格或者是对位风格地作品中使用了器乐和声乐,巴洛克晚期地很多声乐和器乐音乐形式都来自这一写作风格,也就是所谓带有复调性地风格.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旋律 旋律写作多种多样,有宣叙调地宣讲性风格,也有巴洛克晚期咏叹调和器乐旋律地极其华丽地风格,后者旋律写作过程中,短小地音型发展成为了具有相当地长度和复杂性地旋律线条,在宣叙调风格中,宣讲性风格对现在人地耳朵来说似乎是一种对旋律地否定,主导者形式结构.宣叙调为巴洛克早起地地作曲家创造,代表了这样一种旋律乐思,即结构完全取决于语词上地考虑.有两种形式得到了运用,一种是“清宣叙调”和“带伴奏地宣叙调”前者是只有低音为声部伴奏,后者是更具有戏剧性地,由乐队进行伴奏.带伴奏地宣叙调通常用于康塔塔或者歌剧或者清唱剧这样地戏剧形式中引入咏叹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和声 巴洛克时期,在音乐上地一个突出地特点就是“数字低音”,它地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地巴洛克音乐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地优点在于:它强调地是两端地声部,即低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基本地旋律线条.我们现在接触到地乐谱是根据当时地“数字低音”而编配地钢琴伴奏谱,所以伴奏织体具有上述地特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半音化手法和不协和音响在巴洛克音乐中得到了自由地运用,以此来达到表现性地目地,键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为标志。意大利歌剧中流传至今的优秀曲目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古典艺术精品。这些歌曲可称得上是世界声乐作品中一枝独放的奇葩,虽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仍以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旋律声部优美、流畅;钢琴伴奏的织体简洁、纯朴;以及歌唱风格柔美、抒情等特征为世界各地的声乐爱好者和歌唱家们所珍爱。这些歌曲在当今的声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巴洛克音乐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弦乐的音色更能体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巴洛克时期的三个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巴赫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约翰·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巴赫的作品对近代西洋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西欧他有"音乐之父"和"不可超越的大师"的荣称。亨德尔,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弥赛亚》、《哈利路亚》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

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下面,我们具体的说一下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一、旋律特点。 旋律作为构成歌曲的首要要素,是人们感受并理解歌曲音乐的最直接载体,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这一时期的歌曲具有篇幅短小但艺术表现独立而完整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表达作曲家对生命浓缩的感受,展现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作曲家在旋律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曲一般具有音域不宽,音程以级进为主,旋律优美、流畅自然,感情真挚细腻,即使偶尔出现一些音程的大跳,也是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伴奏织体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在音乐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低音”,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的优点在于:它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乐谱是根据当时的“数字低音”而编配的钢琴伴奏谱,所以伴奏织体具有上述的特点。 三、演唱风格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演唱和作品一样简单,不矫揉造作,宁静又连贯。演唱者必须严格按照谱面的要求,不能随意加快、放慢或者延长,尤其是有装饰音的乐句,必须认真对待装饰音中的每个音符,使

浅谈巴洛克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

摘要 在巴洛克时期,随着古钢琴的日益完善,古钢琴音乐发展到了极为繁荣和辉煌的阶段,被作曲家们推向了极致。他们不但继承了之前文艺复兴时期古钢琴作品精致细腻的优点,又摒弃了诸如有些拘谨呆板、不够自然等不足,使作品更加生动活跃。这一时期发明了钢琴并经过制琴者的不断努力和改进,钢琴已经传播到了一些国家,并且专门为钢琴而作的音乐已经出现。 本文通过对巴洛克时期的艺术特征以及代表人物的作品的介绍,分析了巴洛克时代的钢琴演奏风格。 关键词巴洛克钢琴演奏风格

Abstract In the Baroque perio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avichord music, the clavichord music has developed to a stage that is very prosperous and glorious, composers made it to the top stage. They are not only take full of the advantages that works for Clavichord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 but also get rid of some disadvantage such as inflexible ,formal and not natural enough, the works become more and more active. During this period, the piano is invented and with the continuous efforts and improvements by violin makers ,the piano has been Broadcasted to a number of countries, and the music that specifically made for the piano appeared.This article make a analysis of the style of piano playing in the Baroque period through the to the art characteristic in the Baroque period as well as make a introduction of the style of piano playing at that time. Key words: Baroque, piano, the style of piano playing

巴洛克风格建筑

巴洛克风格建筑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一)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 1、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华丽的装饰,色彩鲜丽。 2、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而创新的主要路径是,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他们互相渗透;再次,这是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幻觉效果。 3、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市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 4、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却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 这些特征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 (二)结构特征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哥特式艺术”“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及其风格

