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运维管理探究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运维管理探究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运维管理探究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运维管理探究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运维管理探究

无人看守的变电站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有效性、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相对较高等优势,在不断提升变电站电源系统建设质量与建设水平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推动了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展开探讨与分析。

标签: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

1变电站交直流系统的现况

1.1交流系统

交流系统通常分成两段母线的单母线,其一段母线、二段母线分别和一号、二号变电站站用变低压侧进行连接,且两段母线的进线均是借助ATS智能开关达到双电源互投的目的。

1.2UPS电源系统

因为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涉及到的供电设备主要有交换机、计算机监控、调度数据网交换设备、五防闭锁以及二次安全防护设备等多个必须持续保持供电电源开启的核心生产设备,且交流不间断电源内均会存有两个逆变电源,所以比较适合借助双机双母线带母连运作的形式展开连接。

1.3二次直流电源系统

按照相关规程表明,能够将110V以及220V直流电源系统运用于计算机监控系统、继电保护以及事故照明等多方面的供电中。对蓄电池容量进行选取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变电站实际的放电时间进行计算,并且蓄电池组的设置区域应该在与之相应的直流蓄电池室中。通常,直流系统会借助两段母线进行连接,并且两段母线中间还需要添加联络装置,各段母线都需要配置一套完善的充电装置以及蓄电池。

2变电站交直流的主要问题

2.1维护难度系数较高

变电站应用的电源系统主要分成交流电源、二次直流点电源、UPS电源以及通信电源等多种电源系统,所有子系统均是借助分散设计所建设,独立组屏,所有设备都是由多个生产厂家制造、安装以及调试。该形式具有电源自动化水平较低、安装难度系数较高、服务协调难度系数较高与运维缺乏便捷性等多种问题。此外,因为每个生产厂家所给予的交直流控制电源蓄电池接口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与标准性,并且监控设备也并不健全,所以促使系统信息数据无法共享的现象出

