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

青山不老,精神永存

广州思源学校小学部廖牡丹

课题:小学六年级新课标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青山不老》

时间:2012-10-31 11:10-11:50

地点:广州思源小学部六年级1班

课堂实录:

课前准备:学生在黑板上画好评价表,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课前组织:课代表带领学生背诵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2、3自然段。

一、前后对比,感受奇迹

师生问好

师导入:刚才同学们深情地背诵,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印第安人对于土地的那份热爱与眷恋。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山峦河流本就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园却有着惨不忍睹的一面。

(出示幻灯片1——四幅反映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干旱、霜冻、沙尘暴的图片)

师:孩子们你能用你想到的词语或者句子描述这些画面吗?

生1:这片土地是黄沙漫天,一片贫瘠。

生2:这是一片荒芜的土地,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生3:这里简直就是不毛之地,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感觉。

师:那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图片,你又该如何描述?

(出示幻灯片2——四幅图片,反应的是晋西北的环境经过治理之后,树木茂盛,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1:这片土地树木茂盛,绿树成荫。

生2:这片土地简直就是一片林海,你看漫山遍野都是树,绿得耀眼、绿得难以形容。

生3:我觉得这里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给人带来无限希望与活力。

师:孩子们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一前一后的两组图片是同一个地方,一个是15年前一个是15年之后,你内心深处涌起的是什么感受?

生1:这前后的对比太鲜明了,简直让人惊叹。

生2:能够将之前的那片死气沉沉的土地,变得如今的生机勃勃,简直让人无法相信。

生3:这简直太让人不可思议了,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师相机提出字条:了不起的奇迹)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片青山,了解这个了不起的奇迹,学习第16课《青山不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就文质疑,交流分享

师:同学们昨天在预习了课文之后,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吗?同学的问题如果你能解答,也可以。

生1:青山为什么不老呢/

生2:文中是谁创造了这个了不起的奇迹呢?

生3: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什么呢?

师:刚才同学们一口气提出了三个问题,我想我们不仅仅要会提出问题,更要会解决问题。比如刚才这位同学提到“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什么”?哪位同学能回答?

生1:课文是这样写的: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幻灯片3——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孩子们读到这句话你是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这个老人太了不起了,在别人看来本该去享清福的年龄他还在荒山上植树造林。生2:从这些数字:15年、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让我体会到这数字背后老人付出的艰辛。

生3:我补充他的发言,3700亩林网,相当于差不多3个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那么大,怎么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面积。

生4:我也是,透过这些数字,我升起的是对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师:那就让我们抓住这些数字,读出对老人的敬佩之情吧。

生有感情朗读这个句子(播放背景音乐)

生1:读完这段话我也是感慨很多,老人能够在那样的环境下创造出如此惊天的奇迹,真是太了不起了。

师:刚才你说“老人在那样的环境下”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那样的环境”具体是怎样的环境?

生1:这个地方是祖国的晋西北,书中说到“这里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掠的地方。”从“肆掠”一次我就可以想象到风吹沙走,黄沙漫天的景象。

生2:而且书中还说道“这里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从“盘踞”一词可以体会到这里经常会有这些恶劣天气,长年累月都是这样的糟糕天气。

生3:我从县志的记载可以体会到这个地方简直不适合居住,也不适合任何植物生长,“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那应该是多么大的风呀。

生4:难怪书中用“险恶”一词来形容这里的大环境。

(老师相机贴出板书:大环境险恶)

师:在如此险恶的大环境下,老汉植树有可能遇到怎样的情况?

