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紫砂花盆收藏市场现疯狂

老紫砂花盆收藏市场现疯狂

老紫砂花盆收藏市场现疯狂
老紫砂花盆收藏市场现疯狂

老紫砂花盆收藏市场现疯狂

*注:部分转自网络。

当你小心翼翼地锁好镶嵌在墙内的保险柜,用一幅油画挡住柜门,再鬼头鬼脑地检查身后是否有人跟踪时,你的保险柜里藏着什么宝物?

金条、钻石还是一尊古代瓷瓶?

一些国际拍卖行家会告诉你,如果没有一老紫砂花盆在手,保险柜实在没有什么上锁的必要。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老紫砂花盆的价格就已经与黄金相差无几,只是少有人知罢了。“海归”“文革”老紫砂花盆受宠市场追捧高温不退。

中国的老紫砂花盆早已扬名海内外,外国人对中国老紫砂花盆的喜爱早在17世纪就已出现,“东方崇拜”与“中国热”就是最好的说明。在中国老紫砂花盆初到欧洲时,其价格堪比黄金,这些漂洋过海的中国老紫砂花盆,在当时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使用,有时也成为了君主赏赐给大臣的物品。那么,到底是何等美丽的紫砂花盆如此受欧洲人的喜爱呢?最近,老紫砂花盆藏家“佛陶居”刘先生向我们展示了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古渡盆、“海归”老紫砂花盆。

“海归”老紫砂花盆

“海归”老紫砂花盆显珍贵,在“佛陶居”陈列室里,那些精美的“海归”紫砂花盆让人移不开眼。而在众多的紫砂花盆中,顾景舟大师的六只微型紫砂花盆是刘先生的得意收藏。

明清时期是我国紫砂花盆制造的鼎盛时期,据刘先生介绍,其实明代早期紫砂花盆多较为粗糙,到了明代晚期才变得非常精细,并以崇祯为最,为康熙时的鼎盛打下了基础。这是欧洲人依据自己的需要对中国紫砂花盆进行的一种改良。中国人比较喜欢自然淡雅,而欧洲人则追求富丽堂皇,这种金属支架对紫砂花盆本身既是一种保护,又是一种装饰,使紫砂花盆有了“中西合璧”的味道。

而在清朝时期,雍正紫砂花盆是存世量较少的紫砂器,这和雍正的在位时间有所相关。

明清时期的紫砂花盆工艺成熟,作品也十分具有代表性,一直是收藏界的热宠。最近几年,海外回归的文物一直是收藏界争相收藏的热点,而“海归”紫砂花盆更是热点中的热点。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海归”紫砂花盆,一经拍卖必将诞生新的天价。时至今日,收藏界的明清紫砂花盆热依旧高温不退,如此便可看出紫砂花盆的受宠程度。而作为“留洋”海外的中国紫砂花盆,一经出现必将价值不菲。

当代收藏热与中国工艺美术资源——从宜兴紫砂收藏热看中国工艺美术资源发展前景

2010年05月16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0春季

拍卖会上,一把1948年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

以1232万元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顾景舟也因此成为继

徐悲鸿、吴冠中之后,艺术品价格超千万元的又一位宜兴籍艺

术大家。

一、天价紫砂缘由何在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巴掌大的茶壶怎么会如此价值连城?确实

如此,即便是金银所制,也未必值这个价,然而除却紫砂材质本身,更为值钱的是蕴含在壶里的紫砂文化以及文人情怀。这把“相明石瓢壶”创作于1948年,由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壶壁篆刻“为君倾一杯,狂謌竹枝曲”,乃是“壶艺泰斗”顾景舟的早期代表作。石瓢壶原是紫砂传统造型,现今宜兴两万多紫砂艺人没有谁不会做这种壶形,为何偏偏这把壶深得众人追捧?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紫砂壶收藏的讲究。

紫砂文化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紫砂壶的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当代收藏紫砂壶,首推大师壶,明清及近代的名壶大多已流失,故当代收藏多是看重“紫砂七大老艺人”的作品。之所以收藏大师壶,不仅仅是因为大师壶在工艺上的登峰造极,更重要的壶所体现的制壶人的文人情怀。

以“一代宗师”顾景舟大师为例,他所创作的数十种壶型,堪称件件精品。其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比明代的时大彬。其作品特色是,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形器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大雅而深意无穷,散发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所制之器脱俗朴雅,仪态纷呈,堪称“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被海内外艺术界专家誉为“壶艺泰斗”。那么顾景舟大师又是如何达到这样的一个常人所难及的高度的呢?这般高超的壶艺境界,与其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分为开的。顾先生少年即立志于紫砂陶艺创作,从其祖母邵氏学艺,潜心磨练制作技巧,方二十便己身列紫砂名手之林。数十年来饱览历代紫砂精品,深入钻研紫砂陶瓷相关工艺知识,旁涉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考古等学术。丰富的人文素养加上精练制壶技艺,方能蕴酿出其紫砂创作的独特艺术风格。此刻的紫砂壶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器具,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在制壶人的文化背景,人生履历,制壶过程中的精湛技艺,多文化,多艺术的结合下,加之壶本身的辗转经历,在当代收藏热的大背景下,这样一件智欲其圆、行欲其方的砂壶珍品拍得天价也就不足为奇了。二、紫砂非议发人深省

就在“相明石瓢壶”拍得天价后不久,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宜兴紫砂壶大量造假的新闻,让世人认为宜兴紫砂假的不可再假,带毒,觉得宜兴的紫砂艺人弄虚作假,毒害人。虽然“紫砂门”事件最终水落石出,证明是虚惊一场,是由于部分企业及个人的私利,加之社会舆论以偏概全的导向性才引发了这场危机,但这对宜兴紫砂行业也确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索性央视二套《今日财经》栏目又以“砂里能淘多少金”为主题,对宜兴紫砂进行了全面报道,亦为紫砂原料稀缺,参杂有毒化学物质等负面新闻辟谣,让人

们重新正确认识了宜兴紫砂。针对这一事件,我想说的是,人们是否应该多关注一下它发生的根本原因?为什么就有那么些人想到在紫砂上动手脚,造噱头?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因为从中能够牟利,而且还是暴利!而之所以会获利,也正反映了消费市场及收藏市场对紫砂的需求。你说那些做化工泥的,做旧壶的,灌浆壶的有错吗?其实是因为有这样的市场需求才会有这样的东西产生。比如说烟草,大家多知道有毒,对人体有害,但烟草公司照样生产,全国的烟草局,经销商照样销售。你说那是谁的错?是经销商唯利是图吗?是烟草生产者违法生产吗?其实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市场需求。

身边不少朋友都听说过宜兴紫砂,也知道好的壶要几千,几万,甚至上百万,来宜兴旅游都会象征性地买一些当作留念,说实话,我还是很开心的,毕竟大家都认可我们宜兴紫砂文化,但是,一般情况下,人们买的都是一些没有任何收藏价值,甚至极为劣质的破烂廉价壶,有的压根儿连茶都泡不了,但依然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的购买,还互相赠送。想到这里,我又真的很难过,不仅为他们花了冤枉钱难过,更为我们的紫砂市场不能堵住这样的垃圾壶的滋生使得博大精深的紫砂文化名誉受损而难过。正是紫砂收藏热下大量的购买收藏需求,以及纯正紫砂工艺的难能可贵,才致使部分利益熏心的人有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

宜兴紫砂这个世界遗产,民族瑰宝,她经历了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幸逢盛世正以崭新的面貌被世人关注,认可。作为一个宜兴人,我真的很希望人民大众可以正确看待紫砂文化,摆正收藏心态,悉心呵护她,给紫砂,给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留一片自由发展的净土。

三、紫砂发展以小见大

紫砂壶是反映时代风尚的产物,某个时代的品味,规范了它的造型及纹饰。纵观紫砂壶的历史演变,一般都表现为由粗趋精、由大趋小、由简趋繁,复又返璞归真从简行事,经历了古朴、华丽、淡雅的三个阶段。其生产发展兴盛的原因,首先在于明代手工业劳动力的解放;其次是瓷器工业发展对它的影响;第三是文人饮茶风尚的盛行。当然,陶都的“燃烧近在咫尺,原料就在脚下,地处三省交界,运输四通八达,适应群众需要”则更是此砂壶生产集中、出品精良且经久不衰之主要原因。 紫砂艺术品近三年才开始走到拍卖市场。起初的行情并不稳定,价格或高或低,在这一过程中也不乏有炒作的因素。2008年11月,“相明石瓢壶”在上海工美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得318万元

的业内天价;今年5月16日,同一把壶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上以1232万元成交,再次刷新宜兴紫砂器拍卖单价之最。有关专家称“天价紫砂壶的出现属于正常现象,但不是常态,紫砂壶收藏才刚刚启动。”

常言道“乱世藏黄金,盛世搞收藏”。收藏紫砂大有讲究,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器形的完美与制作技术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一件较完美的作品,必须能达到形、神、气、态兼备,才能使作品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少紫砂收藏家肯定紫砂壶具有值得追捧的品质,却也直言紫砂壶惹的祸多少反映出市场的急功近利,这与紫砂壶特有的材质是相悖的。收藏紫砂要从内心喜爱紫砂文化,通过收藏来进行欣赏,进而“怡情养性”。不仅收藏紫砂应当如此,收藏任何工艺美术作品都应时刻拥有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尽一切力量,使这些凝聚着先辈心血和汗水、见证着历史沧桑的瑰宝得到传承,恒久展现出她无限的魅力。这一步做到了,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享受到收藏的另一项乐趣——创造财富。

顾景舟大师如是说:“识别砂壶的真假,一如鉴定书画,首先从提高理性认识,理性即培养自已的学识素养,以资提高审美观感……” 有没有文化积累,是民间艺人从艺历程中最重要的门槛,也是大家与一般匠人的重要的区别之一。顾景舟重视这个渊源,并为之努力了一生。他甚至还阅读、钻研过与硅盐有关的书籍,从化学成份方面和化学分子式。在制壶实践中,他对选矿、原料制备、技艺加工,烧成等每个环节都有深入的研究。作为一代大师,为了艺术如此痴情,那么我们在收藏大师作品的同时,难道不应该传承这种精神文化吗?

