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西方心理学有两个主要的思想来源,一是哲学当中的心理学思想,二是科学之中的心理学思想。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是这两者结合的结果。

人类知识的发展从混沌到分化,归根到底,所有的学科都是从哲学里面逐渐分化出来的,分化的先后次序同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有关,研究的现象越是简单,就越早从哲学里分化出来;研究的现象越是复杂,从哲学里分化出来就越晚。天文学、物理学最早从哲学里分化出来,它研究的是不那么复杂的自然现象;研究比较复杂的生物现象的科学——生物学、生理学则较晚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心理学和行为,最复杂,所以最晚从哲学里分化出来。社会学研究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也较晚才从哲学里面分化出来。

第一节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人类文明出现以前人类对自然的理解

人类具有理解、预测和控制自然界的需要。

面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电闪雷鸣、风、雨、日、月、生、老、病、死、地震、海啸、水灾、干旱……)以及心理现象(如睡眠、做梦、梦见死去的亲人),人们自然会有一种理解和解释的冲动。由于知识的极度缺乏,早期人类的解释往往是泛灵论和拟人化的。所谓“泛灵论”,就是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灵魂的,都

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所拟人论,就是将人的属性,人的思想情感投射于万物。泛灵论的解释表现之一,就是认为万物都存在灵魂,各种自然现象、生老病死都是由这一灵魂发动和主宰的。有时,睡眠时意识的不清醒,醒来时意识的清醒,或者在睡梦中梦见死去的亲人,使有些古人相信精神(或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由此想象出各种各样的神灵。上古的神话可以看作是初民对自然现象的最初解释。神话对自然现象的解释都是泛灵论的和拟人化的。

由于相信万物有灵,于是初民就会设法与寓居于万物之中的灵魂进行沟通和交流,试图影响和控制,这就是人最初控制的努力,也是迷信和巫术的起源,其实宗教、哲学、科学都是源自人固有的理解自然、控制自然的需要。

二、古希腊早期宗教

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的地理范围比现在的希腊要大得多,几乎包括地中海所能冲刷到的所有海岸和岛屿。

希腊的哲学和科学都发源于古希腊的宗教,因此,宗教是希腊哲学思想的背景。

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人对万物的解释仍然以宗教为主。当时主要流行两种宗教,一是奥林匹斯山神宗教(Olympian religion)和狄奥尼索斯——奥菲克宗教(Dionysiac-Orphic

religion)。

奥林匹克宗教[1]基于荷马史诗对神的描述,这一宗教的神除了用来作自然现象的解释以外,还兼有人性。如人有战争,神也有战争;人有七情六欲,神也有七情六欲。总之,凡人所具有的,神都具有。此外,这一宗教相信,“有气息的灵魂”不死,但不

[1]奥林匹斯山诸神及其他神怪:

米诺斯—迈锡尼时期的神居住在海岛天空中,这个时期的古希腊神已经从爱琴海克里特岛移居到希腊的海拔1万英尺的奥林匹斯山顶。根据公元前8世纪诗人赫西俄德的《诸神谱系》,印欧族的希腊人主神宙斯杀死克里特岛的主神克洛诺斯以后,把爱琴海的诸神囚禁在“冥间”牢狱塌塌如斯,然后在奥林匹斯山顶重新开辟了众神的居住地。按神话传说,爱琴海的提坦诸神代表混乱,而以宙斯为主神的奥林匹斯山诸神代表秩序,宙斯不是创造天地,而是维持天地的自然秩序。

奥林匹斯山究竟有多少位神,恐怕是极难统计清楚的,总该有千位神之多。其神谱,第一位是“众神之父”宙斯,第二位是智慧女神雅典娜,掌管战争、文艺、技艺,据说是从宙斯头脑中跳出来,并且一直没有夫君,保持着女儿身,她管事很多,荷马史诗中英雄奥德修斯是在她的支持下才夫妻团聚的。第三位神可能要属阿波罗,他是男性神,掌管音乐、弓箭、预言、医药、畜牧,被认为是希腊文化的守护神,一说为宙斯与女神勒托之子,一说勒托是位与奥林匹斯山诸神相敌对的提坦女神,其父不详。有些神话里说他是太阳神、光明神,荷马史诗中太阳神为赫利俄斯,称他为神通广大的光明神,可能阿波罗原本不是太阳神。还有几位神很特别,究竟居住何处也无从深究,可能不属于奥林匹斯山神谱。如赫利俄斯,当时的神话传说多数以他为太阳神,说他每天驾太阳车在天空中由东向西急驰,夜间乘一巨杯在冽冽北风的海洋中航行,希腊罗得岛人视其为主神,后来才被阿波罗神代替。又如狄奥尼索斯,掌管酒、水果、葡萄之神,即酒神和农业神,人们以纵欲、狂热舞蹈,甚至极度兴奋时撕碎儿童和动物吞吃,来庆祝他的节日,与奥林匹斯山诸神的崇拜仪式极不相同,可能也不属于宙斯谱系。大概当时除以宙斯为主神的奥林匹斯山神谱外,还有其他的神谱,只是因为宙斯神谱流传和影响极大的缘故,才淹没了其他神谱。

在宙斯神谱体系中,宙斯是位家长,诸神或是兄弟,或是儿女、情人,遇事还要召开会议商讨,最后宙斯拍板。其中,海神波赛冬、冥神哈得斯,都不住在奥林匹斯山,也不见他们参加会议,而且有时还同其他神发生争执;赫拉、得墨忒耳、阿瑞斯、阿佛罗狄忒等诸男女神是分工有序的;雅典娜、阿波罗似乎权限特大,也特别受古希腊人的推崇。

早期古希腊的神祇互相之间频繁争吵,具有七情六欲,要求吃饭和睡觉,与人间异性经常交往,可按自己的愿望和人对他的态度行善恶,其神性中人性味极浓重。

此外,古希腊人的神除拟人形象外,还有三种情况:一是把家畜与神联系起来,如“牛头宙斯”、“羊头阿波罗”等;二是有一种半神人,或是指神同人间之异性生的儿女,或是指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不同之处是有生死,如特洛亚战争中的英雄阿喀琉斯为海洋女神同人间之王生的儿子,他的行为似人似神,但不能避免死的命运,就是其母对这个结局也毫无办法;三是非神类的怪物,如英雄奥德修斯在返回家乡的中途遇到吃人的独目巨人、卡律布狄斯的妖怪、海怪斯库拉等,他们危害人的生命和安全,但不是恶魔,希腊人还没有如基督教中恶魔撤旦的观念,各种怪物只在有限范围内作崇,对奥德修斯这样的英雄人物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会带有它所寓居过的人所具有的记忆和特质。奥林匹亚山神虽然和人一样,有种种缺点,但通常是遵守秩序的、相对具有理性、并有智慧的。这一宗教为希腊的上层人士所信仰。