生1:有可能好不容易存活下来的树苗,一场大风刮来,全部被吹走了。

生2:老人精心呵护着树苗,山上没有水,老人就下山一担一担地挑水上山,如果天长期不下雨,有可能连塘里、河里也没有水,老人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树苗在太阳的炙烤下晒死。生3:我觉得不仅仅是树苗会死,连老人的生命也是随时有危险的,你看这大风连牛马都可以吹到天上去,人也不例外,说不定一场大风吹来人连命都没有。

生4:我觉得这沙尘暴就像海啸一样恐怖,让人无法躲藏。一刮过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好不容易重活的树被风刮倒。

生5:我觉得还不止这些呢?到了冬天,北方很冷,我想山上就更冷了,这些树也很难抵挡住严寒的侵袭,我看电视知道,为了给树保暖,可以给树下面包上一些草,但是也还是会有很多树会被冻死。

师:结合同学们的发言,让我再来看看老人创造的奇迹,也许这数字并不庞大,但是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创造出这样的数字,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我内心深处充满对老人的赞叹,让我们满怀赞叹之情读一读这句话。

(幻灯片3——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背景音乐响起)

师:刚才同学们关注的都是晋西北的大环境,那么小环境又是怎样的?

生1:文中说每天老人都早出晚归,中午饭就是干粮,生活非常的简单,非常的单一,就是种树。可就是这样的生活他居然坚持了15年,要是我一周都不行。

生2:而且原本有7位老人同他一起治理这条沟,可如今只剩下一个人,那些人都在15年间相继去世,而老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坚持,他内心里只有这片青山。

生3:他还承受着老伴去世的悲痛,这可是与他风雨同舟一生的人呀,但是也还是没有改变他要植树造林的心愿。

生4:他唯一的女儿几次三番都来接她去城里享清福,可是他还是不愿意离开这片青山,他已经把种树当成是自己的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即使这样死在这片青山中也愿意。

生5:他的条件太艰苦了,而他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下去,内心真的非常强大。我为有这样的老人而觉得自豪。

(老师相机贴出板书:小环境艰苦)

师:刚才你说你内心充满自豪之情,你能带着这种自豪之情读一读这一句话吗?

(生有感情朗诵,再次出示幻灯片3,响起背景音乐。)

师:此时此刻你内心对老人还有着怎样的情感?

生1:我也觉得特别的感动,老人的所作所为都是我们常人无法做到的,我们身边的老人退休之后都是在家享受生活。

生2:我内心还充满对老人的感激,感谢有他的付出,才有了上课前看到的晋西北的环境的改变。

生3:我很激动,恨不得自己也像老人一样能够去植树造林,为人类造福。

师:你的想法很好,但我想此时咱们的努力学习就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大家做准备的。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种种美好的情感来再次深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再次出示幻灯片3,响起背景音乐。)

三、研读课文,知新拔高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课伊始,我们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吗?

生:青山为什么是不老的?

师:你们能不能谈一谈“青山为什么是不会老的?”?

生1:我觉得青山不老不是说青山不会老,而是说老人的精神不会老。

生2:我不认同他的说法,我觉得青山也是不会老的,因为老人用心照管着这条山沟,这里的树木郁郁葱葱,而且这种循环一定会持续下去,并且会越老越好。

师:刚才我向谁伸出大拇指?为什么我要向他伸出大拇指?

生:因为他谦让了其他同学

师: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学知识、长能力,更是要学做人,我认为谦让就是最大的美德。所以我要把这个发言机会给到这个懂得谦让的同学。

生3:我觉得两者都有,一方面是说这座青山会一直绿下去,另一方面也是在说老人的精神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生4: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这种精神指的是老人植树造林、重视环保的精神。

(老师相机贴板书:植树造林)

生5:我觉得这种精神还有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他只为别人着想,不为自己着想。

(老式相机贴板书:造福人类)

师:难怪书中是这样说的

(出示幻灯4: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生一齐读这个句子。

生1:老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这座青山,他的精神还包括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老师相机贴板书: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

生2:老人的精神一定会万古长青,青山常在水长流,老人精神永不老。

师:好一句“青山常在水长流,老人精神永不老。”所以难怪作者题目就是:

生齐:青山不老。

四、补充材料,创作展评

师:青山不会老,老人植树造林、造福人类的精神不会老,但是老人81的年迈的身体却禁不起岁月的流逝,87岁的他因积劳成疾病入膏肓了,临终前他依然哼着他自创的植树号子。(出示幻灯片5:这位老人,在临终前还在哼着那首由他自己创作的“植树”号子:“行动起来呀,嘿嘿哟;植树造林啊,嘿嘿哟。绿化祖国,造福子孙,嘿嘿嘿嘿哟,嘿嘿嘿嘿呀嘿嘿嘿呦。)