变电站运维一体化模式的研究 王虓

变电站运维一体化模式的研究王虓 发表时间:2018-04-18T11:29:21.5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作者:王虓1 李苛2 [导读] 摘要:针对现阶段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下运检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设备主人责任制、标准化作业和配套措施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提高变电设备运检工作水平,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1身份证:61040419871014XXXX 陕西咸阳 712000; 2身份证:61011519890105XXXX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针对现阶段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下运检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设备主人责任制、标准化作业和配套措施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提高变电设备运检工作水平,以供有关人员参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各种电器设施走进家庭后,人们对电能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用电需求,为全社会提供优质供电服务,电力企业全面对电力进行了智能化建设与改造,大大提高了生产运行效率。文章主要通过对智能化电站发展特点和要求进行分析,关键词:运维一体化;变电运检;研究 引言:“大检修”体系运行以来,变电设备运检业务量迅速放大,运行、维护、检修、生产准备等多重任务叠加等复杂局面成为检修公司的新常态。面对繁重的生产任务和巨大的安全压力,检修公司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和完善“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的策略提高了变电生产的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本文结合变电运维人员工作实际,对变电站运检工作进行探讨。 1变电运维一体化概述 变电运维一体化是指变电设备巡视、倒闸操作和日常维护等业务均由变电运维人员统一实施的电网生产组织模式,旨在提升变电运维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变电运维一体化对传统专业分工生产方式的作业流程和资源配置进行了优化,适应了“大检修”体系下以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电网管理要求和以设备状态检修为核心的生产管理要求,有助于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2变电运维工作主要内容 2.1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下运检工作主要包括设备巡视、倒闸操作和维护性检修三部分内容 其中维护性检修是指无需使用大型装备,不涉及复杂停电及安全措施,不涉及设备整体或重要部件更换、设备大范围拆卸及带电作业的设备检修工作和不涉及二次回路改动、设备功能校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 运维一体化模式要求原来运行人员要从事维护检修、缺陷处理等工作,覆盖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母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监控装置、在线监测、直流系统、所用系统、接地网、微机防误系统、消防、安防和视频监控、辅助设设备,共 100 项运维一体化作业项目。 2.2运行维护离不开科学的系统性管理 智能化设备操作、网络化信息交互及自动化状态检修,提高随着科技的推动,变电站呈现了智能化操作界面管理,在电能供应能力,这种一体化建设大大改变了以往工作运行的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建模中,不断形成了全新系统式,全面提升了电力企业生产效能,推动了电力向前发展的速的全新运维模式,但是,要想全面保证安全与稳定,则需要投入度,在一些重要环节实现了计算机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过程较大的精力,通过科学有效管理,保证变电站运行中出现的失误,使变电站运维更加可靠、更加科学。 2.3运行维护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各种设备相互保持联系,信息利用率不断得到快速提高,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设施设备间形智能化系变电站系统能够通过集成的方式,使各个系统形成成了系统融合,一个设备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到其他设备运行,有机统一的整体,在系统的统一指挥下,能够对大范围的数据这就对运维人员个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专业技进行采集,对不同区域信息形成快速的处理,当前,这种智能化术水平高低,与设备运行好坏有着紧密联系,只有不断通过培操作已经成了变电站最为规范化的建模模式,从根本上全面推训与学习,提升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拓展知识层面,才能充分发动了变电站内自动化控制操作水平。 3变电站运维一体化要求 3.1推行变电设备主人责任制 “变电设备主人制”是将变电运维人员与变电设备进行“配对”,为每台设备指定“主人”,保证每台设备有设备主人和责任部门,构建职责清晰、奖惩分明、行之有效的设备责任分工。 3.2加强标准化作业 目前检修公司运维队大都由运行值班人员组建而成,一方面,值班人员一般只对之前维护的变电站较为熟悉,实施运维一体化后,运维人员需要对多个变电站开展运维工作,而各个变电站内的设备型号、现场情况不尽相同,其巡视重点、维护检修方法等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对运维人员提出了较高的技能要求。另一方面,运维人员需要承担变电运行和维护性检修双重职责,全面掌握类检修业务尚需时日。 3.3完善配套措施 实行变电站无人值守,释放值班人力资源以促进维护类检修的开展。依托平台,建立支持“大检修”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运维管理中应用智能巡检机器人、视频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环境辅助监测系统、三维实景平台、移动作业终端等创新型的技术检测手段,提高设备运检工作效率。 3.4设备二次压板参数不可更改 为了保证运维效果,设备二次压板参数已经设计成型,消除了通信壁垒能随意进行更改与变动,装置处于初始状态保证了稳定性。在以往传统运维模式是各个设备间相互影响,往往是一个设对设备进行开关检修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程序,将母差装置本备出现了问题,周围的设备均停止运行,增加了检修维护的难间投入压板与本间隔保护失灵启动压板退出后,再进行相关操度。智能化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可以对变电站中不同类型的设备作。开关检修转化为冷备用的时候,才能把设备智能化逐渐转进行计算机联网控制,通过通信上的紧密性,可以让不同厂商到自检修。不能在操作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禁止使用智能终生产的不同设备形成串联,使各项运维操作实现计算机精准控端断路器调合闸压板方式对设备进行操作,减少死机、误发等制,各个设备之间能够协调配合,使一个指令或者动作快速完现象,提高变电运维效能。成,系统兼容性更加强大,各设备间的通信壁垒全面消除.

变电站运维管理规定

变电站运维管理规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

变电站运行 管理制度 2015年1月

前言 为规范变电站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保障各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使变电站逐步达到标准化和规范管理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规定由变电运维专业提出并归口管理。 批准人: 审核人: 编写人: 校核: 印制:

目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电站的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技术资料管理、设备管理、变电设备基建验收和启动阶段管理、班组建设、文明生产、培训工作等八项管理工作,适用于本公司所辖各变电站的管理工作。2引用标准 国家电网安监[2013]《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DL/T969-2005《变电站运行导则》2005.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 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河南省农网变电运行管理规范》2005.12河南省电力公司颁 《安阳县电网调度规程》2009.01 《变电运行规程》 《管理制度文件汇编》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设备缺陷管理规》 《国家电网公司无人值守变电站运维》 3变电站类型及分布 3.1至2014年底,全境共有变电站12个,其中:110KV变电站一个、35KV变电站11个,一座6kv开关站。 4人员配置、职责与权限 4.1 各变电站在行政和业务上受变电运维专业领导,在运行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时受当值调度员统一指挥。 4.2 变电站定员及岗位设置 4.2.1每个变电站设站长1人、110KV站各配副站长1人。 4.2.2每个变电站根据实际情况配置3个运行班,每班1至3人。 4.2.3变电站人员应根据工作情况定期轮换或调整。 4.2.4变电站定员及岗位设置随公司的发展而改变。