这一宗教是以泰勒士为代表的米利都学派哲学的先驱。

狄奥尼索斯——奥菲克宗教的主要教义是灵魂的轮回转世:灵魂由于犯错而被迫寓居于尘世的监狱,直到洗净罪恶。灵魂在赎罪的过程中,先寓居于植物体内,然后到动物体内,再回到人体内,如此循环往复。灵魂希望在转世轮回的过程中,能挣脱尘世监狱,回到和神一样的神圣、纯洁和超脱的生活之中。这一派有许多用于将灵魂从肉体中解放出来和种种仪式:如斋戒、吃特殊的食物、戏剧化的仪式、禁忌。这一宗教具有神秘主义色彩,通常为古希腊下层民众所信仰。

这一宗教对毕达哥拉斯学派影响很大。

三、早期希腊的自然哲学(公元前625——前480年)

前480年,是孔子逝世的前一年。

希腊的早期哲学有东西两大支,东派以泰勒士的米利都学派为代表,生于小亚细亚这米利都或厄费萨斯,故称米利教学派或爱奥尼亚学派;西派,生于意大利南部之的爱利亚城,故称爱利亚学派。

有学者认为,整个西方哲学史一直存在着科学的与神秘的两种趋势的冲突与交流。科学的趋势起自泰勒士,盛于希腊的黄金时代,中世纪沉寂,自文艺复兴运动至今;神秘的趋势由西派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至新柏拉图主义到基督教哲学。

古希腊早期的哲学主要探讨宇宙的起源、结构及其发展过程,因此是希腊哲学的宇宙论时期。它们开始以自然的解释取代超自然的解释,这标志着人类思维的里程碑式的飞跃,由此哲学诞生了。

古希腊早期东派的哲学

东派哲学家有泰勒士、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尼斯(此三人都属于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

(一)泰勒士(Thales)(公元前625——前545)

古代第一个哲学家,第一个几何学家

(解释过如何用几何学原理测量金字塔

的高度:当手杖的影子与手杖相等时,

金字塔的影子的长度等于金字塔的高

度)、第一个天文学家(曾准确预测过日

蚀)、第一个物理学家。他用自然的解释取代超自然的解释。

他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皆发源于水,没有水,就没有创造,也没有消灭,一切生灭存废,都是水的变化。他因此否定了神是人和万物创造者的观念,以自然解释自然。

泰勒士开创了西方哲学批判的传统,他以思辨的方式提出共思想,同时欢迎批评。

(二)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公元前610年——前540

年)。

阿那克西曼德是泰勒士的学生,他以抽象的

物质为万物的本原,认为“无限”或“无极”

是万物的本原。无限充塞于宇宙之间,既没

有一定的性质,也没有一定界限,世上一切

有形事物,都是由这无定形的物质本身发出冷和热,分化而成的。从这冷热的交互作用中,最初形成水,水的凝固而引导火、气、土的出现。一切有形之万物,都出生于无限,复归于无限。(阿氏的“无限”类似于“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阿那克西曼德又是西方第一个进化论者:人是由水中的鱼慢慢变化而成的。热水和土混合产生鱼类,第一批人类的婴儿诞生于鱼腹,第一批人在鱼腹内发育到青春期才出来。由此人类出现。劝告人们不要吃鱼。

(三)阿那克西曼尼斯(Anaximenes,前588——528)

阿那克西曼尼斯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他不

象其师那样以抽象的物质为万物的本原,而

重新以具体的物质为万物的本原。他认为,

空气是万物的本原。人依靠呼吸而生存,宇宙也凭空气维持其运行。空气热的变成火,冷的变成风、云、水、土、石。万物因空气的冷热变化而生。

以上三人为米利都学派之成员。

(四)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

1、“万物皆流变”。

变赫拉克利特认为,万事万物皆处在不断的

变化之中,变化无始无终。“濯足长流,抽足

再入,已非前水”(严译)或译“人不可能两

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宇宙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所谓固定、静止和实在,只是幻觉而已。肯定了运动的绝对性,但是否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2、“火”为万物之本原。

万物皆由火而生成,万物皆因火而变成其他事物。

3、任何事物都含有内在矛盾。

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矛盾,矛盾着的方面不断进行斗争。“战争为万有之父,战争为万有之王”。同时这矛盾斗争存在于统一体内。这矛盾斗争是万物(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源。

4、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合乎规律的。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合乎规律的,具有必然性。赫拉克里特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称为逻各斯(Logos),宇宙人生都具有逻各斯。而且人有能力认识逻各斯,这是了不起的观念。故赫拉克里特的哲学为西方认识论的开端。

5、对心身关系的解释

人的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是人最热烈的部分。

灵魂受潮就会睡着或失去知觉,灵魂全部受潮就,人就会死亡;灵魂越干燥就越有智慧。

古希腊早期西派的哲学

西派的代表有爱理亚学派(Eleatic School)和毕达哥拉斯学派(Pythagorean School)。

在米利都学派兴起之后,哲学便产生了种种分化和对立。引起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变”与“不变”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观点,由此分成三个不同理论体系:一派主张“变”,变才是万物的本来面目,这一派包括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里特;主张“不变”才是万物的本来面目的是爱里亚学派;主张“变”与“不变”是事物的两面的是“原子论”体系。

爱里亚学派认为,常在的实体“存在(being)”是一切,变化只是表面现象;

赫拉克里特认为,万物不断在变化,所谓“实体”或永久存在之物不过是幻觉而已;

原子论者认为,“永久存在说”与“变化”说都有依据,实体是永久的,但实质间的关系是变化的。

(一)色诺芬尼(Xenophanes, 前570

或580年——前480年)。是爱理亚学

派的奠基人,他生于米利都附近的

Colophon,后迁到意大利南部,流浪

各地,最后定居于意大利南部的爱理

亚。

他对希腊哲学的影响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以宗教一元论的形式把米利都学派的一元论传递给希腊人;

2.将这种学说从希腊东部(小亚细亚)带到希腊西部。

3.他是米利都学派和爱理亚学派之间的桥梁。

色诺芬尼反对多神论,反对神人同形论,主张一神论(Monotheism),宇宙的本质是神,神是一,而不是多。神是物质的东西,有如球形,神是不变的,不动的,没有始终的,神思想上不存在矛盾,且无所不知。总之,神是无限的存在。

宇宙观:神是宇宙种种变化的原始本质,宇宙的原始本质是不变的,是一个无限的存在(One infinite being)。

色诺芬尼开创爱理亚学派思想的先河。

(二)巴门尼德(Parmenides,公元前540年——470年)

本体论:

巴门尼德受色诺芬尼一神论

的影响,认为宇宙的本质是存在

(being),存在是唯一的、永恒的、不

变的、不动的、持续的和不可分割的。

巴门尼德用逻辑来论证其观点:“存

在”是可以被思考的,不存在是不可

以被思考的。“无”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宇宙没有“不存在”。既然没有“不存在”,“变”也是不可能的。