师:孩子们能允许我唱一唱这曲号子吗?(教师深情哼唱号子)。老人还有一个临终遗言:把我葬在那片青山之上。听到这里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老人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他值得我们学习,学习他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生2:(哽咽)我想老人一定会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生3:借用《有的人》中的一句话“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师:就是一个普通的山野老人,但是他却让人无限敬仰。让我们再一次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幻灯4: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生深情地朗读该句子。

师:从同学们深情地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我知道同学们此时此刻一定是感慨万千,那下面就让我们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

师: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组内互相欣赏自己的小创作,组内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学生来台上交流。

(生组内互相欣赏习作,最终每组推出一位同学)

(出示幻灯6——读完文章我思绪万千,我想分享:)(背景音乐响起)

师:学完本文我们内心深处充满对老人的敬仰,下面请听×××为老人献上的一首诗歌。生1啊,可敬的老人,您种了一生的树,牺牲了自我安享晚年的时间。

啊,无私的老人,您真伟大。一切只为偿还夙愿。

啊,勤劳的老人,81岁该享受人生的年龄了,您还在绿化青山绿水。

我知道,青山是不会老的。因为由您的无私奉献;

我知道,青山是不会老的,因为有您的默默付出……

保护环境、造福后代,青山永不老。

师:老人入选了2009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下面请听×××为老人写的颁奖词

生2他是一个平凡却伟大的老人,他用坚持不懈创造了一片绿洲,他用改造环境的坚强决心召唤后人,他就如同那不老的青山,万古长青。马永顺一个响亮的名字,映照了他的无私、他的伟大。中国伟大,因为有你;中国自豪,因为有你。青山不老,老人的精神也不会老。师:其实生活中像老人一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人还有很多,下面请听×××带来的故事。生3:我讲的故事是:“树痴”张兴云

10年前,张兴云不顾亲人反对,离开繁华都市,独自一人吃住在荒山秃岭上,过着孤独、饥饿、寒冷的艰苦生活。截至2008年,共栽植杨树12万株、油松10万株、落叶松10万株、仁用杏和上杏10万株、柠条200万株。当地20多平方公里的严重水土流失区域得到根本治理,7座昔日的荒山变成今日绿色的银行。

“不为名,不为利”这就是“树痴”张兴云的真实写照,能够不计个人得失,长时间地远离繁华都市,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开荒造林中去,这种精神本身就值得中华民族赞扬。师:保护环境,还青山一片绿,大地一份美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请听第三组带来的《环保歌》

第三组:(整组上台拍手诵读)

你拍一,我拍一,请勿随地扔垃圾。

你拍二,我拍二,人和动物好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都来保护大自然。

你拍四,我拍四,争当环保小卫士。

你拍五,我拍五,爱护花草和树木。

你拍六,我拍六,环境保护要持久。

你拍七,我拍七,废旧电池要搜集。

你拍八,我拍八,植树造林你我他。

你拍九,我拍九,青山常绿水常有。

你拍十,我拍十,现在做起并不迟。

师:老人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让我们不禁对生命的意义有了自己的思考,下面请听×××关于生命的思考。

生4:如果你问我,什么样的人生最宝贵?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像《青山不老》里面的主人公马永顺那样,一辈子都是在与树结情缘!他为了种树放弃了美好的晚年生活,为了种树失去了与亲人团圆的机会。人生其实不要看他拥有什么,而要看他创造了什么。人的一生可以很短暂,但是要有自己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与财富没有关系。像马永顺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他就像雷锋说的那样,是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了。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师:学完文章后,我也深深为老人的精神折服,写了一首词《鹧鸪天——致马永顺》?(出示幻灯7:搏尽风华几十年,终身与树结情缘。

?半生采伐半生种,一代精神代代传。

?青山绿,风景美,獐狍野鹿窜林间。

?还林还草还新绿,构建和谐大自然。)