但如今却有不少藏友在盲目地搞收藏,心态过于浮躁,更多是以投资、投机性收藏为特征,商业化收藏为标志,而传统修身养性式的收藏已被边缘化,这种状态下所催生的收藏热必须及时予以规范和避免,引导大众走上正确的收藏之路。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市场上也有不少关于介绍紫砂文化及其他各种藏品的书籍,为人们收藏工艺品,了解工艺美术文化提供了更为专业的帮助。

四、紫砂创作百花齐放

收藏紫砂虽然首推大师壶,并且极其注重制壶人的职称与文化修养,但随着

时代的发展,新涌现的异形壶也成了广大藏友的收藏对象,部分被称为“学

院派”的壶艺人潜心于将紫砂文化更好的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巧妙地融陶艺,

绘画,书法,篆刻,浮雕等各种艺术形式于一身。除此之外,还有些壶艺人

喜欢创作主体性的茶壶,如以降龙十八掌为主题的一套十八把茶壶,也极具

收藏价值。

“紫砂壶与茶唇齿相依,泡茶的功能才是紫砂壶的真正价值所在。一味地将

紫砂壶价格哄抬上去,让它离开茶桌变成只可远观而不可把玩的藏品,才是

紫砂壶的悲哀。”上海宋园茶艺馆馆长顾剑林说。针对这一观点也是各有各

的看法,毕竟现在有一部分紫砂壶已完全背离了紫砂文化的初衷。但从另一

个角度讲,在发展的道路上,任何新奇的创新都不为过。就连如今最为经典

壶形也是供春大师当年的颠覆之作,没有创新必定没有进步当代中国工艺美术资源也亟待创新,人们不仅热衷收藏“古玩”,也十分青

睐寻觅“今玩”。历史价值固然重要,当代创新也别有风味

故宫紫砂收藏一紫砂器收藏价值的组成结构

紫砂器组成结构:

泥形工款陶刻完残度成品时间制作数量

原创度有无证书作者名气(或职称) 是否纯手工成型与成型难度

泥者,泥料也,紫砂原料贵吗?答案是否定的。上丁山时,在矿上有交易现货成交记录的最贵的成品泥是黄龙山四号井的优质底槽青,价格为200元/斤,200元对于一把略具备收藏价值的壶而言,零头而已。赵庄红,黄龙山朱砂,早期紫砂厂内供给高工专用的特拼......没有,连一斤都没有。如果没有的话,应该如何算钱?如何评价贵贱?在两件器型,大小,成型工艺和制作水平近乎一样的两件作品上,作者真迹是自己拼出来的,而仿品是根据真迹原样用其他泥料实仿的,那最终的结论不是作品制作工艺来论定结果,而是以作品真伪来衡量价值了。举例说明,张大千的画和当代高仿张大千的画,即便画工无限接近甚至超过原作,一样不可能有原作的价值。

结论:泥料在一把壶的总成本上只占极其微小的百分比,却在鉴定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型:形体,设计思路,美感,思想......形体的表达,是作者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经常听人说,是怎么样的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壶,这个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有相当多的人都不做壶的(当然,他们曾经也做过),但他们的出品品质也不弱的。我们都能接受的所谓的美,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自出娘胎后就长在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基因。后期培养出来的,仅仅是经济条件改善后审美的提高而不是萌生。

工:工艺,一把壶的制作的精细程度。在浮躁的当今,在紫砂爱好者群落普遍看不懂作者思想,设计理念,文化底蕴的时候,俗就俗点,去追工好的作品吧。如果看不懂艺,追求精工是最不容易吃药的。如果一个人连工艺精拙都分不清,那这样的人选择收藏紫砂壶绝对是致命错误。

款:印章,篆刻是一门大学问,是鉴定紫砂器真伪必不可少的重要判断条件,一个印款的好坏,也会左右紫砂器的收藏价值。

陶刻:老人云,壶随字贵,字随壶传。话说陈曼生把诗文和画与紫砂器结合后,确立了文人紫砂器的时代,殊不知明末陈信卿,清初陈鸣远已经开始在紫砂器的正面和壶底署陶刻,这足以说明陶刻与壶的结合后被人认可并不是在曼生之后,至今的十大中,也有谭,鲍二位是以陶刻水准高立足于紫砂界,其他的如李,顾也有在自己作品上挥刀装饰,可见陶刻对壶品价值的影响。壶+刻的答案不等于1+1的概念,如果效果好,可以大于2,效果差的可以等于0。所以收藏带刻壶品一定要考虑陶刻水准的好坏。完残度:老人又云,收藏者,残一分则贬九分,有残缺的新品是几乎是没什么人愿意光顾的。而全美的老件更是万中无一。故在选择上要认真掂量。

成品时间:一把壶的成品时间直接影响作品的价格,如某作者在70年代有做一款壶,而最近又复制了这一款壶,这两把壶即便长的很像,价格也是天地之间。因为作者在两个时期对壶的理解肯定不会一样,选用的泥料更不可能一样。而70年代留存至今,与新品的价格自然不会一样了。

制作数量:一把壶极少会制作一两把,更难说只制作一两把就获得成功,而早前做过的多把,若因为作品流失,损坏,只省下极少数量的,定当值得珍藏,也有一些所谓的高工大师,无限制的复制自己的作品,一提到某位的什么作品,就铺天盖地都是,人手一把,如寻常人家买菜做饭,这样一来,收藏价值从何谈起?

原创度:一把壶的原创系数,是一个作者突破常规开创出来的新品种,一把原创的新作品要被市场认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原创这两个字,不是说作者根据老样品稍微调整比例,调整部件位置就算原创。能够真正意义上有思想原创的人并不多。而原创出来被普遍认可的人,少的可怜啊。

有无证书:这个问题很艰难的回答。举例说明,早前有人把一把壶带到某作者家中,盒子刚刚打开还没把壶全部拿出来,已经被作者3米开外一声吼:假的!!后来藏家找了另外一个人把壶带过去,作者不但补开了证书,还写了一大篇文为这壶歌功颂德。丁山去年的圆桌会议传出了一句话:[我补一张证书,就

等于少卖一把壶]。而在这之前,也有作者对藏家说,[看到这壶回来,就好象看到子女回家探亲了一样],两者之间呈如此鲜明对比,可见证书对藏家乃至对商家的重要性。

作者名气(职称):职称对于初级爱好者而言,是判断一把壶如何定价的重要参考指标,在读不懂壶的状态下,有一个职称挂着,心理总是塌实些,这个也是无可厚非,但随着眼光的不断进步,会逐渐把职称的概念忘记掉,所以中间这个需求职称的过程越短,学费就交的越少,以国外的艺术家来论,大家听说过哪个国家是以职称给作品定价的?不就是中国吗?

是否纯手工成型和成形难度:不要排斥模子壶,但在有的选择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纯手工成品收藏。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然而,从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来看,随着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各行各业的技术更新和进步,工艺美术也不例外。由此,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技术的层面上,遭遇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机械加工工艺取代了不少的传统手工技艺;二是一些传统工艺技术已经失传或消亡,在当代,这种失传的速度加快,可能性加大。由此形成了技术更新带来的对传统工艺技术保护的矛盾,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矛盾。作为拥有数千年乃至上万年历史的中国工艺美术在在世界工艺园地保护与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必须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所遇到大三大矛盾:是作为经济产业还是文化事业?技术更新与传统技艺保护之间如何处理?创新与传承怎样协调?中独领风骚。今天,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所有传统工艺产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物质的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窗口,也是我们今天创造美的新生活的需要;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商品生产,它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经济价值,即使是今天,它仍是一个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群,作为大工业生产的互补,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和历史意义都有再认识的可能;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保护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三大矛盾,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需要去探讨和研究。

工艺美术是造物的艺术,造物即产品生产,经济性是其根本的属性。在手工业时代,它是主要的经济产业形式之一;在大机器生产时代,仍然是重要的生产形式和部类,作为独特的经济产业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工艺美术作为产业,它与其他工业的产业形式又有根本的不同,它同时又具有文化产业的属性,更准确地说具有文化事业的性质。

在今天,把工艺美术作为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或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看,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传统工艺美术作为行业和一种经济性的产业,新中国建立伊始就已如是,成千上万的企业,生产产品、完成产值,将产品推向市场,其过程与生产其他产品没有什么不同;其特殊性仅在于其手工技艺和产品的艺术性。如果着眼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和艺术性质,试图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来定性,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在产业的意义上没有本质差别,只不过是形式不同,因为产业要有产出,要有产品,产品必定要有价值和价格,其经济性必然包含其中了。但是文化产业并不一味强调利润而更看重社会价值,而经济性的产业不能不强调利润,将工艺美术行业作为单纯的文化产业对待,在今天的发展经济的大潮中,不太实际,也有很大难度。而将工艺美术定义为文化艺术事业,则与作为产业对待又有很大差别。文化艺术事业不像产业那样追逐利润,国家甚至要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资助。因此,如果将庞大的工艺美术行业改为工业美术事业,则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

我们有必要将工艺美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本质和特征,从具体的工作出发,加以不同的处理。如在商品生产上以经济性为主体,但在传统技艺的传承方面又要从文化事业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实行保护性的税收政策,对部分工艺产品实行保护等等。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工艺美术是以民族的传统文化为特质的,具有文化遗产的性质,它既是物质文化又有非物质文化的诸多成分。作为物质文化,其物质材料是工艺美术的基础,因材才得以施艺,材料是物质的基础,也是非物质的工艺技术的基础。从材料与工艺技术的联系,也能明显地看出其物质与非物质的关系。所谓物质文化,材料是其根本,而“非物质”的工艺技术,本质上是处置物质的技术,进一步看,材料不仅决定了一定的加工材料的工艺技术,而且决定或规定了一定的

装饰方法和艺术表现风格,材料确定着形式,材料“使人感觉到风格”。

工艺美术既是传统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以物质文化而论,其从材料到产品都有显见的物质内容和形态,包括剪纸工艺美术在内;从非物质文化的角度看,工艺技术、方式与方法、过程,乃至设计创意、作品的功能都是非物质的。

从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来看,近二三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各行各业的技术更新和进步,工艺美术也不例外。由此,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技术的层面上,遭遇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机械加工工艺取代了不少的传统手工技艺;二是一些传统工艺技术已经失传或消亡,在当代,这种失传的速度加快、可能性加大。由此形成了技术更新带来的对传统工艺技术保护的矛盾,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矛盾。

传统手工艺在手工业时代,其工具大多是手工工具,进入大机器工业时代后,一部分手工工具被机械工具所取代,手工艺中的劳动强度减轻、效率提高,有的甚至质量也因此得以提高。如石雕、木雕甚至玉雕,电动工具使得初步加工和后期的精加工更为省力和随意。现在,一些地区的木雕、石雕等雕刻普遍采用雕刻机械,有的甚至采用计算机控制的雕刻机械,生产是批量化的,手工只是某些工序,如人物脸部的刻画等等。从生产经营来说,机械化、自动化是方向,是值得提倡的;但从手工艺本身的价值和技艺传承而言,这种机械化和自动化又是值得质疑和探讨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技艺保护,应该有传统的和手工的这两种限定。从历史发展来看,手工艺正是这样一步步不断被大机械工业所取代,如果不注重对其手工性的保护,任其被机械化所取代,最终将导致传统工艺美术的消亡。因此,不仅技艺传承和保护的难度大大增加了,而且其保护的迫切性和艰巨性也大大增强了。

20世纪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文化变迁的速度和力度超越以往任何时代。在现代性的旗帜下,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改造、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改造,历经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传统工艺美术所遭遇的外在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日日更新的文化环境,一个以现代科技为主导的环境。这是传统工艺美术存在的外在环境。与外在的文化变迁相比,工艺美术的传承是内在文化的传承,这种传承求其不变,而文化的总体趋势则是变,这就形成了文化变迁与传承的矛盾。从理论上说,任何事物不变是不可能的,但如何变、怎样变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文化变迁与传承的矛盾,具体的反映即创新与传承的矛盾。传统工艺美术本质上说是旧有时代的产物,亦是旧有文化的产物。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甚至是在科技主导的社会中,作为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工艺美术,不仅其生产具有一定的守旧性,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如此。有的产品在形式、风格、趣味诸方面已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要,传承的目的是文化保持,同时它亦有为当代生活服务的要求,创新因此而具有必然性。但是创新是有限度的创新,是在传承与保持基础上的创新。因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产品、样式、质料、风格等等,都已成为一种定势,有的已作为一种传统和规范而呈封闭状态,如传统玉雕、象牙雕刻,已形成那种较为工整、逼真、细致的雕琢样式和风格,如果采用现代抽象雕塑的创作方法,将玉石、象牙之类的材料作抽象造型,这将使人感到不伦不类,不仅因为传统的玉石工艺通过精雕细刻将玉石和象牙的材质之类充分表现出来,即一件作品展示了技艺和材质两方面,如若采用抽象雕塑方法处置玉石、象牙等传统工艺的材料,而着力表现其艺术的观念,似乎离传统工艺美术太远;重要的是,在人们的认识和意识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和固有的认知结构。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原有工艺与材料统合而形成的传统本身具有封闭的结构,所有创新都将面临一个“度”的规定;二是人们的认知结构决定了对其变化的接受程度和可能性。因此,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它既有来自已有作品样式、风格、工艺材料甚至技术的限制,也有人们已有观念、意指、心理定势等方面的限制。