十二至十六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这种建筑风格,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教堂式样,而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意大利的米兰教堂等。 “哥特式”(g。thic)一词源于中世纪的建筑,是一种发祥于北法兰西、普及于整个欧洲的国际性艺术样式,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所有文化现象。 哥特式艺术形式意志的基本性质是指一种无止息的驱动力,沉静是这个驱动力的目标。然而,哥特式形式意志在寻找沉静、求取解脱的过程中,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沉静和满足。哥特式形式意志融会于混乱的迷狂中,融会于超感官狂喜的强烈渴望,融会于一种悲怆,可以说哥特式灵魂追求的是一个超越实际与感官的世界。正如哥特理论家沃林格尔所言;“正是这被提升了的歇斯底里,才是哥特式现象最突出的标志”,。”人们感受到的是心理的沉醉,并最终获得从感觉世界中解脱出来的无上自由感。 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 近代以来,欧洲的哥特式艺术热潮持续不断。18世纪中期,英国首先见证了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这种复兴是由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激发的,中间夹杂着宗教的虔诚、神秘幽微的自然观、悲怆的宿命情怀等因素。 源于19世纪早期的哥特小说,其要素包括神秘、厄运、死亡与家族诅咒等,从而使得“哥特”这个词汇与恐怖、黑暗和超自然的意境相关联。哥特小说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复兴的哥特式建筑在19世纪十分流行,英国的一些贵族乡绅热衷于在他们的庄园里复建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废墟,以满足怀古的幽情。自拿破仑战争以后,已然对文学和建筑产生影响的浪漫色彩和哥特风格也延伸到了女装之中;在欧洲和美国,晚会上的珠光宝气开始渗透到白天,镶马赛克和浮雕宝石的饰针以及与之相配的珠宝逐渐流行,哥特式艺术成为当时激发浪漫主义艺术家强烈的非古典审美情怀的载体。 巴洛克艺术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抑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抑,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虽然“巴洛克”直指缺乏古典均衡性的艺术作品,但其实巴洛克艺术家,与文艺复兴的前辈相同,都很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巴洛克风格以强调“运动”与“转变”为特点,尤其是身体和情绪方面的,同时,巴洛克也是对矫饰主义的一种反动。

美的无定形存在_浅谈巴洛克艺术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 第23卷 第2期 ?146? 美的无定形存在 ——浅谈巴洛克艺术 徐 波,吴蔷薇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巴洛克意味着运动、追求新奇、热衷于无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巴洛克艺术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本文从“巴洛克艺术概念”、“ 巴洛克艺术兴起的原因及特点”、“ 巴洛克艺术的历史”、“ 巴洛克艺术的表现”等方面对巴洛克艺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巴洛克;建筑风格;艺术表现 中图分类号:J11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008)02-0146-02 一、巴洛克艺术概念 巴洛克(Baroque)一词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一词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影响很大。意大利B.克罗齐等人认为源出于Baroco,原本是逻辑学中三段论式的一个专门术语;另一说认为源出于葡萄牙语bar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为各种外形不规则的珍珠,引申为“不合常规”。17世纪末叶以前最初将巴洛克运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也就是离经叛道的事物。18世纪用作贬义,一般指称违背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情况。一直到19世纪中叶都是用于贬义而非艺术风格的名称。1888年H.韦尔夫林发表《文艺复兴运动与巴洛克》一书,对巴洛克风格作了系统论述,从此确定了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概念。20世纪西方学者对巴洛克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赋予它不同的意义,但当做一种艺术风格理解仍是主流。 二、巴洛克艺术兴起的原因及特点 巴洛克一词一开始主要针对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风格而言。巴洛克艺术(Baroque art)是十七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初发源于17世纪教皇统治的罗马,那时意大利是欧洲艺术中心,但在巴洛克后期,欧洲艺术中心移转到法国,它并没有明确的艺术风格,只能算是一种爱好和时尚。 文艺复兴意味着平衡、适中、庄重、理性与逻辑;而巴洛克却意味着运动、追求新奇、热中于无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巴洛克艺术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 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 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它的特点是力图表现或暗示无穷感:例如伸向地平线的道路,展现无际天空幻觉的壁画,运用变换透视效果使其变得扑迷离的镜面手法;强调光线:设计一种人为光线,而非自然的光,产生一种戏剧性气氛,创造比文艺复兴更有立体感、深度感、层次感的空间,造成轮廓线模糊,构图有机化,而有整体感;追求戏剧性、夸张、透视的效果,不拘泥各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界线,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三、巴洛克艺术的历史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 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迭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 作者简介:徐波,男,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教师。