五、妙笔生花,学有所获

师:构建和谐大自然需要你我同携手,但是生活中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针对这些现象请同学们每人设计一条环保标语。先在组内说出自己设计的环保标语,然后组内选出一位代表爬黑板,其余同学写在自己的小练笔本上。

(播放背景音乐《环保之歌》)

学生小组内商量,板写。

师:小组1分钟准备,展示本组设计的环保标语,谁先准备好,谁先展示。

第一组:垃圾分分类,资源不浪费。

第二组:不要让我伤心流泪,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第三组: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第四组:地球是我家,人人要爱她,家园遭破坏,伤害千万家。

第五组: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老师巡视标语,并且修改其中的错别字)

生1:老师我发现还有一个“善”字也写错了,羊字没有出头。

师:恩,对了要有天有地,没有地,人就不接地气,也善不起来了。

我发现同学们特别有才,设计的环保标语很精彩,如此优秀的环保标语可不能单单只写到黑板上,要不我们推荐给谢校,成为我们学校独一无二的环保标语吧?

生:(欢呼雀跃),好。

师:让我们心连心,还地球母亲一份美丽,让我们手拉手,构建和谐大自然。下课。

附1:教学设计:

评分细则:

1、1、2号参与课堂一次得一分,3、4号参与课堂一次得两分,5、6号参与课堂一次得三分。

2、全员参与的组一次奖励10分。

3、课堂给同学纠错的双倍积分。

附3:板书设计

附4: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经过本科组老师的共同打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课堂环节清晰流畅,重难点突出,很好的将朗读教学与文本分析相结合,顺利地将本课的情感目标落到实处。总结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以便以后继续发扬:

1、 课堂环节规范化,用关键词的方式提炼,形成自己课的基本流程

2、 对学生的赏识与关注,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玉,就看你怎样去雕琢。

3、 朗读的训练,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对文本的高度、个性的理解,要将课文朗读训练

到底。

4、 老师的作品展示,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

影响。

5、 教学设计以情动人,通过老师的情感渲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影响。

但是这一堂课更折射了我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表现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些都是老师需要进一步予以培养的:

1、 学生上台展示的大方、自信。上台展示依赖书本,不能脱稿,并且缺少肢体动作。

2、 学生的层次差异性很大,通过查看课堂评价表发现存在发言专业户和“金口难开”

者。在小组的互帮互助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落实。

3、 老师的教育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课堂上还有老师居高临下的感觉,与学生不够融

洽,缺少与学生亦师亦友的亲密感。

4、对文本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广度不够,学生还停留在读出作者,理解文章的

层面,缺少自己的理解与体悟,未能读出自己,缺少厚度。

5、学生对文本的剖析思维过程的呈现不够,而且与自己实际生活的体会谈得较为肤

浅。

6、学生对于他人发言的纠错意识不够,而且不善于针对他人发言的不完善之处进行补

充。

7、学生的小创作准备的不够充分,学生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上台的过渡语几乎没

有。

课堂诚然有诸多不足,但是感恩老师、专家对我的指点,我想把自己的问题放在显微镜下来剖析我会进步更快。青山不老,我执着钻研课堂改革的坚定决心也一定会咬定青山不放松。

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

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 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_课堂实录_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生:“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师:问得好!这两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师: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

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青山不老,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16课《青山不老》复习检测(含答案)

第16课《青山不老》复习检测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所处环境(chǔchù)情不自禁(jīn jìn) 参天杨柳(cēn cān)创造奇迹(jījì) 生命归宿(sùshù)波光粼粼(pōbō)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炕()稍()肆()载()坑()梢()律()栽() 四、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2.非法占据、霸占。() 3.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一再,多次。() 5.对人谦恭有礼貌。() 6.以财物帮助。()