变电运维一体化及其难点分析 陈细东

变电运维一体化及其难点分析陈细东 发表时间:2019-10-23T10:32:34.8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0期作者:陈细东 [导读] 摘要:电力企业在应用一体化管理模式来进行变电运维的整个过程当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难点问题,包括:运行检修工作差异大、现场作业安全难以控制、运维人员劳动强度大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作业风险。 (国网福建电力检修分公司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摘要:电力企业在应用一体化管理模式来进行变电运维的整个过程当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难点问题,包括:运行检修工作差异大、现场作业安全难以控制、运维人员劳动强度大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作业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有效对策应对作业难点,降低作业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难点 一、一体化的变电运维管理工作分析 1.1基本工作内容 变电运维一体化主要是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程设计,对电力企业中的设备维护、检查等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形成完整的工程流程,从而能够对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和机械设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对电网系统的运营和维护,最大程度节约成本,提升日常工作管理效率。 1.2工作目标 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主要是以提升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最终目的,电力系统作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承担着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用电的责任,所以用电持久和稳定是人民群众的普遍认知,电力系统建设应以此为目标,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以求为社会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应以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转为首要前提,在人力资源配置以及现场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工作流程,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做深入分析和检查。 1.3实现方法 变电站内部空间增大,承担的变电工作量日益繁重,一体化工作目标逐步形成之后,技术人员会通过多种具有技术化特点的建设行为来改进原来的运行系统,变电维护人员需要与运行人员进行配合,检修人员也必须参与到变电运维工作之中,如果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发现了故障情况,可通过信息化平台直接将故障信息传输给检修与维护工作部门,定位变电故障位置之后,检修人员可立即前往故障设备处,实施检修工作,完成检修后,需对整个变电系统与故障设备进行调试,确定其不存在运行问题之后,维护人员可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有效维护,充分预防其他的风险情况。 二、我国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管理存在的缺陷 2.1员工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电力与交通一体化的影响下,电力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相对提高,对交通领域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因此,相关员工应具备丰富的电力运行和设备维护专业知识,能够有效保证员工在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做出适当的判断和解决方案。 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运维一体化还处于运营的初级阶段,员工的整体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员工仍缺乏专业知识,在大修设备的实际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降低了变电站运行和维修的效率。 2.2现场作业安全难以控制 操作与空间集成是一种综合性强的操作。在实施变电站一体化运行之前,需要所有网络技术人员进入现场对设备进行测试。通过仪器测量和人工观测,对相关设备进行了现场分析。为了满足设备良好运行的要求,对不同的故障点进行现场处理。现场测试完成后,有关技术人员必须做好总结分析工作,并将结果报告调度部门,确保设备维护到位、合理。设备的现场维护包括两个主要环节:设备大修和设备验收,以及任何缺失环节。这会影响到工作的完整性。电力改造作业实施后,电力设备的维护主要由运输人员完成,并制定和规划了电力设备的维修方案,以确保维修方案的合理,并确保设备问题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理。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实施,使设备检修与设备检验脱轨,这样就增加了现场检测检修的危险性,只有全面控制好现场施工作业的难点,才能保证设备顺利检测完成,实现稳定安全用电总体目标。 2.3相关工作模式不够完善 在原动力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中,一般采用两票三票制进行工作。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可以有效避免相关人员在作业时的非法操作,造成不良的违法后果。这种工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模式下实际工作的安全性,从而保证员工和电力设备的安全。但这种工作模式不适应电力运输的综合管理模式。因此,这种工作模式不能用于电力输送一体化。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将变压器运输综合管理模式推广到电力行业,有必要对工作模式进行改进,以适应变压器运输综合管理模式。 三、变电运维一体化安全作业可控分析 3.1全面排查评估并建立可视化风险库 为了确保操作安全,则需要对各难点重点进行全面掌控,使难点得到有效梳理与控制,为下一步顺利检测检修提供参考。要充分对各流程环节做好全网安全作业和质量风险评估,使各个环节难点可控,要列出具体执行措施与方法,形成安全难点风险预控方案,提前做好风险性防范和控制,保证全网运维安全与质量,推动运维人员高质高效完成现场作业任务。要不断加强风险控制,做好日常难点的记录与总结,对变电运维项目各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排查,特别是对人身触电、物体打击、工器具伤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各项风险点实现可视化,要根据不同的风险点特征,全面有效建立起风险数据库、隐患数据库等,为下一步操作提供有效参考,确保操作整体安全。 3.2逐条梳理步骤编写完善标准化作业卡 要根据项目所对应的风险库数据,做好各难点的控制与分析,使各难点重点部位得到控制,通过详细的风险点分析,形成预案,进一步制定可操作性强的防范措施及风险流程,让各岗位技术人员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出现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事件。不同岗位的运维人员在全面参照检修项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作业规范基础上,也要不断总结自身经验,通过不断完善,使风险点更加详细,并能够及时编入设备运维作业卡中,避免出现类似事件。运维操作必须要在标准化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控制难点,解决难点,保证设备人身安全。相关技术人员要在具体运维一体化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流程计划,全面控制好过程安全,通过标准化的作业操作与验收,实现高质量操作目标。要对完成的项目进行作业卡逐项打勾,保证各项作业有据可依,确定运维执行到位精准。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规章制度编号:国网(运检/3)828-2017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变电运维管理,提高运维水平,保证运维质量,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对变电运维工作的运维班管理、生产准备、运行规程管理、设备巡视、倒闸操作、故障及异常处理、工作票管理、缺陷管理、设备维护、专项工作、辅助设施管理、运维分析、运维记录及台账、档案资料、仪器仪表及工器具、人员培训、检查与考核等方面做出规定。 第三条变电运维管理坚持“安全第一,分级负责,精益管理,标准作业,运维到位”的原则。 安全第一指变电运维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国家及公司各项安全法律和规定,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和预控,严防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 分级负责指变电运维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管理,严格落实各级人员责任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严密把控,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精益管理指变电运维工作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以精益

