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幻灯片1

教育研究方法学习目标

1.了解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幻灯片2

2.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

幻灯片3

教育研究方法内容

-、教育研究概述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三、教育文献检索

四、教育观察研究

幻灯片4

五、教育调查研究

六、教育实验研究

七、教育行动研究

八、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九、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幻灯片5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幻灯片6

主要内容

1.教育研究的界说

2.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3.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4.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5.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幻灯片7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界说幻灯片8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

务,那你就应该引导你的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来。

——(苏)苏霍姆林斯基

幻灯片9

一、教育研究的含义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

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教育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

●教育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富有创造性。

幻灯片10

二、教育研究的意义

●学校教育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

代来适应并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就迫切地需要进行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需要以教育研究为先导,需要教育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因此,许多学校提出“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口号,以此作为学校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策略。具体意义如下:

幻灯片11

(一)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二)教育研究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三)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四)教育研究是培养未来研究者、改革家的重要途径

(五)教育研究对教师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幻灯片12

三、教育研究的类型

●(一)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

教育价值研究是以教育中的价值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类研究的总称,这类研究重视教育现象中的价值问题,研究结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或者研究主体所代表的人群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

幻灯片13

●教育事实研究是以教育中的客观事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类研究的总称,这类研究强调

研究的客观性,排除研究者主观倾向性对研究结论的影响。

幻灯片14

●(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科学的一般原理有关。

幻灯片15

●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理论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

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教育研究是应用性研究。

幻灯片16

●(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主要是用数字和量表来描述现象。与定性研究相比,定量研究更强调标准研究程序

和预先设计,更强调通过数据的展现说明研究结果。最典型的定量研究是教育实验,教育调查介于定性与定量之间。

幻灯片17

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主要是用文字而不是用数字来描述现象。定性研究旨在理解教育现象,并不强调在开始研究时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个理论基础。

幻灯片18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幻灯片19

一、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

1.教育研究的起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道德教育为主。

2.采用观察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

幻灯片20

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4.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幻灯片21

(二)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1.从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2.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揉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归纳法和演绎法。

幻灯片22

3.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

幻灯片23

(三)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以来)

1.构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中的基本派别-进步的与传统的、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流派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幻灯片24

3.由于受西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4.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取得显著进展。

5.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心理学及心理研究方法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幻灯片25

二、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经过长期的教育研究实践与理论探索,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已初步形成一套体系,但

总的来看,我国目前教育科学研究水平还比较落后,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幻灯片26

1.过分偏重思辨,忽视对教育实践的研究,对教育实验研究等实证研究不够重视。

2.思维方式存在两个极端。

3.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理论的概括总结。

4.对外国教育理论及学派观点鉴别、批判不够。

幻灯片27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发展趋势

1.重视运用数学方法,使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2.重视开展教育实验

3.重视教育预测,使教育预测和教育回测并行相辅

4.重视利用系统科学为指导来研究教育科学

5.重视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幻灯片28

第三节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幻灯片29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科学的研究当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以客观实际为准绳,根据客

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加以考察,排除一切主观偏见。

幻灯片30

二、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指教育科研要有新意,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探索出别人没有实践

过的富有创意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措施等,也就是说要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造。

幻灯片31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研究必须以教育实际为关照。二是教育

研究必须以理论为指导。

幻灯片32

四、伦理原则

●伦理原则是指研究者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应尊重受试者权利,应审慎解释研究成果,应

避免给受试者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以及应消除或避免不良后果等等。有学者结合我国

实际,提出以下原则:

幻灯片33

●(一)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指参与者必须能够自由地做出决定,不管是不是在研究中,参与者都不会受