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工艺美术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

从全国大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一方面是技艺失传,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过去子承父业,现在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很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其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非得十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急功近利的一些当代人而言,确实视为畏途。

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日益渗透到各个领域的今天,传统工艺技艺的保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

事。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至今已有10年时间,在全国37个省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中,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省市制定了相应的办法和条例,可见其重视程度不够。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技艺精湛,需要系统地加强挖掘、整理和研究。一些继承传统技艺的大师和技术人员,有的年事已高,他们作为传统工艺技艺的直接传承者,是活文物,如何在其有生之年,加强对这些人才和技艺的保护和研究,亦是十分迫切的课题。

在资金的支持方面,有些品类如瓷器、紫砂壶工艺等,因收藏热等原因,其产品能获得很高的社会回报,大师收入很高;但有的品种如剪纸、泥人、面塑、蓝印花布、风筝等,难以靠自身的商品价值获得持久的发展,必须对这些技艺和从业大师给予特殊的照顾,可考虑国家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支持其创作,以一定作品(精品)作为对国家经费资助的回报。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工艺美术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四大发明,其实大多与中国传统工艺相关,或者说就是中国传统工艺文明的产物。数千年乃至上万年工艺美术历史留给今人的,既有无数令世人惊羡的产品,还有亟须传承的传统工艺文化及其精神。

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当代考古资料表明,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晚期,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长江流域的江西、浙江,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等地都已有烧陶器的活动。随着陶器烧造工艺的发展,从粗陶到精致的白陶、印纹硬陶到原始青瓷,再到瓷器,至东汉时期在印纹硬陶的产地浙江余姚、上虞等地就已经烧造成功了青瓷,魏晋时“南青北白”的烧瓷局面已形成,唐代则形成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窑系和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窑系。宋代瓷业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前所未有的庞大瓷业系统产生出了定、汝、官、哥、钧等名窑名品以及一大批优秀的民窑,也开创了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釉里红成为瓷器生产的经典作品。明清时期,各色彩瓷展示着制瓷业的杰出贡献,各种制瓷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斗彩、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个惊羡天下的彩瓷时代。

不仅陶瓷,中国传统工艺诸如青铜工艺、玉石工艺、竹木工艺、漆器工艺、染织服饰工艺、室内陈设工艺等等,均在世界工艺园地中独领风骚,成为人类造物艺术的经典之作。

上述简略的回顾,无非想说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在自己数万年乃至数十万年中文明智慧和艺术心智的产物,是民族文化、历史的真实存续,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在任何时代,我们都没有理由将其抛弃。

传统工艺美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迄今57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这一时期,在党和政府的直接关怀和重视下,传统工艺美术生产得以逐渐恢复,技艺得以传承和保留,经过生产体制等的改造,形成了以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为主体、城乡结合、专业生产与副业加工结合的生产体系。据统计,1952年全国工艺美术从业人数近44万人,产值9895万元,出口值3322万元,换汇900万美元。至1972年,全国工艺美术企业数达1100余个,职工近20万人,产值突破10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近8亿元,换汇2亿多美元。工艺美术产品70%以上是外销产品,成为当时国家出口换汇的重要产品和优势行业。1973年,国务院以国发(1973)46号文件批转轻工业部、外贸部《关于发展工艺美术生产问题的报告》,国务院要求各地加强对工艺美术工作的领导,促进工艺美术生产和出口的大幅度增长,由此拉开了工艺美术发展的新序幕,当年全国工艺美术企业比1972年增加一倍以上,达到2000余家,产值达15亿元以上,出口值14亿元。

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这20余年,从“文革”后期经改革开放至经济体制改革,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快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80年代,随着对外开放,出口量倍增,行业发展迅速。全行业产值从1975年的20亿元至1978年突破30亿元,1980年已达到47亿多元,出口34亿元,换汇13亿美元,比1952年增长近47倍。1981年,产值达53亿元,换汇突破15亿美元。至1983年产值达53.4亿元,出口仍然是生产的主要导向。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由于产量和生产企业的迅速扩张,出口竞争加剧,以及国内经济和需求的增长,国内市场成为产品销售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随着生产体制等方面改革的深入进行,大多数工艺美术企业进入一个转制转型的高速发展期,民营、个体企业逐步成为工艺美术行业的主体,形成建

国以来工艺美术生产的一个新格局,其产量、品种、企业数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以北京为例,2005年企业数已增加至450多家,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0倍,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达到19.8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为23.25亿元,出口已突破5000万美元,为历史最好水平。上海2005年工艺美术企业数已达800余家,是1990年的20多倍,年销售产值为375亿元。工艺美术行业规模总量居全国前列的江苏,2005年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的企业总数达2万家以上,年规模总量为260亿元,生产总值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广东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74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65.1亿元,占全国同行业总量的32.5%,出口30.86亿美元,职工人数达25万人。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工艺美术行业实际上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大更快的发展期,一方面是传统型企业转制后,一些集体企业甚至国有工艺美术企业转制成了民营企业,有的企业人员流散后,不少技术工人重新创业,由此产生了一批批新型的民营企业或个体企业。如福建莆田是我国木雕工艺的重要产地,现有上千家民营、个体的企业从事木雕工艺生产,从业人员达10万人,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20多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10余家。

一些传统产区,如陶瓷传统产区景德镇,这十几年来也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陶瓷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2005年陶瓷总产值近25亿元,比2000年增长90%,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类似的情况在各传统工艺美术产区都可以见到,从工艺美术企业数量和工艺美术产值的快速增长可以看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随着体制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盛期。传统工艺美术的四个当代价值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57年中,工艺美术行业依靠历史的创造和工匠艺人的智慧和勤劳,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为经济的外汇来源,关键的时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直至国家经济日益强盛的今天,仍然以其特有的、不可取代的优势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价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产业价值:作为行业的传统工艺美术,遍及全国所有省市,各地的工艺美术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具特色,而且大多已经成为地方传统工业的支柱或城市的象征(所谓“城市名片”),如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苏州刺绣、南京云锦、东阳木雕、福州漆器、北京景泰蓝等等;作为传统产业之一,传统工艺美术生产具有就地取材、就地加工、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收益多的特点。具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的生产总值大约为1500亿元左右,而大量的工艺美术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其经济总量亦十分可观。在现代高科技社会,工艺美术行业虽不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作为特色产业之一,仍然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就业价值:传统工艺美术在解决就业上亦有其他工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工艺美术主要靠人工和技艺,对生产场所和生产条件要求不高,有的还能适合于家庭生产或加工,成为家庭副业。据国家统计局20世纪80年代统计数据,每百万元固定资产,重工业安排94人,轻工业安排250人,工艺美术行业可以安排800人。从1973年至1983年11年间,工艺美术行业安排劳动力就业达100多万人。现在就业人数则更为可观,以广东省为例,2005年广东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从业人员25万,相应的副业加工人员达到150万;苏州镇湖乡全乡约3万人,有一半从事刺绣行业或相关的工作。初步估计,全国从事或与工艺美术生产、销售有关的从业者在1000万以上。可见,发展工艺美术,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

市场价值:工艺美术有国内外两个市场。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据统计,1950年至1983年,工艺美术出口创汇达110亿美元;从1973年至1983年的11年间,出口创汇94.47亿美元。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工艺美术出口创汇达到15.1亿美元,占当年轻工业系统总出口换汇的30%,为全国出口换汇总值的7.2%,可见其贡献之大。9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出口创汇,从品种、数量上均有很大变化和增长,如北京工艺美术集团公司系统企业2005年出口突破5000万美元;而广东省工艺美术系统企业出口值达30亿美元以上。广东潮州作为新兴瓷都,2005年各类陶瓷产品销售额高达220亿元,出口10多亿美元。国内市场方面,改革开放初,国内市场对工艺美术的需求开始不断增长,1983年全国工艺美术内销产值达到23.96亿元,比1952年的6573万元增长了35倍。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市场对工艺美术的需求更为强劲,紫砂壶、木雕、艺术陶瓷、玉器、首饰、硬木家具等产品,国内需求量已超过外销,不少早先出口的工艺产品现在通过拍卖等方式已开始回流至国内市场,这一趋势仍持续。

文化价值: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第二,其工艺的技术和艺术亦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第三,作为民族文化,它既是历史性的又具有现代性,是现代生活文化的表现;第四,在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形象大使。以上海世博会“陶都风”为例

摘要:城市品牌是在城市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包装城市、宣传城市、推介城市,以确立城市经营理念,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宜兴制陶历史悠久,典雅端庄的紫砂,如冰似玉的青瓷,古朴凝重的均陶,精致美观的精陶和姿色绚丽的美彩陶,被世人誉为陶都的“五朵金花”。宜兴紫砂更以其独特的泥质、造型和古朴的自然美感而名扬海外,冠绝天下。近年来,宜兴紫砂已成为宣传介绍宜兴的一个亮丽的城市品牌。本文以宜兴紫砂为例,挖掘“宜兴紫砂”这一城市品牌的文化内涵及市场效益,提高大众心理认知和审美品位,增强城市软实力,同时为城市品牌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品牌,宜兴紫砂,城市竞争力

宜兴是著名的紫砂产地,制陶历史十分悠久。典雅端庄的紫砂,如冰似玉的青瓷,古朴凝重的均陶,精致美观的精陶和姿色绚丽的美彩陶,被世人誉为陶都的“五朵金花”。其中宜兴紫砂以其独特的泥质、造型和古朴的自然美感而名扬海外,冠绝天下。

自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举办以来,宜兴紫砂曾

多次参加世博会,并屡获殊荣。在2010年上海世

界博览会期间,宜兴市于5月11日至15日在上海

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

术上海展”。这次会展展出了陶都宜兴的168件

(套)紫砂、均陶、青瓷、精陶和美彩陶精品,不

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陶都灿烂的陶文化,还展示了

宜兴紫砂与历届世博会深厚的渊源。

宜兴紫砂与历届世博会的深厚渊源带动着宜兴老

紫砂花盆的不断升温。方兴未艾的宜兴老紫砂花盆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紫砂“文化热”和紫砂“市场热”。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团队从多方面来调研了“紫砂文化”和“紫砂市场”的相关情况,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宜兴“老紫砂花盆”。

图一:1915年第一次参加世博会的“梅桩壶”。一 宜兴老紫砂花盆的表现之一:紫砂文化

自世博会开幕以来,宜兴紫砂已成为热门的世博礼品之一,上海的不少酒店都将宜兴紫砂作为礼品赠送给入住的客人。仅在长期经营紫砂业务的上海百佛园,截止5月6日,就已销售各类紫砂礼品一千余套。宜兴已在上海掀起了一波以世博为题材的紫砂壶销售高潮。宜兴紫砂还将作为上海世博局高级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紫砂礼品在世博的热销,不仅仅因为紫砂礼品纪

念意义,更因为紫砂礼品自身的文化收藏价值。

在历史上,上海的海派文化与宜兴的紫砂文化联

系密切。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许多文

人雅士、社会名流、收藏家、鉴赏家就积极参与

紫砂壶的设计、制作和书画装饰,留下了传世珍

品和文化佳话。

神奇的紫砂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从广义

上说,紫砂文化是紫砂陶器创作过程中所有的物

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地域文化,历史文

化,材质文化,工艺文化,工具文化,师从文化,名人文化,造型文化,装饰文化……从狭义上说,紫砂文化集中反映在紫砂的典籍、题咏和壶名壶铭、印章款识等方面。在这里,我们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具体了解紫砂文化的神奇之处。