化评价为抓手,深入工作现场、深入设备内部、深入管理细节,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升,争创世界一流管理水平。 标准作业指变电运维工作应严格执行现场运维标准化作业,细化工作步骤,量化关键工艺,工作前严格审核,工作中逐项执行,工作后责任追溯,确保作业质量。 运维到位指各级变电运维人员应把运维到位作为运维阶段工作目标,严格执行各项运维细则,按规定开展巡视、操作、维护、检测、消缺工作,当好设备主人,把设备运维到最佳状态。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35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组合电器、隔离开关、开关柜、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并联电容器、干式电抗器、串联补偿装置、母线及绝缘子、穿墙套管、电力电缆、消弧线圈、高频阻波器、耦合电容器、高压熔断器、中性点隔直装置、接地装置、端子箱及检修电源、站用变、站用交流电源、站用直流电源、构支架、辅助设施、土建设施、避雷针等28类设备和设施的运维工作。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二次设备另行下发。 第五条运维人员在现场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针对带电设备、启停操作中的设备、瓷质设备、充油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运行异常设备及其他高风险设备或环境等应开展安全风险分析,确认无风险或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开展工作,严防工作中发生人身伤害。

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

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 通过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的分析,让我们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方式有着较深的了解。如果电力系统的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方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就会大大的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这就要求电力系统工作人员能够尽自己努力完善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方式,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为电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标签: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 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一体化管控顺利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相关工作质量,还能提升相应的工作效率,利于供电企业的管理。本文主要论述了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以及检修一体化管控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实行一体化管控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对一体化管控的实施途径进行探讨。 1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以及检修一体化的必要性 一般情况下,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检修工作都是在运行不能停运时进行的,如此一来便会导致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检修工作系统性不强,而且检修的周期比较长,检修工作并不到位,不能达到检修的真正目的。另外,供电企业为了保证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一般都是在用电低谷期进行变电设备的检修,而且具有不定期性,因此,对变电设备的检修工作来说,机动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比如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以及检修一体化管控,有利于对变电设备的检修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制,从时间上讲,保证了变电设备检修时间安排的合理性,而且相关检修工作在新的管控机制下也比较到位,相对来讲,将任务下达的时间省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修效率,能做到及时发现缺陷并及时检修,使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得以保证,使人们的日常生活用电更加方便。总的来说,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检修工作一体化管控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可以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一体化管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系统整合,变电检修以及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相互协同配合,而且有明确分工,和以往的工作模式相比,一体化管控能提高工作效率。 (2)一体化管控是多元化的结构,各个职能之间能够相互补充和渗透,对人才有更加全面性的要求,因此,一体化管控对企业人才全面性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企业竞争优势提升,可以满足供电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 (3)相对于运行维护与检修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说,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与检修一体化管控需要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如此一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检修过程、检修方案非常熟悉,运行工作人员要掌握检修方法,检修工作人员也要了解设备的运行。对员工专业能力提升非常有利,对于企业来讲,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力成本。