到威胁和错误的引导。

●(二)无害的原则

无害的原则是指在研究中,不论研究对象是不是自愿参与的,都不能伤害研究对象,这是社会科学研究首要的伦理准则。

幻灯片34

●(三)匿名原则

●匿名的原则是指研究对象有不署名的权利,研究者不能未经同意在研究报告中或在公开

场合披露研究对象的姓名。

●(四)保密的原则

●保密的原则是指研究对象有要求研究者对测得的有关自己的数据资料保密的权力。

●(五)知情的原则

知情的原则是指研究对象有知晓研究目的和意图的权力。

幻灯片35

第四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幻灯片36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大致包括六个阶段:选题阶段、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

理与分析资料阶段、撰写研究报告阶段、总结评价阶段。

幻灯片37

一、选题阶段

●选题是研究者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问题的过程。只有确定了课题,研究才有目标和主攻

方向。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形成假设,确定变量,查阅文献,获得与所研究的问题或所使用的方法有关的信息。

幻灯片38

二、研究设计阶段

(一)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又称为抽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选择的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性。

(二)确定研究方法: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应考虑以下方面:一是研究的目的、内容和问题性质。二是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三是研究者本身的研究能力。

(三)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在进行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和对各项研究工作的安排,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具体设想,是保证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

幻灯片39

三、搜集资料阶段

●搜集资料阶段的任务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

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

幻灯片40

四、整理与分析阶段

●整理与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

类、统计分析。

幻灯片41

五、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撰写研究报告阶段就是将研究成果以一定的形式将其合理地表达出来。

幻灯片42

六、总结与评价阶段

●对课题研究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创新性等进行鉴定与评价。

幻灯片43

第五节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幻灯片44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一)含义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幻灯片45

●(二)特点

●一般特点:

● 1.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2.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幻灯片46

3.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也就是说,要以充分的科学事实和一定的数据作为依据形成结论,防止胡乱抽取个别的典型例子下结论,作判断。

幻灯片47

4.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

5.有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幻灯片48

●独特特点:

● 1.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 2.研究的周期较长

● 3.针对性、实践性强

4.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幻灯片49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桥梁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使教育研究程序规范化、最优化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创新可以带来新知识的发现,新思想的产生

幻灯片50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四种水平

●(一)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

●回答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

●(二)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

●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三)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

●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的现象吗”

●(四)理论研究水平

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幻灯片51

四、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一)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的分类

1.设计阶段的方法

(1)确定课题的方法

(2)查阅文献的方法

(3)研究设计的方法

幻灯片52

● 2.实施阶段的方法:

●(1)形成事实的方法

●(2)形成理论的方法

一般认为理论形成的基本思维路线有两个:归纳和演绎,主要是归纳。归纳的路线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的路线是从一般到特殊。

幻灯片53

3.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

(1)撰写报告的方法

(2)成果评定的方法

幻灯片54

(二)以问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

1.理论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

2.实证方法:包括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

3.实验研究方法:根据控制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真实验、准实验、前实验。

4.历史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教育研究方法之名词解释

中学物理课程:是根据物理教学的性质,内容,特点,方法,学生的认识规律,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以及教学设备和教学而设计的。 1.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内容。 2.思维: 是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想性认识的过程 3.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某一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从而把个别的方面与特点分析出来加以认识的过程。 4.抽象: 是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区别开来,把有关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抽出来。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活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且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5.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活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且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6.科学推理: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已知的事实活结论,推出另一个新的结论的思维形式。1归纳推理,由个别结论—规律方法2演绎推理由一般—个别 3 类比推理个别—个别 7.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物理学习情景中,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理客体,采用多种方式掌握物理基础只是与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以实现科学素养全面发展过程。 8.教学: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核心是促进学生发展。 10,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 11,讲授法:是教师主要用语言,辅以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发张能力的方法。 12,讨论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促使学生获得只是、发展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13,谈话法:是介于讲授法和讨论法之间,是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14,实验法:把观察、实验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15,概念转变:即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实现对原有的错误认识的纠正会对原有低层次认识的发展。 16,同化: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基本一致,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始原有知识结构得到丰富和发展。 17,顺应: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相矛盾,学生进行艰苦的比较、辨别、承认新知识的合理性,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 18,图示策略:将头脑的思维状态或思维过程用直观的图表达出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情系解决问题思路的教学策略。 19,物理教学资源: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20,物理教学资源,特点多样性,独特性:物理教学资源因地域;文化、学校以及师生各自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价值潜在性。