五、添枝加叶(补充词语)。 ()的大树()的波光()的狂风 ()的环境()的设想()的波浪 六、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3.丁——冬——丁——冬……() 七、字斟句酌。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青山不老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 壱、导入: 师:昨天晚上我们跟随着微视频,我们温习了环境描写、对比描写、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文章的表情达意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将结合“青山不老”这一课例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感悟!请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全文,感知大意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生词你会读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展示一下? 重点指导:“劲”的读音。师:他有一个字音读错了,谁来帮帮他? 师:大家请看,“劲”有一下两个读音,在本篇文章里应该选择哪个?让我们一起读。 师:生词我们解决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关键词句、主要事件就能准确的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容。这种方法简单又有效,希望同学们经常的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概括能力。 三、深入文本,感知人物 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我们仿佛也置身与那座不老的青山之中

了!文中向我们描述了一座怎样的青山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山的语句。 师:让我们给青山来个特写吧!谁来交流?【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感受了这座独有的青山风韵,真不错! 师:看到此山此景的时候,文中的我由衷的称赞它为奇迹。 师:同学们这样的山,这样的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吗?哪里? 师:你和作者有同样的感受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就让我们走进这座青山所处的地理环境吧!【了解晋西北的相关资料】师:经过以上的了解,你认为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 师:作者又是运用那些语言把晋西北如此恶劣的环境描述出来的呢?谁来交流?【品析环境描写】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称这座青山为奇迹?这就是环境描写在文章表达中所起到的衬托的作用。 师:这就是中国的晋西北,过去和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齐来感受。 【分角色朗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由的感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师:对比方法的运用,让晋西北的变化更为明显了。这是多么好

2020-2021【优质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堂练习及答案

20*青山不老 第一课时 一、多音字组词。 参:cān ( ) shēn( ) cēn ( ) 恶:è( ) ě( ) wù(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2.非法占据、霸占。() 3.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一再,多次。() 5.对人谦恭有礼貌。()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四、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3.丁——冬——丁——冬……() 五、阅读练习。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参考答案 一、参加人参参差不齐凶恶恶心可恶 二、肆虐盘踞风雨同舟三番五次恭敬 三、1.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2.老头创造了奇迹。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 四、1.B 2.A 3.C 五、1.nì dào qíng zhuì 2.起方向相反举,抬落,掉下 3.大风刮起时,能将牛马吹得倒退,或将它们吹到空中两三丈高,然 后又落下来。

吉春亚老师教学实录及精品课件 (上下)1

吉春亚老师1——6年级教学实录和精品课件(分年级) 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课堂,“扎实、灵动,充满语文味”,是本真语文的代表,被广大一线老师称为“接地气”。可贵的是,始终在一线课堂,执教人教版1——6年级多轮,几乎每天向来自全国各地影随学习的弟子以及本校的语文教师开放课堂。征求吉老师的同意,将其的教学创意(课堂录音或录像)进行整理,开发成我公司的文化产品——我们的原创制作每一课含(文字实录+课文朗读+精制ppT+汉字书写笔顺flsh+各类音乐或音效,有的增加了flsh 和电影剪辑录音等)适合于教研活动、讲学、大赛评比、职称评定等等公开教学。 团队历时两年多时间精心制作,按照年级,已经整理好课件目录如下,您可以联系我们的QQ号3040918296、1795654731、2946510905和991762498,希望有很多的课能满足您的公开课教学需要。 一年级(上) 拼音教学 1.a o e 2.i u v 3.b p m f 4.d t n l 5 g k h 6.j q x 7. Z c s 8.zh chi shi ri 9.ao ou Iu 10 an en in un 11.ang eng ong ying 12——15,复习一、二、三、四 识字一 1.《一去二三里》 2.《在家里》 3. 《操场上》 课文 1.《画》 2.《四季》3《小小竹排画中游》 4 《那座房子最漂亮》 5.《爷爷和小树》6《静夜思》 7《小小的船》8 《阳光》 9《影子》10《比尾巴》 识字二 1.《比一比》2《自选商场》 3.《菜园里》 4<<日月明>> 课文 11.《我多想看看》12 《雨点儿》 13《平平搭积木》14《自己去吧》 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16《小松鼠找花生》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18《借生日》 19.《雪孩子》20. 《小熊住山洞》 一年级(下) 《识字1 >> 《识字2》《识字3》30《识字4》《识字5》《识字6》《识字7》《识字8》