图二: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紫砂合斗壶 (一)紫砂文化的产生

1 紫砂文化丰富于华夏文明 泡茶、品茶讲究的是“静逸”、“空灵”的禅意境界,崇尚的是内心宁静、自然淡泊、超尘脱俗的生活,心浮气躁必然无法享受到好茶的清香,悟得茶中正道。这是伴随饮茶而生的文人茶道的核心思想。在宋代,文人茶道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梅尧臣、蔡襄、苏东坡这些大文豪都留下了一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堪称

千古绝唱。

图三:宜兴紫砂壶——花货 文人茶道指引了陶手们制壶的方向。宋代苏东坡总结出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即用活水、江流

深水煎茶,紫砂壶味道会不同凡响,更加清醇清远。宋代

起,文人参与设计,这种方式更是直接把华夏文明的精

髓要素融入紫砂壶设计中,经过历代陶手的锤炼、融合

后,逐渐形成独特的紫砂文化。在紫砂壶的光货中,圆

器追求浑然自如,方器则尽显威严稳重。紫砂壶的花货,

大多直接取材于民俗或古代艺术家看来有意思的东西,

如松竹梅三友、莲子青蛙猴子等。因此,紫砂文化产生

于华夏文明,丰富于华夏文明。

2 紫砂文化附属于茶文化 茶文化在中国的渊源久矣。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也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到了宋代,茶更是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北宋王安石《临川集》卷七十议茶法云:“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亦成为贵族们攀比的一种工具。 据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记载,“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供春)。从供春开始,紫砂壶便继承了茶文化的内涵。此后,紫砂的发展一直围绕着“茶文化”这个主旨。虽然它造型千变万化,但始终是为茶而存。武夫好酒,文士爱茶,紫砂壶若离开茶,与文人的缘分就隔了。因继儒、曼生等文士的介入,紫砂壶在文人阶层甚至是权贵阶层广泛传播,开始成为精舍案几上的雅物。紫砂制作的其他茶具的发展历程也证明,紫砂文化附属于茶文化,茶文化推动者紫砂文化的发展。

(二)紫砂文化的表现

紫砂壶是紫砂文化的独特载体,而紫砂壶的陶刻艺术则是紫砂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紫砂壶陶刻,“诗书画印”,寄托精神。紫砂壶以“内秀”见长,陶刻具哲理人文,意味隽永者最佳。紫砂壶的陶刻艺术可以分为两部分:

1线条艺术 自原始陶器纹饰、青铜礼器和金文、小篆以来,线条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它随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积淀,表现了一种净化了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理想。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行笔自身的轻重疾徐、二维空间自身的位置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兴、气势力量以及时空感觉,构成了至高至美的艺术境界。意密而笔周、形疏而神纵的线条艺术,加上连勾带皴的笔法,溶铸石恪、梁楷等前人的简笔泼墨因素,再经过锻炼、升华,最终构成了紫砂壶刻中的线条艺术。 

2刀骨肉 以刀代笔,刻画线条,又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笔墨功夫。用刀的快慢、浮沉、宽窄、深浅、平仄,都会显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和独特的表现风格。明清以来的壶刻名人,亦是在不

断总结前人石刻的基础上利用犀利的刻刀,通过千锤百炼,

使文人书画、金石碑刻和紫砂壶真正地融为一体,从而达

到今天宜兴紫砂陶刻艺术的新境界。

(三) 紫砂文化发展现状

紫砂文化,集金石雕塑、书画诗词于一身,是东方文化里

带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紫砂的关注

和研究也与时俱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新闻出版界的关注

关于紫砂研究的专著很多,主要分为古代紫砂壶专著和现

代紫砂壶的作品专集。国内外媒体也多次报道宜兴紫砂,如《人民日报·海外版》、《扬子晚报》、

《新

民晚报》等。美国纽约、底特律等地的华文报纸陆续刊载了关于宜兴紫砂的文章。

2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

宜兴多次举办国际陶艺研讨会,当地陶艺家与国际陶艺家一起探讨紫砂艺术。欧美陶艺家还组团到宜兴来亲自看,亲自做紫砂。他们称之为陶艺的“寻根之旅”。

3紫砂文化收藏热

国务院有关机构曾多次来宜兴征集定制紫砂作品,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国礼”,或作为中南海紫光阁的陈设品。国务院办公厅向有关制作者颁发了收藏证书。国内的大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院等都收藏了紫砂的传世名作。民间也大量进行收藏。过去一度是港台地区收藏较多,现在内地也掀起了紫砂收藏热。

4影视创作的新元素

近年来,紫砂进入影视创作,如中央电视台《华夏文明》栏目组拍摄了6集紫砂专题片。文艺性电视连续剧《紫玉金砂》,热播了40集。其他省市的电视台也经常有关于宜兴紫砂的专题介绍播出。这些既展现了紫砂文化魅力,又不断丰富着紫砂文化,源远流长的紫砂文化将在未来更加流光溢彩。二宜兴老紫砂花盆的表现之二:紫砂市场

宜兴紫砂壶,具有极高的经济收藏价值,一直是收藏家的最爱。紫砂壶的收藏带动了“老紫砂花盆”,同时又带动着紫砂市场不断变化发展。

(一)现代紫砂市场的发展

宜兴,作为我国最古老的陶瓷产区之一,已有7000多年的制陶历史。紫砂壶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历来都备受收藏者的喜爱。现代,宜兴紫砂壶已是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产品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善、陶艺特色彰显、文化底蕴丰厚。国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各地对于紫砂的收藏,为紫砂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二)2010年央视“紫砂门”及世博会“陶都风”对宜兴紫砂市场的影响

近5年来,紫砂销售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形成一条80亿元产业链。丁蜀、大浦等镇到处是“家家捶泥,户户业陶”的兴旺景象,陶工人数多达10万之众。在2010年沸沸扬扬的“紫砂门”——央视曝光紫砂壶中掺化工原料后,丁蜀镇门庭若市的景象慢慢不复存在,部分商品壶批发市场关门歇业,当地乡下靠卖低档壶为生的村户如今显得无所事事。

对此我们特地去宜兴紫砂工艺厂及丁蜀一带的紫砂销售市场对紫砂销售展开了调查,了解“老紫砂花盆”受“紫砂门”的影响。在本次问卷调研中,我们一共发放了20份问卷,实际回收20份,回收率为100%,据我们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我们所采访的大部分被调查者中,75%及以上的紫砂

工作者都具有10年以上手工制作经验,而那些经验比

较缺乏(从事紫砂工作少于3年的)的工作者基本上来

自宜兴临近的地区或者正处于学徒时期。

2被调查的20人中,有85%的紫砂工作者都以个人工

作室的形式,经销各种价位的紫砂。据调查显示,“紫

砂门”事件,45%的调查者认为它对紫砂市场的销售

具有一定影响。而这部分影响67%主要集中在50-200

元的低价位的紫砂壶上,对高价紫砂壶也有一定影响,

占19%。

但这两种影响是不同的,低价位的紫砂壶销量大量减少,中高档紫砂壶销售量则出现增长。经过我们采访得知,

这是由于外界紫砂的采购人士来到紫砂

作坊采购紫砂壶时,大多采购中高等价位的紫砂壶,很少采购低档壶。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团队还调查统计了“世博会”对紫砂销售的影响,并与“紫砂门”时期紫砂销售进行了对比分析。

1虽然本次上海世博会上有长达10天的紫砂展,但好多紫砂工作者以及销售者表示并不知晓,而且大部分被调查者反映世博会并没有给他们的紫砂销售带来特别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其中还是不乏一些紫砂销售老板会接到很多关于世博的紫砂订单。被调查者表示世博对紫砂销售的推动肯定是有的,因为它让更多的海内外人士认识紫砂,而且借助世博会这个时机,一部分紫砂销售者也获得了较高

的收益。

2据调查得知,紫砂壶销售往全国各地,

其中95%集中于东部及中部地区。上海世

博会作为一个媒介,可以更好地为紫砂销售打开市场。

紫砂销售主要还是集中广州,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经过“紫砂门”事件,这些地区的低档茶壶的销售订

单明显减少。

(三)紫砂工艺品拍卖与紫砂市场的发展

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我们发现,近几年来紫砂工艺品拍卖市场发展较为迅速。在历年紫砂工艺品拍卖成交前十名中,9件为近一年来的新纪录,2010年的高价成交记录更有8件之多。近一年来,紫砂工艺品的拍卖专场也屡见不鲜,如 2009年11月“紫泥箐英--紫砂古器遗珍”专场;2009年上海崇源秋季拍卖设立了“紫泥精华”专场;长风拍卖2010年春季拍卖中也设立了“静悟堂藏紫砂艺术专场”等。专场的出现更说明紫砂工艺品具有一定的市场买气。因此,紫砂行业的发展的前景是非常良好的。

三 宜兴“老紫砂花盆收藏热”对宜兴紫砂发展的影响

宜兴“老紫砂花盆收藏热”,不仅宣传了紫砂文化,促进了紫砂艺术的发展,而且“老紫砂花盆”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带动了紫砂经济的发展。截止2009年12月31号,据不完全统计,“老紫砂花盆收藏热”的对宜兴紫砂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1从业人数来看,目前参加紫砂制作的约有20000多人。

2从业者的成分看,有师承关系的、有外来与本土的、有从其它行业转入的、也有无师自通者。

3、从业者的文化程度看,有国家级、专家教授级、有硕士、学士学位者、有大学本科和专科者、有中等专业技校者。艺术院校与工厂的相互结合和补充,双向交流,共同培育和创造了紫砂的辉煌。

4、走出国门,请进国门。改革开放初期,紫砂艺人们走出国门,在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大地都留下足迹。随后,世界各地的陶艺家们纷纷来到宜兴,陶艺家们相互交流、共同探索。

5、目前紫砂从业者的职称情况。目前紫砂从业者队伍,拥有各级技术职称者约700余人,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7人,已故一人;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4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省级工艺美术名人16人;以上均获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约50多人。

总体来说,宜兴“老紫砂花盆”带动宜兴紫砂达到了历史的繁荣时期,技艺人员队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创作新品层出不穷,不少历史上的传统工艺更得到了恢复并有了很大的发展。

四 关于宜兴“老紫砂花盆收藏热”的冷思考

为使宜兴“老紫砂花盆”向更加积极的、健康的方向发展,达到文化和经济双赢的目的,我们有必要在“老紫砂花盆”中进行一些“冷思考”。

思考之一:“老紫砂花盆”也是有负面影响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一点。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紫砂原料矿藏的无序开挖和过度开采。紫砂泥料是紫砂文化的物质基础,紫砂矿却是有限的,如果只注意眼前利益,对紫砂矿进行掠夺式开采,无异于杀鸡取卵。

思考之二:目前,紫砂价格比较混乱,高价壶可达到几十万元,低的不过几元钱。其中,除紫砂品本身具有一定影响因素外,紫砂销售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紫砂销售人员如何更好地销售紫砂产品?