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

144 2012年第33期笔者所在的供电局属于地市局,管辖56座变电站,其中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37座,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19座。所有变电站分由三个运维班进行管理,站多片散,加之35kV变电站大多较为偏远、运维成本较高,传统模式下的35kV检修操作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电网的发展。35kV变电站现有设备和人员组织情况已经与当前检修运行管理不相适应。为了改变现状,该局有必要进行35kV变电站运行维护、常规检修的一体化模式探索。 一、现有模式的弊端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现有的35kV检修操作管理模式已突显出不适应现代电网发展的缺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现有模式下工作效率低下。随着银川电网的不断升级改造,各运维班所辖220kV、110kV变电站改造扩建工作较多,再加上35kV变电站的运行操作维护会导致运行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原有农网管理的35kV变电站大多设备老旧、型号不一,初期建设标准较低,交由主网管理后一次、二次设备都面临大量改造工作。35kV变电站会有大量检修、改造工作。 现有模式下人力、物力资源浪费。35kV变电站一般地处城市周边、路途较远,到达工作现场的运输成本很高。在现有模式下,一次停电检修工作时运行单位、检修单位要分别赶到工作现场,对于人员、车辆来说都是资源的重复浪费。 运行人员巡视后,把巡视结果反馈给检修班组安排缺陷处理,这样不但延误了缺陷的处理时间,而且造成了工作任务的重复,检修费用相应增大。 运行和检修人员只对各自工作负责,长期会形成对设备、管理的认识“误区”,对人员的培训及适应不同设备、不同工种的能力有很大限制,不利于员工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运维管理模式的改进方法 35kV变电站设备相对单一,操作简单,具备开展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条件。所谓运维一体化,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通过实行运维一体化模式可以极大缩短停送电操作时间,提高检修工作效率。35kV变电站的运维一体化结合设备状态检修、全寿命管理力求达到专业化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的生产业务管理模式。在运维一体化模式下,一次工作只需要一批人一部车就可以完成,对于运输成本来讲至少节省了50%左右,对于人力资源也是极大的节省。 三、实施策略 根据运维一体化的工作特点以及银川局的实际情况,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采取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策略。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间原有工作流程、职责范围、人员配置等的变更。在此过程中,对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运行有一定的风险。通过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有助于规避工作流程不规范、权责不明晰、人员配置不当等风险。同时,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有一定的时间跨度,需要分步实施,有利于提高实施效率和成功率。 四、实施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逐步推进。实施运维一体化要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 坚持培训先行,素质提升。运维一体化建设有赖于多技能人才、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将培训工作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于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为运维一体化建设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保障。 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运维一体化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人员劳动强度加大,安全责任加大。必须鼓励和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建设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在激励政策上,应对现有的岗位薪金制度进行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和从事的专业数目设置岗位薪金梯度,促进多技能业务的融合。 坚持效率提升,精益管理。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以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五、实施方式 1.实施工区、班组运维职能融合的工区一体化 将变电运行、维护性检修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中心,在管理层面实施运维一体化。班组一体化:在变电运维站内将运行和维护职能归属同一班组。通过员工技能培训,培养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掌握某方面的C、D类检修的技能人才,经考试合格后可独立承担运行和维护职责。 2.实施运维人员技能和业务的融合 实施运维一体化对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对原有的业务流程和职责都将有很大的调整,因此,各单位应根据设备装备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分阶段稳妥推进。 (1)实现设备D类检修的运维一体化。调整部分一次检修人 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 许艳阳 摘要: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生变电(2012)180号文件提出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运维一体化。在此基础上以银川供电局目前的现状对运维一体化实施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维;模式;一体化 作者简介:许艳阳(1975-),女,宁夏银川人,银川供电局运维检修部,高级技师。(宁夏?银川?750021)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144-02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2.33.079