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赏析 ——中外传统建筑赏析结课报告

一、篇首语 很早前我看到过一件雕塑的摄影,名字叫《阿波罗与达芙妮》。雕塑选用的是希腊神话中阿波罗追求达芙妮结果她变成月桂树的场景。雕塑集中在达芙妮变化的一瞬间,充满动态感,远不同于平常所见的庄重肃穆的伟人雕塑,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也是我第一次认识艺术大师贝尔尼尼。 真正开始接触他是在看了小说和电影《天使与魔鬼》后,一边感叹于传说中他为光照派设计的对称字的精巧,另一方面也注意到他在建筑方面的成就非常杰出,是巴洛克风格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由此我也逐步开始了解到什么是巴洛克风格,巴洛克式的建筑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巴洛克的定义、风格特点及代表建筑赏析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抑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抑,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建筑是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中的一个层面。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后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从语源学上讲,巴洛克是一切杂乱、奇异、不规则、流于装饰的代名词。而这一时期的建筑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点。它能用直观的感召力给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这正是天主教教会的用意(让更多的异教徒皈依)。 代表人物: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博罗米尼(Borromini) 夸立尼 约翰〃巴塔萨〃纽曼(Johann Balthasar Neumann)

浅谈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_李萌

1引言 艺术好比一朵鲜花,它不可能永葆青春,总有枯萎凋谢失去光彩之时。当历史的车轮步入了17世纪的大门,西方的艺术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文艺复兴运动的逐渐衰落把欧洲带入了崭新的时期。而该时期表现在艺术上的设计风格主要分为两种: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 纵观西方美术史,我们会发现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艺术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明显特征,它既区别于之前的文艺复兴,又有别于之后的新古典主义,它在他有限的生命时间段里以不同于 浅谈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 李萌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河南郑州450044) 摘要:巴洛克式与洛可可式是16-18世纪流行于欧洲最主要的艺术风格,它们在西方美术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介绍了两种艺术所产生的时间、文化背景及其代表艺术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出两种艺术形式所各自呈现出的艺术风貌,从而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异同点。 关键词: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O-05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ontheArtStyleofBaroqueandRococo LIMeng (ArtDepartmentofHenanBusinessCollege,HenanZhengzhou450044)Keywords:Baroque;Rococo;artstyle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科技支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加强数据中心的建设、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构建产品的平台、测试的平台、企业管理的平台,形成核心的软装备,用这些新型的软装备和厂房、设备、生产线等硬装备共同装备企业新型的工业能力体系。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软装备、硬装备和企业的生产手段、生产流程的集成,才能形成创新平台,才能形成数字化生产线,形成企业管理平台。如果说硬装备是新型工业化的前提,是厂房、设备、生产线等固定有形资源的实施保障,软装备则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构建新型工业能力的灵魂,软装备促成信息化共享的流程、规范,软件措施加速数字化建设。在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联合攻克技术难题,不仅要开展单向的自主创新,更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注重工程集成的创新,用信息化的手段把企业软硬装备支撑起来,形成企业生产能力的硬装备,形成企业进行设计、制造、管理、控制的软装备,形成企业创新能力的灵魂。通过集成硬装备和软装备,构筑现代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平台,提升整个企业信息化创新能力,支持产品不断创新和实时发展。 5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企业的科学管理直接决定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经验,重点开展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应用、进销存管理应用、生产制造管理应用、分销管理应用、客户管理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商业智能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突出搭建企业管理平台,主要以ERP及GRM软件为技术,把企业经营决策、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物质配套采购集成起来,支撑企业管理流程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要和集团总部、骨干院所分厂进行业务上的协同管理,和决策信息实行全面共享,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综合业务指标的获取,实现整个集团公司的治理和对各个分厂公司现场情况的了解,达到企业商务运营电子化、管理高效化、企业效益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明全.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J].企业活力.2004,(03). [2]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申林.走出信息化的陷阱[J].企业研究.2003,(01). 李萌:浅谈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 27