思考之三:紫砂艺术作为一种传统艺术,讲求传承与创新,同样我们如何处理好紫砂文化和紫砂市场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五关于“老紫砂花盆”思考的建议

针对老紫砂花盆的冷思考,我们团队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1.以人为本“紫砂门”事件体现了大家对紫砂相关知识的欠缺。对此

(1)相关宣传部门应当多渠道宣传紫砂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紫砂。(2)紫砂营销企业应当为有关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调动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价值。

2.紫砂销售中应用合作营销理念

(1)营销人员与顾客合作。营销人员主动请客户留下联系方式,一方面,进行积极的客户回访,在回访中以优良的表现赢得客户更多的信任,从而争取更多潜在的客户;另一方面让客户就产品设计,服务流程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

(2)同一行业组织间的合作。由宜兴的龙头紫砂企业联合本地的规模企业进行紫砂产品的集中展示,宣传各自的品牌,从而取得单一企业无法获得的更大的宣传效应。亦可联合外地的紫砂品牌在全国进行巡回展示。还可与运营类型相似的行业进行合作宣传销售,如与景德镇瓷器的联合展销。(3)与相关行业组织合作。紫砂归根结底是种文化,因此可以与文化类行业合作。如可在大型书市进行展示,在文化产业的集聚地开门市店等。同时,宜兴紫砂产业可与宜兴旅游业联手,积极推广宜兴紫砂品牌,形成独特的紫砂文化产业特色。

(4)与不相关行业组织合作如可与中国移动公司合作。将趣味玩赏型的紫砂小产品列为移动用户积分可兑换礼品。这样既扩大了紫砂小产品的本身的销售,更可以在广大移动用户中无形宣传,扩大紫砂产品影响。

(5)相关企业要利用数字联盟相关企业要充分重视网络的作用,利用网络这一宣传平台,推广宜兴紫砂,扩大紫砂这一城市品牌的影响力。

3.创新发展古代先人创作的紫砂艺术,已成为引导今人再创造的智慧之光。(1)紫砂工艺制作者要汲古代之智,发今代之光,在创新中求发展。(2)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鼓励紫砂艺术的创新等。在当地中小学中,对学生进行紫砂文化和艺术的乡土文化教育。(3)相关行业及相关企业要定期组织相关活动,为紫砂艺术和文化的交流提供平台,推动紫砂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宜兴紫砂作为宜兴的城市品牌,我们借助它提升着宜兴的城市竞争力。同时,我们应不断升华紫砂文化与艺术,葆其永恒的生命力!

城市品牌是一个特色的资源。它凝聚着千百年的文化积淀,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城市建设中,无视这种能量将是巨大的浪费。我们应该善于识宝,善于取宝,善于转化能量。每个有城市品牌的城市都可借此促使竞争力的提高。如果大家都能深层次地挖掘城市品牌或其他城市标识的文化资源,必可有助于我们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楼顶养花心得

楼顶养花心得 黄立清 住在顶楼,上面有一个比较大的楼顶平台,这个让爱花的我自然是喜不自胜,爱养花花草草的习惯由来已久,虽然工作繁忙,家庭养花的条件也有限,但是以前还是在家里和阳台上种了大大小小几十盆花,现在好了,有这样一个地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也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后来在楼顶上用钢筋焊接了一个平台,下面镂空,上面放喜阳植物,下面放喜阴植物,各自相宜,还做了几级台阶,侍弄花草的时候,只需要拾级而上,很是方便和惬意。目前,养的品种不多,有金钱橘,有菊花,有杜鹃、梅、海棠、三角梅、茶花等大大小小几十盆,下面有野外挖回的兰花,经过分盆,现在又七八盆了,每盆长的满满当当的,很是喜人,春天的时候有好几盆开出淡雅的花,幽香扑鼻,工作之余,拾级而上,把玩着花的丰姿,花的神韵,花的清丽,花的怡静,洗涤心肺,释解内心的忧郁、烦恼,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这种悠闲、轻快、甜美的享受与喜悦,使人顿感心旷神怡,一切疲劳和烦恼置之度外。 我们之所以都爱花,不仅因为花的美丽,看了让人神往,而且它还能净化空气,能美化环境,使人赏心悦目,陶情怡性,还能让人不自觉中锻炼了身体,老舍在散文《养花》中说:“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室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有益于

身心,胜于吃药。”我之所以热衷于养花,很多程度上是因为养花是一种愉快的劳动,每天侍弄花木,能活动四肢,灵活关节,使人得到锻炼,顿感浑身轻松。同时因为养花,你差不多每天都要去侍弄,浇水,施肥,修剪,饭盆,有点时间就忙地不亦乐乎,在养花的过程中,从花苗,看着她成长,看孕育了花蕾,继而绽蕾而出,成为盛开的花朵。心里就会升腾起因为辛勤劳动而获得报酬的欢乐。没事的时候上到楼顶,看着楼顶满架的花草,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惬意和满足。 经过这么多年养花,各自类型的花也都养了不少,多少还是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浇水是养花的关键,浇什么水,什么时间浇水,浇多少水,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若掌握不好,也会影响花卉生长,严重的会造成花卉死亡。给花浇水和给人吃饭一样,要摸清花卉的习性,要有规律的浇水。 一、浇水的时间、水温浇水的时间一般在早晨、下午或傍晚,夏天要避免中午浇水,尤其是盛夏,更不能中午浇冷水。这个道理就像人们大汗淋漓的时候不能去冲冷水澡一样。晚上浇水也可以,但是晚上光线暗淡,看不清盆土表面是否缺水。浇水的温度一般是手伸到水里不感觉到冰凉刺骨即可。 二、浇水的原则 浇水的原则一般是干透浇透、见干见湿、干湿交替、宁干勿湿和宁湿勿干五种。干透浇透是指等盆土完全干透了再浇水,要浇到盆底有少量水渗出。干透浇透一般适用于耐旱怕涝的花卉,比如芦荟、虎

兰花花盆价格及选择方法

兰花花盆价格及选择方法 兰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选盆对养兰来说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兰花花盆价格及选择方法吧!

兰花花盆多少钱一个? 兰花花盆的价格没有固定、统一的价格,便宜的几元一个,贵的几十上百元,主要是看购买者如何选择,常见的有泥盆、塑料制兰盆、陶盆、紫砂盆、瓷盆、釉盆、石盆等。其实兰花花盆选择首先应根据自己的场地和兰架情况,为了使兰益有审美和文化情趣,有时要求兰盆的规格、质地、颜色、式样统一,有时又要求规格、质地统一外颜色、式样丰富多彩。

兰花花盆的选择方法 1、大小:总的来说不宜大盆栽小苗,也不宜小盆栽大苗。但最好少用大盆栽兰,盆大土多不易搬动,湿度难掌握,透气性也较差。 2、颜色:各种兰盆中塑料盆的颜色最多,最常见的颜色有黑、自、红。多种颜色的设计,主要是为提高兰盆观赏性。 3、透气:选用兰盆时宜选盆身四周制有透气孔且透气孔又分布于盆身中下部的兰盆,若兰盆制有盆脚,更利透气,塑料盆可自己制作盆身透气孔。

兰花花盆有哪些种类? 1、泥瓦盆:泥瓦盆是养兰首选盆,质地疏松,透气性强,不易渍水,阳台、天井、场地养兰盆数较多应采用这种盆,管理方便。但太重且占地多,式样简单粗糙,不雅观。 2、塑料盆:塑料盆质量轻,外观美观雅致,又有体轻洁净耐用,保湿性好,式样规格多,使用植料省,最大特点是占地面积少。但透气性差,易受热,散热慢。 3、陶盆:陶盆是用陶土制作的盆状器皿,随着观赏要求的提高,乳黄、土黄花饰专用兰花陶盆多有采用,但这种盆一般不被广泛选择,只是个人爱好和装饰需要。 4、紫砂盆:紫砂盆的盆壁透气性较好,但比泥盆差,种高档兰既适用又美观,尤其适合参展,现代种兰者选择紫砂盆种兰者为最。 5、其他盆:瓷盆、釉盆、石盆亦可用于养殖兰花,如果有纪念意义,或有艺术性,或有文物价值,当然不应放弃,但这种盆壁透气较差,一般不选此盆植高档兰花。

紫砂盆的落款

紫砂盆的落款 中华民国(1929-1949)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 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是中国历史 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 1912年1月至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临时宪法,南京为临时首都。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二次北伐,攻克北京,改北京市为“北平特别市”(简称“平”),并立南京为首都(简称“京”)。1937年,日本先后攻陷华北、淞沪、南京,占据中国大量领土,国民政府被迫自南京迁往重庆,展开十四年抗战的后八年全面抗战。 紫砂款从民国中期至解放初期逐步使用'中国宜兴'、'阳羡紫砂'。'宜兴紫砂一厂'等款章,使用中国宜兴时就加了制盆人的名,如:陆锡强制。陆锡强(1906-1978年),清-民国年间-新中国制陶大师。擅长制作大型花盆,造型别致,精巧可人,既是花盆,又可供艺术欣赏。 紫砂款从民国中期至解放初期逐步使用'中国宜兴'、'阳羡紫

砂'。'宜兴紫砂一厂'等款章,使用中国宜兴时就加了制盆人的名,如:陆锡强制。陆锡强(1906-1993年),清-民国年间-新中国制陶大师。擅长制作大型花盆,造型别致,精巧可人,既是花盆,又可供艺术欣赏。 陆锡强充分利用紫砂材料独特的质地和颜色,均带有明清朝技艺的特点,创作了龙、凤、金鱼、鸟类等等,藕、荸荠、蘑菇、胡桃、花生、板栗、菱角、扁豆等仿真果品,栩栩如生,几可乱真,深得人们的喜爱。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一只45cm左右乘30cm(圆30cm)多的陆锡强制绿砂紫砂盆80年代已过5位数,当时平均工资也只有120元。 因当时制作紫砂壶处于萧条期,许多技能精湛的制壶高手就 不得不制盆了,如沈汉生、范洪泉、周桂珍、程辉、潘持平、毛国强、陈国良......等等。 就那特定的年代生产出许多优质花盆,可别小看没落款的花盆,其中有出自名家高人之手。其中一等品都出口到日本及东南亚市场,二、三等品供应国内市场,因此,文革时期的紫砂精品花盆现在在市场上少至又少。一只50cm左右乘30cm多的大器《阿平》款,80年代私人买卖时开出的价已是5位数。

紫砂花盆的制作工艺

紫砂花盆的制作工艺 紫砂花盆的应用还是非常多的,许多喜欢种花的人就特别喜欢用紫砂花盆来种植花草。紫砂花盆的质量也有高有底,这与制作工艺是分不开的,那么紫砂花盆的制作工艺是怎样的呢?现在就来给大家一一介绍下! 紫砂成型的要素有多种,但其中的关键是温度,对紫砂有一定了解的人肯定知道窑温这一说,它不但对紫砂的成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还是质量与美观的关键所在,比如同一款紫砂泥料的作品在不同的窑温下烧制出来的颜色也会有些许的差别,故想要制作一款成功的紫砂作品对窑温的控制是很重要的。紫砂作品在进窑烧结之时,原料中颗粒越细,颗粒比越小,则越易于烧结,反之对烧结温度要求相对会高一些。在烧结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烧结度也越高,收缩率也随之越大。 为了提高紫砂花盆的烧成质量,在考虑烧成温度时,首先需把坯件烧结温度的上限和下限确定下来,再选择其适合的窑炉,制定出合理的烧成温度及升温速率曲线。紫砂花盆厂家对烧成范围较窄的坯件,适宜在烧结温度的下限烧成,可适当延长保温时间。对烧成温度范围较宽的坯件,可在烧结温度的上限烧成,减少高温保温时间,从而缩短烧成周期。 宜兴市尚轩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销售怡心牌曼地亚红豆杉盆景、全手工紫砂花盆、红豆杉盆景等紫砂花盆及名人字画厂家,所销产品涉及范围广泛。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全手工紫砂花盆的制作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按照顾客的要求,按比例设计图纸,然后拿出准备好的紫砂泥料按步骤制壶。第一步就是制作壶身,准备好制壶的泥片,打成平均三四毫米厚度的泥片,按所需要的量切割好。然后我们再打四个大小不一的圆形泥片,待封壶底、壶口用。然后,把之前刚打完的用来做壶身的泥片卷成圆柱形,固定在转盘上,用拍子将其拍出模样。 取两块打好的泥片,根据图纸尺寸上壶口、壶底的尺寸进行切割,并将壶身上下口封死。接下来,取稍微湿一点的待用泥,做成壶嘴、壶把形状。然后,用塑料板在刚做好的壶身表面反复轻刮,使泥料中大小颗粒融为一体;接着用牛角做的工具,再次轻刮壶面,切割掉做好的壶嘴、壶把的多余部分,放入保湿箱待做。 紫砂窑变色彩稀有是决定壶的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窑变工艺受烧制技术的极大影响,故稀有而又美丽的窑变色彩是不容易出现的,如红泥在变化中出现闪耀的光泽变化;恰到好处的红与黑,红泥变成草绿色,墨黑中间闪耀着红色的碎星,蓝色或金属色、是与非是。紫砂烧成漆黑色,黑中泛红,闪着火的耀眼光泽,或变成**或烧成均匀的浮雕颗粒,或烧成紫红色等。