2020小学六年级(上)语文 第16课 青山不老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所处环境(chǔchù)情不自禁(jīn jìn) 参天杨柳(cēn cān)创造奇迹(jījì) 生命归宿(sùshù)波光粼粼(pōbō)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的大树()的波光()的狂风 ()的环境()的设想()的波浪 三、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3.丁——冬——丁——冬…… () 提升训练营 四、读句子,做练习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思维大练兵 六、课外阅读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青山不老,精神永存 广州思源学校小学部廖牡丹 课题:小学六年级新课标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青山不老》 时间:2012-10-31 11:10-11:50 地点:广州思源小学部六年级1班 课堂实录: 课前准备:学生在黑板上画好评价表,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课前组织:课代表带领学生背诵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2、3自然段。 一、前后对比,感受奇迹 师生问好 师导入:刚才同学们深情地背诵,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印第安人对于土地的那份热爱与眷恋。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山峦河流本就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园却有着惨不忍睹的一面。 (出示幻灯片1——四幅反映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干旱、霜冻、沙尘暴的图片) 师:孩子们你能用你想到的词语或者句子描述这些画面吗? 生1:这片土地是黄沙漫天,一片贫瘠。 生2:这是一片荒芜的土地,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生3:这里简直就是不毛之地,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感觉。 师:那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图片,你又该如何描述? (出示幻灯片2——四幅图片,反应的是晋西北的环境经过治理之后,树木茂盛,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1:这片土地树木茂盛,绿树成荫。 生2:这片土地简直就是一片林海,你看漫山遍野都是树,绿得耀眼、绿得难以形容。

生3:我觉得这里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给人带来无限希望与活力。 师:孩子们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一前一后的两组图片是同一个地方,一个是15年前一个是15年之后,你内心深处涌起的是什么感受? 生1:这前后的对比太鲜明了,简直让人惊叹。 生2:能够将之前的那片死气沉沉的土地,变得如今的生机勃勃,简直让人无法相信。 生3:这简直太让人不可思议了,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师相机提出字条:了不起的奇迹)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片青山,了解这个了不起的奇迹,学习第16课《青山不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就文质疑,交流分享 师:同学们昨天在预习了课文之后,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吗?同学的问题如果你能解答,也可以。 生1:青山为什么不老呢/ 生2:文中是谁创造了这个了不起的奇迹呢? 生3: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什么呢? 师:刚才同学们一口气提出了三个问题,我想我们不仅仅要会提出问题,更要会解决问题。比如刚才这位同学提到“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什么”哪位同学能回答 生1:课文是这样写的: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幻灯片3——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孩子们读到这句话你是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这个老人太了不起了,在别人看来本该去享清福的年龄他还在荒山上植树造林。