特高压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设计

特高压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08T10:53:59.8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作者:张多蒙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特高压变电站的建设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增加。 (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特高压变电站的建设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增加。提高了电力运行的效率和质量。为确保电网原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高压变电站运行维护的要求和标准日益提高。本文主要对运维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特高压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设计 在电网系统中应用特高压变电站进行输电运行,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了保障特高压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需要对变电站用电系统进行运维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设计设计优化,从而更好的保障特高压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1特高压变电站运行巡维工作的风险 虽然智能电网建设在我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部分地区的电网建设由于建设脚步落后、建设经验不足,实际上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建设水平仍然令人堪忧。常见的特高压变电站系统在进行电网建设时,缺乏自动化运行经验,部分变电设备、缆线老化现象严重,导致变电工作存在较为严峻的风险。笔者观察到,大部分地区的自动化电网建设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部分地区的电网自动化建设受到阻碍,这些地方电力企业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在建设过程方面脚步放缓,阻碍了现代电网降本增效的推行。而自动化建设水平不足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落后的变电技术导致运维工作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加大了运维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同时,还造成了较高的现场管理风险。一些不停电检修的电力现场,检修工作人员承担着较高的人身风险。 在智能电网环境当中,地方电力企业需要深刻学习智能化电网运行相关原理,了解智能电网控制技术在当前电网环境当中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不断更新思想,认真改革,加大变电站建设的力度。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地方电力企业单位可以尝试组建专门的自动化建设项目,由具有多年经验的自动化专业人员进行督导。在自动化管理当中,电力企业则可以采用无人管理的控制手段,形成基于系统平台层面的变电运行机制,自动化的管控平台,可以根据实时信息采集、实时状态监督等方式,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观察,并对可能存在的异常问题加以精确判断。当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状态之后,自动化管控平台系统则会根据异常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完成可能存在的故障的测距和判断。对于真实存在的故障问题,自动化系统平台则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切断故障位置,同时完成快速的供电恢复。对于变电站的运行巡维工作来说,自动化系统的判断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能够极大程度上完成对于传统人工作业的替代,从而降低原本运行巡维工作的客观压力,极大程度提高变电站运行巡维的管理水平。 2高压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设计 2.1智能巡检系统 特高压变电站地域广、设备多,每日巡视耗费较大的精力。借力大数据技术,巡检人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可能出现问题的设备重点巡视,只需录入设备现场数据便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缺陷描述及缺陷报告,实现对设备的集中管控。 目前各电力公司普通采用手持移动终端巡检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实现了设备信息的自动录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云平台可根据集成的设备出厂信息及历史数据等知识资料,结合当前运行工况及气象环境进行主动推荐当日巡视重点项目。运维人员手持智能巡检设备,在巡检过程中将发现的设备现象通过图片、音频、视频或文字描述等方式录入巡检设备,巡检设备将信息自动上传云平台,通过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设备健康状态变化趋势,从而进行设备状态定性,给出合理化建议,预先发现设备故障。 2.2管控流程执行 管控流程将借助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对装置基建、运维等各阶段配置文件及资料进行统一管理,管控模块根据变电站结构特点,按照“地区—电压等级—变电站—工程”分级管理,以工程为单位对变电站建设资料进行分类管理,以便对历史工程资料进行全量备份,更好地进行版本比对和历史版本追溯。同时与可定制的管控流程相结合,对建设资料进行集中式归档和管理。通过对变电站合理的工程划分、详细的资料管理和严格的流程审核达到智能变电站建设资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3科学简化接线方式 在我国特高压变电站用电系统进行设计与运维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电力行业的相关规定,但是在电力设备运维的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客观的环境限制,不能有效的实现设计的运维工作目标,在进行具体的运维工作进行时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修改,而由于没有专业的特高压运维设计人员,因此导致了用电系统的接线方式不能随意的更改,当具体的电力设备出现故障问题之后,才进行事后处理,从而浪费了电力资源和人力资源。 为了更好的提高特高压变电站用电系统的运维工作效率,在用电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科学合理的简化接线方式。例如特高压变电站的主变低压为110kV,若是对其进行降压0.4kV,就需要综合考虑变压器的运行可行性。而目前我国制造的的电压变比110/0.4kV的变压器性能还不能得到保障,并且在运行的过程中低压侧出现短路的频率很高,为此在降压的时候需要综合考量,不可随意变动,避免造成严重的电力事故。 2.4其他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控制 在原始的基础上,对万能钥匙进行改造,使其能够与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以此来提高系统对万能钥匙操作的控制。同时,对于变电运维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接入变电站中的门禁系统,可以对工作人员们出入的授权控制,从而实现对这些工作人员进出时间的实时监控。另外,对于特高压变电站现场的相关设备维护,使用电子化管理记录,主要在运维人员通过对各种功能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来实现信息的记录,提高无纸化管理。这些运维人员经过记录之后,这些结果便可以通过一体化平台上传,实行对数据的分析与管理。当出现故障的时候,还能够对其进行远程故障诊断辅助管理。 2.5数据处理 特高压变电站内的数据需要进行毫秒级的分析处理,目前的云计算系统可以提供快速的服务,但有可能出现网络拥塞现象。特高压变电站要求实现信息的全面采集、传输及处理,实现大规模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需要综合运用机器学习、统计学习、神经网络、SVM等方法来研究和探索异构数据整合问题。根据应用业务需求可分为分类或预测模型发现、聚类、关联规则发现、序列模式发现、依赖关系或依赖模型发现、异常和趋势发现等。进行数据处理后,可着手构建设备的知识图谱,比如将断路器的出厂数据、压力值、动作次数、打压次