巴洛克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简论巴洛克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袁野 0943041301 1.巴洛克的历史和特点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 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现今这 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在欧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惯指的时间是17世纪以及18世纪上半叶(约1600年 - 1750年),但年份并不代表绝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建筑与音乐。这一时期,上接文艺复兴(1452年 -1600年),下接古典时期、浪漫时期。 欧洲文化“除旧布新”,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改变与成就。资产阶级兴起,君主政治渐 独立于宗教之外(但民主思想萌芽)。科学在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开创下展开。艺术上趋势 是“世俗化”,精力充沛,勇于创新,甚至好大喜功。文艺上的名家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绘画上有鲁本斯,林布兰特等,影响都极深远。也在这时期,欧洲向外扩张殖民,渐渐占 据了世界文明的中心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 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 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 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 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 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 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 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

巴洛克艺术风格与服饰

巴洛克艺术风格与服饰:巴洛克”的字义源于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因为一直与蕾丝、花边这些小资词汇“并肩战斗”,所以这种风格的时装和配饰表现出来的尽是奢华和古典的面貌。今季巴洛克风潮势不可挡,从服饰到家居再到配件,无不体现新古典主义的淑女风尚,看来时尚界还得继续怀旧下去。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简约主义在今天已经成为历史,时下古典主义风潮渗透到时尚舞台的每个角落,饰品设计更是着重于极富装饰性的巴洛克风格。不规则缠绕的华丽钻石项链,极具浪漫情怀的心型,闪耀着晶莹透亮的光芒,独特之处在于每一颗心型都呈现出完美的切割形状,处处流露奢华与迷人的气质。 关键词:抽绳、混搭 巴洛克时期是一个崇尚高度华丽的年代,那时的鞋子大多采用优质的材料,像皮革、锦缎,配以奢侈豪华的装饰,如丝绸带、大扣子、刺绣、珠宝等。如今仿照巴洛克风格的靴子着重在细节上体现复古,像鞋帮上的十字抽绳,以及不和谐花纹和混搭风尚,虽然低调,却极其简洁优雅。 古典主义韵味大行其道,使得充满复古情怀的浪漫婚纱也呈现出一派奢华风格。仿巴洛克的提胸和束腰,层层叠叠的裙摆,在细节上将繁复且精细的做工体现得淋漓尽致,再融合现代流行剪裁与时尚元素,像蝴蝶结、褶皱等,创造出亦古亦今的别样风格。大朵的花形头饰是婚纱中最显眼的配件,它可以遮盖整个头顶,也可以绽放于任一侧,令人叹为观止。 水晶灯几乎成为巴洛克设计风格的经典代表,以华丽、丰富的装饰和大量的曲线雕刻作为创作元素,展现一派繁复奢华的迷人景象。与一般的水晶吊灯不同,巴洛克式水晶灯宛若一株圣诞树,灯槽两侧装饰着无数水晶水滴作为吊饰,再按照次序插上水晶蜡烛,既华丽又不失现代感。 以裹胸收腰作为开场白,以巴洛克时代如贵族般缀满蕾丝花边的夸张袖子作为情节发展的高潮,这部有关古典主义戏剧的“脚本”充满着华贵的气氛。短俏的波浪状衣摆使得上衣在硬朗性感中透出高雅,歌特式袖型在复古细节中渗出摩登,色彩上也采用了鲜艳明快的颜色,让人犹如置身于一场盛大的宫廷舞会中。 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时装最看重下半身的剪裁,力求多变。略微蓬松的及膝窄裙结合精致的褶皱,加上漫不经心的花边,一齐散发着温柔甜蜜的浪漫气息。面料虽然不是典型的浮花锦缎,却采用光滑轻盈的纱绸,彰显别具一格的奢侈感。色彩上,香槟色、米白色都不再独领风骚,取而代之的是艳丽的桃红色,配以荷叶边领口的奶白色针织外套,优雅矜持又不失俏丽可爱。 束腰是巴洛克风格时装的主要特点之一,也将成为新一季时尚舞台上的最佳主角。绸缎衬衫充满怀旧气息,纷繁多样的花纹表达出新古典主义时代的艺术风格,鲜红明亮的宽版束腰成为点睛之笔,不仅在色彩上形成强烈对比,而且别致的缎带蝴蝶结更是突出了在那段逝去的岁月中曾一度疯狂流行的大红大紫的时髦风尚。黑、白、橙、红四种颜色形成视觉上强烈反差,打造高雅矜贵的淑女形象