景物描写鉴赏角度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 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活着》,有删改) 1.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紫砂花盆

紫砂花盆,是宜兴紫砂陶门类中杰出的产品之一。其泥质稀贵,色泽雅致,造型丰富,技艺精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工艺的结晶。 早在宋代,就出现许多花盆造型,从羊角山考古的盆体残片及《宜兴县志》记载来看,有原始圆形及长方体的紫砂素器花盆,通常是光货素器,制作粗糙,残片构造杂质较多,紫砂泥的基调尚未形成体系。 进入明代后,随着紫砂材质逐步被世人所接受,紫砂陶土配臵方法已开始运用,更多的陶工参与制作,工艺技法有所改进,形体也逐渐多了起来。这样,原始盆逐渐向早期紫砂盆历史进程迈进。如陈用卿“式尚工,如莲子、汤浦、钵盂、圆珠诸制,不规而圆已,极妍饰款。”(吴骞《阳羡名陶录》)其制作的花盆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另外如陈和之、欧子明等为代表的名艺人亦都创作了许多不同形体的花盆,如79*30cm大红袍莲花盆、80*47*27cm粗砂长方盆、80*47*29cm大红袍长方盆等,从造型角度看,这些盆的比例相当成熟,长方盆和当今的马槽非常相似,线条也比较挺括流畅,泥色偏红,称之大红袍,非常好看。盆脚较厚,绝大多数盆上无装饰,部分作品在苏州盆景园林资料中可见。 沿袭至清代,紫砂盆艺,以方圆、筋瓢、雕塑三大造型体系得以自立面貌,成为紫砂盆艺的传统风格。当时以陈文伯、陈文居、葛明祥、彭再生、蒋德林、魏忠明为代表的名艺人,将紫

砂盆艺推向了新的高度。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选料炼泥、形体、工艺品位、内涵等方面的表现,形成了基本的定格并沿及至今。 清代,特别要介绍的盆艺名人,蒋德林,字万全,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所制花盆种类多,品位高,为众人难以企及,如紫砂《斗方盆》、《竹节盆》、《六角盆》等,式样新颖,制作工细,为一时之冠。清代是盆艺发展的成熟期,装饰上已有著名书画家介入其中,当时的产品有很大部分销往国外,远渡至日本最多,现日本资料称之为“古渡盆”。 新中国成立后,紫砂产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王寅春、裴石民、吴云根、任淦庭、朱可心、顾景舟、陈福渊、徐盤大等老艺人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五十年代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高莊教授带领学生来到宜兴紫砂工艺厂,为人民大会堂设计花盆,教授和艺人的合作如虎添翼,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一批全新款式的紫砂盆艺脱颖而出,这给紫砂盆艺带来了一股春天般的清新之风,同时为紫砂盆艺奠定了文化基础。 紫砂陶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崛起,七十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多次为宜兴办班,造就了一批紫砂艺术精英,如徐汉棠、李昌鸿、汪寅仙、沈蘧华、顾绍培、蒋蓉、谭泉海、鲍志强、沈汉生、毛国强、程辉、潘持平、何道洪、周尊严、施小马等,他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巧于立意精于制技,将紫砂盆艺推向了世界艺术之林的地位。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由宜兴紫砂工艺厂总

爱斯诺怎么养 多肉植物爱斯诺介绍 爱思诺浇水繁殖方法

爱斯诺怎么养多肉植物爱斯诺介绍爱思诺浇水繁殖方法 爱斯诺怎么养多肉植物爱斯诺介绍爱思诺浇水繁殖 方法 爱斯诺景天科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和蓝姬莲很相似,蓝姬莲偏粉红色的蓝,粉厚点,叶片尖端比较圆润。爱思诺的蓝色更有光泽,比蓝姬莲更蓝点,叶片尖端更尖点。爱斯诺容易爆盆,一般用一年的时间就可以爆多头。土壤疏松透气,排水、保水性好,含一定量的腐殖质,颗粒度适中,没有过细的尘土,呈弱酸性或中性(少数种类可以为微碱性)。选盆陶盆吸水性很好,水浇多了问 题也不大,可以缓解浇水过多引起的负作用,但陶盆吸水后重,要求花架结实。紫砂盆透气性介于瓦盆和瓷盆之间, 一般养仙肉多用紫砂盆。紫砂盆需要特别注意盆壁的薄厚程度,越是薄壁的紫砂盆透气性越强,盆壁老厚那种的透气性和瓷盆差不多。要本着“宁小勿大,宁浅勿深”的原则选盆,最好用半高比例或扁平盆。排水物放好后先放粗粒配料再 放细粒配料,放上植株后一边加土一边把植株略往上提使根舒展,土不要一次加得太满,沿盆边将土均匀捣实,最后把盆轻墩几下使盆土平整。换盆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根系充满整个花盆,不利于排水、透气。而且花盆中的土壤有限,在经过根系的不断吸收和一次次浇水后,养分流失殆

尽,培养土也由原来的团粒状变成粉末状。另外,根系在吸收养分的过程中,也不断排泄酸性代谢物,使土壤酸化,这些很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就必须翻盆换土。根据品种的不同和植株的大小每1~2年或3年换一次(有些品种的小苗甚至可1年移栽数次,即所谓的动一动,大一大)。对于大多数品种而言,一般在3月中下旬进行换盆,并结合换盆进行分株养殖。浇水浇水的时间夏天以清晨为好,冬天应在晴朗天气的午前进行,春秋则早晚均可。一般情况下不要从顶部淋水。一般情况下,浇水都必须浇足,为此必须经常松土,使盆土易均匀地吸足水。对于正在生长的冬型种和中间型植株,应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浇水做到干透浇透,既不能积水,也不能过于干燥。夏型种可适当浇些水,但不要过量。如果遇到阴雨天或温度突然降低,则停止浇水。

宜兴紫砂壶常见问题38答

宜兴紫砂壶常见问题38答 1、常在网上看到"拼紫"拼紫是什么样的泥料呢?是化工泥吗?"紫泥"和各种纯泥又有什么不同?看那些泥料的名称越看越糊涂了,不敢买了,我不想买个壶在家里老是猜疑"它是用什么泥来做的?  “拼紫”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泥料配在一起的泥料。如果是原矿泥料配的话,就不会含有化料。紫砂泥一般分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三大类。 2、红泥和纯朱泥的区别? 1.两者的原矿不一样:红泥是“五色土”里面普通的泥料,而纯朱泥的原矿是黄石黄。 2.两者的收缩比不一样:红泥的收缩比是14%左右,而纯朱泥的收缩比是30%左右。 3.两者的窑温不一样:红泥的窑温是1100度,而纯朱泥的窑温是1080度。 4.两者的色泽、质感不一样:红泥:呈光洁明亮红中略带一点橙色,而纯朱泥:朱红略泛桔光,温润透明质感很好。 5.两者的成型工艺不一样:红泥:成型工艺较易,大小壶型都可以做,而纯朱泥:成型工艺很困难,大的壶型没办法做,小的壶型做出来可爱生动。 3、我听人说丁山有的艺人以新开采的清水泥充当底槽清,不知有否此类事情、还有如何来区分二种泥料?  清水泥为纯种紫泥矿,为较常见之泥料;良者稀而贵,劣者多而廉。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原矿黄龙山特级底槽青,此料存世量已经极少, (四号井已塌方),该泥料为顾景舟大师生前最喜爱的泥料!此泥料我们从原矿到成品都有专人严密监制,严把质量关!温和素雅,茶汤清气悠扬、时间长久,养泡以后,泥色由棕色变成朱肝色,水色光和! 4、紫砂壶都有哪些特点?  紫砂壶是明清时期江苏宣兴地区所产的一种陶质茶具,具备以下特点:  1、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即使是盛暑时节,所泡之茶仍不易馊。由于泡茶日久,茶素慢慢渗入陶质中去,如果只泡清水,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  2、紫砂壶从选泥、制作成壶坯等关键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的,因而制作十分精细。陶坯一般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泽取胜,只是在陶坯成型后,上面印刻的书画诗文纹案都要用粉质颜料加填于轮廓中。这种自然本色和着色方式是紫砂陶壶的一个显著特点。  3、在造型上,虽然每个制壶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大体上还是可以分为素色、筋瓤和浮雕三种类型。  4、紫砂壶形态淳朴、色泽古雅、质地精密,而且使用的年代越久,经人手抚摩后越显出其古雅光亮。

中国历代紫砂壶大师名人录

紫砂壶档案:紫砂文化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紫砂壶的真正流传是从明代开始,之后名家辈出。蔚然成风。历代帝王,文人墨客无不视若珍宝,史料记载:清朝康熙皇帝不但酷爱紫砂壶,并且曾认真研习亲手制作:“一时宫廷上下处处紫砂,文武群臣皆以制紫砂壶为功。”现在,紫砂壶已经成为代表中国的国粹艺术,被全世界认可。【金沙寺僧】【供春】【元畅】【时朋】【董翰】【赵梁】【李茂林】【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陈仲美】【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邵盖】【陈信卿】【陈正明】【闵鲁生】【沈君用】【徐令音】【徐展】【陈子畦】【陈光甫】【沈君盛】【项真】【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周季山】【徐次京】【陈用卿】【惠孟臣】【沈子澈】【项圣思】【邵旭茂】【陈辰】【梁小玉】【蒋时英】【邵二孙】【闵贤】【项子京】【陈煌图】★历代紫砂壶大师名单 - 清代紫砂壶大师名家排名【王友兰】【华凤翔】【陈鸣远】【袁郁龙】【金士恒】【许龙文】【陈汉文】【范章恩】【惠逸公】【潘大和】【陈鸿寿】【壶痴】【范庄农家】【味清老人】【元茂】【许伯俊】【继长】【徐飞龙】【汉珍】【王南林】【阳友兰】【杨履乾】【邵盘珍】【萼圃】【杨彭年】【杨凤年】【瞿应绍】【葛子厚】【杨宝年】【邵大赦】【吴玉亭】【邵景南】【郑宁候】【冯彩霞】【邵大亨】【申锡】【蒋德林】【何心舟】【王东石】【文旦】【范鼎甫】【古莲子】【矿成】【邓奎】【梅调鼎】【潘虔荣】【邵梭根】【邵维新】【史维高】【蒋锡凤】【杨季初】【朱坚】【赵松亭】【瞿子冶】【陈伯芳】【朱石梅】【邵行然】【范勤芬】【张春芬】【吴大澂】【汪淮】【周永福】【王東石】【陳光明】【方曾三】【楊继光】【蒋祯祥】【陈介溪】【邵基祖】【张怀仁】【江案卿】【吴月亭】【圣和】【师蠡阁】【思亭】【柏原】【黃彭年】【谦六】【潘仕成】【邵陸大】【汪生义】 其中以清代紫砂壶中陈明远的紫砂壶仿品最多,其弟子或他人盗仿。而后各大拍卖行为求利益争相炒作。陈明远的壶存世非常稀少,可以说是没有几把壶。再就是杨彭年的仿品也非常的多。希望购买者一定谨慎。 清代紫砂壶名家 王友兰清顺治-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 郑宁候清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 华凤翔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善仿古,所制壶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兼长紫砂炉均,所制仿汉方壶精美绝佳,多上均釉,巧妙而不纤,工而能朴,款识以方章[荆溪华凤翔制]落之。 陈鸣远号鹤峰、鹤屯、壶隐、石霞山人等,清康熙年间制陶名师,生卒不详。是时大彬之后的一代名师,长于雕塑装饰,善翻新样,技艺精湛,且作品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之风,所作之品,为文人学士、名臣公卿争相觅取,名孚中外。当时北京有“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语,他设计制作的作品有壶、杯、瓶、盆、文房雅玩数十种,有《天鸡壶》、《海棠壶》、《诰宝壶》、《花樽》、《菊盆》、《香盘》、《什锦杯》等,传世作品《南瓜壶》、《竹笋水盂》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袁郁龙清康熙雍正年间制陶名艺人,有《素身扁壶》传世。 金士恒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许龙文清雍正时制陶名艺人。 蒋锡凤制陶清中期紫砂壶名艺人,号锡凤,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 陈汉文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范章恩字迪恩,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紫砂名家表