变电站运维管理制度

变电站运行管理制度 2015年1月 页脚内容- 5 -

前言 为规范变电站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保障各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使变电站逐步达到标准化和规范管理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规定由变电运维专业提出并归口管理。 批准人: 审核人: 编写人: 校核: 印制: 页脚内容- 0 -

目录 1范围 (4) 2引用标准 (4) 3变电站类型及分布 (5) 4人员配置、职责与权限 (5) 5.安全管理 (13) 5.1 工作票管理 (13) 5.2 操作票管理 (17) 5.3倒闸操作安全管理 (22) 5.5 安全保卫管理 (28) 5.6 防汛管理 (29) 5.7防小动物措施管理 (30) 5.8消防管理 (31) 5.9 仪器仪表及安全工器具管理 (33) 5.10 外来人员、施工人员安全管理 (35) 5.11 安全文件管理及安全活动 (36) 6运行管理 (37) 6.1一般规定 (37) 6.2交接班制度 (40) 6.3 巡回检查制度 (43) 6.4 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度 (46) 6.5运行调度联系管理 (51) 6.6 特殊状态管理 (51) 6.7钥匙管理 (52) 6.8 移动通讯管理 (53) 7 技术资料管理(运维记录及台帐) (54) 7.5变电站的技术资料一般包括 (55) 页脚内容1

7.6 变电站的技术资料管理 (55) 7.7技术资料的收集、更新 (55) 7.3技术资料的存放 55 7.4技术资料的借阅、回收制度 56 7.5变电站应具备的图纸(竣工图) 56 7.6变电站应具备的指示图表 58 7.7变电站应具备以下规程和制度等 59 7.8变电站应具有的记录: 61 8.1 设备定期维护 (62) 8.2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65) 8.3 设备评级 (66) 8.4 设备缺陷管理 (68) 8.6 变电站的统一标志 (74) 8.7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管理 (75) 8.8 主要设备检修、试验周期的管理 (75) 8.9 设备变更管理 (75) 8.10 备品备件的管理 (76) 8.11 交、直流熔丝(空开)的管理 (76) 9 变电设备基建、验收及启动阶段的管理方式 (79) 9.1基本要求 (79) 9.2变电设备工程建设过程的管理 (80) 9.3变电站新设备的交接验收 (81) 页脚内容2

(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doc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 1 总则 2 引用标准 3 术语 4 管理职责 4.1 管理部门职责 4.2 运检单位职责 5运行管理 5.1 巡视管理 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 5.3 倒闸操作管理 5.4 防误管理 5.5 异常及事故处理 6设备管理 6.1 设备分界 6.2 验收管理 6.3 缺陷管理 6.4 台账管理 7智能系统管理 7.1 站端自动化系统 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7.3 智能辅助系统 8资料管理 8.1 管理要求 8.2 应具备的规程 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 9培训管理 9.1 管理要求 9.2 培训内容及要求 1总则 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 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 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 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

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 Q/GDW 383-2010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393-2010 《 110( 66) kV ~ 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394 《 330kV ~ 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410-2010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 Q/GDW 424-2010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5-2010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6-2010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7-2010 《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8-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9-2010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30-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31-2010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 Q/GDW 441-2010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 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Q/GDW640 《 110( 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6411 《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642 《 330kV 及以上 330~ 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750-201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安监 [2006]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 国家电网生 [2008]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 国家电网科 [2009]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安监 [2009]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国家电网生 [2006]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生 [2008]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 3 术语 3.1 智能变电站 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 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 电站。 3.2 智能电子设备 包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接收来自外部源的数据,或向外部发送数据,或进行控制的装 置,例如:电子多功能仪表、数字保护、控制器等,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环境中特定逻辑 接点行为且受制于其接口的装置。 3.3 智能组件 由若干智能电子装置集合组成,承担主设备的测量、控制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时,智能组件还可承担相关计量、保护等功能。 可包括测量、控制、状态监测、计量、保护等全部或部分装置。 3.4 智能终端 一种智能组件,与一次设备采用电缆连接,与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对