认识论:认识就是要认识这不变的、绝对的存在,这不变的绝对的存在只能靠理性来认识,感官看到的变化和运动只是幻觉。

以同知同的感觉学说:感觉是以同知同,人以体内与外物相同的元素感知体外那个物体,如以体内的温感觉体外的温,以体内的冷感体外的冷。

(三)爱理亚的芝诺(Zeno of Elea,公元前)

芝诺是巴门尼德的门生和义子,以为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辩护而闻名,是辩证法和诡辩术之鼻祖。他力图证明“存在是唯一不变的”观点。

1.论证存在是唯一的。

(略)

2.论证存在是不变的。

芝诺悖论:一个事物要从A点到B点,首先必须穿过两点之

间一半的距离,然后再穿过剩下距离的一半,依次类推。由于这

一过程可以发生无数次,因此,芝诺认为,从逻辑上讲,这一事

物永远到达不到B 点。

芝诺用逻辑的论据表明感官所觉察到的运动只是一种幻觉。在认识唯一不变有存在,理性才是可靠的认识的来源。

(四)麦里梭(Melissos ,盛年约公元前440年左右)。 麦里梭以更严密的方式论证巴门尼德的观点,认为存在不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同时又是唯一的、不变的,而且是不动的;多样与运动只是感官的幻觉。

(五)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盛年约公元前532年)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西派哲学的又一个重要代表。它通过影响柏拉图对整个西方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1.数是万物的本原。

宇宙中的实体有二,一是数字,二是无限的空间。数是存在的有限的方面,空间是存在的无限的方面。真的“存在”是两方

面的结合,缺一不可。数字是自然事物的范型,它预备了“模型”,无限的空间提供原料,两者结合万象生。因此,数字是宇宙万物的原动力,事物是数的摹本。宇宙万物皆归于数。因此,宇宙万物都可以用数字及数字关系中找到解释。

数字世界独立于经验世界,经验世界只是数字世界的摹本。数字世界要比经验的世界完美。数字世界是抽象的、永恒的、只有通过纯粹的理性才能认识到;而经验的世界则是变化的、能通过感官认识到。感官的经验会妨碍对数字世界的认识,因此主张禁绝肉体的快乐(禁吃肉、禁吃豆,禁止朝太阳小便)。——这一观点影响到柏拉图的理念说。

2、数字世界是和谐的。

身体健康与身体要素的和谐组合有关,疾病与这种和谐关系(即平衡)被打破有关。音乐之美在也在于数的和谐。竖琴之所以能发出美妙和声音,就是因为琴弦之间有一定比例关系。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古巴比伦人已知)。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此派致力于研究万物之间的数字关系。但又有很多神秘主义和迷信的成份。

3、身心二元论的“灵魂轮回”学说

灵魂可以进入任何一个肉体,灵魂外在于肉体的。灵魂不死,可以轮回,灵魂依照命运的规定从一个生物体转到另一个生物体,因此万物皆有亲缘。

灵魂可分理性、智慧和情欲三个部分,理性和智慧在脑,情

欲在心脏。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而动物的灵魂只有智慧和情欲而没有理性。

古希腊早期多元论(Pluralism)哲学

自泰勒斯以来,不论是东派哲学,还是西派哲学,对宇宙的构成都持一元论,只是能宇宙本质上是“变的”还是“不变的”有不同看法。东派主“动”,西派认为“动”是不合逻辑的假象。于是就有多元论者来调和两者的矛盾。

多元论者认为,宇宙有变的一面,但变化不是变形(transformation),而是换位(transposition),是大块中各小分子的换位,生、存、毁都不过是位臵的变易而已。一切创造只是分子新的结合,一切破坏不过是原来分子的分散而已。这是多元论者吸取、改造了东派的思想。

同时,多元论者认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不能变,元素自身是不能动的,宇宙间事物的运动,必须依赖自身以外的动力。这是机械论的滥觞。

多元论分两派,一派主张构成宇宙万物的单位有性质上的不同,如恩多培克勒、阿那克萨哥拉;一派认为构成宇宙的单位只有数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这一派就是原子派(the school of atomism),为留基伯(Leucippus)所首创,还有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

(一)恩多培克勒(Empedocles,约前490年——430年)

1.“四根说”

宇宙万物由四个元素构成,即

土、水、气、火,这四者不能相互

转化,但可以相互组合,万物皆由

这四者不同的组合而成。

促使这些元素结合的动力是“爱”,而使这些元素相互分离的动力是“恨”。

恩氏主张“相似者吸引”,认为宇宙的运动是循环的进化,“爱”将相似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接着“恨”又将相似的元素分开。

2.心身关系

人类也由土、水、气、火这四种元素组成,也具有“爱”的力量和“恨”的力量。固体部分是土根,液体部分是水,维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气,血液主要是水根,思维是血液的作用。火根部分离开身体而血液变冷一些,人就进入睡眠。火根全部离开身体,血液全冷,人就死了。人死之后,四根分散,各根与体外同类的根聚合。人死之后,生命和思维就都没有了。所以,没有不死的灵魂。(但恩氏又相信灵魂轮回,认为自己是神降生于人体,故其学说有自相矛盾之处)。

恩氏认为,人的心理特性依赖于身体的特殊构造,各人心理不同就在于身体中四根的比例各不相同。演说家的四根是舌头四根配合最好的人,艺术家是手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此为后气质和神经类型学说的萌芽。

3.“以同知同”的感觉学说

人身上一种根,感知外物的一种根。他说:“我们以土见土,以水见水,以空气见光明的空气,以火见毁灭的火”。

恩培多克勒对感觉过程的解释:一切外物都有流出物(物体微小的摹本),一切感官都有孔道。外物的流出物只有与感官的孔道大小合适才能进入体内。太大了则进不去,太小了碰不到孔道的边际,因此不会被感觉到。各种感官之所以能产生不同的感觉(如眼睛能看到颜色,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各感官孔道的结构有所不同,因此能进入的外物的流出物也不同。

思想也是“以同知同”,与感觉一样;但是思想是经过批评与综合的认识,而感觉没有经过这样的加工。

(二)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约公元前500——428年)

1、宇宙观

阿那克萨哥拉认为,宇宙中的万物不止有4种元素,而是由无数种元素,事物的成毁生灭都是这无数种元素聚散的结果。这无数种元素,阿氏称之为种子。每种元素都含有一切相反的性质,如“冷”与“热”、“干”与“湿”、“明”与“暗”等。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所有的元素或种子,但以占优势的元素命名事物,例如“火”也有“冷”的元素,但“火”的元素占优势,故称之为“火”。

2、“以异知同”说

阿那克萨哥拉认为,物是根本不变的,一种事物之所以变成其

他事物,是由于不同种的元素会变多或变少,元素本身不会动,元素的变多变少,是由外力推动的,是由“努斯”(Nous,心)最初推动的。努斯是极精细的物质,遍布于宇宙。努斯只是给予最初的动力;此后的变化仍可用水、土、空气等之间的机械作用来解释。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开辟了道路。