【范曾】【张济海】【徐徐】【朱晓东】【王红娟】【沈觉初】【韩浩生】【赵华强】【紫砂笔筒】【紫砂花盆】【顾幼之】【范泽君】【徐金根】【程十发】【夏洪君】【谢永新】【储铭】【方琴华】【丁卫东】【王红群】【史国棠】【朱俊峰】【吴行其】【周云兰】【周珏伟】【丁益民】【蒋彦亭】【董晓勇】【毛大步】【宗卓芸】【周国明】【叶鸿钧】【范永君】【孔小明】【贾益芳】【许志军】【张耀健】【华建中】【吴光荣】【范永叶】【唐黎萍】【朱文华】【徐飞】【许伟强】【吴顺华】【邵友兰】【范泽明】【戴耀军】【李寒勇】【赵丽娟】【丁洪斌】【吴志平】【蒋志强】【王苏瑜】【朱宙锋】【谈丽君】【储宣东】【张志英】【张宝东】【周孝忠】【黄夕娟】【储国峰】【毛爱中】【周虎】【郭彩华】【周跃锋】【阚炜】【谭海鸥】【潘云燕】【吴才君】【沈华军】【肖俊伟】【郑春娣】【陈玉琴】【许美云】【毛方荣】【周莹】【杨义涛】【朱荣强】【许涛】【赵斌】【陆亚英】【周俊南】【郭余华】【尹雪强】【周建磊】【顾建芬】【尹幼勤】【陈小明】【秦玉华】【陈俊】【周益芳】【许秀敏】【堵江华】【钱丽媛】【吴亚平】【许四海】【徐季芳】【鲍明】【管唯皓】【史云棠】【赵益军】【何觅】【范黎风】【潘玉兰】【焦寅】【朱俊陶】【占牡丹】【范娟】【蒋占峰】【许东迪】【吴君明】【范烨】【胡晓锋】【潘祖新】【卞勤华】【蒋小华】【蒋小红】【潘旭明】【杨志琴】【顾建凤】【李俊】【李彬】【薛建军】【董建军】【杨珺】【范亚春】【许晴】【周群芬】【王杰】【邵国中】【顾文浩】【曹璋莲】【史敏】【范锡明】【吴六君】【吴益春】【陈德芳】【范荣华】【郁军】【徐俊雄】【胡建芬】【戚慧强】【储卫珍】【董永君】【蒋晓平】【鲍洪其】【郑文娟】【金阳岗】【王卫文】【傅跃飞】【吴亚维】【尹飞】【谢丽萍】【裴俊伟】【陈丽英】【杨丽萍】【丁志斌】【张雪军】【方薛斐】【蒋守卫】【徐卿】【王利丰】【王慧平】【陈增育】【方鉴明】【萧明峰】【尹文雅】【张俊】【俞科】【谈英】【范贞】【张立伟】【田亮】【余丽黎】【徐静皎】【向林】【周旭剑】【周志强】【杨亚明】【陈卫芬】【花霞】【陈卫斌】【陈淑芬】【顾焕华】【蒋亚军】【张萍】【栾自琼】【薛文华】【许泉锋】【丁杏群】【娄艳芳】【王琰】【裴顺芳】【潘国平】【薛建立】【朱碧霞】【江晓燕】【严丽平】【陈静】【严志良】【范伯良】【许伟英】【徐建青】【周小德】【周暗芳】【周瑜敏】【范支军】【唐红娣】【钱红月】【许卫良】【王洪盘】【王勤妹】【冯小根】【朱爱华】【朱维平】【许幼红】【许俊】【许俊涛】【徐海林】

中国十大名陶器

中国十大名陶器 中国历史据中华世纪坛青铜道甬垂刻记载,河南省舞阳县贾湖出土的文物证明,中国9000年前开始契刻文字符号,种稻养殖,烧制陶器,制造石器、乐器等等。由此,中国文明追朔为八千年左右。中国文化历史陶器根据文物考证和传承的广泛性,目前大致可分为:河南贾湖陶、甘肃彩陶、山东龙山黑陶、浙江宜兴陶、云南建水陶、广西坭兴陶、四川(重庆)荣昌陶、广东石湾陶、贵州牙舟陶、安徽界首彩陶等十种类陶器。 1、河南贾湖陶: 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贾湖文化遗址”,发掘出的窑穴370座,陶窑13座,陶器有陶鼎、陶罐、陶壶、陶碗、陶杯、陶豆、陶觚。其中盛酒陶器,具体生产年代确定为距今8600——9 0 0 0年。舞阳贾湖红陶、舞阳大岗彩陶、舞阳阿岗寺亮黑蛋壳陶、舞阳善德灰陶等。舞阳境内贾湖周边同时代陶瓷科学界统称“贾湖陶瓷”。 贾湖陶瓷又称“贾湖陶器”和“贾湖彩陶”,河南省舞阳县独特的工艺品。贾湖陶瓷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黄胶泥,即沙颍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黄色粘土。据《恒盛义》陶艺制作工艺介绍:黄胶泥又有大、小胶泥之分,沙颍河泛滥之前的粘土称为小胶泥,其性硬,只能做盆、盘、盏等造型简单的陶器;河水泛滥以后波及到的地方,沉积的粘土称为大胶泥,其性软,可塑性较强,能制作造型较为复杂的陶器。明清时期,贾湖陶瓷吸收了当地比较盛行的砖雕、石雕艺术风格,出现了浮雕、镂空、剔刻工艺,初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在民国期间,贾湖彩陶在继承传统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又受到附近宝丰紫陶、临汝汝瓷、禹州钧瓷的影响,采用内挂釉、外挂釉,部分挂釉的技艺,是贾湖陶艺更加丰富多彩。1915年(民国四年)参加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后,除了花鸟鱼虫外,出现了大量以传统题材的山水、花鸟、人物中国画场景,浮雕、镂空、刻划、剔花装饰工艺更为细腻完美。 2、甘肃彩陶: 甘肃是最早产生彩陶的地区之一,也是彩陶文化最为兴旺发达的地方。甘肃彩陶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在中国乃至世界彩陶文化中也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甘肃史前文化序列大致是:大地湾一期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四坝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沙井文化。

四季兰(建兰)养护方法 以及适合新手的花

四季兰的栽培与管理,同一般的兰花一样。对花盆的要求不高,花盆选择口径20公分左右,高25公分左右,只要盆底有排水孔的盆,都可用来种植四季兰。四季兰喜欢3—5苗聚于一盆,有利生长,有利壮苗,有利开花,一般不宜单苗种植。单苗虽然可分蘖新苗,但不利生长,单苗种植是不开花的。兰花开花的基本要求是三株连体,五叶必花。 兰盆植料配置。兰盆底部用小石子或碎瓦片填至盆高的三分之一,植料选取火烧土加花生壳或塘泥晒成块状敲成颗粒状。其火烧土颗粒为最佳。 光线是兰苗生长的关键,它决定着叶色的黄绿,株型的高矮。光线过强叶色偏黄,兰苗强壮偏矮;光线过弱叶色浓绿,兰苗细高。光线适宜遮荫度为65%—75%。在室内案几上的应选择靠近窗下,但不能受阳光直射。以防焦尾。保持通风,防止病菌侵入。 兰盆湿度。兰花虽然显得高贵,但要克服过于溺爱的心理,注意它的生长规律,浇水必须掌握见干浇水,不干不浇,浇水要浇透。观察兰盆是否要浇水,以手摸兰土不粘手,或兰土刚见白为参考依据。浇水时一定要保证整盆均匀地浇湿、浇透,以确保兰根走向分布均匀。可采用大脸盆装水,而后将兰盆置于水中,让水从兰盆底孔渗入。 叶面湿度的调节。因季节、环境而定。如秋冬季,南方湿度较高,一般不喷水。西北湿度较低,尤其是摆放在有暖气的室内,就应及时补充湿度。观察湿度的方法,可以看兰土水分挥发速度。半个月浇一次水的兰盆,可3—5天给叶面洒一次水;要是5—10天给兰盆浇一

次水的,可2—3天给叶面喷一次水;要是3—5天就浇一次水的,每天喷1次水;要是1-2天就的浇一次水,每天喷2次水;喷水时间一般选在早晨与傍晚。 温度。在自然环境下可任其自然调节。在室内种植的,要注意兰花的过冬休眠期,调整长年处于保温状态。四季兰的冬眠适宜温度是0—12℃之间为最佳。过好冬眠期,来年花更美。要是不求花无需冬眠期。 施肥。只要兰土用得好,一般不需施肥。施肥可用农用复合肥,每盆每月上3—5粒即可,千万不要多施。肥料不要直接与兰根接触,施后用兰土覆盖。平时叶面喷水可加入0.1%的磷酸二氢钾。兰花的根留菌能满足其氮元素的需求,一般不用施氮肥。 病虫害防治。四季兰抗病能力特强,多年来的种养没有发现什么病害。平常用75%的百菌清800溶液加0.2%浓度的洗衣粉喷洒预防。喷水时也可加入100毫克/升的链霉素,浇水可加入0.1%的高锰酸钾进行预防,万一发现叶面有病变,应及时剪去有病变的基体,避免传染。用农药与化肥时,要严格控制好浓度,讲究科学用肥用药,避免人为的肥害药害伤苗。 注:以上选自互联网,讲得比较全面,到位。但是不同意的有以下部分,以下全为个人意见: 《1》温度控制部分,四季兰休眠温度在5到12度就可以了,0度的话会对四季兰兰根造成伤害,四季兰的原生地过冬温度一般不会再0度。