教育研究方法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研究方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按照某种方法确定的若干个体的集合。它是总体的一部分。从总体中可抽取很多个样本,而一个样本与另一个样本的结合,又可形成新的样本。 2.封闭型问卷 封闭型问卷也称结构式问卷,它是指在问卷中把问题和可供选择的答案一起列出,调查对象只能在所限定的范围内挑选出答案来。 3.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研究是指是在观察和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以便人为地引起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从而验证假设,揭示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4.教育会诊法 答:教育会诊法是指教师通过集体讨论,就某一学生的行为做出鉴定,并制定出矫正、改进的促进措施的一种个案研究方法。 5.研究假设 答: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在选定课题后,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是地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设想。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调查问卷通常要包含哪些基本成分? 答:一个完整的问卷,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调查标题、卷首语、指导语、个人特征资料、问题与答案、编码、结束语等。 2.文献研究有哪些优点? 答:第一,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 第二,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的优点; 第三,适于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

第四,费用较低; 第五,可重复。 3.研究假设有哪些作用? 答:(1)假设是研究的核心。在有假设的研究中,整个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围绕着验证假设展开的。(2)假设能明确地规定课题。研究假设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重点,提示收集资料的方向和范围,并能提供研究结论的框架。(3)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提出假设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而是为过渡到理论做准备的,当假设的基本观念或预言被证实或被证伪,这个假设就有可能上升为理论。 4.抽取样本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1)简单随机抽样使整体中所有的个体都有相等的和独立的机会被抽作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叫简单随机抽样。(2)等距抽样等距抽样又叫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这种抽样方法是,先把总体从1到N排序,再把总体分成若干个含有相等个体的小组,最后随机从每一个小组中抽取一个个体。(3)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是先把包含N个单位的总体分成互不重复的若干个子总体。具有较总体更为集中的特征。把一个子总体作为一层,从每一层中再按一定的方法抽取样本。如果采用的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就叫做分层随机抽样。(4)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以个体的自然组为单位进行抽样的方法。在具体的研究中,有时由于总体的数量比较大等原因,以个体为单位抽样不方便,甚至不可能,而以一个组为单位抽样更方便。这时可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5、制定研究计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要明确研究什么。 (2)为什么要研究。首先,要说明研究动机;其次,要提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揭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三,要列举研究的具体目标。 (3)如何研究。首先,要说明研究的方法和实施程序,其中包括研究对象及其取样、研究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工具的选择与编制、收集资料的程序、资料分析的方法等;其次,对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研究人员的组织、研究进度的安排、研究金费的预算等。 (4)有何成效。首先,研究者必须在研究计划中具体说明研究的预期成效;其次,要有成果达到的水平和表现形式。 三、论述题(共10分) 1、应依据哪些标准来评价教育科研选题的好坏? 答:研究课题来源于问题,但问题并不等于研究课题。要确定一个问题是否值得研究,除了要了解其性质特点及主客观条件外,更需要对课题本身的价值和可行性等进行分析。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当具备下面一些特点。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浙师大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整理(2012上半年)