阿那克萨哥拉认为,活物有努斯,无生物没有努斯。感觉是努斯的功能。感觉是两个相反东西的相互作用。人的身体含有所有种子(元素),所以它有与任何外物相反的种子,这样人能感觉外物。例如,人之所以能看清外物的颜色是由于眼睛含有与外物相反的颜色。同理,皮肤是以温觉感冷,以冷觉感温。

一切的感觉都会产生痛觉,这是由于感觉是相反的东西的相互作用,互相冲击。这种痛,一般不会觉察到,但如果感觉过程持续时间太长或强度太高,就会觉察到。如眼睛看太亮的光或耳朵听太强的声音,都会觉得痛。

(三)留基伯(Leucippus,公元前500年——前430年)

留基伯是原子论之鼻祖,德谟克利特之师。

宇宙中的万物是由无数不可分的原子(atom,希腊文atomon,即不可分的意思)构成,原子是必然运动的,万物由此构成。事物的成毁生灭在于原子的聚散。事物之间的差异在于原子数量的多少。

(四)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公元前460年——前370年)

1、“原子——虚空说”与宇宙生成说

宇宙有两个部分:一是性质相同的原子;二是虚空的空间,原子在其中运动。原子性质相同,数量无限,原子为肉眼所不能见。原子在空间运动,相似的原子相互吸引,就成为无数的宇宙,有时小宇宙被吸入大宇宙;有时大宇宙因冲突而被分散,所以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事物之间的差异在于它们在原子的数量、大小、形状、位臵和排列的不同。

德谟克利特否定生机论,认为物质本身就是运动的(这一点不同于巴门尼德),不依赖外力。物质本来就是永远运动的,自始至终,任何现象都可以解释为原子的机械运动。事物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是德谟克利特学说的要义。这一学说接近于近代唯物论。

2.灵魂学说

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具体而言,灵魂是由火原子构成的。火原子不同于其他原子,它光滑(是球形的)、精细、能动,是最完美的原子。火原子分布整个宇宙之中,那里有火原子,那里就有生命。动植物中都有火原子,人的火原子最

多,因此人类优于其他动植物。

3、感知觉理论

原子(注意:是原子,而不是物体的微小摹本,这与恩培多克勒不同)从物体表面流出,由感官的孔道进入机体,并传递至脑,使身体内的火原子运动,从而产生感觉。

4、幸福观

人人都有灵魂,人人都希望灵魂获得安宁,要使灵魂获得安宁,必须克制欲望,节制享乐,淡泊名利,如果贪心不足,嫉妒他人,就会使灵魂不得安宁,就会带来烦恼。只有品质高尚、灵魂安宁的人才可能获得幸福。这一幸福观有禁欲主义倾向。

5.对德谟克利特的评价

德谟克利特创立的原子论哲学,形式上是朴素的,但其基本精神却是科学的,是历史上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列宁),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顶峰。是古希腊最后一位“物理学家”,即最后一位研究宇宙起源、过程的哲学家。因为这时,古希腊人的兴趣已逐渐由外向内,从关注自然,转移到与人本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来了,尤其是认识与道德的问题。德谟克利特本身也体现了古希腊人兴趣的这种转变,他提出来一个具有享乐主义色彩的伦理学说。

对希腊早期自然哲学的总结

当代西方哲学的三个特质

当代西方哲学的三个特质 【刘杰】当代西方哲学的三个特质 一、“英雄时代”的结束 欲知今日西方哲学的特质,就应知一百多年来西方哲学的发展和变迁。19世纪往往被历史学家称之为“科学的时代”,因为正是在这个世纪,自然科学最终走向成熟和完善,社会科学真正诞生,并且科学在技术上的应用推动了整个工商业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从哲学史的角度看,19世纪的知识、文化和社会氛围激发了哲学家从整体上解决问题的激情,结果是各种“体系哲学”的出现。我们熟知的黑格尔、谢林、费希特、叔本华、海克尔、马克思和恩格斯、人格主义、幸福主义、进化论、功利主义的哲学和伦理学就是其典型的代表。最近,美国著名哲学家N·雷切尔(Rescher)在其《哲学推论》(Philosophical Reasoning)一书中对此作了精彩的论述,下 面我们对他的观点做一简单的介绍。 在雷切尔看来,“体系哲学”和“反体系哲学”之间的博弈构成了最近百年哲学的图卷。他认为,体系哲学最显著的特征不是其研究范围(或主题)的无所不包,而是其核心思想都围绕着 一个单一的、铁板一块的组织原则来构建。这种哲学风格还一直影响到20世纪初的哲学家,如G·E·摩尔的直觉主义、罗素的中立一元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个分水岭。战后欧美的思想氛围是否定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哲学家告别了体系哲学,实证主义、虚无主义、现象学和诠释学兴起。这些新的哲学思潮的代表人物告别了哲学的思辨,把目光放在自然科学、文化研究、语言和逻辑、日常生活背景上。诚如雷切尔所说:“他们把世界的事实性安排(如科学或日常生活所反映出的一样)看成是 最终的和自足的,而不要求——甚或承认——进一步的哲学性奠基或证明。”[1](P260)换句话说,各种反体系哲学相信“事实本身”,把“单一原则”看成不必要的虚构,看成哲学思想的“伤害原则”。这在“拒斥形而上学”和“现象学悬置”等口号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但雷切尔也指出,哲学的发展从来就不是线性的。大约在1920年至1950年间,在整个否定主义的思想氛围下,还是出现了复兴体系哲学的迹象。人们仍渴望对传统哲学所关注的真理和价值问题进行新的哲学解释。东方哲学、希腊古典哲学、天主教哲学、精神分析、人类学、马克思主义、尼采哲学纷纷吸引了人们,应用伦理学也在此时兴起。似乎“复兴体系哲学”的幽灵还徘徊在西方哲学界,“渴望深刻”的意识挥之不去。 然而,简单地复兴传统体系哲学却遭遇了文化发展的新问题,使得这场体系哲学的复兴运动胎死腹中。那么,影响体系哲学复兴的因素是什么呢?雷切尔认为,简单说来,就是“知识