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 《青山不老》教学案例设计理念设计理念《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将以新课程的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渎、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素养。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集合文中语句解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畅谈导入 1.播放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 1 / 7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 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有一位老人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课件出示老字。 谁来说说这个字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老人,他从 65 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揭示并板书课题: 青山不老设计意图: 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思考: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奇迹、宏伟、价值、命运等自由选择下列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课堂实录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两篇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两篇篇略读课文组成。《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江南春》为我们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青山不老》写的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森林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茫茫青山中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三黑和土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获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要求根据文中提供的素材确定主题与角色,阐述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习作《学写倡议书》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学习园地》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学会识别公交路线图,选出最佳方案。积累中国文化常识中的内容: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2.单元重点: (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或表达观点时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这些关键句,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找到关键句,我们就容易提取关键词。文中主要观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阐释自己的主要观点,我们往往利用题目直接点明中心。《只有一个地球》的题目简洁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通俗易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表现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2)学写倡议书。学写倡议书时,首先要注意格式。标题要鲜明,正文写清倡议的内容,最后要署名并写上日期。其次观点明确,抓住内容:(1)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最后抓住结尾,表明希望。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青山不老优质课教学设计1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引入《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自学提示,拿起笔标上序号,说说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 3、自由读课文,要求:认真快速读,要求读正确、流利。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反馈交流: (1) 检查词语。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再读课文,感悟“奇迹” 大家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学生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板书:创造奇迹)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句子:点拨1窗外...波光。这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说说。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小结: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②: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60平方米,那同学们来计算一下3700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过渡: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请找出来。(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人教部编版(五四)(2018)六年级下册第19课《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里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他们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我们这节语文课就来讲述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板书: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感知奇迹 请大家先自读课文,概括地表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读文 生:交流 师:小结 师:(引)肆虐的风沙抵挡不住老人坚定的信心,满坡的翠绿是老人恒久相守的理想。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变化带给人们的震撼吧! (课件演示)1、晋西北环境恶劣的沙尘场面 (画外音)在我国的晋西北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许多的村庄,每一、二十年就得被迫搬迁一次.很多人忍受不住,含泪扶老携幼,背景离乡,那金黄的沙土成了此地人们心中隐隐的痛 (课件演示)2、(改造环境) 虽然环境是恶劣的,条件是艰苦的,但是仍有一部分人站了出来,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家园。这位老人就是其中之一。即使肆虐的风沙把他们的劳动一次次毁掉,即使干旱、霜冻不时冲击他们本已贫困的生活,但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对绿意无限眷恋,使他们义无反顾,终于,一片绿波荡漾、松涛阵阵的绿洲屹立在黄土之上,出现在世人眼前。 师:同学们,看了这几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你的看法。 生:如此恶劣的地方会变为绿洲,太不可思议了 生:老师,我觉得太神奇了! (三)品析重点词句,解读奇迹 师:是啊!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亲勤劳的双手描绘了美好的家园;辛勤的汗水滋润了干渴的心田。老人用粗糙的双手、单薄的身躯创造了一个属于大家的奇迹,这个奇迹是什么呢?(读文用——画出来) 生:(读、画、说)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9.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教学准备:教学PPT 课前学生预习: 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习课文,思考问题。 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读题以后,你有哪些问题?如:青山为什么不会老?是谁让它不老?不老的青山是怎样的?青山,是单指自然界的青山吗?如果不是,

那又指谁? 二、带着以上问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反馈交流: 1、检查词语: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归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他的精神与青山一样永远不老。 四、细读课文,感受“青山不老”的主题 (一)抓老人的年迈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小结:就是这样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让世人震惊的奇迹 (二)抓植树造林的面积广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组第16课 《青山不老》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组第16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词语综合运用。 (共1题;共4分) 1. (4分)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1)“三番五次”的意思是________。像这样含有两个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 (2)从“唯一”和“三番五次”这两个词语,我体会到________。 二、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共2题;共9分) 2. (5分)缩句 ①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②屋后的青山是他生命的归宿。 3. (4分)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横线上写上序号。 ________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 ________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正在日益萎缩。 ________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________近200年来,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森林被采伐和毁掉。 三、文本回放屋 (共1题;共24分) 4. (24分)认真阅读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人实现的价值知道是指什么?

(2)“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人实现的价值知道是指什么?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________,事实上包含了他________的精神。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________,事实上包含了他________的精神。 (5)选段的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课文的中心句。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6)选段的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课文的中心句。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四、“植树”文化知多少。 (共2题;共18分) 5. (6分)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________ ②非法占据、霸占。 ________ ③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________ ④一再,多次。 ________ ⑤对人谦恭有礼貌。 ________ ⑥以财物帮助。 ________ 6. (12分)填空 不________不________ 不________不________ 不________不________ 如________如________ 如________如________ 如________如________ 五、阅读理解 (共1题;共34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