教育科研方法(2012) 一、教育研究的过程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从研究过程提供的基本的、系统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二、 (一)教育研究的效度: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二)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前后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辨析题): 1、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也一定高。(错) 内在效度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表明研究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即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研究情境、其他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内在效度决定了研究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前提,但是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不一定高,有时候,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反而低。 2、为达到外在效度,结果必须能推广到许多不同的人群和条件中去?(错,科教) 外在效度依赖于特定研究工作的条件及目的。研究的效度只是一个度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可能得到纯粹的内在或外在效度,提高内在效度的企图可能降低外在效度,反之亦然。研究者需要求得一种平衡,使某一结果得到合理的解释,又具有某种程度的推广价值。 3、没有信度也就没有效度(对) 信度是效度的一个必要的保证,也就是说,一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有效度。如果一项研究是不可靠的,我们就不可能有信心去解释结果,并将它推广到其他的人群和条件中去。从本质上说,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性。 4、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2)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3)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4)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例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5)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三、教育研究的分类方法(给出一个实例,能判断是属于哪类研究?选择)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于研究的目标或目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 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基于研究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关心的是研究对象在自然情境中,对事物已经发生或已经存在的意义的理解、看法和体验,而不注重对象的操作行为和反应。定量研究: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注重结果,更强调标准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企图对同类问题作广

教育研究方法历年真题(2007-2012)

2007年 简答题: 1、简述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哪几个部分 答: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1)提出问题。(2)确定方法。(3)正文部分。(4)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简述提高教育实验研究内在效度的方法(至少五个) 答:内在效度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的影响的真正程度。影响教育实验的内部效度的因素有八种:大师教育(1)偶然事件。是指除了实验变量之外,一些未经控制的因素会介入周期较长的实验过程,引起实验结果的变化。大师教育(2)成熟。指在实验期间,实验对象的身心发生变化也影响实验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3)测验。指前测的暗示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大师教育(4)工具。指测量手段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大师教育(5)统计回归现象。可能混淆实验处理对因变量的效果,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6)差异的选择。所选择的两组或几组受试者,在未受实验处理之前,本来各方面的能力就有所偏差或不相等,那么实验结果的差异,就不能说是单纯由于实验处理所造成的。(7)实验对象的流失。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的流失,如择校、转学等,则可能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当实验组和控制组有不同比率的实验对象退出实验时,就会导致结果的偏差。(8)上述七项因索的彼此交互作用,是影响内部效度的另一个因索。 选做题: Ⅱ:为了确定某地区中小学是否有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特采用如下方式进行(1)称书包法; (2)课堂观察法;(3)问卷调查法;试分析这三种方法的优劣,并自己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大师教育答:称书包法的优点在于:形式直观,简单易行,方便整理。局限在于:笼统地通过一个因子进行判断,有误差;只适合在数量较少的情况。问卷调查的优点在于:方便实用,省时,花钱少;由于可以不署名,在某种情况下结论比较客观;能搜集大样本信息资料,收效大;便于整理归类,能做量的统计处理,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问卷调查法的局限在于:问卷设计的质量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搜集的资料比较表面,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真实情况;若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知道不回答的原因,也会影响问卷的效度。课堂观察法的优点在于:对事物有最直接的认识;方便易行,不必使用特殊设计的复杂仪器设备,不需要特殊条件,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正常发展,因此不会产生不良后果。课堂观察法的局限在于,观察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受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研究者在观察时原则上不能支配和控制研究对象及其发展,所以不能判断问题的原因,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问题;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的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研究方案(略)。 Ⅱ.答案要点:(I)三种研究思路优劣(18分) 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 实 践 作 业

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一、*******(一级标题,宋体加粗,小四号,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一)(二级标题,黑体,小四,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 ⒈(三级标题,黑体,五号。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非单独成行则同正文) 正文采用五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图、表标题采用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段落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一、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 按照研究目的分类,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三大类型: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 1、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的一种研究方式,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类型。它是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因此,它属于主观定性研究,设计简单,形式自由,调查样本小。 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常常用于更正式的调研之前以帮助调研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这一阶段所需的信息是不精确定义的,研究过程很有灵活性,没有什么结构。例如,向行业专家咨询就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样本量一般较小,也没有什么代表性。探索性调研的结果一般只是试验性的、暂时性的,或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始。 探索性研究的方式可以区分为次级资料研究、专家访问、相似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等四种(Patton,1990)。 进行这种类型的研究主要面对的挑战是:由于缺乏前人研究经验,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不太清楚,且缺乏理论根据,所以若进行精细研究,常出现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的情况,而且这种类型的研究费时、耗力、经费高。 2、描述性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剖析