精选2020年西方哲学史考研完整复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2020年西方哲学史考研复习188题[含答案] 一、简答题 1.布拉德雷的“事物的关系是不真实的”。 布拉德雷继承并阐发了格林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他以事物只能在相互关系中存在为论据来“证明”事物的不存在。他认为事物无不处在相互关系之中,但他断言,事物这种关系正好证明了他们的不真实性,即他们是人的主观幻想(现象)。他以同样的诡辩手法否定时空的客观性,否定事物运动的客观性及经验的对象不真实性。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 2.尼采: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尼采认为,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就是限制和扼杀了个人独特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在其影响下,人尽管被描绘为宇宙的建造者,周围世界的决定者,历史进步的核心,实际上人却必须服从普遍的、纯粹的理性及作为这种理性的体现的世界,遵循奴隶道德,陷入狭隘的实际主义,不敢去创造新的东西,从而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前景和价值。越是那些被认为经过理性的严格训练饱学之士,就越是成为理性和知识的奴隶,越易成为因循守旧、感情贫乏、思绪迟钝的人,从而就越是缺乏激情和创造性,变成一部机器。这样他们就丧失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尼采看来,在理性主义支配下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几乎所有概念(如主体、对象、实体、意识、认识、真理等)都是虚构和谬误,不能用来确定人的使命,估价人的事业。它们不仅不能达到、反而掩盖了人的生命和本能。后者是人的深层存在,赋于了人生以意义和目的。因此,为了使人的能力不受束缚,为了使人的生活和道德行为具有真正的价值,必须摧毁为理性派思想家所制定和神圣化的旧概念,代之以突出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并把它当做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出发点的新观念。 3.新实在主义作为一个反对唯心主义的派别,其不同于唯物主义之处有哪些? ⑴他们主张认识的对象是独立的实在,但他们并没有把认识对象的本性看做是物质的。他们既反对一元论,又反对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都不是最根本的存在,它们都是某种更根本的非心非物、亦心亦物的“中性物”以不同的关系所构成的。⑵肯定本质或共相的独立存在,从而表现出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4.怀特海的哲学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既肯定科学,也肯定宗教,认为宗教是人类经验之中不断表现出向上的一个因素;他为以“拒斥形而上学”为基本宗旨的分析哲学运动提供了工具(数理逻辑),却又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他曾致力于数学和逻辑学的研究,却对数学的精确性持怀疑态度,对烦琐的语义分析也持异议;他关注科学,将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奠基于科学之上,却又笃信宗教,充满着宗教感情,力图使科学与宗教融合起来。

西方哲学体系简述

西方哲学体系简述 哲学,并不仅仅是具有卓越思辨能力的个人的鼓励思考,更是有着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它是组成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想要阐述西方哲学体系,就不得不将历史重温,让沉睡的先哲再与我们走一遭时光长廊。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正如伯兰特.罗素所说: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是在摆脱宗教信仰和神话束缚的过程中诞生的,它从一开始便与科学结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 哲学是从预言过一次日蚀的泰勒斯开始的。泰勒斯认为万物是由水组成的,他也是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另一位代表人物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万物都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但是那并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的实质。他更提出一个重要论述:"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最后以为代表人物阿那克西美尼在古代要比阿那克西曼德更受人称赞,他对于毕达哥拉斯以及对于后来许多的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的思考可以认为是科学的假说,而且很少表现出来夹杂有任何不恰当的神人同体的愿望和道德的观念。 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里,毕达哥拉斯建立了一种宗教,主要的教义是灵魂的轮回和吃豆子的罪恶。他们相信依靠数学可使灵魂升华,与上帝融为一体,万物都包含数,甚至万物都是数,上帝通过数来统治宇宙。这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其他教派的主要区别。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与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也不会消失于无形。他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事物。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与我们的理性不符。身为一个哲学家,他认为他的使命就是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象”。赫拉克里特斯认为恒常变化(或流动)正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他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的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河流中涉水两次”。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不得不提的是原子论创始者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斯两个人。他相信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物理上,而不是在几何上是不可分的;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原子是不可毁灭的;原子曾经永远是,而且将继续永远是,在运动着的。原子的数目和种类都是无限的,不同只在于形状和大小。 下面我们要说说苏格拉底,他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深的人之一。借着假装无知的方式,苏格拉底强迫他所遇见的人们运用本身的常识。这种装傻装呆的方式,我们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他认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我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何者是对的。他还相信,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想就不会快乐。 柏拉图,他认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柏拉图认为是在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领域。一个是感官世界,一个是理型的世界。自然界中所有的现象都只是永恒形式或理想的影子。并提出了“理想国”的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乌托邦。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我们所拥有的每一种想法与意念都是透过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而进入我们的意识。不过我们也具有与生俱来的理性,因此天生就能够组织所有的感官印象,

2015——2016学年上期西方哲学史试卷B卷

郑州师范学院 2015——2016学年上期期末试卷 西方哲学史(1510107B)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年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3 年级共 2 班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答案,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1.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是()。【】A.爱非斯学派 B.爱利亚学派 C.米利都学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2.第一次指出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巴门尼德 B.克塞诺芬尼 C.赫拉克利特 D.阿那克西曼德 3.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是一个()。【】A.唯物主义者 B.二元论者 C.主观唯心主义者 D.客观唯心主义者 4.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家是()。【】A.泰勒斯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巴门尼德 5.被称为“精细博士”的是()。【】A.罗吉尔·培根 B.安瑟尔谟 C.威廉·奥卡姆 D.邓斯·司各脱 6.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反映事物的本质的是哪个因?()。【】A.质料因 B.形式因 C.动力因 D.目的因 7.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经院哲学家是()。【】A.安瑟尔谟 B.托马斯·阿奎那

C.阿贝拉尔 D.邓斯·司各脱 8.《利维坦》一书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A.罗吉尔·培根 B.弗兰西斯·培根 C.霍布斯 D.洛克 9.下列命题中,哪一个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A.知识就是力量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我思故我在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0.智者学派观点的积极方面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A.强调知识的作用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C.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D.创立了逻辑学 11.文艺复兴的性质是()。【】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宗教神学的发展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人文精神的张扬 12.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的哲学命题()。【】A.知识就是力量 B.“最好世界”理论 C.我思故我在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3.马克思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14.德国古典哲学中唯物主义哲学家是()。【】A.康德 B.费希特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15.以下属于唯理论的哲学家是()。【】A.弗兰西斯·培根 B.斯宾诺莎 C.洛克 D.休谟 16.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都批判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B、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C、都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利属于人民 D、都赞同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体制 17.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是因为:()。【】 ①提出了理性批判哲学②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 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④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心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心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 史与发展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原始人认为人的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mind),心理学是对心灵的研究,或称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或简称之为。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和、和,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形成各种情绪。人在生活实践中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活动。以上所说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

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各人的心理过程都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有关。这就是所说的或个性。心理过程和人格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心理学还研究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表现。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不仅是为了认识动物心理活动本身,也有助于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了解。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使他攀登上动物进化阶梯的顶峰。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 发展简史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等,中国古代思想家、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伊里奇 8、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教育论》——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 “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27、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