巴洛克艺术风格赏析

巴洛克艺术风格赏析 论文摘要: 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含有不整齐、扭曲、怪诞的巴洛克,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而就是这个在17、18世纪饱受贬义的词,在18世纪后就大放光彩。论文首先从巴洛克的定义入手,推及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的特色、格调对现代建筑的影响。深入分析现代建筑如何对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中国建筑如何在中国风建筑中融入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巴洛克建筑又有着什么样的格调和特色。 论文关键词: 巴洛克艺术风格、建筑格调、现代中外建筑及其典型风格、艺术风格及特征、室内风格特点 正文: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含有不整齐、扭曲、怪诞的意思。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抑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抑,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虽然“巴洛克”直指缺乏古典均衡性的艺术作品,但其实巴洛克艺术家,与文艺复兴的前辈相同,都很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巴洛克风格以强调“运动”与“转变”为特点,尤其是身体和情绪方面的,同时,巴洛克也是对矫饰主义的一种反动。 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及特征: 巴洛克建筑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将原本罗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建筑,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彰现出国家与教会的专制主义的丰功伟业。此新式建筑着重于色彩、光影、雕塑性与强烈的巴洛克特色。建筑造型方面利用规则的波浪状曲线和反曲线的形式赋予建筑元素以动感的理念,是所有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特征。巴洛克建筑不再崇尚那种含蓄的逻辑性,而是追求令人感到意外的、如戏剧般的效果。 巴洛克风格的发展及影响: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物,一方面有着更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与震撼力,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炫耀教会的财富和权势。新的建筑风格尤其体现出新宗教教派的时代背景,例如戴蒂尼会与耶稣会,其目标是增进宗教的普遍与虔诚。十七世纪中叶,巴洛克风格转而表现于豪华宫殿上, 首先在法国--如拉菲特城堡,位于巴黎附近、由佛朗索瓦·芒萨尔设计--随后遍及欧洲。 巴洛克风格的代表建筑 (一)罗马耶稣会教堂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二)德国班贝格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内景 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干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圣徒朝圣教堂平面布置非常新奇,正厅和圣龛做成三个连续的椭圆形,拱形天花也与此呼应,教堂内部上下布满用灰泥塑成的各种植物形状装饰图

巴洛克室内装饰艺术浅析

巴洛克室内装饰艺术浅析 摘要:巴洛克是在文艺复兴发展到颠峰之后,艺术家们在探索今后的出路时,逐渐形成的一种风格。这种装饰风格带来了一种雍容华贵,又有些戏剧性、有些矛盾性的效果。 关键词:巴洛克;装饰艺术;风格 一、巴洛克风格产生的历史背景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指“有瑕疵的珍珠”,带有贬义。巴洛克是在文艺复兴发展到颠峰之后,艺术家们在探索今后的出路时,逐渐形成的一种风格。米开朗基罗及文艺复兴晚期的维尼奥拉、帕拉第奥均开创出一些新的艺术形式。贝尼尼曾经说过:“一个不偶尔破坏规则的人,就永远不能超越它。”威尼斯的建筑师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城市中,早就超越了所谓的规则。同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守旧势力抬头,海上新航线的开辟也使意大利的经济遇到挫折,这时的艺术不大可能发生剧烈变革,人们只是在具体的细节方面作文章。 当年,由于修建圣彼得大教堂的财源枯竭,教廷使出当年十字军东征时的老办法,发行一种叫“赎罪券”的东西敛财。基督教认为:人是有罪的,在末日审判前赎罪就有机会上天堂。十字军东征时,社会普遍不够开化,人们容易相信这些宣传。但是,时过境迁,逐渐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开始反感教皇的腐朽、奢侈,看到教皇为了给自己撑门面而发行这种东西,就认为他是在拿信仰卖钱。因为教皇掌握教义的解释权,就可以把信仰变成他的个人资本,难道这是上帝的旨意吗?难道一个人一辈子缺德,就因为有钱买“赎罪券”就可以上天堂。反之,穷人就只能下地狱吗? 1517年,德国教士马丁·路德公开发出质问,引起广泛共鸣。这时,由于有了现代印刷技术,《圣经》可以人手一册,不用在听别人讲该如何信仰了,但他们对付他们认为的异端时,手法与宗教裁判所如出一辙。政治的紧张收紧了艺术的空间,艺术家们只能寻求一种中间路线。什么东西用的太多了都会让人厌烦,当掺杂着大量平庸之作时,问题就会更突出。为了解决文艺复兴后期出现的这些问题,设计师开始对古典的规则形式进行改造。 二、巴洛克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在对艺复兴后期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改造和探索时,这种改造给空间和装饰带来了一种雍容华贵,又有些戏剧性、有些矛盾性的效果。虽然古罗马时期出现过几何空间体,但文艺复兴时期并没有去刻意追求空间的几何形态。米开朗基罗将卡比多山上的建筑群中间的广场设计成一个规则梯形,中间放一个椭圆形图案。贝尼尼则把圣彼得大教堂广场设计成了一个梯形接一个椭圆形。这种刻意将空间几何形体化的做法很快被带进室内。帕鲁齐和维尼奥拉设计主持的法尔尼别墅、帕拉第奥设计的圆厅别墅的中厅,都被规整为圆形。在波洛米尼设计的罗马圣卡罗教堂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巴洛克处理空间的高明和简洁。在无规则的地块内,建筑中心用一个近似椭圆形的空间统筹起来,椭圆形与建筑外边缘之间的次要空间就无所谓了。巴洛克不仅擅长处理此类问题,当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以后,空间的组合秩序方面也需要巴洛克。如前所述,用轴线串连的几何空间是巴洛克的重要空间特征,空间轴线方向产生透视效果,形成壮观的空间序列。 以往讨论巴洛克时,总是将重点放在具体的装饰上,这样有失片面。然而巴洛克的装饰的确是它最显著的特征。巴洛克的装饰风格可以归纳为:将古典的秩