作业1 第一章 简答题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答: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月联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与技术不同.技术是"为了同一母的而共同协作所形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作用,即在于设计和制定用于生产通讯.科研及生活等方面的工具和手段,它着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有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它用理论而即使则是创造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之手段或规则,是将理论变 成现实. 2.简述科学的特点. 答:科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客观性②实践性③理论性④逻辑系统性⑤真理性⑥发展能够性 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答:科学研究的特点:①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 ②具有自觉性的继承性与创造性. ③具有极强的探索性. 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答:科学研究的类型: ①探究性研究②叙述性研究③因果性研究 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①准备阶段②研究设计的发展阶段③搜集资料阶段④整理分析阶段 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答:①按它用方法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②按科学研究阶段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划分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 ③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 第二章

简答题 1.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径. 答:①一般只有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提出研究的问题,确定科学研究的起点②寻求何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③探究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④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⑤受文献资料的启发,广泛地查阅文献,发现研究问题⑥与各行各界学者的交流⑦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⑧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空白区. 2.简述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 ①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②有意义问题与无意义问题 ③常规问题与突破常规问题 ④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3.简单叙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原则. ①价值性原则,即问题是否在理论与使用上有价值 ②科学性原则,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③可行性原则,即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人力,物力,理论准备等 4.说出多元智慧的八种智能. 答:①语文智能②逻辑一数学智能③空间智能④肢体一动觉智能⑤音乐智能⑥人际智能⑦内省智能⑧自然观察智能 第三章 简答题 1.研究时机的工作内容 答:①取样时机②工具设计③分析设计④策略设计 2.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法 ②分层随机取样法 ③等距随机取样法 ④整群随机取样法 3.简述建党随机取样法. 答: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它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噎到的可能性.并要求个体一件都相互独立.

2020年整理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doc

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的学习快要结束了,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还是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教育研究方法是作为一个现代师范生所必须学习的学科,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教师进行从教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刚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觉得这课上不上都一样,只要因材施教就能当好好老师,后来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这门课。不管后面有多少人来上课,但是我每次都去上课,学习到不少有关教育研究方面的知识。 教育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简单地说,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教育研究方法的真正意义是:要老师发现在教育中的问题,并研究出问题的所在,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该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注重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要教育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教育研究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思维也得到了转变。 下面我来谈谈,这次的教育研究方法学习的收获。 收获之一:我开始感到教育研究并不是十分神秘的事。这种意识对我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收获之二:是了解了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教育研究领域积累了种种研究方法,诸如调查法、观察研究、访谈法、实验研究、历史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 收获之三:是感到学无止境。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先学知识再学知识如何用,有的知识学了以后一时还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而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正好是反过来: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中,我不仅感到知识不够用,在提到研究的能力方面也马上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无止境的感受将激励我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 收获之四:是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研究方法时团结很重要,合作就是力量。教育的研究过程就是团结合作的过程,大家要共同努力自不待言,还要填写问卷的同学的积极配合,有时还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等等,都对教育研究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收获之五:是培养了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且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要难。只有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才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进尔进一步提升自己。 收获之六:培养了我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初步理解到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教师这个职业,几乎全部的时间都是和学生打交道,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进行各种“研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术问题等等。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C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 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 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 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 A 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D ) A 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 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D ) A 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 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 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C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 A 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 A 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 A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 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 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A ) A.开放式问题B.事实性问题 C.态度性问题D.封闭式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二