西方哲学史主要观点-葛

第十九章黑格尔哲学体系 一、黑格尔的生平活动 黑格尔的生平: 威廉? 弗里德里希? 黑格尔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1831年。 1770年出生在德国斯图加特城的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 1788年—1793年在图宾根大学(神学院)学习,兴趣却在哲学上。。 1793年—1800年做家庭教师。 1800年—1806年在耶拿大学当教师,与谢林共同创办了《哲学评论》杂志。 1807年出版《精神现象学》,在《班堡报》做编辑。 1808年—1816年在纽伦堡埃吉丁高级中学当校长,1811年与玛丽? 冯? 图切尔结婚,1812年—1816年分三册出版了《逻辑学》(“大逻辑”)。 1816年—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出版了《哲学全书》(逻辑学部分称“小逻辑”)。1818年—1831年任柏林大学教授,1821年出版了《法哲学原理》,1830年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1831年被国王授予勋章。 1831年11月13日因患霍乱去世。 黑格尔的主要著作: 《精神现象学》(1807年)(马克思称此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 《逻辑学》(大逻辑)(1812—1816年)(列宁对此书的评价是:“在黑格尔的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 《哲学全书》(1817年) 《法哲学原理》(1821年) 《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或艺术哲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书信集》(均为在死后被整理出版)。 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特点 (一)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 (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 (三)黑格尔哲学是辩证法、历史和认识论的统一体系 (一)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 黑格尔哲学,是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和结束阶段。黑格尔完成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一方面是他继承了康德、费希特、谢林从思维引出存在的唯心主义原则,并把它发展到了尽头;另一方面是他继承了他们哲学中的唯心辩证法的因素,把它系统化了。但是,黑格尔又是在批判康德等人的哲学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体系的。 1、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在唯心主义的范围内对康德哲学进行批判,主要有: (1)黑格尔肯定康德区别现象和“物自体”是他在近代哲学史上作出的一大功绩。但他坚决否定康德关于现象和“物自体”、现象和本质之间有原则区别和现象是主观的观点。 黑格尔认为,事物的本质就表现在现象中,现象也就是本质的显现。因此,离开了特性或规定性就无所谓事物,离开了现象也无所谓本质;而认识了事物的一切特性或规定性也就可以认识本质。 (2)黑格尔肯定康德提出对概念、范畴的批判研究,是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进展,但他坚决摒弃康德在认识以前批判考察认识能力的“先验方法”。 黑格尔认为,既然批判考察认识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认识活动,它就只能在认识的过程中才能进行;因此,我们必须在认识的过程中,将思维形式的活动和对于思维形式的批判,结合

最新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 填空题 1、毕达哥拉斯关于世界本原提出了“”的命题,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关于艺术中人体比例,提出了定理。 2、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悖论是:二分法、、和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3、奥古斯丁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而安瑟伦提出了上帝存在的“证明”。 4、阿奎那·托马斯的著名著作是《》和《》”。 5、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名论者,提出了思维经济原则。认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这被称为“”。 6、笛卡尔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天生就有的,人生下来理性直观的能力,从而获得哲学及科学的最高原则(范畴或公理)。这被称为“论”。在身心关系问题上,主张物质实体的身体具有广延性,心灵实体具有思维性,两者各自独立,互不相干,被称为心身论。 7、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8、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家有笛卡尔、和。 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名著作是《》,分析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发展阶段。他的政治学说社会契约论思想,提出了的理论,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理论论证。 10、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希特的哲学是从绝对出发,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比康德更彻底。而谢林哲学则是从绝对出发,把哲学转向客观唯心主义,为后来的黑格尔哲学打下了基础。 参考答案: 1、数是世界的本原、黄金分割; 2、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 3、知识、本体; 4、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 5、奥康、奥康剃刀; 6、天赋观念论、二元论; 7、贝克莱、休谟; 8、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9、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主权在民;10、自我、同一。 1、苏格拉底在道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的著名命题。他的概念辩驳的辩证法,被称为“”。 2、柏拉图提出的“四德说”,包括、勇敢、节制和等四种德性。 3、伊壁鸠鲁的幸福主义伦理学,提出了幸福生活的目的是“的无病痛和 的无纷扰”。 4、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上,他的主张是信仰与理性可以并存与一致,但信仰却理性,知识为信仰服务。 5、英国唯物主义经验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由开创、由把其系统化、体系化。 6、笛卡尔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天生就有的,人生下来理性直观的能力,从而获得哲学及科学的最高原则(范畴或公理)。这被称为“论”。他认为科学认识的方法是方法。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提纲 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人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三、人本主义的中心论点 四、人本主义的贡献与局限 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1、心理学背景 人本主义把自身定位于反对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第三势力” (1)行为主义——人是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 (2)精神分析——意识自我是无意识自我所驱使的“奴仆” (3)二者共同点——机械决定论、还原主义、贬低人性 2.哲学背景 (1)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论根源 (2)现象学——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海德格尔用解释学的现象学方法探讨了本体的存在。他把人类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存在,因此应该通过主客体关系的分析来理解人的存在及其实质。就是说,要把自己的?°内在经验世界?±带入到科学研究中,以解决有意义的人类实际问题 马斯洛反对心理学中实证主义和还原论的观点,认为现象学方法更适于研究人类个体的现象,因为它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 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3.社会历史背景 (1)物质生活的富足反衬出精神生活的空虚 (2)巨大的社会压力导致严重的精神危机 (3)对战争的反思 (4)当时的反主流文化运动 二、人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1.产生初期——早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 2.迅速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的成立 3.进一步深化——自我实现与自我选择的辩论 4.作为一种学术运动的消失 三、人本主义的中心论点 1.个体的现象学 2.人类本质的统一与完善 3.人能够自由选择 4.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意识 5.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四、人本主义的贡献与局限 1.贡献: (1)为理解人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积极的观点 (2)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管理等领域 2.局限: (1)虽然重视意识的主观内容但并没有为其理论提出实证支持

西方哲学论文—中西方哲学差异

浅谈中西方哲学差异以及对当代中国的借 鉴作用 ——西方哲学史专题结课论文 ****** ******

摘要:中国从近代魏源的睁眼看世界开始就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西方在综合国力,人口素质,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无疑已经领先了中国,而到了现代,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要从各个方面借鉴西方。为什么拥有更加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到了近代却大大落后于西方呢?在我看来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世界观和从事各种活动的方法论的哲学占了很大的原因。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的起源开始就已融入西方文明的血液之中。因而我们就要了解研究西方哲学,并与中国哲学进行横向对比,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一、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以人类的实践活动为直接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能够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获得本源事物和非本源事物的知识,建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人类的思想认识能力、满足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的本源事物。 二、西方哲学来源 哲学(philosophy)是从希腊字“Φιλοσοφ?α”转变而来,意思为“爱智慧”,或是比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哲学是难以被定义的,因为有众多分歧的观念都被视作为哲学。皮尔金哲学辞典中定义哲学为“有关思想,行为,与实在中最基本与普遍的概念。”皮尔金百科中提到哲学与科学的差别在于,哲学问题的答案不能仅由经验证据来得到。无论如何,这些观点都被牛津哲学辞典所挑战:“二十世纪晚期...偏向于将哲学思考视为对于任何一种智识探索的最好实践”。的确,许多早期哲学家在自然哲学方面的观察最后都形成了现代科学对于众多课题上重要的基础。 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是欧洲乃至西方哲学的故乡。希腊哲学的最早流派米利都学派约产生于公元前7或前6世纪,在此之前,古希腊哲学也有一个漫长的孕育时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的前提是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在最古老的神话中,讲到了天地的开辟、众神的诞生、人类的起源等。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神具有人的形象和人的感情。神和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是永生不死的,他们比人更高大、更有力量,而且主宰着人间的祸福和命运。奥林匹斯山的12个主要的神实际上就是自然力的化身。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古代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西方哲学家的哲学观点 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是哲学的开端。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