浅析如何搞好新形势下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工作

浅析如何搞好新形势下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工作 发表时间:2019-09-19T10:57:18.54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8期作者:岳根大 [导读] 摘要: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电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变电设备正常供电,必须加强电网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通过实行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减少变电设备检修重叠工作,提高变电运维工作效率,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国网长治供电公司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摘要: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电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变电设备正常供电,必须加强电网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通过实行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减少变电设备检修重叠工作,提高变电运维工作效率,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关键词:新形势;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 前言: 加强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是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此,本文首先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变电设备实施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措施进行了详细探究,以期促进电力事业有效发展。 1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概念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全称为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该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是对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变电设备就一定的内容实施维护、检修等管理工作,而在具体的过程中是对传统生产方式下隶属于不同部门及不同人员责任下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相关职责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在某种程度上由电网下同一管理部门或同一人员承担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双重使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效能的最大化释放,从而实现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愿景。传统模式之下,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是分属于不同工区或部门的,彼此之间的专业技能、岗位要求与岗位职责是相互独立的,但在变电站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中,管理工作所面向的对象却是相同的变电设备,具体业务的开展中存在诸多交叉部分和关系紧密的内容,没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效能的最大化发挥,一定程度上限制电网生产运行效率的提升。在目前电网庞大复杂、电网安全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中提出在电网变电生产作业中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通过优化作业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来释放资源效能,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 2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原则 (一)确保安全,逐步推进。实施运维一体化要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 (二)培训先行,素质提升。运维一体化建设有赖于多技能人才、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将培训工作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于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为运维一体化建设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合理引导,激励保障。运维一体化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人员劳动强度加大,安全责任加大。必须鼓励和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建设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在激励政策上,应对现有的岗位工资制度进行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和从事的专业数目设置薪金梯度,促进多技能业务的融合。 (四)效率提升,精益管理。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以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3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优势 3.1强化人员管理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是具备一岗多能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只有构建这样的人才队伍,才能够更好的解决人才结构不合理、素质低下等问题,从而提高变电运行效益,规范化变电管理,为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 3.2优化资源配置 精简节假日和夜班值班人员,提出“3+1”模式,即在运维站的A、B、C三个运行班组中,各抽取其中一人,构建维护检修班,并改名为D班,D班用于运行班储备,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五8:00-17:00。A、B、C班“上一休二”,D班定期轮值,30天为一个周期。通过这种方式的调整后,能够大幅度提升运维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运维人员全天待命,保障充足的运维力量,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配置,为工作人员减负,实现最优化配置原则。 3.3提高工作效率 对变电站的操作步骤、形式起到简化作用,优化巡视、状态检修、停送电流程、可终结手续办理流程、巡检记录、作业卡、安全措施票、工作票、操作规程和顺序等,剔除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提供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管理人员需要承担消除、发现、巡检维护类问题的职责,为此,需要制定完善的日常维护、巡视计划,尽可能的在发生缺陷的第一时间内发现并解决。从事检修试验的管理人员,不见需要负责传统、简单的维护类检修工作,还要进行更为专业化的检修管理,降低变电运行的故障发生率,确保电网顺利运行。 4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强化策略 本文以某电网为例,该电网结构十分复杂,变电设备数量及种类繁多,输电通道较为密集,电网运维管理工作负担较重。近年来,某电网的区域用电呈现明显增加,但是变电站人员增长率却跟不上变电站的实际需求,而且由于电网管辖面积较大,维护成本偏高,假如依旧沿用传统检修方式,将难以保障电网的日常运维工作效率,经过管理人员的统筹分析,决定采纳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并且采取如下强化策略。 4.1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 由于变电站管辖数量较多,所以不同变电站配备的电压互感器熔断器型号也存在显著差异,缺乏备件,一旦发生熔断器熔断现象,即使电压互感器没有故障,也会因为继电保护装置作用而停止部分功能,影响电网运行。如果没有备件便修复熔断器,容易改变其物理性质,不能确保电压互感器安全运行,为此,可以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在熔断器两端加设导电性能良好的装置,改变熔断器外径和长度,从而促进熔断器在任何规格电压器中的更换。此刻开展的群众性创新活动,不仅能够集思广益,还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4.2强化一体化控制和管理 (1)明确变电工作人员的职责,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订工作计划和流程,为变电运维管理人员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