教育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一、行动研究法概述 (一)行动研究概念介绍 1、教育学家的定义 库尔勒?勒温: 行动研究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约翰?埃里奥特: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凯米斯: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加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 2、综合定义一: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3、综合定义二: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4、行动研究概念注释 * 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 * 行动研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 * 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就是活生生的课堂。 * 行动研究计划具有发展性,开展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为行动研究增添了新质。 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依托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二)行动研究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1.行动研究的类型 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为: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性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 2.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 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1)教育研究的类型:按照研究目的—基础研究(研究教育的事理,揭示教育活动本身所固 有的法则和规律,也成“纯研究”或“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将基础研究所揭示的法则或规律运用于教育实践活动,以直接指导或改进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按照分析方法—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按照研究内容—价值研究(价值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因为什么,为谁,为什么目的,许诺什么,多大风险,应优先考虑什么等等。价值研究通过价值的确认与分析而直接面对价值问题)和事实研究(事实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到什么程度等等。事实研究对事物、事件、关系和相互作用等等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和测量) 2)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每一个时段的结点,方法特征和代表人物】 ●直观观察时期(古希腊—16BC)观察法为主,思维方式主要是归纳、演绎和类比; 初步运用辩证法和朴素的系统观;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BC-19BC末20BC初)经验论(培根)、唯理论(笛卡尔) 和经验论与唯理论相结合(康德)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受社会科学影响较大;实用主义倾向明 显;心理学实验教育学兴起;代表人物是桑代克、拉伊和梅伊曼;比较教育学出现 ●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时期(20BC50年代至今):受自然科学影响较大; 3)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以及问题:重思辨分析、轻实践和实验;重视定性研究、忽视定量 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归纳和演绎仍然是主要方法;学科移植为主,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独特的方法论体系;借鉴国外为主,本土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多学科和跨学科合作研究不足; 4)教育研究主要发展趋势:方法日趋多样化和多学科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受 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跨学科和多学科教育研究趋势越来越突出;随着社会科学和教育学科自身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会不断出现; 5)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 6)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选题阶段(问题的提出与背景,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 意义)--研究设计阶段(研究内容和对象的确定,抽样,方法的选择,指标选择,时间和经费安排--搜集资料阶段--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撰写研究报告阶段--总结与评价阶段(结论与优缺点分析) 7)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和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答案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答案 2016.2.25晚 一、选择题BDBDD BAABB ABCBC BAC 二、判断题错对错错错错错 三、简答 1、简述撰写教育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研究报告是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常见的研究报告有三类,即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科研论文。撰写研究报告时要(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2)观点与材料的高度一致;(3)对同类研究成果的批判、借鉴与吸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4)逻辑的严密和叙述的简洁完整;(5)研究报告和论文格式符合学术规范。 2、简述定性分析的一般过程。定性分析是确定资料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和特征,主要观点和论证的逻辑,它回答的不是数量的多少问题,而是性质上的“是什么”、“属于什么”等问题。在教育资料分析过程中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定性分析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按照研究课题的性质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以及分析材料的范围。 (2)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检验分析。 (3)选择适当的定性分析的方法和确定分析的维度。 (4)对资料进行归类分析。通过分类,排列类别层次,区分不同情况下材料的差异,分析不同分类是否具有不同的意义以及事情发生是否有先后次序,并进而鉴定各因素之间是否有相关或因果关系,寻求研究对象的特质规范。 (5)对定性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和客观度进行评价。 3、简述访谈调查的优缺点。访谈法教育调查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访谈法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贯穿调查过程的始终。因此,访谈法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简便易行,灵活性强;能够通过深入交谈获得比较可靠有效的资料;容易进行深入调查。但是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限制,受访谈者和被访谈者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使用,并结合问卷和测验等方法一起使用。 4、简述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检索文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全面准确地检索;(2)要对文献进行内部和外部评论;(3)分析、概括和评述文献,撰写文献综述。 5、对于根据资料或者经过量化可以变为数据资料的定性资料,需要运用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中常用的量数有四个。(1)集中量数。大部分数字趋向于中间的某一点的趋势,就叫集中趋势,代表集中趋势的量数叫做集中量数。(2)差异量数。差异量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差异情况或离散程度的量数。与集中量数反映集中趋势相反,差异量数反映的是离中趋势。(3)标准分数。标准分数,又称Z 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分数中所处的位置。所以也叫相对位置量数。(4)相关系数。是表明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量数,如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量相关等。 6、受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西南大学承担了“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情况调研及政策咨询建议”项目,要求项目团队围绕07 年首届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以来的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并对下一步政策实施提供咨询建议。假如你是该研究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请思考如何科学实施项目研究,并回答如下问题: (1)拟开展的调研对象包括哪些?(2)请撰写一份调研访谈提纲?(3)请选取一类调研对象,设计一份调研问卷?(4)你认为项目组研究成果的最终呈现形式有哪些?请说明成果的具体类型和名称? 答案:(1)、拟开展的调研对象:07 级免费师范毕业生;西南大学主管领导;各委培学院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