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复习要点: 通过本章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理解古希腊罗马时期重要哲学家的主要哲学著作和重要哲学思想。 1、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社会和哲学起源发展的关系。 2、掌握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内涵。 3、了解古代西方各主要哲学流派和主要哲学家的基本思想。 4、准确理解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复习内容: 第一节早期希腊哲学 一、伊奥尼亚学派 二、南意大利学派 第二节中期希腊哲学 一、智者和原子论先驱 二、原子论 三、理念论的起源和发展 四、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及对哲学历史的批判总结

第三节晚期希腊哲学 一、晚期苏格拉底学派 二、晚期原子论和伊壁鸠鲁哲学 第四节古代罗马哲学 重点内容: 1、基本概念 1.1 本原或“始基” 1.2 原子 1.3 理念 1.4 数与和谐 1.5 “四因” 1.6 “存在”与“非存在” 1.7 “四根” 1.8 “形而上学” 2、基本命题或基本思想 2.1 “水是万物的始基” 2.2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2.3 “美在和谐” 2.4 “飞矢不动” 2.5 “认识你自己” 2.6 “学习就是回忆” 2.7 “实体是不表述主体并存在于主体之外的”

2.8 “美德即是中道” 2.9 “幸福是肉体的无痛苦和精神的无纷扰” 3、综合理解 3.1 哲学本体论的起源,自然哲学的历史价值 3.2 原子论与理念论的对立及其实质 3.3 先验论哲学对教育学的影响 3.4 亚里士多德对哲学史的批判和总结 3.5 “原子论”的起源和发展 3.6 “伊壁鸠鲁主义”对伦理学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第二章基督教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复习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基督教和基督教哲学的发生和发展的大致线索,理解经院哲学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实质,理解文艺复兴运动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质。 1、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教义。 2、初步理解哲学和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3、明确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实质,理解人本主义的思想实质。 4、明确中世纪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培根“四假相说” 1.提出的原因:从根本的理论上尤其是认识论根源上来彻底地深刻地批判经院哲学。 2.具体内容 (1)假相的含义 :假相(亦译作“幻相”、“偶像”),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它们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培根根据这些错误的不同来源把假相分为四类,即“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即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的偏见,它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相当于“坐井观天”。 “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3.“四假相说”的意义 (1)双重性;不仅在于批判经院哲学的各种错误,而且更在于提出自身的哲学主张和思想。 (2)普遍性;不仅揭露了经院哲学产生错误的各种根源,也深刻地揭示了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 (3)启发性;启发人们消除错误的根源并获得正确的知识。 (4)局限性;没有揭示错误的社会历史上的认识根源。(如阶级根源等) 二、笛卡尔 一、天赋观念——唯理论的起点 天赋观念:清楚明白、不证自明的真观念,如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上帝的观念等。 (1)原因:感觉经验不可靠,因为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不能成为哲学和其他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只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才能成为哲学的基础。 (2)区分三类观念:①外来的:依赖感觉;②自我制造的(虚构的观念):凭借想象; ③天赋的:出于纯粹的理智。 (3)含义:是人在出世之前由上帝引入人心中的,由理性直觉获得的不证自明的观念。 (4)特点: ①首先,它决不能来自感官或想像,而是存在于理智中的,仅凭我们的理解得来的; ②其次,它必须是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一切清楚明白的观念就是天赋观念;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

米利都泰勒斯:水本原 伊奥尼亚学派学派阿曼克西曼德:无定 (本原问题)阿纳克西美尼:气本原 赫拉克利特:火本原,流变说,逻各斯,辩证法(一切皆流无 物常驻) 早期毕达哥拉斯:数本原、美德在于和谐、灵魂轮回说 古希腊南意大利哲学 自然哲(由本原追溯到存在问题先驱:克赛诺芬尼(对神、万物、真理的认识) 并首次使用逻辑论证)爱利亚学派创立者、主要代表:巴门尼德(真理之路意见之路) 辩护者:芝诺(二分法、阿基里追龟、飞矢不动、运动场) 论证者:麦里梭(正面论证“存在”性质、修改巴门尼德) 多元论哲学恩培多克勒:四

根、爱恨、同类相知、流射 (①深入事物内部结构,用结合与分离来说明事物生灭变化阿克萨格拉:种子、努斯、异类相知 ②放弃单一本原传统从事物寻找运动根源之外,重视认识论)留基波:德谟克利特老师,来自米利都 受巴门尼德与芝诺影响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影象论、灵魂思想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理论都有对立的说法、社会生成论 智者派高尔吉亚:三个命题(无物存在、有物也不能认识、认识也说不出来) (恩培多克勒学生) 古 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是什么”问题、助产术 腊(师从按阿克萨格拉学生

罗阿尔克劳) 哲 学古麦加拉派:欧克里德与欧布里德——善即存在 (阐述苏格拉底时,深受爱利亚学派影响 典并且对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影响甚大) 小苏格拉底学派昔兰尼派:阿里斯底波——善即快乐 时(被晚期希腊伊壁鸠鲁幸福主义所继承) 犬儒派:安提塞斯尼与第欧根尼——善即节欲 期(受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发挥) 柏拉图:前期理念论、分有说和摹仿说、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床喻、日喻 和洞喻)、知识论、回忆说、知识等级说(四线段说) 亚里士多德:知识的区分、《范畴篇》个别事物实体论、《形而上学》中实体 学说和四因说、灵魂说 伊壁鸠鲁: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是目的(原子论、