仙人掌介绍

仙人掌介绍 仙人掌是一种沙漠植物,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令我敬佩不已。下面让我们看看它介绍吧! 仙人掌的全身呈墨绿色,走近细察,你会发现它那椭圆形的厚厚的茎片上长 着一簇簇白色的小刺。这小刺就是它的 叶子,如果扎着了你,那你可得“哎哟” 一阵子了。这可能是它保护自己的一种 武器吧。 别看仙人掌外表很丑,可它开的话 赛过白牡丹,好像在装饰自己。一朵朵 洁白如玉的小花还发出阵阵清香,真让 人不由得想摘下一朵来。可这时的小刺 就会提醒你“只许观赏,不许动手!” 仙人掌的花期虽然非常短,只有一 天花就凋谢了,但它的生命非常旺盛。无论“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夏天,只要把它栽在土里,几天放在那儿没人关都没事,即便是“天寒地冻雪花飘”的冬天,它照样不变色,顽强地生长着。 仙人球是仙人掌仙人球是仙人掌类植物呈球状种类的总称,不仅品种繁多复杂,而且造型别致,多姿多彩,是百花园中一颗明珠。 若讲究品位而言,大可种养一些“金 琥”、“绯牡丹”、“龙王球”、“月宫殿”等一 类的仙人球。不过,那一些普普通通的仙 人球也很有“味道”,它们习性强健,容易 栽培,花盆、泥盆、瓷盆、紫砂盆、塑盆 都可以用,肥料也就是用草木灰、淘米水 和酸奶的残渍等利用物。希望大家可别小 看了仙人球,虽然品种普通平凡,但开出 的花依然美丽,不会令人失望。不过,令 人感叹的并不是仙人球美丽的花季,而是 它大球生小球的繁殖期,看着那些吸附在 母体身上的小球渐渐由小变大,深沉的母爱同样让人感慨万分。到了瓜熟蒂落时,这些仔球会脱离母体独自去开辟自己的天地,虽然是悄无声息,但对那些喜欢养植仙人球的人来说,当然不会对这一切熟视无睹(只是我愚钝,无法描绘它们罢了)。一幅横联是这样描绘的:生仔落地球。我觉得不仅栩栩如生,而且一语双关,充满妙趣。 哈哈,其实仙人掌的品种还有很多,不过在这里我不可以一一介绍了!

陶刻文字内容琐谈

2如6年04 M #52卷第2期51舟制、艾农书、东石刻。王东石是清朝道光至同治年 间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制壶善仿古,刻工精细,制 壶兼刻铭,技艺之巧,匠心独具。当时文人雅士善与 其配合制壶,所传壶器多且精。女旷东坡提梁壶”,型 式艺全,设计得恰到好处,壶身由山民刻铭。虽然艾 农作者情况不详,但从书作字体可以看出,合作的三 个人都为一时高手俊彦,作品的质量和价值自然是 不言而喻的了。古人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很多人都以之 自比,寄予个人情志向往。这件花盆上刻“洛仙”二 字,可见这是兰花盆。洛仙是春兰的一种,瓣型为水 仙瓣,特征是外三瓣大头细收根,观音捧、大圆舌、质 糯肉厚、色淡绿、花平肩、花辜高,花壳白如玉,飘飘 然若凌波仙子,故以此为名。而盆托则刻了非常有诗 意、有美感的一个词“珠盘雨露”,兰花含露吐珠的芳 姿宛若眼前,使人心情愉悦,不能忘怀,这是文字的 魅力,由此我们也可想见古人心中的雅趣情怀。这件作品的拓泥也是很有时代特征,并因为时光的 流转,颜色变化更是增添了作品的古意。在清末民国 时期,陶刻作品拓泥之风大行。我们不难发现,现今 留存下来的当时的紫砂器物很多都是拓了白泥的。 时间长了,白泥的颜色会泛黄发暗,古意顿显。时间 所赋予作品的美感有时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古代文 人作诗填词、为书作画都是极其讲究古意的,这件器 物的古意盎然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是因为这种文人 的静雅、书写的美妙、琢刻的精到,这种盎然的古意 和趣味足堪玩味,摆在案头赏心悦目,这应该就是陶 刻艺术的魅力所在吧。 陶刻文字内容琐谈 匡吴吉 (宜兴 214221) 陶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一般来讲陶刻是相对 于紫砂而言的。“壶以字贵,字以壶传”,很简明地表 达了紫砂和陶刻的关系。高品质的紫砂作品离不开 文人的参与,文人参与紫砂的制作及刻制可以说是 紫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自此,因为诗、 书、画、印及其他姊妹艺术的嫁接、融合,紫砂被赋予 了更多的内在价值。随着紫砂作品文化价值和艺术 价值的不断提升,紫砂作品价格的飙升也成为了众 所瞩目的焦点。文人书画家以坯为纸的纵情挥洒使 诗、书、画、印融为了一个整体,也使紫砂壶成为了案 头佳品O 就陶刻而言,陶刻的文字内容是尤为重要的,它 是连接文人情怀及诗、书、画、印诸艺的媒介,我们中 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昌盛不衰,也是因为文 字的力量。今天我们就试着从三把“怀古氏”款的紫 砂壶的陶刻内容入手,谈谈紫砂陶刻的文字内容。 首先是一把“怀古氏”款的“柱础壶”(见图1), “柱础壶”取立柱之基石为形,名曰“柱础”,是晚清较 为流行的壶式。此壶以段泥为胎,呈赭黄色,壶体似 圆石鼓凳,上小下大,腰间微敛,盖虚嵌而隆起,壶口 外露如平台,搭配拱桥钮,圆润而柔和,锋芒内敛。壶 身素面,其中一面镌刻雅句“玉川子,润尔心。品泉”。 “玉川子”乃唐代诗人卢仝,“初唐四杰”卢照邻嫡系 子孙,他自号玉川子。卢仝嗜好饮茶,所作茶诗被奉 为经典而广为流传。他的诗被人称作“卢仝体”,诗风 浪漫且奇诡险怪。他的“七碗茶诗”最为脍炙人口: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 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 图1柱础壶图2井栏壶图3 合欢壶

老紫砂花盆收藏市场现疯狂

老紫砂花盆收藏市场现疯狂 *注:部分转自网络。 当你小心翼翼地锁好镶嵌在墙内的保险柜,用一幅油画挡住柜门,再鬼头鬼脑地检查身后是否有人跟踪时,你的保险柜里藏着什么宝物? 金条、钻石还是一尊古代瓷瓶? 一些国际拍卖行家会告诉你,如果没有一老紫砂花盆在手,保险柜实在没有什么上锁的必要。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老紫砂花盆的价格就已经与黄金相差无几,只是少有人知罢了。“海归”“文革”老紫砂花盆受宠市场追捧高温不退。 中国的老紫砂花盆早已扬名海内外,外国人对中国老紫砂花盆的喜爱早在17世纪就已出现,“东方崇拜”与“中国热”就是最好的说明。在中国老紫砂花盆初到欧洲时,其价格堪比黄金,这些漂洋过海的中国老紫砂花盆,在当时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使用,有时也成为了君主赏赐给大臣的物品。那么,到底是何等美丽的紫砂花盆如此受欧洲人的喜爱呢?最近,老紫砂花盆藏家“佛陶居”刘先生向我们展示了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古渡盆、“海归”老紫砂花盆。 “海归”老紫砂花盆 “海归”老紫砂花盆显珍贵,在“佛陶居”陈列室里,那些精美的“海归”紫砂花盆让人移不开眼。而在众多的紫砂花盆中,顾景舟大师的六只微型紫砂花盆是刘先生的得意收藏。 明清时期是我国紫砂花盆制造的鼎盛时期,据刘先生介绍,其实明代早期紫砂花盆多较为粗糙,到了明代晚期才变得非常精细,并以崇祯为最,为康熙时的鼎盛打下了基础。这是欧洲人依据自己的需要对中国紫砂花盆进行的一种改良。中国人比较喜欢自然淡雅,而欧洲人则追求富丽堂皇,这种金属支架对紫砂花盆本身既是一种保护,又是一种装饰,使紫砂花盆有了“中西合璧”的味道。 而在清朝时期,雍正紫砂花盆是存世量较少的紫砂器,这和雍正的在位时间有所相关。 明清时期的紫砂花盆工艺成熟,作品也十分具有代表性,一直是收藏界的热宠。最近几年,海外回归的文物一直是收藏界争相收藏的热点,而“海归”紫砂花盆更是热点中的热点。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海归”紫砂花盆,一经拍卖必将诞生新的天价。时至今日,收藏界的明清紫砂花盆热依旧高温不退,如此便可看出紫砂花盆的受宠程度。而作为“留洋”海外的中国紫砂花盆,一经出现必将价值不菲。 当代收藏热与中国工艺美术资源——从宜兴紫砂收藏热看中国工艺美术资源发展前景 2010年05月16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0春季 拍卖会上,一把1948年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 以1232万元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顾景舟也因此成为继 徐悲鸿、吴冠中之后,艺术品价格超千万元的又一位宜兴籍艺 术大家。 一、天价紫砂缘由何在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巴掌大的茶壶怎么会如此价值连城?确实 如此,即便是金银所制,也未必值这个价,然而除却紫砂材质本身,更为值钱的是蕴含在壶里的紫砂文化以及文人情怀。这把“相明石瓢壶”创作于1948年,由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壶壁篆刻“为君倾一杯,狂謌竹枝曲”,乃是“壶艺泰斗”顾景舟的早期代表作。石瓢壶原是紫砂传统造型,现今宜兴两万多紫砂艺人没有谁不会做这种壶形,为何偏偏这把壶深得众人追捧?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紫砂壶收藏的讲究。 紫砂文化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紫砂壶的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当代收藏紫砂壶,首推大师壶,明清及近代的名壶大多已流失,故当代收藏多是看重“紫砂七大老艺人”的作品。之所以收藏大师壶,不仅仅是因为大师壶在工艺上的登峰造极,更重要的壶所体现的制壶人的文人情怀。

中国茶道功夫文化的基本知识

中国茶道功夫文化的基本知识 饮茶之风,全国皆有,何以潮州工夫茶能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工夫”二字。工夫茶最讲究的是:“茶具”与“冲法”。“工夫茶”的茶具,需要成套,计十来种: 茶壶 潮州方言叫做“冲罐”,也有叫“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罐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罐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 以孟臣、铁画杆、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 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的、大如蜜柑的、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栗子形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因其端正浑厚的 缘故。壶的色泽也很多,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柚皮砂者,最为珍贵。 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此外,还讲究“三山齐”,即壶嘴、壶口 和壶把要在一条平线上,这是品评茶壶好坏的最重要标准。检验办 法是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上品。 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 水不留底;色白如玉则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香。潮 汕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算是杯中佳品。 茶洗 形大如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以浸冲罐;另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经泡过 的茶。

茶杯、茶盘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但不管什么式样,重要的是宽、平、浅、白。盘面宽,以便客人多时,可以多放几个杯;盘底平,不会使茶杯不稳摇晃;边浅色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各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因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 茶垫里面还要垫上一层“垫毡”。“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它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小剪成的,之所以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是为了保证不生异味。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 壶里积水。 水瓶与水钵 用来贮水烹茶。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属上乘之品。 水钵用来贮水以备烹茶之用,大小约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 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两条金鱼在钵底,当人们 舀水时,搅动了水,这金鱼好像也随着游动似的,十分有趣。但是 这东西如今已经少见了,一般多是素瓷青花,放置在茶床上,盖上 朱红的木盖,舀水时才郑重其事地揭盖舀水。 红泥小火炉 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十分好看,形式各异。特点都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 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除此之外,还要“砂铫”,以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为“茶锅”,是用砂 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就会掀动,发出一阵阵悦耳的 声响。 不过,如今的人对工夫茶茶具已经没有那么考究了。再不像过去一定要用优质木炭或者榄核炭和泥炉来烧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