巴洛克时期艺术歌曲的特征

巴洛克时期艺术歌曲的特征 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是以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为标志的。意大利歌剧中流传至今的优秀曲目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古典艺术精品。这些歌曲可称得上是世界声乐作品中一枝独放的奇葩,虽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仍以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旋律声部优美、流畅;钢琴伴奏的织体简洁、纯朴;以及歌唱风格柔美、抒情等特征为世界各地的声乐爱好者和歌唱家们所珍爱。这些歌曲在当今的声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意为“不规则的珍珠”最初为建筑领域术语,后用于音乐和其他领域。音乐史上把自歌剧诞生的1600年至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的1750年的这段欧洲音乐历史称为巴洛克时期,也是早期音乐向 近代音乐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作曲家如卡奇尼、蒙特威尔第、阿·斯卡拉蒂和亨德尔等,他们创作了大量经典的意大利歌曲。这些作品不但反映了当时先进的思想,而且在声乐写作技巧上有许多可取之处,开启了人们声乐听觉上的新感受,奠定了我们现在称之为艺术歌曲“古典美”的美学规范。古典主义时期是一个贬义词,但现在被公认为是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充满了精致细腻、豪华装饰的风格。 巴洛克音乐的总体风格: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完美结合;音乐高贵典雅;庄严崇高、气势雄伟;旋律精致、富有动力;作品多半规模宏大、注重辉煌华丽的艺术效果。 巴洛克时期的艺术歌曲有主体内容、音乐风格和演唱风格方面上的几个特征: 一、主题内容的人文性 巴洛克时期,声乐艺术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就是:实现声乐与宗教的分离,声乐趋向世俗化和人性化。虽然有时也出现一些宗教情绪,比如宗教歌曲等,但主要表现的已不再是“神”而是人自己的内心独白和忏悔。它也有绝望、叹息和对于死亡的恐惧,但就在这里面我们也可发现它实际上洋溢着强烈的对生活的热爱。随着声乐趋向世俗化和人性化,以歌颂爱情和赞美大自然为主题的抒情歌曲极大丰富了声乐体裁,并第一次占据了声乐曲库的首席。例如《恒河上升起太阳》是斯卡拉蒂的另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小型艺术歌曲。它描绘了在阳光的沐浴下,恒河两岸万物生长,五彩斑斓,生机盎然,是一首充满对大自然赞美的颂歌。歌中唱道:恒河上升起太阳,多灿烂、多辉煌,河面上也闪耀着光芒……它擦干那露水,让它不再发光,那泪珠般的朝露,它不能再发光。草原上的花朵像星星在闪烁……歌曲风格华丽、明朗,具有强烈的抒情。 这些歌词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人文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是人性的解放,它热情讴歌曾经被教会倍加贬抑的自然人性和世俗生活,它的目的是要把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和感性享乐由教士阶层的偷偷摸摸的勾当转变为所有人理直气壮的行为。这些歌词都是大胆的歌颂爱情和赞美自然,崇尚理性和追求人性的发展,强调直接可感的人的心境和感情表达;洋溢着肯定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乐观明朗情绪,以细致的笔调、丰富的感情抒写了摆脱禁欲主义的人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愫,既典雅、甜美、流畅和风趣,又含蓄、高贵、庄严甚至气势宏伟。 二、音乐的风格特征 1 旋律声部的流畅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