中山大学西方哲学史历年考试题

简析(50):启蒙运动,唯理论,经院哲学,“存在即被感知”,《精神现象学》 论述(60): 1,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 2,康德说,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结合你对康德思想的了解,谈谈你对此句话的理解与评价。 原著分析(40)具体要求:1,论述作者论证要点2,评论作者的思想3,简要说明作者思想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影响。 简析(60):启蒙运动的精神,唯名论,唯理论,绝对精神(黑格尔),苏格拉底辩证法,实体(亚里士多德) 分析(90):以下文字出自现代德国哲人之手,试结合欧洲哲学史的演化过程,单单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评价。 简述(70):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安瑟伦本体论证明与康德的批判,洛克两种性质学说,休谟的怀疑哲学,黑格尔:“理性的狡计”说,胡塞尔意向理论 论述(80): 1,以笛卡尔为例,阐发哲学运思的基本特征。 2,试论述康德的实践理性论。 简答(60):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曲,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中世纪信仰与理性关系说举要,启蒙运动的主题。 论述(90): 1,试评述经验论与唯理论在知识论问题上的分歧 2,试评述康德的宗教哲学 3,试评述西方哲学中的个人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理论 一、简答题(80分,每小题16分) 1、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观 2、列举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几个主题 3、洛克两种性质说 4、列举西方哲学史中的几种身心观 5、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 二、论述题(70分,每小题35分) 1、比较休谟与康德对因果性问题处理的不同进路及各自理据。 2、针对康德的 “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观,席勒(schi11er)曾撰诗嘲讽:“我愿意

心理学起源和发展之欧阳家百创编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欧阳家百(2021.03.07) 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距今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一、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研究的是,心理学在近代西欧和美国是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大致上来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自笛卡儿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的生理学。 第二个时期: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第三个时期: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这也是西方近代心理学的重点) 二、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第一章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第二,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主要以笛卡儿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第三,哲学心理学主要以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理论形式。 二、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 勒奈·笛卡儿(1596-1650)是近代二元论和中华民族主义唯理论的著名代表,是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家,是资产阶级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 笛卡尔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 1)认为人的观念有三种来源:一是天赋的,即与生俱来的,如上帝的观念和数学公理等;二是从外面来的,如感觉;三是人造出来的,如想象。

西方哲学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本原:就是万物从它那里来,毁灭之后又回到它那里去,万物生灭变化,唯独它不变的东西,所以,“本原”的问题,其实包含着两个问题:一是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一是生成的原因问题,亦即是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力问题。 2、巴门尼德:A巴门尼德——古希腊哲学本体论的奠基人,爱利亚学派的主要代表。B巴门尼德哲学是希腊哲学的转折点。C其对哲学的贡献:①他关于两条道路或两个世界(本质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花费呢,确定了后来西方哲学所关注的基本方向。②他将“存在”确立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③他不再像自然哲学家那样武断地宣称,而开始用逻辑论证的方法,使哲学向理论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④他关于“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的命题确定了理论思维或思辨思维的基本形式。D巴门尼德将“存在”确定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它使西方哲学从宇宙生成论转向了本体论。 3、原子论:①德谟克利特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最高成果,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作为不可分的最小单位而存在,而虚空是非存在,不过非存在并不是不存在而是存在的另一种状态,它是原子运动的场所。②德比较好的解释了自然万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万物为一,都是由同一种东西组成的,万物也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原子之间有形状,位臵和秩序的不同,由于有了虚空,原子就有了运动的场所——原子在虚空中的碰撞造成了它们的组合与分解,从而形成了万事万物。看上去原子论解决了自然统一性和多样性,但有原子论有十分浓厚的机械论色彩。 4、智者:公元前5世纪,“智者”一词则专指一批收费收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的教师。智者具有明显的感觉主义、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倾向,在社会政治领域发挥了启蒙作用。 5、亚里士多德:著作《工具论》、《物理学》、《论灵魂》、《形而上学》、《尼各马科伦理学》。亚里士多德被认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有史以来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不过他的观点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将柏拉图的问题称作是“分离问题”,即理念与事物的分离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深深地渗透着经验的因素,重新恢复了被柏拉图抛弃的自然哲学的地位。 6、四因说:①亚里士多德认为以往的哲学对于自然的探索主要是为了认识事物的“原因”——一切事物存在和生成的全部根据和条件。②亚里士多德将以往关于“原因”的理论归结为四种原因:A质料因,构成万事万物的材料。B形式因、内形式是事物的“是其所是”即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外形式即形状是事物表现于外的那个样子。C动力因、动变的本原,指让事物以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D所为因、“所为了的那东西”,意义“目的因”③后又归为两种原因:形式与质料,最后通过潜能实现这一对概念来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和生成。④四因说后来为黑格尔发挥到了极致。 7、理想国:柏拉图政治学说的出发点是寻求正义。他认为一切工作都以知识为基础,治理国家更是如此,而真正对于治理国家有全面系统的知识的人,应该是哲学家,因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奥秘。让统治者成为哲学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而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只有一种可能,让哲学家为王,就是哲学王的理想。 8、理念:①理念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柏拉图理念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②理念具有多种意义:首先,理念是事物的共相。即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其次,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最后,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③把事物的本质——理念,与事物分开,并且以理念为存在的根据,是柏拉图哲学的基本原则。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所谓的理

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论,巴门尼德的宇宙实在抽象永恒不变论 1、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在存在问题上的差异,并分析这两种存在观的局限性与合理性。 差异: 赫拉克利特典型的观点是“某物存在又不存在”;而巴门尼德观点与之相反,认为“某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东西”; 赫拉克利特是“火本原论”者,他第一个提出“逻各斯”的概念,并开启了辩证法之门。“万物流转,无物常住,亦无物永为同一之物。”在经验中他观察到世界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正在发生,即变化就发生在现在。对于一个特定的事物,它正在发生着变化,正转化为他物。那么 是:“” 而不是感官的对象。如果没有存在作为对象,思想是不可能的。但有的时候人们往往在“空想”。 2、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斯多德的实体论的关系,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亚里斯多德的实体论同柏拉图的理念论有直接的关系,实体论是亚里士多德在继承批判理念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思考和缜密论证创立的。实体论克服了理念论关于一般能够脱离个别、理念可以脱离可感事物独立存在的错误观点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叫做“理念”,所谓“理念”,柏拉图使用的原文是idea和eidos(多数时候用的是前者),本义指“看见的东西”即形状或相,转义为心灵、灵魂可以看见的东西。柏拉图主张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个别事物始终处在生灭变化

之中,它们是个别、相对和偶然的,而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理念是在现象界之外的,决定现象接的永恒不变的、普遍的、绝对的、必然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柏拉图关于理念可以完全脱离可感个体事物单独存在的看法和观点。亚里士多德指出: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理念是无用的设定。他质问道:抽象的共性怎能单独存在?比如:你能说人只是人(抽象共性)而不是动物(可感共性)吗?因为人类是从动物界演化而来。所以,在批评自己老师柏拉图理念论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缜密的论证创立了他的实体论。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体”首先一个涵义就是形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原始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着两类实体。个别的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即最根本的实体。包含个别事物的属(如 “是者” “实体 免陷入理念论所持的普遍先于个别的立场,但却不免向理念论妥协。实体论并不是与理念论截然对立的学说,而是试图包容后者、比后者更全面的尝试。 亚里士多德尖锐地批判柏拉图的“分离学说”,但最后也不得不设定了一个分离的纯形式。他与相位因分歧的焦点并不在于是否承认理念或形式的分离,而在于如何解释可感事物与不可感的本质之间的分离和联系。柏拉图使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