16* 青山不老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资料和音乐) 出示资料: 西的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成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来的强劲季风,还会吹向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每年春季我们都会在电视中看到北京等地都会受到强烈的沙尘 暴影响,满天都是灰蒙蒙的,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人们外出不得不带着口罩、围 着沙巾,还有甚的竟给头上戴着塑料袋。曾有人说,如果人们还不重视治理环境,不久的将来,我们首都北京将会成为一片沙海,也成为沙漠。多可怕啊,到那时候,我们的居住密度会更大,人类的灾难会更大。那怎样才能阻止可怕的局面发生呢?唯有植树造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青山不老,一起去认识为改变环境,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植树造林,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 奇迹的81岁高龄的老人。 板书: 青山不老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a、认读生字词语。 参天土炕肆虐盘踞三番五次恭敬劲挺淤泥拐杖荡漾 b、指名读文 c、通过读文,你了解到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一个81岁的老人,从六十五岁开始,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创造 了一个绿洲奇迹的故事。 2、自读“阅读提示”,思考: (1)找出让你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岁数大了的句子。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 (2)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画出相关句子。 (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用“﹏﹏﹏”画出相关句子。 3、学生找句子,教师巡视。 4、师生交流。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同步解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同步解析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 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 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 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 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 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 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二、对词语的理解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一、看拼音,写字词。 kànɡnuèjùyū 土()肆()盘()()泥 二、阅读课文,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 2.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的地方,是、、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之地。

青山不老教案公开课

青山不老 关营完小李艳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2、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沙尘暴》视频,提问如何治理,引出文中的老人。 二、读课前提示,明确本课的阅读要求。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三、自由读课文,感悟奇迹。

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学生讨论回答 2、解读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 明确:很长 师: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 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 师: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罗店中学的校园面积差不多30亩,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停顿)(123个) 师: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师:(引)奇迹已然创造,我们就要用心去品读,找出具体描写这一奇迹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第一自然段

师:(引)树木营造了欲滴的绿色,我们身边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那么这里的树是什么样的? 生:读(杨树、柳树……一层层的绿梯) 师: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树土的关系在老人心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明确:“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师: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农民有了沃土才会有希望,而树恰恰是保证水土流失的关键,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树造林上,这树是他的命根,这树是他的希望,这树就是诠释他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四、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同学们,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为什么在这里植树就这么难呢? 明确:大环境,风沙肆虐 明确:干旱、霜冻、沙尘暴 明确:环境异常险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执教人:钟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课件出示“老”字。 师:这个字你们都认识吗?这个“老”字就像一个驼背人,头上稀疏的头发垂下来,手持拐杖而行。 (课件出示)《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老---“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 师:这里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师:关于“老”的成语,这里我们有两句,咱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师:这两个成语都说明了年纪虽老,但是志气却更旺盛,干劲更足。 师:这正如我们今天要认识这位梁衡笔下的的老人,他虽然81岁了,但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这是梁衡在“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提名中推荐词(课件示) 老人姓高,名富。我对他怀有无尽的敬仰。这个平凡的人让我领悟了一个伟大的哲理:青山是不会老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青山老人”,板书课题:揭题读题。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青山不老”这个成语是有出处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是什么得以永存的? 2、自学课文,提出要求: (1)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3)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用波浪线划下来。 3、交流“老人的确老了”----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 课堂实录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让我们感动,那片土地如此美丽,如此温馨,令人向往。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这样的美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欣赏。 师配乐范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欣赏到的美景吗? 生:美丽。 生:这片树林生机勃勃。 生:这是一片美丽的,富有生机的青山。 生:这里的绿意盎然。 师: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景色真优美。那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感受它的美丽吧。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初悟奇迹 师:这么富有生机的美丽树林到底在哪呢?认真预习的同学。肯定知道。 生:中国的晋西北。 师:同学们,那我们就走进晋西北,看看哪儿除了这美丽的青山,(板书:青山) 还有些什么。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生看书。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此刻内心最强烈的感受吗?

生:了不起! 生:惊叹! 生:佩服。 生:奇迹。 生:敬仰。 师:真的很会读书,你们都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这些感受只能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 生:“奇迹”。 师: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奇迹呢? 生: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师:3700亩啊,我们的学校那么大,他的创造者竟然是一个—— 生:瘦小的老头。 生:81岁老头。 生:也许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的老人。 生:一个拄着拐杖,慢慢迈步的老人。 师:难怪作者这样感叹“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出示幻灯片)让作者感叹的不仅因为创造奇迹的居然是个高龄老人,还因为是在如此险恶的地方。那到底是怎样险恶的地方呢?请默读课文,寻找答案。三、感悟环境 (一)、体会大环境之险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