1、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是什么?基本特点各是什么? 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实证主义范式”和“自然主义范式”。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些学者也将这两种范式称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实证主义范式的出发点:教育研究中实证主义范式的兴起,得益于教育研究向自然科学学习,以实现“科学化”的不懈努力。这种范式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典范,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推究因果关系,对研究对象加以说明或解释 2.实证主义范式关注的主要方面 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所获认识的确定性; 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 3.实证主义范式评价研究质量的主要指标 有代表性的抽样技术; 确立研究变量的规范;(每一个变量是否有清晰的操作性定义,否则在实施研究过程中难以准确地控制和考察这些变量;还要看变量之间及变量内部是否具有逻辑关系:同一变量的不同指标之间是否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标准化的研究工具; 控制干扰变量的手段; 符合线性因果观的论证过程; 检验假设时精确的统计处理 (二)自然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自然主义范式的出发点 自然主义范式是在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形成的 本体论,它认为教育活动是由人在意识和情感支配下完成的,必然带有参与者的主观价值因素,因而不存在纯粹客观的现实,而只有被人赋予意义的现实 认识论,它认为研究主体和客体不可能分离,也不可能存在精致地等待被人发现的纯粹客观的规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体通过与客体的接触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意义的、可沟通的见解。认识的结果不是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确证,而是理解人的特征、活动和教育情境 方法论,它特别强调研究者深入现场,在尽可能自然的情境中与被研究者一起生活,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对自己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刻的反省,注意自己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移情理解被研究者的行为和思想,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真切认识。 这种范式更多地采用归纳法的研究思路,研究者不是从一定的假设出发,只关注由此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版考试必备

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导致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1.教育研究特点: 一般特点①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已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⑤创造性。 独特特点①综合性与整体性②周期长③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④实践工作者参与⑤遵从一定的道德规范 2.教育研究的分类: ⑴按目的、功能分: ①基础研究:研究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求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 ②应用研究:为解决当下实际特定问题,研究目的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理论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③发展研究:主要目的是开发与创造用于学校教育的有效策略,为某一领域的教育改革提出改进建议,主要解决如何改进现实、展望未来、提高教育水平的问题。 ④评价研究:对某一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一个教育方案是否科学、是否具有价值和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实际执行的效

果。 ⑤预测研究:对教育的某一个领域未来发展和趋势的研究,在对历史和现状的考察中,在对现实的各种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对教育的发展趋势作预测 ⑵按适用范围与概括程度分: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一般的研究方法、方法论。 ⑶按研究方法分: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3.内部效度: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范围 4.外部效度:结果能被推广的范围和程度 5.内在信度:在给定的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6.外在信度: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者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即可重复性。 7.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阶段) ①准备阶段:选定课题、文献检索、确定研究类型、选定研究方法、选定研究对象、分析规定研究变量、制成有关研究工具、形成研究方案 ②实施阶段: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③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8.好得研究课题的特点(评估一项选题的标准) 问题具有价值、社会发展需要、理论发展需要、问题具有现实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